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凯恩斯菲利普斯曲线研究
中国新凯恩斯主义菲利普斯曲线的经验研究
A b tac : i pa r o tucs n n ees rt s u s r t Th s pe c nsr t a it r t ae a gme td ne Ne w Ke n sa Ph lis u v mo e a d s s y e in ilp c r e d l n u e GM M meh dst si ae a d ts hemod lwi u rel aa d ig 1 97 t 08 i i ln i a Emprc lr s ls s o to o e t t n e tt m e t q a try d t urn 9 o20 n ma na d Ch n . h iia e u t h w ta h ne e t ae s ttsial sg fc n a d h tt e i tr s r t i saitc ly ini a t n qu l aie y mp ra t as ne f nf to d ie s n t ef c i i ai tv l i o n o o i l in rv r a d he fe t s t t a o iu l r h n ma y oh rf ri n c u tis;c re ti fain d n m isi fe t d b n ain ie i n x c ain bvo sy mo e ta n te oe g o n re u r n n to y a c saf ce y i f t n r a a d e pe tto l l o t t g t e n h at ri lynga la i g rl o e h ra d t e lte spa i e d n o e;p ii gbe a iro r srfe t t o wa d—o knga c rc n h vo ff m e csboh fr r lo i ndba kwa d lo n i l r —o kig a he lte s i mi ntpo iin. nd t at ri n do na sto Ke y wor s:n ai n; Ne Ke ne in ;Phli s Cu v d I f to l w y sa ilp r e; I e e tRae ntr s t
新凯恩斯菲利普斯曲线框架下的中国动态金融状况指数
Dynamic Financial Conditions Index in China under the Framework of the New- Keynesian Phillips
Curve
作者: 陆军[1];刘威[1];李伊珍[1]
作者机构: [1]中山大学岭南学院,广东广州510275
出版物刊名: 财经研究
页码: 61-70页
年卷期: 2011年 第11期
主题词: 动态金融状况指数;新凯恩斯菲利普斯曲线;通货膨胀;广义脉冲响应函数
摘要:鉴于当前金融状况指数变量权重系数缺乏动态性,文章采用递归广义脉冲响应函数方法构建了中国动态金融状况指数。
研究发现,动态指数对未来一个季度的产出和通胀水平都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且更适用于预测未来通胀。
在此基础上,文章将动态指数作为衡量金融市场的变量纳入新凯恩斯混合菲利普斯曲线模型中,运用GMM方法进行估计,结果表明动态指
数对当期和未来一个季度的通胀具有显著的正向效应。
因此,有必要将金融状况指数作为一个金融市场变量纳入菲利普斯曲线框架下,以分析金融市场对通胀的影响。
关于中国的Phillips曲线的实证分析
文章编号: 1 0 0 4 — 7 0 2 6 ( 2 0 1 5 ) 0 3 . 3
文献标志码 : A
1 数 据来 源 与描述 性 分析 1 . 1 数据 来源
2 0 1 5年第 O 3期
关于 中国 的 P h i l l i p s 曲线 的实证 分析
口 徐 萍 萍
摘 要: 本丈将从最基本 的菲利普 斯曲线理论 出发 , 通过对我 国 自然 失业率 的估 算, 并从 劳动力市场和预期 因素 变化 的角度解读我 国通货膨胀 的形成机制 , 检验菲 利普斯 曲线在我 国的有效性 , 并提 出合理 的政策建议。
上式 ( 1 ) 表明, 我 国失业 率 每上 涨 1 个 一 个 百 分
点, 通货膨胀率下降 3 . 0 2 8 5 2 8 %, 即通货膨胀 率与失 用 于 实 证 分 析 的数 据 是 1 9 7 9 ~ 2 0 1 3年 中 国 的城 业率 之 间存 在负 相关 关 系 。 镇登 记失 业 率 以及 通货 膨 胀率 , 其 中通 货 膨胀 率 一直 3 . 1 . 2 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在 中国的实证研究。 沿 用居 民消 费 物 价 指数 的增 长 率 ,这 些 数 据 来 源 于 对 通货 膨 胀率 ( P I ) 与城 镇 失业 率 ( u) 两个 一 阶单 整 变 量建立 回归模型 : 《 中国统计年鉴》 ( 1 9 8 0 ~ 2 0 1 4 ) 。 1 . 2 描述’ 性分析 c + + 其 中 为误差 项 从 1 9 7 9 ~ 2 0 1 3年 中 国城 镇 居 民登 记 失 业 率 的变 运用 E V i e w s 7 . 0 得到模型参数估计结果, 得到回归 方程 如下 : P 1 , = 8 . 1 7 6 9 7 6 + 0 . 5 5 7 6 2 9 P I , - 广J . 7 3 0 2 3 3 ( 2 ) 化情 况 表 明 , 中 国城镇 居 民失 业 率呈 现先 降 低后 增 长 的趋势 , 1 9 7 9 ~ 1 9 8 5年 失 业 率从 5 . 4 %持 续 降低 到 方程表 明, 我 国失业率每上涨 1 个百分点 , 通货 1 . 8 %, 下降速度较快 , 之后从 1 9 8 5 ~ 2 0 0 3 年呈现稳步 膨胀率下降 1 . 7 3 0 2 3 3 %, 即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 间 增长现象 , 之后维持在 4 %左右 ; 从1 9 9 8 2 0 1 3 年中国 存在负相关关系。 的通货膨胀率有 了明显的改变 ,其波动 幅度 明显减 4 格兰 杰 因果关 系检 验 弱, 并 且 出现 有 时 正有 时 负 的状 态 , 但 是 为正 的时 间 在 经 济分 析 中 , 常常要 对 经 济变 量之 间的 因果 关 点 占大 多数 ,可 见 中国在 进 入 2 1 世 纪 之后 通货 膨 胀 系做 出判 断 。 通 过格 兰杰 检 验 在 “ 城镇 失业 率 不 是 通 率一 直 维持 得 比较稳 定 。 货 膨胀率 的格 兰杰 原 因”一项 中 ,其 概率 P值 为 2 ADF检 验) 0 . 0 3 4 6 , 小于置信度 0 . 