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系统的信号流图
控制系统结构图与信号流图
控制系统结构图与信号流图
1
提纲:
❖ 一 、控制系统的结构图 ❖ 二、控制系统的信号流图 ❖ 三、控制系统的传递函数
2
引言:
求系统的传递函数时,需要对微分方程组 或经拉氏变换后的代数方程组进行消元。而 采用结构图或信号流图,更便于求取系统的 传递函数,还能直观地表明输入信号以及各 中间变量在系统中的传递过程。因此,结构 图和信号流图作为一种数学模型,在控制理 论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J s2 Bs
(f)
Eb (s) Kesm (s) (g)
c
(s)
1
i
m
(s)
(h)
图2-27 式(2.80)(e)~(h)子方程框图
10
按系统中各元件的相互关系,分清各输入量和输出量, 将各结构图正确地连接起来(图2-28)。
图2-28 位置随动系统结构图
11
略去La,系统结构图如图2-29所示:
8
Ia
(s)
U
a (s) La s
Eb (s) Ra
(2.80)(a)
e(s) r(s)c(s)
(b)
Us(s) Kse(s)
(c)
Ua (s) KaU s (s)
(d)
图2-27 式(2.80)(a)~(d)子方程框图
9
M d (s) KmIa (s) (e)
m(s)
M d(s) M L(s)
3
一 、控制系统的结构图
(一 )结构图的概念 图2-24 RC网络的微分方程式为:
1
ur Ri C idt
uc
1 C
idt
也可写为:
uc
1 C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idt
(自动控制原理)2.5控制系统的信号流图
系统建模过程
系统建模是将实际系统抽象为数学模型的过程,常用的建模方法包括物理建模、统计建模和仿真建模,不同方 法适用于不同类型的系统。
闭环系统和开环系统
闭环系统中,反馈信号被用于调节输出,使其接近期望值,从而提高稳定性 和鲁棒性;开环系统中,输出不受反馈信号影响,对外部扰动较为敏感。
信号流图例子:电梯控制系统
信号流图的作用和意义
信号流图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分析控制系统的运行,快速定位问题和瓶颈所在,并为系统设计和优化提 供指导。
信号流图中的符号含义
信号流图使用不同的几何符号表示控制系统中的各种组件,如传感器、执行 器、控制器和信号传输线路,以及信号的方向、类型和传输方式。
系统辨识过程
系统辨识是控制系统设计的重要一步,通过实验和数据分析,确定系统的数 学模型和参数,从而为系统建模和控制器设计提供依据。
输入信号
按钮输入、传感器信号
控制器
逻辑控制、电气控制
输出信号
电梯运行、门开关状态
信号流图例子:温度控制系统
传感器
温度传感器
执行器
加热器、冷却器
控制器
比例-积分-微分控制器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输出信号
温度设定值
号流图例子:水平控制系统
1
输入信号
方向盘转角信号
2
控制器
电子控制单元、传感器
3
输出信号
马达转动、车轮角度
传递函数的意义和求法
(自动控制原理)2.5控制系 统的信号流图
控制系统的信号流图是控制系统中用于描述信号传递和处理的图形表示。它 通过连接各个组件和信号的箭头,展示了控制系统中信号的流动和转换过程。
控制系统的信号流图
Lab =?
三个互不接触回路: af,ch,ej
Labc =?
=1—La+Lab— = 1-(af+bg+ch+di+ej+khgf)+( afch+bgdi+chej+
afdi+bgej+ afej+khgfej)-afchej
P1=kde 1=1—bg P2=ab c de 2=1
p 1 ( p11 p22 )
Pk—从R(s)到C(s)的第k条前向通路传递函数
△k称为第k条前向通路的余子式
△k求法: 去掉第k条前向通路后所求的△
△k=1-∑LA+ ∑LBLC- ∑LDLELF+…
G4(s)
梅逊公式例
R(s)
GG11((ss)) GG22((ss))
GG33((ss))
C(s)
H1(s)Hale Waihona Puke H3(s)△1=1
§2-5 信号流图
采用§2-4中的方法可使系统简化,但对复杂系统
其变换和化简过程往往繁琐而费时。
本节介绍一种方法,可利用信号传递的网络,用公 式求得系统中任意两变量之间的传递关系。
一、构成:
用节点和有向线段表示系统的变量和变量之间的关系。
节点 a 支路
X1
x2
表示为x2=ax1
在信号流图中,用符号“Ο”表示变量,称为节点。 节点之间用有向线段连接,称为支路。支路是有权的。 通常在支路上标明前后两变量之间的关系,称为传输。
-G6
G1
G2 G3
G4
1
-G5
C(s)
-G7
R(s) ~ C(s)之间只有一条前向通道n=1,P1=G1G2G3G4
控制系统的信号流图和梅森公式.
