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基本模式
幼儿园课程论 第四章 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设计
![幼儿园课程论 第四章 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61345979b6648d7c0c746b3.png)
二、 幼儿园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和组织
教育活动的内容 三种不同的取向
内容即教材 内容即活动 内容即经验
二、 幼儿园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和组织
(一) 高结构幼儿园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和组织 采纳教育活动内容即教材的取向。 强调让幼儿获得知识和技能,强调教育活动的结果。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二、 各种不同结构化程度的教育活动设计原理和示例
2.单元教学的案例与分析 以“树”的教学单元用作案例,分析单元教学活动性质。
二、 各种不同结构化程度的教育活动设计原理和示例
3. 单元教学活动的教育价值和局限性 价值:单元教学活动具有高结构教育活动都具有的一些价值,计划性、控 制性以及可操作性等都比较强。
(二) 低结构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评价 采用过程取向和主体取向。 过程取向:强调的是教育活动计划和实施的全过程。
量的研究 质的研究
主体取向:将教育活动评价看作评价者与被评价者、教师与幼儿等共同建 构意义的过程,是一种多元的价值判断的过程
质的研究
三、 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评价
(三) 不同结构化程度幼儿园教育活动评价的趋向 教育活动的评价,随着活动在结构化程度上的提高而越趋明显地指向
用各种感官主动感知周围事物的特征,比较事物 的异同,发现事物之间的关系 尝试多种途径收集信息、物品与材料,乐于交流 和分享 了解自己的身体特征及生长中的变化和需要,比 较自身与他人的不同,体验成长的快乐
一、 幼儿园教育活动目标的设置
(三) 不同结构化程度幼儿园教育活动目标设置的趋向 活动目标的表述,随着活动在结构化程度上的提高而渐渐地由指向不确定
幼儿园教学方法及教学模式
![幼儿园教学方法及教学模式](https://img.taocdn.com/s3/m/606d5303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72.png)
幼儿园教学方法及教学模式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幼儿园教学在社会上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幼儿园教学方法及教学模式,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幼儿园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法启发式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依据学习过程的客观规律,最大限度地调动幼儿的思维和学习积极性的教学方式。
启发式教学法具有以下特点:注重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幼儿愉快地参与到活动之注重调动幼儿的心智活动,提供给幼儿一种自我探索、自我思考、自我表现的机会。
注重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师生双方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配合、相互促进。
2.情景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幼儿创设一个具体、生动、形象的学习情景,并通过合适的方式把幼儿完全带入这个情境之中,让幼儿在具体情境的连续不断的启发下有效地进行学习。
运用情境教学法应注意以下问题要让幼儿身临其境,在情境中观察、感知、操作、体验,在具体情境的感染下产生欢乐或苦恼、爱或恨、喜悦或愤怒等情感。
创设的模拟情境在形式上要新颖,新奇的刺激容易引起幼儿的注意,容易唤起幼儿的求知欲;在内容上要有实用性,创设的情境要能有效地达到目标,不搞花架子。
在运用情境教学法时,教师要根据需要作启发讲解、点拨总结,以帮助幼儿将获得的感性经验进行概括、提取。
要在情境中给予幼儿充分表达、表现的机会和交往的机会,使他们成为活动的主体。
3.活动操作法活动操作法指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提供物质材料,引导幼儿在操作物质材料的活动中充分动手、动脑、动口,从而获得经验的方法。
4.暗示教学法暗示教学法是运用心理学、生理学、精神病治疗学有关知识和规律,精心设计教学环境,通过暗示、联想与想象、智力活动、体力活动、练习、音乐等方式的综合运用,巧妙地利用无意识的心理活动,激发个人的心理潜力,使儿童在轻松愉快的情况下学习的方法。
运用暗示教学法要注意暗示必须要有明确的目的,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选择恰当的暗示手段。
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原理和教学模式 (1)
![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原理和教学模式 (1)](https://img.taocdn.com/s3/m/dc011cd958f5f61fb636660f.png)
2001年,我国颁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 行)》,其颁布的目的在于进一步贯彻《中华人民 共和国》《幼儿园管理条例》《幼儿园工作规程》, 指导幼儿园深入实施素质教育。
《纲要》中关于游戏的阐述秉承了《幼儿园工作规
程》的主要精神,再次重申并强调幼儿园教育应 “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提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 幼儿的人格和权力,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 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
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
《纲要》在关于游戏的论述上主要体现了一下几个方面的精 神: 1.幼儿园教育以游戏为基本活动 强调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特点,承认幼儿学习的多样性、等价 性、开放性等。如:班级区角、学到这个(类)也学会其他、学生
自己选择或者老师选择针对其幼儿适合哪种。
强调在各种活动中注重内容的整合性、形式的灵活性、方法 的多样性、师生的互动性等,以幼儿感兴趣的、游戏性的体验来 促进幼儿的发展。如:秋天和树叶的连接或者爸爸和妈妈等;游戏
T:这么一大盆萝卜,阿姨如果用刀切,要切
到什么时候呀,那怎么办呢?(继续看录像:阿姨 开始用刨丝刀进行加工,很快就完工了,镜头 前一大盆萝卜丝。) T:你们觉得小工具的本领怎么样?(幼儿齐声回 答“很大”) T:现在,我们的小兔要喝一瓶汽水, 打不开盖子,怎么办?(教师拿出一个玩具小兔, 一个塑料瓶汽水,许多常用小工具) T:你们试试看用哪些工具能把盖子打开?(幼儿 分组讨论,探索。每组的瓶盖都打开了) T:你们说一说都是使用什么工具打开的。(每 组的幼儿都说出了自己的打开方法) T:那生活中还有哪些小工具呢?以后还会有更 方便的工具吗?
