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合集下载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是指用于评价建筑物对环境、经济和社会的影响,以及其可持续性水平的标准。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1. 环保性:评估建筑物对环境的影响,包括能源利用效率、水资源利用、废物管理、室内空气质量等方面的要求。

例如,建筑物应使用节能设备和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使用低水耗设备,采用可回收材料等。

2. 建筑材料:评估建筑材料的环境友好性和可持续性。

建筑物应使用符合环保要求的材料,如低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的涂料和地板材料,以减少对室内空气质量的污染。

3. 水资源管理:评估建筑物对水资源的管理和利用情况。

建筑物应采取节水措施,如安装节水器具,收集雨水用于灌溉等,以减少对水资源的浪费和污染。

4. 能源效率:评估建筑物的能源利用效率。

建筑物应具备高效的绝缘材料和设备,以减少能源的消耗。

同时,建筑物应设计合理的采光系统和通风系统,以减少对人工照明和空调系统的需求。

5. 社会可持续性:评估建筑物对社区和社会的影响。

建筑物应考虑到周边环境和社会需求,如周边生态系统、社区健康和可达性等。

此外,建筑物应提供舒适和安全的室内环境,以满足用户的需求。

6. 可持续运营和维护:评估建筑物在使用期间的管理和维护情况。

建筑物应制定合理的管理计划,包括能源和水资源的监测和维护,并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此外,建筑物应提供培训和教育,以帮助用户更好地理解和使用绿色建筑设施。

总之,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是为了推动建筑业向环境友好、经济可持续和社会发展做出贡献而制定的。

通过符合这些标准,建筑物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提高能源效率,改善室内空气质量,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

绿色建筑设计评价标准

绿色建筑设计评价标准

绿色建筑设计评价标准绿色建筑是指在设计、建造、使用和拆除过程中,尽可能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提高建筑的资源利用效率和环境适应性的建筑。

绿色建筑设计评价标准是评价绿色建筑的标准,下面我们来详细介绍一下。

1. LEED(Leadership in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Design)绿色建筑评价标准LEED是美国绿色建筑委员会(USGBC)制定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是全球最为广泛使用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之一。

LEED标准主要评价建筑的能源与大气、水资源、材料与资源、室内环境质量、创新与设计过程等方面。

2. BREEAM(Building Research Establishment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Methodology)绿色建筑评价标准BREEAM是英国建筑研究所(BRE)制定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是全球最早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之一。

BREEAM标准主要评价建筑的能源与大气、水资源、材料与资源、土地使用与生态、污染与废弃物、健康与舒适等方面。

3. WELL Building Standard绿色建筑评价标准WELL Building Standard是美国Green Building Certification Inc.(GBCI)制定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是全球第一个专注于建筑室内环境健康的评价标准。

WELL Building Standard主要评价建筑的空气、水、营养、光线、运动、舒适等方面。

4. China Green Building Evaluation标准中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是由中国建筑学会制定的,是我国绿色建筑领域的权威标准。

该标准主要评价建筑的能源与环境、资源与材料、室内环境、运营与管理等方面。

总的来说,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是评价绿色建筑的重要依据,不同的标准在评价的方面和标准要求上有所不同,但都致力于推动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建筑的环境适应性和资源利用效率。

山东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山东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山东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设计、建造、使用和拆除全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提高建筑物的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并且提供一个健康、舒适的室内环境。

山东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是对建筑物的可持续性进行评价的标准,旨在推动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促进节能减排,保护生态环境。

首先,山东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对建筑的选址和规划提出了要求。

建筑选址应尽量选择在已有基础设施完善的区域,减少对原有生态环境的破坏。

同时,建筑规划要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土地和水资源的占用,保护生态环境的完整性。

其次,在建筑设计和施工阶段,山东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要求建筑应尽量采用可再生资源和环保材料,减少对非可再生资源的消耗,减少建筑过程中的能耗和排放。

建筑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控制建筑垃圾的产生,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另外,山东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对建筑的节能和环保设施提出了要求。

建筑应具备高效节能的设施和系统,如太阳能利用系统、雨水收集系统等,以减少对外部能源的依赖。

同时,建筑应具备良好的室内环境质量,保证室内空气的新鲜和清洁,减少对居民健康的影响。

最后,山东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对建筑的运营和维护提出了要求。

建筑应具备高效的能源管理系统,定期对建筑设施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建筑的长期可持续性发展。

同时,建筑的使用者也应具备环保意识,合理利用建筑资源,减少能源的浪费和排放。

总之,山东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是对建筑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指导,它不仅是对建筑业的一种规范,更是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倡导。

通过遵循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可以推动建筑业向着更加环保、节能、健康的方向发展,为山东省的可持续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山东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山东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山东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山东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是指根据山东省的地理环境、气候特点、资源状况以及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对建筑项目进行评价和认证的一系列标准。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制定旨在推动建筑行业向着节能、环保、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发展,促进建筑产业的健康发展,提升建筑环境的质量,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首先,山东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对建筑材料的选择和使用进行了严格的规定。

