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化学基本概念概要
初中物理化学知识点总结及公式大全
初中物理化学知识点总结及公式大全一、物理知识点总结1. 运动和力在初中物理中,我们学习了运动和力的相关知识。
在物理课上,老师讲解了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力的等效作用等概念。
我们学习了速度、加速度、牛顿三定律等内容。
这些知识点对我们理解物体的运动状态和力的作用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还掌握了相关的公式,如速度的计算公式 v = s/t,力的计算公式 F = ma 等。
2. 声音和光学另外,在初中物理课程中,我们也学习了声音和光学相关的知识。
关于声音,我们了解了声音的传播、音速、共鸣等概念,同时也学会了计算声音的频率和波长。
而在光学方面,我们学习了光的反射、折射、色散等现象,明白了光的速度与介质的折射率之间的关系,并掌握了成像公式和折射公式。
3. 电学电学是初中物理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电学的学习中,我们了解了静电、电流、电压、电阻等基本概念,知晓了欧姆定律以及串联、并联电路的计算方法。
我们还学会了简单电路的搭建和测量。
二、化学知识点总结1. 物质的结构化学课程中,我们学习了物质的结构。
我们了解了物质的分类,掌握了常见物质的化学式和命名规则,并对元素、化合物和混合物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2. 反应原理另外,我们还学习了化学反应的原理。
在化学反应中,我们了解了反应物与生成物的关系,明白了化学平衡的概念,了解了酸碱中和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
3. 化学方程式和计算我们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平衡有了系统的学习,并且掌握了物质的量计算、质量的计算和气体的摩尔计算等内容。
总结回顾在初中物理化学课程的学习中,我们从基本的物理学和化学知识入手,逐渐深入学习了更加复杂的知识点。
通过学习,我们不仅掌握了相关的公式和计算方法,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和科学思维能力。
初中物理化学课程为我们打下了重要的基础,为今后更深入学习物理化学和应用相关知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个人观点和理解在学习初中物理化学知识的过程中,我逐渐感受到了科学知识的魅力。
物理化学的知识点总结
物理化学的知识点总结一、热力学1. 热力学基本概念热力学是研究能量转化和传递规律的科学。
热力学的基本概念包括系统、环境、热、功、内能、焓、熵等。
2. 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描述了能量守恒的原理,即能量可以从一个系统转移到另一个系统,但总能量量不变。
3. 热力学第二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描述了能量转化的方向性,熵的增加是自然界中不可逆过程的一个重要特征。
4. 热力学第三定律热力学第三定律表明在绝对零度下熵接近零。
此定律是热力学的一个基本原理,也说明了热力学的某些现象在低温下会呈现出独特的特性。
5. 热力学函数热力学函数是描述系统状态和性质的函数,包括内能、焓、自由能、吉布斯自由能等。
二、化学热力学1. 热力学平衡和热力学过程热力学平衡是指系统各个部分之间没有宏观可观察的能量传输,热力学过程是系统状态发生变化的过程。
2. 能量转化和热力学函数能量转化是热力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热力学函数则是描述系统各种状态和性质的函数。
3. 热力学理想气体理想气体是热力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模型,它通过状态方程和理想气体定律来描述气体的性质和行为。
4. 热力学方程热力学方程是描述系统热力学性质和行为的方程,包括焓-熵图、温度-熵图、压力-体积图等。
5. 反应焓和反应熵反应焓和反应熵是化学热力学研究中的重要参数,可以用来描述化学反应的热力学过程。
三、物质平衡和相平衡1. 物质平衡物质平衡是研究物质在化学反应和物理过程中的转化和分配规律的一个重要概念。
2. 相平衡相平衡是研究不同相之间的平衡状态和转化规律的一个重要概念,包括固相、液相、气相以及其之间的平衡状态。
3. 物质平衡和相平衡的研究方法物质平衡和相平衡的研究方法包括热力学分析、相平衡曲线的绘制和分析、相平衡图的绘制等。
四、电化学1. 电解质和电解电解质是能在水溶液中发生电离的化合物,电解是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或反之的过程。
2. 电化学反应和电势电化学反应是在电化学过程中发生的化学反应,电势是描述电化学系统状态的一个重要参数。
《物理化学》知识点汇总
《物理化学》知识点汇总热力学系统:热力学系统是指热力学研究的对象,是物质或物质的集合体。
状态:状态是指热力学系统中物质的宏观性质及其变化的状态。
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在热力学中的表现形式,它说明能量不能被创造或消失,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
能量守恒:能量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失,它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
热力学第二定律:热力学中描述自然过程方向性的定律,它表明,在一个封闭系统中,自发过程总是向熵增加的方向进行。
熵增:在封闭系统中,自发过程总是向熵增加的方向进行,也就是说,系统总是朝着更大的混乱状态发展。
相平衡:在热力学中,相平衡是指不同物相之间达到的平衡状态。
化学平衡: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达到的平衡状态。
化学动力学:研究化学反应速率以及反应机制的科学。
表面化学:研究表面吸附、表面反应等表面现象的化学分支。
胶体分散系:由一种或多种物质在另一种物质中分散而成的系统。
以上是《物理化学》中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这些知识点是理解物理化学概念和应用的基础。
在学习过程中,需要不断巩固和深化对这些知识点的理解,以更好地掌握物理化学这门学科。
《经济法基础》是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中的一门科目,主要考察考生对经济法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
考试内容涉及广泛,包括经济法的基本概念、市场主体、市场秩序、宏观调控、劳动法等。
考试形式为闭卷、笔试,考试时间为90分钟。
经济法的基本概念:经济法的定义、特征、原则等。
市场主体:各类企业、个体工商户、农村承包经营户等市场主体的设立、变更和终止的相关法律规定。
市场秩序:市场竞争、市场准入、市场退出等方面的法律规定。
宏观调控:产业政策、财税政策、货币政策等宏观调控手段的法律规定。
劳动法: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劳动合同的签订和履行,劳动安全卫生、社会保险等方面的法律规定。
经济法涉及的法律法规众多,需要考生具备较为扎实的法律基础。
考试内容涉及面广,考生需要全面掌握各个方面的知识。
初中物理化学知识点归纳总结大全
初中物理化学知识点归纳总结大全说明:本文是一份初中物理和化学知识点的归纳总结,旨在帮助初中生复习和巩固这两门科学学科的基础知识。
