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引导下的神经阻滞在麻醉中的应用
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在老年肿瘤患者麻醉教学中的应用
·医学教学·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在老年肿瘤患者麻醉教学中的应用梁羽冰,李昌龙,梁锐(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广西 南宁)摘要:神经阻滞是临床麻醉工作中一项重要的操作技术,也是麻醉教学中的重点内容。
学生在学习相关内容时认为难度较大,较难掌握其重点及难点,由此反馈的教学效果较差,难以达到教学目标。
超声引导下的神经阻滞技术具有将教学方式形象化、具体化、主动化的特点,通过将其与传统教学模式有机结合,能提高学生的兴趣,增加学生的知识获取效率,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本文以臂丛神经阻滞为例,通过教学实践介绍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在麻醉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超声引导技术;神经阻滞;教学方式中图分类号:R445.1文献标识码:B DOI: 10.19613/ki.1671-3141.2019.98.214本文引用格式:梁羽冰,李昌龙,梁锐. 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在老年肿瘤患者麻醉教学中的应用[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 19(98): 374, 376.0引言神经阻滞是麻醉医师需要掌握的基本操作技术之一,同时也是临床麻醉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随着人口的老龄化,肿瘤患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而老年肿瘤患者常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使其对麻醉药物耐受性降低,导致麻醉效果较差,从而影响手术操作。
超声引导下的神经阻滞可以为上述老年患者提供充分的镇痛,并能降低其苏醒期躁动、术后谵妄及认知功能障碍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从而促进术后快速康复[1]。
在传统的神经阻滞教学方法中,带教老师先在理论授课时先讲解神经解剖定位、阻滞的要点与注意事项,然后带领学生进行临床观摩、摆体位、体表定位,最后由老师完成神经阻滞操作。
但是,由于传统阻滞方法的整个操作过程使用的是盲穿法,学生们不了解穿刺过程中所经过的解剖层次、结构及穿刺针的方向、位置、深度等。
因此,传统的教学方式有一定局限性,改进教学方式是学生的迫切需要,也是我们教师的教学目标。
超声引导下的神经阻滞在小儿上肢手术麻醉中的应用
超声引导下的神经阻滞在小儿上肢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摘要】目的分析超声引导下的神经阻滞在小儿上肢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于2020年11月-2022年10月开展研究,将本院收治的70例小儿上肢手术治疗患者,以随机抽签法分组,各35例。
术中均进行腋路臂丛及肌腱沟臂丛阻滞,对照组采取常规解剖定位,观察组采取超声引导下定位。
对比麻醉效果。
结果观察组神经阻滞操作时间短于对照组,操作成功率高于对照组,七氟醚用量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超声引导下的神经阻滞,可提升小儿手术神经阻滞成功率,可减少局麻药物用量,操作时间短,并发症少。
【关键词】小儿;上肢手术;麻醉;超声;神经阻滞【 Abstract 】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ultrasound-guided nerve block in pediatric upper extremity anesthesia. MethodsThe study was conducted from November 2020 to October 2022. Seventy pediatric patients with upper limb surgery were pided into 35 cases by random drawing method. Axillary brachial plexus and tendon sulcus brachial plexus block were performed during operation. Conventional anatomical localization was performed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ultrasound guided localization was performed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e anesthetic effect was compared. Results The operation time ofnerve block in observation group was shorter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 the operation success rate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 and the dosage of sevoflurane was lower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 Ultrasound-guided nerve block can improvethe success rate of pediatric surgical nerve block, reduce the amountof local anesthesia drugs, short operation time and fewer complications.【 Key words 】 children; Upper extremity surgery; Anesthesia; Ultrasound; Nerve block神经阻滞是指从神经干、神经节、神经丛周围注入麻醉剂,阻断神经冲动的传导【1】。
超声引导与传统解剖定位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中的效果比较
超声引导与传统解剖定位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中的效果比较引言:近年来,超声引导技术在麻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超声引导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中被认为是一种更加准确和安全的定位技术。
本文旨在比较超声引导和传统解剖定位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中的效果,探讨其优缺点,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超声引导技术的优势:1. 准确性:超声引导可以提供实时的图像和动态监测功能,使麻醉医生可以清晰地观察到神经和周围解剖结构的位置和分布情况。
相比之下,传统解剖定位只能依靠麻醉医生的经验和触诊来进行定位,准确性不如超声引导。
2. 安全性:超声引导可以减少手术中出现的并发症。
由于能够准确定位神经和避免周围组织的损伤,因此超声引导相比传统解剖定位可以减少局部神经损伤、血管穿刺和局部血肿等并发症的发生。
