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中估算的方法
小学数学中估算的方法

小学数学中估算的方法2010湖南岳阳小学数学二班周卫琼估算的方法有很多种,在小学数学中,估算是提高学生运算能力的一种方法。
通过摸索,探究,我认为,估算的方法大致有如下几点:(1)去尾法。
即把每个数的尾数去掉,取整十或整百数进行计算。
东方旅行社“十一”期间组织了几个旅游团,情况是:丽江524人,黄山208人,长城602人,九寨沟310人,峨眉山219人,估计该旅行社“十一”期间共接待多少人。
把尾数去掉,取整百数相加,得到524+208+602+310+219≈500+200+600+300+20=1800(人)。
(2)进一法。
即在每个数的最高位上加1,取整十整百数进行计算。
如:28+15+7+24≈30+20+10+30=90.(3)四舍五入法。
即尾数小于或等于4的舍去,等于或大于5的便入进去,取整十或整百数进行计算。
如,“苹果每千克4.20元,1.8千克苹果应付多少元”?采用估算则为4.2×1.8≈4×2=8(元)。
(4)凑十法。
即把相关的数凑起来接近10的先相加。
如17+8+12+24=(17+12)+(8+24)≈30+30=60.(5)部分求整体。
即把一个大的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根据部分数求出整体数。
比如,估计体育场内的观众数,先将每个看台平均分成若干份,数一数其中的一份有多少人,然后估计出一个看台的人数,最后根据几个看台数推算出整个体育场的人数。
(6)以某一标准进行实际估计。
即利用已学过和掌握的计数单位、计量单位等方面的知识对现实生活中的现象进行估计,这种估计有三种常见形式。
第一是利用计数单位进行估计。
第二是利用计量单位进行估计,如:学习了“m”和“cm”,具有这方面的空间观念后,让学生估计课桌的高、黑板的长、教室从地面到窗台的高等。
第三是以某一物体为参照物进行估计,如:已知门的高度是2m,小刚和小丽分别站在门口,根据他们头部所到门沿的位置来估计他们的高度。
估算的方法很多,以上这些只是其中采用的方法,此外还有反思估算法、观察估算法、规律估算法等。
小学数学估算的方法有哪些

小学数学估算的方法有哪些数学估算是指通过近似计算的方式得到一个数值的过程。
估算是解决实际问题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充分利用已知信息和经验判断得出对未知问题的近似答案。
在小学数学学科中,估算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学生需要通过掌握一些估算的方法来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小学数学估算的方法。
一、数位估算法数位估算法是小学生最常用的一种估算方法。
数位估算法是指通过将数字分解成更小的部分来计算大数的方法。
比如:6328 + 4746,我们可以先估算个位数,再分别计算十位数、百位数、千位数的值,最后再把结果加起来。
二、去整估算法去整估算法是指在计算中,把计算中的数舍去它的小数部分,即取整后计算。
例如,我们要计算9.37 ÷ 3.14,我们可以把除数3.14换成3,被除数9.37下取整为9,因此结果近似等于3。
三、类比估算法类比估算法是指通过对已知问题的经验判断,来解决未知问题的方法。
例如,如果我们要估算一场足球比赛的观众人数,我们可以参考去年同一场比赛的观众人数,并根据今年的经济情况、球队的排名等因素做出调整。
四、倍数估算法倍数估算法是指在计算时把数扩大或缩小到一个较大或较小的数,可以容易地得到一个近似答案。
例如,我们要计算42 ÷ 8,我们可以先计算8的倍数,比如40 ÷ 8 = 5,那么42比40大2,因此,42 ÷ 8近似等于5余2。
五、分数估算法分数估算法是指将一个数分解成几个简单的分数,从而方便计算。
例如,我们要计算7 ÷ 5,我们可以将7看成2 + 2 + 2 + 1,即7 = 2×3 + 1,就可以将7 ÷ 5转化为(2×3 + 1) ÷ 5 = 2 + 1/5,即可得到近似估算答案。
六、估值估算法估值估算法是指在实际问题中通过经验判断进行估算的方法。
例如,我们要估算一家商店一年的营业额,我们可以通过历年来的经验判断和对市场的认知,得出一个相对准确的估算数据。
小学数学中估算的方法

小学数学中估算的方法1、进一法。
即在每个数的最高位上加1,取整十整百数进行计算。
如:28+15+7+2430+20+10+30=90.2、去尾法。
即把每个数的尾数去掉,取整十或整百数进行计算。
东方旅行社"十一'期间组织了几个旅游团,状况是:丽江524人,黄山208人,长城602人,九寨沟310人,峨眉山219人,估计该旅行社"十一'期间共接待多少人。
把尾数去掉,取整百数相加,得到524+208+602+310+219500+200+600+300+20=1800(人)。
3、四舍五入法。
即尾数小于或等于4的舍去,等于或大于5的便入进去,取整十或整百数进行计算。
如,"苹果每千克4.20元,1.8千克苹果应付多少元'?采纳估算则为4.21.842=8(元)。
4、凑十法。
即把相关的数凑起来接近10的先相加。
如17+8+12+24=(17+12)+(8+24)30+30=60.5、部分求整体。
即把一个大的整体平均分成假设干份,依据部分数求出整体数。
比如,估计体育场内的观众数,先将每个看台平均分成假设干份,数一数其中的一份有多少人,然后估计出一个看台的人数,最后依据几个看台数推算出整个体育场的人数。
2方法一依据商的最高位估算:即只计算算式中商的最高位上的数的结果,就能预知结果是几十多或是几百多,确定上的大致范围。
如计算132除以4的商是几十多,依据位数估算:即在四则运算中推断得数的位数。
如:5567积是四位数。
取近似数估算:即用"四舍五入'法取算式中几个运算数据的近似数,然后依据这些近似数的运算结果估计整个算式的值大概是多少。
如:994310040=4000,因而9943的值应在4000左右。
凑整估算:这个方法在日常生活中是运用最广泛的,也是数学学习中基本的估算方法,即把数量看成比较接近的整十数或整百整千数再进行计算。
这种最简便的估算方法,在一年级就已经渗透到数学学习过程中。
常用的估算方法

