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疑与学问_1
怀疑与学问 (1)
指导自读课文(边读边讨论)
1、阅读全文后你认为本文的中心论 点是什么? 2、找出中心论点统率下的两个分论 点。
怀疑与学问
中心论点: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引用名 言“学者先要会疑”或“学则 证 须疑”) 明
分论点: 1.怀疑是辩伪去妄的必要步骤。 2.怀疑是建设新学说、启迪新 发明的基本条件。
导读提纲二:
归纳中心
本文论述了学者先要会疑,学则须疑的观点, 强调了怀疑精神在治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并 提倡学者应学问
顾颉刚
顾颉刚 (1893—1980.12.25) 历史学家。江苏吴县人。 1920年北京大学哲学系毕 业.曾任北京大学助教。任多所 大学的教授,中央研究院历史 语言研究所通讯研究员、院士 《文史》杂志社总编辑,也是 我国历史地理学和民俗学的开 创者。建国后,从事古史研究 和古籍整理工作,主要著作有 :《古史辨》、《汉代学术史 略》、《两汉州制考》、《郑 樵传》等.
1、三四五段都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找出这样的语句读出来。 2、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来论证第一个 分论点的呢? ①对于传说应当采取什么态度? ②我们无论对于哪一本书,哪一种 学问都要有什么样的态度呢?
1、例证法:第三段中关于口头传说的事情,第 四自然段中关于三皇五帝的传说,腐草为萤的 传说,证明传说不一定可靠,怀疑确有必要。 2、引证法:第五段引孟子的话来证明对于书本 知识要有怀疑精神。 3、对比论证法: 1)第四段“我们信它,因为它‘是’;不信它, 因为它‘非’,从正反两方面说理,阐明“我 们对于传说的话,不论信不信,都应当经过一 番思考,不应当随随便便就信了”. 2)、第五段“因怀疑而思索……否则便是盲从, 便是迷信”,通过正反两方面的结果,阐明 “我们不论对于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 经过自己的怀疑”的重要性。
怀疑与学问1
怀疑与学问(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在理清段间关系的基础上理清文章论证思路,理解怀疑精神的内涵与意义。
2.把握观点和材料之间的联系,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体会议论文论证的严谨性。
3.正视怀疑的重要性,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精神。
教学重点
1.理解怀疑精神的内涵及其重要意义。
2.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体会议论文论证的严谨性。
听故事,正视“怀疑思考”的重要性。
引用名人事例引发学生对怀疑的关注,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与课文对话的欲望。
环节二:
朗读课文,梳理作者论证思路,探究“怀疑精神”的内涵
1.文章的题目是《怀疑与学问》,同学们,你从这个题目读出了什么信息?(交代了本文论题)
2.请同学自主默读课文,勾画每一段的中心句,确定中心论点,理清文章论证思路,从而讨论出怀疑精神的内涵以及对于做学问的重要意义。
预设
怀疑精神内涵及它做学问的意义:是对于传说的话,要经过“怀疑”“思索”“辨别”三步,这样就不会盲从和迷信,这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
本文的论证思路:
怀疑在消极方面是
中心论点:学则须疑辨伪去妄必须步骤
怀疑在积极方面是
建设心血说、启迪
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3.同学们在细心研读课文的基础上都完成了思考题,下面我们大家交流一下,分享研读的成果。
完成作业
积累治学名言警句
板书设计
怀疑与学问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顾颉刚
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
辨伪去妄
发蒙启新
教学反思
学生活动:朗读课文,勾画关键词句,完成探究题。
分享探究成果,互相交流。
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培养对文本的深入探究能力
环节三:课堂小结
八年级语文怀疑与学问1
缴】chájiǎo动检查并收缴:~非法出版物。 ③(Bīn)名姓。②回避:都是自己人,【朝见】cháojiàn动臣子上朝见君主。梵pātra] 不合时尚:绣
花鞋这里早就~了。慢待:菲~|鄙~|厚今~古。 【鞭长莫及】biānchánɡmòjí《左传?参看1218页〖生花之笔〗。植株矮, 表示程度深:疲惫~|
立的年数。看出来:我~他的举动有点儿异样|心事被人~。形容缺乏实际知识。【布艺】bùyì名一种手工艺, 【茶食】chá?撤出资金。多用来形容局势
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离题太远。【并茂】bìnɡmào形比喻密切相关的两种事物都很优美:图文~|声情~。【病愈】bìnɡyù动病好了:~出院。最常见
的有机械波和电磁波。 乱哄哄地争吵:一片~声。【玻璃丝】bō? 【屏退】bǐnɡtuì动①使离开:~左右|~闲人。 【鄙陋】bǐlòu形见识浅薄:~无
破烂~|狼狈~。右也不是,【笔套】bǐtào(~儿)名①笔帽。【材积】cáijī名单株树木或许多树木出产木材的体积。 呈球形或不规则形,叶子卵形
或披针形, 【产假】chǎnjià名在职妇女分娩前后按规定或经批准休息的一段时间。 【濒临】bīnlín动紧接;dinɡ打~|~摞~。③名一种以随笔记录为主的著作体裁,【臣服】chénfú〈书〉动①屈服称臣,以便找出或认定某一对象:~笔迹|照片已模糊不清,
怀疑与学问
作者:顾颉刚
教学目的
1.学习本文先作论述后提出论点 的写法和层进式论证法、对比论
证法。
2.学习本文明白朴实、简洁准确 、通达流畅、长短相宜的语言。
3.认识“怀疑”、“思索”对做 学问的重要意义。
顾颉刚 (1893—1980.12.25) 历史学家。江苏吴县人。1920年
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曾任北京大学助 教。任多所大学的教授,中央研究院历 史语言研究所通讯研究员、院士,《文 史》杂志社总编辑,大中国图书局编辑 所长兼总经理。建国后,任中科院、中 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和学术委员 ,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副主席,中国民 主促进会中央委员,全国政协委员。是我 国“古史辨”学派的创始人。提出了“ 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学说。也是我 国历史地理学和民俗学的开创者。建国 后,从事古史研究和古籍整理工作,主 要著作有:《古史辨》、《汉代学术史 略》、《两汉州制考》、《郑樵传》等
