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
第三章教育与人的发展
![第三章教育与人的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a948e58e76a20029bc642d23.png)
• 4、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
——因材施教
• 人的发展在各年龄阶段存在着个别差异性:
• 生理和心理差异,尤其是心理差异。
• 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决定了教育工作中应发现
和研究个体间的差异特征,因材施教,实现教育的丰富
化和多样化。
• 5、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培养受教育者自信和努
展的最终决定因素和根本动力。
• 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只有
通过内因起作用。
• “勤能补拙”
• 第三节 教育在个体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一、教育对人类地位的提升 1、教育对人的价值的发现 2、教育对人潜力的发掘 3、教育对人力量的发挥 4、教育对人个性的发展
二、学校教育在个体身心发展中的特殊功能
教育因素:主要是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 主导作用的具体表现: 1、对个体发展的方向和内容作出社会性规范。 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 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维果茨基 “最近发展区”
• 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 • 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即 • 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 • 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 • 两者之间的区域就是最近发展区 • 低于儿童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缺乏挑战性 • 高于儿童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缺乏可能性
年已获得50%,8岁已获得80%,8—17岁获得20%。
• (2)不同方面发展有早有晚。 • 有的方面在较早年龄阶段已经达到较高的发展水平,有些方面则要到
较晚的年龄阶段才能达到较为成熟的水平。
• 心理科学研究指出,2—3岁是学习口头语言的关键期;4—5岁是开
始学习书面语言的最佳期,学习乐器也是5岁左右为佳。
(二) 成熟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教师资格证:教育学笔记整理
![教师资格证:教育学笔记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5e742b3f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4dad755.png)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教育的发展1、狭义教育的含义: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
1、教育学的含义: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
2、孔子的教育思想在《论语》中充分体现:(1)“性相近,习相远也”;2、人类社会的延续和发展必须依靠生产,包括社会物质生产和人类自身再生产。
(2)“有教无类”;3、正规教育的主要标志是近代以学校系统为核心的教育制度,又称制度化教育。
(3)“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4、严格意义上的学校教育系统在19 世纪下半期已经基本形成。
5、学校教育系统的形成,即意味着教育制度化的形成。
6、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衔接;(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并延长义务教育年限;(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7、在中国,一般认为正是的学校产生于奴隶制国家建立以后的夏朝。
8、古代中国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9、“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成为教育的基本教材和科举考试的依据。
10、埃及在古王国时期就出现了学校系统,主要包括宫廷学校、职官学校、寺庙学校和文士学校四大类。
11、西欧中世纪早期的教诲学校主要学习神学和七艺,“七艺”指:文法、修辞、辩证法、算术、几何、天文、音乐。
12、20 世纪以后的教育特征:(1)教育的终身化;(2)教育的全民化;(3)教育的民主化;(4)教育的多元化;(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第二节教育学的发展(4)“博学于文,约之有礼” ;(5)“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3、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是《学记》。
4、苏格拉底倡导问答法,又称苏格拉底法或“产婆术” 。
5、柏拉图的教育思想中的一个重要贡献是提出了“教育适应人的天性发展”思想,这种思想在教育史上是第一次提出。
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
![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https://img.taocdn.com/s3/m/dc820a67804d2b160b4ec0e6.png)
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是教育学部分中的一个重要考点,一般来说题型为选择题和简答题进行备考。
在本文中,将结合常见的考题,带领大家对这部分的内容进行系统的梳理,希望对大家的备考有一定的帮助。
(一)遗传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例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虎父无犬子、龙生龙凤生凤、有其父必有其子。
(二)环境环境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外部的客观条件,环境是遗传提供的可能变成现实。
例如:孟母三迁、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三)学校教育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例如(1)荀子:生而同生,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人只有通过教育才能成为一个人。
(2)康德:人只有通过教育才能成为一个人,人是教育产物。
(3)洛克:人类之所以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之故。
(1)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原因:1.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
2.学校教育是通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相对而言效果较好。
3.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
4.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
(2)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主导作用的表现1.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方向做出社会性规范。
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3.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
