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及甲状旁腺疾病的外科治疗

合集下载

甲状腺癌根治术与甲状旁腺自体移植术联合对甲状腺癌的应用及疗效分析

甲状腺癌根治术与甲状旁腺自体移植术联合对甲状腺癌的应用及疗效分析

甲状腺癌根治术与甲状旁腺自体移植术联合对甲状腺癌的应用及疗效分析甲状腺癌是甲状腺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治疗方式主要包括手术、放疗和化疗等。

而甲状腺根治术和甲状旁腺自体移植术联合治疗甲状腺癌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的治疗方式。

本文将对这两种手术的联合治疗对甲状腺癌的应用及疗效进行分析。

甲状腺癌根治术是治疗甲状腺癌的主要手术方式之一,其目的是通过切除甲状腺及其周围淋巴结,以达到彻底根治癌细胞的目的。

甲状腺根治术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着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而甲状旁腺自体移植术则是为了解决甲状旁腺功能的保留问题。

甲状旁腺自体移植术是指在甲状腺手术过程中将甲状旁腺组织取出,分离、处理后再移植至患者体内,从而保留甲状旁腺功能,预防甲状旁腺功能不全。

甲状腺癌根治术和甲状旁腺自体移植术的联合应用在治疗甲状腺癌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这种联合治疗将更好地保留了患者的甲状旁腺功能,减少了患者术后的并发症,从根本上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联合手术的应用也有利于患者的术后康复,缓解了患者和家属的心理压力。

甲状腺癌根治术与甲状旁腺自体移植术联合应用已经成为一种越来越受到青睐的治疗方式。

甲状腺癌根治术与甲状旁腺自体移植术联合治疗对甲状腺癌的治疗效果也是非常显著的。

据相关临床数据显示,联合手术治疗后的甲状腺癌患者存活率大大提高,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下降。

而且患者的甲状旁腺功能得以有效保留,避免了术后产生的甲状旁腺功能不全等并发症。

这说明甲状腺癌根治术与甲状旁腺自体移植术联合治疗不仅有效治疗了患者的肿瘤,还充分保护了患者的甲状旁腺功能,对患者的整体健康有着积极的影响。

甲状腺癌根治术与甲状旁腺自体移植术联合治疗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手术时间较长,术中操作繁琐,增加了手术的难度和风险。

术中的处理技术及操作经验对手术效果具有重要影响,需要专业的医护人员团队,医院内的设备和条件要求较高。

一些患者可能存在术后排异反应或再次移植出现并发症的风险。

在应用该联合治疗方式时,需要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全面评估和精细分析,谨慎选择适合的患者进行手术。

中国甲状腺及甲状旁腺手术中神经监测指南

中国甲状腺及甲状旁腺手术中神经监测指南

中国甲状腺及甲状旁腺手术中神经监测指南甲状腺和甲状旁腺疾病是常见的内分泌系统疾病,手术治疗是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然而,手术过程中可能会伴随神经损伤的风险,特别是甲状旁腺手术,神经监测在手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为了规范中国甲状腺及甲状旁腺手术神经监测的操作流程,制定出一套神经监测指南是非常必要的。

神经监测指南的制定应该基于大量的临床实践和研究成果,结合国内外相关指南进行比较和分析,采取专业化、多学科的协作方式。

以下是一个关于中国甲状腺及甲状旁腺手术神经监测指南的示例:一、指南背景和目的甲状腺及甲状旁腺手术潜在的神经损伤风险需要合理监测和预防。

该指南的目的是明确神经监测的操作流程、技术要求和术后处理。

二、指南内容1.神经监测的必要性:介绍甲状腺及甲状旁腺手术中神经监测的重要性,解释为什么需要进行神经监测。

2.神经监测的类型:介绍不同的神经监测方法,包括经声门肌电图(RLN监测)、电刺激诱发肌电图(MIS监测)、语音分析及追踪(VLN 监测)等。

3.神经监测的操作技术:详细说明每种神经监测方法的操作步骤、术前准备和操作要点。

4.神经监测的术中判读:介绍如何根据监测结果判断神经功能状态的正常与否,判读术中是否存在神经损伤。

5.神经监测的术后处理:提供术后神经损伤的处理方法和建议,包括术后随访、声带功能康复训练等。

三、指南制定的流程1.专家组成员的选取:选取一组有相关专业知识和临床经验的专家共同制定指南。

2.文献查阅和分析:对国内外相关的文献进行收集和查阅,分析比较不同指南的差异和权威程度。

3.专家讨论和意见征集:专家间进行讨论,共同协商制定指南的初稿,并征集相关意见。

4.修订和定稿:根据专家讨论和意见征集的结果,对初稿进行修订和完善,定稿形成最终的指南。

四、指南的实施与推广1.培训与推广:通过举办培训班、学术会议等形式,将指南的内容进行培训和推广。

2.监测效果的评估:对实施指南后的效果进行评估和回顾,收集相关数据,评估指南的实际应用情况和优缺点。

30例甲状腺全切除手术预防甲状旁腺损失外科治疗体会

30例甲状腺全切除手术预防甲状旁腺损失外科治疗体会

30例甲状腺全切除手术预防甲状旁腺损失外科治疗体会发表时间:2015-10-09T15:36:46.980Z 来源:《医药前沿》2015年第21期供稿作者:冯东亮[导读] 淮安市肿瘤医院,普通外科肿瘤江苏淮安如何在甲状腺全切除术中避免甲状旁腺的损失,是判断外科医生实施该类手术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志。

冯东亮(淮安市肿瘤医院,普通外科肿瘤江苏淮安 223200)【摘要】目的:总结甲状腺全切除术外科治疗体会,为实施该类手术提供经验参考。

方法:回顾我院收诊的30例甲状腺全切除术患者的相关资料。

结果:所有病例除1例术后出现一过性声音嘶哑,1例术后72h内出现一过性低血钙之外,均在术后5~10d内均恢复出院。

结论:实施此类手术必须掌握有效的甲状腺全切除术的原则和程序、规范操作,合理的运用相关方法与其他组织相鉴别。

【关键词】甲状旁腺;全切除术;治疗体会【中图分类号】R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21-0059-02如何在甲状腺全切除术中避免甲状旁腺的损失,是判断外科医生实施该类手术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志。

但由于甲状旁腺自身位置特殊、数量不固定,在术中寻找困难等问题的存在[1],因此在甲状腺全切除手术中预防甲状旁腺组织损失,对提高病人康复后的生活质量,避免医患纠纷具有很现实的意义[2]。

本研究收集笔者所在医院30例外科手术治疗病例资料和治疗体会,现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5年2月期间收治的患者30例,其中男性患者11例,女性患者19例;年龄介于12~73岁之间,平均年龄43.4岁,所有患者均因发现甲状腺肿物来院就诊。

经喉镜、甲状腺彩超等筛检后发现,甲状腺结节大小在0.25cm×0.2cm~16.6cm×11.4cm不等,其中双侧叶多发结节占全部收治病例的56.7%(17例),左侧叶结节占全部收治病例的20.0%(6例,单发2例、多发4例);右侧叶结节占全部收治病例的23.3%(7例,单发2例,多发结节5例。

甲状腺疾病诊断与治疗

甲状腺疾病诊断与治疗

治疗 1.内科治疗:原则是对因治疗,针对有明确病因者。
若无明确病因,甲状腺激素药物治疗为主,治疗前必须检查 TSH基础水平及TSH兴奋试验。结合检查结果,选择是否甲状 腺激素治疗。 2.外科治疗:甲状腺大部切除术指征:①因气管、食 管、喉返神经受压者;②胸骨后甲状腺肿;③巨大甲状腺肿影 响生活、工作;④结节性甲状腺肿继发甲亢;⑤结节性甲状腺 肿疑有恶变者。
下丘脑
正反馈
副反馈
甲状腺疾病
单纯性甲状腺肿 甲状腺功能亢进 甲状腺炎 甲状腺腺瘤
甲状腺癌
单纯甲状腺肿
是指非炎症和非肿瘤原因所导致的、不伴 有临床甲状腺功能异常的甲状腺肿。在任何年 龄均可患病,多见于女性,本病常发生于青春 期和妊娠期内 。 病因(一)原料(碘)乏 地方性甲状腺肿、退变 (二)生理性甲状腺肿 可自愈 (三)合成或分泌障碍 含硫脲食物及药物
手术及手术后注意事项