0 5 , 拒绝原假设 , 即认为城镇失 里 平稳 性检 验 ( 经过 一阶差分后 的各 变量 A D F 值 均小于各 显著性 业 率 是 通 货 膨胀 率 的格 兰 杰 原 因 。 在“ 通 货 膨 胀 率 不 水平下的 A D F临界值, 拒绝含有单位跟的原假说 , 说明 是 城 镇 失 业 率 的 格 兰 杰 ” 原 因 一 项 中 , 其 概 率 为 各变量一阶差分序列是平稳的。 因此 , 中国通货膨胀率 0 . 1 1 3 5 , 大 于置 信度 0 . 0 5 , 即通货膨胀率不是 城镇失 与城镇失业率为一阶单整序列, 可以进行协整检验。 业 率 的格 兰杰 。 3 协 整检 验 综上所述 , 1 9 7 9 — 2 0 1 3 年城镇失业率与通货膨胀 差分后 的两个变量通过 A D F检验都被证实是平 率 通 过格 兰杰 因果关 系检 验 得 到 , 城 镇 失业 率影 响通 稳 的 ,但 不 能说 明 它们 之 间 的线 性 组合 也 是平 稳 的 。 货 膨 胀 率 ,而通 货 膨胀 率对 城 镇失 业 率不 起作 用 , 两 为 了探 究 两者 之 间 的线性 组 合关 系 , 此 时就 需要 通 过 者 之 间仅仅 是单 向作 用 。 协整检验来确定两个变量之间的线性组合是否存在 结束 语 着 长期 稳 定 的关 系 。 协 整 检 验 又称 为 E — G两步 法 , 第 实 证 结果 表 明在 整 体 上 确 实 存 在 菲利 普 斯 曲线 步是 建立 回归方 程 模 型 ,第 二 步 是检 验单 整 性 。 本 的特征 , 这 对我 国的经济 理论 存在 很 大 的借 鉴作 用 。 文用 E V i e w s 7 . 0工具 进行 分 析 。 ( 作者 单位 : 江 西财经 大 学 ) 3 . 1 建立 1 9 7 9年~ 2 0 1 3年 中国通货膨胀率与失业 参考 文献 率的回归方程模型 … [ 美】N Gr e g o r y M a n k i w 。 宏观 经济学[ M I . 6版. 张 3 . 1 . 1 原始菲利普斯 曲线在 中国的实证研究。 对通货 帆。 译. 北京 中国人 民大学出版社。 2 0 0 9 膨 胀率 ( P I ) 与城 镇 失业 率 ( U) 两 个 一 阶单整 变 量建 立 [ 2 】 杨 小军.中国新凯恩斯主义菲利普斯曲线的经验 回归模 型 : 尸 , f = c 十 其 中 8为误 差项 研究[ J 】 . 统计研 究, 2 0 1 1 ( 2 ) 运用 E V i e w s 7 . 0对 1 9 7 9年一 2 0 1 3 年通 货膨胀 率 [ 3 】K h a n a n d Z h u . .S t i c k y I n f o r ma t i o n P h i l l i p s 与城 镇 失 业率 做 协 整检 验 ,结 果 得 到 回归方 程 : Cu r v e s E u r o p e a n E v i d e n c e『 J 1 . J o u r n a l o f Mo n e y .
中国新凯恩斯菲利普斯曲线研究
中国新凯恩斯菲利普斯曲线研究*陈彦斌内容提要:本文提出了包含需求拉动、成本推动、通胀预期和通胀惯性四种因素的新凯恩斯菲利普斯曲线模型,该模型推广了Gordon(1996)的三角模型和Gal and Gertler(1999)的混合模型等经典菲利普斯曲线模型,具有理论上的完整性。
本文使用中国数据对所提出的模型进行了检验,其中采用了基于微观调查数据的通胀预期。
经验研究结果表明,新凯恩斯菲利普斯曲线模型的最小二乘估计比GMM估计更具有稳健性。
在通胀的四个决定因素中,通胀预期对当前通胀的影响最显著,通胀惯性次之,需求拉动排第三,而成本推动的影响不显著。
关键词:新凯恩斯主义菲利普斯曲线通货膨胀预期宏观经济一、引言菲利普斯曲线自从被Phillips(1958)提出以来,就在宏观经济学理论基础和通货膨胀预测这两个领域同时扮演着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重要角色。
菲利普斯曲线表明在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之间存在取舍关系,这种取舍关系一方面被用于构建宏观经济学/总需求)总供给0模型中的总供给曲线,另外一方面被用于刻画通胀的产生机制,预测通货膨胀水平。
50年来,菲利普斯曲线理论逐渐完善,许多里程碑式的模型被提出来用于刻画通胀的产生机制。
建立在自然失业率和奥肯定律基础之上的附加预期菲利普斯曲线认为,影响通货膨胀的因素是过度总需求和预期两方面的因素。
Gordon(1996)提出的/三角0菲利普斯曲线认为,影响通胀的因素可以归纳为需求拉动、成本推动、通胀惯性三种因素。
Gal 和Gertler(1999)所提出的混合新凯恩斯菲利普斯曲线模型中影响通胀的主要因素有超额总需求、通胀预期和通胀惯性。
现实情况中通货膨胀的决定因素非常复杂,其中最为常见的产生机制有如下四种。
第一种是需求拉动型,即总需求过度增长,/太多的货币追逐太少的货物0。
第二种是成本推动型,即由厂商生产成本增加而引起的一般价格总水平的上涨。
第三种是通胀惯性,即一旦形成通货膨胀,便会持续一段时期。
中国对菲利普斯曲线的研究
概述中国菲利普斯曲线研究一、菲利普斯曲线的产生及其发展(一)原始的菲利普斯曲线菲利普斯曲线最早是由菲利普斯(Phillips,A.W.)1958年在英国《经济学》杂志发表了题为《联合王国货币工资率的变化率和失业的关系:1861—1957年》的著名文章中提出,他认为英国的失业率和工资增长率之间存在着稳定的负相关关系由此建立了著名的菲利普斯曲线。
菲利普斯的研究表明工资的增长率是失业率的递减函数即通常所说的原始菲利普斯曲线。
从图形上看原始菲利普斯曲线的表现形式为以失业率为横轴、工资增长率为纵轴由左上方向右下方倾斜的一条负斜率曲线失业率与工资增长率二者呈负相关关的变动关系。
当失业率上升时工资增长率则下降;当失业率下降时工资增长率则上升。
由于模型体现为失业率与工资增长率之间的关系通常被称为“失业——工资”的菲利普斯曲线。
图1-1(二)修正的菲利普斯曲线加拿大经济学家李普希就菲利普斯的研究做了进一步的分析。
他在1960年的著作《1861—1957年英国的失业和货币工资变化率之间的关系的进一步分析》中提出了过度需求理论。
他通过供求理论来解释劳动市场,当劳动需求超过劳动供给时工资上升,并且需求相对于供给越大工资上升越快;反之需求相对于供给越小工资下降越快,即他认为工资变动是由劳动市场失衡引起的。
李普希的基本思想是:工资的增长可以用劳动力市场上存在的过度需求来解释而不能直接观察到的过度需求又由失业率来近似地表示。
这样工资增长率的变动和失业率变动之间的关系就在该模型中得到了很好的解释。
菲利普斯曲线在经过利普西从理论上加以阐释后如何为经济政策所用也就成为一个重要的现实问题。
在这一点上萨缪尔森和索洛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和索洛(1960)在《达到并维持稳定的价格水平问题:反通货膨胀政策的分析》中提出了“失业—物价”菲利普斯曲线。
萨缪尔森和索洛以物价上涨率代替了原菲利普斯曲线中的货币工资变化率这条曲线表明:失业率与物价上涨率二者亦呈反向的对应变动关系。
