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储区域网络
SAN解决方案
![SAN解决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f6525160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e6.png)
SAN解决方案SAN(存储区域网络)解决方案是一种用于高效存储和管理数据的技术。
它提供了一个共享存储资源的网络,使多台服务器能够同时访问和共享存储设备。
SAN解决方案在企业级应用中广泛应用,可以提供高可用性、高性能和灵便的存储解决方案。
一、SAN解决方案的基本概念和原理SAN解决方案的基本概念包括存储设备、存储网络和主机。
存储设备是指提供存储空间的硬件设备,如磁盘阵列、磁带库等。
存储网络是指连接存储设备和主机的网络,通常使用光纤通道(Fibre Channel)或者以太网(iSCSI)作为传输介质。
主机是指连接到存储网络的服务器,它们通过存储网络访问和管理存储设备上的数据。
SAN解决方案的工作原理是将存储设备连接到存储网络上,并为主机提供访问存储设备的权限。
主机通过存储网络发送读写请求到存储设备,存储设备将数据传输回主机。
SAN解决方案通过提供高带宽、低延迟的存储网络,实现了高速数据传输和共享存储资源的能力。
二、SAN解决方案的优势和应用场景1. 高可用性:SAN解决方案可以实现存储设备的冗余和故障切换,提供高可用性的存储服务。
当一个存储设备发生故障时,系统可以自动切换到备用设备,保证数据的可靠性和可用性。
2. 高性能:SAN解决方案通过使用高速存储网络和专用存储设备,可以实现高性能的数据传输和访问。
它可以满足对大规模数据处理和高并发访问的需求。
3. 灵便性:SAN解决方案可以实现存储资源的共享和动态分配,提供灵便的存储管理。
它可以根据业务需求对存储空间进行扩展和调整,提高存储资源的利用率。
SAN解决方案在以下场景中得到广泛应用:1. 数据中心:SAN解决方案可以为数据中心提供高性能、高可用性的存储服务。
它可以满足大规模数据处理和存储的需求,支持虚拟化和云计算等新兴技术。
2. 数据备份和恢复:SAN解决方案可以实现数据备份和恢复的高效率和可靠性。
它可以通过快照、镜像和复制等功能,提供数据的实时备份和快速恢复。
san zone的划分原则
![san zone的划分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2d68dbd5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ac.png)
san zone的划分原则SAN(存储区域网络)是一种专门用于存储数据的网络架构。
在SAN 中,存储设备被连接到计算机网络,以提供高效的数据传输和存储管理。
为了有效地组织和管理存储资源,SAN通常会根据不同的功能和需求进行划分,这就是SAN Zone的划分原则。
一、逻辑划分原则SAN Zone的逻辑划分原则是将存储设备和主机按照逻辑关系进行分组。
逻辑关系可以是数据共享、数据保护、性能优化等。
在逻辑划分中,同一个Zone内的存储设备可以被多个主机访问,而不同的Zone之间的存储设备是相互隔离的。
例如,一个企业有多个部门,每个部门都需要访问存储设备中的数据。
为了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和隔离性,可以将不同部门的主机和存储设备分别放入不同的Zone中。
这样,每个部门只能访问自己Zone中的数据,而无法访问其他部门的数据。
二、性能划分原则SAN Zone的性能划分原则是将存储设备和主机按照性能需求进行分组。
性能需求可以是带宽需求、延迟需求等。
在性能划分中,同一个Zone内的存储设备和主机具有相似的性能特点,可以更好地满足性能需求。
例如,一个企业需要处理大量的实时数据,对数据的传输速度和响应时间有较高的要求。
为了提高数据的传输效率和响应速度,可以将具有高性能的存储设备和主机放入同一个Zone中。
这样,可以减少数据传输的延迟,提高数据处理的效率。
三、安全划分原则SAN Zone的安全划分原则是将存储设备和主机按照安全性需求进行分组。
安全性需求可以是数据隔离、访问控制等。
在安全划分中,同一个Zone内的存储设备和主机具有相似的安全特点,可以更好地保护数据的安全性。
例如,一个企业需要保护核心业务数据的安全,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和篡改。
为了提高数据的安全性,可以将存储设备和主机放入安全Zone中,并采取访问控制措施,限制只有经过授权的用户才能访问数据。
四、管理划分原则SAN Zone的管理划分原则是将存储设备和主机按照管理需求进行分组。
IPSAN与NAS详细对比
![IPSAN与NAS详细对比](https://img.taocdn.com/s3/m/31d5ad38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0d.png)
IPSAN 与NASFC-SAN, IP-SAN, NAS, DAS 的区另gSAN的概念SAN (Storage Area Network)存储区域网络,是一种高速的、专门用于存储操作的网络,通常独立于计算机局域网(LAN)。
SAN将主机和存储设备连接在一起,能够为其上的任意一台主机和任意一台存储设备提供专用的通信通道。
SAN将存储设备从服务器中独立出来,实现了服务器层次上的存储资源共享。
SAN将通道技术和网络技术引入存储环境中,提供了一种新型的网络存储解决方案,能够同时满足吞吐率、可用性、可靠性、可扩展性和可管理性等方面的要求。
一、FC-SAN通常SAN由磁盘阵列(RAID)连接光纤通道(日巳6 Channel)组成(为了区别于IP SAN,通常SAN也称为FC-SAN)。
SAN和服务器和客户机的数据通信通过SCSI命令而非TCP/IP,数据处理是“块级” (block level)。
SAN也可以定义为是以数据存储为中心,它采用可伸缩的网络拓扑结构,通过具有高传输速率的光通道的直接连接方式,提供SAN内部任意节点之间的多路可选择的数据交换,并且将数据存储管理集中在相对独立的存储区域网内。
SAN最终将实现在多种操作系统下,最大限度的数据共享和数据优化管理,以及系统的无缝扩充。
FC-SAN的组成在FC-SAN中,有一些专用的硬件和软件。
硬件包括FC卡、FC HUB、FC交换机、存储系统等,软件主要是FC控制卡针对各种操作系统的驱动程序和存储管理软件。
•FC卡:主要用于主机与FC设备之间的连接。
•FC HUB:内部运行仲裁环拓扑,连接到HUB的节点共享100MB/S带宽(或更高)。
•FC交换机:内部运行Fabric拓扑,每端口独占100MB/S带宽(或更高)。
Word资料•FC存储设备:采用FC连接方式,光纤接口可以有一到多个。
FC存储设备通常采用光纤的硬盘,也有Fibre to SCSI (Fibre to ATA)的解决方案,使用SCSI (或ATA)的硬盘,在整个配置上较便宜。
NAS与SAN的7大差异与使用案例
![NAS与SAN的7大差异与使用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44cf5076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e6.png)
NAS与SAN的7大差异与使用案例
一.NAS与SAN的7大差异
1.NAS是网络附加存储,SAN是存储区域网络:
NAS(Network Attached Storage)是一种可以通过网络与客户端进
行数据交换,为客户端提供文件存储的硬件系统。
它是一个独立的服务器,可以通过TCP / IP协议与用户的网络相连接,它被设计用于存储和共享
文件。
它可以与多个客户端共享文件,减少资源的消耗,并使用简单的管
理工具来管理数据。
SAN(Storage Area Network)是一种高速、可靠的网络,它可以把
有限的存储设备连接到更大的网络中,使用网络传输存储数据,并进行统
一管理,SAN系统的数据能够在多台计算机之间共享和互联,可以让用户
多点访问存储设备,交换数据,提高比特率,并可以有效的降低管理成本。
2.NAS是文件服务器,SAN是存储区域网络:
NAS作为文件服务器,提供了文件存储、共享和访问的功能,它可以
把大型文件存储到一个中心服务器上,以便用户可以访问它,这样可以节
省用户的硬盘空间,方便他们访问这些文件。
而SAN是由多个存储设备组成的网络系统,它可以把网络与存储设备
相连,从而实现网络存储,它可以把多台计算机的存储设备联结到同一个
网络上,实现大型存储资源的共享和管理。
SAN---存储局域网
![SAN---存储局域网](https://img.taocdn.com/s3/m/a1c1c1290722192e4536f6e0.png)
存储区域网络存储区域网络(Storage Area Network and SAN Protocols,简写SAN,即存储区域网络及其协议)是一种高速网络或子网络,提供在计算机与存储系统之间的数据传输。
存储设备是指一台或多台用以存储计算机数据的磁盘设备,通常指磁盘阵列。
详细介绍一个SAN 网络由负责网络连接的通信结构、负责组织连接的管理层、存储部件以及计算机系统构成,从而保证数据传输的安全性和力度。
典型的SAN 是一个企业整个计算机网络资源的一部分。
通常SAN 与其它计算资源紧密集群来实现远程备份和档案存储过程。
