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工龄计算的方法及依据

合集下载

常见工龄计算的方法及依据

常见工龄计算的方法及依据

常见工龄计算的方法及依据工龄计算是指根据员工在家公司或组织工作的时间来计算其工作经验的年限。

工龄是员工在家公司或组织的从事工作的年限累积,通常以年为单位计算。

下面将介绍常见的工龄计算方法及其依据。

1.入职日期计算法:这是最常见且简单的计算工龄的方法,即根据员工的入职日期来计算工作经验的年限。

计算工龄时,从员工入职日期的当年工作日开始计算,直到计算日止。

每年的工作日可根据国家或地区的法定假日和休息制度进行调整。

这个方法的依据是员工在公司正式工作期间的时间。

2.实际工作天数计算法:这种方法是通过计算员工在公司实际工作的天数来计算工作经验的年限。

通常使用这种方法的情况是,公司故意不计算员工的非实际工作天数,例如休假、病假等。

这个方法的依据是员工在公司所实际工作的天数。

3.包含非实际工作期间计算法:这种方法是按照实际工作期间的年份来计算工作经验的年限,但是包含了员工非实际工作的时间,如休假、病假等。

这个方法的依据是员工在公司进行工作期间的全年时间。

4.扣除休假期间计算法:这种方法是将员工休假期间的时间从工作经验年限中扣除。

具体计算方法是根据员工休假的天数来计算,并将这些天数从工作经验年限中减去。

这个方法的依据是员工在休假期间不进行正式的工作。

5.累计工时计算法:这种方法是通过计算员工在公司的实际工作小时数来计算工作经验的年限。

通常将员工的实际工作小时数转换为工作日或工作周的小时数,并根据一年的工作日或工作周的小时数计算工作经验的年限。

这个方法的依据是员工在公司所实际工作的小时数。

以上是常见的工龄计算方法及其依据。

在实际应用中,根据公司的具体情况和需要,可以选择适合的工龄计算方法来计算员工的工作经验年限。

无论选择哪种计算方法,都需要确保计算公正、准确,并与员工共同确认。

关于工龄的法律规定(3篇)

关于工龄的法律规定(3篇)

第1篇一、工龄的概念和意义1. 概念工龄是指职工在单位连续工作的时间,包括实际工作年限和连续计算年限。

实际工作年限是指职工在单位实际工作的年限,连续计算年限是指职工在单位间断工作后重新就业,连续计算工龄的时间。

2. 意义(1)工龄是职工享受福利待遇的重要依据。

在我国,职工的工资、奖金、福利待遇等与工龄密切相关,工龄越长,职工享受的福利待遇越高。

(2)工龄是职工退休年龄的重要参考。

根据我国《社会保险法》规定,职工的退休年龄与工龄挂钩,工龄越长,退休年龄越晚。

(3)工龄是职工晋升和评优的重要依据。

在企事业单位中,工龄是职工晋升和评优的重要参考因素。

二、工龄的法律规定1.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劳动法》第二十二条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劳动合同应当包括以下内容:(一)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二)劳动者的姓名、住址和居民身份证或者其他有效身份证件号码;(三)劳动合同期限;(四)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五)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六)劳动报酬;(七)社会保险;(八)劳动保护、劳动条件和职业危害防护;(九)法律、法规规定应当纳入劳动合同的其他事项。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劳动合同法》第十四条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应当遵循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不得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

劳动合同应当具备以下条款:(一)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二)劳动者的姓名、住址和居民身份证或者其他有效身份证件号码;(三)劳动合同期限;(四)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五)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六)劳动报酬;(七)社会保险;(八)劳动保护、劳动条件和职业危害防护;(九)法律、法规规定应当纳入劳动合同的其他事项。

”3.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社会保险法》第五十八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三十日内为其职工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申请办理社会保险登记。

劳动法工龄工资计算方法及规定

劳动法工龄工资计算方法及规定

劳动法工龄工资计算方法及规定根据劳动法,工人的工龄是劳动者从事用人单位工作的累计年限。

工龄的计算方法和对工龄的管理规定是根据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和用人单位的规定进行的,下面将详细介绍劳动法中工龄计算方法及相关规定。

一、工龄计算方法1.入职日期计算法:工人的工龄从其在用人单位首次正式办理入职手续的日期算起,包括试用期在内。

2.参保日期计算法:工人的工龄从其首次参加社会保险的日期算起,包括试用期在内。

3.实际工作时间计算法:工人的工龄是根据实际工作时间进行计算,具体计算方法是将工人在用人单位工作的日历日之差进行统计。

二、工龄对工资的影响工龄是劳动者在用人单位累计工作的年限,工人的工龄越长,通常意味着其在工作岗位上具有更丰富的经验和技能。

因此,工龄对工资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工资基数和工龄工资。

1.工资基数:对于工龄较长的工人来说,其工资基数相对较高。

工资基数是根据工人的工作能力、责任等级以及特殊情况等因素综合考虑确定的。

2.工龄工资:为了鼓励员工在用人单位继续工作,用人单位通常会根据工人的工龄给予相应的工龄工资。

工龄工资是根据工人的工作年限进行递增或定期调整的。

三、相关规定根据《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以下是一些与工龄工资相关的规定:1.工龄工资递增:用人单位应根据工龄对员工的工资进行递增,一般为每满一定年限增加一定比例的工资,但具体的递增幅度和年限可根据用人单位的规定和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2.劳动合同续签:劳动合同的续签也可能会与工龄有关,一般来说,工龄较长的员工更有可能得到续签合同的机会,并获得相应的权益。

3.年度调薪:用人单位有权根据员工的绩效表现和工作年限等因素,对员工的工资进行年度调薪。

在实施年度调薪时,工龄对于调薪比例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4.工资福利待遇:工龄较长的员工在用人单位中通常享受更多的福利待遇,如带薪年假、节日福利等。

需要注意的是,工龄对工资的影响不仅仅受到劳动法和相关法律法规的约束,还受到用人单位的内部规定和企业文化的影响。

事业单位职工工龄计算方法

事业单位职工工龄计算方法

事业单位职工工龄计算方法工龄是指职工在事业单位工作期间所累计的工作年限。

计算工龄的方法对于事业单位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它直接关系到职工的权益和待遇。

本文将介绍一种常用的事业单位职工工龄计算方法。

一、通用的工龄计算方法在大多数事业单位中,工龄通常是根据以下两个因素来计算的:1. 入职时间:这是职工正式成为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时间。

