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天火之谜
2018小学语文天火之谜 教案
![2018小学语文天火之谜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3a5766f5022aaea998f0fcd.png)
19、天火之谜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尝试理解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理清脉络,给课文分段。
3.初步感受富兰克林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难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2.初步感受富兰克林的科学精神。
教学过程:一、揭题导入。
1.同学们,你们见夏天雷雨时的景象吗?当发生雷暴时,还会伴随电闪雷鸣和狂风暴雨,你能说说当时的心情吗?2.地球上空每年都要发生几十亿次雷暴,古时候,我们的祖先称它为“雷神”,而西方人把它看作“上帝的怒火”。
那么雷暴到底是由什么引起的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天火之谜》(板书课题)。
3.学生质疑:“天火”指什么?古人不知道雷暴发生的原因,所以它成了一个谜,后来又是谁解开了这个谜呢?他又是通过什么方式解开的呢?二、初读课文。
1.活动导学单:(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图出课文中的生字新词,尝试弄清词义。
(3)思考:谁解开了“天火之谜”?他通过什么实验解开了“天火之谜”?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适时辅导。
3.检查自学情况:(1)出示第一组词语:雷暴劈成两半颜色爆炸冷嘲热讽揭开拴住颠簸普通风筝钥匙(2)出示第二组词语:雷电交加不足为奇混为一谈怒发冲冠欣喜若狂乌云密布难以置信无稽之谈大雨倾盆安然无恙(3)理解词语的意思:混为一谈:把不同的事物混杂在一起,说成相同的事物。
怒发冲冠:形容愤怒得头发真竖,快把帽子顶起来了。
欣喜若狂:形容非常高兴的样子。
安然无恙:经过变故,没有遭到损害。
(让学生尝试用所学词语造句,教师及时点评)4.引导学生认识富兰克林,并初步认识“风筝实验”。
三、再读课文。
1.活动导学单:(1)默读课文,想想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2)根据课后第4题划分的段落,尝试选用课文中的语句概括段意。
2.相机出示段意:(1)雷暴在人们心目中一直是可怕的东西。
(2—5)富兰克林解开了雷暴之谜。
(6)富兰克林发明了避雷针。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9课天火之谜课后教学反思教后感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9课天火之谜课后教学反思教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5cee5ac4eff9aef8951e069e.png)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9课《天火之谜》课后教学反思教后感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9课《天火之谜》课后教学反思教后感《天火之谜》教学反思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
因此,我们在课堂上要允许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例如当学生自读完第二部分后,让他们说说富兰克林是个怎样的人,学生答案不一:有的认为他是一个有敏锐观察力的人;有的认为他是一个不服输的人;有的认为他是一个勇于探索科学奥秘的人等等。
重视学生情感体验,以读为本。
在教学第四自然段时,我首先让学生细细品读文本,从中获得什么信息?在有体会的地方写点文字,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给学生充分课堂自由阅读与感悟的时间。
接着,是自由交流:A当学生交流到知道其天气情况,就顺带当文中三处写到实验天气的句子找出来品读。
体会富兰克林勇敢无畏、忘我的科学献身精神。
随后抓住“欣喜若狂”体会富兰克林当时兴奋及高兴到极点的心情。
学完课文拓展“当你看到高层建筑上的避雷针时想对富兰克林说些什么。
”学生们也能说出各自不同的感受。
在以上教学中,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与文本对话,畅所欲言,个性飞扬,使阅读教学具有了无穷的魅力。
语文教学应该培养学生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在这一案例教学中,我自始至终都让学生感受到富兰克林身上所具有的那种不迷信、敢于实验的崇高精神。