SAN 支持磁盘镜像技术(disk mirroring)、备份与恢复(backup and restore)、档案数据的存档和检索、存储设备间的数据迁移以及网络中不同服务器间的数据共享等功能。
此外SAN 还可以用于合并子网和网络附接存储(NAS: network-attached storage)系统。
当前常见的可使用SAN 技术,诸如IBM 的光纤SCON,它是FICON 的增强结构,或者说是一种更新的光纤信道技术。
另外存储区域网络中也运用到高速以太网协议。
SCSI 和iSCSI 是使用较为广泛的两种存储区域网络协议。
局域网、城域网和广域网都有相同的一个目的一一让计算机相互通信。
而存储区域网络(SAN )则不是以此为目的。
它的目的是让计算机和存储设备进行通信。
对于一般的PC 来说,存储设备通常就是在PC 内部的磁盘驱动器。
但是,当你建立一个大型的服务器群,或是许多计算机要访问相同数据的时候,最好将磁盘驱动器或相关硬件安置在计算机的外部。
为了能够访问和记录那些磁盘驱动器上的数据,需要在计算机和磁盘之间使用网络。
这种网络就称为存储区域网络。
特性性能一一存储区域网络支持两台或多台服务器对磁带或磁带队列的高速并行访问,这增强了系统性能;有效性一一存储区域网络通常在区外场所备份数据、常常超过10公里( 6.2 英里) ,这大大增加了系统的有效性;可扩展性一一存储区域网络能够使用多种技术;这就使得系统间的数据备份、操作、文件转移和数据复制很容易实现重定向。
ipsan技术参数
![ipsan技术参数](https://img.taocdn.com/s3/m/5aa29560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23.png)
ipsan技术参数
IPSAN(IP存储区域网络)是一种基于IP网络的存储解决方案,它提供了一种高性能、高可用性和可扩展性的存储架构。
IPSAN技
术参数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带宽和传输速率,IPSAN可以利用高速的以太网或者光纤网
络进行数据传输,其带宽和传输速率取决于网络设备的规格和配置,一般可以支持千兆以太网或者更高速率的传输。
2. 存储容量,IPSAN可以支持大规模的存储容量,包括几十TB
到几PB不等的存储容量,这取决于存储设备的规格和配置。
3. 数据保护和安全性,IPSAN提供了多种数据保护和安全性功能,包括RAID(磁盘阵列)、快照、数据加密等技术,以确保数据
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4. 可扩展性,IPSAN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可以根据需求灵活
地扩展存储容量和性能,以满足不断增长的存储需求。
5. 兼容性,IPSAN可以与各种不同厂商的存储设备和网络设备
进行兼容,可以与现有的网络基础设施进行集成,以降低部署成本
和提高灵活性。
6. 管理和监控,IPSAN提供了丰富的管理和监控功能,包括远
程管理、性能监控、故障诊断等功能,以便管理员对存储系统进行
有效地管理和维护。
总的来说,IPSAN技术参数涵盖了带宽、传输速率、存储容量、数据保护和安全性、可扩展性、兼容性以及管理和监控等多个方面,这些参数决定了IPSAN在实际应用中的性能和可靠性。
存储区域网络实施方案
![存储区域网络实施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1c581d48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f2.png)
存储区域网络实施方案存储区域网络(Storage Area Network,SAN)是一种高速网络架构,用于连接存储设备,如磁盘阵列和磁带库,与服务器。
它提供了高效的数据存储和访问解决方案,对于大型企业和数据中心来说,SAN已经成为了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
本文将介绍存储区域网络的实施方案,包括基本架构、关键组件、实施步骤以及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案。
一、基本架构。
存储区域网络的基本架构包括存储设备、交换机和服务器。
存储设备通常是磁盘阵列,通过交换机与服务器连接。
交换机起到了数据传输的关键作用,它负责将存储设备和服务器之间的数据流量进行管理和调度。
而服务器则通过交换机访问存储设备上的数据,实现数据的读写操作。
整个架构中,存储设备、交换机和服务器三者之间的连接都需要高速、稳定,以保证数据的快速传输和存储。
二、关键组件。
在存储区域网络的实施过程中,有几个关键组件需要特别关注。
首先是存储设备的选型,需要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磁盘阵列,包括容量、性能、可靠性等方面的考量。
其次是交换机的选型,需要选择能够支持高速数据传输的交换机,并且考虑到未来的扩展需求。
另外,还需要考虑到存储设备和服务器之间的连接方式,包括光纤通道、以太网等不同的连接方式,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三、实施步骤。
在实施存储区域网络的过程中,需要经历几个关键的步骤。
首先是规划阶段,需要对整个网络架构进行规划和设计,包括存储设备的布局、交换机的部署以及服务器的连接方式。
其次是采购阶段,需要根据规划的结果进行存储设备和交换机的采购,确保设备的质量和性能符合要求。
然后是部署阶段,需要将存储设备和交换机进行安装和配置,同时与服务器进行连接。
最后是测试阶段,需要对整个存储区域网络进行测试,确保数据的传输和存储正常运行。
四、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
在实施存储区域网络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常见的问题,例如数据传输速度慢、存储设备无法被识别、交换机故障等。
针对这些问题,可以采取一些解决方案,例如优化网络配置、更新设备驱动程序、进行设备维护等。
什么是SAN
![什么是SAN](https://img.taocdn.com/s3/m/47ededd2195f312b3169a5f0.png)
什么是SAN?SAN (Storage Area Network,存储区域网络)存储网络工业联盟(SNIA)对于SAN的标准定义:"A network whose primary purpose is the transfer of data between computer systems and storage elements and among storage elements. Abbreviated SAN.A SAN consists of a communication infrastructure, which provides physical connections, and a management layer, which organizes the connections, storage elements, and computer systems so that data transfer is secure and robust."(SAN是用来在计算机系统和存储单元以及存储单元之间进行数据传输的网络系统,SAN包含一个通信系统基础结构,包括物理连接、管理层、存储单元和计算机系统,以确保数据传输的安全性和稳定性.)SAN可以被看作是存储总线概念的一个扩展,它使用局域网(LAN)和广域网(WAN)中类似的单元,实现存储设备和服务器之间的互连。
这些单元包括:路由器、集线器、交换机和网关。
SAN可在服务器间共享,也可以为某一服务器所专有,既可以是本地的存储设备也可以扩展到地理区域上的其他地方。
SAN的接口可以是企业系统连接(ESCON)、小型计算机系统接口(SCSI)、串行存储结构(SSA)、高性能并行接口(HIPPI)、光纤通道(FC)或任何新的物理连接方法。
由于SAN的基础是存储接口,所以是与传统网络不同的一种网络,常常被称为服务器后面的网络。
存储区域网(简称SAN)
![存储区域网(简称SAN)](https://img.taocdn.com/s3/m/76db33c10c22590102029ddb.png)
存储区域目录存储区域网应用如何预防存储区域网络SAN风险和威胁虚拟化存储区域网应用如何预防存储区域网络SAN风险和威胁虚拟化展开编辑本段存储区域网存储区域网(简称SAN)是专用的、高性能网络,它用于在服务器与存储资源之间的传输数据。
由于SAN是一个独立的专用网络,从而可以避免在客户机与服务器之间的任何传输冲突。
SAN技术允许服务器到存储设备、存储设备到存储设备或者服务器到服务器的高速连接。
这个存储方案使用独立的网络基础设施,消除了任何由于现有网络连接出现故障而带来的问题。
存储区域网有如下特点:1.高性能——SAN允许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服务器同时高速访问磁盘或磁带阵列,提供增强的系统性能。
2.实用性——存储区域网具有内在的灾难容错的能力,因为数据可以镜像映射到一个在10KM(6.2英里)之外的SAN上。
3.可扩展性——如何LAN和MAN,SAN也可以使用各种各样的网络技术。
这就使得系统间的备份数据操作、文件移动、数据复制很容易重新定位。