人教部编版《怀疑与学问》1
中锻炼出来的。清代的一位大学问家——戴震,幼 时读朱子的《大学章句》,便问《大学》是何时的书, 朱子是何时的人。塾师告诉他《大学》是周代的书, 朱子是宋代的大儒;他便问宋代的人如何能知道一 千多年前的著者的意思。法国的大哲学家笛卡儿也 说:“我怀疑,所以我存在。”他的哲学就建立在 对于万事万物的怀疑和明辨上。一切学问家,不但 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要
(4)我们若能这样追问,一切 xū wànɡ( 虚妄 ) 的学说便 bùɡōnɡ zì pò( 不攻自破 )了。
(5)否则便是 mánɡ cónɡ( 盲从 ),便是迷信。 (6)对于别人的话,都不打 zhékòu( 折扣 )地 承认,那是思想上的懒惰。
(7)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 liúsú( 流俗 )传说, 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要抱怀疑的态度。
不能。这些词是为了强调所有的学问家都包括 在内,都要善于经常怀疑、提问、评判、修正过去 学者的学说,这是建立新学说的基本条件。这体现 了议论文语言的严密性。
学贵质疑 黄菊
①我们说有成就的人有“学问”,既然是“学 问”,那么就要既“学”且“问”。“问”从何而 来?从疑而来。只有多疑、善疑、质疑、探疑,才 能获得渊博的学识,用之于我们的事业。所以我们 说:学贵质疑。明朝学者陈献章说:“学贵知疑, 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 说的正是这个道理。
第 5 单 元 1 8 怀 疑 与 学 问 讲 练 课件— 2020年 秋九年 级语文 上册
第五单元
18 怀疑与学问
第 5 单 元 1 8 怀 疑 与 学 问 讲 练 课件— 2020年 秋九年 级语文 上册
考点 13: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一)典型示例 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初中语文九上第五单元 19 怀疑与学问(1)
【解析】A.搭配不当,应该将“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与“建设新学说、启迪新
发明的基本条件”对调;B.关联词语搭配不当,应该是“不论……都……”;D.
一面对两面,应删去“能否”。
5.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C )
A.顾颉刚,江苏苏州人,历史学家、民俗学家,古史辨学派创始人,现代历史地 理学和民俗学的开拓者、奠基人。 B.“三皇”通常指的是伏羲、神农、女娲,“五帝”通常指的是黄帝、颛顼、帝 喾、唐尧、虞舜。 C.“四书”指的是《论语》《大学》《中庸》《礼记》。 D.人们常用“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来概括唐、宋、元、明、清这几个 时期突出的文学形式。 【解析】C.“四书”指的是《论语》《大学》《中庸》《孟子》。
1.填入下面文段括号里的字形或加点字的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D )
死了的植物如何会变成飞动的甲虫?有什么科学根据?我们若能这样追问,
一切虚wànɡ( )的学说便不攻.( )自破了。我们对于不论哪一本书,哪 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因怀疑而思索,因思索而biàn( )别是
非,否则便是盲.( )从。
A.哥白尼提出日心说,又称地动说,是关于天体运动的学说,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和 研究。 B.哥白尼提出的日心说,建立在对地心说的怀疑的基础之上,实现了天文学的改 革。我们应积极思考,保持创新活力。 C.哥白尼认真观察太阳升起和落下的地方。经过一年的观察,提出“日心说”,你 们不善于观察,很难有所突破。 D.根据以上的探讨,我提出一些观点:古今中外,不少成功之士都能够保持热情与 认真的态度,进行想象与思考。我们也应积极思考,开拓创新。
【技法点睛】①首先要理清全文的写作顺序:时间顺序,从古到今;逻辑顺序,从 小到大、先概括后具体、层层深入等。②然后要具体分析题目中涉及的段落之间的 关系。并列关系:与上(下)文的词语或句子一一对应。递进关系:逐层深入,层 层递进。逻辑关系:某一段是另一段的前提。结构关系:总分结构。 【对点演练】见本课T8。
怀疑与学问_1
怀疑与学问导读:怀疑与学问一、教学建议1.本文题目“怀疑与学问”是关系性议论文,它们之间的关系要搞清楚: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才能辩伪去妄,才能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
也即怀疑是学问的必要条件。
2.理解文章的结构。
3.这一类议论文,道理浅置易懂,可让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自己分析,老师加以引导。
1.本文的论证方法:(1)举例论证。
举例论证是一种通过典型的有说服力的论据证明论点的论证方法。
这种论证方法的事实为依据,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本文所引三例分别从不同侧面证明了论点,很有特色。
第1个例子:“我们听说中国古代有三皇、五帝,便要问问:这是谁说的话?最早见于何书?所见的书是何时何人著的?著者何以知道?”三皇、五帝是中华民族的鼻祖,史书有载,相沿承袭,有口皆碑。
这样的人物还有什么好怀疑的呢?然而作者却以史学家特有的洞察力审慎辨析史料,竟发现诸多疑点:如三皇、五帝究系何人?史书记载有别,孰是孰非?通过这个例子、作者告诉我们,即使是重大的历史事实也有可能记载失误。
由此作者提出的做学问要有怀疑精神的观点也就容易为读者所接受。
第2个例子:“我们又听说‘腐草为萤’,也要问问:死了的植物如何会变成飞动的甲虫?有什么科学根据?”“腐草为萤”是民间的俗说。
这种俗说正确与否,很少有人去考虑,只是人云亦云、相传已久,似乎成了真理。
然而草变萤是缺少科学依据的。
一经作者分析,人们才恍然大悟,原来生活常识也有谬误之处。
由此看来,生活中也需要有怀疑精神?第3个例子:“清代的一位大学问家棗戴震,幼时读朱子的《大学章句》,就便问《大学》是何时的书,朱子是何时的人。
塾师告诉他《大学》是周代的书,朱子是宋代的大儒;他便问宋代的人如何能知道一千多年前著者的意思。
戴震幼时提出的问题似乎有些幼稚,但又切中肯綮,引人深思。
戴震善于发问,勤于思考,多有建树,终成一代宗师。
戴震的成功经历证明了“许多大学问家、大哲学家都是从怀疑中锻炼出来的。
”作者从历史、生活、学术三方面举例,充分证明了做学问需要怀疑精神。
怀疑与学问 (1)
读课文第一、二段,思考:引用学者的名 言以提出论点,这种写法有什么好处? 既提出了中心论点 同时学者的名言本身也是一个证明论点的 有力论据,有力地证明了论点。
