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社会文化历史心理学派与文艺心理学(华北科技学院)
《文艺心理学》复习资料汇编
文艺心理学复习资料汇编《艺心理学》复习资料汇编绪论部分重点 (2)第一章文艺心理学的理论背景和研究途径 (2)第一节文艺心理学的理论背景和研究途径 (2)第二节弗洛伊德的精文神分析心理学与文艺心理学 (3)第三节弗洛伊德学说的发展—荣格、阿德勒、拉康与文艺心理学 (4)第四节格式塔心理学与文艺心理学 (5)第五节马斯洛人本主义心理学与文艺心理学 (5)第六节社会文化历史学派与文艺心理学 (6)第二章艺术家与体验 (8)第一节艺术体验 (8)第二节艺术家的体验生成 (9)第三节艺术家的体验类型 (9)第三章艺术创作:体验的迹化 (11)第一节艺术创作的心理动机 (11)第二节艺术创作的心理状态。
(12)第三节艺术品内外形式的生成 (13)第四节艺术创作的心理范式 (15)第四章艺术作品的心理蕴含 (15)第一节文学语言的心理蕴含 (15)第二节叙述的心理蕴含 (15)第三节技巧的心理蕴含 (15)第四节母题的心理蕴含 (16)第五章艺术接受心理 (18)第一节体验的二度阐释者 (18)第二节接受效应 (19)第三节批评家:特殊的接受者 (19)《文艺心理学》复习资料汇编绪论部分重点20世纪影响最大的文艺心理学派是精神分析文艺心理学学派,其代表人物是弗洛伊德。
文艺心理学的研究重点从审美客体转向审美主体,它在一定程度上抛弃了自上而下的方法,而采用了自下而上的方法。
(记忆标示:“↑”。
)它不是高度思辩和演绎的方法,而是经验的、实证的、归纳的方法。
文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主体在一切审美体验中的心理活动,是文艺创作和文艺接受的审美心理机制。
文艺心理学的研究包括以下几部分内容:1, 是作为体验阐释者的作家。
艺术家要把对生命的体验在创作中表现出来,首先要有深刻的体验。
2, 是作为体验化的创作进程。
3,作为体验形式化的艺术作品。
艺术作品之所以能够存在,不仅在于它再现了客观世界和作者的思想情感,还在于它具有普遍性的人类体验形式化。
文艺心理学(名词解释,问答)
《文艺心理学》复习资料之一:《文艺心理学》复习提纲导论一,名词解释:1.文艺心理学——文艺心理学是“心理文艺学”或“心理学美学”,是文艺学或美学的一个分支,这是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研究文艺创作,文艺作品和文艺接受中的问题。
2.普通心理学——普通心理学是研究人类普遍心理的学科,研究方法多采用实验方法,力求定量定性。
3.心理活动——即把审美主体的心理当做一种人类活动,一种人类的精神活动。
它是动态的,不是静止的,是多面的,不是单一的,是相互联系的不是彼此孤立的。
4.审美体验——是人的一种生命体验。
作为一种心理活动,它指向人的生命,具有强烈的情感色彩,常常使人进入心醉神迷、物我两忘的境界,这种心理活动又是以经验作为基础的,它是对经验带有感情色彩的回味、反刍和体现。
5.审美心理机制——艺术创作过程和艺术接受过程中,语言、视觉、情感、记忆的各自功能和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另外还是审美主体心理活动的社会实践性。
二、问答题:1、文艺心理学同文艺学其他分支相比,有什么优势?答:文艺心理学既不同于文艺社会学,也不同于文艺哲学,它有自己独特的研究对象,研究角度和研究方法,它把研究的重点从审美客体转向审美主体,它在一定程度上抛弃了“自上而下”的方法,而采用了“自下而上”的方法,它不是高度思辨和演绎的方法,而是经验的实记的和归纳的方法。
与文艺哲学相比,对文艺现象作微观的把握很准确,与文艺社会学比,顾及了文艺活动的全部丰富性和复杂性,充分重视了艺术家的个性。
2、文艺的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答:文艺心理学研究对象是审美主体在一切审美体验中的心理活动,是文艺创作和文艺接受活动中的审美心理机制。
这样,艺术家的心理特性,艺术创作的动力,艺术创作的心理流程,艺术创作的心理蕴含,艺术接受的心理规律等,就自然成了文艺心理学的主要课题。
3、文艺心理学同普通心理学是什么关系?答:普通心理学和文艺心理学关系最为密切,它在文艺心理学研究中占有特殊地位,文艺心理学研究离开普通心理学是很难完成的。
【自考重点】文艺心理学知识点
①在实验艺术心理学这一令人略感新奇和依然陌生的研究圈中,虽 然对艺术活动至关重要的的情感、动机和人格均未或暂无可能充分 涉及,但是它的前进步态还是明显可辨的。 ②它的每一进展组成的过程总是要呈现为渐进的、链式的结构。 ③虽然和艺术心理学的每一种分支研究一样, 实验的艺术心理学 的每一个成果同时也会是人们抱憾的一种目标。 不过,类似的感 受与其说是一种现实的要求,还不如说是一种理想的期待。
是格式塔文艺心理学的最基本观点); 常是深刻的、具有启发性的。在很大程度上克
2、表现性,也就是艺术品中的“格式 服了元素主义、联想主义心理学的缺陷。格式
塔质”;3、艺术抽象的重要意义;4、塔心理学原理用来解释人的知觉活动看来是颇
视觉艺术的运动。
为有效的,对于其他复杂的心理活动也有着重
要价值。
人本主义心 理学
科学主义思潮(自然科学的发展)和人本主义思潮(社会变革的影响)。
维列鲁学派
《艺术心理学》、“逆向感情”
对梅拉赫研究的评价P72
梅拉赫所提出的和所实践的文艺心理学研究方法是
综合研究方法、系统分析方法
富有启示性的,它为文艺心理学研究开辟了新的前
景。然而方法并不能代替一切,在研究实践中要创
维果茨基、列昂节夫、鲁利亚(单选)造性地运用这些方法还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
文艺心理学 受两股潮流 推动
格式塔心 理学
拉康 阿恩海姆
考夫卡
总的观点
镜像阶段论、心理功能的三个概念
视觉、精神现象和物质现象同形同构 格式塔心理学是一种富于哲学意味又同时具有
艺术作品是作为结构感染人的
实验精神的心理学流派。尽管它的某些论点是
建立在假设基础上的,但确实是言之成理的。
1、一件艺术品就是一个格式塔。(这 作为对人类心理活动的一种解释,这些假设常
文艺心理学资料
一、填空1、在西方,文艺心理学是在19世纪后半期,随着自然科学的迅速发展,特别是随着现代心理学的产生而发展起来的。
2、19世纪,西方主要的文艺心理学流派或文艺心理学理论有:实验心理学、移情说、距离说。
