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患者营养不良可参考

合集下载

肿瘤患者营养评估、病因、治疗目的、治疗原则、饮食健康指导和疾病总结

肿瘤患者营养评估、病因、治疗目的、治疗原则、饮食健康指导和疾病总结

肿瘤患者患者营养评估、病因、治疗目的、治疗原则、饮食健康指导和疾病总结恶性肿瘤患者营养评估营养不良是一种持续性的,由简单的需求和摄取之间失衡发展到整体的功能和机体结构改变的过程,是恶性肿瘤病人常见的并发症,约30%-90%的恶性肿瘤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多见于胃肠道肿瘤、胰腺癌、头颈部肿瘤等。

约有20%的恶性肿瘤患者直接死于营养不良和组织消耗。

1、临床评估应是根据以下标准:①既往的营养摄入史;②疾病的发展和手术对将来营养摄入的影响;③疾病的代谢变化对患者的影响;④当前的身体状态,以及与之有关的体重丢失、消瘦、器官功能改变、身体脂肪改变,以及其他营养不良的表现。

2、最为简便的是以体重及BMI来诊断营养不良:①理想体重:实际体重为理想体重的90%-109%为适宜,80%-89%为轻度营养不良,70%-79%为中度营养不良,60%-69%为重度营养不良;②体重指数(BMI)是一个以体重为主的营养状况判断指标,计算公式为:BMI=体重(kg)/身高²(m²)中国的诊断标准如下:BMI<18.5为低体重(营养不良),18.5~23.9为正常,24~27.9为超重,BMI≥28为肥胖。

病因由于肿瘤的增殖,肿瘤在很多方面影响了宿主的代谢,(因此导致的营养不良),大量实验性研究提示癌症患者营养不良的发展是三项不同因素作用的继发性结果,分别是①厌食②改变宿主的新陈代谢③肿瘤的需求恶性肿瘤患者健康指导一、治疗目的理想的肿瘤营养治疗应该达到4个目的,即抗消耗、抗炎症、抗肿瘤及免疫增强。

营养疗法的最高目标是代谢调节、控制肿瘤、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基本要求是满足肿瘤患者目标能量及营养素需求。

二、治疗原则1.适应证①恶性瘤肿瘤患者②营养不良的患者2.能量与蛋白质理想的肿瘤患者的营养治疗应该实现两个达标:即能量达标、蛋白质达标。

单纯能量达标,而蛋白质未达标,不能降低病死率,能量和蛋白质均达标,可以显著减少临床病死率。

肿瘤病人的营养支持ppt课件

肿瘤病人的营养支持ppt课件
结论:消化道癌营养不良发生率高 Prognostic effect of weight loss prior to chemotherapy in cancer patient Am J Med 1980 ; 69 : 491
肿瘤和营养
肿瘤患者容易发生营养不良,从而导致对肿瘤治疗的敏感性和耐受性减低,影响肿瘤治疗的效果,进而降低生活质量,甚至导致早期死亡. 肿瘤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率高达65% 常见的营养不良症状表现为以肌肉萎缩和体重丢失为主的恶液质 约有22%的肿瘤患者直接死于营养不良
肿瘤患者营养不良(恶病质)机制
厌食、肿瘤局部作用、心理因素 机体能量消耗异常 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及脂肪代谢异常 TNF-、IL-1、IL-6、IFN-、白细胞抑制因子,脂肪代谢因子及蛋白质代谢因子等作用
恶性肿瘤宿主营养代谢的特点(三)
脂肪代谢 巨噬细胞产生的肿瘤坏死因子,可以: 增强内源性脂肪分解, 抑制脂蛋白脂酸活性, 使宿主不能充分氧化游离脂肪酸, 临床表现为高脂血症;
TPN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围手术期TPN 希望:改善营养状态, 扩大手术适应证; 回顾性研究:能减少并发症和死亡率; 前瞻性研究:常规应用无益; 结论:选择性应用才会有益;
营养状态
人数
ICU
机械通气
住院
死亡率
气管切开
(天)
(天)
(天)
(%)
(%)
正常
14
32
22
3124
0
0
轻微不良
13
910
810
3313
8
15
中等不良
23
2940
2840
7136
17
22
严重不良

中国常见恶性肿瘤患者营养现况调查(完整版)

中国常见恶性肿瘤患者营养现况调查(完整版)

