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师范大学高等无机课件1-3周期反常现象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活泼性特别大。 通常用贴近F原子的孤对电子间的排斥作用来解释。
由于F半径小,导致F的电子云密度高度密集,因而对
任何外来的进入F的外层的电子产生较强的排斥作用,
从而对F参与形成的键的键能产生削弱作用。
类似的效应在O和N中也出现。
总之, 第二周期元素与同族其他元素在性质上 出现变化不连续的现象,却与第三周期斜对角元素 相似。这被称为
木 云层顶
星
液氢
结 液态金属氢
构 岩石核心
在地球的外壳的三界(大气、水和岩石)里以原子 百分计占17%,仅次于氧居第2(3)位,以质量百分比 占1%。
氢是组成化合物最多的元素,是人体必需的宏 量元素。主要以化合态存在。
2.位置特殊
氢在周期里的位置,可放在周期表IA、VIIA、 IVA上,不管放在那里都有道理,但却不充分。
BCl3 + 3H2O = H3BO3 + 3HCl SiCl4 + 4H2O = H4SiO4 + 4HCl
(4) F F在同族中的特殊性尤为突出,它的电子亲合势
特别小;
E(F)=-322 kJ·mol-1 E(Cl)=-348 kJ·mol-1
原子的半径也很小:
r(F)=64 pm
r(Cl)=99 pm
对这种不规则性,一般用镧系收缩理论来解释, 即由于填充在f亚层的电子对核电荷不能完全屏蔽, 从而使有效核电荷增加,引起原子半径缩小和电离 能增大。
而相对论性效应认为,f电子的不完全屏蔽因素 是由于4f 和5d轨道的相对论性膨胀而远离原子核的 缘故。第六周期重过渡元素的6s轨道的相对论性收 缩较为显著。这样一来,6s电子受到的屏蔽作用就 比相对论性效应较弱的5s电子受到的屏蔽作用小, 原子核对6s电子的吸引力较大,因而第六周期重过 渡元素有较小的原子半径和较大的稳定性。
/ClO
3
)
1.226
V
E
(BrO
4
/BrO
3
)
1.763
V
E (H5IO6/IO3 ) 1.60V
② 最后三个元素性质缓慢地递变
部分元素的最高价离子半径(d区、f 区插入)
Na+ Mg2+ Al3+ Si4+ P5+
S6+ r/pm 95 65
50 41 34
29 K+ Ca2+ Ga3+ Ge4+ As5+
H
氢是周期表中唯一尚未找到确切位置的 元素.······
3.结构特殊
核外只有一个电子,最 简单的原子,讨论原子结 构,共价键都从氢开始。 在所有分子中质量最小。 同温同压下氢气密度最小。
4.成键特殊
1.形成离子键:与电负性很小的活泼金属(Na K Cs Ca等)形成氢化物(盐型)
rHˉ=154pm rH共价键=37.1pm rH+=1×10-3pm
还 原
还原性增强 Ga (Ⅰ) Ge (Ⅱ) As (Ⅲ) Se (Ⅳ)
性 增
In (Ⅰ) Sn (Ⅱ) Sb (Ⅲ) Te (Ⅳ)
强 Tl (Ⅰ) Pb (Ⅱ) Bi (Ⅲ) Po (Ⅳ)
Ga (Ⅲ) Ge (Ⅳ) As (Ⅴ) Se (Ⅵ ) 氧
In (Ⅲ) Sn (Ⅳ) Sb (Ⅴ) Te (Ⅵ)
(Mg2+/Mg)=-2.38V
相近 差异大
Be、Al相近的离子势导致相近的极化力和酸 碱性。如,Be、Al的化合物共价较强,许多盐可 溶于有机溶剂,碳酸盐不稳定,氧化物和氢氧化 物呈两性,其盐易水解等。
(3) B B与同族的区别在它几乎不具金属性,在性
质上与对角的Si相似。如
都不能形成正离子; 都能生成易挥发的、活泼的氢化物; 卤化物都易水解:
第 三讲 周期反常现象