x5
f
x1
a
d
x2
b
x3
c
x4
e
g
回路:通路与任一节点相交不多于一次,但起 点和终点为同一节点的通路称为(单独)回路。
11:29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x5
f
x1
a
d
x2
b
x3
c
x4
e
g
回路:通路与任一节点相交不多于一次,但起 点和终点为同一节点的通路称为(单独)回路。
11:29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x5
f
x1
a
d
x2
b
x3
c
x4
e
g
回路:通路与任一节点相交不多于一次,但起 点和终点为同一节点的通路称为(单独)回路。 不接触回路:各回路间没有公共节点的回路。 回路增益:回路中所有支路增益的乘积。一般用 La表示。
11:29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x5
f
x1
a
d
x2
b
x3
c
x4
e
g
前向通路:信号从输入节点到输出节点传递时, 每个节点只通过一次的通路。
input node (source) a12 x1
1
a53
a32
2
a43
3
a44
4
x2
a23
x3
a34 a24
x4 a45 a25
5
1
Output node
x5
x6
单独回路(7个)
x4 x4
x2 x3 x2
不接触回路(2组)
x2 x3 x2 和 x4 x4
2-3 控制系统的结构图与信号流图
输入节点(源节点):只有输出支路的节点。 混合节点:既有输入支路,又有输出支路的节点。 输出节点(阱点或汇点):只有输入支路的节点。
17:19 28
② 信号流图中常用术语 (ⅰ)、通道(通路):从一个节点开始,沿支路箭头方向 穿过各相连支路的路径。 开通道:通道与任何一个节点只相交一次。 闭通道(回环):通路的终点回到起点,而通道与任何其它节 点只相交一次。“自环”即闭通道的一种特殊情况。 前向通道:从源点开始到汇点结束的开通道。
H1 G1 1/ G1 1/ G2
17:19
G2
(2) 同时进行串联、并联
26
G 1G2 1/G1+1/G2+H1 (3)系统的C(S)/ R(S)
G1G2 ———————— 1+ G1+G2+G1G2H
C(s) G1(s)G2(s) —— = —————————————— R(s) 1+ G1(s)+G2(s)+G1(s)G2(s)H(s)
C ( S ) G3 G4 G1G2 R( S ) 1 G2G3 H
方法2:B移动到A (略)
17:19 25
例题6 试利用结构图等效变换原则,简化下述结构图,并求取系统 的C(S)/ R(S)。
R(S)
H(S)
A
G1(S)
BC
C(S)
G2(S)
解:(1) 同时将B处相加点前移、C处分支点后移:
17:19 18
⑸ 分支点的移动:移动原则同“⑷相加点的移动”。 ① 前往后移
X1
G(S)
X2 X1
X1
G(S)
X2 X1
1/ G(S)
② 后往前移
X1
G(S)
4第四节信号流图
f
m
h
Ⅰ
b
l
Ⅱ
V3
k
Ⅲ
Ⅳ
C
V1 d Ⅴ e V2 1
g
前向通道
前向通道增益
余子式
RV1 V3 V2 C R V2 C R V1 V2 C
9/15/2020
P1=bde P2=f P3=bg
△1=1 △2=1-m-ld △3=1
15
梅逊公式的推导
前向通道
前向通道增益
余子式
RV1 V3 V2 C
P1=bde
回路传输乘积之和;
k 第k个前向通道的特征式的余子式;其值为 中除去与
第k个前向通道接触的回路后的剩余部分;
9/15/2020
18
梅逊公式||例2-13
[例2-13]:绘出两级串联RC电路的信号流图并用Mason公式计算 总传递函数。
ui (s) ue (s) 1 I1(s) -
1 u(s)
-
R1
5
信号流图的性质
信号流图的性质
节点表示系统的变量。一般,节点自左向右顺序设置, 每个节点标志的变量是所有流向该节点的信号之代数 和,而从同一节点流向个支路的信号均用该节点的变 量表示。
