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 的性质及其后所带成分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2状态补语的这种复杂性,在汉语里只有主谓句的谓语才有可能。所以,我们认为,“得”字补语பைடு நூலகம்,其实是谓语。它的语法作用或者说功能是对前面部分的陈述。
那么会不会是这样呢?我们可以用主谓结构的特点检验一遍。
2.3朱德熙《语法讲义》(95页)认为:
主语和谓语的关系可以从结构、语义和表达三个不同的方面来观察。从结构上看,在正常情况下,主语一定在谓语之前,两者之间的联系,跟其他各种句法结构比较起来,要算是最松的。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两点上:第一,主语和谓语之间往往可以有停顿,而且主语后头可以加上“啊、呢、吧、嚜”等语气词跟谓语隔开。(例略)第二,只要不引起误解,主语往往可以略去不说。(例略)
a.他高兴得很。|Adj +Ad|程度
b.他比她年轻得多。|Adj+Adj|程度
c.他高兴得跳起来。|Adj+VP|程度兼结果
d.天气冷得她直哆嗦。|Adj+(N+VP)|程度兼结果
e.大伙儿笑得喘不过气来。|V+VP|结果兼程度
f.他逗得大伙儿都笑了。|V+(N+V)|结果兼程度
g.他写得认真。|V +Adj|情状(评议)
普通之所以能分清“趋向”补语而不致混淆,那完全是因为“趋向补语”是由“趋向”词构成的。“可能补语”之所以成立,是因为否定形式的特殊存在。换句话说,也都是形式上的。
1.4从前面揭示的情况可以看出,所谓连环套的东西,都是状态补语的情况。为什么状态补语会有这么奇怪的性质呢?这篇文章就从这里说起。
二
2.1前面我们已经看到,“得”字后面可以是各种情况的补语:
8 红:红的(红颜色的东西)
9 尺:吃的(食物|吃东西的人)
10 没钱:没钱的(没钱的人)
11 叶子上长刺儿:叶子上长刺儿的(叶子上长刺儿的植物)
表示转指的“的”有两方面的功能,一是语法功能的转化,就是名词化,二是语义功能的转化。
朱先生指出:
如果我们只看到“的”有名词化的功能,看不到它还有语义转化的功能,那就不容易说明为什么“的”除了在谓词性成分后头出现以外,还能在名词性成分后头出现,例如:木头的 | 外国的 | 我哥哥的。“木头 | 外国 | 我哥哥”本来就是名词性成分,加上“的”以后,从一个名词性成分变为另一个名词性成分,语法功能没有变,可是语义功能变了。
3.8上述各家意见的一个共同点是必须把“得”先改为“的”(金允经等是把“得”等同于“开车的技术”的“的”),上述结论才能成立。现在我们认为,“得”本来就是一个自指的标记,所以“得”和它们前面的成分,自然构成指称对象。
四
4.1现在我们再来重新说一说我们对“的”和“得”的功能主义的看法。有人曾经说,宇宙有多大,语言的词汇量就有多大。这是夸大其词。其实语言不需要那么多的词汇,人的记忆也不允许有那么大的词汇量。一个最经济的办法,就是不常见的事物可以有临时的指称办法。这种办法之一就是用事物的某方面的性质去指示整个事物。“的”和“得”就起这种作用。比如我们看见一个不知名的东西,我们可以说,请把那个“上面凹下去、下面凸出来、左面疙里疙瘩的、右面花里胡哨的、前面没面的、后面带眼的”递给我。这就叫转指。所以也许可以把中心语提取出来,也许提不出来。无论提得出来,提不出来,都是转指。许多人分析“跑得快”,认为里面包含了“速度”这样一个词,其实“速度”是一个科学词,许多乡下老百姓并不知道“速度”这个词,可一样可以说“跑得快”。(我也是很晚才学会这个词,可是我很早就会说“跑得快”。)有人把“唱得好”分析为“技术”好,我总觉得怪怪的。“我们班的李小红歌儿唱得特别好”,就是说她的“技术”好?至于大家喜欢补充的“这个样子”“那个样子”更是没样子的样子。李立成1997有一段分析是很精彩的,照录如下:
