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60年代西方学生运动社会影响
简述美国反文化运动
简述美国反文化运动美国反文化运动(Counterculture Movement)是在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兴起的一场社会运动,它对美国社会、文化和政治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这场运动涉及到对传统价值观的挑战,以及对政治和社会制度的批判。
在这场运动中,年轻人成为了主要的参与者,他们试图推动社会的变革和创新。
以下将简要介绍美国反文化运动的特点、影响以及其背后的原因。
美国反文化运动的特点主要包括对传统价值观的挑战、对权威和权力的怀疑,以及对社会制度的批判。
这场运动的参与者主要是年轻人和学生,他们拒绝接受传统的道德观念和社会规范,追求自由和个性的表达。
他们倡导和平与爱,反对战争和暴力,提倡性解放和精神自由。
美国反文化运动的代表性符号包括持续的和平示威、嬉皮士(Hippie)文化、民权运动等。
在政治上,美国反文化运动与民权运动、反战运动等并肩而行,成为了当时政治社会变革的主要力量之一。
他们对美国在越南战争中的介入提出了强烈的反对,坚持和平抗议、反战游行等各种形式的活动。
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声音和行动来推动政府对外政策的改变,以及对社会制度的改革。
在文化上,嬉皮士文化成为了美国反文化运动的代表性符号之一。
嬉皮士主张追求内心的平静和自由,拒绝物质主义和功利主义的生活方式。
他们追求和平、爱与和谐,通过音乐、艺术和生活方式来表达自己对社会现状的不满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音乐、文学、电影等艺术形式成为了他们表达自己观点和意识形态的主要渠道。
美国反文化运动对美国社会、文化和政治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这场运动加速了美国社会的变革和创新。
它促使人们重新审视传统的价值观和社会规范,呼吁人们对自由、和平、平等和个性的重视。
这场运动推动了美国的政治变革。
他们的反战抗议活动最终促使了美国政府对越战政策的调整,提高了公众对战争的批判意识。
这场运动促进了美国文化的多元化和开放。
嬉皮士文化的传播和影响,使美国社会更加开放和包容,促进了各种民间文化的兴起和传播。
20世纪美国的政治运动与社会变革
20世纪美国的政治运动与社会变革20世纪美国是一个政治运动与社会变革并存的时代。
许多重要的政治运动和社会运动在这个时期兴起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民权运动、反战运动和女权运动三个方面,探讨20世纪美国的政治运动如何推动社会变革。
一、民权运动的兴起与社会变革民权运动是20世纪美国最重要的政治运动之一,致力于推动黑人平等权利的实现。
这一运动的兴起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并在此后几十年内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马丁·路德·金恩等领袖的发声和抗议活动激发了广大黑人群众的意识,并催生了一系列改革措施。
通过种种非暴力抗议方式,如抵制种族隔离、游行示威等,民权运动最终取得了重大的胜利,包括《民权法案》的通过以及废除种族隔离政策。
这些成果促进了美国社会的进步与和谐,推动了种族关系的改善与整合。
二、反战运动的兴起与社会变革20世纪美国的政治运动中,反战运动也占据了重要的位置。
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卷入了越南战争,引发了广泛的反战情绪。
许多年轻人和学生开始质疑政府的决策,并发起了大规模的抗议活动。
他们要求政府立即停止战争,并提出了对和平以及社会公正的追求。
这一运动使得反战呼声在美国社会传播开来,对战争产生了巨大的压力。
最终,政府不得不改变立场,结束了越南战争,这是20世纪后期最具影响力的政治事件之一。
反战运动在推动美国社会的变革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鼓舞了人们的意志,让和平与反战理念深入人心。
三、女权运动的兴起与社会变革女权运动也是20世纪的一个重要政治运动,旨在争取妇女的平等权利。
通过倡导性别平等、争取妇女选举权等措施,女权运动不仅推动了法律和政策的改革,也改变了社会对妇女角色的认知。
这一运动的兴起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但在20世纪取得了更大的进展。
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女权运动进入了新的阶段,提出了更多更激进的诉求。
许多女性开始走上街头,要求法律保护性别平等,反对性别歧视。
他们组织了大规模的抗议活动和集会,并通过大量的宣传和争取公众支持,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第八单元 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知识梳理(中外历史纲要下)
第八单元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课程标准1、通过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变化,认识其发展中的成就与问题;2、通过了解冷战时期的典型事件,认识冷战的基本特征,理解冷战的发生、发展与世界格局变化之间的相互影响。
重点、难点1、冷战的原因、表现、影响,多极化的表现,两级格局瓦解。
冷战的原因、两级格局的瓦解,评价两级格局的影响。
2、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在科技、经济、社会结构等方面的新变化。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曲折历程及发展趋势。
3、苏联与东欧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国的社会主义。
.苏联模式的利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4、世界殖民体系崩溃的过程;二战后独立的发展中国家发展的成就和面临的挑战。
二战后独立的发展中国家发展状况的原因。
第18课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知识点一冷战与两极格局1、冷战的含义:指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至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对峙与竞争状态。