2. 经过的工作年限:这是指职工实际在事业单位内工作的年限。

具体的工龄计算方法如下:1. 计算入职时间:入职时间是指职工正式成为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那一天。

这一天可以通过入职文件、合同或其他相关证明材料确定。

2. 计算经过的工作年限:经过的工作年限是指职工在事业单位内工作的累计年限。

通常情况下,每满一年工作可确定一年的工龄。

二、特殊情况的工龄计算方法除了通用的工龄计算方法外,还存在一些特殊情况需要特别处理:1. 跨单位工作年限的计算:如果职工在事业单位之间有过工作间断、跳槽或调动的情况,这时的工龄计算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一般来说,工龄的计算应该包括在不同单位工作的年限总和。

2. 参与过试用期的计算:如果职工在事业单位内先经历了试用期,那么试用期内的工作年限可以纳入计算范围,作为工龄的一部分。

具体的计算方法可以按照实际工作年限计算,或按照试用期年限计算,根据哪个更有利于职工来确定。

3. 学习、培训期的计算:如果职工在事业单位内参与了学习、培训或其他训练活动,这些时间通常也可以计算入工龄。

具体计算方法可以根据事业单位的规定来确定。

三、工龄计算的实施为了准确计算职工的工龄,事业单位应建立健全的档案管理体系。

档案中应包括职工的入职时间、跨单位工作年限、试用期情况、学习培训记录等相关信息。

同时,相关部门应制定明确的工龄计算政策,确保计算方法的公平性和一致性。

事业单位职工工龄计算方法的准确性和公正性对于维护职工权益和激励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采用通用计算方法,并对特殊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可以有效保障职工的工龄权益,激励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工龄计算方法

工龄计算方法

工龄计算方法工龄是指员工在某一家公司或者机构中工作的年限,是衡量员工工作经验和资历的重要指标。

在很多情况下,工龄的长短直接关系到员工的薪酬、晋升以及福利待遇。

因此,正确计算工龄对于员工和企业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

那么,如何准确地计算工龄呢?下面我们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工龄计算方法。

1. 入职日期计算法。

这是最常见的一种工龄计算方法,也是最为直接的一种计算方式。

员工的工龄是从其入职日期开始计算的,入职日期是指员工正式成为公司员工或者机构成员的日期。

通常情况下,公司会在员工入职时记录下入职日期,并在员工档案中进行保存。

在计算工龄时,只需用当前日期减去入职日期,即可得出员工的工龄。

2. 实际工作时间计算法。

有时候员工的工作时间并不是从入职日期开始计算的,比如员工可能会因为调动、停薪留职等原因导致工作时间的间断。

这时候可以采用实际工作时间计算法。

这种方法是将员工在公司或者机构中实际工作的时间相加,得出员工的工龄。

需要注意的是,在计算实际工作时间时,需要排除掉员工的休假、请假等非工作时间。

3. 合同期限计算法。

对于一些特殊情况,比如临时工、合同工等,可以采用合同期限计算法。

这种方法是根据员工与公司签订的合同期限来计算工龄。

比如某员工与公司签订了一年的合同,那么在这一年内,该员工的工龄即为一年。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员工与公司续签了新的合同,那么新合同的期限应该从上一个合同到期的日期开始计算。

综上所述,工龄的计算方法有多种,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取决于员工的具体情况和公司的规定。

无论采用哪种计算方法,都需要确保计算的准确性和公正性。

同时,公司在使用工龄作为员工考核和薪酬核算的依据时,也应该建立完善的工龄计算制度,确保员工的权益得到保障。

希望本文介绍的工龄计算方法能够为企业和员工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如何计算工龄的公式

如何计算工龄的公式

如何计算工龄的公式工龄是指一个人在某个公司或组织中工作的时间,是衡量员工工作经验和资历的重要指标。

计算工龄可以帮助员工了解自己在公司中的地位和待遇,也可以作为招聘和晋升的重要参考。

那么,如何计算工龄呢?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计算工龄的公式和方法。

一、累计工作年限法累计工作年限法是最常见的计算工龄的方法,它是根据员工在某个公司或组织中的入职时间和离职时间来计算工龄的。

具体的计算公式如下:工龄 = 离职日期 - 入职日期例如,某员工的入职日期是2000年1月1日,离职日期是2021年12月31日,那么他的工龄就是:工龄 = 2021年12月31日 - 2000年1月1日 = 21年这种方法适用于员工在同一家公司或组织中连续工作的情况,如果员工曾经离职后又重新入职,那么需要分别计算每次工作的时间再相加。

二、累计工作月数法累计工作月数法是一种更精确的计算工龄的方法,它是根据员工在某个公司或组织中实际工作的月份数来计算工龄的。

具体的计算公式如下:工龄 = 工作月数÷ 12例如,某员工的入职日期是2000年1月1日,离职日期是2021年12月31日,他在公司中实际工作的月份数是:工作月数 = (2021年12月31日 - 2000年1月1日) × 12 = 264个月那么他的工龄就是:工龄 = 264 ÷ 12 = 22年这种方法适用于员工在同一家公司或组织中的工作时间比较长,可以更准确地反映员工的工作经验和资历。

三、累计工作天数法累计工作天数法是一种更细致的计算工龄的方法,它是根据员工在某个公司或组织中实际工作的天数来计算工龄的。

具体的计算公式如下:工龄 = 工作天数÷ 365例如,某员工的入职日期是2000年1月1日,离职日期是2021年12月31日,他在公司中实际工作的天数是:工作天数 = 2021年12月31日 - 2000年1月1日 = 8030天那么他的工龄就是:工龄 = 8030 ÷ 365 = 22年这种方法适用于员工在同一家公司或组织中的工作时间比较短,或者需要更精确地计算工龄的情况。

工龄计算方法

工龄计算方法

工龄计算方法工龄,是指一个人在某个单位或者行业内工作的年限。

工龄的计算方法对于员工的工资待遇、福利待遇以及职业发展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正确的工龄计算方法对于员工和企业都至关重要。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工龄计算方法,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实际工作时间计算法。