1.麻醉通常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 醉。尤其对腺体较大,并有气管受 压、移位、胸骨后甲状腺肿或气管 软化,以及精神紧张者。以保证术 中呼吸道通畅,顺利完成手术。腺 体较小者,可采用颈部阻滞麻醉。 2.手术操作应轻柔、细致,按解 剖层次进行,严密止血,避免损伤 喉返、喉上神经,保护甲状旁腺。 充分显露腺体,紧贴甲状腺上极结 扎切断甲状腺下动脉,应在颈总动 脉内侧,结扎甲状腺下动脉主干, 以免损伤喉返神经。通常需切除腺 体的80%~90%,
4.甲状旁腺功能减退 (hypoparathyroidism)手术时甲状旁腺 被误切、挫伤或血液供应受损,均 可引起甲状旁腺功能减退。该并发 症并不少见,但因只要有一枚功能 良好的甲状旁腺保留下来,就可维 持甲状旁腺的正常功能,故临床上 出现严重手足抽搐者并不多见。
5.甲状腺危象(thyroidcrisis)是甲亢手术后危及生命的并发症之一。

腺体外科知识点总结

腺体外科知识点总结

腺体外科知识点总结一、甲状腺甲状腺是人体内分泌系统中最大的器官之一,主要功能是合成和释放甲状腺激素,对人体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甲状腺疾病包括甲亢、甲减、甲状腺结节、甲状腺肿瘤等,在临床中较为常见。

甲状腺外科手术主要包括甲状腺切除术、甲状腺部分切除术、甲状腺大部分切除术及淋巴结清扫术等。

甲状腺手术的适应症包括:1. 甲状腺癌:对于确诊为甲状腺癌的患者,需要进行甲状腺切除术及淋巴结清扫术,以期彻底清除病灶。

2. 甲状腺结节:对于甲状腺结节较大,或者合并有压迫症状,或者经过穿刺活检结果不确定的患者,需考虑手术治疗。

3. 甲亢:对于未能通过药物治疗或者放射治疗得到控制的患者,需要进行甲状腺切除术。

4. 甲减:对于自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等疾病需要在药物治疗无效时考虑手术治疗。

甲状腺手术的术前准备:1. 对于可能需要手术的患者,需要做好术前评估及准备工作,包括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甲状腺超声及CT等影像学检查,血清甲状腺功能及相关免疫学、生化学检查等。

2. 术前需规范应用抗甲状腺药物或者碘化钾等药物以准备手术。

3. 术前需要做好术前讨论,包括手术方式的选择、手术路径的确定、术中可能遇到的问题的处理等。

甲状腺手术的并发症:1. 声带功能损伤:由于甲状腺距离喉远端及远距和甲状旁腺解剖关系密切,甲状腺手术术过程中易损伤喉远神经,导致语音改变。

2. 甲状旁腺损伤:可能会发生甲状旁腺血供、神经供应的损伤,导致术后低钙等并发症。

3. 切口感染:术后切口可能会发生感染,需要及时处理。

二、副甲状腺副甲状腺是人体内分泌系统中重要的一个组织,主要功能是调节血钙水平。

副甲状腺疾病包括副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副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等,在临床中也较为常见。

副甲状腺外科手术主要包括副甲状腺切除术、副甲状腺次级植入术等。

副甲状腺手术的适应症包括:1.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对于明确诊断的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患者,需要进行副甲状腺切除术来控制血钙水平。

2024机器人手术系统辅助甲状腺和甲状旁腺手术临床实践指南要点(全文)

2024机器人手术系统辅助甲状腺和甲状旁腺手术临床实践指南要点(全文)

2024机器人手术系统辅助甲状腺和甲状旁腺手术临床实践指南要点(全文)摘要机器人外科是智能梢准微创外科发展的成果,应用千甲状腺外科领域,取得了良好临床效果。

我国«机器人手术系统辅助甲状腺和甲状旁腺手术专家共识(2016版)〉〉的发布对机器人辅助甲状腺和甲状旁腺手术的规范化开展与临床推广起到了重要作用。

随着临床实践的深入、微创理念的更新、机器人平台更新换代和技术不断改进,机器人甲状腺和甲状旁腺外科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尤其在适应证拓展、机器人外科医师培训和团队建设方面有了较大进步。

在2016版专家共识的基础上,结合近年发表的相关论著及临床研究,专家组撰写了«机器人手术系统辅助甲状腺和甲状旁腺手术临床实践指南(2024版)〉〉,从手术团队培养、手术适应证、术前评估、患者体位和空间建立、甲状腺腺叶切除步骤、颈部淋巴结清扫技巧等方面进行了总结推荐,并对再次手术、甲状旁腺手术及术后并发症的防治等方面提出了合理建议,以期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

手术微创化理念始终贯穿千人类医学发展的过程中,机器人外科手术系统凭借放大的三维高清手术视野、仿真手腕功能的类关节器械、直觉式操控等智能化优势,以精准的微创操作,准确再现外科医师在控制台上的动作,开创了甲状腺智能梢准微创外科新纪元。

目前机器人辅助甲状腺手术入路包括经双侧腋窝乳晕入路(bilateral axillo-breast approach, BABA)、单侧腋窝双侧乳晕(unilateral axilla bilateral-areola, UABA)入路、经腋窝入路(trans邸illary approach, TM)、经耳后发际入路(retroauricular approach, R AA)、经口腔前庭入路(transoral robotic thyroidectomy vestibular approach, TORTVA)等。

2008年Lee等[ 1]报告了机器人辅助下的BABA甲状腺手术,2014年贺青卿教授团队首次在国内开展该手术[2]。

腔镜下甲状腺及甲状旁腺手术的经验和技巧

腔镜下甲状腺及甲状旁腺手术的经验和技巧

别 。 良的胸 骨前 径路 对 患者乳 晕及 乳腺无 损伤 , 改 切 口比较 隐蔽 , 术后 的微 小瘢 痕可 以被 低领 服装遮 盖 , 符合 大 多数 患者对 美容 效果 的要 求 。该 径 路在保 证 美 容效果 的同时 , 大大 降低 了手 术创伤 , 加符合 微 更 创 原则 。但并 不 能得 出该径 路 可 以取 代乳 晕径路 的 结论 , 实际应 用过 程 中 , 在 手术 径路 的选 择还 应遵 照 患者 对美 容效 果 的需 求 。有些 患 者要求 瘢痕 更加 隐 蔽, 对乳腺 损 伤没有 太 大顾虑 , 更倾 向于选择 乳晕 径 路 。对 于其 他 手术径 路 , 在能 够保证 手 术安全 、 有 效 性 的前提 下 ,应在 告 知患者 的情 况下 有条 件 的施 行, 以达到 最佳 手术 效果 , 最终 让患 者满 意 。所 以说 最 佳手 术径 路 的选取 是根 据疾 病情况 、 者 的意愿 、 患
般, 后来 主 要采 用乳 晕 径路 和 改 良的胸 骨 前径 路 l, 】 9 1 即于胸骨 切迹 下约 1 m处作 1 mm纵行 切 口作 为 0c 0 观察 孔 , 、 乳头 上方 5c 左 右 m处 分别 作 5 mm、0ml 1 i l
进行 腔镜 辅助 甲状 腺手 术 , 易 掌握 , 容 更适 合腔 镜 下 甲状 腺手 术 的初 学 者 ; 点是 术后 颈部 仍 留有瘢 痕 , 缺 美容 效果 不甚 满意 。 颈部 无瘢 痕手 术径 路远 离肿 块 , 皮下 游 离范 围广 , 伤相 对 较 大 , 作较 困难 , 创 操 不容 易掌握 ; 点是 切 口隐蔽 , 优 美容 效果 好 。这些 径 路各 有其优 缺 点 , 术难 度也 有差 别 , 是 还没有 任 何一 手 但
辅 助腔 镜 甲状 腺手 术 _以及 处 于萌芽 中 的经 自然 腔 l 7 _ 道 腔 镜 手 术 ( a rl r c a si n l n ocpc nt a oi et nlmi dso i u r L ge