中国常见恶性肿瘤患者营养现况调查(完整版)正文营养不良是肿瘤的重要发生、发展因素, 是肿瘤患者最常见的合并症, 它严重削弱了抗肿瘤治疗效果、增加了并发症、升高了死亡率、降低了生存率、延长了住院时间、增多了医疗费用, 其影响贯穿整个肿瘤病程, 是肿瘤患者不良临床结局的主要负性因素[1~3]. 尽管营养状况对恶性肿瘤患者来说至关重要,但是目前关于肿瘤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病率各家报道差异很大, 低至30%, 高达80%, 而且肿瘤患者营养不良的人群分布特征也缺乏大样本调查, 营养不良仍然是一个需要深入了解、没有解决的问题. 患者主观整体评估(Patient-Generated Subjective Global Assessment,PG-SGA)是专门针对肿瘤患者的营养不良评估工具[4].PG-SGA不但可以定性还能定量评估患者营养状态[5].此外, 与必须完全由专业医疗人员完成的主观整体评估(subjective global assessment, SGA)不同, PG-SGA的部分内容可以由患者完成. PG-SGA作为一种营养不良的评估工具, 与主客观参数有显著相关性, 是一种被广泛认可且具有临床应用价值的营养不良评估方法[6,7]. 研究表明, 了解患者的营养状况并及时实施营养治疗, 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降低其营养不良的风险[8,9]. 恶性肿瘤患者的营养状况可能受许多因素影响[10], 如临床因素、年龄、性别、种族、受教育水平、职业和其他人口因素. 截至目前, 全世界尚无大样本量多肿瘤类型的恶性肿瘤患者营养不良现况调查. 本研究通过PG-SGA评估中国常见恶性肿瘤患者的营养不良状态, 探索肿瘤患者营养不良在肿瘤患者中不同年龄、性别、TNM分期、行政区域、医疗保险、受教育水平、职业、居住地和民族等的分布, 并进一步调查了恶性肿瘤患者营养治疗情况. 本研究旨在更好地了解中国常见恶性肿瘤患者的营养不良发生率及营养治疗率, 发现营养不良高风险人群, 为中国恶性肿瘤患者营养治疗提供基础数据.1 材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采用两阶段随机抽样方法抽取调查对象: 第一阶段, 在全国主要的22个省市、自治区、直辖市肿瘤住院患者中按照这些地区三甲医院数目规模采用整群随机方法(SAS软件)分别抽取2~6个地区, 再抽取这些地区的部分三甲医院(按平均每个医院年肿瘤住院患者数500例估计)作为调查医院; 第二阶段, 每层内按容量比例概率抽样方法(probability proportional to size,PPS)抽取所示数目的样本. 考虑患者人口构成和不应答率影响, 如果被抽到的医院18岁以上的肿瘤住院患者例数不能满足最低样本量需求, 则根据邻近相近原则将同级别其他医院肿瘤住院患者进行合并. 本研究共纳入80家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营养专业委员会委员所在三甲医院.本研究研究对象来自于2013年7月至2020年5月对中国80家医院16种常见恶性肿瘤患者进行营养状况调查的观察性多中心前瞻性研究-常见恶性肿瘤营养状态与临床结局相关性研究(Investigation onNutritionStatus and Its Clinical Outcome of Common Cancers,INSCOC)项目[11], 挑选肿瘤种类的原则是常见恶性肿瘤, 来源于中国常见10大恶性肿瘤、中国男性10大恶性肿瘤、中国女性10大恶性肿瘤以及世界10大恶性肿瘤. 16种调查的常见恶性肿瘤为: 肺癌、胃癌、肝癌、乳腺癌、食管癌、宫颈癌、白血病、膀胱癌、胰腺癌、前列腺癌、卵巢癌、鼻咽癌、结直肠癌、子宫内膜癌、恶性淋巴瘤、脑恶性肿瘤.患者入选标准: (ⅰ) 年龄18岁以上; (ⅱ) 病理组织学诊断确诊的恶性肿瘤患者; (ⅲ) 患者神志清楚, 无交流障碍, 能回答问题; (ⅳ) 知情同意; (ⅴ) 调查期间住院2次以上患者记为1例; (ⅵ) 患有中国或世界癌症基金会公布的男性或者女性前10种常见恶性肿瘤; (ⅶ)未进行器官移植.共调查50024例恶性肿瘤住院患者, 排除672例非16种常见恶性肿瘤患者、1783例无病理诊断患者、81例PG-SGA评分缺失患者. 最终共计47488例恶性肿瘤患者纳入当前研究.1.2 营养不良评估本研究参照美国营养与饮食学会(Academy of Nutrition and Dietetics)制定的PG-SGA方法操作标准[12].入院48 h内采用PG-SGA评估患者的营养不良状况,PG-SGA评分由7个领域得分组成, 分别是体重减轻(0~5分)、食物摄入(0~4分)、症状(0~23分)、营养影响的活动和功能(0~3分)、疾病(0~6分)、代谢需求(0~9分)、体格检查(0~3分). 根据PG-SGA评分, 一般分为四组: 0~1分为正常, 2~3分为轻度营养不良, 4~8分为中度营养不良, ≥9分为重度营养不良.1.3 数据收集详细的个人信息均由专业培训合格的调查员进行收集, 主要包括: 年龄(<45岁、45~59岁、60~69岁、≥70岁)、性别、民族(汉族、维吾尔族、壮族、蒙古族和其他民族)、既往病史、癌症家族史、居住地、医疗保险(城镇医疗保险、商业医疗保险、农村合作医疗保险、自费)、受教育水平(小学及以下、初中、高中、大学或以上)、职业(职员、工人、农民、退休人员等)、病理分期(TNM分期)、治疗状况(手术、放化疗等)、不同地区(华北、东北、华东、华中、华南、西南、西北)、PG-SGA评分等.1.4 质量控制每位被纳入患者的所有信息将由各医院的一位复核员审查, 并对电子数据采集(electronic data capture,EDC)系统的数据输入进行双人复核. 项目质控团队每月使用IARC-crg工具对每位癌症患者的数据质量和完整性进行评估, 筛选出所有变量中存在的逻辑错误、异常值、缺失等, 并及时发送各中心调查员要求进行及时补录缺失数据并核对异常数据.1.5 统计分析定量数据采用平均值和标准差进行描述, t检验或者方差分析评估不同亚组PG-SGA得分的差异. 本次研究所有数据采用SPSS24.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检验水准α=0.05.2 结果2.1 人口学特征及PG-SGA评分情况本研究共纳入47488例恶性肿瘤患者, 其中女性21050例(44.3%), 男性26438例(55.7%), 平均年龄为(56.58±12.53)岁, 年龄≥50岁患者34818例. 26.1%(12395例)的患者重度营养不良(评分≥9分), 32.1%(15243例)的患者中度营养不良(PG-SGA评分4~8分),22.2%(10542例)的患者轻度营养不良(评分2~3分), 只有19.6%(9308例)的患者营养良好(评分0~1分). 78%的患者可以明确其TNM 分期情况, TNMⅠ、Ⅱ、Ⅲ、Ⅳ期患者所占的比例分别为11%、21.3%、32.3%、28.8%. 超过50%的研究对象来自东北(24.9%)及西南(26.9%)两个行政区域, 来自华中、华北、华南及西北行政区域的患者占总人数的比例分别为14.3%、11.6%、11.2%、3.8%(表1). 不同类型的肿瘤患者PG-SGA评分不同, 其中胰腺癌患者PG-SGA评分最高(9.58±5.74), 乳腺癌患者PG-SGA评分最低(3.51±3.49); 胰腺癌中PG-SGA≥9分的患者比例最高(56%), 而鼻咽癌中PG-SGA得分在0~1的患者比例最高. 消化道肿瘤, 尤其是上消化道肿瘤胰腺癌、胃癌和食管癌是营养不良最严重的三种肿瘤. 常见恶性肿瘤患者人数及其PG-SGA评分情况见表2.2.2 不同特征人群营养不良情况(1) 年龄与性别. 不同年龄组患者的PG-SGA评分差异显著, <45岁年龄组患者PG-SGA评分较低(4.84±4.50), ≥70岁年龄组患者PG-SGA评分最高(7.82±5.10). 不同肿瘤PG-SGA评分在<45、45~59、60~69、≥70岁的四个年龄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其中<45岁年龄组前列腺癌患者的评分最低(2.11±2.09)而≥70岁年龄组胰腺癌患者PG-SGA评分最高(11.77±5.71); 不同性别患者的PG-SGA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其中男性PG-SGA评分略高于女性(6.23vs. 5.53, P<0.001). 不同肿瘤不同性别患者的PG-SGA评分比较, 女性乳腺癌患者的评分最低(3.51±3.48), 但女性胰腺癌患者PG-SGA评分最高(9.69±6.00); t检验结果显示, 女性肺癌(5.87 vs.5.60, P=0.006)和胃癌(8.36 vs. 7.81, P<0.001)PG-SGA评分高于男性. 对于其他类型的恶性肿瘤, 不同性别组的PG-SGA评分没有显著差异.(2) TNM分期. 不同TNM分期的患者PG-SGA评分依次为Ⅰ期: 4.71±4.02, Ⅱ期: 5.31±4.67, Ⅲ期: 5.81±4.68, Ⅳ期: 6.81±5.36, 不同TNM分期的患者PG-SGA评分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1). 胰腺癌Ⅲ、Ⅳ期患者PG-SGA评分均高于9分, 乳腺癌Ⅰ~Ⅲ期患者PG-SGA 评分较低, 均在3~4分之间. 不同肿瘤不同TNM分期患者的PG-SGA评分比较, 除宫颈癌(P=0.486)、子宫内膜癌(P=0.094)外, 其他肿瘤患者PG-SGA评分在四个TNM分期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表3).(3) 治疗情况. 接受不同治疗的患者PG-SGA评分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1), 其中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PG-SGA评分最高(6.22±4.74), 而目前还没有接受任何治疗的患者评分最低(5.61±4.68). 不同肿瘤不同治疗情况患者的PG-SGA评分比较, 除胰腺癌(P=0.256)、脑恶性肿瘤(P=0.136)、恶性淋巴瘤(P=0.09)和子宫内膜癌(P=0.115)外, 其他肿瘤患者PG-SGA评分在不同治疗情况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表4).(4) 行政区域. 表5显示了不同行政区域患者的PG-SGA评分情况. 华北、东北、华东、华中、华南、西南和西北7个行政区域患者的PG-SGA评分依次为7.07±5.24、5.11±4.14、7.31±5.53、4.82±4.16、6.14±5.14、6.12±5.03、7.13±5.03, 不同区域PG-SGA评分差异显著, 其中华中区域PG-SGA评分最低, 华东区域PG-SGA评分最高. 不同肿瘤分析结果显示, 除子宫内膜癌(P=0.15)外, 其他肿瘤患者PG-SGA评分在7个不同行政区域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其中华中地区的鼻咽癌患者与华南地区的白血病患者PG-SGA评分较低, 西北地区的胰腺癌患者PG-SGA评分最高(11.44±5.62).(5) 医疗保险类型. 总体而言, 有商业保险的患者营养状况较好(PG-SGA评分最低), 自费患者营养状况较差(PG-SGA评分最高). 