实际工作时间计算法是指根据员工实际在单位工作的时间来计算工龄。

具体计算方法是从员工入职日期开始计算,直至目前的时间。

这种计算方法简单直观,不会存在争议,但是对于员工来说,如果曾经离职再回来工作,离职期间的工龄是否计入是一个问题。

因此,在使用实际工作时间计算法时,需要明确规定离职期间的工龄是否计入,以免引起员工的不满和争议。

二、连续工作时间计算法。

连续工作时间计算法是指员工在同一单位或者同一行业内连续工作的时间来计算工龄。

具体计算方法是从员工入职日期开始计算,如果员工在单位或者行业内没有中断地工作,那么工龄就是从入职日期到目前的时间。

这种计算方法对于员工来说比较公平,不会因为离职再回来工作而影响工龄的计算。

但是对于企业来说,需要注意员工是否在同一单位或者同一行业内连续工作,以免出现计算错误。

三、合同期限计算法。

合同期限计算法是指根据员工与单位签订的劳动合同期限来计算工龄。

具体计算方法是根据劳动合同的开始日期和结束日期来计算工龄。

这种计算方法比较简单明了,不会存在争议,但是对于员工来说,如果劳动合同期限发生变化,是否重新计算工龄是一个问题。

因此,在使用合同期限计算法时,需要明确规定劳动合同期限变化对工龄的影响,以免引起员工的不满和争议。

四、实际工作天数计算法。

实际工作天数计算法是指根据员工实际在单位工作的天数来计算工龄。

具体计算方法是从员工入职日期开始计算,直至目前的时间,将实际工作的天数作为工龄。

这种计算方法对于临时工或者兼职工来说比较适用,但是对于全职员工来说,可能会因为请假、休息日等原因而影响工龄的计算。

因此,在使用实际工作天数计算法时,需要明确规定请假、休息日等情况对工龄的影响,以免出现计算错误。

劳动中的工龄计算方法和工龄补贴规定

劳动中的工龄计算方法和工龄补贴规定

劳动中的工龄计算方法和工龄补贴规定劳动领域是社会经济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工龄作为劳动者在一家企业或组织工作的时长,是衡量劳动者工作经验和价值的重要指标之一。

在劳动领域中,正确计算工龄并规定相应的工龄补贴制度是保障劳动者权益、激励劳动积极性的重要措施。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工龄计算方法和工龄补贴规定。

一、工龄计算方法1. 满工年计算法一般情况下,工龄的计算是按照满工年来计算的。

满工年是指劳动者在规定的工作时间内(一般为8小时/天,5天/周,共计40小时/周)连续工作满一年所累计的工作时间。

例如,某员工从2020年1月1日入职,满一年就是从2021年1月1日算起,每个自然年满了一年工作时间即可计算为一满工年。

2. 实际工作时间计算法在一些特殊情况下,满工年计算可能不适用或不公平,因此一些企业采用实际工作时间计算工龄。

例如,某员工的工作时间是从每天早上9点开始,至下午5点结束,共8小时。

假设该员工工作时间满了5年,那么该员工的工作时间为8小时/天×5天/周×52周/年×5年=10400小时。

3. 连续性计算法连续性计算法适用于一些需要连续工作经验的职位,如某些技术岗位或职业资格的认证要求。

根据这种计算方法,如果劳动者在规定的连续时间内(一般要求无缺勤或离职的情况)工作并完成相关要求,才能累计一段有效工作经验。

二、工龄补贴规定工龄补贴是指企业或组织根据员工累计工龄的不同阶段给予一定的激励或奖励。

工龄补贴的具体规定因企业而异,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工龄补贴规定范例。

1. 工资加薪一般企业会在员工工作一定年限后,随着工作经验的积累和能力的提升,给予相应的工资加薪。

例如,员工工作满一年后,工资增加5%;满三年后,工资再增加10%;满五年后,工资再增加15%,以此类推。

这种补贴规定可以激励员工长期留在企业,并奖励其在企业中的稳定奉献。

2. 假期增加一些企业会根据员工工作的年限给予相应的年假增加。

工龄计算及依据范文

工龄计算及依据范文

工龄计算及依据范文工龄是指一个人在一些单位或组织中工作的年限。

工龄的计算及依据会根据不同的国家、地区和单位的劳动法规进行规定和执行。

下面将就一些常见的工龄计算方法和依据进行探讨。

首先,工龄的计算通常是从一个人进入一些单位或组织的时间开始计算,也就是所谓的入职时间。

在很多地方,如果员工在单位短期离职后再次回到同一单位工作,一般会将两个工作期间的工龄进行累计计算。

其次,工龄的计算方法有两种常见的方式:按工作日计算和按年份计算。

按工作日计算是指将一个员工在单位工作的实际天数累计起来,而按年份计算是将员工实际在单位工作的年限累计起来。

在很多地方,工龄的计算是以满工作年限为单位进行。

满工作年限一般是指员工在单位工作满一年的时间后,每满一年的工作时间增加一个工龄单位。

例如,一个员工在一些单位工作满一年后,工龄会增加一年,满两年后工龄会增加两年,以此类推。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单位或地区的劳动法规中会规定员工在单位工作一定的年限后可以获得相应的福利或奖励。

这些福利或奖励通常是以工龄为依据的,例如公司年假、退休金等。

因此工龄的计算对于员工的福利享受和权益保障具有重要意义。

在实际中,工龄的计算主要依赖于单位的人力资源部门或人事部门来完成。

一般来说,员工应向单位提供相关的就业证明或劳动合同等材料来证明员工在单位的工作时间。

单位的人力资源部门或人事部门会根据这些材料来确认员工的工龄,并在员工的工作记录中进行登记和保存。

总结起来,工龄是指一个人在一些单位或组织中工作的年限。

工龄的计算通常以实际工作的时间为依据,可以按工作日或年份进行计算。

工龄的计算主要依赖于单位的人力资源部门或人事部门来完成,以确保员工的权益得到保障。

工龄在员工福利享受和单位人事管理中具有重要意义。

国家规定的工龄计算方法

国家规定的工龄计算方法

国家规定的工龄计算方法
国家规定的工龄计算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按照实际工作年限计算。

即从员工正式开始工作日期至今的实际工作年限,不论在同一公司/组织内还是不同企业/组织内工作,均可算作工龄。

2.按照在同一企业/组织内的工作年限计算。

即员工在同一企业/组织内的起始工作日期到现在的工作年限,不论员工在企业内哪个部门工作。

3.按照入职日期计算。

即用员工最早进入该企业的日期作为工龄起始日期,从该日期至今的工作年限。

4.按照内部定级计算。

即以公司对员工的职务级别划分为标准,从员工晋升或降职或者调整岗位,或在公司工作一段时间就根据岗位职责、权利等因素发放的级别调整为起始点,计算员工的工龄。

不同公司和组织在计算工龄时可能会有细微差别,但是总的计算方法往往是相似的,基本遵循以上几种计算方式的规定。

需要注意的是,计算工龄的方法和标准一定要符合国家法律和政策规定,不得违反国家法规和规定。

此外,不同单位、组织、职业,工龄的计算起点有所不同,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你还不知道工龄如何计算