3. 便利性:超声引导技术相对简单易学,且对于不同体型的患者都有较好的适应性。
传统解剖定位需要麻醉医生有较高的解剖知识和丰富的经验,因此技术门槛相对较高。
传统解剖定位的局限性:1. 主观性强:传统解剖定位依赖医生对解剖结构的认识和触诊技巧,因此在不同医生之间存在一定的主观差异,容易造成定位的不准确,进而影响麻醉效果。
2. 难以满足个体化需求:传统解剖定位难以适应不同患者的体型变异和解剖结构异常,例如过度肥胖的患者或拥有畸形臂丛的患者。
超声引导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定位,更好地满足临床需求。
未来发展趋势:超声引导技术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中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未来的研究和开发可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技术改进:提高超声图像的分辨率和清晰度,进一步提高超声引导技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2. 自动化定位:开发智能化的超声引导系统,通过图像识别和计算机辅助技术,实现自动化的神经定位,减少医生的主观干预。
3. 结合其他技术:将超声引导技术与神经电刺激、电生理监测等其他技术相结合,提高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效果和安全性。
结论:超声引导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中相比传统解剖定位具有明显的优势,包括准确性、安全性和便利性。
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麻醉,你知道吗
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麻醉 ,你知道吗阴旭明南江县人民医院麻醉科 636600麻醉是现代医学中的一种技术手段,在手术和一些诊疗工作进行麻醉,能减轻患者的痛苦,维持稳定的生命体征,提高诊疗活动的安全性。
什么是神经阻滞麻醉?相比于全麻和局麻有哪些优点?临床麻醉时需要注意什么呢?下面对此进行简单论述。
1.常用的麻醉方法麻醉是使用药物,对中枢神经和周围神经系统可逆性功能抑制,患者的痛觉暂时丧失,为诊疗操作提供良好条件。
常用的麻醉方法有两类,一是全身麻醉,将麻醉药通过吸入、静脉注射、肌肉注射或直肠灌注进入体内,致使患者意识和痛觉消失。
二是局部麻醉,将局麻药注射在相应部位,使脊神经、神经丛或周围神经末梢受到阻滞,身体的某一部位暂时失去感觉,例如椎管内麻醉、神经阻滞、区域阻滞、局部浸润麻醉、表面麻醉等。
2.什么是神经阻滞麻醉?神经阻滞麻醉,是向神经干、丛、节的周围注射局麻药,阻滞冲动传导,促使支配区域产生麻醉作用。
就目前而言,神经阻滞主要有神经干阻滞、颈丛神经阻滞、臂丛神经阻滞、星状神经节阻滞、腰交感神经节阻滞等。
作为一种新型的麻醉方式,如果麻醉师的操作正确、用药适量,是不会带来副作用的,可以保证患者的手术安全性。
3.神经阻滞麻醉的适应症和禁忌症(1)适应症。
①创伤、手术后急性疼痛。
②神经病理性疼痛,例如三叉神经痛、舌咽神经痛、疱疹后神经痛等。
③慢性退行性病变,如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骨关节病、骨性关节炎等。
④各种头痛,例如偏头痛、颈源性头痛、枕神经痛等。
⑤血管疾病,例如心绞痛、闭塞性脉管炎、雷诺氏症、脑血管痉挛等。
⑥癌性疼痛。
⑦非疼痛性疾病,例如面神经麻痹、面肌痉挛、突发性耳聋、视神经炎、过敏性鼻炎、自主神经紊乱症等。
(2)禁忌症。
①不合作患者;②局部感染或全身感染患者;③有出血倾向患者;④严重心肺功能不全患者;⑤局麻药物过敏患者;⑥未明确诊断的患者。
4.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麻醉的应用现状在20世纪70年代,就有关于超声引导神经阻滞的报道;随着超声技术和设备的发展,到90年代中期,局部神经阻滞麻醉中就常规应用超声引导。
超声引导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在胫骨骨折手术中的应用
超声引导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在胫骨骨折手术中的应用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引导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在胫骨骨折手术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共96例胫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
对照组采用全身麻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超声引导神经阻滞,对比两组麻醉效果。
结果:观察组丙泊酚用量、苏醒时间以及拔管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超声引导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在胫骨骨折手术中具有良好的效果,能有效减少术中麻醉药物的用量,缩短术后苏醒时间及拔管时间,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超声引导;神经阻滞;全身麻醉;胫骨骨折;应用近年来,随着社会活动的增多,由于高空坠落、交通事故、外力撞击等导致的胫骨骨折发病率越来越高,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临床中一般通过手术治疗胫骨骨折,而麻醉是手术中的重要环节之一。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麻醉理念也在逐渐转变,开始注重麻醉的舒适度及安全性[1]。
超声引导神经阻滞具有应急反应小、术后镇痛好、生理影响少等优势,在临床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次研究分析了超声引导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在胫骨骨折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基本资料选取我院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共96例胫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
观察组男女比例29:19,年龄22~58岁,平均年龄(38.35±6.48)岁;对照组男女比例30:18,年龄21~59岁,平均年龄(37.39±6.74)岁。
所有患者及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两组基本资料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采用全身麻醉,术前给予咪达唑仑0.08mg/kg肌内注射,再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03mg/kg、芬太尼3.0g/kg、丙泊酚1.5mg/kg、罗库溴铵0.6mg/kg;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超声引导神经阻滞,具体方法如下:引导患者取仰卧位,给予腹股沟内消毒,将超声探头附着于股动脉搏动点,注射15ml 0.375%罗哌卡因。
麻醉科超声技术使用可行性报告
麻醉科超声技术使用可行性报告一、引言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超声技术在麻醉科的应用日益广泛。
