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入产出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投入产出分析的基本原理

投入产出分析,在中国也被称为投入产出法,在日本被称为产业关联法,而在前苏联

和东欧国家曾经被称为部门联系平衡法。所有这些不同的名称,抽去它们在经济理论上的不

同解释,就其作为一种经济数量分析方法来说,原理是一致的。

§1.1 投入产出分析

本节主要介绍投入产出的定义、关于投入产出模型的概念,以及投入产出分析理论与实

践的发展。

一、投入产出分析的定义

可以用一句话给出投入产出分析的定义:投入产出分析是研究经济系统中各个部分之间

在投入与产出方面相互依存的经济数量分析方法。

这里的“经济系统”,可以是整个国民经济,也可以是地区、部门和企业,也可以是多

个地区、多个部门、多个国家。

所谓“部分”,是指所研究的经济系统的组成部分。一般或者是指组成经济系统的各个

部门,或者是指组成经济系统的各种产品和服务。

所谓“投入”,是指各个部门或产品在其生产或者运营过程中所必须的各种中间投入和

最初投入。例如工业部门在其生产过程中必须有资本、劳动等最初投入和原材料、燃料、劳务等中间投入。

所谓“产出”,是指各个部门或产品的的产出量的分配与使用。例如工业部门的产出

量中一部分作为本部门的投入,一部分作为其它部门的投入,一部分用于消费,一部分作为资本品用于投资,一部分用于出口。

根据上述对“投入”和“产出”的定义,可以想见,一个经济系统的各个部分之间存

在着错综复杂的相互依存关系,由这些关系将经济系统的各个部分连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

体。通过对这些相互依存关系的描述和分析,就可以揭示经济系统中包含的各种数量关系,

可以使人们更深入地了解与把握经济系统。

二、投入产出分析的发展

⒈世界范围内投入产出分析的发展

美国经济学家列昂捷夫(Wassily Leontief)于1931年开始研究投入产出分析,编制美

国1919年、1929年投入产出表,并用于美国的经济结构研究;1936年他发表了关于投入产

出分析的第一篇论文“美国经济制度中的投入产出分析”(美国《经济学与统计学评论》

1936.8.);1941年出版专著《美国经济结构:1919—1929》;在1942-1944年间,他又主持编制了1939年美国投入产出表;1966年出版专著《投入产出经济学》。列昂捷夫由于在

投入产出分析领域的贡献,获得了197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二十世纪50年代初,西方国家纷纷编制投入产出表,应用投入产出分析。目前世界上

已经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编制各种类型的投入产出表,投入产出分析成为经济数量分析中

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方法。联合国于1968年将投入产出表推荐作为各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的组成部分;其经济和社会事务统计处分别于1966年和1973年出版与再版《投入产出表与分析》,肯定了它在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的重要地位,使之成为国际上公认的科学的经济分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