遗憾的是由于多媒体电脑的原因没能让学生直观的感受“风筝实验”,因此对于带电时麻绳“怒发冲冠”缺少表象认识,从而对于这一成语的引用理解的不够到位。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9课《天火之谜》课后教学反思教后感《天火之谜》教学反思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
因此,我们在课堂上要允许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例如当学生自读完第二部分后,让他们说说富兰克林是个怎样的人,学生答案不一:有的认为他是一个有敏锐观察力的人;有的认为他是一个不服输的人;有的认为他是一个勇于探索科学奥秘的人等等。
19、《天火之谜》
![19、《天火之谜》](https://img.taocdn.com/s3/m/73b1d722bd64783e09122b1b.png)
细铁 丝
铜钥匙
丝带
这是一次危险的实验。
1752年7月的一天,天空乌云密布, 雷电交加。一片乌云掠过风筝上方,富兰 克林发现麻绳上的纤维 “怒发冲冠”般 地竖了起来。这是麻绳带电的信号!突 然, 一道闪电劈开云层,在天空划了一 个 “之” 字, 接着一个炸雷,大雨倾 盆而下。麻绳淋湿后就成了能使电流通 过的导体。这时,富兰克林用手指靠近 铜钥匙,“啪”的一声, 骤然闪现一道 蓝色的火花,他的手臂一阵发麻。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
19、天火之谜
19、天火之谜
读题质疑: 天火指的是什么? 天火就是雷暴。 古人不知道雷暴发生的原因,它成 了一个谜 。
读一读:
bào
pī
zhà
bì
fěng
暴 劈 炸 毙 讽
(雷暴(劈开)炸弹)枪毙(讽刺) ) ( ( )
19、天火之谜
读一读:
jiē
shuān yào
shi
diān
么? 从“早就”和“大胆地推测”你读 出了什么?“熟知”是什么意思?
19、天火之谜
这种推论现在看起来不足为奇,但 在当时却是令人难以置信的。 “不足为奇”和“难以置信”各是 什么意思?你能用“不足为奇”说一句 话吗?
富兰克林在研究雷暴的过程 中遇到了那些困难?
冷嘲热讽
19、天火之谜
人们已经习惯地认为天上地下是 两个世界,雷暴是神灵的火焰,怎么 可以同人间的事物混为一谈呢?不仅 一般人不相信他的推论,就连许多自 称有学问的人也对他冷嘲热讽。
揭 拴 钥 匙 颠
(揭开(拴住)钥匙)钥匙(颠倒) ) ( ( )
雷暴(bào) 劈(pī)开 毙(bì )伤 风筝(zhēng)攥(zuàn)住 颠簸(bǒ) 钥匙( yàoshi)揭开(jiē)爆炸(zhà) 拴着(shuān)骤然 系着铜钥匙(xì ) 混为一谈(hùn) 冷嘲热讽(fěng) 无稽(jī)之谈 安然无恙(yàng)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9课天火之谜教学案例资料教学后记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9课天火之谜教学案例资料教学后记](https://img.taocdn.com/s3/m/c2d6c2046137ee06eef9189e.png)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9课《天火之谜》教学案例资料教学后记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9课《天火之谜》教学案例资料教学后记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天火之谜》教学案例一、教材分析《天火之谜》主要讲了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在雷电交加中进行“风筝实验”,揭开雷暴秘密的事,赞扬了富兰克林勇于探索、敢于试验的科学态度,说明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研究和实验,才能揭开大自然的奥秘。
本课时立足1—3自然段着重研究雷暴可怕和富兰克林细致观察、大胆推测。
二、学情分析1、学生的年龄特点与认知特点:五年级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利用信息技术搜集整理资料和观察体验、阅读分析文本的能力,且富兰克林勇于探索的事迹本身对喜欢新奇的小学生就有莫大的吸引力,课文叙述生动、语言准确,很有研读价值。
2、学生已具备的基本知识:学生在本单元之前已经学习了许多篇写人叙事类文章,对于学习本文,通过事情,感悟人物的精神品质已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
3、本节课的困难点主要体现在让学生了解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感受富兰克林细致观察、大胆推测、勇于探索的精神中如何渐进升华对人物的情感。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主动对生字正音、悟形,理解生词的意思。