编辑本段应用存储成为整个系统的瓶颈是指存储设备的带宽达到最大值,或IOPS达到最大值,存储设备限制了系统性能的进一步提升,甚至影响了整个系统的正常运行。
由于不同业务系统对存储的性能要求不同,一般小文件(小于1MB)读写型的系统中对IO的要求较高,大文件的读写型系统对存储设备带宽的要求比较高。
不同网络存储系统应用模式下系统对存储设备的要求不同,瓶颈点出现的位置和特点也不一样。
网络存储系统应用模式1:小型网站系统,应用大多集中于远程用户对WEB页面访问,网站内部为WEB服务器和数据库之间的读写,应用系统对存储的压力非常小,差不多所有类型、所有档次的存储设备都可以作为核心存储,存储设备的带宽和IOPS 很难会达到极限。
在这样的系统中,与存储设备连接的网络设备一般都千兆以太网交换机,交换机本身的交换能力大多都是10Gb,只有接入网部分的可用带宽较小,一般只有100Mb/s左右的接入带宽,因此接入网最有可能成为存储网络的瓶颈。
SAN技术
![SAN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798f3c6ea45177232f60a2ae.png)
SAN 技术SAN英文全称:Storage Area Network,即存储区域网络。
它是一种通过光纤集线器、光纤路由器、光纤交换机等连接设备将磁盘阵列、磁带等存储设备与相关服务器连接起来的高速专用子网。
SAN由三个基本的组件构成:接口(如SCSI、光纤通道、ESCON 等)、连接设备(交换设备、网关、路由器、集线器等)和通信控制协议(如IP和SCSI等)。
这三个组件再加上附加的存储设备和独立的SAN服务器,就构成一个SAN系统。
SAN提供一个专用的、高可靠性的基于光通道的存储网络,SAN允许独立地增加它们的存储容量,也使得管理及集中控制(特别是对于全部存储设备都集群在一起的时候)更加简化。
而且,光纤接口提供了10 km的连接长度,这使得物理上分离的远距离存储变得更容易.SAN(存储区域网络)的优点:1.可实现大容量存储设备数据共享2.可实现高速计算机与高速存储设备的高速互联3.可实现灵活的存储设备配置要求4.可实现数据快速备份5.提高了数据的可靠性和安全性结合SAN技术特性及其在众多行业的成功应用,在具有以下业务数据特性的企业环境中适宜采用SAN技术。
1. 对数据安全性要求很高的企业典型行业: 电信、金融和证券典型业务: 计费2. 对数据存储性能要求高的企业典型行业: 电视台、交通部门和测绘部门典型业务: 音频/视频、石油测绘和地理信息系统等3.在系统级方面具有很强的容量(动态)可扩展性和灵活性的企业典型行业: 各中大型企业典型业务: ERP系统、CRM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4.具有超大型海量存储特性的企业典型行业: 图书馆、博物馆、税务和石油典型业务: 资料中心和历史资料库。
5.具有本质上物理集中、逻辑上又彼此独立的数据管理特点的企业典型行业: 银行、证券和电信典型业务: 银行的业务集中和移动通信的运营支撑系统(BOSS)集中6.实现对分散数据高速集中备份的企业典型行业: 各行各业典型业务: 企业各分支机构数据的集中处理7.数据在线性要求高的企业典型行业: 商业网站和金融典型业务: 电子商务8.实现与主机无关的容灾的企业典型行业: 大型企业典型业务: 数据中心1. 设备类型在SAN存储网络里所指的主要设备包括光纤通道交换机和光纤通道卡。
存储区域网络
![存储区域网络](https://img.taocdn.com/s3/m/03751bf4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9e.png)
存储区域网络
SAN(Storage Area Storage,存储区域网)是一个高速的子网,这个子网中的设备可以从主网卸载流量。
通常SAN由RAID阵列连接光纤通道(Fibre Channel)组成,SAN和服务器和客户机的数据通信通过SCSI命令而非TCP/IP。
存储区域网络(SAN)是独立于服务器网络系统之外,几乎拥有无限存储能力的高速存储网络。
这种网络采用高速的光纤通道作为传输媒体,以FC(Fiber Channel,光通道)+SCSI的应用协议作为存储访问协议,将存储子系统网络化,实现了真正高速共享存储的目标。
SAN多部署与电子商务应用、大量的数据备份和其它需要在网上频繁地存储和传输的业务中;SAN可以从主网上卸掉大量的数据流量,可以使以太网从数据拥塞中解脱出来。
需要注意的是SAN的成本是很高的。
san技术的分类
![san技术的分类](https://img.taocdn.com/s3/m/b8a29505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8eb9f51.png)
san技术的分类San技术的分类San技术,即存储区域网络技术,是一项用于构建高性能、可扩展和可靠的存储网络的技术。
它通过将存储资源与计算资源分离,提供了高效的数据存储和访问解决方案。
San技术在企业级应用中得到广泛应用,为数据的安全存储和高速传输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和技术特点,San技术可以分为三个主要的分类:光纤通道San、IP-San和纳闷网San。
一、光纤通道San光纤通道San是最早出现的San技术,它基于光纤通道协议,通过光纤通道交换机实现存储设备的连接和数据传输。
光纤通道San具有低延迟、高带宽和高可靠性的特点,适用于对存储性能有较高要求的应用场景,如金融、医疗等行业。
光纤通道San的架构简单,易于部署和管理,但成本较高,适用于大规模的存储环境。
二、IP-SanIP-San是基于IP网络的San技术,它使用标准的以太网技术传输存储数据。
IP-San采用iSCSI协议将存储设备连接到计算设备,实现存储资源的共享和访问。
相比于光纤通道San,IP-San具有成本低、部署灵活的优势,适用于中小型企业和分布式存储环境。
然而,由于IP网络的限制,IP-San的性能和可靠性相对较差,在高负载和高并发的情况下可能会出现性能瓶颈。
三、纳闷网San纳闷网San是一种新兴的San技术,它采用光纤通道和以太网的混合架构,兼具了光纤通道San和IP-San的优点。
纳闷网San利用纳闷网交换机将光纤通道和IP-San的存储设备连接到计算设备,实现了高性能、高可靠性和低成本的存储网络。
纳闷网San适用于对存储性能和可靠性有较高要求的应用场景,如大规模数据中心和云计算环境。
总结:San技术是现代企业存储解决方案的核心技术之一,可以提供高性能、可扩展和可靠的存储服务。
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和需求,可以选择光纤通道San、IP-San或纳闷网San来构建存储网络。
光纤通道San适用于对存储性能有较高要求的环境,IP-San适用于中小型企业和分布式存储环境,纳闷网San则是一种兼具性能和成本优势的存储解决方案。
网络存储技术 (2)
![网络存储技术 (2)](https://img.taocdn.com/s3/m/3828fac3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29.png)
2. 存储区域网络(SAN):SAN是一种将多个存储设备连接在一起的高速网络,可以通过块级别的数据访问来提供存储。SAN通常由光纤通道(Fibre Channel)或以太网(iSCSI)连接存储设备和服务器。SAN提供高性能、低延迟的存储解决方案,适用于大型企业和大规模数据中心。
3. 对象存储:对象存储是一种将数据存储为对象的方式,每个对象包含数据、元数据和唯一标识符。对象存储具有高可扩展性和可靠性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适用于大规模的数据存储和分布式系统。
网络存储技术
网络存储技术是指通过网络连接的存储设备来存储和访问数据的技术。它可以提供高可用性、高扩展性和高性能的存储解决方案。
主要的网络存储技术包括以下几种:
1. 网络附加存储(NAS):NAS是一种通过网络连接的专用设备,可以通过TCP/IP协议提供文件级别的数据共享。它通常运行在一个单独的服务器上,可以通过标准的网络连接(如以太网)访问共享的数据。NAS提供简单易用的共享文件存储解决方案,适用于小型和中型企业环境。
4. 虚拟化存储:虚拟化存储技术将多个存储设备虚拟化成一个统一的资源池,通过软件来管理和调度存储资源。它可以提供高可用性、灵活性和性能优化的存储解决方案。
5. 云存储:云存储是将数据存储在云平台上的一种方式,用户可以通过互联网访问和管理存储数据。云存储提供可伸缩性、弹性和付费模式的存储解决方案,适用于各种规模的组织和个人用户。
fc san的描述
![fc san的描述](https://img.taocdn.com/s3/m/2a299d58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0c.png)
FC SAN概述FC SAN 是指基于光纤通道技术的存储区域网络(Storage Area Network),是一种高性能、可靠、灵活的数据存储解决方案。
FC SAN 建立在光纤通道(Fibre Channel)协议之上,通过使用光纤通道交换机和光纤通道适配器等设备,将存储设备(如磁盘阵列)与服务器连接在一起,提供高速、并行的数据传输通道。
优势FC SAN 具有以下优势:1.高性能:FC SAN 提供高达数百兆字节每秒的数据传输速度,远超传统网络技术。