下面将按照物理和化学两个学科分别进行总结。
一、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1. 运动学1.1 速度和加速度的定义和计算方法1.2 运动图象和运动规律的关系1.3 动力学中的牛顿三定律1.4 力的合成与分解1.5 简单机械原理的应用2. 声学2.1 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受2.2 音的特征参数及其计算2.3 声音的干扰和共振现象2.4 声的传播速度和频率的关系3. 光学3.1 光的反射和折射定律3.2 光的色散和光的成像原理3.3 镜子和透镜的应用3.4 光的波动性和粒子性的实验现象3.5 光的干涉和衍射现象4. 电学4.1 电荷和电流的基本概念4.2 电阻、电压和电功率的关系4.3 并联与串联电路的特性4.4 电磁感应和电磁场的基本原理4.5 电能的转化和传输二、化学知识点归纳总结1. 物质的组成和性质1.1 原子和分子的概念1.2 元素和化合物的区别1.3 改变物质性质的方式2. 反应和平衡2.1 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2.2 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关系2.3 化学方程式的平衡及其影响因素2.4 确定反应类型的指标3. 物质的变化3.1 燃烧与氧化反应3.2 酸碱反应和中和反应3.3 晶体的溶解和结晶4. 常见物质的性质和应用4.1 金属和非金属的性质比较4.2 酸、碱和盐的性质和应用4.3 硫、氧和氢气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总结:本文对初中物理和化学的主要知识点进行了归纳总结,常见的物理和化学概念以及相关原理在其中都有涉及。
希望本文能够帮助到初中生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两门科学学科,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初中物理与化学知识点概述
初中物理与化学知识点概述初中物理和化学是中学阶段的两门基础科学课程,对学生发展科学思维、培养科学素养具有重要作用。
下面我将分别概述初中物理和化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初中物理知识点概述物理是研究物质运动、能量转化以及与之相关的规律和现象的科学。
初中物理主要围绕力、能、机械和热等方面的知识展开。
力与运动是物理学中的基本概念。
初中物理中,学生将学习力的合成与分解、力的大小和方向的表示、摩擦力、重力等内容。
力学中的另一个重点是运动的规律,包括匀速直线运动、自由落体运动以及抛体运动等。
能量是物质运动和变化的基本原因。
初中物理中,学生将学习机械能的概念、动能和势能的转化、机械能守恒定律等内容。
此外,热能也是初中物理的一个重要知识点,学生将学习热能的传递方式、热量的计量单位以及具体的热量转移和变化过程。
除了上述内容,初中物理还包括光学、电学和声学等方面的知识。
光学中,学生将学习光的传播规律、反射和折射等。
在电学中,学生将学习电路图的绘制、电流和电压的关系等内容。
与此同时,声学将介绍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性。
初中化学知识点概述化学是研究物质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
初中化学主要围绕元素、化合物、物质的常见性质和化学反应等内容展开。
元素是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
初中化学中,学生将学习元素的概念、元素符号和周期表等内容。
此外,学生还将了解常见元素的一些特性,如金属和非金属的区别以及常见元素的性质。
化合物是由两种或更多种元素组成的物质。
初中化学中,学生将学习化合物的命名规则、化学式的表示和化学计量等内容。
此外,学生还将学习化合物的常见性质,如酸、碱和盐等。
物质的常见性质是初中化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学生将学习物质的状态变化、密度、熔沸点、导电性以及可燃性等性质。
此外,学生还将学习物质的溶解性和溶液的基本概念。
化学反应是物质发生变化的过程。
初中化学中,学生将学习化学反应的标志和化学方程式的表示、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以及酸碱中和反应等内容。
初中物理化学知识点总结[整理]
初中物理化学知识点总结[整理]物理化学是物理学和化学的交叉学科,它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变化规律以及能量的转化和传递等。
以下是初中物理化学的主要知识点总结:1. 物质的性质:物质的颜色、形状、硬度等可以用来描述物质的性质。
2. 物质的组成:物质由原子组成,原子又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3. 化学反应:化学反应是指物质之间发生的变化,并伴随着能量的释放或吸收。
化学反应可以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4. 元素和化合物:元素是由一种类型的原子组成的物质,而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的原子结合而成的物质。
5. 分子和离子:分子是由两个或更多原子结合而成,而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6. 热学:热学是研究物质的热量和热能转化的学科。
热量的传递可以通过传导、对流和辐射进行。
7. 温度和热量:温度是物体热平衡状态的度量,而热量是物体之间因温度差异而传递的能量。
8. 能量的转化和守恒:能量可以转化为不同的形式,如热能、机械能和电能等。
能量在转化过程中总量保持不变,符合能量守恒定律。
9. 电学:电学是研究电荷、电流和电荷之间相互作用的学科。
电流是带电粒子移动产生的,它可以通过导体传导。
10. 电路和电阻:电路是电流在导体中流动的路径,而电阻则阻碍电流的流动。
电阻的大小可以用欧姆定律表示。
11. 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反应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消耗或生成物产生的数量。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有温度、浓度、表面积和催化剂等。
12. 酸碱中和反应: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称为酸碱中和反应。
这种反应一般伴随着氢离子(H+)和氢氧根离子(OH-)的结合。
13. 溶液的浓度:溶液的浓度可以通过溶质的质量、体积或质量分数来表示。
物理化学九年级知识点
物理化学九年级知识点物理化学是物理学和化学的交叉学科,研究物质的结构、性质和变化规律。
作为九年级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物理化学知识点对于我们理解自然界的运行规律十分重要。
以下是九年级物理化学知识点的详细介绍:1. 基本粒子:- 原子是物质的基本单位,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质子带正电荷,中子不带电荷,电子带负电荷。
- 质子和中子位于原子的核心,而电子在核外运动。
2. 元素和周期表:- 元素由同一种原子组成,具有唯一的原子序数和原子量。
目前已知的元素有118种。
- 元素周期表是按照元素的原子序数排列的表格。
其中横行称为周期,纵列称为族。
周期表反映了元素的周期性规律。
3. 化学键:- 化学键是由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形成的。
