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观察水苏教版)-

合集下载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9课《认识液体》教案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9课《认识液体》教案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9课《认识液体》教案认识液体本课是苏教版三年级上册“3单元固体和液体”内容之一,属于物质领域。

本单元共有4课,其中第9课为“认识液体”,是在认识固体的基础上进行研究的,也是后续研究第11课的基础。

本课分为五个部分,首先通过生活情景图初步寻找液体,对比烟雾和流沙认识液体,初步认识到液体容易流动,没有固定现状,有确定体积和质量。

其次,观察、比较不同液体的性质。

接着,用量筒测量液体的体积。

再次,测量液体的质量。

最后,认识水平面并研究使用水平仪。

主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对比分析能力以及使用量筒和电子秤测量液体体积和质量的能力。

教学目标:1.知道液体容易流动,没有固定现状,有确定体积和质量。

2.知道液体的表面在静止时一般会保持水平。

3.能观察、比较不同液体的性质。

4.能用量筒或量杯正确测量液体的体积,比较相同体积的水和油,质量不同。

5.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表现出对液体特点的探究兴趣。

6.能以探究数据为依据,调整自己的观点。

7.了解液体体积和质量测量技术对人类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影响。

8.意识到人类对水平仪不断改进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教学重点:知道液体有确定的体积和质量,液体的表面在静止时一般会保持水平。

教学难点:知道液体有确定的体积和质量。

教学准备:线香、火柴、植物油、水、牛奶、蜂蜜等适量、有起点线和终点线斜面板1块、100ml量筒1个、500ml量杯1个、颜料适量、沙漏1个、50ml烧杯4只,电子台秤1只,两个矿泉水瓶子、蓝水、牙签1根、水平仪、激光水平仪(8组)。

教学过程设计:1.导入(5分钟)教师放一些液体的图片,让学生看看这些液体有什么共同特点,引导学生进入液体的研究。

2.感性认识液体(10分钟)教师通过生活情景图,让学生初步寻找液体,对比烟雾和流沙认识液体,初步认识到液体容易流动,没有固定现状,有确定体积和质量。

3.观察不同液体的性质(10分钟)教师准备一些不同液体,如水、油、牛奶、蜂蜜等,让学生观察它们的颜色、透明度、粘稠度等性质,并比较它们的异同点。

三年级科学上册 观察水教案 苏教版

三年级科学上册 观察水教案 苏教版

观察水教学章节第三单元教学内容观察水第 1 课时教材分析《观察水》是小学科学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生命之源——水》的第二课,学生在与水打交道的过程中,已经了解了水的许多性质和用途。

本课选择学生熟悉的水作为研究对象,就是要将学生脑海中的零星认识提升到水的内涵属性层次上,并且在概念提升的过程中,教给学生科学认识物体的方法,使学生在初次进入“物质世界”领域时,能够准确利用自己的感官判断物体的特征,形成科学的思维习惯。

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探究过程中能够细心观察,尊重事实,尊重别人的意见。

科学探究:1.会用多种感官认识水,并能够在多种液体中快速鉴别出水。

2.能用语言、文字、图画等多种方式表达自己对水的发现。

科学知识:1.知道水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的液体。

2.知道观察物体常用的科学方法。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重点:运用科学方法认识水的性质难点:选择用具,把水运到1米或更远的空桶中课前准备每组一套学生实验材料:牛奶、白醋、糖水、水装在无色透明的容器里,准备几根筷子用于品尝。

形状各异的容器、塑料袋、水。

教学过程设计意图一、导入新课。

1.师:猜猜看,老师手中的瓶子里装的是什么?(教师出示装有水的瓶子(不透明),晃动几下。

)2.学生猜测3.师:你为什么认为瓶子里装的是水(白醋、牛奶……)呢?生:摇动瓶子的时候发出了响声。

4.教师评价:你们说的都很有理有据。

无论是牛奶、水还是白醋等装在瓶子里摇动时都会发出声音。

要想知道瓶子里装的到底是什么,我们该怎么做呢?生:打开瓶盖,看一下。

生:闻一下。

……5.师:哪种种方法是最科学的呢?我们今天就来探究一下观察物体的方法。

如果4个烧杯分别装有牛奶、白醋、糖水和冷开水,你有什么办法找到冷开水?利用学生原有经验,让学生通过眼看、鼻闻、舌尝等方法,从4种液体中找到水,通过分析找水的过程来强化学生对水的基本性质的认识,归纳认识物体特征的一般方法。

即用眼睛看、用鼻子闻、用舌头尝、用手摸。

三年级科学上册《观察水》教案1 苏教版

三年级科学上册《观察水》教案1 苏教版

《2. 观察水》教案教学目标:1、会用多种感官认识水,并能够在多种液体中快速鉴别出水。

2、能用语言、文字、图画等多种方式表达自己的发现。

3、知道水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的液体。

4、知道认识物体常用的科学方法。

教学重、难点:重点:运用科学方法认识水的各种性质。

难点:选择用具,把水运到1米或更远处的空桶中。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牛奶、白醋、糖水等各种液体、流速板、滴管、加一点红色颜色的水、不同形状的容器。

