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而上美学的意义与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4
#美学#
形而上美学的意义与价值
刘旭光(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上海200234)
[中图分类号]B8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8862(2008)06-0094-06
在生活审美化和美学研究走向文化研究的时代,为什么还要追寻形而上美学的问题?当美学在努力建立自己的学科性的时候,让它重新回到它想要摆脱的东西,这是否是一种悖谬?本文试从方法与目的两个层面来探索形而上学对于美学的方法论意义与形而上美学的目的论价值。
一以形而上学为方法的形而上美学
形而上学的方法曾经是最古老与传统的美学研究方法,从柏拉图开始就以明确的形而上学的方法意识追问美学问题。
在美学领域内,承认了形而上学的方法,就承认了形而上学本身。
问题是,什么是形而上学?或者什么样的思考是形而上学式的思考?按照亚士多德的表述,/世间若有一个不动变本体,则这一门必然优先,而成为第一哲学,既然这里所研究的是最基本的事物,正是在这意义上,这门学术就应是普遍性的。
而研究ousia(本体)之所以为ousia)))包括其怎是以及作为ousia而具有的诸性质者,便属之于这一门学术。
0[1]这个追问世间之不动的,也就是最终的ousia(本体)的学科,就是形而上学,按海德格尔的表述:/形而上学是包含人类认识所把握的东西之最基本根据的科学0,/是关于作为存在者的存在者的根本知识和总体知识0[2]。
亚里士多德与海德格尔的这一表述至少揭示了形而上学的两个特征,一是探索人类知识的最基本根据,二是关于世界的根本性与总体性知识。
在这两个特征背后隐藏着我们称之为形而上学式的思想方法:/形而上学就是一种超出存在者之外的追问,以求回过头来获得对存在者之为存在者以及存在者整体的理解0[3]。
这种所谓的对整体的理解,实际上包含着对事物的意义、结构和最终根据的探索,这种探索是单向度的,它力图穿透整个现象界,从而把世界整体归结为几个自明的或自证的先验前提,并把这几个先验前提确立为理解整个世界的先验原理,以它们为解释和评判诸存在者的最后根据。
这实际上是一种融透视、归纳、演绎为一体的理解世界的方法和思维的方式,我们称之为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
海德格尔将这种方式称之为形而上学的/存在)))神)))逻辑学0机制。
这一机制把形而上学分为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存在之逻辑学,它关注/普遍的和第一性的存在者之为存在者0[4],要求人类深入到存在者内部去,从而获得存在者之本质,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穿透过程。
这个过程决定了形而上学的第二个层面:神之逻辑学,它追求/最高的和终极的存在者之为存在者0,就是对第一因的追求,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对先验前提的确立。
这两个层面是统一的。
第二个层面是第一个层面的结果,反过来又决定着第一个层面的方向。
这两个层面尽管自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体系开始,到笛卡尔、康德、黑格尔、尼采、海德格尔等人的不同形态并被从不同角度进行诠释的形而上学,普遍的和第一性的存在者之为存在者经历了由理念到实体,由实体到上帝,由上帝到主体,由主体到强力意志的转变,但这两个层面一直是它的基本运作机制。
一旦我们把事物放入这一机制中进行反思,那么就是在以形而
上学的方法展开对事物的研究,而美从柏拉图时代开始,就是以这种思维方式被追问与反思。
在/存在)))神)))逻辑学0的思维机制中,形而上学的标志是追问一物之/是什么0,也就是追问使事物如此这般存在的它/之后0的原因;另一个标志是从最终因(之后再没有原因者)即/绝对0与/终极0的角度,反观事物的存在,以达到绝对和具体存在者的统一性,也就是具体事物如何成为终极之物的显现。
这种追问方式在美学中的体现就是:这个东西为什么是美的?美是什么?