支路相当于乘法器,信号流经支路时,被乘以支路增 益而变换为另一信号。
信号在支路上只能沿箭头单向传递,即只有前因后果 的因果关系。
第四节 控制系统的信号流图
9/15/2020
1
信号流图的概念
信号流图可以表示系统的结构和变量传送过程中的数学关 系。它也是控制系统的一种数学模型。在求复杂系统的传递函 数时较为方便。
一、信号流图及其等效变换 组成:信号流图由节点和支路组成的信号传递网络。见下图:
自动控制原理控制系统的结构图
比较点后移
R(s)
G(s)
比较点前移
+
Q(s)
C(s)
R(s)
+
C(s) G(s)
比较点后移
Q(s)
R(s)
+
C(s) G(s)
Q(s)
C(s) R(s)G(s) Q(s)
[R(s) Q(s) ]G(s) G(s)
R(s)
C(s) G(s)
+
Q(s)
G(s)
C(s) [R(s) Q(s)]G(s)
R(s)G(s) Q(s)G(1s6 )
(5)引出点旳移动(前移、后移)
引出点前移
R(s)
G(s)
分支点(引出点)前移
C(s) C(s)
引出点后移
R(s)
G(s)
R(s)
分支点(引出点)后移
R(s)
G(s)
C(s)
G(s)
C(s)
C(s) R(s)G(s)
G(s) R(s)
C(s) R(s)
将 C(s) E(s)G(s) 代入上式,消去G(s)即得:
E(s) R(s)
1
H
1 (s)G(s)
1
1 开环传递函数
31
N(s)
+ E(s)
++
C(s)
R(s)
G1(s)
G2 (s)
-
B(s)
H(s)
(1)
打开反馈
C(s) R(s)
1
G(s) H (s)G(s)
前向通路传递函数 1 开环传递函数
注意:进行相加减旳量,必须具有相同旳量纲。
X1 +
+
X1+X2 R1(s)
控制系统的传递函数及信号流图和梅逊公式
1 Ln LrLsLt
《自动控制理论》
§2.6 信号流图和梅逊公式的应用
《自动控制理论》
§2.6 信号流图和梅逊公式的应用
例2-7 试用梅逊公式求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 C(S)
R(S)
图2-45 例2-7图
《自动控制理论》
§2.6 信号流图和梅逊公式的应用
解: P1 G1G2G3.
路 开通路—通路与任一节点相交不多于一次
《自动控制理论》
§2.6 信号流图和梅逊公式的应用
闭通路—通路的终点也是通路的起点,并且与任何其它节 点相交不多于一次
6)前向通路—从输入节点到输出节点的通路上,通过任何节 点不多于一次,此通路自然保护区为前向通路
7)回路—就是闭环通路 8)不接触回路—如果一些回路间没有任何公共节点 9)前向通路增益—在前向通路中多支路增益的乘积。 10)回路增益—回路中多支路增益的乘积。
《自动控制理论》
§2.6 信号流图和梅逊公式的应用
信号流图的性质 (1)信号流图只适用于线性系统。 (2)支路表示一个信号对另一个信号的函数关系;信 号只能沿着支路上的箭头指向传递 (3)在节点上可以把所有输入支路的信号叠加,并把 相加后的信号传送到所有的输出支路。
(4)具有输入和输出支路的混合节点,通过增加一个具 有单位增益的支路,可以把它作为输出节点来处理。 (5)对于一个给定的系统,其信号流图不是唯一的, 这是由于描述的方程可以表示为不同的形式。
参考输入误差的传递函数为
CR(s) ER(s)G1(s)G2(s)
CR(s)
G1( s )G 2( s )
R(s) 1 G1(s)G2(s)H (s)
ER(s)G1(s)G2(s)
控制系统的结构图与信号流图
控制系统的结构图和信号流图:描述系统各元部件之间的信号传 递关系的一种图形化表示,特别对于复杂控制系统的信号传递过 程给出了一种直观的描述。
KA
Km s (T m s 1)
r
K1
系统结构图的组成与绘制
系统结构图一般有四个基本单元组成:(1)信号线; (2)引 出点(或测量点);(3)比较点(或信号综合点)表示对信号
Automatic Control Theory 2
M s C M U a (s )