教学中常用的几种估算方法郭琳琳在小学数学中,估算是提高学生运算能力的一种方法。
估算的方法有很多种,通过摸索,探究,我认为常用的估算方法大致有如下几种:(1)去尾法。
即把每个数的尾数去掉,取整十或整百数进行计算。
东方旅行社“十一”期间组织了几个旅游团,情况是:丽江524人,黄山208人,长城602人,九寨沟310人,峨眉山219人,估计该旅行社“十一”期间共接待多少人。
把尾数去掉,取整百数相加,得到524+208+602+310+219≈500+200+600+300+200=1800(人)。
(2)进一法。
即在每个数的最高位上加1,取整十整百数进行计算。
如:28+15+7+24≈30+20+10+30=90.(3)四舍五入法。
即尾数小于或等于4的舍去,等于或大于5的便入进去,取整十或整百数进行计算。
如,“苹果每千克4.20元,1.8千克苹果应付多少元”?采用估算则为4.2×1.8≈4×2=8(元)。
(4)凑十法。
即把相关的数凑起来接近整十数的先相加。
如17+8+12+24=(17+12)+(8+24)≈30+30=60.(5)部分求整体。
即把一个大的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根据部分数求出整体数。
比如,估计体育场内的观众数,先将每个看台平均分成若干份,数一数其中的一份有多少人,然后估计出一个看台的人数,最后根据几个看台数推算出整个体育场的人数。
(6)以某一标准进行实际估计。
即利用已学过和掌握的计数单位、计量单位等方面的知识对现实生活中的现象进行估计,这种估计有三种常见形式。
第一是利用计数单位进行估计。
第二是利用计量单位进行估计,如:学习了“m”和“cm”,具有这方面的空间观念后,让学生估计课桌的高、黑板的长、教室从地面到窗台的高等。
第三是以某一物体为参照物进行估计,如:已知门的高度是2m,小刚和小丽分别站在门口,根据他们头部所到门沿的位置来估计他们的高度。
估算的方法很多,以上这些只是其中常采用的方法,此外还有反思估算法、观察估算法、规律估算法等。
小学常用估算有哪些方法

小学常用估算有哪些方法
小学常用估算方法是指在小学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使用的估算方法。
估算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技能,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首先,小学常用估算方法包括经验估算法和精确估算法。
经验估算法是指根据经验,通过观察和比较,给出一个接近正确答案的估算值。
精确估算法是指根据数学规律,通过计算,给出一个接近正确答案的估算值。
其次,小学常用估算方法还包括折半法、比例法、比较法、统计法等。
折半法是指将一个数字分成两部分,然后比较两部分的大小,从而得出一个接近正确答案的估算值。
比例法是指根据两个数字之间的比例关系,给出一个接近正确答案的估算值。
比较法是指根据两个数字之间的大小关系,给出一个接近正确答案的估算值。
统计法是指根据一组数据的统计特征,给出一个接近正确答案的估算值。
最后,小学常用估算方法还包括视觉估算法和结构估算法。
视觉估算法是指根据视觉特征,给出一个接近正确答案的估算值。
结构估算法是指根据数字的结构特征,给出一个接近正确答案的估算值。
总之,小学常用估算方法包括经验估算法、精确估算法、折半法、比例法、比较法、统计法、视觉估算法和结构估算法等。
这些估算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小学数学中估算的基本方法

估算是指估计和、差、积、商大约是多少。
例如这道题目:爬行动物有376种,两栖类有284种。
爬行类和两栖类大约有几种? 这道题是估计“和”大约是多少。
主要解法有:解法一:把376看成380,把284看成280,380+280=660。
学生回答为爬行类和两栖类大约有660种。
(这种方法我比较强调,其实,对两年级孩子还说,要求有点高)解法二:把376看成350,把284看成300,350+300=650。
学生回答为爬行类和两栖类大约有650种。
解法三:把376看成400,把284看成300,400+300=700。
学生回答为爬行类和两栖类大约有700种或回答为爬行类和两栖类合起来比700种少一些。
这样该道题对和的估计在肯定比600多,比 700少。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1)在计算教学中引入估算,符合《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倡的“算法多样化”的要求,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发扬各自的聪明才智,提出不同的解题思路。
(2)在小学“估值”教学中,由于没有精确度的要求,主要看估值的方法是否正确。
因此,上题在方法正确的前提下,学生对376加284的和估值在500~700之间,可以认为估算正确。
(3)由于学生认识水平的限制,在估算中有较大的差异是正常现象。
但教师要引导学生逐步缩小“估值”与“精确值”之间的差距,即由相差较多向相差较少转变。
在上题中,可以让学生通过笔算精确地计算出376+284=660,再比一比谁的“估值”与“精确值”相差比较少,说一说是怎样估算的?(4)估算通常是把需要笔算的数学问题通过取整(也可能是特殊值的计算)转化为口算来解答,而学生口算的能力有强有弱,有的学生直接口算出准确值,还能叫估算吗?这也是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通常,估算的结果只能与精确值相近似。
对于估算问题不能单纯看结果,还要看过程。
只要估算的方法合理,得出的结果是精确值也应给予肯定。
(5)在估值时,有的学生也可能体现出“区间套”思想,直接说出比谁大,比谁小,这是正确的。
小学数学教材中的估算内容与教学方法

