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普通高中化学新课程的大学无机化学课程改革的思考

合集下载

对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思考

对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思考

对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思考
无机化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但它实验教学过程却容易被落下,
给学生们带来一种令人沮丧的体验。

面对这一现象,我们应该实施一
些改革,以改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首先,老师应该引入一种多样化的实验方式,这样可以让学生们
有机会把原理和实际操作结合起来,实现理论和实践的有效整合。

同时,实验设计应该做到安全可行,对所有学生都要求明确,可以说,
安全的实验环境更有利于学生建立对理论的信心。

第二,老师也应该注重学生参与实验,而不是只是坐下来看实验,这样学生就可以更好地掌握实验技能。

有些实验更需要学生彼此相互
沟通,让他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材料和技术原理。

最后,老师也可以让学生们灵活发挥,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
好和能力,按照自己的方式完成实验任务,而不是格式化地按部就班。

这有助于学生们更好地提升创新能力,勇于尝试新的实验方法,将理
论与实践紧密联系起来,激发学生对未知事物的探索欲望。

在总结中,实现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除了调整课程内容,老
师还要主动参与实验教学,让学生更多参与实验,引导学生发挥自己
的创新能力,让实验成绩最终能够得到一个公平的评价。

只有这样,
实验教学才能起到真正的作用,实现学生对理论和技术的理解与应用。

对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思考及改革建议

对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思考及改革建议

对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思考及改革建议摘要:根据国内外的一些案例经验,针对院校的具体情况,对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进行思考和改革分析,期望经过课程的改革,从而有效增加教学容量、与其他相关课程形成统一结合体、发挥其原本的优势,为相关专业学生奠定扎实的知识基础。

关键词: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思考与改革分析化学无机化学物理化学有机化学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6(a)-0128-01从20世纪开始,我国的化学课程从传统的物理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和无机化学四大分支体系上,延伸出无机及分析化学、高分子化学等课程。

随着科学的迅速发展、人们对高科技的综合要求水平不断增加,导致现在的部分课程体系不能完全满足人们对培养化学类专业人才的要求,课程内容重复、顺序不尽合理、知识面过窄等突出现象让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不到充分发挥。

因此,我们需要改变目前的现状,针对性地优化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建立符合时代要求的课程,打破学科间的隔膜。

1 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的发展历史最早在20世纪80年代建立了无机化学与分析化学的课程,在发展、教学过程中,发现了这两门课之间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最后在1992年出版了无机及分析化学的教材。

从此各大院校对其课程体系进行了优化、改革。

南京大学把原本分散的基础知识和化学理论进行合并,构建了一门较新的课程体系,使整个课程更加系统化、结构化。

这种课程结构的改革也是经过漫长的摸索,形成今天的课程体系的,如1989年将试行的“定量分析化学”和“无机”合并,1991年便得到推广。

合并以后,教学内容方面得到了扩充,课程结构体系也有所优化,如何在已取得的成绩基础上,进一步改革改善是我们要思考的问题。

2 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的思考教学安排中,对教学课时和教学内容都需要达到一定的标准,从而保证教学效果。

两者相辅相成、互相制约,只有合理恰当的处理好两者的关系,材料使教学内容在规定的课时内完成,使学生能够较广泛地、深刻地接受必要的知识,为将来的相关课程和实践工作奠定扎实的基础。

【最新推荐】对高职无机化学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word范文模板 (3页)

【最新推荐】对高职无机化学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word范文模板 (3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对高职无机化学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无机化学是高等职业院校化工、环境和医药等专业中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也是这些专业学生所要接触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和专业必修课,无机化学的教学将为后续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教学和学习奠定基础。

因此无机化学在相关专业的整个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于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级技术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但是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在高职无机化学的教学中一直延续着一些比较传统的教学模式,这些教学模式使得教学呆板、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要想改变这一现状就必须对高职的无机化学教学进行改革。

本文作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探讨了无机化学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和做法。

1.对教材内容删繁就简,增添新知,构建符合高职学生职业发展的教学内容无机化学发展到今天,其内容面广点深,绝不是在短时间内就可以掌握的,也不可能在有限的学时内完成这一任务,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内容上采取少而精的原则,突出重点难点。

高职教育的特点也决定了高职院校化学教学要根据职业发展需要选择教学内容,以培养学生能力为根本出发点,以有利于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适应职业岗位的要求为最终目的。

因此,精选教学内容就显得尤为重要。

如可以删去理论性较强但以后其他课程还会重点讲解的“化学热力学”内容,删去重复中学教材的内容如“化学反应速度和化学平衡”中的相关内容,对于简单而又必须了解和掌握的知识,留给学生自学;同时增加无机物在环境、材料、能源和信息等领域中的应用,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对于化学基本原理中的一些较复杂、难于理解的问题,如对称性、晶胞、键能、活化能,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采取“点到为止”的处理方法,即以满足讲授元素化学的需要为原则,更深层次的内容留给后续课程去解决,而不把难于讲授、难于接受的注释和说明推给课堂。

普通高中《化学》知识与大学《无机化学》知识的对接情况研究①

普通高中《化学》知识与大学《无机化学》知识的对接情况研究①

普通高中《化学》知识与大学《无机化学》知识的对接情况研究①1. 引言1.1 研究背景化学作为自然科学的一门重要学科,在学生的学习生涯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普通高中化学作为学生初步接触化学知识的阶段,为他们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而大学无机化学作为化学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对学生继续深造化学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普通高中化学知识与大学无机化学知识之间的对接情况目前尚未得到系统性的研究和探讨。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体制的不断完善,学生对化学知识的需求也越来越多样化和深入。