要求建筑材料必须符合国家相关的环保标准,尽量采用可再生资源和回收利用的材料,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降低建筑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

其次,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对建筑设计和施工过程提出了要求。

建筑设计应充分考虑当地的气候特点,采用节能、保温、隔热等技术手段,减少能源的消耗。

施工过程中要求减少建筑垃圾的产生,合理利用资源,降低对环境的破坏。

另外,山东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还对建筑的运行和维护提出了要求。

建筑应设计合理的节能系统,包括采用太阳能、地源热能等可再生能源,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建筑的维护管理应科学合理,延长建筑的使用寿命,减少资源的浪费。

总的来说,山东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是一个全面的评价体系,涵盖了建筑的各个环节。

通过严格的评价和认证,可以促使建筑业转变发展方式,推动技术创新,提高建筑的品质,实现节能减排,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在实际操作中,建筑业者应深入理解山东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将其作为建筑设计和施工的重要依据,积极采用符合标准要求的建筑材料和技术手段,推动建筑行业向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转变。

同时,政府部门应加大对绿色建筑的宣传和推广力度,鼓励和引导更多的建筑业者和业主参与到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中来,共同推动山东省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

总之,山东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对于推动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建筑业者和政府部门应共同努力,加强合作,促进绿色建筑理念的深入人心,推动建筑行业向着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迈进。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绿色建筑是指在设计、建造和运营过程中,最大程度地降低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同时提高室内环境质量和资源利用效益的建筑。

为了规范绿色建筑的评价,制定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是必不可少的。

下文将从可持续性、能源和水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等方面论述绿色建筑的评价标准。

一、可持续性可持续性是绿色建筑的核心价值。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1 环境保护: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应要求建筑材料的来源符合环境保护要求,避免使用对人体健康有害的材料。

同时,建筑在施工过程中应减少对周边环境的破坏,降低建筑废弃物和污染物的排放。

1.2 资源利用效率: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应鼓励建筑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尽可能地减少资源消耗。

包括但不限于节约用水、节约能源和资源回收利用等方面。

1.3 生态保护: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应要求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

建筑应尽可能地保护自然生态系统,提供适宜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措施,包括绿化和生态廊道等。

二、能源和水资源利用节约能源和水资源是绿色建筑的重要目标之一,相应的评价标准应包括如下内容:2.1 能源效率: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应鼓励采用能源高效的建筑设计和装备,包括建筑外墙保温、高效照明装置、太阳能利用等。

建筑在运营阶段应具备能源监测和管理系统,以实时监测和优化能源使用。

2.2 太阳能利用: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应鼓励建筑在适宜的情况下利用太阳能进行供热、供电和照明等。

建筑应考虑方位、窗户面积和太阳能系统设计等因素,最大程度地利用太阳能资源。

2.3 水资源管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应要求建筑在设计和运营中充分考虑节约用水,包括采用节水器具,收集和利用雨水,建立水资源监测系统等措施。

三、室内环境质量绿色建筑的室内环境质量对居住者的健康和舒适度有着重要影响。

因此,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应包括如下内容:3.1 室内空气质量: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应要求建筑在设计和运营中保证室内空气质量达到国家标准,采用有效的通风、过滤和净化设备,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和积累。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1.《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用于评价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中的办公建筑、商场、宾馆等。

条文3.1.3 建筑节能工程采用的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应按照有关规定进行评审、鉴定及备案。

施工前应对新的或首次采用的施工工艺进行评价,并制定专门的施工技术方案。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创新的实质是企业运用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装备,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占据市场并实现市场价值。

通过技术创新构建企业的核心能力,企业只有拥有核心能力,才能产生强大的竞争力和市场竞争优势。

第十二条建筑外保温系统的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一)保温材料进场后,应远离火源。