学生准备:白开水。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竞赛活动:快速找出水。

1、出示几种液体,提出问题:这几杯液体中,哪一杯是水?你是怎么判断的?2、学生活动,汇报:要求说出自己的判断方法。

3、师生一起归纳认识物体特征的一般方法:鼻子:闻气味。

眼睛:看颜色、形状、大小等。

手:摸软硬、冷热、光滑与粗糙等。

耳朵:听声音。

舌:尝味道。

(特别提出:在认识不了解的物体时,不能先直接尝,要注意安全。

)二、学习新课:(一)观察水,描述水:1、仔细观察:桌上的这杯水是什么样的,把你的观察方法和结果记录下来。

2、学生活动。

3、学生汇报。

4、教师小结:水是没有颜色、没有形状、没有味道、透明的。

(二)认识液体的特征:1、游戏:给水搬家。

提出任务:把烧杯里的水搬家到不同形状的容器中,观察:有什么现象?2、学生活动,交流。

3、小结:水没有固定的形状,容易流动的液体。

(允许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新苏教版(新教材)三年级上册小学科学教学设计 第9课 认识液体

新苏教版(新教材)三年级上册小学科学教学设计 第9课 认识液体

9.认识液体【教材分析】本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3单元《固体和液体》中的第2课。

本课通过大量的观察、实验活动,指导学生运用多种感官来认识液体,了液体颜色、气味、透明度、粘稠度、体积、质量等方面的常见性质,引发学生对液体种种性质的认识。

教学内容可分三部分:第一部分,引导学生描述所知道的各种液体的性质。

教科书第27页提供了一个场面,目的是引导学生开动脑筋,找出身边的各种液体,而且越多越好。

课文还提示了生活中常见的四种常见的液体:食用油、水、蜂蜜、牛奶,让学生在进一步的观察中,了解它们的性质。

这一环节的目的是调动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学生进一步发现液体的性质做好铺垫。

第二部分,引导学生发现液体的各种性质,是本课的重点内容。

教材第28页的第一幅图是比较四中液体的性质,把三种不同的液体倒入斜放的板上,通过液体流动速度的快慢,说明不同的液体,粘稠度不同,通过对四种液体的比较,发现它们的颜色也是不相同的。

第二幅图是用量筒测量水的体积,并重点介绍量筒的使用方法。

第三幅图是量出50毫升的水和50毫升的油,在天平上比比看,谁轻谁重?称量与水体积相同的油和蜂蜜的重量,通过比较说明同样多的水和油,油比水轻。

这里暗含着“不同的液体,密度不同”的知识。

第二、三幅图都是通过让学生探究得出,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是有固定的体积和质量。

这一部分内容,涉及的实验所用仪器比较多,难度也较大。

第三部分,引导学生归纳研究方法。

帮助学生认识到:要想全面认识一个事物,必须运用多种多样的方法。

【学情分析】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正处于中低年段,这一年龄段的孩子对新鲜事物有着极强的好奇心,因此,他们对于科学研究也有着极高的热情,愿意积极参与并且动手实验。

但是由于年龄特点,他们的注意力只是有限的一段时间,没有较长时间的学习兴趣。

学生在一年级已经认识了水知道了水的基本特征,也学会了用不同的感官认识物质,这为本课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知道液体关于颜色、气味、透明度、粘稠度、轻重等性质。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观察水》说课稿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观察水》说课稿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观察水》说课稿我说课的内容是:XXX《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生命之源——水》的第二课《观察水》。

一、说教材《观察水》是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生命之源——水》的第二课。

本单元是在研究了“生命世界”内容的基础上,初次接触“物质世界”的内容,以生活中最常见的物质——水作为研究的切入点。

水是组成世界万物的重要物质,可以说我们的一切都离不开水,但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水虽然是生活中最常见的,同时也是最容易被忽略的。

观察水的活动就是尝试着利用自己的感官和借助一些实验器材进行观察活动,将学生脑海中的零星认识提升到水的内涵属性层次上,能准确利用自己的感官判断物体的特征,形成科学的思维惯,从而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情趣,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的科学态度。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科学课程标准》,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确立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知道认识物体的科学方法,会用多种感官(眼、鼻、舌、手等)多种方法来认识水。

会用自己的感官来观察水是一种什么样的物体。

2.能力目标: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观察方法,体会人体感官在认识事物上的重要性,理解用感官观察水要有顺序。

3.情感目标:在观察、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留心观察、敢于提出不同的见解,愿意与同伴合作,勇于交流自己的看法,培养学生安全意识。

按照本课的教学内容,我认为让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认识水的各种性质特点是本课的教学重点,选择工具,制订计划把水运到一米以外的空水槽中将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三、说教法三年级的学生对科学的观察方法和水的性质的认识还是比较模糊的,这会影响到学生科学的思维惯的形成。

基于这一点,在教学时,要注重科学的观察方法的指导和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因此我设计了猜谜、小组合作探究和运水比赛的活动,让学生在猜一猜、看一看、说一说、比一比的过程中,比较轻松、活跃的气氛中掌握科学知识。

