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世家训——前言
传世家训经典语录
传世家训经典语录
1.子孙不可无志,志不可无道。
人生在世,须有所追求,而追求之路必须遵循道德准则。
2. 家有家规,规必严明。
家规是家教的基石,必须严格遵守,才能够有良好的家风。
3. 家族团结,亲情至上。
家族之间应该相互支持,亲情是最宝贵的财富。
4. 忠诚正直,不贪不污。
诚实正直是为人处世的基本准则,不贪不污是家族的底线。
5. 勤俭节约,不奢不华。
勤俭节约是家族财富的守护神,不奢不华是家族文化的传承。
6. 尊师重道,厚德载物。
尊师重道是学者的基本品质,厚德载物是家族成员的美德。
7. 谦虚谨慎,不骄不躁。
谦虚谨慎是智者的修养,不骄不躁是家族成员的品格。
8. 乐善好施,积德行善。
乐善好施是家族成员的风范,积德行善是家族文化的传承。
9. 敬祖尊宗,传承家风。
敬祖尊宗是家族成员的责任,传承家风是家族文化的延续。
10. 和睦相处,团结友爱。
和睦相处是家族成员的幸福源泉,团结友爱是家族发展的动力。
- 1 -。
中华传世家训经典名句
中华传世家训经典名句家训是一种家族传统,是祖先智慧的结晶,是尊重和传承。
它是家族智慧的凝结,是中国传统家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家风和家训。
中华家训经典名句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它包含着丰富的人生智慧和处世哲理,是父母教导子女的经典名言,也是对后人的激励和教诲。
本文将围绕中华传世家训经典名句展开探讨,深入挖掘其中的文化内涵,希望能够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家风和家训。
一、《弟子规》《弟子规》是中国古代的经典文化著作,是中国古代家训重要的代表之一,被誉为中国孩子的第一部书。
它的作者是北宋大儒程颢,内容包括了学习、健康、饮食、礼仪、家务等方方面面内容,是教导子女如何做人处世的经典之作。
《弟子规》中有许多家训经典名句,这些名句对我们现代人的教育和生活也有很大的启示和帮助。
1. 《弟子规》中有这样一句话:“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这句话告诉我们要尊敬父母,顺从父母的意愿,孝敬父母是我们做人做事的基本准则。
2. 另外一句话是:“放在心,莫放口,放在口,莫放心。
”这句话告诉我们要谨慎言行,说话之前要三思而后行,以免伤害他人,更要避免说出后悔的话。
3. 还有一句是:“勿谓学多诲,惟学之道,勿恃己之方,平始修。
”这句话告诉我们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要持之以恒,不断学习进取。
二、《孟子》《孟子》是儒家经典之一,是孔子学派的代表作品,内容丰富,包括道德、政治、教育等方面。
其中有很多家训经典名句,这些名句对我们的道德修养和人生观有很大的启发和指导作用。
1. 其中有这样一句:“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这句话告诉我们要理解人,要学会倾听,学会尊重他人,不要一味地强调自己的观点和意见,要学会理解别人的观点。
2. 另外一句是:“人之心,不可知也。
”这句话告诉我们不要轻易推断他人内心,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难言之隐,我们要学会理解和包容。
3. 还有一句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这句话告诉我们要立身处世、修身养性,同时要为他人着想,不要忘记我们的社会责任。
传统文化家风家训(传统文化家风家训展前言板设计)
传统文化家风家训(传统文化家风家训展前言板设计)今天给各位分享传统文化家风家训的知识,其中也会对传统文化家风家训展前言板设计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文库,现在开始吧!本文目录:1、家风家规家训的主要内容有哪些?2、家规家训家风有哪些?3、中国传统家规家训10条有哪些?4、立家规传家训树家风内容有哪些?家风家规家训的主要内容有哪些?一、家风,是家族的传统、规范及习俗。
旧指一家或一族世代相传的道德准则和处世方法。
家风是上辈人对下辈人的言传身教,是靠自身的行为影响下一代。
勤劳、孝顺、友善、忍让、舍得、守法。
勤俭持家,和睦相处。
孝,恭,善,勤,俭。
二、家规,是祖上对家族内人的行为规范。
一般是由一个家族所遗传下来的教育、规范后代子孙的准则,也叫家法。
1、自己能够做到的事情要独立完成,今日事今日毕,不可马虎了事,不可依赖父母,不可无故拖延。
2、要吃饱吃好,保证全面营养,不可挑食厌食少食。
3、每天坚持看书2小时。
要坚持课前认真预习,课堂认真听讲,做好详细笔记,课后认真温习,完成各科学习任务。
4、要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每天运动量不得少于一小时(寒暑假可适当增加运动量),不可偷懒,不可随意,不可只做自己喜欢的运动。
三、家训,是指对子孙立身处世、持家治业的教诲。
举止行为:1、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此四语,当终身服膺。
2、举止要安和,毋急遽怠缓;言语要诚实,毋欺妄躁率。
3、见人之善扬之,见人之恶掩之。
彼之于我,亦如是矣。
4、内外亲族,无论尊长同列,皆当以礼接之。
毋得简傲笑谑,不恭不敬。
扩展资料中国作为一个文化延承不断的国度,在伦理道德观念的形成和发展上,一直是不断继承、发展和创新的。
尤其在古今千年的大标尺下,在没有出现思想传承被中断、被毁灭的情况下,在千年厚重的文化积累中,中国形成了一套有自身独有特色的家国伦理观念。
在中国先民眼中,家不仅是一个安居栖息之地,而且它还承载着的是一个家(氏)族的代代传承的记忆。
《中国家规》序言
承·载
中国家规家训的承载
家庭作为道德训练和培养的基本场所,在家庭中培养起来的 道德意识作为基础,就可以推之于社会实践的其他范围。
中国 家规
意·义
中国家规家训的现实意义