甲状旁腺损伤和功能减退的治疗

甲状旁腺损伤和功能减退的治疗

甲状旁腺损伤和功能减退的治疗甲状腺手术时切除、误伤甲状旁腺或因甲状旁腺缺血等原因可引起永久或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降低,甲状旁腺素合成和分泌不足,使病人血钙浓度降低,引起神经肌肉应激性增高的一系列症状,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不同作者报告甲状腺手术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发生率差别较大(2%~33%),可见与手术者的重视程度和手术技巧有关。

【病因】1.甲状旁腺被切除或损伤(1)行甲状腺切除术将位于甲状腺后被膜的甲状旁腺一并切除。

如甲状旁腺出现解剖变异,异位于甲状腺实质内时,被误切的机会增加。

(2)术中甲状旁腺可能被钳夹、缝合、结扎而引起甲状旁腺损伤。

一般认为,只要保留1~2个功能正常的甲状旁腺,就可持续正常的功能。

近年,因甲状旁腺被全部切除而导致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者已较少见。

2.甲状旁腺血供障碍甲状腺手术时,因结扎甲状腺上、下动脉;甲状腺后被膜游离过多,或完全切除,可引起甲状旁腺血供障碍,即使未切除或损伤甲状旁腺也可造成术后甲状旁腺功能低下。

3.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调节障碍多年来一直认为甲状腺术后出现手足搐搦是由于手术误切或损伤甲状旁腺的血供,继发血清钙降低所致。

近年来有文献报道不同疾病行甲状腺切除术,术后暂时性低钙抽搐的发生率是有明显差异的。

如甲状腺癌组比甲亢组术后暂时性低钙抽搐发生率要高得多,可能因为甲状腺癌比甲亢手术范围更广泛,造成甲状旁腺损伤、误切或血供障碍的可能性要大得多。

有学者认为,甲亢时机体处于高代谢状态,骨钙代谢也加速,骨组织中钙的分解大于合成,骨组织最常见病理改变是纤维性骨炎,其特点是破骨细胞明显增多,骨软化和骨质疏松。

甲状腺功能亢进时直接刺激血碱性磷酸酶增高,是甲亢性骨营养不良的一个重要标志。

因此,甲亢病人在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后,缺钙状态的骨骼突然摆脱了高甲状腺激素的影响,骨组织对钙的吸收明显增加,称作“骨饥饿”现象。

从血中摄取大量钙离子,使血钙降低。

此外,甲亢时甲状腺滤泡旁细胞也可能功能增强,降钙素的合成和分泌相应增多,在行甲状腺切除术中,较多的降钙素被挤压入血,也使血钙降低。

甲状腺外科出科小结

甲状腺外科出科小结

甲状腺外科出科小结甲状腺外科出科小结甲状腺外科是一门特殊的外科学科,主要负责治疗甲状腺相关疾病,包括甲状腺结节、甲状腺肿瘤和甲状腺功能亢进等。

在这门学科中,我通过实际患者的诊疗过程,学到了很多知识和技能,同时也感受到了患者对于我们工作的信任和期望。

在甲状腺结节的治疗中,我了解到了甲状腺结节的分类和诊断方法。

通过甲状腺超声、甲状腺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等方法,我能够准确地判断结节的性质,从而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对于良性结节,我们通常会选择观察和保守治疗,而对于可疑恶性结节,我们会推荐手术切除。

在手术中,我学会了正确地切除结节,并注意保护周围的重要组织结构,如喉返神经和甲状旁腺。

此外,我还学会了术后护理和随访,以及处理术后并发症的方法,如出血和声带损伤等。

在甲状腺肿瘤的治疗中,我了解到了甲状腺乳头状癌、滤泡状癌和髓样癌等不同亚型的特点和治疗方案。

对于早期甲状腺癌,我们通常会推荐甲状腺全切除术,并根据肿瘤的分期和分级来确定是否需要进行颈部淋巴结清扫术。

对于晚期和复发性甲状腺癌,我们还会综合考虑放射治疗和靶向治疗的方案。

在手术中,我学会了正确地切除肿瘤,并修复甲状腺床和薄层肌筋膜。

此外,我还学会了观察和解释术中冰冻切片结果,以及处理术后并发症的方法,如术后出血和喉返神经损伤等。

在甲状腺功能亢进的治疗中,我了解到了甲状腺功能亢进的病因和分型。

通过甲状腺功能检查,我能够确定患者的甲状腺功能状态,并根据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对于Graves病,我们常常会推荐甲状腺手术和放射治疗。

在手术中,我学会了正确地切除甲状腺,并注意保护周围的重要组织结构,如喉返神经和甲状旁腺。

此外,我还学会了处理甲状腺危象和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等并发症的方法。

在整个学习和实践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医生的责任和使命感。

患者对于甲状腺相关疾病的治疗都抱着很大的期望,因此我们必须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以便更好地帮助他们。

在与患者的沟通中,我们要耐心倾听他们的问题和疑虑,以及向他们解释治疗方案和预后。

乳腺甲状腺外科常见手术方式

乳腺甲状腺外科常见手术方式

8.乳腺癌经典根治术
9.乳腺癌扩大根治术
10.保乳乳腺癌改良根治术
11.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体组织病理学检查术
12.乳房重建术
1、乳腺区段切除术
乳腺病损切除术 乳腺区段切除术 乳腺象限切除术 乳腺局部扩大切除术
2.、乳腺微创旋切术
乳腺肿物麦默通旋切术
3、腋窝副乳切除术
腋窝副乳切除术:可能切除腋窝 部分皮肤(如存在副乳头),大 部分不切除皮肤。
气管造瘘术 气管袖状切除术 气管造瘘闭合术
1.乳腺区段切除术
乳 腺 手 术
2.乳腺肿物麦默通微创手术 3.腋窝副乳切除术 4.乳腺瘘管切除术 5.单纯乳房切除术 6.保留乳头乳晕乳腺皮下腺体切除术(NSM)

7.乳腺癌改良根治术
式Leabharlann Ⅰ式(保留胸大肌、胸小肌术式)

Ⅱ式(保留胸大肌、切除胸小肌术式)

2020/5/31
4
3、甲亢手术方式
甲亢的手术手术方式主要有两种: 一种是双侧甲状腺大部切除术(次 全切除术) 另一种为全甲状腺切除术。
4、甲状旁腺手术方式
甲状旁腺腺瘤切除术(针对甲状旁腺高功能腺瘤) 甲状旁腺全部切除联合部分甲状旁腺自体移植术 (针对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5、甲状腺手术相关手术
4、乳腺瘘管切除术
5、单纯乳房切除术
切除整个乳房,包括乳头及乳房部分皮肤。
乳腺癌手术方式历史演变
1894 Halsted 根治术
1950
Auchiclass 改良I式 Party 改良II式
1990
Krag 前哨淋巴 结活检术
1949
Urban 扩大根治

1980
Fisher 乳腺癌保

甲状腺围手术期甲状旁腺功能保护指南(最全版)

甲状腺围手术期甲状旁腺功能保护指南(最全版)

甲状腺围手术期甲状旁腺功能保护指南(最全版)为提高甲状腺手术安全性,降低术后甲状旁腺功能低下的发生率,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甲状腺外科医师委员会(Chinese Thyroid Association,CTA)于2015年组织国内部分专家编写了《甲状腺手术中甲状旁腺保护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1-2],得到了国内甲状腺外科医生的广泛认可。