所需要准备的材料:雪碧、牛奶、盐水、水、油、白醋各一杯,烧瓶、大烧杯、袋子、水槽、量筒、量杯、粗细不同的管子,水桶等。

三年级上观察水苏教版

三年级上观察水苏教版

三年级上观察水苏教版
牛奶、醋、酒精等都像水一样,会流动 没有固定的形状。
我们把像水这样会流动,没有固定形状 的物体叫液体。
根据前面的学习请你总结一下水是什么样的物体?
水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 透明的液体。 (把你总结的水的特点写在活动记录上)
三年级上观察水苏教版
三年级上观察水苏教版
运水比赛
小组合作,选用适当的用具,除了用倒水的 办法,设法将一桶里的水运到一米外的空桶 里。如果两只桶的距离再远些呢,你们会怎 么办?
1、选择合适的用具。 注意:既要快,又不能
2、讨论运水办法。
让水洒出来哦!
3、教师计时开始比赛。
三年级上观察水苏教版
三年级上观察水苏教版
布置作业
请同学们课后继续观察水, 看看水还有哪些神奇之处, 把你的发现记在笔记本上。
三年级上观察水苏教版
三年级上观察水苏教版

1.科举制度的取消对中国现代化造成 的困难 在于, 原有的 形成社 会精英 的方式 由此而 发生突 然的断 裂。正 如一些 研究者 指出的 ,曾经 由科举 制度给 社会提 供的内 聚力量 ,在其 后几十 年中一 直都没 有恢复 过。

2.显然不应得出这样的结论。变革不 适应于 时代要 求的旧 制度, 毕竟是 历史的 大趋势 。但采 取什么 方法, 使制度 改革可 以取得 真正的 效果, 则应是 改革者 考虑的 最为关 键的问 题。
观察方法
观察结果
一、看 ③号是白色,是牛奶 二、闻 ①号有刺激性气味,是醋。 三、尝 ④号是甜的,是糖水。 四、剩下的 ②号是白开水
观察水 仔细观察水,把观察结果和方法写在记录表里。
观察水记录表
观察方法
观察结果

新苏教版(新教材)三年级上册小学科学教案 第12课 河流与湖泊

新苏教版(新教材)三年级上册小学科学教案 第12课 河流与湖泊

12.河流与湖泊【教材分析】这是本单元的第一课,主要是让学生初步了解水在地球上的分布,知道我国淡水资源匮乏,提高学生的节水意识。

第一,引导学生观察,知道大自然创造了奇观;第二,学生实验,了解河流与湖泊的形成原因;第三教育学生节约用水。

【学情分析】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对水的形态和性质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因学生身处美丽的锦江边,从小到大天天跟水打交道,拥有非常充足的水资源,对淡水的用途认识不充分,对浪费水的现象熟视无睹,对淡水的匮乏感受不足,他们无法或者很难体会到世界上淡水资源的缺乏和水污染的严重。

因此,本课重点在于激活学生的“节水意识”。

【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初步了解水在地球上的分布状况,天然形成的,水域大的,如江、河、湖和海;水域小的如池塘、小溪和山涧。

还有人工水域如水库等。

2.知道河流与湖泊是重要的淡水资源,也是许多生物的家园。

科学探究:1.在教师引导下,能基于已有经验和所学知识,观察、比较地球上的水,发现有的水域大,有的水域小;发现有的是天然形成的水域,有的是人工水域。

2.能利用学具模拟河流与湖泊的形成。

科学态度:1.能在好奇心的趋势下,乐于尝试用多种材料完成模拟河流与湖泊的形成。

2.能分工协作,进行多人合作探究学习。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1.了解知道河流与湖泊是重要的淡水资源,要保护好水资源不让其被破坏。

2.要节约用水,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知道地球上的水分布在江、河、湖、小溪、水库冰川和地下等,淡水资源缺乏要保护其不被污染。

【教学难点】利用学具模拟河流与湖泊的形成。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课件、塑料瓶6个、塑料盆6个、油泥等。

学生材料:植被模型、假山模型、房屋模型,课前搜索河流与湖泊的相关资料。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提问导入1.师:同学们,我们一起来观赏一些美丽的风景,大家注意观察这些美丽的风景中有没有相同的元素?(学生观赏。

)大家找到相同的元素了吗?(有水。

三年级科学教案-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观察水-公开课比赛一等奖

三年级科学教案-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观察水-公开课比赛一等奖

《观察水》教案设计一、教材简析“观察水”属于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物质世界板块的一个组成部分,选自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第三单元第二课,再整个单元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对前面一节“生命离不开水”的深化与具体化,又为后面观察研究水的性质打下了基础。

二、学情分析本课面向的是三年级的学生,该年级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对水的特征和性质有一定的生活体验,但尚上升到属性层次的概念。

在学生在与水打交道的过程中,已经了解了水的许多性质和用途。

但脑海中对水的认识是零星的:人要喝水,动物、植物也是离不开水的。

但还不能很好的用科学认识事物的方法如:看、闻、尝、摸等来观察水、描述水。

所以,本课的教学要建立从浅显地看到细致地观察的转变框架,使学生通过本课的教学,对科学观察事物有一个质的飞跃。

本课选择学生熟悉的水作为研究对象,就是将学生脑海中的零星认识提升到水的内涵属性层次上,并且在概念提升的过程中,教给学生科学认识物体的方法,使学生在初次进入“物质世界”领域时,能够准确利用自己的感官判断物体的特征,形成思维的习惯。

本课结构表现为常用的引导认识思路,即由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出发,在归纳认识事物方法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水的特点及属类——液体的特征。