如何让普通高中阶段学习的化学知识与大学阶段学习的无机化学知识顺畅过渡,成为当前教育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了解普通高中化学知识与大学无机化学知识之间的差异和联系,可以为教学实践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促进学生在化学领域的全面发展。

本研究旨在探讨普通高中化学知识与大学无机化学知识之间的对接情况,分析课程体系对接情况及教学方法的实践探讨。

希望通过本研究能够全面了解普通高中化学知识与大学无机化学知识的关系,为教学实践提供有益的借鉴和指导。

1.2 研究意义深入了解普通高中化学知识和大学无机化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化学的基础概念和原理,建立良好的学习框架。

通过研究两者之间的关系,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设计和实施教学计划,提高教学效果。

对普通高中化学知识和大学无机化学知识的对接进行研究,也有利于探讨教育体制和课程设置的改革。

通过对接情况的分析,可以发现当前教育阶段之间的不足之处,为今后的教育改革提供借鉴和参考。

研究普通高中化学知识与大学无机化学知识的对接情况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可以为提高学生学习质量、推动教育改革和促进教学改进提供有效的参考和支持。

2. 正文2.1 普通高中化学知识概述普通高中化学是学生在高中阶段学习的一门基础科学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元素周期表、化学键、化学平衡、酸碱中和等基础知识。

学生通过学习化学,可以了解物质的性质、结构和变化规律,培养科学思维和实验能力,为未来深入学习化学或相关专业打下基础。

深化无机化学教学改革

深化无机化学教学改革

深化无机化学教学改革
无机化学教学改革是实现基础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措施,目前我国高校的无机化学教育正面临着深化改革的新任务。

首先,要加强理论上的重视。

无机化学涉及在元素组成、定义、质量分数和性质等方面和反应机理等方面的原理和应用,有着条理清晰,物质物理定律可靠的特点,而无机化学也正在其中发挥关键作用,必须加强理论指导,以确保教学质量以及教学成果。

其次,要进一步融入科学实践。

无机化学的实习可以有效地开发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为提高教学实效提供了可靠的保障,可以提供学生实际操作的平台,在实践中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及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综上所述,进一步深化无机化学教学改革,必须在理论指导和实践操作上都给予重视。

只有从严格的理论基础出发,结合实践和解决实际问题,才能真正体现无机化学教学内容及效果,从而促进学生更有效地学习,促进无机化学高素质人才的成长。

新课程背景下大学无机化学课程内容改革思考

新课程背景下大学无机化学课程内容改革思考

Th i n ki ng of I no r ga n i c Che mi st r y of Uni v er s i t y Cur r i c ul u m Ref o r m Un de r t h e Ba ck gr ou n d o f Ne w Cur r i cul um
Li H u a g a n g
( Z u n y i N o r ma l C o l l e g e ,Z u n y i G u i z h o u, C h i n a 5 6 3 0 0 2 )
Ab s t r a c t : Ba s e d o n t he c o n t e n t s o f t h e c o mp a r a t i v e s t u d y o f Hi g h s c h o o l” c h e mi s t r y c u r r i c u l u m s t a n d a r d s( e x p e r i me n t a 1 ) ”, F u l l -t i me
2 0 1 3 NO 2 5
C h i n a E d u c e t l o n I n n o v a t 『 o n H e r s I d
科 教 论 坛
新课 程背 景 下 大学 无 机化 学课 程 内容墩 革 思考
李 华 刚 ( 遵义 师范学 院 贵州遵 义 5 6 3 0 0 2 ) 摘 要 :通过 对我 国化 学课 程 改革 后 的普 通 高中《 化 学课 程标 准(实验 ) 》 , 全E l 制瞢通 高扳 中学《 化 学教 学大 鲷》 、 大 学化学教 科书 的 内容比较研 宛 , 以知识 点——“ 化 学反应 与能量” 为例,指 出了 目前实施 高中化 学新 课程方案 可能 出现 的基础化 学教育 与高等化 学教 育 “ 断层” 现 象和“ 重叠 ” 现 象, 对 大学化 学课程改革提 出建议 。 关键 词 : 化 学 基础教 育 高等教 育 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 号 : G 6 4 2 文献 标 识码 : A 文章 编号 : 1 6 7 3 -9 7 9 5 ( 2 0 1 3 ) 0 9 ( a ) -O 1 1 8 -0 2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内容改革初探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内容改革初探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内容改革初探无机化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化学科目,在化学学科的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无机化学的教学内容一直没有得到很大的变化,但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无机化学的教学内容也需要及时进行改革。

本文旨在从当前无机化学课程教学内容出发,通过采用新的教学理念、新的学习方法、新的教学手段,探讨如何改革无机化学课程教学内容。

Analysis of Current Teaching Content of Inorganic Chemistry:目前,无机化学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原子性质和结构、物质结构和化学反应、物质的分类、金属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学性质等方面的内容。

这些内容主要包括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实验操作要求学生掌握正确的技术来操作实验,理论教学强调学生掌握正确的知识点。

因此,无机化学课程的教学内容老套,缺乏创新。

Suggestions on Inorganic Chemistry Course Teaching Content Reform:一、引入新颖的教学理念。

未来的无机化学教学内容应以生物化学、电化学、分析化学和绿色化学等相关内容为重点,引入以光学、电化学和绿色化学为主题的全新教学理念,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无机化学知识。

