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收入分配统计分析
对我国当前居民收入分配状况的分析
【 关键词】 收入分配; 宏观层面; 收入差距 ; 收入分配不公 问题一 直 以来 都是 我 国社会矛 盾 的一个 焦点 , 也是各 国政 府和社 会公众普 遍关 注的焦点 问题 , 这一 问题 关系 到 经济社会 可持续发展 和社会 和谐稳 定 。实 现收入 分配公 平公 正 , 消 除不平 等和贫 困现象 , 提高全 民生 活福 祉 , 是现代社会 各 国政府 治 国理政 的 目标 。在 以“ 市场和效率 ” 为特 征 的改革过 程 中, 我 国 的收入 分配 改革成效 如何 , 本文将 透过 居民收入 的分配 现状来探 求改革 的外 部性 。 我国收入 分配的现状分析
6 1 0 0 4 1 )
工资水平普遍较高 , 代表行业 有金 融业 和电力、 燃气及水 的生 产和
供应业 。另有资料称 , 我 国行 业工 资差高 达 3 0 倍, 是 世界 平均值 的4 3 倍 。此外临时工 、 农 民工与正式工 的收入差距 不合理 以及 官
民之 间 收 入 差 距 更 为 明显 。 二、 我 国收 入 分 配不 公 引发 的社 会 问题 : ( 一) 分配不公导致 贫富 悬殊、 两极 分化 。据财 政部统计 数据 , 我 国最高收入 1 0 %的家庭 与最 低 收入 1 0 % 的家 庭人 均收入 相 差 6 5 倍, 低收入人群 占了总人 口的 7 0 % 以上 , 是 世界 上贫 富差 距较 大的几个 国家之一 。我 国的基尼 系数 已 由 1 9 7 8 年 的约 0. 1 8 达 到 目前 的 0 . 4 5 , 远远超过 了国际公认 的警戒线 。
对 我 国当前居 民收入分 配状况 的分析
i力
( 西南 民族 大学管理 学院
【 摘 要】 随 着我 国经济 的 不 断发 展 , 居 民 的收 入 水 平 也逐 步提 高 , 收 入 分 配改 革取得 了一定 的成 就 , 但 是 收入 分 配不 公 和 收入 差 距 的 问题 仍 然存 在 , 本文 从 宏微观 两 个层 面 来分 析 当前 我 国居 民收 入 分 配 的现 状, 探 求我 国当前 面临 的 突 出问题 , 并 提 出 自己的几 点 建议 。
国民收入初次分配浅析
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通常也称按要素分配,或称功能性 收入分配,是指国民收入中劳动要素收入和资本要素收入所占 的份额。从形式上来看,国民收入经过初次分配主要形成三大 板块: 劳动报酬所得、资本所得( 包括固定资产折旧和营业盈 余) 和政府间接税( 生产税净额) 。因为收入分配格局中的二 次分配和三次分配对分配格局的影响程度远小于初次分配,所 以,初次分配的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决定了社会最终收入分 配的基本格局。
(3)系统分析法。分析我国初次分配中劳动报酬占比下降的因素,进行 系统认识,明确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对策。
我国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占比现状
1.从时间序列看我国劳动报酬占比
2.通过国际比较看我国劳动报酬占比
根据2002-2008年《国际统计年鉴》中的相关数据,考察巴西、伊朗、 埃及、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委内瑞拉、泰国、尼日利亚等发展 中国家,计算出这些国家的平均劳动率为45.6%,由此可见我国劳动报 酬占比不仅低于发达国家,也低于一般发展中国家。
(1)文献分析法。通过阅读专著、期刊等各种文献,并对其进行分析、 研究和解释,以充分了解学术界对收入分配问题的研究状况和动态,为 本课题的研究提供支撑。
(2)比较分析法。在长期的历史时间中,分析我国初次分配中劳动报酬 占比的演变过程,进行纵向比较;将我国初次分配中劳动报酬占比的状 况与其他发达或发展中国家的状况进行横向比较。
我国国民收入初次 分配问题浅析
目录
1 2 3
4
前言 主题 总结 参考文献
收入分配的基本流程
增加值 交换性分配
原始收入 转移性分配
可支配收入
劳动者报酬 生产税净额 营业盈余
国内生产总值和国民收入统计与分析
国内生产总值和国民收入统计与分析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简称GDP)与国民收入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本文将分别对国内生产总值和国民收入的统计与分析展开讨论。
一、国内生产总值的统计与分析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定时间内一个国家所有常住单位在经济活动中所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总量。
统计国内生产总值的方法有三种:产出法、收入法和支出法。
在实际统计中,我国主要采用产出法和支出法两种方法。
以产出法统计国内生产总值时,主要通过统计各个经济部门的产品产出来计算。
例如农业、工业、建筑业、服务业等各个部门的生产总值,再相加得到国内生产总值。
通过产出法统计国内生产总值可以反映各个经济部门的贡献以及产业结构的优化与调整。
以支出法统计国内生产总值时,主要通过统计投资、消费、净出口等方面的支出来计算。
例如固定资产投资、居民消费、政府支出、净出口等,在统计数据上呈现各个方面的情况,最终得到国内生产总值。
通过支出法统计国内生产总值可以反映国家经济运行的需求面和供给面的动态平衡情况。
国内生产总值的统计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规模,以及经济结构的调整情况。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比较不同年份的国内生产总值数据,得出经济增长率,并判断经济发展的速度。