露天存放时,应采用不燃材料完全覆盖。

(二)需要采取防火构造措施的外保温材料,其防火隔离带的施工应与保温材料的施工同步进行。

(三)可燃、难燃保温材料的施工应分区段进行,各区段应保持足够的防火间距,并宜做到边固定保温材料边涂抹防护层。

未涂抹防护层的外保温材料高度不应超过3层。

(四)幕墙的支撑构件和空调机等设施的支撑构件,其电焊等工序应在保温材料铺设前进行。

确需在保温材料铺设后进行的,应在电焊部位的周围及底部铺设防火毯等防火保护措施。

(五)不得直接在可燃保温材料上进行防水材料的热熔、热粘结法施工。

(六)施工用照明等高温设备靠近可燃保温材料时,需要采取防火保护措施。

(七)聚氨酯等保温材料进行现场发泡作业时,应避开高温环境。

施工工艺、工具及服装等应采取防静电措施。

(八)施工现场应设置室内外临时消火栓系统,并满足施工现场火灾扑救的消防供水要求。

(九)外保温工程施工作业工位应配备足够的消防灭火器材。

.衡量门窗性能的指标衡量门窗性能的指标包括四个方面:隔热保温性能;阳光得热性能;采光性能; 空气渗漏的防护性能等。

什么是绿色建筑?绿色建筑是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 、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建筑行业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建筑行业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建筑行业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第一章绿色建筑评价概述 (3)1.1 绿色建筑的定义与意义 (3)1.1.1 绿色建筑的定义 (3)1.1.2 绿色建筑的意义 (3)1.1.3 国外绿色建筑评价体系 (3)1.1.4 我国绿色建筑评价体系 (4)第二章建筑设计评价 (4)1.1.5 设计理念 (4)1.1.6 设计目标 (4)1.1.7 建筑形态与布局 (5)1.1.8 围护结构设计 (5)1.1.9 可再生能源利用 (5)1.1.10 室外环境设计 (5)1.1.11 室内环境设计 (5)1.1.12 废弃物处理与循环利用 (5)第三章结构与材料评价 (6)1.1.13 结构安全性评价 (6)1.1.14 结构耐久性评价 (6)1.1.15 绿色建材选用原则 (6)1.1.16 绿色建材评价标准 (7)1.1.17 材料循环利用原则 (7)1.1.18 材料循环利用措施 (7)第四章节能评价 (7)1.1.19 概述 (8)1.1.20 能源利用效率的定义与计算方法 (8)1.1.21 能源利用效率的影响因素 (8)1.1.22 概述 (8)1.1.23 建筑节能设计原则 (8)1.1.24 建筑节能技术措施 (8)1.1.25 建筑节能实施策略 (9)1.1.26 概述 (9)1.1.27 节能效果监测 (9)1.1.28 节能效果评价 (9)第五章节水评价 (9)1.1.29 设计原则 (9)1.1.30 设计内容 (10)1.1.31 雨水收集 (10)1.1.32 雨水利用 (10)1.1.33 评价方法 (10)1.1.34 评价标准 (10)第六章环境保护评价 (11)1.1.36 评价原则 (11)1.1.37 评价内容 (11)1.1.38 评价方法 (11)1.1.39 评价标准 (11)1.1.40 评价目的 (11)1.1.41 评价原则 (11)1.1.42 评价内容 (12)1.1.43 评价方法 (12)1.1.44 评价标准 (12)1.1.45 评价目的 (12)1.1.46 评价原则 (12)1.1.47 评价内容 (12)1.1.48 评价方法 (12)1.1.49 评价标准 (13)第七章室内环境评价 (13)1.1.50 评价目标 (13)1.1.51 评价方法 (13)1.1.52 评价指标 (13)1.1.53 评价要求 (13)1.1.54 光环境评价 (14)1.1.55 声环境评价 (14)1.1.56 评价目标 (14)1.1.57 评价方法 (15)1.1.58 评价指标 (15)1.1.59 评价要求 (15)第八章绿色建筑运营管理评价 (15)1.1.60 制度概述 (15)1.1.61 制度内容 (15)1.1.62 技术概述 (16)1.1.63 技术内容 (16)1.1.64 经济效益 (16)1.1.65 社会效益 (16)1.1.66 环境效益 (16)第九章社会效益评价 (16)1.1.67 社区参与 (17)1.1.68 共建机制 (17)1.1.69 绿色建筑教育 (17)1.1.70 绿色建筑宣传 (17)1.1.71 社会影响力 (17)1.1.72 贡献 (18)第十章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与实施 (18)1.1.73 评价体系框架 (18)1.1.74 评价指标体系 (18)1.1.76 评价工具 (19)1.1.77 政策体系 (19)1.1.78 法规体系 (19),第一章绿色建筑评价概述1.1 绿色建筑的定义与意义1.1.1 绿色建筑的定义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设计、施工、运营、维护及拆除等全过程中,充分考虑生态环境、资源节约、节能减排、室内环境质量、人性化设计等多方面因素,实现建筑物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安全的生活和工作环境的建筑。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19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19
本标准参编单位: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清华大学 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与产业化发展中心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科技发展中心 深圳市科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恒大集团 江苏省绿色建筑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审查人员:刘加平 王建国 俞滨洋 毛志兵 娄宇 沈迪 李迅 杨仕超 李百 战 赵锂 陈琪
1总则 1.0.1 为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推进绿色建筑高质量发展,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满足人 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制定本标准。
1.0.2 本标准适用于民用建筑绿色性能的评价。
1.0.3 绿色建筑评价应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结合建筑所在地域的气候、环境、资源、经济 和文化等特点,对建筑全寿命期内的安全耐久、健康舒适、生活便利、资源节约、环境宜居等 性能进行综合评价。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2019 年 3 月 13 日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GB-T 50378-2019
前言
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住房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司关于开展<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修 订工作的函》(建标标函[2018]164 号)的要求,标准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 验,参考有关国外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编制了本标准。
健康、便利和可循环特征的建材产品。 3 基本规定
3.1 一般规定 3.1.1 绿色建筑评价应以单栋建筑或建筑群为评价对象。评价对象应落实并深化上位法定规 划及相关专项规划提出的绿色发展要求;涉及系统性、整体性的指标,应基于建筑所属工程项 目的总体进行评价。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一、编制背景在建筑的建造和使用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自然资源,同时增加环境负荷。