小学数学教材中的估算内容与教学方法估算是数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可以帮助孩子学会对数字进行简单的近似计算,尤其对于现实生活中的各种计算问题有很大的实用价值。
我们可以在小学数学教材中看到很多关于估算的内容,包括数字的大小比较、简单数学运算、单位换算等。
那么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帮助孩子更好地掌握估算这个技能呢?一、数字大小比较数字大小比较是估算的一种常见形式。
教师可以让孩子通过观察数字的位值大小、数码的数量等简单判断大小关系。
例如:“比较15和17,哪个数大?”孩子可以通过比较数字的10位数大小来判断,或者通过有无进位来判断。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借助具体的量来帮助孩子更好地掌握数字的大小关系。
例如:“比较24和36,哪个数大?”孩子可以通过想象这两个数所代表的物品数量来比较大小关系,例如24个小球和36个小球,显然36个更多。
二、简单数学运算在小学数学中,加减乘除是孩子们学习的最基本的运算符号。
估算就是将这些运算符号与数字结合起来,帮助孩子简单计算。
例如:“24+13?”孩子可能并不会知道24和13的精确结果,但是可以通过估算答案大概在37左右来进行简单求解。
类似的,除法也可以通过估算被除数与除数的大小关系来知道答案的大约范围。
三、单位换算单位换算是现实生活中非常实用的一项技能。
例如人民币换算成美元、公里换算成米等,教师可以通过让孩子估算一个适当的数字来快速近似换算。
例如:“1元人民币大概是多少美元?”孩子可以通过乘以0.15(或者5元左右除以33)来得到一个大约的答案。
在估算的教学中,教师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让孩子明确估算的概念,即不需要求出精确答案,只需要得到一个大致数值即可。
其次,通过举例演示来操作,让孩子理解估算技能的应用场景,帮助孩子学会运用估算技能解决实际问题。
最后,多样化教学方法,采用游戏化、探索性学习、尝试性探究等方式,让孩子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估算技能。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材中,估算可以说是极其重要的一项技能。
小学数学估算的方法有哪些

小学数学估算的方法有哪些
近似估算法是在计算过程中对数字进行适当的调整,使计算更简单、快捷。
例如,计算32×48可以先近似为30×50=1500,然后对结果进行修正。
这种方法在初步估算时非常有效。
调整法是在计算或解答问题的过程中,根据问题中的条件进行调整,得到一个近似或合理的答案。
例如,在问题中给出的条件是“最接近”的或“大约”的时候,可以适当调整数字,得到一个估算的结果。
分数估算法是通过将数值分数化,使计算和估算更方便。
例如,要计算7×0.28,可以将0.28近似为1/4,然后将7和1/4相乘,得到一个估算结果。
比例估算法是根据两个已知数值的比例关系,推算出未知数值的估算结果。
例如,如果已知一辆车以每小时50公里的速度行驶10小时,要估算它行驶了多少距离,可以根据速度和时间的比例进行估算。
局部估算法是将复杂的计算问题分解成若干个较简单的计算过程,然后将这些计算结果进行合理的加减运算,得到一个估算的结果。
例如,计算79+39+25+64+35时,可以将其分解为80+40+30+60+40=250,然后对结果进行修正,得到一个估算的结果。
以上是小学数学估算的几种常用方法。
它们在数学学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以帮助学生快速计算、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数学直觉和估算能力。
此外,还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和运算规律,提高数学学习的效果。
小学数学12个估算方法详解

小学数学12个估算方法详解1、去尾法。
即把每个数的尾数去掉,取整十或整百数进行计算。
东方旅行社“十一”期间组织了几个旅游团,情况是:丽江524人,黄山208人,长城602人,九寨沟310人,峨眉山219人,估计该旅行社“十一”期间共接待多少人。
把尾数去掉,取整百数相加,得到524+208+602+310+219≈500+200+600+300+20=1800(人)。
2、进一法。
即在每个数的最高位上加1,取整十整百数进行计算。
如:28+15+7+24≈30+20+10+30=90.3、四舍五入法。
即尾数小于或等于4的舍去,等于或大于5的便入进去,取整十或整百数进行计算。
如,“苹果每千克4.20元,1.8千克苹果应付多少元”?采用估算则为4.2×1.8≈4×2=8(元)。
4、凑十法。
即把相关的数凑起来接近10的先相加。
如17+8+12+24=(17+12)+(8+24)≈30+30=60.5、部分求整体。
即把一个大的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根据部分数求出整体数。
比如,估计体育场内的观众数,先将每个看台平均分成若干份,数一数其中的一份有多少人,然后估计出一个看台的人数,最后根据几个看台数推算出整个体育场的人数。
6、以某一标准进行实际估计。
即利用已学过和掌握的计数单位、计量单位等方面的知识对现实生活中的现象进行估计,这种估计有三种常见形式。
第一是利用计数单位进行估计。
第二是利用计量单位进行估计,如:学习了“m”和“cm”,具有这方面的空间观念后,让学生估计课桌的高、黑板的长、教室从地面到窗台的高等。
第三是以某一物体为参照物进行估计,如:已知门的高度是2m,小刚和小丽分别站在门口,根据他们头部所到门沿的位置来估计他们的高度。
7、凑整法。
该方法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最广泛,也是数学学习中基本的估算方法,即把数量看成整十整百整千再计算。
8、根据位数估算。
例如:4715÷23=25,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被除数的前两位比除数大,可以商2,所以商应该是三位数,于是判断商“25”是错的。
小学数学个估算方法详解

