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著名调水工程及意义
资源的跨区域资源调配全部

施工难度
黄河以南需 动力提水, 黄河以北可 顺地势北流
现有 配套设施
有京杭大运 河及沿线湖 泊可利用
中线
丹江口水库 及三峡水库
北京、华北
地势较复杂, 但南高北低, 水可自流向北
有丹江口水 库、三峡水 库可利用
西线 通天河、 雅砻江、 大渡河 黄河上游
地形复杂, 工程量大
可利用 设施极少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是对古老运河的 有效利用,既表达运河价值,又保护运 河景观。
焦炭
二、能源基地建立 3、加强煤炭的加工转换
能源输出 结构水平 的提高
提高经 济效益
一、资源开发条件
1、煤炭资源丰富,开采条件好
知
2、市场广阔
识
3、位置适中,交通比较便利
纲 二、能源基地建立
要
1、扩大煤炭开采量
2、进步晋煤外运才能
3、加强煤炭的加工转换
3、北煤南运〔晋煤外运〕
我国的煤炭资源主要集中在“三西〞 〔即山西、陕西、内蒙古西部〕,水力资 源则有70%在西南地区。而东南沿海供电 中,80%来自煤电。北煤南运,西煤东运。 在京沪京广铁道路上,货运的40%运的是 发电用煤。黄金水道的30%、高速公路的 四分之一运的还是发电的煤。这个比率依 然满足不了需求。
• 有利于消费开展和生态 保护
• 扩大农业灌溉面积,进 步粮食产量
• 提供水电,促进航运
一、西气东输的原因〔读图分析〕 1、我国能源消费和消费的地区差异大
一、西气东输的原因〔读图分析〕
2、调整能源消费构 造
大量使用煤炭作为能源会带来哪些问题?
(1)可吸入颗粒物增多
(2)酸雨范围增大
造成空气污染
三、能源的综合利用
南水北调的背景地理意义

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南水北调工程的建设,提高了北方地区人民的生活水平, 保障了居民的饮用水安全。
水资源的增加也有助于提高北方地区的卫生条件,减少疾 病的发生。
03
CATALOGUE
南水北调工程的影响
对水资源的影响
缓解北方水资源短缺
南水北调工程通过将长江流域的水资 源调往北方,有效缓解了北方地区的 水资源短缺问题,为当地的生产生活 提供了充足的水源。
力。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03
积极参与国际南水北调科技合作与交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
管理经验。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1 2
加强区域水资源配置
优化区域水资源配置,满足各地区生产和生活用 水需求。
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通过南水北调工程,推动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和 繁荣。
3
加Hale Waihona Puke 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强化区域生态环境保护,促进区域生态环境的改 善和可持续发展。
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
02
CATALOGUE
南水北调的地理意义
解决水资源分布不均问题
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水资源丰富,而黄淮海流域水资源相对匮乏,南水北调工 程通过跨流域的水资源配置,缓解了黄淮海流域的水资源短缺问题。
南水北调工程的建设,使得北方地区能够利用南方的水资源,优化了水资源配置 ,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土壤类型
不同地区的土壤类型也不同,如黄 土、沙土和红壤等,对土壤保护和 修复提出了要求。
社会经济背景
01
02
03
人口分布
北方地区人口密集,水资 源相对短缺,而南方地区 水资源丰富,人口相对稀 疏。
经济发展
北方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 后,南方地区经济发展较 快,对水资源的需求也更 高。
盘点国外调水工程

盘点国外调水工程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世界已建、在建和拟建的大规模、长距离、跨流域调水工程已达160多项,分布在24个国家。
国外已建的调水工程调水量较大的是巴基斯坦西水东调工程,年调水量148亿立方米;国外调水距离较长的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北水南调工程,输水线路长900千米,年调水量52亿立方米。
美国加州的北水南调从20世纪初至20世纪末,美国联邦政府和地方州政府组织兴建了大量的水利工程。
迄今为止,美国已建跨流域调水工程10多项,主要为灌溉和供水服务,兼顾防洪与发电,年调水总量达200多亿立方米,著名工程有:联邦中央河谷工程、加利福尼亚州北水南调工程、向洛杉矶供水的科罗拉多河水道工程、科罗拉多—大汤普森工程、向纽约供水的特拉华调水工程和中央亚利桑那工程等。
这些工程在除害和兴利两方面都起了很大作用,一是有效提高了主要江河的防洪能力,二是水资源得到了有效的开发利用,同时水电、航运、环境、旅游等也得到长足发展。
调水工程建设的成功,使美国西南部大片荒漠变为繁荣的经济高增长区,不仅使农业和牧业稳定的发展、农产品的出口量不断增加,而且绿化美化了环境,诸如航天航空、原子能、飞机制造、石油化工、机器制造、电影工业等也发展迅速,使西南地区和西海岸成为美国石油、电子、军事等尖端新兴工业的中心。
加利福尼亚州的北水南调工程是美国最具代表性的调水工程,也是全美最大的多目标开发工程。
加利福尼亚州位于美国西南部,西临太平洋,面积41万平方千米,人口2300万。
北部湿润,萨克拉门托河等水量丰沛。
南部地势平坦,光热条件好,是美国著名的阳光地带,但干旱少雨,圣华金河流域及以南地区水资源短缺。
全州年径流量870亿立方米,其中3/4在北部,而需水量的4/5在南部。
为了开发南部,联邦政府建设了中央河谷工程,加州政府建设了北水南调工程,两项工程相辅相成,共同把加州北部丰富的水资源调到南部缺水地区。
加利福尼亚北水南调工程是联邦政府与加州政府的台建项目。
南水北调相关知识点