这使得 FC SAN 能够满足对高性能、低延迟的数据存储需求,适用于大数据、虚拟化、在线事务处理等应用场景。
2.可靠性:FC SAN 使用专用的光纤通道网络,与其他网络隔离,从而避免了对数据传输的干扰和冲突。
此外,FC SAN 还支持多路径冗余,即多条光纤通道路径连接到存储设备,即使出现一条路径故障,数据依然可以通过其他路径传输,大大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
3.灵活性:FC SAN 可以同时支持多种存储设备的连接,如磁盘阵列、磁带库等,能够满足不同应用的存储需求。
此外,FC SAN 还支持存储虚拟化技术,可以将多个物理存储设备虚拟化为一个逻辑设备,提供更高的存储利用率和灵活性。
4.扩展性:FC SAN 使用光纤通道技术,支持点对点和多点连接,可以实现存储设备与服务器之间的高速数据传输。
同时,FC SAN 还支持端口故障隔离和动态地址分配,方便网络的扩展和管理。
架构FC SAN 的架构包括以下组件:1.存储设备:存储设备是 FC SAN 的核心组件,通常包括磁盘阵列、磁带库等。
存储设备用于存储和管理数据,提供高速数据访问接口。
2.服务器:服务器是连接到 FC SAN 的计算设备,通过光纤通道适配器与存储设备通信。
服务器可以是物理服务器或虚拟服务器,提供应用程序的运行环境。
3.光纤通道适配器:光纤通道适配器是连接服务器与光纤通道交换机的接口卡,负责将数据从服务器发送到光纤通道网络,并从网络接收数据。
SAN解决方案
![SAN解决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d41a051b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b38e641.png)
SAN解决方案SAN(存储区域网络)解决方案是一种用于企业级存储的技术,它提供了高性能、高可靠性和可扩展性的存储解决方案。
本文将详细介绍SAN解决方案的定义、工作原理、优势以及适合场景。
一、SAN解决方案的定义SAN解决方案是一种基于网络技术的存储架构,它将存储设备(如磁盘阵列、磁带库等)连接到服务器,使得多个服务器可以共享存储资源。
SAN解决方案通过光纤通道或者以太网等高速网络连接存储设备和服务器,以提供高性能、高可靠性和可扩展性的存储环境。
二、SAN解决方案的工作原理SAN解决方案的核心是存储交换机,它负责连接存储设备和服务器,并管理存储资源的访问。
存储交换机使用光纤通道或者以太网等高速网络传输数据,通过存储协议(如Fibre Channel、iSCSI等)将数据从服务器传输到存储设备。
SAN解决方案还包括存储虚拟化技术,它将多个存储设备虚拟化为一个逻辑存储池,提供统一的存储管理和资源分配。
存储虚拟化可以提高存储资源的利用率,并简化存储管理的复杂性。
三、SAN解决方案的优势1. 高性能:SAN解决方案使用高速网络传输数据,可以提供更快的数据访问速度和更低的延迟,满足企业对存储性能的需求。
2. 高可靠性:SAN解决方案采用冗余设计,包括冗余的存储设备、冗余的存储交换机以及冗余的网络连接,可以提供高可用性和数据保护,降低数据丢失的风险。
3. 可扩展性:SAN解决方案支持灵便的存储扩展,可以根据企业的需求随时增加存储容量,满足不断增长的数据存储需求。
4. 简化管理:SAN解决方案提供集中管理的功能,管理员可以通过存储交换机进行统一的存储管理,简化了存储设备的配置和维护工作。
5. 数据共享:SAN解决方案允许多个服务器共享存储资源,提供了更高的资源利用率和灵便性,可以支持数据共享和协作。
四、SAN解决方案的适合场景SAN解决方案适合于需要高性能、高可靠性和可扩展性的存储环境,特殊适合于以下场景:1. 数据中心:SAN解决方案可以满足数据中心对大容量、高性能存储的需求,支持虚拟化、云计算等关键应用。
网络存储技术
![网络存储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2a798d74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fc.png)
网络存储技术目前,主流的网络存储技术主要有三种,分别是直接附加存储(Direct Attached Storage,DAS)、网络附加存储(Network Attached Storage,NAS)和存储区域网络(Storage Area Network,SAN)。
1. 直接附加存储DAS是将存储设备通过SCSI(Small Computer System Interface,小型计算机系统接口)电缆直接连到服务器,其本身是硬件的堆叠,存储操作依赖于服务器,不带有任何存储操作系统。
因此,有些文献也把DAS称为SAS(Server Attached Storage,服务器附加存储)。
DAS的适用环境为:(1)服务器在地理分布上很分散,通过SAN或NAS在它们之间进行互连非常困难时;(2)存储系统必须被直接连接到应用服务器(例如,Microsoft Cluster Server或某些数据库使用的“原始分区”)上时;(3)包括许多数据库应用和应用服务器在内的应用,它们需要直接连接到存储器上时。
由于DAS直接将存储设备连接到服务器上,这导致它在传递距离、连接数量、传输速率等方面都受到限制。
因此,当存储容量增加时,DAS方式很难扩展,这对存储容量的升级是一个巨大的瓶颈;另一方面,由于数据的读取都要通过服务器来处理,必然导致服务器的处理压力增加,数据处理和传输能力将大大降低;此外,当服务器出现宕机等异常时,也会波及到存储数据,使其无法使用。
目前DAS基本被NAS所代替。
2. 网络附加存储采用NAS技术的存储设备不再通过I/O总线附属于某个特定的服务器,而是通过网络接口与网络直接相连,由用户通过网络访问。
NAS存储系统的结构如图4-2所示。
图4-2 NAS存储系统的结构NAS存储设备类似于一个专用的文件服务器,它去掉了通用服务器的大多数计算功能,而仅仅提供文件系统功能,从而降低了设备的成本。
并且为方便存储设备到网络之间以最有效的方式发送数据,专门优化了系统硬软件架构。
服务器存储基础知识
![服务器存储基础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ed956d9d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70cb251.png)
服务器存储基础知识第一点:服务器存储的类型与特点服务器存储是计算机网络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它负责数据的存放、管理和访问。
在服务器存储的世界里,有多种存储类型,每一种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适用场景。
1.1 直接附加存储(DAS)直接附加存储是最常见的存储类型,它将存储设备直接连接到服务器上。
这种存储类型的特点是速度快、控制简单,但扩展性和容错能力较差。
DAS适用于小型企业或者对数据访问速度有较高要求的环境。
1.2 网络附加存储(NAS)网络附加存储是通过网络连接的独立存储设备,它可以被网络中的多个服务器访问。
NAS的优点在于易于扩展和共享,但相对DAS,其访问速度可能会慢一些。
NAS适用于需要数据共享和备份的中型企业。
1.3 存储区域网络(SAN)存储区域网络是一种高速专用网络,连接服务器和存储设备。
SAN提供高效的存储池化,可以实现大量的数据存储和快速的访问速度。
但SAN的成本较高,且需要复杂的配置和管理。
它适用于大型企业或数据中心,特别是在需要高可用性和高扩展性的环境中。
1.4 分布式存储分布式存储是将存储资源分布在网络中的多个位置,通过软件进行管理和协调。
这种存储类型的优点在于高可用性和弹性,可以动态调整资源。
分布式存储适用于云计算和大数据应用,能够提供海量数据的存储和处理能力。
第二点:服务器存储的关键技术在服务器存储的领域,有一些关键技术是确保数据安全、提高数据访问效率和实现高效管理的关键。
2.1 数据冗余技术数据冗余是通过将数据复制到多个位置来提高数据的可靠性。
常见的数据冗余技术包括磁盘镜像、磁盘阵列和数据校验技术。
通过冗余技术,即使部分存储设备损坏,也不会丢失数据,提高了数据的可靠性。
2.2 数据快照技术数据快照技术可以创建数据的静态视图,使得用户可以随时访问某个时间点的数据状态。
快照可以用于数据备份、恢复和测试,大大提高了数据管理的灵活性和效率。
2.3 数据压缩和去重技术数据压缩和去重技术是为了提高存储效率而开发的。
SAN(存储区域网络),WWN,WWPN,WWNN区别
![SAN(存储区域网络),WWN,WWPN,WWNN区别](https://img.taocdn.com/s3/m/9049dc2e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46.png)
SAN(存储区域⽹络),WWN,WWPN,WWNN区别存储区域⽹络(Storage Area Network,简称SAN)采⽤⽹状通道(Fibre Channel ,简称FC,区别与Fiber Channel光纤通道)技术,通过FC交换机连接存储阵列和服务器主机,建⽴专⽤于数据存储的区域⽹络。
