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教材三年级上册语文《夜书所见》ppt
合集下载
三年级上册《夜书所见》PPT优秀课件部编版
![三年级上册《夜书所见》PPT优秀课件部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008fa3e3866fb84ae55c8deb.png)
②哪一位愿做诗人王维,你想对你思念的、同时也在思念你的兄弟说些什么呢?
当国庆佳节,普天同庆时,远在他乡的莘莘学子,用诗句对家里的亲人说:“_每逢佳节倍思亲___”
2、又一个离家的重阳节,我独自登上异乡的高山,回想遍插茱萸的团圆场面,大声地吟诵着——
看注释是学习文言文的最好的方法
1、又一个离家的重阳节,我独自站在异乡的窗前,面向家的方向,深情地吟诵着——
高远眺。大家欢聚在一起,是多么让人高
兴啊!如今我们却天各一方,不能相 会……此时此刻,兄弟们一定也在登高聚 会,西望长安,思念着我呢。而如今,这
一切都只能出现在回忆之中,重阳是别人
的,团聚是别人的,属于自己的那支茱萸, 又在哪里呢?
• 1、又一个离家的重阳节,我独自站在异乡 的窗前,面向家的方向,深情地吟诵着— —
萧萧秋风吹动着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 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夜书所见
叶绍翁
夜书所见
叶绍翁
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
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写这首诗时他大概正在长安谋取功名。
[宋]叶绍翁
②哪一位愿做诗人王维,你想对你思念的、同时也在思念你的兄弟说些什么呢?
夜书所见
叶绍翁
夜知 深有 篱儿 落童 一挑 灯促 明织 , 。
• 当(除夕之夜),家家户户欢聚一堂, 远在异国的海外游子,抱着对家人的无 尽思念,用诗句来道出他心底的肺腑之 言:“____”
客游在外的①诗人不如禁思果念起自你己的家就乡。是王维日思夜想的兄弟,你在登
写这首诗时他大概正在长安谋取功名。
高时会怎样思念自己的兄弟,在心里会对 1、背诵并默写《古诗两首》。
思念家乡
夜深篱落一灯明。 1、又一个离家的重阳节,我独自站在异乡的窗前,面向家的方向,深情地吟诵着——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古诗三首夜书所见(完美版)课件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古诗三首夜书所见(完美版)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d05ab05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f9.png)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mèi
寂寞银灯愁不寐, 萧萧风竹夜窗寒。 风萧萧兮, 易水寒, 壮士一去兮, 不复还。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知有有儿童儿挑童促织挑, 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一灯明
夜书所见 [宋] 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寂寞银灯愁不寐,萧萧风竹夜窗寒。
夜半钟声到客船。
由读、反复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枫桥夜泊
挑 [tiǎo]
1、用竿子棍棒等的 一头举起或支
夜书所见
起:~起帘子。
1.自. 动客情
[宋] 叶绍翁
梧桐更兼2细、雨,用到条黄昏状,物点点或滴有滴。尖
萧萧梧叶送寒声, 叶(绍1)翁写的字的《、四东记朝录西闻、见拨书录写开》。,或被弄收入出《四库全书》,颇有史料价值。
3.拨弄,引动:~拨、~战、~头。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叶绍翁的《四朝闻见录》,被收入《四库全书》,颇有史料价值。
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1、自.由读、反复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洛风阳一城 更里,见雪秋一风更,欲聒作碎家乡书心意梦万不重成。,故园无此声。
1洛、阳背城诵里《见夜秋书风所,见欲》作,家用书自意己万的重。
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3动.拨客弄情,。引动:~拨、~战、~头。
1风、萧背萧诵兮《,夜易书水所寒见,》壮,士用一自去己兮的,不复还。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半钟声到客船。
夜深篱落一灯明。
tiǎo
明月何时照我还?
一声梧叶一声秋, (3)装订成册的著作。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古诗三首《夜书所见》课件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古诗三首《夜书所见》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b6fa211e518964bcf847cef.png)
音,让人感到孤独(寂寞
)。
夜知 深有 篱儿 落童 一挑 灯促 明织 。,
再见
围观。
夜书所见
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sòng
送来 送
结构:半包围 音序:S 部首:辶 组词:欢送 雪中送炭 造句:妈妈给我送来了书包。
书写指导:“送”的笔顺先 内后外,“关”最后一笔是 点画,走之底的平捺要写得 舒展;
tiǎo
挑逗 挑
结构:左右下你了解我了吧?喜欢我吧?来自夜书所见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读一读下面的句子,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知有儿童挑. 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tiǎo(挑促织)
挑 tiāo(挑选)
注意加点字 的读音!