2、知道“天火”是“雷暴”,“雷暴”是普通的放电现象,这个科学结论是由伟大的科学家富兰克林证明的。
过程与方法:从富兰克林观察→推测→探究中了解科学研究的过程,感受富兰克林勇于探索,敢于试验的精神。
情感、态度、价值观:1、崇敬伟人,激发学生探究自然的兴趣、培养学生面对质疑的勇气与执着。
2、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
四、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在文本品读中感受雷暴可怕和富兰克林细致观察、大胆推测,进行科学研究的过程。
教学难点:在文本解读中,渐进升华学生对富兰克林的情感,培植学生崇敬伟人、科学研究的精神。
五、主要教学流程(一)板书课题,理解课题。
1、板书“谜”。
认识这个字吗?什么是谜呢?(“谜”,比喻还没有弄明白或难以理解的事物。
五年级语文备课 (236)
![五年级语文备课 (236)](https://img.taocdn.com/s3/m/03c729df195f312b3169a5e0.png)
(4)想想人们是怎样冷嘲热讽的?(从语言、神态)
(5)抓住相关词句,去感受一下富兰克林善于观察、敢于推测的品格。
(二)展示交流
1、小组内汇报交流,互相补充。
2、用朗读把你读懂的内容表现出来。
三、学习板块(二)③
(一)合作探究——品读课文第4、5自然段
学习引导:
栏
一、学情调查
1、听写词语。①
2、你知道是谁用什么方法解开了天火之谜?
二、学习板块(一)
(一)合作探究———品读课文2-3自然段
学习引导:
(1)浏览第二自然段,想一想这一自然段在全文中起到什么样的作用?②
(2)自由读第三自然段,看看雷暴与静电放电现象之间有哪些相似之处?
1、这是一只什么样的风筝?他特别在什么地方?作者用了哪些动词?
2、请你在课文插图上看看每个部分,想想它们分别派什么用途。
3、从“怒发冲冠”这个词你看到了什么?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4、请你用“欣喜若狂”写一句话
5、哪些句子突出了富兰克林的忘我实验精神?读一读,体会一下。
6、“风筝实验”成功了。当时的人们会怎样说?小组内有感情地读第5自然段,表达对富兰克林的赞扬之情。
混为一谈 冷嘲热讽
怒发冲冠欣喜若狂无稽之谈安然无恙
②精讲点拨:承上启下的作用
③合作探究题:你觉得富兰克林是个怎样的人,你从文中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交流展示
善于观察
大胆试验
敢于怀疑
④拓展
你还知道哪些中外著名的科学家的故事。
布置作业
课内:补充习题
课外:预习20课
1、读准课后生字,在字音、字形上你想提醒大家什么呢?
(二)展示交流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6单元导学案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6单元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26eceaab168884868662d6cd.png)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6单元导学案19 天火之谜(第一课时)导学案学习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不懂的词语。
会用“推测”、“不足为奇”造句。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给课文分段,用课文中的语句概括段意。
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4、初步感受富兰克林不怕危险的精神。
预习案1、资料链接:富兰克林(1706-1790)美国历史上第一位享有国际声誉的科学家和发明家,还是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是资本主义精神最完美的代表。
德国哲学家庄德称为他为“第二个普罗米修斯”的大科学家他一生最真实的写照是他自己所说过的一句:诚实和勤勉,应该成为你永久的伴侣。
避雷针:用导电性能较好的金属做成,它的尖端制成丫型,安装在建筑物的最高处。
2、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读三遍)钥匙颠簸冷嘲热讽雷电交加不足为奇混为一谈欣喜若狂无稽之谈安然无恙怒发冲冠3、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不足为奇:欣喜若狂:安然无恙:预习反馈:1、我在预习时,我觉得这些字容易读错,这些字比较难写。
同伴相互提醒。
2、小组内听写生词3、小组交流词语的意思。
(方法小贴士:①利用工具书;②理解词语中的关键字;③联系上下文。
)4、小组内自选方式朗读课文,提出疑问。
