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合集下载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一天中日影的变化规律是日出最长(逐渐变短) 正午最短 (逐渐变长) 日落最长,且日影方向 背向太阳
(4)太阳能热水器的角度问题 集热板与地面之间的夹角应等于当天正午太阳高度的余角。
(5)楼房间距问题 以北回归线以北地区建房为例,为保证一楼全年均有阳光照到,两楼之间的最短距离L与楼
高h的关系如下图所示(H为冬至日当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角),L应大于h·cotH。
1.图中N点日期可能为( )
A.5月6日左右 B.8月7日左右
C.11月7日左右 D.2月6日左右
2.该地纬度最可能位于( )
A.赤道 B.11.5°S C.11.5°N
D.23.5°N
3.若测得某日该地正午太阳高度为55°,则该日可能为北半球( )
A.春分日
B.夏至日 C.秋分日 D.冬至日
福建某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可调节窗户遮阳板,实现教室良好的遮阳与采光。下 图示意遮阳板设计原理。据此回答4—5题。 4.遮阳板收起,室内正午太阳光照面积达一年最大值时( ) A.全球昼夜平分B.北半球为夏季 C.太阳直射20°S D.南极圈以南地区极昼 5.济南某中学生借鉴这一设计,若两地窗户大小形状相同,则应做的调整是( ) ①安装高度不变,加长遮阳板 ②安装高度不变,缩短遮阳板 ③遮阳板长度不变,降低安装高度 ④遮阳板长度不变,升高安装高度( )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来增去减”:太阳直射点向着某地移动,
该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增加,远离该地正午太阳高度减小
(3)看数值定“位置”
a.回归线之间的地区:
b.回归线上:
c.回归线至极点之间的地区:
【重点知识梳理】
2、太阳高度的日变化规律 (1)极点:在极昼期间,极点上见到的太阳高度在一天之内是没有变化的,其太阳高度始终等于太

正午太阳高度季节变化规律

正午太阳高度季节变化规律

正午太阳高度季节变化规律正午太阳高度是指太阳在正午时刻的仰角,也就是太阳离天顶的角度。

正午太阳高度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发生变化,这是由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引起的。

下面将从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角度来解释正午太阳高度季节变化的规律。

地球自转是指地球围绕自己的轴线旋转一周的运动。

地球自转周期为24小时,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一天。

由于地球自转的存在,太阳看起来从东方升起,到正午时分达到最高点,然后再从西方落下。

正午时刻太阳的高度取决于观察者所在的纬度。

地球公转是指地球绕太阳运行的轨道。

地球公转周期为365.25天,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一年。

由于地球公转的轨道是椭圆形的,所以地球离太阳的距离是变化的,这就是季节变化的原因之一。

在北半球,地球公转时,太阳直射地球的位置在赤道附近。

因此,当地球公转到夏至时,即6月21日左右,北半球的太阳高度最高,正午太阳高度最大。

这是因为夏至时,北半球的倾斜角度最大,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附近。

当地球公转到冬至时,即12月21日左右,北半球的太阳高度最低,正午太阳高度最小。

这是因为冬至时,北半球的倾斜角度最小,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附近。

在南半球,情况恰恰相反。

当地球公转到夏至时,即12月21日左右,南半球的太阳高度最高,正午太阳高度最大。

当地球公转到冬至时,即6月21日左右,南半球的太阳高度最低,正午太阳高度最小。

在赤道附近的地区,太阳高度的变化不明显。

因为赤道附近的地区,每天都接近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

除了地球自转和公转之外,正午太阳高度还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如大气折射、地形等。

大气折射是指太阳光在穿过大气层时发生的折射现象,会使太阳看起来更高一些。

地形也会对正午太阳高度产生影响,如山脉、建筑物等会阻挡太阳光,使正午太阳高度受到遮挡而降低。

正午太阳高度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发生变化,这是由于地球自转和公转引起的。

在北半球,夏至时太阳高度最高,冬至时太阳高度最低;在南半球,夏至时太阳高度最高,冬至时太阳高度最低。

太阳高度(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及应用

太阳高度(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及应用

太阳高度(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及应用1. 变化规律(1)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直射点的太阳高度为90°,由此向四周呈同心圆递减(如下图甲)。