h.他走得慢悠悠的。|V +Adj|情状(描述)
1.3后来有一点儿自己的独立观察后才发现,其实三者的区别实在是形式上的而不是“意义”上的:
(1)状态补语就是“得”字后跟着的成分。
(2)结果补语就是动词后直接跟着的形容词或者状态动词成分。
(3)程度补语就是形容词或者状态动词后再跟着的形容词或者状态动词成分。
10说得大家都很满意。(“大家都很满意”陈述“说得”)
一个有意思的事。小燕子(赵薇)演的戏里,最爱说的句型就是:
11我很好,好得不得了。
12我很痛,痛得不得了。
这两句的谓语并不能倒过来说成:
*我好得不得了,我很好。
*我痛得不得了,我很痛。
因为“不得了”是对“好得”“痛得”的进一步陈述。
3.7需要说明的是,提出状态补语是主谓性质的并不是从我们开始的。比较早期的有赵元任的《Mandarin Primer》、龙果夫的《现代汉语语法研究》。近年有李立成(1997)、赵金铭(1999)、金允经、金昌吉(2001)等文章。李立成、赵金铭根据大量事实,认为状态补语应该看成谓语。金允经等根据汉语和韩语的翻译把带“得”的补语分为4类,其中A类“他跑得快”的“快”与“跑得”构成一个述谓关系,“跑得”不是述谓,而是“快”的主语(Subject)。
开车的技术 | 说话的声音 | 走路的样子 | 到站的时间 | 爆炸的原因 | 装书的(箱子)
3.3朱先生之所以要把“的”一分为二,最关键的是他要坚持“句法成分提取”的办法。也就是上面所说的转指的“的”字成分都可以出现在定语位置上,也可以离开被修饰的中心语独立,独立后语义上仍然能够指示那个中心语。例如“我的”可以指示“书”:把我的还给我。而“开车的技术”无法让“开车的”指“技术”。这样就需要把“的”分化,让能够提取中心语的叫“转指”,把不能提取的叫“自指”。朱先生的作法当然是严格的结构主义作法。
拿这两条对照,状态补语也是这样:
第一,“得”字之后往往可以有停顿,而且后头可以加上“啊、呢、吧、嚜”等语气词跟后面的成分隔开。
这件事怪得啊,真叫人猜不透就里。
价钱出得么,也不算太贵。
宠得吧,从小就只知道玩。
第二,只要不引起误解,“得”以前的成分往往可以略去不说。
(长得)跟他妈一样。
(恨得)连爸爸都不叫了。
气得我把他弟弟叫来,当着众人的面狠狠地训了他一顿。
气得我把他弟弟叫来,又把隔壁邻居都叫来,当着众人的面狠狠地训了他一顿。
气得我把他弟弟叫来,又把隔壁邻居都叫来,当着众人的面揭了他的底细,让大伙儿狠狠地说了他一顿。
我相信,如果设计得好,“得”后面联接的可以是一篇文章。而这恰恰是其他几种补语所不具备的:结果补语、程度补语只能是一个词,可能补语和趋向补语虽然比一个词长一点,但也只是增加一个形式成分而已。(俞敏先生就认为,可能补语中间的“得”“不”是中缀性质的。)从此可以看出,状态补语的这种功能是其他补语完全不具备的,而且在我们看来,这恰恰是一个本质的差别。
(贵得)整整花了我一个月的工资。
2.4《语法讲义》(98页)认为:
主谓结构往往可以转换成反复问句的形式。例如:“你去”可以转换为“你去不去”,“他抽烟”可以转换为“他抽不抽烟”,“他们在上课”可以转换为“他们是不是在上课”。
而这对状态补语也是同样。例如:
长得好——→长得好不好?