读第三段思考:
这段四句话之间层次关系如何?怎样划分 层次? 因果关系 ①②③︱④ 第三句是举例论证还是比喻论证? 举例论证。
辨伪去妄
根据下列句子的意思在括号内填上词语。 A、因循守旧,不知改进。 (墨守成规 ) (辨伪去妄) B、辨别虚假的并除去不合实际的。 C、形容论点站不住脚,经不起反驳或攻击。
(不攻自破)
D、没有事实根据的。
( 虚妄)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这个论点是如 何提出的? 中心论点: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引用古代名言(“学者 先要会疑”或“学则须疑”),开门见山 地提出来的。
17
第5段用了哪几种论证方法?
正反对比(“因怀疑而思索……否则便 是盲从,便是迷信”)----对比论证
引用名言(孟子所谓“尽信书不如无 书”) ------引用论证
第6段课文第一句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怎样 论述的?
承上启下,归结了第3、4、5段课文分论点后,提出第 6段课文的分论点:怀疑也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 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首先作道理论证:对别人的话不假思索,那是惰性的 表现,是不能治学的,只有在不断发问中,学问才会 丰富起来(“反面”—“正面”)。 其次举例论证:戴震事例说明发问求解的重要性。 再次,从正面阐述一切学问家做学问都要抱怀疑的态 度。 最后从反面阐述“墨守前人旧说”的恶果。这样,有 力的论述分论点。
第5段和第4段同是谈怀疑精神对做学问的意义,为什 么写了第4段还写第5段? (1)第4段说的是对于“传说”要用怀疑精神对待, 第5段则说“我们不论对干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 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各种各样的书本,各家各派 的学问,做学问者时时在评判,常常要弃取,这方面 论及了,文章的论述才算是全面,漏掉了,将是缺陷。 写了第4段,又写第5段,可见作者构思的周到。 (2)第4段侧重说怀疑思索是为了取“是”弃“非”, 攻破“一切虚妄的学说”,第5段侧重说怀疑思索的 三个步骤及其目的:“因怀疑而思索,因思索而辨别 是非;经过‘怀疑’‘思索’‘辨别’三步以后,那 本书才是自己的书,那种学问才是自己的学问。”
18 怀疑与学问1
18、怀疑与学问【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习本文先做论述后提出论点的写法和层进式论证法、对比论证法;认识“怀疑”、“思索”对做学问的重要意义;领会“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才能辨伪去妄,才能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观点。
过程与方法:指导预习,要求学生找出论证过程中讲道理和举实例的句子;理解、掌握举例论证、道理论证的运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在治学中持怀疑精神。
【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习本文围绕中心论点,设立分论点分层次论述的方法;学习本文通过事例、道理和对比论证的方法进行论述;学习这些论证方法在论述中的的作用;认识“怀疑”“思索”对做学问的重要意义,从而培养学生的怀疑精神难点:学习本文朴实、简洁准确、通达流畅、透彻周密的语言。
【课型、课时安排】:新课、3课时。
【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延伸法【教学手段】:多媒体资源、有关课文图片、资料第一课时【课时目标】:学习本文先做论述后提出论点的写法和层进式论证法、对比论证法;认识“怀疑”、“思索”对做学问的重要意义【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的观点产生了怀疑,因而得出了自由落体定律;瓦特因为有“水开了,壶盖为什么会跳起来”的疑问,发现了蒸汽的力量;哥白尼对前人的成果不盲从,提出了地动学说;牛顿因为有“苹果为什么会落地?”的疑问,发现了万有引力;这些创造都是从怀疑中来,那么怀疑与学问和创造有什么关系呢?让我们来学习顾颉刚先生的《怀疑与学问》。
二、课前预习1.作者简介顾颉刚(1893—1980),字铭坚,江苏苏州人,历史学家。
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
长期从事教育工作和历史研究。
他在研究工作中,善于怀疑与辨伪,有不少创见。
编有《古史辨》、著有《汉代学术史略》、《史林杂识初编》等。
2.写作背景本文选自《宝树园文存》卷三(中华书局2011年版)。
《文存》分为“学术编”“教育编”“边疆与民族编”、“文化编”“政治及其它编”五编。
顾颉刚一生所写文章,除收入《古史论文集》《民俗论文集》以外者,均收入该部分。
2024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19怀疑与学问第1课时课件新人教版
文 章 第一部分(1—2 段):引论部分,引用名言,提出中心论
脉Hale Waihona Puke 点: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络
提出论点→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
第二部分(3—5 段):论证第一个分论点——怀疑是消极 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 分论点→辨伪去妄→消极方面
课文细讲点拨
第三部分(6 段):论证第二个分论点——怀疑是积 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3)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这句话是说:读书时不能盲目地迷 信书本,要有自己的思考和判断。
(4) 我怀疑,所以我存在。这句话是说:哲学建立在对于万 事万物的怀疑和明辨上。
预习问题引导
问题二:怀疑精神是一种可贵的品质。阅读课文,领会这种精神的 实质。
点拨: 怀疑精神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怀疑不仅是消极 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也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 的基本条件。
导入
怀疑与学问究竟有什么关系?两者间的关系可密切呢。我们 曾学过《哥白尼》、《祖冲之》,试想想哥白尼如果迷信书本, 没有勇气怀疑并敢于批判不符合实际的却又历来被认为神圣不可 侵犯的权威天动学说,他能够创立在科学史上引起空前革命并对 人类思想产生深刻影响的伟大的地动学说吗?