二、引入新的学习方法。

学习者应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和发展方向,按照主观能力和客观能力的需要,自主调整学习结构和内容,采用多种学习方法,有效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提高无机化学学习效率。

三、引入新的教学手段。

无机化学的教学中应大量使用录像剪辑、教学模拟、虚拟实验、多媒体计算机等新技术手段。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学习无机化学知识,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利用多媒体等新技术来提升教学质量。

Conclusion:本文旨在通过分析当前无机化学课程教学内容,探讨如何改革无机化学课程教学内容,使无机化学课程更具有实用性和实践性,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

未来无机化学课程的改革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以期形成更加科学、完善的教学理念与内容,使无机化学课程的教学改革更好地落实。

新高考体制下高中化学与大学无机化学课程衔接的探讨

新高考体制下高中化学与大学无机化学课程衔接的探讨

新高考体制下高中化学与大学无机化学课程衔接的探讨近年来,我国高考(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体制发生了一系列的改革,其中最重要的一项改革是新高考体制的实施。

新高考体制主要通过降低对学生对知识的死记硬背要求,倡导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发展,以期培养更加适应现代社会需求的人才。

在这一新的背景下,高中化学和大学无机化学课程的衔接问题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高中化学课程是学生系统学习化学知识的起点,而大学无机化学课程则是作为进一步探索和深化这些知识的继续。

两者之间的衔接问题,既关系到高中生是否能够顺利地适应大学学习环境,也关系到大学教育是否能够有效地发挥其教育功能。

因此,探讨高中化学和大学无机化学课程衔接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到高中和大学阶段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

在高中阶段,学生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和教师的引导来掌握和探索化学知识。

而在大学阶段,学生的学习更加注重自主性和创新性,需要他们具备较强的自主学习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因此,高中化学课程应当培养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而大学无机化学课程则应当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其次,我们需要认识到高中和大学无机化学课程的知识结构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

在高中阶段,学生主要学习了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了解了化学反应和反应类型的基本规律。

而在大学阶段,学生需要深入理解无机化学的理论基础,包括元素周期表、配位化学、氧化还原反应等内容,并掌握一定的实验和实践技能。

因此,高中化学课程应当为大学无机化学课程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同时也需要逐渐培养学生的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针对高中化学和大学无机化学课程的衔接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的一些措施:首先,高中化学教师应当注重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和探索的欲望。

通过课堂教学和实验实践,引导学生主动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

同时,教师还应当为学生提供更多与大学无机化学课程相关的知识和案例,引导学生了解和理解大学无机化学课程的基本内容和学习目标。

无机化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无机化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无机化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从无机化学》教育思想、教学理念和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无机和教学评价体系等方面探讨了《无机化学》课程改革的思路和方法。

标签:无机化学;教学;改革1 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理念按《高等教育法》的规定:“高等学校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也就是说,人才最重要的两个特征是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无机化学教学改革应该以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人才为主。

这就要求作为教学活动主体的教师和学生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理念。

教师由知识的传播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引导者、参与者和合作者。

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接受转变为自主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和合作性学习。

教学过程由传授知识和记忆知识转变为互动式学习,由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主体的学生本位的教学。

2 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现行无机化学的课程体系是依学科结构的模式确定的。

其编排体系是以基础理论在先,元素化合物知识在后。

教学实践证明这种课程体系削弱了理论对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指导作用,不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元素及化合物。

造成元素及化合物内容被误解为“描述性”和“记忆性”知识的假象。

同时表现出多而泛、浅而全、缺乏时代感等特征。

所以依据学生已有的认识结构和心理发展水平,充分利用、开发无机化学课程资源;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贯彻“少而新”的原则,突出重点、难点和疑点,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实际,注意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渗透,知识传递与知识选择的结合,从身边的化学物质及自然化学问题为契入点开设专题课、讨论课和实践课,增加学科间的渗透性交汇,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全面养成,服务于学生未来的发展;突出专业、科研、教研与社会发展和社会生活实践的联系,不断吐故纳新,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侧重书本知识的现状,摒弃描述性的,陈旧过时的“照方抓药”验证性的实验内容,优化无机化学课程体系,构建无机化学创新教育内容。