本课在介绍水属性的同时也培养的学生运用看闻摸尝等方法观察物体的能力。

培养的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素养。

三、教学目标1通过讨论“用什么样的观察方法可以从三杯装有白醋、糖水、水的透明液体中找到水”提出闻、尝、摸的观察方法。

2通过用“看、闻、尝的方法观察水”的小组活动发现水的特征:透明无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

3通过观看瀑布的视频以及用两个空杯往返倒出水来模拟瀑布的活动这两个活动发现水的运动特征:会流动。

4通过将水倒入不同形状的容器探讨水的形状,最后总结出:水没有固定的形状。

5通过讨论“”寻找生活中其它会流动且没有固定形状的物体“”,总结出具有这一特征的一类物体统称为液体。

四、教学重难点1.重点:运用科学方法认识水的各种性质。

苏教版小学科学新三年级上册科学4.12河流与湖泊 (教案)

苏教版小学科学新三年级上册科学4.12河流与湖泊 (教案)
(3)说一说,河与湖主要区别?
湖是封闭的有陆地包围水域。河是线性流动的水体。
(二)模拟河流与湖泊的形成
1.想一想在下大雨的时候,我们校园里,小区里什么情况下会有小河流出?
在下大雨,凹陷的地方会有小水流。
2.当有不断流动的水流,水流很急,雨水又多的时候,会怎么样呢?
会在凹陷的地方,聚集起来,形成小水坑。
结论:河流和湖泊的形成主要来源于降水,经常不断地流动的水,形成地面径流,水在“槽”中流动,形成河流。
当水越聚越多,便开始向地势低的地方流动汇集在地形凹处,积水成湖泊。
河流和湖泊的水来自哪里?
雨水,泉水,雪山融化等。
(三)河流与湖泊的功能
河流与湖泊是重要的淡水ຫໍສະໝຸດ 源,也是许多生物的家园。1.你知道河流与湖泊淡水资源中,孕育着哪些生物?
通过视频激发学生兴趣,导入课题。
讲授新课
(一)水资源的多样性
2.出示:黄河、湖泊、河塘和水库的图片
(1)找学生分辨出:黄河、湖泊、河塘和水库。
(2)说一说,它们有什么不同?
学生讨论,小组代表发言。
教师:自然界中,有的水域大,蓄水量多,如江河湖海;有的水域小,蓄水量少,如池塘、小溪、山涧。除了天然形成的水域,还有人工水域,如水库。
通过活动、了解河与湖的区别。
让学生掌握河流与湖泊形成的原因。
课堂练习
一、判断
1.小蝌蚪不生活在湖泊中。()
2.海,水域大,蓄水量多。()
二、选择
河流与湖泊不能为人类造福的是()。
A.航运B.水灾C.发电
课堂巩固练习,加深对课堂知识的理解
培养学生的练习习惯,不断巩固所学。
作业布置
到家乡的河流与湖泊去观察有些生物在活动,做好记录,和同学们一起分享。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08观察水》(2)-附知识点梳理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08观察水》(2)-附知识点梳理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观察水一、教学目标:知道认识物体可用看、闻、尝、摸等方法。

会用多种感官认识水,能用语言、文字、图画等多种方式表达自己的发现。

知道水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的液体。

让学生知道,不了解的液体,不要轻易摸,也不要轻易尝。

二、教学重点重点:运用科学方法认识不的各种性质。

三、教学进程:(一)导入新课老师出一道脑筋急转弯:什么东西越洗越脏?(水)学生猜测,教师引导。

出示四个装满液体的杯子,分别装有牛奶、醋、糖水和水,你有什么办法找到水?学生讨论并动手操作。

学生汇报本组方法。

小结:认识物体常用的科学方法是:先用眼睛看,再用鼻子闻,用舌头尝,用手摸等。

不了解的物体,千万不能随便闻和尝,以免对我们的身体造烦恼伤害。

(二)观察水,描述水观察实验:仔细观察桌上这杯水是什么样的,把你们的观察方法和结果填在“记录表”中。

学生组内观察并记录。

教师组织学生汇报,强调看哪一组选用的方法最多,对水的描述最详细。

师生小结:水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的。

(三)认识液体的特征观察实验:用一个有洞的塑料口袋装水,水从破口处流出。

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水在流动)实验:让塑料袋里的水流进容器中,再把容器中的水分别倒入其他形状的容器中。

提问:水可以变成哪些形状?水有固定的形状吗?讲解:水会流动,没有固定的形状,像具有水这样特点的物体,我们把它叫做液体。

水就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的液体。

(四)填写练习册,作业布置:让学生课后继续观察水,把自己发现的水的神奇之处记下来。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梳理第一单元认识空气单元知识点1. 像粉笔、水一样,空气也占据一定的空间。