不同肿瘤不同医疗保险类型患者PG-SGA评分比较, 肺癌、胃癌、食管癌、白血病、前列腺癌、鼻咽癌患者的PG-SGA评分差异显著(表6), 其中前列腺癌和鼻咽癌患者中, 农村合作医疗组患者的PG-SGA评分低于其他组.(6) 受教育水平和职业. 不同受教育水平和职业常见恶性肿瘤患者PG-SGA评分如表7所示. 结果显示,不同受教育水平患者PG-SGA评分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1). 小学及以下受教育水平的患者营养状况最差(6.34±4.99), 随着受教育水平增高其PG-SGA评分降低, 大学或以上受教育水平的患者营养状况最好(5.47±4.72). 不同肿瘤分析结果显示, 胃癌(P=0.002)、肺癌(P<0.001)和结直肠癌(P<0.001)受教育水平高的患者PG-SGA评分低于受教育水平较低的患者. 不同职业患者PG-SGA评分差异显著(P<0.001), 农民患者的营养状况最差, PG-SGA评分最高(6.24±4.89), 职员患者的营养状况最好, PG-SGA 评分最低(5.46±4.77). 对于肺癌(P=0.004)、胃癌(P<0.001)、乳腺癌(P=0.005)、食管癌(P<0.001)、胰腺癌(P=0.007)、前列腺癌(P=0.043)、鼻咽癌(P=0.003)和结直肠癌(P<0.001), 不同职业的患者PG-SGA评分差异显著, 其他类型肿瘤患者不同职业间的PG-SG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 居住地和民族. 表8显示了不同居住地和民族患者的PG-SGA评分. 不同居住地患者的PG-SGA评分差异显著, 其中居住在省会城市的患者营养状况最差,PG-SGA评分最高(6.25±5.15). 除肺癌、胃癌、乳腺癌、食管癌、子宫颈癌、膀胱癌、前列腺癌、鼻咽癌、结直肠癌和脑恶性肿瘤外, 不同地区其他类型肿瘤患者的PG-SGA评分无统计学差异. PG-SGA评分在不同民族患者之间也存在显著差异. 维吾尔族患者的PG-SGA评分(10±5.58)显著高于其他民族, 相较于其他类型恶性肿瘤, 食管癌在维吾尔族中PG-SGA评分最高(14.78±4.33).(8) ≥50岁高发肿瘤患者营养不良情况. 表9显示了高发肿瘤患者不同性别和TNM分期常见恶性肿瘤患者的PG-SGA评分(≥50岁). 在≥50岁患者中, 男性PG-SGA评分为6.49±4.92, 女性评分为5.98±4.93, 男性与女性PG-SGA评分具有统计学差异; 不同TNM分期患者的PG-SGA评分也具有显著性差异, TNM分期较高的患者其PG-SGA评分也较高. 针对≥50岁高发患者人群不同类型肿瘤营养状况分析结果显示, 除了胃癌、肺癌和脑恶性肿瘤患者中女性PG-SGA 评分高于男性, 其他肿瘤类型患者的PG-SGA评分在不同性别间无显著差异; 除了鼻咽癌外, 其他类型肿瘤患者的PG-SGA评分在不同TNM分期中均表现为显著差异.2.3 营养治疗情况表10显示了常见恶性肿瘤患者获得营养治疗的情况. 研究发现, 68.78%的患者没有获得任何营养治疗.但随着患者PG-SGA评分增高, 营养治疗比例逐渐升高. 值得注意的是, 在PG-SGA≥9分的重度营养不良组患者中, 无营养治疗率仍然高达55.03%. 获得营养治疗的患者中, 14.64%的患者接受了肠外营养治疗,9.05%的患者接受了肠内营养治疗, 仅有7.53%的患者接受了肠内肠外联合营养治疗. 无论是肠内营养治疗、肠外营养治疗还是肠内肠外联合营养治疗, 其营养治疗比例均随着患者PG-SGA评分增高而增高.3 讨论本研究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常见恶性肿瘤住院患者营养状况的最大样本现况调查, 结果显示, 我国三级甲等医院住院肿瘤患者总体营养不良的发病率为80.4%.营养不良的发病存在瘤种、年龄、性别、肿瘤分期、治疗情况及地区差异: ≥70岁年龄组患者PG-SGA评分最高; 男性患者营养状况与女性患者相比较差, 但是女性肺癌和胃癌PG-SGA评分高于男性患者; TNM分期较高的患者其PG-SGA评分也较高; 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PG-SGA评分最高; 华东区域PG-SGA评分最高.此外, 部分肿瘤患者的PG-SGA评分在不同医疗保险类型、受教育水平、职业、地区和民族间也存在显著差异. 整体而言, 68.78%的肿瘤患者没有获得任何营养治疗, 重度营养不良肿瘤患者的无营养治疗比例仍然高达55.03%.既往研究表明, 大约40%的恶性肿瘤患者死于营养不良, 而不是疾病本身[13,14]. Segura等人[15]的研究显示, 超过50%的恶性肿瘤患者存在中度或重度营养不良, 大多数恶性肿瘤患者需要营养干预. 本研究的结果显示, 患者总体营养不良的发病率为80.4%, 58.2%的患者存在中、重度营养不良(评分≥4), 仅有19.6%的患者无营养不良(评分0~1). 提示恶性肿瘤患者营养不良相当严重, 对这些患者需要给予重视并及时进行营养治疗.老年肿瘤患者由于器官功能退化和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弱, 更容易出现营养不良[16,17]. 本研究结果显示, PG-SGA评分与年龄呈显著相关, 大多数恶性肿瘤患者的营养状态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恶化. 此外, 本研究发现, 女性胃癌患者的PG-SGA评分高于男性(8.36vs.7.81, P<0.001); 然而, 一些研究人员[6,18]认为, 不同性别的胃癌患者的营养不良风险无显著性差异, 或男性胃癌患者的PG-SGA评分高于女性. 结果矛盾的原因可能是种族差异、样本量、检验和统计方法的不同, 需要进一步研究来证实年龄、性别和常见恶性肿瘤的营养不良之间的关联.研究证实, 恶性肿瘤患者的病理分期影响其营养状态, 较高的病理分期是其营养不良的危险因素[19,20].本研究结果显示, 不同TNM分期的恶性肿瘤患者PGSGA评分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1), 其中病理分期Ⅰ期患者PG-SGA评分最低(4.71±4.02)病理分期Ⅳ期患者PG-SGA评分最高(6.81±5.36). 说明随着肿瘤进展, 患者营养状况变差.截至目前, 鲜有研究关注不同地区、不同医疗保险类型的恶性肿瘤患者的营养状态. 本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行政区域肿瘤患者营养状态不同, 其中华中区域PG-SGA评分最低(4.82±4.16), 华东区域PG-SGA评分最高(7.31±5.53), 相同肿瘤在不同地区营养状况评分也存在差异, 原因有待进一步分析, 可能与华东区域患者病情较重、进展期患者治疗意愿强烈等综合因素相关. 本研究还提示不同居住地、不同医疗保险类型的恶性肿瘤患者的营养不良发病率不同. Bittoni等人[21]和Liao等人[22]的研究表明, 保险状况与癌症和慢性病死亡率密切相关. 来自美国国家健康和营养调查的数据显示, 没有医疗保险的美国成年人不太可能拥有理想的心血管健康[23]. 既往研究提示,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中国农村的健康动态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4].一项针对胃肠道肿瘤患者的横断面研究发现, 营养不良与教育水平之间存在显著关联[25]. 韩国的一项前瞻性实验也表明, 更高的教育水平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可能会改善胃肠道癌症幸存者的健康[26]. 本研究证实了患者的营养状况与教育水平之间显著相关, 受教育水平最低的患者, 营养状况最差. 关于职业因素和癌症风险之间的关联已有报道[27,28], 但是中国人群中恶性肿瘤患者的营养不良风险与职业因素之间的关系鲜有报道. 肺癌、胃癌、乳腺癌、食管癌、鼻咽癌和结直肠癌患者中, 农民患者的PG-SGA评分高于其他职业, 提示农民患者是营养不良高风险人群. 研究显示, 不同民族居民患癌症的风险不同[29,30]. 然而, 国内尚无关于不同民族恶性肿瘤患者营养不良风险的研究. 本研究结果表明, 不同民族的营养不良可能不同,其中维吾尔族的PG-SGA评分明显高于其他民族, 需要给予更多的关注.营养治疗可以降低肿瘤患者的营养风险, 改善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 Cong等人[31]的研究得出结论, 合理的营养干预可以对接受放化疗的食管癌患者维持其营养状况产生积极作用. 另一项研究认为, 术前营养治疗可改善肿瘤患者的营养状况, 降低肿瘤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32]. 目前, 关于恶性肿瘤患者营养治疗率的报道很少. 在本次研究的47488例常见恶性肿瘤患者中, 仅有31%的患者接受了营养治疗. 即使是重度营养不良(PG-SGA≥9)的患者, 营养治疗率也只有45%, 提示我国肿瘤患者的营养治疗率过低. 因此,及时评估恶性肿瘤患者的营养状况并采取积极的营养干预措施迫在眉睫. 我国肿瘤患者营养治疗率低下, 可能原因如下: (ⅰ) 我国恶性肿瘤患者营养不良率高[33]. (ⅱ) 我国肿瘤患者对营养治疗有着积极的态度, 但是营养知识缺乏、误区较多以及获取知识的途径不当.针对肿瘤患者的营养知识调查结果显示, 超过90%的患者没有接受过规范的营养教育, 他们认为患病后不可食用富含蛋白质食物, 更愿意服用保健食品(如灵芝、人参等)而不是特医食品. 肿瘤患者营养知识获取途径不当, 医生、尤其是营养师在肿瘤患者营养治疗中的角色不到位[34]. (ⅲ) 调查研究显示, 医学院校学生及临床医务工作者临床营养知识匮乏, 提示我国医学院校临床营养教育落后, 医务人员营养知识不足, 难以满足临床需要[35,36].本研究中的一些优点和局限性是不容忽视的. 该项大型调查(常见恶性肿瘤营养状况与临床结局相关性研究)由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营养专业委员会资助. 该研究自2013年7月开始, 在全国80家三级甲等医院共收集问卷5万余份. 严格的质量和偏倚控制贯穿在研究对象的选择、数据的收集、录入、整理和分析等整个研究过程[11]. 同时, 本研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研究选择的医院主要为全国各地区三甲医院, 无三级以下医院纳入, 不同级别医院的患者营养状况可能有所差异,可能会存在因入院机会不同导致的入院率偏倚. 此外,营养状况的影响因素复杂, 单纯采用PG-SGA评估可能不能准确、全面地评价患者营养状况.综上所述, 中国常见恶性肿瘤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较高, 而临床营养治疗率低. 肿瘤患者的营养不良与其年龄、性别、TNM分期、治疗状况、行政区域、医疗保险、受教育水平、职业及民族等因素有关. 我们呼吁全社会关注恶性肿瘤患者的营养状况, 根据本研究结果对重点人群, 如消化道尤其是上消化道肿瘤患者、农民患者、受教育程度较低、老年患者及进展期的患者, 实施积极的营养干预策略, 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提高抗肿瘤治疗效果, 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肿瘤患者的营养治疗