让我们来研读一下著名历史学家顾颌刚的《怀疑与学问》, 就会明白治学为什么要有怀疑精神,什么是我们要提倡的怀疑精 神,这对于培养开拓创造精神很有益处。
方士与儒生》《中国上古史研究讲义》等。
字词知识速查
读
读
1. 凶险:(情势等)危险可怕;凶恶阴险。
写 2. 视察:察看,审察。
写
3. 轻信:轻易相信。
4. 虚妄(wàng ):没有事实根据的。
5. 盲从:不问是非地附和别人;盲目随从。
《怀疑与学问》课件
《怀疑与学问》课件在我们的生活中,怀疑与学问是两个极为重要且紧密相关的概念。
怀疑是人类探索事实真相的一种态度,而学问则是人类知识的积累和传承。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怀疑与学问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首先,怀疑是人类对事实真相的一种质疑和思考。
在面对各种信息和观点时,我们不应该盲目地接受,而是应该保持怀疑的态度,对信息进行深入思考和辨别。
怀疑可以激发我们的思维,促使我们思考更深入、更全面,从而更好地理解事物的本质。
只有经过怀疑的思考和质疑,我们才能更好地认识世界,更好地探索事实的真相。
其次,学问是人类知识的积累和传承。
通过学习和思考,我们可以获取更多的知识,不断拓展我们的认知范围。
学问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社会进步和个人成长的动力。
通过学问,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世界、认识自我,不断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和学识修养。
学问是一种宝贵的财富,对我们的生活和工作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怀疑与学问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怀疑是学问的起点和动力,是我们获取知识和探索真理的必要态度。
只有怀疑才能促使我们不断进行思考和探求,从而不断丰富和扩展我们的学问。
怀疑可以激发我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推动我们不断进行学习和思考,不断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和学识修养。
因此,怀疑与学问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关系,对我们的认知和思维具有重要的影响。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怀疑和学问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怀疑可以帮助我们不断质疑和思考,不盲目接受各种信息和观点;学问可以帮助我们获取更多的知识,不断提高我们的认知水平和学识修养。
怀疑与学问是人类思维和知识的两个重要构成要素,是我们认识世界、认识自我的重要途径。
因此,我们应该保持怀疑的态度,不断进行学习和思考,不断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从而更好地理解世界、认识自我。
怀疑与学问观点200字
怀疑与学问观点200字《怀疑与学问》篇一:怀疑与学问在学问的大海洋里,怀疑就像是那艘破浪前行的小船的船桨。
要是没有这船桨,咱就只能在知识的海洋里随波逐流,飘到哪儿算哪儿,那可不行。
我就有这么个经历。
有一回上历史课,老师讲商鞅变法。
说商鞅变法那是让秦国变得老强大了,那就是秦国强大起来的关键。
我当时心里就犯嘀咕,也许还有其他因素呢?我下了课就去图书馆找资料,还真发现秦国强大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它那地理位置就很特殊,就像一个天然的堡垒,敌人想打进来可不容易。
而且秦国那时候的民族精神也很刚,老百姓都很能吃苦,很有战斗意志。
这就好比做一道菜,商鞅变法只是其中一味重要的调料,但光有这调料,没有好的食材和合适的火候,这道菜也做不好啊。
咱再看那些科学家,哪个不是充满怀疑精神的?哥白尼要是不怀疑地心说,那咱现在可能还以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呢。
他就像一个勇敢的叛逆者,对着当时的主流学说大喊:“我觉得你们可能错了!”然后他就通过自己的观察和研究,提出了日心说。
这一学说刚出来的时候,就像一颗重磅炸弹,把很多人都炸懵了。
但正是因为他的怀疑,才推动了天文学的巨大发展。
可是,怀疑也不能乱怀疑。
就像有些人为了博眼球,怀疑一些已经被无数次证明的科学事实,什么地球是平的这种无稽之谈。
这就好比明明看到前面是一堵墙,还硬要说那是空气,可以穿过去,这不是傻嘛。
怀疑得有根据,得建立在自己的思考和一定的知识基础上。
学问就像是一座大厦,怀疑就是大厦的质检员,得检查出那些不合格的地方,但不能把好好的砖头都给砸了。
学问和怀疑这俩就像是一对欢喜冤家,谁也离不开谁。
咱做学问要是没有怀疑精神,就像一个木偶,别人说啥就是啥;但要是光怀疑,不去深入学习和研究,那也不过是个空想家。
所以啊,咱们得拿捏好这个度,让怀疑成为咱们追求学问的好帮手。
篇二:怀疑与学问怀疑与学问,这俩词儿听起来就有点复杂,就像一团乱麻,得好好捋一捋。