开放经济下中国新凯恩斯混合菲利普斯曲线
一、开放经济下新凯恩斯混合菲利普斯曲线
本部分在 Gali 和 Gert ler ( 1999) 基础上 , 讨论了开放经济下新凯恩斯混合菲利普斯曲 线, 产出边际成本包括劳动力边际成本、资本边际成本和进口中间品边际成本。 1 1 新凯恩斯混合菲利普斯曲线 假设 t 期厂商以概率 H 保持价格不变 , 以概率 1- H调整价格为 p * t 。假设厂商是同质的 , 价格均为自然对数形式, 那么 t 期总价格水平为 : p t= H p t - 1 + ( 1- H ) pt 通货膨胀率可以表示为: P t = p t - p t- 1 = ( 1- H ) ( p t - p t- 1 )
t 为估计的误差和各种冲击。 其中 , mct 为 t 期偏离稳态实际边际成本值 , E - 1 D = ( 1- k) ( 1- H ) ( 1- B H ) W - 1 f = BH W b= kW - 1 * b f
( 4)
( 5)
( 6a) ( 6b) ( 6c) ( 6d)
W = H + k ( 1- H ( 1- B )) 2 1 混合边际成本模型
假设在调整价格的厂商中 , 采用 / 后顾式0 定价方式的比率为 k, 选择 / 前瞻式0 定价 方式的比率为 1- k 。那么 t 期调整价格指数为: p t = kp t + ( 1- k) p t 由式 ( 1) ~ ( 4) 可得 P t= D m ct + fE ( P t+ 1 ) + bP t- 1 + E t
n A
其中 , A 为技术 , A i 为第 i 种投入品的产出弹性。由一阶条件 , 第 i 种投入品实际影子价格 K it =
re al
混合新凯恩斯菲利普斯曲线在中国的检验
混合新凯恩斯菲利普斯曲线在中国的检验王芊【摘要】新凯恩斯菲利普斯曲线NKPC模型是现代通货膨胀理论中的重要理论,但是在国内学术界,基于NKPC模型对中国数据进行相关检验的研究却很少.本文基于Gali和Gertler1999年提出的混合新凯恩斯菲利普斯曲线模型,对中国的相关数据运用广义矩估计(GMM)进行了估计分析,结果显示实际经济缺口、通货膨胀预期和之前的通货膨胀率对中国通货膨胀都具有显著的影响.而且中国的通货膨胀主要是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即实际经济缺口的影响最大.而预期通货膨胀率也具有相当重要的影响.滞后期的通货膨胀在本模型中对本期通胀是负向的影响,这则是因为环比数据具有的周期性的特点.【期刊名称】《金融经济(理论版)》【年(卷),期】2017(000)012【总页数】3页(P102-104)【关键词】凯恩斯菲利普斯曲线;GMM;中国通货膨胀【作者】王芊【作者单位】中国人民银行长沙中心支行,湖南长沙410000【正文语种】中文一、引言菲利普斯曲线是通货膨胀理论中的重要支柱,是研究通货膨胀理论最重要的理论依据。
菲利普斯曲线顾名思义最早由菲利普斯提出,但是它在学界被广泛的接受是因为菲尔普斯(1967)、和弗里德曼(1968)的开创性的贡献。
自此二人之后,菲利普斯曲线又经历了不断的发展,发展出了现在在学界占主导地位的新凯恩斯菲利普斯曲线。
菲利普斯曲线在最开始提出的时候,其核心思想是通货膨胀率和实际经济之间存在一种短期替代的关系。
若要想有较高的经济增长,则必须对应的有较高的通货膨胀。
但是之后,对于菲利普斯曲线的发展的核心争论却并不是在于通货膨胀与实体经济二者关系的争论,而是在于理性预期和适应性预期的争论。
菲利普斯曲线的核心转向了民众对于通货膨胀的预期到底是两种预期的哪一种?而这一问题至今依然没有得到令人信服的结论。
二、文献回顾菲尔普斯的模型一般被称为传统动态通胀机制理论,最初主要用来分析通胀率与失业率之间的长短期关系,强调实际通货膨胀与预期通胀率之间的差异与失业与水平之间的联系。
媒体报道、通胀预期与新凯恩斯菲利普斯曲线
1 9 9 9 ) 。但 是宏 观分 析框 架 中 , 一般 使 用理性 预 期或 者适 应性 预期 假设 获得 通 胀 预期 , 因此通 胀 预 期 在这 样 的分析 框 架 中仅是 统计 学意 义上 的变 量指 标 。 而并 非现 实 中公众 对 通货膨 胀 的 预期 。 近年 来 , 与通 胀 预期 相关 的前沿 性研 究 开 始 出现 了微妙 的变化 , 许多 西 方 学者 开 始 从 中微 观
张成思、 佟 冠 良、 芦哲 : 媒体 报道 、 通 胀 预 期 与 新 凯 恩 斯 菲 利 普斯 曲线
媒体报道 、 通胀预期 与新凯恩斯菲利普斯 曲线 术
张 成 思 佟 冠 良 芦 哲
( 摘 要 ] 本 文研 究媒体 报 道 对 通胀 预 期 的影 响 以及 预 期 对现 实 通货 膨 胀 的驱 动 效
型, 用 以考察 通胀 预 期对 现实通 胀 率 的驱 动效应 。 研 究结果 表 明 。 中国的媒体 舆论 显著驱
动公 众预 期 , 媒体 舆论 对 公众 预 期 变化 的解 释 程度 接 近 3 0 %; 单 份报 刊 每 增加 1篇 关 于 物价 上 涨 的相 关报 道 , 公 众 预 期通 胀 率会 上 升 O . 1 %t0 - 2 %; 同时 , 公 众 预 期 又对 现 实通 胀 率 具有 显著 驱 动效 应 , 公 众 预 期通 胀 率每 上 升 l %, 现 实通 胀 率上 升 0 _ 3 %~ 0 . 7 %。 因 此, 我 国存 在 着从媒 体报 道 到公众 预 期再 到现 实通 货膨 胀 的传 导机制 。 关键 词 : 媒 体报 道 通胀 预 期 物价 通货 膨 胀 菲利 普斯 曲线
菲利普斯曲线在中国的有效性研究
菲利普斯曲线在中国的有效性研究吕寒;贾谊风【摘要】A new adaptive expectation model is come up with based on the theory of Phillips Curve. Ac- cording to this model, an equation of expectations - augmented Phillips Curve is built up, followed by the esti- mation of natural unemployment rate of China in recent years. The study confirms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hil- lips Curve in China, and describes the influencing of expectation facotors on the real inflation. In the end, some suggestions about how to prevent the inflation and unemployment of our country are put forward combined with some empirical results, such as guaranteeing the consistency of currency policy, strengthening the disclosure and guidance of information, placing the emphasis on the solution to the structure employment and so on.%从基本的菲利普斯曲线理论出发,提出了新的适应性预期模型,并以此为基础建立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方程,进而估计出我国近年来的自然失业率水平,由此证明了菲利普斯曲线在我国的有效性,并描述了预期因素对实际通货膨胀水平的影响。