探究案1、理清文章结构,给课文分段,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2、(温馨提示:用文中的语句来概括段意,然后把三个段意的内容连起来,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
)3、2、读第一自然段,思考:雷暴在人们的心目中为什么一直是种可怕的东西?4、(温馨提示:从古时候西方人和中国人对雷暴的看法入手思考。
)5、3、富兰克林又是怎样解开人们心中谜团的?雷暴究竟是什么呢?测评案1、给画线的字注音:钥匙()冷嘲热讽()枪毙()爆炸()电闪雷劈()揭开()2、在括号里填写汉字。
bào ( )炸雷()()躁()竹声声3、造句:不足为奇……欣喜若狂……4、填空: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国科学家为了揭开雷暴的秘密,在雷电交加的天气里进行了的事情。
五年级上册语文一课一练-19天火之谜苏教版
![五年级上册语文一课一练-19天火之谜苏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751cd22b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a8.png)
19 天火之谜1.用“√”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空.地(kònɡkōnɡ) 看.管(kàn kān)风筝.(zēng zheng) 空.话(kònɡkōnɡ)看.到(kàn kān) 颠簸.(bǒqí)2.看拼音,写汉字。
一个闪电pī( )开黑色的天幕,接着是一声zhà( )雷,bào( )雨从天而降。
我拿出shuān( )在腰带上的yào shi( )打开房门,跑进屋子。
3.比一比,组词语。
讽( ) 毙( ) 渴( ) 作( )疯( ) 葬( ) 揭( ) 炸( )4.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只填序号。
(1)无稽.之谈( )[①查考②计较③停留](2)难以置.信( )[①放、摆②设立,设备③购买](3)安然无恙.( )[①病②样子]5.看图片写四字词语。
6.“冷嘲热讽”是用尖刻辛辣的语言进行讥笑和讽刺。
(1)我还能用四字词语“”来描写“冷嘲热讽”的情景。
(2)我发现“冷嘲热讽”这个词语中含有一组反义词。
我也能写这样含有一组反义词的四字词语: 、、。
7.富兰克林欣喜若狂地喊道:“成功了!成功了!我捉住‘天电’了!”(1)“天电”指的是。
(2)富兰克林成功了“欣喜若狂”,而“冷嘲热讽”他的人们这时的情形用四个字的词语来形容是: 、。
1.人们已经习惯地认为天上地下是两个世界,雷暴是神灵的火焰,怎么可以同人间的事物混为一谈呢?(改为陈述句)2.风筝越飞越高,远远望去,犹如云海里的一叶小舟,颠簸着,摇晃着。
(1)这个句子使用了的修辞手法。
(2)我也能仿照例句,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天空中出现一道彩虹,犹如。
1.课文的题目是《天火之谜》,其中“天火”指的是。
富兰克林大胆地推测雷暴就是,后来通过“”揭开了雷电的秘密,说明只有,才能揭开大自然的奥秘。
2.读句子,把引号作用的序号填入括号内。
A.特定称谓B.表示引用C.表示强调D.讽刺(1)古时候西方人把雷暴看作是“上帝的怒火”,中国人则把它称为“雷神”。
好课件
![好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2d650cd33d4b14e85246878.png)
乌云密布 电闪雷鸣 震耳欲聋
雷电交加 雷声隆隆 惊心动魄
魂飞魄散
胆战心惊
1、将这个故事讲给你的爸爸妈妈听,并谈 谈你的体会。 2 、搜集关于科学名人的小故事,在下次班 队活动课上我们来开一个交流会。
分四人小组再次读课文,从哪些地 方可以感受富兰克林勇于探索的科学精 神,找一找,想想为什么,读一读表达 出来。
yà o shi
dìபைடு நூலகம்
zhà jiē
钥匙
震惊 不足为奇 欣喜若狂
不足为奇 怒发冲冠 安然无恙
冷嘲热讽 欣喜若狂 混为一谈
本杰明· 富兰克林
(1706-1790) 资本主义精神最完美 的代表,十八世纪美国最 伟大的科学家,著名的政 治家和文学家。富兰克林 在研究大气电方面曾作出 贡献,发明了避雷针。他 一生最真实的写照是他自 己所说过的一句话:“诚 实和勤勉,应该成为你永 久的伴侣。”
地球上空每年都要发生几十 亿次雷暴,它能把人击倒,将高 大的树木劈成两半。古时候西方 人把雷暴看作是“上帝的怒火”, 中国人则把它称为“雷神”。长 期以来,雷暴在人们的心目中一 直是种可怕的东西。
地球上空每年都要发生几十 亿次雷暴,它能把人击倒,将高 大的树木劈成两半。古时候西方 人把雷暴看作是“上帝的怒火”, 中国人则把它称为“雷神”。长 期以来,雷暴在人们的心目中一 直是种可怕的东西。
19 天火之谜
1、自由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读通句子。
2、画出生字新词,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想想它们 的意思。 3、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4、给课文划分段落,并选用课文的语句概括段意。