基于普通高中化学新课程的大学无机化学课程改革的思考

基于普通高中化学新课程的大学无机化学课程改革的思考

第36卷第2期2010年6月延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 nal of Y anbian U niver sity (N atural Science)V ol.36N o.2June 2010收稿日期:2009 08 24 基金项目:吉林省高等学校教学研究重点课题(吉教高字[2008]74)*通信作者:魏志方(1957 ),男,教授,研究方向为化学课程与教学.文章编号:1004 4353(2010)02 0161 04基于普通高中化学新课程的大学无机化学课程改革的思考董美花1, 魏志方2*, 赵莲花1(1.延边大学理学院化学系; 2.延边大学师范学院:吉林延吉133002)摘要:通过对我国化学课程改革前、后的全日制普通高中 化学教学大纲!、普通高中 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和大学化学教科书的比较研究,指出了目前实施高中化学新课程方案过程中,基础化学教育与高等化学教育间出现的∀断层#和∀重叠#现象,并对高中化学新课程的实施和大学化学课程内容的改革提出了一些建议.关键词:基础教育;课程标准;课程改革中图分类号:G642.37 文献标识码:AReflection on the College Inorganic Chemistry Curriculum Reform Based on High School Chemistry Curriculum ReformDONG M ei hua 1, WEI Zhi fang 2*, ZH A O Lian hua 1(1.D ep ar tment of Chemis tr y ,College of S ciences ,Yanbian Univers ity ;2.N o rmal College,Yanbian Univer sity :Yanj i 133002,China )Abstract:A ccor ding to Co mpar ative Study o n ∀Chemistry Sy llabus #for t he full time reg ular senior hig h schoo l,∀Chemistry Cur riculum Standar ds (Ex per iment )#for hig h schoo l and co lleg e chemist ry textboo ks.Pointed out the possible ∀fault #and ∀o ver lapping #phenomenon of basic chemistr y educatio n and advanced chemistr y educatio n in t he curr ent implementation of the new hig h scho ol chemist ry cur riculum pro gr am,and pr oposed the implementatio n of the new chemist ry curr iculum and colleg e chemistr y curr iculum refor m.Key words:basic educatio n;cur riculum standar ds;cur riculum refo rm200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中 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并于2004年9月在广东、山东、宁夏、海南4省试行,随后在全国逐渐展开.与原有的高中化学课程相比较,新课程的内容和体系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这不仅为高中化学新课程的实施带来了要求,也为大学化学课程如何能够更好地与高中课程相互衔接提出了迫切要求.本文以普通高中 化学课程标准![1]、全日制普通高中 化学教学大纲![2]和高等院校化学专业的化学学科课程体系、内容[3 4]为依据,探究普通高中 化学课程标准!实施背景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大学无机化学课程内容和体系改革的要求.1 新旧高中化学课程的比较1.1 新课程的设置和内容长期以来,受∀结构主义#课程理论的影响,我国的化学课程一直是以∀学科#为中心,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化学学科知识体系和教育过程.为适应延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36卷现代教学理论的发展,化学课程(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虽经几次改革,但其体系和内容仍无较大地改动,因此也没有涉及到高中与大学化学课程内容衔接的问题;然而,此次新的高中化学课程的改革在课程设置、课程体系和内容上都有了较大变化,从而带来了高中与大学化学课程内容衔接的问题.1)课程设置.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新化学课程应该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在保证基础的前提下,为学生提供多个可供选择的模块,为学生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为满足选择性需要,新高中化学课程设置了必修(化学I、化学II)+选修(6个模块)的课程设置,这与原有的课程设置存在较大差异,如表1所示.表1 化学教学大纲!与化学课程标准!的课程结构比较原高中化学课程结构(化学教学大纲!)新高中化学课程结构(化学课程标准!)必修化学I必修模块化学I化学II认识化学科学物质结构基础化学实验基础化学反应与能量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化学与可持续发展选修化学II选修模块化学与生活化学与技术化学反应原理有机化学基础物质结构与性质化学实验全日制普通高中化学教学大纲!中指出,文科学生只需学习必修课程,而理科学生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都得学习.化学课程标准!则要求文理科学生都必须学习新课程中的化学I和化学II,选修模块供文理科学生共同选择.由此可见,与∀教学大纲#相比,新课程为学生提供了更大的选择空间.2)课程内容.课程改革后的高中化学内容突出∀ST S#教育,强调学科发展的前沿和动态,因此,内容较过去发生了很大变化,如表2所示.表2表明,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中所规定的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的内容与全日制普通高中化学教学大纲!相比,在深度和广度上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新课程在体现探究能力的培养和STS课程的特点的同时,降低了必修模块的知识难度和对学生的技能要求,但提高了对选修模块的要求.如: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以及电离能、电负性的涵义,能应用元素的电离能说明元素的某些性质,知道原子核外电子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跃迁等.表2 化学课程标准!与化学教学大纲!课程内容的比较领域新课程比原课程多出的知识点新课程比原课程减少的知识点原子结构43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23化学键与晶体结构85物质的量03化学反应与能量43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55电解质、胶体37氧化还原反应04原电池、电解原理28元素化合物017烃、烃的衍生物323糖类、氨基酸和蛋白质及高分子化合物513化学实验11141.2 化学新课程的实施现状选择性是新课程的特点之一.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在∀课程模块选择建议#中指出:化学I 和化学II是所有学生的必修课程,此外,所有学生还必须选修1个选修模块.学生在修满6学分并达到高中化学课程学习的毕业要求之后,还可以选修更多的化学课程模块,以扩展知识面,提高162第2期董美花,等:基于普通高中化学新课程的大学无机化学课程改革的思考化学素养.