2013-7-24
绳轮传动机构: L( s ) r m ( s )
测量电位器:
E (s)
E 2 ( s ) K 1 L( s )
M s (s)
CM
U a (s )
E1 ( s )
m (s) L (s )
2013-7-24 Automatic Control Theory 14
•回路 起点和终点同在一个节点上,而且信号通过每个节点不多 于一次的闭合通路(单独回路)。 •不接触回路 回路之间没有公共节点时,该回路称为不接触回路。
信号流图的绘制
(1)由微分方程绘制信号流图: RC串联电路的信号流图
u r (t ) i1 (t ) R1 u c (t ) u c (t ) i (t ) R2 1 i2 (t ) dt i1 (t ) R1 u1 (t ) C i1 (t ) i2 (t ) i (t )
之间的所有传递函数之乘积,记为 H(s)
开环传递函数:反馈引入点断开时,输入端对应比较器输出 E(s)
到输入端对应的比较器的反馈信号 B(s) 之间所有传递函数的乘 积,记为GK(s), GK(s)=G(s)H(s) E (s) C (s)
控制系统的信号流图
R2 (s)
R1(s)
R1(s) R2(s)
-
R2 (s)
R1(s)
R1(s) R2(s)
-
R2 (s)
Υ1 +
+
Υ1+Υ2
Υ1
Υ3 Υ1-Υ2+Υ3
-
Υ2
Υ2
16:00
8
(4)分支点(引出点)Branch Point 表示信号测量或引出的位置
R(s)
P(s)
G1(s)
G2 (s)
C(s)
P(s) 图2-16 分支点示意图
G1
H2 G2
H1
C(s)
G3
G4
H3
H2
1 G4
G1
G2
G3 a G4 b
H3 H1
6 变换技巧二:作用分解
同一个变量作用于两个加项点,或者是两个变量 作用于同一个方框,可以把这种作用分解成两个 单独的回路,用以化解回路之间的相互交连。一 般适用于反馈通道。
16:00
39
例5
G4
作用分解
R(s)
U0
(s)
1 C1s
I3(s)
I
2
(
s)
U
0
(
s) U R2
2
(s)
1
U2 (s) C2s I2 (s)
16:00
19
各环节方框图
I1
(s
)
U1
(
s)
U R1
0
(
s)
I3 (s) I1(s) I2 (s)
U0
(s)
1 C1s
I3(s)
I
2
(
25控制系统的信号流图和梅森公式
15
例 绘制RLC电路的信号流图,设电容初始电压为uo(0), 回路中电流的初始值为i(0)。
16.04.2019
16
1 列写网络微分方程式如下:
d it () L R it () u t- u () t + = i() o d t
C
duo (t ) =i(t ) dt
2 方程两边进行拉氏变换:
d x5 f
x1
a
x2
b x3
c
x4
e
16.04.2019
13
2 对于一个给定的系统,由于描述同一个系统的方 程可以表示为不同的形式,因此信号流图不是唯一 的。 3 混合节点可以通过增加一个增益为 1 的支路变成 为输出节点,且两节点的变量相同。
x5 1
x1
a
x2
d
b x3
c
x4
e
16.04.2019
互不接触的回路L1 L2。所以,特征式
= 1 ( L + L + L + L ) + L L 1 2 3 4 1 2
33
16.04.2019
G6 R(s) G1 G2 G3
G7 G4 G5 C(s)
a
b
c
-H1
d
-H2
前向通道有三个:
P G G G G G 1= 1 2 3 4 5
1 1
16.04.2019 27
例1 利用梅森公式,求:C(s)/R(s)。
16.04.2019
28
G6
R(s)
G7
G3
G1 a
G2 b
G4 c
-H1 -H2
G5
d
自动控制理论 2-5 信号流程图
G11 ( s )
C1( s)
R1 ( s )
G11 ( s )
C1 ( s )
5
G21 ( s )
G12 ( s )
G12 ( s ) R2 ( s )
G21 ( s ) C2 ( s )
R2 ( s ) G22 ( s )
+
+