以下介绍WWN,WWNN,WWPN的意义与区别:WWN: world wide number 是硬件的全球唯⼀标⽰WWPN: world wide port number 是指端⼝号WWNN: world wide node number 是指节点号如果是光纤交换机的话wwn和wwnn是⼀样的,⽽wwpn是指每个光纤端⼝.如果是HBA卡的话,若是只有⼀个端⼝则三者可能⼀样,若是有多个端⼝则和交换机差不多.具体的解释如下图:WWN是HBA卡⽤的编号吧,每⼀个光纤通道设备都有⼀个唯⼀的标识,称为WWN(world wide name),由IEEE负责分配。
在有多台主机使⽤磁盘阵列时,通过WWN号来确定哪台主机正在使⽤指定的LUN(或者说是逻辑驱动器),被使⽤的LUN其他主机将⽆法使⽤。
⽐如例⼦:WWN概念包含WWPN、WWNN。
⼀个不可拆分的独⽴的设备有WWNN,⼀个端⼝有WWPN。
⽐如⼀台SAN交换机,不可拆分,有⼀个WWNN,它有⼀堆端⼝,每个端⼝有⼀个WWPN。
⼀块多⼝光纤HBA,卡本⾝有⼀个WWNN,每个端⼝有⼀个WWPN,单⼝的HBA也是,不过只有⼀个WWNN和⼀个WWPN。
但主机就没有WWNN,因为卡和主机是可以分离的,单纯⼀个主机本⾝并不⼀定是SAN环境中的设备。
有WWNN的好处是:即使不去看连线,也可以清楚地知道,哪些端⼝是在⼀个物理设备上wwn:有两种表⽰⽅法: wwpn wwnn对于主机来说:单个hba卡(单⼝)的情况下: wwnn只有⼀个 wwpn和wwnn⼀样单个hba卡(双⼝)的情况下: wwnn只有⼀个 wwpn有两个两个hba卡(单⼝)的情况下: wwnn有两个 wwpn有两个两个hba卡(双⼝)的情况下: wwnn有两个 wwpn有四个linux系统查看WWN:cat /sys/class/fc_host/hostX/port_name X为从0开始的数字,对应每个设备状态是 /sys/class/fc_host/hostX/port_state当前接⼝速率是 /sys/class/fc_host/hostX/speed当前接⼝类型是 /sys/class/fc_host/hostX/port_typejournalctl⼀个命令,查看所有⽇志(内核⽇志和 应⽤⽇志)。
pc-san存储用法
![pc-san存储用法](https://img.taocdn.com/s3/m/db8fc697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d3a8810.png)
pc-san存储用法
"pc-san" 是一个不常见的术语,可能是指 "personal computer storage area network"(个人电脑存储区域网络)的缩写。
存储
区域网络(Storage Area Network,SAN)是一种通过网络连接多个存储设备的架构,使这些设备对计算机系统可见。
它可以提供高性能、高可用性和可扩展性的存储解决方案。
使用 pc-san 存储通常需要以下步骤:
1. 安装 SAN 适配器:将 SAN 适配器插入计算机的扩展槽,
并安装相应的驱动程序。
2. 连接存储设备:使用光纤通道或以太网等连接介质将存储设备与计算机连接起来。
通常需要使用光纤跳线将存储设备与SAN 交换机连接。
3. 配置 SAN 网络:通过配置 SAN 网络,设置适当的 IP 地址、子网掩码、默认网关等网络参数。
还可以配置存储设备的逻辑单元号或逻辑单元名称等。
4. 初始化和格式化存储设备:将存储设备初始化并格式化,以便计算机可以识别并使用它。
5. 配置存储和文件系统:根据需求,在计算机上配置存储设备和相应的文件系统,如 NTFS、FAT32 等。
6. 数据传输和管理:通过 SAN 实现数据的传输和管理,包括
备份、复制、迁移等操作。
值得注意的是,配置和使用 pc-san 存储通常需要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建议在进行之前咨询专业人士。
企业存储解决方案
![企业存储解决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6540cfbe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2b.png)
企业存储解决方案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和业务数据的快速增长,高效可靠的存储解决方案对于企业的发展和运营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企业存储解决方案,以帮助企业选择适合自身需求的存储系统。
一、网络附加存储(NAS)网络附加存储(Network-Attached Storage,简称NAS)是一种基于网络连接的数据存储解决方案。
它可以通过局域网或广域网连接到企业的各个终端设备,提供高速的数据共享和存储管理功能。
NAS具有易于安装和管理的特点,并且可以根据需求进行扩展,使其成为适合中小型企业使用的存储解决方案。
二、存储区域网络(SAN)存储区域网络(Storage Area Network,简称SAN)是一种专用的高速存储网络。
它将存储设备与服务器进行直接连接,通过光纤通道或以太网等传输技术实现数据传输。
SAN具有高性能、高可靠性和可扩展性强的特点,适用于大规模数据中心和对存储性能有较高要求的企业。
三、云存储解决方案随着云计算技术的快速发展,云存储解决方案成为了越来越多企业的选择。
云存储可以提供弹性的存储能力,通过按需付费的方式为企业提供灵活的存储资源。
同时,云存储解决方案还具有高可用性和数据备份的功能,能够有效保护企业的数据安全。
四、混合存储解决方案混合存储解决方案将多种存储技术进行组合,以满足企业不同数据的存储需求。
例如,企业可以将热数据(频繁访问的数据)存储在高性能的SAN中,将冷数据(不经常访问的数据)存储在成本较低的NAS或云存储中。
通过灵活配置不同类型的存储设备,混合存储解决方案能够帮助企业实现卓越的存储性能和成本效益的平衡。
五、数据备份和恢复解决方案数据备份和恢复是企业存储解决方案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有效的数据备份方案能够保障企业关键数据的安全,防范数据丢失和灾难性事件对企业运营的影响。
常见的数据备份和恢复解决方案包括磁带库、虚拟磁带库和远程备份等。
六、存储管理解决方案存储管理解决方案能够帮助企业对存储资源进行有效管理和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前言2008年11月27日15:57虽然存储区域网络(SAN)为日益增长的信息存储和管理提供了光明的前景,但在这迅速变化的市场上选择适合的解决方案却令人苦恼。
很少公司有内部专家能够从这些纷繁的产品中择其所需。
Marc Farley的这本书从各个集成组件出发,为读者理解和评价存储网络提供了一个综合指导。
存储的传统、趋势及未来传统的存储和管理方法主要强调限制花费和信息的访问。
因此,使用传统的存储管理原则,信息存储量受到极大的限制,甚至存储的积累数据量不超过百天;同时,信息的访问也局限于单个的服务器。
近来的记录技术发展很快,可以用相对低廉的价格实现大量的存储。
网络时代正在产生新的应用和新的商业模型,它们不仅要求信息在公司内部共享,也要求在其合作伙伴及用户之间共享。
这种挑战已经不再是存储信息的花费,而是寻求合算的管理巨量存储资源的方案,以及使可供访问的数据变成有价值的信息。
随着存储量的持续增长,熟练的存储管理员也变得越来越短缺。
因而,传统的存储与管理方案面临着日益增长的数据、信息访问的需求以及管理人才缺乏的挑战,这促进了存储区域网络的发展。
这个方案将提供对最广泛的服务器平台、操作系统和应用的支持,事实上,在容量、连接性、性能和可用性等方面,它也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
存储价格:容量增长的催化剂国际数据公司(IDC)预言:若按磁盘的每兆字节价格计算,在2003年之前,磁盘存储系统的价格平均每年将下降40%。
事实上,不考虑其他的因素,仅考虑新的硬盘驱动器一项,就能得出上述结论,因为磁盘的记录密度每12~18个月就增加一倍。
这些价格的下降使公司能够提供更广泛的商业需要,包括企业资源计划、销售自动化、数据仓库、数据市场等。
同时,存储价格的下降也加速了信息的数字化,而在过去,许多信息仅能以模拟形式或书写的形式存在,如出版物以及从各种视频和音频应用产生的输出。
这些变化导致每年需要新增存储容量达到90%。
既然所有这些信息都以数字化形式存在,那么我们每一个人都想享用它们。
网络世界的商业现在,几乎没有人对网络互联的价值提出什么疑问了,可是在几年前,公司都牢牢地控制存储信息的容量及其访问范围。
Internet的出现增强了公司的联网意识,也使公司认识到采取信息保护主义态度的危险,同时,Internet和电子商务模型也带来了不可预测的挑战。
Internet决定了交易时间和地点由顾客决定。
在Internet世界中,存储总是开放的,而且商业的拥有者完全不能控制潜在的顾客数量,Internet已经成为客户服务的越来越重要的通信手段,受到新增用户极大的青睐,而传统的电话却被大为冷落。
除此之外,Internet也消除了阻挡用户选择供应商的许多壁垒,地理距离的远近概念正在消失。
竞争者们容易发现,他们之间的惟一差别就是应用的可用性,因此,应用显示出新的重要意义。
集成方法驱动数据共享可连接性的大规模增长是发生在公司信息系统中的最重大变化之一。
越来越多的传统计帐系统正与销售定单处理、库存系统和账单系统连接起来,不仅提高了效率,而且可以支持急剧增长的事务处理量,使系统之间的数据移动和共享的需要巨增。
然而,更为重要的是,公司与其供应商及客户间的集成和连接大规模地增加。