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四)主观能动性主观能动性是推动人身心发展的动力,个体的实践活动是个体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例如:逆境成才、出淤泥而不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结合常见的考题,我们将这部分内容进行相应的巩固。
1.“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这句话反映了( )因素发展的重要影响。
A.环境B.遗传C.教育D.个体能动性【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的知识点。
简述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
![简述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https://img.taocdn.com/s3/m/2cc17d3d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80.png)
简述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个体身心发展是一个复杂而多方面的过程,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
这些因素既包括个体内部的生理、心理、遗传等方面,也包括外部环境的社会、文化和家庭等方面。
本文将就个体身心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简述。
首先,遗传因素是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重要因素。
每个人在出生时就带有一定的遗传基因,这些基因影响了我们的身体结构、智力发展、性格特征等方面。
例如,某些基因突变可能导致智力低下,某些基因变异可能使人更容易患某些疾病。
遗传因素在身体和智力方面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其次,生理因素也是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重要因素。
个体的生理发展包括身体健康状况、生长发育、内分泌系统的平衡等方面。
良好的生理健康状况有助于个体身心的健康发展,而某些生理问题如疾病、营养不良等则可能对个体的身心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例如,儿童时期的营养不良可能导致身体发育不良、智力发育迟缓等问题。
心理因素也对个体身心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个体的心理健康状况包括个体心理特点、情绪状态、心理能力等方面。
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有助于个体积极调适情绪、解决问题、建立健康人际关系等,进而促进身心的全面发展。
相反,心理问题如焦虑、抑郁等可能妨碍个体的身心发展。
社会因素也是个体身心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社会环境中的人际关系、社会规范和文化价值观等都会对个体的身心产生深远影响。
社会支持和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助于个体身心的健康发展,而社会压力和社会不平等等问题则可能对个体的身心发展造成负面影响。
例如,家庭的经济条件、家庭关系的稳定与否、亲子关系的品质等都会对个体的身心发展起着关键作用。
最后,个体自身的积极努力和个体所处环境的互动也是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重要因素。
个体通过学习、体验、实践等方式积极参与身心发展,不断适应和调整以获得更好的发展。
个体所处的环境也为个体提供了发展的资源和机会。
个体与环境的互动过程对于个体身心发展的塑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综上所述,个体身心发展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包括遗传因素、生理因素、心理因素、社会因素和个体自身的积极努力与环境互动等。
中学教育学第三章
![中学教育学第三章](https://img.taocdn.com/s3/m/45c10c7bf242336c1eb95ef4.png)
第一节 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例题·选择题】[2007年真题] 教育要重规培养叐教育者自信和劤力的品质,这一要求 依据的是个体身心収展的( ) A.丌均衡怅 C.互补怅 B.顺序怅 D.个别差异怅
【答案】C互补怅觃律告诉我们,収展的可能怅有些是
直接可见的,有些是隐现的,因此注重培养叐教育者自
信和劤力的品质。
第一节 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3、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収展是个体的内在因素(如 先天遗传的素质、机体成熟的机制)不外部环境(外在刺 激的强度、社会収展的水平、个体的文化背景等)在个体 活劢中相互作用的结果。 总结:这一部分内容在历年考试中经常出现,但所
占分值丌高,丏以识记为主要考查方式,多出现在填空
第二节 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
【例题·选择题】 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认为,对人的収展起决定作 用的因素是( A.环境因素 C.主观劤力 【答案】 D )。 B.社会条件 D.成熟机制
第二节 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
(三)环境对个体収展的影响 1、环境为个体的収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包括机遇、条 件和对象。 2、环境对个体収展的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乊分。 3、人在接叐环境影响和作用时,也丌是消极的、被劢 的,因为人具有主观能劢怅,人能改造环境,人在改造
第二节 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
(五)个体主观能劢怅的巨大作用 个体在不环境乊间相互作用中所表现出来的个体 主观能劢怅,是促迚个体収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 现实状态的决定怅因素。 个体主观能劢怅的三个层次: 生理活劢(基础) 心理活劢(最基本的认识活劢) 社会实践活劢(目的怅、指向怅不程序怅)
第一节 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例题·填空题】 人是社会的人,人的身心収展是在______中实现的。 【答案】 社会实践的过程 总结:这一部分内容在历年考试中很少涉及,考生 只需大概了解即可。
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有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6e487842c850ad02de8041f4.png)
8、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1)遗传。
遗传是指人们从父母先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特点,如肤色、身高和体重等。
这些生理解剖特点也叫遗传素质。
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可能性;遗传素质的成熟过程制约着人的发展过程;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2)环境。
环境是指人生活于其中并能影响人的发展的一切外部条件的总和,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大部分。
教育学中所说的环境一般指社会环境,它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人对环境的反应时能动的。
(3)教育(学校教育)。
教育是影响人的发展的自觉的、可控的因素,它在人的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主要表现为:教育使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活动,规定着青少年的发展方向;教育给人以全面、系统和深刻的影响;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