美学研究是不是可以摆脱这两个问题,决定着美学是不是可以摆脱形而上学的束缚,自柏拉图提出/美本身0,自亚里士多德追问事物是其所是的原因,这种形而上学式的思维方式就成了美学学科的基础性的方法论,并最终奠定了美学学科的学科体系,而这个体系正是建立在/存在)))逻辑学0与/神)))逻辑学0这两个层面的形而上学路径之中。
从/存在)))逻辑学0的角度来说,穿透性的本质主义的追问是美学的基本追问方式,它指向对一物为什么是美的之原因的探索。
某种东西是美的这一判断是通向美的思索之路的开端,从一事物自身的存在去追问这一事物的/美0,把美归结为与事物自身的存在相同一的/本质0(柏拉图),或者事物自身的某种属性(亚里士多德)。
这就在/美0与/存在0之间系上了一条纽带。
美学的前提是承认有美的事物存在,而这一存在是要以理性的方式给出理由的,这个理由由两方面构成:即本质与特征。
柏拉图把运用同一称谓的多种判断、或者是冠以同一名称、或者能够用同一个名称称呼的多种东西的存在,作为确定的事实确认之后,/多种东西的存在0就被给予了一个本质。
在美学领域内,诸多美的事物被认为具有同一个本质,这个本质被作为/美本身0并且成为美学的基本目标,这个美本身与美的事物的存在是直接同一的。
美没有被认为是一存在者对于主体的意义,也没有被视为一存在者相对于主体而言的属性,而是执着地认为,事物之所以美的原因在其自身内。
在这种理论视野中,美作为自身的存在,一方面美的事物有一个本性或者本体,另一方面这个本体又不能以某种方法对我们直接呈现,只有借助于理性的抽象能力,我们才能在诸多美的事物中提炼出本体性的/美本身0。
这种提炼过程,就是对美的现象的超越。
在此,形而上学作为一种方法,为美学提供了这样一个理论维度:/美)))存在)))理性0。
在/美)))存在0这个环节,美作为一个自在存在,它的存在方式与存在状态成为一个问题,形而上学的存在论关于/什么是存在0的追问及其解答,在美学领域内同样成为最高最核心的问题,而形而上学对什么是/存在0的解答,也成为理解/美的存在0的一个坐标系。
而在/存在)))理性0这个维度中,美本身只能是被理性从诸多美的事物中抽象出(美学理论)或者辨认出(审美)的东西,理性的逻辑性和逻辑所带来的统一性变成了我们构建美自身的存在方式与存在状态的基本工具,美学因此完成了自己的体系性。
当我们以形而上学的方法进行美学研究时,必须把形而上学的体系性带入到美学中来。
在美学中,我们首先要面对的问题是:/美存在不存在?0对这个问题做肯定性回答是整个美学的前提,真正的问题是:/存在0是什么意思?说美或美的事物存在,这一判断的根据是什么?如果说美存在是因为有一个美本身或者美的实体存在,这就引出了一连串的问题:这个/本身0有何特性,如何显现自身(美的存在论与艺术本体论)?这一本身如何被认识?(审美认识论)这一本身通过何种方法才能被揭示出来(美学方法论)?