中国菲利普斯曲线的动态变化研究
作者: 纪尚伯[1]
作者机构: [1]厦门大学经济学院经济系,厦门361005
出版物刊名: 统计与决策
页码: 122-126页
年卷期: 2012年 第14期
主题词: 通货膨胀;产出缺口;菲利普斯曲线;动态变化
摘要:文章利用HP滤波法估计产出缺口,以通货膨胀和产出缺口的关系描述中国菲利普斯曲线的动态变化,结合新凯恩斯混合菲利普斯曲线模型的实证检验,分析菲利普斯曲线的动态特征。
结果表明:1978年以来,中国菲利普斯曲线呈现明显的阶段性与动态性;产出与通胀的弹性系数经历了由小变大再变小的变化;供求关系的改变使以前的需求拉动型通胀转变为当前的成本推动型通胀,并据此得出政策启示。
中国的Phillips曲线——基于新凯恩斯主义视角的实证分析
作者: 顾标[1];王剑锋[2]
作者机构: [1]上海大学国际工商与管理学院,上海200444;[2]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北京100029
出版物刊名: 浙江社会科学
页码: 2-12页
年卷期: 2010年 第7期
主题词: 通货膨胀;Phillips;曲线
摘要:本文在新凯恩斯主义的理论分析框架内,由实证层面详细地考察了通货膨胀与“缺口”代理变量之间的动态关系,结果发现:(1)中国的Phillips曲线具有“前瞻”性质;无论以实际产出或劳动收入份额作为“缺口”代理变量,预期成分和源自实质经济活动的通胀压力对于当前的通货膨胀均存在着至关重要的影响;(2)基于结构参数的实证估计结果,在每一季度内,约有近50%的国内厂商调整价格;价格平均持续期为半年左右,低于美国、更显著地低于欧元区经济。
与此同时,国内企业更大程度地遵循“拇指定价规则”(40~60%);而这一比例又明显地高于美、欧经济。
中国新凯恩斯混合菲利普斯曲线研究
中国新凯恩斯混合菲利普斯曲线研究作者:黄正新黄玉来源:《宏观质量研究》2015年第04期摘要:引入房地产价格为供给冲击,重新构建中国新凯恩斯菲利普斯四因素混合模型,研究表明:在NKPC模型中,通胀预期、通胀惯性、供给冲击和产出缺口都同通胀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
通胀预期影响程度最大且持续时间最长。
房地产价格对通胀的影响较为显著、时滞较长且政策效应缓慢。
通胀自身具有较大惯性与波动性。
产出缺口与通胀相互影响不大但持续时间较长,边际成本和通胀之间相互影响并非显著等,具有锚定公众预期、稳定通胀的政策意义。
关键词:新凯恩斯主义;菲利普斯混合模型;通胀预期;通货膨胀一、引言上世纪50年代菲利普斯曲线产生以后,很快替代了古典经济学的劳动边际产出曲线而成为构建宏观经济学中总供给曲线的主要依据,随后萨缪尔森用通胀率取代工资变化率,菲利普斯曲线又成为宏观经济理论与政策分析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但原始的菲利普斯曲线既缺乏微观经济基础又不能有效地解释西方六七十年代出现的经济滞胀现象。
80年代后新凯恩斯主义兴起,菲利普斯曲线研究又焕发了新的青春。
新凯恩斯菲利普斯曲线以市场不完全性和非市场出清为假设,将新凯恩斯主义与新古典经济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以经济当事人追求利益最大化为原则,保持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一致性与相容性;强调短期均衡分析方法为主,坚持货币非中性与货币政策有效性统一;以理性预期和工资、价格粘性为前提,建立了前瞻性预期与后顾性预期有机结合的理论模型。
新凯恩斯菲利普斯曲线是凯恩斯学派发展趋势的新阶段,也是近年来我国学界凯恩斯主义理论的研究方向。
通过对新凯恩斯菲利普斯曲线模型中多变量的实证研究,可以分析同我国实际通胀和预期通胀紧密相关联的各因素如产出缺口、边际成本、通胀惯性等的影响程度和生成机制。
特别是将近年来持续影响我国经济的房地产价格,引入新凯恩斯菲利普斯曲线模型分析,对我国经济理论研究与货币政策实施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新凯恩斯IS与菲利普斯曲线指导
新凯恩斯IS与菲利普斯曲线指导一、新凯恩斯的IS 曲线推导:考虑三个市场,即信贷市场、货币市场和实物市场。
1、信贷市场:三种资产——货币、债券和银行贷款。
假设借款者与贷款者依据利率水平要债券与贷款之间进行选择。
设l r 是贷款的利率水平,b r 为债券的收益率。
贷款需求是贷款贷款利率和产出的函数:(,)d dl L l r Y = 贷款供给是各资产的回报率的函数:(,)(1)s sb l L l r r D r =-其中,(,)sb l l r r 表示贷款供给占银行资产比例的函数。
这是由于银行资产负债表中资产有储备R 、债券b B 、贷款s L ,负债有存款D 。
不考虑现金。
由于储备包括法定存款准备金rD(r 为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和超额准备金E ,所以银行的总限制是(1)b sB L E D r ++=-,为简单起见,假设超额准备金E 为0。
假设资产组合的比例分配取决于各资产的回报率得到上面的贷款供给函数。
市场出清:(1)(,)(,)(,)ddssssl b l b l r L l r Y L l r r D l r r R r-==== 其中,s R 储备的供给,即实际存在的储备量。
上式对数线性化为:'d d s s s l l y b b l l l r l y l rl r r ω+=+++ 或123sl b rh r h y h r ω=+-+ (1)其中,带下标的d l 和s l 表示其偏导,而l r、y 、b r 、sr 分别表示贷款利率、产出、债券利率和存款储备对其稳态值的偏离的百分比,ω为冲击的随机误差项,且'/()dsl l l l ωω=-代表包含了信贷供给和需求量方面冲击的随机误差项。
在既定的产出和债券利率水平下,一次信贷供给反向的冲击将导致ω的正向变化,提高贷款利率水平。
反过来,一次正向的信贷需求冲击也将使ω变大。
另1/()s d s b l l h l l l =-、2/()ddsy l l h l l l =--、31/()d sl l h l l =--,三者为正。
菲利普斯曲线在我国现阶段的应用前景