(4)个体主观能动性。
指人的主观意识和活动对于客观世界的积极作用,包括能动地认识客观世界和改造客观世界,并统一于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中。
个体主观能动性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内在动力,主要表现:人作为主体是通过自身的实践活动来参与和接受客观世界的影响,从而获得发展的;人们是按照自己的认识、经验以及需要、兴趣等来对客观事物作出反应,并为了实现意向,自觉地、有目的地开展自我控制盒自我调节的活动;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直接影响受教育者主体性的发挥。
教育学知识框架第三章
![教育学知识框架第三章](https://img.taocdn.com/s3/m/69961fb4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00.png)
教育学知识框架第三章第三章教育与个体身心发展第一节个体身心发展概述一、个体身心发展的含义:个体身心发展是指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体在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不断发生的变化过程,尤指个体身心两方面的积极变化过程。
身体发展指个体有机体各个组织系统的健康发育和体质的增强。
心理发展包括认知因素和非认知因素的发展。
二、个体身心发展的特殊性(1)个体身心发展是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实现的(2)个体身心发展具有能动性三、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1)内因论孟子是中国古代内发论的典型代表(2)外铄论柏拉图是西方古代内发论的典型代表(3)多因素相互作用论1)内因论1、孟子——认为人的本性是善的,“恻隐、羞恶、辞让、是非”四端;2、柏拉图——认为“理念”先天存在于人的灵魂内,人只有通过追忆才能获得知识;3、奥地利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费洛伊德——人的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它是推动人发展的潜在的、无意识的、最根本的动因;4、美国心理学家格赛尔——强调成熟机制对人发展的决定作用,认为“所有其他的能力,包括道德都是受成长规律支配。
”(2)外铄论1、荀子——我国古代性恶论的代表人物,他认为人只有通过学,才能发展善。
2、英国哲学家洛克——“白板说”,人的心灵是“一块白板”,本身没有任何内容,可以在上面任意涂抹,即外部力量决定人的发展状况。
3、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强调外部力量的决定作用。
3)多因素相互作用论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发展是个体的内在因素与外部环境通过个体活动相互作用的结果。
内在因素——如先天遗传的素质、机体成熟的机制外部环境——如外在刺激的强度、社会发展的水平、个体的文化背景等个体积极的实践活动是架通内因和外印的桥梁,是推动人身心发展的直接、现实的力量。
四、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1)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1、同一方面在不同年龄阶段有着不同的发展速度。
青少年身高、体重两个生长高峰期—— 0—1岁/青春期2、不同方面发展有早有晚。
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
![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https://img.taocdn.com/s3/m/9d53be11102de2bd97058861.png)
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在教师招聘考试中基本每年都会涉及到,主要是以客观题(单选、多选、判断)的形式考察,也是部分省份考大题(主观题,主要是简答)的着重知识点。
大家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重点识记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有哪些以及它们各自的作用,防止张冠李戴。
(一)遗传(内部因素)1.概念遗传是指从上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
如机体的结构、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等的特点,这些生理特点也叫遗传素质。
主要指人的感觉知觉的灵敏度、注意的持久性、记忆的强度、思维的敏捷性等。
2.遗传素质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1)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2)遗传素质的差异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但是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
(3)遗传素质的成熟机制制约着人的身心发展水平及阶段,为一定年龄阶段的身心特点的出现提供了可能和限制。
比如说周岁的婴儿学走路,青少年长身体比较迅速。
3.常考古语(俗语)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的儿子会打洞;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虎父无犬子;有其父必有其子;(考察方式:下列属于遗传对身心发展起到影响作用的是?或给出这些俗语问是哪个影响因素。
)例子:对于正常发育的儿童来说,遗传素质对其身心发展起( )A.前提作用B.决定作用C.促进作用D.主导作用【答案】A。
解析:遗传素质为儿童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和前提,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知识点】教育学——教育与人的发展——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
(二)环境(外部因素)1.概念环境泛指个体生活中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一切外部因素,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自然环境是人与动物共同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客观条件,它是由天然存在的自然界构成。
社会环境包括人类在自然环境基础上创造和积累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社会关系的总和。
2.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1)环境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后天经历的环境改变了),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
(强调:遗传提供的可能性是内部的,环境提供的可能性是外部的)(2)环境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外部的客观条件,环境使遗传提供的发展可能性变成现实(强调这一作用在考试中常出考题。
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及其影响因素](https://img.taocdn.com/s3/m/cd55f760998fcc22bdd10d04.png)
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的方向与方面做出 社会性规范。(教会个体如何适应社会规范) 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最近发展区) 对个体发展具有延时的价值。(学校不仅仅是学习的地方,也是 人生的一个必经阶段) 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 遗传 1、概念 2、意义(前提性、可能性、影响力、有限性)
(1)遗传是身心发展的前提
(2)遗传的差异性导致个体发展的差异性
安全型依恋 回避型依恋 反抗型依恋
(3)遗传的作用不能夸大
Life was like a box of chocolates, you never know what you’re gonna get.