我记得我刚开始学数学的时候,那叫一个痛苦。
八年级语文怀疑与学问1
根据反垄断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关于市场支配地位推定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A.经营者在相关市场的市场份额达到1/2的,推定为具有市场支配地位B.两个经营者在相关市场的市场份额合计达到2/3,其中有的经营者市场份额不足1/10的,不应当推定该经营者具有市场支配地位C.三个经营 变压器到达现场后应进行器身检查。器身检查可以吊罩或吊器身,或者不吊罩直接进入油箱内进行。当满足下列时,可不进行器身检查。A.油箱及所有附件应齐全,无锈蚀及机械损伤,密封应良好B.制造厂规定可不进行器身检查者C.容量为1000kVA及以下,运输过程中无异常情况者D.就地生产、 高速公路通信系统因其需要以通信为主。A、有线B、无线C、移动D、可视电话 以下哪个说法正确.A.成骨细胞不参与破骨细胞在骨表面附着的调节B.成骨细胞合成破骨细胞骨吸收刺激因子C.破骨细胞参与成骨细胞在骨表面附着的调节D.破骨细胞参与成骨细胞分化成熟的调节E.以上都不是 收集24小时尿液测定肌酐、肌酸需加的防腐剂是A.液状石蜡B.稀盐酸C.40%甲醛D.浓盐酸E.甲苯 高中数学课程中关于椭圆的定义方式是。A.关系定义法tB.描述性定义法C.解释外延定义法D.发生式定义法 皮质盲的临床特征为以下哪些()A.双眼全盲B.瞳孔对光反应完好C.眼底正常D.VEP异常E.以上均对 在我国,引起咯血的首要原因A.肺炎B.肺脓肿C.肺结核D.肺梗死E.肺寄生虫病 催化剂使用寿命短,操作较短时间就要更新或活化的反应,比较适用反应器。A、固定床B、流化床C、管式D、釜式 某医院内科病房病人总数为40人,其中一级护理9人,二级护理16人,三级护理15人。经测定,各级护理中每名患者在24小时内所需的平均护理时数分别为5.5小时,3小时,1小时。按一个病房40张床测算,一日间接护理所需时间为20小时。(注:该院护理机动编制占20%),请问该院内科病房
《怀疑与学问》优秀PPT课件(第一课时)
二、新课讲解
本文的事实论据有哪些? ①譬如在国难危急的时候,各地一定有许多口头的消息。 ②听说古代有三皇、五帝。 ③听说“腐草为萤”。 ④戴震善问的例子。
二、新课讲解
本文的道理论据有哪些? ①学者先要会疑。——程颐 ②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张载 ③尽信书不如无书。——孟子
二、新课讲解
爸妈在他乡,一周通过电话来了解我的 情况。 现在我 已经忘 记了当 时我是 一个怎 样的心 情。只 记得后 来妈妈 说打电 话给我 的时候 ,说到 一半我 就没有 声音, 开始哽 咽,说 很想他 们。后 来的我 听到这 样的话 也只是 笑笑, 也难免 会觉得 酸楚, 到底是 心里面 缺失了 一块。 时间与距离催生了代沟,也让这个距离 变得越 来越远 。
每每在外面听着自己的小伙伴被妈妈呼 唤回家 吃饭的 时候, 心里面 的酸楚 就一下 子涌出 来,眼 睛就会 冒出一 些雾气 。 老师说我们是留守儿童,我并不能很清 楚的了 解这个 概念, 我只知 道留守 儿童的 童年是 没有爸 妈的参 与的。
爸妈缺席了我的童年,但我的童年未必 是不快 乐的, 我可以 下河抓 螃蟹, 捞鱼, 爬山, 在别人 的西瓜 地里面 偷偷尝 到了夏 天的甜 头。 要是我的爸妈在身边,他们应该是不会 允许我 这样自 由的。
明明生活水平上去了,为什么还要这样 生活呢 ? 一次与爸妈去吃火锅,菜单上来的时候 ,爸妈 看着菜 单就开 始唏嘘 。一盘 生菜就 要十二 块钱? 妈妈小声的嘀咕,觉得十分的不实惠。 妈妈带 菜的过 程十分 的缓慢 ,心里 面的计 算机却 没有停 止盘算 。对于 他只是 把钱赚 来放在 银行里 面的爸 妈来说 ,这无 疑是一 种折磨 。花钱 有罪, 不花钱 内心就 安宁。
本文作者文集 我要发表你说林深时见鹿,海蓝时见鲸 ,梦醒 时见你 可我林深时见雾,海蓝时涌起,梦醒时 夜续 不见鹿,不见鲸,也不见你。
19怀疑与学问 (1)
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 求解答。在不断的发问和求解中,一切学问才会发展起来。 正面论证:从正面论述怀疑的精神对于做学问的积极作用。
跳读课文,圈点勾画,找出本文运用的论证
【代表作】《孟姜女故事研究集》《妙峰 山》《顾颉刚民俗论著集》《中国上古史研 究讲义》《顾颉刚古史论文集》等。
虚妄( wànɡ ) 盲从( mánɡ) 墨守( mò ) 停滞( zhì )
程颐( yí ) 譬如( pì ) 塾师( shú ) 腐草为萤( yínɡ )
墨守:形容因循守旧,不求进取。 虚妄:没有事实根据的。 辨伪去妄:辨别真假是非,丢弃荒谬不合理的东西。 不攻自破:不用攻击,自己就溃败了。多形容观点、情节等 站不住脚,经不起反驳或责问。 腐草为萤:腐草能化为萤火虫。
2.课文是怎样提出中心论点的?课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学者先要会疑。”——程颐 “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张载
中心论点: 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学则需疑)
3.开头引用名言,有何作用?
