冀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翻译
八年级上册文言文翻译
![八年级上册文言文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8d2421d77f1922791688e84b.png)
八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古诗翻译及赏析(上)《桃花源记》1、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译:渔人感到非常诧异,继续往前走,想走到林子的尽头。
2、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译:(桃源人)见了渔人,竟然感到十分惊讶,问他是从哪里来的。
3、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译:(看到)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屋,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桑树、竹林之类。
田间小路纵横交错,鸡鸣狗叫之声都处处可以听见。
4、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译:率领妻子儿女同乡的人来到这个跟世人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了。
5、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译:渔人一五一十把自己所听到的事详细地告诉他们。
6、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译: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用说魏晋两个朝代了。
九、《陋室铭》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译: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居住)就有名;水不一定要深,有龙(居住)就有灵气。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译:这间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3、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译: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
说说笑笑的是学问渊博的人,来来往往的没有没学问的人。
4、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译:可以弹奏朴素的琴,阅读珍贵的佛经。
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耳朵,没有公文使身体劳累。
5、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译:南阳的诸葛亮的草庐,西蜀子云的亭子。
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十、《爱莲说》1、世人盛爱牡丹。
译:世人大部分都喜欢牡丹。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译:我惟独喜爱莲花从淤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到淤泥的沾染,它经过清水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内空外直,不生枝蔓,不长枝节,香气远播,更加显得清芬,它笔直洁净地立在水中,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啊。
八上册语文书文言文翻译
![八上册语文书文言文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386c6d69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74bd36a.png)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治,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嗟久矣,今而后吾亡以为报。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译文】先帝开创的大业尚未完成一半,却不幸中途去世。
现在天下分为三国,我们蜀汉的益州已经疲惫不堪,这确实是我们国家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
然而,那些在朝廷内部勤勤恳恳的侍卫之臣,那些在外忘我奉献的忠诚之士,他们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他们怀念先帝的恩遇,想要报答给陛下。
八上语文文言文译文
![八上语文文言文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b9cd87c1d15abe23482f4d63.png)
风尘烟霭全部散尽,天空与山峰显露出同样清澄的颜色。
让船随着江流飘浮荡漾,任凭它或东或西。
从富阳到桐庐,一百来里水路,奇峭的山峰奇异的流水,天下独一无二。
江水全都呈现出一片青苍之色,千丈深也能见到水底。
游动的鱼和细细的卵石,都可以看得十分清楚。
湍急的流水快于飞箭,汹涌的江浪势如奔马。
两岸夹峙的高山上,全都生长着耐寒常青的树木。
山依恃地势争着向上,互相比高比远。
争着向高处笔直地指向天空,形成千百座峰峦。
泉水冲击着石块,发出泠泠的声响;好鸟彼此和鸣,织成嘤嘤的谐美旋律。
蝉儿则无休止地鸣叫不停,猿猴则千百遍地啼叫不绝。
在仕途上鹰一般冲天直上的人,望一眼这么美的峰峦就会平息热衷名利的心;整天忙于筹划治理世俗事务的人,看一看如此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横斜的树枝在上方遮蔽天日,即使白天也像黄昏那样阴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也会漏下一些光斑。
先生不知道是什么地方的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名和表字。
因为住宅旁边有五棵柳树,就用它做了自己的号。
他安安静静的,很少说话,不羡慕荣华利禄。
喜欢读书,不过分在字句上下功夫,每当对书中意旨有所领会的时候,就高兴得连饭也忘了吃。
他有嗜酒的天性,家里穷,经常没有酒喝。
亲戚朋友知道他这种情况,有时摆了酒叫他来喝。
他一来就要喝得尽兴,希望一定喝醉。
喝醉了就回家去,并不装模作样,说走就走。
简陋的居室里冷冷清清,遮不住风和阳光。
粗布短衣上面打了许多补丁,饭篮子和瓢里经常是空的,可是他安之若素。
经常写文章来消遣时光,从文中也稍微透露出自己的志趣。
他从不把得失放在心上,这样过完自己的一生。
赞曰:黔娄的妻子曾经说过:“不为贫贱而忧心忡忡,不热中于发财做官。
”从这话看来,他该是五柳先生一类人吧?一边喝酒一边吟诗,为自己抱定的志向而感到无比快乐。
他大概是无怀氏时候的百姓,或者是葛天氏治下的百姓吧?世上先有了像伯乐那样擅长相马的人,然后才有日行千里的马被发现。
千里马经常有,但是伯乐不常有。
所以即使有很名贵的马,也只能在仆役的手里受到屈辱,跟普通的马一同死在马厩里,不能称之为千里马。
八年级语文文言课文翻译汇总(全册)
![八年级语文文言课文翻译汇总(全册)](https://img.taocdn.com/s3/m/d249f015ed630b1c59eeb5de.png)