肿瘤患者的营养治疗

恶性肿瘤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的普遍性
消化器官 部分切除 营养后果
舌咽部 需要管饲营养(吞咽障碍) 食管胸段 胃潴留(由于迷走神经切除) 脂肪吸收不良(由于迷走神经切除) 胃 倾倒综合征,贫血,脂肪,铁,钙,维生素吸收障碍 十二指肠 胰胆功能障碍 空肠近端120CM以内 葡萄糖,脂肪,蛋白质,叶酸等吸收障碍 回肠末端60CM或回盲瓣 维生素B12,胆盐,脂肪吸收障碍 小肠切除75% 葡萄糖,脂肪,蛋白质,叶酸,维生素B12等吸收障碍,腹泻 空盲肠 全吸收障碍 结肠(次全或全切除) 水,电解质丢失 胰腺 吸收不良与糖尿病 肝脏 暂时性低蛋白血症
恶性肿瘤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的普遍性
照射区域 早期影响 晚期影响
头颈部 吞咽痛 溃疡 口腔干燥 口腔干燥 黏膜炎 龋齿 厌食 放射性骨坏死 嗅觉障碍 牙关紧闭 味觉减退 味觉减退 胸部 吞咽困难 纤维化 狭窄 瘘 腹部与盆腔 厌食 溃疡 恶心 吸收不良 呕吐 腹泻 腹泻 慢性肠炎 急性肠炎 慢性结肠炎 急性结肠炎
癌症病人营养支持的准则 (2002年美国肠外与肠内营养学会)
癌症病人都存在发生营养不良的风险,必须进行营养筛选,目的是发现需要进行正规的营养评估和营养支持的病人(B) 营养支持不应作为癌症手术病人的常规应用(A) 对中度或重度营养不良的癌症病人,在手术前7~14d实施营养支持可能有益,但在评估营养支持的益处时应考虑营养支持本身以及手术延迟所带来的潜在风险(A) 营养支持不应作为癌症化疗病人的常规辅助措施(A) 营养支持不应在头颈部、腹部、盆腔恶性肿瘤病人的放疗中常规应用(B) 营养支持适用于接受积极的抗肿瘤治疗、同时存在营养不良问题或预期长时间不能消化和(或)吸收营养物的病人(C) 终末期肿瘤病人通常不推荐使用营养支持作为姑息性治疗(A)

肿瘤患者食欲下降的营养诊疗专家共识2022

肿瘤患者食欲下降的营养诊疗专家共识2022

肿瘤患者食欲下降的营养诊疗专家共识2022根据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发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新发恶性肿瘤病例数1930万例,死亡病例近1000万例,其中我国恶性肿瘤的新增病例与死亡人数位居世界首位。