现结合其推广应用经验及循证医学研究结果,制订《甲状腺围手术期甲状旁腺功能保护指南(2018版)》,以指导临床实践。

本指南适用于所有甲状腺手术,包括初次和再次手术,开放、腔镜和机器人手术。

1.1 甲状旁腺大小、数目及位置甲状旁腺与胸腺及甲状腺的发育和解剖部位密切相关。

甲状旁腺大小为(5~7)mm×(3~4)mm×(1~2)mm,单个甲状旁腺重量为10~70 mg,多在35~40 mg[3]。

甲状旁腺由薄层包膜包裹,大多数呈椭圆型、豆型或球型,部分呈细长型,更罕见的呈双叶状或扁平多叶状结构。

甲状旁腺颜色常随着年龄而变化,在成人取决于主细胞含量和生成的血管量,其颜色可在棕黄色及棕褐色之间变化。

甲状旁腺的数目因人而异,尸检报道为2~11枚,多数人为4枚(我国人群为48%~62%),>4枚(主要为5枚)占2.5%~20.0%,3枚为2.0%~3.6%,我国人群中2枚者约占15.0%[4-5]。

多数甲状旁腺紧附于甲状腺左、右两叶背面,常位于甲状腺固有被膜和外科被膜间的纤维囊内。

上位甲状旁腺位置相对固定,80%~85%集中在以甲状软骨下角(或喉返神经与甲状腺下动脉交点上方1 cm)为圆心、半径为1 cm的圆形区域内;约10%位置更高,位于甲状腺腺叶上极后方或咽后间隙;另约5%位置稍低,位于腺叶的中1/3后方,有时被甲状腺下动脉、喉返神经或Zuckerkandl结节所遮盖。

下位甲状旁腺位置变异较大,大多数(约80%)位于甲状腺下极与胸腺之间的区域,其余可位于甲状腺前面、气管前面、胸腺内、纵隔内、甲状腺实质内或颈动脉鞘内等区域。

普通外科收治范围

普通外科收治范围

普通外科收治范围一、颈部疾病1.甲状腺疾病:(1)单纯性甲状腺肿:弥漫性、结节性(2)甲状腺功能亢进的外科治疗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的外科治疗继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高功能腺瘤(3)甲状腺炎急性甲状腺炎亚急性甲状腺炎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桥本甲状腺炎)(4)甲状腺肿瘤甲状腺腺瘤甲状腺癌甲状腺结节(性质不明)2.甲状旁腺疾病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3.颈部淋巴结核4.颈部肿块(1)肿瘤:原发性、继发性(2)炎症(3)先天性畸形5、颈动脉体瘤6、颈部损伤二、乳房疾病1.乳腺炎性疾病(1)急性乳腺炎(2)乳腺结核(3)乳腺脂肪坏死2.乳房良性病变(1)浆细胞性乳腺炎(2)乳腺囊性增生病(3)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4)乳腺纤维瘤、巨纤维腺瘤(5)乳腺分叶状肿瘤3.乳腺恶性肿瘤(1)乳腺癌(2)男性乳腺癌(3)乳腺恶性淋巴瘤(4)乳腺间叶组织肉瘤4.其他乳腺病变(1)先天性发育异常(2)男性乳房发育症三、腹外疝1.腹股沟疝(斜疝、直疝)2.股疝3.腹壁切口疝4.脐疝5.白线疝6.腰疝7.闭孔疝8.半月线疝9.食管裂孔疝10.膈疝11.其他腹外疝四、外科急腹症常见的外科急腹症有: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急性胆囊炎、急性胆管炎、急性胰腺炎、急性阑尾炎、小肠急性梗阻、腹部闭合性损伤、妇产科疾病所致急性腹痛等。

五、腹部损伤常见腹部损伤有:腹部损伤、肝脏损伤、肝外胆管损伤、脾脏损伤、胃损伤、十二指肠损伤、胰腺损伤、小肠及其系膜损伤、结肠、直肠及肛管损伤、膈肌损伤、腹膜后血肿及大血管损伤等。

六、腹膜、网膜及腹膜后间隙疾病1.急性腹膜炎:原发性腹膜炎、继发性腹膜炎;2.结核性腹膜炎3.腹腔脓肿:(1)膈下脓肿(2)盆腔脓肿(3)腹腔内其他脓肿4.原发性腹膜肿瘤:(1)腹膜假黏液瘤(2)腹膜间皮细胞瘤5.大网膜疾病:(1)大网膜扭转(2)大网膜囊肿(3)特发性阶段性网膜梗死(4)大网膜粘连综合征(5)网膜肿瘤6.肠系膜疾病:(1)肠系膜炎性疾病(2)肠系膜囊肿和肿瘤(3)肠系膜血管疾病7.腹膜后疾病: (1)腹膜后出血(2)腹膜后感染(3)髂窝脓肿(4)腹膜后纤维化(5)原发性腹膜后肿瘤七、胃、十二指肠疾病1.胃、十二指肠溃疡的外科治疗2.应激性溃疡3.胃肿瘤:(1)胃息肉(2)胃肠间质瘤(3)胃淋巴瘤(4)胃癌(5)胃类癌4.急性胃扩张5.胃扭转6.胃和十二指肠结核7.胃和十二指肠异物8.胃和十二指肠憩室9.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10.胃和十二指肠出血11.胃食管反流病12.代谢性疾病:肥胖症八、小肠结肠疾病1.肠梗阻:(1)黏连性肠梗阻(2)肠扭转(3)成年人肠套叠(4)腹内疝(5)肠堵塞(6)功能性肠梗阻(7)血运性肠梗阻(8)慢性小肠假性梗阻(9)腹茧症与硬化性腹膜炎2.肠系膜血管缺血性疾病:(1)急性肠系膜动脉栓塞(2)非闭塞性急性肠缺血(3)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4)慢性肠系膜血管闭塞缺血3.小肠炎性疾病:(1)Crohn病(2)急性出血性肠炎(3)抗生素相关性肠炎(4)肠结核(5)肠伤寒穿孔4.小肠憩室疾病:(1)空肠、回肠憩室(2)Meckel 憩室5.肠气囊肿症6.盲襻综合征7.短肠综合征8.肠外瘘9.小肠肿瘤10.黑斑息肉病11.结肠扭转:(1)乙状结肠扭转(2)盲肠扭转12.结肠憩室病13.结肠阿米巴病14.结肠血吸虫病15.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16.结肠息肉:(1)结直肠腺瘤(2)腺瘤癌变(3)错构瘤(4)炎症性息肉(5)增生性息肉17.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18.类癌及类癌综合征19.结肠肿瘤:(1)结肠癌(2)结肠其他肿瘤九、阑尾疾病1.急性阑尾炎2.慢性阑尾炎3.特殊情况阑尾炎:(1)妊娠期急性阑尾炎(2)小儿急性阑尾炎(3)老年急性阑尾炎(4)异位阑尾炎4.阑尾肿瘤:(1)阑尾黏液囊肿(2)阑尾黏液假瘤(3)阑尾类癌(4)阑尾腺癌十、肛管、直肠疾病1.肛管、直肠损伤2.肛裂3.肛管、直肠周围脓肿:(1)肛周皮下脓肿(2)坐骨直肠窝脓肿(3)骨盆直肠窝脓肿(4)直肠后窝脓肿(5)高位肌间脓肿4.肛瘘5.痔6.直肠脱垂7.肛门失禁8.出口处梗阻型便秘:(1)直肠前膨出(2)直肠内套叠(3)耻骨直肠肌综合征(4)孤立性直肠溃疡综合征9.其他类型便秘10.直肠肿瘤:(1)直肠癌(2)直肠类癌(3)直肠良性肿瘤11.肛管及肛门周围恶性肿瘤:(1)鳞状上皮细胞癌(2)基底细胞癌(3)一穴肛原癌(4)黑色素瘤(5)肛周Peget病12.直肠血管瘤13.肛门直肠的性传播疾病:(1)艾滋病(2)肛门尖锐湿疣(3)梅毒(4)肛门及直肠淋病(5)性病性淋巴肉芽肿十一、肝脏疾病1.肝脏的感染:(1)细菌性肝脓肿(2)阿米巴性肝脓肿(3)肝结核2.肝脏恶性肿瘤:(1)原发性肝癌(2)继发性肝癌(3)肝脏其他恶性肿瘤3.肝脏良性肿瘤:(1)肝血管瘤、肝血管脂肪瘤(2)肝腺瘤(3)局灶性结节增生(4)其他肝脏良性肿瘤4.非寄生虫性肝囊肿及肝内胆管囊肿:(1)单纯性肝囊肿(2)多囊肝合并人多囊肾病(3)肝囊腺瘤(4)先天性肝纤维化(5)先天性肝内胆管扩张 5.肝棘球蚴病:(1)细粒棘球蚴病(2)多房棘球蚴病十二、门静脉高压症1.门静脉高压症2.巴德-吉亚利综合征十三、胆系疾病1.胆道畸形:(1)胆道闭锁(2)先天性胆管扩张症2.胆石病:(1)胆囊结石(2)肝外胆管结石(3)肝内胆管结石3.胆道感染:(1)急性胆囊炎(2)慢性胆囊炎(3)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4.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5.胆道寄生虫病6.胆管损伤7.胆道肿瘤:(1)胆囊息肉和良性肿瘤(2)胆囊癌(3)胆管癌8.胆道疾病常见并发症:(1)胆囊穿孔(2)胆道出血(3)胆管炎性狭窄(4)胆源性肝脓肿(5)胆源性胰腺炎 9.Oddi 括约肌狭窄与缩窄性Vater乳头炎十四、胰腺疾病1.胰腺先天性疾病:(1)环状胰腺(2)胰腺分离(3)异位胰腺2.胰腺炎:(1)急性胰腺炎(2)慢性胰腺炎3.胰腺囊性疾病:(1)先天性胰腺真性囊肿(2)后天性胰腺真性囊肿(3)胰腺囊性肿瘤(4)胰腺假性囊肿4.胰腺恶性肿瘤及壶腹部恶性肿瘤5.胰腺内分泌肿瘤:(1)胰岛素瘤(2)胃泌素瘤(3)胰高血糖素瘤(4)其他胰腺内分泌肿瘤 6.多发性内分泌腺病十五、脾脏疾病1.副脾及脾发育不良2.脾切除术适应症:(1)脾功能亢进(2)游走脾(3)脾囊肿(4)脾肿瘤(5)脾动脉瘤(6)脾脓肿(7)脾梗死(8)脾破裂(9)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0)其他需要脾切除疾病十六:消化道出血1.上消化道出血2.下消化道出血十七、周围动脉、静脉及淋巴管疾病1.血管损伤2.动静脉瘘3.血管闭塞性脉管炎4.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5.颈动脉硬化症、颈动脉狭窄、颈动脉扭曲6.急性动脉栓塞7.周围动脉瘤8.血管瘤9.雷诺综合征10.单纯性下肢静脉曲张11.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12.静脉血栓形成:(1)血栓性浅静脉炎(2)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13.淋巴水肿14.急性淋巴管炎十八:创伤、烧伤、电烧伤、冷伤、咬蜇伤1.热力烧伤2.电损伤和化学烧伤3.冷伤4.咬蜇伤:咬伤、虫蜇伤5.创伤十九、外科感染1.全身性外科感染2.浅部组织细菌性感染:疖、痈、急性蜂窝织炎、丹毒、浅部急性淋巴管炎和淋巴结炎等;3.手足急性化脓性细菌感染4.有芽孢厌氧菌感染5.外科病毒性感染6.肠源性感染二十、常见体表肿瘤及疤痕组织1.皮肤乳头状瘤2.皮肤癌3.痣与黑色素、恶性黑色素瘤4.脂肪瘤5.纤维瘤及纤维瘤样病变6.神经纤维瘤7.血管瘤8.囊性疾病或囊肿9.淋巴管瘤10.疤痕组织。