C2 ( s )
G22 ( s )
7
2-5 梅逊公式
四、梅逊 (Mason)公式 输入与输出两个节点间的总传输(或叫总增益),可用下面 的梅逊公式来求取: 1 N G Σ pkΔk 式中:Δ——信流图的特征式。 Δ k 1 Δ=1-(所有不同回路增益之和)+(所有两个互不接触回路增 益乘积之和)–(所有三个互不接触 回路乘积之和)+…… =1Pk ——第k条前向通路的增益;Σ L m1 Σ L m2 Σ L m3 m m m Lmr = r个互不接触回路中第m种可能组合的增益乘积; N —— 前向通道的总数; Δk——与第k条前向通道不接触的那部分信流图的Δ;
互不接触的回路有一个L1 L2。所以,特征式
Δ=1-(L1 + L2 + L3 + L4)+ L1 L2
该系统的前向通道有三条:
P1= G1G2G3G4G5 P2= G1L6G4G5 P3= G1G2G7 Δ1=1 Δ2=1 Δ3=1-L1
15
因此,系统的闭环系统传递函数C(s) / R(s)为
C(s) 1 G (p 1Δ1 p 2Δ 2 p 3Δ 3 ) R(s) Δ G 1G 2 G 3 G 4 G 5 G 1G 6 G 4 G 3 G 1G 2 G 7 (1 G 4 H1 ) 1 G 4 H 1 G 2 G 7 H 2 G 6 G 4 G 5 H 2 G 2 G 3 G 4 G 5 H 2 G 4 H 1G 2 G 7 H 2
第2-3 控制系统的结构图与信号流图要点
结构图的绘制
例1 画出RC电路的结构图。
R ui i C uo
(a ) 网络 一阶 RC
11:09
10
解:利用复阻抗的概念及元件特性可得每一元件的 输入量和输出量之间的关系如下:
U i (s) U o (s) R: I ( s) R I (s) C: U o ( s) sC
典型结构变换、结构图化简、代数化简、梅逊公
讲授技巧及注 以例题为基础,强调技巧,思路和注意事项,结 合一些形象的教学手段。 意事项
11:09 2
本节内容
结构图的组成和绘制
结构图的等效变换→求系统传递函数
信号流图的组成和绘制 MASON公式→求系统传递函数 闭环系统有关传函的一些基本概念
11:09 3
i1
ur
R1
1 sC1
u1
R2
i2
1 sC2
uc
11:09
13
有变量相减,说明存在反馈和比较,比较后的信号一 般是元件的输入信号,所以将上页方程改写如下相乘 的形式:
ur ( s ) u1 ( s ) I1 ( s ) R1 1 u1 ( s ) [ I1 ( s ) I 2 ( s )] sC 1 I ( s ) u1 ( s ) uC ( s ) 2 R2 u ( s ) I ( s ) 1 C 2 sC 2
11:09
1 [u r ( s ) u1 ( s )] R I1 ( s ) 1 1 [ I1 ( s ) I 2 ( s )] sC u1 ( s ) 1 [u ( s ) u ( s )] 1 I ( s ) C 2 1 R2 I (s) 1 u ( s) 2 C sC 2
机电控制基础第二章5信号流图
k
— 第k条前向通路的余子式(把与第k条前向通路接触的回 路去除,剩余回路构成的子特征式
2.6、控制系统的信号流图
G (s)
1 Δ
n
Pk Δ k
k 1
前向通路有一条: P1 G1G2G3G4G5G6
单独回路有四个: L1 G2G3H2 L2 G4G5H3
L3 G3G4H4 L4 G1G2G3G4G5G6H1
两两互不接触回路有一组: L1L2 G2G3G4G5H2H3
系统的特征式为: 1 (L1 L2 L3 L4 ) L1L2
1 G2G3H2 G4G5H3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3G4H4 G1G2G3G4G5G6H1 G2G3G4G5H2H3
余子式为: 1 1 系统的传递函数为:
G(s) P11
§2.6 控制系统的信号流图
1 信号流图与结构图的对应关系
信号流图
节点 源节点 阱节点 混合节点 支路 支路增益 前向通路 回路 互不接触回路
结构图