家训家规充满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 组成部分。中华优秀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观的重要源泉,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坚持道 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还要有一个文化自信。
特·点
中国家规家训的特点
一 家训文化起源甚早
二 名人家训很多,且流传甚广
中国
家规
特·点
一 家训文化历史悠久
《尚书·无逸篇》中周公对其侄子成王的告诫之辞。成王当政后,周公 恐其贪图享乐荒废政务,故作此文告诫他不要逸乐。孔子看见经过庭院的儿 子孔鲤,问他“学诗乎”“学礼乎”,又告诫他“不学诗,无以言”“不学 礼,无以立”。后世把孔子在庭院中对儿子的教诲称为“庭训”,也可以说 是家训。这两个例子历来被认为是古代家训的源头。
中国 家规
家规 中国
承·载
中国家规家训的承载
家 庭
中国 家规
承·载
中国家规家训的承载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古代家训家规的出发点是维护家庭家族的 有序和谐与繁衍发展,而其实际的教化功能,包括了树立基本价值观、 培养道德意识、造就人格美德,成为古代以礼为教的道德文化的重要成 分,也成为中华道德文化传承在最基本的社会层面的保证。古人的家教 特别重视道德养成和价值观引导,尤其突出传统美德的教育,这些都是 值得重视的经验,批判地继承、发扬这一极具特色的宝贵的历史文化遗 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当然,由于历史的局限,有些家规的一些内 容已经过时,我们要有所分析,取其精华。
传世家训
传世家训
—张建斌于甲午年正月初八
立世之道: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修身之道:言忠信,行笃敬。
(忠—财物交加,不损人而益己;患难之际,不妨人而利己;信—有所许诺,丝毫必偿;有所期约,时刻不易。
笃—处事近厚,处心诚实。
敬—礼貌卑下,言辞谦恭。
)
治家之道:传家两字读与耕,兴家两字俭与勤,安家两字让与忍,防家两字盗与奸,亡家两字暴与淫。
孝悌之道:一孝立,万善从;
家和乡睦,守份惜福;
相夫教子,厚积薄发。
交往之道:将心比心、得失勿患;
施惠无念,受恩莫忘;
毋以小嫌而疏至亲,毋以新怨而忘旧恩。
行为之道:两利相衡取其重,两害相衡取其轻。
中华文化流传的家规家训
中华文化流传的家规家训《家规家训:中华文化的温暖传承》咱老祖宗留下来的家规家训,那可真是咱中华文化的宝贝呀!这些家规家训,就像是家里的一盏明灯,照亮着咱一代代人前行的路。
你想想,要是家里没个规矩,那还不乱了套啦?就说吃饭吧,要是没有个“食不言寝不语”的规矩,那饭桌上还不得闹哄哄的,哪还有个吃饭的样儿。
咱中国人讲究个礼仪,这吃饭的规矩也是礼仪的一部分呢。
小时候,家里长辈就常跟咱念叨一些规矩。
比如见到长辈要问好,不能没大没小的。
这看似简单的要求,其实蕴含着对长辈的尊重,也是咱中华民族尊老爱幼传统的体现呀。
记得有一次,我在街上碰到一个长辈,当时脑袋一懵,就忘了打招呼,回家后还被爸妈说了一顿呢。
从那以后,我就牢牢记住了,见人就得有礼貌。
还有啊,要勤奋努力,不能偷懒。
“业精于勤荒于嬉”,这道理咱都懂。
就像那老黄牛,勤勤恳恳地干活,才有好收成。
我爷爷就是个特别勤奋的人,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干活,他常说,只有勤劳才能过上好日子。
我也一直把爷爷的话记在心里,努力学习,努力工作。
再说说诚信吧,这可是做人的根本。
“人无信不立”,要是说话不算数,那谁还愿意和你打交道呀。
我记得有一次和小伙伴约好了一起出去玩,结果那天突然下起了大雨,我心里就有点打退堂鼓了。
可是一想到答应了人家,就咬咬牙撑着伞去了。
虽然被淋成了落汤鸡,但我心里踏实呀,因为我守住了自己的承诺。
这些家规家训,虽然有时候觉得有点约束,但其实都是为了咱好呀。
它们就像是一条无形的线,把一家人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让我们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让我们在成长的道路上不迷失方向。
咱中国人的家庭观念特别重,家规家训就是这种观念的一种体现。
它们传承了一代又一代,成为了我们文化的一部分。
就像那首歌里唱的:“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
”每个家庭都把家规家训传承好,那我们整个国家不就更加和谐美好了吗?所以呀,咱可不能小看了这些家规家训。
它们是咱老祖宗留下来的智慧结晶,是我们前行的指南。
中华传世家训——前言
《中华传世家训》前言家训,又称家诫、家范、庭训等,是先辈留给后人的为人处世宝典。
“人必有家,家必有训”。
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家训智慧,自古及今,绵延数千年,精深弘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地位举足轻重。
家训既是家庭或家族内部父祖辈对子孙后代的垂诫、训示,更是儒家知识分子在立身、处世、为学等方面教育后辈的家庭教育读物。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中华传世家训就是中国人思想道德能够维系数千年的一根绳索,其内容之丰富、涉及面之广博、影响之深刻是世界各国文化所不具备的。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流传至今的家训都属于名人家训,均为历代的优秀之作。
传统家训是随着家庭的产生而出现的一种教育形式,它随着家庭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完善,其核心是围绕着治家教子、修身做人展开,其实质是伦理教育和人格塑造,因此家训在中国古代家庭教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甚至于形成了一种“家训文化”现象。
从周公训诫子侄的《姬旦家训》萌芽,到先秦以众多君王家训、贵族家训和自由民家训的原点,再到直到孔子孟子打破教育界限,提出有教无类,创办私学,招生授徒,建立儒家学派,形成古代早期家训的典型内容。