南水北调相关知识点一、南水北调工程概况。
1. 工程目的。
- 解决我国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
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均,南方水资源相对丰富,北方水资源匮乏,南水北调通过跨流域调水,以缓解北方地区的用水紧张局面,满足城市生活、工业生产和农业灌溉等多方面的用水需求。
2. 工程线路。
- 东线工程。
- 起点在长江下游扬州附近的江都水利枢纽。
利用京杭大运河以及与其平行的河道输水,逐级提水北送,途径江苏、山东、河北等省,终点到达天津。
东线工程主要供水区域为黄淮海平原东部地区,包括山东、江苏、安徽等省的部分地区和河北东部、天津等地。
- 中线工程。
- 从长江中游的丹江口水库引水。
丹江口水库大坝加高后,通过陶岔渠首闸,沿豫西南唐白河流域西侧过长江流域与淮河流域的分水岭方城垭口后,经黄淮海平原西部边缘,在郑州以西孤柏嘴处穿过黄河,继续沿京广铁路西侧北上,可基本自流到北京、天津。
中线工程的供水范围主要是北京、天津、河北、河南等省(市)的大中城市。
- 西线工程。
- 西线工程规划从长江上游的通天河、雅砻江、大渡河调水入黄河上游,以解决我国西北地区和华北部分地区干旱缺水问题。
目前西线工程处于规划研究阶段。
3. 工程规模。
- 南水北调工程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调水工程。
它涉及众多水利设施的建设,包括水库、渠道、泵站等。
例如,中线工程的丹江口水库,总库容达到290.5亿立方米,是南水北调中线的水源地,其大坝加高工程也是工程中的重要部分。
二、工程建设中的技术难题及解决措施。
1. 穿黄工程技术。
- 在中线工程中,穿黄工程是关键技术难题之一。
需要在黄河河床下开凿隧洞,将南水北调的水安全地从黄河南岸输送到北岸。
施工过程中采用了盾构法等先进技术,盾构机在复杂的地质条件下进行掘进,同时要解决防水、防沙等问题,确保隧洞的稳固性和输水的安全性。
2. 水质保护技术。
- 为了保证调水的水质,在水源地及沿线采取了一系列水质保护措施。
例如,在丹江口水库及其上游地区,加强了水污染治理,关闭了大量污染严重的企业,建设了污水处理设施,对入库河流进行综合整治,通过植树造林等生态措施减少水土流失,从而保障水源地水质达到较高标准。
国内外著名的调水、引水、排水工程

中外著名的调水、引水、排水工程中国甘肃省跨流域调水的大型自流引水灌溉工程。
它将发源于青海省境内的大通河水调至兰州市以北约60km的秦王川地区。
工程设计年自流引水4.43亿m3,灌溉面积5.87万hm2,年增产粮食约1.5亿kg,用于安置甘肃省东部贫困地区8万移民和解决灌区内40万人民的生产、生活用水;改善秦王川地区的生态环境,逐步增加植被,在兰州市北部形成绿色屏障,具有明显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
工程由引水渠首、输水渠系及其建筑物和田间配套工程组成(见图)。
总干渠从天堂寺引水渠首到甘肃省永登县香炉山总分水闸,全长86.94km,设计引水流量与渠首进水闸相同。
在香炉山总分水闸将水分至东一千渠、东二干渠和45条支渠流人灌区,东一干渠全长52.66km,设计引水流量14m3/s,灌溉面积2.11万hm2;东二干渠全长53.62km,设计引水流量18m3/s,加大引水流量21.5m3/s,灌溉面积3.38万hm2。
45条支渠总长度约674.95km。
工程设计的特点:引水及输水建筑物建筑在绵延山岭地带,穿越崇山峻岭,输水线路长,支渠以上渠道总长度约880km;渠系建筑物多,且以隧洞群为主,总干渠和干渠工程共有隧洞71座,总长度110km,其中盘道岭隧洞长度15.7km,为城门洞形断面4.2m×4.4m;30A隧洞长度11.64km,为圆形断面,直径4.8m。
隧洞所通过的地区,自然条件十分恶劣,隧洞埋深大,岩石为软岩类,工程地质条件极为复杂,施工难度大。
渡槽38座,其中东二干渠庄浪河高排架渡槽全长2194.8m;倒虹吸3座,其中先明倒虹吸设计水头107m,全长524.8m,采用直径为2.6m的双排钢管,其规模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居亚洲第一。
工程土石方和混凝土总量为2740万m3,总投资为29.5亿元。
工程于1976年开工建设,由于受建设资金和施工技术条件限制,于1980年停工缓建。
1985年工程复工建设时,在盘道岭长距离隧洞施工中采用了新奥法等先进施工工艺和掘进机械,在30A等长距离隧洞施工中采用了双护盾全断面掘进机、悬臂式掘进机、双臂掘岩台车、锤式掘进机等20世纪80年代中期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机械、施工工艺技术,以及国际上先进的管理模式,在施工中取得了多项技术突破:解决了长距离、大断面、软岩隧洞新奥法施工及超长距离施工通风、光面爆破等技术难题;双护盾全断面掘进机在30A 隧洞施工中创造了年掘进10km的优秀成绩,开创了一头进、一头出、一举贯通的先例和10km以上隧洞施工采用1条通风管道通风的先例;双护盾全断面掘进机在38号隧洞施工中创造了日进尺75.2m和月进尺1400m 的80年代中期世界纪录。
南水北调工程的意义和对环境的影响