历史上,公司尽力限制对系统的访问和保护有价值的信息。
但现在公司认识到如果不能提供范围更广阔的系统和信息的访问,将更加危险。
在Internet世界中,过去花费数年建设的基础设施现在必须一夜之间完成,对于那些正在加入Internet、电子商务策略的公司,面临的挑战更为严峻,它们要么紧密地将Internet与传统的系统连接在一起,要么就有倒闭的危险。
存储增长及其对员工的影响存储的爆炸性增长使存储管理面临巨大的挑战,应用和服务器要求更多的数据,因而,也需要更多的存储。
每一个应用可能需要不同的存储要求。
存储管理员必须面临管理各种不同存储方案的挑战。
随着重要应用的扩展,管理这些环境的熟练IT资源却很短缺;事实上,今天对于CIO的主要挑战之一是发现和留住熟练的IT员工。
然而,主要的存储供应商正不断向市场推出新的方案,这些方案可以提供存储的基础设施,由此实现多服务器和多应用间的共享,也使在分立的应用间移动和共享数据更容易。
通过集中化的管理,管理的花费将大幅度下降,同时,它也提供对容量和性能变化的快速响应能力。
通过使用企业级的存储管理方案,公司可以更有效地利用现有的员工。
通过新方案的智能化,可以解放员工,以至于他们能集中精力处理应用价值的策略问题,而不是数据可用性、容量计划、性能管理等繁琐和重复性的问题。
建设存储区域网络存储区域网络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技术,能够为今天的IT管理带来快速的效益。
存储区域网络能够提供存储和服务器的统一,以及不受干扰的备份,同时也消除了传统技术的距离限制。
此外,与许多传统技术比较,SAN还能大大地改善应用的性能。
1999年末,已经出现几个企业级的SAN方案。
现在,各工业组织正在努力消除早期SAN实现存在的互操作性问题,希望提供更广泛的SAN存储和信息管理应用。
企业SAN方案必须能够简化繁杂的和重复性的存储管理任务,或者使这些工作完全自动化。
至少,这些解决方案必须支持广泛的服务器平台,包括传统的支持办公用的服务器,因此,把存储管理员从兼容性的担忧中解放出来。
方案也必须在容量、性能和可用性方面具有可扩展性。
虽然每个用户都可能说,他们需要最高级的可用性和性能,但却没有一个愿意为此付出代价;因此,方案必须灵活地提供多种服务。
SAN方案必须提供自管理能力,尤其在错误恢复、数据可用性以及性能管理方面,纠错和失败恢复也是企业存储的关键问题,RAID使存储管理员从由于硬盘失败而引起的数据丢失的担心中解脱出来。
自动的负载平衡减轻了对存储管理员的管理要求。
数据复制和数据移动正变得越来越重要,通过数据复制、数据共享和数据移动,企业SAN方案也必须在分立的应用之间容易地交换信息。
为了提供花费适中的应用恢复和容灾,企业的SAN必须提供存储系统间数据拷贝的能力,既可以是本地的,也可以是远程的;既可以是同步的,也可以是异步的。
最后,由于备份、应用测试以及其他经安排的或未经安排的活动等影响,使应用、系统和数据可用性的持续性的最终目标受到冲击,因此,企业SAN方案必须具有接近即时的瞬间数据拷贝,以减少应用的停止时间。
最后的思考今天,各公司正面临着信息管理和存储爆炸的挑战,而传统的存储管理方案只能支持单一的应用、服务器和操作系统,仅适合公司最为静态的部分。
由于电子商务和变化的客户需求,公司正在经受着巨大的挑战,为了有效的信息管理,必须要有一套新的方案。
企业存储系统能够支持多个应用、服务器和操作系统,是一个完备的信息管理解决方案,代表了未来10年支持公司需求的有效方案。
SAN满足公司的信息传输需求,提供了网络时代理想的存储与管理方案。
第一部分网络存储介绍2008年11月27日16:03第1章网络存储概述 11.1 作为商用价值数据角色的改变 11.1.1 建立数据的相对价值 21.1.2 大量的流体数据 41.2 传统存储方法概述81.2.1 开放系统客户/服务器存储81.2.2 开放系统服务器的数据存储101.2.3 大型机系统中的数据121.3 SCSI:开放系统服务器的主要I/O路径技14术1.3.1 I/O路径141.3.2 SCSI的起源151.3.3 SCSI的局限性151.4 扩展I/O路径的新的存储连接161.4.1 网络连接存储171.4.2 光纤路径191.4.3 存储区域网络201.5 小结23第2章建立存储I/O路径242.1 认识物理I/O构件24 2.1.1 系统内存总线24 2.1.2 主机I/O总线26 2.1.3 主机I/O控制器30 2.1.4 I/O总线和网络连接34 2.1.5 存储设备和子系统36 2.1.6 介质40 2.2 SCSI总线集成的可变因素40 2.3 I/O路径的逻辑成分44 2.3.1 应用软件45 2.3.2 操作系统45 2.3.3 文件系统和数据库系统46 2.3.4 卷管理器47 2.3.5 设备驱动程序49 2.4 组合硬件和软件的I/O“栈”49 2.5 小结50第3章图解客户/服务器网络中从应用到存储的I/O路径52 3.1 本地存储的I/O路径52 3.1.1 工作站的本地I/O 52 3.1.2 本地I/O路径详解53 3.1.3 网络服务器的本地I/O 60 3.1.4 本地I/O路径的讨论及变化62 3.2 客户/服务器I/O 65 3.2.1 I/O重定向65 3.2.2 服务器端的网络I/O 67 3.3 在I/O路径中实现设备虚拟化70 3.4 小结73第1章网络存储概述2008年11月27日16:08第1章网络存储概述 11.1 作为商用价值数据角色的改变 11.1.1 建立数据的相对价值 21.1.2 大量的流体数据 41.2 传统存储方法概述81.2.1 开放系统客户/服务器存储81.2.2 开放系统服务器的数据存储101.2.3 大型机系统中的数据121.3 SCSI:开放系统服务器的主要I/O路径技14术1.3.1 I/O路径141.3.2 SCSI的起源151.3.3 SCSI的局限性151.4 扩展I/O路径的新的存储连接161.4.1 网络连接存储171.4.2 光纤路径191.4.3 存储区域网络201.5 小结23<file://D:\我的文档\学习教程\存储\SAN存储区域网络\01.pdf>第2章建立存储I/O路径2008年11月27日16:12第2章建立存储I/O路径24 2.1 认识物理I/O构件24 2.1.1 系统内存总线24 2.1.2 主机I/O总线26 2.1.3 主机I/O控制器30 2.1.4 I/O总线和网络连接34 2.1.5 存储设备和子系统36 2.1.6 介质40 2.2 SCSI总线集成的可变因素40 2.3 I/O路径的逻辑成分442.3.1 应用软件452.3.2 操作系统452.3.3 文件系统和数据库系统462.3.4 卷管理器472.3.5 设备驱动程序492.4 组合硬件和软件的I/O“栈”492.5 小结50<file://D:\我的文档\学习教程\存储\SAN存储区域网络\02.pdf>第3章图解客户/服务器网络中从应用到存储的I/O路径2008年11月27日16:13第3章图解客户/服务器网络中从应用到存储的I/O路径523.1 本地存储的I/O路径523.1.1 工作站的本地I/O 523.1.2 本地I/O路径详解533.1.3 网络服务器的本地I/O 603.1.4 本地I/O路径的讨论及变化623.2 客户/服务器I/O 653.2.1 I/O重定向653.2.2 服务器端的网络I/O 673.3 在I/O路径中实现设备虚拟化703.4 小结73<file://D:\我的文档\学习教程\存储\SAN存储区域网络\03.pdf>第二部分建立网络存储应用2008年11月27日16:1475第4章数据保护、可用性及性能的磁盘镜像4.1 用磁盘镜像保护数据754.2 选择磁盘镜像方案79 4.2.1 软件镜像79 4.2.2 外部磁盘子系统中的镜像81 4.2.3 主机I/O控制器镜像8283 4.2.4 使用双主机I/O控制器增强数据保护4.3 使用磁盘镜像获得最大的性能8485 4.3.1 磁带驱动器和磁盘镜像混用时避免性能问题4.3.2 使用磁盘镜像增加I/O性能87 4.3.3 安排镜像配置90 4.4 镜像外部磁盘子系统91 4.4.1 数据快照91 4.4.2 校园环境的镜像94 4.4.3 广域网环境的镜像96 4.5 存储和网络速度的比较99 4.6 小结100101 第5章使用高速缓存及其他技术增强性能5.1 缓存的更多讨论101 5.1.1 缓存命中和缓存未命中102 5.1.2 缓存与缓冲间的差异103 5.1.3 磁盘缓存的性能估计104 5.1.4 磁盘缓存的算法105 5.1.5 磁盘缓存的组件111 5.1.6 通过定位优化磁盘缓存112 5.1.7 存储网络中的独立缓存117 5.1.8 配置缓存118 5.2 固态磁盘119 5.2.1 SSD的优越性及使用119 5.2.2 SSD的局限性120 5.2.3 非易失SSD 1205.3 标记命令排队120 5.3.1 在磁盘驱动器中使用智能处理器121 5.3.2 标记命令排队的效果122122 5.4 I/O路径对系统性能提高的重要性5.5 小结126127 第6章使用RAID和磁盘子系统增强可用性和性能6.1 使用RAID的三个原因127 6.2 RAID的容量和可管理性128 6.2.1 容量的扩展128 6.2.2 RAID在管理上的优势129 6.3 RAID带来的性能增长130 6.4 RAID的可靠性和可用性优势133 6.4.1 通过冗余提高数据可靠性133 6.4.2 电源保护135 6.4.3 热备用和热交换138 6.4.4 RAID子系统中的内部I/O路径139142 6.5 