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具有弹性。

2. 把一个袋口打开、口朝下的塑料袋快速移动后握紧,塑料袋会鼓起来,这是因为塑料袋装满了空气。

3. 在做注射器挤压空气实验时,放一小块泡沫在针简里会看得更清楚。

4. 压缩空气在生活中的用途:充气城堡、射钉枪、足球、喷水壶喷水、充气床垫等。

苏教版小学科学实验操作3、4年级

苏教版小学科学实验操作3、4年级
水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的液体,水 没有固定的形状,容易流动。
五、 整理器材以及清洁桌面。
实验二
会喷射的水(水的压力)
(三年级上册)
一、实验目的: 了解水的压力。
二、实验材料: 饮料瓶、胶带、铁钉。
三、实验过程: 1、用钉子在瓶壁上、中、下扎三个一样大小的孔。 2、用透明胶带将三个孔贴上,再往瓶里装水。 3、撕去胶带,观察射出的水流有什么不同。 4、抬高瓶子的位置,观察喷射的水流有什么变化吗?(2
(F)将火柴棍扔进废液缸里。
三、注意事项: (A)酒精容量不能超过灯壶容积的三分之二。 (B)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盏酒精灯。 (C)不能用口去吹灭酒精灯。
实验七
研究土壤成分 (三年级下册)
一、实验目的:
研究土壤的成分。
二、实验器材:
干湿土壤若干(块状,含较多腐殖质的土壤)、餐巾纸、 烧杯、水、三脚架、石棉网、酒精灯、蒸发皿、,玻璃棒、 火柴、坩埚钳。
一、实验目的:
了解金属的一些基本性质。
二、实验器材:
铜铁铝丝、砂纸、烧杯、热水、木筷、塑料棒、铁 锤、擦拭纸。 三、实验步骤:
1、把铜丝、铁丝、铝丝的表面用砂纸打磨,并观察金 属光泽。
2、把铝丝、木筷、塑料棒同时放入热水里,过一会儿 后,用手摸一摸这些物品的上端,有什么感觉?
3、把一段铜、铁、铝丝分别放在水泥地上的砧板,用铁 锤轻轻敲打,并观察。
四、我的总结和发现(实验结论): 1、食盐放入水中时我发现:颗粒状的盐,沉入水底。 用玻棒搅拌后我发现:颗粒不见了。
2、高锰酸钾放入水中时我发现:有的颗粒逐渐消失,周 围的水变紫红色。
用玻棒搅拌后我发现:颗粒全部消失。
3、由此说明:水可以溶解一些物质。

第9课认识液体(教学设计)三年级科学上册

第9课认识液体(教学设计)三年级科学上册

9.认识液体(教案)20232024学年三年级科学上册(苏教版)核心素养※能辨认生活中常见的液体。

※观察并比较不同液体的性质,会测量液体的体积和质量。

※认识水平面,知道水平仪的工作原理,学会使用水平仪。

※观察并比较液体的性质,会测量液体的体积和质量。

重点※学会使用水平仪。

难点教学内容本课以液体为研究对象,通过一系列的观察活动,引导学生多角度认识液体的性质。

本课教学内容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寻找生活中的液体,说出它们属于液体的理由,归纳液体的共同性质。

针对学生容易想到的液体“会流动”这个特征,教材特意安排了“飘动的烟”“流动的沙”来让学生分辨是否属于液体,让学生意识到“会流动”并非是液体独具的特征。

第二部分,通过一系列观察、比较活动,进一步认识液体的性质。

这部分由三个活动组成:活动一,比较不同液体的性质,指导学生从颜色、气味、透明度、黏稠度等方面对不同的液体进行观察比较;活动二,指导学生正确使用量筒测量液体的体积;活动三,比较液体的质量。

通过后两个活动,让学生知道液体虽然没有确定的形状,但有确定的体积和质量。

第三部分,认识水平面,学会使用水平仪。

这部分由两个活动组成:活动一,引导学生认识液体的表面在静止时一般会保持水平,为下一个活动做好铺垫;活动二,承接上一个活动,引导学生认识水平仪并了解它的工作原理,学会使用水平仪来测量课桌、讲台、窗台等是否水平。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教学课件。

学生分组材料:油、水、牛奶、蜂蜜、液体流速板、量筒、烧杯、电子天平、两个相同的小瓶、水平仪等。

教学过程找出液体。

找出图中的液体。

在这几幅图中,出现了很多液体。

比如因为紧张冒出的冷汗、针管里的药水、剧烈运动时身体出的热汗、池塘水、雨点、小狗的尿液、厨房中的油、酱油、醋牛奶、果汁、饮料、碗中的蛋液、卫生间水龙头里流出来的水、沐浴液、洗手液、加油站里的汽油等都是液体。

但是图中也有不是液体的物质,比如装液体的容器是固体,空气是气体等。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认识液体》优质教学设计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认识液体》优质教学设计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认识液体》优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认识液体》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活动,了解液体的特点、液体的不同状态以及液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操作,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对于液体这个概念,他们可能在生活中有所接触,但缺乏系统性的认识。

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都在逐步发展,需要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来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液体的特点,掌握液体的不同状态以及液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液体的特点、液体的不同状态以及液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2.教学难点:液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原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了解液体的特点。

2.实验教学法: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让学生掌握液体的不同状态和相互作用。

3.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液体物品(如水、牛奶、橙汁等)、实验器材(如烧杯、试管、滴管等)。

2.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个笔记本,用于记录实验现象和思考。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不同种类的液体物品,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液体?液体有哪些特点?呈现(10分钟)1.教师简要介绍液体的特点,如流动性、不可压缩性等。