八年级语文文言课文翻译汇总(全册)上册初二语文上册文言诗文翻译:《送友人》初二语文上册文言诗文翻译:《黄鹤楼》初二语文上册文言诗文翻译:《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初二语文上册文言课文翻译:《早寒江上有怀》初二语文上册文言课文翻译《野望》初二语文上册文言课文翻译:《长歌行》初二语文上册文言课文翻译:《游山西村》初二语文上册文言课文翻译:《渡荆门送别》初二语文上册文言诗文翻译:《归园田居》初二语文上册文言课文翻译:《石壕吏》初二语文上册文言诗文翻译:《春望》初二语文上册文言课文翻译:《望岳》初二语文上册文言课文翻译:《大道之行也》初二语文上册文言课文翻译:《核舟记》初二语文上册文言课文翻译:《爱莲说》初二语文文言课文翻译:《陋室铭》初二语文上册文言课文翻译:《记承天寺夜游》初二语文上册文言课文翻译:《三峡》初二语文上册文言诗文翻译:《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初二语文上册文言课文翻译:《浣溪沙》初二语文上册文言课文翻译:《鲁山山行》初二语文上册文言课文翻译:《秋词》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文翻译(可下载)初二语文上册文言课文翻译:《塞翁失马》初二语文上册文言课文翻译:《唐雎不辱使命》下册八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翻译:《山坡羊·潼关怀古》八年级下册语文诗词翻译:《水调歌头》八年级下册语文文言课文翻译:《满井游记》八年级下册语文文言课文翻译:《醉翁亭记》八年级下册语文文言课文翻译:《岳阳楼记》八年级下册语文文言课文翻译:《小石潭记》八年级下册语文文言课文翻译:《送东阳马生序》初二下册语文古诗文翻译:《相见欢》初二下册语文古诗文翻译:《相见时难别亦难》初二下册语文古诗文翻译:《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初二下册语文古诗文翻译:《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初二下册语文古诗文翻译:《送元二使安西》初二下册语文古诗文翻译:《登幽州台歌》初二下册语文古诗文翻译:《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初二下册语文古诗文翻译:《赠从弟》初二下册语文古诗文翻译:《己亥杂诗》初二下册语文古诗文翻译:《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初二下册语文文言课文翻译:《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初二语文古诗文翻译:《行路难》初二语文下册文言诗文翻译:《饮酒》初二下册语文文言课文翻译:《西湖游记二则》初二下册语文文言课文翻译:《送董邵南游河北序》初二语文文言课文翻译:《周处》初二语文古诗文翻译:《使至塞上》初二语文文言文课文翻译:《滥竽充数》初二语文文言文课文翻译:《买椟还珠》初二语文文言课文翻译:《画蛇添足》初二语文文言课文翻译:《观潮》初二语文古诗文翻译:《过零丁洋》初二语文古诗文翻译:《赤壁》初二语文文言课文翻译:《马说》初二语文文言课文翻译:《五柳先生传》初二语文文言课文翻译《与朱元思书》初二语文文言课文翻译:《桃花源记》相关资料初中语文文言课文翻译:《赵普》初中课外文言文翻译:《郑燮传》初中语文《强项令》原文及译文初中语文古诗文翻译:《终南山》初中语文古诗文翻译:《秋登万山寄张五》初中语文文言课文翻译:《黄生借书说》初中语文文言课文翻译:《捕蛇者说》2019年中考语文文言文古诗文复习:八年级上册初中语文复习修改病句练习题初中语文文言文成语精选初中语文古诗文翻译:《君子于役》初中语文古诗文翻译:《蒹葭》初中语文古诗文翻译:《关雎》初中语文文言课文翻译:《日喻》初中语文文言课文翻译:《养鱼记》初中语文文言课文翻译:《曹刿论战》初中语文《龚遂治渤海郡》译文初中语文古文翻译:《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初中语文文言课文翻译:《李将军列传》初中语文古诗文翻译:《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初中语文古诗文翻译:《汉江临泛》初中语文文言课文翻译:《少年中国说》初中语文文言课文翻译及赏析:《鱼我所欲也》八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文翻译(可下载)初二语文文言文要句翻译精选。
八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原文及译文
![八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原文及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014f1c78011ca300a6c39088.png)
八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译文22 古代神话三则夸父逐日原文: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未至,道渴而死。
弃其杖,化为邓林。
译文:夸父与太阳竞跑,一直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他感到口渴,想要喝水,就到黄河、渭水喝水。
黄河、渭水的水不够,又去北方的大湖喝水。
还没赶到大湖,就半路渴死了。
他遗弃的手杖,化成桃林。
精卫填海原文:发鸠之山,其上多枯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
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译文:有座山叫发鸠山,山上长了很多柘树。
有一种鸟,它的形状像乌鸦,头部有花纹,白色的嘴,红色的脚,名叫精卫,它的叫声像在呼唤自己的名字。
传说这种鸟是炎帝小女儿的化身,名叫女娃。
有一次,女娃去东海游泳,被溺死了,再也没有回来,所以化为精卫鸟。
经常口衔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块,用来填塞东海。
女娲补天原文: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复,地不周载。
火爁(lan)焱(yan)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
猛兽食颛(zhuan)民,鸷(zhi)鸟攫(jue)老弱。
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ao)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
苍天补,四极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
译文:久远的过去,支撑天地四方的四根柱子倒了,大地裂开;天不能普遍地覆盖万物,地不能全面地容载万物;火烧猛烈而不熄灭,水泛滥成灾而不停止; 凶猛的野兽吃善良的百姓,凶猛的鸟用爪抓取老人和小孩。
在这时,女娲冶炼五色石来修补苍天的漏洞,砍断巨龟的脚来做撑起四方的擎天柱,杀死黑龙来拯救冀州,用芦灰来堵塞洪水。
天空被修补了,天地四方的柱子重新竖立了起来,洪水退了,中华的大地上恢复了平整。
凶猛的鸟兽都死了,善良的百姓生存下来。
23 愚公移山原文:太行(háng),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rèn)。
本在冀(jì)州之南,河阳之北。
八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及翻译
![八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及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7057424c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9d31569.png)
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