南水北调工程的意义和对环境的影响1.解决北方地区的水资源短缺问题:南水北调工程通过调水的方式,将长江的水资源输送到北方地区,满足北方地区人民对水资源的需求,解决了北方地区长期以来存在的严重缺水问题,保障了人民的正常生活和经济的持续发展。
2.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北方地区是中国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中心,解决北方地区的水资源问题对整个国家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为北方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促进了北方地区的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3.平衡区域的发展差异:中国的地理环境非常复杂,南方地区水资源相对丰富,而北方地区则相对匮乏。
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通过调水的方式将南方的水资源输送到北方,可以缓解南北地区之间的发展差异,实现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
1.生态环境的改善: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使得北方地区得到了水资源的补充,极大地改善了当地的水环境,提高了北方地区的生态环境质量。
特别是北方干旱的地区,由于缺水问题的解决,可以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的平衡,改善土地的肥沃程度,促进植被的生长。
2.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可以使得南方的水资源得到充分利用,避免了南方地区水资源的浪费。
南方地区的水源往往需要通过排放到大海中来实现排水,南水北调工程可以将这些水资源转移到北方地区,使得南方的水资源得到更加合理和可持续的利用。
3.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可以满足北方地区人民的正常用水需求。
缺水是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可以避免因为水资源短缺而引发的社会动荡,保障了人民的正常生活和经济的稳定发展。
总的来说,南水北调工程对改善北方地区的水资源短缺问题和促进北方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同时,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也注重了对环境的保护,改善了生态环境质量,实现了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南水北调工程的成功实施,对于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中国南水北调工程的意义及效果评估

中国南水北调工程的意义及效果评估中国南水北调工程被誉为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之一,自2002年开工以来,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该工程的意义不仅在于解决了中国北方地区的水资源短缺问题,还在环境保护、农业发展、生态修复等方面产生了积极的效果。
本文将从意义和效果两个方面对中国南水北调工程进行评估。
一、意义评估1. 解决北方水资源短缺问题中国北方地区自然水源匮乏,地下水资源持续开采导致水位下降,严重影响了生态环境和人民生活。
南水北调工程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调水调解水资源分布不均衡的问题,解决北方地区的水资源短缺。
工程建成后,为北方地区提供了巨大的水资源保障,有效缓解了水源紧张的状况。
2. 加强区域经济发展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为中国北方地区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发展机遇。
由于北方地区水资源的匮乏,很多工业和农业项目无法得到充分发展。
南水北调工程的成功实施,使得这些项目得以顺利推进,促进了北方地区的经济发展。
3. 促进区域水资源合理配置南水北调工程实现了中国水资源的跨流域调剂,使得水资源得到了更加合理的配置。
通过引水调水,将水源从相对丰富的地区引往相对贫乏的地区,实现了水资源的优化分配,提升了整体水资源的利用效率,降低了资源的浪费。
4. 有效推动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南水北调工程不仅仅是把水输送到北方,更重要的是为北方地区的生态环境修复和保护提供了机会。
借助南水北调工程的引水,对水源地进行生态修复和保护,使得北方地区的湖泊、河流等水体恢复了生态平衡。
工程的实施还有效降低了地下水位下降的速度,保护了地下水资源。
二、效果评估1. 北方地区水资源保障效果显著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使得北方地区水资源的保障能力大大提升。
根据相关数据,工程建成后,每年能向北京输送超过30亿立方米的水资源,有效缓解了北方地区的水资源短缺问题。
众多北方城市和农田得以受益,居民生活条件得到了显著改善。
2. 经济发展稳步推进南水北调工程为北方地区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推动力。
南水北调工程的意义和对环境的影响

南水北调工程的意义和对环境的影响南水北调工程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工期最长的水利工程,其意义重大而深远。
南水北调工程的主要目的是将长江、汉江、淮河等南方水源通过调水工程输送到北方的黄河、海河等缺水地区。
下面将从两个方面来阐述南水北调工程的意义和对环境的影响。
首先,南水北调工程对中国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南方地区水资源丰富,而北方地区常年面临水资源短缺的困境。
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可以实现跨区域调水,满足北方地区的用水需求,缓解水资源短缺的问题,提高北方地区的水资源利用效率。
这对于改善北方地区的生态环境,防止干旱、水荒等问题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南水北调工程水源地还引入了南方的优质水源,使得北方地区的水质得到提升,对改善北方地区的生活和生态环境具有积极的影响。
其次,南水北调工程对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南方地区的水资源丰富,而北方地区是中国的重要经济增长极。
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可以通过跨区域的水资源调配,使得北方经济得到更好的发展,推动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不仅可以满足北方的农业用水需求,提高粮食产量和质量,减少对南方的农产品依赖,还可以满足北方地区的工业用水需求,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发展。
然而,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也带来了一定的环境影响。
首先,工程建设过程中需要开展大规模的土地征收和搬迁工作,这对于受影响地区的生态环境和当地居民的生活产生了一定的冲击。
其次,南水北调工程需要通过修建大规模的输水工程,可能对当地的生态系统造成一定的破坏,例如河道改变、湿地退化等。
此外,南水北调工程在南方水源地进行水源调度,可能对当地水资源产生影响,导致南方地区的水资源短缺等问题。
针对环境影响问题,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采取一系列的环境保护和生态补偿措施。
例如,在征地搬迁工作中,工程部门会确保受影响的农田得到充分保护和恢复,确保受影响居民的生活得到妥善安置。
在水源调度方面,南水北调工程实施了科学的水资源保护和调度措施,避免了对南方水源的过度利用和损害。
利比亚调水工程实施方案