2.教师讲解液体的不同状态,如液态、气态和固态。

操练(15分钟)1.教师学生进行实验,观察不同液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2.学生动手操作,记录实验现象。

巩固(10分钟)1.教师提问:液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是什么原理?2.学生回答,教师点评并讲解。

拓展(10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液体在生活中的应用。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教案探究植物的喝水方式,了解水分在植物体内的运输。

透明塑料杯、小草、水、食盐、吸管等。

自然科学实验步骤1、将小草根部放入透明塑料杯中,加入少量食盐。

2、倒入适量水,用吸管将水从底部注入,直到水面高度超过小草根部。

3、观察小草的叶子和茎,看它们如何喝水。

实验现象小草的叶子和茎逐渐变绿,水面逐渐下降。

实验结论小草通过根部吸收水分,然后通过茎和叶子进行运输和蒸发。

实验前注意问题实验后注意问题解决方法实验教师:XXX小草需要水来生存,因为水对于生命来说是不可或缺的。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需要用试管、小草、油、试管架和尺子来观察小草每天喝水的情况。

实验步骤包括在试管中倒入水和几滴油,然后将根系发达的小草放入试管中,并用尺子测量试管中水的高度,每天都要测量水的高度。

实验结论是试管中的水不断减少,因为小草每天都需要喝水。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需要观察水的特性,以了解水的感觉器官。

实验器材包括烧杯、牛奶、白醋、糖水和形状不同的。

实验步骤包括用眼睛观察牛奶,用鼻子闻观察白醋,用舌头尝观察糖水,然后将水在不同的中倒来倒去观察。

实验结论是水是一种没有颜色、气味、味道的透明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可以流动。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需要观察水的毛细现象,以了解生活中的毛细现象。

实验器材包括一个玻璃杯、餐巾纸、红墨水和水。

实验步骤包括在盛水的玻璃杯内滴几滴红墨水,然后将一条薄纸巾的下部插入水中。

实验结论是红色的水逐渐沿着纸巾往上爬,并向四周扩散,这是由于水具有毛细现象。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需要了解水的压力,以及压力与水深度的关系。

实验器材包括一个大可乐瓶、钉子、胶布和水。

实验步骤包括在瓶壁上由上向下等距离地扎三个一样大小的孔,然后用一长条胶布将三个孔贴上,并往瓶里装水。

最后撕去胶布,观察发现高低不同的小孔喷射出的水流远近有差异,低小孔喷出的水远,高小孔喷出的水近。

实验结论是水有压力,压力的大小与水的深度有关,水位越深压力越大。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小学科学《河流与湖泊》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小学科学《河流与湖泊》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小学科学《河流与湖泊》教案教材分析:本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地球上的水资源的第12课《河流与湖泊》,主要介绍了地球上的河流与湖泊,包括它们的形成、特点、作用以及与我们生活的关系。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将了解到水资源的分布与利用,培养对自然环境的观察和保护意识。

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河流与湖泊的概念、形成和特点。

-掌握河流和湖泊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归纳的能力。

-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敬畏和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1. 教学重点:-河流与湖泊的形成、特点和作用。

-河流和湖泊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

2.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河流和湖泊的形成过程。

-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学情分析:学生对于身边的自然环境有一定的认识,但对于河流和湖泊的概念、形成过程及其作用可能存在一定的模糊。

他们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还较薄弱。

因此,本节课需要通过生动的教学方式和具体的例子来引发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思考和探索欲望。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将地球的图片或投影呈现给学生,引发学生对地球的认识和兴趣。

2. 教师与学生进行互动:-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地球是什么样子的吗?有哪些地方是水?我们平时见过哪些水的形态?-学生:(举手回答)海洋、江河、湖泊、雨水等。

-教师:非常好!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地球上的水资源——河流与湖泊。

请你们仔细观察这张地球图片,看看地球上有哪些水的形态?二、呈现知识点1. 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方式,介绍河流与湖泊的概念和特点。

-教师:同学们,我们先来看一些图片,这是河流,你们看到了吗?它是一条弯弯曲曲的水流。

再看看这张图片,这是湖泊,它是一片静止的水域。

大家可以观察一下,我们生活的城市中有没有河流和湖泊?2. 学生观察与思考:-教师:请你们观察一下这张图片,看看里面有哪些是河流,哪些是湖泊?-学生:(观察图片)这是一条弯弯曲曲的河流,那个是湖泊,很大很深。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09神奇的水》-附知识点梳理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09神奇的水》-附知识点梳理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神奇的水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与实验,理解水的毛细现象和表面张力,获得对水的初步认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动手实验、认真观察来获取知识与相关信息,并知道如何运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水的特征,知道要怎样利用水的特征为生活服务。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是以学生动手实验为基础,引导学生辨识水的特征,了解水的毛细现象与表面张力现象。

难点是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做好实验,从实践中引出真理。

三、教学准备:1.实验用品细纸条、有颜色的水等。

2.学生分组实验用品。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引入:上节课我们通过对水的观察,发现水是一种无色无味的透明液体,初步认识了它的基本特征,水是一种神奇的物质,让我们通过动手来认识它的神奇。