读一读:小孩们精心挑(tiāo)选了两只看上去很勇猛的 蟋蟀,用竹竿挑(•tiǎo)• 逗它们斗起来,吸引了很多大人
夜书所见
叶绍翁(南宋)
同学们,大家好,我叫叶绍翁, 字嗣宗,号靖逸,南宋诗人。我是江 湖派诗人,我的诗以七言绝句最佳, 有的写江南水乡景色,很有风味;有 的写田家生活片段,耐人寻味。我写 的《游园不值》最为著名,历来为人 们所传诵。“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 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
杏出墙来。”历来为人们所传诵。这
音序:T 部首:扌 组词:挑开 挑拨离间
书写指导:“挑”左窄右宽, 右边“兆”的正确笔顺是撇、
造句:小明正在挑逗着小猫玩呢。 点、提、竖弯钩、撇、点。
夜书所见 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部编教材三年级上册语文《夜书所见》优秀ppt课件
![部编教材三年级上册语文《夜书所见》优秀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c5e33927c1cfad6185fa71e.png)
蛐蛐。诗的大 意:
家中几个小孩还 在兴致勃勃地斗 蟋蟀呢!
部编教材三年级上册语文《夜书所见 》优秀p pt课件
新知讲解
夜 深 篱 落 一 灯 明
部编教材三年级上册语文《夜书所见 》优秀p pt课件
看图读古诗知今译
明诗意
词语解释:
篱落:篱笆。 明:照亮着 诗的大意: 最记挂是自己疼 爱的孩子,夜深 人静了还亮着灯 不肯睡眠。
部编教材三年级上册语文《夜书所见 》优秀p pt课件
析古诗
部编教材三年级上册语文《夜书所见 》优秀p pt课件
拓展提高
悟诗情
1、《夜书所见》写了什么景色?
诗人在秋天的一个夜晚所看到的景色。
2、诗人在秋天的一个夜晚把自己所看到的东 西写下来,那么他在夜晚看见了什么?
萧萧梧叶送寒声 看见:梧叶 促织 一灯。 知有儿童挑促织
部编教材三年级上册语文《夜书所见 》优秀p pt课件
课堂作业 3、我们想象到乡间儿童丰富多彩的生活场景。读一下苏轼的《赠刘 景文》,把你想象到的画面,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出来吧。 赠刘景文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部编教材三年级上册语文《夜书所见 》优秀p pt课件
客情:旅客思 乡之情。
诗的大意:
江上吹来秋风 ,使出门在外 的我不禁思念 起自己的家乡 。
部编教材三年级上册语文《夜书所见 》优秀p pt课件
新知讲解
知 有 儿 童 挑 促 织
部编教材三年级上册语文《夜书所见 》优秀p pt课件
看图读古诗知今译
明诗意
词语解释:
挑:挑弄、引动 。促织:俗称蟋 蟀,有的地区叫
部编教材三年级上册语文《夜书所见 》优秀p pt课件
家中几个小孩还 在兴致勃勃地斗 蟋蟀呢!
部编教材三年级上册语文《夜书所见 》优秀p pt课件
新知讲解
夜 深 篱 落 一 灯 明
部编教材三年级上册语文《夜书所见 》优秀p pt课件
看图读古诗知今译
明诗意
词语解释:
篱落:篱笆。 明:照亮着 诗的大意: 最记挂是自己疼 爱的孩子,夜深 人静了还亮着灯 不肯睡眠。
部编教材三年级上册语文《夜书所见 》优秀p pt课件
析古诗
部编教材三年级上册语文《夜书所见 》优秀p pt课件
拓展提高
悟诗情
1、《夜书所见》写了什么景色?
诗人在秋天的一个夜晚所看到的景色。
2、诗人在秋天的一个夜晚把自己所看到的东 西写下来,那么他在夜晚看见了什么?
萧萧梧叶送寒声 看见:梧叶 促织 一灯。 知有儿童挑促织
部编教材三年级上册语文《夜书所见 》优秀p pt课件
课堂作业 3、我们想象到乡间儿童丰富多彩的生活场景。读一下苏轼的《赠刘 景文》,把你想象到的画面,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出来吧。 赠刘景文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部编教材三年级上册语文《夜书所见 》优秀p pt课件
客情:旅客思 乡之情。
诗的大意:
江上吹来秋风 ,使出门在外 的我不禁思念 起自己的家乡 。
部编教材三年级上册语文《夜书所见 》优秀p pt课件
新知讲解
知 有 儿 童 挑 促 织
部编教材三年级上册语文《夜书所见 》优秀p pt课件
看图读古诗知今译
明诗意
词语解释:
挑:挑弄、引动 。促织:俗称蟋 蟀,有的地区叫
部编教材三年级上册语文《夜书所见 》优秀p pt课件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夜书所见》精品课件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夜书所见》精品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b2049d2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05a015d.png)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三、默写《夜书所见》
第十二页,共十三页。
谢谢观看
第十三页,共十三页。
第十页,共十三页。
板书设计
夜
梧叶——送——寒声
书 秋风——动——客情
所
见 儿童——挑——促织
篱落——一——灯明
郁闷、孤独
亲切之感
第十一页,共十三页。
课堂练习
同学们要细心 哦!