元素周期表是无机化学家得心应手的工具,这是缔造 者门捷列夫的丰功伟绩。但随着对元素及化合物深度、 广度的增加,特别是近几十年来,通过对重要化合物性 质的深层次研究表明,周期性并不是简单的重复,对于 不同的周期,不仅周期性变化的快慢不同,而且在周期 的变化中常常表现出一些“反常”。这种“反常”表现 在周期表第二、四、六周期元素最高氧化态化合物的特 殊性。目前认为导致二、四、六周期的次周期性的原因 是与原子的次外层,倒数第三层电子结构有关。对第六 周期来说,由于次外层5d的影响,外数第三层4f电子镧 系收缩的影响,使得原子序数大于80的和80以后的元 素 原 子 中 的 6S2 电 子 有 一 定 的 惰 性 , 即 “ 惰 电 子 对 效 应”。
其他碱金属不具这两条性质。
(2) Be Be与Al成对角关系,其相似性更加明显。如
离子势 (φ=Z+/r+)
(Be2+)=2/0.35=5.7 (Al3+)=3/0.51=5.9
(Mg2+)=2/0.65=3.08
相近 差异大
电极电势
φ(Be2+/Be)=-1.85V (Al3+/Al)=-1.61V
氢化物
1985年发现了第一个 H2 分子配合物
iPr
iPr
P iPr
OC
H
W
CO
OC
H
P iPr
iPr
iPr
W(CO)3[P(C3H7)3]2(η2-H2)
周期 表 IA IIA IIIB-VIIB离 IIIB~VB
VIB~VIII
离子型 金属型 稳定松散相
分子型
PdHx(x<1)吸附性
也有人将其分为五类:
场 强 e/r2= 为 Li + 的 2.5×109 倍 ) , 仅 存 在于离子型氢化物的 晶体中。
2.形成共价键 a. 形成一个非极性的共价键。如H2 b. 形成极性共价键。H-C H-Cl
3.独特的键型 a. 金属氢化物。非整比化合物例:PdH0.8 ZrH1.30 LaH2.87
间充氢化物 b. 氢键。 c. 氢桥键。B2H6 硼氢化合物及某些过渡金属配合物,聚合型
由原子半径引起的这些元素的金属性、电负性…… 不规则性
四、第五、六周期重过渡元素的相似性
同第四、五周期过渡元素的性质递变规律相 比,第五、六周期重过渡元素的相似性多于差异 性,出现了同族元素性质递变的不连续性。
如他们的金属单质都不活泼,难与稀酸反应; 原子半径和离子半径非常接近,化学性质非常 相似,在自然界中共生,难以分离。
周期反常现象
(Periodic Anomalies) 氢的不规则性问题 第二周期元素的特殊性 第四周期非金属元素最高价态的不稳定性 惰性电子对效应 第五、六周期重过渡元素的相似性 次级周期性
一、 氢的特殊性
1 .丰度特殊 2. 位置特殊 3. 结构特殊 4. 成键特殊
一、 氢的特殊性
※ 第四周期元素的特殊性(理论)
经过d区长周期 次外层结构3S23p63d10)
d电子屏蔽核电荷的能力比同层的s、p电子要 小,使得从Ga到Br,最外层电子感受到的有效 核电荷Z*比不插入10个d电子要大,导致这些元 素的原子半径和同族的第三周期同族元素相比, 增加的幅度不大,特别是Ga的半径比Al还小。
惰性电子对效应
主
ⅢA Ⅳwenku.baidu.com ⅤA
要
BC N
是
Al Si P
6s2 电
Ga Ge As
子
In Sn Sb
对
Tl Pb Bi
的
ns2np1 ns2np2 ns2np3
对角线关系或对角线相似
同周期从左到右阳离子电荷升高、半径减小, 极化力增强;
同族从上到下阳离子电荷相同、但半径增加、 极化力减弱;
处于对角线的两元素,两种变化相互消长。使
极化力相近,性质相似
为什么第二周期与第三周期同族元素性质明显差异? 探讨其原因,有:
第二周期元素的一些共性 (理论分析) (1) 原子半径小 (在同一族中,第二到第三周期增幅最大) (2) 结构上内层电子少 (只有1s2) (3) 价电子层没有d轨道 (只有2s,2p轨道)
1 .丰度特殊
氢是宇宙中最丰富的元素,为一切元素之母。可以说在整 个宇宙空间到处都有氢的出现。氢是太阳大气的主要成分,以 原子百分比计,占81.75%。太阳由发生氢核聚变为氦核的反 应放出大量能量,是供地球上生物存在的最大能源。根据先锋 飞船探测得知,木星大气含氢82%,氦17%,其它元素<1%.