甲状腺疾病的外科治疗讲稿

甲状腺疾病的外科治疗讲稿

甲亢的外科治疗
术后并发症
5 甲状腺危像
• 原因:术前准备不足,手术应激 • 临床表现:高热、脉快、烦躁、大汗、呕吐腹泻,重者休克 • 治疗
– – – – – – – 肾上腺素能阻滞剂:利血平,心得安 碘剂 皮质激素 镇静剂 降温 支持 洋地黄
• 预防
亚急性甲状腺炎
又名:巨细胞性甲状腺炎,肉芽肿性甲状腺炎 病因 病毒感染 临床表现
摄碘,对周围肿瘤组织间接杀伤作用)
4 化疗、放疗、TSH抑制治疗无效
甲状腺癌
未分化癌
1 外放疗+化疗+TSH抑制治疗 2 不手术,131I无效
甲状腺结节
1 病史
• • • • • • 儿童甲状腺结节50%恶性 年轻男性单个结节 短期内生长迅速 儿童期曾接受头颈部放疗者 家族性 有甲旁亢、嗜铬细胞瘤病史或家族史者
1 甲状腺肿 2 疼痛 3 吞咽困难
病程 3个月,分4期:
1 甲亢期 2 甲状腺功能正常期 3 甲减期 4 甲状腺功能恢复期
亚急性甲状腺炎
诊断
1 病前1~2周有上感史
2 病后1周内BMR↑、摄131I率↓,呈分离现象 3 吞咽困难
治疗
强的松治疗1~2月
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
又名桥本甲状腺肿,甲状腺肿合并甲减最常见的原因
甲状腺瘤(Thyroid Adenoma)
分滤泡状和乳头状,以前者为主 1 青年女性好发:40岁以下 2 单发无痛性结节,生长缓慢,囊内出血者增长快 3 癌变率10% 4 20%为高功能腺瘤,可并发甲亢症状 5 鉴别疾病:结节性甲状腺肿单发结节 6 手术治疗为主:大部切除或部分切除,术中快速切片
甲状腺癌(Thyroid Carcinoma)
甲状腺癌

普通外科学(医学高级):甲状腺及甲状旁腺疾病考点巩固三

普通外科学(医学高级):甲状腺及甲状旁腺疾病考点巩固三

普通外科学(医学高级):甲状腺及甲状旁腺疾病考点巩固三1、单选在判断甲状腺结节良恶性时,下列哪项不正确()。

A.单发结节恶性机会较多发结节大B.囊性结节也可能是恶性的C."冷结节"都是恶性的D.实性结节的恶性(江南博哥)率较高E.儿童单发结节的恶性机会较大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暂无解析2、单选女性,20岁。

因甲亢行双侧甲状腺大部切除术,3天后出现声音嘶哑,可能的原因()。

A.喉上神经损伤B.术中切断一侧喉返神经C.术中误扎一侧喉返神经D.术后血肿压迫E.以上都不正确正确答案:D3、单选男性,33岁。

因甲状腺功能亢进准备接受手术治疗。

查体:T36.6℃,P110次/分,R19次/分,BP125/75mmHg。

护士应在术前指导病人练习()。

A.侧卧位B.脊柱过伸位C.头颈过伸位D.去枕平卧位E.垫枕平卧位正确答案:C4、多选甲亢手术前服用碘剂要达到的条件()。

A.病人情绪稳定B.睡眠良好C.体重增加D.脉率<90次/分以下E.基础代谢率<+20%正确答案:A, B, C, D, E5、单选下列关于甲状腺癌的描述中哪项不正确()。

A.乳头状腺癌是最常见的甲状腺癌B.滤泡状腺癌发展较迅速,属中等恶性C.未分化癌属高度恶性,多采用放射性核素治疗D.髓样癌能分泌降钙素E.晚期甲状腺癌可压迫颈交神经产生Horner综合征正确答案:C6、单选女性,50岁。