你还不知道工龄如何计算

你还不知道工龄如何计算工龄是指一个人在其中一家公司或组织中工作的年限。

在不同国家和企业,对于工龄的计算方式可能会有所不同。

下面将介绍一些通用的工龄计算方式,以及一些特殊情况下的计算方法。

1.标准的工龄计算方式通常情况下,工龄是按照员工实际在公司工作的天数或月份进行计算的。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计算方式:-工作天数:以员工首次入职日期为起点,至今工作的实际天数作为工龄。

-工作月数:以员工首次入职日期为起点,至今工作的实际月数作为工龄。

一般将每个月视为30天。

-工作年数:以员工首次入职日期为起点,至今工作的实际年数作为工龄。

一般将每年视为365天。

2.特殊情况下的工龄计算方式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工龄的计算方式可能有所不同。

以下是一些例子:-员工离职再入职:有些公司规定,员工离职一段时间后重新回到公司工作时,之前的工龄可以被计入。

具体计算方式可能会因公司政策而有所不同。

-兼职与全职工龄的区分:对于兼职员工和全职员工,工龄的计算方式可能不同。

一些公司将兼职员工的工龄计算为实际工作的时间,而其他公司可能将兼职员工的工龄按照比例计算。

-进修和培训期间的工龄:一些公司会将员工在进修和培训期间的学习时间视为工作时间,并将其计入工龄。

-兼并和收购时的工龄:在公司兼并或被收购的情况下,通常会由新公司决定是否计入原公司的工龄。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公司和组织可能有不同的工龄计算方式,因此在具体的情况下,需要根据公司的政策来确定准确的工龄计算方法。

总结起来,工龄的计算方式通常是以员工实际在公司工作的天数、月数或年数来计算。

然而,对于一些特殊情况,如离职再入职、兼职与全职的区分、进修和培训期间以及合并收购时,工龄的计算方式可能会有所不同。

最准确的计算方式应该根据公司的具体政策来确定。

劳动工龄计算

劳动工龄计算

劳动工龄计算劳动工龄是指一个人从参加工作到目前的累计工作年限,通常用于衡量一个人在职场中的经验和资历。

计算劳动工龄的方式有多种,取决于不同地区和行业的规定。

下面将介绍三种常见的劳动工龄计算方法。

一、累计制度累计制度是最常用的劳动工龄计算方式,它根据员工实际工作的年限来计算工龄。

根据累计制度,劳动工龄包括所有过去从事过工作的年限,无论这些工作是否与目前所在公司或岗位相关。

如果员工在不同公司或岗位工作过,每个工作的时间都会被计入工龄。

例如,小明在2010年毕业后从事了两年的销售工作,然后在2012年进入目前所在的公司工作至今。

按照累计制度,小明的劳动工龄为9年(2010年-2012年的销售工作年限+2012年至今在公司工作的年限)。

二、连续制度连续制度是以员工在同一家公司或岗位连续工作的年限来计算工龄。

如果员工中途离职或转岗,则从重新开始计算工龄。

连续制度通常用于一些长期稳定的职业,如公务员、教师等。

例如,小红从2010年开始在一家银行工作,一直到2020年离职,然后在2022年重新回到同一家银行工作。

按照连续制度,小红的劳动工龄为12年(2010年-2020年在银行工作的年限+2022年至今在银行工作的年限)。

三、合同制度合同制度是根据员工与雇主签订的劳动合同的有效期来计算工龄。

根据合同制度,员工在同一份劳动合同有效期内的工作时间会被计入工龄,合同续签后的工作时间也会被计入工龄。

例如,小李于2018年签订了一份三年期的劳动合同,并于2020年合同到期后与公司续签了一份新的合同。

按照合同制度,小李的劳动工龄为5年(2018年起始合同签订至今)。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地区和行业对劳动工龄计算的规定可能不同,具体计算方式应根据当地政策和法规来执行。

劳动工龄的计算对于员工的职业发展和福利待遇可能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在求职和职业规划过程中应充分了解并准确计算自己的劳动工龄。

总结:劳动工龄是衡量一个人在职场中的经验和资历的重要指标。

劳动合同咋算工龄

劳动合同咋算工龄

劳动合同咋算工龄工龄是指职工在工作岗位上连续工作的时间,是职工享受劳动保障权益的重要依据。

在劳动合同中,工龄的计算是非常重要的,它关系到职工的工资、晋升、福利待遇等方面。

那么,劳动合同工龄怎么算呢?本文将从工龄的定义、计算方法、特殊情况下工龄的计算等方面进行详细解析。

一、工龄的定义工龄分为实际工龄和连续工龄。

实际工龄是指职工在工作岗位上实际工作的时间,包括在各个用人单位的工作时间。

连续工龄是指职工在同一用人单位连续工作的时间,包括合同期内和合同期外的工作时间。

在计算工龄时,以连续工龄为准。

二、工龄的计算方法1. 连续计算法:从用人单位用工之日起算至离职之日,如果期间有工作调度的,也不中断计算。

这种方法适用于职工在用人单位之间调动工作,但与原用人单位的劳动关系尚未解除的情况。

2. 合并计算法:如果职工在工作过程中因为用人单位调整等原因中断工作了一段时间的,应当扣除中断的时间,把前后两段工作时间合并计算,即为工龄。

这种方法适用于职工因用人单位调整等原因导致工作间断的情况。

3. 工龄折算法:从事特殊工种的工人可用此法计算,比如实际工作一年,按一年半进行工龄折算。

这种方法适用于从事特殊工种的职工,根据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工龄折算。

三、特殊情况下工龄的计算1. 试用期:试用期不计入工龄,试用期结束后,职工的工龄从试用期结束之日起计算。

2. 实习期:实习期不计入工龄,实习期结束后,职工的工龄从实习期结束之日起计算。

3. 兼职:兼职不计入工龄,但职工在兼职期间的工作时间可以作为实际工龄计算。

4. 派遣:派遣期间不计入工龄,派遣期结束后,职工的工龄从派遣期结束之日起计算。

5. 停薪留职:停薪留职期间不计入工龄,停薪留职结束后,职工的工龄从停薪留职结束之日起计算。

6. 军龄:军人转业或者复员后,其军龄计入连续工龄。

四、注意事项1. 用人单位应当建立职工名册备查,保存职工的劳动合同、工资条、晋升记录等资料,以便于计算工龄。

截止到某年某月的工龄的公式

截止到某年某月的工龄的公式

工龄是指一个人在一些单位或行业从业的年限。

计算工龄的公式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而有所不同,下面是常见的几种计算工龄的公式的介绍。