★ 大气层顶
r/pm 133 Rb+
99 Sr2+
62 In3+
53 47 Sn4+ Sb5+
r/pm 148 113 81 71 62 Cs+ Ba2+ Tl3+ Pb4+ Bi5+
r/pm 169 135 95 84 74
*“小元素群”化合物的氧化还原性
在 p 区元素每族下方3个元素组成了“小元素群”. 它们有着共性及 一些规律,例如氧化还原性:
⑦ 同素异性体在性质上差别较大。 原因:半径较小,与第三周期比较增加幅度大。 电负性:F 3.98 O 3.44 Cl 3.16 N 3.04
Br 2.96 I 2.66 S 2.58 Se 2.55
第二周期的一些元素
(1) Li
Li的电负性大, Li+半径小(60pm)、有极强的极化 力,其化合物不如其他碱金属化合物稳定。如,
类盐型、过渡型、金属型、聚合型、挥发型
二、第二周期元素的特殊性
第二周期元素的一些共性(具体表现)
① F、O、N的含氢化合物易生成氢键,离子性较强; ② 配位数为4(最高); ③ 自相成键的能力较强。碳最强,硅、硼次之; ④ 多数有生成重键的特性; ⑤ 活性差别大;
⑥ 第二周期元素单键键能小于第三周期元 素单键键能(kJ/mol-1); E(N-N)=159 E(O-O)=142 E(F-F)=141 E(P-P)=209 E(S-S)=264 E(Cl-Cl)=199
五、第六周期p区元素显示族价减2氧化态的稳定性
五、惰性电子对效应
Bi 6S2 增加了4f,有效核电荷更大,更难失去。 这种从上到下低氧化态渐趋于稳定的现象,习惯上 被称为“惰性电子对效应”.这个概念首先是由英 国化学家西奇威克(N.V.Sudgwidn)提出来的,简单 讲主要指6S2电子对的稳定性。例 Hg(6S2)、Tl+、 Pb2+、Bi3+都较稳定,Tl3+强氧化性,PbCl4(–80℃ 才能存在),PbO2强氧化性,BiO3-强氧化性。
第二周期元素在成键时只限于使用s和p轨道(以s-p 的杂化轨道成键);第三周期元素还可使用3d轨道(如sp3d、 sp 3d 2、sp 3d 3…杂化轨道成键), 共价数前者最大为4,后 者出现5、6、7 …等 。
第二周期元素作中心原子时,只以键同其他原子键 合,而第三周期元素和更重元素除生成键外,还能生成 p-d键。如 SO42-中,S、O之间除生成S→O外,还因O 原子上有2p孤对电子,而中心 S 原子有空 d 轨道,在对 称性匹配条件下(如2pz-3dxz)可重叠生成p-d键,这样, -键的生成使S-O键的键长比正常的单键短。
三、第四周期元素的特殊性(具体)
① 第四周期元素表现出异样性
例如氧化性:溴酸、高溴酸氧化性分别比其他卤
酸(HClO3 ,HIO3)、高卤酸(HClO4,H5IO6)强。
E
(ClO
3
/Cl
2
)
1.458
V
E
(BrO
3
/Br2
)
1.513
V
E
(IO
3
/I2
)
1.209
V
E
(ClO
4
Li2CO3加热 Li2O + CO2 Na2CO3 加热不反应
相反,Li+与大的、易极化的H-却能形成稳定的共价型
氢化物(LiH),而其他均为离子型,易分解
LiH 很稳定
2NaH 620K 2Na + H2
但Li与同它成对角线的Mg相似, 如
① 能直接与N2反应生成氮化物,且Li3N稳定; ② Li、Mg都易生成有机金属化合物。
化 性
Tl (Ⅲ) Pb (Ⅳ) Bi (Ⅴ) Po (Ⅵ ) 增
氧化性增强
强
③ 第四周期非金属元素(As、Se、Br) 最高价态的 不稳定性
1. PCl5、SbCl5稳定,AsCl5难制取
2. SO3、TeO3较稳定,SeO3易分解
3. Br(Ⅶ)的化合物虽已制得,但其氧化性大 于Cl(Ⅶ)和I(Ⅶ)的氧化性
As、Se、Br高价不稳定是由于其电子层中出现了 3d电子亚层,3d电子的屏蔽常数为0.93,不能完全屏蔽一 个核电荷,从而使这些元素的有效核电荷较大,为达最高 氧化态所需激发能不能被总键能的增加所抵销。
再是由于d轨道参与形成π键的能力上 的差别:
如,BrO4-和ClO4-
Cl的3d与Br的4d虽然均可与O的2p轨道形成 p-d键,但由于Cl的3d轨道径向伸展近,结合 强,Br的4d伸展较远,结合有效性差,因而Br 的4d轨道与O的2p轨道成键能力不如Cl的3d与O 的2p的成键能力强,因而BrO4-不如ClO4-稳定。 而IO4-的稳定性增高是由于 I 的4f轨道也能参与 成键的缘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