2、冷战爆发的背景:(1)美苏两国利益存在严重冲突,意识形态也尖锐对立。
(2)美国在全球进行扩张,苏联极其关心自己的安全,努力扩大在东欧的影响,与美国发生尖锐矛盾。
(3)美国在反对“共产主义扩张”的旗号下,对苏联实行遏制政策,率先对苏联发动了冷战。
苏联予以反击。
3、冷战爆发的表现:4、两极格局的形成: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苏全面冷战对峙,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但是,两极格局是不对称和不完全的。
美国及其盟国的总体实力始终强于苏联和它的盟国。
有些国家处于两大阵营之外,如印度、印度尼西亚等。
知识点二冷战的发展与多极力量的成长1、典型事件:第二次柏林危机和古巴导弹危机。
这两次危机虽然没有达到局部热战的程度,但它们所带来的战争特别是核战争的风险是空前严重的。
2、资本主义阵营的分化:欧洲共同体的成立和发展,旦本经济的“起飞”及其要成为“政治大国”的追求,表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集团逐渐分化。
西欧和日本逐渐成为重要的国际力量。
第19课 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高一历史课件(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五、社会运动
1、原因: 资本主义国家在二战后都通过加强国家干预的办法缓解社会矛盾,
但没能触动造成这种不平等和贫困的资本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 2、代表:
20世纪60年代,美国社会对黑人 的歧视仍广泛存在,为了争取黑人的 平等权利,以马丁·路德·金为代表 的美国黑人民权运动兴起。
美国黑人民权运动
五、社会运动
三、社会结构的新变化
1、原因: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提高; 2、表现: (1)就业结构变化; (2)“中间阶层”人数增加;
中间阶层:自20世纪40年代起,西方几个主要的现代化国家的社会分 层结构中,均先后出现了以管理人员和公职人员为主的阶层。
金
阶级概念淡化
字
塔
社会矛盾缓和
新中间阶层
四、“福利国家”
爱因斯坦
二、科学技术的新发展
1、原因: 2、意义: 使社会发展进入信息时代,极大地提高社会生产力;
电子计算机的发明 和互联网的建立
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的发展
原子能的开发利用
各种新材料的出现
生物工程技术的突破
三、社会结构的新变化
1、原因: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提高; 2、表现: (1)就业结构变化;
表现为经济增长停滞,通货膨胀严重;
“滞胀”
经济停滞与高通 货膨胀、失业以及不 景气同时存在的经济 现象,即物价上升, 但经济停滞不前。
20世纪70年代后的调整
①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②削减社会福利开支; ③出售部分国有企业;
战后资本主义的发展
9 8.7
8 7
6 5 4 3 2 1
0 1950 -1 -2
经济部门 农业 工业
服务业
年份
简述美国反文化运动
简述美国反文化运动美国反文化运动是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一场大规模社会运动,对整个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场运动涉及到了文化、政治、社会和意识形态等方方面面,它的主要目标是反对传统的价值观和社会规范,并呼吁个人自由、和平以及人类的真实与坦诚。
这场运动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美国社会。
通过战争的经历,人们开始对传统的价值观产生质疑,对战争的残酷性和无意义感到失望,他们希望通过一种新的方式来重新定义自己和社会的标准。
反文化运动的象征性事件可以追溯到1964年的伯克利校园里的自由演讲运动。
这场运动开始于一次抗议校方限制学生在校园内自由发表演讲的集会,最终演变成了大规模的社会运动,呼吁个体主义和政治改革。
此次抗议活动奠定了反文化运动的基础,以及与当时其他反叛运动的联系。
在这场运动中,青年学生是最主要的参与者。
他们对传统社会的规范和权威发起了强烈的挑战,并提出了一些新的思想和理念。
他们反对战争、种族歧视、性别不平等和核武器,并呼吁更多的个人自由和政治改革。
他们也注重环境保护,拒绝使用化学制品和人工材料,主张实现自然和谐。
音乐和艺术是这场运动的重要表现形式和媒介。
嬉皮士文化的兴起和摇滚乐的流行成为青年们表达自我和反抗传统社会的重要方式。
披头士乐队、鲍勃·迪伦和吉米·亨德里克斯等音乐人成为运动的象征,并通过他们的音乐和歌词传达反文化的理念和态度。
反文化运动还涉及到了性革命。
青年们对传统的婚姻和性行为观念提出了挑战,并倡导开放的性关系和性解放。
这种对传统道德的反叛引发了保守派的强烈反对和争议,但也为后来的性解放运动奠定了基础。
美国反文化运动对整个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挑战了传统的价值观和社会规范,鼓励人们重新思考自己和社会的立场。
它为个人自由、和平、环境保护和性解放等议题提供了平台,并为后来的民权运动、女性解放运动、环保运动等社会运动奠定了基础。
尽管这场运动并没有在政治上实现所有的目标,但它为美国社会带来了一系列的变革和创新,使美国成为当今世界上最具多元化和包容性的社会之一。
高一历史必修_中外历史纲要(下)(部编版)_《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导学案2
《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导学案课标导航课程标准课标解读1.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的变化。
2.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发展中的成就与问题。
1.结合史料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发生的新变化,归纳概括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基本线索和特点。