小学数学个估算方法详解小学数学是学生学习数学的起点,在小学阶段,数学教育的核心是数的认知和数的运算。
估算是数的认知中的重要环节,通过估算能够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数的概念,提高他们对数值的感知能力,从而激发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在此,笔者为大家详细讲解几种小学数学中常用的估算方法。
一、顺序估算法顺序估算就是把一个多位数分成几个较小的数,按照顺序先估算较高的数再估算较小的数,最后相加得出估算结果的一种方法。
例如:89 + 56 ≈ 90 + 60 = 150。
二、合理估算法合理估算就是根据一些特殊情况或已知条件,来得出一个比较接近实际答案的结论。
这种方法需要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积累丰富的知识储备和敏锐的数感,通过逻辑推理得出结论。
例如:如果3个苹果的重量约为0.5公斤,那么12个苹果的重量大约为2公斤。
三、前后同加法估算法前后同加法估算法是在计算整数次幂的时候比较常用的估算方法。
比如说,我们可以利用前后同加法估算法来计算5²=25。
首先,我们考虑10²=100,即1和0分别位于个位数和十位数上,然后把5分成一个5和一个0,把它们都放到个位数上,得到55,再把5的平方的个位数、十位数分别与10的个位数和十位数相加得到25。
所以5² ≈ 25。
四、数字近似估算法数字近似估算法即将一个数字按位分解,然后用相近的数字替换掉其余部分。
例如:987 ≈ 1000,123 ≈ 120。
五、减法除法逆运算估算法减法除法逆运算估算法是在算术运算中比较常用的估算方法。
例如,486 ÷ 2 ≈ 500 ÷ 2 = 250。
然后再用所得的估算结果来进行后续计算。
估算虽然是一种简单的数学方法,但是也是一种能够提高数学思维能力的好方法。
通过估算方法,学生可以培养判断数与数之间关系的能力和运用数学技巧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后续的数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因此,在小学阶段,教育工作者应当注重对学生进行估算方法的教育和训练。
三年级估算的方法

三年级估算的方法
在三年级数学中,估算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技能。
估算可以让我们在没有精确计算的情况下,快速地得到近似答案。
以下是几种三年级估算的方法:
1. 简单途径法:这种方法适用于一些简单的加、减、乘、除计算。
例如,当我们需要计算28 + 37时,我们可以先估算出28比30小,37比40大,然后把它们调整到最近的整十数,也就是30和40,然后把它们相加,得到70。
2. 相邻数法:这种方法适用于较大的数字。
例如,当我们需要计算478 + 567时,我们可以使用相邻数法。
我们可以把478和567都调整为500和550,然后相加得到1050,这是一个近似值。
3. 估计平均值法:这种方法适用于一些数据的平均值计算。
例如,当我们需要计算5个数的平均值时,我们可以快速地估算每个数的值,然后把它们加起来,得到近似的总和。
然后,我们可以把总和除以5,得到平均值。
以上是三年级估算的常用方法。
通过这些方法,我们可以更快速、准确地计算出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
- 1 -。
小学数学中估算的方法

小学数学中估算的方法1.直接估算法:根据问题的要求,快速估算出结果。
例如,问题要求计算45×67时,可以估算为50×70=3500。
2.近似估算法:将问题中的数字调整为更容易计算的数。
例如,问题要求计算26+48,可以调整为30+50=80。
3.换算估算法:将问题中的数字换算成其他更熟悉的单位。
例如,问题要求计算1公里有多少米,可以估算为1000米。
4.分数估算法:将问题中的分数转化为小数或整数进行计算。
例如,问题要求计算1/8+1/6,可以估算为0.125+0.167≈0.295.倍数估算法:将问题中的数字调整为其他数字的整数倍,便于计算。
例如,问题要求计算3×24,可以估算为4×20=80。
6.递进估算法:根据问题的要求,通过逐步递进的方式,进行估算。
例如,问题要求计算6×5×7,可以估算为6×5=30,再乘以7得到210。
7.近似数估算法:将问题中的数字调整为较大或较小的近似数,进行计算。
例如,问题要求计算365/8,可以估算为360/8≈458.计算方法确定估算法:根据问题的特点,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进行估算。
例如,问题要求计算499+313+198,可以估算为500+300+200=1000。
9.近数估算法:将问题中的数字调整为相近的数,进行计算。
例如,问题要求计算7×18,可以估算为7×20=140。
10.舍入估算法:将问题中的数字舍入到最接近的整数,进行计算。
例如,问题要求计算7.3+2.6,可以估算为7+3=10。
以上是小学数学中常用的估算方法,通过这些方法,可以快速估算出结果,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小学数学12个估算方法详解

小学数学12个估算方法详解小学数学12个估算方法详解估算是数学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是在没有工具、没有计算器的情况下,通过口头或心算的方式求出答案的过程。
在小学数学学习中,很多题目都需要用到估算的方法来求解。
下面介绍小学数学12个估算方法,帮助小学生更好地应对数学学习中的估算问题。
一、数轴估算法用数轴的方法来估算两个数之间的差值。
例如:估算3057与7999的差值。
先用数轴画出3000和8000,然后将中间的差值等分为10等分,计算出两个数在数轴上对应位置的差值。
由于数轴坐标上没有刻度,在这种方法下,估算的精度通常不够高。
二、近似数保留法当题目中的数字过多时,可以用这种方法将原本复杂的数值换成一个更加简化的估算值。
例如:估算$3.68 \times4.85$的结果,将它估算为$3.5 \times 5$,得到结果17.5,与实际结果差不多。
三、同阶数相加法当两个相近的数相加或相减时,可以用这种方法将它们归为同一阶数,进而通过心算得出答案。
例如:估算$5.12+8.86$的结果,将它们归为10的倍数,即$5+9=14$,再将多出来的0加上,得出答案为$148$。
四、数位减法法这种方法是将一个较大的数拆成多个位数的部分,再通过求和的方法进行估算。
例如:估算5781与9369的和,将他们分别拆成5000, 700, 80, 1和9000, 300, 60, 9,然后分别相加即可得到答案。
五、乘数倍数法当需要对一个数进行估算时,可以用这种方法将这个数换成一个数的乘数倍的形式。
例如:估算4231的一半,可以将4231换成2的倍数,即估算$4000 \div 2$,得到2000与21的一半,即10.5,于是答案为2051.5。
六、小数位数法当需要将一个数字进行保留小数时,可以通过下面的方法进行估算。
例如:估算$2 \div 3$的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两位,将他们两个数所占的位数加起来,得到第3位为1,于是得到结果为0.67。
小学数学12种“估算方法”详细解析!