并建议有理工类专业发展倾向的学生,可修至8个学分;有志于向化学及其相关专业发展的学生,可修至12个学分.这意味着即使是有志于在化学及其相关专业发展的学生,也一定会有2个没有被选择的模块.依据新课程实施意见的精神,学生应是课程的选择者,但是,实际不然.目前在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有:1)选择课程模块时带有人为性和功利性,如大部分省市没有把实验化学等部分内容作为选修模块和高考内容[5].新课程虽设置了选修模块,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搭建了良好的平台,但是,由于选修课程模块的权利由各省市和地区教育行政部门决定,因此导致了大部分学校并没有开设所有课程模块的课程,选修变成必修.也就是说,选课的权利为教育行政部门所有,并未体现学生选课的自主权,与新课程实施的思想不符;2)不同省市的学生选修不同的选修模块,导致化学I某些领域的素养没有达到培养目标,如化学实验模块没有作为大部分省市和地区的选修课程,因此学生的化学实验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明显不足[6];3)来自不同省市和地区的学生在知识结构上出现较大差异,因此给大学课程的安排带来诸多问题.刘宝剑等[7]考察了2009年高考中山东、宁夏、海南、辽宁、福建等5个省区化学选考(理综)模块.这5个省区依据课程实施意见,采用了必考+选考的方式,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选考内容,体现了新课程理念中的∀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在保证基础的前提下,为学生提供多个可供选择的模块,为学生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的课程理念.5个省区考纲中有关化学考试选修模块要求的异同点为:1)山东、宁夏、海南、辽宁的选修模块相同,包括∀化学与技术#、∀物质结构与性质#、∀有机化学基础#3个模块;2)福建的选修模块有∀物质结构与性质#、∀有机化学基础#2个模块;3)∀化学实验基础#均未列入必考和选考内容.由此表明,目前我国高中化学课程并未真正体现学生自主选择选修模块的新课程理念,省区间学生的知识结构存在差异,而且大部分省区不选择实验模块.2 化学基础教育改革背景下大学化学课程内容存在的问题实践表明,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需要循序渐进,并应按着一体、分层的教学目标来逐步建构,但如果内容和目标不连续,则会给上一级目标的实现带来诸多问题,浪费教育资源.化学基础教育改革背景下大学化学课程内容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内容的∀断层#和∀重叠#.∀断层#是指高中和大学化学教育内容衔接不上,∀重叠#是指高中和大学化学教育内容出现重复.造成∀断层#和∀重叠#现象的原因有:1)新课程所规定的必修、选修模块的内容的深度和广度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降低了对必修模块内容的难度要求,而提高了对选修模块的要求;2)由于各省区在选修模块的课程设置与实施存在差异,因此学生的知识结构和素养存在差异;3)大部分高校化学专业的课程内容仍然与原普通高中化学课程内容和体系相衔接.以原子结构为例(化学课程标准!和无机化学!),若只选择化学必修I和化学必修II,则出现所谓的∀断层#现象;若选择化学必修I、化学必修II和选修模块∀物质结构基础#,则出现∀重复#的现象,见表3所示.表3 原子结构的知识点的比较断层重复同位素1.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2.了解原子结构的构造原理,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3.能说出元素电离能、电负性的涵义,能应用元素的电离能说明元素的某些性质;4.知道原子核外电子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跃迁,了解其简单应用.3 化学新课程的实施和大学化学课程内容的改革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教育目标、课程目标、163延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36卷课程内容是一脉相承的,在完善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的实施外,高等学校也应根据基础教育化学课程改革的实际,对原有的课程体系和内容加以改革,以适应人才培养的需要.3.1 高中化学新课程的实施鉴于新课程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1)为学生开设所有的选修模块课程,搭建完整的发展平台;2)由学生自主选课,切实贯彻新课程的理念和思想;3)将化学实验模块作为必选课程和高考的必考内容,防止应试教学,切实发挥化学实验模块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中的功能.3.2 大学化学课程内容的改革1)为确保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教学目标的衔接以及课程体系和内容的完整,大学化学教育应依据高中化学课程改革进行积极调整,以解决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之间存在的∀断层#和∀重复#现象,主要应采取的措施有:∃接∀断层#,就是在大学开学的第一学期初,开设所有高中化学选修模块的课程供不同学生选择,以补齐选修模块的课程内容,使所有学生掌握的模块内容和水平达到同一档次;%剪∀重复#,就是删减与选修模块重复的内容.2)加强化学实验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实验是学生获取化学经验知识和检验化学知识的重要手段,通过化学实验可以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如果这一模块缺失,必然会导致学生的实验知识和技能水平的不足.针对新入校生的实际情况,在大学实验课程的安排上应注重新生基础实验知识和技能的培养,以适应大学化学实验课程的要求.例如,在大学一年级的实验课中增补∀化学实验基础#模块的实验内容,以弥补高中阶段没有选修∀化学实验基础#模块而造成的实验技能的不足.3)加强对基础教育改革的研究.大学教师作为课程的设计者和执行者,必须要研究基础教育改革及实施现状,及时了解高中化学课程体系和内容的变化,只有准确掌握了学生的知识结构以及科学素养水平,才能因材施教,更好地实施教学目标.参考文献:[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8 28.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学教学大纲(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3 29. [3] 北京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无机化学教研室.无机化学(上)[M].第4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4] 北京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无机化学教研室.无机化学(下)[M].第4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5] 杨辉祥,张建新,董啸.高考化学选修模块试题∀等值#问题研究[J].化学教育,2009(10):40 41.[6] 冯宇.普通高中化学新课程实施现状与对策研究[J].中学化学教与学,2009(6):13 16.[7] 刘宝剑,任雪明.高中化学课程模块设置的反思及建议[J].化学教育,2009(10):15.164。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内容改革初探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内容改革初探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内容改革初探
《无机化学》课程是大学化学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也是大学生必修课。