同时,通过具体的产业数据可以分析各个产业的贡献以及转型升级的进展。
此外,还可以通过国内生产总值的分析来研究经济的周期性波动,为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二、国民收入的统计与分析国民收入是指一个国家在一个特定时期内,居民从生产或其他活动中所获得的全部收入总和。
国民收入的统计包括工资、利润、利息、房屋收入、自营收入等多个方面。
国民收入可以通过两种方法进行统计:一是通过工资、工资性收入、生产经营净收入、财产净收入、转移净收入等指标来统计,称为收入法;二是通过消费支出、储蓄支出、净财产支出等指标来统计,称为支出法。
通过国民收入的统计和分析可以了解到国家居民的收入分配情况,以及经济增长对居民收入的影响。
我国收入分配现状分析
自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但随着CPI系数的增长,我国居民的实际收入却呈现出负增长的趋势。
另外,我国居民的收入差距也在不断扩大。
根据相关报道,中国的基尼系数已经突破了0.4的警戒线,高达0.45以上。
由此看来,收入分配差距过大已成为一个凸显的社会矛盾。
当前中国收入分配的现状分析当前我国收入分配的现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行业间收入差距较大。
参照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提供的经济数据可知,中国行业最高收入与行业最低收入的比值是6倍,而国际上的收入差距标准大约为3倍,这说明我国行业间收入差距已经处在一个较高的水平。
而最主要的高收入行业集中在金融、电力、电信、保险、烟草等领域,这类行业的收入要比其它行业的收入高出2~3倍。
这仅仅是实际工资的对比,如果将工资外收入和职工福利待遇等相加起来,则这种差距将会扩大到6~10倍。
且在工资增长速度方面,高收入行业要比建筑业、采掘业、农林牧渔业等行业高出很多。
不难看出,在行业垄断的背景下,只有那些垄断行业才有能力大幅度增加员工的工资、福利,由此也就形成了一种工资分配秩序的“潜规则”。
再次分配机制落后。
当前,我国的再分配机制相对落后,这主要集中表现在几个方面:税收制度残缺,“偷、漏、逃、抗税”等非法现象普遍,执法部门打击力度不足等。
税收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在税收不断增加的同时,我国的税收流失额也随之出现不同程度的增长。
政府主导的再分配措施最先是为了弥补市场机制下初次分配方面的公平缺失,但对中国经济的实际运行而言,却有着“逆向调节”的作用。
通常情况下,高收入群体缴纳的个税只占个人所得税总体收入的一小部分,而中低收入者则是纳税主体,很多高收入者却没有自觉履行纳税义务。
区域收入差距显著。
我国地域辽阔,每个地区都有各自的地域经济、文化特色。
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相比较,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都呈现出显著的差异。
尤其是近年来,东西部居民的收入水平差距还在不断上升。
2、国民收入的基本统计方法
• 西方宏观经济学的分析通常从分析国民收入流 量入手。
5
二、国民收入的循环流转图及基本恒 等关系(宏观经济系统的运行机制)
这里分析前面提到的宏观经济体系中的三 大市场、四大行为主体的行为是如何联系起来的。 • (一)两部门经济中的国民收入循环流转图
23
FYI: 在CPI的篮子中有些什么?
美国的CPI构成
16% 食物与饮料
17% Transportation
41% 住房
教育和 通信
6% 6% 6% 4% 4%
医疗
娱乐
美容
其他物品 与劳务
24
3、潜在GDP与实际GDP
潜在GDP是指利用社会上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所能生产的 产品和劳务的最大值,它不是实际产出量,是理想的产出量,也是 充分就业的产出量。
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国民生产总值的概念有时候也叫做国民收入,
或许可以说,因为出售国民生产总值以后所得就 是国民收入。
15
1、国民生产总值计算中必须注意的几个问题
(1)必须是当年的最终产品和劳务。如果当 年销售上一年或旧的产品不计入国民生产总值。
(2)必须是商品和劳务,不是商品和劳务的 东西不计入国民生产总值。如股票、债券出售所 得收入不计入。
1、挥霍经济 两部门的挥霍经济是指:一国经济是封闭
经济,对外贸易略去不计;政府在经济中的活动 在略去不计;居民的全部收入都用于消费,没有 储蓄。经济可分为两大部门:公众、厂商;两大 市场: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
6
挥霍经济的循环流转图
公
众 购
产品市场
生 产
国内生产总值和国民收入统计与分析
国内生产总值和国民收入统计与分析国内生产总值(GDP)和国民收入统计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和民众收入状况的重要指标。
通过对这两项统计数据的分析,可以读v出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经济结构调整、经济稳定与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情况,进一步了解一个国家的经济形势与发展趋势。
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一个国家、地区在一定时间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货币总值。
它是一个国家经济活动综合指标的综合指标,也是评价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核心指标。
GDP的核算方法有三种,分别是产值法、收入法和支出法。