肿瘤患者在病程进展过程中,常因为疾病本身与抗肿瘤治疗导致食欲下降,且其在肿瘤不同时期的发生率不同。

据统计,厌食在新诊断的肿瘤患者中发生率约为50%,在晚期患者中可达26.8%~57∙9%o食欲下降导致的营养摄入不足可引起营养不良与恶液质,导致患者对抗肿瘤治疗的耐受性及疗效下降,进一步影响临床结局。

研究显示,有10%~20%的肿瘤患者直接死亡原因为营养不良。

然而仅有30%~60%伴营养不良的肿瘤患者接受了营养干预,包括口服营养补充(oraInutritionaIsuppIements,ONS)、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

一、肿瘤患者食欲下降及恶液质1.食欲下降、进食障碍相关定义食欲是刺激机体摄入食物的一种主观感受,在广义上涉及到一些生理和心理学过程,生理因素包括进食的欲望、饥饿感、饱腹感等,心理因素包括食物的组成及从进食中获得的乐趣。

食欲下降是饥饿感减退或丧失、早饱,或主观意愿上进食部分改变或完全丧失。

进食障碍是指以反常的摄食行为和心理紊乱为特征,伴随显著的体重改变或生理功能紊乱的一组综合征,神经性厌食症属于进食障碍的一种。

厌食症指无论体重是否减少,患者出现食欲减退的一种病理表现。

为表述方便,本共识将食欲下降、进食障碍、厌食症统一表述为食欲下降。

2.肿瘤患者食欲下降的发生机制肿瘤相关性厌食症根据发病原因可分为原发性厌食症与继发性厌食症。

原发性厌食症的原因目前尚不清楚,研究结果显示其可能与肿瘤细胞诱导机体释放的某些活性因子相关,如白介素-I(I1.7)、白介素-6(I1.-6)及肿瘤坏死因子Q(TNF-Q)o神经肽与中枢神经系统其他神经递质间神经内分泌通路的紊乱也可能导致厌食、早饱等症状。

消化道肿瘤占位还可能引起消化道梗阻,导致腹胀和食欲下降。

肿瘤患者的饮食指导(ppt)

肿瘤患者的饮食指导(ppt)
肿瘤患者的饮食指 导(ppt)
优选肿瘤患者的饮食指导
正确膳食营养的重要性
疗是合 的各理 基种膳 础治食
肿瘤患者每日营养素需要量
可适当增加优质蛋白 的摄入 食物来源:鸡、鸭、 鱼、肉、蛋、牛奶、 豆及豆制品 多种维生素具有防癌 抗癌作用
烹调方法清淡化
油盐少放点, 口味清淡点。
每天吃盐不超过6克
肿瘤患者在康复阶段的饮食
(二)选用防癌抗癌的食物 美国癌症研究中心认为具有抗癌效果的食物:
1、十字花科食物(芥兰、油菜、花椰菜、高丽菜、 莴苣、白菜、白萝卜等); 2、黄豆、葱、姜、蒜; 3、南瓜、红萝卜、芹菜、蕃茄、茄子、马铃薯; 4、柑橘类水果 如橘子、柳橙、葡萄柚、柠檬等; 5、全麦、燕麦、糙米等。
下面推荐几种防治乳腺癌的常见食品,供女性朋友 参考。
1、菜花、卷心菜、大白菜等。具有转变雌激素、预 防乳腺癌的作用。
2、大豆类食品:如豆腐、豆奶、豆浆等
3、海藻类食品:如海带、紫菜等 ,能调节血液酸碱 平衡,达到防癌治癌目的。
4、鱼类食品 :具有抑制乳腺癌细胞增殖的作用。
5、 芦笋:实验证明它含有组蛋白,能够有效控制乳 腺癌细胞的生长。
肿瘤患者在治疗阶段的饮食
1、不需要有太多的禁忌。 2、放化疗期间饮食上讲究多样化。 3、改变烹调方法改变食物的色、香、味,增加病人食欲。
肿瘤患者在治疗阶段的饮食
4、恶心、呕吐、食欲下降时饮食调理: ①可进食开胃食品,如山楂、山药、萝卜、金橘等,同时 要少食多餐,避免饱食感。 ②消化功能较弱, 饮食应以粥类为主, 如乌鸡滋补粥、 莲子百合桂圆粥、山药薏米红枣粥、红枣银耳羹等。 ③进食要细嚼慢咽,饭后1小时不要平卧,可以散步,化 疗前1小时不要进食过饱。 ④呕吐时可将生姜片含在嘴里,对于止吐有一定帮助。

肿瘤营养科普ppt课件

肿瘤营养科普ppt课件
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研究对象:468例择期中重度营养不良的胃肠道癌症患者
营养方案:营养治疗组术前和术后各7天给予all in one 的营养治疗 对照组普通饮食
Guo-Hao Wu, et al. World J Gastroenterol 2006. 21; 12(15):2441-2444
对肿瘤宿主 ☆提供能量 ☆增强体质 ☆改善宿主的免疫功能
营养治疗
对肿瘤细胞 刺激和加速肿瘤细胞的增殖和发展
营养治疗会不会使肿瘤受益???
营养治疗不会刺激肿瘤细胞生长
外源营养基质不足,肿瘤仍能 从体内不断获取所需营养物质
提供足够营养物质,肿瘤细胞 仍基本按其生物学特性而增殖
无临床资料表明营养治疗可 导致肿瘤细胞生长速度加快
内容
肿瘤营养不良现状
1
肿瘤病人营养不良的原因和影响
2
肿瘤营养治疗的必要性
3
肿瘤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高
恶性肿瘤患者的营养不良发生率高达40%~80%,其程度与肿瘤类型、部位、大小、分期等有关。 31%~87%的恶性肿瘤患者在确诊之前已经出现体重下降。
食管癌患者中体重下降和营养不良的发生率高达80% 约有33%~75%的恶性肿瘤患者有厌食表现,进展期患者中高达80% 约有30%~85% 的肿瘤患者发生癌性恶病质,最易发生恶病质的是胃癌、胰腺癌和食管癌患者,约80% ;大肠癌患者中约为60%
P<0.001
Kent Lundholm, et al. CANCER, 2004,100(9):1967-1977
营养治疗显著改善终末期肿瘤患者的代谢和功能
营养治疗显著改善终末期肿瘤患者能量平衡
P<0.001
P<0.001

重症患者不可低估的营养不良原因及措施大全

重症患者不可低估的营养不良原因及措施大全

重症患者不可低估的营养不良原因及措施大全重症患者是指病情较为严重,会被转移到重症医学科的患者。

有研究表明重症患者是营养不良和并发营养风险的高危人群,其营养不良的发生率为40%,长期的营养不良容易降低患者的抵抗力、增加感染风险、提高并发症的发生率,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甚至会增加重症患者死亡率,因此临床上要明确重症患者产生营养不良的原因及时予以治疗措施。

一、原因1.1重症患者因为病情较重,比如恶性肿瘤,因为肿瘤细胞的增殖能力强,会夺取正常代谢的营养物质,而且肿瘤组织还会产生一些反应性小分子,向机体传达一些信号来加强分解代谢以及降低食欲,从而导致营养不良的发生;还比如长期腹泻、大面积烧伤等疾病本身属于高分解代谢,分解代谢水平高于合成代谢水平,导致机体营养处于过度消耗状态,长期则也会造成营养不良;1.2由于疾病本身影响,无法很好的给予营养支持治疗,比如患者血流动力学不稳定休克状态时则无法给予很好的营养支持治疗;而且有些病发部位处于口腔、咽喉、食管等位置还有些属于胃肠道手术后的患者,这些都导致了患者进食减少或无法进食,长此以往患者营养摄取不足,无法满足机体的营养需求;1.3药物影响,重症患者治疗需要长期服用相关药物,而有些药物作用于肠道,会阻碍食物的消化吸收,导致脂肪性腹泻、水盐代谢紊乱等情况的发生。