信号线 输入信号 输出信号 比较点,引出点 环节 环节传递函数
2.6、控制系统的信号流图
结构图 信号流图
系统信号流图
2.6、控制系统的信号流图
结构图 信号流图
12
3 45
7 6
2.6、控制系统的信号流图
G1
G2
G3
G4
G5
-H1
-H2
-H3
前向通路增益: P1 G1G2G3G4G5 P2 G1G5 单独回路增益: L1 G2H1 L2 G4H2 L3 G2G3G4H3 L4 H3
两两互不接触回路: L1 L2
2.6、控制系统的信号流图
2 梅逊(Mason)增益公式
第2章_控制系统的动态数学模型_2.6系统信号流图及梅逊公式
混合节点
输入节点(源点):只有输出的节点,表示系统的 输入变量。 输出节点(阱点、汇点) :只有输入的节点,表示 系统的输出变量。 混合节点:既有输入又有输出的节点,表示系统的 中间变量。如果从混合节点引出一条具有单位增益 的支路,则可以将混合节点变为输出节点,即成为 系统的输出变量。
支路
前向通路P1的特征式的余因子为: 1 1 将上述结果代入梅逊公式,计算该系统的传递 函数,化简后为:
1 1 P Pk k P 1 k k 1 = R1 R2C2C2 s 2 ( R1C 1 R2C2 R1C 2 ) s 1
【例3】用梅逊公式求系统传递函数 (说明:与教材P.45例2-21比较,去掉了G8、G9和-H3 等三个环节。)
信号流图 的特征式 系统的闭环传递 函数(也称为系 统总增益)
信号流图的特征式Δ的计算公式: 1 La Lb Lc Ld Le L f L 其中: a b ,c d ,e , f
a a
L 为所有不同回路的传递函数(增益)之和。
b c
L L 为每两个互不接触回路的传递函数(增益)
信号流图起源于梅逊(S. J. Mason)利用图 示法来描述一个或一组线性代数方程式,是由节点 和支路组成的一种信号传递网络。 节点:表示信号或变量,其值等于所有进入该节点 的信号之和。节点用小圆圈“ο”表示。 支路:连接两个节点的定向线段,用支路增益(即 传递函数)表示方程式中两个变量的因果关系。支 路相当于乘法器。信号在支路上沿箭头单向传递。
【例2】基于系统的信号流图,采用梅逊公式计算上例 系统的传递函数。
系统输入信号Ui(s)与输出信号Uo(s)之间只有一条 前向通路P1,即k=1,而且其传递函数(增益)为:
2-4 控制系统的结构图与信号流图
(t ) K1n(t ) x1 (t ) r (t ) c
( s)
R( s)
2005年1月10日
用梅逊公式求下图所示系统在R(s) 和 N(s) 同时作用下的输出C(s)
R( s)
G1 ( s ) G2 ( s )
N (s) C (s)
G1G2 G2 (1 G1 ) 1 G1 G2 G1G2 C ( s) R( s ) N ( s) 1 G1 G2 2G1G2 1 G1 G2 2G1G2
2.4.3 闭环控制系统的传递函数 N(s)
1 1
2 1 G2G3 H 2
P2 H4
例2.4.2 已知系统结构图如图,试求传递函数
H4(s) R(s) H1(s) + C(s)
G1(s) +
G2(s) H2(s) H3(s)
G3(s)
C (s) P 11 P 22 R( s)
G1G2G3 H 4 (1 G2G3 H 2 ) 1 H 3 H 4 G1G2G3 H 3 G2G3 H 2 G1H1 G2G3 H 2 H 3 H 4 G1G2G3 H1H 2
当H(s)=1时,为单位反馈系统,此时
Gc (s)G p (s) C ( s) ( s ) R(s) 1 Gc (s)G p (s)
R(s)+
N(s) Gc(s) 控制器 +
-
对扰动输入的传递函数
D ( s) G p ( s) 1 Gc (s)G p (s) H (s)
自动控制原理_第2章_5
前向通路中各支路传输的乘积,称为前向通路增益, 相当于方框图中的前向通道传递函数。
6
2.4.2 控制系统的信号流图
控制系统的信号流图可以根据系统运动方程的 拉氏变换式所构成的代数方程来绘制。
7
控制系统方框图与信号流图的对照
R( s )
G ( s)
Y ( s)