直射点所在经线上的太阳高度值为各点对应纬度上的最大太阳高度,即正午太阳高度,其变化特点是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如下图乙)。

其值大小由如下公式决定:H=90°-|φ±δ|(当地纬度±太阳直射点纬度)(H为正午太阳高度,φ为某地纬度,δ为直射点纬度,若φ与δ在赤道同侧取“-”,不同侧则取“+”)(2)最值:直射北回归线,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达一年中最大值,整个南半球达一年中最小值;相反,直射南回归线时,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达一年中最大值;整个北半球达一年中最小值。

(3)极点太阳高度的变化:极昼时期,太阳高度全天都不变(如下图甲),始终等于直射点纬度,其值的年变化幅度解于0°~23°26/。

(4)极圈及其以内地区的太阳高度的变化:从日变化看,极昼期间,全天太阳高度始终都大于或等于零度,其中极圈上在0点时刻有太阳高度为0的时刻(如图乙),极圈到极点之间的地区,其太阳高度全天始终都大于零度(如图丙);从年变化看,北半球是随太阳直射点北移而增大,南半球反之,其最大值由公式H=90°-|φ±δ|决定。

(5)其他纬度的太阳高度变化:都是日出日落时为0,12点最大,12点前递增,12点后递减。

特殊之处是:赤道上的太阳高度是6点和18点为0(如图丁),其最大太阳高度的年变化范围是[66°34′,90°]。

2.太阳高度的应用(1)推算纬度:根据公式: H=90°-|φ±δ|,可求任意地点的地理纬度。

(2)推算地方时:一天中太阳高度达最大值处的地方时为12时;春秋分时,太阳高度为0处的地方时为6时或18时,赤道上太阳高度为0处的地方时为6时或18时。

(3)推算城市的楼间距:若某地楼高为h,楼间距s,纬度为φ,则该楼与处于其背阳一侧房屋的楼间距s=cot(90°-φ-23°26′)。

正午太阳高度季节变化规律

正午太阳高度季节变化规律

正午太阳高度季节变化规律正午太阳高度是指太阳在正午时刻(即中午12点)时的仰角,也称为太阳高度角。

太阳高度角的变化是由于地球绕太阳的公转和自转引起的。

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约365天,自转一周约24小时。

这两个运动的结合导致了太阳高度角的季节性变化。

太阳高度角的季节变化规律是由地球公转轨道的倾斜度决定的。

地球的公转轨道呈椭圆形,且轨道平面与地球赤道面之间有一个倾角,约为23.5度。

这个倾角导致了太阳在地球上看起来的高度角发生变化。

在北半球,夏至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上,此时太阳高度角最高。

随着季节的变化,太阳直射点逐渐向南移动,太阳高度角逐渐降低。

到达秋分时,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上,太阳高度角最低。

随后,太阳直射点继续向南移动,太阳高度角逐渐升高,直至冬至时太阳高度角再次达到最高点。

太阳高度角的季节变化对地球上的气候和天气产生了重要影响。

太阳高度角的增加意味着太阳直射点越靠近地面,太阳辐射能量越集中,天气越炎热。

太阳高度角的减小则意味着太阳直射点离地面越远,太阳辐射能量越分散,天气越凉爽。

除了季节变化,太阳高度角还会因地理位置和时间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在赤道附近的地区,太阳高度角较高,阳光辐射较强,气温较高。

而在极地地区,太阳高度角较低,阳光辐射较弱,气温较低。

此外,不同纬度地区的太阳高度角也会因季节变化而有所差异,这也是导致不同地区气候差异的重要原因之一。

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还会对人类的生活产生影响。

太阳高度角的增加使得阳光照射更为直接,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和光合作用的进行。

而太阳高度角的减小则意味着阳光照射角度变大,导致阳光强度减弱,人体对维生素D的合成也会减少,容易导致维生素D缺乏症等健康问题。

正午太阳高度季节变化规律是由地球公转和自转引起的。

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对气候、天气和人类生活都有重要影响。

了解和研究太阳高度角的季节变化规律,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和适应自然环境,使生活更加舒适和健康。

正午太阳高度的时间分布规律

正午太阳高度的时间分布规律

正午太阳高度的时间分布规律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太阳的轨迹对我们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尤其是正午时分,太阳的高度变化不仅关系到光照强度,还涉及到我们生活中的许多方面。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正午太阳高度的时间分布规律,看看它是如何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变化的。