产值法是通过统计每个产业和部门的经济活动产生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总价值;收入法是通过统计企业和个人以及政府机构的所得和支出,获得经济活动的总收入;支出法是通过统计个人、企业和政府的消费支出、投资支出及净出口等,获得经济活动的总支出。
国民收入统计是指一个国家的居民在一定时间内从生产经营活动中获得的全部收入。
它通过统计居民的工资、利润、经营净收入、土地收入、财产收入等各项收入,以及转移支付和福利支出等来计算。
国民收入统计是对居民收入和分配情况的一个综合性测度,可以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居民生活水平和收入分配状况。
通过对国内生产总值和国民收入统计的分析,可以获得一系列有关经济发展的信息。
首先,通过GDP的数值,可以计算出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
GDP增长率是指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内GDP的年均增长速度。
通过比较各个时期的GDP增长率,可以读出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趋势。
其次,通过GDP的构成,还可以看出一个国家经济结构的调整情况。
例如,如果某一时期的经济增长主要来自于科技、高端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发展,那么可以判断出该国经济结构正在向高端转型,经济质量在提升。
再次,通过国民收入统计,可以读出一个国家的收入分配情况。
如果国民收入增速较高,但是收入差距也在扩大,那么说明收入分配不公平,社会问题亦可能加剧。
近年来,中国的GDP增长速度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
国民收入分配统计分析讲解
初次分配从国内生产总值开始,经过两个层次,一 是生产经济成果的直接分配,二是财产收入的分配。 经过初次分配,政府、企业和居民分别得到各自的 原始收入。
i1
i1
将上式整理可得:
n1
G ( X YI i1 X Y i1 i ) i 1
3.回归曲线法
回归曲线法是一种利用洛伦兹曲线函数关系式 计算基尼系数的方法。
G
SA SA SB
2S A
1 2SB
步骤:(1)设定洛伦兹曲线的函数关系式,例如, 设这一函数关系式为幂函数,I P ;
国内 合计
运用 来源 净额
75199.5 75251.8
52.3
16710.7 16367.1
-343.6
国外 部门
运用 来源 净额
166.8 114.4 -52.4
1532.4 1876.0
343.6
运用 75366.2 18243.1
合计 来源 75366.2 18243.1
净额
0.0
0.0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 2007》
12150.0
602.1
0.0 -11547.9
29591.9
41.7 79465.9
41.7 49874.0
80.2 91910.1
80.2 91618.9
0.0 -291.2
1699.2
1990.5
0.0
291.3
80.2 93609.3
80.2 93609.4
国民收入核算的基本方法
国民收入核算的基本方法国民收入核算是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活动进行总体统计和分析的重要手段。
它旨在全面了解国民经济的发展状况、结构特征和经济增长的质量与效益,为制定宏观经济政策和评估政策效果提供依据。
本文将介绍国民收入核算的基本方法,包括国民收入的定义、计算方法、核算表体系以及核算的应用。
一、国民收入的定义国民收入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由其所有居民从各种经济活动中取得的全部收入总和。
这包括劳动报酬、企业利润、财产收入和税收等。
国民收入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也是评价国民经济增长和分配公平的基础。
二、国民收入的计算方法国民收入的计算方法主要有两种:生产法和分配法。
1. 生产法生产法是根据不同产业的增加值来计算国民收入的。
增加值是指在生产过程中新创造的价值,它等于销售收入减去原材料成本和中间消费品成本。
通过统计各产业的增加值,再将其相加,就可以得到国民收入的总额。
2. 分配法分配法是根据收入在不同层面的分配情况来计算国民收入的。
按照分配法,国民收入可以分为劳动者收入、企业收入和政府收入三个部分。
劳动者收入包括工资、奖金、津贴等,它主要通过调查统计劳动者的个人收入来计算。
企业收入包括企业的净利润、红利和利息等,它主要通过统计企业的财务数据来计算。
政府收入包括税收和其他非税收入,它主要通过统计政府的财政数据来计算。
三、国民收入核算表体系国民收入核算表体系是国民收入核算的基本框架,它由国民收入核算表、产业核算表和使用核算表三部分组成。
1. 国民收入核算表国民收入核算表是对国民收入的总体核算,它包括国民收入的总量、构成和分配情况。
国民收入核算表可以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活动和收入来源的整体情况。
2. 产业核算表产业核算表是对各产业的经济活动和收入来源进行核算,它可以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不同产业的经济发展和贡献度。
产业核算表可以分析各产业的增长速度、结构特征和相互关系。
3. 使用核算表使用核算表是对国民收入的分配和使用情况进行核算,它可以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国民收入的分配公平和经济活动的效益。
经济学11 第十一章 国民收入的分析和计算
二、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
2、支出法是指在通过核算在一定时期内,整个国内购买最终产品和劳务的支出来计 算GDP的方法,是其他宏观经济理论的基础。