小学数学12种“估算方法”详细解析!估算是数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它可以在不使用准确计算的情况下,通过近似计算得到一个大致的答案。
在小学数学中,有许多种估算方法,下面将详细解析其中的12种方法。
1.位数估算法:这是一种简单的估算方法,适用于较大的数。
例如,如果要估算3947+2389的和,可以将这两个数的最高位数相加,即3+2=5、因此,估算出的和应该在5000左右。
2.相近数估算法:这种方法适用于两个数相差不大的情况。
例如,要估算7389-3274的差,可以将两个数相近的部分先相减,然后再根据两个数相差的部分进行调整。
在这个例子中,先估算出7000-3000=4000,然后再根据两个数相差的389和274进行调整,得出最终的估算结果。
3.半数位估算法:这是一种适用于两个接近的数相加的方法。
例如,要估算573+624的和,可以将这两个数的个位数相加,即3+4=7,然后将结果加到两个数的十位数上,得到57+62=119、这种方法可以在不使用计算器的情况下,快速估算出两个数的和。
4.调整数估算法:这种方法适用于两个数相减的情况。
例如,要估算972-357的差,可以先对两个数进行调整,使得相减的过程更容易。
在这个例子中,将972减去357的百位数得到600,然后再将972中的百位数减去357中的百位数,得到9-3=6,最后将这两个结果相加,得到600+6=606、因此,估算出的差应该在600左右。
5.完全数估算法:这是一种适用于两个接近的数乘积的方法。
例如,要估算48×5的积,可以将48近似为50,然后将50和5相乘,得到250。
这种方法适用于不使用计算器的情况下,快速估算出两个数的乘积。
6.四舍五入法:这种方法适用于对数进行近似估算的情况。
例如,要估算1287÷9的商,可以先将1287四舍五入到1300,然后再将1300除以9,得到144、这种方法可以在不使用计算器的情况下,快速估算出两个数的商。
小学数学估算(汇总8篇)

小学数学估算(汇总8篇)小学数学估算第1篇即利用已学过和掌握的计数单位、计量单位等方面的知识对现实生活中的现象进行估计,这种估计有三种常见形式。
第一是利用计数单位进行估计。
第二是利用计量单位进行估计,如:学习了“m”和“cm”,具有这方面的空间观念后,让学生估计课桌的高、黑板的长、教室从地面到窗台的高等。
第三是以某一物体为参照物进行估计,如:已知门的高度是2m,小刚和小丽分别站在门口,根据他们头部所到门沿的位置来估计他们的高度。
小学数学估算第2篇“加强估算”是课程标准对小学数学教学提出来的一项明确要求。
在实际教学中,估算教学教什么?怎么样教?在一次数学教学经验交流会上,我有幸听了一节特级教师吴正宪执教的《估算》。
课堂教学实录如下:师:你们二年级经历过估算吗?师:这节课,咱们一起学习估算知识。
(板书:估算)师:在学习估算时,你有什么问题要问?生1:怎么去估算?生2:估算注意些什么?生3:估算有什么好的方法?生4:估算有什么用?生5:估算用在哪里?师:你们遇到过什么地方用估算,什么地方精确计算?课件:生:选A。
课件:师:你能估计出这头大象多重吗?一生到黑板上板演,其他生在本子上算汇报并板书:生1:300×6=1800小估生2:400×6=2400大估生3:350×6=2101中估生4:300×7=2101大小估生5:300×6+300=2101凑、调估生6:330+350+300+380+400+350=2130四舍五入估问:生1你是怎么想的?生1:这六个数都是三百多,就都看成整三百乘六。
师:你都是往小里估的,你把这种方法起个名字吧!生:小估。
生哈哈乐。
师:小估就小估吧,小估你请坐。
同时在算式的后面板书:小估。
问:生2你是怎么想的?生2:我都看成了四百。
师:你是往大里估的,对不对,你也给这种方法起个名字吧!生2:大估。
师:大估你请坐,同时在算式的后面板书:大估。
小学数学12种估算方法详细解析

小学数学12种估算方法详细解析小学数学中的估算方法是指在进行计算时,通过一些近似的方式得到一个大致的结果。
对于一些复杂的计算题目,估算方法可以帮助学生简化计算步骤,并提高计算的速度和准确性。
下面将详细解析小学数学中常用的12种估算方法。
一、近似数法:近似数法是指将一个数近似为另一个数,便于计算。
常用的近似数法有:1.相邻整数法:将一个数近似为与它最接近的整数。
2.相邻整十、整百法:将一个数近似为与它最接近的整十或整百数。
例如:二、舍去法:舍去法是指在计算过程中舍去一部分数位,以简化计算并得到近似结果。
常用的舍去法有:1.舍去个位法:将个位数舍去,只保留十位数及更高位数。
2.舍去十位以下法:将十位以下的数舍去,只保留百位数及更高位数。
例如:将65近似为60,将286近似为200。
三、根数法:根数法是指通过将一个数分解成几个根数相加或相乘的方式,得到一个近似结果。
常用的根数法有:1.拆成9和1法:将一个数拆成9和1相加或相乘。
例如:将37拆成30和7相加:30+7=372.拆成10和1法:将一个数拆成10和1相加或相乘。
四、倍数法:倍数法是指将一个数按照一些倍数进行计算,得到一个近似结果。
常用的倍数法有:1.乘2法:将一个数乘以2得到一个近似结果。
例如:将25乘以2得到的近似结果是50。
2.除2法:将一个数除以2得到一个近似结果。
五、逼近法:逼近法是指通过逐步逼近的方式,得到一个近似结果。
常用的逼近法有:1.整十逼近法:将一个数逐步逼近到最接近的整数。
六、调整法:调整法是指在计算过程中,在一些步骤中进行一定的调整,以便计算更加简化。
常用的调整法有:1.四舍五入法:将一个数按照四舍五入的规则调整到最接近的整数。
2.多舍少取法:将一个数按照多舍少取的规则调整到最接近的整数。
七、合并法:合并法是指将一个数按照一定的规则合并,以便计算更加简化。
常用的合并法有:1.合并同类项法:将一个多项式中的同类项合并,以简化计算。
小学数学估算方法

