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养生之道(上养心 中养气 下养身)
道教养生之道的古老智慧语录
![道教养生之道的古老智慧语录](https://img.taocdn.com/s3/m/f49d23cc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d6.png)
道教养生之道的古老智慧语录道教是中国古老且丰富的文化传统之一,其不仅仅是一种宗教信仰,更是一种生活方式。
道教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追求身心灵的健康和平衡。
在道教经典中,我们可以找到许多有关养生之道的古老智慧语录,这些语录中蕴含着丰富的养生知识和人生哲理。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一些道教养生之道的古老智慧语录,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智慧。
1. 心态平和:心态平和是道教养生的关键。
《道德经》中有一句著名的语录:“安忍为道,道法自然。
”这句话强调了心态平和对身心健康的重要性。
我们应该保持内心的宁静与安宁,不受外界的干扰和纷扰,以达到身心健康的目的。
2. 饮食有度:道教注重饮食对养生的影响。
《列子》中有一句语录:“无过为饱,清浊去淤。
”这句话告诉我们,饮食应该适度,不要贪吃和暴饮暴食。
清淡的饮食有助于消除身体内部的积聚,保持身体的健康和平衡。
3. 修炼内功:道教强调内外修炼的平衡。
《庄子》中有一句有名的语录:“道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
”这句话告诉我们,要修炼内功,提升自身的修养和境界。
通过修炼内功,我们可以增强身体的免疫力,保持年轻和活力。
4. 保持身心的和谐:道教注重身体和精神的和谐。
《道德经》中有一句语录:“持而盈之,不如其已。
”这句话告诉我们,保持身心的平衡和和谐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应该避免过度劳累和过度消耗,同时提高自我调节和保护的能力,以保持身心的健康和平衡。
5. 与自然相融:道教主张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道德经》中有一句著名的语录:“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这句话强调了人与自然之间的相互依存和相互影响。
我们应该尊重和保护自然环境,与自然相融合,以获得身心的健康和平衡。
以上只是一些道教养生之道的智慧语录的简要介绍。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根据这些智慧语录的阐述,逐渐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以达到身心平衡的目的。
道教的养生智慧是中国古代智慧的结晶,也是对生命和健康的独特理解。
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加以应用,拥有健康快乐的生活。
道家养生十二式
![道家养生十二式](https://img.taocdn.com/s3/m/767b17cd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c5.png)
道家养生十二式道家养生,注重平衡身心,强调与自然和谐共生。
在道家养生理念中,有十二种方法可以帮助我们保持身体健康,延年益寿。
第一式:顺应自然。
道家认为人体与自然息息相关,应该顺应自然界的变化,如春季养肝,夏季养心,秋季养肺,冬季养肾,以此调养身体,保持健康。
第二式:饮食调理。
道家养生强调饮食调理,主张清淡饮食,避免油腻和过饱,多食用新鲜水果蔬菜,避免暴饮暴食,保持饮食的平衡。
第三式:运动养生。
道家提倡适量运动,如太极、气功等,以柔和的方式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促进血液循环,提高免疫力。
第四式:调节情绪。
道家认为情绪波动会影响身体健康,建议保持心情愉快,避免情绪过于激动或消沉,保持内心的平静与安宁。
第五式:养生保健。
道家养生注重预防和保健,倡导每日锻炼身体,保持规律作息,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和治疗疾病,保持身体健康。
第六式:睡眠养生。
道家认为充足的睡眠对身体健康至关重要,建议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晚上十点前入睡,早晨五六点起床,保持良好的睡眠质量。
第七式:精神修养。
道家强调修身养性,注重修炼内心,修养精神,保持心境平和,远离烦恼和纷扰,保持身心平衡。
第八式:适度劳逸。
道家认为适度的劳动可以锻炼身体,但过度劳累会伤害身体,建议工作之余适当休息,保持劳逸结合,避免过度疲劳。
第九式:戒除不良习惯。
道家主张戒除不良习惯,如抽烟、酗酒、熬夜等,有害身体健康的行为,要及时改正,保持身体的清净。
第十式:调理气血。
道家认为气血畅通是身体健康的基础,建议通过调理呼吸、锻炼身体、保持情绪稳定等方法,促进气血运行,保持身体健康。
第十一式:保持心态年轻。
道家认为心态年轻是延年益寿的关键,建议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积极面对生活,保持对生活的热爱和激情。
第十二式:与自然共生。
道家养生强调与自然共生,尊重自然规律,保护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持身心健康。
道家养生十二式是一套综合性的养生方法,涵盖了饮食、运动、情绪、睡眠、精神、劳逸等多个方面,帮助我们保持身体健康,延年益寿。
道家长寿秘方:十养-有来医生
![道家长寿秘方:十养-有来医生](https://img.taocdn.com/s3/m/d40bfe2a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69.png)
道家长寿秘方:十养-有来医生2017-05-12 17:10道家的养生之道源远流长,传承至今己有二千多年的历史,因而成为道家文化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今天为大家介绍的是道教的“十养”,即:养身、养神、养体、养气、养心、养智、养德、养品、养福、养寿十个方面,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吧!一、运动养身:道教讲究“性命双修”。
“养身”之法应以动为纲,量力而行,持之以恒。
通过经常运动,既可畅达心胸,怡情养性,更可使筋骨强健,气血顺畅,解郁散滞,增强免疫力,防病于未然。
二、静坐养神:道教修炼养生学讲究“形神并练”,养生之道认为“以动养身,以静养神”,静则天地宽,情绪稳定,心静神明。
一般人在生活中,养神重在绝视听,除杂念,通过静坐修炼,达到无物、无我。
三、少食养体:这里所说的养体,与“养身”的概念不同,是指身体的胖瘦适中,保持标准体重。
道教修炼者认为,“神清才能体健”,“养体”与“养神”的关系密不可分。
对于一般人来说,提倡“进食八分饱”。
四、寡言养气:道教修炼强调“三圆”。
即:节欲者精圆,少言者气圆,息虑者神圆。
一般人阅历较丰富,有些人容易多话,甚至“仗义执言”,这样不好。