今天我们来学习《神奇的水》。

(一)会“爬”的水。

师:水会运动吗?水怎样运动?下面请大家看几个小实验。

教师演示实验:(1)剪一条薄纸巾,把下部插入有颜色的水中。

大家看到了什么?(2)剪开花的花茎,一半插在红色水中,一半插在蓝色水中。

你看到了什么?(3)滴一滴墨水在面板上,用粉笔把它吸干,你又发现了什么?讨论:这是一种什么现象?你在生活在还在哪里看到这些现象?小结:水沿着有孔隙的材料往上爬的现象,叫做毛细现象。

(二)会“团结”的水。

师:我们是一个团结的集体,大家团结友爱,一起学习,一起劳动,生活过得很快乐。

那么水和水之间会不会团结呢?(1)猜一猜:一元的硬币能容纳多少滴水?先把猜测的结果记录下来,再亲自动手做一做。

学生分小组实验。

将一枚一元的硬币放在桌面上,然后用吸管往硬币上滴水,看看一元的硬币究竟能装几滴水。

滴完后观察:现在的水是什么形状的?为什么水面鼓得像个小馒头一样?(2)把曲别针轻轻放入装满水的杯子里,预测放多少枚曲别针水会溢出来。

再试一试,看看预测得对不对。

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记录。

为什么杯子里的水已经满了,还能再装下几枚曲别针,装入曲别针后,杯面上的水为什么会鼓出来但是又不会流下来?师小结:水具有使其表面尽量缩小的力,这就叫做水的表面张力。

三年级科学上册观察水教案苏教版

三年级科学上册观察水教案苏教版

三年级科学上册观察水教案苏教版第一章:水的基础知识1.1 水的定义:水是一种无色、无味、无味的液体,是由氢和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1.2 水的特性:水具有溶解力、传热性、表面张力、凝固点和沸点等特性。

1.3 水的作用:水是生命的基础,对人类和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生存至关重要。

第二章:水的形态变化2.1 液态水:水在常温常压下呈液态,具有流动性。

2.2 固态水:水在低温下会结冰,形成固态。

2.3 气态水:水在高温下会蒸发成水蒸气,形成气态。

第三章:水的净化和污染3.1 水的净化:通过过滤、沉淀、吸附等方法,去除水中的杂质和有害物质,使其达到饮用标准。

3.2 水的污染:水体受到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药化肥等污染源的污染,对人类和生态环境造成危害。

第四章:水的节约和保护4.1 节约用水:培养学生的节水意识,通过减少用水量、重复利用水等方式,节约水资源。

4.2 保护水资源:保护水源地,防止水污染,合理利用水资源,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第五章:水的应用和实验5.1 水的应用:水在农业、工业、生活等领域的应用,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5.2 水的实验:进行水的蒸发、凝结、溶解等实验,观察水的性质和变化,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

第六章:水的循环过程6.1 蒸发:水从地表或水体中蒸发成为水蒸气。

6.2 凝结:水蒸气在大气中遇冷凝结成水滴,形成云。

6.3 降水:云中的水滴凝结成冰晶,下降到地面形成雨、雪等降水。

6.4 地表径流:降水到达地面后,部分被蒸发或渗透,剩余的水流形成地表径流,最终流入河流、湖泊和海洋。

第七章:水的利用和处理7.1 饮用水:通过自然过滤、沉淀、消毒等处理方式,将水体中的有害物质去除,使其达到饮用标准。

7.2 农业用水:通过灌溉系统将水输送到农田,满足农作物生长的需要。

7.3 工业用水:工业生产中使用的水,需要经过处理以满足不同工艺的需求。

7.4 废水处理:对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进行处理,去除有害物质,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12、河流与湖泊 教案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12、河流与湖泊 教案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12、河流与湖泊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河流和湖泊的定义和特点;2. 掌握河流和湖泊的形成原因;3. 能够简单描述河流和湖泊的生态环境。

教学准备1. 课本《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2. 大型投影仪;3. 地图或图片素材;4. 视频资源。

教学步骤导入新课 (5分钟)让学生观看一段关于河流和湖泊的生态影片,激发学生对主题的兴趣。

呈现概念 (10分钟)1. 制作幻灯片展示河流和湖泊的定义和特点;2. 在展示过程中,鼓励学生思考并提问。

深入研究 (15分钟)1. 给学生阅读材料,了解河流和湖泊的形成原因;2. 通过地图或图片展示,让学生观察和分析不同河流和湖泊的特点;3. 引导学生思考,发现河流和湖泊的相互关系。

知识巩固 (10分钟)1. 分组活动,让学生互相讨论并回答一些问题,例如:- 你家附近有哪些河流或湖泊?- 河流和湖泊对人们有什么作用?- 河流和湖泊的水质有什么区别?2. 鼓励学生展示他们的观点并互相交流。

拓展延伸 (15分钟)1. 大家一起观看关于某个著名河流或湖泊的短视频,例如长江或太湖;2. 引导学生思考,大自然的宝藏——河流和湖泊,我们应该如何保护它们?总结归纳 (5分钟)与学生共同总结所学内容,并强调河流和湖泊的重要性以及保护它们的责任。

课堂作业要求学生在笔记本上写下自己对河流和湖泊的认识,以及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如何保护它们的想法。

教学反思教案设计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对河流和湖泊的兴趣,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通过观察和分析实际案例,学生可以更直观地理解河流和湖泊的特点和重要性。