在美学的/存在)))逻辑学0维度中,形而上学强有力地塑造着美学的逻辑结构,更为重要的是,形而上学的存在论既决定着人们对美的存在论的认识,也把存在自身作为精神愉悦的最高因引入美学,正如康德所说:/在晴朗之夜,仰望星空,就会获得一种愉快,这种愉快只有高尚的心灵才能体会出来,在万赖无声和感官安静的时候,不朽的精神的潜在认识能力就会以一种神秘的语言,向我们暗示一些尚未展开的概念,这概念只能意会不能言传0。
[5]
形而上的美学由于追问或者说迷恋于这种只有高尚95
形而上美学的意义与价值
965哲学动态62008年第6期
心灵才能领会到的愉悦而超越于一般感性愉悦之外,它还把心灵引向最高存在,引向圆满,引向天地。
海德格尔认为,/美既不能在艺术的问题中讨论,也不能在真理的问题中讨论。
毋宁说,美只能在人与存在者本身的关系这个原初问题范围内讨论。
0[6]也就是只能从存在论的角度、从存在论/本体论的角度反思美的本质,这是欧洲形而上学美学的伟大传统。
这一传统之伟大,在于它让美超越于一切表面的、日常的和短暂的现象,让美总是以最基础的,同时也是在最高的范畴那里得到自身的本质和规定性,从而把美与超越、永恒、绝对联系在一起,隐藏在这一传统背后是这样一些伟大名字:赫拉克利特、柏拉图、托马斯#阿奎那、黑格尔、尼采;构成这一传统的是这样一列范畴:数、理念、上帝、绝对精神、强力意志。
这一伟大的传统的最新成员,是海德格尔的/存在0。
美学因此把美超越于一般的感性事物之上,而把自己的根基奠定在宇宙论和本体论之中,它因追求世界的存在与世界的美而显得庄严与深邃。
在形而上学的/神)))逻辑学0这个层面上,形而上学对终极因、最高存在的设定,也就是对所谓/绝对0的设定,使得形而上学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问题:作为事物背后的原因的东西,如何让自身显现出来?对这个问题的回答,使得美学成为形而上学的需要,而不是形而上学的结果。
必须让非感性的东西呈现出感性的面貌来,否则非感性的/绝对0没有办法现身在场,而美学的感性学本源使得它必须解释非感性的东西如何感性化,并努力完成这一感性化,从这个意义上讲,美学与艺术是形而上学的庇护所。
这个神一般的/绝对0,有时被称做上帝,有时被称做绝对精神,有时被称为/道0,有时被称为/佛性0,作为世界的原因和世界的本质,超越于整个经验世界之上,以其之光照耀着世界而又内在于世界。
形而上学在导出这个/绝对0而且让这个/绝对0贯彻于整个世界的存在时,就完成了对整个世界的图式化的描述。
在这个世界图景中,只能被精神所把握的绝对和纯然的经验物,被描述为一个分有的过程或者绝对自身的运动的过程,而当/绝对0以经验物的方式现身在场时,/绝对0获得了自己的感性形式并放射出只有/绝对0才可投射出的光,这一感性形式由于其内在的充实与外在光辉而被描述为经验事物所能达到的最高的圆满状态。
这就把神性的绝对存在和现实的经验统一为一个逻辑整体,从而为/绝对0找到了感性的显现方式。
在这个思维方式中,形而上学为美学确立起了/经验物)))艺术作品)))绝对存在0这样一个艺术的本体论维度与/绝对存在)))光)))美0这样一个美的存在论视野。
二以形而上学为价值追求的美学
形而上学是对最高存在的设定,是对世界之统一性的探索,被它所设定之物对于其他存在者来说,已经不仅仅是抽象与被抽象的关系,最高存在或者世界的终极原因是作为其他存在者的理想与最高价值而被设定的。
就像柏拉图的理念,既是事物的本体,也是事物的理想。
因此当形而上学试图确立起一个最高存在的时候,我们可以把形而上学理解为一种价值取向,这种价值取向体现为对终极价值的确立与对整个价值体系之层次的划分。
形而上学是一严肃与崇高的学科,它试图以观念的方式为人类社会整体乃至整个自然存在确立一种秩序,并借助这种秩序将宇宙人生统一为一个整体。
为实现这个目的,它必须为了达到统一而设立统一性的根基。
对这一根基的设立往往表现为对最高存在的确立。
这种最高存在应当体现出以下几点: (1)完满;(2)永恒;(3)自明;(4)无限。
所谓完满,首先是指最高存在的普遍性,它是世界统一性的根基,也是世界之统一性的实现,完满是最高存在的根本性质,比如巴门尼德把存在比喻为一个球,神学把上帝的圆满性作为认证上帝存在的前提。