一、结合诗句,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萧萧:____ 促织:____ 挑:____ 篱落:____ 二、用自己的话,写出下面诗句的意思
第六页,共十三页。
诗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诠释
知有儿童挑促织,
知:料想。 挑:捉。 促织:蟋蟀。
夜深篱落一灯明。
篱落:篱笆。
第七页,共十三页。
诗词诠释
萧萧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 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他忽然看到 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
第八页,共十三页。
诗词诠释
[注释] ①萧萧:风声。梧:梧桐树。 ②客情:旅客思乡之情。 ③挑:捉。促织:俗称蟋蟀,有的地区叫蛐蛐儿。 ④篱落:篱笆。
[解说]
萧萧秋风吹动梧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 念起自己的家乡。他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孩子们 在捉蟋蟀。这幅图景令他倍感亲切,也许他由此想起了自己的家 乡和童年吧。
第九页,共十三页。
诗词诠释
你觉得这首诗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感情?
诗人客游在外,看到秋风落叶,篱 落灯明,不禁勾起思念家乡的思想感 情。
名,历来为人们所传诵。“应怜屐齿印苍 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
◆一春枝色红满杏园出关墙来不。住”,历一来枝为人红们杏所出传墙诵来。。
第十二页,共十三页。
谢谢观看
第十三页,共十三页。
第十页,共十三页。
板书设计
夜
梧叶——送——寒声
书 秋风——动——客情
所
见 儿童——挑——促织
篱落——一——灯明
郁闷、孤独
亲切之感
第十一页,共十三页。
课堂练习
同学们要细心 哦!
一、结合诗句,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萧萧:____ 促织:____ 挑:____ 篱落:____ 二、用自己的话,写出下面诗句的意思
第六页,共十三页。
诗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诠释
知有儿童挑促织,
知:料想。 挑:捉。 促织:蟋蟀。
夜深篱落一灯明。
篱落:篱笆。
第七页,共十三页。
诗词诠释
萧萧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 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他忽然看到 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
第八页,共十三页。
诗词诠释
[注释] ①萧萧:风声。梧:梧桐树。 ②客情:旅客思乡之情。 ③挑:捉。促织:俗称蟋蟀,有的地区叫蛐蛐儿。 ④篱落:篱笆。
[解说]
萧萧秋风吹动梧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 念起自己的家乡。他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孩子们 在捉蟋蟀。这幅图景令他倍感亲切,也许他由此想起了自己的家 乡和童年吧。
第九页,共十三页。
诗词诠释
你觉得这首诗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感情?
诗人客游在外,看到秋风落叶,篱 落灯明,不禁勾起思念家乡的思想感 情。
名,历来为人们所传诵。“应怜屐齿印苍 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
◆一春枝色红满杏园出关墙来不。住”,历一来枝为人红们杏所出传墙诵来。。
4.古诗三首《夜书所见》课件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
![4.古诗三首《夜书所见》课件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e70f8336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cd.png)
自读诗文
夜书所见 宋 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的夜?书所见
叶绍翁(南宋)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唐)
自读要求
要求: 1、不认识的字可以看拼音,或者请教老师和同学。 2、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圈出生字词; 3、读通每个句子,读不通顺的多读几遍; 4、通读古诗,给诗文划分小节,注意句子的停顿。
学习任务二 理解诗意,想象画面,理解感情
萧瑟的秋风吹动梧桐树叶,带来阵阵寒 意,诗人独自一人行走在江边。假如你就是 客居他乡的叶绍翁,看到此情此景,你会产 生什么样的心情?又会想到什么呢?