其中值得一提的是,《三字经》中“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的孟母,她说,“吾怀妊是子,席不正不坐,割不正不食,胎教之也。
”孟母作为古代家庭教育的典范,其创造性的家训方法为后人提供了不少有益的启示,具有重要的现代价值。
直到秦汉以后,大量有关家训之类的文本文献才开始陆续出现。
多位专家表示,这是因为此时儒学逐渐占据独尊地位,封建礼教得到重视,家训中的许多基本概念也产生了。
此间所产生的大量家诫、家范与诫子书等文体也是标准的家训文献。
像三国时期的嵇康、杜预等人著有《家诫》,东晋陶渊明著有《责子》,都属家训一类,但其卷帙都很小,影响不大。
三国时蜀汉丞相诸葛亮被后人誉为“智慧之化身”,他的《诫子书》也可谓是一篇充满智慧之语的家训,是古代家训中的名篇。
文章短小精悍,阐述修身养性、治学做人的深刻道理,读来发人深省。
家训格式范文
家训格式范文
家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家族长辈对子孙立身处世、持家治业的教诲。
一个好的家训,能够培养家族成员的良好品德,塑造家庭的和睦氛围,促进家族的发展。
以下是一个家训格式的范文,供您参考:
家训
一、序言
简述家族历史、传承、家族文化和家族传统。
阐述家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及家训的目的和宗旨。
二、家族精神
强调家族的精神追求,如诚实守信、勤奋努力、孝顺长辈、尊重师长、友爱兄弟等。
鼓励家族成员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传承家族的优秀传统和文化。
三、家族道德
强调家族成员的道德修养,如尊重他人、宽容大度、正直无私、谦虚谨慎等。
要求家族成员遵守社会公德,树立良好的道德风尚,为社会做出贡献。
四、家族规矩
明确家族成员的行为规范和家庭规矩,如尊老爱幼、夫妻和睦、兄弟团结、勤俭持家等。
要求家族成员遵守家庭规矩,维护家庭的和睦与团结。
五、家族教育
重视家族成员的教育培养,强调知识的学习和品德的修养。
要求家族成员勤奋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和能力,为家族的发展做出贡献。
六、结语
总结家训的核心思想,强调家族的凝聚力和传承的重要性。
鼓励家族成员践行家训,传承家族的优秀传统和文化,为家族的繁荣和发展而努力奋斗。
中华传统家风家训
中华传统家风家训1.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2. 忠诚为国,孝顺父母。
3. 和为贵,谐共生。
4. 仁爱待人,厚德载物。
5. 立志坚定,奋发向前。
6. 博学审问,慎思明辨。
7. 勤俭持家,廉洁奉公。
8. 尊老爱幼,亲情至上。
9. 兄弟和睦,齐心协力。
10. 夫妻恩爱,白头偕老。
11. 交友贵信,共谋发展。
12. 敬业乐群,勤奋好学。
13. 谦虚谨慎,敬奉祖先。
14. 立德树人,传承家风。
15. 为人正直,诚实守信。
16. 尚武精忠,爱国敬业。
17. 勤学好问,求知务实。
18. 乐善好施,扶贫帮困。
19. 居安思危,防患未然。
20. 严以律己,宽以待人。
21. 养生之道,在于和谐。
22. 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23. 忠诚为国,廉洁自律。
24. 弘扬家教,崇尚家风。
25. 温良恭俭,让利于民。
26. 专注一事,精益求精。
27. 孝敬父母,天经地义。
28. 爱护环境,珍惜资源。
29. 读书明理,报效国家。
30. 教育子女,以身作则。
31. 家和万事兴,国和万事强。
32. 忠诚正直,坚守信仰。
33. 厚德载物,自强不息。
34. 勤学苦练,成就一番事业。
35. 孝悌忠信,礼义廉耻。
36. 同心同德,共谋发展。
37. 立志报国,担当责任。
38. 严以律己,宽以待人。
39. 修身齐家,家教为先。
40. 仁爱宽厚,为人处世。
41. 尚德修身,立德树人。
42. 勤奋好学,发愤图强。
43. 诚实守信,言行一致。
44. 兄友弟恭,家族和睦。
45. 夫妇恩爱,共建家庭。
46. 交朋友贵,同道共行。
47. 尊师重道,敬业乐群。
48. 扶贫济困,行善积德。
49. 谨慎行事,遵纪守法。
50. 养生之道,身心健康。
51. 忠诚为国,鞠躬尽瘁。
52. 传承家教,弘扬家风。
53. 谦虚谨慎,好学不倦。
54. 家庭和谐,国家安宁。
55. 仁爱待人,和谐共生。
56. 忠诚为国,矢志不渝。
57. 勤俭持家,持之有度。
58. 孝敬父母,尊敬长辈。
中国人千年不衰的家训(祖训)
中国人的家训(祖训)【家训】中国古代家训,是一个巨大的传统文化宝库。
从先秦到明清,我国流传下来的家训可谓汗牛充栋,有的堪为经典。
为了更好地从中国传统文化角度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全社会各个家庭良好家风的养成和实践,本刊特从立身、治家、敬业、处世四个方面选取部分经典家训,供读者参考。
【立身篇】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选自三国·诸葛亮《诸葛亮集》)礼云:欲不可纵,志不可满。
宇宙可臻其极,情性不知其穷。
唯少欲知足,为立涯限。
(选自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少年须常有一片春暖之意,如植物从地茁出,天气浑含,只滋根土,美闷春融,绝无雕节,自会发生盛大。
(选自明·彭士望《耻躬堂文集》)【治家篇】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饮食衣服,若思得之艰难,不敢轻易费用;酒肉一餐,可办粗饭几日;纱绢一匹,可办粗衣几件;不饥不寒足矣,何必图好吃好着?常将有日思无日,莫等无时思有时,则子子孙孙常享温饱矣。
(选自宋·刘清之《戒子通录》)和睦之道,勿以言语之失、礼节之失,心生芥蒂。
如有不是,何妨面责,慎勿藏之于心,以积怨恨。
天下甚大,天下人甚多,富似我者,贫似我者,弱似我者,千千万万。
尚然弱者不可妒忌强者,强者不可欺凌弱者,何况自己骨肉。
有贫弱者,当生怜念,扶助安生;有福强者,当生欢喜心,吾家幸有此人撑持门户。
譬如一人左眼生翳,右眼光明,右眼岂欺左眼,以皮屑投其中乎?又如一人右手便利,左手风痹,左手岂妒忌右手,愿其同瘫痪乎?(选自明·王夫之《姜斋文集》)为人母者,不患不慈,患于知爱而不知教也。