2.通过学习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发展高科技产业、建立“福利国家”等措施,认识生产力发展是生产关系适时调整的根本原因。
国家的宏观调控1.背景(1)1929年爆发的经济大危机,充分暴露了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的弊病。
(2)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生死存亡教训。
(3)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冲击与影响。
2.特点:以市场经济为基础、以强化国家干预为核心,谋求资本主义的生存发展。
改革以坚持原有制度不变为前提3.主要措施(1)加大政府在公共事业领域的开支,增加就业机会,刺激消费需求。
(2)制定经济发展计划,促进经济协调发展。
(3)利用信贷、利率、税收等经济杠杆实施宏观调控等。
4.结果:取得了一定成效,经济增长一度较快。
5.调整(1)原因:20世纪7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不同程度的“滞胀”现象,表现为经济增长停滞,通货膨胀严重。
(2)措施:适当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6.国际协调(1)建立国际经济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加强政府间多边协定,非正式的国际组织在金融、投资和贸易等领域的国际协调。
(2)发挥大国作用:通过大国相对平等的协商,采取市场干预行动,协调利益,维护经济秩序。
科学技术的新发展1.背景(1)科学理论的突破①相对论的提出和量子力学的发展。
②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的问世,为技术革命进一步提供了理论支持。
(2)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科学技术也获得了一定的发展。
2.主要内容:原子能的开发利用,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互联网的建立,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的迅速发展,各种新材料的出现,生物工程技术的突破等。
3.意义:使社会发展进入信息时代,劳动方式日益自动化和智能化,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美国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高校校园骚乱研究
收稿日期:2007205228作者简介:马崇刚(19732),男,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高等教育学硕士研究生;杨超(19782),女,武警工程学院基础部讲师。
美国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高校校园骚乱研究马崇刚1,杨 超2(1.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陕西西安 710127;2.武警工程学院基础部,陕西西安 710086)摘要: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美国高校校园爆发了一系列不同程度的学生骚乱,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通过对骚乱事件的举例,分析骚乱产生的内部原因及外部原因,指出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校关系的疏离以及社会矛盾的激化是引起骚乱的根源,并在此基础上探讨校园骚乱平息的可行措施。
关键词:美国;20世纪60年代;校园骚乱;平息措施中图分类号:G 6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28154(2007)0420089203 一、骚乱事件举例美国高校校园在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是颇不平静的,学生骚乱不断,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例如:1964年秋加州伯克莱分校发生学生骚乱[1],1968年哥伦比亚大学学生骚乱[2],1968~1969年旧金山州立学院发生持续两年的学生骚乱[3],1970年肯特州立大学发生学生骚乱[4]……二、骚乱原因分析美国60年代中后期高校校园骚乱不断是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1.骚乱的内部原因(1)学生与学校关系疏离的影响。
1964年秋加州伯克莱分校发生学生骚乱的直接原因是学校禁止学生散发与政治有关的传单,禁止发表政治言论,禁止学生出于政治原因进行募捐活动。
间接原因是复杂的,一般认为在于大学规模扩大后,学生感到大学的管理变得冷漠和缺乏人情味[5]。
该大学在50年代规模较小,学生与教师接触较多,沟通容易,教师和学校领导有较多机会了解学生的情况,能够给与学生较多的关心,彼此间矛盾较少。
可是当60年代高校规模扩大后,这种情况就发生了改变。
虽然没有充分的数据证明美国60年代中后期的高校规模是属于过大型的,但是与以前比,其规模的确是大了许多。
后现代主义与历史学
后现代主义与历史学X编者按:无论人们如何评价,后现代主义思潮对史学的影响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这种影响之一,是它深化了人们对史学本身的认识,引发了各种各样的思考和联想。
不同于以往的史学理论和历史哲学,后现代主义没有提供有关历史发展的一般概念和模式,但它客观上却为史学发展开拓了新的空间。
对此,我们应持一种开放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借鉴其某些内容为我所用,并洞悉其某些消极内容以及可能产生的负面作用。
后现代主义、现代性和史学刘北成(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一后现代主义是针对现代性的一种理论主张。
这首先就涉及到什么是现代性的问题。
按照19世纪的进步理论以及20世纪的早期的现代化理论,现代性被说成是某些美好价值的实现。
政治上的自由民主、市场经济和工业化带来的物质丰裕、文化上的理性宽容等,都属于现代性。
凡是与之相反的东西,都属于非现代性或传统性。
现代化就是现代性因素战胜前现代性因素或传统因素。
但是,这种理解有简单化倾向,即按照一种价值体系把现代社会一分为二,把真善美归于现代性,把假丑恶归于社会发展的落后。