说得有理——→说得有没有理?
三
3.1如果认为后面部分是谓语,首先要认为前面部分是主语才可以。也就是说,前面部分必须是个指称形式,后面才能对它陈述。事实正是这样,我们认为“得”其实是个指称标记。
3.2 1983年朱德熙先生发表了《自指和转指》一文。我以为这是对语法理论的重要贡献。可惜的是在朱先生活着的时候,我不太懂它的意义,也没有能向朱先生学更多的东西。朱先生的这篇文章认为,现代汉语的“的”是一个转指标记,也是一个自指标记。转指标记指的是:
啃得牙都痛了——→啃得是不是牙都痛了?
2.5《语法讲义》(133页)在比较可能补语和状态补语的时候曾指出:
表示状态的述补结构可以扩展。例如:
写得好——→写得很好~写得非常好~写得确实好~写得好极了
表示可能的述补结构“写得好”是不能扩展的。
不用说,谓语当然是可以扩展的。其实我们更想强调的是这一点。一般的语法研究,都举那种极短的句子,所以看上去和结果补语、程度补语、可能补语差不多。事实上“得”字后的成分可以很长,比如:
第2届肯特岗国际汉语语言学圆桌会议论文(2002.11.27-29,新加坡)
“得”的性质及其后所带成分
刘勋宁
一
1.1很多年前,我常常迷惑于结果补语、程度补语和状态补语几种名称之间,搞不清谁是谁。比如分在状态补语里的:
打得手这阵儿还疼呢。
吃得肚子园鼓鼓的。
累得掉了一身肉。
睡得脑袋昏昏沉沉的。
能说它们表示的不是结果吗?
朱先生的这段话划清了与过去只讲“的”是名词化手段的界线。带“的”以后,不只是代表一个名词性成分,而更重要的是指示与此相关的另一个事物。例如“我的”不再指“我”,而是与我相关的另一个事物:我的——“帽子,衣服,书,眼睛,唾沫,妻子,仇人,风马牛”的各种事物。
相对于此,朱先生把那种只能在定语位置上出现,而且不能离开后头的中心语独立的“VP的”看成是自指的。例如:
3.4不过在这个问题上,我们采取功能主义的态度。我们以为,语言里的任何一个成分,都有它独自的功能。这种功能与其他成分可以形成交换关系,但不应该是完全交换的。能够有交换关系,反映了事物的普遍联系性;不能完全交换,正反映了事物的特殊性。所以“的”不论能不能提取成分,都是转指。
3.5另外,袁毓林1995也已经指出:不管是可称代的,还是不可称代的“的”是一个“的”:在“的”字结构中,“的”的语法功能是名词化,语义功能是转指。简而言之,“的”是一个表示转指的名词化标记。
太田辰夫《中国语历史文法》:结果补语。
刘月华等《实用现代汉语语法》:情态补语。
王邱丕、施建基1990专门讨论了“得”“后边的、不表示可能性的补语。”该文有一张表,也可以反映这种意义分辨上的纠缠不清。
例句|谓语结构的成分|补语的语法意义
---------------------------------------|---------------------------|----------------------------------
结果补语:病得晕倒了。
程度补语:走得快极了。
可能补语:重得拿不动了。
趋向补语:气得晕过去了。
还可以是其他结构:
主谓结构:病得我起不来床了。
述宾结构:气得吐血。
状中结构:追得猛跑。
定中结构:乱得一窝蜂。
双宾语结构:气得给他一顿痛打。
也就是说,“得”字后面可以是汉语的任何结构。这种复杂情况远远不是其他补语可以比拟的。