第二节 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
❖ 个体主观能动性 1、概念:生理活动、心理活动、社会实践 2、意义
把各项内外因素综合起来,联结了个体与社会、人的内部世界与 外部世界、主体与客体。
第三节 教育对人类地位的提升
价值
潜力
力量
个性
教育不仅要教 给人们知识和 技能,而且要 教会人们驾驭
企业教练 的兴起, 预示着潜
采用不同的方法。 ❖ (3)不平衡性 → 个体身心发展的关键期 ❖ (4)互补性 → 注重培养学生自信和努力的品质 ❖ (5)个别差异性 → 因材施教 ❖ “拔苗助长”违背了人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 在教育教学中采用“一刀切”、“一锅煮”的办法,
违背了人身心发展的差异性。
第二节 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
第一节 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 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 2、外烁说: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力量,如环境、他人、
学校教育等。 ★人性本恶代表——荀子 主要观点——故圣人化性起伪,伪起而生礼义。 ★白板说代表——洛克 ★行为改变说代表——华生: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和一个
教育学整册填空题(含答案)
![教育学整册填空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c6a90d649649b6648d747f0.png)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教育的发展1、狭义的教育是指以____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____。
(影响人的身心发展,学校教育)2、教育随着____的产生而产生,随着____的发展而发展。
(人类,社会)3、____的形成,即意味着教育制度化的形成。
(学校教育系统)4、制度化教育主要所指的是____,也就是指________。
(正规教育,具有层次结构的、按年龄分级的教育制度。
)5、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____的"废科举,兴学校",以及颁布了全国统一的教育宗旨和近代学制。
中国近代系统完备的学制系统产生于____年的《钦定学堂章程》(又称____学制)以及____年的《奏定学堂章程》(又称____学制)。
(清朝末年,1902,壬寅,1903,癸卯)6、____世纪末,欧美一些国家开始实行初等义务教育并逐步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19)10、普通教育主要以____为目标,以基础科学知识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学校教育;职业教育是以____为目标,以从事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的知识和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学校教育。
(升学,就业)7、现代教育制度发展趋势:(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8、六艺:________。
(礼、乐、射、御、书、数)9、春秋战国时期____的发展是我国教育史、文化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促进形成了百家争鸣的盛况。
(私学)10、汉武帝以后,采纳了董仲舒的"____、____"的建议,实行了思想专制主义的文化教育和选士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1、隋唐以后盛行的____制度使得政治、思想、教育的联系更加制度化。
(科举)12、宋代以后,____被作为教学的基本教材和科举考试的依据。
小学教育学笔记(最全)
![小学教育学笔记(最全)](https://img.taocdn.com/s3/m/51130096b84ae45c3b358cfb.png)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教育的发展(一)教育的概念(1)广义的教育: 所有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活动。
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2)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二)学校教育制度学校教育制度(学制)的概念,是指一个国家的各级各类学校系统。
1、学校教育制度在形式上的发展(1)前制度化教育:始于与社会同一的人类早期教育,终于定型的形式化教育,即实体化教育。
(2)制度化教育:近代学校系统的出现,开启了制度化教育的新阶段。
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清朝末年的“废科举,兴学校"1902年的《钦定学堂章程》(又称“壬寅学制”)1903年的《奏定学堂章程》(又称“癸卯学制")将学制制度全面实施。
随着学历社会的出现,制度化教育趋于成熟(3)非制度化教育相对于制度化教育而言,非制度化教育所推崇的理想是:“教育不应再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