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子曰:“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子曰:“君子不器。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翻译:孔子说:“学习并且时常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是很君子吗?”曾子说:“我每天都要反省自己三次:为别人谋事是否尽心竭力?与朋友交往是否诚实可信?传授的知识是否温习过?”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过量,居住不求舒适,做事敏捷而说话谨慎,接近有道德的人并向他们学习,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子贡问:“贫穷而不谄媚,富有而不骄傲,怎么样?”孔子说:“这也算不错。
但不如贫穷而快乐,富有而好礼的人。
”孔子说:“不怕物资少,只怕分配不均;不怕贫穷,只怕不安定。
如果分配均匀,就没有贫穷;和谐相处,就不会物资少;安定团结,就不会有倾覆。
”孔子说:“君子心胸开阔,小人忧愁不安。
”孔子说:“君子不是没有用处的器具。
”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我可以向他学习的人。
我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看到他的缺点就改正自己的缺点。
”孔子说:“温习旧知识从而获得新的理解,这样就可以做老师了。
”曾子说:“君子通过学习来结交朋友,通过朋友来培养仁德。
”。
语文 八年级上册 文言参考译文
![语文 八年级上册 文言参考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f81146514431b90d6c85c749.png)
9 三峡在七百里三峡当中,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一点也没有中断的地方。
层层的悬崖,排排的峭壁,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
如果不是在中午,就看不见太阳;不是在半夜,就看不见月亮。
到夏天江水漫上山陵的时候,上行和下行的航道都被阻断,不能通航。
倘若碰到皇帝的命令要急速传达,有时候清早(坐船)从白帝城出发,傍晚便可到达江陵,中间相距一千二百里,即使是骑着骏马,驾着疾风,也没有这么快。
下行的航道都被阻断,不能通航。
倘若碰到皇帝的命令要急速传达,有时候清早(坐船)从白帝城出发,傍晚便可到达江陵,中间相距一千二百里,即使是骑着骏马,驾着疾风,也没有这么快。
在春、冬两个季节,白色的急流中有回旋的清波;绿色的潭水中有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极高的山峰上多生长着奇形怪状的柏树,悬泉瀑布在山峰之间飞速冲荡。
水清,树荣,山高,草盛,有很多趣味。
(到秋天)每到天刚放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之中一片清寒肃杀。
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啼叫,声音连续不断,凄惨悲凉。
空荡的山谷中传来猿啼的回声,悲凉婉转,很久很久才消失。
所以渔民们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10 短文二篇答谢中书书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谈论的。
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
两岸的石壁五彩斑斓,交相辉映。
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都有。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猿、鸟此起彼伏地鸣叫着;夕阳快要落山了,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跃出水面。
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
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
记承天寺夜游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解开衣服,正打算睡觉,这时月光照进门里,(十分美好,动了游兴),(于是)我高兴地起来走到户外。
想到没有人与我共同游乐,于是来到承天寺找张怀民。
张怀民也还没有睡觉,(于是)我们一起在庭院中散步。
庭院中的月光如积水般清明澄澈,仿佛有藻、荇交错其中,大概是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吧。
哪一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竹子和柏树?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罢了。
八上册语文文言文翻译
![八上册语文文言文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12cb0589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4275f1d.png)
原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居则曰:‘不吾知也。
’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谨。
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
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求!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零,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翻译: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在孔子旁边坐着。
孔子说:“因为我比你们年长一些,不要因为我而感到拘束。
平时你们都说:‘没有人了解我。
’如果有人了解你们,你们打算怎么办呢?”子路毫不犹豫地回答道:“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夹在大国之间,加上军队的侵略,再加上饥荒。
如果让我治理,等到三年,可以使人民有勇气,并且懂得道义。
”孔子微笑着。
“冉求!你怎么样?”他回答说:“一个方圆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国家,如果让我治理,等到三年,可以使百姓富足。
至于礼乐教化,则需要等待君子。
”“公西赤!你怎么样?”他回答说:“我不敢说能胜任,愿意学习。
在宗庙祭祀或者同盟会等大事上,我愿意穿上礼服,戴着礼帽,做一个小相。
”“曾点!你怎么样?”他弹着瑟,声音渐渐低沉,放下瑟站起来,回答说:“我和他们三位的想法不同。
”孔子说:“有什么关系呢?冉求!你们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吧。
”曾点说:“在阳春三月,春天的衣服已经准备好,五六个人戴着冠,六七个童子,去沂河洗澡,在舞零风中吹风,吟唱着回家。
”孔子叹息道:“我赞成曾点的想法!”这篇文言文通过孔子和他的四位弟子的对话,展现了他们各自的理想和抱负。
子路渴望为国家出谋划策,使国家强盛;冉求希望治理小国,使百姓富足;公西赤则愿意学习礼仪,为国家和民族服务;曾点则追求自然与和谐,享受生活。
八年级上册文言文翻译
![八年级上册文言文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9fbbf698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9fa4a43.png)
八年级上册文言文翻译1.《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译文天时比不上地利,地利比不上人和。