须知“开口神气散”,话多不利于养气,该言则言,可言可不言者,则不言或少言为好。
若因言语不当而与人引起争执,就不好了。
五、读书养智:从小养成读书学习的好习惯,合理用脑,博览群书,既可丰富知识,开阔眼界,不断更新观念,接受新鲜事物,又能培养和保持智力,防止脑力衰退,这也是自娱妙法。
六、诗词书画养性:诗词书画是中国特有的文学艺术项目,更具有奇妙的修心养性作用。
因为在进行诗词书画创作(或练习)时,要求专心致志,百念不生,心不他用,这样才能构思、创作出好作品。
古今有很多书画、诗词大师,都是长寿百岁的人。
七、劳作养德:人切忌“饱食终日,无所用心”,应该积极参加力所能及的社会公益活动和家务劳动,这样既能在劳作中得到锻炼,又能愉悦心情,发挥余热,从而赢得社会的敬重和家庭成员的爱戴,促进家庭的和谐。
道教的道家养生和养生方式
![道教的道家养生和养生方式](https://img.taocdn.com/s3/m/dfbd6348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b8.png)
道教的道家养生和养生方式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支重要流派,道教在生活中的应用领域涉及诸多方面,包括养生和养生方式。
道家养生强调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追求身心的平衡与健康。
本文将介绍道教的养生理念、养生方式以及对身心健康的益处。
一、道教的养生理念1.自然与和谐:道教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认为人应该顺应自然法则,保持与自然的共生关系。
只有与自然相和,才能追求健康与长寿。
2.养生与养性:道教注重修养,追求身心的调和与自我完善。
通过修养身心,提高个体的自然能量,从而达到长寿和健康的目的。
3.内养为主:道家强调内在修养的重要性。
通过内心的修炼和控制,达到对身体的养生。
相信通过内外调和才能真正达到健康和长寿。
二、道教养生方式1.养生饮食:道教强调饮食的调理与养生。
宜选择清淡自然的食物,尽量少食用油腻和辛辣的食物。
推崇素食,主张植物性食物对身体更有益。
同时,注重进食时间的规律和节制,不过度贪食。
2.养生功法:道家养生功法多种多样,包括太极拳、气功、黄庭内外诸多修行方法等。
这些功法总结了道家对身体和内在能量的理解和运用,通过练习可以达到身心的平衡与健康。
3.养生保健:道教通过各种方式保持身心健康,如草木养生、拜神保健、禅修静心等。
这些方法有助于调整身心状态,远离疾病和不健康的因素,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三、道教养生的益处1.提升免疫力:道教注重平衡身体的阴阳,通过调整饮食和运动方式提高免疫力,增加身体的抵抗力。
2.延年益寿:道家强调内在的修炼和调养,相信良好的身心健康有助于延年益寿。
通过内外兼修,改善机体功能和调整身体的平衡,达到长寿的目的。
3.平衡情绪:道家注重调整情绪的平衡,通过修炼和调养来达到平静、安宁的境界。
能够帮助人们抵御各种心理压力和情绪困扰,维持良好的心理健康。
四、结语道教的道家养生和养生方式以其独特的理念和实践方法,对身心健康有着积极的影响。
通过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内外调和以及内心修炼,人们能够实现身体的健康与长寿。
道家十大养生方法
![道家十大养生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bdc59aef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2d.png)
道家十大养生方法道家十大养生方法是道家传统的保健保养方式,是继承和传承了中国古代养生文化,与中医和太极拳等养生技术相互配合,达到身体健康和长寿的效果。
以下是关于道家十大养生方法的10条详细描述:1. 静坐养神:道家养生讲究调整身心,静坐养神是其中非常重要的方法。
静坐养神的核心在于调整呼吸和意念。
通过静坐培养身心平衡和内心安宁,让身体得到放松,达到治疗和调养身体的作用。
2. 五禽戏:五禽戏是一项历史悠久的运动方式,它是一种用模仿禽鸟动作的方式进行的锻炼。
此举动可以调节呼吸,增强体力和呼吸系统的运动量,它适合中年人以上的人们,特别是为关节、肌肉、内脏器官和神经系统等方面的问题提供帮助。
3. 水疗:水疗就是利用水的热和冷来治疗身体的方法。
道家认为,水是五行之一,有通达经脉、排毒、活血、保健补肾等功效。
早晨起床用温水漱口,可以养肝护肾,低压,早上用凉水洗脸,可以养肺润肤,保持皮肤的湿度。
4. 行走静坐: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感到忙碌和疲劳,行走和静坐可以帮助我们调节身心疲劳,释放压力。
尤其是在户外行走,可以呼吸新鲜的空气,增强体质,保持身心健康。
5. 古琴演奏:古琴是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代表之一,它既是一种音乐艺术形式,也可以作为养生的一种手段。
古琴演奏需要注重身心的调整和呼吸的协调,有调理心情、降低血压、安定情绪等好处。
6. 药膳调理:药膳是兼有保健保养功效的食物,它可以滋养和修复身体,有助于增强身体的抵抗力和免疫力。
药食同源的理念不仅仅是滋补身体,还包含了精神层面的养生观念,如快乐、幸福、思考和修行等。
7. 医理养生:道家的医理养生认为,一个人的生命长度和生活的质量是由四个因素决定的:先天质量、后天环境、饮食习惯和修行养生。
通过合理的饮食、调理身体和修行强化个人的内部心态,自我调节、自我修复和自我生命延续。
8. 按摩推拿:指用手的力量,按摩、揉捏、推拿、瘦脸等手法配合如针灸、耳穴按压、拔罐、火罐等方式对人体的经络、穴位以及软组织等进行按摩,来达到平衡人体气血,调整人体器官机能的保健方法。
道家十大养生方法
![道家十大养生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2bbe97a8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2a.png)
道家十大养生方法道家养生,是追求身心的和谐与平衡的一种生活方式,旨在通过修炼身心,提高自身的健康水平。
道家养生方法极其丰富多样,从饮食、运动到心理调节,皆有独特之处。
本文将介绍十种道家养生方法,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应用于日常生活中。
一、静坐冥想静坐冥想是道家养生的基础方法之一。
通过坐定闭目,专注于自身的呼吸以及内心的平静,可以增强身心的稳定性,减轻压力和焦虑,提高注意力和专注力。
每天坚持静坐冥想,对于保持身心的平静与内心的宁静非常有益。
二、养生食物在道家养生中,养生食物起着重要的作用。
道教注重自然与人的和谐,推崇清淡、纯净的食物。
如蔬菜、水果、豆类、坚果等,富含丰富的营养物质,有助于调节体内的阴阳平衡,维持身体的健康。
三、太极拳太极拳是道家养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太极拳注重以柔克刚、以静制动,可以提高身体的灵活性和协调性,增强肌肉和关节的柔软度,同时调和体内的阴阳能量,促进血液循环和气血流动,增强身体的免疫力。
四、五禽戏五禽戏是一种具有道家特色的养生健身运动。
它模仿五种动物的动作,包括虎、鹿、熊、猿、鸟。
通过练习五禽戏,可以锻炼身体的柔韧性、平衡力和协调能力,同时改善心肺功能,增强体质。
五、听音乐音乐有着独特的魅力,可以调动人的感情和情绪,舒缓身心。