利比亚调水工程实施方案第一部分: 项目背景和意义一、项目背景利比亚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国家,其干旱气候和地理位置限制了国内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利比亚是世界上最缺水的国家之一,其大部分地区的水资源仅依赖于地下水。
然而,地下水资源已经进入了枯竭的状态,给利比亚的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带来了严重影响。
因此,利比亚急需一项大规模的调水工程来解决其水资源短缺问题。
二、项目意义1. 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
通过调水工程,可以将丰富的水资源从其他地区输送到利比亚,解决国内水资源的短缺问题,保障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用水需求。
2. 促进经济发展。
水资源是支撑农业生产和工业发展的基础,调水工程可以有效促进利比亚的农业和工业发展,带动国民经济的增长。
3. 提高生态环境保护水平。
调水工程还可以改善利比亚的生态环境,有效保护和利用水资源,减少地下水过度开采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实现可持续发展。
第二部分: 项目概述一、项目名称利比亚调水工程二、项目范围1. 供水来源地: 利比亚周边地区或国际水域2. 供水输送线路: 从供水来源地经过设施处理后输送至利比亚内部城市和农村地区3. 供水设施建设: 包括输水管道、水库、泵站、水处理厂等设施4. 供水管理和运营: 包括供水系统管理、水资源利用和保护等内容三、项目规模1. 调水输送量: 根据利比亚的实际需求,设计输送水量达到满足国内城乡居民和农业用水需求的最佳方案2. 供水设施建设面积: 根据输送水量和输送线路长度,设计相应规模的水库、输水管道和泵站等供水设施3. 供水管理和运营规模: 设计建立覆盖全国各地水资源管理和运营体系四、项目目标1. 实施一项可持续的调水工程,解决利比亚国内的水资源短缺问题,满足国内城乡居民和农业用水需求2. 提高利比亚的水资源利用率,促进国内农业和工业发展,带动国民经济增长3. 提高利比亚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水平,改善国内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第三部分: 项目实施方案一、项目可行性研究1. 调研利比亚国内水资源状况,包括地下水资源、地表水资源和海水淡化资源2. 分析国外水资源供应情况,包括周边国家和国际水域的水资源状况3. 对不同水资源供应途径的技术可行性和经济可行性进行评估和比较4. 进行项目实施风险评估和应对方案研究5. 提出最佳的调水工程实施方案,包括供水源地选址、输水线路设计、供水设施建设等二、项目建设方案1. 供水源地选址: 根据可行性研究结果,确定最佳的供水源地,考虑水质、供水量、输送距离等因素2. 输水线路设计: 根据供水源地和利比亚内部城市和农村地区的地理位置,设计输水线路,包括输水管道、泵站、水库等设施3. 供水设施建设: 根据输水线路设计结果,进行相应规模的水库、输水管道和泵站等供水设施建设4. 供水系统管理和运营: 设计建立全国各地的水资源管理和运营体系,包括水资源利用监测和保护、供水系统运营和管理等内容5. 项目实施计划: 制定项目实施计划,包括工程建设、设施投产、系统运行等阶段性任务和时间节点三、项目资金筹措1. 制定项目资金筹措方案,包括政府财政支持、国际金融组织支持、社会投资和私人融资等多种途径2. 设计项目资金使用计划,保障项目建设和运营的资金需求3. 根据项目实施进展和资金使用情况,及时进行资金调整和监督四、项目推进机制1. 设立专门的项目推进机构,负责项目策划、方案设计、资金筹措和实施监督等工作2. 设立项目推进专班,明确细化各阶段任务和责任,确保项目顺利实施3. 加强项目推进机构和专班的协调合作,确保项目实施各项工作的顺利推进五、项目实施监督1. 设立专门的项目实施监督机构,负责项目建设、设施运行和管理、水资源利用和保护等工作的监督2. 制定项目实施监督计划和内容,对项目各项工作进行定期监测和汇报3. 加强政府监管和社会监督,确保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合规和合法性第四部分: 结语利比亚调水工程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项目,对于解决利比亚的水资源短缺问题、促进国家经济发展、改善生态环境等具有重大意义。
古今中外著名调水工程

古今中外著名的的跨流域调水工程引言:人类在长期生产实践中积累了寻找水源的经验和办法,其“法宝”之一就是个体行为的“挖潜”,向地下取水———挖井;“法宝”之二则是集体行为的“开源”,向水源地开拓引水,向远方跨流域调水。
发生在现代的水资源危机是人类生存又一次面临的严峻问题。
其生成的原因有:资源性、时空性、污染性及浪费性等多种因素。
跨流域调水就是为解决水资源在时间、空间分布上的不均或资源性的短缺而采取的水资源优化配置工程措施。
一、我国的跨流域调水工程1、我国古代调水工程闻名中外的中华辉煌历史遗产———京杭大运河,始建于春秋末(公元前五世纪),据《左传》记载,在公元前486年(鲁哀公9年),春秋战国的吴王夫差,在江淮之间,开渠挖沟,串通湖泊河道,构成了长江与淮河之间最早的水上通道,京杭大运河的祖河原型———邗沟。
后经隋(公元581~618年)及元(公元1206~1368年)两代扩建延伸。
著名的都江堰灌溉工程,战国秦昭王(公元前256年)时开始修建,历时数十年,由蜀郡守李冰及其子主持,凿漓堆开宝瓶口作堰,分岷江为内外二支,引水入内江,避水害而得灌溉之利,使用至今。
计引水流量为600m3/s,年引水量约110亿m3,现有干渠2145km。
灌区内小水电装机容量8.3万KW。
秦朝(公元前221~前206年)修建的郑国渠(位于陕西)引泾水入洛水灌溉农田。
同时建成的全长34km的灵渠,将湖南湘江和广东漓江的上游联通,将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连接,也成为我国古运河之一。
2、新中国成立后修建的调水工程湖北的丹江口水利枢纽引汉工程,1958年开工,1973年建成。
枢纽一期工程:坝顶高程162m,库容208.9亿m3,装机6台总容量90万KW,斜面及垂直升船机,引汉工程总干渠首清泉沟进水闸,灌溉湖北灌区14万m3,设计流量100m3/s。
另一河南灌区2. 6万hm2,设计流量100 m3/s,由陶岔进水闸引水。
该工程也是南水北调中线的前期工程。
世界各地跨流域调水工程