国内的所有消费总的分为四种:消费支出C、投资支出I、政府支出G以及进出口NX。 消费支出包括三个部分,一是耐用消费品,指寿命较长的消费品,如汽车、电视、电冰 箱等;二是非耐用消费品,指使用寿命相对较短的消费品,比如食物等;三是劳务,指 各种形式的服务。
THANK YOU
漏出包括三个方面:(1)储蓄,家庭部门在实际生活中除了消费,还会将剩 余的一部分钱用于储蓄,这一部分钱因为没有被用于购买企业产品,于是从收入 循环流中露出;(2)税收;(3)进口支出,家庭所购买的外国的产品和服务, 从这部分收入也漏出了假设的封闭的循环流中。
总流出W=净储蓄S+净税收T+进口支出M
一、流入和流出
第十 一章
国民收入的分析和计算
目录 C O N T E N T S
第一节 收入循环流的概念 第二节 流入和流出、储蓄和投资 第三节 收入循环流 第四节 国民收入统计 第五节 其他相关总量指标
第一节 收入循环流的 概念
要求:重点掌握收入循环流的概
念。
题型:单选
一、收入循环流的概念
收入循环流:经济活动主体之间收入与支出的流量就叫收入循环流量。储蓄是 一种漏出,导致收入循环流量的减少;而投资是一种注入,导致收入循环流量的 增加。在均衡条件下,漏出必须等于注入。
用支出法计算GDP的公式:Y=C+I+G+NX Y是总支出,该等式成为国民收入核算的恒等式,四个部分的加总必然等于GDP。
二、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
3、收入法:任何企业生产出最终产品后,销售得到收入,这部分收入会在提 供劳动的生产者、资本拥有者、政府之间进行分配。因此,所有的生产要素的收 入,也就是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总和,即是GDP,这就是收入法。
我国东、中、西部国民收入水平比较与分析
4、规范个人收入分配秩序,加大再分配的作用
市场经济国家通常是运用财政转移支付手段来解决地区收入差距的。地区 间的收入转移可以改变地区间的所得分配,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收入从 人均收入较高的地区流向收入较低的地区,那么收入的区域间差距将会缩小。为 增强国家财政支付能力,应积极采取措施,适当调整国民收入的分配格局,实行规范 的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制度。适当提高中央财政收入在GDP中的比重,中央财政只 有在财政初次分配中占有相当的比重,才能保证有足够的财力用于对地方的转移 支付,发挥其在促进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也才能通过转移支付促进西部地 区的经济发展。
政策因素
中国政府在开放次序方面的安排使得不同地区在改革中所能够获得的收益 存在较大的差异。改革开放伊始,中国政府的经济政策便向东部沿海地区倾斜。 五个经济特区、十四个沿海开放城市都是在东部,这些地方在财政政策上无论 对外商还是当地企业都非常照顾,使得东部沿海地区在改革开放初期得以吸引 大量的外国资本,当地经济得到巨大发展。虽然外商投资并不是经济发展的唯 一因素,但它毕竟在经济发展的初期尤其是对于中国这样的转轨经济而言是推 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1983--1996年,中国的外商投资有88.3%分布在东部沿 海地区,仅有8.3%分布于中部地区,3.4%分布于西部地区。与外商直接投资的 分布相适应,内地省份在经济发展速度上远远落后于沿海地区,更进一步的结 果便是各地区居民收入水平的差距拉大。
贸易原因
贸易依存度与出口依存度是反映贸易规模的两个重要指标。从1993—2003 年,东部地区的贸易依存度从0.64上升到0.77,出口依存度从0.29—0.40,中部 地区贸易依存度从0.18下降到0.11,出口依存度从0.10下降到0.06,西部地区贸 易依存度则从0.13到0.11,而出口依存度一直在0.06左右徘徊。由此可以看出, 中国的对外贸易多集中于东南沿海地区,而中西部地区则较少。1999年,东南 沿海地区12个省市的进出口总额占全国的90.60%,其他地区只占不到10%。因 此,东南沿海地区的居民享受对外贸易带来的利益比中西部地区的居民要多。 同时,由于中国地区之间劳动力要素流动不畅,职业转换困难程度不同,劳动 力的流动性在东部地区要强于西部地区。这在客观上造成了劳动者收入在地区 之间的差别。
财务管理国内生产总值与国民收入统计与分析
(1)劳动者报酬。指劳动者因从事生产活动所获得的全部报酬,包括各 种形式的工资、奖金和津贴和由单位支付的社会保险费等。
(2)生产税净额。指各种生产单位向政府缴纳的生产税减去政府对企业 的生产补贴以后的净值。生产税是政府对生产单位从事生产、销售和 经营活动所征收的各种税、附加费和规费,具体包括销售税及附加、 增值税、应缴纳的养路费、排污费和水费附加、烟酒专卖上缴政府的 专项收入等。生产补贴与生产税相反,是政府对生产单位政策性的单 方面收入转移,具体包括政策性亏损补贴、外贸企业出口退税等。
• 反映GDP价格变动的指数称为“GDP紧缩价格指数”(又称“GDP 平减指数”或“国内生产总值的综合价格指数”)。
• GDP紧缩价格指数一般是在先取得各分类支出的价格指数的基础上,
。 利用以下公式编制(参见书中89页例) 。
Pp
p1q1 p0q1 (
p1q1 p1q1 p1 / p0 )
2
生产单位
农场 纺纱厂 织布厂 印染厂 服装厂
合计
产品
棉花 棉纱 坯布 色布 成衣
中间消耗 C2
增加值 C1+V+M
0
A
A
B
A+B
C
A+B+C
D
A+B+C+D
E
A+B+C+D+E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总产值 C2+C1+V+M
A A+B A+B+C A+B+C+D
A+B+C+D+E
3
二、国内生产总值核算的原理和方法
中国城镇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统计分析与对策建议
低收入群体愈加不利 。 2 高低收入 比指数 变化分析 .