bà o
帝 爆炸 炸 揭开 雷暴 暴 上帝
冷嘲热讽 嘲 讽 拴住
zhè n chá o fěng shuān
五年级语文备课 (240)
![五年级语文备课 (240)](https://img.taocdn.com/s3/m/52e3e462af1ffc4ffe47ace0.png)
学习内容19、天火之谜(第1课时)上课时间:月日总第课时学习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大体上了解“风筝实验”的经过。
学习重难点重点:能读通、读顺课文,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难点:能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学习过程复备栏一、学情调查1.读一读下列词语,并说说带点词语的意思。
雷电交加、不足为奇....混为一谈、冷嘲热讽、欣喜若狂、无稽之谈.........怒发冲冠、安然无恙2.指名朗读课文。
二、学习板块(一)(一)合作探究----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学习引导:(1)自由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读顺句子和课文。
(2)给课文每个自然段写上序号。
(3)读读生字词,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它们的意思。
(4)练习正确、流利地课文。
(二)展示交流:1.交流字词学习情况。
2.朗读课文。
三、学习板块(二)(一)合作探究———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学习引导:1.默读课文,思考:想想每一节写了什么内容?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2.完成课后第四题。
3.小组内交流完成练习情况。
(二)展示交流:1.把你读得最好的一段跟大家分享。
2.说说课文主要内容和课文结构特点。
3.汇报交流课后第四题,最好选用课文的语句概括段意。
四、学习板块(三)(一)合作探究———品读第一自然段学习引导:1.自由读第一段,想想“天火”指的是什么?2.可以抓住哪些词语来体会人们对于雷暴的害怕程度。
用笔圈一圈。
3.同学们,夏天雷雨时的景象你们见过吗?雷暴发生时,电闪雷鸣,还伴有狂风暴雨,你能说说当时心情吗?观察插图,看到这幅插图,你仿佛看到、听到、感受到什么?4.由此你想到哪些词语?(二)展示交流1.结合“学习引导”有序交流,注意及时补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段,读出雷暴的可怕。
五、达标检测1.课后钢笔描红。
2.《补充习题》第二题。
六、总结提升在本节课的学习中,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引导:课文内容,学习方法等)?还有哪些问题或者困惑?板书设计:19、天火之谜上帝的怒火雷暴可怕雷神。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9课天火之谜 导学案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9课天火之谜 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e3aab249b84ae45c3b358ce6.png)
19天火之谜石庄小学五年级语文学科备课组主备教师:张峰19天火之谜石庄小学五年级语文学科备课组主备教师:张峰件播放雷声,教师叙述)……一道闪电劈开云层,在天空划了一个“之”字……这时富兰克林把手指靠近铜钥匙……实验完成了,请大家回到课堂。
刚才我们跟富兰克林一起经历了一个震惊世界的实验,这一个试验已经用文字记录下来了,让我们再来读一读,回忆难忘的场景。
a讨论靠近铜钥匙,说说怎么看出勇于献身的(板书“勇于献身”后问同学你会不会把手指接近钥匙?)。
b讨论“欣喜若狂”。
出示词语,说说意思,(照理他应该难受才对呀)讲讲富兰克林为什么会“欣喜若狂”联系“捉住天雷”以及前文人们对他的取笑。
读好这句句子。
c还从那里可以看出富兰克林勇于献身?“这是麻绳带电的信号!” 解释科学原理,说说从这句话中感受到了什么,联系自己的经历谈谈。
读好这句句子,读出喜悦。
(或教师引导:刚才老师跟大家一起做实验的时候,注意到了这个细节,出示句子——“这是麻绳带电的信号!”——想想看,当老师看到麻绳“怒发冲冠”的时候,是什么心情——电流离我如此之近,害怕是人之常情。
富兰克林是什么心情呢?)大家刚刚跟富兰克林一起完成了这个风筝实验,现在有一个任务要交给大家——把我们刚才看到的讲给曾经嘲笑过富兰克林的人听。
能完成吗?建议复述前先把这个片断再好好读一遍。
教师针对要点模仿无知者提问。
一传十,十传百,百传千,很快,大家都知道了富兰克林的这个风筝实验。