郁闷,孤独。思念 家乡,思念家乡的亲人。
划分节奏
知有儿童挑促织,
知:料想 挑促织 捉蟋蟀 :
夜深篱落一灯明。
情感进行品析。 3.体会诗人孤独、寂寞的心境以及对故乡、亲人的
深切思念,让我们热爱家乡珍惜亲情。
古人常用“萧萧”来表现秋天的凄涼。看,唐 代诗人杜甫在《登高》中就这样写道——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当年,杜甫年老多病,流落他乡,登高望远 看到了树叶随风飘落,长江水滚滚奔腾,他心生 悲凉和孤独之情。诗人叶绍翁也正是通过“萧萧” 一词表达了内心的这种情感。
送
挑
tiǎo
重点指导
结构:左右 偏旁:扌 笔画数:9 书写提示:左窄右宽,左高右低。
“兆”竖撇于竖中线上。
组词:挑战 挑事 挑拨离间 造句:生活是多姿多彩的,也是充满挑战的。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教学目标 1.通过反复朗诵使学生融入情境,在赏析景物中体
会诗人抒发的感情。 2.展开交流讨论,对古诗中的词、句、思想内容及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夜书所见》优质ppt课件【公开课作品】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夜书所见》优质ppt课件【公开课作品】](https://img.taocdn.com/s3/m/2d0e12f502020740bf1e9b25.png)
《夜书所见》
自读提示
自由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出节奏, 并圈画出描写秋天的景物。
自学提示
再次朗读古诗,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诗意,并 说说从诗中看到了哪些画面。 在夜晚写下自己看到的景物。
书写
寒冷 凄凉
悲
身在 异乡
喜
温馨
快乐
合作探究
作者为什么如此肯定,这“一灯明”就是儿 童在挑促织呢?小组讨论。
因为他小时候也在夜晚打着灯笼抓蛐蛐。 他此时一定想到了自己的童年,想到了自己的 朋友,想到了自己的家。
课堂小结
要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 体会诗人要表达的感情。
可以根据注释学习理解古诗大 意。
主题概括
《夜书所见》这是一首纪行诗,写了诗 人行于江上,眺望江边的_见__闻__感__受__,表达 了诗人思__念__家__乡__的心情。
霜叶
课后作业
1.背诵并默写古诗《山行》。 2.收集与秋天有关的优美词语、句段Leabharlann 诗句。 3.完成本课练习。谢谢
拓展延伸
秋夕 [唐]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 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 坐看牵牛织女星。
课堂演练
一、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山行》是 唐 代诗人 杜牧 的作品。题目中
“山行”的意思是 在山中行走 。这首诗描写和赞 美了 深秋 时节山林景色,表达了作_热__爱__大__自__然__ 的美好思想情感。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夜书所见》是 宋代诗人 叶绍翁的作品。 题目中“书”的意思是 书写 。其中后两句是
知有儿童挑促织 , 夜深篱落一灯明 。在这首诗 中,表达了作者思念家乡、留恋童年 的感情。
二、背一背,写一写。
山行
( 远上 )寒山石径斜, 白云( 生处 )有人家。
自读提示
自由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出节奏, 并圈画出描写秋天的景物。
自学提示
再次朗读古诗,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诗意,并 说说从诗中看到了哪些画面。 在夜晚写下自己看到的景物。
书写
寒冷 凄凉
悲
身在 异乡
喜
温馨
快乐
合作探究
作者为什么如此肯定,这“一灯明”就是儿 童在挑促织呢?小组讨论。
因为他小时候也在夜晚打着灯笼抓蛐蛐。 他此时一定想到了自己的童年,想到了自己的 朋友,想到了自己的家。
课堂小结
要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 体会诗人要表达的感情。
可以根据注释学习理解古诗大 意。
主题概括
《夜书所见》这是一首纪行诗,写了诗 人行于江上,眺望江边的_见__闻__感__受__,表达 了诗人思__念__家__乡__的心情。
霜叶
课后作业
1.背诵并默写古诗《山行》。 2.收集与秋天有关的优美词语、句段Leabharlann 诗句。 3.完成本课练习。谢谢
拓展延伸
秋夕 [唐]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 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 坐看牵牛织女星。
课堂演练
一、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山行》是 唐 代诗人 杜牧 的作品。题目中
“山行”的意思是 在山中行走 。这首诗描写和赞 美了 深秋 时节山林景色,表达了作_热__爱__大__自__然__ 的美好思想情感。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夜书所见》是 宋代诗人 叶绍翁的作品。 题目中“书”的意思是 书写 。其中后两句是
知有儿童挑促织 , 夜深篱落一灯明 。在这首诗 中,表达了作者思念家乡、留恋童年 的感情。
二、背一背,写一写。
山行
( 远上 )寒山石径斜, 白云( 生处 )有人家。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之《夜书所见》PPT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之《夜书所见》PPT](https://img.taocdn.com/s3/m/b2fd087f6f1aff00bfd51e96.png)
由寂寞变得快乐。
课后作业
收集与秋天有关的优美词语、句子、片断或诗。
课文讲解
要求:理解诗句大意。 瑟瑟的秋风吹动梧桐树叶,
送来阵阵寒意,江上吹来秋风, 使出门在外的我不禁思念起自己 的家乡。家中几个小孩还在兴致 勃勃地斗蟋蟀呢!夜深人静了还 亮着灯不肯睡觉。
课文讲解
要求:朗读诗歌第一、二句。 思考:体会到诗人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又想到了什么?