菲利普斯曲线在我国现阶段的应用前景菲利普斯曲线(Phillips curve)最初是由新西兰经济学家菲利普斯(A.W.Philips)根据1861—1957年英国的经验统计资料提出的一条表示“失业率和货币工资变动率二者呈反方向变动关系”的曲线。
后经萨缪尔森、索洛和奥肯①等学者的不断深入探索研究,现今人们一般认为菲利普斯曲线表明了三种指标的两种相互关系:一是通货膨胀率(INF)和失业率(UNE)之间此消彼长,二是GDP增长率和失业率(UNE)之间呈反方向变动。
然而菲利普斯曲线并不是个绝对的真理,其对现实中很多经济事实解释无力,存在着菲利普斯曲线失灵。
因此,结合新一轮的菲利普斯曲线失灵,在保证经济增长、缓解通货膨胀压力的前提下,进行促进就业的财政政策研究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菲利普斯曲线的理论综述1958年,菲利普斯根据英国1867-1957年间失业率和货币工资变动率的经验统计资料,提出了一条用以表示失业率和货币工资变动率之间交替关系的曲线。
这条曲线表明:当失业率较低时,货币工资增长率较高;反之,当失业率较高时,货币工资增长率较低,甚至是负数。
根据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理论,货币工资可以表示通货膨胀率。
因此,这条曲线就可以表示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的交替关系。
这条曲线就是原始的菲利普斯(Phillips Curves) 曲线。
当失业率为5%时,工资变化率保持稳定。
对菲利普斯曲线的理论解释:Lipsey(1960年)认为,失业率与劳力市场过度需求的程度有关,两者之间是负相关关系,而劳动力市场的过度需求与名义工资之间是正相关关系,因此失业率与名义工资之间呈负相关关系。
后经萨缪尔森、索洛和奥肯等学者的不断深入探索研究,现今人们一般认为菲利普斯曲线表明了三种指标的两种相互关系:一是通货膨胀率(INF)和失业率(UNE)之间此消彼长,二是GDP增长率和失业率(UNE)之间呈反方向变动。
二、菲利普斯曲线的发展过程1、“货币中性”理论与原始菲利普斯曲线:货币中性理论指货币供给变化不会影响就业、产出等实际变量,只会影响名义价格水平。
开放经济新凯恩斯菲利普斯曲线研究述评
开放经济新凯恩斯菲利普斯曲线研究述评作者:徐则荣张一飞来源:《商业经济研究》2015年第17期内容摘要:本文从菲利普斯曲线微观基础和全球化两个方面对开放经济新凯恩斯菲利普斯曲线进行了系统综述。
国外学者主要从厂商定价、汇率传递以及进口中间产品三个方面研究该曲线的微观基础。
本文在西方学者研究的基础上将全球化细化为劳动力的国际流动、国际贸易与国际资本流动、全球产出缺口、国际竞争压力和贸易条件五个方面,并从这五个方面研究全球化对该曲线的影响。
由于市场结构等因素的不同,需要进一步拓展国外理论,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开放经济新凯恩斯菲利普斯曲线。
关键词:开放经济 ; 微观基础 ; 全球化引言自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加入WTO之后,我国经济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提高,经济运行与世界经济走势密切相关且呈上升态势,国内通货膨胀的全球性特征日益凸显。
在此背景下,有必要重新审视开放经济新凯恩斯菲利普斯曲线。
开放经济新凯恩斯菲利普斯曲线的微观基础典型的封闭经济新凯恩斯菲利普斯曲线以居民、厂商和政府为微观基础,而开放经济新凯恩斯菲利普斯曲线则将国际因素纳入到分析框架,其微观基础不仅包含原有的三个主体,还可延伸出国内外产品市场、劳动力市场、国内货币市场和国际资本市场四个方面。
目前,国外学者主要从“厂商定价与汇率传递”和“中间投入品对实际边际成本的影响”两个视角,研究开放经济新凯恩斯菲利普斯曲线的微观基础。
(一)厂商定价与汇率传递上世纪90年代以来,汇率传递效应与通货膨胀的关系已经成为国际经济领域的研究重点,菲利普斯曲线将汇率因素纳入分析范畴,结合厂商定价行为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
厂商定价行为可以分为生产者货币定价(PCP)、消费者货币定价(LCP)以及交错定价等方式。
Obstfeld和Rogoff(1995)假定一价定律成立,商品以PCP定价,则汇率传递完全并且及时。
然而,Engel和Roger(1996)通过实证研究发现跨国商品交易偏离了一价定律,已经不能用地理因素以及运输成本来解释。
中国新凯恩斯菲利普斯曲线的再讨论
扰动项。 虽然( 1) 式在理论上得到了广泛的认同,
但大量实证研究表明( 1) 式对于现实数据的拟合效
果不佳 [5-6] 。 对此,许多学者尝试向(1) 式引入通胀
滞后 项, 如 Gali 和 Gertler ( 1999) [7] 、 Christiano 等
(2005) [8] ,这使得曲线形式相应地转化为 ① :
恩斯”范式下研究经济周期运行和货币政策的影响,
其中关于通货膨胀动态关系的描述便被称为新凯恩
斯菲利普斯曲线(Gali,2008)
[1]
。
新凯 恩 斯 菲 利 普 斯 曲 线 主 要 是 在 Taylor
(1980)
[2]
、Rotemberg ( 1982)
[3]
、 Calvo ( 1983)
[4]
和 Wouters (2007) [10] 、Gali 和 Gambetti(2019) [11] 。
通胀预期指标,实际经济行为、通胀惯性和通胀预期对于当期通胀的影响都是显著的,但通胀预期起主导作用。 该
结果意味着一方面完全前向的新凯恩斯菲利普斯曲线能够为中国的通胀动态关系提供有效近似;另一方面政府通
过对公众预期的引导可以更加有效地实现物价稳定的目标。
关键词:新凯恩斯菲利普斯曲线;新凯恩斯模型;通胀预期
Vines,2005)
[12]
、石油价格( 陈彦斌,2008)
利率( 杨小军,2011)
[14]
,或是由多种外生变量构成
的控 制 变 量 集, 如 杨 继 生 ( 2009 )
(2014)
[16]
[13]
[15]
、胡军等
。 对于这种做法笔者认为应当谨慎。 尽
新凯恩斯菲利浦斯曲线研究述评
金融评论2010年第5期新凯恩斯菲利浦斯曲线研究述评*张成思〔摘要〕本文对基于微观公司定价机制而发展起来的新凯恩斯菲利浦斯曲线理论的最新研究动态做了系统性的归纳与综述,总结了该理论模型在现代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的重要理论价值。
同时,文章分析了西方主要国家以及中国近年来通货膨胀率的最新动态走势特征,指出现有理论在解释现实通胀率走势过程中存在的缺憾,提出了完善现有理论模型的建议,期望使基于微观基础的宏观通胀率动态理论机制更好地解释实际中的经济运行规律。
关键词:菲利浦斯曲线通货膨胀货币政策宏观经济JEL分类号:E31E58一、引言菲利普斯曲线是研究通货膨胀动态机制的重要理论框架。