现在人们会怎么说?张三,你会怎么说?李四,上次嘲笑有你吧,现在你怎么看?这位老师?有感情地朗读第5节。
结语:1、这个实验震惊了世界,人们被什么震惊了?2、对呀,这个实验不光揭示了一个科学真相,还蕴含着科学家的科学精神。
因此他发出的声音才会掷地有声。
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个宣言。
3、后来,富兰克林根据放电原理,发明了避雷针。
这样,雷电轰鸣时,高大的建筑物就安然无恙了。
出示“安然无恙”解释。
活动3:复述课文。
《天火之谜》教学设计及反思(两课时)
![《天火之谜》教学设计及反思(两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8d46e3fb58fb770bf78a55e2.png)
《天火之谜》教学设计及反思(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的: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诵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字只识不写。
会读文后3中的8个成语。
3、依照分好的段落,能选用课文的语句概括段意。
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诵课文。
教学难点:依照分好的段落,能选用课文的语句概括段意。
教学进程:一、画面导入,提示课题1、播放雷电的四幅画面,让生说出画面上表现的是什么?2、师:如今大家都知道这是雷电,可在有时分人们并不看法它,而是把它当成天火,并且成了永世的谜。
(板书:天火之谜)3、简介富兰克林(生先说,然后出示一幅资料)富兰克林(1706-1790)十八世纪美国最伟大的迷信家,著名的政治家。
1731年在费城树立美国第一个公共图书馆,1751年兴办宾夕法尼亚大学。
独立和往常期参与反英妥协,并参与起草«独立宣言»,主张废弃奴隶制度。
富兰克林在研讨电方面曾作出贡献,发明了避雷针。
二、初读课文1、出示自学题。
• (1)、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划出生词,读通课文。
• (2)、思索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2、播放课文录音,生边听边想,完成下面的标题。
3、生自读课文一遍。
4、反省自学状况。
(1)出示生字,指名拼读,然后全班认读。
及时正音。
bào zhà bì pī fěng雷暴爆炸毙伤劈成两半冷言冷语jiē shuān yàoshi zhēng diān bǒ揭开拴住钥匙风筝颠簸(2)鼓舞分辨字形,当场描红。
(3)出示文后3中的成语,指点认读。
雷电交集屡见不鲜混为一谈冷言冷语怒发冲冠欣喜假定狂无稽之谈平安无事(4)交流:思索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生先交流;然后出示提示,指名完成,全班齐读。
课题〝天火之谜〞中的〝天火〞实践上是指雷暴。
本课写富兰克林经过〝风筝实验〞,终于解开了〝天火之谜〞。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19.天火之谜【新版】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19.天火之谜【新版】](https://img.taocdn.com/s3/m/4b251e04376baf1ffd4fad23.png)
理解词语
习惯: ①常常接触某种新的情况而逐渐适应。 ②在长 时期里逐渐养成的、一时不容易改变的行为、 倾向或社会风尚。
不足为奇:不值得奇怪,指事物、现象等很平常。本课 指富兰克林的推论在今天看来是很平常的。
难以置信:事情发生得出乎意料,让人难以相信。本 课指当时的人们不能接受富兰克林的观点。
的读书笔记就有满满的好几筐呢。 背。富兰克林读书,有一个好习惯。对于好文章中的
精彩句段,他总要背下来。例如,他在读伟大的天文学家 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时,摘抄和背诵了下面的话:
“我主张地球是动的。” “地球除自己旋转外,还有某些运动,还在遨游,它 其实是一颗行星。” “在所有的行星中,太阳是中心……” “我不会在任何人的责难面前退缩下来。”
概念:对人物所处的具体的社会环境或自然环境的描写。 社会环境是指能反映社会、时代特征的建筑、场所、陈设 等景物以及民俗民风等。自然环境是指自然界的景物,如 季节变化、风霜雨雪、山川湖海、森林原野等。 作用:通常有渲染气氛、奠定感情基调、烘托人物形象、 推动情节发展、深化作品主题等作用。 答题模式:运用环境描写,交代了……/突出了……/烘 托出……
3.风筝越飞越高,远远望去,犹如云海里的一叶 小舟,颠簸着,摇晃着。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风筝比作云海里的一叶 小舟,生动、贴切,“颠簸”“摇晃”等用词准确、生 动。而此处的描写烘托了紧张的气氛,表现了实验的危 险性。
4. 富兰克林欣喜若狂地喊道:“成功了!成功 了!我捉住‘天电’了!”