R( s )
G ( s)
Y ( s)
R( s ) ( s)
L7 G2G8 H3
41
该信号流图含有每两个互不接触的回路增益乘积:
G8
G7
R( s) G1
G9 G3 G4 G5 G6
1 1 1 Y ( s)
G2
H1 H3
H2
L1L2 G4G6 H1H 2 L1L7 G2G4G8 H1H3 L2 L7 G2G6G8 H2 H3
42
该信号流图含有每三个互不接触的回路增益乘积:
G2
H1 H3
H2
L6 G7G4G9G6 H3
39
第7条回路
G8
G7
R( s) G1
G9 G3 G4 G5 G6
1 1 1 Y ( s)
G2
H1 H3
H2
L7 G2G8 H3
40
即
L1 G4 H1 L2 G6 H 2
L3 G2G3G4G5G6 H3 L4 G2G3G4G9G6 H3 L5 G7G4G5G6 H3 L6 G7G4G9G6 H3
G3 (s)
R( s )
1
E ( s) G1 ( s)
1
G2 (s)
Y ( s)
1
Y ( s)
E (s)
1
控制系统的信号流图
解 由图1-37可知,信号流图共有两条前向通道,即 n2
第一条前向通道的传输为 P1 acegi 第二条前向通道的传输为 P2 kgi 信号流图共有6个回环 ,不同回环的传输之和为
L1 ab cd ef gh ij kfdb
信号流图含有两两互不接触回路的传输增益乘积之和 为
L2 abef abgh abij cdgh cdij efij kfdbij
三个回环均与前向通道P1接触,所以
1 1
根据梅森公式,系统的传递函数为
G(s) C(s) P11
G1G2G3G4
R(s) 1 G2G3G6 G3G4G5 G1G2G3G4G7
例1-11 试应用梅森增益公式求如图1-37所示 系统的传递函数C(s) / R(s) 。
图1-37系统信号流图
自动控制原理
控制系统的信号流图
在控制工程中,信号流图是表示控制系统 各变量间相互关系及信号流程的另一种图示方 法。
信号流图方法是S.J.梅森(Mason)1953年首 先提出的,故信号流图又称梅森图。
符号简单,便于绘制,可以通过梅森公式 (不必经过图形简化)直接求得系统的传递函 数。
1.1 信号流图的基本术语
1 (ab cd ef gh ij kfbd ) (abef abgh abij cdgh cdij efij kfbdij) abefij
自动控制原理
支路表示了一个信号对另一个信号的函数关系, 对于给定的系统,信号流图不是唯一的。由于 同一系统的方程组可以写成不同的形式,因此 对于给定的系统,可以画出许多种不同的信号 流图。
节点可以把所有输入支路的信号叠加,并把总 和信号传送到所有支路。
控制系统方框图与信号流图是一一对应的,同 时也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5 控制系统的信号流图
信号流图和结构图一样,都可用以表示系统结构和各变量之间的数学关系,只是形式不
同。
由于信号流图符号简单,便于绘制,因而在信号、系统和控制等相关学科领域中被广泛采用。
2.5.1 信号流图
图2-27(a)、(b)分别是同一个系统的结构图和对应的信号流图。
图2-27 控制系统的结构图和信号流图
信号流图中的基本图形符号有三种:节点、支路和支路增益。
节点代表系统中的一个变量(信号),用符号“o ”表示;支路是连接两个节点的有向线段,用符号“”表示,箭头表示信号传递的方向;增益表示支路上的信号传递关系,标在支路旁边,相当于结构图中环节的传递函数。
→关于信号流图,有如下术语:
⑴ 源节点 只有输出支路的节点,相当于输入信号。
如图2-27(b)中的R 、节点。
N ⑵ 阱节点 只有输入支路的节点,对应系统的输出信号。
如图2-27(b)中的C 节点。
⑶ 混合节点 既有输入支路又有输出支路的节点,相当于结构图中的比较点或引出点。
如图2-27(b)中的E 、P 、节点。
Q ⑷ 前向通路 从源节点开始到阱节点终止,顺着信号流动的方向,且与其它节点相交不多于一次的通路。
如图2-27(b)中的、。