传统的菲利普斯曲线理论经历了由静态向动态、由宏观到微观的发展历程。
近年来,以Taylor(1980)和Calvo(1983)的交错契约模型为基础发展而来的新凯恩斯菲利普斯曲线,成为现代通胀动态机制研究领域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理论突破。
新凯恩斯菲利普斯曲线刻画的是短期内当期通胀率与预期通胀率、历史通胀率以及当期产出缺口之间的动态互动机制。
从历史发展沿革来看,新凯恩斯菲利普斯曲线模型是在Roberts(1995)、Fuhrer and Moore (1995)以及Gali and Gertler(1999)等具有深远影响的文章发表之后,逐渐确立了其在现代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的核心地位。
而最新的现代宏观、货币经济学教材,如Walsh(2003)、Romer(2006)以及Mishkin(2009)等都对新凯恩斯菲利普斯曲线在宏观经济和货币政策分析中的角色给予了广泛的关注,更凸显了其在现代宏观理论和货币政策分析中的重要地位。
但是,国内针对这一新的基于微观基础的通胀动态机制研究尚鲜有综合评述,而在货币政策分析机制中一般简单地引用传统的菲利普斯曲线(如高铁梅等人,2003),与该领域的前沿研究存在明显的时滞。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中国通胀率的动态走势的表现呈现出与西方主要国家(如美国和英国等国家)通胀率类似的轨迹:即虽然近年来通胀率呈现走低的态势,但相当程度的通胀持久性依然存在,潜在的通货膨胀上行风险依然存在。
中国新凯恩斯菲利普斯曲线研究
结论与展望
本次演示通过对中国国债收益率曲线的深入研究,揭示了其特征、影响因素 及其与经济的关系。然而,由于研究时间和数据可得性的限制,本次演示仍存在 以下不足之处:
首先,对于收益率曲线动态变化的研究仍需进一步深入,以便及时捕捉市场 变动并作出相应分析。
其次,未来研究可拓展到不同类型国债(如地方政府债券、企业债券等)的 收益率曲线比较分析,以更全面地了解中国债券市场的整体状况。
新凯恩斯菲利普斯曲线是由斯堪的纳维亚经济学派提出的一种理论,它拓展 了传统菲利普斯曲线的概念。传统菲利普斯曲线反映的是通胀率与失业率之间的 负相关关系,而新凯恩斯菲利普斯曲线则引入了更多因素,如预期、不对称信息 等,使得曲线关系变得更为复杂。
新凯恩斯菲利普斯曲线与经济政策机制的关系尤为密切。首先,经济政策机 制的调整会影响新凯恩斯菲利普斯曲线的位置和形状。例如,扩张性货币政策会 导致曲线向左移动,紧缩性货币政策则会使曲线向右移动。其次,新凯恩斯菲利 普斯曲线对经济政策机制的制定和实施具有指导作用。依据曲线理论,政策制定 者可以通过预期管理和政策调整来影响通胀率和失业率之间的关系,以达到优化 经济的结果。
在数学上,Logistic曲线由以下方程描述: 其中,P代表生物数量,r代表增长率,K代表环境容量。
二、Gompertz曲线
Gompertz曲线是另一个描述生长过程的模型,尤其适用于描述生物在成熟前 的生长过程。这个曲线在早期阶段呈现出较慢的增长,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增长 速度逐渐加快,并在成熟前达到最大值。
2、曲线因素复杂性。新凯恩斯菲利普斯曲线受国内外多种因素影响,如总 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劳动力市场结构、货币政策的松紧等。
3、曲线动态变化。由于中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期,新凯恩斯菲利普斯曲线的 形态和位置会随时间推移而动态变化。
【word】综述新凯恩斯主义菲利普斯曲线模型基本假设
综述新凯恩斯主义菲利普斯曲线模型基本假设综述新凯恩斯主义菲利普斯曲线模型基本假设贺乐乐(四川大学经济学院610065)【摘要】菲利普斯曲线表明在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之间存在取舍关系,这种取舍关系一方面被用于构建宏观经济学”总需求总供给”模型中的总供给曲线,另外一方面被用于刻画通胀的产生机制,预测通货膨胀水平.文章对新凯恩斯主义菲利普斯曲线模型的假设条件进行了综述.【关键词】菲利普斯曲线;新凯恩斯主义早期的菲利普斯曲线在应用中不断遇到新的挑战,新凯恩斯菲利普斯曲线出现了,认为在短期中,由于价格的粘性与市场的不完全竞争,通货膨胀与失业率之间存在稳定的替代关系,但在长期中不存在.新凯恩斯主义学派以非市场出清为假设前提,承认非自愿失业.它强调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把瓦尔拉的一般均衡理论与市场的不完全性结合起来,以工资,价格刚性和非市场出清假设来分析宏观经济行为.认为短期中,经济中存在着菲利普斯曲线所表示的通货膨胀和失业率之间的交替关系,而长期上这种交替关系是不存在的.在新凯恩斯主义理论中,名义价格黏性论较早地被用于解释非自愿失业,因而也成为菲利普斯曲线的重要理论基础.一,市场出清新凯恩斯主义者认为市场不是完全竞争的而是垄断竞争.在垄断竞争市场中价格不具备充分的灵活性,具有粘性.价格粘性指价格不能随着总需求的变动而迅速变化.名义价格粘性指名义价格不能按照名义需求的变动而相应地变化.实际价格粘性是指各类产品之间的相对价格比有粘性.原因在于存在菜单成本,调整价格有风险.菜单成本指厂商每次调整价格要花费的包括研究和确定新价格,重新编印价目表和通知销售点更换价格标签等所费成本,同时带来巨大的社会成本造成经济周期和价格粘性.当需求下降时,厂商必须降低边际成本,降低价格,生产同以前相等的产量,以避免衰退.而厂商是否降低价格,取决于菜单成本和利润的关系.如果厂商获得的利润大于菜单成本,厂商就会降低价格,否则就不会调整价格.这样就阻碍价格的下降,价格出现粘性.在厂商不降低价格的情况下,产量就会下降,所有厂商减少产量的结果导致总产出下降.菜单成本的存在使厂商只是周期性地调整价格,总产出变化呈现周期性.从厂商之间的投入产出关系来看,随着经济中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厂商之间的投入产出关系也变的错综复杂,直接或间接影响单个厂商生产的厂商很多,成百上千的厂商直接或间接地为某个厂商提供生产要素.单个厂商往往仅知道直接提供生产要素的厂商的价格决策,难以获悉那些间接提供生产要素的厂商的价格决策. 在这种情况下,单个厂商要想预测需求变化对各类直接或间接成本的影响时,就要计算数以千计的需求价格弹性,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厂商最佳的行事方式是依据直接供给要素厂商所提供的信息调整价格.由于需求变化对单个产品价格的影响在错综复杂的投入产出链之间的传递十分缓漫,所以需求变动对要素价格的变动的影响也十分的缓漫,这样投入产出链上众多的要素供给厂商并不随需求的变化迅速地调整价格,从而生产厂商的成本变动也很慢,依照成本加成原则定价的厂商也不愿意经常地变动价格,所以各厂商之间的相对价格比较稳定,价格有实际粘性.