(2)游戏是发展幼儿主体性的适宜途径
游戏是最能表现与肯定幼儿的主动性、独立性与创造性的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基本模式示范课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基本模式示范课](https://img.taocdn.com/s3/m/e8904ef4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8a.png)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基本模式示范课哎呀,今天咱们聊聊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基本模式示范课吧!这个话题可真是既严肃又有趣呢,毕竟咱们都是为了孩子们的成长嘛!咱们要明确一个概念: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目标是什么?其实就是为了让孩子们在玩耍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学到知识,培养兴趣爱好,提高综合素质。
所以说,咱们在设计活动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学中玩,这样才能真正达到教育的目的哦!那么,具体来说,咱们应该如何设计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呢?这里我给大家提供几个基本模式供大家参考:1. 游戏化教学模式这个模式的特点就是把教学内容融入到游戏中去,让孩子们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学到知识。
比如说,咱们可以设计一个关于动物认知的游戏,让孩子们在扮演不同动物的角色时,了解各种动物的特点和习性。
这样一来,孩子们不仅能够学到知识,还能够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
2. 任务型教学模式这个模式的特点就是通过完成一系列的任务来达到教育目的。
比如说,咱们可以设计一个关于种植的活动,让孩子们在种植小树苗的过程中,学会浇水、施肥等基本的植物养护知识。
这样一来,孩子们不仅能够学到知识,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 探究式教学模式这个模式的特点就是鼓励孩子们主动探索、发现问题。
比如说,咱们可以设计一个关于科学实验的活动,让孩子们在实验过程中发现现象、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这样一来,孩子们不仅能够学到知识,还能够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
当然了,以上这些模式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实际上很多时候咱们会把它们结合起来使用。
比如说,咱们可以在一次活动中既设置任务型的教学内容,又加入游戏化的元素;或者在一次活动中既让孩子们探究问题,又让他们完成一些实际的操作任务。
这样一来,既能够保证教育的效果,又能够让活动更加生动有趣。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基本模式有很多种,关键是要根据孩子们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以及教育目标来选择合适的模式。
只有这样,咱们才能够真正做到寓教于乐,让孩子们在快乐的童年时光里茁壮成长!。
幼儿教育活动方法
![幼儿教育活动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adff0f53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ac.png)
幼儿教育活动方法幼儿教育活动方法在促进儿童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几种有效的幼儿教育活动方法,旨在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专业、丰富、条理清晰且适用性强的指导。
一、游戏化教学法游戏是幼儿的天性,游戏化教学法将教育活动融入游戏情境中,使学习过程变得有趣且自然。
这种方法不仅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还能在游戏中培养他们的社交技能、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力。
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需求设计游戏活动,确保游戏的适宜性和教育性。
二、主题探究活动主题探究活动是一种以主题为核心,围绕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展开的教育方法。
通过这种方式,幼儿可以深入探索一个主题,如“动物”或“天气”,通过观察、实验、讨论和创作等方式获取知识。
主题探究活动有助于培养幼儿的探究精神和深度学习能力。
三、艺术与创造性表达艺术活动是幼儿表达情感和想法的重要方式。
