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_社会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该理论的核心是,儿童的社会化(包括道 德发展在内)是与其认知水平的发展并行 不悖的过程。儿童的道德判断会随儿童智 力结构的发展而不断地加以改变和提高。
皮亚杰和科尔伯格都设计了经典的道德故 事对儿童的道德判断水平进行了研究。
皮亚杰的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研究
皮亚杰认为一个人道德上的成熟主要表现在尊重准则和社 会公正感这两个方面。一个有道德的人能按社会规定的准 则公平地、公道地对待别人。
皮亚杰对每个对偶故事都提两个问题:
1.这两个小孩是否感到同样内疚? 2.这两个孩子哪一个更不好?为什么?
对偶故事二:
A .有一个小女孩叫玛丽,她想使母亲高兴,于是 便替母亲裁布。但是,因为她还不会很好地使用剪 子,结果将她自己的衣服剪了一个大洞。
B .一个叫玛格丽特的小女孩在她母亲外出时拿剪 子玩,因为她不会很好地使用剪子,结果将自己的 衣服剪了一个小洞。
内容提要
什么是社会化 社会化的因素 社会化的理论
一、什么是社会化
社会化的定义 社会化的内容 个体社会化的历程 社会化的方式
1.社会化的定义
社会化诱导社会成员去做那些要想使社会正常延 续就必须做的事,是使社会和文化得到延续的手 段。(弗洛姆)
没有任何一个儿童是在完全的真空状态中成长起 来的。从婴儿出生的时候起,他就是受着各式各样 的人物和事件所包围,而这些人和事是会塑造他 对世界的认知的。个体意识到它所属的社会的各 种价值并把它们都吸收进去的过程,一般就称为 社会化。(赖兹蒙)
皮亚杰对每个对偶故事都提了两个问题:
( 1 )这两个孩子的过失是否相同? ( 2 )这两个孩子中,哪一个更坏一些?为什么?
通过被试的反应,皮亚杰发现,儿童的 道德判断是从早期的注重行为结果的评 价向注重行为的动பைடு நூலகம்发展,其道德认知 水平从“他律”向“自律”发展。
儿童的道德发展的阶段
自我中心阶段 (2~5岁)。这一阶段的儿童由于认识的局限性 ,还不理解、不重视成人或周围环境对他们的要求,在游戏时 ,规则或成人的要求对他们还没有约束力,只按照自己的意愿 去执行游戏规则,所以这一阶段又称为单纯的个人规则阶段。
10岁是儿童从他律道德向自律道德转化的分水岭,即10岁 前,儿童对道德行为的思维判断主要依据他人设定的外在 标准,也就是他律道德;10岁以后,儿童对道德行为的思 维判断大多依据自己的内在标准,也就是自律道德
对偶故事是皮亚杰研究道德判断时采用的一种 方法。利用讲述故事向被试提出有关道德方面 的难题,然后向儿童提问。利用这种难题测定 儿童是依据对物品的损坏结果还是依据主人公 的行为动机做出道德判断。由于皮亚杰每次都 是以成对的故事测试儿童,因此,此方法被称 为对偶故事法。
心理学原理和方法》,冯文侣等译,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第187-188页。)
社会化是个体在社会的影响下,通过学 习,掌握社会经验、规范,形成与社会 一致且有自己特色的态度、情感、行为 习惯与品格,并取得社会成员资格的成 长过程。
2.社会化的内容
道德社会化 政治社会化 法律社会化 性别角色社会化
下面就是两个对偶故事例子:
对偶故事一:
(1)一个叫约翰的小男孩在他的房间时, 家里人叫他去吃 饭, 他走进餐厅。但在门背后有一把椅子,椅子上有一个放 着15个杯子的托盘。约翰并不知道门背后有这些东西。他推 门进去,门撞倒了托盘,结果15个杯子都撞碎了。
(2)从前有一个叫亨利的小男孩。一天,他母亲外出了, 他想从碗橱里拿出一些果酱。 他爬到一把椅子上, 并伸手去 拿。由于放果酱的地方太高,他的手臂够不着。在试图取果 酱时,他碰倒了一个杯子,结果杯子倒下来打碎了。
采用对偶故事法研究儿童道德判断发展的水平
儿童道德判断的发展与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相平行,儿童 道德发展的进程可以在他们的认知进程中找到证据。
设计了一些包含道德价值内容的对偶故事让儿童回答,要 求儿童辨认是非对错,从他们对特定行为情境的评价中投 射并推测出儿童现有的道德认知和道德判断水平。
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的总规律:儿童道德的发展经历了一个 从他律到自律的认识、转化发展过程。
西方广泛采用霍兰德在《社会心理学:原理和方法》中的定 义:
一个婴儿是带着繁多的行为潜能来到人 世间的。这些行为的发展有赖于各种复 杂因素的相互联系,包括与他人的相互 作用。儿童在人类社会里成长的过程中 学会了抑制某些冲动,并被鼓励获得在 特定社会环境中的人所具有的特征和价 值。这个过程叫做社会化。([美]E.P.霍兰德著:《社会
权威阶段 (6~8岁)。该阶段的儿童认为,应该尊重权威和尊 重年长者的命令。一方面,他们绝对遵从成人、权威者的命令 ;另一方面,他们也服从周围环境对他们所规定的规则或提出 的要求。
可逆阶段(8~10岁)。这个阶段的儿童不再认为成人的命令是 应该绝对服从的,道德规则是固定不变的。他们认为,道德行 为的准则只不过是同伴之间共同约定的用来保障共同利益的一 种社会产物。
第二章 社会化
——社会行为的模塑
请问:你是自由的吗?你可以从自己的愿 望出发完全为自己而活吗?
故事导读
印度狼孩 俄罗斯丛林惊现"狼孩" 尖牙利爪爱咬人 肯尼亚猴孩 《天下故事》狼孩小杰
(http://you.video.sina.com.cn/b/126309601366450050.html)
公正阶段(11~12岁)。此阶段,儿童的道德观念开始倾向于公 正。皮亚杰认为,当可逆的道德观念从利他主义角度去考虑时 ,就产生了关于公正的观念。公正观念不是一种判断是或非的 单纯的规则关系,而是一种出于关心与同情的真正的道德关系 。
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道德社会化
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它是调整人们 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行为 准则和行为规范的总和。
道德社会化,就是将特定社会所肯定的道 德准则和道德规范加以内化,形成合乎社 会要求的道德行为的过程。
目前在社会心理学中为人们广为接受的道 德社会化理论,是由皮亚杰提出、科尔伯 格进一步发展的认知发展理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