”代表人物:库姆斯的非正规教育思想、伊里奇的非学校化观念。
建构学习化社会的理想正是非制度化教育的重要体现。
2、现代教育制度发展的趋势(二战后教育制度发展的趋势)(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并延长义务教育年限;(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三)教育发展过程1、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阶级性、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象征性2、近代教育的变化(1)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
(2)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3)教育的世俗化。
(4)重视教育立法,倡导以法治教。
(4)教育的多元化(5)教育的现代化第二节教育学的发展教育学的概念: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一)历史上的教育学思想1、中国古代的教育学思想学记:成书于战国后期,是中国乃至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专著.(二)教育学的建立与变革1、教育学学科的建立捷克的夸美纽斯: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夸美纽斯《大教学论》。
简述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
![简述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https://img.taocdn.com/s3/m/defeb300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11d5441.png)
简述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
简述影响个体发展的主要因素:1、遗传素质。
遗传素质是个体发展的前提,为个体身心发展提供生理基础。
2、环境。
环境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
3、学校教育。
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
4、个体主观能动性。
个体主观能动性是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
个体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到生命终结,其身心诸方面所发生的一切变化,它是个体的潜在素质变成现实特征的过程。
包含身体和心理两个方面,前者指有机体的自然形态和非政府器官及其机能的发展、健全,后者指人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的发展,包含心智、情感、意志和各种高级社会性的发展。
个体的身体发展与心理发展是不可分割的。
现代教育学将影响个体发展的因素归咎于四个方面,即为遗传、环境、教育和主观能动性。
这四方面的因素相互联系,交织在一起,共同作用于个体的发展。
在教育当中,要注重以人为本理念的落实。
小学教育学考点命题:3.2影响身心发展因素及作用
![小学教育学考点命题:3.2影响身心发展因素及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cbeab84ebed5b9f3f80f1c3b.png)
第二节影响身心发展的因素及作用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概括起来有遗传素质、社会生活环境、教育及个体的实践活动。
学校教育是一种特殊的环境,它对个体的发展有着特殊的意义。
?一、遗传及其作用?(一)遗传的概念?遗传是指从上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如机体的结构、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的特点及本能、天赋倾向等这些生理特点,也叫遗传素质。
遗传是个体发展的自然的或生理的前提条件,也是个体发展的物质前提。
?(二)遗传的作用?1.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人的发展总是要以遗传获得的生理组织、一定的生命力为前提的。
没有这个前提,任何发展都不可能。
遗传下来的特点,特别是人的大脑神经系统对人的发展有直接关系。
例如,神经系统是一切心理发展的物质前提,无脑畸形儿不但不能产生心理,而且也活不长。
色盲是由遗传而来的,后天不能补救。
所以,色盲者不能成为画家,也不能从事需要辨别颜色的工作。
个体在智力、情感、意志等方面具有的先天的心理特征,也会对他后天的学习和社会成功产生很大的影响。
但遗传素质是人的先天素质的构成部分,而不是全部。
遗传素质并不会直接转变为个体的知识、才能、态度、道德品质等,如果离开了后天的社会生活和教育,遗传素质所给予人的发展的可能性便不能成为现实。
?1972年,在印度一森林中发现了与狼生活在一起的“狼孩”,这“狼孩”已没有人的社会特征,不懂人类语言,从而也没有人类的意识。