通过绘画、手工、音乐和舞蹈等艺术形式,幼儿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发展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同时,艺术活动还能促进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和精细动作发展。
四、户外活动与自然教育户外活动是幼儿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接触大自然,幼儿可以学习关于生态、环境、动植物的知识,同时还能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自然教育强调幼儿与自然的互动,鼓励他们观察、探索和保护自然环境。
五、阅读与语言发展阅读活动对于幼儿的语言发展和认知能力培养至关重要。
教师应选择适合幼儿年龄的读物,通过讲故事、朗读和角色扮演等方式,帮助幼儿理解故事情节和语言文字的运用。
同时,应鼓励幼儿自己创作故事和诗歌,以促进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六、数学与逻辑思维数学教育应从幼儿时期开始,通过日常活动和游戏来引入数学概念。
例如,可以通过计数、分类、比较和排序等游戏来帮助幼儿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
同时,教师应创造机会让幼儿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数学知识,以增强他们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社会情感学习社会情感学习关注幼儿的情感发展和社交技能的培养。
通过角色扮演、小组讨论和合作活动,幼儿可以学会理解他人的感受,表达自己的情感,以及如何与他人建立积极的关系。
幼儿园教育活动基本的组织形式
![幼儿园教育活动基本的组织形式](https://img.taocdn.com/s3/m/684e95225f0e7cd184253690.png)
幼儿园教育活动基本的组织形式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应是有目的、有计划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活动的各种形式的教育过程。
我们可以从六个方面来分析幼儿园教育活动的概念:首先是有目的:我们要依据教育目标,制定恰当的教育目标;有计划:有准备,有预见性的实施方案;这两方面是针对教师准备而言的。
生动活泼:儿童有兴趣、游戏性、适应儿童特点;主动活动:积极主动参与,有内在动力;多种形式:形式多样,不是单一教学或生活;这三方面针对儿童发展而言,通过教师的引导来实现,促进儿童发展。
教育过程:体现教育性,又发展、又提高、在原有水平上有进步。
既然是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那么对于幼儿园教育活动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划分。
从幼儿园教育活动特征来看:一日生活环节分为生活活动、游戏活动和作业教学活动(集中教育活动);从师生互动来看:可以是教师与幼儿之间一对一的相互作用,也可以是教师组织全班幼儿或小组进行的活动,即集体活动、小组活动和个别活动;从幼儿活动自主性来看:可以是幼儿自选活动,也可以是教师指定的活动;从活动方式来看:可以是幼儿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自由活动,也可以是教师按照自己预先制定的计划组织幼儿进行的活动;从活动地点看:可以分为户外活动和室内活动。
由此可以看出,幼儿园教育活动,并非是我们所理解的狭隘意义上的集中教育活动。
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是贯穿于幼儿与一日生活中的所有有目的有计划能够促进幼儿发展的活动。
随着课改的启动,教材的不断更新,在这个新旧交替过程中,在旧的教学模式需要新理念渗透的过程中,我们很多老师有些迷惑了,不知道现在的教学活动究竟应该怎样来进行了。
暂不说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的教育策略会出现怎样的问题,就我们的教学计划来说,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课程改革也要遵循着继承和发扬这样一个传统,并不是改革了,我们把教学最基本要求给扔掉。
一、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设计:所谓的设计:简而意概的说,就是活动的准备、组织和实施前的所有工作。
由于每个教师专业知识、工作经验与能力习惯存在很大差异,所以每位老师在设计活动时,即使是相同的课题,所设计的教育活动也各有特点,但是不论活动设计差异多大,我们在设计活动时,必须要遵循科学的规律。
第二章-幼儿园课程开发模式全
![第二章-幼儿园课程开发模式全](https://img.taocdn.com/s3/m/9fda7611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8eb9f7d.png)
课程开发的过程模式对幼儿园课 程的开发有什么启示?