一
城镇居民 基尼系数 0 i 6
年 份 l6 9 9
nl 9
L7 9 g
n2 3
L9 98
n2 4
L9 g 9
02 .5
20 00
02 ,7
2l 0 0
03 .0
20 02
08 . 2
20 03
般而言 高收入与低收入比值的大小 反映收入分配差距
城镇居民 基尼系数 02 8
的大小。以最高收入的2 % 的人 I的收入份额与最低 收入 的2 % O Z I O
02 9 03 .0 03 .0 03 2 03 2 03 .2 03 .3
的人 I的收入份额之 比表示 .通常称为收入不 良指数 这一指数 Z I
环境 、健全收入分配调控制度与政策等多角度、有重点地寻找相
应对策 缩小城镇 居民收入分配差距 改善我国居民收入分配状
1 理顺分配关系、整顿和规范收入分配秩序 .
通常将 4 % 低收入人 I的收入份额 称 为阿鲁瓦利亚指数。 况 。 O Z I
这 一 指 数 是研 究一 国低 收 入 阶层 居 民 的生 存 状 态 的 常 用 指 标 阿
资料 来源 :《 国居 民收入 报 告 》(0 4 , 经 济科 学 出版 社 , 中 2 0)
20 0 5年 版
的最低值为 1 .指数越高 收入差别越 大。我国城镇居 民可支配 收入不 良指数的计算结果及变化情况如下表 :
从 此 数 据 看 我 国城 镇 居 民 的 收 入 分 配 差 距 处 于 国 际 警 戒
三 、缩 小城 镇居 民收入差距的对策建议
通过对我 国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的测度与分析表明 我 国城镇
浙江国民收入分配与公平性分析
位 。2 0 年 ,我省城 镇人均 可支 配收入 比全国平均 水平 高 出 09 4 %以上 ,农村居 民人均 纯收入 比全 国平均水平高 出1 。近 0 倍 年 浙江城 乡居 民收入 分配 变化具有 以下特征 。 1城 乡居 民收入持续增长 。收 入差 距赂有扩大 .
吃、穿等基本的生存消费 ,向交通 、通讯等现代 的发展消费转
国平 均 水平 的 14 :农 村 居 民人均 纯 收入 由4 5 元增 加 到 .倍 24 107 ( 0 0 元 增加 了 11 倍 ),是 全国平 均水 平 的19 。与 此 .8 .倍 同时 ,浙江城 乡居民收入差距 也略有扩大。
。 注:本文系浙江省社科联、浙江省财政学会2 1 年民生调研重大委托课题 00
同期 ,农村居 民收入来源发生较大变化 :一是家庭经营纯
收入 的 比重 下 降 了72 百 分 点 ,2 0 年 仅 为3 .% ; 二是 农 .个 09 79
民人 均 工 资 性 收 入 增 长 了 1 倍 ,其 占 比 由4 .%上 升 到 . 6 70
5 .%,成 为农民增 收最重要的推动力。此外 ,农 民以股息 、 19
据 调 查 , 2 0 — 0 9 全 省 居 民 对 收 入 的 满 意 度 从 08 20年
《 统计科学与实践 》2 1 年1 期 00 1
5 .3 升 为 6 .1 上 升38 个 百 分 点 , 总体 有 所 上 升 ; 96 上 35 , .8
2 0 年 收 入 满 意 度 最 高 的 绍 兴 市 ( 17 和 最 低 的 杭 州 市 08 6 .3) ( 72 5. 8)之 间 仅 相 差44 个 百 分 点 ,2 0 年 满 意 度 最 高 的 绍 -5 09 兴 ( 61 6 .0)和 最 低 的 舟 山 ( O5 相 差 55 个 百 分点 。 这说 6 .7) .3
收入分配问题分析 2
高于第一产业,这种就业人口转移在一定程度上也导致了
总体收入差距的上升
四、实证检验结果
• 利用Eviews5.0软件,进行OLS回归得到结果如 下: lnG = -3.940 - 0.108lnX + 0.1638lnM 0.064lnFDI + 0.3491lnGDP -0.7202lnJOB + 0.1404lnL
如何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
• 第一, 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 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健全劳动、资本、技 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 • 第二, 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 比重, 提高劳动报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 第三, 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 逐步提高扶贫标 准和最低工资标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 制和支付保障制。 • 第四, 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 • 第五, 保护合法收入, 调节过高收入, 取缔非法 收入。 • 第六, 扩大转移支付, 强化税收调节, 打破经营 垄断, 创造机会公平, 整顿分配秩序, 逐步扭转 收入分配差距扩大趋势。
2.从基尼系数角度探 讨国民收入分配问题
张淑英
关于基尼系数
• 基尼( Gini) 系数的取值范围是0到1, 绝对平均分配时, 基 尼系数等于0, 绝对平均分配时, 基尼系数等于1。基尼系
数高, 造成社会贫富两极分化, 引发许多社会矛盾、冲突