4你编故事,也编得满好听的。(“满好听的”陈述“编得”)
5我的心碎了,碎得连意识都没有了。(“连意识都没有了”陈述“碎得”)
6我越说越气,气得不得了。(“不得了”陈述“气得”)
7我们谈了很久,谈了很多,也谈得很深刻。(“很深刻”陈述“谈得”)
8小明说得好极了。(“好极了”陈述“说得”)
9听得我目瞪口呆。(“我目瞪口呆”陈述“听得”)
疼得要命。
说得好快。
红得发紫。
慢得让人起急。
能说它们表示的不是程度吗?分在结果补语里的:
别走快了。
准是吃多了。
话说重了。
别拧死了。
能说它们表示的不是程度或者状态吗?不用说,各种述补结构还可以连环套:
干得累死了
说得快极了
摇得睡着了
吹得飞走了
老得咬不动
快得追不上
说得哭起来了
逼得跳下去了
“累死了”“快极了”带的是程度补语,那么它们出现在“得”的后面,算状态补语呢,还是算程度补语?“睡着了”“飞走了”带的是结果补语,它们出现在“得”的后面,算结果补语呢,还是状态补语?“咬不动”“追不上”带的是可能补语,它们出现在“得”的后面,算状态补语呢,还是算可能补语?“哭起来了”“跳下去了”是趋向补语,它们出现在“得”的后面,算状态补语呢,还是算趋向补语?
1.2似乎不是我一个人这样糊涂。我曾经去问我的搞语法的同事,才知道他们也常常犯糊涂。口说无凭,看几种语法学著作也可以知道大家都糊涂,例如所指相同,可是名称不同,而且这种不同并不是嫌旧的名称不好,才起一个全新的名称,而是用语互相交叉:
朱德熙《语法讲义》:状态补语。
王还主编《对外汉语教学语法大纲》:程度补语。
3.6现在我要提出的是汉语的自指标记就是一般所说的状态补语里的这个“得”。“得”的作用就在于把动词变成一个自指形式,让它能够被陈述。
现在我们只要看例句就行。
1爱得不够深。(“不够深”陈述“爱得”)
2撑持得相当辛苦。(“相当辛苦”陈述“撑持得”)
3写得再好,只有自己看是没用的。(“再好”陈述“写得”)
那么会不会是这样呢?我们可以用主谓结构的特点检验一遍。
2.3朱德熙《语法讲义》(95页)认为:
主语和谓语的关系可以从结构、语义和表达三个不同的方面来观察。从结构上看,在正常情况下,主语一定在谓语之前,两者之间的联系,跟其他各种句法结构比较起来,要算是最松的。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两点上:第一,主语和谓语之间往往可以有停顿,而且主语后头可以加上“啊、呢、吧、嚜”等语气词跟谓语隔开。(例略)第二,只要不引起误解,主语往往可以略去不说。(例略)
a.他高兴得很。|Adj +Ad|程度
b.他比她年轻得多。|Adj+Adj|程度
c.他高兴得跳起来。|Adj+VP|程度兼结果
d.天气冷得她直哆嗦。|Adj+(N+VP)|程度兼结果
e.大伙儿笑得喘不过气来。|V+VP|结果兼程度
f.他逗得大伙儿都笑了。|V+(N+V)|结果兼程度
g.他写得认真。|V +Adj|情状(评议)
普通之所以能分清“趋向”补语而不致混淆,那完全是因为“趋向补语”是由“趋向”词构成的。“可能补语”之所以成立,是因为否定形式的特殊存在。换句话说,也都是形式上的。
1.4从前面揭示的情况可以看出,所谓连环套的东西,都是状态补语的情况。为什么状态补语会有这么奇怪的性质呢?这篇文章就从这里说起。
二
2.1前面我们已经看到,“得”字后面可以是各种情况的补语:
8 红:红的(红颜色的东西)
9 尺:吃的(食物|吃东西的人)
10 没钱:没钱的(没钱的人)
11 叶子上长刺儿:叶子上长刺儿的(叶子上长刺儿的植物)
表示转指的“的”有两方面的功能,一是语法功能的转化,就是名词化,二是语义功能的转化。
朱先生指出:
如果我们只看到“的”有名词化的功能,看不到它还有语义转化的功能,那就不容易说明为什么“的”除了在谓词性成分后头出现以外,还能在名词性成分后头出现,例如:木头的 | 外国的 | 我哥哥的。“木头 | 外国 | 我哥哥”本来就是名词性成分,加上“的”以后,从一个名词性成分变为另一个名词性成分,语法功能没有变,可是语义功能变了。
3.8上述各家意见的一个共同点是必须把“得”先改为“的”(金允经等是把“得”等同于“开车的技术”的“的”),上述结论才能成立。现在我们认为,“得”本来就是一个自指的标记,所以“得”和它们前面的成分,自然构成指称对象。
四
4.1现在我们再来重新说一说我们对“的”和“得”的功能主义的看法。有人曾经说,宇宙有多大,语言的词汇量就有多大。这是夸大其词。其实语言不需要那么多的词汇,人的记忆也不允许有那么大的词汇量。一个最经济的办法,就是不常见的事物可以有临时的指称办法。这种办法之一就是用事物的某方面的性质去指示整个事物。“的”和“得”就起这种作用。比如我们看见一个不知名的东西,我们可以说,请把那个“上面凹下去、下面凸出来、左面疙里疙瘩的、右面花里胡哨的、前面没面的、后面带眼的”递给我。这就叫转指。所以也许可以把中心语提取出来,也许提不出来。无论提得出来,提不出来,都是转指。许多人分析“跑得快”,认为里面包含了“速度”这样一个词,其实“速度”是一个科学词,许多乡下老百姓并不知道“速度”这个词,可一样可以说“跑得快”。(我也是很晚才学会这个词,可是我很早就会说“跑得快”。)有人把“唱得好”分析为“技术”好,我总觉得怪怪的。“我们班的李小红歌儿唱得特别好”,就是说她的“技术”好?至于大家喜欢补充的“这个样子”“那个样子”更是没样子的样子。李立成1997有一段分析是很精彩的,照录如下:
h.他走得慢悠悠的。|V +Adj|情状(描述)
1.3后来有一点儿自己的独立观察后才发现,其实三者的区别实在是形式上的而不是“意义”上的:
(1)状态补语就是“得”字后跟着的成分。
(2)结果补语就是动词后直接跟着的形容词或者状态动词成分。
(3)程度补语就是形容词或者状态动词后再跟着的形容词或者状态动词成分。
10说得大家都很满意。(“大家都很满意”陈述“说得”)
一个有意思的事。小燕子(赵薇)演的戏里,最爱说的句型就是:
11我很好,好得不得了。
12我很痛,痛得不得了。
这两句的谓语并不能倒过来说成:
*我好得不得了,我很好。
*我痛得不得了,我很痛。
因为“不得了”是对“好得”“痛得”的进一步陈述。
3.7需要说明的是,提出状态补语是主谓性质的并不是从我们开始的。比较早期的有赵元任的《Mandarin Primer》、龙果夫的《现代汉语语法研究》。近年有李立成(1997)、赵金铭(1999)、金允经、金昌吉(2001)等文章。李立成、赵金铭根据大量事实,认为状态补语应该看成谓语。金允经等根据汉语和韩语的翻译把带“得”的补语分为4类,其中A类“他跑得快”的“快”与“跑得”构成一个述谓关系,“跑得”不是述谓,而是“快”的主语(Subject)。