3、实验心理学是文艺心理学的第一个重要流派,代表人物是德国心理学家费希纳。
4、实验心理学与传统美学的不同之处在于:一是研究对象不同。
二是研究方法不同。
5、实验心理学使美学研究发生了由“自上而下”的研究向“自下而上”的研究的转变,开辟了现代美学的新纪元,标志着文艺心理学的产生。
6、“移情说”的代表人物是德国心理学家里普斯。
“距离说”是瑞士心理学家布洛提出来的。
7、20世纪西方主要的文艺心理学流派有:精神分析文艺心理学、格式塔文艺心理学、人本主义文艺心理学、社会文化历史文艺心理学。
8、20世纪影响最大的文艺心理学流派是精神分析文艺心理学。
其代表人物是奥地利的精神病学家弗洛伊德和瑞士的精神病学家荣格。
9、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以泛性论为基础,强调无意识的重要性。
10、荣格与弗洛伊德分道扬镳后自力门户,创立了“心理分析学派”。
同弗洛伊德的个人无意识和性本能的立论不同,荣格强调集体无意识,认为艺术就是要揭示人类集体无意识的原型。
11、格式塔心理学是20世纪德国的一个心理学流派,其代表人物是考夫卡和阿恩海姆。
12、阿恩海姆把格式塔心理学系统运用于美学研究之中,主要以视觉艺术作为分析对象。
13、人本主义是20世纪文艺心理学的最新潮流,其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
14、社会文化历史文艺心理学是苏联的一个文艺心理学流派,它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代表人物是维戈茨基、列昂节夫和鲁利亚。
15、王国维是我国现代文艺心理学的鼻祖。
他在《〈红楼梦〉评论》中运用叔本华的观点来说明《红楼梦》的悲剧。
在《人间词话》中,他提出了“境界”说。
他的“境界”说是对西方的“移情说”说和“距离说”说的创造性运用。
16、郭沫若在《论诗三札》中把诗的创作看成是一个由生活现实转化为心理现实再转化为艺术现实的过程。
文艺心理学精选题2
一、单项选择题:1.推动和影响文艺心理学发展的两股主要潮流是:心理学(科学主义思潮)和人文主义思潮2.认为文学艺术是人的性意识升华的产物的是弗洛依德3.贝里尼提出的最著名的文艺心理学理论是(唤醒理论)4.以下不属于朱光潜著作的是(A)A.《论诗三札》B.《变态心理学》C.《文艺心理学》D.《悲剧心理学》这三本书的出版,特别是《文艺心理学》的出版,标志着中国现代形态的文艺心理学形成。
5.文艺心理学的核心观念是体验,体验的核心是(A情感)6.阿恩海姆在文艺心理学上的贡献不仅是提出了知觉概念,而且在研究绘画时还提出了著名的(简化原则)7.马斯洛审美需要是高级需要的是(D)A.第一个层次B.第二个层次C.第三个层次D.第四个层次8.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作为研究指导的学派的是(B社会历史文化学派)9.认为艺术创造的动力来自幼儿的“自卑”情结以及追求“优越”的动机的文艺心理学家是(B阿德勒)10.童年经验对于艺术家的创作(B主要是积极意义)11.艺术家保持“赤子之心”属于(C.归依体验)12.“不是歌德创造了浮士德,而是浮士德创造了歌德”,说此话的人是(A荣格)13.癫狂状态往往是(A无意识创造的突发)14.一般来说,形象范式的生成主要与个人无意识的作用有关15.反映事物本质化属性的范式被称为属相范式16.陌生化主要是从读者的阅读效果谈文学语言组织的新奇或反常的特性17.批评家的心理特征之一是富有(攻击性气质)18.大雁南归在中国古代文学中表现的母题是(怀乡)19、奠定现代心理学基础的心理学流派是(B、实验心理学派)20、认为文学艺术是人的性意识升华的产物的人是(弗洛伊德)。
21、文艺心理学研究的中心内容是(D、审美体验)。
22、20世纪影响最大的文艺学流派是(C、精神分析文艺心理学)。
它独特的贡献在于揭示了人的心理结构中无意识的新大陆及其对艺术创作和审美的作用。
23、“净化说”(宣泄说)的提出者是(亚里士多德)。
第六章 文艺心理学流派概述
第六章文艺心理学流派概述(一)精神分析心理学1. 弗洛伊德(1856-1939)创始人(1)无意识(潜意识)论理“无意识”并非弗洛伊德首先发现,康德、莱布尼茨都提到过。
赫尔巴特“意识域限”19世纪80年代已较流行,哈特曼《无意识哲学》。
弗氏是充分认识无意识动机的意义并发现一种研究它的方法的学者。
“心理过程主要是潜意识的,至于意识的心理过程则仅仅是整个心灵的分离的部分和动作……精神分析以为心灵包含有感情、思想、欲望等等作用,而思想和欲望都可以是潜意识的。
”《精神分析引论》“无意识是一个特殊的技术领域,它具有自己的愿望冲动,自己的表现方法,以及它所特有的精神机制。
”“我们假设每一个心理过程最初都是处于一种无意识状态或时相,然后只是从这一时相才过渡到一种有意识的时相,这很像一张照片最初都是阴性的,后来通过冲洗才变为一张照片……任何特殊过程首先都是属于无意识的心理系统,从这一系统出发,在一定条件下,它才会过渡到有意识的系统。
”A. 心理过程主要是无意识的,无意识是根,意识是表层活动;B. 无意识内容只有得到“看守人”的允许,才可能进入意识活动;否则,则被压抑;C. 这些未受压抑的只有成功地吸引意识顾盼,才会变为有意识的(前意识);D. 存在着各种不同级别的无意识。
处于最底层的无意识记忆永远不能成为意识,因为它们没有联系;而处于顶端的无意识记忆则属于那些一时想不起但又随时可能冲口而出的东西。
(2)人格结构(superego)、“超我”早期弗氏将人格视为由意识、无意识两部分组成;1923年后又提出“本我”(伊德、id)、“自我”(ego),将人格结构视作“三大系统”组成。
一个精神健全的人,三者相统一,相和谐;三者相冲突时,人就处于失调状态。
A. “本我”:是一种初始混沌状态,一锅沸腾翻滚的激情,直接受人的生物性本能的驱使,是盲目的。
机体内部和外部的刺激使机体产生高度的兴奋(能量释放或紧张状态),本我的机能就是直接消除机体的兴奋。
文艺心理学概述
社会科学
人文科学
文艺学
宗教学
伦理学…
文艺心理学 文艺社会学 文艺美学…
诗歌心理学 小说心理学 悲剧心理学…
文艺心理学概述
第2页
文艺心理学定义
文艺心理学是研究文艺创作、观赏过程中 心理活动并对作品进行心理分析一门科学, 是文艺学、心理学相互交叉边缘分支科学。
文艺心理学概述
第3页
文艺心理学与其它学科关系
1. 文艺心理学与哲学、美学关系 2. 文艺心理学与心理学关系
文艺心理学概述
第4页
文艺心理学研究内容