看到了梧桐树叶随风摆动的景象。
书写指导:“辶”的捺要长; “关”下横稍长,最后一笔 捺变为点。
我会写
挑逗
tiǎo
挑
结构:左右。
音序:T。部首:扌。
书写指导:左窄右宽,左边
组词:挑开、挑拨离间。
是“扌”不是“木”,“儿” 左右各有两笔,居中间位置。
造句:小明正在挑逗着小猫玩呢。
多音字
读一读下面的句子,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知有儿童挑. 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课文讲解
夜书所见 [宋] 叶绍翁 萧萧 / 梧叶 / 送寒声, 江上 / 秋风 / 动客情。 知有 / 儿童 / 挑促织, 夜深 / 篱落 / 一灯明。
课文讲解
要求:理解题目的含义。
(1)“书”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呢? 写
(2)“所见”是什么意思? 所看到的
(3)“夜书所见”是什么意思?
在夜里把自己所看到的景物写下来
夜书所见
(宋中期诗人,文学 家,字嗣宗,号靖逸,处州龙泉人。 他的诗以七言绝句最佳,如《游园 不值》:“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 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 枝红杏出墙来。”历来为人们所传 诵。
我会写
送来
sònɡ
送
结构:半包围。 音序:S。部首:辶。 组词:欢送、雪中送炭。 造句:妈妈给我送来了书包。
课后作业
收集与秋天有关的优美词语、句子、片断或诗。
课文讲解
要求:理解诗句大意。 瑟瑟的秋风吹动梧桐树叶,
送来阵阵寒意,江上吹来秋风, 使出门在外的我不禁思念起自己 的家乡。家中几个小孩还在兴致 勃勃地斗蟋蟀呢!夜深人静了还 亮着灯不肯睡觉。
课文讲解
要求:朗读诗歌第一、二句。 思考:体会到诗人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又想到了什么?
看到了梧桐树叶随风摆动的景象。
书写指导:“辶”的捺要长; “关”下横稍长,最后一笔 捺变为点。
我会写
挑逗
tiǎo
挑
结构:左右。
音序:T。部首:扌。
书写指导:左窄右宽,左边
组词:挑开、挑拨离间。
是“扌”不是“木”,“儿” 左右各有两笔,居中间位置。
造句:小明正在挑逗着小猫玩呢。
多音字
读一读下面的句子,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知有儿童挑. 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课文讲解
夜书所见 [宋] 叶绍翁 萧萧 / 梧叶 / 送寒声, 江上 / 秋风 / 动客情。 知有 / 儿童 / 挑促织, 夜深 / 篱落 / 一灯明。
课文讲解
要求:理解题目的含义。
(1)“书”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呢? 写
(2)“所见”是什么意思? 所看到的
(3)“夜书所见”是什么意思?
在夜里把自己所看到的景物写下来
夜书所见
(宋中期诗人,文学 家,字嗣宗,号靖逸,处州龙泉人。 他的诗以七言绝句最佳,如《游园 不值》:“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 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 枝红杏出墙来。”历来为人们所传 诵。
我会写
送来
sònɡ
送
结构:半包围。 音序:S。部首:辶。 组词:欢送、雪中送炭。 造句:妈妈给我送来了书包。
人教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夜书所见》优秀教学课件
![人教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夜书所见》优秀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466987a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84.png)
笆
边 找 并 捉 蟋 蟀 呢 。
夜 已 深 了 , 还 有 儿 Nhomakorabea童
点
着
灯
,
在
篱
《夜书所见》中诗人描写了哪些景物?抒发了怎 样的情感?