世界各地跨流域调水工程【中国】南水北调工程 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
从时间分配上来看,夏秋季节多,冬春季节少;从空间分布上来看,东部多西部少,南方多北方少。
秦岭一一淮河是我国南方丰水区和北方缺水区的一条重要分界线,也是我国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
从我国各大江河径流量来看,长江、珠江、黑龙江水资源总量较丰富,而黄河、淮河、海河、滦河、辽河径流量较少,水资源十分紧张。
再加上近几十年来人口的增长,工农业的发 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更加剧了北方水资源紧缺的程度。
此外,我国水资源综合利用 率也较低,浪费和污染都相当严重。
因此,近几十年来,淡水资源紧缺严重制约着我国 北方地区经济的发展,影响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华北地区,必须 实行跨流域调水,把水资源相对丰富的长江水调到北方来。
中国南水北调工程分为三线:东线工程:从长江下游扬州江都抽引长江水,利用京杭大运河及与其平行的河道 逐级提水北送,并连接起调蓄作用的洪泽湖、骆马湖、南四湖、东平湖。
出东平湖后 分两路输水:一路向北,在位山附近经隧洞穿过黄河;另一路向东,通过胶东地区输 水干线经济南输水到烟台、威海。
规划分三期实施。
中线工程:从丹江口水库陶岔渠首闸引水,沿规划线路开挖渠道输水,沿唐白河 流域西侧过长江流域与淮河流域的分水岭方城垭口后,经黄淮海平原西部边缘在郑州 以西孤柏嘴处穿过黄河,继续沿京广铁路西侧北上,可基本自流到北京、天津。
西线工程:在长江上游通天河、支流雅碧江和大渡河上游筑坝建库,开凿穿过长 江与黄河的分水岭巴颜喀拉山的输水隧洞,调长江水入黄河上游。
西线工程的供水目 标主要是解决涉及青、甘、宁、内蒙古、陕、晋等6省(自治区)黄河上中游地区和 渭河关中平原的缺水问题。
【巴基斯坦】西水东调工程朱瞳瞳亚洲江苏省泰兴中学地理组巴基斯坦大部分地区为亚热带气候,南部为热带气候,年均降水不足300毫米,干旱半干旱地区占陆地国土面积的60%以上,巴基斯坦为农业国,耕地集中在印度河平原,由于气候干旱,农业生产很大程度上依靠灌溉。
21世纪震惊世界的最宏伟的工程——西南调水大西北

21世纪震惊世界的最宏伟的工程世纪震惊世界的最宏伟的工程——————西南调水大西北西南调水大西北作者:陈昌杰(四川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规划设计分院)世界上曾有人预言:“21世纪,将爆发水的战争”。
不管这预言是否正确,对于水资源短缺的国家,水!的确已成为关系国家民族生存发展的极其重要的战略资源。
因此,解决好水的问题,做好水资源的合理调配、充分利用,是关系国家长治久安、繁荣发展的一件大事。
一、我国水资源的地区分布很不均匀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仅及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而且地区分布很不均匀。
从每平方千米的水资源量来看,大西北仅6万立方米,而西南达50万立方米,西南是大西北的近9倍。
同样,人均水资源占有量,西南的西藏超过20万立方米,而西北的宁夏仅210立方米,仅及西藏的千分之一。
大西北是全国最干旱的地区,全国沙漠面积的90%以上,都集中在大西北。
这些地方海拔高程绝大多数在2000米以下,像新疆的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有近40万立方千米的沙漠均在1500米以下。
那里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只要有了水,沙漠可改变成富饶的绿洲。
水资源贫乏,已成为大西北开发的最大制约因素。
而西南的西藏,除雅鲁藏布江、怒江、澜沧江等中下游河谷外,海拔高程大多在4000米以上,丰富的水资源,除了灌溉少量的土地外都白白流出国境。
如果能将西南的水资源调到大西北,那将从根本上改变大西北严重干旱缺水的面貌,也使西南的水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
现在西部大开发为此创造了最好的历史机遇,西南调水到大西北已不再是梦想。
二、从西南调两条黄河的水到大西北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提出南水北调的设想,即从长江调水到北方,并提出东中西3条线路。
其中西线从长江上游河源地区,即金沙江上游的通天河、雅砻江上游的甘孜河、大渡河上游的脚木足河等,通过引水调水至黄河上游(达日河段),调水量近200亿立方米,仅能解决西北少部分地区的缺水问题,整个大西北地区的缺水问题,依然无法解决。
贝加尔湖调水工程东线方案