据统计,人类从自然界所获得的50%以上的物质原料用来建造各类建筑及其附属设备。

这些建筑在建造和使用过程中又消耗了全球能量的50%左右;与建筑有关的空气污染、光污染、电磁污染等占环境总体污染的34%;建筑垃圾占人类活动产生垃圾总量的40%。

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绿色建筑是将可持续发展理念引入建筑领域的结果,将成为未来建筑的主导趋势。

目前,世界各国普遍重视绿色建筑的研究,许多国家和组织都在绿色建筑方面制定了相关政策和评价体系,有的已着手研究编制可持续建筑标准。

由于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地理位置和人均资源等条件不同,对绿色建筑的研究与理解也存在差异。

我国政府从基本国情出发,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节约能源,有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的角度,提出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主要内容是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与环境保护,注重以人为本,强调可持续发展。

从这个意义上讲,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与绿色建筑、可持续建筑提法不同,内涵相通,具有某种一致性,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绿色建筑和可持续建筑理念。

我国资源总量和人均资源量都严重不足,同时我国的消费增长速度惊人,在资源再生利用率上也远低于发达国家。

我国各地区在气候、地理环境、自然资源、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与民俗文化等方面都存在巨大差异。

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时期。

中国现有建筑总面积400多亿平方米,预计到2020年还将新增建筑面积约300亿平方米。

在我国发展绿色建筑,是一项意义重大而十分迫切的任务。

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建立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反映建筑领域可持续发展理念,对积极引导大力发展绿色建筑,促进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绿色建筑标准评价标准

绿色建筑标准评价标准

绿色建筑标准评价标准
绿色建筑的标准评价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节地与室外环境:这一指标主要关注建筑对土地的节约使用以及室外环境的优化。

2. 节能与能源利用:这一指标强调建筑对能源的有效利用以及节能措施的采用。

3. 节水与水资源利用:此指标涉及建筑中的水资源管理,包括节水设备的采用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4. 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此指标关注建筑中对材料的节约使用和循环利用。

5. 室内环境质量:主要考察建筑的空气质量、温度、湿度等室内环境状况是否健康、舒适。

6. 运营管理:针对住宅建筑的日常运营管理提出要求,确保建筑在使用过程中的环保性能。

7. 全生命周期综合性能:针对公共建筑,要求其在全生命周期内(包括规划、设计、施工、运行、维护和拆除)均具有优秀的综合性能。

在具体应用中,对同一对象,可根据需要和可能分别提出对应于控制项、一般项和优选项的指标要求。

按满足一般项和优选项的程度,绿色建筑划分为三个等级。

此外,绿色建筑评价还应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结合建筑所在地域的气候、环境、资源、经济和文化等特点,对建筑全生命期内的安全耐久、健康舒适、生活便利、资源节约、环境宜居5类指标等性能进行综合评价。

绿色建筑评价应以单栋建筑或建筑群为评价对象,且在建筑工程竣工后进行。

在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完成后,可进行预评价。

等级划分由高到低划分为三星级、二星级、一星级和基本级。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建议查阅《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获取更准确的信息。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名类 称别
编号
标准条文
达标判定
4.5.1
每套住宅至少有1个居住空间满足日照标准的要求。当有4个以上居住空间时,至少有2个居住空间满足日 照标准的要求。

4.5.2
卧室、起居室(厅)、厨房设置外窗,窗地面积比不小于1/7。当一套住宅设有1个以上卫生间时,至少有 一个卫生间设有外窗。
室制
对建筑围护结构采取有效的隔声、减噪措施,卧室、起居室的允许噪声级在关窗状态下白天不大于45 dB

4.3.5 采用节水器具和设备,节水率不低于8%。

4.3.6 合理规划地表与屋面雨水径流途径,降低地表径流,采用多种渗透措施增加雨水渗透量。

4.3.7 绿化用水、景观用水等非饮用水采用非传统水源。
水 资 源 利
一 般 项
4.3.8 绿化灌溉采取微灌、渗灌、低压管灌等节水高效灌溉方式。
4.3.9

4.5.6 居住空间开窗能有良好的视野,且避免居住空间之间的视线干扰。
一 4.5.7 围护结构的热工设计符合《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的规定。
般 4.5.8 设采暖和(或)空调系统(设备)的住宅,运行时用户可根据需要对室温进行调控。
项 4.5.9 采用可调节外遮阳,防止夏季太阳辐射透过窗户玻璃直接进入室内。
内 项 4.5.3 (A声级),夜间不大于35 dB(A声级)。楼板和分户墙的空气声计权隔声量不小于45dB,楼板的计权

标准化撞击声声压级不大于70dB。外窗和户门的空气声计权隔声量不小于30dB。

4.5.4 居住空间能自然通风,通风开口面积不小于该房间地板面积的1/20。

4.5.5 室内空气质量符合《民用建筑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5的规定。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GB/T50378-2014 发布日期:2015-01-29 浏览次数:118804核心提示:1 总则1.0.1 为贯彻国家技术经济政策,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规范绿色建筑的评价,推进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标准。