诗人描写了梧桐叶、秋风、儿童、篱笆、灯 火等景物,抒发了他思念家乡、追忆童年的感情。
近处
梧叶 送 寒声 秋风 动 客情
夜书所见
郁闷孤独
远处
儿童 挑 促织 篱落 一 灯明
夜书所见
[宋]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诗歌朗读
自主学习,感知大意
1、 借助注释,理解诗句, 感受诗中的秋意和诗情,激发学 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外 的 人秋 的风 思的 乡声 之音 情, 。最
能 触 动 在
……
乡 , 一有 个一 人年 远秋 在天 外, 地叶
促织 蟋 蟀
请输入您的标题
单击此处输入标题
请在这里输入您的主要叙述内容 请在这里输入您的主要叙述内容
单击此处输入标题
请在这里输入您的主要叙述内容 请在这里输入您的主要叙述内容
篱笆
单击此处输入标题
请在这里输入您的主要叙述内容 请在这里输入您的主要叙述内容
单击此处输入标题
请在这里输入您的主要叙述内容 请在这里输入您的主要叙述内容
2. 独在( )为( ),( )佳节( )。
诗句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读读背背。
回乡偶书
[唐] 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bìn)毛衰(cuī)。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古诗三首 夜书所见》优质课件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古诗三首 夜书所见》优质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8f9402884254b35effd34f5.png)
写法指导
反衬
以梧叶声和风声衬出秋夜的寂静, 还运用了对比手法,以儿童夜捉促织的 乐景反衬自己客居他乡的悲情。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思乡念 亲、怀想故园的思想感情。
近处 夜 书 所 见
远处
梧叶 送 寒声 秋风 动 客情
儿童 挑 促织 篱落 一 灯明
郁闷孤独 倍感亲切
对比反衬 更显孤寂
字词乐园
jìng xié zèng liú cán
径斜赠刘 残
yóu ào jūn chéng jú tiǎo
犹傲君橙 橘 挑
jìnɡ
xié zènɡ
石径 倾斜 赠送
liú
姓刘
cán
残败
yóu
犹如
ào
骄傲
jūn
君子
chénɡ
橙黄
jú
橘色
tiǎo
挑动
寒径 斜霜赠刘 盖菊残君橙送挑
我会读
sòng tiǎo
课外延伸
枫桥夜泊 【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赏析】在这首诗中,诗人讲述了一个客船夜泊者对江南深秋夜景的观察和 感受,勾画了月落乌啼、霜天寒夜、江枫渔火、孤舟客子等景象,有景有情 有声有色。此外,这首诗也将作者羁旅之思,家国之忧,以及身处乱世尚无 归宿的顾虑充分地表现出来,是写愁的代表作。
回忆自己的童年趣事
温暖亲切
反
回到现实的处境
冷清孤独
衬
思乡深沉
夜深篱落一灯明。
篱落:篱笆。 句意:
夜深人静了还亮着灯不肯睡眠。
《夜书所见》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夜书所见》描写的是 秋 季的景色,
4.古诗三首《夜书所见》课件(共22张PPT)
![4.古诗三首《夜书所见》课件(共22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710777b7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cf.png)
能够背诵并且学会翻译诗词,体会作者表 达的思想感情。
夜书所见 【宋】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写作背景
写作背景
本首诗是叶绍翁在异乡触景生情之作。 节候迁移,景物变换,最容易引起旅人的乡 愁。作者客居异乡,静夜感秋,写下了这首 情思婉转的小诗。
再读古诗,读出节奏和韵律。画一画诗人
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夜书所见
[宋] 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听:秋风
看:梧叶、灯火
生字识记
shào xiāo tiǎo cù lí
绍萧挑促篱
俗称蟋蟀,有的地区又叫蛐蛐。
•知有儿童挑促织,
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
生
——【唐】王维
共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读 ——【唐】王勃
•夜深篱落一灯明。 看到远处篱笆下有一点灯火。
创意写作坊
这首诗中有实景, 有想象。想象部分就 像我们看电影时的插 叙。请同学们根据诗 中描写的景象,试着 画一画,可以在一个 方框中画实景、在一 个气泡框里画想象的 内容。
亲
子 共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读
——【唐】刘禹锡
师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4 古诗三首 夜书所见
自学要求:运用借助注释和插图、联系生活 实际等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并说说从诗中 看到了哪些画面。
4.古诗三首
夜书所见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
tiǎo 挑战 挑花
tiǎo ①用竿子等把东西举起或支起。 ②用条状物或有尖的东西拨开或弄出。 ③一种刺绣方法。 ④拨弄,引动。
三年级上册语文课件 -4.古诗三首-夜书所见_人教部编版(共18张PPT)
![三年级上册语文课件 -4.古诗三首-夜书所见_人教部编版(共18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933bcf7cdaef5ef7bb0d3cb2.png)
•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 的人谈 话。10:11:1710:11:1710:118/6/2021 10:11:17 AM
•
11、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 。21.8.610:11:1710:11Aug-216-Aug-21
•
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 的错儿 。10:11:1710:11:1710:11Friday, August 06, 2021
此处暗用张翰辞官典故。据传晋人张翰官居洛阳, 见秋风起而思念故乡,于是辞官回乡,了却心愿。
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意万重。
—— 张籍《秋思》
知有儿童 挑促织, 夜深 篱落一灯明
捉 蛐 蛐
斗 蛐 蛐
思乡
夜书所见 宋 叶绍翁
萧萧 梧叶送寒声 ,
江上秋风
忧愁,孤单,寂寞,郁闷
知有儿童
动客情 。 挑促织,
夜深 篱落一灯明 。
些许的开心,快乐
夜书所见 宋 叶绍翁
萧萧 梧叶送寒声 , 江上秋风 动客情 。 知有儿童 挑促织, 夜深 篱落一灯明 。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 杜甫《月夜忆舍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送挑
•
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 的方法 。21.8.621.8.6Friday, August 06, 2021
他动了哪些“情”?