道家养生中,特别推崇以自然风景、清幽宁静的音乐为主,如山水画、古琴音乐等,能够帮助人们放松身心,减轻疲劳,增强自身的免疫力。
六、修炼道德道家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德修养。
要想养生,首先要修心养性,培养良好的品德和道德观念,保持内心的平和与善良,积极向上的心态对于身心健康至关重要。
七、心理调节道家养生方法还包括心理调节。
道教注重心灵的平和与宁静,通过调节自己的思维方式,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可以促进身体的健康。
例如通过观察自己的情绪变化、进行呼吸调节等,有效缓解压力,提高抵抗力。
八、戒除毒品道家强调“戒欲”,包括戒除身体和心灵两方面的毒素。
其中,戒除毒品是道家养生的基本要求之一。
道教的五种养生之道
![道教的五种养生之道](https://img.taocdn.com/s3/m/f5ff72b8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342364f.png)
道教的五种养生之道道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养生保健有着独特而深远的影响。
道教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追求身心灵的平衡与和平。
养生是道教思想的重要方面之一,本文将介绍道教的五种养生之道,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和借鉴道教的养生智慧。
第一种养生之道:养身之功道家强调保持身体的健康和活力。
通过调养气血,保持身心的平衡。
道教的阴阳学说认为人体内的阴阳要保持平衡才能健康。
养生功法包括各种养生保健体操、气功和养生食疗等。
例如,太极拳作为一种常见的养生功法,通过慢跑的动作和深呼吸来达到调节身心的效果。
另外,在饮食方面,道教养生饮食偏素,注重与自然和谐,追求平衡营养的摄入,以保持身体的机能正常化。
第二种养生之道:养心之术道教注重心灵的修养。
通过养心的方式,道教追求内心的平静和安宁。
养心术包括冥想、修行和静坐等修行方法。
冥想有助于提高专注力和精神力量,使心灵更加宁静;修行则强调修行者的境地和品德的提升;静坐是一种闭目养神的修行方法,通过意识觉知来达到心灵的净化与放松。
养心之术有助于消除内心的杂念和负面情绪,提升个人的道德境界和心灵的平静状态。
第三种养生之道:养性之法道教强调保持人的性情之间的和谐。
养性之法包括性情调理和性爱养生等方面。
性情调理指的是通过调节情绪和性格,达到平衡身心的目的。
性爱养生则通过性生活调节阴阳平衡,达到滋养身体和延年益寿的效果。
道教讲究男女性爱的和谐与和顺,有适度、安全、和睦的性生活有助于保持身心的健康与活力。
第四种养生之道:养神之法道教强调人的意识和精神的修养。
养神之法包括文化修养和艺术修养等方面。
文化修养包括读书学习、修身养性,通过研读经典和哲学思考提升个人的修养境界;艺术修养则强调欣赏艺术、参与艺术创作,通过艺术来调节情绪与心灵,达到养神的效果。
道教认为,文化修养和艺术修养有助于提高人的精神素质,使人的心志更加坚定和豁达。
第五种养生之道:养道之法道教的最终目标是达到超越自我、与道合一的境界。
道家养生:善养生者,上养神智、中养形态、下养筋骨。
![道家养生:善养生者,上养神智、中养形态、下养筋骨。](https://img.taocdn.com/s3/m/d65e0a3a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80.png)
道家养生:善养生者,上养神智、中养形态、下养筋骨。
问道武当,立足中国道家文化,内容涉及道家智慧、太极拳、中医、养生、经济、历史、人文、地理、玄学、生命科学、风水、医学等多方面,以鲜活的形式使传统文化的精髓从历史深处走向民间,让现代生活与中华民族元气对接,继承古人智慧为现在人们所用;武当名家亲授玄机,玄门高道面解迷津,关注我们,让您全息感知“养生、解惑、悟道”之人生三重境界!“善养生者,上养神智、中养形态、下养筋骨。
”。
养生不单单是锻炼身体养筋骨,吃饱吃好养形态,更要滋养我们的心神,荣养我们的心智。
而现在的社会环境,压力很大,每个人都在忙忙碌碌的为了名利生活。
无暇顾及自己的情志与健康。
往往当一个人功成名就之时,他的神智也耗散了,健康也就失去了。
那么,如何滋养自己的神智呢?如何让自己达到养生的最高境界呢?这就需要让人们认识一下我们最古老的传统文化——道。
道。
是宇宙的根本。
而道家养生,最关键的就是——天人合一。
如何做到天人合一?老子讲“人法地,地法天,天法自然”道既规律,规律又有大小之分。
一定时空下的规律不是永恒不变的。
例如冬天,北方零下十几度,而南方还是温暖如春。
道法自然中的“自然”是指宇宙中的这个大规律,这种大规律是无始无终,小至精微,大到无穷。
你看不见她,但是你又无时无刻的在体验着她。
一年四季,春夏秋冬,风霜雨雪,寒来暑往……养生能懂得顺其自然,也就是真正开始接近了天地万物。
才能够,天人合一。
每个人都是一个小宇宙,各有自身的独到之处。
而每个人又都或多或少的接受的来自自然和大宇宙的信息和灵感。
当人体的小宇宙,与自然的大宇宙十分的吻合,毫无偏差的时候,也就是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
这时,养生的意义就不单单是健康的生活,而是以超越一帮常人的寿命,健康的生活在这个世界上。
现在的大众养生,还只是停留在健康的基础上。
认为吃的健康一点,运动合理一点,就能够健康一点。
生活质量也就随之提高一点。
但还没有人提出活的长久一点。
道家养生二十种方法
![道家养生二十种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04afefe8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e3.png)
道家养生二十种方法道家养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注重调养身心,延年益寿。
在道家养生理念中,有许多简单易行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保持健康、延缓衰老。
下面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道家养生的二十种方法吧。
1. 饮食调理,道家养生强调饮食调理,主张清淡饮食,少食多餐,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少食肉类和油腻食物。
2. 定期运动,适量的运动有助于调节身体机能,增强体质,道家主张适量的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
3. 调节情绪,道家认为情绪对身体健康有重要影响,建议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焦虑和情绪波动。
4. 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道家养生强调作息规律,早睡早起,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
5. 饮食药膳,道家药膳烹饪注重食材的搭配和烹饪方法,有利于调理身体,增强免疫力。
6. 气功养生,道家气功练习有助于调和气血,增强体质,提高身体抵抗力。
7. 禅修养生,通过禅修可以达到身心合一的状态,有助于减轻压力,平衡身心。