第二章·第一节
二、 课程开发的过程模式
6、过程模式对幼儿园课程编制的影响:
可取之处: (1)强调关注儿童活动的过程; (2)淡化教师在教育活动组织中的计划性和控制性,强
调根据儿童的兴趣和需要组织活动,尊重儿童的选择 和创造; (2)强调过程性评价,强调教师自我在教育评价中的作 用。
第二章·第一节
二、 课程开发的过程模式
6、过程模式对幼儿园课程编制的影响 缺陷:
(1)目标的作用相对被忽视。 (2)对教师的素质要求极高,此往往会因为教师难
以达到这样的境地而使该课程模式不易推广。 (3)容易造成完全否定教育工具价值的倾向 (4)可能会造成知识的工具价值不同程度地萎缩。
第二章·第一节
课后实践作业:
❖ 1、以小组为单位,调查附近幼儿园教师或园长 对目标模式与过程模式的看法,并对这些看法进 行评价。
❖ 2、以小组为单位,分析某一所幼儿园课程设计 的主要取向,谈谈这种取向的得与失,还可以尝 试和幼儿园教师一起探索改进课程设计的方法策 略。
本章参考资料
1. 拉尔夫·泰勒.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施良方译.北京:人民 教育出版社,1994
第二节 幼儿园课程设计取向
学科中心取向 学习者中心取向 问题中心取向
第二章·第二节
三、幼儿园课程设计的取向
•学科中心取向:以知识为中心设计课程 •学习者中心取向:以学生的需要、兴趣、经验为中心 •问题中心取向:以社会问题及学生的兴趣、需要和能 力出发
本章小结
❖ 资本料章链主接要:讨论了两个问题: (1)幼儿园课程开发的不同模式 (2)幼儿园课程设计的三种基本取向 重点掌握幼儿园课程开发的模式。充分理解幼儿园 课程开发的具体过程。了解不同取向课程设计的基 本特点。
第十章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
![第十章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4b6af13c281e53a5802fff3.png)
哲学基础、心理学基础、社会学基础
6 、幼儿园教育活动程序的五种观点:P354
媒体观、胚胞期系统观、侠义系统观、标准系统观、系统设计观(逐渐复杂化)
7、幼儿园教学活动设计的四种模式:P356
递进式、放射式、立体式、网络式
罗米索斯基的教学系统思想:认为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育活动有四种分析水平(低-高)
4、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综合课程取向——主题教育活动P348
(1)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应突出整体教育的思想。
(2)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应该强调活动教育观念。
(3)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应注重协同教育理论。
第十章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
1、幼儿教育活动:P337
社会领域的教育内容:社会环境、人际关系、社会行为规范和民族文化。
幼儿园在开展幼儿教育活动时通常采用的教育组织形式:
集体活动组织形式、小组活动组织形式和个别活动组织形式。
根据幼儿一日活动各环节中的侧重点把教育活动分为:
课程决策论的教育活动设计:
目标的筛选与确定、确定主题活动、选择与分析教材、确定学习活动的性质与类型、制定完成课题的进度表、空间和环境的安排、教学策略、确定评价的目的与方法。
结合课程决策论和教学设计论,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具备的五个基本特征:
(1)不以解决全部幼儿的发展问题为目的,它应该有针对性的指向某一部分幼儿。
生活教育活动、游戏活动和教学活动。
根据教师由游戏(发现学习)、任务定向有的活动区游戏(有指导性的发现学习)和全班集体游戏(接收学习)。
2、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 P341
教育活动设计?——指在教育活动开始之前对教育过程中的一切预先加以筹划,从而安排教育情境,以期达成教育目标的系统性设计。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 教案第四章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 教案第四章](https://img.taocdn.com/s3/m/80e09e03f7ec4afe04a1df76.png)
第四章幼儿园教育活动的模式课题名称:第一节幼儿园教育活动的模式概述(此节内容可作为选学)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教育活动模式即课程模式;2.了解幼儿园教育活动的两种基本模式;3.比较两种基本模式的区别,提高分析判断能力。
重点/难点:比较认识过程模式和目标模式的特点教学准备:参考《幼儿园活动教程》等相关资料课题名称:第二节学科课程模式与综合课程模式教学课时:3课时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学科课程模式和综合课程模式的含义及特点;2.理解两种课程模式的目标、内容,掌握两种课程模式的组织3.适应幼教改革与发展的要求,树立创新的教育观念。
重点/难点:学会组织幼儿园分科课程教学活动和综合主题活动教学准备:参考资料《幼儿园活动教程》《幼儿园语言、计算、常识、音乐、体育、美术分科教学法》相关资料课题名称:第三节游戏课程模式与活动区课程模式教学课时:4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游戏课程模式和活动区课程模式的含义及特点;2.理解游戏课程模式的目标、组织形式;3.了解活动区的创设和活动区活动的指导。
4.提高学生观察幼儿的能力和教育组织管理能力。