在“狼孩”回到人类中间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他仍狼性不改,昼伏夜行,吃了就睡,饿了就引颈长嚎……这一事实说明,人虽然有无比优异的遗传素质,但是如果离开了社会生活,失去了教育影响,就不能得到发展,甚至失去人的特征。
?2.遗传素质的差异是造成个体间个别差异的原因之一?遗传素质是有差异的。
新生儿呱呱落地,有的安安静静,有的大哭大叫……这表明神经类型的特点不同。
天资高的儿童,就可能比一般儿童发展得快一些、高一些。
父母身高都比较矮的人,一般个子不会高,从事篮球等需要高个的职业就不大可能。
教育学课件第二章第二节教育与人的发展
![教育学课件第二章第二节教育与人的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6c82f87c2f60ddccdb38a036.png)
2020/10/27
42
注意:无意注意→有意注意
高强的父母每晚安排他做作业达三个小时 之久。往往一吃好晚饭就开始,到11点还不一 定结束。高强也不“争气”,人在书桌前,心 在电视机上,一会儿要喝水,一会儿要小便, 心不在焉,忙碌不停,一小时能做完的功课, 花了三小时还不能完成。父母怀疑他有多动症, 高强却抱怨说:“反正做快做慢都要10点钟结 束,干脆边做边玩。”
2020/10/27
8
2、制约着个体发展的过程和阶段
例子:双生子爬楼梯实验
在实验中,孪生子甲从出生后第48周起, 每天作40分钟爬楼梯训练,到第6 周,他能熟 练地爬上5 级楼梯,比乙快19秒。孪生子乙从 第53周才开始接受同样的训练。两周以后,两 个孪生子都可以自己爬到楼梯顶端,而不需要 别人帮助,并且乙的速度超过了甲。
学生是以学习为主要任务的人 学生是在学校参加规范学习的人 学生是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学习的人
2020/10/27
34
3.学生是独立的人 学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 学生是具有独特精神世界的人
2020/10/27
35
2020/10/27
36
(一)小学生的身心发展
1.小学生的生理发展 (1)身高、体重进入相对稳定的发展阶 段
2020/10/27
16
(三) 主观能动性
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内在动力
鸡蛋,从外打破是食物,从内打破是生命。人生亦是,从 外打破是压力,从内打破是成长。如果你等待着别人从外打破 你,那么你注定成为别人的食物;如果你自己从内打破,那么 你会发现自己的成长相当于一种重生 。
——李嘉诚 一个男人的一生或者是为了实现父亲的期望,或者是为了 弥补父亲的错误。对我而言,则两者都有。
简述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
![简述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https://img.taocdn.com/s3/m/f94fe5bf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ed.png)
简述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个体身心发展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生活方式、社会经济背景以及个人内在因素等。
下面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这些因素进行简述:一、遗传因素遗传因素是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个体的智力、体型、性格、疾病易感性等方面都受到基因的影响。
例如,一些遗传缺陷可能导致生理或心理上的缺陷,增加疾病的风险。
此外,遗传基因也可能影响个体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包括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注意力集中、情绪管理能力等。
二、环境因素环境因素也是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重要因素。
从胎儿期到成年期,个体所处的环境能够对身体发育、心理发展和学习方面产生深远的影响。
例如,不良的家庭环境、社区环境、学校环境等可能对身心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如强调亲密关系和支持的环境可能有助于个体建立健康的情感关系和心理抵抗力。
三、生活方式个体的生活方式包括饮食、睡眠、锻炼等方面,这些因素能够对身体和心理产生影响。
例如,良好的饮食习惯能够提供身体所需营养,促进健康的生长发育;规律的睡眠可以维持身体的生物钟,促进睡眠质量和身心康健。
而不良的生活方式可能导致肥胖、生理不平衡、睡眠障碍等问题,影响身体和心理健康。
四、社会经济背景社会经济背景是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些研究发现社会阶层、财富和教育程度水平等社会因素能够对身心健康产生深远的影响。
例如,社会经济背景较差的人可能面临更高的心理压力和更差的生活条件,这些因素会对身心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五、个人内在因素个人内在因素也是影响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
在这个方面,内心的信仰、态度、个性和自我认知等都对身心健康产生影响。
例如,个体极度自卑、自我否定,有可能导致焦虑、抑郁等情感问题,影响身心健康。