开车的技术 | 说话的声音 | 走路的样子 | 到站的时间 | 爆炸的原因 | 装书的(箱子)
3.3朱先生之所以要把“的”一分为二,最关键的是他要坚持“句法成分提取”的办法。也就是上面所说的转指的“的”字成分都可以出现在定语位置上,也可以离开被修饰的中心语独立,独立后语义上仍然能够指示那个中心语。例如“我的”可以指示“书”:把我的还给我。而“开车的技术”无法让“开车的”指“技术”。这样就需要把“的”分化,让能够提取中心语的叫“转指”,把不能提取的叫“自指”。朱先生的作法当然是严格的结构主义作法。
拿这两条对照,状态补语也是这样:
第一,“得”字之后往往可以有停顿,而且后头可以加上“啊、呢、吧、嚜”等语气词跟后面的成分隔开。
这件事怪得啊,真叫人猜不透就里。
价钱出得么,也不算太贵。
宠得吧,从小就只知道玩。
第二,只要不引起误解,“得”以前的成分往往可以略去不说。
(长得)跟他妈一样。
(恨得)连爸爸都不叫了。
气得我把他弟弟叫来,当着众人的面狠狠地训了他一顿。
气得我把他弟弟叫来,又把隔壁邻居都叫来,当着众人的面狠狠地训了他一顿。
气得我把他弟弟叫来,又把隔壁邻居都叫来,当着众人的面揭了他的底细,让大伙儿狠狠地说了他一顿。
我相信,如果设计得好,“得”后面联接的可以是一篇文章。而这恰恰是其他几种补语所不具备的:结果补语、程度补语只能是一个词,可能补语和趋向补语虽然比一个词长一点,但也只是增加一个形式成分而已。(俞敏先生就认为,可能补语中间的“得”“不”是中缀性质的。)从此可以看出,状态补语的这种功能是其他补语完全不具备的,而且在我们看来,这恰恰是一个本质的差别。
(贵得)整整花了我一个月的工资。
2.4《语法讲义》(98页)认为:
主谓结构往往可以转换成反复问句的形式。例如:“你去”可以转换为“你去不去”,“他抽烟”可以转换为“他抽不抽烟”,“他们在上课”可以转换为“他们是不是在上课”。
而这对状态补语也是同样。例如:
长得好——→长得好不好?
说得有理——→说得有没有理?
三
3.1如果认为后面部分是谓语,首先要认为前面部分是主语才可以。也就是说,前面部分必须是个指称形式,后面才能对它陈述。事实正是这样,我们认为“得”其实是个指称标记。
3.2 1983年朱德熙先生发表了《自指和转指》一文。我以为这是对语法理论的重要贡献。可惜的是在朱先生活着的时候,我不太懂它的意义,也没有能向朱先生学更多的东西。朱先生的这篇文章认为,现代汉语的“的”是一个转指标记,也是一个自指标记。转指标记指的是:
啃得牙都痛了——→啃得是不是牙都痛了?
2.5《语法讲义》(133页)在比较可能补语和状态补语的时候曾指出:
表示状态的述补结构可以扩展。例如:
写得好——→写得很好~写得非常好~写得确实好~写得好极了
表示可能的述补结构“写得好”是不能扩展的。
不用说,谓语当然是可以扩展的。其实我们更想强调的是这一点。一般的语法研究,都举那种极短的句子,所以看上去和结果补语、程度补语、可能补语差不多。事实上“得”字后的成分可以很长,比如:
第2届肯特岗国际汉语语言学圆桌会议论文(2002.11.27-29,新加坡)
“得”的性质及其后所带成分
刘勋宁
一
1.1很多年前,我常常迷惑于结果补语、程度补语和状态补语几种名称之间,搞不清谁是谁。比如分在状态补语里的:
打得手这阵儿还疼呢。
吃得肚子园鼓鼓的。
累得掉了一身肉。
睡得脑袋昏昏沉沉的。
能说它们表示的不是结果吗?