文艺家与创作心理 文本、符号与心理蕴涵 文艺心理接收与观赏 文艺家、文本与接收者三方互动 文艺活动与生命体验
文艺心理学概述
第5页
文艺心理学是一门古老而年轻学科
一、西方古代关于文艺心理现象提出 1、毕达哥拉斯“旁观”说 2、柏拉图“迷狂”说 3、亚里士多德“净化”说 4、夏夫滋博里“内在感官”说 5、休谟“同情”说 6.德国古典美学对想像力推崇 7、浪漫主义文学运动将想像、情感推到极至
文艺心理学概述
第6页
二、西方近代文艺心理学科研结果
1、试验心理学对文艺研究:提出“直觉表现 说”、“移情说”、“审美距离说”、 “内模仿说”和“孤立说”等
2、精神分析学对文艺研究 3、格式塔心理学对文艺研究 4、人本主义心理学对文艺研究 5.社会文化历史学对文艺研究
文艺心理学概述
第7页
三、中国古代关于文艺心理思想发觉
《诗经》赋、比、兴
孔子“兴、观、群、怨”说
道家虚静说
司马迁发愤著书说
刘勰神思说
司空图滋味说
严羽妙悟说
李贽童心说
袁枚来中国文艺心理学发展
(一)世纪初王国维和蔡元培、郭沫若和鲁迅 (二)三十年代朱光潜和宗白华 (三)八十年代以来文艺心理学研究 1、金开诚开新时期文艺心理学研究之先河 2、鲁枢元、吕俊华、刘烜、周宪等关注作家创作心
《文艺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文艺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课程名称:英文名称:课程类别:学时:学分:适用对象:考核方式:先修课程:二、课程简介中文简介《文艺心理学》是一门运用心理学和文艺学的跨学科方法来研究古今中外的文艺活动和文艺现象的重要学科。
其研究对象是审美主体在各种审美体验中的心理活动,是文艺创作和文艺接受中的心理机制。
它主要关注文艺家在文学创作中的心理运演过程;文艺作品中的心理蕴涵;文艺接受中的心理规律;以及文艺心理与社会心理的关系等一系列课题。
英文简介Psychology of Literature and Art is an important discipline that applies the interdisciplinary method of Psychology and the Theory of Literature and Art to study the ancient and modern arts and cultural activities as well as literary arts phenomena at home and abroad. Its research objects are the mental activities of aesthetic subjects in various kinds of aesthetic experience and also the emotional mechanism in literary and artistic creation as well as literature and art acceptance. It mainly focuses on the emotional operation process of litterateur and artist in literary creation; the psychological implication of literary works; the psychological rules in literature and art acceptance; the relation between literature and art psychology and social psychology as well as other series of tasks.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通过文艺心理学的学习,学生应当初步并系统地了解与掌握文艺心理学的基本理论观点和基础知识以及主要命题,概念、范畴等。
文艺心理学
文艺心理学名词解释之一文艺心理学:文艺心理学是一门运用心理学和文艺学的跨学科方法来研究古今中外的文艺活动和文艺现象的重要学科。
其研究对象是审美主体在各种审美体验中的心理活动,是文艺创作和文艺接受中的心理机制。
它主要关注文艺家在文学创作中的心理运演过程;文艺作品中的心理蕴涵;文艺接受中的心理规律;以及文艺心理与社会心理的关系等一系列课题。
普通心理学:普通心理学是研究心理学基本原理和心理现象一般规律的心理学分支。
普通心理学是研究正常成人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的一般规律的学科,是心理学最基本、最重要的基础研究2. 心理活动:心理,也叫精神是一个人从出生后所表现出来的大脑的生理活动功能。
人的心理现象是宇宙间最复杂、最奥妙的现象之一,这种复杂的心理现象所进行的一系列的有规律的活动,称为心理活动。
3. 审美体验:审美体验是一个宽泛的文艺美学的概念,它是艺术家在以审美为目的的前提下所孕育的体验,其中包括情感、思想、认识、感受等成份。
是主体凭借感受审美形式时的独特感受,在审美活动中价值创造、实现和人生新体验获得的过程,也是客体对象的意义、属性及与其他事物联系的扩展、深化过程。
审美体验表现出人们对生命意蕴和魅力的自觉追求、为获得更丰富的精神满足与享受的努力,是主动关心自己的生存状态的一种积极的生存态度。
4.审美心理机制:在审美的过程中,人的心理活动不是单一的,而是相当复杂的综合反映,是大脑整体功能的发挥,其感觉、思考、理解、想象是此起彼伏、相互联系、互相促进而形成心理机制。
5. 审美阈原则:要求审美客体对审美主体的刺激在它能够使主体产生快乐或痛苦之前必须达到一定的强度和持续时间。
6. 唤醒理论:这是英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贝里尼提出的。
贝里尼在对人的感觉经验进行考察时发现,人对新奇的刺激的感觉,是随着刺激的重复出现和历时的长短而展开的,刺激重复得越多,时间越长,感知表象的新奇性就会逐渐降低。
人在审美活动中获得的愉悦是由这样两种“唤醒”引起的:一种是“渐进性”唤醒,即审美情感的紧张度是随着感知和接受的过程而逐步增加的,最后到达度的临界点产生愉悦体验。
文艺心理学复习题(2)
文艺心理学自考复习题(0816)单项选择题。
1、现代心理学的产生是以(费希纳)为代表的实验心理学的出现。
2、推动和影响文艺心理学发展的两股主要潮流是(心理学和人文主义的发展)。