1.精确工龄计算公式:精确工龄是指从一些具体日期开始算起,到目前为止的工作年限。

计算公式如下:精确工龄=当前日期-入职日期+1拿一个具体的例子来说,假设人入职日期是2024年1月1日,现在是2024年9月30日,那么该员工的工龄为:精确工龄=2024年9月30日-2024年1月1日+1=12年9个月30天2.简化工龄计算公式:简化工龄是指以整年为单位计算的工作年限。

如果一个员工累计工龄不满一年,则不计算工龄。

计算公式如下:简化工龄=当前年份-入职年份以之前的例子为示例,假设该员工入职日期为2024年1月1日,现在是2024年9月30日,那么该员工的工龄为:简化工龄=2024年-2024年=12年这种计算方法忽略了入职日期的具体天数和月份,只计算整年的工作年限。

如果要更精确地计算简化工龄,可以在计算结果上取整或者增加一个月份的补偿。

3.年月之差工龄计算公式:此方法是以月份和年份为单位来计算工作年限。

具体的计算方法如下:工作年限=当前年份-入职年份+(当前月份-入职月份)/12以之前的例子为示例,假设该员工入职日期为2024年1月1日,现在是2024年9月30日,那么该员工的工龄为:工作年限=2024年-2024年+(9月-1月)/12=12年8个月这种计算方法可以更精确地计算工作年限,包括具体的月份。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单位或行业对于工龄的计算方法可能有所不同,以上仅是常见的几种计算工龄的公式。

在实际计算中,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

另外,工龄的计算也可能会受到加班、请假等因素的影响,具体情况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概算和调整。

最后,工龄的计算方法可能因为法律法规的变化而有所调整,建议在进行工龄计算时及时了解相关政策和规定。

常见工龄计算的方法及依据

常见工龄计算的方法及依据

工龄计算是指职工以工资收入为生活资料的全部或主要来源的工作时间的计算。

工龄的计算即工龄的长短,标志着职工参加工作时间的长短,也反映了它对社会和企业的贡献大小和知识、经验、技术熟练程度的高低。

(一)按国发[1978]104号文件办理退休或调整退休费待遇的人员,其工作年限或连续工龄计算应按国发[1978]104号文件的规定计算,即“满”一个周年才能算一年,其已经领取退休费的人员工作年限或连续工龄计算已按国务院一九五五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关于处理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退职退休时计算工作年限的暂行规定〉〉办理的,可不再变动。

(二)临时工、季节工、学徒工、轮换工、经济建设民工、“亦工亦农”工转正后的工龄计算1956年11月12日国直人习字第79号《国务院关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退休和工作年限计算等几个具本问题的补充》中规定,国家机关使用的临时工作人员(有的称为“雇员”)被正式录用以后,他们在正式录用以前在本机关的工作时间合并计算为连续工龄。

这里应注意掌握的是“正式被录用以前本机关的工作时间”,如果录用以前,在几个单位临时工作,不能都算为工作年限,而只能把转正录用前在本机关的工作时间计算在工作年限之内。

原省劳动局[79]冀革劳字第122号文件规定:“临时工被所在单位选招为固定工时,其在本企业最后一次当临时工的工作时间,可计算为连续工龄”,亦体现了同样的精神。

1994年3月30日省人事厅《关于贯彻〈闫伶同志关于部分工作人员接续工作年限的讲话〉几个具体问题的补充通知》》规定:原在全民所有制企业、县(区)以上集体所有制企业当计划内临时工,从工作岗位上直接应征入伍,转业、复员后直接由政府安排为正式职工;被推荐或考入大中专院校和技工学校学习毕业后由国家分配了正式工作;以与直接被招收、录用为国家正式干部、工人,现在是国家机关、事业单位正式工作人员的,其在全民所有制企业、县(区)以上集体所有制企业最后一次当计划内临时工的工作时间可以计算为工作年限。

事业单位的工龄计算方法

事业单位的工龄计算方法

事业单位的工龄计算方法工龄是指个人在事业单位内工作的年限的累计,是计算工作经验和待遇的重要依据之一。

事业单位的工龄计算方法对于员工的薪资待遇、晋升评定以及其他相关权益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事业单位常见的工龄计算方法和其适用范围。

一、按照实际工龄计算方法按照实际工龄计算方法是最常见的工龄计算方法之一,即按照员工实际在事业单位工作的年限进行计算。

具体计算方法为将员工的连续工作时间进行累计,不包括任何中断和离职期间。

例如,小张从2010年1月1日入职一家事业单位,期间没有离职,并于2022年1月1日完成了12个年头的工作,那么他的实际工龄就是12年。

二、按照服务年限计算方法按照服务年限计算方法是规定员工在事业单位内工作的时间计算工龄。

具体计算方法为将员工的每次服务时间进行累计,包括任何中断和离职期间。

以小王为例,他从2010年1月1日入职事业单位,工作了2年后离职去了其他单位,之后再回到同一事业单位工作,经过调动和转岗,最终于2022年1月1日完成了10个年头的工作。