同时,通过引导思考和小组讨论,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能力也得到培养和提高。

课后作业可以进一步巩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促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积极保护河流和湖泊。

三年级上科学教学实录 神奇的水_苏教版

三年级上科学教学实录 神奇的水_苏教版

三年级上科学教学实录- 神奇的水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第三单元中?神奇的水?第一课时 ,是继?观察水?一课之后 ,学生已对水的颜色、气味、味道等物理性质有了初步认识的根底上 ,带着学生研究水的毛细现象、外表张力等神奇现象 ,并了解水的这些本领在生活中的应用 ,使学生对水的性质有一个比拟完整的认识。

〔一〕认识毛细现象师:俗话说 ,“人往高处走 ,水往低处流。

〞大家想过没有水会不会从低处往高处爬呢?教师演示实验:〔出示一条白色毛巾 ,装有红色水的水槽〕把它白毛巾下端垂直放进水中 ,让学生观察 ,会有什么现象发生?生:毛巾湿了。

生:毛巾一端入水时 ,水沿着毛巾的下端往跑。

师:看到这些 ,你想说些什么呢?生:水是怎么爬上毛巾的?生:水为什么会从低处往高处爬?只有学生自己发现的问题 ,才是学生最感兴趣的;只有让学生研究自己的问题 ,学生才会发挥出全部的主动性。

以问题作为课程的载体 ,让学生大胆提出心中的疑问 ,质问自己和同伴 ,甚至是质问老师 ,从而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师:在日常生活中 ,你们还看见过哪些类似毛巾的现象呢?生:放入水中粉笔。

生:放入水中的衣服。

生:下雨时裤腿湿。

生:墙角的砖……师:你知道的真多!你们认为水沿着这些物体往上爬的原因可能是什么?生猜测:这些物体也许有管道。

毛巾、衣服有孔。

问题明确后 ,要鼓励学生“敢想〞 ,即对一个问题的结果进行大胆猜测。

所以教师要通过提前预测结果的活动等来培养小学生的想象力。

师:〔重复学生的答复〕究竟是什么原因呢?让我们用桌子上的材料来做一做 ,试一试 ,看看我们会发现些什么?知道些什么?实验一:以下材料中 ,水能沿着上升的打√ ,不能上升的打×材料名称粉笔玻璃面纸能否往上爬2、生分组实验 ,教师巡视引导。

引导学生注意观察水如何上升;物体外表有什么不同;并对有困难的小组给予引导3、汇报实验现象:师:刚刚 ,老师发现大家做的都非常认真 ,现在谁愿意同大家一起分享你的发现呢?生:有的放入水中水不会上升;有的放入水中水会上升生:玻璃放入水中水不会上升;粉笔、面纸放入水中水会上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观察水苏教版)-
“观察水”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过程和方法
1,可以通过观察水用语言准确表达他的发现
2,能识别各种感官的水,并能快速识别各种液体中的水知识与技能1,通过运用各种感官来认识水,知道观察物体常用的科学方法2。

通过观察水来了解水的基本特性,并知道水是一种透明的液体,没有颜色、气味和味道
3,知道像水一样没有固定形状、容易流动的物体叫做液体情感和态度价值观
1,在观察过程中尊重他人的事实和意见,喜欢研究与水有关的现象,并愿意与同学交换意见
2、进一步培养细心观察的能力和团结协作的精神重点和难点:
1,科学上常用的
方法,通过运用各种感官观察物体来认识水
2。

通过观察水来了解水的基本特性,并知道水是一种透明的液体,没有颜色、气味和味道
2、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设备:透明塑料瓶、牛奶、白糖、白醋、水演示材料:不同形状的器皿和烈酒3、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介绍
1。

课件展示了四个透明的玻璃瓶,并问:如果四个杯子分别装牛奶、
白醋、糖水和开水,你如何找到水?2.学生猜测并给出他们的理由老师:为什么你认为瓶子里装满了水(白醋,牛奶...)?4.讨论观察顺序
划分:有这么多方法,谁能安排一个合理的观察顺序?(先用什么方法?用什么方法,最后用什么方法?给出你的理由(看,闻,尝,摸) 5,老师的总结:你说的很有道理无论是牛奶、水还是其他
物体,认识物体常用的科学方法是用眼睛看、用鼻子嗅、用舌头尝、用手摸等。

(板书:一个眼神,两种气味,三种味道,四次触摸)
提醒:但是,你不知道的东西只能用眼睛看到,不要随便闻和尝,以免对我们的身体造成伤害。

(为了进一步强调开头的杀虫剂瓶子)
今天我们将使用各种观察方法来观察水(揭示主题)(2)小组实验:尝试用你学过的方法区分四种液体。

现在在学生面前有四个透明的塑料杯。

请用你学过的观察物体的方法来辨别哪一个是水,在上面贴标签并做记录。

(3),观察水,探索水的特性1,观察水,找出水的特性
(1)提醒:你找到桌子上的吸管了吗?(当你以后想尝的时候,用吸管吸一点,这样更卫生)你有什么问题吗?(2)现在请看看,闻一下,尝一下瓶子里的水,看看它的特性!并完成实验记录表(3)学生分组观察,完成实验记录
(4)学生交流与汇报教师根据报告板:无色、无嗅、无味、透明(注意辨别气味和味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