(比如一座小城)内城方圆三里,外城方圆七里,四面包围起来攻打它,却不能取胜。
采用四面包围的方式攻破,必定有得天时之处,可是不能取胜,这是因为天时比不上地利啊。
城墙并不是不高,护城河并不是不深,武器装备并不是不精良,粮食供给也并不是不充足,(但守城一方还是)弃城而逃,这是因为地利比不上人和啊!所以说,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疆域的边界,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器的锐利。
能施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多;不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
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内外亲属都会背叛他;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的人都会归顺他。
凭着天下人都归顺的条件,去攻打连亲人都反对的寡助之君,所以,能行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能胜利。
2.《富贵不能淫》译文景春说:“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他们一发怒,诸侯就害怕;他们安静下来,天下便平安无事。
”孟子说:“这怎么能算大丈夫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成年举行冠礼时,父亲教导他;女儿出嫁时,母亲教导她,送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的夫家,一定要恭敬、小心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以顺从为原则的,是妇女之道。
住在天下最宽敞的住宅“仁”里,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走在天下最光明的大路“义”上。
得志的时候和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不得志的时候独自走自己的道路。
富贵不能使他迷惑,贫贱不能使他动摇,威武不能使他屈服。
这样的人才称得上大丈夫。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译文舜从田野中被起用,傅说从筑墙的泥水匠中被选拔,胶鬲自鱼盐贩卖中被举用,管夷吾从狱官手里获释被任用为相,孙叔敖从隐居的海边被召为相,百里奚从市井之间被赎出而用为大夫,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的使命给这样的人,一定要先使他内心痛苦,筋骨劳累,体肤饿瘦,身受贫困之苦,使他做事不顺,(通过这些)来让他内心受到震憾,使他的性格坚忍起来,以不断增长他的才干。
语文八上参考文言文翻译
![语文八上参考文言文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c4bb1371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b9.png)
【原文】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
曰:“母乃公也,曰:‘平生未尝有争也。
’今日之事,刘季无端以财交之,非所以养交也。
听吾计,莫若公约项伯见我,则伯必见我矣。
”张良曰:“谨诺。
”乃乘夜与项伯见沛公。
沛公待之甚欢,为设飨以飨项伯,饮酒毕,沛公曰:“今者出,未尝见将军 alike ,及至军中,不内我,搜我身,推我上车。
此三者,人杰也。
吾故欲与君王天下,今在项王耳,愿足下与俱来。
”项伯许诺。
【翻译】刘邦的军队驻扎在霸上,还没有和项羽见面。
项伯就在夜里骑马赶到刘邦的军营,私下里会见张良,把事情详细地告诉了他,想要叫张良一起离开。
说:“你不是我的本家吗?以前我曾经对你说:‘我们平时没有争过什么。
’今天的事情,刘邦无缘无故地用钱财交好你,这不是培养交情的方法。
听我的意见,不如你邀请项伯来见我,项伯一定会见你的。
”张良说:“好的。
”就在夜里和项伯去见刘邦。
刘邦非常高兴地接待了他,为他设宴款待项伯,喝完酒,刘邦说:“今天出来,我没有见过将军,等到了军营里,又不让我进去,搜我的身,把我推上车子。
这三件事,都是英雄豪杰的行为。
我本来想和君王一起共享天下,现在却只有项羽一个人了,希望您能和他一起来。
”项伯答应了。
【原文】居数日,张良来谒。
沛公曰:“子房何如?”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今日之事,刘季无端以财交之,非所以养交也。
听吾计,莫若公约项伯见我,则伯必见我矣。
”沛公曰:“善。
”乃约项伯见之。
【翻译】过了几天,张良来拜见。
刘邦说:“子房怎么样?”张良说:“我死都不怕,一杯酒又有什么可推辞的!今天的事情,刘邦无缘无故地用钱财交好我,这不是培养交情的方法。
听我的意见,不如你邀请项伯来见我,项伯一定会见你的。
”刘邦说:“好。
”于是刘邦就邀请项伯来见面。
【原文】项伯即日项伯即日请往沛公军,遂与张良同往。
项伯见沛公。
沛公奉卮酒为寿,曰:“吾闻君王为人,仁而爱人,是以愿与君王为天下。
八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及翻译
![八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及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c906d628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63.png)
八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及翻译【导语】现今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言。
年龄战国时期,用于记载文字的物品还未被发明,记载文字用的是竹简、丝绸等物。
随着历史变迁,口语的演变,文言文和口语的差别逐渐扩大,“文言文”成了读书人的专用。
作者搜集的《八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及翻译》,期望对同学们有帮助。
【篇一】八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及翻译马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着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翻译世上(先)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常有,可是伯乐却不常常有。
因此即便着名贵的马,只是屈辱在仆役的手上,(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槽枥之间,不用"千里马"称呼它。
千里马,吃一顿有时吃尽一石食粮,喂马的人不知道(依照)它能够日行千里(的本领)来豢养它。
这样的马,即便有日行千里的能耐,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才能和优点不能表现在外面,想要跟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做不到,怎么能要求它能够日行千里呢?鞭打它不依照(促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豢养它不能竭尽它的才能,听它嘶叫却不知晓它的意思,拿着鞭打面对它,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果真没有千里马吗?他们真的不识得千里马啊!【篇二】八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及翻译爱莲说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众人盛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八上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八上文言文翻译及注释](https://img.taocdn.com/s3/m/885ff73c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8a.png)