为了更好地评估麻醉科超声技术的使用可行性,我们进行了深入的调研和分析。
二、超声技术在麻醉科的应用概述(一)神经阻滞超声引导下的神经阻滞能够清晰地显示神经的位置、走行以及周围的解剖结构,大大提高了神经阻滞的准确性和成功率,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
(二)血管穿刺在进行中心静脉穿刺和动脉穿刺时,超声可以实时显示血管的位置、管径和深度,有助于选择最佳的穿刺部位,提高穿刺的成功率,降低误穿动脉等风险。
(三)围术期心肺功能评估超声能够对心脏的结构和功能进行评估,如心腔大小、心室收缩和舒张功能等,还可以监测肺部的情况,如肺水肿、气胸等,为麻醉管理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四)其他应用超声还可用于引导椎管内麻醉、评估胃内容物、诊断创伤等。
三、麻醉科超声技术的优势(一)提高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传统的麻醉操作主要依靠解剖标志和操作者的经验,具有一定的盲目性。
而超声技术能够提供实时的可视化图像,使麻醉医生能够更准确地定位目标结构,避免损伤周围的重要组织和器官。
(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由于操作的准确性提高,相应地减少了出血、神经损伤、气胸等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患者的安全性。
(三)缩短操作时间在超声引导下,能够快速找到目标结构,减少了尝试次数和操作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
(四)便于教学和培训超声图像直观清晰,有助于年轻医生和实习生更好地理解解剖结构和操作技巧,加快学习曲线。
四、麻醉科开展超声技术的条件(一)设备需求需要配备高性能的超声设备,包括便携式和台式超声仪,以满足不同场景的使用需求。
同时,还需要配备不同频率的探头,以适应不同部位和深度的检查。
(二)人员培训麻醉医生需要接受系统的超声技术培训,包括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
培训内容应涵盖超声的基本原理、图像解读、操作技巧等方面。
此外,还需要定期进行复训和考核,以保证技术水平的持续提高。
(三)操作空间和环境应设立专门的超声操作区域,保证操作空间充足、光线适宜、环境整洁。
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应用体会
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应用体会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是一种常用的麻醉技术,用于手术和治疗过程中的疼痛管理。
本文将分享我在临床实践中使用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的体会与经验。
神经阻滞是一种通过注射药物来阻断神经传导的方法,从而达到局部麻醉的目的。
传统的神经阻滞依靠解剖标志和组织层面的感觉,存在定位不精准和成功率低的问题。
而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则利用超声影像技术,实时观察神经和周围组织,提高了定位的准确性和成功率。
优势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具备以下优势:1.定位准确:通过超声影像,医生可以精确地定位到要阻滞的神经,避免对周围组织造成伤害。
2.可视化:超声影像实时显示神经和针头的位置关系,医生可以直观地观察到注射过程中的细微变化。
3.安全性高:由于定位准确,超声引导下的神经阻滞相较传统方法更加安全,减少了误伤神经和血管的风险。
4.成功率提高: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克服了传统方法的局限性,提高了阻滞的成功率。
实践体会作为一名麻醉科医生,我在临床实践中频繁使用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技术。
在与患者的交流和观察中,我了以下体会和经验。
准备工作在进行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前,准备工作十分重要。
首先,需要检查和熟悉超声设备的操作,保证其正常工作。
其次,要仔细阅读患者的病历资料,了解其病情和相关的影像学资料。
最后,要和患者进行详细的沟通,解释手术过程和可能的风险,并获得患者的同意。
定位与操作在定位神经前,要确保超声设备的探头消毒干净,并涂抹适量的凝胶。
之后,将探头放置在预定区域上,调整超声图像的深度和增益,以便清晰可见神经和周围组织。
在定位到神经后,需要根据患者的体位和手术部位选择合适的穿刺点,并将穿刺点消毒。
之后,取适量的局麻药,并逐渐将针头推入组织中,同时观察超声影像,确保针头准确进入到神经周围。
最后,缓慢注射局麻药,注意观察患者的反应,确保有效的阻滞效果。
注意事项在实践中,我也注意到了一些需要特别关注的事项:1.保持稳定:进行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时,手持探头需要保持稳定,避免晃动或压力过大,以保证图像的清晰和准确性。
超声引导下的神经阻滞在临床麻醉的应用研究
超声引导下的神经阻滞在临床麻醉的应用研究发布时间:2022-01-19T02:38:30.926Z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33期作者:王妍蒋建文郭廷生李振江赵智信*[导读] 本文针对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在临床麻醉的应用展开分析探讨。
王妍蒋建文郭廷生李振江赵智信*(昌吉州人民医院新疆昌吉 831100)摘要:神经阻滞麻醉的定位技术对麻醉剂的准确注射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目前临床上应用的定位技术包括周围神经解剖盲探、神经刺激器和超声引导定位等。
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因其简单、成像质量好,在外周神经阻滞麻醉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针对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在临床麻醉的应用展开分析探讨。
关键词:超声引导;神经阻滞;临床麻醉;应用研究0 引言传统神经阻滞通常是根据体表的解剖标志,采用盲探的操作方式,获得针刺的异常感觉,对目标神经进行定位再穿刺。
这种神经阻滞的效果往往受到解剖变异、创伤、个体解剖差异、肥胖等因素的影响,造成体表标志不清或患者依从性低等,使神经定位不准确,麻醉药物无法注入神经阻滞理想部位,进而导致神经阻滞效果差。
在临床实践中,常用于增加药物用量,扩大麻醉范围,达到较为理想的阻滞效果,但时常伴有毒性等不良反应,或神经血管意外损伤,以及其他局麻常见的并发症。
超声可视化技术由于其无创、直观的特点,能清晰显示麻醉区的解剖结构,指导麻醉穿刺针的方向和深度,实现精确麻醉,减少麻醉并发症的发生,在临床神经阻滞中得到广泛应用。
在医学研究的推进下,超声引导神经阻滞的发展十分迅速,如应用三维或四维超声引导神经阻滞、应用实时三维成像技术确定药物沿神经周围的扩散,结合医用微型机器人,将超声定位技术应用于远程医疗会诊,指导神经阻滞的实施等。
本文就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在临床麻醉中的应用及研究作以下综述。
1 超声引导下的神经阻滞医学临床上的超声引导定位主要分为体表标志术与超声引导下实时定位。