组织RAID阵列中的数据:分区、分块和分条6.6 校验分块数据146 6.6.1 使用XOR函数建立校验数据146 6.6.2 并行访问RAID的校验149 6.6.3 独立访问RAID的校验149 6.7 各级RAID的比较152 6.7.1 RAID咨询委员会152 6.7.2 RAID 0:分块153 6.7.3 RAID 1:镜像154 6.7.4 RAID 2:专有磁盘的并行访问154154 6.7.5 RAID 3:使用专有校验磁盘的同步访问6.7.6 RAID 4:使用专用校验磁盘的独立访155 问6.7.7 RAID 5:使用分布式校验的独立访156 问6.7.8 RAID 6:使用双校验的独立访158 问6.7.9 组合不同级的RAID 160 6.7.10 多层RAID阵列的目标160161 6.7.11 分块和镜像的组合—RAID 0+1/RAID106.8 RAID功能在I/O路径上的位置163 6.9 小结165 第7章网络备份:存储管理的基础1667.1 网络备份构成的分析166 7.1.1 硬件166 7.1.2 介质171 7.1.3 软件175 7.2 备份182 7.2.1 备份操作类型182 7.2.2 备份运行中的系统183 7.2.3 映像备份特例185 7.3 数据恢复186 7.3.1 恢复与文件系统和数据库的集成186 7.3.2 恢复操作类型187 7.3.3 介质管理对恢复的重要性188 7.4 备份和恢复安全数据189 7.5 磁带循环194 7.5.1 磁带循环的必要性194 7.5.2 常用的磁带循环模型195 7.6 备份和恢复存在的问题199 7.6.1 备份失败的六个原因199 7.6.2 恢复失败的六个原因200 7.6.3 管理备份的挑战201 7.6.4 备份可测问题2027.7 小结204 第4章数据保护、可用性及性能的磁盘镜像2008年11月27日16:22第4章数据保护、可用性及性能的磁盘镜75像4.1 用磁盘镜像保护数据75 4.2 选择磁盘镜像方案79 4.2.1 软件镜像79 4.2.2 外部磁盘子系统中的镜像81 4.2.3 主机I/O控制器镜像8283 4.2.4 使用双主机I/O控制器增强数据保护4.3 使用磁盘镜像获得最大的性能8485 4.3.1 磁带驱动器和磁盘镜像混用时避免性能问题4.3.2 使用磁盘镜像增加I/O性能87 4.3.3 安排镜像配置90 4.4 镜像外部磁盘子系统91 4.4.1 数据快照91 4.4.2 校园环境的镜像94 4.4.3 广域网环境的镜像96 4.5 存储和网络速度的比较99 4.6 小结100 <file://D:\我的文档\学习教程\存储\SAN存储区域网络\04.pdf> 第5章使用高速缓存及其他技术增强性能2008年11月27日16:22101 第5章使用高速缓存及其他技术增强性能5.1 缓存的更多讨论101 5.1.1 缓存命中和缓存未命中1025.1.2 缓存与缓冲间的差异1035.1.3 磁盘缓存的性能估计1045.1.4 磁盘缓存的算法1055.1.5 磁盘缓存的组件1115.1.6 通过定位优化磁盘缓存1125.1.7 存储网络中的独立缓存1175.1.8 配置缓存1185.2 固态磁盘1195.2.1 SSD的优越性及使用1195.2.2 SSD的局限性1205.2.3 非易失SSD 1205.3 标记命令排队1205.3.1 在磁盘驱动器中使用智能处理器1215.3.2 标记命令排队的效果1221225.4 I/O路径对系统性能提高的重要性5.5 小结126<file://D:\我的文档\学习教程\存储\SAN存储区域网络\05.pdf>第6章使用RAID和磁盘子系统增强可用性和性能2008年11月27日16:23127第6章使用RAID和磁盘子系统增强可用性和性能6.1 使用RAID的三个原因1276.2 RAID的容量和可管理性1286.2.1 容量的扩展1286.2.2 RAID在管理上的优势1296.3 RAID带来的性能增长1306.4 RAID的可靠性和可用性优势1336.4.1 通过冗余提高数据可靠性1336.4.2 电源保护1356.4.3 热备用和热交换1386.4.4 RAID子系统中的内部I/O路径139142 6.5 组织RAID阵列中的数据:分区、分块和分条6.6 校验分块数据146 6.6.1 使用XOR函数建立校验数据146 6.6.2 并行访问RAID的校验149 6.6.3 独立访问RAID的校验149 6.7 各级RAID的比较152 6.7.1 RAID咨询委员会152 6.7.2 RAID 0:分块153 6.7.3 RAID 1:镜像154 6.7.4 RAID 2:专有磁盘的并行访问154154 6.7.5 RAID 3:使用专有校验磁盘的同步访问6.7.6 RAID 4:使用专用校验磁盘的独立访155 问156 6.7.7 RAID 5:使用分布式校验的独立访问6.7.8 RAID 6:使用双校验的独立访158 问6.7.9 组合不同级的RAID 160 6.7.10 多层RAID阵列的目标160161 6.7.11 分块和镜像的组合—RAID 0+1/RAID106.8 RAID功能在I/O路径上的位置163 6.9 小结165<file://D:\我的文档\学习教程\存储\SAN存储区域网络\06.pdf>第7章网络备份:存储管理的基础2008年11月27日16:23第7章网络备份:存储管理的基础166 7.1 网络备份构成的分析166 7.1.1 硬件1667.1.2 介质171 7.1.3 软件175 7.2 备份182 7.2.1 备份操作类型182 7.2.2 备份运行中的系统183 7.2.3 映像备份特例185 7.3 数据恢复186 7.3.1 恢复与文件系统和数据库的集成186 7.3.2 恢复操作类型187 7.3.3 介质管理对恢复的重要性188 7.4 备份和恢复安全数据189 7.5 磁带循环194 7.5.1 磁带循环的必要性194 7.5.2 常用的磁带循环模型195 7.6 备份和恢复存在的问题199 7.6.1 备份失败的六个原因199 7.6.2 恢复失败的六个原因200 7.6.3 管理备份的挑战201 7.6.4 备份可测问题202 7.7 小结204 <file://D:\我的文档\学习教程\存储\SAN存储区域网络\07.pdf>第三部分网络存储的访问技术2008年11月27日16:24205第8章SAN和NAS技术的比较8.1 自由的I/O 2052078.2 NAS和SAN的差异2078.2.1 文件系统处的分隔8.2.2 NAS 和SAN的软件模208型209 8.2.3 NSA和SAN的硬件差异209 8.2.4 NAS和SAN的协议差异8.2.5 存储网络中的多协议应212用213 8.3 NAS和SAN的实现8.4 术语SAN的使215用8.5 小结216 第9章SAN设计217 9.1 开放系统存储技术回217顾218 9.2 基于总线连接的被动存储9.3 SAN 的结构和拓227扑9.3.1 点到点SAN 227 9.3.2 交换式SAN 228 9.3.3 环状SAN 229229 9.3.4 在I/O路径中放置SAN232 9.3.5 基本SAN结构的变化9.3.6 使用SAN创建可靠的管理系235统236 9.3.7 SAN的主要应用9.3.8 备份236 9.3.9 存储池237 9.3.10 数据共享239 9.3.11 I/O 寻径240 9.3.12 数据移动器2479.3.13 远程存储2489.4 建造SAN面临的挑249战2499.4.1 访问SAN存储所面临的混乱状态9.4.2 兼容性2509.5 小结250第10章用SAN实现更好的备份系统252 10.1 SCSI总线连接备份面临的问题252 10.2 使用SAN进行备份254 10.3 SAN备份发展的3个阶段255255 10.3.1 第一阶段:LAN-free,虚拟专有备份网络10.3.2 第二阶段:集成存储介质和设261 备10.3.3 第三阶段:无服务器备份264268 10.3.4 在集成SAN备份中使用无服务器技术10.4 子系统端备份269 10.5 虚拟磁带270 10.5.1 虚拟磁带和物理磁带271 10.5.2 存储网络备份的前景272 10.6 小结273 第11章SAN网络中的光纤路径网络技274术27411.1 区别SAN和光纤路径网络11.1.1 再谈SAN 27411.1.2 光纤路径的历史27511.2 物理光纤路径网络27511.2.1 光纤路径网络中端口的地276位11.2.2 线缆连接27611.3 光纤路径的协议278 11.4 光纤路径网络的结构279279 11.4.1 光纤路径网络的拓扑结构11.4.2 光纤路径通信的句法283 11.4.3 节点和端口284 11.5 服务类型292 11.5.1 类型1服务292 11.5.2 类型2服务293 11.5.3 类型3服务293 11.6 光纤路径中的寻址和命294 名295 11.6.1 光纤路径中的网络名字和地址元素11.6.2 环初始化296297 11.6.3 光纤路径交换机中的分区298 11.7 光纤路径中的协议层和串行SCSI11.7.1 FCP映射的独立性298 11.7.2 以太网上的存储I/O 299 11.8 小结300 第8章SAN和NAS技术的比较2008年11月27日16:28205第8章SAN和NAS技术的比较8.1 自由的I/O 2052078.2 NAS和SAN的差异8.2.1 文件系统处的分207隔8.2.2 NAS 和SAN的软件模208型8.2.3 NSA和SAN的硬件差209异2098.2.4 NAS和SAN的协议差异8.2.5 