目前,大学《无机化学》课程的教学内容改革尚处于起步阶段,但已经取得一定的初步成果。

《无机化学》课程的教学内容改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强化理论教学。

在传统的《无机化学》课程教学中,理论教学被认为是最重要的部分,而实验教学则被视为辅助性的补充。

因此,在无机化学课程教学内容改革中,对理论教学的强化显得尤为重要,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无机化学的基本理论。

(2)注重实验教学。

实验教学是《无机化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无机化学的基本原理和实际应用。

因此,在无机化学课程教学内容改革中,对实验教学的重视也是非常重要的。

(3)引入新型教学方法。

随着科技的发展,新型教学方法也不断涌现,如计算机教学、多媒体教学等。

在《无机化学》课程教学内容改革中,可以介绍新型教学方法,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无机化学的基本原理和实际应用。

总之,《无机化学》课程的教学内容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无机化学的基本原理和实际应用,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高校无机化学教学改革之我见

高校无机化学教学改革之我见

督学善诱275高校无机化学教学改革之我见★施晓婷教育改革是近年来的热门话题,如何做好新形势下高校无机化学教学工作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应深入思考的课题。

笔者认为: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学内容的选择、传统现代的融合、教师素质的提升是做好新时期高校无机化学教学工作应着重研究的内容。

本文结合本人在教学中的一些经验,我认为提高教学质量需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

”当今世界,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产品和技术的更新换代早已超出人们的想象,今天学到的知识也许明天就会落伍,没有与时俱进的思想和探索创新的能力就无法适应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

具体到教学上要做到两个转变:1、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知之者不如乐之者,乐之者不如好之者”。

主动是创新的前提,自主是成才的关键。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很难想象一个被动学习的人会有发明创造问世。

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尽量创设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情境,深入挖掘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素材,引导学生主动融入课堂,愿意与化学为伴而又乐在其中。

比如在讲元素周期系时,可以从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及排列元素周期表的故事并结合门捷列夫本人的一些生平轶事入手导课,减轻理论知识因其枯燥乏味而给学生造成的厌学抵触情绪。

再比如,讲原电池时可以列举著名的格林太太安装金铜假牙以后身体不适的故事,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变“学会”为“会学”“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学会知识并不是教育的最终目的,掌握方法、探索规律是一切自然科学学科教学的核心理念。

一个具有创新精神的人一定是已经具备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的人,而不仅仅是学到了一些专业知识。

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变知识的传授为方法的传授,变解题能力的培养为思维能力的培养。

在系统学习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更要引导学生注意借鉴提出这些理论的科学家们独特的思考问题的方式以及解决这些问题所用到的有效方法。

比如,在讲杂化轨道理论时,不仅要使学生掌握杂化轨道理论的要点,更要引导学生体会泡林为了解释分子或离子的立体结构而提出该理论的这种思考问题的方法;再比如,习题课应该把解题思路的研究放到首位,引导学生总结同一类型题目的解题思路,归纳各种不同题型在解决时不同的思维方法,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锻炼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大学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思考

大学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思考

大学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思考一、背景和意义大学无机化学实验教学一直是化学专业学生必须完成的一门实践性课程。

随着时代的变化和科技的发展,无机化学实验教学也应该与时俱进,不断改革创新,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为化学专业学生的未来的学术研究或职业生涯打下坚实基础。

因此,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现状分析目前,大学无机化学实验教学在教学方法、实验器材和人才培养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

首先,传统的实验教学方式较为单一,缺乏互动性和探究性;其次,实验器材更新换代缓慢,难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最后,学生培养与国际接轨还存在差距。

三、改革思路无机化学实验教学的改革应该紧跟时代潮流和科技发展,着眼于培养学生更加实践性的能力。

具体来说,改革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 教学内容创新:老师应该与实验室之间强化合作,将前沿的研究成果运用于实验教学中,从而使学生获得更多的研究体验。

如果实验室中有实验设备能够测试自建的实验蓝图,那将会是一个不错的优化。

2. 教学方法探究:传统的实验课程方法不够灵活,因此将引入“问题式教学法”以促进互动式教学。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将被“呼应”的概念所鼓励,这将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实验内容。

3. 实验器材更换:采用先进的器材和装置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实验环境并提高实验效率。

4. 人才培养:对于大学生来说,除了了解自己的专业知识外,整个行业需要更加知道化学技术的基本知识。

学生应该注重多方面的培养,获得全面的能力去适应未来工作的需要。

四、实施计划1. 加强实验室管理:建立健全的实验室管理制度。

制定实验室使用规范,安全卫生规范,卫生防止交叉感染制度等。

2. 提升器材设施:购置在线监控仪器设备、各类教学模块等,不断更新升级。

3. 加强实验室质量控制:为了保证学生完成实验的效果,在实验室之间建立梯次注册规定,这也将有助于了解实验室中的不足,为下一步的实验教育剖析有价值的信息。

阐述新课程下大学无机化学课程内容改革

阐述新课程下大学无机化学课程内容改革

阐述新课程下大学无机化学课程内容改革2004年,教育部颁布并实施了《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十年来,由原来的4省实验到现在的全国都进入到新课程改革,无数的学生通过高考进入全国各地的高校学习。

因此,对高中课程标准的内容以及实施情况的研究是了解高中毕业生学科素养和高校各学科课程内容体系和课程改革的重要依据。

本文根据全日制普通高中《化学教学大纲》《化学课程标准》、大学化学教育的课程体系、内容等方面,在课程的内容方面进行比较,对新课程改革下的大学化学课程改革提出问题和建议。

1 新旧高中化学课程内容的变化廖哲勋先生认为“课程内容是根据课程目标。

有目的的选择的各种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知识体系”是“构成课程的基本要素,是课程内在结构的核心成分”。

同时根据教育与心理学的关系我们知道,学生的身心发展有阶段性,教育也应该符合学生的身心阶段,因此,在不同的教育阶段,依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各学科依据教育目标和课程的教育目标选择了相应内容,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学生的化学学科素养在这样有层次的教学内容背景下,在探究学习和构建自己的知识与能力的过程中,按照层次化的教育过程和教育目标逐渐养成。

(见表1)2 新课程内容、旧课程内容与大学课程内容的比较我们以全日制普通《高中化学教学大纲》《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大学《无机化学》和《物理化学》为依据,以其中的“化学反应与能量”内容为对比对象进行对比,将有关内容整理如表2所示。