圆满也构成了最高存在评判其他存在者的尺度和为其他存在者的发展设定的理想。
事物的圆满状
态也就是事物的理想状态,这种状态构成了事物的/美本身0,也是事物的美的理想。
其次这个完满体现为普遍有效性,即此一最高价值对所有存在者都适用,所有存在者都可以纳入它的价值体系中,万物就是它在不同层次上的体现。
这构成了审美超越性的理论根基和美学的基本追求。
美学总是想在各式各样的美的事物中找到共同的原因,再从这个共同的原因出发去解释事物之所以美的原因,美因此作为理性的产物而追求事物的真理性,这必然导向以真为美的审美理想。
所谓永恒,是指绝对存在一旦设定,它不生不灭,亘古不变,它不处在时间的洪流之中,这是普遍性的根基,是统一性的保证,它在自身的体系内是静止的,而它的每一次变化都会带动整个体系发生变化。
就整个体系而言,它是永恒的,不含有变化的。
形而上学对于永恒的设定在美学领域中建构着艺术的理想和美的内涵,艺术和美作为经验世界的多样性和流变性的对立面而出现,美是永恒之物,艺术是为了捕捉永恒与创造永恒。
美和艺术因此成为人们思考和追求永恒的一种手段,而不是娱乐的工具。
永恒的情感、永恒的价值、永恒的理想、永恒的人性,,一切人类期盼的永恒之物在艺术与美学之中成为现实的对象并获得自身的表现形式。
赞美这些永恒之物,表现这些永恒之物,反思这些永恒之物,构成了形而上视域内艺术与美的内涵,也使得艺术与美获得了与哲学同等的地位。
所谓自明与无限,这是形而上学对最高存在的理论设定,它是绝对的,它无需证明,它自己就是自己的原因。
因而它只规定而不被规定,它是无限的。
形而上学以此来确立自身的权威性,也以此来作为解释世界的自明的起点。
当美学把这样一种无限的自明之物引入自身之时,就意味着,一旦它设定某物或某种性质是自明的和不可被规定,那么它就是解释美与创造美的基点,比如生命美学对生命的无限与自明的设定,神学美学对上帝的设定。
形而上学的追求正是以这样的方式支配着我们的审美追求,美学以这样的方式听从着形而上学的召唤,也以这样的方式建立着自身的追求。
是服从于感性的短暂、麻醉、刺激、纷乱和渲泄,还是服从于对永恒的探索与追求,满足于理性的明晳,满足于对神圣之物的敬畏?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决定着我们要不要形而上的美学。
作为一种最高价值取向,当我们从最高价值的角度理解某一事物在这个价值体系中的意义与地位时,我们也将其视为一种形而上学方式,这种方式体现为追问事物存在的终极意义,事物在世界的整个价值体系中的地位。
这种追问对于美学来说是决定性的,如果一门学科由于在人类的价值体系中不能居于崇高地位,那么它必然会沦为无足轻重。
而划定这个价值表的,正是形而上学。
在人类精神中什么是最可宝贵的?毫无疑问是真、善、美。
这个经常被人问到的问题是一个形而上学问题,而这个回答也是一个形而上学式的回答,因为问题一开始就要求回答者深入到繁复多样的人类精神世界背后去,提炼出它的根本内核;而真善美这个回答,一下子就为人类多样的生活实践指定了根本方向和终极目的。
这一问一答正是形而上学机制的体现。
承认美在人类价值体系中有其崇高地位,这是各个民族的共识,那么,美为什么能被赋予了如此崇高的地位,它的意义究竟在那里,这是只有形而上美学才能回答的问题。
美学的任务是对人类的所有审美活动进行反思,并追问其原因,它包括对美和艺术的本质的探索、对审美认识的研究、对审美心理的揭示、对审美教育的规划、对艺术创造的指导、对自然美的反思,一句话,它涵盖一切人类审美行为,包括一切人类对美的探索与反思活动。
而对于形而上学美学而言,由于它的方法和它的出发点的不同,它注定要承担起最为艰巨的任务,它必须为美在人类价值体系中的崇高地位辩护,并且捍卫这种崇高地位。
它必须指明什么是美?它必须在最不可言说的美的领域内和最无可争辩的趣味领域内指明:审美活动和其他一切人类活动最根本的差异是什么。
这注定是一种艰苦的探索,是人类的求知精神和他们的近乎本能一般的审美活动之间的西绪弗斯式的较量。
这是一个可以/悬置0,但是不能取消的问题,因为一旦放弃了对这个问题的追问,也就是放弃了对美的崇高性的反97