常见的化学键包括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
- 离子键是由带正电的离子和带负电的离子之间的电荷吸引力形成的。
例如,氯化钠(NaCl)由钠离子和氯离子通过离子键相互结合。
- 共价键是由两个或多个非金属原子共享电子而形成的。
例如,氢气(H2)由两个氢原子通过共价键结合。
- 金属键是在金属晶体中形成的,由金属原子之间的电子云形成。
金属中的自由电子可自由移动,形成导电性和热导性。
4.化学方程式:- 化学方程式用化学符号和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
反应物位于方程式左边,产物位于方程式右边。
反应中的物质不会被消失或产生,只是重新组合。
- 方程式中的反应物和产物用化学式表示。
化学式由元素符号和表示原子数的下标组成。
5. 物质的状态变化:- 物质可以存在固态、液态和气态。
物质状态的变化取决于温度和压力。
- 固态物质具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分子之间的相对位置近而固定。
液态物质具有固定的体积但没有固定的形状,分子之间的相对位置较近但不固定。
气态物质具有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分子之间的相对位置远而自由。
- 物质状态的变化包括固态到液态的熔化、液态到气态的汽化、气态到液态的凝结、液态到固态的凝固等。
6. 摩尔计算:- 摩尔是物质的量单位,用化学计量单位表示。
物理化学基本概念及其应用
物理化学基本概念及其应用物理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物理与化学相互关系的学科,是研究物质的分子、原子和电子运动规律、化学反应动力学和热力学性质的科学。
物理化学与化学、物理、数学等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和交叉。
本文将从物理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应用两方面进行探讨。
一、物理化学基本概念1.化学平衡化学平衡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化学反应达到一个稳定状态;在这个状态下,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反应速率前后保持不变。
化学平衡可以通过平衡常数(K)来描述,平衡常数的大小可表示反应的倾向性。
2.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又称为能量守恒定律,它表明能量是守恒的,即能量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毁灭,只能从一种形式转换为另一种形式。
热力学第一定律也可以表示为热量等于内能的增量和对外做功的总和。
3.热力学第二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是宏观世界中不可逆过程的源头,它表明任何系统都不可能将热量完全转化为有用的功,总会有一部分热量转移到了周围环境中,以熵的形式存在。
熵是一个宏观上反映混乱程度的物理量,热力学第二定律告诉我们,任何系统都趋向于更高的熵状态。
4.化学势化学势是衡量系统中化学自由能变化的量。
更具体地说,化学势可以表示为系统内单个物质的一部分 Gibbs 自由能变化,即化学势变化(Δμ)= Gibbs 自由能变化(ΔG)/摩尔数。
对于闭合系统,在恒温、恒压的条件下,化学势变化Δμ应该小于零。
二、物理化学应用1.电化学电化学是研究化学反应产生的电现象和利用电现象研究化学反应的学科。
在电化学中,常用的参数有电动势、电解质浓度、电极电势等。
电化学的应用非常广泛。
例如,在电池中产生的电能就利用了化学反应的能量,并将它转化为电能。
此外,电化学还可以应用于环境治理、电化学污染防治等领域。
2.物质的分析物理化学方法在材料分析、环境检测、食品卫生等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例如,在食品检测中,物理化学方法可以用来检测其中的有害物质,如重金属、杀虫剂等;在环境检测中,物理化学方法可以用来检测大气、水、土壤等环境中的有害物质。
初中物理化学知识点总结
化学知识点的归纳总结。
一、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的颜色(一)、固体的颜色1、红色固体:铜,氧化铁2、绿色固体:碱式碳酸铜3、蓝色固体:氢氧化铜,硫酸铜晶体4、紫黑色固体:高锰酸钾5、淡黄色固体:硫磺6、无色固体:冰,干冰,金刚石7、银白色固体:银,铁,镁,铝,汞等金属8、黑色固体:铁粉,木炭,氧化铜,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碳黑,活性炭)9、红褐色固体:氢氧化铁10、白色固体:氯化钠,碳酸钠,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碳酸钙,氧化钙,硫酸铜,五氧化二磷,氧化镁(二)、液体的颜色11、无色液体:水,双氧水12、蓝色溶液:硫酸铜溶液,氯化铜溶液,硝酸铜溶液13、浅绿色溶液:硫酸亚铁溶液,氯化亚铁溶液,硝酸亚铁溶液14、黄色溶液:硫酸铁溶液,氯化铁溶液,硝酸铁溶液15、紫红色溶液:高锰酸钾溶液16、紫色溶液:石蕊溶液(三)、气体的颜色17、红棕色气体:二氧化氮18、黄绿色气体:氯气19、无色气体:氧气,氮气,氢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氯化氢气体等大多数气体。
二、初中化学之三1、我国古代三大化学工艺:造纸,制火药,烧瓷器。
2、氧化反应的三种类型:爆炸,燃烧,缓慢氧化。
3、构成物质的三种微粒:分子,原子,离子。
4、不带电的三种微粒:分子,原子,中子。
5、物质组成与构成的三种说法:(1)、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2)、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3)、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6、构成原子的三种微粒:质子,中子,电子。
7、造成水污染的三种原因:(1)工业“三废”任意排放,(2)生活污水任意排放(3)农药化肥任意施放8、收集方法的三种方法:排水法(不容于水的气体),向上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向下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
9、质量守恒定律的三个不改变:原子种类不变,原子数目不变,原子质量不变。
10、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的三种方法:增加溶质,减少溶剂,改变温度(升高或降低)。
物理化学初三全册知识点
物理化学初三全册知识点物理化学是一门关于物质的性质、结构、组成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它是物理学和化学的交叉学科,涉及了广泛的知识领域,包括热力学、动力学、量子化学等等。
在初中阶段,我们会接触到一些基础的物理化学知识,下面让我们一步一步地来了解这些知识点。
1.物质的组成和性质:物质是由原子和分子构成的,不同的原子和分子组合形成了不同的物质。
我们可以通过实验和观察来研究物质的性质,比如固体的硬度、液体的流动性以及气体的可压缩性等等。
2.原子结构:原子是物质的基本组成单位,由原子核和绕核电子组成。
原子核中含有质子和中子,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
绕核电子带负电。
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中,电子的质量很小。