这种理解与20世纪60年代许多西方人的经验有所脱节。
经历了20世纪前半期的老一代目睹世界大战的严酷,在战后生长的新一代感到受压抑的苦闷。
在他们看来,极权、压迫没有被现代性所取代,而很可能就包含在现代性的制度特性中。
按照吉登斯的概括,现代性乃是对传统社会的超越,是一种17世纪以后逐渐出现的崭新的社会秩序和制度形式,由四种/制度性秩序0构成,即资本主义、工业主义、行政监视机制和垄断军事暴力的民族国家。
因此,如果我们不是本质主义地看待现代性,不是把现代性看作是某种理念,而是看成历史性的结构,那么我们可以说,到20世纪中期的现代性是第一期现代性,如果用以色列学X本/圆桌会议0由我刊特约记者、复旦大学历史系副教授陈新组稿。
者艾森斯塔特的说法,就是古典现代性。
它的历史性特征既包括相对于传统社会的、以法律平等为特征的个人权利体系,同时也包括按种族、阶级、性别、性征、年龄、健康等划分的社会规训体制,还包括以先进资本主义国家为核心的世界体系。
美国民权运动对社会进步的影响
美国民权运动对社会进步的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历史的发展,美国民权运动在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对社会进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场运动的目标是为了确保每个人都能够享有平等的权利和机会,无论他们的种族、性别、宗教或国家背景如何。
美国民权运动的影响不仅改变了社会结构和价值观,还为世界其他地区树立了典范。
1. 法律和制度改革美国民权运动在加强立法和制度改革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1964年通过的《民权法案》禁止了种族歧视,包括就业、教育和公共场所。
这个法案造成了重要的变革,消除了种族隔离和歧视,为每个人提供了平等的机会。
此外,1965年通过的《选民权法案》扩大了黑人的选民权利,特别是在南方地区。
这促使黑人社区更加参与政治和选举,并逐渐改变了地方和全国政治的格局。
2. 教育平等与多元化美国民权运动不仅仅关注种族平等,对教育领域的改革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通过一系列的法律改革,包括《布朗诉教育局案》(1954年)的判决结果,种族隔离在学校中被禁止。
这为黑人学生提供了获得高质量教育的机会,并促进了学校的多元化。
这项重大胜利开创了一个新时代,种族歧视在校园中越来越受到谴责。
如今,美国的教育系统必须遵循平等和多元化的原则,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受到公平的对待和机会。
3. 媒体与公众意识的改变美国民权运动通过媒体的报道,引起了全国范围内的公众关注和意识觉醒。
电视台播放的抗议活动、暴力事件和领导人的演讲,让更多的人了解民权运动的目标和重要性。
这导致了广泛的讨论和辩论,激发了社会中的变革。
媒体起到了连接运动和公众的桥梁作用。
通过传播信息和照片,媒体传达了民权运动的和平性质,并揭露了种族歧视和不公正的实际情况。
这种曝光促使了更广泛的支持和改革呼声,加速了社会变革的过程。
4. 社会认同和文化转变美国民权运动对社会的影响还体现在社会认同和文化的转变中。
该运动为非裔美国人争取平等权利,增加了他们在美国社会的存在感和尊严。
它鼓励了黑人社区的凝聚力和自主性发展,并为其赋予了政治、社会和经济权力。
世界历史上的重要社会运动与抗议
世界历史上的重要社会运动与抗议社会运动与抗议在世界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力,它们不仅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与变革,也为人类历史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本文将介绍几个世界历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的社会运动与抗议。
一、美国独立运动美国独立运动是世界历史上最重要的社会运动之一。
该运动发生于18世纪末,旨在反抗英国殖民统治。
美国殖民地居民通过示威、抵制和政治斗争等手段,反对英国的不公政策和税收,要求独立并建立一个自由、民主的国家。
最终,独立宣言于1776年签署,并在美国革命战争中成功击败英军,使美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独立的民主共和国。
二、法国大革命法国大革命是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发生在法国的一场重要社会运动。
封建专制制度的压迫和社会不公引发了广泛的不满情绪,法国人民起义反对贵族阶级,要求平等、自由和民主。
他们通过示威、抢劫、暴力革命等方式推翻了法国王室,建立了一个新的政治秩序。
法国大革命不仅极大地推动了民主、人权和平等的发展,还对其他国家的革命运动产生了重要影响。
三、印度独立运动印度独立运动是20世纪初至20世纪中叶发生在印度的一场重要社会运动。
该运动旨在反对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印度的独立和民族自决。
领导者如甘地、尼赫鲁等通过非暴力抵抗、抗议示威和民族团结等方式,动员了大量的印度民众参与到独立运动中。
最终,印度于1947年成功实现了独立,并成立了印度共和国。
四、美国民权运动美国民权运动是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发生在美国的一场重要社会运动。
该运动旨在争取非洲裔美国人和其他少数族裔的平等权利和融入主流社会。
民权运动领袖们如马丁·路德·金恩和罗莎·帕克斯等,通过和平抗议、公民不服从和法律诉讼等方式,呼吁废除种族隔离政策、消除歧视以及争取选举权等权利。
这场运动对推动种族平等与和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五、中国文化大革命中国文化大革命是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发生在中国的一场社会运动与抗议。
这场运动以青年学生为主要力量,旨在推动中国社会主义革命的深入和反对所谓的“资本主义复辟”。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美国青年反文化运动
论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美国青年的反文化运动010911121 刘健红摘要: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青年以各种方式攻击美国的主流文化以及社会的规范。