小学数学估算方法小学数学估算方法主要是指在没有计算工具的情况下,通过一些简单的方法来近似计算数值的过程。
在小学数学教育中,估算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各种计算题目的解答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数值感知能力。
一、数值估算法:1. 数位估算法:对于整数运算,我们可以通过保留有效位数,将多位数简化为只有一位或少数几位进行估算。
例如:57 + 39 ≈60 + 40 = 100249 - 93 ≈200 - 100 = 1002. 相邻数估算法:在数轴上找到与问题中的数接近的两个相邻数,然后用这两个数进行估算。
例如:83 + 27 ≈80 +30 = 110452-149 ≈450-150 = 3003. 翻倍估算法:对于乘法和除法,我们可以利用翻倍的方法来进行估算。
例如:35 ×24 ≈30 ×20 = 600800 ÷40 ≈800 ÷50 = 164. 适当移位估算法:对于小数位数多的数,我们可以适当移动小数点的位置,将问题简化为整数的估算。
例如:38.9 + 32.7 ≈40 + 30 = 700.64 ×25 ≈0.6 ×20 = 12二、数量级估算法:1. 数目估算法:通过观察问题中的数量,找到与之类似的已知数目进行估算。
例如:图书馆里有几千册图书,几十台电脑。
一辆巴士可以坐几十个人,一架飞机可以坐上百人。
2. 时间估算法:通过时间的长短来近似估算事件的数量或数值。
例如:自行车骑行1分钟可以骑行大约1公里。
高铁每小时运行速度大约300公里。
三、面积和体积估算法:1. 矩形估算法:通过比较矩形的长宽来估算面积或体积。
例如:一个长宽比为3:2的矩形,面积大约是长和宽相乘的一半。
2. 单位面积估算法:通过观察单位面积的数量,估算整个面积或体积的数量。
例如:图示中有5个特定单位的正方形,整个图形大约有15个单位的正方形。
这些估算方法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小学数学教材中的估算内容与教学方法

小学数学教材中的估算内容与教学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估算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知识点,它能够帮助学生快速、简便地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际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材中,估算内容被广泛涵盖,并且有着多种教学方法,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本文将结合小学数学教材中的估算内容,探讨估算的教学方法,以期为教师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小学数学教材中的估算内容主要包括整数和小数的加减乘除估算,以及估算的应用题。
1. 整数的加减估算在小学数学中,整数的加减估算是一个比较基础的内容,通过学习整数的估算,学生可以加深对数的概念和运算的认识,提高计算的准确性。
小学三年级的教材中,会出现像下面这样的问题:(1)将1234和657相加时,先估算再计算;(2)656减去329时,先估算再计算。
随着学生年级的增加,小学数学教材中开始出现小数的加减估算。
小数的加减估算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小数的概念和运算规则,还需要学生掌握估算的方法和技巧。
小学数学教材中还包括整数和小数的乘除估算,这对学生来说是一个较为新颖和有挑战性的内容。
通过学习乘除的估算,学生可以锻炼自己运算的技巧和灵活性。
4. 估算的应用题小学数学教材中还会设置许多估算的应用题,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应用估算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六年级的教材中,会出现像下面这样的问题:(1)一件东西的原价是324元,现在打八五折,请你估算一下,现在的价格大概是多少;(2)某班共有35名学生,老师说每人交5元买卡片,现在要付款,你能估算出需要多少钱吗?二、估算的教学方法对于小学数学教师来说,如何教授估算这一知识点尤为重要。
下面将介绍一些教学方法,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设计和组织教学。
1. 引导学生了解估算的概念在教学估算的第一步,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了解估算的概念,让他们理解估算是通过对数进行适当调整,使得数变得更加易于计算,从而达到近似计算的目的。
教师可以通过生动的故事、实例或图表等方式,引导学生对估算形成初步的认识。
小学数学中估算的方法

小学数学中估算的方法1、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估算策略估算不是简单的猜测,而是需要一定的策略和方法。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引导学生掌握估算策略,比如:近似数法、凑整数法、倍数估算法等。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实例演示和引导学生自主发现的方式,让学生逐步掌握估算策略,提高估算的准确性和效率。
2、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估算不仅仅是一种计算方法,更是一种思维方式。
在估算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估算策略,不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水平。
3、注重方法的多样性估算方法有很多种,不同的方法适用于不同的问题。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注重方法的多样性,让学生了解不同的估算方法,并在实际问题中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估算的准确性,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创新能力。
总之,估算作为数学教学中重要的一环,需要我们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掌握估算策略,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熟练运用估算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水平。
数的第一位小,因此商的第一位为2,将2乘以23得到46,用被除数减去46得到469,再将469除以23得到20余9,因此商的第二位为20,余数为9,所以4715÷23≈220余9.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不断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思路和理由,并总结估算的策略,以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在估算中,常用的方法包括去尾法、进一法、四舍五入法、凑十法、部分求整体、以某一标准进行实际估计、凑整法和根据位数估算。
例如,在旅行社组织的几个旅游团人数估算中,我们可以采用去尾法,把尾数去掉,取整百数相加,得到总人数的估算值。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可以运用凑整法,把数量看成整十整百整千再进行计算。
同时,根据位数估算也是一种常见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快速得出估算值。
通过这些方法,我们可以更加高效地进行估算,提高数学思维和计算能力。
1.首先,根据题目的要求,需要剔除格式错误和明显有问题的段落。
在文章中没有明显有问题的段落,但是有一些格式错误,需要进行修改。
小学数学估算方法详解