按照服务年限计算方法,他的工龄为10年。

三、按照有效工龄计算方法按照有效工龄计算方法是对实际工作时间进行评估和折算后的工龄计算方法。

具体计算方法因单位而异,常见的折算因素包括在岗时间、工作绩效等。

例如,某事业单位规定,在岗期间无论是否实际工作,只要在单位内签到,都按照有效工龄计算。

如果员工在岗的工作时间大于一定的比例,则将其全部计入工龄;如果不到一定的比例,则按照一定的比例计入工龄。

四、按照职称评定计算方法按照职称评定计算方法主要适用于事业单位内进行职称评定和晋升的情况。

按照该计算方法,员工的工龄与所获得的职称相挂钩,一般来说,职称越高,对应的工龄计算越多。

例如,小李从2010年1月1日入职事业单位,期间没有离职,并于2022年1月1日晋升为高级职称,工资待遇也随之提高。

按照职称评定计算方法,他的工龄将按照高级职称的标准进行计算。

综上所述,事业单位的工龄计算方法多种多样,不同的单位有不同的计算标准和适用条件。

工龄的计算方法及其相关规定

工龄的计算方法及其相关规定

工龄的计算方法及其相关规定工龄计算是指职工以工资收入为生活资料的全部或主要来源的工作时间的计算。

工龄的计算即工龄的长短,标志着职工参加工作时间的长短,也反映了它对社会和企业的贡献大小和知识、经验、技术熟练程度的高低。

工龄计算的方法1、连续计算法,也叫工龄连续计算。

例如,某职工从甲单位调到乙单位工作,其在甲、乙两个单位的工作时间应不间断地计算为连续工龄。

如果职工被错误处理,后经复查、平反,其受错误处理的时间可与错误处理前连续计算工龄的时间和平反后的工作时间,连续计算为连续工龄。

2、合并计算法,也叫合并计算连续工龄。

是指职工的工作经历中,一般非本人主观原因间断了一段时间,把这段间断的时间扣除,间断前后两段工作时间合并计算。

如精简退职的工人和职员,退职前和重新参加工作后的连续工作时间可合并计算。

3、工龄折算法。

从事特殊工种和特殊工作环境工作的工人,连续工龄可进行折算。

如井下矿工或固定在华氏32度以下的低温工作场所或在华氏100度以上的高温工作场所工作的职工,计算其连续工龄时,每在此种场所工作一年,可作一年零三个月计算。

在提炼或制造铅、汞、砒、磷、酸的工业中以及化学、兵工等工业中,直接从事有害身体健康工作的职工,在计算其连续工龄时,每从事此种工作一年,作一年零六个月计算。

在计算一般工龄时,应包括本企业工龄在内,但计算连续工龄时不应包括一般工龄(一般来说,因个人原因间断工作的,其间断前的工作时间只能计算为一般工龄)。

现在确定职工保险福利待遇和是否具备退休条件时,一般只用连续工龄。

所以一般工龄现在已经失去意义。

实行基本养老保险个人缴费制度以后,以实际缴费年限作为退休和计发养老保险待遇的依据,之前的连续工龄视同缴费年限。

工作年限或连续工龄计算应按国发[1978]104号文件的规定计算,即“满” 一个周年才能算一年。

不作工龄计算的情况职工在下列情况从事工作的时间,不作工龄计算:凡判刑被剥夺政治权利者,其剥夺政治权利期间;不计算工龄。

劳动法中的工龄计算方法企业如何合理计算员工工龄

劳动法中的工龄计算方法企业如何合理计算员工工龄

劳动法中的工龄计算方法企业如何合理计算员工工龄工龄是指员工在企业中工作的年限,也是评估员工工作经验和岗位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

在劳动法中,工龄的计算方法对于企业和员工来说都具有重要意义,它直接关系到员工的权益保障和企业的管理规范。

本文将从劳动法中的工龄计算方法的规定和企业合理计算员工工龄的方法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劳动法中的工龄计算方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规定,员工的工龄计算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入职日期:员工的工龄计算始于入职的具体日期,而不是入职的年份或月份。

例如,员工于2005年3月15日入职,在计算工龄时应以这个日期为起点。

2. 同一单位内的连续工作时间:员工在同一单位连续工作的时间,包括正式雇佣、试用期等。

在劳动关系的连续性保持的情况下,员工在同一单位内的工作时间应累积计算工龄。

3. 重新签订劳动合同:员工与企业重新签订劳动合同的情况,工龄的计算应当继续计算,而不应重新计算。

无论是续签合同、转岗合同还是其他形式的合同变更,都应当保持工龄的持续性。

4. 法定节假日、年休假的计算:员工享受法定节假日、年休假期间工龄按照正常工作计算。

这意味着员工在享受带薪休假期间,工龄仍然在累积。

5. 离职和再次入职:员工离职之后重新入职,工龄应重新计算。

这是因为离职意味着劳动关系的中断,再次入职与第一次入职时的情况不同。

二、企业合理计算员工工龄的方法企业在计算员工工龄时应遵循以下原则,以保障员工的权益和维护企业的管理规范:1. 符合劳动法的规定:企业在计算员工工龄时必须严格按照劳动法的规定操作,不得随意变更或修改工龄计算方法。

2. 正确记录员工的工作时间:企业应建立完善的员工档案,准确记录员工的入职日期、离职日期以及任职变动等信息,以便后续计算工龄。

3. 保留相关证据材料:企业在计算员工工龄时应保留相关证据材料,如劳动合同、工资单、离职证明等,以便在需要时进行查证或作为争议解决的依据。

4. 建立规范的工龄计算制度:企业可以依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明确的工龄计算制度,并及时向员工进行通知和解释,增加工龄计算的透明度和可操作性。

国家规定的工龄计算方法

国家规定的工龄计算方法

国家规定的工龄计算方法
根据劳动法和相关法规,工龄的计算方法如下:
1.劳动关系建立后的工作时间计算:从劳动合同生效日起计算工龄。

如果劳动合同中约定试用期,试用期内的工作时间也计算在工龄内。

如果
劳动合同是无固定期限或者超过十年的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工龄的计算起
始日期是劳动合同终止或者解除的日期。

2.以前的工作时间计算:以个人离职当时的工作时间计算工龄。

个人
在劳动关系中解除劳动合同或离职后,仍然享有在职期间的工龄计算权益。

3.其他单位工作时间的累计:个人在不同单位工作的时间可以进行累计。

例如,个人在A公司工作了两年后,辞职转到B公司继续工作,那么
个人的工龄就是A公司和B公司的工作时间之和。

4.其他单位工作时间的证明:个人在劳动关系中解除劳动合同或离职时,用人单位应提供被解除或解除劳动合同前的工作时间证明。

5.休假、病假等时间的计算:在劳动关系中,休假和病假等法定的休
假时间可以计算在工龄内。

例如,个人在单位工作期间,享受了法定的年
假和病假,那么这部分时间可以计算在工龄内。

需要注意的是,在特定行业或特殊情况下,工龄的计算方法可能有所
不同。

例如,军人的服役时间、特定行业的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经验等。

工龄是个人劳动经历的重要衡量指标,在双方劳动关系的解除和调整
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个人的工龄越长,其在劳动力市场上的经验和技能
积累也就越丰富,有助于提升就业竞争力和职业发展。