1. 什么是正午太阳高度?首先,咱们得搞清楚“正午太阳高度”到底是啥意思。

简单来说,就是在一天当中,太阳在正午时分距离地平线的高度。

可以把它理解为,太阳在中天的时候,离我们头顶有多高。

这个高度的变化不仅和时间有关,还和地理位置、季节等因素密切相关。

1.1 正午太阳高度的基本概念正午太阳高度是一天中太阳最高的时候的高度。

这个高度越高,意味着太阳越接近头顶。

比方说,在夏天,正午的太阳就像个大火球一样,几乎直射地面。

而冬天的正午,太阳则像是眯着眼的,不容易晒到脸上。

1.2 影响正午太阳高度的因素太阳高度的变化其实受到几个主要因素的影响。

首先是地理位置,北半球和南半球的情况就大不一样了。

再者,纬度也是关键,离赤道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越高。

最后,季节的变化也会让太阳的高度大变样。

春天和秋天,太阳的位置比较中庸;夏天则高得令人咋舌,冬天则低得让人寒冷。

2. 正午太阳高度的时间分布规律2.1 不同季节的变化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

在春秋季节,正午太阳的高度一般比较适中,不会特别高也不会特别低。

而在夏天,太阳的高度几乎到达最高点,光线强烈,天气也变得很热。

反观冬天,太阳高度就显得有点“心浮气躁”,低低的,让人感觉冬天格外寒冷。

2.2 不同纬度的变化接下来,我们来聊聊纬度的影响。

在赤道附近,正午太阳高度常常非常高,几乎是直射地面。

这就是为什么赤道附近的地区会有那种几乎没有阴影的感觉。

而在高纬度地区,比如北极圈,正午太阳高度即使在夏天也不会特别高,阳光往往显得斜斜的,给人一种永恒的黄昏的感觉。

3. 如何利用太阳高度变化3.1 实用小技巧那么,了解了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咱们可以怎么利用这些信息呢?比如在种植植物的时候,知道不同季节太阳的高度,可以帮助选择最合适的种植位置,让植物享受到充足的阳光。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和应用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和应用
23°26′
46°52′ 66°34′ 43°08′
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为H,则最小楼间距L为:L=hcotH。
(6)太阳能热水器的倾角调整: 为了更好地利用太阳能,应不断调整太阳能热水器与
楼顶平面之间的倾角,使太阳光与受热板成直角。其倾角
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关系为α+h=90°(如下图)。
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 区,正午太阳高度一 年有一次最大值(12月 22日前后),一次最小 值(6月22日前后)。
(2)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规律:
北回归线及其以 北地区
南回归线及其以 南地区 南北回归线之间 (除赤道外) 一年有一次最大值(6月22日前后),一次 最小值(12月22日前后) 一年有一次最大值(12月22日前后),一次 最小值(6月22日前后) 一年有两次最大(太阳直射时最大),一次 最小值(南半球出现在6月22日前后、北半 球出现在12月22日前后) 一年有两次最大值(春分、秋分)、两次最 小值(夏至、冬至) 来增去减(直射点向本地所在纬线移来, 则正午太阳高度增大,移去则减小)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和应用
1.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1)正午太阳高度的空间变化规律(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 变化规律):
从太阳直射点所在 纬线分别向南北两侧递减; 离直射点距离越近(纬度 差越小),正午太阳高度 越大。如图所示。
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 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 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春秋二分日:正午太阳 高度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
23º 26´N 0º
夏至 春分
北回归线 秋分 春分
23º 26´S
冬至
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 区,正午太阳高度一 年有一次最大值(6月 22日前后),一次最小 值(12月22日前后)。

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

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

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
正午太阳高度是指太阳在正午时刻的高度,它是一个重要的气象参数,可以反映太阳辐射
的强弱。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是:在正午,太阳的高度从低到高,随着时间的推移,
太阳的高度也会不断增加,直到达到最高点,然后开始下降,最终回到最低点。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受到季节、纬度和时区的影响。