古人有言曰:“慈母败子”。
爱而不教,使沦于不肖,陷于大恶,入于刑辟,归于乱亡,非他人败也,母败之也,自古及今,若是者多矣,不可悉数。
(选自宋·司马光《家范》)积金千两,不如明解经书。
中华传世家训——前言
《中华传世家训》前言家训,又称家诫、家范、庭训等,是先辈留给后人的为人处世宝典。
“人必有家,家必有训”。
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家训智慧,自古及今,绵延数千年,精深弘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地位举足轻重。
家训既是家庭或家族内部父祖辈对子孙后代的垂诫、训示,更是儒家知识分子在立身、处世、为学等方面教育后辈的家庭教育读物。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中华传世家训就是中国人思想道德能够维系数千年的一根绳索,其内容之丰富、涉及面之广博、影响之深刻是世界各国文化所不具备的。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流传至今的家训都属于名人家训,均为历代的优秀之作。
传统家训是随着家庭的产生而出现的一种教育形式,它随着家庭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完善,其核心是围绕着治家教子、修身做人展开,其实质是伦理教育和人格塑造,因此家训在中国古代家庭教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甚至于形成了一种“家训文化”现象。
从周公训诫子侄的《姬旦家训》萌芽,到先秦以众多君王家训、贵族家训和自由民家训的原点,再到直到孔子孟子打破教育界限,提出有教无类,创办私学,招生授徒,建立儒家学派,形成古代早期家训的典型内容。
其中值得一提的是,《三字经》中“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的孟母,她说,“吾怀妊是子,席不正不坐,割不正不食,胎教之也。
”孟母作为古代家庭教育的典范,其创造性的家训方法为后人提供了不少有益的启示,具有重要的现代价值。
直到秦汉以后,大量有关家训之类的文本文献才开始陆续出现。
多位专家表示,这是因为此时儒学逐渐占据独尊地位,封建礼教得到重视,家训中的许多基本概念也产生了。
此间所产生的大量家诫、家范与诫子书等文体也是标准的家训文献。
像三国时期的嵇康、杜预等人著有《家诫》,东晋陶渊明著有《责子》,都属家训一类,但其卷帙都很小,影响不大。
三国时蜀汉丞相诸葛亮被后人誉为“智慧之化身”,他的《诫子书》也可谓是一篇充满智慧之语的家训,是古代家训中的名篇。
文章短小精悍,阐述修身养性、治学做人的深刻道理,读来发人深省。
中华家训,盛世宝典
中华家训,盛世宝典作者:柳哲来源:《华人时刊》2014年第06期家训别称家诫、家范、庭训,是指族中长辈对子孙的垂诫与训示。
家训是随着家庭的产生而出现的一种教育形式,它随着家庭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完善,与社会制度有着密切的联系。
每个家族,一般都有族规、家训,内容也因家族而异。
一般都会涉及如下内容:一、国法家法,严格遵守;二、同族和睦,闾里友好;三、敬贤尊长,抚孤助困;四、合乎礼教,以正名分;五、尊祖敬宗,规范祭祀;六、修身齐家,约束言行。
家训,治家之仪轨,修身之准则,必须人人遵守,堪为“一家之法”!在任何历史时期,家训对稳定社会秩序产生过积极作用,也是国法之外的重要补充与辅助手段。
家训萌芽于三皇五帝,产生于西周,成形于两汉,成熟于隋唐,繁荣于宋元,明清达到鼎盛。
清末与民国时,传统家训发生重大转变,与西风渐进、时代变革有关。
直到文革“破四旧”,许多家训被湮灭于尘埃中。
如今适逢盛世,建祠堂、修祖墓、纂家谱、立家训蔚然成风。
人必有家,家必有谱有道是“人必有家,家必有谱,谱必有训”。
2005年7月16日,由我起草、家谱爱好者联名发表的《中国家谱文化复兴宣言》,在海内外引起强烈反响。
现摘引部分内容,以飨读者:“参天之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炎黄同心,华夏一脉;血浓于水,叶落归根。
中国家谱,亿万炎黄子孙的根系所在;中国家谱,所有华夏儿女的精神故乡。
没有了家谱,寻根问祖,无非是缘木求鱼;没有了家谱,追根溯源,简直是无本之木!中国家谱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传家宝’,是敦亲睦族的‘核武器(和武器)’!我们的根在哪里?我们的根,纪录在中国家谱中;我们的根,凝聚在中华文化里。
寻根问祖,是人类的天然意识;追根溯源,是人类的自愿索求!中国家谱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家谱是以记载一个血缘家族世系与事迹为主要内容的史类文献。
家谱起源,至少可以追溯到先秦时代,周代已有史官修谱制度。
家谱编修体例,以欧阳修、苏洵所创欧苏体例最为著名。
中华传世经典家风家训征文(通用17篇)
中华传世经典家风家训征文中华传世经典家风家训征文(通用17篇)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征文吧,征文要求篇章结构完整,一定要避免无结尾征文的出现。
那么你有了解过征文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中华传世经典家风家训征文(通用17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中华传世经典家风家训征文1家风是指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尚或作风。
良好的家风可以影响孩子的的性格、气质、行为习惯、道德品质,懂得敬畏,懂得孝敬……良好的家风传承是社会风尚的健康发展前提,弘扬良好家风家训传承,体现时代精神,对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具有鲜明的时代意义和现实意义。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家风敦厚尤显重要。