这一运动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国际因素也有国内环境影响,其表现方式也是及其多样,并且这场激进的运动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青年反文化运动 60年代嬉皮士反文化运动是指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发生在美国社会的一切抗议运动,运动的主体是青年们。
它既包括校园民主运动、妇女解放运动、黑人民权运动、反战和平运动、环境保护运动、同性恋权利运动等政治方面的“革命”,也包括摇滚乐、性解放、吸毒、嬉皮文化及神秘主义、自我主义的复兴等方面的文化“革命”。
有人将这场运动称为“嬉皮士运动”或“美国的文化革命”,而探究美国的这场反文化运动之所以能如火如荼的展开是与其国际国内背景离不开的。
一、反文化运动的背景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美国是建国以来最不稳定的时期之一,与苏联的冷战、越南战争泥潭的深陷、约翰·肯尼迪总统的遇刺、国内民权运动的兴起以及社会转型过程中发达工业社会对人性的压抑、基督教新教伦理精神的衰落等问题。
这一系列的问题加剧了青年人对国家和社会的不满,尤其是在1963年肯尼迪遇刺身亡之后,使人们的梦想破灭。
并且对于从1964年起的越南战争,很多年轻人是及其厌恶的,在他们看来国家的想法就是把他们从学校直接送向战场。
所以对这一代的年轻人来说,越战和征兵是最令人恐惧的事情。
因此反文化运动的爆发与越战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正是在1968年美国更深入地卷入越战之后,反文化运动才发展至高潮的。
20 世纪50年代中期以来,在马丁·路德·金为代表的民权运动领袖领导下,美国黑人以非暴力的方式,对美国的种族歧视与隔离制度展开了广泛的斗争,并取得了一系列立法上的成果。
然而法律上的平等并不代表事实上的平等,在教育、住房、就业与社会保障等方面,黑人并没有得到太多的实惠。
到20世纪60年代中期,美国黑人运动从非暴力群众行动直接走向城市造反的新高潮,黑人群众逐渐意识到,光是依靠法院斗争,并不能使他们获得真正的平等权利。
社会化的过程和机制
精心整理第三节社会化的过程和机制一、关于社会化的若干理论(一)自我意识和人格发展理论社会化的结果是形成每个人不同的个性。
个性的核心是自我,即个人对于自己有别于其它所有的人和物的独特的个人身份的自觉体验。
人和其它动物是不同的,人是充分自觉的。
在考虑自己的时候,既能把自己作为主体,也能把自己作为客体。
但我们在刚出生时并没有自我观念,也不知道自己有着一种独立的身份,婴儿在出生后的大约前6个月里并没表现出能认出别人,至早要到两岁才开始使用“我”、“我的”这样的词汇。
直到两岁以后,幼儿才逐渐意识到别人也有其各自的自我,也有着与自己不同的需要和见解。
那么,自我在童年期内是怎么样出现的?在整个生命周期中但最有美国社会学家乔治·—1931)是社会学中符号互动论的代表人物之一。
米德认为,要在主动和被动这种两重性中把握自我,并以“主我”与“宾我”之名进行对比。
“主我”(I)是自发的、能动的,为自我和人格的发展提供动力。
“宾我”是内化了的社会要求和期待,是在社会互动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主我”与“宾我”是相互建构的。
自我的发展过程就是“主我”和“宾我”之间一个连续不断的互动过程。
米德作为符号互动论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强调自我意识的观点。
自我意识的含义是,意识自己时,被意识是自己,意识的也是自己。
作为行动主体的人同时又把自身作为对象来意识。
比如,军训时大学生遵令而行的行为,便不是思考过程的反应,不含有自我意识。
在明显具有自我意识的情况下,人并不只是把他人的指示同行为直接联系起来,而是在接受其指示内容以后,自己对这些指示进行思考、判断,再根据自己的判断去行动,这时的行动主体是在自己有意识地控制着自己的,这种自我意识的控制,也就是自我形成。
米德认为,社会化的实质是“角色扮演”,即学会理解他人对于角色的期待,并按照这种期待从事角色行为的能力。
米德认为,社会化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模仿阶段(imitationstage)、嬉戏阶段(playsstage)和博弈阶段(gamestage)。
纷争的年代:二十世纪西方思想期末
纷争的年代:二十世纪西方思想文化潮流期末考得分1001“历史的终结不是在未来,而是在过去”是哪一位哲学家的观点:()A、弗朗西斯•福山B、尤尔根•哈贝马斯C、亚历山大•科耶夫D、萨缪尔•亨廷顿我的答案:C2根据西美尔的观点,以下面哪一项作为通用尺度的现代文化深刻地改变了人与人的关系()A、政治B、宗教C、货币D、科学我的答案:C3《休伦港宣言》对现代性的批判是哲学意义上的哪种批判:()A、直接批判B、间接批判C、内在批判D、外在批判我的答案:C4自由主义主要反驳的是社群主义以下哪一种观点:()A、社群恶化论B、社群有害论C、社群无关论D、社群决定论我的答案:D5让-保罗•萨特是哪一国家著名的存在主义哲学家:()A、法国B、德国C、英国D、美国我的答案:A6根据格雷的观点,以下哪一项不属于自由主义传统独具现代性的概念:()A、个人主义B、平等主义C、普遍主义D、社会向恶主义我的答案:D7根据海德格尔的观点,哲学的本质是()。
A、后苏格拉底的思B、后奥古斯丁的思C、无所取用的思D、有所取用的思我的答案:C8根据罗尔斯的观点,正当与善之间的关系是()。
A、正当和善无关B、正当和善同等C、正当优先于善D、善优先于正当我的答案:C9以下哪一位哲学家是苏格兰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A、勒内•笛卡尔B、伊曼努尔•康德C、马克斯•韦伯D、大卫•休谟我的答案:D10根据马尔库塞的观点,大拒绝的特征不包括()。
A、非暴力B、全面性C、与资本主义彻底决裂D、拒绝对资本主义的控制我的答案:D11根据尼采的观点,形而上学假设包括()。
A、灵魂和肉体的虚无B、灵魂和肉体的实在C、价值和意义的实在D、价值和意义的虚无我的答案:D12《哥达纲领批判》的作者是()。
A、卡尔•马克思B、马克斯•韦伯C、恩格斯D、马尔库塞我的答案:A13针对产生了异化和商品拜物教的资本主义弊端,马克思提出的解决方案是()A、回归动物世界B、退到封建主义C、取代资本主义的新社会D、优化并维持资本主义我的答案:C14约翰•罗尔斯是以下哪一国家的著名政治学家:()A、德国B、法国C、美国D、英国我的答案:C15、1968年萨特参加了以下哪一项著名的左派运动:()A、波匈事件B、马丁•路德•金演讲C、肯尼迪总统遇刺D、巴黎五月风暴我的答案:D16以下哪一项不属于工具理性给现代制度带来的影响:()A、高效率B、高冲突C、非个人化D、可预测性我的答案:B17“反对一切计划的计划”这句话是对以下哪一位哲学家的思想的批判:()A、阿马提亚•森B、奇诺克C、哈耶克D、娜斯鲍姆我的答案:C18以下哪一本不属于阿伦特的著作:()A、《极权主义的起源》B、《人的境况》C、《耶路撒冷的艾希曼》D、《存在与时间》我的答案:D19根据韦伯的观点,以终极为基础的理论对所有人同等有效、意义明确而统一的世界是()。