朱先生的这段话划清了与过去只讲“的”是名词化手段的界线。带“的”以后,不只是代表一个名词性成分,而更重要的是指示与此相关的另一个事物。例如“我的”不再指“我”,而是与我相关的另一个事物:我的——“帽子,衣服,书,眼睛,唾沫,妻子,仇人,风马牛”的各种事物。
相对于此,朱先生把那种只能在定语位置上出现,而且不能离开后头的中心语独立的“VP的”看成是自指的。例如:
3.4不过在这个问题上,我们采取功能主义的态度。我们以为,语言里的任何一个成分,都有它独自的功能。这种功能与其他成分可以形成交换关系,但不应该是完全交换的。能够有交换关系,反映了事物的普遍联系性;不能完全交换,正反映了事物的特殊性。所以“的”不论能不能提取成分,都是转指。
3.5另外,袁毓林1995也已经指出:不管是可称代的,还是不可称代的“的”是一个“的”:在“的”字结构中,“的”的语法功能是名词化,语义功能是转指。简而言之,“的”是一个表示转指的名词化标记。
太田辰夫《中国语历史文法》:结果补语。
刘月华等《实用现代汉语语法》:情态补语。
王邱丕、施建基1990专门讨论了“得”“后边的、不表示可能性的补语。”该文有一张表,也可以反映这种意义分辨上的纠缠不清。
例句|谓语结构的成分|补语的语法意义
---------------------------------------|---------------------------|----------------------------------
结果补语:病得晕倒了。
程度补语:走得快极了。
可能补语:重得拿不动了。
趋向补语:气得晕过去了。
还可以是其他结构:
主谓结构:病得我起不来床了。
述宾结构:气得吐血。
状中结构:追得猛跑。
定中结构:乱得一窝蜂。
双宾语结构:气得给他一顿痛打。
也就是说,“得”字后面可以是汉语的任何结构。这种复杂情况远远不是其他补语可以比拟的。
4你编故事,也编得满好听的。(“满好听的”陈述“编得”)
5我的心碎了,碎得连意识都没有了。(“连意识都没有了”陈述“碎得”)
6我越说越气,气得不得了。(“不得了”陈述“气得”)
7我们谈了很久,谈了很多,也谈得很深刻。(“很深刻”陈述“谈得”)
8小明说得好极了。(“好极了”陈述“说得”)
9听得我目瞪口呆。(“我目瞪口呆”陈述“听得”)
疼得要命。
说得好快。
红得发紫。
慢得让人起急。
能说它们表示的不是程度吗?分在结果补语里的:
别走快了。
准是吃多了。
话说重了。
别拧死了。
能说它们表示的不是程度或者状态吗?不用说,各种述补结构还可以连环套:
干得累死了
说得快极了
摇得睡着了
吹得飞走了
老得咬不动
快得追不上
说得哭起来了
逼得跳下去了
“累死了”“快极了”带的是程度补语,那么它们出现在“得”的后面,算状态补语呢,还是算程度补语?“睡着了”“飞走了”带的是结果补语,它们出现在“得”的后面,算结果补语呢,还是状态补语?“咬不动”“追不上”带的是可能补语,它们出现在“得”的后面,算状态补语呢,还是算可能补语?“哭起来了”“跳下去了”是趋向补语,它们出现在“得”的后面,算状态补语呢,还是算趋向补语?
1.2似乎不是我一个人这样糊涂。我曾经去问我的搞语法的同事,才知道他们也常常犯糊涂。口说无凭,看几种语法学著作也可以知道大家都糊涂,例如所指相同,可是名称不同,而且这种不同并不是嫌旧的名称不好,才起一个全新的名称,而是用语互相交叉:
朱德熙《语法讲义》:状态补语。
王还主编《对外汉语教学语法大纲》:程度补语。
3.6现在我要提出的是汉语的自指标记就是一般所说的状态补语里的这个“得”。“得”的作用就在于把动词变成一个自指形式,让它能够被陈述。
现在我们只要看例句就行。
1爱得不够深。(“不够深”陈述“爱得”)
2撑持得相当辛苦。(“相当辛苦”陈述“撑持得”)
3写得再好,只有自己看是没用的。(“再好”陈述“写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