中国传统家风的主要内容包括五常:仁义礼智信,八德:忠孝仁爱信义和平。
值得每一个中国人发扬传承。
当然还要与时俱进,体现时代风貌,现代文明所强调的自由、平等、个性等都应该有所体现。
著名法国作家罗兰曾说过:“生命不是一个可以孤立成长的个体。
它一面成长,一面收集沿途的繁花茂叶。
它又似一架灵敏的摄像机,沿途摄入所闻所见。
每一分每一寸的日常小事,都是织造人格的纤维。
环境中每一个人的言行品格,都是融入成长过程的建材,使这个人的思想感情与行为受到感染,左右着这个人的生活态度。
环境给一个人的影响,除有形的模仿以外,更重要的是无形的塑造。
”优秀的家风不用好大喜功,能够“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的原则,从细微处着眼,从点滴小事做起,让好家风变成无言的教导代代相传。
家庭生活中父母或许并不会特地嘱托子女们一些教诲,但是家庭里的气息,每一个成员的言行举止都会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子女。
一个温暖的家庭,亲人间的爱、奉献和包容会造就一个有温度的人。
温暖的家庭首先会有良好的思想道德氛围。
子女就是父母的影子,品行中的真善美,思想上的是非观念,行动的言行一致,待人接物的不卑不亢,诚信友善等等。
温暖的人善于表达自己情感的,因而要营造积极地情感氛围。
中国家训简史(值得收藏)
中国家训简史(值得收藏)中国流传至今的家训都属于名人家训,均为历代的优秀之作。
从中国家训的历史血脉上看,其核心是围绕着治家教子、修身做人而展开,其实质是伦理教育和人格塑造,因此家训在中国古代家庭教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由此可见,中国古代家训堪称是先人留下的为人处世宝典。
中国家训的起始期先秦时期,是中国家训的“起始期”。
周公首开中国家训先河,他的《诫伯禽书》就是先秦家训的代表作之一。
我们熟知的“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这句话,赞的是周公勤勉谦恭、求贤若渴的品格,说的却是周公训诫其子伯禽的事。
成王要将鲁地封给周公之子伯禽,周公告诫儿子时特意强调:“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下,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
”周公是周成王之叔,因成王年少即位,他尽心尽力辅政成王,礼遇天下贤能,建立典章制度,被尊为儒学奠基人,是孔子最崇敬的古代圣人之一。
周公以自己“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的亲身践行,告诫儿子,怎样去选贤任能、治国理政,可谓语重心长。
中国家训的发展期秦汉和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家训的“发展期”。
秦汉以后,大量有关家训的文本文献开始出现,通过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发展、完善,家训中的许多基本概念逐步形成,传统家训开始形成体系。
这一肘期,许多家训名篇及其演绎的家训故事传为美谈。
西汉太史令司马谈的家训《命子迁》成就了其子司马迁的历史巨著《史记》,于是便有了“没有《命子迁》,就没有《史记》”的说法;三国蜀相诸葛亮既有《诫子书》,又有《诫外甥书》,于是这位“智慧化身”的“双诫”也被人们视作他的“家训智慧”;南北朝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颜之推的《颜氏家训》,是传统家训的集大成者,被后人誉为家教典范,广为征引,反复刊刻,有人赞为“古今家训之祖”。
因《颜氏家训》的确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内容丰富、体系宏大的家训,也标志着中国传统家训真正走向了成熟。
今天我们时常看到听到的诸如“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
中国名门家训,家风建设一定要读的中国优秀家训(圣轩老彭整理发布)[大全5篇]
中国名门家训,家风建设一定要读的中国优秀家训(圣轩老彭整理发布)[大全5篇]第一篇:中国名门家训,家风建设一定要读的中国优秀家训(圣轩老彭整理发布)中国名门家训1、诸葛亮家训古代家训,大都浓缩了作者毕生的生活经历、人生体验和学术思想,其子孙从中获益颇多,今人读来也大有可借鉴之处。
三国时蜀汉丞相诸葛亮被后人誉为“智慧的化身”,他的《诫子书》也可谓是一篇充满智慧之语的家训。
它可以看作是诸葛亮对其一生的总结,后来更是成为历代有识之士修身立志的座右铭。
《诫子书》表达了一种志存高远的人生观,淡泊宁静的价值观以及和谐共处的世界观,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勤俭朴实的为人准则、持之以恒的学习准则和高效务实的干事准则。
诸葛亮的《诫子书》对其后裔潜移默化的作用力,影响并丰富了诸葛后裔的家风内涵。
它虽然只有86个字,但言简意赅,发人深省。
文中修身养德、静学广才、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励精治性等警句精辟深刻、情真意切,是诸葛亮思想和人格的高度概括。
对诸葛后裔来说,这是先祖留下的一笔宝贵遗产。
据《诸葛氏宗谱》记载,历代后裔一直以《诫子书》为祖训,自觉遵守、恪守不移,文中所昭示的思想观念也成了后裔族人的精神支柱和奋斗目标;族中祭祖、家教、读书、农耕、社交等活动,也均以此为准绳。
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2、浙江文成刘伯温:事必力戒奢华人宜淡泊谦卑刘伯温(1311-1375年),名刘基,字伯温,青田县南田乡(今属浙江省温州市文成县)人。
元末明初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明朝开国元勋,被誉为“渡江策士无双,开国文臣第一”,朱元璋多次称其“吾子房也”。
明朝建立之初,曾任太史令、御史中丞。
明洪武三年(1370年)封诚意伯,故又称刘诚意。
正德九年(1514年)被追赠太师,谥文成,后人又称他刘文成、文成公(今文成县即以其谥号为名)。
6篇传世家训,千古流传,老祖宗的文化!