贝加尔湖调水工程东线方案一、前言贝加尔湖是世界上最深、最古老的淡水湖之一,坐落在俄罗斯境内,被誉为“地球上的明珠”,是世界自然遗产。
然而,由于贝加尔湖的水位逐渐下降,湖泊生态环境受到严重威胁,已经成为当今世界上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之一。
为了减轻贝加尔湖水位下降的问题,俄罗斯政府提出了进行调水工程的方案,以解决贝加尔湖的水资源问题。
在贝加尔湖调水工程的实施过程中,东线调水工程是其中的一部分,它的目的是通过调水,使得贝加尔湖的水位得到稳定恢复,保护湖泊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确保贝加尔湖能够长期维持良好的生态环境,为此,对贝加尔湖调水工程东线方案进行深入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二、调水工程的背景和意义贝加尔湖位于俄罗斯南西伯利亚高原的谢列梅诺夫高地附近,由于地处高原,天然有着极佳的自然灌溉条件。
而且贝加尔湖具有独特的生物多样性,许多稀有物种等生活在湖中,与此同时,贝加尔湖对于周边地区的气候调节也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然而,近年来受气候变化的影响和人类活动,贝加尔湖的水位持续下降,湖泊生态系统遭受到了巨大的威胁。
通过对贝加尔湖调水工程的实施,可以保证贝加尔湖的水位得以稳定,进而保护湖泊的生态系统。
此外,贝加尔湖也是一个重要的生活用水来源,对于附近居民的生活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通过调水工程,可以有效地解决贝加尔湖水资源短缺的问题,保障当地居民的饮水安全。
三、调水工程的目标贝加尔湖调水工程东线方案的目标是通过建设输水渠道,在贝加尔湖流域的水资源充足地区,将多余的水资源输送至贝加尔湖,从而提高贝加尔湖的水位。
同时,为了保护湖泊生态系统的完整性,调水工程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保护措施,确保调水工程对贝加尔湖的生态环境没有不利影响。
四、调水工程的具体实施方案1. 输水渠道的建设作为调水工程的主要方式,输水渠道的建设至关重要。
东线调水工程的输水渠道将从水资源丰富的安加尔斯基区出发,经过数百公里的建设,最终到达贝加尔湖。
在建设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输水渠道的稳定,以及对周边环境的影响,确保输水渠道的建设能够对当地生态环境产生最小的影响。
世界各地跨流域调水工程

世界各地跨流域调水工程省泰兴中学地理组朱瞳瞳亚洲【中国】南水北调工程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
从时间分配上来看,夏秋季节多,冬春季节少;从空间分布上来看,东部多西部少,南方多北方少。
秦岭——淮河是我国南方丰水区和北方缺水区的一条重要分界线,也是我国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
从我国各大江河径流量来看,长江、珠江、水资源总量较丰富,而黄河、淮河、海河、滦河、辽河径流量较少,水资源十分紧。
再加上近几十年来人口的增长,工农业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更加剧了北方水资源紧缺的程度。
此外,我国水资源综合利用率也较低,浪费和污染都相当严重。
因此,近几十年来,淡水资源紧缺严重制约着我国北方地区经济的发展,影响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华北地区,必须实行跨流域调水,把水资源相对丰富的长江水调到北方来。
中国南水北调工程分为三线:东线工程:从长江下游江都抽引长江水,利用京杭大运河及与其平行的河道逐级提水北送,并连接起调蓄作用的洪泽湖、骆马湖、南四湖、东平湖。
出东平湖后分两路输水:一路向北,在位山附近经隧洞穿过黄河;另一路向东,通过胶东地区输水干线经输水到、威海。
规划分三期实施。
中线工程:从丹江口水库陶岔渠首闸引水,沿规划线路开挖渠道输水,沿唐白河流域西侧过长江流域与淮河流域的分水岭方城垭口后,经黄淮海平原西部边缘在以西孤柏嘴处穿过黄河,继续沿京广铁路西侧北上,可基本自流到、天津。
西线工程:在长江上游通天河、支流雅砻江和大渡河上游筑坝建库,开凿穿过长江与黄河的分水岭巴颜喀拉山的输水隧洞,调长江水入黄河上游。
西线工程的供水目标主要是解决涉及青、甘、宁、、陕、晋等6省(自治区)黄河上中游地区和渭河关中平原的缺水问题。
【巴基斯坦】西水东调工程巴基斯坦大部分地区为亚热带气候,南部为热带气候,年均降水不足300毫米,干旱半干旱地区占陆地国土面积的60%以上,巴基斯坦为农业国,耕地集中在印度河平原,由于气候干旱,农业生产很大程度上依靠灌溉。
世界著名调水工程及意义

中国南水北调工程正在实施的中国南水北调工程是世界上最大的远距离、跨流域、跨省市调水工程。
我国南涝北旱,南水北调工程通过跨流域的水资源合理配置,大大缓解我国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问题,促进南北方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分东线、中线、西线三条调水线。
西线工程在最高一级的青藏高原上,地形上可以控制整个西北和华北,因长江上游水量有限,只能为黄河上中游的西北地区和华北部分地区补水;中线工程从第三阶梯西侧通过,从长江中游及其支流汉江引水,可自流供水给黄淮海平原大部分地区;东线工程位于第三阶梯东部,因地势低需抽水北送。
美国加州北水南调工程加利福尼亚州的北水南调工程,它也是全美最大的多目标开发工程。
加利福尼亚州位于美国西海岸,北部气候湿润多雨,萨克拉门托河水系水量丰沛。
南部气候干燥,地势平坦,光热条件好,是美国著名的阳光地带,那里生活着该州2/3的人口,水源却与人口成反比例。
1960年,加州进行了全民投票公决,以51%的支持率使调水决策获得通过。
于是,一项规模宏大的北水南调工程开工了。
从加州最北边的奥罗维尔湖到最南端的佩里斯湖,整个调水工程主干道南北绵延1000多公里,占加州南北总长度的2/3,该工程经过了13年的努力,终于在1973年完成了输水主管道的建设。
目前,加州北水南调工程的年调水量达亿立方米,供加州南部2000万人使用,即全州2/3人口因此受益。
这些北水70%用于城市,30%用于农村,60万英亩的农田靠它灌溉。
澳大利亚雪山调水工程澳大利亚虽然地广人稀,人均占有淡水资源不少,可是澳洲大陆全境年均降水量仅470毫米,是世界上降水量较少的大陆,其内陆部分地区存在着干旱缺水较为严重的状况。
为了解决那里缺水的问题,澳大利亚从1949年开始修建一个规模宏大的雪山调水工程,直至1975年完全竣工,历时26年。
位于澳大利亚东南部的雪山东坡斯诺伊河的一部分多余水量引向西坡的缺水地区。
沿途还利用水位落差发电,供应首都堪培拉和墨尔本、悉尼等城市。
国外著名的调水工程概览