通过比较我们可以看出,《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中的内容比《普通高中化学教学大纲》内容的深广度都发生了较大改变。

而大学《无机化学》和《物理化学》作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化学的专业课程,它的内容在学生原有的基础上的深度和广度大大提高。

但是,我们对其中的内容进一步分析时,发现高校的《无机化学》和《物理化学》由于在设置时依照《化学教学大纲》的规定,因此,《无机化学》和《物理化学》的书中有部分知识在高中时已经要求学生掌握,而在大学时学生又对其进行学习,出现了重复现象。

2020年大学无机化学教学改革实践与思考论文

2020年大学无机化学教学改革实践与思考论文

大学无机化学教学改革实践与思考论文无机化学作为“四大化学”之一,在化学与相关领域的学科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我校化学、化工、材料、环境、能源、食品等专业的主干课程,也是学生进入大学后的第一门化学课程。

我国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将化学由理科单科卷调整为理科综合卷(含物理、化学、生物)的一部分,中学化学的教学内容和学时大幅下降,导致学生的化学基础出现一定程度的下滑。

但是,大学阶段无机化学课程的信息量基本没变,内容包括化学反应基本原理、物质结构基础理论和元素化学基础知识。

大一新生学习无机化学的效果和质量直接影响后续各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学习,也影响其对大学学习的态度和兴趣。

因此,面向处在由中学到大学过渡期的大一新生,如何有效衔接高中和大学阶段的学习方法和化学知识,提高教学质量,已成为无机化学授课教师面临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多管齐下了解新生化学基础,引导新生尽快适应大学学习方法(一)新生高中阶段化学学习内容和标准降低新课标高中化学《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指出,着眼于提高21世纪公民的科学素养,构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融合的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体系。

新课标高中化学以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物质结构基础、化学反应与能量、化学实验基础、化学与可持续性发展为必修内容,将物质结构与性质、化学反应原理和实验化学等教学内容放入选修课程,大幅改变了学生对这些内容的学习和掌握要求。

同时,理科综合高考试卷中高中化学分值为100分,占高考总分数的13.3%,比150分的化学单科卷在高考总分中的比重减少6.7%。

而且,由于化学试题多为容易和中等难度,导致近年来高中化学教学课时、学生投入学习时间显著下降,大部分新生的高中化学基础变差,底子变薄,他们进入大学后学习无机化学感到困难。

(二)通过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基础,使学生初步建立改变学习方法的意识和预期大学新生全国各地,不同省对高中化学选修课程有不同要求,学生个体的化学基础也参差不齐。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研究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研究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研究化学是一门蕴藏着无数创新机会的学科。

它和社会生活及生命科学有着密切的联系。

在知识经济占主导地位的信息社会要培养创新型人才,必须对课程结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实施变革,注意知识、能力、素质综合型人才的培养,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主导方向。

我们结合化学专业的特点和学院的办学定位,从改革课程体系、优化教学内容着手,对无机化学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探索,在课堂教学中引入新思维、新方法和新手段,突出教学主体,加强学生能力培养,提升教学效率。

逐步实现了从"应试型"向"素质型"、从"知识灌输性"向"知识创造性"等教学模式的转变。

一、教学方法论无机化学是四大基础化学之首,是化学专业学生进入大学后所学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也是后续专业基础课程的基础,它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效果直接影响到其他专业基础课的学习。

如何搞好无机化学教学工作,使无机化学的教与学变得轻松有趣,提高教学效果,积极有效地利用课堂教学对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以及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实践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教育工作者们已提出了诸多的教学方法,如启发式、诱导式、互动式、提问式等等,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然而,实际工作中如何有效地运用这些方法则需要长期的实践积累。

借鉴他人的教学经验并根据授课内容和学生特点,将适合于自己课堂的教学方法结合起来灵活运用。

同时,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从网络中搜寻各种资料,将一些抽象内容以直观、简单、丰富多彩的画面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出来,改变了单调、枯燥的学习内容和方式,使学生容易理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一)重视绪论:绪论是开宗明义的第一篇,是一门课的导语。

绪论教学将会给学生带来先入为主的影响,使学生了解该门课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应有的学习方法,可以直接调动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程背景下大学无机化学课程内容改革思考

新课程背景下大学无机化学课程内容改革思考

新课程背景下大学无机化学课程内容改革思考
李华刚
【期刊名称】《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年(卷),期】2013(000)025
【摘要】通过对我国化学课程改革后的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化学教学大纲》、大学化学教科书的内容比较研究,以知识点——“亿学反应与能量”为例,指出了目前实施高中亿学新课程方案可能出现的基础亿学教育与高等亿学教育“断层”现象和“重叠”现象,对大学化学课程改革提出建议.
【总页数】2页(P118-119)
【作者】李华刚
【作者单位】遵义师范学院贵州遵义 56300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2
【相关文献】
1.高中新课程背景下大学物理实验课程内容构建的思考 [J], 李建设
2.线性代数课程内容及局部体系教学改革思考——基于“教育数学”的理念 [J], 谭玉顺;
3.大学无机化学实验课程内容的优化 [J], 苏碧云;李磊;刘祥;孟祖超
4.药学专业本科生药剂学课程内容改革思考 [J], 崔纯莹;崔国辉
5.理工院校中级无机化学教学改革思考 [J], 吴宇;何颖;邹立科;路璐;李玉龙;王涛;曾凤春;徐斌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高中新课程改革后大学无机化学教学改革实践与思考