想了哪些事? 他为什么做客不回家?
儒士:读书人、学者的称呼,怀有济世安民的理想。
叶绍翁,字嗣宗,号靖逸。是江湖诗派诗人, 他的诗以七言绝句最佳,如《游园不值》:“应 怜屐齿(jī chǐ)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 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历来为人们所 传诵。
4.古诗三首《夜书所见》课件(共22张PPT)
![4.古诗三首《夜书所见》课件(共22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bdd0037f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ed.png)
检查预习,字正音
自由朗读古诗,读准字音, 读通古诗。
夜书所见
宋 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挑tiǎo 挑tiāo
整体感知,明诗意
1、自己读一读古诗,用 “ ” 圈出诗人看到 了什么,用“——” 划出诗人听到了什么。
2、有疑问的地方,和同桌交流讨论。
秋思 唐.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 行人临发又开封。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4.夜书所见
你眼中的秋天是什 么样子?
而在诗人眼中,秋天是……
一年好景君须记, 最是橙黄橘绿时。 ——苏轼《赠刘景文》
4.夜书所见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叶绍翁
宋代诗人,祖籍福 建,常年隐居在浙江西 湖江畔。他的诗以《游 园不值》、《夜书所见》 最为著名。
揭题 解题
夜书所见
(1)书写、记录 (2)字体
逐句品读,悟诗情
萧萧梧叶送寒声
萧萧:风吹梧桐叶发出的声音
江上秋风动客情
秋风动客情的典故
jìn
jí
据传晋人张籍,在洛阳为官,远离家
园故土,有一次见秋风起,而勾起了思念
故乡之情,于是辞官回乡,了却了多年的
心愿。
逐句品读,悟诗情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知:料想、猜测
篱落 一灯明
他也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所见》袁枚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村居》高鼎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宿新市徐公店》杨万里
夜知深有篱儿落童一挑灯促明织。,
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山行》《夜书所见》《赠刘景文》课件PPT模板
![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山行》《夜书所见》《赠刘景文》课件PPT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5160ad72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c4.png)
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 “小李杜”。“大李杜” 是李白和杜甫。
我会写
hán
寒
jìng
径
xié
斜
shuāng
霜
我会读
山行
yuǎn shànɡ hán shān shí jìnɡ xié
远 上 寒 山 石 径 斜,
bái yún shēnɡ chù yǒu rén jiā
白 云 生 处 有 人 家。
我会写
zèng
赠
liú
刘
gài
jú
盖 四 菊
cán
残
jūn
君
chéng
橙
我会写
赠刘景文 宋.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最是橙黄橘绿时。
诗词详解
荷尽已无擎雨盖
荷尽:荷叶残败 擎:举,向上托 冬天,荷花谢了,已经看不见像雨伞一样撑起的荷叶。
诗词详解
菊残:菊花已经凋谢
诗句解析
白云生处有人家
白云生处:指飘浮着白云的地方。 “白云生处”和“白云深处”比较:
深: 浓厚,浓郁 生: 生出,存在
“生处”和“深处”都给人有点朦胧飘渺,产生超越世俗的神往之感, 都是很动人的。但“生处”为云之源头,给人高山之巅、更为遥远的感觉, 同时又有云腾雾涌、白云飘忽的动态感。应当是“生”字好于“深”字
停车坐爱枫林晚, 喜爱枫林 难抑惊喜 近
景
霜叶红于二月花。点明原因 揭示中心
这首诗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 同时歌颂了枫叶不畏严寒的精神。
比较阅读
范仲淹的《渔家傲》和《苏幕遮》
同是由秋天景象引发的感思,《山行》的情调是 热情赞美生机勃勃,而范仲淹这两首词的基本情调却 都是“悲”。
我会写
hán
寒
jìng
径
xié
斜
shuāng
霜
我会读
山行
yuǎn shànɡ hán shān shí jìnɡ xié
远 上 寒 山 石 径 斜,
bái yún shēnɡ chù yǒu rén jiā
白 云 生 处 有 人 家。
我会写
zèng
赠
liú
刘
gài
jú
盖 四 菊
cán
残
jūn
君
chéng
橙
我会写
赠刘景文 宋.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最是橙黄橘绿时。
诗词详解
荷尽已无擎雨盖
荷尽:荷叶残败 擎:举,向上托 冬天,荷花谢了,已经看不见像雨伞一样撑起的荷叶。
诗词详解
菊残:菊花已经凋谢
诗句解析
白云生处有人家
白云生处:指飘浮着白云的地方。 “白云生处”和“白云深处”比较:
深: 浓厚,浓郁 生: 生出,存在
“生处”和“深处”都给人有点朦胧飘渺,产生超越世俗的神往之感, 都是很动人的。但“生处”为云之源头,给人高山之巅、更为遥远的感觉, 同时又有云腾雾涌、白云飘忽的动态感。应当是“生”字好于“深”字
停车坐爱枫林晚, 喜爱枫林 难抑惊喜 近
景
霜叶红于二月花。点明原因 揭示中心
这首诗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 同时歌颂了枫叶不畏严寒的精神。
比较阅读
范仲淹的《渔家傲》和《苏幕遮》
同是由秋天景象引发的感思,《山行》的情调是 热情赞美生机勃勃,而范仲淹这两首词的基本情调却 都是“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下作业
2.请你动笔画一画“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所描述的画面。
部编教材三年级上册语文《夜书所见 》ppt
部编教材三年级上册语文《夜书所见 》ppt
词语听写
学完课文, 一起来听写吧。
老师要开始报啦, 同学们听仔细了, 小手动起来!