形而上美学的意义与价值
985哲学动态62008年第6期
思,放弃了对美的价值的反思。
对美是什么的追问,实际上是人类为自己的审美行为寻找根据,也是为自身的存在寻找根据,停止了对美是什么的形而上学式的追问,也就是停止了对自身存在的反思。
我们必须从形而上学的角度解释美的意义。
这个解释包括两个方面的任务,一是阐明美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意义,二是阐明美在人类精神生活中的意义,这两方面是统一的,是互为原因的。
人类既然把真善美视为自身追求的最高价值,那么它必然对于人生、对于社会有其无可替代的原因,这个原因是什么呢?美给人生带来了什么?又给社会带来了什么?或者说,在构建人的生活世界和精神世界的时候,美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任何价值与崇高地位都是通过自身的贡献争得的,因此我们必须弄清楚美的贡献,也就是它的意义究竟何在。
以形而上学式的方式对美的意义的揭示体现在以下五个美学命题中:
(1)亚里士多德的命题)))/美与善是事物所由以认识并由以动变的本原0[7]。
如果世界是一个过程,那它就是一个趋向于美和善的过程,追求美和追求善推动着人类进步,这是对美的意义的最崇高的设定。
形而上学的完满观在这背后指引着我们的审美,也指引着我们探索世界的方向,希腊人对美的膜拜实质上是人类追求圆满与美好的先声。
(2)黑格尔的命题)))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近代美学是作为认识论的一个部分而兴起的,它建立在对感性的怀疑与对这种怀疑的让步之上,认识论打断了美与真理之间的联系,使得美成为低于理性的愉悦,艺术成为制造这种愉悦的工具。
而黑格尔的命题中所说的/显现0(sche i n)是/现外形0与/放光辉0的意思,它与存在sein[8]有着同在的联系,是展现出的存在,是绝对精神,也就是/真理0的外在存在。
因此,/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0这个命题所揭示的正是存在与美或艺术的同一关系,美是真理显现的方式,审美活动是把精神从有限世界解放出来的过程,这构成了我们追求美与创造美的最基本的理由。
(3)我们可以从马克思的思想中推演出来的命题)))美是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确证。
人是世界的美,审美就是对人的存在的欣赏与反思,美和艺术由于确证着人的存在而成为内在于人的东西。
人按照美的规律创造,审美与艺术活动是人的自由自觉的活动,美因此是我们创造的法则,也是我们生活的法则。
(4)尼采的命题)))艺术是生命的伟大兴奋剂。
/艺术,无非就是艺术!它乃是使生命成为可能的壮举,是生命的诱惑者,是生命的伟大兴奋剂。
艺术是对抗一切要否定生命的意志的唯一最佳对抗力,是反基督教的,反佛教的,尤其是反虚无主义的。
艺术是对认识者的拯救)))即拯救那个见到、想见到生命的恐怖和可疑性格的人,那个悲剧式的认识者。
艺术是对行为者的拯救,也就是对那个不仅见到而且正在体验、想体验生命的恐怖和可疑性格的人的拯救。
艺术是对受苦人的拯救)))是通向痛苦和被希望、被神化、被圣化状态之路,痛苦是变成伟大兴奋剂的一种形式。
0[9]这是尼采赋予艺术的历史意义,艺术成了尼采开出的对抗现代性的药方,现代性在尼采看来就是对生命的阉割,是衰弱,是病态,是营养不良。
尼采认为,/艺术的根本仍然在于使生命变得完美,在于制造完美性和充实感;艺术在本质上是对生命的肯定和祝福,使生命神圣化0[10]。
这是艺术的形而上学,是从宏观的角度所阐释的艺术与生命的关系,是艺术的终极价值。
(5)海德格尔的命题)))美是存在之光。
海德格尔说:/美是作为无蔽的真理的一种现身方式0[11],/就美最真实的本质而言,它是在感性王国中最闪亮光辉的东西,在某种意义上,它作为这种闪光而同时使存在光耀(照亮存在)。
存在是那种人们一开始就在其根本上对其抱有喜爱的东西;正是在走向存在的路上,人被解放了。