在北半球,夏季正午太阳高度最高,冬季最低;在南半球,夏季正午太阳高度最低,冬季最高。

此外,纬度越高,正午太
阳高度越低;时区越晚,正午太阳高度越高。

正午太阳的高度是指太阳在天空中的高度。

太阳的高度是随时间变化的,并且受到地球的转动和倾斜角的影响。

在正午,太阳的高度在地球上的同一地点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大致如下:
在冬季,太阳的高度较低,在早上升高,在中午到达最高点,然后在下午逐渐下降。

在夏季,太阳的高度较高,在早上升高,在中午到达最高点,然后在下午逐渐下降。

但是,由于地球的倾斜角和转动方向的变化,太阳的高度会在一年中发生较大的变化。


冬季,在北半球,太阳在天空中的高度较低,而在南半球,太阳在天空中的高度较高。


夏季,情况相反。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对气象学、农业、水文学、气候变化等领域都有重要的意义。


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太阳辐射的变化,从而更好地利用太阳能,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改善水文环境,减少气候变化的影响等。

总之,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是一个重要的气象参数,它受到季节、纬度和时区的影响,对气象学、农业、水文学、气候变化等领域都有重要的意义。

正午太阳高度

正午太阳高度

考点三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知识整合]1.太阳高度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区别太阳光线与地平面之间的夹角,叫做太阳高度角,简称太阳高度(如图甲所示)。

一天中太阳高度最大值出现在正午,称为正午太阳高度(如图乙所示)。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1)正午太阳高度的空间变化规律(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规律)从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分别向南北两侧递减;离直射点距离越近(纬度差越小),正午太阳高度越大。

如下图所示。

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春秋二分日:正午太阳高度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

(2)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规律在极昼期间,极点上见到的太阳高度在一天之内是没有变化的,其太阳高度始终等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太阳高度在一日之内是有变化的,一天之内有一个最大值(地方时12点时),即当地的正午太阳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为90°,每年有两次太阳直射现象,即一年中有两个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为90°,一年中只有一次太阳直射现象,即一年中只有一个正午太阳最大值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小于90°,一年中只有一个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深度思考]1.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1)确定地方时当某地太阳高度达一天中的最大值时,此时日影最短,当地的地方时是12时。

(2)确定房屋的朝向为了获得更充足的太阳光照,确定房屋的朝向与正午太阳所在位置有关。

在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南方,房屋朝南;在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北方,房屋朝北。

(3)判断日影长短及方向正午太阳高度越大,日影越短,正午太阳高度越小,日影越长,且日影方向背向太阳。

如下图中各点旗杆日影长短及日影所在方向(图中是夏至日,经线和纬线的交点是直射点)。

(4)确定当地的地理纬度纬度差多少度,正午太阳高度就差多少度。

根据某地某日(二分二至日)正午太阳高度,可判断该地区纬度大小。

(5)判断山地自然带在南坡和北坡的分布高度一般情况下,由于向阳坡正午太阳高度大,获得太阳光热多,背阴坡得到太阳光热少,因此在相同高度,阳坡温度较高,阴坡温度较低,从而使同一自然带在阳坡的分布高度较高,在阴坡的分布高度较低。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昼越长

半 年
秋分~冬至
冬至日
冬至~春分
昼渐短,夜渐长,纬度越高,
昼越短
长昼
昼长达一年中最小值,极圈内 短
全部为极夜

昼渐长,夜渐短,纬度越
23
高,昼越短
探究1: 读夏至日地球日照图,观察各地正午太阳
高度的数值有何变化规律? 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 递减
春、秋分日时有何变化 规律?
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 冬至日时又有何变化规 律? 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 递减
③南半球的情况与北半球正好相反。
④每年3月21日前后和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平分,均为12小
时。
26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同一时刻,随纬度的变化:自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同一地点随季节变化
夏至日:北回归线及其以北达最大值,南半球达最小值 冬至日:南回归线及其以南达最大值,北半球达最小值 春分、秋分:赤道为最大值,向南、北逐渐递减
24
(二)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太阳高度角: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
正午太阳高度角:太阳高度角在正午达到一天中的最大值。
2、昼夜长短的变化
太 阳 光
南极
a 3月22日前后 9月23日前