颈增粗20年,近一年消瘦10公斤,并有心悸。

体检发现双侧甲状腺多个结节。

基础代谢率+31%,2小时内甲状腺摄碘29%。

甲状腺手术后1天,病人手足抽搐时处理的方法是立即()。

A.测定血清钙浓度B.口服钙剂C.口服二氢速固醇D.静脉注射10%葡萄糖酸钙10~20mlE.行甲状旁腺移植术正确答案:D7、单选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后,病人出现手足抽搐发作时,最便捷而有效的治疗是()。

A.静脉注射10%葡萄糖酸钙或氯化钙10~20mlB.口服葡萄糖酸钙或乳酸钙2~4gC.口服维生素D35万~10万UD.口服双氢速变固醇油剂E.停食肉类、乳品和蛋类食品正确答案:A8、多选甲状腺多发性结节的手术指征是()。

甲状腺、甲状旁腺疾病的专科化诊治--围手术期规范化肠内肠外营养支持精选全文完整版

甲状腺、甲状旁腺疾病的专科化诊治--围手术期规范化肠内肠外营养支持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甲状腺、甲状旁腺疾病的专科化诊治省级II类 5.0分一、甲状腺疾病围手术期管理1.甲状腺功能亢进术前准备,脉率应降至每分钟A.80次以下B.90次以下C.100次以下D.120次以下2.甲状腺功能亢进病人术前准备可以手术的基础代谢率,至少降至A.+10%以下B.+20%以下C.+25%以下D.+30%以下3.甲状腺功能亢进手术前一般应常规使用A、甲状腺素B、o受体阻滞剂C、复方碘溶液D、氢化可的松4.女性,50岁,于全麻下行甲状腺大部切除术,术后第二天口唇麻木,四肢抽搐.应即刻采用的处理应是A.口服大剂量葡萄糖酸钙B.口服维生素D3丸C.口服二氢速固醇油剂D.静脉注射10%葡萄糖酸钙10ml5.甲状腺功能亢进术后呼吸困难多发生于术后A. 6小时以内B. 12小时以内C. 24小时以内D. 48小时以内二、甲状腺疾病围手术期管理(下)1.术中喉返神经解剖常用的位置不包括A 喉返神经三角B甲状腺下动脉与喉返神经交叉处C 环甲膜处D喉返神经入喉处2.喉返神经最常见的变异是A 喉返神经分两支或两支以上如后B 左侧喉非返神经C 右侧喉非返神经D 喉返神经位于甲状腺下动脉后方3.喉返神经最不易出现位置变异的位置是A 喉返神经三角B甲状腺下动脉与喉返神经交叉处C 甲状腺下极腺体处D甲状软骨下角下方入喉处4.诊断甲状腺结节性质最佳方法是A 穿刺细胞学检查B穿刺病理学检查C 术中快速病理检查D 核素扫描检查5.保证甲状腺手术安全的措施不包括A 术前甲状腺结节的仔细定位B术前充分的沟通C 术前初步预测手术可能的风险,并制定合理的预防措施D 术前综合评估患者全身状态三、甲状腺疾病影像学检查的选择及意义1.甲状腺肿物首选的辅助检查是A CT检查B 超声检查C 核素扫描D MRI检查2.以下哪项不是甲状腺胸部正位片检查的意义A 明确肿物是否位于胸骨后B 明确气管是否受压移位C 明确气管是否软化D 明确是否气管狭窄3.甲状腺疾病颈部CT检查的意义A 明确肿物的性质B 明确甲状腺肿物与周围组织的关系C 初步预测气管是否软化D 检查甲状腺的功能4.甲状腺癌最典型的钙化特征是A 针刺样或沙粒样钙化B 大的弧状钙化C 大的颗粒样钙化D 斑块状钙化5.下列哪项不是甲状腺癌的超声特点A腺体内强回声光点B与周边组织界限欠清C肿物呈低回声,血流丰富D结节有晕征6.核素扫描提示恶性肿瘤的结果是A 温结节B热结节C 凉结节D 冷结节四、分化型甲状腺癌的外科治疗1.如病理报告为单侧叶甲状腺乳头状癌,又无远处转移表现应采纳何种术式A.患侧全切加颈淋巴结清除B.患侧全切,峡部切除,对侧大部切除,颈淋巴结清扫C.双侧甲状腺全部切除D.患侧腺体大部切除,峡部切除2.有关甲状腺癌以下哪一项描述是正确的A.同位素扫描均为"冷结节"B.滤泡状癌是一种恶性度最高的病理类型C.乳头状癌的预后一般良好D.髓样癌的预后最好3.分化型甲状腺癌手术后为什么要定期做131I全身显像A. 观察甲状腺癌化疗疗效B. 甲状腺癌转移灶及复发灶的早期发现C. 减少甲状腺癌复发率D 判断甲状腺功能4.甲状腺癌术后随访不必要的检查是A.颈部超声检查B.甲状腺功能检查C.血清Tg检查D.AFP5.甲状腺癌为什么可用131I治疗A. 因为甲状腺癌没其他方法治疗B. 因为131I能彻底清除甲状腺癌组织C. 因为分化型甲状腺癌能摄取131ID.因为甲状腺功能亢进能用131I治疗6.关于甲状腺癌的描述错误的是A.甲状腺癌术后应常规行化疗B.发病率女性远高于男性,2~3:1C.分化型甲状腺癌占94%左右D.甲状腺癌是内分泌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围手术期规范化肠内肠外营养支持省级II类 5.0分一、肠内营养1.以下哪项不是肠内营养的特点:A. 符合生理B. 消化和吸收过程能够增加胃肠道的血液供应C. 保护胃肠道的正常菌群和免疫系统D. 利于内脏蛋白质合成和代谢调节,但对循环干扰较大2.应用EN和PN治疗后,以下各项中哪个没有显著性差异:A. 谷氨酰胺浓度B. 白蛋白水平C. 治疗费用D. 肠黏膜通透性3.美国EN与PN的应用比例在2000年是为:A. 1:4B. 1:9C. 9:1D. 8:1E. 10:14.肠内营养制剂的分类中不包含的类型是:A. 氨基酸型B. 长肽型C. 整蛋白型5.肝脏疾病专用型制剂的特点中,哪项不对:A. 高热量、低钠成份B. 增加支链氨基酸C. 增加芳香族氨基酸及不可消化的可溶性纤维素D. 补充脂溶性维生素,锌、叶酸和复合维生素BE. 低铜、铁、锰含量6.EN管饲途径微创(内镜下)消化道造口技术,不包含以下哪项:A. 胃造口(含经胃造口空肠置管)B. 十二指肠造口C. 空肠造口D. 结肠造口二、规范化的肠外营养支持1.以下哪项不是主要营养素:A. 脂肪B. 碳水化合物C. 氨基酸或蛋白质D. 维生素2.不论是手术患者还是非手术患者,国内外科液体治疗的比例都高于:A. 50%B. 60%C. 70%D. 80%E. 90%3.当前研究得出PN可以:A. 减少重度营养不良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增加感染力B. PN可能增加轻度或没有营养不良患者的感染并发症发生率C. 可能降低轻度或没有营养不良患者医疗费用(营养药费、感染相关费用等)4.营养风险筛查评分系统中,不是构成得分要件的是:A. 营养状况(体重或营养摄入变化)得分B. 疾病(包括手术)严重程度得分C. 性别(男性比女性多的1分)D. 年龄调整得分(大于70岁加1分)5.有多少比例的能量需要由EN提供,可满足对肠屏障功能的要求:A. 10-15%B. 15-20%C. 20-25%D. 25-30%6.不属于肠外营养混合液潜在危险的是:A. 配置过程形成的微粒B. 脂肪乳的失稳定状态C. 钾离子结晶形成D. 维生素的光降解作用E. 胰岛素的吸附作用三、药理营养素-营养治疗1.常见的氨基酸类药理营养素有:A. 谷氨酰胺、甘氨酸、Vit EB. 谷氨酰胺、半胱氨酸,ω- 9 橄榄油C. 谷氨酰胺、精氨酸、核苷酸、牛磺酸2.哪项不是鱼油脂肪乳的重要作用:A. 影响免疫功能B. 降低膜稳定性与流动状态C. 影响凝血-抗凝状态D. 调节炎症平衡3.当谷胱甘肽用量达到多少时能明显改善预后:A. 大于0.3g/kg.dB. 大于0.3mg/kg.dC. 大于0.5g/kg.dD. 大于0.5mg/kg.d4.下列哪项不是谷氨酰胺的重要功能:A. 维护、修复肠粘膜屏障功能B. 减低免疫细胞复制,维持免疫细胞功能C. 减少肌肉分解,改善氮平衡,促进蛋白质合成D. 促进谷胱甘肽合成,减少氧自由基,减轻炎症反应5.以下哪项不是谷氨酰胺对于机体的作用机制:A. 是组织间氮的高效运载体B. 蛋白质、核酸合成的重要前体C. 是人体的非必须氨基酸D. 体内快速生长和分化细胞的重要能源物质6.以下哪项不是鱼油脂肪乳对于机体的作用机制:A. 减少了前列腺素和白三烯的产生B. 增加血小板聚集、平滑肌收缩和白细胞趋化C. 调节炎性细胞因子产生D. 减少免疫功能抑制四、老年患者的代谢特点与营养支持策略1.下列有关老年人的生理组成变化的论述错误的是:A. 体内水分减少B. 总体脂肪下降,肢体脂肪减少,躯干腹部脂肪增加C. 心、肺、肾、消化及免疫功能均减退D. 糖代谢率及耐受性下降E. 多种维生素及铜、铁蛋白等减少2.无营养不良的患者接受肠外营养其感染并发症的发生率:A. 增加B. 减少C. 不受影响3.肠外肠内营养应用指南推荐,在营养支持前进行何种评价,何时制定营养支持计划:A. NRS;评分≧3分时B. MAN;评分≧4分时C. BMI;得分<20.5时4.下列营养支持手段是目前临床营养方向的是:A. ENB. PNC. EN+PN5.创伤大、病情重的患者应使用低氮低热卡进行营养支持,其标准为:A. 非蛋白热卡:<104.5 千焦/千克/天;氮入量:<0.20 克/千克/天B. 非蛋白热卡:<125.4 千焦/千克/天;氮入量:<0.25 克/千克/天C. 非蛋白热卡:< 83.6 千卡/千克/天;氮入量:< 0.15 克/千克/天五、老年外科病人营养风险评定1.下列有关营养不良的发生率和诊断率论述正确的是:A. 老年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高,但常常难以诊断B. 老年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低,且常常难以诊断C. 老年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高,且极易确诊2.“由医务人员进行的快速、简便方法,决定是否需要制订营养计划”的营养评估方法称作:A. 营养筛查B. 营养评定3.下列评估方法中,需要测量多处皮下脂肪和肌肉消耗情况,费时相对较长的是:A. 主观全面评定 (SGA)B. 微型营养评定方法 (MNA)C. 营养风险筛查2002 (NRS 2002)4.下列评估方法中,对于需要长时间受照顾或接受营养支持的老年人来说针对性不强,而适合评价那些自由居住的老年人的是:A. 主观全面评定 (SGA)B. 微型营养评定方法 (MNA)C. 营养风险筛查2002 (NRS 2002)5.首次将营养风险和营养干预相结合的营养评估方法是:A. 主观全面评定 (SGA)B. 微型营养评定方法 (MNA)C. 营养风险筛查2002 (NRS 2002)6.关于有效的营养筛查和干预计划对患者结局的影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可以降低平均住院日B. 可以降低大并发症的发生C. 可以降低30天再住院频率D. 增加住院医疗花费。