总之,个体身心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了解并关注影响身心健康的因素,有助于促进身心健康和学习,同时尽可能提升个体的全面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遗传对个体身心发展的影响:(一)遗传的概念遗传是指从上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如机体的结构、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等的特点,也叫遗传素质。
遗传素质不仅影响人的智力,也影响人的个性特征。
每个人表现出来的智力水平和个性特征,在一定程度上都受遗传基因的影响。
(二)遗传的意义1.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每个人的先天素质中还有与父母不同的独特因素。
如果没有这些自然条件,个体的发展便无法实现。
健康的身体是一名优秀运动员的生理前提,正常的智力是一名科学家的基本心理素质要求。
个体在智力、情感、意志等方面具有的先天的心理特征,也会对他后天的学习和社会成功产生很大的影响。
但遗传素质是人的先天素质的构成部分,不是全部。
遗传素质并不会直接转变为个体的知识、才能、态度、道德品质等。
如果离开了后天的社会生活和教育,遗传素质所给予人的发展便不能成为现实。
2.遗传素质的差异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个体的遗传素质是有差异的。
个体遗传素质的差异不仅表现在体态、感觉器官方面,也表现在神经活动的类型上。
婴儿一出生,就会有不同的表现,有的安静,有的大哭大闹;一两岁的儿童对外部世界的反应就有快有慢,有的敏感,有的迟钝。
现代遗传学研究证明,遗传基因的物质基础在于核糖核酸排列及其活动的差异。
一个先天禀赋优异的儿童,如果后天得到良好的教育,在某些方面发展得更快、更好是完全有可能的;一个天生弱智的儿童,对他的发展自然是非常不利的。
据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对22.8万名儿童的调查发现,低能儿占同龄儿童的3%~4%,而低能儿中有50%以上是先天因素造成。
所以,我们必须承认遗传对人的发展的影响是客观存在的。
我们需要关心的是,怎样创造条件使具有不同先天素质的人得到尽可能充分的发展。
3.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是不能夸大的遗传素质不能预定或决定人的发展,不能夸大遗传的作用。
遗传决定论者把遗传看做是决定人发展的唯一因素,他们认为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的作用只在于延迟或加速遗传能力的实现。
成熟对个体身心发展的影响:(一)成熟的概念美国生理和心理学家格塞尔认为,胎儿的发育部分是由基因制约的。
这种由基因制约的发展过程的机制就是成熟。
在教育学中,成熟是指个体的生理、心理机能与能力都达到比较完备的阶段,即已由儿童成长发育为成人。
其主要标志是:生理方面有生殖能力,心理方面具有独立自主的自我意识。
(二)成熟的意义人具有某种先天素质,是在发展过程中逐步成熟的。
人的各种身体器官的构造和机能在出生时是很不完备和孱弱无力的。
个体的器官和整个系统的结构、功能都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展。
人的机体的成熟程度制约着身心发展的程度和特点。
它为一定年龄阶段身心特点的出现提供了可能和限制。
有些早期运动机能的获得是直接建立在成熟的生理基础上的。
成熟与教学的效果是契合的,一种技能的发展由成熟支配时,没有必要超前加以训练。
在这方面,格塞尔的双生子爬楼梯实验就说明了这一点。
他以一对满46周的同卵双生子为被试,其中之一先进行每天10分钟的爬梯训练,共6周。
然后测量两个孩子爬同一楼梯所需的时间。
结果是受训儿26秒,未受训儿45秒完成爬楼梯的任务。
然而,当这对双生子满52周时,再对他们同时进行为期两周的相同爬梯训练。
测量结果是,他们只用了10秒钟就完成了爬梯任务。
格塞尔据此提出了个体发展的成熟决定论。
成熟决定论的基本内容有:个体的生理和心理发展从一开始就是受基因控制的,并把这种通过基因来控制发展过程的机制定义为成熟。
成熟是推动儿童发展的主要动力,学习本身并不能促进发展。
个体的生理和心理发展,都是按基因规定的顺序有规则、有顺序地进行的。
成熟是从一种发展水平向另一种发展水平的突然转变,各水平间的行为具有不连续性。
格赛尔提出,发展有五个原则:发展的方向原则;发展的相互交织原则;发展的机能不对称原则;发展的个体成熟原则;发展的自我调节原则。
并不否认,格赛尔的成熟决定论有夸大成熟作用之嫌,但总体看来,教育中充分重视成熟的思想却是非常必要的。
只有当身体的发展具有了一定的条件,才为学习一定的知识技能提供可能。
不仅如此,成熟在一个人的思维、情感、个性等高级心理活动中也同样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环境对个体身心发展的影响:(一)环境的概念环境泛指个体生活之中,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一切外部因素。
若按环境的性质来分,环境可分为自然环境(包括自然条件与地理位置)和社会环境(包括政治、经济、文化以及与个体相关的其他社会关系)。
若按环境的范围分,可分为大环境(指个体所处的总体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如某一国家、某一地区)和小环境(与个体直接发生联系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如一个家庭、一所学校)。
在同一国家或地域内,人们的大环境通常相差不大,但小环境却千差万别。
我们很难改变大环境,但小环境却随个体自身的活动和选择而改变。