比如抗生素、左旋多巴等,这类药物产生的不良反应会导致消化功能减退,影响胃肠道的吸收;1.4心理因素影响,重症患者因病情较重而过度担忧,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的心理,而胃肠道对环境和心理变化非常敏感,长期的焦虑心理会导致胃肠道蠕动失调引起消化不良;此外,焦虑抑郁的心理还会降低患者的饮食欲望从而导致机体营养摄取不足,长时间则出现营养不良的状况;1.5重症患者因身体免疫力减弱,抵抗力的下降容易发生感染,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胃肠道的功能,加重了消化障碍,极易诱发营养不良的产生。

二、危害2.1贫血:严重的营养不良会造成重症患者铁元素的缺乏,致使机体造血功能减弱,影响血液的生成,最终导致患者出现缺铁性贫血;2.2低血糖:机体营养摄取不足会导致患者体内葡萄糖含量过低,容易诱发低血糖,使患者出现头晕恶心、四肢乏力以及昏厥的症状,进一步影响了患者的身体健康;2.3感染:重症患者如果长时间的出现营养不良会导致体内维生素的缺少,容易降低自身免疫力从而增加感染的机率,会使病情进一步加重,对患者的预后也产生不良的影响,甚至增加了临床死亡的风险;三、治疗3.1对于原发疾病造成的营养不良,应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如恶性肿瘤应积极抗肿瘤,根据病情需要采取手术治疗,必要时进行化疗;对于代谢紊乱,体液流失过多的患者,如长期腹泻、大面积烧伤等应及时补充体液,纠正代谢;3.2采取药物治疗,胃肠道消化功能较差的患者可予以各种口服消化酶,例如胃蛋白酶等帮助消化;无法口服或胃肠道无法吸收的患者可以选择氨基酸、葡萄糖、脂肪乳剂进行静脉滴注,以此来补充机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3.3关于药物影响引起的营养不良,首先要根据患者身体选择合理的药物治疗,尽量避免长期大剂量单独使用影响消化道类的药物,若必须使用应选择餐后服用并可以让患者服用护胃类药物,比如奥美拉唑等;3.4对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关心安慰患者,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增加患者信任感,积极配合治疗,增加机体营养摄取;3.5食物选择:选择易消化、高热量、高蛋白食物,摄取足够的维生素、电解质和铁、锌等微量元素,必要时选择肠内营养制剂或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3.6其他治疗:积极抗感染,降低感染造成的营养不良的发生率。

肿瘤患者营养不良问题及护理

肿瘤患者营养不良问题及护理

当代医学誉芝总笺骂期综述sum m ar i冼肿瘤患者营养不良问题及护理【关键词】肿瘤;营养不良;护理王冰(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地段保健450052)趋化因子C X C L l2行使其功能由趋化因子受体介导,两者的结合具有高度亲和力和绝对特异性,因此被称为C X c L l2/C X C R4生物学轴。

此轴是指一个与细胞间信号转导、细胞迁移有密切关系的偶联分子对。

C xC L l2/C X CR4轴生物学功能主要表现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1)介导免疫及炎症反应,(2)调控造血干细胞迁移及拮抗剂A M D3100、T140.T N l4003等、C X C R4结合蛋白.单克隆抗体、si R N A、反义核酸、核酶或抑制调节因子V EG F等阻断C X C R4/C X C Ll2则可抑制肿瘤细胞生长、进展及转移。

随着c X C Ll2/C xC R4在不同肿瘤中表达规律及作用机制的深入研究可能为肿瘤的治疗提供新的依据。

团【参考文献】{1】郑红趋化因子及其受体的功能.免疫学杂志,2004,20(1):1.【2l B al kw i l l F.T h e s i gni f i can ce of c a nc e r c el lexpr es s i on of t he chem oki ne r e ce pt or C X C R4,Sem i nC a ncer Bi ol,2004,14(3):171—179.【31R os si D,Zl ot ni k^.T he bi o l ogy of c h e m o ki nes a ndt he i r r ec ept or s.A n n a R ev I哪unol。

2000,18:217—242.【4l P e l e d A,K ol l e t0,Ponom a r yov T,et al.T h ec h e m oki ne SD F一1ac t i vat e s t he i n t e g r i ns L FA一1,V L A一4,a n dV L A一5o n i m m at ur e hum an C D34+c e l l s:r ol e i nt r ans endot h e l i a l/st r om al m i grat i on a nd e ng r a f t m e ntof N O D.S CI D m i ce.B100d。

肿瘤营养卫生部《医学参考报-营养学频道》

肿瘤营养卫生部《医学参考报-营养学频道》

避免恶病质
长期能量摄入不足可能导 致恶病质,影响患者生存 期。
肿瘤患者的蛋白质需求
维持肌肉和免疫系统
避免负氮平衡
蛋白质是维持肌肉和免疫系统的重要 营养素,肿瘤患者需要摄入足够的蛋 白质来保持身体健康。
长期蛋白质摄入不足可能导致负氮平 衡,影响患者的康复。
促进伤口愈合
手术后或因肿瘤导致身体损伤的患者 需要摄入更多的蛋白质来促进伤口愈 合。
肿瘤营养学的研究热点与成果
肿瘤营养学基础研究
研究肿瘤细胞代谢异常与营养物质摄取、利用的关系,探 索肿瘤生长和进展过程中的营养需求。
肿瘤患者营养状况评估
开发和应用新的评估工具和方法,准确评估肿瘤患者的营 养状况,为制定个体化营养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肿瘤营养干预措施
研究不同营养素对肿瘤细胞的作用机制,探索有效的肿瘤 营养干预措施,如特定营养素的补充、限制某些营养成分 的摄入等。
肿瘤营养学的重要性
肿瘤患者常常面临营养不良的风险,营养不良会削弱患者的 免疫力和对治疗的耐受性,影响治疗效果和康复。因此,肿 瘤营养学在肿瘤治疗和康复过程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肿瘤营养学的研究内容与目标
研究内容
肿瘤营养学的研究内容包括肿瘤患者 的营养状况评估、营养需求、营养干 预措施以及营养对肿瘤生长和转移的 影响等。
管饲
对于无法经口进食的患者,可以 通过鼻胃管、胃造瘘等方式进行
管饲。
肠外营养
通过静脉输注营养液,提供所需 的营养素。
肠内营养
通过口服或管饲的方式,给予患 者营养丰富的食物或特殊配方食
品。
肿瘤营养支持的方案制定与实施
评估患者的营养状况
通过详细的病史、体格检查和 实验室检查,了解患者的营养

中国常见恶性肿瘤患者营养状况调查

中国常见恶性肿瘤患者营养状况调查

中国常见恶性肿瘤患者营养状况调查一、本文概述《中国常见恶性肿瘤患者营养状况调查》是一篇旨在全面解析中国常见恶性肿瘤患者营养状况的研究报告。

文章通过收集大量的临床数据和营养学资料,系统地分析了恶性肿瘤患者在疾病过程中的营养摄入、消耗和存储情况,以及这些营养状况如何影响患者的疾病进展、生活质量和预后。

本文不仅关注患者的基础营养状况,还深入探讨了营养干预在恶性肿瘤治疗中的重要作用,旨在为临床医生、营养师和患者提供更为精准和个性化的营养支持和治疗策略。

报告首先概述了恶性肿瘤在中国的高发状况,以及营养状况对疾病的影响,指出了进行此类调查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随后,文章详细介绍了研究的方法论,包括样本选择、数据收集和处理、统计分析等关键步骤,确保了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数据分析部分,文章通过图表和表格等形式直观地展示了恶性肿瘤患者的营养摄入、消耗和存储状况,以及这些状况与疾病进展、生活质量和预后的关系。