REPQC NPQC ⑸ 回路 从同一节点出发,顺着信号流动的方向回到该节点,且与其它节点相交不多于一次的闭合通路。
如图2-27(b)中的EPQE 。
⑹ 回路增益 回路中各支路增益的乘积。
⑺ 前向通路增益 前向通路中各支路增益的乘积。
⑻ 不接触回路 信号流图中没有公共节点的回路。
2.5.2 梅逊增益公式
利用梅逊(Mason )增益公式不进行结构变换就可以直接写出系统的传递函数。
梅逊增益公式的一般形式为
()s Φ
1
1()n
k k k s P =Φ=ΔΔ∑ (2-57)
式中,称为特征式,其计算公式为
ΔL +−+−=Δ∑∑∑f e d c b a L L L L L L 1 (2-58)
式中,
—所有不同回路的回路增益之和;
∑a L c b
L L ∑—所有两两互不接触回路的回路增益乘积之和; f
e
d
L L L ∑—所有三个互不接触回路的回路增益乘积之和;
n —系统前向通路的条数;
k P —从源节点到阱节点之间第条前向通路的总增益;
k k Δ—第k 条前向通路的余子式,即把特征式Δ中与第k 条前向通路接触的回路所在项
除去后余下的部分。
下面举例说明应用梅逊增益公式求取系统的传递函数。
例2-12 系统信号流图如图2-28所示,求传递函数
)
()
(s R s C。
图2-28系统的信号流图
解 系统有三个回路:
131L G H =−2L G G G G H 21234=−3162L G G H =−
其中,和两回路互不接触,故特征式为
1L 3L
)()(132321L L L L L +++−=Δ
3112342162136121G H G G G G H G G H G G G H H =++++
系统有三条前向通路,其增益分别为:
43211G G G G P = 216P G G = 354P G G G =3
其中,前向通路与回路不接触,所以前向通路的余子式分别为
2P 1L 1H 11Δ=
2131()1L G Δ=−=+
31Δ=
由梅逊增益公式(2-57)可得系统的传递函数
11223312341631345
311234216213612
()1
()()()(1)1C s s P P P R s G G G G G G G H G G G G H G G G G H G G H G G G H H Φ=
=Δ+Δ+ΔΔ
+++=
++++
例2-13 已知系统结构图如图2-29所示,试求传递函数
)()(s R s C 和()
()
C s N s 。
图2-29 系统结构图
解 系统有4个回路:
11122323123434
L G H L G G H L G G G H L H H =−==−=−3
有2组互不接触回路:和,和,写出系统特征式
1L 2L 2L 4L 1123212333412312232341G H G G H G G G H H H G G G H H G G H H H Δ=+−++−−
当()R s 作用时,有2条前向通路,即
1123124
22311p G G G p H G G 2
=Δ==Δ=−Η
根据梅逊增益公式可写出闭环传递函数
1122
1234232112321233341231223234
()()()(11p p C s s R s GG G H G G H G H G G H GG G H H H GG G H H G G H H H Δ+ΔΦ=
=Δ
+−=
+−+−−)+
当作用时,有1条前向通路,即
()N s 13111N N p G G =Δ=+1Η
可写出系统在干扰作用下的闭环传递函数
11
311112321233341231223234
()()()(11N N N p C s s N s G G H G H G G H GG G H H H GG G H H G G H H H ΔΦ=
=Δ
+=
+−+−−)+ 系统的特征式只与回路有关,它反映系统自身的特性。
同一个系统,输入、输出信号选择不
同,相应传递函数的分子就不同,但其特征式一定是相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