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浅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产业经济

一、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内涵

农业经济发展整体思路已由“转变发展方式”替代了“转变增长发展方式”。虽只一词变化,但内涵却发生了重大不同。农业增长方式主要是考虑农业经济增长过程中总量增长机理的研究,突出产出的效率问题。而发展方式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体,核心在于提高农业发展的质量,即通过科技进步和创新,结构优化、效益提高、能耗降低和环境保护的基础上,做到农业农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因此,农业发展方式与农业增长方式对比不仅是农业概念上的扩展、功能的多元化和效益的均衡化[1],还是坚持科学发展观,实施可持续发展需要。

二、制约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因素

(一)制度因素

1.土地制度。合理的土地制度对农业发展至关重要。在改革开放初期,家庭联产承包经营制度极大释放了农民积极性,是符合当时整个经济环境的。但随着经济发展、农村劳动力转移,该制度已经阻碍了农业经济的发展,需要进行重新的制度安排。以土地流转为主要内容的土地制度改革必将成为我国土地制度的第四次变迁[2]。但目前我国还没建立健全有效的土地流转机制,各个地方都在探索中。

2.农村劳动力转移制度。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是相辅相成的。合理的农村劳动力转移不但可以使有限的农村土地资源等得到优化配置,还可以为二、三产业发展提供更多的人力支持。但现阶段我国在劳动力转移上面还有很多的制度和现实制约,城乡结构的二元化,使得农民的户籍、就业、社会保障和教育等方面和城镇居民有很大差异,而依附这些制度的利益分配也不公平。并且随着劳动力转移也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增加了城市管理的难度、农村劳动力结构失衡等这些因素都会制约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

(二)科技因素

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归根结底取决于科技因素。2005年我国每千公顷耕地化肥施用量高达366.5吨,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5倍,分别是日、美、法的1.6、3.6和6倍,不仅成本高,产品标准也低。目前,在我国农业科技贡献率只有48%,科研成果转化率只有30%,比发达国家约低30个和40个百分点,农业科技人才流失严重[3]。尤其农村信息化建设更是严重滞后,信息沟通渠道简单。

(三)资本因素

1.物力资本。从世界范围来看,农业需要政府财政的大力支持。根据统计资料分析在1998年对我国农业支出占当年财政支出比重为10.69%,而后逐年下降一直到2004年达到低点7.12%,虽然近几年支出比重有所上升,但都在8%左右。另一方面,农业对资金的不断扩张的需求也没有得到金融制度上的安排。首先农村金融体系不完善,无法为农村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其次现代商业银行的经营理念,会更多的规避对农投资;还有现在民间融资渠道还缺乏规范化的管理制度,目前已引发局部风险,也增加了融资成本,不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2.人力资本。根据2006年国务院研究室报告显示,20%的农村劳动力中接受过短期职业培训,

3.4%的接受过初级职业培训,0.13%接受过中等职业教育,76.4%的没有接受过任何技术培训;2009年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统计显示,1.45亿外出转移劳动力中,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占76.5%[4]。而法国7%以上的农民具有大学文凭,60%具有中专水平,德国7%的农民具有大学学历,53%的农民接受过2~3年的职业技术培训,而日本5.9%有大学文凭,7

4.8%接受过高中教育,初中毕业只占19.4[5]。所以我们在人力资本上和国外差距非常明显。

三、构建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路径

(一)加大对农业投入

不断增加对农业的投入,加大政府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力度也是发达国家的通行做法。虽然按照《农业法》规定:国家逐步提高农业投入的总体水平。中央和县级以上地方财政每年对农业总投入的增长幅度应当高于其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但现实并没有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去执行。因此构建“政府财政投入启动、信贷投入助推、农户投入为主、社会广泛参与”的多元化资金投入体系[3]。建立健全财政支农的稳定机制,进一步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拓宽支农投入渠道,稳定增加农业生产环节补贴幅度,充分调动农民积极性,为农村经济发展变革提供资金支持。

(二)实施科教兴农

1.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首先继续加强对农村义务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的支持力度。农村青少年的文化教育程度直接关系农村发展的未来;其次在有条件的地方实施普及高中阶段的教育,并逐步纳入义务教育范围;还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对农民的职业技能培训。学历教育对农业发展推动作用有限,只有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针对性的技能培训,培养农业需要的技能型人才是关键。

2.提升科技对农业的作用。首先大力加强农业技术研究和开发。农业科技进步,是推动农业结构调整的动力,起决定性作用。加强农业科技自主创新,增加农业科技转化的力度,建立一批农业技术研发中心和示范基地,解决育种、储运加工等关键技术问题;其次推动农业技术推广和普及。搭建技术供需平台,逐步形成“专家+科技人员+示范户+农户”的科技成果推广和普及机制。完善县、乡、村三级培训网络建设,畅通渠道;最后加强农村信息化网络建设,不断拓宽农业信息和技术传播途径,充分利用互联网、移动通信等技术的便利,