部编教材三年级上册语文《夜书所见 》ppt
部编教材三年级上册语文《夜书所见 》ppt 部编教材三年级上册语文《夜书所见 》ppt
部编教材三年级上册语文《夜书所见 》ppt
部编教材三年级上册语文《夜书所见 》ppt
拓展延伸
描写秋天的古诗
山居秋暝
唐 王维
空山新雨后, 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
望洞庭
唐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部编教材三年级上册语文《夜书所见 》ppt
部编教材三年级上册语文《夜书所见 》ppt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
含义:指作者带着强烈的主观感情去描写客观 景物,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 自己的心情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 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
运用:首先,必须对所写的景物有细致的观察 和感受;其次,要把真切的感受融入所 写的景物之中;再次,写景是次,抒情 是主,写景是手段,抒情是目的。
重难点解析
重难点2
逗引 蟋蟀 篱笆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夜已深了, 还有儿童点着灯 ,在篱笆边寻找 并捕捉蟋蟀。
部编教材三年级上册语文《夜书所见 》ppt
部编教材三年级上
蟋蟀,穴居, 常栖息于地表、 砖石上、土穴 中、草丛间。 夜出活动。
部编教材三年级上册语文《夜书所见 》ppt
部编教材三年级上册语文《夜书所见 》ppt
课堂演练
1.连一连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写枫林 写枫叶特有的美 写山,写山路 写云,写人家
部编教材三年级上册语文《夜书所见 》ppt
部编教材三年级上册语文《夜书所见 》ppt
课堂演练
2.填空。
《赠刘景文》是描写 秋 季的景色,作 者是抓住 败荷 、 残菊 、 橙黄 、 橘绿 四种 景物来描写的。
部编教材三年级上册语文《夜书所见 》ppt
部编教材三年级上册语文《夜书所见 》ppt
重难点解析
重难点1
风声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江上的秋风吹 过来,梧桐树沙沙 作响,使人感受到 了寒意。秋风的声 音,最能触动在外 人的思乡之情。
部编教材三年级上册语文《夜书所见 》ppt
部编教材三年级上册语文《夜书所见 》ppt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
资料宝袋
叶绍翁: 字嗣宗,号靖逸,龙泉(今 浙江丽水市龙泉市)人,南宋中 期文学家、诗人。著有《四朝 闻见录》,补正史之不足,被 收入《四库全书》。诗集《靖 逸小稿》、《靖逸小稿补遗》, 其诗语言清新,意境高远,属 江湖诗派风格。
部编教材三年级上册语文《夜书所见 》ppt
重难点解析
部编教材三年级上册语文《夜书所见 》ppt
部编教材三年级上册语文《夜书所见 》ppt
课下作业
1.《山行》中,“霜叶红于二月花” 把秋天之美描写得胜过春天,在你的生活 体验中,是否也感到秋天的某一处胜过春 天呢?动笔写一写吧。
部编教材三年级上册语文《夜书所见 》ppt
部编教材三年级上册语文《夜书所见 》ppt
夜书所见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部编教材三年级上册语文《夜书所见 》ppt
部编教材三年级上册语文《夜书所见 》ppt
重难点解析
题解
夜书所见:在孤寂夜里写所思念的景象。
节候迁移,景物变换,最容易引起旅人的乡 愁。作者客居异乡,静夜感秋,写下了这首情思 婉转的小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