运用语言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富兰克林 “手臂一阵发麻”时,他非但不惊慌,还“欣喜若 狂”,从中可以体会到他已经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 完全沉浸在成功的喜悦中。富兰克林敢于实验、不怕 危险的科学精神令人敬佩。
五年级语文教案 精读和略读△-全国一等奖
![五年级语文教案 精读和略读△-全国一等奖](https://img.taocdn.com/s3/m/a1323559dd3383c4ba4cd24d.png)
19 《天火之谜》教学设计青岛市崂山区张村河小学高展【教学内容】江苏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第九册第六单元第19课。
【教材分析】《天火之谜》是苏教版第九册教材中的一篇课文,主要讲了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为了揭开雷暴的秘密,在雷电交加的天气里进行“风筝实验”的事,赞扬了富兰克林勇于探索、勇于实验的科学态度,说明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研究和实验,才能揭开大自然的奥秘。
【教学目标】1.掌握生字词,尤其是“系、匙、簸”等字的读音,通过“查关键字的意思”理解并积累成语。
2.学会“分大段,选取文中语句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3.学会“多方面、多角度”写批注,体会富兰克林对科学一丝不苟、勇于献身、执着追求的品质。
【教学重难点】通过多读,学会“多角度、多方面”做批注的方法,把文章读深刻,体会富兰克林对科学一丝不苟、勇于献身、执着追求的品质。
【教学过程】一、导入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第19课,一起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师:天火其实就是——雷暴,是谁揭开雷暴的秘密——富兰克林,拿出预习卡,同位互换,读一读查阅的富兰克林的资料。
师:好,换回。
本杰明.富兰克林是美国著名的物理学家、政治家。
曾有人这样评价富兰克林:“他从苍天那里取得了雷暴,从暴君那里取得了民权。
”今天,我们就来看看他是如何从苍天那里取得雷暴的。
二、检查预习1.测试生字词师:老师先来检查预习,翻到预习卡反面,听写生字词,注意写字姿势。
雷暴、毙伤、劈开师:同位互换,对照黑板批一批,看看他的关键笔画做到了没有。
批完换回来,错的,在四线格改正。
师:“暴”这个字要注意,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日”扁而小,靠上写。
撇捺应舒展。
下面部分的笔顺是,一起说,“竖钩、点、提、撇、点”,最后一笔是“点”,因为“一字无二捺”。
师范写:在四线格写一个,注意姿势。
【设计意图:以学定教,使预习有效,让孩子们合作、交流,自学有小成。
比如,交流查阅的富兰克林的资料,交流生字的关键笔画。
】2.易错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天火之谜
智慧小木屋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马克思
◎心中认定一个目标,无论他人如何责骂,自己只管前进。
——(英)塞.罗杰
斯
◎懒惰比操劳更能消耗身体,经常用的钥匙,总是亮闪闪的.——(美)富兰克林开心一练
一、我会读拼音,写生字。
Shuān zhù lãi bào bào zhà diān bǒ bì shāng
( ) ( ) ( ) ( ) ( )
pī chái yào shi jiē kāi lěng cháo râ fěng
( ) ( ) ( ) ( )
二、我能把下列成语补充完整,并用加点词造一个句子。
雷电交()不足为
...()无稽之()()为一谈
怒发冲()()喜若狂安然无()冷()热()
三、我能按要求改写句子。
1.雷暴在人们的心目中一直是种可怕的东西。
(改成反问句)
2.人们习惯地认为,雷暴是神灵的火焰,怎么可以同人间的事物混为一谈呢?