美国民权运动中的社会变革和意义
美国民权运动中的社会变革和意义20世纪60年代,美国民权运动爆发。
在经历了几十年的种族歧视和人权侵犯之后,黑人们迫不得已开始了革命斗争。
历史证明,这场运动并非简单的反抗,而是一场颠覆旧体制、创造新未来的社会革命。
一、运动的爆发20世纪60年代初,黑人民权运动如火如荼。
1955年,美国南方华人罢工,在国内外引起了强烈反响。
1960年代,这场运动进入了高潮期。
在1963年的华盛顿大游行中,数十万民众共同响应口号,带来了划时代的历史性事件。
运动的爆发,并非刻意地推动,而是由于部分黑人权益的严峻局面而自发爆发。
由于种族歧视的普遍存在,黑人不能享受与白人一样的公共设施和社会保障。
此外,美国南部地区的黑人在投票权和司法公正上受到严重限制。
这些都造成了民主常识的严重缺陷,也限制了日常社会资源的利用率。
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南部的反种族歧视运动被推到历史的前台。
二、运动的背景事实上,黑人民权运动不只是治理民主赤字的运动,更是民主治理的重要历程的一部分。
20世纪60年代,美国局势几近绝望。
当时纽约市警察局长O'Dwyer的一句话“我们并非为维护民主而战”表现了这种局面的负面状态。
美国政府在外交、财政、司法和教育等方面的影响力急剧下降。
为了实现重生和繁荣,美国需要一个根本性的转变过程,民权运动便成了顺应这个方向的途径之一。
此外,美国民权运动也是20世纪学生运动的一部分,这是一个更广泛的社会运动,旨在为普通民众争取更多公共资源和捍卫更多公民权利。
特别是黑人民权运动的诸多成功,也为其他的群体运动开创了先例。
三、运动的成果美国民权运动的成功是显而易见的。
首先,黑人在美国社会中的地位有了根本性的提高。
从彼时的形势而言,这是具有无法估量的意义的。
黑人不仅可以使用公共设施,还能与白人平等竞争。
黑人的教育、工作和社会地位都得到了改善。
其次,种族歧视的合法性也改变了,不再是社会的主流观念。
政治领导人也开始对受歧视的人群采取政策和法律上的保障措施,对抗任何形式的歧视和暴力。
个案社会工作的基本概念
第一章个案社会工作的基本概念第一节个案社会工作的含义传统上,西方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前,社会工作是根据使用的方法或实施的领域进行分类的,因而,社会工作者被分为个案工作者、团体工作者、社区工作者、儿童福利工作者和学校社会工作者等。
以个人或家庭为工作对象的被称为个案社会工作。
个案社会工作在当时主要由个案社会工作者通过不同的协助方法,借助机构力量协助个人、夫妻或家庭更有效地应对问题、挖掘潜能并恢复社会功能。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生态系统理论已经发展成为社会工作实务的主要理论基础,与之相适应的“通才取向的”社会工作遂成为社会工作的主流。
关于个案社会工作的定义,在其近百年来的发展历程中,随着社会的变迁、观念的变化,专家学者有不同的界定,兹介绍几种比较有代表性的定义,如下表:有关个案社会工作的主要定义个人和社会福利水平以上有关个案社会工作的定义,虽然在强调个案社会工作的特征方面有所区别(例如,芮奇蒙的过程说,鲍尔斯的艺术说,斯梅丽的工作方法说,霍丽斯的心理暨社会调试说,以及濯进和张曙的直接的、面对面的沟通方式说),但是对个案社会助人本质的认同没有差异,所以不同者在于对案主性质的认识。
虽然各个定义中没有明确指出这一点,但其中有些定义暗含了对案主性质的假设,例如,在芮奇蒙、霍丽斯的定义中,案主本人可能是“成问题的”,所以需要通过努力以达到增进(完善)其人格(或自我)等目的;《中国社会百科全书》和许莉娅的定义中用“感受困难”的个人或家庭(案主)一说较好地避免了“问题案主”的假设;鲍尔斯的定义没有像其他一些定义那样强调案主要适应社会或环境(也避免了“问题案主”的假设),而是表述为“促使案主与其所处环境之间有较佳的适应关系”,应该是一种更好的定义,因为它可能包括案主和环境双方的改变,而不仅仅让案主改变。
本书在前辈和同行定义的基础上提出以下定义:个案社会工作是由专业社会工作者通过直接的、面对面的或间接的多方面的干预和服务,运用有关人类关系和个人(或家庭)发展的各种知识和技术,艺术化地帮助个人或家庭预防或解决案主的困难或问题,以使个人和家庭有效地发挥社会功能或与所处环境之间达成良好的适应关系。
20世纪60年代西方学生运动的若干特点
20 世纪60 年代西方学生运动的若干特点20 世纪60 年代西方学生运动的若干特点[关键词] 学生运动;造反;20 世纪60 年代[摘要] 20 世纪60 年代在西方爆发了大规模的学生运动,它有力地冲击着资本主义政治制度,批判了资本主义文化和教育制度。
这次新型的群众运动是在世界体系和全球化背景下展开的。
它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发生在西方社会的重大事件,具有不同于以往革命群众的若干特点。
20 世纪60 年代在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爆发了此伏彼起的学生造反运动,其规模之大、范围之广,在历史上前所未闻,形成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左翼运动的高峰。
这次学生运动对于资本主义文化和教育制度,对于帝国主义的侵略战争政策,对于资本主义的制度,作了尖锐的批判,震动了西方社会。
它对于“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的发展和西方文化的流变,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在西方各国,以1968 年为中心的这场西方学生运动引起了人们很大的关注,不同的政治派别对它作出了迥然不同的评价。
密特朗认为,“五月事件”不可能导致一次革命“, 环境还没有帮助无产阶级和知识分子走到一起来”[1 ] (p70) 。
雷吉斯·德布雷认为:“1968 年5 月是新资产阶级社会的摇篮。
”[2 ]格卢克斯曼评论说:“‘五月运动’揭示了一种全国范围的危机折磨着法兰西:它不是革命本身,而是一种使它成为可能的形势。
”“‘五月运动’通过暴力和言辞在两个方面唤醒了社会。
”[3 ]霍布斯鲍姆称:“60 年代末学生的反抗运动,是旧式世界革命的最后欢呼。
”[4 ] (p665) 而沃勒斯坦则高度评价说,1968 年是世界体系内发生的一场革命,它“是我们现代世界体系历史上最伟大的形成性的事件, 是一种我们称之为分水岭的事件”[5 ] (p65) 。
哈贝尔马斯则说:“我们在这里看到的是一次资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社会原则的造反。