3.元素和化合物:元素是由同种原子组成的纯物质,常用符号表示,比如氧气(O2)、氢气(H2)等。
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的原子以一定的化学方式组合而成的,比如水(H2O)、盐(NaCl)等。
4.物质的变化:物质的变化可以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是指物质的形态、状态或性质发生改变,但其化学组成并没有改变。
比如水从液态变为固态。
化学变化是指物质的化学组成发生了改变,产生了新的物质。
比如木头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和水。
5.离子和离子化合物: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正离子带正电,负离子带负电。
离子化合物是由离子组成的化合物,比如氯化钠(NaCl)。
6.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指物质中电子的转移过程。
氧化是指物质失去电子,还原是指物质获得电子。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接受电子,还原剂失去电子。
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包括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酸与碱的反应等等。
7.反应速率:反应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消耗或产物生成的量。
反应速率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如温度、浓度、催化剂等。
提高温度、浓度或使用催化剂都可以加快反应速率。
8.酸碱中和反应:酸碱中和反应是指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酸的特征是味酸、导电、酸性溶液可以使酸性指示剂变色。
物理化学的基本概念与原理
物理化学的基本概念与原理物理化学是对物质及其性质以及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的学科领域。
它结合了物理学和化学的理论与方法,研究物质的宏观和微观特性,揭示了物质的结构、性质以及变化的原理。
本文将介绍物理化学的基本概念与原理,涵盖物质的性质、分子与原子结构、化学反应动力学等方面。
1. 物质的性质物理化学研究物质的性质与变化规律,其中包括物质的质量、密度、热容、热导率、电导率、折射率等基本性质。
这些性质可以通过实验方法进行测定,并通过物理化学定律和理论进行解释。
例如,质量守恒定律表明在化学反应中质量没有净变化,而密度可用于确定物质状态的改变。
2. 分子与原子结构物理化学研究物质的微观结构,主要涉及分子和原子的组成与排列方式。
分子由原子通过共价键或离子键结合而成,而原子又由更基本的粒子如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通过量子化学的理论与计算方法,可以揭示分子与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3. 化学反应动力学化学反应动力学研究化学反应的速率以及反应机理。
反应速率受到温度、浓度、催化剂等因素的影响。
物理化学通过建立动力学模型和利用反应速率理论,可以描述化学反应的速率规律,进而对反应过程的控制与优化提供基础。
4. 热力学热力学研究物质热学性质和能量转化规律。
它描述了化学平衡、热效应、热力学循环和化学系统的稳定性等内容。
热力学通过热力学定律和热力学函数(如熵、焓、自由能)来描述物质的热学性质及其变化趋势。
5. 量子化学量子化学揭示了分子和原子的量子力学性质和电子结构。
量子力学提供了描述微观粒子行为的理论框架,通过求解薛定谔方程可得到分子和原子的波函数。
基于量子化学理论,可以计算和预测分子的电子结构、分光学性质、反应活性等。
在物理化学领域,研究者通过实验和理论相结合的方法,探索物质的本质和行为规律。
物理化学的基本概念与原理为我们深入了解物质的性质和变化提供了理论依据。
通过不断拓展和应用这些原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物理化学的相关领域。
初中物理化学基本概念概要
物理量单位公式名称符号名称符号质量 m 千克 kg m=pv温度 t 摄氏度°C速度 v 米/秒 m/s v=s/t密度 p 千克/米³ kg/m³ p=m/v力(重力) F 牛顿(牛) N G=mg压强 P 帕斯卡(帕) Pa P=F/S功 W 焦耳(焦) J W=Fs功率 P 瓦特(瓦) w P=W/t电流 I 安培(安) A I=U/R电压 U 伏特(伏) V U=IR电阻 R 欧姆(欧) R=U/I电功 W 焦耳(焦) J W=UIt电功率 P 瓦特(瓦) w P=W/t=UI热量 Q 焦耳(焦) J Q=cm(t-t°)比热 c 焦/(千克°C)J/(kg°C)真空中光速3×108米/秒g 9.8牛顿/千克15°C空气中声速 340米/秒安全电压不高于36伏初中物理基本概念概要,化学一、测量⒈长度L:主单位:米;测量工具:刻度尺;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光年的单位是长度单位。
⒉时间t:主单位:秒;测量工具:钟表;实验室中用停表。
1时=3600秒,1秒=1000毫秒。
⒊质量m:物体中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主单位:千克;测量工具:秤;实验室用托盘天平。
二、机械运动⒈机械运动:物体位置发生变化的运动。
参照物:判断一个物体运动必须选取另一个物体作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⒉匀速直线运动:①比较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a 比较在相等时间里通过的路程。
b 比较通过相等路程所需的时间。
②公式: 1米/秒=3.6千米/时。
三、力⒈力F: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物体间力的作用总是相互的。
力的单位:牛顿(N)。
测量力的仪器:测力器;实验室使用弹簧秤。
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是指物体的速度大小或运动方向改变。
⒉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
力的图示,要作标度;力的示意图,不作标度。
物理化学九年级知识点总结
物理化学九年级知识点总结物理化学是物理学和化学两门学科的交叉领域,研究物质的性质、结构和能量转化过程。
初中九年级的物理化学学习,涉及了一系列的知识点,以下将对其中的几个重要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物质的组成和变化物质的组成是物质的基本单位——原子或离子组成的。
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包括质子、中子和电子。
通过化学反应,原子或离子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使物质发生变化。
例如,化学反应中的离子交换、氧化还原反应等。
二、化学变化的守恒定律化学反应中质量、能量和电荷守恒是基本的守恒定律。
质量守恒定律指的是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质量等于生成物的质量,质量不会凭空消失或产生。
能量守恒定律指的是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的能量总量保持不变。
电荷守恒定律指的是在化学反应中,正电荷与负电荷的总量保持不变。