3、文艺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命题是(审美体验)。
4、20世纪影响最大的文艺心理学流派是(精神分析文艺心理学)。
5、20世纪初期就试图运用西方心理学来阐明文艺创作现象并写出《红楼梦评论》的是(王国维)6、以下不是朱光潜的著作的是(《论诗三札》(郭沫若))。
7、文艺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审美主体在一切审美体验中的心理活动)。
8、中国现代文艺心理学真正的奠基人,并写出第一部《文艺心理学》的是(朱光潜)。
9、提出“出入说”的是(王国维)。
10、文艺心理学研究的哲学基础是( D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二、多选题。
1、文艺心理学研究方法主要有(经验的实证的归纳的)。
2、中国古代有丰富的文艺心理学见解,以下属于中国古代文艺心理学观点的是(虚静说 .童心说…兴会说)3、文艺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有(艺术家心理、创作心理、艺术接受中的心理蕴含、艺术作品中的心理活动)4、郭沫若认为诗歌等于以下哪些相加(想象.直觉 .情调适当的文字)5、文艺心理学研究的方法有(实验法.观察法、问卷法、心理测试法、内省法)三、名词解释。
1、文艺心理学:是文艺学或美学的一个分支,是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研究艺术创作、文学作品、艺术接受中的问题。
其研究的核心对象是审美体验。
2、审美体验:是文艺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命题。
体验是一种心理活动,它指向的是人的生命,有强烈的感情色彩。
它是以经验为基础的,是对经验带有感情色彩的回味、反刍和体现。
四、判断分析题。
1、中国古代文艺心理学缺乏,文艺心理学完全是西方的舶来品。
(×)。
答:不对。
因为人类自从有了审美的能力,有了文学和艺术,也就有了美学思想,也就有了文艺心理学思想。
如中国古代的“虚静说”、“发愤著书说”、“兴会说”等。
2、中国现代文艺心理学的真正开创者是朱光潜。
00816文艺心理学自考真题(含答案)
00816文艺心理学自考真题(含答案)文艺心理学试题1()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8小题,每小题1分,共1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干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文艺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命题是()。
A、作家心理B、作品心理C、读者心理D、审美体验答案:D2、20世纪影响最大的文艺心理学流派是()。
A、人本主义文艺心理学B、格式塔文艺心理学C、社会文化历史文艺心理学D、精神分析文艺心理学谜底:D3、()是人类精神活动最深层和最原始的部分,在这个层面中充满着不容于社会的各种本能欲望。
A、意识B、前意识C、潜意识D、后意识谜底:C4、XXX认为人的需要可分为7个层次,()被看作是人的最高需要。
A、尊重的需要B、归属与爱的需要C、安全需要D、自我实现的需要答案:D5、以下哪一项不属于攻讦家的心理特性()A、攻击性气质B、竞争意识C、强化和简化D、想象力答案:B6、以下哪一项不属于显动机主要特征()A、创伤B、意象C、情感D、创造性答案:A7、“镜像阶段论”的提出者是()A、XXXB、XXXC、XXXD、XXX答案:C8、“唤醒理论”,又称“规范与审美愉悦的关系理论”:随着刺激的重复出现时间的推移,表象间的新奇性呈逐渐下降的趋势。
该理论的提出者是()A、XXXB、XXXC、XXXD、XXX答案:A9、()会自觉地变成内驱力,强迫艺术家以呐喊,吁求的方式或扎实的行动进入生活、投入创作。
并且被形容为“骚动不安的激情瀚海,波涛汹涌,使人振奋,使人清醒并进击,又是带有痛苦成分的情感激流”。
《文艺心理学导论》课件
文艺心理学的研究范围广泛,包括文学、绘画、音乐、电影等各种艺术形式的心理分析;同时,它还 关注不同文化、社会和历史背景下艺术创作和欣赏的心理特点。
学科发展历程
起源
文艺心理学起源于19世纪末的欧洲,当时心理学家开始关注艺术创作和欣赏过程中的 心理活动。
发展
20世纪以来,文艺心理学逐渐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领域,出现了许多重要的理论流派 和研究方法。
04
文艺心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
艺术创作心理
艺术家的心理动力
研究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的心理驱动 力,包括个人经历、情感、欲望等。
艺术构思与意象的形成
艺术表达与表现手法
分析艺术家如何运用各种艺术手段, 如线条、色彩、构图等,将内心意象 转化为具体的艺术作品。
探讨艺术家如何将现实世界转化为内 心的意象,进而形成艺术构思。
文化分析法
要点一
总结词
分析文化背景对个体心理影响的方法
要点二
详细描述
文化分析法是一种分析文化背景对个体心理影响的方法。 在文艺心理学中,文化分析法可以用于研究不同文化背景 下创作者的心理特点、作品风格和读者反应等方面的差异 。通过分析特定文化背景下的社会、历史、价值观等因素 对个体心理的影响,可以深入理解文艺作品的产生、传播 和接受过程中的文化因素。
文艺心理学与人工智能的交叉
03
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模拟艺术创作过程,探索艺术创作的算法和
规律。
人工智能与文艺心理学的结合
01
人工智能在艺术创作中的应用
利用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技术,创作出具有独特风格和内涵的艺术作
品。
02
人工智能在艺术鉴赏中的角色
通过分析艺术作品的特征和风格,评估其审美价值和意义,为艺术批评
华北科技学院专业排行榜2023
华北科技学院专业排行榜2023
注:以上信息****于网络,仅供参考!
