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曲线方程的常用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求曲线方程的常用方法 曲线方程的求法是解析几何的重要内容和高考的常考
点. 背景,不同的结构特征,选用不同的思路和方法,
才能简捷明快地解决问题.下面对其求法 进行探究.
1定义法
求曲线方程时,如果动点轨迹满足已知曲线的定义,
则可根据题设条件和图形的特点, 恰当
运用平面几何的知识去寻求其数量关系, 再由曲线定义直接写出方程,
例1如图,点A 为圆形纸片内不同于圆心 C 的定点,动点M 在圆周
上,将纸片折起,使点 M 与点A 重合,设折痕 m 交线段CM 于点N 现 . . . . 2 2 2 将圆形纸片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 xOy 中,设圆C : (X + 1) + y = 4a (a >1) , A (1,0),记点N 的轨迹为曲线 E
(1)证明曲线E 是椭圆,并写出当a = 2时该椭圆的标准方程;
(2)设直线I 过点C 和椭圆E 的上顶点B,点A 关于直线I 的对称点为点
Q 若椭圆E 的离心
•••I NC + I NA = I NC + I NM = I CM = 2a >2, • N 的轨迹是以C 、A 为焦
点,长轴长为 2a ,焦距为2的椭圆.
当a = 2时,长轴长为 2a = 4,焦距为2c = 2,
2 2
•椭圆的标准方程为X
4+ 3 =1- 2 2
X y
⑵设椭圆的标准方程为 a + b = 1 ( a >b >0).
•••离心率 e € 1,字,••• !e 2
<4,
2 2 由(1)知:a — b = 1.又 q — 1,0),耳0 , b ),
•••直线I 的方程为二1+ b = 1,即卩bx —y + b = 0.
设Qx , y ) ,•••点Q 与点A (1,0)关于直线I 对称,
占 b =- 1, 4b 消去X 得y =乔T
求曲线方程时,应根据曲线的不同 率e € 1
,字,求点Q 的纵坐标的取值范围.
2'
解(1)依题意,直线 m 为线段AM 的垂直平分线,
这种方法叫做定义法.
又当 b =y 3时,y =(3;当 b =¥时,y =Q 3.
y <2.
转化成含有动点坐标 3 .待定系数法 若已知曲线(轨迹)的形
3 x , y 的方程即
•••点Q 的纵坐标的取值范围
是 h/3, 2] • 2.直接法 若题设条件有明显的等量关系, 或者可运用平面几何的知识推导出等量关系, 则可通过“建 系、设点、列式、化简、检验” 五个步骤直接求出动点的轨迹方程,这种“五步法”可称为 直接法. 例2 已知直线l 1: 2x — 3y + 2= 0, l 2: 3x — 2y + 3= 0.有一动圆M 圆心和半径都在变动)与 l i , 12都相交,并且I i , |2被截在圆内的两条线段的长度分别是定值 26,24.求圆心 M 的轨迹 方程.
解 如图,设Mx , y ),圆半径为r , M 到|1, |2的距离分别是d 1, 则 d 1 + 132= r 2, d 2+ 122= r 2, •- d 2— d 1= 25,
3x — 2y + 3 2 2x — 3y + 2 2
即 一2— 品 2 = 25,化简得圆心M 的轨迹方程是 2 2
1) — y = 65. 点评若动点运动的规律是一些几何量的等量关系,
则常用直接法求解, 即将这些关系直接
b +b
b = 1时取等号.
可.
状,求曲线(轨迹)的方程时,可由待定系数法求解.
例3已知椭圆的对称轴为坐标轴,O 为坐标原点,F是一个焦点,A是一个顶点,若椭圆的
长轴长是6,且cos/ OFA= I,求椭圆的方程.
解椭圆的长轴长为6, cos/ OFA= 3, 所以点A不是长轴的顶点,是短轴的顶点, 所以 |OF = c, |AF| = p|OA2+ I OF2= p b2+ C2
=a= 3, 3= |,所以c= 2, b2= 32— 22= 5,
2 2 2 2
故椭圆的方程为X +春=1或Xi+^9=1.
4.相关点法(或代入法)
如果点P 的运动轨迹或所在的曲线已知, 又点P 与点Q 的坐标之间可以建立某种关系, 借助 于点P 的运动轨迹便可得到点 Q 的运动轨迹.
例4如图所示,从双曲线X 2 — y 2= 1上一点Q 引直线
分析设P (X , y ),因为P 是QN 的中点,为此需用
解 设P 点坐标为(X , y ),双曲线上点 Q 的坐标为(X 0, y o ),
•••点P 是线段QN 的中点, ••• N 点的坐标为(2x — X o,2y — y o ).
又点N 在直线X + y = 2上,.寫X — x o + 2y — y o = 2, 即 X o + y o = 2X + 2y — 2.①
又 QNL I , • k QN = 了 = 1,
2x — 2x o
即 X o — y o = X — y .②
由①②,得 X o = 2(3 X + y — 2) , y o = 2( X + 3y — 2).
又•••点Q 在双曲线上, ••• 4(3 X + y — 2)2—》X + 3y — 2) 2= 1.
1 2 1 2 1 化简,得 X — 2 2— y —22= 2.
•••线段QN 勺中点P 的轨迹方程为
1 2 1 2 1 x — 2 — y —2 = 2.
Q 两点坐标间的关系,用相关点法求解.
5.参数法
(角度、斜率、比值、截距或时间等)的制约,即动点的 坐标(X , y )中的X , y 分别随另一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我们可
以设这个变量为参数,建立 轨迹的参数方程,这种方法叫做参数法.
例5已知点P 在直线X = 2上移动,直线I 通过原点且与 OP 垂直,通过点 A (1,o )及点P
的直线m 和直线I 交于点Q 求点Q 的轨迹方程.
垂足为N,求线段QN 勺中点P 的轨迹方程.
的坐标,然后代入双曲线方程即可.
点评 本题中动点P 与点Q 相关,而
Q 点的轨迹确定,所以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找出 P 、
有时求动点满足的几何条件不易得出,
也无明显的相关点,但却较易发现(或经分析可发现)
这个动点的运动常常受到另一个变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