昔者孟母,择邻而处子。
子不学,断机杼。
孟子既长,学有所成,仕为齐宣王之师。
【译文】从前,孟子的母亲选择邻居而居住。
孟子如果不学习,母亲就会剪断织布机上的梭子。
孟子长大后,学业有成,后来成为了齐宣王的老师。
【注释】1. 孟母:指孟子的母亲,相传她非常贤良,对孟子教育有方。
2. 择邻而处子:选择邻居居住,这里的“子”指孟子。
3. 子不学:孟子如果不学习。
4. 断机杼:剪断织布机上的梭子,比喻停止织布,表示对孟子不学习的严厉警告。
5. 孟子既长:孟子已经长大成人。
6. 学有所成:孟子在学业上取得了成就。
7. 仕为齐宣王之师:担任了齐宣王的老师,仕指做官,齐宣王是战国时期齐国的国君。
译文:从前,孟子的母亲选择邻居而居住。
孟子如果不学习,母亲就会剪断织布机上的梭子。
孟子长大后,学业有成,后来成为了齐宣王的老师。
孟子母亲深知教育的重要性,因此她特意选择了一个好邻居,以便孟子能够受到良好的影响。
孟子小时候,贪玩懒惰,不思进取。
为了教育孟子,孟母采用了极为严厉的手段,当她发现孟子不学习时,她会毫不犹豫地剪断织布机上的梭子,以此警示孟子。
这种做法在当时是非常罕见的,但孟母坚信,只有通过严格的教育,才能使孟子成为有用之才。
孟子长大后,果然不负众望,他在学业上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他的才华和品德受到了世人的赞誉,甚至齐宣王也对他刮目相看。
齐宣王认为孟子是一位难得的人才,于是将他招入宫中,担任了自己的老师。
孟子在齐宣王身边,不仅传授了治国之道,还教导了齐宣王如何做一个贤明的君主。
孟子的一生,充分体现了母爱的伟大和教育的重要性。
孟母择邻而处子,严格教育孟子,最终使孟子成为了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
孟子的学说至今仍对后世产生着深远的影响,他的“性善论”、“仁政”等思想,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
注释:1. 孟母:孟子的母亲,相传她非常贤良,对孟子教育有方。
2. 择邻而处子:选择邻居居住,这里的“子”指孟子。
3. 子不学:孟子如果不学习。
八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翻译(10篇)
![八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翻译(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174ccf7048d7c1c708a1453b.png)
东晋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个人,以打鱼为生。
有一天,他沿着溪水划船,忘记了路的远近。
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紧靠着两岸生长有几百步。
其中没有其他树,花草鲜嫩美丽,落花纷纷。
渔人感到很惊奇。
继续往前走,想走到林子的尽头。
林子的尽头是溪流的源头,于是出现了一座小山,山上有一个小洞口,隐隐约约好像有点亮。
渔人于是离开船,从洞口进去。
起初很狭窄,仅容一个人通过。
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明亮。
这里土地平坦宽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叫之声可以互相听到。
在那里人们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的穿着打扮,完全都像桃花源外的世人,老人和小孩,都安闲快乐。
桃花源里的人见到渔人,大吃一惊,问渔人从哪里来。
渔人详细地回答了他的问题,有人便邀请渔人到自己家里去,摆酒杀鸡做饭来款待他。
村中的人听说有这样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
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带领着自己的妻子儿女及乡邻们来到这与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了,于是就与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
桃花源里的人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
渔人把自己听到的事一一详细地告诉了他们,村中的人都感叹惋惜。
其余的人又各自把渔人请到自己的家中,都拿出酒食来款待他。
渔人逗留了几天以后,告辞离开了。
这里的人对渔人说:“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外边的人说啊!”渔人离开桃花源以后,找到了他的船,顺着从前的路回去,处处都做了标记。
到了郡城,拜见了太守,说了自己的这番经历。
太守立即派人跟随他前往,寻找以前做的标记,竟然迷了路,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了。
南阳人刘子骥,是志向高洁的隐士,听说了这件事,高兴地计划前往。
没有实现,不久就病死了。
此后就再也没有人访求桃花源了。
陋室铭山不在于高低,有了神仙就可以名声远播。
水不在于深浅,有了蛟龙就显得有灵气。
这是所简陋的房子,只因为我的品德高尚(就不感到简陋了)。
青苔的痕迹蔓上台阶,苍翠碧绿;绿草的颜色映入竹帘,一片青葱。
八年级上册文言文翻译
![八年级上册文言文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0a03e6fc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80d8e0a.png)
太形、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愚公曰:“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杂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愚公曰:“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杂曰:“且焉置土石?”答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之遗男与汝游者也。
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翻译: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七百里,高八千丈。
本来在冀州的南边,河阳的北边。
北山下的愚公,年纪快到九十岁了,住在山的对面。
苦于山北面的阻塞,出入要绕道。
把全家人召集起来商量说:“我和你们尽全力挖平险峻的山,使道路直通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可以吗?”大家纷纷表示赞同。
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这么大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棵草都动不了,能把土石怎么样呢?”愚公说:“子子孙孙是没有穷尽的,可是山却不会增高加大,何必担忧挖不平呢?”大家说:“那么挖下的土石放在哪里呢?”愚公回答:“把它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边。
”于是愚公带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凿石头,挖土,用箕畚把土石运到渤海边上。
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孤儿,刚刚换牙,也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们。