重点/难点:幼儿游戏和活动区活动的组织教学准备:学生课前去幼儿园见习,观察记录幼儿的游戏活动、活动区活动;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搜集有关游戏和活动区的相关资料。
课题名称:第四节快乐与发展课程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快乐与发展课程的含义;2.理解快乐与发展课程在不同年龄班实施的特点;3.阅读学科期刊杂志,搜集资料,提高学生探究问题、自主学习能力。
重点/难点:体会在活动中体现“快乐”和“发展”的目的教学准备:师生课前阅读《学前教育》《幼儿教育》等学科期刊杂志,搜集有关的资料。
课题名称:第五节蒙台梭利教育模式教学课时:3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蒙台梭利教育模式的主要思想和内容;2.理解蒙氏教学法对教师的要求、蒙氏教具的特色和蒙氏教学法;3.学习蒙台梭利对教育的贡献,以此激励学生热爱幼教事业,树立高尚的职业道德。
幼儿园教育目标、课程目标和其课程模式
![幼儿园教育目标、课程目标和其课程模式](https://img.taocdn.com/s3/m/0b3ce83eda38376bae1fae4b.png)
幼儿园教育目标、课程目标和其课程模式最近几年来,随着幼教改革的深切,幼儿园加大了课程改革的力度,力图在课程中进一步克服教师中心的现象,更多地关注幼儿的爱好、需要,关注幼儿的个别不同和不同的进展要求。
随同着这一趋势,被称为“进程模式”的课程范式在我国幼教界引发了普遍的关注,专门是对“瑞吉欧”为代表的“生成型”课程更是反应强烈。
可是,不能不看到,新的理念在带来转变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很多教师感到困惑,提出了许多问题。
比如:“一会儿说目标必需在前,一会儿又说目标在进程中生成,到底怎么回事?”“生成课程是以幼儿进展为本,是不是不能再用目标模式了?”“幼儿园教育确实是知足幼儿的爱好、需要,教师在活动中再有什么目标,会可不能把幼儿框死了?”等等。
到底该如何来熟悉这些问题呢?一、教育目标与课程目标的混淆“一会儿说目标必需在前,一会儿又说目标能够在进程中生成,到底怎么回事?”这一问题里前后提到的“目标”其实不是同一个概念。
所谓“必需在前”的目标明显是教育目标之义,而“在进程中生成”的目标那么是课程目标的概念。
教育目标和课程目标是两个关系紧密但却存在区别的概念,他们分属教育目标体系中的不同层次,课程目标作为教育目标的下位概念,在教育目标的制约下,具体表现课程开发与教育活动的价值取向。
教育目标是教育目的的下位概念。
教育目的是对受教育者的质量和规格的整体要求,它组成了教育实践活动的第一要素和前提。
教育目标是教育目的的亚目标,它直接决定着课程的性质和方向。
在我国《幼儿园工作规程》(以下简称《规程》)所规定的幼儿园教育目标,即“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进展的教育,增进其身心和谐进展。
”它是国家规定的教育目的在幼儿园时期的具体化,是我国所有幼儿园必需遵循的。
这一目标固然是在教育之前即已确信,这是没有疑义的,没有目标指引的教育活动是不存在的。
教育目标的特点是普遍性、模糊性、归纳性,要让其实现,需要通过复杂的、多方面的尽力,其中,把教育目标转化为具体的课程目标是极为关键的一步。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第五章PPT课件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第五章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ff15e0b76eeaeaad1f330e1.png)
幼儿园课程模式
![幼儿园课程模式](https://img.taocdn.com/s3/m/e4dc532cb52acfc789ebc94d.png)
这类幼儿园具有一定的科研意识,知道教科 研对幼儿园发展及课程建设的重要性,也具备一 定的研究力量和条件,只是不能把课题研究与幼 儿园教育实践、教研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不知道 为什么要进行科研活动,没有弄清科研与教育实 践、科研与创新的关系,缺乏明确的研究目的、 理论联系实际和量力而行的工作态度,以及磨杵 成针、楔而不舍的科研精神。
系统,是再现现实的一种理论性的简化结构。最先将模式一
词引入到教育领域,并加以系统研究的人,当推美国的乔伊
斯(B.Joyce)和韦尔(M.Weil)。
•
乔伊斯和韦尔在《教学模式》一书中认为:“教学模式
是构成课程和作业、选择教材、提示教师活动的一种范式或
计划。” 将“模式”一词引入教学理论中,是想以此来说
二、当前幼儿园课程改革的现状
背景
•
纵观我国幼儿园课程模式,经历了一个由单一到丰富的发展过程:
• 20世纪30年代,陈鹤琴先生针对当时幼儿园课程洋化、奴化的 现状,提出举办中国化幼儿园的十五条主张,并在南京鼓楼幼稚 园创立了以整体教学法为指导思想的单元教学;
• 20世纪50年代,我们学习前苏联的分科课程;
例如:
(1)只是在教育活动安排或计划表的“学科”(领域)二字后 面加上“游戏”两个字,使之变成音乐游戏、美术游戏、 科学游戏,就说自己是在实施游戏课程;
(2)在一个活动设计中涉及两个学科(领域),就称之为综合 教育活动了;把幼儿的绘画工具,图书等集中在一起,再 在相关位置贴上一张小纸条就变成了美术区、阅读区,成 区角活动了;
①方案教学主题的选择 ; ②方案教学主题网络的编制 方案活动的展开阶段 方案活动的总结阶段
(4)教师的作用
创设环境和条件,激发儿童的兴趣,提升儿童行为 的动机,使儿童能积极投入活动中去;
幼儿园课程的教学模式
![幼儿园课程的教学模式](https://img.taocdn.com/s3/m/1b716611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d79795a.png)