8. 身心调和,道家养生注重身心调和,提倡修身养性,保持内心平和。
9. 保持愉快心情,道家认为愉快的心情有助于调理身体,增强体质。
10. 避免过度劳累,道家主张适度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对身体造成损害。
11. 饮食节制,道家养生主张饮食节制,避免暴饮暴食,保持适量。
12. 心静自然,道家养生强调心静自然,保持内心平和,与自然和谐相处。
13. 饮食清淡,道家饮食清淡,少食多餐,有助于调理身体,保持健康。
14. 调理气息,通过调理呼吸,保持气息顺畅,有助于调和身体机能。
15. 调理五脏,道家养生强调调理五脏,保持五脏和谐,有助于身体健康。
16. 沐浴养生,道家养生主张定期沐浴,有助于清洁身体,保持健康。
17. 定期按摩,道家养生认为定期按摩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保持身体健康。
18. 饮食清洁,道家强调饮食清洁,避免食物中毒,保持身体健康。
19. 心态平和,道家养生注重心态平和,保持内心宁静,有助于身体健康。
道家的养生之道
![道家的养生之道](https://img.taocdn.com/s3/m/3a0a67db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6c.png)
道家的养生之道虽然道教的养生方法并不神秘,但是对于一般人来说,很难找到一本从入门功夫讲起。
下面店铺给大家介绍道家的养生之道,希望你喜欢!道家的道法自然养生老子主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而依据“道法自然”的思想,中医订下了养生的生活起居和饮食原则,在养生过程中,既不可违背自然规律,也要重视人与社会的协调。
正如《黄帝内经》主张:“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可以长久。
”而日常生活,则要起居有常,饮食有节。
起居有常,不仅指生活要有规律,生活也要有节制。
南北朝的医学家陶弘景在其《养性延命录》中指出:“莫久行、久坐、久卧、久视、久听。
莫强食饮,莫大沉醉,莫大忧愁,莫大哀思,此所谓能中和。
能中和者,必久寿也。
”他是将一切生活节制作为养生的指导原则。
道家的丹道养生术丹道,古称至道(轩辕黄帝时期)、大道(老子时期)、医道(见于《黄帝内经》),异名而同指。
丹道一词,自东汉东汉魏伯阳真人著《周易参同契》,始大行于世。
丹,比喻无极和太极,指代宇宙的真空本体;同时,丹比喻人体的精气神,特指自性。
“丹”不是有形有象的一个物体或是气团、光点之类——世人见解大误。
所谓丹道,就是以自身“精气神”为基本修炼元素,以性命双修为修炼途径,最终大彻大悟并复归无极而太极之道体的具体学术。
它以对人体自身性命的探索为核心,包囊了哲学、政治学、宗教学、易学、科学、艺术、天文地理等人类文化精华。
丹道养生长寿术是中国道家的一大发明,是中国道家对全世界的一大贡献,道家丹道养生长寿术经历上千年发展,已经充分吸收了儒家和佛家的一些理论和方法,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
改造修道者人生观,建立新行为模式道学不仅有一套人生观,而且有系统的社会伦理观。
修习内丹的人,建立起对道的信仰,遵奉道学,必然在行为上发生一系列变化。
修道者接受了道学自然超俗、守中执要、适性逍遥、慈忍和平、无为而治的行为模式和思维方式,有中和之气象,便是“载道之器”,可以授予内丹法诀,使之在修炼中体验到道的境界,其行为自会更加与道合真。
道家五种养生法
![道家五种养生法](https://img.taocdn.com/s3/m/cc56e4c7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31.png)
道家五种养生法道家是中国古代思想体系之一,提倡追求自然之道,强调与自然和谐共处。
道家的养生法是一种重视身心平衡的健康理念,试图通过舒缓心灵、修养身体,达到健康长寿的目标。
本文将介绍道家五种养生法,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并应用于日常生活中。
一、静心养生法静心养生法是道家强调修养心灵的一种养生方式。
在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中,人们常常被各种压力所困扰,心灵也难以得到真正的平静。
而道家提倡通过冥想、打坐等方式,静心沉思,排除杂念,使心境平静。
可以选择一个安静的环境,闭目静心,专注于自己的内心,放松身心,提高专注力和自律能力。
静心养生法有助于减轻压力,增强身心健康,提升生活品质。
二、养生饮食法道家强调饮食的平衡和养生效果。
在道家的养生观念中,养生饮食应以谷类、蔬菜、水果为主,适量摄取优质蛋白质和脂肪,避免过量的肉类和加工食品。
此外,道家还强调草药和中药的应用,推崇以天然植物为食材的药膳。
通过合理的饮食搭配,满足人体的营养需求,减少疾病的发生,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三、养生运动法道家养生强调运动与身心健康的关系。
道家主张通过适当的运动来保持身体的灵活性和活力。
可以选择柔和而养生的运动方式,如太极拳、气功、瑜伽等。
这些运动形式既有助于锻炼身体,也可以调和气血、调整呼吸,达到身心平衡的状态。
养生运动法可促进血液循环,增强体质,提高心肺功能,提升免疫力。
四、自然养生法自然养生法是道家最重要的养生原则之一。
道家强调与自然和谐共处,重新建立人与自然的联系。
人们应该根据自己的生活节奏和习惯,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享受自然的美好。
可以选择户外活动,如散步、郊游、露营等,亲近大自然,呼吸新鲜空气,放松身心。
此外,还可以通过观赏花草树木、听泉声鸟鸣等方式,享受大自然给予的美好感觉。
五、调养精神法道家养生法注重内心的调养,修身养性。
人们应该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保持乐观的人生态度。
可以通过阅读、写作、绘画等方式来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陶冶情操,充实内心。
关于道教你所不知的养生之道
![关于道教你所不知的养生之道](https://img.taocdn.com/s3/m/05dab1bfdaef5ef7ba0d3c53.png)
关于道教你所不知的养生之道导读:本文关于道教你所不知的养生之道,仅供参考,如果能帮助到您,欢迎点评和分享。
道教,是中国唯一土生土长的传统宗教,道教徒追求得道成仙,故它乐生、重生和贵术。
在长期的修道证真的过程中,创立了系统的养生理论,形成了道教养生学,堪称中国传统养生学的集大成者。
下面就随留学网一起从宗教文化的角度去学习道教的养生之道吧!【关于道教你所不知的养生之道】一、养神之道道教和道家虽然并不相同,但道教始终以道家尤其是老庄哲学的宇宙观、人生观和方法论作为其养生学的理论墓础、方术来源和实践规范。
道家宣扬清静无为、静观玄览、含德抱一、虚心坐忘,追求内心的安宁,主张“道法白然”。
道教继承这种离俗超凡的精神,发展并实践为出世的养神之道,以“清静无为,离境高坐”为其主要特征。
养神之道的上限极难确定,早在《老子》、《庄子》和中医典籍《黄帝内经》中,就已提出“专气致柔”的养神之道。
《老子》中“虚其心,实其腹”、“致虚极,守静笃”、“专气致柔能婴儿乎”等论述,原始道典《太平经》中详尽地论述了守一、潜心养的方法,认为养神乃一切养生的烤础和前提。