”[6 ] (p21)国外研究60 年代学生运动的著作可谓汗牛充栋,晚近我和一位在德国的朋友稍加收罗,就找到了一百七八十种参考书。
上海市高三历史等级考(高考)复习经典重难点专题11 社会主义国家的调整和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
专题十一社会主义国家的调整和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人类虽然经历了近半个世纪的冷战对峙,但是,和平与发展逐渐成为历史的潮流,社会主义国家和新兴民族国家不断发展,全球化、多极化、多样化、信息化的趋势不断增强。
(1)威胁和平的因素依然存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人类经历了近半个世纪的冷战对峙,严重威胁了人类的和平与发展;苏联解体后,霸权主义、恐怖主义等仍然威胁着人类的和平与安全,国际社会并不太平。
(2)人类进步力量的不断进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国家民权运动不断发展,社会矛盾有所缓和;社会主义国家取得巨大成就;新兴民族国家逐渐登上历史舞台,这些因素都使人类维护和平与发展的力量不断增强。
(3)国际政治多极化的趋势不断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两极格局是国际关系的基本特点,20世纪60年代以后,欧洲一体化不断发展,日本、中国、新兴民族国家不断发展,多极化的趋势日趋明显。
(4)经济全球化与文化多样化共同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市场向制度化、法制化方向发展,苏联解体后,世界经济全球化向纵深发展。
同时,在全球化浪潮中,各国的传统文化受到冲击,各国都在努力维护自己的文化根脉。
(5)科技发展与社会生活信息化的趋势: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科学技术的新发展深刻影响了人类的生产、生活,进入21世纪,社会信息化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使人类发生极其深刻的变化。
重难精粹内容41社会主义国家经济机制的调整—苏联的改革42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新经济的形成精粹41社会主义国家经济机制的调整—苏联的改革1.背景(1)取得成就:恢复和发展了国民经济,爆炸了原子弹和氢弹,人民的教育和生活水平也有很大提高。
(2)面临问题: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政策没有变化,农业、轻工业落后的局面没有改观。
(3)改革契机:斯大林逝世后,以赫鲁晓夫为首的苏联新领导人试图对旧体制进行改革。
2.赫鲁晓夫改革(1)主要内容①政治:平反冤假错案,强调集体领导,改革干部制度。
西方发达国家新社会运动中的社会主义因素研究
西方发达国家新社会运动中的社会主义因素研究作者:孟鑫来源:《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21年第08期【关键词】西方发达国家新社会运动社会主义因素【中图分类号】D05 【文献标识码】A【DOI】10.16619/ki.rmltxsqy.2021.08.008引言20世纪中后期,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结构变化加剧,以阶级认同为基础的传统工人运动逐渐转变为以身份认同为基础的新社会运动。
汉克·约翰斯顿认为:“新社会运动主要是指西方20世纪60年代以来发生的和平运动、学生运动、反核抗议运动、少数民族的民族主义运动、同性恋权利维护运动、女权权利、动物权利、原教旨主义宗教运动、生态运动等。
”[1]新社会运动从20世纪中期出现在美国和欧洲后,至今已走过了近70年的发展历程。
早期,这一运动在西欧和美国各自发展,形成了符合自己地域和文化特点的发展路径;到了20世纪中后期,美国和欧洲各国出现了生态运动,随后反全球化运动在西方发达国家渐成趋势,社会抗议运动在欧洲和北美逐步合流,进入了运动议题联动时期;从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出现的抗议气候变化运动和抗议金融危机运动,推动新社会运动逐步走向了全球化阶段。
近年来,在欧洲的法国、德国、英国等地爆发的多场抗议延迟退休、抗议本国政治经济政策的运动以及在美国爆发的“占领华尔街”“黑命贵”等抗议运动,是新社会运动的最新表现。
这些主要出现在西方发达国家的新社会运动,从思想意识、运动形式和成员构成等多元维度对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体制和意识形态提出了挑战。
其运动目标基本上是变革资本主义国家的制度、体制和政策,总体上是持中性偏左的政治立场。
本质上,新社会运动是出现在西方发达国家的一种反抗和改变资本主义的力量,在未来走向上体现出一定的社会主义倾向。
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视角看,可将新社会运动视为当代西方发达国家中推动资本主义变革的主要力量,其成为当今世界社会主义多元发展的组成部分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世纪60年代西方学生运动的社会影响摘要:20世纪60年代西方社会爆发了一场旨在改变资本主义现代文明的学生运动,青年学生以自由主义为信条,试图摆脱理性的枷锁,批判现代文明对人性的压抑。
运动中青年学生以自己独特的方式给予社会以启迪,西方社会以此为契机通过自身的调整而实现了进一步的发展。
60年代的青年学生运动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塑造了一个多元化的文化类型,在后来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刻下了抹不去的“痕迹”。
关键词:学生运动;理性危机;文化批判;社会转型
中图分类号:g5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2)09-0000-01
20世纪60年代在西方现代史上是一个不平凡的历史时期,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爆发了此起彼伏的学生运动。
这是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在二战之后所经历的最严重的一次大危机,左右这次危机的是一群还未真正走上社会的青年学生。