文章总结了研究的主要发现,提出了针对性的营养干预建议,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本文旨在为中国常见恶性肿瘤患者的营养支持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和实践指导,为推动恶性肿瘤的综合治疗和康复做出积极贡献。

二、研究背景恶性肿瘤,作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全球范围内均呈上升趋势。

中国作为人口大国,其恶性肿瘤的患病人数更是位居世界前列。

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恶性肿瘤的治疗手段不断更新,然而,肿瘤患者的营养状况始终是影响其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的关键因素。

营养不良不仅会降低患者的免疫力,增加感染风险,还可能影响药物代谢和疗效,甚至导致治疗中断。

因此,了解中国常见恶性肿瘤患者的营养状况,对于制定针对性的营养支持策略、优化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虽然国内外学者在恶性肿瘤患者营养状况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但中国在这一领域的系统性研究仍显不足。

不同地区、不同经济水平、不同文化背景下,恶性肿瘤患者的营养状况可能存在差异。

肿瘤患者一日三餐食谱

肿瘤患者一日三餐食谱

肿瘤患者一日三餐食谱很多肿瘤患者因为心理、疾病、或者是治疗等原因造成营养不良,作为家属看在眼里只能干着急,不知道该怎么照顾病人饮食,用什么食材怎么做。

下面的食谱可以供大家参考一下。

肿瘤病人营养不良单独依靠饮食调理是比较困难的,可以选择一些营养补充剂这里推荐术美激能粉,营养全面,含量高,帮助患者提升血象,升白,改善食欲,提高体重,提高免疫力防御,对抗化疗恶反应表现。

山药牛肉材料:山药、牛肉、胡萝卜、土豆,葱、姜、盐、鸡精。

做法:(1)牛肉、山药、胡萝卜、土豆分别切丁焯水。

(2)锅中加油、爆香葱、姜末。

(3)将牛肉丁、山药丁、胡萝卜丁和土豆丁依次入锅翻炒。

(4)锅中加盐、鸡精调味并勾芡。

功效:益气、健脾肾、利湿气,有气血双补之功效。

枸杞豆鱼汤材料:草鱼、枸杞子、洋葱、香菇,葱、姜、盐、香菜、香油。

做法:(1)洋葱切片,香菇切丝,香菜、葱切段,草鱼去头尾,鱼肉切片备用。

(2)锅中加姜片爆香后,依次放入洋葱、葱段、香菇,加适量水炖煮片刻(3)开锅后,放入鱼片、枸杞子,盐调味并撒上香菜即可。

功效:活血化瘀、提高免疫力。

百合莲子瘦肉汤材料:干百合、莲子、瘦猪肉、枸杞子、高汤、姜片、油、盐、干淀粉。

做法:(1)瘦肉洗净切小块,加入干淀粉、油抓拌均匀,腌制15min;干百合洗去杂质;枸杞子用温水泡发。

(2)砂煲中加入高汤、姜片、莲子、瘦肉块,大火烧开后转中小火煲煮30min。

(3)加入百合继续煲煮10min,加盐调味,出锅前搬入枸杞子即可。

功效:润肺止咳、清心安神参鸡汤材料:童子鸡1只、大枣3枚、糯米1小把、党参1根、姜4~5片、盐适量。

做法:(1)将鸡洗净剪去鸡屁股。

大枣、党参、糯米洗净连姜片一起塞进鸡腹内。

(2)将鸡腹拉紧,倒放置锅内,注入凉水,没过鸡身,大火煮开,中火煮20min,小火炖20min。

(3)关火后加入适量的盐,闷5min即可。

功效:补血益气,增强免疫力。

归芪鸡汤材料:当归1钱、黄芪2钱、鸡腿1只、盐适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肿瘤患者营养不良可参考营养不良(本文特指营养不足)无论在住院患者、还是社区人群都是一个严重问题,老年人、恶性肿瘤及其他良性慢性消耗性疾病患者是营养不良的高发人群。

营养不良的规范治疗目前仍然是一个有待讨论的问题。

我们认为:营养不良治疗的基本要求应该是满足能量、蛋白质、液体及微量营养素的目标需要量,即要求四达标;最高目标是调节异常代谢、改善免疫功能、控制疾病(如肿瘤)、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

对营养不良患者实施营养治疗时,起始给予能量(非目标需要量)一般按照20~25kcal/(kg∙d)(此处体重为非肥胖患者的实际体重,下同)计算。

营养不良程度越重、持续时间越长,起始给予能量越低,如10~15kcal/(kg∙d),以防止再喂养综合征。

患者的目标需要量应该根据患者的年龄、活动、营养不良严重程度、应激状况等调整为个体化能量需求.第一阶梯:饮食+营养教育饮食+营养教育是所有营养不良患者(不能经口摄食的患者除外)首选的治疗方法,是一项经济、实用而且有效的措施,是所有营养不良治疗的基础。

轻度营养不良患者使用第一阶梯治疗即可能完全治愈。

营养教育包括营养咨询、饮食指导及饮食调整,具体内容涉及:1、评估营养不良严重程度采用通用的营养评估方法如主观整体评估(SGA)、患者主观整体评估(PG-SGA)、微型营养评估(MNA)等方法对不同患者的营养不良进行评估,判断营养不良的严重(轻、中、重)程度,为进一步治疗提供指导[5]。

2、判断营养不良类型通过膳食调查、实验室检查、人体成分分析等手段明确营养不良的类型,如能量缺乏型(marasmus 综合征)、蛋白质缺乏型(kwashiorkor 综合征)、蛋白质-能量混合缺乏型(marasmic kwashiorkor综合征,或protein-energy malnutrition,PEM),从而使营养治疗更加有针对性。

3、分析营养不良的原因了解患者的家庭、社会、文化、宗教信仰、经济状况,了解疾病的病理生理、治疗情况及其对饮食和营养的影响,从而分析患者营养不良的原因,如经济拮据、照护不周、食物色香味问题、食欲下降、咀嚼障碍、吞咽困难、消化不良、胃肠道梗阻、排便异常、治疗干扰及药物影响等。

4、提供个体化饮食指导在详细了解患者营养不良严重程度、类别及原因的基础上,提出针对性的、个体化的营养宣教、饮食指导及饮食调整建议,如调整饮食结构,增加饮食频次,优化食物加工制作,改善就餐环境等。

5、讨论或处理营养不良的非饮食原因除外个体化饮食指导,还应该积极与患者及其亲属讨论营养不良的家庭、社会、宗教信仰及经济原因,与相关专家讨论导致营养不良的疾病以及心理、生理问题如疼痛、厌食、吞咽困难、药物影响等,寻求解决营养不良的办法。