东晋葛洪《抱朴子内篇》中提倡“守其一”之道,主张欲长生不死须恬偷澹泊、涤除嗜欲,必须静寂无为,忘其形骸。
魏晋时在上层社会中颇具影响的上清派,创建了较为系统的存思“丹田”之道。
南北朝时的著名文学理论家刘把在《灭惑论》中将“清静无为”列为道教养生的最上乘等。
但最为系统地论述道教养神之道的代表作,还要首推唐代著名道士司马承祯据《庄子·大宗师》中记载的颜回“坐忘观”而撰写的《坐忘论》一书。
《坐忘论》认为,养神之道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由此提出“安心坐忘之法”的七阶论:(1)“信敬”。
“夫信者,道之根;敬者,德之蒂”。
“根深则道可长,蒂固则德可茂”。
强调欲养生则须心诚德正。
(2)“断缘”。
此即要求“去物欲,简尘事”,与一切有为俗事相隔绝,除去对物质利益的追求。
(3)“收心”。
道教的道家养生和养生方法
![道教的道家养生和养生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46229fc9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6225e5f.png)
道教的道家养生和养生方法道家养生一直以来都是道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平衡,旨在通过修炼身心,达到延年益寿、保持健康的目的。
在道教的养生观念中,将身体视为宇宙的一部分,追求无为而治,追求自然的道。
下面将依次介绍道教的养生理念、养生方法以及如何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一、道教的养生理念道教的养生理念强调道与生活的结合,追求心身的和谐平衡。
道家认为人体与自然界的规律一脉相承,通过修身养性,顺应自然之道,达到身心健康的目的。
养生要注重身体、心灵和精神的护理,这几个方面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
二、道教的养生方法1. 静坐养神静坐是道教养生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静坐养神,可以放松身心、消除疲劳。
静坐时,保持背部挺直,呼吸自然,专心致志,静观呼吸,放松身体各个部位。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选择每天早晨或晚上找一个安静的地方,进行几分钟的静坐练习,提升身心的平衡与自我调节能力。
2. 饮食养生道家注重饮食的选择和养生的方法,认为食物是维持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
养生饮食应以自然、清淡、卫生为原则,忌辛辣、油腻食品,以清淡的素食为主,多吃新鲜水果和蔬菜,补充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
此外,道家还提倡养成饭前洗手、细嚼慢咽、饮水适量等良好的饮食习惯,以促进消化吸收,保持身体健康。
3. 锻炼养身道教养生强调修炼身心,锻炼养身是其中的重要方式之一。
道家主张锻炼方式以柔和为主,如太极拳、气功等。
这些运动方式注重呼吸、姿势和意念的调节,可以调和气血,增强体质,提升人体的免疫力。
在选择锻炼方式时,应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避免操之过急,以防身体受损。
4. 保持情绪平衡情绪的起伏对人体健康有重要影响。
在修行养生的过程中,道家强调保持情绪平衡和内心的安宁。
可以通过冥想、读书、听音乐等方式,调节心情,舒缓压力。
此外,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保持积极的人生态度,也是保持情绪平衡的重要方法。
三、道教养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道教的养生方法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以下是一些实际操作建议:1. 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注意规律饮食,避免过度劳累等。
道医的养生知识
![道医的养生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93509396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f3f2a46.png)
道医的养生知识道医是指以道家思想为基础,注重修身养性的医学传统。
道医强调通过修行和调养身心,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
在道医的养生知识中,融合了道家哲学、中医学以及一些禅修的技巧。
本文将介绍一些道医的养生知识,以帮助读者改善健康和提高生活品质。
一、内外调养之道在道医的养生理念中,内外调养被认为是至关重要的。
内调养主要指的是调整人体内部的气血、阴阳平衡。
为了实现内调养,道医强调饮食的重要性。
食物是人体健康的重要来源,因此选择适合自己体质的饮食非常重要。
养生饮食建议多选用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同时少食油腻和刺激性食物。
此外,道医还强调每天定时定量地进食,避免暴饮暴食。
外调养则主要是通过锻炼身体来改善健康。
道医推崇的外调养方式包括太极、气功、八段锦等。
这些运动方式能够调和气血,增强体质,提高身体的免疫力。
同时,适量的阳光照射、户外活动也是外调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二、养心安神之法在道医的养生知识中,养心安神被看作是维持身心健康的重要手段。
道医推崇的养心方法主要包括冥想、静坐和深呼吸等。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减轻压力、缓解焦虑和改善睡眠质量。
此外,道医还提倡艺术形式的修心养性,比如欣赏音乐、绘画和写作等,这些活动能够帮助人们调节情绪、舒缓压力。
三、按摩推拿的功效按摩推拿是道医中一种常见的养生方式。
通过按摩和推拿,可以促进气血循环,疏通经络,达到调理身体的效果。
在道医看来,经络是人体内气血流通的通道,保持经络的畅通对于健康至关重要。
因此,按摩推拿被视为一种重要的养生手段。
常见的道医按摩技法有拍打、揉捏、推拿等。
对于一些具体疾病,道医也有特定的按摩手法,如头部按摩、脚底按摩等。
四、心态的调整心态的调整是道医养生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道医认为,人的情绪对健康有着直接的影响。
因此,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是非常有益的。
在面对压力和困境时,道医建议通过冥想、反思以及学会放下的方式来调整心态。
保持内心的平静和舒适,有助于减少精神压力,增强自我修养。
道家养生文化范文
![道家养生文化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603df54c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66e4b40.png)
道家养生文化范文道家养生文化指的是以道家哲学为基础,通过修身养性、保养身体、生活方式等方面的方法,达到延年益寿、健康长寿的目的。