他们波澜壮阔的行动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促成了众多国家政策的调整和社会运动的开展,开创了一个多元化的时代,给“后现代文明”刻下了明显的痕迹。
一、“60年代”资本主义社会的理性危机和文化批判
60年代西方社会的学生运动不是产生于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而是源于资本主义社会的理性危机和文化批判。
战后经济的飞速发
展,很好地愈合了战争对各国的创伤。
在美国1950至1973年间,总的物质生产即经过价格变化调整的国民生产总值,以每年约
3.75%的速度增加。
可以说60年代的学生运动发生在经济形势异常美好的时期,然而在思想文化领域青年学生却找到批判的对象,那就是整个异化了的现代文明社会。
随着资本主义社会从二战的浩劫中获得重生之后,整个社会的发展极大地刺激了人们的欲望,原本就没有过多少坎坷经历的青年学生根本就不会像他们的父辈一样懂得珍视现实的美好生活,在他们眼里整个异化了的现代文明社会根本就是“不得好死”。
战后经济的发展虽然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但同时也加剧了整个资本主义社会的不平衡,特别是明显落后于经济发展的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对资本主义社会异化现象的极度不满使青年学生的思想开始躁动不安。
以马尔库塞为代表的资本主义社会批判家的思想给生活在现代文明中的人们注入了一剂强劲的兴奋剂,尤其是广大青年学生们在60年代开展了波澜壮阔的反资本主义现代文明的社会与文化批判运动,他们积极投身于各种言论自由运动、自由大学运动、黑人民权运动、女权运动和环保运动等等各色社会运动之中,在运动中他们重新竖起了14世纪文艺复兴运动时期人文主义者所宣扬的“个人主义”的旗帜,而且将其发挥到了一种极致状态以达到呼唤人性的解放,他们通过激进的有时甚至显得是放浪形骸的行为方式试图来改变整个现代文明的异化现象。
二、“60年代”学生运动引起的社会震荡与变革
60年代的青年学生运动试图通过一场文化反叛运动改变资本主义社会压抑人性的弊端,他们所要建立的未来王国并不是要彻底推翻资本主义社会,而只是对其进行改造。
整个运动不是针对当时的政府,而是整个资本主义社会的生活方式。
正是青年学生所开展的各形各色的社会运动促使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开始自身的调整和变革,促成了各种国家政策的调整和社会民主运动的出现,人们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发生了极大的转变,西方资本主义社会走上了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社会转型,开启了一扇多元化的后现代文明之门。
(一)国家政策的局部调整。
在运动一开始青年学生就不断的反对学校家长式的管理体制,希望在学校管理和学科设置上发挥更大的主动性,所以在运动中不断出现学生占领学校、亲身对学校体制进行改革的现象。
法国的学生运动在这场运动中尤为剧烈,蓬皮杜总统一上台就开始了改革,不仅局限在刺激经济的发展方面,在社会改革特别是高等教育改革方面成就更为显著。
(二)社会民主运动的蓬勃兴起。
学生运动不仅促成了国家政策的某些调整,而且极大地推动了各类社会民主运动的开展,在学生运动的影响下黑人民权运动、女权运动、环保运动以及和平运动等色彩缤纷的社会民主运动蓬勃兴起,其中美国黑人的民权运动影响最大。
随着60年代青年学生运动的开展,特别是黑人学生的积
极参与并逐步成为民权运动的生力军,黑人民权运动出现了空前的高涨。
1963年8月28日,迫使国会通过了肯尼迪总统提交的民权法案。
(三)价值追求的急剧改变。
纵观整个60年代的学生运动他们的主张和口号都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他们不但关心自身的利益而且关注黑人、妇女以及自然界的权益,学生运动本身就是充满多元因素的题材。
在这个时代里,个人的绝对自由是指导一切的准则,反对权威、反对传统,抛弃一切旧的社会规范和道德约束,一切以满足自己的需求为目的,造成了享乐主义的盛行。
(四)新型文化的巧妙构建。
60年代”学生运动实质上是一场青年学生对传统社会的文化反叛运动,批判传统社会理性对人性的压抑,改变传统社会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用个人主义实现人的绝对自由。
学生运动中的种种口号都充分体现了强烈的自我意识,个人主义的冲动力在于摆脱道德、家庭、社会甚至是法律的束缚,要求从价值观层面对传统社会进行彻底的改造,在六十年代生成了一种新型文化。
可以称之为幻觉文化,或者照它的倡导者的主张,叫它“反文化”。
三、对“60年代”学生运动的思考
这场发生在西方社会急剧转型时期的学生运动犹如一场暴风雨,扑朔迷离,气象万千。
在这一过程中我们看到了青年学生的活力,作为一支常常被忽略的社会力量让人们眼前一亮,青年学生代
表着未来,但他们的影响却不局限在未来,在今天他们也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即使运动昙花一现,但是作为知识分子主体的青年学生渴望自身的自由和解放,实现社会的绝对平等和民主。
从指导思想和斗争过程来看,青年学生作为一支富于批判精神的社会力量,他们的言论和行为是不可忽视的。
出于对现代社会中的异化现象的反叛,青年学生们用富于激进和革命的方式进行了抗击,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行为改变明显落后于经济发展的社会进程和价值观念。
因为青年学生承载着历史的重负和未来的希望,他们的行为在展现自我实现自我中完成了文化的变革,推动了整个社会向后现代的过渡,文化上变得更加多元和包容,现代文明实现了蜕变。
参考文献:
[1] 沈汉、黄凤祝.反叛的一代—20世纪60年代西方学生运动[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02:2.
[2] 齐波拉.欧洲经济史.(第六卷下册)[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5:238.
[3] [9][10]许平、朱晓罕.一场改变了一切的虚假革命—20世纪60年代西方学生运动[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252.
[4] 资中筠.冷眼向洋(上卷)[m].上海:三联书
店.2000.114.[5]李道揆.美国政府和美国政治(下册)[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721.
[6] 奚广庆、王瑾主编.西方新社会运动探析[m].北京:中国人
民大学出版社.1993: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