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效能感-文献综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我效能感-文献综述

《中学生自我效能感对课堂参与的影响》文献综述

一、前言

自我效能感理论对于自我控制和调节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阐述了自我效能感理论的界定、影响、形成因素以及自我效能感在教育学习领域最新进展,包括对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对学生成就动机的影响以及对教师教学行为与教师自身信念的影响。通过对自我效能感理论在我国教育教学领域的现状分析,可以看出我国相关研究取得的成就以及不足之处,本文力求以新的视角来深入对该理论的探索运用,取得一定的创新与发展。

二、自我效能界定、影响及其形成因素

1.自我效能感的界定

“自我效能感”这一理论最早是由班杜拉1977年首次提出的。班杜拉将其界定为为个体对自己能否在一定水平上完成某一活动所具有的能力判断、信念或主体自我把握与感受。此外,其他学者对于“自我效能感”也有不同的界定,如:“是使得个体能够有效地同周围世界打交道的一种人格”、“是个人对自己能否进行某一行为的实施能力的推测或判断,它意味着人是否确信自己能够成功的进行带来某一结果的行为。(周国涛、戚立夫)”等。虽然不同的学者对于自我效能感的界定不同,但是其核心思想是一致的。

2.自我效能感的影响

自我效能感对个体的行为具有多方面的影响。其影响主要表现在四个方

面:(1)决定人们对活动的选择及对该活动的坚持性。即具有不同自我

效能感的个体对活动的选择具有不同的偏好方向,并且对于同一活动,

自我效能感不同的个体对活动的坚持能力不同。

(2)影响人们在困难面前的态度。一般来说,自我效能感低的个体容易把困难估计的比实际更大,在问题与困难面前表现出更多的担忧与畏惧,而自我效能感高的人则相反。

(3)影响人们新行为的获得和习得行为的表现。自我效能感不同的人对新行为的获得类型、获得速度有所不同以及对于习得行为的表现方式有所不同。

(4)影响活动时的情绪。自我效能感较高的个体在活动时情绪较高,表现的较为轻松,而自我效能感低的个体则相反。

3.自我效能感的形成因素

班杜拉等人的研究指出,自我效能感的形成因素有四个方面的经验:

(1)直接经验。指个体得自以往实际从事同类工作任务的成败经验。成功的经验往往会增加个体的自我效能感,并且不断的成功会建立起稳定的自我效能感,而失败的经验的作用则相反。同时,人们对于行为成败的归因方式,也会影响自我效能感的评价。

(2)替代经验。即间接经验,指个体通过观察学习示范者的的行为而获得的自我效能感。当一个人看到与自己水平差不多的示范者取得了成功,就会增强自我效能感,反之就会降低自我效能感。

(3)言语的指导作用。即通过他人的说服性的建议、劝告、解释来改变自我效能感。但是,有研究指出,通过这种方式建立的自我效能感并不能持久。

(4)情绪的唤起。班杜拉认为,高度紧张的情绪会妨碍行为操作,降低对成功的预期水准,因而使得自我效能感降低。

三、自我效能感在教育领域的研究现状

目前我国对于自我效能感理论在教育教学领域的应用主要集中于学生学习动机、学习成绩、学习行为以及少部分研究教师行为、教师自我信念。下面按研究对象对各主要研究方向进行介绍。

1.学生学业成绩

学习自我效能感是自我效能感在学习领域内的表现。学习自我效能感指个体的学业能力信念,是学习者对自己能否利用所拥有的能力或技能去完成学习任务的自信程度的评价,是个体对控制自己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能力的一种主观判断。学习自我效能感包括学习能力自我效能感和学习行为自我效能感两个独立的维度。能力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学业,取得良好成绩和避免学业失败的评估;行为自我效能感是指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行为能否达到学习目标的评估,是对自己行为结果的估计。有研究表明:自我效能感直接影响学习成绩的,不管是学习能力自我效能感还是学习行为自我效能感。学习能力自我效能感还可以通过影响认知策略来间接影响学业成就;另外,自我效能感在成功归因和学业成就也可起到中介的作用。在考试焦虑和考试成绩之间也是中介作用。

2.学生学习动机

自我效能感对学生的直接影响表现为已感知的自我效能影响学生的学习方法过程。自我效能感能预测学生努力的两个尺度:作业等级和精力花费。研究表明:自我效能感较高的学生由于学习动机较为强烈,因此他们花费在学业上的精力是对于那些自我效能感是多的,并且他们学习的动机较多的是内在的,而不是外在的。

3.学生学习行为

自我监控学习行为是指个体对其从事的学习活动所进行的自我调节与控制行为。与学习成绩有密切的关系,研究表明,自我效能感与学生的组织、评价、计划、目标设置、控制等学习自我监控行为都呈现出显著正相关。自我效能感越强,越易采用自我监控的学习行为。策略型学习者具有较强的自我监控学习能力,所谓策略型学习者就是指能够为自己学习活动设置明确目标,自觉地运用多种类型的知识和方法,运用执行性控制过程创建学习计划,并有效对学习进程进行监控和调节,高效完成活动任务的学习者。学者张怀春,早在1997年从自我效能感形成的影响因素和提高对成人学习行为影响作用,探索了成人学习者自我效能感的形成过程,对促进成人参加学习有指导作用。

4.教师教学行为

教师自我效能感是教师对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及影响学生行为和学习成绩的能力方面的一种主观判断和感受,是促进教师自助发展的重要的内在驱力。教师自我效能感包括个人教学效能感和一般教学效能感两个方面,前者指教师对自身教学能力的自信,后者指教师对教育教学作用的一般信念。有研究发现:教师的教育行为表现和教育的有效性与自我效能感的高低密切相关,高自我效能感者比低自我效能感者更能有效的解决问题。教师的自我效能感与压力之间呈现负相关,自我效能感越高,压力越小;另外,教师的集体效能感对压力的预测性也很高,之间也是负相关关系。关于教师自我效能感的提高,有研究表明:拥有众多、良好社会支持的教师,其个人教学效能感就高;而采用消极应对方式的个体,其教学效能感就低,反之亦然。不仅学生要对自己获得学业成功的能力有较高的自我效能感,而且教师也应当对自己帮助学生获得成功的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