存储网络中的多协议应212用2138.3 NAS和SAN的实现8.4 术语SAN的使215用8.5 小结216<file://D:\我的文档\学习教程\存储\SAN存储区域网络\08.pdf> 第9章SAN设计2008年11月27日16:28第9章SAN设计2172179.1 开放系统存储技术回顾9.2 基于总线连接的被动存218储2279.3 SAN 的结构和拓扑9.3.1 点到点SAN 2279.3.2 交换式SAN 2289.3.3 环状SAN 2292299.3.4 在I/O路径中放置SAN9.3.5 基本SAN结构的变232化2359.3.6 使用SAN创建可靠的管理系统9.3.7 SAN的主要应236用9.3.8 备份2369.3.9 存储池2379.3.10 数据共享2399.3.11 I/O 寻径2409.3.12 数据移动器2479.3.13 远程存储2482499.4 建造SAN面临的挑战2499.4.1 访问SAN存储所面临的混乱状态9.4.2 兼容性2509.5 小结250<file://D:\我的文档\学习教程\存储\SAN存储区域网络\09.pdf> 第10章用SAN实现更好的备份系统2008年11月27日16:29第10章用SAN实现更好的备份系统252 10.1 SCSI总线连接备份面临的问题252 10.2 使用SAN进行备份254 10.3 SAN备份发展的3个阶段255 10.3.1 第一阶段:LAN-free,虚拟专有备份网255 络261 10.3.2 第二阶段:集成存储介质和设备10.3.3 第三阶段:无服务器备份264268 10.3.4 在集成SAN备份中使用无服务器技术10.4 子系统端备份269 10.5 虚拟磁带270 10.5.1 虚拟磁带和物理磁带271 10.5.2 存储网络备份的前景272 10.6 小结273 <file://D:\我的文档\学习教程\存储\SAN存储区域网络\10.pdf> 第11章SAN网络中的光纤路径网络技术2008年11月27日16:29274第11章SAN网络中的光纤路径网络技术11.1 区别SAN和光纤路径网274络11.1.1 再谈SAN 274 11.1.2 光纤路径的历史275 11.2 物理光纤路径网络275 11.2.1 光纤路径网络中端口的地276位11.2.2 线缆连接276 11.3 光纤路径的协议278 11.4 光纤路径网络的结构279 11.4.1 光纤路径网络的拓扑结279构11.4.2 光纤路径通信的句法283 11.4.3 节点和端口284 11.5 服务类型292 11.5.1 类型1服务292 11.5.2 类型2服务293 11.5.3 类型3服务293294 11.6 光纤路径中的寻址和命名295 11.6.1 光纤路径中的网络名字和地址元素11.6.2 环初始化296 11.6.3 光纤路径交换机中的分297区11.7 光纤路径中的协议层和串行298SCSI11.7.1 FCP映射的独立性298 11.7.2 以太网上的存储I/O 299 11.8 小结300<file://D:\我的文档\学习教程\存储\SAN存储区域网络\11.pdf>第四部分 NAS设备及其他高级话题2008年11月27日16:29303 第12章支持即插即用的存储技术——NAS12.1 NAS的起源303 12.2 专用于存储的设备303 12.2.1 NAS产品的特性304 12.2.2 NAS技术的应用307 12.2.3 NAS装置的实现309 12.2.4 NAS产品潜在的局限性312 12.3 网络文件系统和协议318 12.3.1 桌面客户系统的作用318319 12.3.2 NFS与CIFS访问的比较321 12.3.3 NFS服务器的CIFS仿真12.4 网络存储的新技术:NASD与323 OBS12.4.1 OBS 323 12.4.2 NASD 324 12.5 小结325327 第13章SAN中的智能分布与数据共享327 13.1 集成在智能存储子系统中的处理能力13.1.1 存储池和卷管理328 13.1.2 智能后端存储子系统中的数据共328 享13.2 数据共享的价值330 13.3 数据共享的空间分配331 13.4 解决锁定和语义差异33413.5 对共享数据使用缓存336 13.6 可安装的文件系统338 13.7 小结346347 第14章从SAN上存取IBM S/390 MVS大型机数据14.1 大型机I/O系统总图347 14.1.1 大型机I/O处理347351 14.1.2 ESCON: S/390存储网络14.1.3 从ESCON到FICON 353 14.2 开放系统与大型机存储网络之间的互联353357 14.3 大型机与开放系统间的数据传输14.4 跨平台数据共享的未来361 14.5 小结363364第15章集群存储及I/O定向15.1 集群服务36415.1.1 SAN的含义36415.1.2 集群的理由36415.1.3 集群的特点36515.2 集群通信37015.3 InfiniBand I/O路径的介374绍37415.3.1 对InfiniBand技术的期望37615.3.2 InfiniBand与存储网络的集成15.4 小结377第16章在Internet上存储和检索数379 据16.1 Internet基础存储379 16.1.1 服务器端的存储需求37916.1.2 客户端的Web缓存38616.2 在Internet上存储数389据38916.2.1 Internet存储增长的5个理由16.2.2 存储与处处存储39139116.2.3 与浏览无关的Internet存储16.2.4 基于Web的存储39316.2.5 Internet文件传送技术的比396较39816.2.6 Internet备份软件及服务16.3 Internet与存储及I/O的集401成40116.3.1 Internet存储集成的可能性16.3.2 用于Internet存储集成的另一些技403术16.4 小结405第12章支持即插即用的存储技术——NAS 2008年11月27日16:33303第12章支持即插即用的存储技术——NAS12.1 NAS的起源30312.2 专用于存储的设备30312.2.1 NAS产品的特性30412.2.2 NAS技术的应用30712.2.3 NAS装置的实现30912.2.4 NAS产品潜在的局限性31212.3 网络文件系统和协议31812.3.1 桌面客户系统的作用31831912.3.2 NFS与CIFS访问的比较12.3.3 NFS服务器的CIFS仿321真32312.4 网络存储的新技术:NASD与OBS12.4.1 OBS 32312.4.2 NASD 32412.5 小结325<file://D:\我的文档\学习教程\存储\SAN存储区域网络\12.pdf>第13章SAN中的智能分布与数据共享2008年11月27日16:33327第13章SAN中的智能分布与数据共享32713.1 集成在智能存储子系统中的处理能力13.1.1 存储池和卷管理32832813.1.2 智能后端存储子系统中的数据共享13.2 数据共享的价值33013.3 数据共享的空间分配33113.4 解决锁定和语义差异33413.5 对共享数据使用缓存33613.6 可安装的文件系统33813.7 小结346<file://D:\我的文档\学习教程\存储\SAN存储区域网络\13.pdf>第14章从SAN上存取IBM S/390 MVS大型机数据2008年11月27日16:33第14章从SAN上存取IBM S/390 MVS大型机数347据14.1 大型机I/O系统总图34714.1.1 大型机I/O处理34714.1.2 ESCON: S/390存储网351络14.1.3 从ESCON到FICON 35314.2 开放系统与大型机存储网络之间的互联35314.3 大型机与开放系统间的数据传357输14.4 跨平台数据共享的未来36114.5 小结363<file://D:\我的文档\学习教程\存储\SAN存储区域网络\14.pdf> 第15章集群存储及I/O定向2008年11月27日16:34364第15章集群存储及I/O定向15.1 集群服务36415.1.1 SAN的含义36415.1.2 集群的理由36415.1.3 集群的特点36515.2 集群通信37037415.3 InfiniBand I/O路径的介绍15.3.1 对InfiniBand技术的期374望37615.3.2 InfiniBand与存储网络的集成15.4 小结377<file://D:\我的文档\学习教程\存储\SAN存储区域网络\15.pdf> 第16章在Internet上存储和检索数据2008年11月27日16:34第16章在Internet上存储和检索数379据16.1 Internet基础存储37916.1.1 服务器端的存储需求37916.1.2 客户端的Web缓存38638916.2 在Internet上存储数据38916.2.1 Internet存储增长的5个理由16.2.2 存储与处处存储39139116.2.3 与浏览无关的Internet存储16.2.4 基于Web的存储39339616.2.5 Internet文件传送技术的比较16.2.6 Internet备份软件及服398务40116.3 Internet与存储及I/O的集成40116.3.1 Internet存储集成的可能性16.3.2 用于Internet存储集成的另一些技403术16.4 小结405<file://D:\我的文档\学习教程\存储\SAN存储区域网络\16.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