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液体的搅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取 VA ⎫ VA ⎬ VA + VB ⇒ C A0 = VA + V B 取 VB ⎭
取样 分析
(CA0为A的平均体积浓度)
结果一致,搅拌均匀 样品CA 不一致,未均匀,偏离CA0大,差
1
引入调匀度I:样品与均匀态的偏离程度
2、分隔尺度——非均相体系 对多相分散物系通过搅拌单凭调匀度尚不能反映混合物 的状态,它还与分隔尺度有关。
d1 d 2 = n1 n 2

放大试验步骤:
制作几何相似的大小不同装置 调节转速n,试验达到同样混合效果 分别计算 nd 2、n 3 d 2、nd、
d 并列表 n
比较实验结果(数据相近原则)确定放大准则 根据几何相似外推直径和转速 P111.例3-2
作业:p113. 2
4
设计思想:设法增加搅拌器的功率,而不是提高效率 能量的有效利用:根据工艺要求选用合适的搅拌器
⎧快速均布 — 搅拌能量用于增大输送量 qv即加大总体流动 ⎨ ⎩高度破碎 — 搅拌输入能量主要用于增大湍动
强化湍动的措施: 湍动强弱可通过搅拌器产生的压头 H 大小反映。压头必定全 部消耗于循环回路的阻力损失中,阻力损失越大,说明旋涡 运动越剧烈,内部剪应力越大,湍动程度越高。提高液流的 湍动程度与增加循环回路的阻力损失是相同的作用。 ① 提高搅拌器的转速:压头 H 与 n2 成正比。 ② 阻止液体的圆周运动: ◆ 内装挡板(图3-5):生成漩涡,防止液面凹陷。 ◆ 破坏循环回路的对称性(偏心、倾斜安装) (图3-5):破 坏循环回路的对称性,增加旋转运动阻力,增强湍动,消 除液面凹陷。 ◆ 安装导流筒(图3-7):控制流向,消除短路现象和死区。
直接用公式代入计算
3
(3)搅拌功率的分配 通过调节流量和压头的相对大小,以获取一定的搅拌效果 对不同的搅拌目的,可作不同的选择,功率可作不同的分配
讨论:功率P 相同条件下
qV ∝d3 H