体表标志术较为简单,首先根据体表标记对体表进行定位,然后用超声仪扫描体表,在准确识别外周神经及其邻近组织后,将外周神经标记在患者皮肤上,然后根据标记情况进行神经阻滞,根据神经的解剖结构,先识别位于浅丛的神经及其周围组织,然后用常规方法进行穿刺和阻滞;超声引导下实时定位需要医生具备熟练的技术,左手持超声探头,用平面内技术准确定位靶神经,右手持长针,通过超声波束的轴线插入针头,阻滞针沿同一方向缓慢穿透组织,最后,在超声波成像装置上可以清楚地观察到阻滞针的所有形态,当阻滞针靠近神经时,就开始慢慢地注射局部麻醉药,仔细监测麻醉剂的注射,观察麻醉剂注射后是否逐渐扩散到整个外周神经,如注射部位有误差,及时调整阻滞针的位置,能观察到神经和麻醉药物形成典型征象,表明阻滞成功,且效果较好。
超声引导下臂从神经阻滞的临床应用
超声引导下臂从神经阻滞的临床应用
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是一种常见的临床应用技术,主要用于局部麻醉和疼痛管理。
该
技术通过使用超声波图像来定位和导引注射针的精确位置,以确保药物精确注射到目标神
经区域,从而实现局麻和疼痛管理的效果。
超声弹性成像是一种基于机械波原理的成像技术。
声波通过软组织传播时会发生衰减
和散射。
利用声波与不同组织的相互作用,可以得到组织的声速、衰减系数和声阻抗等信息,进而可以生成图像。
在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中,医生使用超声探头将声波传输到体内,然后观察和分析这些声波的散射和衰减情况,从而获取神经和周围组织结构的图像。
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具有以下优点。
相比传统的盲目注射技术,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
可以提高麻醉和疼痛管理的准确性。
通过观察和分析超声图像,医生可以精确定位神经和
周围组织的结构,避免误伤或误注射。
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可以减少患者的不适感和并发
症的发生。
由于可以精确注射药物到目标神经区域,患者的疼痛感和并发症的风险降低。
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可以提高医生的操作便捷性。
使用超声探头可以直观地观察神经结构
和药物的散布情况,有助于医生进行准确的导引和控制。
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是一种常见的临床应用技术,可以提高局麻和疼痛管理的准确性
和安全性。
该技术在手术和疼痛管理中有广泛的应用,对患者的治疗效果和舒适度有着重
要的影响。
麻醉科新技术应用报告
麻醉科新技术应用报告在现代医疗领域中,麻醉科的作用日益凸显,其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应用对于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减少患者的痛苦以及改善医疗效果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本报告将重点介绍麻醉科的一些新技术及其应用情况。
一、可视化技术在麻醉中的应用随着科技的进步,可视化技术在麻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其中,超声引导下的神经阻滞技术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过去,神经阻滞往往依靠解剖标志和医生的经验来进行定位,准确性难以保证,而且可能会出现阻滞不全或损伤周围组织的情况。
而超声引导技术的出现,彻底改变了这一局面。
通过超声图像,医生可以清晰地看到神经的位置、粗细以及周围的血管、肌肉等组织结构,从而能够更加准确地将麻醉药物注射到目标神经周围,提高了神经阻滞的效果和安全性。
例如,在肩部手术中,超声引导下的臂丛神经阻滞可以为患者提供良好的术中及术后镇痛,减少阿片类药物的使用,降低相关副作用的发生风险。
同时,对于一些肥胖患者或解剖结构变异的患者,超声引导更是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使原本困难的神经阻滞变得可行且安全。
此外,可视化技术还应用于中心静脉穿刺置管。
传统的盲穿方法可能会导致气胸、血胸等严重并发症。
而在超声引导下,医生可以清楚地看到血管的位置、走行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大大提高了穿刺的成功率,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
二、监测技术的新发展麻醉过程中的监测对于保障患者的安全至关重要。
除了传统的生命体征监测,如血压、心率、呼吸频率和体温等,一些新的监测技术也逐渐应用于临床。
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就是其中之一。
BIS 监测可以反映患者的麻醉深度,帮助麻醉医生更精确地控制麻醉药物的用量,避免麻醉过深或过浅。
研究表明,使用 BIS 监测可以降低术中知晓的发生率,提高麻醉质量。
肌松监测技术也有了新的进展。
传统的通过观察肌肉反应来判断肌松程度的方法不够准确。
现在,利用定量肌松监测设备,可以实时、准确地监测患者的肌肉松弛情况,为麻醉医生调整肌松药物的使用提供科学依据,有助于患者术后更快地恢复肌肉功能,减少因肌松残留导致的呼吸抑制等并发症。
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在胸腔镜手术中的应用
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在胸腔镜手术中的应用胸腔镜手术是一种常用于治疗各种胸部疾病的微创手术技术。
在进行胸腔镜手术过程中,麻醉医生常常需要进行胸椎旁神经阻滞来减轻手术患者的疼痛感。
传统的胸椎旁神经阻滞技术通常是依靠解剖标志来确定神经阻滞的位置,然而这种方法有时会存在误差和风险。
在近年来,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进步,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受到关注。
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是一种利用超声波技术来帮助麻醉医生准确定位并且精确注射麻药到胸椎旁神经附近的方法。
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技术可以显著提高神经阻滞的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同时降低了手术患者的疼痛感和不良反应。
在胸腔镜手术中应用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技术已经成为一种趋势。
胸腔镜手术是通过在患者胸部进行微创手术来进行诊断和治疗各种疾病的一种方法。
由于手术部位较为特殊,患者常常会感到明显的疼痛,为了减轻患者的疼痛感并提高手术过程的舒适度,麻醉医生需要进行局部麻醉来实现胸腔镜手术的顺利进行。
而胸椎旁神经阻滞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局部麻醉方法。
胸椎旁神经阻滞是一种通过局部麻醉药物作用于胸椎旁神经以达到减轻疼痛感和使手术部位麻木的方法。
传统的胸椎旁神经阻滞常常是通过依靠麻醉医生对患者的胸部解剖标志的判断来确定神经阻滞的位置。
这种方法存在着很多的局限性,比如神经位置的变异性、解剖结构的遮挡和不清晰等问题,这些都会导致神经阻滞的准确性和成功率有所降低。
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进步和超声引导技术的不断完善,相信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技术在胸腔镜手术中的应用会越来越普及和成熟。
未来,我们也期待这种技术可以得到更多的改进和创新,为胸腔镜手术提供更加优质、安全的局部麻醉技术。
我们也希望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技术可以应用于更多的微创手术领域,为更多患者带来健康和福祉。
超声在麻醉学领域的应用
超声在麻醉学领域的应用