1.0.2 本标准适用于绿色民用建筑的评价。

1.0.3 绿色建筑评价应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结合建筑所在地1 总则1.0.1 为贯彻国家技术经济政策,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规范绿色建筑的评价,推进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标准。

1.0.2 本标准适用于绿色民用建筑的评价。

1.0.3 绿色建筑评价应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结合建筑所在地域的气候、环境、资源、经济及文化等特点,对建筑全寿命期内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等性能进行综合评价。

1.0.4 绿色建筑的评价除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2.0.1 绿色建筑green building在全寿命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2.0.2 热岛强度heat island intensity城市内一个区域的气温与郊区气温的差别,用二者代表性测点气温的差值表示,是城市热岛效应的表征参数。

2.0.3 年径流总量控制率volume capture ratio of annual rainfall通过自然和人工强化的入渗、滞蓄、调蓄和收集回用,场地内累计一年得到控制的雨水量占全年总降雨量的比例。

2.0.4 可再生能源renewable energy风能、太阳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和海洋能等非化石能源的统称。

2.0.5 再生水reclaimed water污水经处理后,达到规定水质标准、满足一定使用要求的非饮用水。

2.0.6 非传统水源nontraditional water source不同于传统地表水供水和地下水供水的水源,包括再生水、雨水、海水等。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全).doc-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全).doc-

《标准》的评价指标体系包括以下六大指标:1)节地与室外环境;2)节能与能源利用;3)节水与水资源利用;4)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5)室内环境质量;6)运营管理(住宅建筑)、全生命周期综合性能(公共建筑)。

注:根据建筑所在地区、气候与建筑类型等特点,符合条件的项数可能会减少,表中对一般项数和优选项数的要求可按比例调整。

公共建筑一、节地与室外环境控制项1、场地建设不破坏当地文物、自然水系、湿地、基本农田、森林和其他保护区。

2、建筑场地选址无洪灾、泥石流威胁,建筑场地安全范围内无危害性电磁辐射及火、爆、有毒物质等危险源。

3、不对周边居民区及交通道路造成光污染。

一般项1、充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作为公共活动场所、停车库或设备房等。

2 、场地到达公共交通站点的步行距离不超过500m。

3、充分考虑建筑周边、广场、道路、停车场的绿化和遮荫,绿地率高于国家及相关地区标准。

4、绿化物种选择适宜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乡土植物,且采用包含乔、灌木的复层绿化,减少单纯的草坪绿化。

5、绿化修剪和灌溉及时,绿地内无裸露土壤,绿化用地土壤厚度、土质条件满足植物的需要。

6、场地内无严重污染空气环境的污染源。

7、场地环境噪声符合《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的规定。

8、室外风环境利于建筑通风和冬季人员行走舒适。

优选项1、充分保护和利用原有场地上有价值的树木、水塘、水系等,采取措施提高土地生态价值。

2、选用废弃场地进行建设或为工业厂房改造。

3、道路和地面停车场采用透水地面,场地透水指标符合以下规定:透水率>0.5×(1-建筑覆盖率)透水率:开发后基地透水面积÷基地总面积二、节能与能源利用控制项1、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指标符合国家和地方公共建筑节能标准的有关规定。

2、空调采暖系统的冷热源机组能效比符合国家和地方公共建筑节能标准的有关规定。

3、建筑采暖与空调热源选择,符合《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第5.4.2条的规定。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绿色建筑是指在设计、建造、使用和拆除过程中,尽可能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提高建筑的资源利用效率,改善建筑环境质量,保障人们的健康和舒适。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是对建筑物进行绿色性能评价的指导性文件,是绿色建筑的重要保障和推动力量。

本文将从建筑设计、材料选择、节能环保和室内环境等方面介绍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相关内容。

首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在建筑设计阶段要求充分考虑建筑的方位、采光、通风和热量等因素,以最大程度地减少能源消耗。

同时,要求建筑结构和布局合理,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建筑材料的使用,提高建筑的资源利用效率。

此外,还要求建筑设计应充分考虑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保护自然生态平衡。

其次,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对建筑材料的选择提出了严格的要求。

要求建筑材料应尽可能选用可再生资源,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

同时,要求建筑材料应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此外,还要求建筑材料应具有较好的隔热、隔音和防水性能,提高建筑的节能环保水平。

再次,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对建筑的节能环保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要求建筑应采用高效节能设备,减少能源的消耗。

同时,要求建筑应具有较好的保温和隔热性能,减少能源的浪费。

此外,还要求建筑应采用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最后,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对建筑的室内环境提出了要求。

要求建筑应具有良好的室内空气质量,减少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同时,要求建筑应采用环保材料,减少对室内环境的污染。