( ) 要性 及 可行性 一 必
以色列地处地 中海沿岸 ,属地 中海气候 ,夏季炎 热 干燥 ,冬季温 和多雨 ,年降水约为2 0 0 毫米 ~ 0 毫 90 米 ,北 多南少 。以色列南方干旱缺水 ,北方水源相对
行统一水价 ,得以在水源地2 0 0 千米 以外的南部发展灌
溉 ,改 善 严 酷 的 生 态环 境 条件 ,从 而 带 动 南 部 经济 社
丰富 ,东北部的太 巴列湖高水位时蓄水量可高达4 亿 3
立 方米 。为 此 , 以色 列 建 设北 水南 调 工 程 ,以 太 巴 列
会 的发展 ,同时也扩大了以色列国的生存空间 ,把 大 片不毛之地变为绿洲 ,利用南 部充足 的光热条件 ,生
地理纵横
到干旱的加州南方地 区,成为 目前美国最大的调水工 程 。该工程经过了1 年的努力 ,终于在 17 年完成 了 3 93
输水 主管道 的建 设 。
21 0 0年 第 1 4期
蠢
其三是为调水建造的l 座大大小小 的水库 ,点缀于绿 6 树雪 山之 间,形成了旅游胜地 ;其 四是西部的水质大 为改善 ,生态环境宜人。
21 0 0年 第 1 4期
地 理 纵 横
山东省 沂南 第一 中学 ( 7 3 0) 王 26 0
目前 ,很多国家和地 区水资源短缺 ,且很大一部 分淡 水资源分布在人迹 罕至 的地 区,而一些人 口密集 的地 区 ,淡水资源严重短缺 ,严重制约着当地经济社 会 的发展 。如何正确开发利用水资源 ,是摆在人类面 前的一大问题 。到 目前为止 ,世界上很 多国家部对跨 流域调水产生 了浓厚的兴趣 ,修建了很 多工程 ,来解 决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问题 。据不 完全统计 ,迄今 为止全世界已建 、在建或拟建的大规模远距离调水工 程有10 6 多项 ,主要分布在2 个国家。下面就其中几项 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著名调水工程
中国南水北调工程
正在实施的中国南水北调工程是世界上最大的远距离、跨流域、
跨省市调水工程。
我国南涝北旱,南水北调工程通过跨流域的水资源
合理配置,大大缓解我国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问题,促进南北方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分东线、中线、西线三条调水线。
西线工程在最高一级的青藏高原上,地形上可以控制整个西北和
华北,因长江上游水量有限,只能为黄河上中游的西北地区和华北部
分地区补水;中线工程从第三阶梯西侧通过,从长江中游及其支流汉
江引水,可自流供水给黄淮海平原大部分地区;东线工程位于第三阶
梯东部,因地势低需抽水北送。
美国加州北水南调工程
加利福尼亚州的北水南调工程,它也是全美最大的多目标开发工程。
加利福尼亚州位于美国西海岸,北部气候湿润多雨,萨克拉门托
河水系水量丰沛。
南部气候干燥,地势平坦,光热条件好,是美国著
名的阳光地带,那里生活着该州2/3的人口,水源却与人口成反比例。
1960年,加州进行了全民投票公决,以51%的支持率使调水决策获得通过。
于是,一项规模宏大的北水南调工程开工了。
从加州最北边的
奥罗维尔湖到最南端的佩里斯湖,整个调水工程主干道南北绵延1000 多公里,占加州南北总长度的2/3,该工程经过了13年的努力,终于在1973年完成了输水主管道的建设。
目前,加州北水南调工程的年调水
量达49.3亿立方米,供加州南部2000万人使用,即全州2/3人口因此受益。
这些北水70%用于城市,30%用于农村,60万英亩的农田靠它灌溉。
澳大利亚雪山调水工程
澳大利亚虽然地广人稀,人均占有淡水资源不少,可是澳洲大陆
全境年均降水量仅470毫米,是世界上降水量较少的大陆,其内陆部分地区存在着干旱缺水较为严重的状况。
为了解决那里缺水的问题,澳
大利亚从1949年开始修建一个规模宏大的雪山调水工程,直至1975年完全竣工,历时26年。
位于澳大利亚东南部的雪山东坡斯诺伊河的一部分多余水量引向西坡的缺水地区。
沿途还利用水位落差发电,供应
首都堪培拉和墨尔本、悉尼等城市。
雪山调水工程包括7座水电站、8 0公里引水管道、11条共145公里压力隧洞、16座大坝及其形成的调节水库、1座泵站、510公里330千伏高压电网等等,是澳大利亚跨州界、跨流域,集发电、调水功能于一体的水利工程,也是世界上较为复杂
的大型调水工程。
它能对墨累达岭河流域几个州进行供水,取得了相
当可观的经济效益。
埃及横跨亚、非两大洲调水工程
埃及国土面积100万余平方公里,绝大部分为沙化地和沙漠,适宜
于人居和农业生产的地区只有尼罗河三角洲和尼罗河谷地,仅占国土
面积的4%。
然而,随着埃及人口的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这条
贯穿埃及全境的河流再也不能以其自然流淌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了。