甚至对抗, 不利于人类社会整体的发展和进步。基尼系数 是相当模糊的一个数据, 它大致反映了收入分配的不平均 程度及 相 对 合 理 程 度 。 一 般 认 为 , 基 尼 系 数 在 0.3- 0.4之间, 是相对合理的, 偏离这个区间较多时, 或者社
二、模型设定
lnGINI= C0 + C1lnX + C2lnM + C3lnFDI + C4lnGDP + C5lnL +C6lnJOB+ε • 其中,GINI表示基尼系数; X表示贸易出口额占 GDP的比重;M表示贸易进口额占GDP的比重; FDI代表外商直接投资实际利用外资金额,L表示 劳动密集型产品占出口总额的比重;JOB代表二 、三产业就业人口比重,ε表示满足经典线性回归 假定的随机项。 • 为了消除宏观经济数据的异方差,本文对模型中 的各个变量均取了对数
国民收入的要素分配:统计数据背后的故事(上)
国民收入的要素分配:统计数据背后的故事(上)内容摘要:近年来,许多学者和机构指出中国劳动收入份额正在大幅度降低,这一论断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许多人将矛头直指资本对劳动的侵占。
但到目前为止,鲜有研究澄清两个关键的问题,一是劳动收入份额变化的真实幅度,二是劳动收入份额降低的真实原因。
从这两问题出发,本文对我国国民收入要素分配份额的变化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要素分配份额,劳动收入份额,国民经济核算,结构转型,国有企业重组一、引言自2005年以来,我国国民收入分配向资本倾斜的现象引起了各界的广泛关注。
由于在多数情况下,要素分配份额的明显变化将扩大收入分配差距,一些著名经济学家在不同场合对此表达了忧虑。
例如,蔡昉(2005,2006)指出,1998年到2003年间资本收入份额逐年上升,势必导致收入分配不均,并呼吁通过扩大就业来扭转这一趋势;李实也指出,过去十年来,中国劳动收入份额不断下降,是中国个人收入差距扩大的主要原因,李稻葵指出GDP中劳动收入份额的下降已成为无可争议的事实,并指出服务业比重较低、资本密集型技术的使用和国有企业盈利能力的提高是可能的解释。
2008年1月3日,中国社科院举行2008年《社会蓝皮书》发布暨中国社会形势报告会,蓝皮书指出“我国劳动者报酬比重逐年下降——2003年以前一直在50%以上,到2006年降至40.6%。
与之对应的企业利润则在上升,资本回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由以前的20%左右上涨到30.6%”。
同时,有观点认为,劳动收入份额的降低是我国近年来消费低迷的原因。
例如,世界银行的Kujis(2006)认为,消费低迷不是通常认为的居民储蓄增加的结果,而是来自中国劳动收入份额及居民收入占比降低,汪同三(2007)也持类似的观点。
英国的《经济学家》杂志完全接受Kuijis 的观点,并特别强调中国的产业结构应向劳动密集型转移(Economists,2007)。
另外,还有研究者认为劳动收入份额降低可能动摇政局的稳定,是中国目前应注意的一大问题(Subramanian,2008)。
国民收入分配统计分析
国民收入分配统计分析1. 引言国民收入分配统计是经济领域中一项重要的统计工作,通过对国民收入在不同人群之间的分配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旨在了解社会经济的公平性和平等性,以及财富的集中程度。
本文将使用统计数据和图表来分析国民收入的分配情况。
首先,我们将介绍国民收入的概念和分配方式。
然后,我们将分析收入差距的不平等程度,并探讨收入分配不平等的原因。
最后,我们将讨论如何改善国民收入的分配情况,提高社会的公平性和平等性。
2. 国民收入的概念和分配方式国民收入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由居民(包括居民企业)和非居民所创造的所有可分配的收入总和。
国民收入包括工资、利润、租金、利息等各种形式的收入。
国民收入的分配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2.1. 劳动者工资收入劳动者工资收入是最直接的收入来源,通常由雇主向劳动者支付薪水、工资和福利等。
工资收入的分配取决于劳动者的技能水平、工作时间和劳动市场的供求关系。
2.2. 利润收入利润是企业所有者获得的回报,它是企业从市场经营活动中获得的超额收入。
利润收入的分配主要根据企业的所有权结构和盈利能力来决定。
2.3. 租金收入租金是土地、住房和其他资产的所有者所获得的收入。
租金收入的分配取决于土地和资产市场的价格和需求情况。
2.4. 利息收入利息是借款人为使用资金而支付给贷款人的回报。
利息收入的分配主要取决于借贷市场的利率水平和借贷条件。
3. 收入差距的不平等程度国民收入分配的不平等程度可以通过不同的指标来衡量,包括基尼系数、洛伦茨曲线和收入分配比例。
3.1. 基尼系数基尼系数是衡量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的常用指标之一。
它的取值范围在0到1之间,0表示完全均等分配,1表示完全不均等分配。
基尼系数越接近1,收入差距就越大,不平等程度就越高。
3.2. 洛伦茨曲线洛伦茨曲线是一种反映收入分配情况的曲线。
横轴表示收入群体的累计比例,纵轴表示收入的累计比例。
洛伦茨曲线与完全均等分配情况的对比越大,收入差距就越大。
国民收入分配现状分析和改革思考
国民收入分配现状分析和改革思考王小鲁当前,收入差距过大和不公平分配已经越来越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