同时,用人单位在
招聘、定薪、晋升等方面也通常会考虑个人的工龄。

因此,准确计算和证明工龄对于劳动者和用人单位都具有重要意义。

工龄的认定标准

工龄的认定标准

工龄的认定标准
工龄是指职工以工资收入为生活资料的全部或主要来源的工作时间。

工龄的认定标准主要依据以下几点:
1. 参加工作时间:以最初缴纳社保人社局记录为准。

2. 工作年限:工龄是指职工从事生产、工作的总的工作时间。

在计算一般工龄时,应包括本企业工龄。

本企业工龄是指工人、职员在本企业内连续工
作的时间。

3. 计算方法:
连续计算法:例如,某职工从甲单位调到乙单位工作,其在甲、乙两个单位的工作时间应不间断地计算为连续工龄。

如果职工被错误处理,后经复查,其受错误处理的时间可与错误处理前连续计算工龄的时间和复查后的工作时间,连续计算为连续工龄。

合并计算法:是指职工的工作经历中,一般非本人主观原因间断了一段时间,把这段间断的时间扣除,间断前后两段工作时间合并计算。

如精简退职的工人和职员,退职前和重新参加工作后的连续工作时间可合并计算。

4. 其他情况:
符合特殊工种退休的职工,在计算连续工龄时,1995年12月31日以前的从事特殊工种时间,每从事井下、高、低温工作1年按1年零3个月计
算,每从事其他有害身体健康工作1年按1年零6个月计算,从事高空、特别繁重体力工作不折算增加。

职工自动离职的工龄计算按除名情况处理。

根据有关规定,受到除名处理的职工,除名前的连续工龄与重新就业后的工作时间可以合并计算为连续工龄。

职工曾被开除、刑事处分后再次参加工作的,其连续工龄只能从最后一次参加工作之日算起。

在高等院校脱产、半脱产学习的职工工龄能否计算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不同地区或公司对工龄的计算方式可能存在差异,建议具体咨询所在单位或所在地劳动部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龄计算是指职工以工资收入为生活资料的全部或主要来源的工作时间的计算。

工龄的计算即工龄的长短,标志着职工参加工作时间的长短,也反映了它对社会和企业的贡献大小和知识、经验、技术熟练程度的高低。

(一)按国发[1978]104号文件办理退休或调整退休费待遇的人员,其工作年限或连续工龄计算应按国发[1978]104号文件的规定计算,即“满”一个周年才能算一年,其已经领取退休费的人员工作年限或连续工龄计算已按国务院一九五五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关于处理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退职退休时计算工作年限的暂行规定〉〉办理的,可不再变动。

(二)临时工、季节工、学徒工、轮换工、经济建设民工、“亦工亦农”工转正后的工龄计算1956年11月12日国直人习字第79号《国务院关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退休和工作年限计算等几个具本问题的补充》中规定,国家机关使用的临时工作人员(有的称为“雇员”)被正式录用以后,他们在正式录用以前在本机关的工作时间合并计算为连续工龄。

这里应注意掌握的是“正式被录用以前本机关的工作时间”,如果录用以前,在几个单位临时工作,不能都算为工作年限,而只能把转正录用前在本机关的工作时间计算在工作年限之内。

原省劳动局[79]冀革劳字第122号文件规定:“临时工被所在单位选招为固定工时,其在本企业最后一次当临时工的工作时间,可计算为连续工龄”,亦体现了同样的精神。

1994年3月30日省人事厅《关于贯彻〈闫伶同志关于部分工作人员接续工作年限的讲话〉几个具体问题的补充通知》》规定:原在全民所有制企业、县(区)以上集体所有制企业当计划内临时工,从工作岗位上直接应征入伍,转业、复员后直接由政府安排为正式职工;被推荐或考入大中专院校和技工学校学习毕业后由国家分配了正式工作;以及直接被招收、录用为国家正式干部、工人,现在是国家机关、事业单位正式工作人员的,其在全民所有制企业、县(区)以上集体所有制企业最后一次当计划内临时工的工作时间可以计算为工作年限。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临时工上学期间的时间要扣除,从事临时工工作的时间与毕业后分配了正式工作后的时间合并计算,他们的参加工作时间也改为从计算工作年限的起始时间算起。

原劳动部工资局《关于季节工转为正式工以后连续工龄的计算问题》[(63)中劳薪便字第185号]规定:季节工转为正式工人以后,其在本单位连续每年做季节工的实际工作时间,可以计算为连续工龄。

这里要注意的是“实际”两个字。

此类人员的参加工作时间按1993年8月1日闫伶同志讲话精神,也改为从计算工作年限(工龄)的起始时间算起。

1958年6月,全国总工会劳动保险部《关于实行劳动保险条例单位的学徒工劳动保险待遇的处理意见》规定:学徒工在本企业学习期满转为正式工人、职员以后,其学习期间应作为本企业工龄计算。

原国家计委劳动局《关于轮换工的工龄计算问题》[73]计劳业字7号规定:关于轮换工的工龄计算问题,应与临时工的工龄计算一样处理,即:轮换工回乡后,根据国家生产建设需要,重新被吸收为国家职工时,其连续工龄应从重新参加工作之日算起。

原劳动人事部保险福利局《关于经济建设民工工龄计算等问题的复函》(劳人险函[1983]15号)规定:根据生产需要,经济建设民工被用工单位招收或转为国家职工后,其工龄问题,可参照临时工转正、录用的规定处理,即:其最后一次在本单位当民工的连续工作时间可计算为连续工龄。

原国家劳动总局办公室《关于“亦工亦农”工的工龄计算问题的复函》[(80)劳险便字41号]规定:招工、顶替前最后一次在本单位当“亦工亦农”工的连续工作时间可以与被录用为固定工以后的工作时间合并计算为连续工龄。

(三)民办教师、长期顶编代课教师的工龄计算1979年10月31日教育部、财政部、粮食部、国家民委、国家劳动总局下发的《关于边境县(旗)、市中、小学民办教师转为公办教师的通知》和1980年7月8日教育部《关于民办教师工龄计算问题的答复意见》两个文件规定:中小学民办教师、长期代课教师,凡按规定转为(包括直接招收、录用、顶替)公办教师的,应从最后一次经组织批准任民办教师、长期代课教师的时间起,计算连续工龄。

在两个以上学校连续任教时间,凡经正当手续调动的,应当合并计算为连续工龄。

民办教师经组织批准录取(或保送、推荐)到各级师范学校学习毕业(结业)后,仍继续从事教育工作,其原任民办教师的时间可与毕业后从事教育工作的时间,合并计算为连续工龄。

关于民办教师工龄计算问题,国家教委计划财务局[87]教计字96号文件给河北省教委的答复中规定,民办(代课)教师无论以何方式招收录用为国家正式职工(教师、干部)并继续从事教育工作的,其成为国家正式职工前最后一次经组织批准任民办教师的工作时间可以与成为国家正式职工后的工作时间合并计算为连续工龄;民办(代课)教师经组织批准,进入各级各类学校学习毕业(或结业)后,分配从事教育工作的(包括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工作)均可计算为连续工龄。