北极 23°26′
太 46°52′ 阳 90° 光 43°08′
66°Hale Waihona Puke 4′ 0°b 6月22日前
2、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
探究3:
夏至日(6月22日 )时, 地球上任意a、b、c、d四点 中,哪些点的正午太阳高度 达到了一年中的最大值?哪 些点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
(1)北回归线及其以 北的地区H正达一年中 最大值 (2)赤道以南各纬度 H正达一年中最小值

正午太阳高度的时间变化规律

正午太阳高度的时间变化规律

正午太阳高度的时间变化规律
正午太阳高度的时间变化规律包括纬度变化规律和季
节变化规律。

一、纬度变化规律
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规律可以从太阳直射点所在
纬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具体来说,同一时刻,从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同一地点,离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大,越远则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小1。

二、季节变化规律
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规律与地球的公转有关。

地球在绕太阳公转的过程中,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导致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从而引起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以下是具体的季节变化规律:
1、春分和秋分时,太阳直射赤道,因此这两日的正午
太阳高度角变化规律是从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减。

2、夏至日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所以该日正午太阳
高度角的变化规律是从北回归线向南北两极递减。

3、冬至日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所以该日正午太阳
高度角的变化规律是从南回归线向南北两极递减。

必修一1.3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

必修一1.3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

(4)正午太阳高度时间变化规律
①太阳高度日变化 A、南北极点上
在极昼期间,极点上太阳高度在一天之内没有变 化,其太阳高度始终等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
0 12 24 时间
B、非极点地区:太阳高度在一天之中是有变 化的,一天之中有一个最大值即当地的正 午太阳高度。
太 阳
90°


90°




0 0:00
③判断日影长短及方向
太阳直射点上,物体的影子缩短为0;正午太 阳高度越大,日影越短;反之,日影越长。正午 是一天中日影最短的时刻。日影永远朝向背离太 阳的方向。
a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正午的日影全年朝向正北 (北极点除外),冬至日日影最长,夏至日最短
b南回归线以南的地区,正午的日影全年朝向正南 (南极点除外),夏至日日影最长,冬至日最短
d回归线之间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年变 化幅度随纬度的增加而增加,变化幅度的 范围是23°26′到46°52′之间
B、回归线与极圈之间 a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值=90 °-(当地纬度
- 23°26′)
b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小值=90 °-(当地纬度 +23°26′)
c正午太阳高度角年变化幅度=46°52′
A 40°N
23°26′N
15°N
B

23°26′S C
40°S
②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幅度
A、南北回归线之间
a正午太阳高度角的最大值=90°
b正午太阳高度角的最小值=90°-最大纬度 差= 90 °-(23°26′+当地纬度)
c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幅度=正午太阳高度 角的最大值-正午太阳高度角的最小值 =23°26′+当地纬度

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规律

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规律

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规律1、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规律--可利用正午太阳高度角公式推之(1)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规律:。

(2)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规律:2、常见图表:直角坐标统计图例1、图示某地正午太阳高度和月降水量的变化。

读图回答1~2题。

1.该地纬度可能为()A.90°N~23°26′N之间B.90°S~23°26′S之间C.22°N或22°SD.40°30′N或40°30′S2.该地气温及降水特征是()A.终年高温多雨B.夏热少雨,冬温多雨C.冬温少雨,夏热多雨D.夏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3、规律拓展:(1)极昼的最低纬度上:当天正午太阳高度角为直射点纬度的两倍;如:直射20°N,极昼的最低纬度为70°N,H=90°-| 70°-20° | =40°夏至日,北极圈上正午太阳高度角=46°52′XY H(2)极昼地区一天中最小太阳高度角 (0:00子夜太阳高度角)=当地纬度-极昼的最低纬度(3)出现极昼的某地,当天其最小太阳高度角与正午太阳高度角之和等于太阳直射点纬度的两倍.(4)影子长短变化规律与应用—楼房间距的设计4、计算应用:(1)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与太阳能热水器调整问题解题关键:正午太阳与集热板垂直集热效果好;α角与H互余; α =当地纬度与当天直射点的纬度差;α角一年内的变化范围:北半球为例夏至最小--与冬至最大。

(2)影子长度的计算:三角函数tgH=X/Y知道物体高度求影长 Y=X/tgH知道影长求物体高度 X=tgH.Y例1、某学校(110°E)地理兴趣小组在平地上用立竿测影的方法,逐日测算正午太阳高度。