而引起社会冲突、不稳定和广泛不满的,主要不是合法收入导致的收入差距,而是腐败和收入分配不公。
改革的关键,是需要从制度上解决与腐败相关的非法收入和灰色收入导致的不公平分配。
〖图片〗宽300×高392一、当前国民收入分配的现状和问题近一个时期,我国收入分配状况出现了若干积极的变化。
这包括:近年来全国职工工资水平和城乡居民收入较快增长,2012年从上半年的情况看,继续保持了居民收入较快提高。
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已经覆盖了全部县级行政区,全国农村已有4.31亿人参保,1.17亿人领取养老金;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将在2012年底基本实现(除农民工外)全覆盖。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与城镇职工和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已基本实现了(除农民工外)全覆盖。
在此之前,城镇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已经基本实现了全覆盖,目前全国城镇和农村分别有约2100万人和5200万人领取低保金。
这些进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居民收入方面,城乡劳动报酬和居民收入与几年前相比已经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
在社会保障方面,尽管保障水平仍然很低,但已经使参保居民获得了最基本的生存保障。
这些使我们看到了收入分配格局变化的曙光。
但是我国收入分配方面长期以来积累的问题是严重的。
以上这些变化,还不说明我国的收入分配格局发生了根本改变,我们还面临着更严重的挑战,不能盲目乐观。
当前我国国民收入分配存在如下三个方面的基本问题:第一,长期以来,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尤其是分配不公的现象大量发生,引起群众不满和社会矛盾激化。
居民收入基尼系数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曾降到过0.26的低点,主要因为农村改革促进了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缩小了城乡差距。
以后持续上升,20世纪90年代中期突破了0.4的警戒线,近年来已接近或达到0.5的水平。
在世界上已经是高收入差距的国家。
中国过去的收入差距主要表现在城乡差距和地区差距上。
宏观经济统计分析4
SA G S A B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0.479
2009
0.473
2010
0.485
2011
0.487
2012
0.484
2013
0.491
0.490
0.481
0.477
0.474
0.473
十分位比率就是收入最多的 10%人口的平均收入与收入最 少的10%这部分人的平均收入之比。 (四)库兹涅茨比率 设居民分为n组,yi,pi分别代表第i组的收入占总收 入的百分比份额和人口(或家庭)占总人口数(或总家庭 数)的百分比,则库兹涅茨比率为:
GNP(或GNI)
GNP(或GNI)=GDP+(来自国外的要素收入-支付给 国外的要素支出) =GDP+国外净要素收入
7
在 SNA体系中广义的国民收入指标是由下列五个指标所组
成的一个指标体系:
1.国民总收入(GNI)也称为国民生产总值(GNP);
2.国民净收入(NNI)=CNI-固定资产折旧;
8
3.1.3
国民收入分配格局
指国民收入在各生产要素之间、分配主体之间、各分配主
体内部各单位之间的分配比例关系。 1.要素分配格局:国民收入在投入生产经营的各要素之间 的分配比例关系。要素收入通常分为劳动者报酬和财产收入 (利息、红利和其他财产收入)
2.主体分配格局:国民收入分配在政府部门、企业部门、
人均 GDP是决定居民可支配收入的主要变量,其他因素(如财产收 入和转移性收入)是决定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次要变量。
【例 3.6】 根据 2005 年我国城镇居民家庭抽样调查 数据,用家庭就业人口(Z )和就业者平均收入(x)作 自变量,人均可支配收入作因变量,调查人口作权数, 用加权最小二乘法估计的回归模型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基尼系数:意大利统计学家基尼(Gini)根 据洛伦兹曲线提出的计算收入分配公平程度的 系数,称基尼系数。是国际上最常用的分析国 民收入的规模分配格局的方法。
定义:
判断标准:G<0.2表明收入分配高度平均 0.2≤G<0.3为相对平均 0.3≤G<0.4大致合理 0.4≤G<0.6收入分配差距过大 G≥0.6表明收入分配严重向一部分任倾向
路漫漫其悠远
3.1.3 国民收入再分配流程
国民收入的再分配主要包括三大类经常性转移收支 : (1)当期所得税、财产税等税收收支。 (2)社会缴款和社会福利。 (3)其他经常性转移收支。(政府内 、国际间的转移收支 ) 、
•
路漫漫其悠远
❖ 初次分配从国内生产总值开始,经过两个层次,一 是生产经济成果的直接分配,二是财产收入的分配 。经过初次分配,政府、企业和居民分别得到各自 的原始收入。
•
路漫漫其悠远
显然, 是收入不平等程度的单调增函数,于
是基尼于1912年规定:
G= /2u,0≤G≤1
(2)