小学数学估算方法详解小学数学估算方法是指通过对数值的合理逼近和调整,得出一个接近准确答案的计算方法。
在小学阶段,掌握好估算方法可以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度,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下面详细介绍几种常用的小学数学估算方法。
一、精确数的四舍五入法四舍五入法是一种简单的估算方法。
当一个数后面的数字大于等于5时,就把这个数加上1;当一个数后面的数字小于5时,就直接舍去。
比如,如果一个数是3.8,那么就可以估算成4。
这种方法适用于整数和小数的各种运算。
二、整数的近似数法近似数法是指把一个数估算为整数。
对于一些较大的数,可以通过近似数法来进行估算,便于计算和理解。
比如,要计算12.8÷3.2,可以把12.8估算为13,3.2估算为3,那么12.8÷3.2就可以近似为13÷3=4。
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加快计算速度,同时保证计算的准确性。
三、调整法调整法是指通过改变被除数和除数,使得计算更加简便。
比如,要计算76÷12,可以先将76调整为80,12调整为10,得到80÷10=8,然后再通过调整前后的差值进行调整,得到最终答案。
这种方法在计算除法和乘法时都有应用。
四、对比估算法对比估算法是指通过对比两个数的大小来进行估算。
比如,要计算67×18,可以近似地计算为70×20=1400。
通过对比估算,可以得到一个接近准确答案的估算值。
五、数位估算法数位估算法是指通过调整被运算数的位数来进行估算。
比如,要计算93+85,可以把93估算为90,85估算为90,然后进行估算,得到90+90=180。
通过数位估算,可以加快计算速度,同时也能得到一个较为准确的估算结果。
六、面积估算法面积估算法是指通过对图形的面积进行估算来进行计算。
比如,要计算一个不规则图形的面积,可以通过将其分解为若干个简单的图形,然后对每个简单图形的面积进行估算,最终得到整个图形的面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中估算的方法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加强口算、重视估算”,并且对估算的要求提出了明确的落实点,仅在第一、二学段中,有关估算的目标就有6条。
从学生角度来看,“估算”的主要问题有两个:一是学生不知道什么时候选择用估算,往往学生一看见有“大约“,就开始估了。
二是学生不知道在什么情况下选择用什么样的估算策略。
一、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估算教学,不是单纯地教给学生记住一种估算的方法,应当是通过估算的教学来培养学生的近似意识,让学生逐步地去理解估算的意义,不断地丰富估算的经验。
1、教师要重视估算,并把估算意识的培养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
为了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作为教师的我们首先要重视估算教学,将估算意识的培养作为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
在教学设计时,首先要考虑教学目标,如果把目标定位在做一些机械的训练,可能就会给学生形成一种错误的定势。
我们要把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近似意识,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来实施。
2、精选问题,引导学生产生估算的需要
数学虽然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小学生每天会接触到数学,但由于受以往数学精确性、严谨性的影响,教师一直很重视学生笔算的正确率和熟练度,学生主动估算的意识极为薄弱。
新课程根据这一现状,在各个学段增设了不同层次的估算内容。
作为教师,在教学设计中,首先要选择好题目,提出好问题,提出有估算价值的问题。
比如,三
位数除以一位数,估算一下,它的商是几位数?这个问题就有价值。
实际上估算作为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和数学能力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应用也极为广泛,关键是我们能不能利用这些生活中现成的素材,为教学服务,引导学生估算的需要。
比如,去大润发购物,当时买了一些物品,价格分别是34,17,7,9,大致估计不到80元。
收银员收费时却报出了84元。
这显然有错误。
经查证原来收银员将17元的物品刷了2次,多收了17元。
由于有了估算意识的存在,才避免了收银员的错收费。
可见,估算处处有用。
3、引导学生在问题情境中合理选择估算或精确计算
作为数学教师,我们要想办法搜集或者捕捉一些好的素材,在具体的问题情境当中让学生去感受,哪些问题解决只需要近似值,哪些问题解决一定要算出精确值,不如像我们刚刚提到的大润发购物的问题对顾客而言可以估算,但是对收银员而言则需要精确计算,估算显然不行。
二、形成估算策略
我们做教师的要在估算教学中不断得鼓励每个学生表述自己的思路和理由,总结估算的策略,对于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还可以在适当的时候总结归纳出估算的策略。
1、去尾法。
即把每个数的尾数去掉,取整十或整百数进行计算。
东方旅行社“十一”期间组织了几个旅游团,情况是:丽江524人,黄山208人,长城602人,九寨沟310人,峨眉山219人,估计该旅行社“十一”
期间共接待多少人。
把尾数去掉,取整百数相加,得到524+208+602+310+219≈500+200+600+300+20=1800(人)。
2、进一法。
即在每个数的最高位上加1,取整十整百数进行计算。
如:28+15+7+24≈30+20+10+30=90.
3、四舍五入法。