超声技术在医学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而在麻醉学领域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超声在麻醉学领域的应用包括导向神经阻滞、监测心脏功能、评估肺部情况、引导中心静脉穿刺等方面。
它的应用不仅提高了麻醉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还为医生提供了更多的实时信息,使他们能够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
首先,超声在导向神经阻滞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传统的神经阻滞技术通常依赖于解剖标志和神经刺激器,但这些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尤其是在肌肉肥厚或解剖结构不清晰的情况下。
而超声引导的神经阻滞技术能够直观地显示神经和周围组织的情况,使医生能够更加精确地定位和注射,从而提高了神经阻滞的成功率和安全性。
其次,超声在监测心脏功能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超声心动图,医生可以实时观察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包括心脏收缩和舒张情况、心腔大小和瓣膜运动等,从而及时发现心脏功能异常,指导麻醉药物的使用和监测患者的心脏情况。
此外,超声还可以用于评估肺部情况。
在麻醉过程中,患者的
呼吸功能可能会受到影响,而超声可以帮助医生观察肺部情况,包
括肺泡通气情况、胸膜运动和积液情况等,从而指导呼吸支持和肺
部管理。
最后,超声还可以用于引导中心静脉穿刺。
传统的中心静脉穿
刺依赖于解剖标志和经验,而超声引导的中心静脉穿刺可以直观地
显示血管和周围组织的情况,减少了穿刺的并发症和提高了成功率。
总的来说,超声在麻醉学领域的应用为麻醉操作提供了更多的
实时信息和指导,提高了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为麻醉医生提供
了更多的手段和技术支持。
随着超声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相信
它在麻醉学领域的应用将会更加广泛和深入。
超声引导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在骨折的应用
超声引导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在骨折的应用骨折是骨科临床中常见的一种疾病,主要表现为局部变形、肢体活动异常、受伤部位疼痛或肿胀等。
严重骨折可能需要开放复位,即通过手术进行复位。
考虑术中麻醉方式关系着患者手术效果及安全性,所以需要慎重考虑麻醉方式。
目前在骨科中常用的麻醉方式有全身麻醉、神经阻滞、椎管内麻醉等。
为提升麻醉的高效性和安全性,以下主要探讨超声引导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在骨折手术中的应用价值。
1.什么是超声引导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超声引导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是一种相对传统全身麻醉具有更好的效果,且术后并发症较少的一种麻醉方式,其原理主要是在超声引导下将区域神经阻滞,然后在患者坐骨及腘窝位置进行麻醉。
这样的麻醉方式可以有效避开神经和血管区域,且只需要少量的麻醉药物便能够达到良好的镇痛效果,有助于减少麻醉药物积蓄引起的不良反应,也能够缩短术后复苏的时间,让患者能够更早的苏醒和拔管,从而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
2、超声引导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在骨折手术中应用的意义近年来骨折在临床中的发生率不断升高,虽然采取保守治疗的方式能够起到一定的效果,但是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肌肉萎缩、关节僵硬等各种并发症,不仅影响患者受伤部位功能的恢复,且会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
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对于骨折治疗中采用的内固定手术方式,其安全性和应用范围也不断提升,且在各种类型的骨折治疗均表现出良好的应用效果。
但是考虑手术切开复位的方式会对患者正常组织造成损伤,并且可能对引起各种应激反应,因此为了保证手术治疗顺利进行,通常需要在手术中进行麻醉干预。
对于内固定手术治疗,目前在临床中主要采用的是全身麻醉、神经阻滞、椎管内麻醉等几种麻醉方式。
不同是麻醉方式对患者预后会有不同的影响。
全身麻醉主要是将麻醉药物通过气道、静脉及肌肉等多个途径进入到患者体中,以此对中枢神经系统活性起到抑制作用,让患者能够在手术过程中维持稳定的生命体征,且暂时丧失神志和痛感,这样不仅可以对各种反射条件起到抑制作用,使肌肉处于松弛状态,而且对于术后疼痛也有较好的影响。
麻醉科超声技术可行性分析
麻醉科超声技术可行性分析在现代医疗领域中,麻醉科的作用日益重要,而超声技术的应用为麻醉科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
本文将对麻醉科超声技术的可行性进行全面分析,旨在探讨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价值、优势以及可能面临的问题。
一、超声技术在麻醉科的应用领域1、神经阻滞麻醉超声引导下的神经阻滞能够清晰地显示神经及其周围的组织结构,如血管、肌肉等,从而提高阻滞的准确性和成功率。
与传统的盲探法相比,大大降低了神经损伤、局麻药中毒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2、血管穿刺在中心静脉置管和动脉穿刺中,超声可以实时显示血管的位置、深度和走行,帮助麻醉医生选择最佳的穿刺部位,减少穿刺次数和误穿动脉等不良事件的发生。
3、围术期心脏评估超声能够快速评估患者的心功能、心脏结构和血流动力学状态,为麻醉方案的制定和调整提供重要依据,尤其对于合并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具有重要意义。
4、区域麻醉的效果评估通过超声观察局麻药的扩散情况,判断麻醉的范围和效果,及时调整麻醉方案,确保手术过程中的镇痛效果。
二、超声技术的优势1、提高操作准确性可视化的特点使麻醉医生能够精准地定位目标结构,避免了盲目的试探性操作,从而提高了麻醉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2、减少并发症由于能够清晰分辨神经、血管等重要结构,避免了不必要的损伤,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如血肿、神经损伤等。
3、缩短操作时间快速准确的定位减少了寻找目标结构的时间,提高了麻醉操作的效率,为手术的顺利开展节省了宝贵的时间。
4、个性化麻醉方案根据超声评估的患者个体情况,如解剖变异、病理改变等,制定个性化的麻醉方案,提高麻醉的质量和效果。
5、实时监测在手术过程中可以实时监测麻醉相关的生理变化,如血管充盈情况、心脏功能等,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
三、可行性的技术支持1、超声设备的不断改进现代超声设备越来越小型化、便携化,图像质量不断提高,操作更加简便,使得在麻醉科的应用更加便捷和高效。
2、培训体系的完善许多医疗机构已经建立了完善的超声培训体系,包括理论课程、模拟操作和临床实践等环节,有助于麻醉医生快速掌握超声技术。
“可视化麻醉”——超声引导下周围神经阻滞麻醉
“可视化麻醉”——超声引导下周围神经阻滞麻醉