6篇传世家训,千古流传,老祖宗的文化!“国有国法,家有家规”,人的成长离不开家庭的教育。
下面的经典家训,对我们的子孙后代仍有警示和教育作用:包拯家训: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
不从吾志,非吾子孙。
(押字)仰珙刊石,竖于堂屋东壁,以诏后世。
包拯在家训中说道,子孙后代做官者中,若有贪污的人,都不能回老家,也不允许死后葬在祖坟上。
包拯的家训,不仅是他对后人的训诫,也是他一生的写照。
欧阳修《诲学说》: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然玉之为物,有不变之常德,虽不琢以为器,而犹不害为玉也。
人之性,因物则迁,不学,则舍君子而为小人,可不念哉?欧阳修劝戒子孙要努力学习,提升自身修养。
告诫后代:人都要经过雕琢磨砺才能有所作为,人的习性是最容易受外面物质环境影响的,若不能时刻磨炼自己,提升学识修养与品德内涵,就会舍君子而为小人了。
纪晓岚“四戒”“四宜”:四戒:一戒晚起;二戒懒惰;三戒奢侈华丽;四戒骄傲。
四宜:一宜:勤奋读书;二宜:尊敬老师;三宜:普爱众生;四宜:小心饮食。
纪晓岚还有一封《训大儿》的家信,受到后人的推崇。
在信中教育儿子要谨慎交友,三思后行。
懂得辨别君子与小人,要多交正直有用的人。
陆游家训:后生才锐者,最易坏事。
若有之,父兄当以为忧,不可以为喜也。
切须常加简束,令熟读经学,训以宽厚恭谨,勿令与浮薄者游处。
自此十许年,志趣自成。
不然,其可虑之事,盖非一端。
吾此言,后生之药石也,各须谨之,毋贻后悔。
陆游非常注重对孩子的教育,为此他专门给子孙写了一段的家训。
他告诉后代:孩子的品行应从娃娃抓起,有了好的道德操守,才是一个人格健全的人,才能真正服务社会;而教育孩子,要先成人,后成才。
陆游认为孩子的成长与环境是分不开的,因此要广交益友。
韩愈家训名言:1、有人问我尘世事,摆手摇头说不知。
2、须就近有道之士,早谢却无情之友。
3、退一步自然优雅,让三分何等清闲。
4、忍几句无忧自在,耐一时快乐神仙。
=中国历代名门家训【珍藏版】
=中国历代名门家训【珍藏版】中国历代名门家训【珍藏版】■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惟德惟贤,能服于人。
刘备《敕后主辞》评:要把品德放在自修和育人的第一位。
■上品之人,不教而善;中品之人,教而后善;下品之人,教亦不善。
(北宋)邵雍《戒子孙文》评:教育的精力应主要放在中等生身上,其效率才最高。
■吾人生于天地之间,只思量做得一个人,是第一义,余事都没要紧。
做好人,眼前觉得不便宜,总算来是大便宜。
做不好人,眼前觉得便宜,总算来是大不便宜。
千古以来,成败昭然,如何迷人尚不觉悟?真是可哀!吾为子孙发此真切诚恳之语,不可草草看过。
以孝悌为本,以忠信为主,以廉洁为先,以诚实为要,临事让人一步,自有余地;临财放宽一分,自有余味。
善须是积,今日积,明日积,积小便大。
一念之差,一言之差,一事之差,有因而丧身亡家者,岂不可畏也!(明)高攀龙《高氏家训》■你发愤立志做个君子,则不拘做官不做官,人家都敬重你,故吾要你第一立起志气来。
(明)杨继盛《杨忠愍公遗笔》■人常咬得菜根,则百事可做。
骄养太过的,好看不中用。
(明)姚舜牧《药言》■位之得不得在天,德之修不修在我。
毋弃其在我者,毋强其在天者。
(明)袁衷等录:《庭帏杂录》■志之所趋,无远不届;志之所向,无坚不入。
爱觉新罗.玄烨:《圣祖庭训格言》■人或毁己,当退而求之于身。
若己有可毁之行,则彼言当矣;若己无可毁之行,则彼言妄矣。
当则无怨于彼,妄则无害于身。
……止谤莫如自修。
(魏)王昶:《戒子侄》■恭为德首,慎为行基,愿汝等言则忠信,行则笃敬。
无口许人以财,无传不经之谈,无听毁誊之语。
闻人之过,耳可得受,口不得宣。
思而后动。
……(西晋)羊祜:《戒子》■勤学行,守基业,修闺庭,尚闲素。
如此,足无忧患。
(南朝.齐)萧嶷《戒子》■奉先思孝,处下思恭;倾己勤劳,以行德义。
李世民《帝范》评:一个“孝”字,一个“恭”字,概括多好啊!我常觉有愧于父母养育之恩,得之太多,报之太少;不恭于上级太多而不觉,故常使小头头们不喜欢,此多源于自我感觉良好,有自负病。
中国家风家训格言
中国家风家训格言中国家风家训格言100句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都知道一些经典的格言吧,格言又称箴言,可以作为人们行为规范的言简意赅的语句,是一个人机智之精华,众人汇成的睿智。
还在苦苦寻找优秀经典的格言吗?以下是本店铺整理的中国家风家训格言,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毋临渴而掘井。
宜未雨而绸缪;扶正义,勿以恶小而为之、亲贤者。
2、遇合理之事则从。
3、尊老爱幼、见不义之财勿取。
4、勿妒贤而嫉能,斥邪恶,教子要有义方,受恩莫忘、居身务期质朴5、做人要做老实、诚实、善良人,多做好事,终有好事。
6、提倡勤俭持家,节约光荣,浪费可耻。
7、少年不知勤学苦,老来方知读书迟。
8、赡养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我做起代代相传。
9、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10、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11、重道德修养,严情操品行;扶正义,斥邪恶。
12、亲贤者,远小人;重礼仪,讲诚信。
13、见不义之财勿取,遇合理之事则从。
14、儿童是创造产业的人,不是继承遗产的人。
15、亲贤者、远小人;重礼仪、讲诚信。
16、重道德修养,严情操品性;扶正义,斥邪恶。
17、贫贱不移心智,富贵不忘济贫。
18、孝敬老人,严教子孙;尊老爱幼,亲穆存心。
19、儿孙自有儿孙福,勿为儿孙做马牛。
20、孝道当竭力,忠勇表丹诚;兄弟互相助,慈悲无边境。
21、吾见世间无教而有爱,每不能然,饮食运为,恣其所欲,宜诫翻奖,应呵反笑,至有识知,谓法当尔。
22、吾家食宋禄三百余年,勿忘后裔不仕。
23、无瑕之玉,可以为国器;孝悌之子,可以为国瑞。
24、我今仅守读书业,汝勿轻捐少壮时。
25、维祖卓识图迁,艰难风雨肇云,世系移蕃,各省籍贯他州;欲报之德,昊天罔极焉。
26、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边苦作舟。
27、少年不知勤学苦,老来方悔读书迟。
28、人遗子孙以财,我遗子孙以清白。
29、人生内无贤父兄,外无严师友,而能有成者少矣。
30、人皆因禄富,我独以官贫。
中华优秀传统家训文化主要内容
一、中华优秀传统家训文化概述中华优秀传统家训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积淀的结晶。
家训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体现了我国人对家庭、社会、道德、礼仪等方面的认知与总结,更是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