基尼于1919年证明了一个重要定理:G= /2u 是收入分配绝对平均线OC和洛伦兹曲线所围 面积的2倍,即G= /2u=2SA
由(1)、(2)式得:
(3) 注:应用该种方法计算基尼系数,运算量非常
第二节 个人收入分配分析
一、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 (一)定义 1.洛伦兹曲线是美国统计学家洛伦兹提出的
用来描述社会收入分配状况的一种曲线,它 由累积的一定人口数占总人口中的百分比与 这部分人口所获得的收入占总收入中的百分 比状况来表示。
•
路漫漫其悠远
•
路漫漫其悠远
❖ 横轴OP:按收入从低到高排列的累计家庭户数百分 比
大。
•
路漫漫其悠远
2.三角形面积法 基尼系数的一般公式为
均线当重S合A=,0表时示,收G=入0分,配洛绝伦对兹公曲平线;与绝对平 当SA=1/2时,G=1,洛伦兹曲线与绝对
不平均线重合,表示收入分配绝对不公平。 SB。对基尼系数的求解本质上就是求面积SA或
•
路漫漫其悠远
•
路漫漫其悠远
首先计算图中红色三角形面积为: 所有这些三角形面积之和为: 然后计算所有的矩形面积为:
•
路漫漫其悠远
(三)规模分配格局:指三大主体内部的分配 格局,如企业部门内部各企业之间的收入分 配格局,政府部门内部中央与地方、地方之 间的收入分配格局,以及居民部门内部居民 或家庭之间的收入分配格局。 我们最关心的是居民部门的规模分配格 局,即个人收入分配格局,将在本章第二节 中详细介绍。
•
路漫漫其悠远
•
路漫漫其悠远
(二)基尼系数的估算方法 1.直接计算法
基尼最早提出收入不平等的一种度量时 ,已经给出了基尼系数的具体算法,而且这 种算法并不依赖于洛伦兹曲线。基尼于1912 年给出了无替换的基尼平均差计算公式:
(1)
式中, 是基尼平均差, 是任何一对收入 样本差的绝对值,n是样本容量,u是收入均 差。
息、知识产权、管理等。 ❖ 要素分配格局又称功能分配格局,属于国民收入初
次分配的范畴。 ❖ 要素分配格局的数据来源主要是统计部门编制的资
金流量表和财政、金融、居民收入等统计数据。 ❖ 从增加值的初次分配构成来看,要素收入就是除了
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净额以外的部分。在资金流 量表中,国民收入初次分配环节的要素收入有两项 :劳动者报酬和财产收入,财产收入又分为利息、 红利和其他三项。
在宏观经济分析中,国民收入(NI)仅指按市场价格计 算的国民总收入。
•
路漫漫其悠远
二、国民收入分配流程
国民收入分配流程包括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两个层次。国民经济生产过程 结束后,首先要在生产领域进行初次分配,然后在全社会进行再分配。
1.国民收入初次分配流程
经过国民收入初次分配,政府、企业和居民得•到各自的原始收入。
•
路漫漫其悠远
•
路漫漫其悠远
•路漫Βιβλιοθήκη 其悠远(二)主体分配格局:是由政府、企业和居民三 者构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最终分配格局是一个向 个人倾斜的过程。
1978年可支配收入比例为55.0%、11.1%、33.9%; 2002年这一比例为65.2%、14.3%、20.5%; 2004年这一比例为57.83%、21.79% 、20.38%
❖ 纵轴OI:对应的收入百分比 ❖ OC:45o线,是当参与分配的每一户家庭的收入完
全相等时才会出现的一条直线,称绝对平均线 ❖ OPC:绝对不平均线 ❖ L:位于绝对平均线与绝对不平均线之间的实际收
入分配曲线 ❖ 洛伦兹曲线L离绝对平均线OC越近,说明居民收入
分配越平均;反之,说明越不平均。
•
路漫漫其悠远
•
路漫漫其悠远
最后从所有三角形面积和矩形面积之和中减去对 角线以上的直角三角形面积,即1/2,则:
则基尼系数
将上式整理可得:
•
路漫漫其悠远
3.回归曲线法
回归曲线法是一种利用洛伦兹曲线函数关系式 计算基尼系数的方法。
步骤:(1)设定洛伦兹曲线的函数关系式,例如, 设这一函数关系式为幂函数, ;
国民收入分配统计分析
路漫漫其悠远
2020/3/26
❖ 第一节 国民收入分配理论 ❖ 第二节 个人收入分配分析
•
路漫漫其悠远
第一节 国民收入分配理论
一、国民收入分配起点 起点:国民收入(NI),包括以下五个指标:
1.国民总收入(GNI),即国民生产总值(GNP),是一个 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按市场价格计算的全部生产要素收 入的总和。
2.国民净收入(NNI),是按市场价格计算的全部生产要素净 收入加总和,即国民收入。 国民净收入=国民总收入-固定资本消耗
3.按要素成本价格计算的国民净收入(NNI at FC) 4.个人收入(PI) 5.个人可支配收入(DPI),居民实际上可供支出的收入部分
,它等于国民收入减去一切直接税,及公司未分配利润,再 加上政府给予的补贴。是最接近于居民实际购买力的指标。
❖ 再分配即各种转移性收支,主要包括税收收支、社 会缴款和社会福利、其他经常转移收支三大类。
❖ 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的最终结果,是形成各个机构部 门的可支配收入,即 可支配收入=初次分配收入+再分配收入-再分 配支出
•
路漫漫其悠远
三、国民收入分配格局 (一)要素分配格局:指国民收入在投入生产的各个
要素之间的分配比例关系。 ❖ 投入生产的要素如:劳动、资本、土地、技术、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