冬去夏来,一年才往返一次。
八年级上册文言文、古诗及翻译
![八年级上册文言文、古诗及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9670fa142af90242a895e5b2.png)
八年级,上册,文言文,、,古诗,及,翻译,自,三峡,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翻译】在七百里长的三峡中,两岸都是相连的高山,中间没有空缺的地方。
重重叠叠的山峰像屏障一样,遮住了天空和太阳。
如果不是正午或半夜,就看不到太阳和月亮。
到了夏天,江水漫上两岸的丘陵的时候,顺流而下和逆流而上的船只都被阻隔了。
如果有时皇上的命令要紧急传达,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多里,即使骑着奔驰的快马,驾着风,也不如船行的快啊。
每到春季和冬季,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潭水,映出了(山石林木)的倒影。
高山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悬挂着的瀑布冲荡在岩石山涧中,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实在是有许多趣味。
每到秋雨初晴、降霜的时候,树林山涧一片清凉寂静,经常有猿猴在高处长啸,叫声不断,声音凄凉怪异,空荡的山谷里传来了回声,悲哀婉转,很长时间才消失。
所以打鱼的人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翻译】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欣赏赞叹的。
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
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常存。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
八年级上册古文正文加解释
![八年级上册古文正文加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6ff800516bec0975f565e27a.png)
桃花源记原文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jiā)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shě)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huò)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shè)俨(yǎn)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qiān)陌(mò)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zhuó),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tiáo),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yāo)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yì)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suì)与外人间(jiàn)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wǎn)。
余(yú)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yù)云:“不足为(wèi)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jùn)下,诣(yì)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qiǎn)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jì),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注解武陵:郡名,现在湖南常德一带。
为业:把……作为职业。
为:作为。
缘:沿着,顺着。
行:走。
远近:偏义副词,这里指远。
忽逢:忽然遇到。
夹岸:两岸。
杂:别的,其它的。
芳:泛指花朵。
鲜美:鲜艳美丽。
落英:落花。
一说,初开的花。
缤纷:繁多的样子。
甚:很,非常。
异:对……惊异、诧异。
欲:想要。
穷:尽,穷尽,此指走完。
林尽水源:林尽于水源,意思是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到头了。
便:于是,就。
得:看见。
仿佛:隐隐约约,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样子。
若:好像。
舍:舍弃。
初:起初,刚开始。
才:仅仅。
初二上册语文文言文原文翻译七篇
![初二上册语文文言文原文翻译七篇](https://img.taocdn.com/s3/m/ecb28202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ca.png)
初二上册语文文言文原文翻译七篇【导语】文言文是相对现今新文化运动之后白话文来讲的,古代并无文言文这一说法。
其特点是重视典故、骈骊对仗、音律工整,包含策、诗、词、曲、八股、骈文等多种文体。
经过历代文人修饰越显浮华,唐代起大文学家韩愈等发起“古文运动”,主张回来通俗古文。
现代书籍中的文言文,为了便于浏览知道,一样都会对其标注标点符号。
本篇文章是作者为您整理的《初二上册语文文言文原文翻译七篇》,供大家鉴戒。
初二上册语文文言文原文翻译:《桃花源记》原文: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好像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木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不管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
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怅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译文:东晋太元年间,有个武陵人以捕鱼为职业。
有一天他顺着溪水划船走,忘记了路程的远近。
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桃树夹着溪流两岸,长达几百走,中间没有别的树,地上香草明艳美丽,坠落的花瓣繁多交杂。
渔人很惊奇这种美景。
再往前走,想走完那片桃林。
桃林在溪水起源的地方就没有了,紧接着就看见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里面好像有光亮。
渔人就丢下小船,从洞口进去。
开始洞口很窄,仅容一个人通过。
又走了几十走,突然变得开阔敞亮了。
八上语文文言文翻译
![八上语文文言文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c629899d83d049649b665855.png)
23.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24.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
25.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车马塞途,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间也。
1.