超声以其无创、简单、快捷、实用、定位精确的优势应用于引导周围神经阻滞麻醉,与传统的盲探下神经阻滞麻醉相比减少操作耗时、提高成功率、而且减少麻醉用药和增加麻醉安全性等诸多优势。
成为当今麻醉医生越来越信赖的“第三只眼睛”。
利用超声,我院麻醉科开展“可视化麻醉”新技术,不仅有效减轻病人疼痛,还能降低患者的住院费用。
而随着“可视化麻醉”技术的推广应用,麻醉医生借助超声引导实施神经阻滞技术,实现了“指哪打哪”的精准化麻醉。
“可视化麻醉”减少了麻醉药的用量,降低了因药物和个人体质差异引发麻醉意外的风险。
也减轻了患者术后的疼痛感,并为术后恢复提速。
与传统的麻醉方式相比较,超声运用于周围神经阻滞不仅操作时病人更舒适,而且可以缩短药物的起效时间和降低局麻药过量,更能有效的避免神经损伤,误穿血管和胸膜造成局麻药中毒和气胸等严重并发症。
在临床中特别是肥胖病人、创伤、肿瘤等引起的解剖变异,小儿意识不清和已经部分神经阻滞或全身麻醉情况下,超声技术有更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刘莹)。
超声引导下的神经阻滞
超声引导下的神经阻滞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麻醉科325027 徐旭仲李挺传统上神经阻滞需要借助于局部解剖的体表标志、动脉搏动、针刺感觉异常及神经刺激器探查定位技术寻找神经。
但是,超声技术正使神经阻滞的方式发生根本性变革,麻醉医师已经能够通过超声成像技术直接观察神经及周围的结构,在实时的超声引导下直接穿刺到目标神经周围,实施精确地神经阻滞。
还可通过超声观察局麻药的注射过程,从而保证局麻药均匀的扩散到神经周围。
一、超声技术的基础知识在进行超声引导神经阻滞前,我们需要了解超声的基础物理知识。
从临床观点考虑,其中有两个重要的概念,即穿透性与分辨率。
任何形式的波,包括声波及超声波,都有特定的波长与频率。
频率与分辨率相关,波长与穿透性相关。
临床应用的超声频率在2.5-20MHz之间,高频率超声(>10MHz)可较好的显示神经结构,但只有当神经结构位于表浅的位置(如斜角肌间隙的臂丛神经)才能通过高频超声看到神经。
另外,当频率提高时,波长便降低,因此分辨率(频率)提高时,穿透性(波长)便降低,这时高频超声不能显像深部的神经。
在临床上为了能够清楚的观察斜角肌间隙、锁骨上区域及腋窝的臂丛神经,我们一般选择探头频率在8MHz以上,最好在12-14MHz。
而对于锁骨下、喙突区神经,其频率在6~10MHz之间较为适合。
这种低频可获得更好的穿透性,并能更精确的进行神经定位。
深部神经的超声引导应与神经区域的局部解剖学相结合。
超声的多普勒技术可以清楚地区分血管及血管中的血流速度,从而提高对于局部解剖的观察。
二、神经及周围结构的超声回声表现在行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时,我们需了解神经及周围各组织结构的超声表现(见表1)。
表1:神经及周围结构的回声表现组织超声成像静脉无回声(黑色),可压缩性改变动脉无回声(黑色),呈搏动性改变脂肪低回声(黑色)筋膜高回声(白色)肌肉低回声及高回声条带(黑色及白色)肌腱高回声(白色)神经低回声(黑色)神经内、外膜高回声(白色)局麻药无回声(黑色)。
麻醉科超声应用feasibility研究
麻醉科超声应用feasibility研究麻醉科超声应用可行性研究在现代医疗领域中,麻醉科的作用至关重要。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超声技术在麻醉科中的应用逐渐受到关注。
本文旨在探讨麻醉科超声应用的可行性,为临床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麻醉科超声的基本原理超声是一种利用高频声波来获取人体内部结构图像的技术。
在麻醉科中,通过将超声探头放置在患者的体表,声波能够穿透组织并反射回来,形成实时的图像。
这些图像可以帮助麻醉医生清晰地看到神经、血管、肌肉等结构,从而为麻醉操作提供准确的引导。
二、麻醉科超声应用的主要领域1、神经阻滞神经阻滞是麻醉科常见的操作之一,用于在手术中提供局部麻醉。
传统的神经阻滞方法主要依靠解剖标志和医生的经验,但这种方法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可能导致阻滞效果不佳或出现并发症。
超声引导下的神经阻滞能够让医生直接看到神经的位置和周围的组织结构,从而更精准地将麻醉药物注射到目标神经周围,提高阻滞的成功率,减少药物用量和并发症的发生。
2、血管穿刺在进行中心静脉置管、动脉穿刺等操作时,准确找到血管的位置至关重要。
超声可以清晰地显示血管的走行、管径和深度,帮助医生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和角度,提高穿刺的成功率,减少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和并发症,如血肿、误穿动脉等。
3、围术期评估超声还可以用于围术期对患者心脏功能、肺脏情况等的评估。
例如,通过超声心动图可以了解患者的心脏结构和功能,评估手术风险;肺部超声可以帮助诊断肺水肿、肺不张等肺部疾病,为麻醉管理提供依据。
三、麻醉科超声应用的优势1、提高操作的准确性如前所述,超声能够提供实时的可视化图像,使麻醉医生在进行各种操作时更加准确地定位目标结构,避免损伤周围重要的组织和器官。
2、减少并发症精准的操作能够降低神经损伤、血管破裂、血肿形成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安全性。
3、缩短操作时间在超声引导下,医生能够更快地找到目标结构,完成穿刺或阻滞等操作,从而减少手术等待时间,提高手术效率。
超声引导下外周神经阻滞麻醉应用,您需要知道的这些事儿
超声引导下外周神经阻滞麻醉应用,您需要知道的这些事儿外周神经阻断术的成功关键是要准确地给药,传统的外周神经定位术是盲穿,先确定体表的解剖学,再根据针头接触神经时产生的异样感觉或肌肉的反应来进行定位,除了患者感觉不舒服之外,这种方法的成功率很低,容易造成血管注射、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同时神经或体表的解剖学部位也很容易发生变化,这时候阻滞的失败概率就更大了。
在超声波的作用下,可以“直视”神经和周边的解剖结构,观察药物的扩散情况,增加了麻醉的成功率,减少了并发症,因而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在做“大”手术之前,要做什么麻醉?麻醉医师会综合考虑手术、病人、麻醉等方面的综合评价,目前临床上,除了麻醉等,随着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麻醉的优势也越来越明显,可以应用于任何手术。
若只是肢体或胸腹壁的外科手术,则单纯应用神经阻断即可。
在胸腹腔手术等大型手术中,采用神经阻滞配合全身麻醉,可以降低麻醉的使用量,降低术后疼痛,促进病人康复。
基于此本文就超声引导下外周神经阻滞麻醉应用展开讨论,希望能为相关麻醉提出有建设性的参考。
一、什么是神经阻滞麻醉?神经阻滞麻醉,是将局部麻醉药物注入神经干、神经丛、神经节,从而阻断神经的冲动传递,从而促进支配部位的麻醉。
神经阻滞包括神经干阻滞、颈神经丛阻滞、臂丛神经阻滞、星状神经节阻滞、腰交感神经节阻滞等。
神经阻滞是一种治疗疼痛的方法,通常用于手术麻醉,在神经周围注射麻醉药物,阻断部分感觉神经传导功能,使患者在手术过程中感受不到疼痛。
作为一种新的麻醉方法,只要操作得当、合理使用药物,就不会产生任何的不良反应,确保了手术的安全。
与全身麻醉比较,神经阻滞具有以下特点:麻药量小,应用广泛,麻醉持续时间较长。
二、神经阻滞麻醉的适应症和禁忌症适应症:①外伤或手术后的急性疼痛。
②三叉神经痛、舌咽神经痛、疱疹后神经痛等神经病理性疼痛。
③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骨关节病、骨性关节炎等的慢性退行性病变。
④头痛,颈源性头痛,枕神文库痛等。
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麻醉在高龄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中的应用