道家养生文化源于中国古代道家思想,认为人应当顺应自然道德,保持身心的和谐与平衡,以达到长寿的目标。
以下为您介绍道家养生文化的一些主要内容。
一、性情养生道家养生注重调整个体的性情,提倡心态平和、心神安静。
道家认为人应当舒心致志,保持心情愉悦,不生气、不悲伤,以保持身心的健康状态。
在饮食方面,道家养生强调饮食清淡,不偏食,避免过量食用寒凉、辛辣、油腻的食物。
同时,道家养生也注重精神调养,推崇静坐冥想、修炼内丹等方法,以舒缓疲劳,净化心灵。
二、运动养生道家养生强调适度的体育运动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道家认为“运动是养生之本”,提倡人们经常参加适合自己的体育锻炼,保持身体的灵活性和机能。
常见的道家养生运动有太极拳、气功、五禽戏等,这些运动注重呼吸调控、精神集中和身体柔韧性的锻炼,对促进气血运行和维持身心健康有一定的功效。
三、呼吸养生道家养生注重呼吸调节,认为呼吸是气血生化的基本环节。
道家养生强调通过呼吸控制,调整气息流动,以保持身体的健康。
常见的道家养生方法有腹式呼吸、闭目养神、吐纳以及天地对气等。
这些方法通过练习呼吸,使自身的气息与自然界的气息相合,以达到修身养性的效果。
四、食疗养生道家养生强调饮食与健康的关系。
道家认为饮食是养生的重要方法之一、道家养生饮食强调五谷杂粮的摄入,以及多食新鲜、纯净的食物。
常见的道家养生食疗方法有中药饮食疗法、食材药膳疗法等。
这些方法通过选择合适的食物,调配合理的膳食,达到养护身体、增进健康的目的。
五、环境养生道家养生注重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
道家认为人应该顺应自然法则,生活在与自然环境相协调的状态下,以维持健康的身心状态。
道家养生提倡人们多接触自然,呼吸新鲜空气,保持身心的平衡和和谐。
同时,养生还注重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特别是物质环境和人际关系,以使自己身心愉悦、平和。
道教的道家养生和健康保健
![道教的道家养生和健康保健](https://img.taocdn.com/s3/m/d696e21a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fc3d873.png)
道教的道家养生和健康保健道教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哲学和宗教信仰体系,其中养生和健康保健一直是道教修行的重要内容。
道家养生注重身心的和谐,追求长寿、健康和内在的平衡。
本文将探讨道教的道家养生和健康保健方法,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道教对健康的关注。
一、阴阳平衡道教的核心概念之一是阴阳平衡,认为宇宙万物都由阴阳两种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力量构成。
在养生和健康保健中,道教追求身体内外的阴阳平衡,通过调整饮食、作息和行为习惯来实现。
1. 饮食调理:道教饮食主张清淡、素食为主,追求阴阳的平衡。
平时多食用蔬菜、水果、谷物等纯净的食材,避免过于油腻、辛辣的食物。
道教信徒还注重食物的色彩搭配和烹饪方式,倡导绿色、红色和白色食物的搭配,以达到身体内部阴阳的平衡。
2. 作息规律:道教提倡按照自然界的规律来调节作息时间。
早睡早起、遵循自然节律有助于身体的阴阳平衡。
同时,道教注重呼吸调理,推崇深呼吸和自然呼吸的练习,以增强气血循环和身体能量的平衡。
3. 行为修养:道教倡导顺应自然,遵循道德伦理道德准则,追求无为而治的境界。
道教信徒常常从修心养性、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层面来维护内心的平衡,避免情绪的波动和消耗。
二、炼丹术道教修炼的重要手段之一是炼丹术,通过内丹炼制和服用来提升身体的健康和延长寿命。
炼丹术认为人体内部有五脏六腑和经络系统,而内丹则是通过炼制和吸收天地之气来提升脏腑的功能和经络的畅通,从而达到强身健体的效果。
炼丹术的核心思想是强调精气神的培养,通过丹药的炼制和服用,以及内功的修炼来提升身体的能量和活力。
道教信徒常常利用炼丹术的方法来调理内脏,增强身体的抵抗力和免疫力,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
三、气功练习道教修炼和养生的重要方式之一是气功练习。
气功是一种通过调节呼吸、身体姿势和意念来调整和运用身体内部能量的方法。
道教将气功作为修炼的重要手段,通过气功练习来调理身体的阴阳平衡和促进气血循环。
在道教气功练习中,道士会教导一系列的动作、呼吸和冥想练习,以增强气血的流动和身体的能量感应。
道家养生二十种方法
![道家养生二十种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c7bec0ce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ae.png)
道家养生二十种方法道家养生,强调“养生须知天人合一”,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在道家养生理论中,提出了许多养生方法,下面将介绍其中的二十种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 饮食调养,道家认为饮食是养生的基础,主张清淡饮食,多吃蔬菜水果,少吃油腻食物,避免过度饮酒。
2. 气功养生,通过练习太极拳、气功等运动,调和气血,增强体质。
3. 静坐养生,通过静坐冥想,调整心态,舒缓身心,增强抵抗力。
4. 按摩养生,按摩穴位,促进气血流通,调整脏腑功能。
5. 药膳养生,选用中药食材,炖煮成药膳,调理身体,增强免疫力。
6. 穴位保健,按摩穴位,促进经络畅通,调和阴阳。
7. 禅修养生,通过禅修,修身养性,净化心灵,增强意志力。
8. 草药养生,采用中草药,泡水喝或熬汤服用,调理脏腑功能。
9. 水疗养生,利用水的温热、冷热等特性,进行水疗保健,促进血液循环。
10. 拔罐养生,通过拔罐,促进经络畅通,排除体内湿气。
11. 足浴养生,用草药水泡脚,促进全身血液循环,调整体内阴阳平衡。
12. 饮水养生,每天保持足够的饮水量,促进代谢,排除体内毒素。
13. 艺术养生,欣赏音乐、绘画、书法等艺术形式,陶冶情操,调整情绪。
14. 瑜伽养生,通过瑜伽练习,增强身体柔韧性,调整呼吸,舒缓压力。
15. 太极养生,练习太极拳,调和气血,增强体质,延缓衰老。
16. 心理调适,保持乐观心态,不悲不喜,平和处世,减少心理压力。
17. 水果养生,多吃新鲜水果,补充维生素,增强免疫力。
18. 茶道养生,饮茶有益健康,清热解毒,提神醒脑。
19. 步行养生,多走路,增强体质,促进新陈代谢,保持健康。
20. 睡眠养生,保持良好的睡眠习惯,充分休息,恢复体力,增强抵抗力。
以上就是道家养生二十种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道家养生强调调整身心,顺应自然,注重预防保健,希望大家能够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养生方法,保持健康的身心状态。
道家养生要义——养心之道、养性之道、养神之道
![道家养生要义——养心之道、养性之道、养神之道](https://img.taocdn.com/s3/m/c15e9e34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76.png)