2.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3.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4.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5.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6.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7.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8.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9.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10.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11.春冬之时,则素湍绿谭,回清倒影。
12.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13.每至晴出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14.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15.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26.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27.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28.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29.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16.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17.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18.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
19.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
20.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艨艟数百,分列两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桃花源记东晋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个人以打鱼为生。
(一天)他顺着溪水划船,不知道走了多远。
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夹着溪流两岸走了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芳草鲜艳美丽,落花繁多。
他对此感到非常诧异。
又继续往前走,想走到林子的尽头。
桃花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到头了,便看到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隐隐约约好像有光。
渔人离开了船,从洞口进去。
起初洞口很狭窄,仅容一个人通过。
又走了几十步,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宽阔明亮了。
土地平坦宽广,房屋整整齐齐的样子,有肥沃的土地,美丽的池塘,桑树竹林这类景观。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鸡鸣狗叫的声音能互相听到。
这中间,人们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的穿着就好像桃源外面的世人。
老人和孩子们各个都安闲快乐,显得心满意足。
(村人)看见了渔人,都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儿来的。
(渔人)详细地回答(村人),于是邀请他到自己家里去,摆了酒,杀了鸡准备食物款待他。
村里的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
(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率领妻子儿女和同县人来到这个跟世人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了,于是跟桃花源以外的人不再来往。
(村人)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必说魏晋。
渔人把自己听到的事一一详细地告诉了他们,(他们)都感到感叹惋惜。
其余的人各自都把渔人请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饭来款待他。
渔人停留了几天后,告辞离去。
村里人嘱咐他道:“(我们这个地方)不值得对外边的人说啊!”(渔人)已经出来,找到了他的船,就顺着来时的路回去,处处都做记号。
到了郡下,去拜见太守,述说了这番经历。
太守立即派人跟着他前往,寻找以前所做的记号,最终迷失了方向,不再找到原来的路了。
南阳人刘子骥,是品质高尚的人,听到这件事后,高兴地计划前往。
没有实现,不久,他因病去世。
此后就没有探求(桃花源)的人了。
22.短文两篇陋室铭山不在于有多高,有了仙人(居住)就成了名山;水不在于有多深,有了龙(居住)就成为灵异的(水)。
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
往来谈笑的有渊博的学者,没有粗俗的人。
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古琴,阅读佛经。
没有奏乐的声音使双耳受到扰乱,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
(它好比)南阳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扬子云的玄亭。
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爱莲说水面上和陆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值得喜爱的有很多。
晋朝的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从唐朝以来,世人很喜爱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花从淤泥里长出来却不受污染,在清水里洗涤过却不显得妖媚,它的茎内空外直,不牵牵连连,不枝枝节节, 香气远播,更显得清香,洁净地挺立在那里,可以在远处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呢。
我认为菊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
唉!喜爱菊花的人,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
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喜爱牡丹的人,当然是很多了。
23.核舟记明朝(有一个)手艺奇妙精巧的人,名叫做王叔远。
(他)能用直径一寸来长的木头,雕刻出宫殿房屋、器具、人物,甚至飞禽走兽、树木山石(这一些东西来),没有一件不是依据木头原来的样子模拟那些东西的形状(来雕刻),各有各的神情姿态。
(他)曾经送给我一艘用桃核雕刻的船,刻的是苏轼乘船游览赤壁。
船从头到尾长约八分多一点,大约有两颗黄米粒那么高。
中间高起而开敞的部分是船舱,上面盖着(刻出来的)箬篷。
旁边开着小窗,左右各有四扇,一共八扇。
打开窗户来看,雕刻有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
关上窗户,就看到右边刻着“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边刻着“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用石青涂在刻着字的凹处。
船头坐着三个人,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两腮长有很多胡须的人是苏东坡,佛印在他的右边,黄庭坚在他的左边。