幼儿园课程的教学模式引言幼儿园是孩子们开始接受教育的地方,幼儿园的课程教学模式对孩子们的成长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围绕幼儿园课程的教学模式展开探讨,包括幼儿园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活动的设计、教学资源的应用以及家园合作的重要性等方面,旨在为幼儿园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1. 幼儿园教学目标的设定幼儿园的教学目标是指为了培养孩子全面发展的能力而制定的具体而明确的目标。
在设置教学目标时,需要根据幼儿的认知、情感、社交和动作等方面的特点,结合学校的教学内容和课程标准来确定。
教学目标应当秉持以儿童为中心,关注孩子们的兴趣、需要和发展,注重培养综合素质。
2. 教学活动的设计幼儿园的教学活动应当具有趣味性、情境性和任务性等特点,以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教学活动的设计需要细致入微,合理安排时间和空间,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学习资源。
教学活动可以包括游戏、角色扮演、实践操作、小组合作等形式,以促进孩子们的探索和发现能力。
3. 教学资源的应用幼儿园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教具、图书、音乐、艺术品等。
教师应当灵活运用这些资源,使它们成为教学的有效辅助工具。
教材是课程的核心内容,教师应当结合教材的特点和幼儿的实际情况来进行教学。
教具可以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刺激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4. 家园合作的重要性幼儿园的教育除了在学校里进行,家庭也是孩子们学习和成长的重要环境。
因此,家园合作是幼儿园课程教学模式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教师需要与家长建立密切的联系和沟通,及时了解孩子们在家庭中的情况,与家长共同制定和实施教育计划。
教师还可以邀请家长参加学校的教育活动,增强家长对孩子学习的重视和支持。
5. 教学评估与反馈教学评估是幼儿园教学模式中的重要环节,通过评估可以了解孩子们的学习情况和成长发展。
教学评估应当注重多维度的综合评价,包括知识、技能、情感和态度等方面。
教师可以采用观察记录、作品展示、口头表达和综合评语等方式进行评估。
幼儿园教学方法有哪些基本类型
![幼儿园教学方法有哪些基本类型](https://img.taocdn.com/s3/m/cd88bbf5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9d70960.png)
幼儿园教学方法有哪些基本类型幼儿园教学方法是指针对幼儿的特点和需求,采用的一系列教学手段和方式。
在幼儿园教学中,教师们需要根据幼儿的认知特点和发展规律,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以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下面将介绍幼儿园教学方法的基本类型。
首先,启发式教学是一种重要的幼儿园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强调通过提出问题、情境创设、引导思考等方式,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促使幼儿主动探索和发现知识。
在启发式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幼儿思考,或者设计各种情境让幼儿参与其中,从而引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其次,体验式教学也是幼儿园教学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体验式教学强调通过亲身体验和感官刺激,让幼儿对所学内容有直接的感受和体验。
在体验式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参观实地、进行实物操作、开展小型实验等活动,让幼儿通过亲身体验来感知和理解知识,从而增强他们的学习效果。
另外,游戏式教学也是幼儿园教学方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游戏是幼儿喜欢的活动,也是他们学习的重要途径。
在游戏中,幼儿可以通过模仿、角色扮演、竞赛等形式,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各种富有趣味性和挑战性的游戏,引导幼儿主动参与,从而在游戏中达到教育的目的。
最后,合作式教学也是幼儿园教学方法的一种重要形式。
合作式教学强调幼儿之间的互动和合作,通过小组活动、合作探究等形式,让幼儿在合作中相互学习、相互促进。
在合作式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幼儿进行小组讨论、合作游戏等活动,让他们在合作中学会倾听、尊重他人意见、学会团结合作,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
综上所述,启发式教学、体验式教学、游戏式教学和合作式教学是幼儿园教学中常用的基本类型。
教师们可以根据幼儿的特点和学习需求,灵活运用这些教学方法,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希望教师们能够在实际教学中灵活运用这些教学方法,为幼儿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课件 第四章 幼儿教育活动设计的基本模式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课件 第四章 幼儿教育活动设计的基本模式](https://img.taocdn.com/s3/m/e9b6fb7a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ee.png)