即尾数小于或等于4的舍去,等于或大于5的便入进去,取整十或整百数进行计算。
如,“苹果每千克4.20元,1.8千克苹果应付多少元”?采用估算则为4.2×1.8≈4×2=8(元)。
4、凑十法。
即把相关的数凑起来接近10的先相加。
如17+8+12+24=(17+12)+(8+24)≈30+30=60.
5、部分求整体。
即把一个大的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根据部分数求出整体数。
比如,估计体育场内的观众数,先将每个看台平均分成若干份,数一数其中的一份有多少人,然后估计出一个看台的人数,最后根据几个看台数推算出整个体育场的人数。
6、以某一标准进行实际估计。
即利用已学过和掌握的计数单位、计量单位等方面的知识对现实生活中的现象进行估计,这种估计有三种常见形式。
第一是利用计数单位进行估计。
第二是利用计量单位进行估计,如:学习了“m”和“cm”,具有这方面的空间观念后,让学生估计课桌的高、黑板的长、教室从地面到窗台的高等。
第三是以某一物体为参照物进行估计,如:已知门的高度是2m,小刚和小丽分别站在门口,根据他们头部所到门沿的位置来估计他们的高度。
7、凑整法。
该方法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最广泛,也是数学学习中基本的估算方法,即把数量看成整十整百整千再计算。
8、根据位数估算。
例如:4715÷23=25,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被除数的前两位比除
数大,可以商2,所以商应该是三位数,于是判断商“25”是错的。
9、取一个中间数。
比如27、28、24、23这四个数求和,这些数都接近25,有的比25大一点,有的比25小一点,就取中间一个数25,直接用25×4,就大约能算出这四个数的和。
10、根据运算性质估算。
例如:457+245-178=444,根据“减去的数比加上的数小,其结果应比原数大”,可判断“144”是错误的。
11、根据生活经验估算。
例如,一个蓄水池,有两个进水口,甲进水口单独注水需要4个小时,乙进水口单独注水需要5个小时,甲乙同时注水需要几个小时?根据经验可知,甲乙同时注水肯定比甲或者乙单独注水需要时间少一些。
如果有学生这么算:4+5=9(小时),说明一定是错的。
又如在计算合格率,成活率或者正确率的时候,答案出现大于100%的肯定就是错的。
12、利用特殊的数作参照。
如126×8,就可以想到125×8,就得到了1000。
三、巧妙运用“三变”,提高估算技能
1.变“可有可无”为“无处不在”。
长久以来,估算在小学数学的教材中一直作为选学内容,且由于这部分内容在编排时,呈现的形式比较单一,没能体现出对学生估算能力的培养的完整意图,充当着一个可有可无的角色。
所以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原来教材中没有要求估算的地方也要创造机会让
学生进行估算,活化教材,让学生感到估算无处不在。
在数与代数领域,估算要渗透到计算的每一个环节中。
如教师引导学生在系统计算前进行估算,可分析解出的得数取值大概在什么范围内。
如在计算2613÷13时,学生容易漏掉商中间的0,如果先估算一下,2600÷13=200,所以2613除以13的商肯定比200多。
计算中进行估算,对于四则混合运算式题,在计算的过程中,既要观察运算的顺序是否正确,还要对每一步单独运算的结果进行估算,看是否符合计算的有关规律。
计算后进行估算,就是对照分析解出的得数是否在估算的取值范围内或是否符合客观实际,从而判断出在计算过程中有没有错误。
2.变“不愿估算”为“喜欢估算”。
教师在教学中要创设现实、有趣、富有挑战性的情景,使学生逐步体验估算的可行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复杂的计算都可以由计算机和计数器代替完成,有很多生活事件不可能也不必要去进行精确计算。
教师一般都要求学生对计算进行验算,这是完全必要的。
但有些教师无论什么问题一律要求学生用笔算按逆运算的关系或再算一次严格验算。
这样不但加重学生的负担,而且使学生变得死板。
其实,有些错误用估算很容易发现,不要每一题都用笔算去检查错误。
在教学中通过估算的这些作用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让学生对估算由被动变为主动。
3.变“单一估算”为“多样估算”。
估算是一种开放性的创造活动,往往带有不确定性。
它虽然不需
要精确计算,但也要讲究一定的准确度,为了使学生能较快地掌握估算的方法,提高估算的能力,教师还应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生活常识,教给一些基本的估算方法、技巧,让他们在实际运用的过程中感悟、内化,形成较熟练的估算策略。
常见的估算方法有:(1)化整估算法。
在进行小数的四则运算时,根据“四舍五入法”把加数、被减数、减数,因数、被除数、除数保留到整数,然后计算出大概是多少。
如3.14×7.21,学生就可以根据3×7=21从而估算出它们的积大概是21左右,进而算出准确结果。
(2)数位估算法。
计算整数的多位数乘、除法时,根据因数、被除数、除数的位数,估算积或商是几位数。
积的位数等于两因数位数之和或比这个和少1,商的位数等于被除数的位数减去除数的位数所得的差或比这个差多1。
如456×64,学生可以根据这一经验推出它的积是四位或五位数。
(3)循规估算法。
根据教学中的有关规律进行估算。
如计算小数乘、除法时,可根据一个因数(零除外)小于1,积小于另一个因数;一个因数大于1,积大于另一个因数。
除数大于1,商小于被除数;除数小于1,商大于被除数的规律进行估算。
(4)联系实际估算法。
比如动物的只数,树的棵数,租船的数量一定是整数;飞机飞行的速度比人行走要快得多;发芽率、出勤率不可能超过100%……
(5)以小估大法或以大估小法。
在估算时,如果遇到数过大或过小,难以估算,就先估计单位数量,再根据单位数量估算过大(或
过小)的数,即整体数。
例如,估计一颗花生的重量,我们可以先估计100颗花生重多少,再除以一个100,就能估算出一颗花生的重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