此外,还要求建筑应具有良好的采光和通风条件,提高室内环境的舒适度。

综上所述,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是对建筑进行绿色性能评价的重要依据,对建筑的设计、材料选择、节能环保和室内环境等方面提出了严格的要求。

只有严格按照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进行设计和建造,才能真正实现建筑的绿色、节能、环保和健康的目标。

希望各相关部门和建筑设计者都能高度重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共同推动绿色建筑的发展,为人们创造一个更加健康、舒适的生活环境。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19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19
4.1.2 建筑结构应满足承载力和建筑使用功能要求。建筑外墙、屋面、门窗、幕墙及外保温 等围护结构应满足安全、耐久和防护的要求。
4.1.3 外遮阳、太阳能设施、空调室外机位、外墙花池等外部设施应与建筑主体结构统一设 计、施工,并应具备安装、检修与维护条件。
4.1.4 建筑内部的非结构构件、设备及附属设施等应连接牢固并能适应主体结构变形。
3.1.5 申请绿色金融服务的建筑项目,应对节能措施、节水措施、建筑能耗和碳排放等进行 计算和说明,并应形成专项报告。
3.2 评价与等级划分 3.2.1 绿色建筑评价指标体系应由安全耐久、健康舒适、生活便利、资源节约、环境宜居 5 类指标组成,且每类指标均包括控制项和评分项;评价指标体系还统一设置加分项。
本标准主要审查人员:刘加平 王建国 俞滨洋 毛志兵 娄宇 沈迪 李迅 杨仕超 李百 战 赵锂 陈琪
1总则 1.0.1 为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推进绿色建筑高质量发展,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满足人 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制定本标准。
1.0.2 本标准适用于民用建筑绿色性能的评价。
1.0.3 绿色建筑评价应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结合建筑所在地域的气候、环境、资源、经济 和文化等特点,对建筑全寿命期内的安全耐久、健康舒适、生活便利、资源节约、环境宜居等 性能进行综合评价。
且每类指标的评分项得分不应小于其评分项满分值的 30%; 2 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 3 个等级的绿色建筑均应进行全装修,全装修工程质量、
选用材料及产品质量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3 当总得分分别达到 60 分、70 分、85 分且应满足表 3.2.8 的要求时,绿色建筑等
级分别为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
用空间,最大限度地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质量建筑。

绿色建筑设计评价标准

绿色建筑设计评价标准

绿色建筑设计评价标准绿色建筑设计评价标准是对建筑物的环保性能和可持续性进行评估和衡量的依据。

下面是一些相关的参考内容:1. 能源效率:评价建筑物的能源使用效率,包括采用节能设备和技术、利用可再生能源、最大限度地减少能源消耗等。

例如,建筑物是否采用了太阳能光伏系统、自然通风和隔热材料等节能措施。

2. 材料选择:评价建筑物所使用的材料的环境友好性和可再生性。

例如,是否采用了可再生材料、回收材料或环保材料,是否减少了对自然资源的消耗。

3. 室内环境质量:评价建筑物内部的环境质量,包括空气质量、室内照明、室内噪音等。

例如,建筑物是否采用了空气过滤系统、绿色植物、良好的照明设计等来提高室内环境的质量。

4. 水资源利用:评价建筑物的水资源利用效率。

例如,建筑物是否采用了节水设备和技术、雨水收集系统等来减少对水资源的消耗。

5. 废物管理:评价建筑物的废物管理系统和措施。

例如,建筑物是否采用了垃圾分类、废水处理等来最大限度地减少废物的产生和对环境的污染。

6. 生态系统保护:评价建筑物对周围生态系统的保护程度。

例如,建筑物是否采用了生态屋顶、园林景观等来提供生态环境、保护野生动植物等。

7. 全生命周期评价:评价建筑物在整个生命周期中对环境的影响和可持续性。

例如,建筑物的设计、建造、使用和拆除阶段是否都考虑了环保因素,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来减少环境影响。

8. 社会责任和可持续性:评价建筑物对社区和社会的影响,以及其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例如,建筑物是否考虑了社区参与、公共交通可达性、人性化设计等因素来提高社会责任和可持续性。

以上是绿色建筑设计评价标准的一些相关参考内容。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和要求对这些标准进行适当调整和补充。

通过评价和衡量建筑物的环保性能和可持续性,可以促进绿色建筑的发展,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绿色建筑评价标标准GBT50378-2014,

绿色建筑评价标标准GBT50378-2014,

1 总则1.0.1为贯彻国家技术经济政策,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规范绿色建筑的评价,推进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绿色民用建筑的评价。

1.0.3绿色建筑评价应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结合建筑所在地域的气候、环境、资源、经济及文化等特点,对建筑全寿命期内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等性能进行综合评价。

1.0.4绿色建筑的评价除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2.0.1绿色建筑green building在全寿命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2.0.2热岛强度heat island intensity城市内一个区域的气温与郊区气温的差别,用二者代表性测点气温的差值表示,是城市热岛效应的表征参数。

2.0.3年径流总量控制率volume capture ratio of annual rainfall通过自然和人工强化的入渗、滞蓄、调蓄和收集回用,场地内累计一年得到控制的雨水量占全年总降雨量的比例。

