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院校学生成就目标取向性别与生源差异研究
大学生性别差异与学业表现关系研究
大学生性别差异与学业表现关系研究近年来,大学生性别差异与学业表现的研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性别作为社会人群划分的一个重要维度,往往在大学生学业表现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旨在研究大学生性别差异与学业表现之间的关系,并探讨影响这一关系的因素。
一、性别差异对学业表现的影响大学生的性别差异对其学业表现产生着一定的影响。
研究发现,男性大学生在某些学科领域中往往表现出较高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比如,在理工科和经济管理学科中,男性大学生更容易表现出较好的学习成绩和较高的学业动力。
而女性大学生在文科和艺术学科中,则较为突出。
这可能与性别在学科选择上的倾向有关,男性更多选择理工科等“硬科目”,而女性更多选择文科和艺术学科。
此外,性别差异还与学习方法和学习环境的选择有关,不同的性别在这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二、影响性别差异与学业表现关系的因素1. 社会文化因素社会文化因素是影响性别差异与学业表现关系的重要因素之一。
长期以来,社会对男性和女性的期望和评价存在差异。
男性被普遍认为更有能力和竞争力,而女性则被期望具备更多的沟通与合作能力。
这种传统观念对大学生的学习和表现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因此,改变社会在性别上对学习和表现的刻板印象,提倡平等和多元化的教育观念,对解决性别差异与学业表现关系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2. 学习意识和学习动力学习意识和学习动力是影响大学生学业表现的重要因素。
一些研究发现,男性大学生往往更加注重成绩和竞争,追求个人能力的提高。
而女性则更注重合作与人际关系的发展。
这种差异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业表现。
因此,教育机构需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意识,通过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引导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缩小性别差异与学业表现之间的差距。
3. 学习方法与学习环境学习方法和学习环境也是影响性别差异与学业表现关系的重要因素。
研究发现,女性大学生更加倾向于采用归纳总结和合作学习的方法,而男性则更倾向于采用问题解决和竞争学习的方法。
大学生成就动机性别差异的元分析
大学生成就动机性别差异的元分析作者:丁芳王志强来源:《学理论·下》2012年第03期摘要:对我国大学生成就动机的性别差异研究结果进行了元分析,结果显示,在追求成功的成就动机因子上性别差异显著,男生高于女生;而在避免失败的因子上不存在性别差异。
地域差异、样本量、研究质量和文章发表的年代效应对于大学生成就动机的效应值无显著影响。
关键词:大学生;成就动机;性别差异;元分析中图分类号:D412.6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09-0111-02一、问题的提出成就动机是指驱动一个人在社会活动的特定领域力求获得成功或取得成就的内部力量。
作为一种较高级的社会性动机,成就动机对个体本身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作为学业成就的基础,成就动机对学生的学习活动具有显著影响。
近些年,大学生的成就动机研究已成为众多研究者关注的热点。
国内已有研究对于大学生成就动机的性别差异均作了相应分析,但并未得出一致的结论。
同时男性和女性成就动机的差异也一直为性别差异心理学领域所关注。
本研究对1999年至今国内关于大学生成就动机的性别差异研究进行了元分析。
元分析就是对多种现有实证文献的再次统计,是一种数量化文献综述方法,是通过一定的统计方法和原则,把多个研究结果进行收集、编码、解释。
其结果是对大量结论的综合性分析,所以比叙述性评论更为客观、准确。
元分析弥补了单项研究的不足,相比较传统的文献分析,其优点在于分析过程详尽、严格,对效应值的估计和对效应值的信度分析更为精确,其分析结果还能够发现一些潜在效应。
本研究试图通过元分析的方法,对国内有关大学生成就动机的性别差异研究得出较为科学的结论。
二、方法(一)文献搜集1.文献选取标准遵循以下标准,尽可能地广泛占有文献,同时保证考察的是大学生群体。
按特定标准如独生子女、军校大学生等选取出来的不在此列;研究工具中均含有“成就动机量表”(The Achievement Motive Scale,简称AMS);研究结果均报告平均数和标准差,以便能计算出效果量,即d值。
性别差异中的动机与目标导向
性别差异中的动机与目标导向在我们的社会中,男性和女性在许多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其中包括他们的动机和目标导向。
这些差异源于个人的生物学特征、社会文化背景以及性别角色的塑造。
了解这些差异对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个体行为和推动性别平等非常重要。
一、动机差异1. 成就动机研究发现,男性在追求成就方面有更强的动机。
这可能与男性生理上的竞争性和社会角色的期望有关。
男性往往更倾向于在事业上获得成功,并通过职位晋升、金钱奖励等来评估自己的价值。
2. 高风险动机相比之下,男性更容易追求高风险冒险。
这可能与男性对冒险和刺激的偏好有关。
他们更倾向于参与竞赛性的活动、探索未知领域,并承担较大的风险。
这种动机也常表现为男性在金融投资和创业领域的活跃程度较高。
3. 担当责任的动机女性在追求社会责任和关爱他人方面更具动机。