华北科技学院适合女生的专业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
本专业培养的学生应较系统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基本原理和国际经济、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了解当代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现状,熟悉通行的国际贸易规则和惯例,以及中国对外贸易的政策法规,了解主要国家与地区的社会经济情况,能在涉外经济贸易部门、外资企业及政府机构从事实际业务、管理、调研和宣传策划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艺术设计专业
艺术设计是一门独立的艺术学科,它的研究内容和服务对象有别于传统的艺术门类。
同时艺术设计也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它涉及到社会、文化、经济、市场、科技等诸多方面的因素,其审美标准也随着这诸多因素的变化而改变。
文艺心理学学课后题目答案
.知觉概念——阿恩海姆提出的一个新的名词,即人们感知外物时,大脑皮层就
开始了对该物的结构特征的提炼过程,而不是将这个物体的形状原原本本地印进脑
海中。
13
.简化原则——阿恩海姆提出的著名观点,即对于绘画之类的造型艺术来说,所
谓简化就是要抓住表现的结构特征,用最精粹的形式将其呈现出来。
式的变化而变化,它总是积淀着社会文化历史的蕴含。
18
.意识和活动同一原则——由社会文化历史学派提出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认为活动是人对周围现实
的能动关系的最重要的形式;认为人的活动有外部的,实践的活动,也有内部的心
理活动,而且二者是统一的。
二、问答题:
1
、试具体谈谈费希纳的某一审美原则。
定向,那就是它们几乎都意味着养育、保持、帮助、献身和肥沃、丰饶等,而这些
不能不说是人类有关母亲的集体无意识内容。正是这种深层的东西成了母亲原型在
艺术中成为永恒的感人至深的主题的一个重要原因。
6
、描述艺术活动中的自卑和超越。
答:艺术家在很多方面和处于自卑或无能状态中的儿童一样,他们的心中总是
6--18
个月)
就进入镜像阶段,人就达到一次主体性跃迁的转换点。即婴儿在镜子中看到自己,
也就是看到镜像活动与自己身体活动之间的关系时,他为自己的发现感到高兴,并
拼命向镜子靠近,以便看得更清楚些。这种识别的行动正是“我”的初次出现,也
就是所谓的“初次同化”(婴儿和镜子的合一)。
10
拥有着某种目标,而且往往是由想象而生的优越性目标,因而,艺术家的内心充满
了诸如此类的心理冲突:贫乏和富有,附属性和支配性,苦难和幸福,无知和全知
《文艺心理学》第一章练习题答案
《文艺心理学》第一章练习题答案一、名词解释1、审美阀原则这是德国实验心理学的先驱费希纳在《美学导论》中提出的16种审美原则的第一个原则。
这一原则运用于意识水平,它要求刺激在它能够使主体产生快乐或者痛苦之前必须达到一定的强度和持续时间。
换言之,进入审美阀限的刺激,才有可能唤起审美愉悦。
2、唤醒理论是英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贝里尼提出的理论,又称为“规范与审美愉悦的关系理论”。
贝里尼特别关注美感的唤醒,提出通过不同的刺激类型的特性,如新奇性、好奇性、复杂性、模糊性和费解性等,可以促使唤醒的产生。
他认为审美愉悦由两种唤醒而得到。
一是“渐进性”的唤醒:它使情感达到适当程度,其过程是紧张情绪的适度递增。
二是“亢奋性”唤醒:情感超过可意的程度而剧烈上升,然后在唤醒下退时获得一种解除的愉快。
3、无意识又叫潜意识。
弗洛伊德把人的精神活动分为意识、前意识和无意识三个层面。
无意识是人类精神活动中最深层和最原始的部分,在这个层面中充满着不容于社会的各种本能和欲望,它们时刻想冲出前意识和意识的层面表现出来。
无意识心理活动的根本内容是“本能冲动”,主要表现为性本能。
尽管无意识处于人的精神结构的最低层,大部分的无意识不能呈示到意识的水平上,但它却在冥冥之中影响甚至规定着心理的最微妙的活动。
无意识时时刻刻影响着人的一切言行。
4、俄狄浦斯情结也叫“恋母情结”,是弗洛伊德分析艺术作品和艺术家的创作心理机制时运用的一个重要概念。
弗洛伊德把性本能视为精神活动的原动力,并把性本能追溯到人的童年时期。
由于人生下来处于不能自立的状态,只能完全依赖父母的照料,于是,婴儿在成长的过程中,逐渐与父母结成了特殊的性关系,这就是父母与子女之间发生了爱的竞争。
男孩怀着对母亲的柔情,视母亲为自己的所有物;女孩则怀着对父亲的柔情,视父亲为自己的所有物。
这种关系甚至会引起男孩视父亲有如情敌,女孩视母亲有如情敌。
弗洛伊德把这种“性”的选择和竞争叫做“俄狄浦斯情节”。
1.6社会文化历史心理学派与文艺心理学(华北科技学院)