于是上世纪70年代埃及修建了著名的阿斯旺水坝,控制了尼罗河水流,
使其盈时不涝、缺时不旱。
几十年来,阿斯旺水坝给埃及带来了巨大
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这项跨越亚、非两大洲的调水工程将为苏伊
士运河两岸新增380万亩耕地,为150万人口提供生活用水,缓解埃及
的粮食短缺状况,大大促进干旱的西奈半岛的全面发展和繁荣。
秘鲁马赫斯东水西调工程
秘鲁位于南美洲西北部,全国年均降水量1691毫米,人均占有的
水资源也不少,可是降水量和水资源的分布却极不均衡。
秘鲁西部太
平洋沿岸是沙漠地区,年均降水量不足50毫米,是世界上最干旱的地
区之一。
秘鲁东部为亚马逊河上游地区,属热带雨林气候,年降水量
均超过2000毫米,面积占全国的62.7%,人口稀少,大量水资源根本
得不到利用。
为了改变水资源不合理分布的局面,发展秘鲁经济,秘
鲁政府作出重大的战略决策,集全国之力,修建马赫斯调水工程,将
东部充沛的水资源,引到西部安第斯山区,彻底解决首都利马及西部
其他大城市严重缺水的问题。
.1 经济效益
大规模、长距离、跨流域调水,不仅缓解或解决了缺水地区城市和工农业用水,而且带来了水力发电、防洪、航运、养殖、旅游等综合效益。
2.1.1 供水效益
长距离调水工程对美国西部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对整个美国经济的宏观布局和优化资源配置都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通过有计划地建设长距离调水工程,给缺水地区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大大促进了地区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如在加州中南部,年降雨量仅200~400mm,部分地区不足100mm,素有干旱“荒漠”之称。
由于修建了中央河谷、加州调水、科罗拉多水道和洛杉矶水道等长距离调水工程,从而为受水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充足的水源,使干旱河谷地区发展灌溉面积133.3万hm2,成为美国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和出口基地。
供水工程还保证了加州南部洛杉矶为中心的6个城市1700多万人生活和工业、环保等用水需要。
目前,加利福尼亚州已成为美国人口最多、灌溉面积最大、粮食产量最高的一个州。
洛杉矶市也已成为美国的第三大城市。
昔日干旱荒凉的南加州现已是一片绿洲,景色宜人。
同时,由于农牧业的稳定发展,人口的增加,技术力量的移入,促进了航天航空、原子能、飞机制造、石油化工、机器制造、电影工业等新兴产业的迅速发展,使西南地区和西海岸带成为美国石油、电子和军事等尖端新兴工业中心。
巴基斯坦的西水东调工程,从西三河向东三河调水,年调水量148亿m3,灌溉农田153.3万㎡。
工程的实质进一步完善了印度河平原的灌溉体系,使东三河流域广大平原地区的农、牧、工业等获得持续不断的发展,并使巴基斯坦由原来的粮食进
口国变成不仅粮食已能自给,而且每年还可以出口小麦150万t、大米120万t的国家。
2.1.2 发电效益
大规模、长距离、跨流域调水,往往都有大量落差可以利用,为调水区和受水区提供廉价电能。
有的调水工程甚至就是专门为水力发电而设计修建的。
前者,如澳大利亚雪山工程,可利用落差760m,发电装机容量374万kW;后者如加拿大魁北克工程,发电装机容量达1019万kW。
2.1.3 其他效益
调水可以增加通行线路和里程,促进航运事业发展,降低运输成本,加强区域经济交流;调水可以把营养盐带入调水体系,有利于饵料生物和鱼类生长与繁殖,促进渔业发展;调水还可以径污比增高,改善水质,扩大水域,造人工和生态景观,发展旅游、娱乐业等。
2.2 生态效益
调水可以使缺水地区增加水域,导致水圈和大气圈、生物圈、岩石圈之间的垂直水气交换加强,有利于水循环,改善受水区气象条件,缓解生态缺水。
调水还可以增加受水区地表水补给和土壤含水量,形成局部湿地,有利于净化污水和空气,汇集、储存水分,补偿调节江湖水量,保护濒危野生动植物。
2.3 地质效益
调水灌溉可以减少地下水的开采,有利于地表水、土壤水和地下水的入渗、下渗和毛管上升、潜流排泄等循环,有利于水土保持和防止地面沿降。
加州某地区从1940的年起每井超采水量180万m3,开来深度305~754m,地面下沉影响9000km2农田耕作,调水后有效地防止了地面沉降,并起到保水固土作用。
2.4 防洪效益
调水工程一般都有江河控制性综合利用,可以年调节或多年调节,有效地利用弃水,化害为利。
所以,大多数调水工程都具有不同程度的防洪作用。
如伊拉克的底格里斯—萨萨尔湖—幼发拉底调水工程,既能有效地控制西部沙漠沙丘推移,又具有防洪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