三、化学方程式和化学反应速率化学方程式是描述化学反应的符号表示方法。
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物在左边,生成物在右边,通过化学符号表示物质的种类和数量。
化学反应速率指的是反应物消失或生成的速度。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有温度、浓度、催化剂和表面积等。
四、化学键与化学式化学键是构成化合物的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常见的化学键有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
离子键是通过正负电荷吸引形成的,并且在离子晶体中呈现阵列排列。
共价键是通过原子间的电子共享形成的,并且可分为单键、双键和三键。
化学式是用化学符号表示化合物的种类和数量。
常见的化学式有分子式和化合价式等。
五、物质的酸碱性物质的酸碱性是指物质在溶液中是否呈现酸性或碱性。
酸性溶液的特点是pH值小于7,呈酸味,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碱性溶液的特点是pH值大于7,呈碱味,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
中性溶液的特点是pH值等于7,不呈酸碱味。
六、化学元素周期表化学元素周期表是化学元素按照一定规律排列的表格。
在周期表中,元素按照原子序数从小到大排列,根据元素的物理化学性质,可以划分为金属、非金属和半金属元素。
周期表中的周期和族分别对应了元素的电子层和电子数。
物理化学总结
物理化学总结物理化学总结简介物理化学是研究物质的性质、结构和变化规律的科学学科。
它涉及了物理和化学两个领域的知识,通过物理方法和理论来解释和预测化学现象。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物理化学的主要概念进行总结和介绍。
1. 物理化学的基本概念物理化学的基本概念包括能量、热力学、量子力学和分子间相互作用等。
1.1 能量能量是物理化学研究的核心概念之一。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能量在各个物质之间以及化学反应中转化,但总能量始终保持不变。
物理化学主要研究能量的转化和传递过程,如热量的传导、吸收和释放等。
1.2 热力学热力学是研究热力学性质和能量变化的学科。
它通过研究热力学定律和热力学过程来描述物质的热力学性质和相变规律。
热力学主要关注热传导、热扩散、相变等能量转化过程。
1.3 量子力学量子力学是研究物质微观性质的学科。
它通过研究量子力学原理和量子力学方程来解释和预测微观粒子的运动、能级和相互作用等。
量子力学主要研究微观粒子的波粒二象性、概率性质和量子力学态等。
1.4 分子间相互作用分子间相互作用是物理化学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
它涉及分子之间的各种相互作用力,如范德华力、静电力、氢键等。
分子间相互作用对物质的性质和相变过程有重要影响,例如分子间力的大小决定了物质的凝聚态。
2. 物理化学的实验方法物理化学实验方法是研究物质性质和变化规律的重要手段。
2.1 光谱学光谱学是利用光的各种相互作用过程研究物质性质的学科。
光谱学包括吸收光谱、发射光谱和拉曼光谱等,可以用于分析物质的组成和结构。
2.2 热力学测量热力学测量是通过测定物理化学过程中的能量转化来研究物质性质和变化的方法。
常用的热力学测量手段包括热量计、热电偶、量热仪等。
2.3 分子光谱学分子光谱学是通过研究物质在特定波段的光谱特性来获取物质信息的方法。
分子光谱学包括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和核磁共振谱等。
3. 物理化学的应用物理化学的研究成果广泛应用于许多领域。
3.1 材料科学物理化学在材料科学中有重要应用。
物化必备知识点总结
物化必备知识点总结下面就来总结一下物化必备知识点,主要包括物理化学的基本概念、物质的结构与性质、化学反应和化学平衡、物态变化、溶液和溶解度、化学动力学和电化学等方面。
一、物理化学的基本概念1. 物理化学的基本概念物理化学是研究物质结构、性质、变化规律及能量变化的科学。
它是物理和化学的交叉学科,涉及热力学、动力学、统计力学等理论。
2. 物理化学的基本单位物理化学的基本单位有摄氏度(C)、千克(kg)、焦耳(J)、摩尔(mol)、千帕(kPa)等。
3. 物理化学的基本量物理化学的基本量有温度、质量、焓,摩尔等。
温度是物质分子热运动的强弱度量,质量是物质的固有属性,焓是系统吸放热量的性质,摩尔是物质的量单位。
二、物质的结构与性质1. 物质结构物质的结构指的是物质内部原子或分子的排列方式和相互作用方式。
包括晶体、分子、离子和原子共价结构等。
2. 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是物质固有的性质,如密度、颜色、相态等;化学性质是物质在化学反应中的性质,如反应活性、化学稳定性等。
三、化学反应和化学平衡1. 化学反应化学反应是指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
化学反应包括氧化还原反应、酸碱中和反应、置换反应、加和反应等。
2. 化学平衡化学平衡是指化学反应的速率达到一定的平衡状态。
化学平衡的特征包括不可逆性、浓度不变、速率相等等。
四、物态变化1. 固液气三态物质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可以存在三种不同的状态,即固态、液态和气态。
液体向气体的转化称为汽化,气体向液体的转化称为凝结,固体向液体的转化称为熔化。
2. 混合和分离混合是指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相互接触的物质整合在一起,分离是指将一个混合物的成分分开。
常见的分离方法有过滤、蒸馏、结晶、离心、萃取等。
五、溶液和溶解度1. 溶液溶液是指溶质和溶剂混合在一起形成的物质。
溶质是指被溶解的物质,溶剂是指溶解溶质的物质。
2. 溶解度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溶质在溶剂中的溶解量。
初中物理化学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化学知识点总结物理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之间关系的一门学科。
它是物理和化学两门学科的交叉领域,涉及到物质的结构、性质、变化规律等方面的内容。
下面我们来系统地总结一下物理化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一、物理化学基础知识1. 物质和热力学物质是构成自然界的基本元素,它具有质量和体积。
热力学是研究物质热现象和能量转化规律的学科。
它涉及到热力学系统、热容量、焓、熵、热力学定律等内容。
2. 分子结构和化学键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之间通过化学键结合在一起。
化学键包括共价键、离子键、金属键等。
分子结构和化学键的性质影响着物质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3. 平衡态和反应动力学平衡态是指系统内各种宏观性质不随时间变化的状态。
反应动力学研究了化学反应速率、反应机理、活化能等内容。
平衡态和反应动力学是物理化学的重要概念。
二、物理化学实验1. 测量技术物理化学实验中需要进行各种测量,包括质量、体积、温度、压力、浓度等物理化学量的测量。
测量技术对于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起着关键作用。
2. 实验操作物理化学实验中需要进行各种实验操作,包括配制溶液、燃烧实验、化学反应实验、物质性质测试等。