2.0.4可再生能源renewable energy风能、太阳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和海洋能等非化石能源的统称。

2.0.5再生水reclaimed water污水经处理后,达到规定水质标准、满足一定使用要求的非饮用水。

2.0.6非传统水源nontraditional water source不同于传统地表水供水和地下水供水的水源,包括再生水、雨水、海水等。

2.0.7可再利用材料reusable material不改变物质形态可直接再利用的,或经过组合、修复后可直接再利用的回收材料。

2.0.8可再循环材料recyclable material通过改变物质形态可实现循环利用的回收材料。

3 基本规定3.1 一般规定3.1.1绿色建筑的评价应以单栋建筑或建筑群为评价对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Revised by Jack on December 14,2020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一、编制背景在建筑的建造和使用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自然资源,同时增加环境负荷。

据统计,人类从自然界所获得的50%以上的物质原料用来建造各类建筑及其附属设备。

这些建筑在建造和使用过程中又消耗了全球能量的50%左右;与建筑有关的空气污染、光污染、电磁污染等占环境总体污染的34%;建筑垃圾占人类活动产生垃圾总量的40%。

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绿色建筑是将可持续发展理念引入建筑领域的结果,将成为未来建筑的主导趋势。

目前,世界各国普遍重视绿色建筑的研究,许多国家和组织都在绿色建筑方面制定了相关政策和评价体系,有的已着手研究编制可持续建筑标准。

由于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地理位置和人均资源等条件不同,对绿色建筑的研究与理解也存在差异。

我国政府从基本国情出发,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节约能源,有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的角度,提出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主要内容是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与环境保护,注重以人为本,强调可持续发展。

从这个意义上讲,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与绿色建筑、可持续建筑提法不同,内涵相通,具有某种一致性,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绿色建筑和可持续建筑理念。

我国资源总量和人均资源量都严重不足,同时我国的消费增长速度惊人,在资源再生利用率上也远低于发达国家。

我国各地区在气候、地理环境、自然资源、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与民俗文化等方面都存在巨大差异。

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时期。

中国现有建筑总面积400多亿平方米,预计到2020年还将新增建筑面积约300亿平方米。

在我国发展绿色建筑,是一项意义重大而十分迫切的任务。

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建立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反映建筑领域可持续发展理念,对积极引导大力发展绿色建筑,促进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国务院关于做好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重点工作的通知》(国发[2005]21号)及《建设部关于建设领域资源节约今明两年重点工作的安排意见》(建科[2005]98号)中均提出了完善资源节约标准的要求,并提出了编制《绿色建筑技术导则》、《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等标准的具体要求。

二、编制原则1、借鉴国际先进经验,结合我国国情。

2、重点突出“四节”与环保要求。

3、体现过程控制。

4、定量和定性相结合。

5、系统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三、编制情况根据建设部建标标函[2005]63号的要求,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会同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清华大学、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国家给水排水工程技术中心、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城市建设研究院等单位共同编制《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以下简称《标准》)。

在编制过程中,编制组借鉴国外同类标准,进行了专题分析研究,召开了专家研讨会,开展了《标准》试评工作,经反复讨论、修改,形成了《标准》征求意见稿。

四、标准简介《标准》用于评价住宅建筑和办公建筑、商场、宾馆等公共建筑。

《标准》的评价指标体系包括以下六大指标:1)节地与室外环境;2)节能与能源利用;3)节水与水资源利用;4)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5)室内环境质量;6)运营管理(住宅建筑)、全生命周期综合性能(公共建筑)。

各大指标中的具体指标分为控制项、一般项和优选项三类。

其中,控制项为评为绿色建筑的必备条款;优选项主要指实现难度较大、指标要求较高的项目。

对同一对象,可根据需要和可能分别提出对应于控制项、一般项和优选项的指标要求。

绿色建筑的必备条件为全部满足《标准》第四章住宅建筑或第五章公共建筑中控制项要求。

按满足一般项和优选项的程度,绿色建筑划分为三个等级。

对住宅建筑,原则上以住区为对象,也可以单栋住宅为对象进行评价。

对公共建筑,以单体建筑为对象进行评价。

对住宅建筑或公共建筑的评价,在其投入使用一年后进行。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1 总则为贯彻执行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国家技术经济政策,推进可持续发展,规范绿色建筑的评价,制定本标准。

绿色建筑的建设与评价应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与相关的标准,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2 术语绿色建筑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 、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热岛效应是指一个地区(主要指城市内)的气温高于周边郊区的现象,可以用两个代表性测点的气温差值(城市中某地温度与郊区气象测点温度的差值)即热岛强度表示。

本标准采用夏季典型日的室外热岛强度T hi(居住区室外气温与郊区气温的差值,即8:00~18:00之间的气温差别平均值)作为评价指标。

指从自然界获取的、可以再生的非化石能源,包括风能、太阳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和海洋能等。