0[12]这是美的存在的本体论意义,也是它的存在对于世界的根本意义。
后来伽达默尔有一个更易理解的解说:/美的东西只是作为光,作为光辉在美的东西上显现出来。
美使自己显露出来。
实际上光的一般存在方式就是这样在自身中把自己反映出来。
光并不是它所照耀东西的
亮度,相反,它使他物成为可见从而自己也就成为可见的,而且它也唯有通过使他物成为可见的途径才能使自己成为可见。
0[13]
全部形而上学美学的内容就是证明并阐释这五个命题。
这五个命题包含着我们对世界和对人生的终极思考,也展示着艺术与美的终极价值。
在这个反形而上学的时代里,重要的已经不是形而上美学有没有意义,而是我们对人生的终极价值与对世界的理想的追问是不是还有意义。
这样,我们从方法层面和价值层面对形而上美学进行了分析,如果我们不认同形而上学式的思维,拒绝把美学体系化,拒绝让美学成为一门追求最高价值的学问,否认美的形而上价值,这也不意味着形而上美学的终结。
尽管形而上美学以其思辨性与抽象性而与现实的审美实践缺乏直接的关系,人们由此而否定它以捍卫审美活动的感性性质与愉悦性;然而形而上美学以其超越性和理想性,将人类的审美愉悦引向精神领域,以此来对抗感性的享乐性质。
舍勒说人在宇宙中的地位和人与动物的区别就在于人的精神性,而/-精神.本质的基本规定便是它的存在无限制、自由,,0[14],形而上美学作为一种美学,它的追求与意义就在于,它试图把审美从感性提高到精神,让感性享受让位于精神愉悦。
因此,只要人类还坚持自己的精神性,只要人类还追求与反思美,形而上美学就必然有其存在的价值;只要世界还不完善,人的生活还不完善,我们就有必要从形而上学的角度提出新的审美理想。
康德在5道德形上学的基本原则6一书中曾说:/在目的的王国中,一切事物或有价值,或有尊严。
凡是有价值的东西都可以用一个等价物来替代它;而相反,那超越于全部价值之上,因而便缺乏一个等价物可以替代的东西,便不仅有相对之价值,即价格,还更有一种内在的价值,即尊严。
0[15]美不仅有其价值,还有其尊严,这决定了形而上学美学的职责)))在不断的否定中,阐释并且守卫美的意义与尊严。
注 释
[1][7]亚里士多德:5形而上学6,吴寿彭译,商务印书馆,1997,1026b30;1013b 。
[2]海德格尔:5形而上学导论6,熊伟译,商务印书馆书店,1996,第84页。
[3]海德格尔:5路标6,孙周兴译,商务印书馆,2000,第137页。
[4][11]海德格尔:5海德格尔选集6,孙周兴编译,上海三联书店,1996,第833页;第276页。
[5]康德:5宇宙发展史概论6,全增嘏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1,第142页。
[6][12]M arti n H e i degger ,N i e tzsche Vo.l Ñ:The W ill to Po wer as A rt ,trans D .F .K rell R o utledge &K egan Pau,l London
and H en l ey ,1981,p .108,p .191.以下简称为5尼采6,所引原文部分参考了秦伟、余虹所译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的5海德格尔论尼采6与孙周兴所译的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的5尼采6。
[8]请注意两者字源上的相似性。
[9][10]尼采:5权力意志6,张念东、凌素心译,商务印书馆,1998,第443页;第543页。
[13]伽达默尔:5真理与方法6,洪汉鼎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9,第615页
[14]舍勒:5舍勒选集6,刘小枫选编,上海三联书店,1999,第1330~1331页。
[15]参阅卡西尔5卢梭#康德#歌德6,刘东译,三联书店,2002,第13页。
(责任编辑 徐亚莉)99
形而上美学的意义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