道家养生要义——养心之道、养性之道、养神之道养心,乃道家养生之旨。
《悟真篇》著者,道教南宗第一祖悟真紫阳真人日:“人者,道之枢也”。
道孝道祖老子日“致虚极,守静笃”功夫,皆为养心之道之格言。
玄中子言:养生之旨,以养心为本。
乃:偏颇之心,养之使其正。
邪恶之心,养之使其善。
浮动之心,养之使其静。
虚伪之心,养之使其真。
贪婪之心,养之使其公。
奸诈之心,养之使其良。
善养生者,修养人之公正、善良、真实、安静,心必泰然,行必光明。
庄子日:“用心若镜,应物不伤”。
心正则心明,心明则心安,心安则益寿。
养生之道,求乎增寿延年,此可谓达。
养性之道道家养生之法,其本在于养性。
道教南北二宗之祖吕洞宾日:“练命必先炼性,练精、练气、练神,均以此为枢机”。
所以,道家的养性之要,就在于“清静无为”。
因而,“性命双修”,乃以养性为首要。
养性,乃求之于静与定。
道教道祖老子,乃以养性而得寿。
《史记老庄申韩列传》日:“老子百有余岁,或日二百余岁以其修道得寿也”。
可见,养生之道,首在养性,《周易参同契》云:“将欲养性延命却期”。
所以养性与养生,益养与延命,乃相依相成。
玄中子言:养生之本,以养性为首。
乃:节房事而养性,养之在精。
忍怒怨而养性,养之在气。
顺百事而养性,养之在神。
绝忧虑而养性,养之在心。
劳筋骨而养性,养之在形。
修品德而养性,养之在命。
善养生者,修养人之精、气、神、心、形、命,其心必其安,身必健,养性而至“清静无为”之境,寿可增矣。
养神之道养神,为道家养生之要。
《黄帝内经》云:“太上养神,其次养形。
”道家养神之功夫,基于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还虚的基础之上。
《生神经》云:“身心并一,则为真神”。
所以,养神先要养心,使身心合一,形神相依,而致心神相交,此乃道家养生之法的至高境界。
生命之贵在于神,神兴生命的活力则旺;神衰生命的活力则弱;神健生命的能力则强;神失生命的能力则败。
所以,养生所贵者在乎养神。
玄中子言:养生之要养神为贵。
乃:保全精力,养神之本。
道家是怎么养生调理方法
![道家是怎么养生调理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c7a3676e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9d.png)
道家是怎么养生调理方法随着人们工作、生活压力的增大,不少人都出现了亚健康问题。
我们该如何养生,让自己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呢?下面店铺给大家分享道家养生调理方法吧。
道家养生调理方法1、五行经络、道家气功点穴法,可调气血、通经络、祛血瘀、排宿便、消胖、祛病延年。
2、道家养生气功疗法,通过调心(控制意识,松弛身心),调息(均匀和缓、深长的呼吸),调身(调整身体姿势,轻松、自然地运用肢体),使身心融为一体,气血流通,以达到强身保健的目的。
3、春夏秋冬养生法,讲究饮食养生,季节养人。
《黄帝内经》曰:“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
”4、食疗、食养法乃养生之本,《素问藏气法篇》云:“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之,以补精气。
”如新世界养生馆创办以来,会员已累计有1000多人,既有追求养生与美容相结合的女士,也有追求健康的男士,目前年龄最小的会员只有2岁,最大的已有70多岁。
如新世界养生馆为了把健康送给千家万户,还经常到各社团、各单位长期免费举办养生讲座,大力推广养生学、普及养生学,努力提高人们的健康养生意识。
道家养生饮食禁忌道家认为,人是秉天地之气而生的,应「先除欲以养精、后禁食以存命」。
在日常饮食中,须禁食鱼羊荤腥及辛辣刺激性食物,以素食为主,并尽量地少食谷物等粮食,以免使人的先天元气变得混浊污秽。
尤应多食水果,因为「日啖百果能成仙」。
道教有「全真」和「正一」两大教派,在饮食上全真道士食素,正一派在非斋日可饮酒茹荤。
历史上张天师世家还有「四不吃」的规矩,即不吃牛肉、狗肉、乌鱼和鸿雁,盖因牛辛劳、狗忠诚、乌鱼孝、雁坚贞之故。
道教是个重养生的宗教,对饮食养生非常重视。
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既有宗教色彩又符合科学养生的饮食习惯。
这些饮食习俗,无论是对于保护动物,还是对于人们的健康,都是大有裨益的。
道家在长期的生活修炼实践中,逐渐认识到有些食物对人体有害,食入后会发生食物中毒影响健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道家养生之道上养心中养气下养身1记住∶睡觉是养生第一要素。
睡觉的时间应该是晚21∶00~早3∶00。
因为这个时间是一天的冬季,冬季主藏,冬季不藏则春夏不长,即第2天没精神。
2.一切药物对治病来说都是治标,不是治本,不管是中医还是西医.因为一切的病都是错误的因产生错误的果.错误的因不除,错误的果就不会绝根.健康的根本在心.一切法从心生.心净则身净.所以得病了,不要向外求,要靠自己自身的修复系统来修复自己的疾病.其实人和动物是一样的,动物的病都是靠自己,人也能。
3.正确的观念远比昂贵的药物和危险的手术更能帮助患者消除疾病。
有了正确的观念,你就会有正确的决定,你就会有正确的行为,你就可以预防许多疾病的发生。
4.人所具有的一切智慧,绝对不是从书本里学来的,而是从自己的真诚心、清净心(就是佛家所说的菩提心),从定中生出来的。
5.人是一切生物中构造最完美的灵体,健康的身体是人生来就具足的;人的健康状况的调节是靠人体本身所具有的调节修复系统来完成的,而不是靠外部因素,外部因素只能起辅助作用。
6.人的大部分生病现象是人体在调节、清理身体垃圾时所表现的现象,是人体自动调节平衡所表现出的状态,所以应该把它们当成正常的生理现象,而不应该去把它当成病因来消灭。
所以当人在生病的时候,一定不要有怨恨嗔恚心,心里要安定,心定则气顺,气顺则血畅,气顺血畅则百病消。
7.人的健康离不开两大要素∶(1)足够的气血;(2)畅通的经络(包括血管和排泄垃圾的通道)。
8.足够的气血靠∶足够的食物+胆汁+必要时间内(晚上天黑後~午夜1点40)优质的睡眠(这个时候大脑完全不工作,由植物神经主导)+良好的生活习惯。
9.畅通的经络需要∶清净心。
一切七情六欲都会破坏清净心,从而破坏经络的正常运行。
10.维持健康的身体不仅需要“增收(增加气血)”,也需要“节支(减少血气的损耗)”。
11.过度地增加食物不仅不会增加血气,而且会成为身体中的垃圾负担,反过来还得靠消耗血气来把他们清理掉。
五脏六腑是一个血气加工厂,食物是原材料,加工能力是有限的,而食物是无限的,所以食物的数量必须得到控制。
12.适当运动可以帮助人的气血运行,但同时也在消耗人的气血。
人体的微循环主要应该靠松静来达到的,这也是健康必不可少的。
13.人体中的垃圾越多,就越需要更多的血气来清除它们,但人的血气因为垃圾的增多和血脉的阻塞而减少,这就形成了恶性循环,这也正是人衰老的机理。
所以,人要想健康不老,就要∶1)减少体内的垃圾;2)增加血脉经络的畅通;3)增加体内的气血。
14.与其相信药物,相信检查的资料,不如相信自己的感觉,相信自己所具足的自我调节能力。
但这需要在你得道(智慧开了)的前提之下,才能分辨这一切。
15.健康,从调节心性开始。
为了你的健康,你学佛吧。
学佛得到的快乐是人生最高的享受。
16.对於一个有宿疾的人来说,只有气血充足了(一是通过这里所介绍的补充气血的方法,二是通过静坐打通气机),病情才会显现出来。
所以练功的人在功夫达到一定水准後都会出现一些“有病”的现象。