对于上述任民办教师工作时间计算为连续工龄的公办教师,按照原省教育局、人事局、劳动局转发教育部《关于民办教师工龄计算问题的答复意见的通知》规定,经省、地(市)教育局批准调动到其它部门工作的,其任民办教师的工作时间,仍应计算为连续工龄。

对此规定,必须严格按规定办理了改行审批手续的才能执行。

1993年,省委组织部、省人事厅、省教委联合发出《关于严格控制中小学教师干部改行的通知》(冀教人[1993]34号)规定:凡调离中小学的教师、干部,一律由地、市教委审核、经省教委审查同意后,按干部管理权限由地、市人事部门办理调动手续。

对具有中专、专科、本科学历的中小学教师、干部要求改行的,必须向所在地、市教委分别交纳6000、8000、10000元师资培养费后,再按上述规定办理。

省人事厅工资福利处的意见,对没有经地、市一级教育部门批准办理了改行手续的,不能接续其原任民办教师工作时的工龄。

1993年8月《闫伶同志关干部分工作人员接续工作年限的讲话》规定:原在乡镇、村享受国家补贴从事民办教师工作的人员,在不间断的情况下正式参加工作且现在机关事业单位工作的,其从事民办教师的时间可与参加工作后的时间连续计算为工作年限;推荐或考入高等院校、中等专业学校和技工学校学习,毕业后分配到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工作的,其上学前从事民办教师工作的时间可与毕业后参加工作的时间合并计算为工作年限,参加工作的时间也改为从计算工作年限的起始时间算起。

(四)乡村医生(赤脚医生)的工龄计算根据原劳动人事部、卫生部劳人险[1986]5号文件规定,乡村医生(赤脚医生)被招收、顶替、录用为国家正式职工或进入各级医药院校学习毕业(或结业)后,成为国家正式职工,并继续从事卫生工作的,其成为国家正式职工前最后一次经组织批准任乡村医生的工作时间(含其原当赤脚医生的工作时间)可以与成为国家正式职工后的工作时间合并计算为连续工龄。

在两个以上单位连续担任乡村医生(原赤脚医生)的时间,凡经正当手续调动的,应当合并计算为连续工龄。

贯彻上述规定,要注意以下三点:①不含个体行医人员,更不包括无证行医人员。

根据省卫生厅介绍,我省最早是从一九五九年开始才有乡村医院(诊所)的,因此,我省乡村医生的工龄问题最早也只追溯到一九五九年。

②对文中“正当手续调动”,宜慎重对待。

起码要经乡镇主管部门办理调动手续,才可视为“正当手续调动”。

③根据卫生部[88]卫人字第22号文件《关于乡村医生工龄计算有关问题的通知》规定:1988年1月1日以后的乡村医生,需经县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考试考核,并取得乡村医生证书的,才能承认其为乡村医生。

1993年8月《闫伶同志关于部分工作人员接续工作年限的讲话》规定:原在乡镇、村享受国家补贴从事乡村医生(赤脚医生)工作的人员,在不间断的情况下正式参加工作且现在机关、事业单位工作的,其从事乡村医生(赤脚医生)的时间可与参加工作后的时间连续计算为工作年限;被推荐或考入高等院校、中等专业学校和技工学校学习,毕业后分配到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工作的,其上学前从事乡村医生(赤脚医生)工作的时间可与毕业后参加工作的时间合并计算为工作年限。

参加工作的时间也改从计算工作年限的起始时间算起。

(五)原在乡镇及其以上机关、事业单位从事享受国家补贴的半脱产工作人员的工龄计算1993年8月《闫伶同志关于部分工作人员接续工作年限的讲话》和省人事厅《关于印发<关于部分工作人员接续工作年限的讲话>中几个具体问题的解释的通知》规定:原在乡镇及其以上机关、事业单位从事享受国家补贴的半脱产工作的人员,在不间断的情况下,正式参加工作,且现在机关、事业单位工作的,从事半脱产工作的时间可与正式工作后的时间合并计算为工作年限;被推荐或考入高等院校、中等专业学校和技工学校学习,毕业后分配到机关、事业单位工作的,其上学前从事半脱产工作的时间可以与毕业后参加工作的时间合并计算为工作年限。

其参加工作时间也改从计算工作年限的起始时间算起。

原在乡镇及其以上机关、事业单位从事享受国家补贴的半脱产工作人员(以下简称半脱产工作人员)是指经县及县以上组织、人事、劳动部门批准招用的在干部或工人岗位上从事专职工作的非国家正式职工(含计划内临时工,不包括计划外临时工,以及单位私招乱雇的人员)。

半脱产工作人员在不间断的情况下正式参加工作是指:(1)在最后一次半脱产岗位上被直接招收、录用为国家正式干部或工人的;(2)在最后一次半脱产岗位上参军后提干,以后又转业到地方机关事业单位工作;(3)在最后一次半脱产岗位上参军,复员后被分配了正式工作成为国家正式职工的。

其参加工作时间也改从计算工作年限的起始时间算起。

(六)“四清”和“斗、批、改”工作队队员的工龄计算参加“四清”或“斗、批、改”工作队的队员,从“四清”或“斗、批、改”工作岗位上直接被吸收、录用为国家正式职工;或被推荐、直接考入大中专院校和技工学校学习毕业后由国家分配了正式工作;或直接应征入伍,转业、复员后直接由政府安排为正式职工的,其从事“四清”或“斗、批、改”工作的时间可与以后的工作时间合并计算为工作年限。

但进入上述学校学习期间的时间予以扣除;其参加工作时间改从计算工作年限的起始时间算起。

(闫伶讲话)(七)国家职工学习期间的工龄计算1、国家正式职工,1970年以前进入高等和中等专业学校学习毕业分配工作的,其工龄计算仍按1962年10月13日[62]中劳薪字第292号文件执行,即:“由于工作需要经行政上调派到各类学校学习,在学习期间照发工资的,其学习期间及学习前后的工龄,可合并计算为连续工龄。

”“由本人申请经领导批准离职考入各类学校学习,学习期间由学校发给助学金的,学习期间不能计算工龄,其学习前后的工龄,可以合并计算为连续工龄。

”2、一九七O年至一九七八年进入高等院校、中等专业学校和技工学校学习的国家职工工龄计算,应按国务院国发[1973]39号、81号文件及一九七七年十一月十一日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劳动总局[77]教计字420号、[77]财事字365号、[77]劳薪字369号文件执行,即:“国家职工,进入高等学校和中等专业学校学习,……其学习时间,都应计算为连续工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