高中新课程改革后大学无机化学教学改革实践与思考

高中新课程改革后大学无机化学教学改革实践与思考
李翠华;高原;朱才镇;孙灵娜;杨波
【期刊名称】《化工高等教育》
【年(卷),期】2016(033)002
【摘要】无机化学是大学新生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高中新课程改革后,如何有效衔接新生高中和大学阶段的学习方法和化学知识、分层次优化教学内容和考核方式、引导学生学习兴趣对提高无机化学教学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总结了无机化学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经验.
【总页数】4页(P58-60,57)
【作者】李翠华;高原;朱才镇;孙灵娜;杨波
【作者单位】深圳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广东深圳518060;深圳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广东深圳518060;深圳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广东深圳518060;深圳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广东深圳518060;深圳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广东深圳51806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工科无机化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J], 路丽英;方春英
2.无机化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J], 黄保贵;刘俊
3.无机化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J], 王悦辉;雷雪峰;李晶;梁锐杰;钟建军
4.高中新课程改革后大学无机化学教学改革实践探析 [J], 罗晓明
5.我校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实践与思考 [J], 周勇;土登;益西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革对 大 学无 机化 学课程 内容和 体系 改革 的要求 .
展开 . 与原有 的高 中化 学课 程相 比较 , 新课 程 的 内
容 和体 系发 生 了较 大 的 变化 . 不 仅 为 高 中化学 这 新 课程 的实施 带 来 了要 求 , 为大 学 化 学课 程 如 也
新 旧 高 中化 学 课 程 的 比较
Poi e tt os i l “f u t’a nt d ou he p s b e a l ’ nd “o e lpp n v ra i g” phe o e n m non of ba i c m it y e sc he s r duc to a a a e a i n nd dv nc d
Ab ta t A c or ng O src : c di t Com p a i e ar tv St udy n “Che it y o m s r Sy lbu la s” f t f l—i e e a s ni hi or he u ltm r gulr e or gh
s h o ,“ e s r r iu u S a d r s ( p rme t ” f r h g c o la d c l g h mit y t x b o s c o l Ch mit y Cu rc l m t n a d Ex e i n ) o i h s h o n o l e c e s r e t o k . e
c e s r d c t n i h u r n mp e n a in o h e h g c o lc e ity c r i u u p o r m ,a d h mit y e u a i n t e c r e ti lme tto ft e n w i h s h o h m s r u rc l m r g a o n
Jn 0 0 u e2 1
文章 编 号 :1 0 — 3 3 2 1 ) 2 0 6 - 4 0 44 5 ( 0 0 0 — 1 10
基 于 普 通 高 中化 学 新 课 程 的 大 学 无 机 化 学 课 程 改 革 的 思 考
董 美 花 魏 志 方 弘 , 赵 莲 花 ,
和 大 学 化 学 教 科 书 的 比较 研 究 , 出 了 目前 实施 高 中 化 学 新 课 程 方 案 过 程 中 , 础 化 学 教 育 与 高 等 化 学 教 育 指 基
问 出现 的“ 断层 ” “ 叠 ” 象 , 对 高 中化 学 新 课 程 的 实 施 和 大 学 化 学 课 程 内容 的 改 革 提 出 了一 些 建 议 . 和 重 现 并
pr o e h m p e e t i he n w h m i ty cu rc um nd c le he it y c rc um e o m . op s d t e i l m n at on oft e c e s r r iul a o lge c m s r ur iul rfr K e r s b sc e c ton; c r i u u t nd r s; c rc um eor y wo d : a i du a i u rc l m s a a d ur iul rf m
Re o m s d o i h S h o e i t y Cu r c l m f r f r Ba e n H g c o lCh m s r r i u u Re o m
DONG e— M ihua W EI Zh —a 弘 , ZHAO a — a , if ng Li n hu
(1延 边 大 学 理 学 院 化 学 系 ;2延 边 大 学师 范 学 院 : 林 延 吉 13 0 . . 吉 3 0 2)
摘 要 : 过对 我 国 化学 课 程 改 革 前 、 的全 日制 普 通 高 中 《 学 教 学 ) 通 后 化 、 化 实 》
20 0 3年 , 中华 人 民共和 国教 育部 颁 布 了普 通
高 中《 化学课 程标 准 ( 实验 ) , 于 2 0 》并 0 4年 9月在 广东 、 山东 、 宁夏 、 海南 4省 试行 , 随后 在 全 国逐 渐
化学 学科课 程 体 系 、 内容 为 依 据 , 究 普 通 高 探 中《 学课程 标 准 》 施 背 景 下 , 础 教 育课 程 改 化 实 基
关 键 词 : 础 教 育 ;课 程 标 准 ; 程 改 革 基 课 中 图分 类 号 : 4 . 7 G6 2 3 文献标识码 : A
Re l c i n o h le e I o g ni e i t y Cu r c l m f e to n t e Co l g n r a c Ch m s r r i u u
(1 De a t n f e sr . p rme t Ch mity,Colgeo S in e ,Ya ba i est o le f ce cs n in Unv r i y;
2 No ma olg . r lC le e,Y n i n Un vr i a ba i est y:Ya j 3 0 2,C i a ) n i1 3 0 hn
第 3 6卷 第 2期 21 0 0年 6月
延 边 大 学 学 报( 自然 科 学 版 )
J u n l fYa b a i e st ( t r lS i n e o r a n i n Un v r i o y Na u a ce c )
Vo _ 6 No 2 l3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