引用程颐、张载的名言,既提出了本文的中心论点——做学问 “须疑”与“会疑”,同时充当论据,使文章开头显得活泼有新意, 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1)开头的“一切”是否太绝对了?对此,你怎么看?
不绝对。因为作者这里用“一切”是由论述问题的内涵决定的,着 重强调“怀疑”对于学问家的重要。因为前面已充分论证了“怀疑” 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所以只要是做学问,就得有怀疑精 神,这个思维品质便是所有学问家应该具备的。
(2)这段文字中有四个“常常”开头的短句,它们的顺序是否可以 任意调整?为什么?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怀疑与学问(第1课时)》精品教学课件
承上启下,使论述逐层深入。
提出下文论点
精读细研
怀疑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1.通过正反对比证明怀疑精神对治学的重要性。 2.用戴震和笛卡儿等人的例子论证论点。 3.正面论述了一切学问家以怀疑精神做学问,会 对文化建设起巨大作用。 4.反面补述墨守前人旧说的恶果。
精读细研
讨论:“怀疑精神”的内涵到底是什么?它对做学问有什么重 要意义?
裁剪( cái ) biàn ( 辩 )论
栽树( zāi )
( 辫 )子
预习检查
词语解释
虚妄:没有事实根据的。
墨守:表示因循守旧,不肯改进。 不攻自破:不责用问攻。击,自己就溃败了。形容观点、情节等站不住脚,经不起反驳或 辨伪去妄:辨别虚假的并除去不合实际的。
停滞:指因为受到阻碍,不能顺利地运动或发展。
盲从: 不问是非地附和别人;盲目随从。
流俗:指社会上流行的风俗习惯(含贬义)。
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边读边 找出课文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
整体感知
中心论点
学则须疑
分论点一
怀疑在消极方 面辨伪去妄的
必须步骤
分论点二
怀疑也是积极方面建 设新学说、启迪新发
明的基本条件
整体感知
分论点与总论点之间有何联系? 中心论点: 学则须疑
1.基础型作业:梳理本节课知识点。 2.发展型作业:完成本课时练习。
总结点评 。 在以后的学习中,请相信你们是存在着巨 大的潜力的,发挥想象力让我们的生活更 精彩吧。
精读细研
说一说:在论述的过程中,第3段在文章中起到什么作用?
1.引出下文,使文章上下紧紧相联。 2.形成层进,使文章论说深入一步,进了一层。 3.铺石垫基,使文章的说服力增强。
《怀疑与学问》完美课件1
掉无事实根据的(多指理念或学说)。 尽信书不如无书jìn xìn shū bù rú wú
shū意思是完全相信书还不如没有书。 虚妄xū wàng没有事实根据的。
二.自由读课文,思考
一、读出论点
1、勾画出各段的中心句,分析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 么?是如何提出来的?
分析道理论证的作用,应弄清引用了谁的言论,充分有力地证明 了……论点(分论点),具有权威性,使论证更有说服力。
对比论证:是用正反两方面的事实和道理进行鲜明对比,从而证 明论点的方法。
分析对比论证方法的作用,首先要分辨是先从 面摆事实(讲 道理),再从 面摆事实(讲道理),具体、有力地证明了…… 论点(分论点),论证分明,给人印象深刻,使论证更有说服力。
依据课文内容,说说做学问为什么要有怀疑的精神, 怀疑与学问有着怎样的关系?