探究式学习活动的设计
探究主题:从儿童的经验出发 主题内容确定的关键点是儿童的经验。作为由教师预设的主题,其确立的依据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是幼儿的已有经验; 二是幼儿阶段的发展目标。 除此之外,教师也需考虑所选择的主题是否有来自学校、社区和家庭等方面的资源。
探究式学习活动的设计
探究环境:提供足够的支持条件 教师在为儿童营造一个探究式学习活动的环境时,需要提供充分的支持条件。
PART
合作式学习活动的设计
异质成员的分组
异质分组,就是把性别、能力、学习风格、个性以及家庭背景等方面存在差异的儿童放在同一个 学习小组内,通过小组内成员间的互补、互动以及产生认知冲突和调整重构的过程促进儿童的自 我学习和相互学习,从而更好地发挥小组的作用。在运用合作式学习的模式时,采用异质小组是 其根本特色,它不仅使小组成员的构成具有互补性,为组内的异质互助合作奠定了基础,也使全 班各合作小组之间具有同质性,为组间的交流以及公平竞争创造了条件。
其次,合作式学习允许儿童在合作过程中共享一个开放式的学习群体环境,如小组合作中产生的 对学习材料或工具的需要和自行的取放等,当然,各小组之间还是力求保持一定的空间距离,以 互不影响和干扰为前提。
PART
合作式学习活动的设计
活动空间和时间的安排
在时间的安排上,合作式学习是以保证儿童的充分互动和交流为基点的,因此,首先应当摒弃的 是为合作而合作的“形式”,即为了追求合作式的学习,而机械地套用合作的模式,在统一的时 间里开始,又在统一的时间必须终止的小组合作式活动;此外,时间的安排应当体现灵活性、开 放性,即根据儿童小组学习的内容、形式,儿童的活动状态、情绪反应进行灵活的安排和调整。
PART
合作式学习概述
合作式学习的含义
简述幼儿园自我意识教育活动设计的一般模式
![简述幼儿园自我意识教育活动设计的一般模式](https://img.taocdn.com/s3/m/0f20868d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2a.png)
简述幼儿园自我意识教育活动设计的一般模式幼儿园自我意识教育活动设计的一般模式是通过创设情境,开展具体任务,引导幼儿思考和表达自己的感受、意愿和需求,从而增强幼儿的自我意识。
以下是一般模式的详细描述:
1.创设情境:活动设计开始前,教师可以设计一种情境或游戏环境,以激发幼儿的参与热情。
例如,设计一个角色扮演的游戏,让幼儿扮演不同的角色,感受和理解不同的角度和观点。
2.提出具体任务:教师根据幼儿的年龄和发展水平,提出一个具体的任务或问题,以引导他们思考自己的情感、意愿和需求。
例如,教师可以提出一个问题:“你最喜欢做什么?为什么喜欢?”或者给幼儿一份简单的自我评价问卷,让他们表达自己的特长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3.引导思考和表达:教师通过提问、讨论和个别指导,引导幼儿思考和表达自己的感受、意愿和需求。
例如,教师可以问幼儿:“你为什么喜欢这个活动?”或者帮助幼儿表达自己的情感和需求,例如:“我喜欢画画,因为它可以让我开心和放松。
”
4.合作与分享:在活动中,教师可以鼓励幼儿进行合作和分享,从而培养他们的社交技能和自我意识。
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合作完成一个任务,如一起做一个拼图,然后鼓励他们分享完成后的感受和喜悦。
5.反思和总结:活动结束后,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反思和总结活动中的经验和收获。
例如,教师可以问幼儿:“你喜欢这个活动吗?你从中学到了什么?”或者鼓励幼儿分享他们在活动中遇到的困难和解决办法。
通过这一一般模式的活动设计,幼儿可以在情感、意愿和需求方面有更多的自我认识和表达机会,从而增强他们的自我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
这种教育活动能够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培养他们的自我意识发展,促进其全面、健康的成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 接受式学习模式 第二节 体验式学习模式 第三节 探索式学习模式 第四节 合作式学习模式
第一节 接受式学习模式
一、接受式学习概述
1.接受式学习的含义 接受式学习是指学生通过教师呈现的材料来掌握现成知识的
一种学习方式。与发现式学习相比,接受式学习的内容是以确 定的方式由教师传授给学生,而不是由学生独立、自主地去发 现和探寻的。 要理解和把握接受式学习的实质,首先,必须把接受式学习 与机械式学习区分开来。机械式学习是指不理解学习材料的意 义,死记硬背式的学习,而接受式学习可以是有意义的,也可 能是机械式的。其次,必须把接受式学习与被动式学习区分开 来。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 接受式学习模式
3.接受式学习运用于幼儿园教育活动的意义及价值 (1)接受式学习有助于养成幼儿良好的学习内部动机和态度 一个有意义的接受式学习是以幼儿学习需要和兴趣的激发为前
提条件的,离开学习主体的内部动机和渴求的接受式学习就可能 演变为一种被动接受和灌输的学习过程。因此,对于教师来说, 接受式学习的展开需要充分调动起幼儿的学习兴趣,它不仅表现 在接受式学习活动展开之前,更表现在学习活动展开的过程之中。 运用多种手段和方式持久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是成功的接受式学 习实施的重要条件,而教师对此从观念到行动的充分重视和强化, 无疑也将间接地有助于促进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动机和态度。