正确的实验操作方法对于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和结果的可靠性非常重要。
3. 数据处理物理化学实验得到的数据需要经过处理和分析,包括数据的整理、统计、误差分析等。
正确的数据处理方法对于得出科学结论至关重要。
三、物理化学的应用1. 化学工业物理化学知识在化学工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包括化工反应过程、催化剂、分离技术、化学能源等方面。
2. 材料科学许多材料的性质和合成方法都与物理化学有关,如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纳米材料等。
3. 环境保护物理化学知识被用于环境领域,包括大气污染控制、水体处理、固体废物处理等。
四、物理化学的发展趋势1. 理论模型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物理化学领域的理论模型越来越复杂和精确,例如分子动力学模拟、量子化学计算等。
物理化学基础知识概述
物理化学基础知识概述物理化学是研究物质微观结构和宏观性质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它结合了物理学和化学的原理和方法,旨在深入了解物质的本质和变化规律。
本文将概述物理化学的基础知识,包括热力学、量子力学、化学动力学和表面化学等内容。
一、热力学热力学研究的是物质在宏观条件下的热能转化和能量守恒的规律。
热力学的基本概念有热力学系统、热力学状态函数、热力学过程、热力学平衡等。
例如,热力学第一定律描述了能量守恒的原理,热力学第二定律则解释了能量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传递的方向性,熵是描述无序度的物理量,熵增原理说明了自然界趋向于无序的趋势。
二、量子力学量子力学是描述微观世界的物理理论,它揭示了微观粒子的行为和性质。
基本的量子力学概念包括波粒二象性、不确定性原理和波函数等。
波粒二象性表明微观粒子既可以表现出波动性质也可以表现出粒子性质,不确定性原理指出无法同时准确测定粒子的位置和动量。
波函数描述了粒子的运动状态,并通过薛定谔方程描述了粒子的时间演化。
三、化学动力学化学动力学研究的是反应速率和反应机理,以及它们与反应条件和反应物浓度之间的关系。
化学动力学相关的概念包括活化能、反应速率常数和速率方程。
活化能是指反应开始所需要克服的能垒,反应速率常数描述了反应速率与浓度之间的关系,速率方程用于表示反应速率与各种因素之间的函数关系。
化学动力学的研究对于合成反应、催化剂设计和环境监测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四、表面化学表面化学研究的是物质表面与界面的性质和反应。
表面现象包括吸附、表面张力、界面电荷和电位等。
吸附是物质在表面附近被吸附或结合的现象,可以分为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两种类型。
表面张力是指液体表面由于分子间的引力而产生的张力,界面电荷和电位则与物质表面的电荷分布和电位分布有关。
总结:本文概述了物理化学的基础知识,包括热力学、量子力学、化学动力学和表面化学等内容。
这些基础知识为深入理解物质微观结构和宏观性质之间的关联提供了框架。
物理化学笔记
物理化学笔记
物理化学是研究物质的微观结构、性质和变化规律的学科,它同时融合了物理学和化学的原理和方法。
以下是一些物理化学的重点内容和笔记概要:
1. 热力学与热化学
- 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热量与能量的关系;
- 热力学第二定律:熵增加定律,热量的自然流动方向;
- 热力学第三定律:绝对零度,熵为零的状态。
2. 状态方程与气体行为
- 状态方程:描述气体性质的数学关系,例如理想气体状态方
程 PV=nRT;
- 理想气体与非理想气体:理想气体假设与修正,非理想气体
的涨落与相互作用。
3. 相平衡与相变
- 相平衡条件:平衡态的热力学基准状态,物质的自由能最小;- 相变过程:固液气体之间的相互转变,如蒸发、熔化、凝固等;
- 相变的热力学分析:相变的熵变、焓变和自由能变化。
4. 反应动力学
- 反应速率:化学反应的速度与反应物浓度的关系,速率方程;- 反应机理与活化能:反应的分子层面过程解释,活化能的影响;
- 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温度、浓度、催化剂等。
5. 量子化学
- 波粒二象性:介绍粒子和波特性在微观领域的表现,不确定性原理;
- 量子力学:电子和其他微观粒子的行为和性质,波函数、薛定谔方程;
- 原子结构和分子结构:原子和分子轨道的描述,化学键与化学反应。
这些只是物理化学的一部分内容,学习过程中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理解和应用。
希望这些简要笔记能够帮助你对物理化学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物理化学的基本原理和概念
物理化学的基本原理和概念物理化学是物理学和化学的交叉学科,研究物质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之间的关系。
它是理解和解释化学现象和过程的基础。
本文将介绍物理化学的基本原理和概念,包括热力学、动力学、量子化学以及分子结构与化学键。
一、热力学热力学是物理化学的基础,研究热和能量的转化与传递。
它涉及能量、热量、温度以及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热力学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包括系统和环境、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容、焓以及熵等。
热力学原理在材料科学、生物化学以及能源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二、动力学动力学研究物质和化学反应的速率以及反应机理。
它关注反应的速度方程、反应速率常数和活化能等。
动力学的研究对于理解和控制化学反应过程、催化剂的设计以及环境中的化学动力学现象至关重要。
三、量子化学量子化学是利用量子力学原理来研究分子和原子系统的性质与行为的学科。
它研究电子、原子核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量子化学的一些重要原理包括波粒二象性、波函数、薛定谔方程以及原子轨道和分子轨道理论等。
量子化学在计算化学、材料科学和催化化学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四、分子结构与化学键分子结构和化学键探讨了物质中原子之间的排列和相互作用方式。
分子结构决定了分子的性质和反应行为。
化学键是原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包括共价键、离子键和金属键等。
分子结构和化学键的研究对于理解物质的性质、分子的构建以及设备的设计和优化具有重要意义。
结论物理化学是化学研究的基础,通过研究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之间的关系,揭示了物质世界的一些基本原理和概念。
热力学、动力学、量子化学以及分子结构与化学键等领域在化学科学和相关学科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深入理解和掌握这些基本原理和概念,对于进一步推动科学研究和技术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初中物理化学知识点归纳总结资料
初中物理化学知识点归纳总结资料在初中阶段,物理和化学是学生们必修的两门科目。
它们涉及到许多基础知识和概念,对于学生们来说可能有一定难度。
本文旨在对初中物理和化学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两门科目。