她的一些女伴是那么着意梳妆,洁身自好,一举一动无不谨慎小心!她 呢,什么都不怕——不怕墨水弄脏手指,不怕满脸通红,不怕披头散发 ,也不怕在奔跑中跌一跤露出膝盖来。她不经意不费力地,仿佛在不知 不觉间就拥有了使她最后两年在全校如此出众的一切:绰约的风姿,华 丽的穿戴,灵活的举动,明亮的眼睛 ……跳舞的时候没有一个人跳得过 她,滑冰的时候没有一个人跑得过她,舞会上没有一个人像她那样吸引 人。不知为什么,也没有一个人像她那样受到低年级同学的爱戴。她在 不知不觉间成了一位少女,她在学校里的声誉也在不知不觉间树立起来 。已经有人议论说,她轻浮,没有拜倒在她脚下的男人就不能生活;还 说男生申辛疯狂地爱上了她,而她似乎也爱申辛,不过对申辛的态度反 复无常,弄得申辛直要寻短见……
理论原则
决定论原则:社会文化历史学派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这个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出发,他们所得出的重要结论就是人的 心理和人的意识是具有社会历史性的,是受社会文化历史所制约 的。 意识和活动统一原则:每一个最简单的人动作不可避免地 同时也是某种心理动作。人的心理在活动中形成,在活动中得到 表现,通过活动被认识。 心理在活动中发展的原则:心理在活动中得到发展。这一 观点确定了心理发展对活动、教学和游戏的依赖关系。总之,外 部原因通过内部条件起作用,其中内部条件是中介。
社会文化历史学派 与文艺心理学
01
Contents
苏联社会文化历史心理学派
目录
02 03
维戈茨基: 审美反应理论研究
梅拉赫:文艺心理学 研究方法的创新和艺 术思维类型学的研究
{ 社会文化历史学派}
社会文化历史学派
社会文化历史学派:一般指心理学中苏联学派,这一学派 继承了俄国心理学的传统,又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这一学 派认为人的心理是受人的社会实践制约,是在一定的社会文化 历史环境中形成的,它力求把心理学建立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 证唯物主义的基础上。 代表人物: 维果茨基(1896--1934)、列昂节夫(1903—1979)、 鲁利亚(1902—1977)。 “维列鲁学派”
文艺心理学笔记
文艺心理学导论一、文艺心理学的性质和对象1、心理学文艺学、心理学美学: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研究文艺创作、文艺作品和文艺接受中的问题。
2、文艺哲学:对文艺现象的本质作形而上学的阐述(宏观)文艺社会学:从社会历史的角度来研究文艺现象,着重研究文艺与社会的关系。
文艺符号学、文艺价值学、文艺信息学、文艺文化节3、研究对象:审美主体在一切审美体验中的心理活动,是创作和文艺接受活动中的审美心理机制。
4、核心命题:审美体验(主体对生命意义的把握)5、文艺心理学的研究:A、作为体验阐释者的艺术家:深刻的生命体验、敏感、洞察力、将这种体验形式化的能力。
(储备童年的体验)B、作为体验迹化的创作过程:生命体验的再现和升华;创作心理的两极对立——生命意识和角色意识(审美意象、艺术表现形式)C、作为体验形式化的艺术品:作品作为一种符号,其奥秘正在于这种符号和这种形式同人类情感和人类生命体验的天然契合,而最终使人类情感和人类生命体验生动表现出来,使艺术品获得一种生命力。
(作家深刻的生命体验和丰富的心理内容)D、作为二度体验的艺术接受:通过接受者审美体验达到人性的重建,达到培养感情和理性和谐统一的全面发展的人二、研究方法1、多种学科的综合: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作家、艺术活动家2、多种方法的综合:传统心理学方法:实验、观察、内省、问卷、心理测试美学和文艺学:系统、比较、类型、结构符号、历史分析第二章文艺心理学的理论背景和研究途径一、实验派心理学费希纳德国《美学导论》16种原则:审美阈原则(一定强度、一定时间);审美加强原则(联合产生大于孤立产生);多样中的统一原则(戒错杂纷乱);没有矛盾,一致或真实的原则;清晰性的原则(直观);审美联想原则(当下直接感受+过去的印象);审美比较原则(质、量可比性);审美序列原则(时间、对照)、审美调和原则(不快、快感)、审美的总和、中和与饱和原则(超过一定限度就会引起疲惫和不快);审美的持续和交替原则(审美疲劳);审美的传导原则、审美感受的双重表象原则(回忆与现世)、审美的适中原则、审美的耗力最小原则(快乐来自同所抱目的的相关的精力的最小消耗,而不是来自精力自身的最大节省)、审美的安全性原则(和谐)吉布森美国《视知觉的生态学研究》个人的艺术风格如何转化为社会性、普遍的风格:视觉艺术的个人风格、样式与其是通过模仿还不如说是通过知觉的移植从而达到一种共相状态。
1.4 格式塔心理学与文艺心理学(华北科技学院)
(一)整体性原则
"研表究明,汉字的序顺并不定一能影阅响 读,比如当你完看这句话后之,才发这现里的字 全是都乱的。"
.
接近性
距离/位置相近的元素趋于组成一个整体
.
接近性
相似性
在某一方面(大小、颜色、形状等)相似的元素 趋于组成一个整体。
.
相似性
闭合性
构成闭合造型的元素趋于组成一个整体
.