− qV ∝n 5 H 8
8
↑d, ↓ n 知 ↓ d ,↑n
qV ↑
H↑
功率更多地用于总体流动 — 大尺度调匀
⎛ ρ nd 2 ⎞ P =ϕ⎜ 3 5 ⎜ μ , α 1, α 2 L ⎟ ⎟ ρn d ⎝ ⎠
功率准数 搅拌雷诺数
(2)搅拌功率的计算 层流区(ReM<10) 教材P107. 有误
K =
P ρn3d 5
ρ nd 2 μ
P = Cμn 2 d 3 (C = 71)
R eM =
( u = ωr = 2π nr = π nd ⇒ u ∝ nd )
I 用以度量整个液体的混合效果 — 均匀程度 (混合均匀时 I = 1)
● 宏观混合与微观混合 混合效果的度量与混合尺度有关 设备尺度(大尺度) 混合尺度的三个层次 流体微团(视分散情况) 分子尺度 (依赖于分子扩散) 1、液固物系 — 只能达到某种宏观上的均匀; 2、不互溶液体 — 剧烈搅拌分散程度提高,小尺度宏观均 匀,不能达到分子尺度上的均匀; 3、互溶液体 — 可达到分子尺度上的均匀。真正的微观混 合只有通过分子扩散才能达到达到分子尺度上的均匀 性。
K = φ ( ReM )
充分湍流区( ReM>104) P = K ρ n 3 d 5
对几何相似的搅拌装置,对比变量α1、α 2 L = 常数
步骤:① 求
R eM =
ρ nd 2 μ
教材P109.图3-9功率曲线
P = K ρn 3 d 5
② 查 K值 ③算 P
由实验测定K~ReM的关系,绘制曲线 — 功率曲线 教材P109.图3-9用以查K值
I= 或 I=
CA C A0 1 − CA 1 − C A0
⎫ (CA < CA0 ) ⎪ ⎪ ⎬ (CA > CA0 ) ⎪ ⎪ ⎭
I ≤1
I =
I1 + I 2 + ⋅⋅⋅⋅⋅ + I m m
a
b
平均调匀度
如取样体积远大于微团尺寸,两者平均调匀度均接近1 (宏观均匀);若样品体积小至与微团尺寸接近(微观而 言),两者有不同的的调匀度。因此引入分隔尺度,作为多 相分散体系搅拌操作的重要指标。
2、高粘度及非牛顿流体的混合 主要依赖充分的总体流动 原因:高粘度流体在经济的操作范围内不可能 获得高度湍动,只能处于层流流动。 常采用大直径搅拌器,如框式、锚式和螺带式, 上下往复运动的旋转搅拌器,使釜中的剪切力场 尽可能均匀,效果更佳。 1、搅拌器的混合效果与功率消耗
⎧ 足够大的流量 q V 形成强大的总体流动 ⎪ — — 大尺度均匀 ⎪ P = ρ gq V H ⎨ ⎪ 足够大的压头 H 产生高度湍动 ⎪ — — 较小微团分散 ⎩
二、搅拌器的类型
1、按结构型式分类 旋桨式 桨式 涡轮式 锚式 框式
旋桨 平直叶、折叶 开启平直叶、开启弯叶、圆盘平直叶、圆盘弯叶
2、按工作原理分类 工作原理:去壳轴流泵 旋桨式 为代表 特点:流量大、压头低;液体作轴向和切向运动 搅拌器:旋桨式、折叶桨式、螺带式 工作原理:去壳离心泵 涡轮式 为代表 特点:流量小、压头高;液体作径向和切向运动 搅拌器:平直叶桨式 其它: 气流搅拌、静态混合 (1,2,3)、管路机械混合、射流混合
第三章
液体的搅拌
一、 液体搅拌的目的
1、互溶液体的混合 2、不互溶液体的分散和接触 3、气液接触 4、固体颗粒在液体中的悬浮 5、强化液体与器壁的传热 搅拌既使物料混合,又大大加快了传质和反应; 同时起到强化传热的作用。 非均相混合 均相混合
一、液体搅拌的目的 二、搅拌器的类型 三、混合效果的度量 四、混合机理 五、功率及能量分配 六、搅拌器的放大 七、其他混合设备
(1、2) (1、2)
螺带式 (1、2、3)
三、混合效果的度量
● 根据工艺过程目的评价 强化传热、传质 — 传热系数、传质系数的大小 促进反应过程 — 反应转化率 调匀度 — 均相物系 ● 搅拌效果的评价准则 分隔尺度 — 非均相物系
1、调匀度 I 均相体系:表示样品与均匀状态的偏离程度
液体 A 液体 B
四、混合机理 1、搅拌器的两个功能
(1)总体流动 ——— 促进宏观均匀,大尺度的均匀混合。 (2)强烈湍动 ——— 促进微观均匀,小尺度的均匀混合。
2、均相液体的混合机理
1、低粘度液体的混合
● 总体流动 —釜中液相形成一个循环流动,将液体破碎成
P小 P大 P大
较大液团并被夹带至容器各处,造成宏观上的均匀。
2、功率曲线 (1)搅拌功率的影响因素
D h l B ⎧ d ; ; ; ; ⎪ 几何因素 d d d d ⎪ ⎪ 特征尺寸 α 1; α 2 ; α 3; α 4 无因次对比变 量 ⎨ ⎪ ⎪ ρ μ (转速) n ⎪ 物理因素 ⎩
P = f ( ρ、μ、n、d、α1、α 2 L)
在5个有因次的物理量中选定3个ρ、n、d为 初始变量利用因次分析法转化为无因次形式
⎧ q = u ⋅ A ∝ nd ⋅ d 2 ∝ d 3 n ⎫ qV d ⎪ ⎪ = P = ρ gqV H ⎨ V ⎬⇒ 2 2 2 H n ⎪H ∝ u ∝ d n ⎪ ⎩ ⎭
充分湍流时 K 为常数, P = K ρ n 3 d 5 ⇒ 当 P为定值时: n 3 d 5 = C ⇒ n ∝ d 3; d ∝ n ⇒ qV d = ∝d ∝n H n

放大准则:
( 1) 保 持 搅 拌 雷 诺 数 R e M 不 变 ,
n1 d12 = n2 d 22
n1 d1 = n2 d 2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ρ n1 d 1 2 ρ n2 d 22 = μ μ
(2) 保 持 叶 片 端 部 切 向 速 度 u 不 变 , 即 π nd 不 变
P P n3 d 5 不变, ∝ 3 = n3d 2 = 常数 V0 V0 d 3 n13 d 12 = n 2 d 22 q q d (4)保持搅拌器流量和压头比值 V 不变,V = = 常数 H H n (3)保持单位体积能耗
● 高度湍动 —总流中高度湍动液流中的旋涡生成尺寸很小
绕流引起驻点压差,使液滴拉长 压扁,并被破碎
的液团,漩涡尺寸越小,破碎作用越大,形成液团也 越小,而不是桨叶打碎的结果。 搅拌的效果: 不可能完全均匀,原因为 各部分的湍动也不一样 过程中液团破碎与合并 液滴微团 湍动漩涡使液滴扯开
2
五、搅拌功率
8 3 8 − 5 − 5 − 3 5
功率更多地用于湍动 — 微观混合
结论:
加大直径或降低转速,流量qV变大,实现大尺度调匀 加大转速或减小直径,压头H 变大,湍动加剧,促进微观混合
六、搅拌器的放大
理论研究不够深入,只能用经验方法逐级放大 1、用不同型式的小搅拌釜进行试验确定类型 2、按一定准则以几何相似放大 3、四个放大准则(四个不变) 4、放大试验步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