如图2,垂直竖立一根2米长的竿OP,正午时,测得竿影长OP′,通过tg α = OP/OP′,算出正午太阳高度α。

据此回答3-6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讲地球运动(高三一轮复习)
第四课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
【教学过程】
考点一: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1、正午太阳高度及其应用
[情境导入]展示正午太阳高度图、40°N附近某地二分二至日太阳运行轨迹图,理解正午太阳高度并思考其应用、区别太阳高度和正午太阳高度的不同。

【总结归纳】①正午太阳高度是一天中最大的太阳高度
②也是一天中影子最短时的太阳高度
③也是北回归线以北地区(除南极点)影子朝正北,南回归线以南地区(除南极点)影子朝正南时的太阳高度。

④也是太阳直射当地子午线时的太阳高度,或者说是地方时12时的太阳高度
⑤既然12时的太阳高度是一天中最大的太阳高度,那么0时的太阳高是一天中最小的太阳高度(有极昼的时候)
[典例解剖(2010年高考安徽文综)1、11月22日,某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在观测房屋采光状况时,发现甲楼阴影恰好遮住乙楼三层中部,在甲楼顶层GPS测得纬度为31.8366°、经度为
117.2179°、高程为96米。

据此完成下列(1)~(2)两题。

(1)隔25小时再次观测时,
甲楼阴影可以遮挡乙楼()
A、二层西部
B、四层东部
C、五层西部
D、七层东部
(2)此后一个月内()
A、法国进入冷饮畅销期
B、广东省进入雨季
C、澳大利亚播种冬小麦
D、云南省昼短夜长
命题意图:此题考查正午和其它时间日影长短和方向的不同,实际考查的是和正午太阳高度密切相关的知识,所以对于正午太阳高度要多层次、多角度的理解很重要。

分析:(1)此地在中纬度,当南侧的甲楼阴影恰好遮住北侧的乙楼三层中部时,应为当地的正午12点,即太阳位于当地正南方。

隔25小时再次观测,说明观测时间为第二天的13时,太阳位于当地南偏西的位置,故甲的阴影朝向东北,13时甲楼阴影比12时稍长,所以选B项。

(2)此后一个月应为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冬季,此时,应为澳大利亚小麦的收获期。

正确答案是D
答案:(1)B (2)D
提问:1、地球上的昼夜状况与太阳高度的关系?
2、极昼切点的太阳高度是多少?极夜切点极夜切点的太阳高度是多少?二者的区别?
[诱导点拨]昼半球的太阳高度都大于0°、夜半球的太阳高度都小于0°、晨昏线上的太阳高度都等于0°。

极昼切点和极昼切点的太阳高度都等于0°,不同的是极昼切点的太阳高度是一天中最小的太阳高度,极夜切点的太阳高度是一天中最大的太阳高度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情境导入]展示二分二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图
提问:
1、春秋分日、夏至日、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规律分别是什么?如何概括?
2、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分布规律如何?
3、不同纬度地区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幅度如何?
4、极点太阳高度与太阳直射点纬度的关系。

5、刚好出现极昼的地方,正午太阳高度与太阳直射点纬度的关系。

[诱导点拨]
1、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规律是从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方递减(如图所示),而且距离太阳直射点,纬度每增加1°,高度则减小1°。

所以,正午太阳高度角=90°-两点纬度差
公式可以变形为:两点的正午太阳高度差=两点纬度差,
这个等量关系中有四个量,已知其中的任意三个就可以求第四个,而且更多的时候,我们用此等量关系求观测点的地理纬度。

注意:“两点”指观测点、太阳直射点。

若两地同在北(南)半球,两地纬度差为大数减小数;若两点分属于南北不同的半球,两点纬度差为两点得纬度之和。

另外:“两点的正午太阳高度差=两点纬度差”这个公式可以推广,公式中的两点可以都不是太阳直射点,但必须在直射点的同一侧。

练习:冬至日某地的正午太阳高度是45°,求某地的地理纬度?
答案:21°34′N、68°26′S
[典例解剖2、(2011年高考重庆文综)某地北京时间6月22日6时左右日出,13时太阳高度角达到最大约83°。