对我国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浅析

杨耀旭 河南开封大学财政经济学院

摘要: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新农村建设,关键在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当前制约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因素很多,如何构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路径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农业发展方式;内涵;路径

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1)12-0365-01

收稿日期:2011-11-25

(下转第368页)

现代经济信息

将企业质量目标进行分解落实,有效发挥质量管理委员会的作用,发动和带领广大职工,实质地做好QMS、WSS、ASS等方面的工作,细化ZD、QCC、Z员、现场预验收工作。

三、扎实开展质量管理工作,打造稳定、高效的质量管理体系

在日常工作中,要做好质量控制的预防工作,技术部门首先对加工产品所需要注意的事项及易于出现的问题进行必要的警示和提醒。这样,将会有效地减少产品质量事故的机率。再者,生产车间的机械设备要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检查、维修、保养,让其始终保持一个良好的运行状态。操作者在生产过程中要牢固树立“一次就做对、首件即合格”的思想。如果第一次就能以正确的态度,按照正确的图纸、工艺把产品加工出来,第一次就符合要求,做到零缺陷,确保不返工,这样就完全可以避免耗材费时、劣质低放的生产现象发生,同时也保证了产品的质量、维护了公司的信誉、增加了公司的利润、促进了公司的发展。

质量,是企业的灵魂所在,一个优秀的企业,一个能经得起市场考验和时间洗礼的企业,它的质量一定是过硬的,质量不仅体现在企业生产的终端产品上,更体现在企业每一名员工的工作过程中。

质量要从小事做起,从细微处做起,时时刻刻紧绷质量就是企业生命线这根弦。在日常工作中,也有人面对工作质量总是将“差不多”挂在嘴边,其结果是工作马马虎虎,敷衍了事,产品送到客户手中,不是退货,就是索赔,使工厂失去了客户,丢掉了市场。“精益求精”是一种品质、一种能力、一种素养、一种要求。

质量需要沟通。沟通是人与人交流的桥梁,企业要保证产品质量同样如此。任何一个产品,都有不可能由一个部门、分厂或子公司完整的生产出来,那么部门之间的沟通尤为重要,只要做好每一环节才能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同样,与供应商之间也要定期进行交流,让供应商真正树立“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的理念,帮助供方提高质量管理水平,从而从源头上对产品质量进行严格把关,与企业共同发展实现双赢。

四、结语

质量是准则,质量是忠诚,质量是责任,质量是企业的生命。一个企业没有了质量,就意味着没有了诚信,没有了市场,也就是失去了生存的能力。企业只有以市场需求为契机,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从质量做起,努力打造产业实力,实现企业的腾飞。

引导农民学技术、用技术、在实践中创新技术积极性。

(三)创新农业生产组织方式

首先用抓工业的思路来抓农业建设。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力度和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培植力度,逐步推进农业“企业化”建设,强化分级管理及支持力度;其次推进农业产业园区化建设,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各具特色、资源互补、生态发展”的要求,集中打造基础先进、配套完善、交通发达、产业集聚能力强的农业产业园区[6];最后积极引导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挥联系市场、政府和农户的纽带作用,进一步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为农业产业提升和适度规模的农业发展提供资金、信息和人力等支持。畅通农产品流通渠道。

(四)加快制度创新

一方面要变革农村土地制度。在土地承包责任制基础上,完善土地流转制度。目前需要对土《地管理法》和《土地承包法》进行修改,需要出台《土地流转法》,来规范和引导土地的合理流转。另一方面需要改革户籍制度,按照国际惯例建立城乡统一的以身份管理为核心的人口流动制度,还要建立城乡统一的保障、教育和就业管理制度,只有这样才能为农村人口的正常流动扫清制度障碍,加快农村劳动力的合理快速的向城镇转移[5]。参考文献:

[1]唐思航,韩晓琴.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关键[J].北京社会科学,2010(02).

[2]闵墨.我国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制度问题探讨[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0(03).

[3]吴向伟.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内涵与途径[J].经济纵横,2008(02).

[4]闻学良.试论加快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意义与思路[J].江西农业学报,2010(08).

[5]毛粉兰.以新的理念推动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J].生产力研究,2010(01).

[6]王兴明.农业发展方式转变需要解决的几个突出问题[J].农村工作通讯,2010(15).

作者简介:杨耀旭(1978-),开封大学财政经济学院。

基金项目:本文为河南省政府决策研究招标课题项目(编号B452)研究成果。

(上接第365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