(改为陈述句)
3.富兰克林欣喜若狂地喊道:“成功了!成功了!我捉住天电了!”(用加点的词
语造句)
四、我能按课文内容填空。
1.富兰克林是国历史上第一位享有国际声誉的和
他发明的,不但破除了迷信,还使人类避免了雷击灾难。
2.课文主要讲了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为了揭开,在雷电
交加的天气里进行“”的事,赞扬了富兰克林、
的科学态度,说明只有、,才能揭开大自
然的奥秘。
开心阅读
五、课文片断我会读。
一片乌云掠过风筝上方,富兰克林()麻绳上的纤维“怒发冲冠”般地竖了起来。
这是麻绳带电的信号!突然,一道闪电劈开云层,在天空划了一个“之”字,接着一个炸雷,大雨倾盆而下。
麻绳淋湿后就成了能使电流通过的导体。
这是富兰克林用手指()铜钥匙,“啪”的一声,骤然闪现一道蓝色的火花,他的手臂一阵()。
富兰克林欣喜若狂地():“成功了!成功了!我捉住‘天电’了!”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大雨倾盆—()欣喜若狂—()骤然—()2。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3.用“——”画出描写天气的语句,并填空。
富兰克林是在做“风筝实验”。
他冒着这样的危险做实验,你想用来夸奖他。
4.给这段话取个合适的题目。
六、课外的短文,我也很有兴趣。
爱迪生是世界闻名的发明家。
他是美国人,小时候因为家里穷,只上过三个月的学,十一二岁就开始卖报。
他热爱科学,常常把钱节省下来,买科学书报和化学药品。
他做实验的器具,是从垃圾堆里拣来的一些瓶子罐子。
爱迪生十二岁的时候,在火车上卖报。
有一节车厢是专给乘客吸烟用的,车长同意他在那里占用一个角落。
他把化学药品和瓶瓶罐罐都搬到那个角落里,卖完了报,就做各种有趣的实验。
有一次,火车开动的时候猛地一震,把一瓶白磷震倒了。
白磷一遇到空气马上燃烧起来。
许多人赶来,和爱迪生一起把火扑灭了。
车长气极了,把爱迪生做实验的东西全扔了出去,还狠狠地打了他一个耳光,把他的一只耳朵打聋了。
爱迪生钻研科学的决心没有动摇。
他省吃俭用,重新做起化学实验来。
有一次,硫酸烧毁了他的衣服。
还有一次,硝酸差一点儿弄瞎了他的眼睛。
他没有被危险吓倒,还是顽强
地做实验。
爱迪生试制电灯。
为了找到一种合适的灯丝,他不知做了多少次实验。
他常常在实验室里一连工作几十个小时,实在太累了,就躺在实验台上睡一会儿。
他这样不懈地努力,终于找到了价钱便宜、使用时间长的灯丝,制成了可以供大家使用的电灯。
后来,爱迪生又有了很多发明,他一生中发明的东西有一千多种。
1.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便(biàn pián )宜重(chónɡ zhònɡ)新
2.爱迪生和富兰克林一样,都具有的精神。
3.给短文加一个合适的题目。
4.你从爱迪生身上学到了什么?
日积月累
这些工具是谁发明的呢?想一想,连一连。
电话发报机蒸汽轮船蒸汽机车飞机
爱迪生史蒂芬孙贝尔莱特兄弟富尔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