这些家训内容广泛,既有对人生道理的思考,也有对行为规范的要求,可以说家训文化既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二、中华优秀传统家训文化主要内容1. 孝道中华优秀传统家训文化中最为重要的内容之一就是孝道。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国文化中最重要的道德规范之一。
孝敬父母是我国传统家训文化中的核心价值,不仅要体现在言行举止上,更要贯彻在日常生活中。
古人云:"十年修得同船渡,百年修得共枕眠。
"可见我国传统家训文化对孝道的重视程度。
2. 仁爱家训中对于仁爱的内容也是重要的一环。
"仁者爱人",仁爱是中华优秀传统家训文化中的核心价值之一。
仁者爱人,可以体现在对待家人的关心、对待他人的善意与宽容、对待社会的奉献与奉行等方面。
仁者爱人,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体现。
3. 诚信诚信作为中华优秀传统家训文化中的核心内容,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家训文化中对于诚信的要求体现在平日的言行举止中,要做到言行一致、信守承诺、团结友爱,脚踏实地,稳重诚信。
诚信在中华家训文化中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4. 勤俭在中华传统家训文化中,勤俭也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内容。
"勤能补拙,俭能养德",勤俭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精神之一。
在家训中,勤俭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品质,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工作学习中,都需要勤俭节约。
5. 教育中华优秀传统家训文化中对教育的重视也是无可替代的。
古人云:"立德立言,知过必改",教育在家训文化中是最为重要的内容之一。
家训中对于教育的要求体现在家风家教的传承、子女教育的方法与意义、学业成长的重要性等方面。
家训恒久远经典世代传
家训恒久远经典世代传家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家庭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中国历史上对个人的修身、齐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更是使国家更加富强的必不可少的一点。
我国古代的政治伦理思想深受儒家学说的影响,名门世家,都注重对后世子孙的教育,于是出现了《家训》独特的文化现象。
这些不同时代的《家训》都无一例外的以儒家“修、齐、治、平”为标准,把“修身”视作“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前提,故其思想精髓就是儒家精髓的聚集。
《家训》大都浓缩了作者毕生的生活经历和学术思想等方面内容,而且都是家族中的姣姣率先垂范者,不仅其子孙从中获得教益,就是今人读来也大有可借鉴之处。
综观古今,中国叱咤风云的精英人物几乎都受到了家训的浸润,都对这些的历史的人物起到了极大的教育作用。
家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代名门家训是一笔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批判地继承先人们留下的这一遗产,对于我们今天的家庭教育,社会文明建设也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皇天无亲,惟德是辅。
民心无常,惟惠之怀。
为善不同,同归于治;为恶不同,同归于乱。
尔其戒哉!(上天是不亲近谁的,只辅佐有德之人。
民心是无常的,只怀念仁爱的君主。
为善的方法不同,但都归于治理;为恶的方法不同,但都归于混乱。
你要谨慎戒惧啊!)周成王训蔡仲《尚书·蔡仲之命》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於天下亦不贱矣。
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
子之鲁,慎无以国骄人。
“周公戒伯禽”《史记·鲁周公世家》为人父母,为业至长久,子孙骄奢忘之,以亡其家,为人子可不慎乎!“周公戒成王”《史记·鲁周公世家》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
孔子《庭训》(训儿子孔鲤)慎终如始。
《诗》曰:“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 春秋·曾参《告子言》吾欲汝曹闻人过失,如闻父母之名,耳可得闻,口不可得言也。
好论议人长短,妄是非政法,此吾所大恶也,宁死,不愿闻子孙有此行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华传世家训》
前言
家训,又称家诫、家范、庭训等,是先辈留给后人的为人处世宝典。
“人必有家,家必有训”。
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家训智慧,自古及今,绵延数千年,精深弘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地位举足轻重。
家训既是家庭或家族内部父祖辈对子孙后代的垂诫、训示,更是儒家知识分子在立身、处世、为学等方面教育后辈的家庭教育读物。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中华传世家训就是中国人思想道德能够维系数千年的一根绳索,其内容之丰富、涉及面之广博、影响之深刻是世界各国文化所不具备的。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流传至今的家训都属于名人家训,均为历代的优秀之作。
传统家训是随着家庭的产生而出现的一种教育形式,它随着家庭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完善,其核心是围绕着治家教子、修身做人展开,其实质是伦理教育和人格塑造,因此家训在中国古代家庭教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甚至于形成了一种“家训文化”现象。
从周公训诫子侄的《姬旦家训》萌芽,到先秦以众多君王家训、贵族家训和自由民家训的原点,再到直到孔子孟子打破教育界限,提出有教无类,创办私学,招生授徒,建立儒家学派,形成古代早期家训的典型内容。