这个时候要沉住气,定下心来多做些静功来增加自己的气血,以尽快度过这个时期。
17.人违背了养生法则,虽不一定会立即得病,但一旦形成习惯,就会大大增加得病的机会。
这就和交通规则一样,你违背了交通规则,不一定会出事故,但其危险性是显而易见的。
18.人为什麽必须保持一定的饥渴才是对养生有利呢?其实这就是“虚”的妙用。
道家讲,虚则灵。
这和谦虚使人进步,自满使人落後一样,所以人必须经常保持“虚灵”的状态,才能时时保持清醒,保持健康。
19.人要想健康,就必须使体内有足够的"气"来"气化"所进的食物.只有这样,你的体内才不会积累垃圾,不会有多馀的食物来释放游离的"虚火"损害你体内的脏器.这个"虚火"反过来会损耗你的"气".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现代人生病,大多数是饮食不节的缘故。
20.静养法∶安坐(卧)在床上,把身心一齐放下,自己浑身如融化,不许用一毫气力,好像没有这个身子相似。
呼吸顺其自然,心也不许它用一点力,一起念便是用力了。
把心安在脚底板下,此是引火向下,引水向上,自然全身气血顺畅。
21.俗语说“灵机一动,计上心来”。
这个“机”字如果能真正领悟透了,那麽你的悟性就算是开了。
老师教人,医生治病,其实就是在点拨你的这个“机”,让你“机”打开。
这个“机”,有时也叫“关键”。
当然,这个“机”起作用是有条件的,就和氢气只有达到一定浓度,遇火才可以燃烧爆炸一样。
记住,别人的作用都是外因,你自己才是真正的内因。
22.其实,许多真正的发现和发明,所需要的不是所谓系统的书本知识;恰恰相反,一个没有受过任何系统教育,但悟性极高的、具有开放思维的人,他往往真正悟到真相。
23.人生最忌是个乱字,心乱了,对外可以紊事,对内可以打扰血气,使失正常。
凡恼怒恐怖喜忧昏疑,都是乱,为多病短寿的根源,不但养病时不应乱,即平居时亦忌心乱。
24.多嗔伤肝,多淫伤肾,多食又伤脾胃。
忧思伤脾,愤怒伤肝,劳虑伤神。
25.身病之起,无不由心虚弱,外邪乘入。
而心虚气弱,每由心魂恼乱,真体不充,发现种种不安。
贪食贪胜贪得贪乐逸,皆足以致病。
以贪之不得,於是乎嗔。
贪嗔可使心荡气促,胆惊肝旺,六脉震动,五脏沸腾,外邪同时入,此病之起因。
26.凡人欲求长寿,应先除病。
欲求除病,当明用气。
欲明用气,当先养性。
养性之法,当先调心。
27.人受五行之气而治生,故肉身以气为主。
气亏则病,气滞则病。
欲治其病,先治其气。
28.气以行血,血以补气,二而一也。
凡人久视则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七情六欲之过则伤元气、伤心肾。
相火旺,真阳耗。
29.治五脏之病,莫先於补气。
肾犹亟焉。
补气在勿动心,心动则肝旺,各脉震惊,真水耗损。
心为扇,主引风。
风动则火旺,火旺则水干,水干则地损。
30.心定神一,受治者信坚心专,两心相合,可以统治百病,无不神效。
31.人病可分两种∶一是经络基本畅通但气不足。
表现是经常这疼那疼,这是因为他气不足以气化食物,而产生了相火(也叫虚火),随著经络在体内乱穿,哪儿通走哪儿,遇到一个地方堵塞了,这个地方就疼了。
这样的人吃一点药物就会立即见效。
二是经络不通,气也就无处存身。
表现在外表看不出有什麽毛病,但一旦发现就是大病,而且这种人经常是吃什麽药都见效慢,或根本不起作用。
主发谓之机。
箭在弦上要发出去,必须拨动这个机。
其他任何事情都是这样,都有一个机,只有触动这个机,事情才会发生,不触动这个机,其他的条件再多,也没办法引发事件。
机就是这麽一个东西,它是事情发生的最关键因素。
它是点,不是面。
可是触动这个点,就能带动面。
所以,病机就是疾病发生、发展、变化的最关键因素,(也可以讲,病机一开,人的病状就会显现出来,人就进入了“病”的恶性循环当中。
和病机相对的就是“生机”。
生机一开,人就会进入康复这个良性回圈当中。
实际上病机和生机是一个东西的两个方面,是一对阴阳。
病机开了,生机就关了,而生机开了,病机也就自然开始关闭了。
这个就是辩证法)。
32.中医的最高境界是养生,养生的最高境界是养心。
所以,就养生而言,下士养身,中士养气,上士养心。
看一个人也是一样,观相不如观气,观气不如观心。
33.心神不安,情性燥急,为致病致死之总因。
故安心法,为卫生第一要诀。
心可以主动一切。
心定则气和,气和则血顺,血顺则精足而神旺,精足神旺者,内部抵抗力强,病自除矣。
故治病当以摄心为主。
34.风寒阴阳璁湿,在在皆可使人致病。
万一抵抗力薄弱,即可乘虚而入。
身弱者多病,即是此理。
富人有保卫力,如衣食住等等。
贫人有抵抗力,如气足神旺,毛孔厚密,不易侵入等等。
富人多食肥甘,伤胃伤齿。
贫人多饿,所食不杂,故无肠病。
富人多逸,故多气恼。
贫人多劳,故少疾病。
富人不造福而享福,只是消福,消尽则穷。
穷人能勤俭,即是造福,果熟即富。
凡衣食住之保卫力富,则精气神之抵抗力弱。
保卫力弱,则抵抗力强。
35.大病初愈,切忌理发洗足沐浴。
36.故求长寿无病,常强肉身。
欲强肉身,当调伏精气神。
欲调精气神,当拒绝扰乱之贼。
欲杜此贼,当先摄心。
欲求摄心,当化贪嗔痴三毒。
欲化除此三毒,必学心戒。
但空口言戒,无益於事,必求开慧,方不为所愚。
欲求开慧,必先求定。
欲求得定,必学静坐。
37.能静则仁,有仁则寿,有寿是真幸福。
38.一切修身修心法门,只有两字诀∶曰放下、曰回头。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苦海无边,回头是岸。
只要一放下,一回头,病者顿愈,迷者顿觉。
此真无量寿者。
39.心过劳的人,心疲肝旺,心过劳就是心太满,不虚。
心满,则不纳肝(木)生之火,心不纳肝生之火,则肝气必积而盛。
肝木克土,脾胃受病,消化不良,营养不足,夜眠不安。
土又克水,於是肾水大亏,水不足则火更旺,心肾相联,心气更弱,肺病即成。
内部相互关联,一动全动,一病全病。
而扰之者,乃在妄心,所以治病在安其心,安心在息妄,息妄在明心,明心即自觉,而健康的功效在乎静坐。
40.静坐是息心法,心息则神安,神安则气足,气足则血旺,血气流畅,则有病可以去病,不足可以补充,已足可以增长。
现在病可去,未来病可防,此其小者也。
又心息则神明,神明则机灵,静者心多妙,观机辨证,格外敏捷,见理既正,料事益远,遇乱不惊,见境不惑,能一切通达,自无主观偏执之弊,而大机大用,由此开启矣。
41.人在生病的时候最忌讳是嗔恚心起。
这个时候一定要安然顺受,让心安定。
然後慢慢调理,健康很快恢复。
心安才能气顺,气顺才能除病。
否则心急火上,肝气受损,加重病情。
心神宁一,那浑身的血气,自可健全发挥。
心有两种,一是真心,一是妄心。
真心是水,妄心是波,波因风动,风止波息,而水不动。
寂然无念,是无心心也。
42.子时失眠,肾水必亏,心肾相连,水亏则火旺,最易伤神。
43.睡时如有思想,不能安著,切勿在枕上转侧思虑,此最耗神。
44.午时属心,此时可静坐一刻钟,闭目养神,则心气强。
45.早起如在寅时三点至五点,此时切忌郁怒,不然必损肺伤肝,万望注意。
46、人生一切事业,皆以精神为根本,而精神之衰旺强弱,全赖心神之静定不乱,一个乱字,足以妨碍一切工作。
47、人生以血气流通为主,气滞可以阻血,血阻可以结毒为疖为瘰,为癌为瘤,皆是血气不流通之故。
气以顺为主,血以通为畅。
百病无不先由气滞,气郁于内,肝先受伤。
挽救之法,在化除得诀。
而化除要诀有二:第一寻其根,其根在心,心空则一切自化。
第二以药石、按摩助其化除,帮助血气之流通。
48、养病治病不可求速。
因性急助火,火旺损气,反而不美。
另不可贪多,贪则无恒而性急,况百病由贪而起,不可再贪以重增病苦也。
49、心属火、肾属水,心肾相连。
火宜降下,水宜上升,水火相济,则蒸气内发。
各部机体运动,可求得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