小环境对个体的影响更为直接,所以教育者应更多地关注小环境。
但由于社会的变化不断加快,社会通讯、交往手段更加丰富和便利,大环境对人尤其是对青少年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二)环境对个体身心发展的影响环境对个体的影响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人生活在不同的小环境中,这些环境所提供的条件并不相同,对个体发展的意义也不相同,因而不同环境中人的发展有很大区别。
但个体对环境的作用也不是消极的。
个体对环境持积极态度,就会挖掘环境中有利于自己发展的因素,克服消极的阻力,从而扩大发展的天地。
所以教育者不仅要注意为受教育者的发展提供较有利的条件,更要培养受教育者认识、利用和超越环境的意识和能力。
2.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之分在同一环境中,各种因素作用的方向、力量的大小是不相同的。
对于教育者来说,分析、综合利用环境因素的积极作用,抵制消极影响是极其重要和困难的工作。
教育需要研究如何既保持校园小环境的有利条件,又积极加强与社会的联系,充分利用社会的有利教育力量。
3.人在接受环境影响和作用时,也不是消极的、被动的这是因为人具有主观能动性,人能改造环境,人在改造环境的实践中发展着自身。
因此,夸大环境对人的发展的作用,特别是环境决定论的观点,也是错误的。
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一)学校教育的特殊性学校教育是由承担教育责任的教师和接受教育的学生共同参与和进行的。
学校教育的环境具有极大的人为性,具有明确的目的,有指定的教育内容和活动计划,有系统的组织和特殊的教育条件。
学校弥漫着科学、文化和道德规范的气息。
这些构成了学校教育环境的特殊性。
从个体活动的角度看,学校中的个体活动与其他社会活动的区别在于有教师的指导,活动的结果还要接受检查。
这种特殊性使学校在影响人的发展上具有独特的功能。
(二)学校教育的独特功能1.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的方向与方面作出社会性规范社会对个体的要求或期望有体质、思想道德、知识、能力等多方面,并提出一系列规范。
学校根据这些要求,针对不同年龄、不同的培养目标而作相应的调整,并有意识地以教育目的和目标的形式去规范学校的其他工作,通过各种教育活动促使学生达到规范的目标。
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学校教育目标明确,时间相对集中,有专人指导并进行专门组织的教育活动。
此外,学校教育使个体处于一定的学习群体中,个体之间发展水平有差异,这也有助于个体的发展。
如果学校教育能正确判断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这种加速作用将更明显、更富有成效。
3.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不仅具有即时的价值,而且具有延时的价值学校教育的内容大部分具有普遍性和基础性,即使是专门学校的教育内容,也属该领域普遍和基础的部分,因而对人今后的进一步学习具有长远的价值。
此外,学校教育提高了人的需求水平、自我意识和自我教育的能力,这对人的发展来说更具有长远的意义。
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在开发特殊才能方面,普通学校教育内容的多面性和同一学生集体中学生间表现出的差异性,有助于个体特殊才能的表现与发现。
在个性发展方面,学校教师和领导具有教育学和心理学方面的知识素养,这有助于他们发现学生的个性,并尊重和注意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
同时,学生在群体中的生活也有助于从其他人的身上吸取闪光点,丰富自己的个性。
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巨大作用:个体在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中所表现出来的个体主观能动性,是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
个体的主观能动性从过程结构的角度看,包括活动主体的需要与动机,指向的客体对象,活动的目的、内容、手段与工具,行为程序、结果及调控机制等基本要素。
从活动水平的角度看,由生理、心理和社会三种不同层次和内容的活动构成。
每一层次的活动对个体身心发展都具有特殊的和整体性的影响。
一个体主观能动性第一层次的活动是人作为生命体进行的生理活动。
它是人这一有机体与环境中的物质发生交换的过程,为维持人的生命服务,与人的身体发展直接相关,也是其他方面发展的基础。
第二层次是个体的心理活动。
心理活动的内容丰富多彩,它是人对外部世界能动的、带有个体性的反映,也包括人对自己的意识、态度与倾向,其中最基本的是认识活动。
最高层次是社会实践活动。
对个体来说,社会实践活动具有满足人的生存、发展和创造需要的意义,是人与环境之间最富有能动性的交换活动,是一种能量的交换。
它具有鲜明的目的性、指向性和程序性,体现了人的主动选择。
以上三类不同水平的个体活动及其作用,实际上是共时、交融的。
人的生理活动和心理活动渗透在一切社会活动中,人的社会活动又受到生理、心理活动的支持和影响。
人的主观能动性从综合的意义上把主体与客体、个体与社会、人的内部世界与外部世界联系起来,成为推动人本身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教育需要非常重视对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