其中值得一提的是,《三字经》中“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的孟母,她说,“吾怀妊是子,席不正不坐,割不正不食,胎教之也。
”孟母作为古代家庭教育的典范,其创造性的家训方法为后人提供了不少有益的启示,具有重要的现代价值。
直到秦汉以后,大量有关家训之类的文本文献才开始陆续出现。
多位专家表示,这是因为此时儒学逐渐占据独尊地位,封建礼教得到重视,家训中的许多基本概念也产生了。
此间所产生的大量家诫、家范与诫子书等文体也是标准的家训文献。
像三国时期的嵇康、杜预等人著有《家诫》,东晋陶渊明著有《责子》,都属家训一类,但其卷帙都很小,影响不大。
三国时蜀汉丞相诸葛亮被后人誉为“智慧之化身”,他的《诫子书》也可谓是一篇充满智慧之语的家训,是古代家训中的名篇。
文章短小精悍,阐述修身养性、治学做人的深刻道理,读来发人深省。
大家都知道,历史是由朝代更迭而形成的:每次新朝建立时,开国之君都重视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以家训教导子孙励精图治,勿要重蹈覆辙。
这样一来,家训开始形成体系,首先是光彩夺目的帝王家训:汉朝开国皇帝刘邦总结了自己的诸多经历之后,写出了流传至今仍有重要教育意义的《手敕太子文》;刘备从细节入手,给世人留下了谆谆教诲:“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唯贤唯德,能服于人。
”;一代枭雄曹操虽未称帝,但其家训中呈现出的帝王风范令人仰慕,著有《诸儿令》、《内戒令》、《遗令》;到了唐代,雄才大略的李世民亲自撰写了论述人君之道的《帝范》,内容涉及了君体、纳谏、求贤、赏罚等诸多方面,在古代家训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是帝王家训的集大成者;清圣祖康熙的《庭训格言》更是将中国帝王家训推向了顶峰。
古代仕宦涉世颇深,深知个人之功名和家庭之兴盛得来实在不易,怕子孙后代在复杂险恶的社会环境中招致倾巢之灾,因而对于家庭教育问题一般都看得很重。
仕宦(贵族)家训体系也就随之形成了。
“家训”一词,就是来源于南北朝时北齐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颜之推的《颜氏家训》,他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处世哲学,写成《颜氏家训》一书以告诫子孙。
《颜氏家训》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内容丰富、体系宏大的家训,有“古今家训,以此为祖”之誉,其内容涉及许多领域,强调教育体系应以儒学为核心,尤其注重对孩子的早期教育,并对儒学、文学、历史、文字、民俗、社会、伦理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被后人誉为家教典范,影响很大。
家训以此正式得名。
随着战乱和朝代的更迭,对子弟的教育任务逐渐由家庭承担,家训的涉及面开始变得十分宽泛,既包括家庭生活、个人修身、交友处世,也包括出仕从政、建功立业等。
宋朝以后,家庭礼制不断加强,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家法。
宋代尤其是北宋的名臣都有家训传世,司马光著有《家范》、《居家杂仪》和《训俭示康》,他自己说,《家范》比《资治通鉴》更重要,他说,欲治国者,必先齐其家。
为了教育儿子俭朴、警惕,司马光常常列举因奢侈而招惹祸害的史事以为借鉴。
范仲淹、包拯、苏轼等都留有家训。
南宋学者袁采的《袁氏世范》,在中国的传统家训史上更是可以与《颜氏家训》比肩而论的一部。
陆游的诗训和《放翁家训》也比较有名。
及至明清两代,撰写家训的风气愈加浓盛,不仅在数量上超过了以往,内容也更加丰富,形式更加多样,领域更为扩大。
其中最著名、影响力最大的有《朱子家训》(又名《朱柏庐治家格言》),由于其语言浅白易懂,朗朗上口,成了清代以后流传最广的家训。
其余司马谈的《命子迁》,庞尚鹏的《庞氏家训》、袁黄的《训子言》、姚舜牧的《药言》、杨继盛的《杨忠愍公集》,蒋伊的《蒋氏家训》等也比较有名。
有人把《弟子规》也算作家训,按内容来看,无可厚非,但本书未作收录。
《了凡四训》也很著名,但因其十分浓厚的佛学思想,此次也未收录。
这是要特别说明的一点。
从清代后期家训文化开始盛极而衰,不过也出现过局部开新的情况。
例如洋务派的曾国藩、林则徐、左宗棠、李鸿章、张之洞等一批能够睁眼看世界的人。
他们接受了西方资本主义的一些新思想、新观念,表现在对子弟家人的教育指导上,从而为中国传统家训文化带来一股“新风”。
被称为“晚清中兴名臣之首”的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饱受争议的人物。
一百多年来,人们对曾国藩的评价有褒有贬,有扬有抑,除却政治上的功过是非,作为一代大儒,曾国藩有一点却是被大家越来越认可的,这就是他的《曾国藩家训》、《曾国藩家书》。
中国这个具有五千年光辉历史的文明古国,一直以重视“家教”著称于世。
越来越多的人们,已经认识到,完全把教育推给学校和社会是不对的。
只有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才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
尤其,家庭教育是基础。
只有在深厚、坚实的基础上,才能建造起广厦万间和高楼万丈,这是人们的常识,也是颠扑不破的真理。
中国传统家训往往极富形象性和哲理性。
大量比喻的运用使形象性完整而容易领会。
言择友则有鲍鱼、芝兰,论表里则有春花、松柏。
活泼有趣,鲜明易感。
形象性还表现为现身说法,家长们常以自己的切身体验来感化子孙。
中国古代传世的各种家训文献,是老祖先们留给我们的一大笔珍贵的教育遗产。
在当时它们虽然不具备社会法律的强制性,但却越来越具有道德舆论的约束力,能够解决的恰恰是法律无法延伸、难以解决的问题,熟读、学习、研究、筛选、汲收、利用这些家训,对于提高每个人的文化素质、道德修养;对于下一代人的人格塑造和精神陶冶;对于当今处理个人与家庭、社会的关系等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同时对于促进全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必将起到不可低估的积极作用。
本书为中华传世家训,是一本家训类典籍的合集,是本相对成体系的传统文化类书籍。
但由于历史观念的原因和篇幅所限,个别家训只能择其精华去其糟粕,没有照原本全部译出,这应该是大家能理解的。
再现传世家训经典,需要厚重有据的文化疏解及其呈现出的整体文化通观,并且使之融入时代精神,在现代社会中焕发新生。
这恰恰是先前一些编译著作中所缺失的。
此次编辑,为了区别于其他学者的风格和成果,我们挑选的角度是站在读者需求的角度出发的,不足之处,还望见谅,并能及时反馈到编辑部。
2013年9月《中华传世家训》编辑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