第一章物理知识点总结1. 物理量和单位- 介绍物理量的概念,如长度、时间、质量等,以及它们的单位。
- 解释国际通用单位制(SI单位制),如米、秒、千克等。
2. 运动学- 讨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 解释位移、速度、加速度等概念,并介绍相关的计算方法。
3. 力学- 介绍力的概念和性质,如合力、分力、平衡力等。
- 讨论力的作用效果,如物体的平衡、运动和形变等。
4. 热学- 解释热量的概念和传递方式,如传导、对流和辐射。
- 探究温度的测量方法和温度变化与热量传递的关系。
5. 光学- 介绍光的传播方式和光的反射、折射、衍射和干涉等现象。
- 探索光的色散现象和光的成像规律。
6. 声学- 讨论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以及声音的特性。
- 探究声音的音色、音强和音调等概念。
第二章化学知识点总结1. 物质与变化- 介绍物质的性质和分类,如固体、液体和气体。
- 解释物质的改变方式,如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 元素和化合物- 介绍元素和化合物的概念,以及它们的区别和性质。
- 探究元素周期表和化合价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3. 溶液和浓度- 解释溶液的概念和组成,以及浓度的计算方法。
- 探讨浓度对物质溶解和反应的影响。
4. 化学反应- 介绍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和表示方式,如化学方程式。
- 解释化学反应速度和平衡的原理和影响因素。
5. 酸碱中和反应- 探索酸碱的基本性质和定义,以及酸碱中和反应的特点。
- 介绍酸碱指示剂和pH值的概念和应用。
6. 电学- 介绍电流、电压和电阻等电学概念和基本定律。
- 解释电流与电阻之间的关系,以及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特点。
通过对初中物理和化学知识点的归纳总结,希望能够帮助学生们梳理知识框架,加深对基础概念的理解,并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理量单位公式名称符号名称符号质量 m 千克 kg m=pv温度 t 摄氏度°C速度 v 米/秒 m/s v=s/t密度 p 千克/米³ kg/m³ p=m/v力(重力) F 牛顿(牛) N G=mg压强 P 帕斯卡(帕) Pa P=F/S功 W 焦耳(焦) J W=Fs功率 P 瓦特(瓦) w P=W/t电流 I 安培(安) A I=U/R电压 U 伏特(伏) V U=IR电阻 R 欧姆(欧) R=U/I电功 W 焦耳(焦) J W=UIt电功率 P 瓦特(瓦) w P=W/t=UI热量 Q 焦耳(焦) J Q=cm(t-t°)比热 c 焦/(千克°C)J/(kg°C)真空中光速3×108米/秒g 9.8牛顿/千克15°C空气中声速 340米/秒安全电压不高于36伏初中物理基本概念概要,化学一、测量⒈长度L:主单位:米;测量工具:刻度尺;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光年的单位是长度单位。
⒉时间t:主单位:秒;测量工具:钟表;实验室中用停表。
1时=3600秒,1秒=1000毫秒。
⒊质量m:物体中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主单位:千克;测量工具:秤;实验室用托盘天平。
二、机械运动⒈机械运动:物体位置发生变化的运动。
参照物:判断一个物体运动必须选取另一个物体作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⒉匀速直线运动:①比较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a 比较在相等时间里通过的路程。
b 比较通过相等路程所需的时间。
②公式: 1米/秒=3.6千米/时。
三、力⒈力F: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物体间力的作用总是相互的。
力的单位:牛顿(N)。
测量力的仪器:测力器;实验室使用弹簧秤。
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是指物体的速度大小或运动方向改变。
⒉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
力的图示,要作标度;力的示意图,不作标度。
⒊重力G: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方向:竖直向下。
重力和质量关系:G=mg m=G/gg=9.8牛/千克。
读法:9.8牛每千克,表示质量为1千克物体所受重力为9.8牛。
重心:重力的作用点叫做物体的重心。
规则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
⒋二力平衡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两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直线上。
物体在二力平衡下,可以静止,也可以作匀速直线运动。
物体的平衡状态是指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所受外力的合力为零。
⒌同一直线二力合成:方向相同:合力F=F1+F2 ;合力方向与F1、F2方向相同;方向相反:合力F=F1-F2,合力方向与大的力方向相同。
⒍相同条件下,滚动摩擦力比滑动摩擦力小得多。
滑动摩擦力与正压力,接触面材料性质和粗糙程度有关。
【滑动摩擦、滚动摩擦、静摩擦】7.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其内容是:一切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惯性:物体具有保持原来的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
四、密度⒈密度ρ: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公式: m=ρV 国际单位:千克/米3 ,常用单位:克/厘米3,关系:1克/厘米3=1×103千克/米3;ρ水=1×103千克/米3;读法:103千克每立方米,表示1立方米水的质量为103千克。
⒉密度测定:用托盘天平测质量,量筒测固体或液体的体积。
面积单位换算:1厘米2=1×10-4米2,1毫米2=1×10-6米2。
五、压强⒈压强P: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
压力F: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单位:牛(N)。
压力产生的效果用压强大小表示,跟压力大小、受力面积大小有关。
压强单位:牛/米2;专门名称:帕斯卡(Pa)公式: F=PS 【S:受力面积,两物体接触的公共部分;单位:米2。
】改变压强大小方法:①减小压力或增大受力面积,可以减小压强;②增大压力或减小受力面积,可以增大压强。
⒉液体内部压强:【测量液体内部压强:使用液体压强计(U型管压强计)。
】产生原因:由于液体有重力,对容器底产生压强;由于液体流动性,对器壁产生压强。
规律:①同一深度处,各个方向上压强大小相等②深度越大,压强也越大③不同液体同一深度处,液体密度大的,压强也大。
[深度h,液面到液体某点的竖直高度。
]公式:P=ρgh h:单位:米;ρ:千克/米3; g=9.8牛/千克。
⒊大气压强:大气受到重力作用产生压强,证明大气压存在且很大的是马德堡半球实验,测定大气压强数值的是托里拆利(意大利科学家)。
托里拆利管倾斜后,水银柱高度不变,长度变长。