闭合性
阿恩海姆代表作
《艺术与视知觉》、《视觉思维》、《走向艺术心 理学》、《作为艺术的电影》等。
(一)一件艺术品就是一个格式塔
一件艺术品必然是一个由各个部分按照一定的结构 方式组成的有机整体。在这个整体上表现出一种独特性 质,考夫卡称之为“格式塔质”。对任何一个个别部分 的减少或者增加,或改变它们之间的既定位置,都会导 致“格式塔质”发生变化。 艺术品对艺术家存在着一种反作用力,例如高鹗续 作《红楼梦》
(三)艺术抽象的重要意义
(1)抽象:刺激物→图式(形式结构)—知觉概念 (2)简化原则:知觉抽象 结构特征 同形性(异质同构) 简化要求意义的结构与呈现这个意义的式样的结构之 间达到一致。 (3)抽象的内在依据是艺术家所欲表现的意义的结构, 而这种意义的结构只有借助子外在结构特征才能够得以显现。 连接意义结构与事物外在结构的中介因素即是所谓“同形 性”,或“异质同构”原理。
(四)视觉艺术中的运动 “张力”机制: 作品样式 — 视觉 — 大脑皮 层对刺激进行组织 —生理力 — 心理—作品样式的力的运动
运动性取决于作品各部分之间的比例
倾斜造成整个形状的运动感
(五)视觉艺术中的平衡
(1)平衡的心理机制: 视知觉平衡来自外物刺激使大脑皮层中的生理力的 分布达到可以互相抵消的状态时的心理感受。 (2)平衡的意义: 平衡可以使艺术构成一个统一的、有序的系统,是 作品传达意义的手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1
Contents
苏联社会文化历史心理学派
目录
02 03
维戈茨基: 审美反应理论研究
梅拉赫:文艺心理学 研究方法的创新和艺 术思维类型学的研究
{ 社会文化历史学派}
社会文化历史学派
社会文化历史学派:一般指心理学中苏联学派,这一学派 继承了俄国心理学的传统,又以马克思宁主义为指导。这一学 派认为人的心理是受人的社会实践制约,是在一定的社会文化 历史环境中形成的,它力求把心理学建立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 证唯物主义的基础上。 代表人物: 维果茨基(1896--1934)、列昂节夫(1903—1979)、 鲁利亚(1902—1977)。 “维列鲁学派”
克雷洛夫的寓言
诗体寓言包含着抒情诗、叙事诗和高级文学样式的种子, 这种诗体寓言艺术效果的基础是感情逆行,而这种感情逆行是来 自寓言情节内部的矛盾结构。在他看来,同一个寓言由于作者的 不同的叙述,它所达到的艺术效果和情感反应是不相同的。 《乌鸦与狐狸》
布宁短篇小说《轻轻的呼吸》
布宁(1870—1953)是俄罗斯著名的作家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他主要创作中短篇小 说,主要反映俄国贵族庄园和俄国农村的生活 ,表现贵族地主的衰败和农村的贫困以及对资 本主义文明的憎恨。他的小说独具一格,不重 情节而重人物性格的刻画,特别是注重气氛和 情调的渲染,表现细腻的情感变化和瞬间的主 观印象,追求音乐韵味,他的语言简练明澈、 悦耳。他在1909年当选为俄国科学院名誉院士 ,1920年起侨居法国,193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1953年在巴黎逝世。
克雷洛夫的寓言
克雷洛夫( 1769 ~ 1844 ),俄国著名寓言作 家,而且是世界三大寓言家之一。他出身于莫斯 科贫穷的步兵上尉家庭,没有正式上过学,童年 的克雷洛夫除了读书,还经常到集市上去,在这 里他学会了意大利文,学会了拉小提琴,学习了 绘画。 1782 年迁居彼得堡,开始写剧本,但大多未 上演。 1806 年后专写寓言。出版有《克雷洛夫寓 言》9 卷,共 206 篇。 1809 年克雷洛夫出了第一本 寓言集,获得了巨大声誉, 1811 年被选为俄国科 学院院士。
午饭我也是一个人吃的,后来弹了一个小时的钢琴。音乐使我产生一种感觉,仿佛 我将永远活着,而且比任何人都幸福。后来我在爸爸的书房里睡着了。四点钟卡佳 把我叫醒,说阿列克谢·米哈伊维奇来了。我高兴极了,我是那么乐意招待他,陪 他玩儿。他赶着两匹非常漂亮的维亚特种马来,这两匹马一直站在台阶旁边。他留 下来是因为下雨了,他想等晚些时候路干了再走。没见到爸爸,他表示遗憾。他兴 高采烈,在我面前像个年轻的情人,讲了许多笑话,说他早就爱上我了。午茶前, 我们在花园里散步的时候,天又放晴了。虽然气温下降,阳光却耀眼地照着整个湿 漉漉的园子。他挽着我的手,说是他和玛格丽特在一起的浮士德。他五十六岁了, 但是还很好看,总是穿得漂漂亮亮(我只不喜欢他披着斗蓬来),身上散发着英国 香水的气味。他的眼睛黑黑的,很年轻,可是那一把大胡子却是银白色的,雅致地 朝两边分开,长长的垂着。我们坐在有玻璃窗的外廊上喝茶,我一时觉得有些不适 ,就在沙发榻上躺下来。他先是在吸烟,后来靠拢我坐下,又说了些恭维我的话话 ,接着就仔细看我的手,吻我的手。我拿一块丝巾盖在脸上,他隔着丝巾吻了我的 嘴唇几次„„我不明白,怎么会发生这种事情,我疯了,我从来没有想到我会是这 样的人!现在我只有一条出路„„我对他的反感是如此强烈,真受不了!„„”
维果茨基
列•谢•维戈茨基(1896—1934),苏联著名的心理学家,苏联 心理学中社会文化历史学派的创始人。 1917年毕业于莫斯科大学法律系和沙尼亚夫斯基大学历史、哲 学系。他先后在莫斯科实验心理所、儿童缺陷研究所、莫斯科心理 研究所工作,并在莫斯科、列宁格勒、哈尔科夫等城市的许多高等 学校讲授心理学课,1934年因肺病逝世,终年38岁。 维戈茨基在短短的一生中,在普通心理学、儿童心理学、发生 心理学、儿童缺陷学和心理病理学以及文艺心理学等许多领域,进 行大量富有成效的实验研究和理论研究工作,留下许多有学术价值 的著作,其中重要的有《艺术心理学》(1925)、《教育心理学》 ( 1926 )、《高级心理机能发展》( 1931 )、《思维和语言》( 1934)。
鲁利亚