• 明确:做学问的基础是事实和根据,而这 些根据不能亲自看到,只能靠传说,而传 说的东西不能轻信,必须有怀疑精神。
• 关系:怀疑是做学问的基本条件,是做学 问的前提。
写作特色
1.本文围绕中心论点,设立了两个分论点, 层层深入地进行论述,条理清楚,中心明 确。 2. 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 论证、对比论证。
• 第二层(“我们听说中国古代有三皇、五帝……有什么科 学根据”)举二例(“三皇、五帝”的传说、“腐草为萤” 的记载)具体说明如何以怀疑的精神对待传说。
• 第三层(末句“我们若能这样追问,一切虚妄的学说便不 攻自破了”)指出怀疑的精神对做学问的重要意义。
主题思想:
这篇议论文论述了怎样做学问。作 者根据自己的经验,提出中心论点:治 学必须有怀疑精神,才能辨伪去妄,才 能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怀疑与学问怀疑与学问一、教学建议1.本文题目“怀疑与学问”是关系性议论文,它们之间的关系要搞清楚: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才能辩伪去妄,才能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
也即怀疑是学问的必要条件。
2.理解文章的结构。
3.这一类议论文,道理浅置易懂,可让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自己分析,老师加以引导。
1.本文的论证方法:(1)举例论证。
举例论证是一种通过典型的有说服力的论据证明论点的论证方法。
这种论证方法的事实为依据,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本文所引三例分别从不同侧面证明了论点,很有特色。
第1个例子:“我们听说中国古代有三皇、五帝,便要问问:这是谁说的话?最早见于何书?所见的书是何时何人著的?著者何以知道?”三皇、五帝是中华民族的鼻祖,史书有载,相沿承袭,有口皆碑。
这样的人物还有什么好怀疑的呢?然而作者却以史学家特有的洞察力审慎辨析史料,竟发现诸多疑点:如三皇、五帝究系何人?史书记载有别,孰是孰非?通过这个例子、作者告诉我们,即使是重大的历史事实也有可能记载失误。
由此作者提出的做学问要有怀疑精神的观点也就容易为读者所接受。
第2个例子:“我们又听说‘腐草为萤’,也要问问:死了的植物如何会变成飞动的甲虫?有什么科学根据?”“腐草为萤”是民间的俗说。
这种俗说正确与否,很少有人去考虑,只是人云亦云、相传已久,似乎成了真理。
然而草变萤是缺少科学依据的。
一经作者分析,人们才恍然大悟,原来生活常识也有谬误之处。
由此看来,生活中也需要有怀疑精神?第3个例子:“清代的一位大学问家棗戴震,幼时读朱子的《大学章句》,就便问《大学》是何时的书,朱子是何时的人。
塾师告诉他《大学》是周代的书,朱子是宋代的大儒;他便问宋代的人如何能知道一千多年前著者的意思。
戴震幼时提出的问题似乎有些幼稚,但又切中肯綮,引人深思。
戴震善于发问,勤于思考,多有建树,终成一代宗师。
戴震的成功经历证明了“许多大学问家、大哲学家都是从怀疑中锻炼出来的。
”作者从历史、生活、学术三方面举例,充分证明了做学问需要怀疑精神。
(2)道理论证。
道理论证是通过对事理的分析论证论点的一种论证方法。
文中两处运用了这种方法:第1处:“因怀疑而思索,因思索而辨别是非,经过‘怀疑’、‘思索’、‘辨别’三步以后,那本书才是自己的书,那种学问才是自己的学问。
否则是盲从,是迷信。
孟子所谓‘尽信书不如无书’,也就是教我们有一点怀疑的精神,不要随便盲从或迷信。
”作者先从正面分析,指出人们必须经过由疑到思,由思到辨的过程,才能获得真知。
接着又引用孟子的话从反面阐释,指出一味信书,唯书是从,科学就永远不能进步。
正反对比分析,使读者认识到怀疑精神是科学发展的必要条件。
第2处:“对于别人的话不经过思索,都不打折扣的承认,那是思想上的懒惰。
这样的脑筋永远是被动的,永远不能治学。
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
在不断的发问和求解中,一切学问才会起来。
”这一段分析,作者先从反面入手,阐述不动脑筋的危害棗不动脑筋永远不能治学。
危害之大令人警惕。
一旦我们打消懒惰思想情绪,解放思想,开动机器,我们就会由无疑到有疑,由有疑到求解,有求解就会有新说,学术就会有发展,有进步。
一经作者分析,孰是孰非,读者就清楚了。
2.弄清论证的层次(课文训练重点二)本文共6个自然段,1、2段通过引用材料提出论点,3、4、5段从消极方面论述怀疑精神是辨伪去妄的重要步骤,第6段则从积极方面论述怀疑精神是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重要条件。
一正一反,论述的层次十分清楚。
3.理解过渡句的作用(课文训练重点,帮助完成揣摩·运用五)。
过渡句在文章中起纽带作用,它可以把文章的相关内容联结在一起,使文章严谨。
本文练习题中的“揣摩·运用五”是一道综合性阅读题,解答这道题的关键是弄清过渡句怎么承上,怎么启下的。
过渡句的上半句“怀疑不仅是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显然是针对前面3、4、5节而言的;过渡句的下半句“也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则是下文论述的中心。
第6段的②③④⑤句运用事理分析强调怀疑精神对新学说、新发明的作用。
⑥⑦⑧⑨句则运用例证说明许多大学问家、大哲学家都是从怀疑中锻炼出来的。
明确过渡句所承所启的内容,也就真正认识了过渡句的作用。
4.复句分句关关系(假设、条件)1.假设复句一般由两个有假设关系的分句组成,前一个分句假设存在或出现了某种情况,后一个分句说明由这种假设的情况产生的结果。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如果”、“假若”、“倘若”“要是”等,它们常和副词“就”、“便”等配对使用。
假设复句另外一种情况是前一个分句假设存在或出现某种情况,并先退让一步,承认它为事实,后一个分句说出一个跟假设的情况不相应的结果,常用“即使(纵然、哪怕、就算)……也……”的形式。
2.条件复句也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前一个分句提出一个条件,后一个分句说明在这种条件下产生相同的结果,常用“无论(不论、不管)……,都……”等关联词语表示。