劳务及购销合同使厂商不能迅速调整价格.同时每一个市场都不会长期处于或趋向于供求相等的一般均衡状态或出清状态, 而是处于一种不均衡的状态.或者说市场出清是偶然的.这种价格粘性将导致产品市场上出现供过于求.二,自然失业率米尔顿?弗里德曼作为货币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认为在充分就业状态下在现有的工资水平下,任然有人嫌工资太低而不愿意工作,他把此时的失业定义为自然失业.自然失业率就是指在没有货币因素影响下,劳动力市场和商品市场自发供求力量发挥作用时应有的处于均衡状态的失业率,也就是充分就业情况下的失业率.包括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摩擦性失业是在生产过程中,由于暂时的不可避免的摩擦而导致的失业.结构性失业是劳动力供给结构与劳动力需求结构不一致造成的失业.费尔普斯, 费里德曼提出提出自然失业率假说后,罗杰森(Rogerson)1997年认为,自然失业率等于”长期的,摩擦的,平均的,均匀的,正常的,充分就业的,稳定状态的,最低可维持的,有效的,具有霍德里克一普雷斯科特趋势的,自然的”失业率.索罗将自然失业率描述为”如同葡萄一样不堪一击”弗里德曼认为:只要是自由竞争的市场,工资就是有伸缩性的,劳动力的活动性也比较大,而且关于劳动市场的供求状况的信息能较普遍,较容易地被获得.这样,一切有就业技能而愿意工作的人迟早都会有就业机会,而一切缺乏就业技能又不被雇主需要的人不管产量如何变动,他们也不会得到就业机会的.因此不存在非自愿失业,失业都是摩擦性的.新凯恩斯主义者认为无论经济如何变动就业会趋于自然率水平. 从2O世纪60年代中后期开始,以赞尔普斯,弗里德曼为代表的货币主义率先对菲利普斯曲线表示的稳定关系提出非难,认为原始的菲利普斯曲线忽视了通货膨胀预期的作用.在考虑到预期的情况下,菲利晋斯曲线表达的函数关系应为:印一,(u)+等式中为通货膨胀预期.可以得出两点结论:第一,不同的预期通货膨胀串有若不同的菲利普斯曲线:第二,预期通货膨胀串的变化将引起菲利普斯曲线的移动:预期通贷膨胀率的上升特使菲利普斯曲线向上移动,预期通货膨胀率的下降特使菲利普斯曲线向下移动.弗里德曼解释因为政府的稳定政策导致通货膨胀率上升,为了稳定物价政府又采取反通货膨胀政策,这种停停走走的政策必将使通货膨胀串与预期通货膨胀宰之间的差异加大.而实际通货膨胀或预期通货膨胀可变性的增加,可能会通过两种完全不同的途径来提高自然失业宰:第一,通货膨胀可变性的增加,缩短了非指数化契约的员优期限,并使得指数化变得更加有利;第二,通货膨胀可变性的增加,降低了市场价格作为协调经济活动机制的效率.因而在向垂直的长期非利普斯曲线的转变过程中,存在看企斜率的菲利苦斯曲线的过狡期,.这一过渡时期也许合持续几十年”.三,预期预期思想起源于l9世纪.1887年,英国剑桥大学的马歇尔在向英国皇家委员会作证时就使用过预期的提法.2O世纪3O年代, 凯恩斯在其《货币论》和《就业利息及货币通论》中,曾经反复强调不确定性和预期对经济决策的重要性.但是,他并没有明确回答预期如何形成以及如何影响国民经济运行等问题.但是凯恩斯学派关于预期的论述是零散的,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从根本上讲,凯恩斯的预期观是”非理性”的预期观.此后经济学家约翰.穆斯(Jhon.MMth),罗伯特.卢卡斯(Robert.Lucas)等分别对预期进行了开创性研究,最终形成了以卢卡斯为首的理性预期学派.【参考文献】[1]《菲利普斯曲线:理论,运行与政策》.[2]徐秋慧,李秀玉:菲利普斯曲线研究的最新进展,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8年第4期.一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λ
( yt + yt - 1 ) 。滞后的通胀率出现在方程的右边 ,模型中的通货膨胀率具有持续性 。
前面所介绍的三个模型在经验研究中存在两个问题 。首先 ,三个模型都将产出缺口作为自变
量 ,然而产出缺口难以估计 。其次 ,Calvo 模型说明了通货膨胀率对预期的需求冲击产生迅速的反 应 ,然而经验证据表明通货膨胀率落后于产出缺口 。③
菲利普斯曲线按照通胀解释因素可以大致分为早期的基于产出缺口的模型和近期的基于单位劳动
成本的模型 。前者模型较多 ,其中被广为引用的主要有 Taylor (1980) 、Calvo (1983) 、Fuhrer and Moore (1995) 所提出的菲利普斯曲线模型 。①
Taylor (1980) 提出了交错合同模型 ,该模型假设名义工资存在粘性 ,名义工资固定两期 ,每期有
∑ 本推动和通胀惯性三种因素
,表示为
π t
=
απ K
k =1 k t-
k
+
βη t
+ λyt
+
ε t
,其中
η t
为供给冲击
。虽然
Gordon“三角模型”可以获得较好的拟合结果 ,但其成功也主要是在模型中引入滞后多期的通货膨
胀率的缘故 。三角模型的缺点是没有克服卢卡斯批判 。
(二) 新凯恩斯菲利普斯曲线
陈彦斌 :中国新凯恩斯菲利普斯曲线研究
中国新凯恩斯菲利普斯曲线研究 3
陈彦斌
内容提要 :本文提出了包含需求拉动 、成本推动 、通胀预期和通胀惯性四种因素的新 凯恩斯菲利普斯曲线模型 ,该模型推广了 Gordon (1996) 的三角模型和 Galíand Gertler (1999) 的混合模型等经典菲利普斯曲线模型 ,具有理论上的完整性 。本文使用中国数据 对所提出的模型进行了检验 ,其中采用了基于微观调查数据的通胀预期 。经验研究结果 表明 ,新凯恩斯菲利普斯曲线模型的最小二乘估计比 GMM 估计更具有稳健性 。在通胀 的四个决定因素中 ,通胀预期对当前通胀的影响最显著 ,通胀惯性次之 ,需求拉动排第三 , 而成本推动的影响不显著 。
微观调查是获取通胀预期的重要方法 。研究人员通过所设计的调查问卷询问消费者对未来物 价水平走势的看法 ,从而直接调查消费者的通货膨胀预期 。而后可以使用概率法等计算方法将定 性的调查数据转换为定量的预期通货膨胀率 ,这种方法现在已经被证明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处理方 法 ,并已获得了广泛的应用 。① 肖争艳 、陈彦斌 (2004) 使用中国人民银行《居民储蓄问卷调查系统》 中的预期调查数据 ,计算了中国居民的预期通货膨胀率 ,结果表明 ,基于央行调查数据的预期通货 膨胀率可以作为实际通货膨胀率的无偏估计 。肖争艳 、唐寿宁 、石冬 (2005) 进一步研究了中国居民 通货膨胀预期的异质性 。这些经验研究表明 ,基于调查数据的预期通货膨胀率对于通货膨胀率的 预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 ,通胀预期与通胀预测是不同的 ,不能直接使用通胀 预期来预测未来的通胀率 ,但是它可以作为一个重要因素引入到通胀预测模型中 。