Moreland SS[6]对一组门诊肺癌患者进行营养教育(具体内容如图2所示),发现所有患者及其亲属均一致认为营养教育是有益的。

PG-SGA评分越高、营养状况越差,患者打电话进行营养咨询的频次越多;C反应蛋白越高,体能越差。

在为期12周的营养教育过程中,所有患者的白蛋白水平没有继续下降,而是维持稳定、甚至升高。

第二阶梯:饮食+ONSONS的英文在Pubmed主题词上一共有8种不同的表述,分别是oral nutrition(al)supplement、oral nutrition(al)supplements、oral nutrition (al)supplementation、oral nutrition(al)support。

2006年ESPEN指南将ONS的英文全称统一为“oral nutritional supplements”,并定义为:“Supplementary oral intake of dietary food for special medical purposes inaddition to the normal food,除了正常食物以外,补充性经口摄入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7]。

顾名思义,口服营养补充是以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FSMP)经口服途径摄入,补充日常饮食的不足。

研究发现,每天通过ONS提供的能量大于400~600 kcal才能更好地发挥ONS的作用。

如果饮食 + 营养教育不能达到目标需要量,则应该选择饮食+ONS。

ONS的效果已经得到大量研究证实,其中病例数量大的一篇文献是 Philipson TJ等[8]2013年在Am J Manag Care上发表的研究报告,他们回顾性分析了美国the Premier Perspectives数据库2000~2010年的资料,在4400万成人住院患者中,有1.6%的患者使用了ONS,回归分析发现:o ONS患者住院时间缩短2.3天(由10.9天缩短至8.6天,减少21.0%,95%CI=-2.42 to -2.16);o ONS患者住院费用减少$4734(由$21,950减少至$17,216,减少21.6%,95%CI=-$4754 to -$4714);o ONS患者出院后30天内再次入院率降低2.3%(由34.3%下降至32.0%,减少6.7%,95%CI=-0.027 to -0.019)。

结论认为:ONS可以缩短住院时间、节约医疗费用,减少30天再次入院风险。

第三阶梯:TENTEN特指在完全没有进食条件下,所有的营养素完全由肠内营养制剂(FSMP)提供。

在饮食+ONS不能满足目标需要量或者一些完全不能饮食的条件下如食管癌完全梗阻、吞咽障碍、严重胃瘫,TEN是理想选择。

肠内营养的优势已经有非常多的研究与讨论,本文无需赘述。

营养不良条件下的TEN实施,多数需要管饲,常用的喂养途径有鼻胃管、鼻肠管、胃造瘘、空肠造瘘。

在食管完全梗阻的条件下,优先选择胃、肠造瘘。

TEN的输注方法有连续输注及周期输注两种,夜间的周期性输注法更加适合临床应用,因为白天患者多数需要接受各种各样的检查及操作,不能够完全、长期卧床接受TEN。

在一些特定情况下,TEN不仅是一种营养补充手段,而是一种独特的治疗方法,单一(或完全)肠内营养(EEN)在克罗恩病(CD)治疗中的作用就是如此。

2014年10月,欧洲儿童胃肠病学、肝病学及营养学学会(ESPGHAN)和欧洲克罗恩病及结肠炎组织(ECCO)发布最新指南,对尚未完全发育成熟的儿童及青少年CD患者,EEN 是诱导治疗的第一选择,其安全性良好,疗效优于皮质激素(corticosteroids)实际上,EEN并非仅仅适用于CD儿童,同样适用于成年人[10],其对病情的缓解率高达80%。

对不能实施激素治疗的成年CD患者,肠内营养是唯一的有效手段。

研究还发现,只有在完全没有任何食物的条件下,肠内营养才表现出很好的抗炎效果,所以CD的肠内营养治疗选择是EEN,而不是PEN,后者只是CD手术前的治疗手段。

相对于CD来说,肠内营养对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较差。

第四阶梯:PEN+PPN在TEN不能满足目标需要量的条件下,应该选择PEN+PPN,或者说在肠内营养的基础上补充性增加肠外营养。

尽管完全饮食或完全肠内营养是理想的方法,但是,在临床实际工作中PEN+PPN 是更现实的选择,对肿瘤患者尤为如此[11]。

因为厌食、早饱、肿瘤相关性胃肠病、治疗不良反应等使患者不想吃、吃不下、吃不多、消化不了,此时的PPN或补充性肠外营养(SPN)就显得特别重要。

PEN与PPN两者提供的能量比例没有一个固定值,主要取决于肠内营养的耐受情况,肠内营养耐受越好,需要 PPN提供的能量就越少,反之则越多。

不同能量密度的工业化多腔袋小容量肠外营养制剂为临床 PPN的实施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Shang E等[12]将152例连续进展期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完全肠内营养组(TEN)及部分肠内营养+PPN组(PEN+PPN),两组间患者肿瘤诊断、分期、年龄、性别、体重、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生活质量(quality of life, QOL)、总能量及蛋白质摄入量均无显著差异。

o与TEN组比较,治疗后6周,PEN+PPN组体细胞群(BCM)显著增加(55%vs.50.1%,P<0.001),白蛋白显著升高(40.2g/L vs.36.2g/L,P=0.015),QOL显著改善(55.7 vs.50.9,P=0.035);o治疗后48周BMI显著提高(21.9vs. 20.5,P=0.0149)。

o累积中位生存时间显著延长(12.5 月vs. 9.0 月,P<0.0001)。

另一项前瞻性RCT研究进一步证实:PEN+PPN可以显著改善姑息性化疗结直肠癌患者的QOL、人体组成、化疗相关性不良反应、胃肠道症状,并延长生存时间(16.7 月vs. 10.2 月,P<0.001)[13],(图 3)。

Richter E等[14]报告了一组进展期胰腺癌居家患者,经营养咨询、饮食调整及ONS仍然不能纠正他们的营养不良,于是进行家庭 PPN。

回顾性分析将这些患者根据生存时间分为两组:生存时间>5个月,生存时间1~4个月,两组患者接受的能量相同。

结果发现两组患者均从PPN中获益,表现为生存时间延长、体重增加、食欲改善、体能增强;生物电阻抗分析提示细胞水平上的改善,如相位角(phase angle)、BCM、细胞外群(ECM)、细胞内容(cell content)及ECM/BCM 比值。

其中早期接受PPN 的患者获益更多,他们认为生存时间长者获益更多的原因是PPN 改善了营养不良,使他们能够更好地接受化疗。

综上所述,对进展期肿瘤患者实施 PPN有助于减轻放化疗毒副反应,提高治疗耐受力,延长生存时间,提高生活质量。

第五阶梯:TPN在肠道完全不能使用的情况下,TPN 是维持患者生存的唯一营养来源。

自从1968年Dudrick SJ及Wilmore DW等[15, 16]发表TPN可以维持动物及婴儿正常生长发育的著名论著以来,TPN 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从TPN的路径、管道、制剂、配方、实施及护理等全方位取得了巨大进步,成为临床上治疗肠道功能丧失患者的唯一依靠。

其适应证如表3。

决定选择TPN时,除了参考上述适应证外,还应该考虑患者的实际营养状况。

Tapia MJ等[17]报告了一项前瞻性多中心研究,该研究的目的是分析非重症患者TPN获益的预测因素,观察因素包括SGA、营养风险指数(NRI)、老年营养风险指数(GNRI)、BMI、白蛋白、前白蛋白及生存时间。

患者出院后随访发现,1年、3年死亡率分别为28.8%、40.3%,调整年龄、性别、C 反应蛋白、并存病、血糖、糖尿病、诊断及感染并发症后,COX比例风险生存模型分析发现,TPN治疗前患者SGA及白蛋白(<25g/L)与治疗后死亡率的关系最为密切(图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