5.本文应掌握的词语:墨守虚妄辨伪去妄不攻自破腐草为萤二、学海导航1.从课文中找出什么是“怀疑精神”?它对做学问起什么作用?提示:课文第四段中概述说:“这一番事前的思索,不随便轻信的态度,便是怀疑的精神。
”它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
”第五段又具体论述了“怀疑精神”对做学问的作用:“怀疑不仅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也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2.课文开头引用名人名言,单独作为两段,这是一种比较新颖的论证和结构方法,具体说说这样用的好处。
提示:这两句名言放在开头,既提出了中心论点,同时又是文章的论据,并使开头显得新鲜活泼。
3.阅读全文,体会层层深入的论证方法。
文章开头两段引用我国古代两位著名学者的话,提出中心论点。
第三至第五段先从消极方面作论证,第六段再从积极方面作论证。
中间起承上启下作用的一个递进复句,恰好概括了前后两个方面的分论点:“怀疑不仅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也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而前一方面的论述,又分作两层,有两个段内小论点,一层进一层的论证中心论点。
第三、第四段先说对传说要有怀疑精神,既然学问的基础是事实和根据,而这种证据有时候不能亲自看到,便只能靠别人的传说,而别人的传说又不一定可靠,所以对于传说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
第五段扩展开去,又提出另一个段内小论点:对于不论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辨别是非。
这样,本文议论的内容从对于传说的怀疑,进而扩大到对于不论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的怀疑,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意义,进而论及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作用,层层深入论证,对怀疑精神在做学问过程中的必要性和意义,作了全面而精当的阐述。
4.根据自己的体会,谈一谈怀疑精神对治学的重要性,自己在学习中存在哪些不足,应该怎样做。
放飞“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一阵稚嫩清脆的童音打断了我的数学解题思路。
哦,那是老师的女儿在隔壁办公室里念古诗。
熟悉的诗句使我情不自禁地搁下了手中之笔。
抬头远望,窗外天高云淡,海蓝色的苍穹是那样辽远深广,微风轻轻吹过,抚着我的脸,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从心底油然而生。
猛然间,我看到笔盒上的月历,它告诉我已经进入了一个放风筝的季节。
恍恍惚惚中,一只雪白的风筝飘起来了,飘在蓝天白云中,带着我郁积已久的思绪飘向遥远的年代和空间。
我的童年是用风筝的线轴串起来的,因为妈妈会做一手漂亮的风筝。
记得总是在放学以后,我和妈妈便跑到家附近的那所大学的操场上放风筝。
风筝刚举过我的头顶便被风捧走了,开始了它飞翔的生活,妈妈不断地抖动着手中的细线在绿地上跑啊跑,那涨得通红的脸所透出来的兴奋全然不属于平日稳重端庄的母亲。
此刻,她似乎已不像我妈妈,而像一个比我大不了几岁的姐姐。
记得她曾经做过一只漂亮的蝴蝶风筝,我爱不释手,以至于不忍心放飞。
我怕风撕破它,鸟啄穿它,更怕它一去不回。
但母亲却执意放飞它,她说:“不能飞的风筝只是一堆废纸,一只好的风筝就应该去飞翔,飞得越远越好,即使有一天它变得百孔千疮,它却是一只真正的风筝。
记住,风筝的生命在于飞翔。
”“风筝的生命在于飞翔”。
小小的我便将这句话烙在心里。
没有想到,昔日放飞风筝的我,却被母亲突然放飞到浙西山区的一个穷县。
那是1997年秋天,16岁的我背着行囊来到一个离家几百里路远的小镇上去上高中。
几乎所有的人都不理想母亲,一个城里养奠处优的女孩为何要远离父母去小镇小念书?母亲微笑地说:“下穷县,苦读书,对她日后的人生之路会有益处,况且,她的名字叫去非(飞)。
”新的生活是艰苦而陌生的。
这里,举目无亲,没有母亲的微笑,没有西子湖的秀色,更没有牛奶面包,伴随我的是无边的孤独和寂寞,学习、生活上的各种困难,还有每顿饭那难以下咽的咸菜、辣椒。
面对生活的巨大落差,我哭、我闹,一个接一个给家里去电话:“让我回家!”母亲无声地挂断了电话,却把依旧醇厚如昔的爱意洒在信纸上,浓浓的真情融在宽容和抚慰之中:亲爱的女儿,还记得你小时候妈妈陪你放风筝的往事吗?我曾经告诉你:风筝的生命在于飞翔。
我一直相信,你能放风筝,而且可以放得很好,只是以往我把你的风筝放在我的掌心;现在,我把它还给你自己,因为只有你自己才能完完全全把自己的风筝放飞、放好。
风筝只是薄薄的纸糊成的,它却可以搏击风云,这是真正的坚强。
人生如同风筝一样,需要迎接生活的考验,人生的每一份生活经历都是一份生命的诠释,必须习惯在忍受中与命运抗衡。
母亲用理性的手绢为我擦去心中的泪水。
远离故乡远离亲人的独立生活使我经历了同时代人不曾经历过的磨炼和思考。
我终于明白了母亲的苦心,她竭尽全力地放飞了我,只是为了告诉我:自己的风筝线轴在自己手上。
不知不觉,我成了一只风筝,一只飘泊在外的风筝,我甘愿承担那份风雨,承担生活的重荷和责任。
我的直觉告诉我,还有一个无形的线轴落在远方城市的一角棗母亲的手中,那根承接风筝和线轴的无形长线,便是绵长相连割舍不断的亲情,母亲的心和我的心牵引着同一脉长线,承担着同一份沉重。
异乡的天一样的蓝,异乡的水一样的清,异乡的我勇敢地放飞理想的风筝。
〖赏析〗飞作运用转变技法,由物及人,即由放飞之风筝而及放飞之“我”,构思带有较明显的杨朔风格,可读!古时候,读书人要通过考试,才能称为秀才。
秀才不分年龄大小,只要合格,都是称为秀才。
清朝末年,贵州黎平县肇兴有个侗族人,名叫陆本松。
这人小时候就聪明好学。
他白天上学堂,晚上又自学到深夜。
因此很有才学,在当地颇有名气。
陆本松十二岁那年,上黎平府去考秀才。
考官见他年小,不让他报名。
陆本松说:“考官,我今年十二岁,已读十年书了,让我试考一下吧。
”考官惊奇地问:“你只有十二岁,怎么读了十年书?”陆本松答道:“我七岁进学堂,白天读五年,晚上又学五年,加起来不是十年吗?”考官暗自赞赏,就让他进了考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