1个标准大气压=76厘米水银柱高=1.01×105帕=10.336米水柱高测定大气压的仪器:气压计(水银气压计、盒式气压计)。
大气压强随高度变化规律:海拔越高,气压越小,即随高度增加而减小,沸点也降低。
六、浮力1.浮力及产生原因: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或气体)对它向上托的力叫浮力。
方向:竖直向上;原因:液体对物体的上、下压力差。
2.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重力。
即F浮=G液排=ρ液gV排。
(V排表示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3.浮力计算公式:F浮=G-T=ρ液gV排=F上、下压力差4.当物体漂浮时:F浮=G物且ρ物<ρ液当物体悬浮时:F浮=G物且ρ物=ρ液当物体上浮时:F浮>G物且ρ物<ρ液当物体下沉时:F浮<G物且ρ物>ρ液七、简单机械⒈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
力臂: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通过调节杠杆两端螺母使杠杆处于水位置的目的:便于直接测定动力臂和阻力臂的长度。
定滑轮:相当于等臂杠杆,不能省力,但能改变用力的方向。
动滑轮:相当于动力臂是阻力臂2倍的杠杆,能省一半力,但不能改变用力方向。
⒉功:两个必要因素:①作用在物体上的力;②物体在力方向上通过距离。
W=FS 功的单位:焦耳3.功率:物体在单位时间里所做的功。
表示物体做功的快慢的物理量,即功率大的物体做功快。
W=Pt P的单位:瓦特; W的单位:焦耳; t的单位:秒。
八、光⒈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小孔成像、影子、光斑是光的直线传播现象。
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最大为3×10^8米/秒=3×10ˆ5千米/秒⒉光的反射定律:一面二侧三等大。
【入射光线和法线间的夹角是入射角。
反射光线和法线间夹角是反射角。
】平面镜成像特点:虚像,等大,等距离,与镜面对称。
物体在水中倒影是虚像属光的反射现象。
⒊光的折射现象和规律:看到水中筷子、鱼的虚像是光的折射现象。
凸透镜对光有会聚光线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光线作用。
光的折射定律:一面二侧三随大四空大。
⒋凸透镜成像规律:[U=f时不成像 U=2f时 V=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物距u 像距v 像的性质光路图应用u>2f f<v<2f 倒缩小实照相机f<u<2f v>2f 倒放大实幻灯机u<f 放大正虚放大镜⒌凸透镜成像实验: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使烛焰中心、凸透镜中心、光屏中心在同一个高度上。
九、热学:⒈温度t: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是一个状态量。
】常用温度计原理:根据液体热胀冷缩性质。
温度计与体温计的不同点:①量程,②最小刻度,③玻璃泡、弯曲细管,④使用方法。
⒉热传递条件:有温度差。
热量:在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收或放出热的多少。
【是过程量】热传递的方式:传导(热沿着物体传递)、对流(靠液体或气体的流动实现热传递)和辐射(高温物体直接向外发射出热)三种。
⒊汽化: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的现象。
方式:蒸发和沸腾,汽化要吸热。
影响蒸发快慢因素:①液体温度,②液体表面积,③液体表面空气流动。
蒸发有致冷作用。
⒋比热容C: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时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比热容是物质的特性之一,单位:焦/(千克℃)常见物质中水的比热容最大。
C水=4.2×103焦/(千克℃)读法:4.2×103焦耳每千克摄氏度。
物理含义:表示质量为1千克水温度升高1℃吸收热量为4.2×103焦。
⒌热量计算:Q放=cm⊿t降 Q吸=cm⊿t升Q与c、m、⊿t成正比,c、m、⊿t之间成反比。
⊿t=Q/cm6.内能:物体内所有分子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一切物体都有内能。
内能单位:焦耳物体的内能与物体的温度有关。
物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大;温度降低内能减小。
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做功和热传递(对改变物体内能是等效的)7.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能量即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它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十、电路⒈电路由电源、电键、用电器、导线等元件组成。
要使电路中有持续电流,电路中必须有电源,且电路应闭合的。
电路有通路、断路(开路)、电源和用电器短路等现象。
⒉容易导电的物质叫导体。
如金属、酸、碱、盐的水溶液。
不容易导电的物质叫绝缘体。
如木头、玻璃等。
绝缘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导体。
⒊串、并联电路的识别:串联:电流不分叉,并联:电流有分叉。
【把非标准电路图转化为标准的电路图的方法:采用电流流径法。
】十一、电流定律⒈电量Q:电荷的多少叫电量,单位:库仑。
电流I:1秒钟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量叫做电流强度。
Q=It电流单位:安培(A) 1安培=1000毫安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方向。
测量电流用电流表,串联在电路中,并考虑量程适合。
不允许把电流表直接接在电源两端。
⒉电压U:使电路中的自由电荷作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的原因。
电压单位:伏特(V)。
测量电压用电压表(伏特表),并联在电路(用电器、电源)两端,并考虑量程适合。
⒊电阻R:导电物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
符号:R,单位:欧姆、千欧、兆欧。
电阻大小跟导线长度成正比,横截面积成反比,还与材料有关。
【】导体电阻不同,串联在电路中时,电流相同(1∶1)。
导体电阻不同,并联在电路中时,电压相同(1:1)⒋欧姆定律:公式:I=U/R U=IR R=U/I导体中的电流强度跟导体两端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导体电阻R=U/I。
对一确定的导体若电压变化、电流也发生变化,但电阻值不变。
⒌串联电路特点:① I=I1=I2 ② U=U1+U2 ③ R=R1+R2 ④ U1/R1=U2/R2电阻不同的两导体串联后,电阻较大的两端电压较大,两端电压较小的导体电阻较小。
例题:一只标有“6V、3W”电灯,接到标有8伏电路中,如何联接一个多大电阻,才能使小灯泡正常发光?解:由于P=3瓦,U=6伏∴I=P/U=3瓦/6伏=0.5安由于总电压8伏大于电灯额定电压6伏,应串联一只电阻R2 如右图,因此U2=U-U1=8伏-6伏=2伏∴R2=U2/I=2伏/0.5安=4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