甲状腺疾病的外科治疗

甲状腺疾病的外科治疗
节。
• 血钙与血磷间呈相反关系,乘积衡定(35—40)
2021/4/9
/sundae_meng
15
原发性甲旁亢的外科治疗
甲状腺疾病的外科治疗
2021/4/9
/sundae_meng
1
甲状腺手术范围的定义
• 全甲状腺切除术(total thyroidectomy ) • 近全甲状腺切除术(near-total thyroidectomy)
保留靠近甲状旁腺和喉返神经入喉部的极小部分 • 腺叶切除术(lobectomy ) • 腺叶次全切除术(subtotal lobectomy)
4
良性甲状腺疾病的外科手术范围
• 多结节性甲状腺肿 严格掌握手术指征
手术方式
以前:甲状腺叶次全切除为主要方式
近年:全甲状腺切除术(尤其在流行区)
• 滤泡性腺瘤:有人主张全甲状腺切除术 • 我们的主张:局限于一叶—腺叶切除
两叶病灶:全切或次全切
2021/4/9
/sundae_meng
--全甲状腺切除术加可切除转移灶的切除术 --多发转移:全甲状腺切除术后加放射性碘辅助治疗
2021/4/9http://www/sundae_meng9
髓样癌的手术切除范围
• 来自于滤泡旁细胞 • ¼有家族遗传性,是MEN2的部分表现 • 95%可发现RET原癌基因突变 • 家族遗传性者行全甲状腺切除术加颈部淋巴结清扫(单侧
性甲状腺肿应施行更为彻底的手术
2021/4/9
/sundae_meng
3
良性甲状腺疾病手术切除范围
• 有人主张对原发性甲亢行全甲状腺切除术,理由: 无复发 对突眼有缓解作用 免除恶性肿瘤发生的危险 二次手术增加并发症发生的几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甲状腺疾病外科治疗的历史
公元2世纪,Galen首次对“甲状腺” 这个名词进行了文字记录,1656年, 解 剖 学家 Thomas Wharton 从 希 腊语
“thyreos ” 即 “ 盾 牌 ” 创 造 了 “Thyriod”。
甲状腺疾病外科治疗的历史
Theodor Billroth (1829–1894)
原发灶处理需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1、分化型甲状腺癌手术治疗的外科术式国内外尚没有统一 意见。
2、甲状腺滤泡癌因易发生远处转移,应行状腺全叶切除, 以便转移灶的放射性碘治疗。
3、对于甲状腺乳头状癌最小切除范围不能小于腺叶切除。 4、甲状腺乳头状癌位于峡部,一般主张扩大的峡部切除+气
管前淋巴结清扫,如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则需行甲状腺 全叶切除。 5、分化型甲状腺癌累及腺外组织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 在现代外科条件下,多数已非手术禁忌,不可轻易放弃 手术,如能局部肿瘤与受累组织一并彻底切除,一些患 者仍能获得长期生存的可能。
甲亢的术前药物准备
甲亢的外科治疗
对ATD和碘剂均过敏者:碳酸锂300~500mg Q8h,短期准备。
(碳酸锂可以抑制甲状腺激素分泌,但作用随时 间延长而逐渐消失,仅适用于短期治疗)
甲亢的外科治疗
甲亢的术前药物准备 心得安:(β-受体阻断剂)阻断儿茶酚胺的作
用,减轻甲状腺毒症的症状,抑制外 周组织T4转换为T3。阻断甲状腺激素 对心肌的直接作用。20-80 mg Q6~8h。 用于甲亢症状没有良好控制患者的术 前准备,使患者心率接近正常。
熟悉 1、未分化甲状腺癌的治疗 2、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外科治疗
教学要求
学时安排:3学时
教学方法: PBL(problem-based learning) 以“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
教学内容
甲状腺良性病变的外科治疗 1、甲状腺腺瘤 2、结节性甲状腺肿 3、Graves病
教学内容
甲状腺癌的外科治疗 1、分化型甲状腺癌 2、甲状腺髓样癌手术治疗 3、低分化甲状腺癌外科治疗 4、甲状腺未分化癌外科治疗 5、甲状腺癌再次手术 上动脉 甲状腺下动脉
3静脉
甲状腺上静脉 甲状腺中静脉 甲状腺下静脉
2神经
喉上神经 喉返神经
甲状腺的生理功能
合成、贮存、分泌甲状腺素
甲状腺素的主要作用
1、增加全身组织细胞的氧消耗及热量产生; 2、促进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分解; 3、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及组织分化。
甲状腺疾病外科治疗的历史
教学内容
甲状旁腺疾病的外科学治疗 1、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2、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外科学第8版-颈部疾病
一、甲状腺疾病(任国胜) 1、甲状腺解剖概要 2、单纯性甲状腺肿 3、甲状腺机能亢进的外科治疗 4、甲状腺炎 5、甲状腺腺瘤 6、甲状腺癌 7、甲状腺结节的诊断和治疗
外科学第8版-颈部疾病
手术是甲状腺和甲状旁腺疾病的主要措 施之一。
大部分甲状腺癌以外科治疗为首选或 为主要的治疗方式。
甲状腺及甲状旁腺疾病的外科治 疗大纲要求内容
掌握: 1、甲状腺良性肿物的手术指征 2、甲状腺癌的病理分型 3、分化型甲状腺癌的治疗 4、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手术原则
甲状腺及甲状旁腺疾病的外科治 疗大纲要求内容
甲状腺疾病外科治疗的历史 正因为ROSE时代甲状腺全切的广泛开展,
使得粘液性水肿、声嘶、呛咳、呼吸困
难以及长期严重的手足搐搦等并发症发
生率居高不下,促使了人们对甲状腺、
旁腺的生理作用,周围重要神经功能的
研究不断深入。著名外科学家Theodor
Kocher (1841–1917) 在 他 的 手 册
Theodore Billroth 开始了现 代甲状腺外科时代,但巨大的 风险和极高的手术死亡率(接 近40%)使当时的外科界认为 “甲状腺手术是最不值得称道、 最危险的手术操作,应绝对避 免任何方式的甲状腺手术”。
直到19世纪中后叶,随着吸入 麻醉、外科无菌术的诞生,这
一现状才得以改善,但仍有显 著的喉返神经损伤率。