鲁利亚出生于苏联喀山的一个有着犹太血统的医生家庭,中学 毕业后进入喀山大学社会科学系学习。1921 年大学毕业后即从事实 验心理学研究,最初为劳动生理心理学。1923 年至莫斯科心理研究 所工作,1924 年结识维果茨基,开始共同研究心理发展问题。卫国 战争结束后,鲁利亚开始了神经心理学研究。他对认识言语障碍的 性质做出了重要贡献,并创立了新的失语症分类法,还研究了不同 种类大脑局部损伤情况下各种形式的记忆障碍,制订了大脑局部损 伤的神经心理学诊断方法和恢复心理过程失调的基本原则。 主要著作有《人的脑和心理过程》(1963)、《神经心理学基 础》(1972)等。
“您好,梅谢尔斯卡娅小姐,”校长用法语说,眼睛仍旧盯着毛线 活儿。“很遗憾,我不得不一再叫您到这儿来,好跟您谈谈您的品行。 ” “我听着呢,夫人。”梅谢尔斯卡娅说着向写字台前走去,泰然自 若,神情活泼,但是脸上毫无表情地看着校长,行了一个屈膝礼,姿态 是那么自然和优美,只有她一个人做得到。 “您不会好好听我说,很遗憾,我相信您不会。”校长说着扯了扯 毛线,牵动了油漆地板上的线团,梅谢尔斯卡娅好奇地看了线团一眼。 接着校长抬起眼睛来又说:“我不想重复说过的话,也不想发表长篇大 论。” 梅谢尔斯卡娅很喜欢这间一尘不染的大办公室,天冷的时候,光 亮的荷兰式瓷砖炉烤得房间里暖烘烘的,写字台上的铃兰花散发着幽香 。她看看站在一间豪华的厅堂中央的年轻沙皇的全身像,又看看校长那 一头从当中分开,并且压出整齐的波纹的白发,沉默地等待着。
据学校里的人说,奥莉娅· 梅谢尔斯卡娅最后一个冬季简直玩疯了 。那是个多雪而晴朗的严冬,太阳早早地就落到白雪皑皑的校园中一株 高大的云杉后面去了,它总是那么明朗,光芒四射,预示第二天也是个 寒冷的晴天,可以在大教堂街上散步,或者到市立公园的冰场上去滑冰 ,还有玫瑰色的黄昏,音乐,以及在冰场上滑来滑去的人,其中奥莉娅 · 梅谢尔斯卡娅看来是最无忧无虑,最幸福的一个。然而有一天,大课 间休息的时候,她正在大礼堂里一阵风似的飞跑,后面跟着一群快乐地 尖声叫嚷的一年级小姑娘,却突然被叫到校长那里去了。她在飞跑中猛 地站住,只深深地喘了一口气,用女性惯有的动作迅速理好头发,拉一 拉肩上的围裙带子,目光炯炯地跑上楼去。看上去还年轻而头发已经花 白的校长拿着毛线活儿静静地坐在写字台前,她背后那面墙上挂着沙皇 的肖像。
她的一些女伴是那么着意梳妆,洁身自好,一举一动无不谨慎小心!她 呢,什么都不怕——不怕墨水弄脏手指,不怕满脸通红,不怕披头散发 ,也不怕在奔跑中跌一跤露出膝盖来。她不经意不费力地,仿佛在不知 不觉间就拥有了使她最后两年在全校如此出众的一切:绰约的风姿,华 丽的穿戴,灵活的举动,明亮的眼睛 ……跳舞的时候没有一个人跳得过 她,滑冰的时候没有一个人跑得过她,舞会上没有一个人像她那样吸引 人。不知为什么,也没有一个人像她那样受到低年级同学的爱戴。她在 不知不觉间成了一位少女,她在学校里的声誉也在不知不觉间树立起来 。已经有人议论说,她轻浮,没有拜倒在她脚下的男人就不能生活;还 说男生申辛疯狂地爱上了她,而她似乎也爱申辛,不过对申辛的态度反 复无常,弄得申辛直要寻短见……
这次谈话之后又过了一个月,在火车站月台上一大群刚下火车的 人当中,一位哥萨克军官开枪打死了奥莉娅 · 梅谢尔斯卡娅。这位军官 其貌不扬,土里土气,跟她的生活圈子里的人没有丝毫共同之处。她那 一番使校长听了难以置信、万分震惊的自白完全得到了证实:军官对法 院的检察官说,梅谢尔斯卡娅被打死那天本是上车站来给他送行(他要 去诺沃切尔卡斯克),忽然说她从来没打算爱他,所有那些关于结婚的 话不过是拿他开心罢了,接着就给他看了一则日记,上面写到马柳京。 军官说:“我匆匆看完这几行字,就在月台上(她在那儿来回走动 等我把日记看完)开枪打死了她。请看去年七月十日她写了些什么。” 那则日记如下: “现在是夜里一点。我刚才沉沉睡去,又立刻醒来……今天我成了少 妇啦!爸爸、妈妈和托利亚都进城去了,我一个人在这儿。我独自一个 人觉得那么幸福!早晨我在花园和野地里散步,也到树林里去了,整个 世界上仿佛只有我一个人,脑海里出现了从来没有过的美妙念头。
在公墓的一座新近筑成的坟冢上,立着一个新的橡木十字架,它结 实,沉重,光滑。 四月,天色灰暗。穿过光秃秃的树木,远远地就可以看见这宽广 的外县公墓上的一块块墓碑。冷风吹着那十字架脚下的瓷制花环,发出 铮铮的音响。 十字架中央嵌着一个够大的凸出的圆形瓷相框,里面有一张相片 ,是个中学女生,她有一双快乐的,异常活泼的眼睛。 这是奥莉娅· 梅谢尔斯卡娅。 在一群穿褐色中学生制服的小姑娘中间,她并不突出。她是许多 可爱、富有、幸福的小姑娘中间的一个,有天分,但是淘气,根本不把 班主任的训诫放在心上。除此之外,关于她还有什么可说的呢?她不是 一天一天地,而是一小时一小时地长大成熟起来。到了十四岁,她不仅 有了纤细的腰和秀气的脚,而且有了轮廓动人的胸脯和人类的语言至今 无法形容的种种迷人的体态。到了十五岁,她已经被公认为美人了。
“您已经不是个小姑娘了。”校长意味深长地说,心里渐渐恼怒起来。 “是的,夫人。”梅谢尔斯卡娅随随便便,几乎是高高兴兴地回答说。 “但也不是少妇。”校长更加意味深长地说,她那没有血色的脸上微微泛起红 晕。“首先,这是什么发型?这是少妇的发型!” “夫人,我的头发长得好,这不是我的过错。”梅谢尔斯卡娅说着用两手轻轻 地摸了摸她那梳得很漂亮的头。 “哦,这不是您的错!”校长说,“梳这种发型不是您的过错,插这些贵重的 梳子不是您的过错,挥霍父母的钱去买二十卢布一双的鞋子也不是您的过错!可是 我再对您说一遍,您完全忽略了一点:您现在不过是个中学生„„” 这时候,梅谢尔斯卡娅突然彬彬有礼地打断了校长的话,语调仍旧那么随便和 平静: “请原谅,夫人,您错了,我是少妇。您知道这是谁的过错吗?是我爸爸的朋 友和邻居,您的兄弟阿列克谢· 米哈伊洛维奇· 马柳京的过错。事情发生在去年夏天 ,在乡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