指不同于传统市政供水的水源,包括再生水、雨水和海水。

指在不改变所回收物质形态的前提下进行材料的直接再利用,或经过再组合、再修复后再利用的材料。

指已经无法进行再利用的产品通过改变其物质形态,生产成为另一种材料,使其加入物质的多次循环利用过程中的材料。

3 基本规定基本要求本标准着重评价与绿色建筑性能有关的内容,实施本标准时,尚应符合经国家批准或备案的有关标准。

应以节约和适用的原则确定建筑标准。

绿色建筑的建设应对规划设计、施工与竣工阶段进行过程控制。

绿色建筑评价与等级划分据住宅建筑所在地区、气候与建筑类型等特点,符合条件的一般项数可能会减少,表中对一般项数的要求可按比例调整。

注:根据建筑所在地区、气候与建筑类型等特点,符合条件的项数可能会减少,表中对一般项数和优选项数的要求可按比例调整。

本标准中定性条款的评价结论为通过或不通过;对有多项要求的条款,各项要求均满足要求时方能评为通过。

定量条款的要求由具有资质的第三方机构认定。

4 住宅建筑节地与室外环境控制项一般项℃。

≥3株/100m2绿地面积。

透水率>×(1-建筑覆盖率)透水率:开发后基地透水面积÷基地总面积优选项节能与能源利用控制项一般项优选项节水与水资源利用控制项,统筹考虑传统与非传统水源的利用。

一般项优选项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控制项∽18588和《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GB6566的要求。

采用集约化生产的建筑材料、构件和部品,减少现场加工。

一般项优选项室内环境质量控制项一般项运营管理控制项一般项优选项5 公共建筑节地与室外环境控制项不对周边居民区及交通道路造成光污染。

一般项充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作为公共活动场所、停车库或设备房等。

场地到达公共交通站点的步行距离不超过500m。

充分考虑建筑周边、广场、道路、停车场的绿化和遮荫,绿地率高于国家及相关地区标准。

绿化修剪和灌溉及时,绿地内无裸露土壤,绿化用地土壤厚度、土质条件满足植物的需要。

场地内无严重污染空气环境的污染源。

优选项透水率>×(1-建筑覆盖率)透水率:开发后基地透水面积÷基地总面积节能与能源利用控制项一般项建筑总平面设计有利于冬季日照并避开主导风向,夏季则利于自然通风。

建筑主朝向选择本地区最佳朝向或接近最佳朝向。

建筑外窗可开启面积不小于外窗总面积的30%,透明幕墙具有可开启部分或设有通风换气装置。

建筑外窗的气密性不低于《建筑外窗气密性能分级及其检测方法》GB7107规定的4级要求。

采用适宜的蓄冷蓄热技术和新型节能的空气调节方式。

优选项节水与水资源利用控制项管材、管道附件及设备等供水设施的选取和运行不应对供水造成二次污染,并应设置用水计量仪表和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和检测管道渗漏。

合理选用节水器具,节水率大于25%。

一般项在降雨量大的缺水地区,选择经济、适用的雨水处理及利用方案。

优先采用雨水和再生水进行灌溉。

优选项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控制项建筑材料中有害物质满足《室内装饰装修材料有害物质限量》GB18580∽18588和《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GB6566的要求。

室内装饰装修材料对室内空气质量的影响符合《民用建筑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5的规定。

一般项施工现场500公里以内生产的建筑材料用量占建筑材料总用量70%以上(按重量计)。

使用可改善室内空气环境的功能性装饰装修材料。

结构施工与装修工程一次施工到位,不破坏和拆除已有的建筑构件及设施,装修时避免重复装修与材料浪费。

在保证性能的前提下,优先使用工业或生活废弃物生产的建筑材料。

优选项从全生命周期(包括材料的生产、运输、使用、维护、废弃、再生利用等)评价并优选所用建筑材料。

室内环境质量控制项采用中央空调的建筑,房间内的温度、湿度、风速等参数满足设计要求。

围护结构内部或表面无冷凝现象。

空调系统的过滤器、风机盘管和风道等定期清洗或更换。

建筑外窗的隔声性能达到《建筑外窗空气声隔声性能分级及其检测方法》GB 8485中II 级以上要求。

一般项单独处理的新风直接入室,避免二次污染。

合理进行建筑平面布局和空间功能安排,减少相邻空间的噪声干扰以及外界噪声对室内的影响。

优选项全生命周期综合性能控制项采取具体措施有效控制施工引起的大气、土壤、噪声、水、光污染以及对场地周边区域的影响。

一般项建筑规划设计充分体现所在地域的气候、经济、历史、文化等特点,并同自然环境特征相协调。

占地标准、建设规模和荷载余度适宜适宜,有效节约资源。

建筑设备管道更换方便,空间可灵活划分,调整方便。

施工、运营过程具有节约资源计划书,采取具体措施有效实现施工及运行过程中的节能、节水、节材。

物业管理部门或公司通过ISO14001环境标准认证。

采用智能化手段进行系统运行状况的数据计量。

优选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