本文的主要工作是建立包含需求拉动 、成本推动 、通胀惯性和通胀预期的新凯恩斯菲利普斯曲 线四因素模型 ,并在模型的计量分析中使用基于微观调查数据的通胀预期以确保最小二乘法多元 回归的稳健性 。本文模型推广了 Gordon (1996) 、Galí和 Gertler (1999) 等经典菲利普斯曲线模型 ,同 时兼顾了理论的完整性和经验研究的稳健性 。
① 国外文献综述参见 Mehra (2002) ,国内文献综述参见肖争艳 、陈彦斌 (2006) 。
51
陈彦斌 :中国新凯恩斯菲利普斯曲线研究
自然失业率的直线 。建立在自然失业率和描述产出增长率与失业率之间替代关系的奥肯定律基础
之上的附加预期菲利普斯曲线认为 ,影响通货膨胀的因素是过度总需求和预期 ,可以描述为πt = πt3 +γyt ,其中 yt 是产出偏离潜在产出的百分比 ,πt3 是核心通胀率 ,并非特指预期通胀率 。即使
然而迄今 ,菲利普斯曲线理论的发展中还没有同时概括通胀的四种基本决定因素的模型 ,因此 建立同时包含影响通胀四因素的新凯恩斯菲利普斯曲线模型是有必要的 。新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 模型的显著优点之一就在于其采用动态一般均衡方法 ,为传统凯恩斯理论增加了微观基础 。本文 将在 Calvo (1983) 、Galí和 Gertler (1999) 的交错定价模型基础之上 ,加入成本推动冲击 (石油供给冲 击) ,通过厂商的最优化行为导出菲利普斯曲线 ,并对通货膨胀各个影响因素的权重赋予微观含义 。
现实情况中通货膨胀的决定因素非常复杂 ,其中最为常见的产生机制有如下四种 。第一种是 需求拉动型 ,即总需求过度增长 “, 太多的货币追逐太少的货物”。第二种是成本推动型 ,即由厂商 生产成本增加而引起的一般价格总水平的上涨 。第三种是通胀惯性 ,即一旦形成通货膨胀 ,便会持 续一段时期 。第四种是通胀预期 ,即经济参与者做出对未来通货膨胀走势的判断和估计 ,形成通胀 预期 ,从而导致当前价格水平的增加 。
50 年来 ,菲利普斯曲线理论逐渐完善 ,许多里程碑式的模型被提出来用于刻画通胀的产生机 制 。建立在自然失业率和奥肯定律基础之上的附加预期菲利普斯曲线认为 ,影响通货膨胀的因素 是过度总需求和预期两方面的因素 。Gordon (1996) 提出的“三角”菲利普斯曲线认为 ,影响通胀的 因素可以归纳为需求拉动 、成本推动 、通胀惯性三种因素 。Galí和 Gertler (1999) 所提出的混合新凯 恩斯菲利普斯曲线模型中影响通胀的主要因素有超额总需求 、通胀预期和通胀惯性 。
52
2008 年第 12 期
时期垄断竞争厂商依据利润最大化原则以 1 - θ的概率调整价格 ,所得到的前向菲利普斯曲线为
π t
=βEπt t + 1
法是同时采用前向预期和后向预期的混合菲利普斯曲线 。后向预期关注家庭对于信息的学习机
制 ,因此将之引入模型的构造有助于提高模型解释能力 。Fuhrer 和 Moore (1995) 假设谈判工资是相
对平均实际合同工资
,通过两期合同模型得到的混合菲利普斯曲线为
π t
= 015 (πt - 1
+
Eπt t + 1 )
50
2008 年第 12 期
这样处理有助于对模型的合理性和适用性进行先验的评价 ,也有助于衡量各个因素对于通货膨胀 的影响 。
在所提出的四因素模型中 ,需求拉动 、成本推动和通胀惯性这三个因素因宏观经济学中有较为 成熟的计算方法而较易处理 ,但通胀预期却是个难题 。在附加预期菲利普斯曲线中 ,预期指的是核 心通胀率 ,并非特指预期通胀率 ,即使作为通胀预期来处理 ,通常使用的也是适应性预期 。著名的 卢卡斯批判指出 ,政策的变迁会改变宏观经济模型中的总量关系 ,因而将适应性预期作为菲利普斯 曲线中的重要解释变量是不合适的 。Lucas (1973) 和 Sargent (1971) 提出的理性预期假说认为 ,经济 参与者能够充分利用所有能够获得的信息对未来通胀进行理性的预期 ,不会犯系统性错误 。理性 预期概念固然清楚 ,但是在实践中对其进行检验却很困难 。
关键词 :新凯恩斯主义 菲利普斯曲线 通货膨胀 预期 宏观经济
一 、引 言
菲利普斯曲线自从被 Phillips (1958) 提出以来 ,就在宏观经济学理论基础和通货膨胀预测这两 个领域同时扮演着相互影响 、相互促进的重要角色 。菲利普斯曲线表明在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之 间存在取舍关系 ,这种取舍关系一方面被用于构建宏观经济学“总需求 —总供给”模型中的总供给 曲线 ,另外一方面被用于刻画通胀的产生机制 ,预测通货膨胀水平 。
为预期到的总需求不会影响产出 ,而没有预期到的总需求会同时导致更高的产出和比预期更高的
价格水平 ,即菲利普斯曲线 。但是 ,著名的卢卡斯批判指出 ,政策的变迁会改变宏观经济模型中的
总量关系 ,因而政府无法利用总量关系 。
Gordon (1996) 提出“三角”形式的菲利普斯曲线 ,认为影响通胀的因素可以归纳为需求拉动 、成
二 、文献综述
(一) 传统菲利普斯曲线 Phillips (1958) 发现英国在过去一个世纪中的失业率和工资增长率之间存在着稳定的负相关关 系 ,Lipsey(1960) 从劳动市场供求的角度给出了菲利普斯曲线的理论基础 ,Samuelson 和 Solow (1960) 则进一步发现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之间也存在类似关系 ,这种关系被称为菲利普斯曲线 。菲利普 斯曲线表明在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之间存在取舍关系 :降低通货膨胀率只能以较高的失业率为代 价 ,反之 ,要降低失业率就必须要容忍较高的通货膨胀率 。美国上世纪 60 年代的经济数据符合菲 利普斯曲线 ,因而菲利普斯曲线是理论研究者和政策制定者关注的重点 。 上世纪 70 年代美国出现了“滞胀”现象 ,通胀与失业之间的简单替代关系不复存在 。Friedman (1968) 和 Phelps (1968) 提出了自然失业率假设 ,认为货币和通胀等名义变量在长期中无法影响产出 和失业等实际变量 。虽然在短期中存在菲利普斯曲线 ,但是在长期中菲利普斯曲线是一条垂直于
Hansen 和 Singleton (1982) 提出 GMM 方法 (广义矩方法) 用于求解带有1999) 等新凯恩斯菲利普斯曲线也是采用 GMM 进行模型的参数估计 。但是 ,正 如 Xiao et al (2008) 所指出 , GMM 方法对于工具变量的选择过于敏感 ,这不符合计量模型稳健性的 重要准则 。因此 ,有必要采用新的预期度量方法以及计量方法 ,以既保证新凯恩斯主义模型框架的 微观基础 ,又确保相应计量模型的稳健性 。
当前被广为引用的新凯恩斯菲利普斯曲线模型是 Galí和 Gertler (1999) 所提出的基于单位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