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可选择椎管内麻醉、局麻、区域麻醉、全麻[1],但高龄患者各重要器官衰老,常存在合并症等全身性问题,承受手术麻醉打击的能力有限,手术麻醉面临巨大风险。
今探讨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麻醉能否为高龄患者提供更加精确的麻醉方案,以加速患者术后康复。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临沂市人民医院2019年1月—2019年6月,拟行无张力疝修补术的高龄患者90例,随机分为联合组与IINB 组各45例。
联合组选择腰硬联合麻醉,IINB 组选择超声引导下髂腹下神经和髂腹股沟神经阻滞麻醉。
其中,联合组:男26例,女19例;年龄80~96岁;BMI :23.89±3.87;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 )分级Ⅰ~Ⅲ级。
IINB 组:男24例,女21例;年龄81~95岁;BMI 24.01±3.25;ASA 分级Ⅰ~Ⅲ级。
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
该研究通过我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所有患者均在术前签署麻醉知情同意书。
1.2方法患者均行腹股沟无张力疝修补术。
术前8h 需禁食禁水,禁止使用药物。
进入手术室后,监血压、心电图和SpO 2,开放外周静脉通路。
术前停用抗凝血药物。
对联合组患者实施腰硬联合的麻醉,[基金项目]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ZR2016HL15);山东省医药卫生科技发展计划项目(2016WS0229)[作者简介]公艳芳(1981-01~),女,山东平邑人,主治医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围术期器官功能保护。
E-mail:*****************[通讯作者]李希明(1973-10~),男,山东沂水人,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围术期器官功能保护。
E-mail:135****************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麻醉在高龄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中的应用公艳芳1,2李光3李希明41青岛大学(山东青岛226021)2平邑县中医院麻醉科(山东临沂273300)临沂市人民医院3普外二科4麻醉科(山东临沂276003)(下转第219页)度是97.8%,联合组的总满意度是86.7%,IINB 组麻醉满意度显著高于联合组(<0.05)。
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联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分析
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联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分析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联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是一种常用于上肢手术的麻醉技术。
该技术通过超声引导定位,准确注射麻醉药物到肌间沟和腋路臂丛神经周围组织,达到局部麻醉作用。
本文将分析该技术在麻醉过程中的效果,包括麻醉效果的评估,麻醉后的疼痛管理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一、麻醉效果评估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联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在手术前能够提供清晰的神经解剖结构图像,准确定位神经和血管位置,有助于准确注射麻醉药物。
注射后,患者出现肢体麻木,感觉丧失,肌肉松弛,达到理想的麻醉效果。
在手术过程中,医生可以通过观察患者的生理变化来评估麻醉效果,如心率、血压、呼吸等参数。
患者对手术刺激的反应也是评估麻醉效果的重要指标,如手术区域出现疼痛或不适反应。
研究表明,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联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在麻醉效果上优于传统的局麻技术,能够提供更持久、更全面的麻醉效果,减少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和患者满意度。
二、麻醉后的疼痛管理手术结束后,患者进入术后监护室,麻醉医生需要对麻醉后的疼痛进行及时有效的管理。
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联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能够提供术后持续的镇痛效果,减轻术后疼痛,提高患者术后舒适度。
针对不同患者的疼痛程度,麻醉医生可以通过调整麻醉药物的剂量和给药方式来实现个体化的疼痛管理。
还可以结合其他镇痛方法,如静脉输液镇痛、口服镇痛药物等,提供全面的疼痛管理方案。
研究表明,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联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术后的镇痛效果稳定可靠,能够有效减少术后疼痛的发生率,降低镇痛药物的使用量,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虽然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联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技术,但在实际操作中仍可能发生一些并发症。
常见的并发症包括神经损伤、血管损伤、局部感染等。
为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麻醉医生需要在术前进行详细的评估和术中精细的操作。
在注射麻醉药物时,需要确保针头准确穿刺到目标位置,避免损伤神经和血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博极医源 精勤不倦
锁骨的神经支配
• 锁骨上神经(皮肤、皮下)-————颈 丛 • 胸内侧神经 • 胸外侧神经 臂丛 • 胸锁乳突肌肌支 • 锁骨下神经 • 副神经斜方肌支
博极医源 精勤不倦
博极医源 精勤不倦
博极医源 精勤不倦
病例二
• 男性,85岁 • 起搏器植入术后感染(起搏器电池埋放于锁骨 下窝) • 拟行起搏器电池取出及清创术 • II度II型房室传导阻滞 • 慢支;肺气肿;肺部感染 • 血气分析:PO251.5mmHg,PCO253mmHg • 心超:左心房、左心室扩大,二尖瓣、主动脉 瓣轻度返流,肺动脉压轻度升高,EF52%
超声引导技术的优势
定位
• 神经、穿刺针直视可见 • 有助于神经定位的周围结构直接可视 • 直接可见局麻药注射时的扩散
安全性
• 减少局麻药剂量 • 避免血管内或神经内注射
阻滞效果
• 神经阻滞起效更快 • 提高阻滞效果
博极医源 精勤不倦
安全、舒适
现代麻醉发展 精准医疗 超声可视化技术
新要求 快速康复外科
博极医源 精勤不倦
博极医源 精勤不倦
博极医源 精勤不倦
博极医源 精勤不倦
博极医源 精勤不倦
病例三
• 男性,86岁 • 病史:糖尿病20年,注射胰岛素,空腹血 糖10.8mmol/l;冠心病史20年;高血压病 史20年;慢支、肺气肿12年 • 诊断:左股动脉闭塞(抗凝治疗);左第 四、五足趾坏死并感染 • 拟行手术:左大腿截肢术 • ——全麻?腰麻 or 硬膜外?神经阻滞?