甲状腺良性病变的外科治疗-结节性甲状腺肿
结节性甲状腺肿的手术方式:次全切除 近全叶切除
结节性甲状腺肿的手术方法:开放手术 腔镜手术 消融治疗 注射硬化治疗
甲状腺良性病变的外科治疗
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Graves) (hyperthyroidism)
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目前的治疗以非手术 治疗为主。
甲状腺腺瘤:可考虑手术治疗 手术方式:次全切除或一侧侧叶切除 手术方法:开放手术 腔镜手术 消融治疗 放射性碘治疗
甲状腺良性病变的外科治疗-结节性甲状腺肿
结节性甲状腺肿:多数不需 要特殊治疗,仅定期随访。
甲状腺良性病变的外科治疗-结节性甲状腺肿
结节性甲状腺肿的手术适应症
1、出现和结节相关的局部压迫症状。 2、结节合并甲亢,内科治疗无效。 3、胸骨后甲状腺肿。 4、结节进行性生长,怀疑恶变。 5、相对适应症-影响美观和正常生活
-Halsted
甲状腺疾病外科治疗的历史
甲状腺包膜解剖技术先由Halsted1907年提 出,直到1973年美国Thompson详细介绍这项甲 状 腺 包 膜 解 剖 技 术 , 后 经 Reeve(1987) 、 Delbridge(1992)进一步发展成熟。甲状腺外 科包膜解剖的技巧,这是现代甲状腺外科技术 的一个巨大革新。
甲亢的外科治疗
甲亢的术前药物准备
硫脲类(ATD):抑制T3、T4合成,抑制自 身抗体产生
缺点:使甲状腺充血 碘剂:抑制蛋白水解酶→抑制T3、T4释放
减少甲状腺充血 用法:lugol氏液3滴Tid →16滴Tid
5~10滴Tid 7~10天 时间不能过长,<3周 ADT加碘剂是经典的甲亢术前准备方法,也是 最有效和最安全的方法。
甲状腺疾病外科治疗的历史
裘法祖院士是我国甲状腺外科的先驱。
甲状腺良性病变的外科治疗
甲状腺腺瘤 (Thyroid adenoma)
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Graves) (hyperthyroidism)
结节性甲状腺肿 (multinodular-goiter)
甲状腺良性病变的外科治疗-甲状腺腺瘤
《甲状腺肿切除及其后果》中极力提倡
尽量避免甲状腺全切除术,保护甲状腺
Theodor Kocher (1841–1917)
后背侧叶组织,于1908年获得了诺贝尔 奖--第一个获此殊荣的外科医生。
甲状腺疾病外科治疗的历史
William Stewart Halsted (1852–1922)
甲状腺切除术,可 能较任何其他手术 更能代表外科医师 的精湛技艺。
甲状腺癌的外科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
分化型甲状腺癌手术的目的: 1、切除肿瘤,减少复发。 2、便于其他治疗(如131I治疗)。 3、便于术后随诊。
甲状腺癌的外科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
是否彻底切除是影响分 化型甲状腺癌预后最主要 的因素。
讨论
甲状腺癌的外科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
一、分化型甲状腺癌原发灶的外科治疗
甲状腺功能亢进的治疗
• 手术、放射性131碘及抗甲状腺药物是 治疗甲亢的主要方法。
• 国外首选131碘治疗。 • 在我国手术仍是治疗甲亢的常用而
有效疗法。
-2002年《外科学》
甲状腺功能亢进的外科治疗原则、 术前准备、术后并发症及其防治。
甲亢的外科治疗
甲状腺功能亢进外科治疗
指征: 1、高功能腺瘤。 2、中、重度甲亢长期药物治疗无效或效果 不佳。 3、甲亢伴压迫症状或伴胸骨后甲状腺肿。 4、怀疑甲亢并存甲状腺癌 5、中期妊娠(13-20周)药物治疗无效或效 果不佳。 6、儿童患者用抗甲亢药物治疗效果不佳者。
者休克 – 治疗
• ADT • 碘剂 • 肾上腺素能阻滞剂:利血平,心得安 • 皮质激素 • 镇静剂 • 降温 • 支持 • 洋地黄
甲状腺良性病变的外科治疗
甲状腺炎的外科治疗?
(原发性)甲状腺癌的外科治疗
1、分化型甲状腺癌 2、甲状腺髓样癌手术治疗 3、低分化甲状腺癌外科治疗 4、甲状腺未分化癌外科治疗 5、甲状腺癌再次手术
甲状腺及甲状旁腺疾病的 外科治疗
教材
《内分泌与代谢系统疾病》 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年第一版
全国高等学校器官-系统整合教材
OSBC(organ-systems-based curriculum):以 器官-系统为基础的多学科综合课程
第九章-甲状腺及甲状旁腺疾病的 外科治疗
编者:张少强,男,主任医师,西安交通大学 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 中华医学会陕西省耳鼻咽喉科学分会委员, 陕西省康复医学会肿瘤康复专业委员会常务 委员,陕西省抗癌协会头颈肿瘤专业委员会 副主任委员。
禁忌证
1、青少年甲亢 2、轻度甲亢 3、老年人或严重器质性疾患者
甲亢的外科治疗
甲亢的外科治疗
手术治疗一定要在患者的甲亢 病情被控制的情况下进行
术前应充分准备,防止术中 出血和甲状腺危象的发生
术前准备
甲亢的外科治疗
先用足量的抗甲状腺药物将T3、T4水平控 制在正常或接近正常水平,再加用碘剂抑 制甲状腺激素从甲状腺释放,并使甲状腺 缩小、变硬、血流减少,便于手术操作。
甲状腺癌的外科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原发灶的处理目前争议较多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6)
1、观察?穿刺? 2、观察?手术? 3、单侧微小癌,腺叶+峡部切除?全叶切除? 4、中央区淋巴结清扫?不清扫? 5、PTMC术后如何选择131I清甲? 焦点: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的几率很高,相
二、分化型甲状腺癌局部淋巴结转移的外科 治疗
三、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放射性碘治疗
四、分化型甲状腺癌的甲状腺激素抑制治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