一方面,接受学习是发现学习的基础,一定的知识基础和积 累是学习者展开自主发现和有效探索的重要保证,随着学生知识 接受量的增大、经验的丰富,能够更好地促进他们的发现式学习; 另一方面,发现式学习也为接受式学习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具体 经验基础,学习者通过发现式学习获得的具体经验可以更好地促 进其在接受式学习中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并使知识经验得 以巩固和加深。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 接受式学习模式
2.接受式学习与发现式学习的关系 学习,是一种重要的心理活动现象,就人类的学习而言,除
了能使个体获得经验,掌握社会文化与科学知识外,它还是个 体在与他人的交往中进行的、自觉的、积极的、主动的学习过 程。因此,人类的学习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来看,总是呈现出 积累经验、改造经验、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总体态势,而这 一过程始终是接受式学习和发现式学习的有机结合。 接受式学习与发现式学习是两种相对的学习方式,它们相互 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其区别主要表现在:
(2)学习材料对学习者具有潜在意义,即学习材料本身的逻辑 意义以及能与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建立联系。
可见,要使接受式学习成为主动的、有意义的接受学习,既依 赖于教师所呈现的学习材料及方式,也依赖于学习者主体的参与 和学习能力。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 接受式学习模式
当代认知心理学家奥苏贝尔积极倡导接受式学习并对它进行系 统研究。他强调的不是一种机械的接受式学习,而是一种有意 义的接受式学习。所谓有意义,即是指接受学习是以学生的认 知结构为基础,并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的理解和顿悟。他认 为,学习过程是在原有认知结构基础上形成的,认知结构对于 学习过程始终是一个最关键的因素,新的学习都是在过去学习 的基础上产生的,新的概念、命题等总是通过与幼儿原来的有 关知识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转化为主体的知识结构。学习者 在学习中主要是通过言语(包括书面和口头)呈现的方式来获取 间接经验和理解知识的意义,进而接受系统的知识。
(4)学习的心理过程不同在接受学习中,学生只需直接把现成的 知识加以内化,纳入到认知结构中;在发现学习中,学生必须首先通 过自己的探究活动,从事实中发现关系、归纳出结论,然后再把结 论纳入到认知结构之中。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 接受式学习模式
事实上,在促进学生的知识获得与认知发展中两者的功能和作用 是各不相同的,接受式学习有助于理论性更强的学习材料的获得, 而发现式学习则有助于对与实际生活相关问题的解决。两者在教 学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存在孰轻孰重或非此即彼的关系,而是一种 交叉、重叠和整合的关系,在不同的学习领域、学科门类以及不 同的学习对象和学习环境、条件下,两者既可以相互制约,也可 以相互促进。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Hale Waihona Puke 第一节 接受式学习模式最后,接受式学习相对于其他学习模式而言,所需要投人的成本 和时空环境等物质条件较少,比较经济易行性,即使是在物质条 件相对匾乏的地区或机构、幼儿园等也比较容易开展。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 接受式学习模式
(2)接受式学习能够使幼儿通过对学习材料和内容的有意义加工 和积极思维,掌握系统化的知识
从学习理论的相关研究中我们可以知道,内驱力、线索、反应 和强化是影响学习的四个基本要素,它们是学习发生的动力系统, 并决定着学习的性质。接受式学习正是按照这四个基本要素所构 成的规律来安排学习的。在接受式学习中,教师可以在了解教材 和幼儿特点的基础上,通过向幼儿呈现有潜在意义的学习材料来 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机,促进幼儿对教师所给予的知识进行 选择、理解、加工和内化,将新的学习内容同已有的认知结构建 立联系,使新知识获得意义,并有效迁移和灵活应用。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 接受式学习模式
(1)侧重点不同接受学习强调现成知识的掌握;发现学习则强调 探究过程。
(2)呈现学习材料的方式不同在接受学习中,教师把学习内容直 接呈现给学生;在发现学习中,教师只呈现一些提示性的线索,而不 直接呈现学习内容。
(3)教师所起的作用不同在接受学习中,教师起主导、控制的作 用;在发现学习中,教师只起指导作用,而不控制具体的学习过程。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 接受式学习模式
被动式学习是指学生由于缺乏学习的需要、动机、兴趣或者缺乏 必要的学习能力和基础等而不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活动,而接受 式学习可能是主动的,也可能是被动的。因此,真正的接受式学 习或者说有意义的接受式学习必须具备以下两个方面的特点:
(1)学习者具有意义学习的心向,即学习者具有内部动机和学 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