博极医源 精勤不倦
博极医源 精勤不倦
博极医源 精勤不倦
需要阻滞的神经
• 0.5%罗哌卡因(极量220mg,可用 40ml)—— • 股神经(10ml) • 股外侧皮神经(3ml) • 闭孔神经(5ml) • 坐骨神经(15ml) • 股后皮神经(5ml)
博极医源 精勤不倦
博极医源 精勤不倦
博极医源 精勤不倦
调控
CPNB
监人紧 张焦虑产生 遗忘
减少麻醉药 用量和强化 麻醉效果
较少影响血 流动力学和 呼吸
TCI + CPNB
最少干扰患者循环、呼吸生理 尽量降低患者的应激水平 良好的术后镇痛,早期活动
博极医源 精勤不倦
博极医源 精勤不倦
(ERAS)
是适应现代麻醉
发展的重要保证
病例一
• 男性,43岁,车祸伤 • 左侧多发肋骨骨折,肺挫伤,少量胸腔积 液 • 拟行左锁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
博极医源 精勤不倦
麻醉遇到的问题
• 患者存在左侧多发肋骨骨折,肺挫伤,少 量胸腔积液,尽量采用非全麻的麻醉方 式—即区域麻醉 • 若采用区域麻醉,怎样能够得到完善的麻 醉效果?
博极医源 精勤不倦
可选择的麻醉方案
• 局部浸润麻醉——可能不够完善,较高应 激 • 喉罩全麻+局部浸润麻醉——肺部感染, 二型呼衰,慎用
• 胸椎旁阻滞+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 效果完善,较为理想
博极医源 精勤不倦
博极医源 精勤不倦
• • • • •
胸椎旁区域 前方:胸膜、肺; 内侧:椎体、脊髓 后方:横突、横突间韧带、肋骨 超声下定位标志:骨骼、胸膜 容积:10-15ml
博极医源 精勤不倦
麻醉医生的挑战:
心肺功能不全 合并症 棘手问题
各器官功能下降
抗凝治疗
博极医源 精勤不倦
• 髋部皮肤神经支配:臀上皮神经、肋下神 经外侧皮支、髂腹下神经外侧皮支、股外 侧皮神经 • 肌肉神经支配:股神经、臀上神经、臀下 神经 • 骨骼神经支配:股神经、闭孔神经 ——要阻滞的神经包括:股神经、股外侧皮 神经、闭孔神经、坐骨神经、臀上神经、臀 下神经——腰丛+骶丛
博极医源 精勤不倦
传统的神经阻滞——盲探
• 体表标志 • 异感 • 神经刺激 • 医生经验
1% 18%
颈内动 脉
66% 14%
1%
•超声下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
博极医源 精勤不倦
盲探可能出现的问题
• 失败 • 神经损伤(神经内注射) • 脏器损伤(腰丛:肾脏) • 血管损伤—— 血肿 局麻药中毒
博极医源 精勤不倦
博极医源 精勤不倦
超声引导下的神经阻滞在麻醉中的应用
神经阻滞与椎管内麻醉相比之优势
• • • • • • • 尿潴留 头痛、腰痛 硬膜外血肿 平面过高导致血流动力学不稳定 片面过高导致呼吸困难 早期下床活动 术后镇痛
博极医源 精勤不倦
神经阻滞与插管全麻相比之优势
• • • • • • 血流动力学波动 麻醉管理方便 肺不张 咽喉疼痛 术后镇痛 术后恢复快、早期下床活动
博极医源 精勤不倦
博极医源 精勤不倦
博极医源 精勤不倦
博极医源 精勤不倦
博极医源 精勤不倦
博极医源 精勤不倦
术前30分钟 行超声引导 下腰骶丛神 经阻滞 (0.5%罗哌 卡因40ml
心电、血压、 PETCO2
术前5分钟, 给丙泊酚 TCI把控输 注 (1.5μg/ml)
根据呼吸频 率、血压、 心率,调节 TCI输注速度
博极医源 精勤不倦
• 腰丛:髂腹下神经、髂腹股沟神经、股外侧皮神经、股 神经、闭孔神经 • 腰大肌间隙能阻滞的神经:股神经、闭孔神经、股外侧 皮神经 • 腰大肌间隙: • 前外方:腰大肌 • 前内方:椎体 • 内侧:脊髓、神经根 • 后外方:腰方肌 • 后侧:横突、 横突间韧带、 横突间隙
博极医源 精勤不倦
博极医源 精勤不倦
博极医源 精勤不倦
博极医源 精勤不倦
1、股二头肌 2、大收肌 3、坐骨神经 4、股后皮神经
博极医源 精勤不倦
病例四
• 女性,89岁,右股骨粗隆骨折,拟行髓内钉固 定术 • 右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下腔静脉放置临时滤 网(抗凝治疗) • 胸部CT:轻度肺挫伤 • 血气:PaO256mmHg • 头颅CT:两侧额顶叶、侧脑室、基底节多发腔 梗 • 心超:左室前壁中段、前间隔心尖段、心尖各 节段室壁运动明显减弱,左心房扩大,左室收 缩功能减退,心包微量液体,EF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