苏东坡、黄庭坚一起看一幅书画长卷。
苏东坡用右手拿着书画卷的右端,用左手抚摸鲁直的脊背。
鲁直左手拿着横幅的左端,右手指着书画卷,好像在说什么似的。
苏东坡露出右脚,鲁直露出左脚,各自略微侧转身子,他们的互相靠近的两膝,各自隐藏在书画卷下面的衣褶里面。
佛印极像弥勒菩萨,敞开胸襟,抬头仰望,神态表情和苏东坡、黄庭坚不相类似。
佛印平放着右腿,弯曲着右臂支撑在船上,并竖起他的左腿,左臂挂着念珠靠在左腿上——念珠可以清清楚楚地数出来.船尾横放着一支船桨。
船桨的左右两边各有一个船夫。
在右边的人扎着椎形的发髻,仰着脸,左手靠着一根横木,右手扳着右脚脚趾,好像在大声呼叫的样子。
在左边的船夫右手拿着蒲葵扇,左手摸着炉子,炉子上面有个壶,那个人眼光正视着(茶炉),神色平静,好像在听茶水烧开了没有的样子。
那只船的背部稍微平坦,就在它的上面刻上了姓名,文字是“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字迹)细小得像蚊子脚,一勾一画清清楚楚,它的颜色是黑的。
还刻着一枚篆字图章,文字是:“初平山人”,它的颜色是红的。
总计一条船上,刻有五个人;刻有八扇窗户;刻有箬竹叶做的船篷、船桨、炉子、茶壶、书画卷、念珠各一件;对联、题名和篆文,刻有文字共三十四个。
可是计算它的长度,竟然不满一寸。
原来是挑选了一个又长又窄的桃核刻成的。
咦,技艺也真灵巧奇妙啊!24.大道之行也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有贤德、有才能的人选出来(给大家办事),(人人)讲求诚信,崇尚和睦。
因此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抚育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终其天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年丧父的孩子、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供养。
男子要有职业,女子要及时婚配。
(人们)憎恶财货被抛弃在地上的现象(而要去收贮它),却不是为了独自享用;(也)憎恶那种在共同劳动中不肯尽力的行为,总要不为私利而劳动。
这样一来,就不会有人搞阴谋,不会有人盗窃财物和兴兵作乱,(家家户户)都不用关大门了,这就叫做“大同”社会。
25.杜甫诗三首石壕吏傍晚我投宿于石壕村,有官吏在夜里来捉人。
老翁翻墙逃走,老妇走出去查看。
官吏吼叫得是多么的愤怒,老妇啼哭得是多么的凄苦。
我听到老妇上前说道:“我三个儿子都应征防守邺城。
一个儿子捎了信回来,两个在最近的战争中刚死了。
活着的人姑且活一天算一天,死的人永远完了。
家中再也没有男丁了,只剩下还在吃奶的小孙子。
因为有孙子还在,他的母亲还没有离开,进进出出没有一套完整的衣服。
老妇我虽然身体衰弱,请允许我跟从您夜里回兵营去走。
赶紧去应征河阳去服役,还能够为军队准备明天的早饭。
”夜深了,说话的声音没有了,好像听到有人低声哭泣抽咽。
天亮后(诗人)登程赶路,只能与老翁告别。
26.三峡到了三峡大约七百公里(现译)当中,两岸都是连绵不绝的高山,几乎没有中断的地方;层层悬崖,排排岩石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如果不是在正午和半夜,看不见太阳和月亮。
在夏天江水漫上小山丘的时候,顺流而下的流水把逆流上行的船阻挡了,不能通行。
有时遇到皇帝有命令需要紧急传达,早晨就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中间相距了一千二百多里,即使骑上飞奔的快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水流)快。
到了春天和冬天的时候,那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深潭,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高山上生长着姿态怪异的柏树,悬泉和瀑布在山峰中飞流冲荡。
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的确有很多趣味。
每逢初晴的日子或者结霜的早晨,树林清凉山涧寂静,常有在高处的猿猴放声长啸,声音接连不断,悲哀婉转,空旷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很久才消失。
所以"渔人歌"唱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27.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赞叹的啊。
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
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长存。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太阳快要落山了,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这实在是人间仙境。
从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能欣赏这奇异景色的人了。
记承天寺夜游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我)脱下衣服准备睡觉时,皎洁的月光照入门内,(于是我)高兴地起来散步。
心想没有(可以)一起游乐的人,于是我就到承天寺去找张怀民。
怀民也没有睡,我们便一同在庭院中散步,(共享月景)。
月光充满了庭院,好像积水清澈透明,水中藻和荇交错纵横,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
哪一个夜晚没有月亮?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28.观潮钱塘江潮,是天下雄伟的景象啊。
从农历(八月)十六日到十八日为最盛。
当潮水从浙江入海口涌起的时候,(远远看去),几乎像一条银白色的线;随着潮水越来越近,就像玉城雪岭一般的潮水连天涌来,声音大得像雷霆万钧,震撼激荡,吞没天空,冲荡太阳,来势极其雄伟豪壮。
杨万里的诗中说的“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描写的就是指这样的景象。
每年(农历八月),京都临安府长官来到浙江亭校阅水军,数百条战船分列两岸;然后演习五阵的阵势,忽而疾驶,忽而腾起,忽而分,忽而合,极尽种种变化,同时有在水面上骑马、舞旗、举枪、挥刀的人,好像踩在平地上一样。
忽然黄烟四起,岸上的人和船上的人彼此一点儿也看不见了,(只听得)传来水爆的轰鸣声,声音如同山塌了一样。
(待到)烟雾消散,水面又恢复了平静,看不到一条船的踪迹,只剩下被火烧毁的“敌船”,随着波浪流走了。
几百个善于泅水的吴地健儿,披散着头发,身上画着文彩,手里拿着十幅大彩旗,争相奋力逆流迎潮而上,(他们的身影)在万仞高的惊涛骇浪中出没,翻腾着身子变换着各种姿态,但是旗尾却一点也不被水沾湿,凭借这种(表演)来显示他们(高超)的技能。
在江岸南北上下十余里之间,满眼都是穿戴着华丽的首饰与衣裳的观众,道路被数量众多的车马堵塞。
所贩卖的饮食物品,比平时的价格加倍的高。
但是租用看棚的人(非常多),中间即使是一席之地的空地也不容有。
29.湖心亭看雪公元1632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
接连下了三天的大雪,湖中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
这一天早上五点左右,我划着一叶扁舟,穿着毛皮衣服、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
湖上弥漫着水气凝成的冰花,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
湖上比较清晰的影子,只有长堤(像)一道痕迹,湖心亭(像)一个墨点,我的小舟(像)一片芥叶,舟中的人影(像)两三个颗粒罢了。
(我)到了亭子上,(看见)有两个人已铺好了毡子,相对而坐,一个童子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
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在湖中哪能还会有这样的人?”拉着我一同喝酒。
我痛快地喝下了三大杯,然后和他们道别。
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金陵人,在这里客居。
到回来时下了船,船夫自言自语说道:“不要说你痴迷,还有像你一样痴的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