回答(1)~(2)题。

(1)该地最可能是()
A.北京B.沈阳
C.成都D.海口
(2)该地当天上午太阳高度角达到36°时,布宜诺斯艾利斯(西四区)的区时约为()
A.6月21日9时B.6月21日21时
C.6月22日9时D.6月22日21时
[命题意图](1)以根据地方时和正午太阳高度计算经纬度位置为背景,考查地理计算能力,难度适中。

(2)以区时的计算为背景,考查对太阳日变化规律的理解能力和时间计算能力。

[解析]第(1)题,根据本地正午是北京时间13时,可以算出经度为105°E(即位于东七区),由题意6月22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大为83°,可以算出该地纬度为30.5°N,因此该地最可能为成都。

第(2)题,由题意可知该日最大太阳高度为83°,当上午太阳高度达到36°时,即约从日出到正午的一半时间,此时北京时间(东八区)约为9时左右,布宜诺斯艾利斯(西四区)应为6月21日21时。

[答案](1)C(2)B
3、正午太阳高度及其变化规律的应用
①利用正午太阳高度确定房屋的朝向:为了获得最充足的太阳光照,各地房屋的朝向与正午太阳所在的位置有关。

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正午时太阳位于南方,房屋朝向南方;南回归线以南的地区,正午时太阳位于北方,房屋朝向北方。

②利用正午太阳高度确定日影长短及方向:太阳直射点上,物体的影子缩短为零;正午太阳高度越大,日影越短;正午太阳高度越小,日影越长。

正午是一天中日影最短的时刻。

日影朝向永远背离太阳的方向,如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日影永远朝向北方;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日影永远朝向南方;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日影则有南、北朝向的变化。

③利用正午太阳高度确定楼距、楼高:为了更好地保持各层楼都有良好的采光,楼与楼之间应当保持适当距离。

以我国为例,见图甲,南楼高度为h,该地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为H,
则最小楼间距L 为:L =hcotH 。

④太阳能热水器的倾角调整:为了更好地利用太阳能,应不断调整太阳能热水器与楼顶平面之间的倾角,使太阳光与受热板之间成直角。

其倾角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关系为α+h =90°(如图乙)。

⑤判断山地自然带在南坡和北坡的分布高度:一般情况下,由于向阳坡正午太阳高度大,得到的光热多,背阳坡得到的太阳光热少,因此在相同高度,阳坡温度较高,阴坡温度较低,从而影响到自然带在阳坡和阴坡的分布高度。

(以下内容可以选讲)
[典例解剖 3、(2012年乌鲁木齐检测)下图为北半球某地一年内正午太阳高度不同值出现的频次图(实线和黑点代表实际存在),下表为我国夏半年各节气太阳直射点的纬度统计表。

读图和表,完成(1)~(3)题。

(1)该地纬度为( )
A .3°26′N
B .10°N
直射点纬度
节气夏至 23°26′N 夏至芒种 19°31′N 小暑小满 15°37′N 大暑立夏 11°43′N 立秋
C.20°N D.23°26′N
(2)该地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值在一年内出现的频次为( )
A.1次 B.2次 C.3次 D.4次
(3)下列时段与该地出现正午太阳高度频次最大时段相吻合的是( )
A.春分至立夏 B.芒种至小暑 C.小满至夏至 D.小暑至处暑
[命题意图]进一步了解南北回归线之间的一点,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规律。

解析:第(1)题,该地最小正午太阳高度为46°34′,此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根据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公式可知,该地纬度为20°N。

第(2)题,结合上题得出的该地的纬度可知,该地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为86°34′,该值在一年中出现的频次为3次(夏至日前、夏至日、夏至日后各一次)。

第(3)题,芒种至小暑为夏至日前后,此时段为该地正午太阳高度频次最大时段。

此题如果结合下图分析,则更明了。

答案:(1)C (2)C (3)B
4、太阳高度的日变化
展示右图,此图表示夏至日,
四地太阳高度的日变化曲线。

提问:A、B、C、D分别表示
哪个纬度?
[诱导点拨]展示下图
左图夏至日北极圈上太阳的周日视运动图右图夏至日北极点上太阳的周日视运动图
所以,A是北极点,B是北极圈,C是北回归线,D是赤道。

【拓展延伸】左图的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大小是太阳直射点纬度的二倍,用此规律可以反过来求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可以求当地的地理纬度。

[板书设计]
第四课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一、正午太阳高度及其应用
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三、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的应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