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物理教学研究初探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学物理教学研究初探

本文是自己在教学实践中大胆探索体验学习物理教学模式,并在教学中加以尝试,总结得出了各种适合学习物理教学模式,为培养学生探究能力进行简单的论述。

标签:教学研究初探体验问题比较

“物理难学”,这是发自大多数高中学生的内心之声。追究其原因,主要是高中物理知识内容要求难度比较高,理论上的分析、推导、定量研究问题多,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要求高,教学进度快,再加上课堂容量大,习题类型繁多,且变化复杂,加上学生理解和分析物理问题的思维能力跟不上。针对上述问题,如何指导学生学好物理知识,帮助他们学会掌握学习物理知识的方法,是物理教师在教学工作中探究的主要问题。下面是本人几点教学方法经验总结:

1 体验式物理教学

体验式学习是探究式学习的一个组成部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体验式学习教学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亲自参加应用物理知识的实践活动,并且参加对物理规律的验证性体验。学生可以通过亲自体验,印象深刻,这种感受在大脑皮层留下了深刻的记忆,并且学生将这种感受应用于广泛的分析思维和研究中,使感受与理论相结合得更完整,从而提高学生探究分析思维的能力,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

案例1、我曾经在教高中学生关于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有关《小船度河》问题除利用“几何画板”程序中的动画、移动、分段函数等功能制作“小船过河”的课件系列外,让学生去模拟生活中真实的小船过河运动,实现了情境学习中互动技能的训练。“小船过河”系列课件包括(其中课件5、6、7留待学生课后探究)以下几部分。

[系列课件1]小船合运动与分运动(船相对于水的运动和船随水的运动)具有同时关系,位移与速度合成遵从平行四边形定则。

[系列课件2]小船分运动具有独立性,特别是小船船头正对河岸时,过河时间与水流速度无关,让学生体会运动的独立性。

[系列课件3]关于小船过河时间最短的条件的探究。

[系列课件4]关于小船过河位移最短的条件的探究(V船>V水)。

[系列课件5]关于小船过河位移最短的条件的探究(V船

[系列课件6]关于小船沿着一定方向过河对速度大小要求的探究。

[系列课件7]关于小船船头正对河岸由静止匀加速过河时小船轨迹的探究。

总之,通过一系列课件展示使学生从实验情景中找到真实的规律,从而使感受和理论得到了完美的结合。

2 问题式物理教学

问题教学法是一种发展性的教学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问题情境,以问题的发现、探索、解决及知识的应用为主线,其目的在于形成学生认识的独立性及其稳定的学习动机,发展学生对掌握知识的研究探讨和创新思维能力。

物理问题教学是一种立足于未来发展的教育行为,其目标是培养学生获得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从而让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升。

物理问题教学模式包括三个阶段①是创设问题情境,启发设问,引起学生积极思考,使他们产生认识未知问题的心理要求。②通过演示实验或教学媒体展现物理现象,创设问题情境。③呈现要加以解释的物理现象与事实,创设问题情境。通过问题创设物理情景,努力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引起他们的兴趣。具体是分二步解决问题。第一步分析矛盾,分析己知和未知之间、新旧知识之间、现象与本质之间的矛盾,把未知转化为己知;第二步提示规律,教给学生从联想中进行类比和对比的方法,以及从分析中进行试探的方式、从归纳中进行猜想的方式、从一般到特殊的演绎论证和逻辑推理的方法。在物理教学中,要注重各阶段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能力。

3 比较法物理教学

“比较”是人们常用的思维方法,是找出事物之间的差异点和共同点的思维方法,通过事物间相同特征或相异特征的比较,提示事物的本质和区别。运用比较法可帮助学生接受新概念并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尤其在复习课上运用,能使知识融会贯通,开拓学生的思维,并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在物理教学中运用比较法常有以下几种情况。

首先,是用“比较”引入新概念。例如:“动量”和“动能”这两个概念,它们都是用来描述机械运动的物理量,都是与物体质量和物体运动速度有关的物理量。这些是它们的共同点。然而,在本质上它们又有着质的差异,动量是以机械运动形式来量度机械运动的,动能是以机械运动转换为一定量的其它能量的能力来量度机械运动的。①动能:Ek=mv标量;动量:P=MV矢量;②动能是机械能的一种形式;动量是机械运动量的量度;③动能遵从动能定理:W=△EK,力的空间积累效应;动量遵从动量定理:I=△P,力的时间积累效应;④动能守恒不一定动量守恒,比如:在光滑水平面上作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动量守恒不一定动能守恒,比如:非弹性碰撞的系统。再例如势能,中学阶段学习了重力势能,弹性势能,分子势能和电势能。由于重力和弹力做功现象较常见,因此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讲解比较容易,但分子势能和电势能较抽象,教学中可以在讲了重力势能以后,运用比较的方法将电势能引入;

讲解了弹性势能后,将分子势能引入。这样讲解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次,用“比较”可以深化概念。在上新课时,知识往往比较分散,复习课上教师要帮助学生通过比较,把一些有内在联系的知识串联起来,以深化概念。例如在讲解了“动量,冲量”和“功和能”后,可向学生提问:第二章中讲述了两组物理量,动量和动能、冲量和功。前一组都是描写物体“运动量”的大小,与质量及速度有关,是状态量。后一组冲量是描写力对时间的积累效应的过程量,功是描写力对位移积累效应的过程量。

再次,用“比较”区分概念。有些相反性质的物理概念也可用比较法讲解,着重区分两个概念的相异之处,抓住事物个性加以区别,从而分清概念。用左手还是用右手判定,关键不在于求哪个量的方向,而在于条件。即导线中电流与导线运动方向的因果关系,若是由于导线中有了电流在磁场中受力运动,那么不论是求磁场方向,电流方向还是导线受力运动方向,都应用左手定则。若是由于导线切割磁感线运动而产生电流,则不论求磁场方向,电流方向还是导线运动方向,都应用右手定则。差异就在于因果关系。抓住关键就能正确运用。

另外比较实验也可以加强直观教学,有助于学生建立概念,理解规律,突破难点,例如,在研究单摆振动的周期时,,要想在一个课时内完成。而且效果要好则可运用下列三对“同时比较”的对比实验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①取两个摆长相同、摆球相同的单摆,同时在不同的偏角下(偏角小于5o)摆动,可看到两个单摆是同步进行的。②取两个摆长相同、质量不等的单摆,同时在相同的偏角下(偏角小于5o)摆动,可看到两单摆是同步进行的,③取两个摆长不同的单摆。同时开始摆动,可以看到摆长短的单摆摆动快而且周期小。通过改进无需做6次实验,只需做3次就可以了。且每次实验无需测出单摆的周期,这样不需10分钟就可以得出结论。因此用“比较实验”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益,且现象直观,可比性强。可见在物理教学中适时的运用“比较”法,对教学难点的突破和对教学重点的突出,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能使一些不容易直接从理论上理解的问题变得简单而直观。

总之在教学改革的探索中,我们物理教师应该彻底抛弃传统的教学模式,大胆实践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用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的理论来指导我们的教学活动。这样就一定能引导我们的学生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掌握研究物理问题的科学的方法。

参考文献:

[1]许国梁等.《中学物理教材教法》,江苏教育出版社.

[2]白柄汉.《中学物理教学方法跟踪研究》,福建教育出版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