她们通常更加关注社会公益、家庭和社区福祉,并努力提供帮助和支持。
这与女性在生物学上的母性倾向和社会对女性的期望有关。
二、目标导向差异1. 目标导向型研究表明,男性往往更加目标导向,注重结果和目标的实现。
他们更倾向于追求个人成就和成功,更关注自己的成果和进步。
这种目标导向性使得男性在竞争中表现出较高的动力和决心。
2. 过程导向型与此相反,女性通常更倾向于过程导向。
她们更注重活动的过程和与他人的合作,关注与他人的关系和建立积极的人际联络。
女性往往更重视工作的质量和效果,并更注重与他人的合作和共同成长。
然而,需要强调的是,这些性别差异并不是绝对的,每个个体都有其独特的动机和目标导向。
在实际生活中,还受到家庭、教育、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因此,我们应该避免将个体简单地归为某一性别的特征,而是应该认识到每个人都有其独特的动机和目标导向。
目前,社会越来越重视性别平等和包容,不再将性别作为限制个人发展的因素。
我们应该鼓励每个人追求自己的梦想和目标,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
只有当我们摒弃性别刻板印象,真正理解并尊重性别差异时,我们才能创造一个更平等和进步的社会。
西南财经大学女生多于男生的经济学思考
3
2
西南财经大学女生多于男生的经济学思考
供给曲线
分 数
分 数
录取分数 线
全体考生 男 女生 男 ������1 ������2 ��பைடு நூலகம்���3 生
图一
生
女 生
招生 数
图二
招生 数
通过观察,Q1<Q2,即是说最终 I 类专业的录取人数中女生数量多于男生数量。 我们刚刚讨论了第 I 类专业的招生特点。 我们现在研究财经类大学的招生特别之 处,由于财经类学校是一所偏文科的学校,所以在招生时,面向文科生的招生占总 招生数的比例明显大于其他理工型院校,举一个例子,西南财经大学 2015 年在四川 招文科生 274 人,理科生 547 人,文:理=1:1.996;四川大学 2015 年在四川招文科 生 271 人,理科生 1724 人,文:理=1:6.36。所以财经类大学在招生方面很明显的 偏向于文科生,由于文科生中女生比重大,所以这也促成了财经类大学女生多于男 生的特点。所以西南财经大学男生数量少于女生。 结论:西南财经大学女生比男生多要分别从学校方面与考生方面进行解释。在 学校方面,由于相对于其他理工类大学,学校明显给文科生多留了很多名额,而文 科生中女生数量多,从而导致西南财经大学女生多。在学生方面,由于财经类专业 符合女生的性格与天赋,以后就业环境比较好,工作比较稳定,不用经常出差,结 婚生子后也方便照顾小孩,所以女生更偏向于财经类专业,而男生则会偏向一些更 有挑战性、竞争性、发展性的专业。这也导致了西南财经大学女生多于男生。
西南财经大学女生多于男生的经济学思考
西南财经大学女生多于男生的经济学思考
作者:***学号:*********专业:金融学(证券与期货方向)班级:*班
学生性别与学业成就的关系研究
学生性别与学业成就的关系研究在教育领域中,关注学生的性别差异一直是一个重要的议题。
许多研究表明,学生的性别与其学业成绩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然而,这个关系究竟是如何影响学业成就的呢?本文将探讨学生性别对学业成就的影响,并提出一些可能的解释。
首先,值得注意的是,过去的研究已经证实了男女学生的学业成绩存在明显的差异。
一般来说,男生在数学和科学方面表现出较好的成绩,而女生在语言和社科等领域表现出较好的成绩。
这种差异可能源于两性在认知和兴趣方面的差异。
例如,男生在展现空间能力和逻辑推理方面可能更出色,而女生在语言表达和社交交流方面可能更具优势。
然而,认为学生的性别是唯一决定学业成绩的因素是片面的。
实际上,学生的学习态度、家庭环境、学校资源等诸多因素都会对学业成绩产生影响。
因此,要全面了解学生性别与学业成就的关系,需要考虑到更多的因素。
一种解释是学生性别差异的存在可能与社会和文化的期望有关。
在许多社会中,男性通常被视为更加理性和理性的人群,女性则被期望更加注重情感和社交。
这种期望可能导致学校和家庭对不同性别的学生有不同的教育期望和支持。
例如,对男生更加重视数学和科学,而对女生更加重视语言和社科。
这种不同的期望和支持可能会影响到学生成绩的差异。
此外,还有一种可能的解释是心理和社会因素的影响。
一些研究表明,男生往往更容易受到自信心的影响,他们可能更具有竞争意识和勇气去追求更高的学业成就。
相反,女生可能更注重与他人的合作和关系,这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她们的学业成绩。
当然,这种差异不是绝对的,每个个体的差异都需要综合考虑。
为了解决性别与学业成就之间的差异,学校和教育机构可以采取一些措施。
首先,教育者应该摒弃性别刻板印象,给予学生更多的自由发展空间,不再对学生的学科选择和发展方向设限。
其次,教师需要关注每个学生的个性和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风格和兴趣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支持和指导。
最后,研究学生性别与学业成就之间关系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将其作为评判学生能力的唯一标准,而是希望能更好地理解和适应不同学生的需求。
教育中的性别差异与学生学业成就的关联研究
教育中的性别差异与学生学业成就的关联研究作为社会进步的标志之一,性别平等一直是现代社会关注的重要议题之一。
而教育作为一种重要手段和平台,对于性别差异的研究和关注更是持续不断。
本文将探讨教育中的性别差异与学生学业成就之间的关联,并分析其中的原因和现象。
首先,性别差异在教育中的存在是不可忽视的。
早期的统计数据显示,男性学生在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STEM)领域表现更出色,而女性学生在语言、文学和社会科学等领域更为优秀。
这种性别差异可能部分源于文化和社会角色的影响。
长期以来,男性被社会认为更适合担任科学家、工程师等与技术相关的职业,而女性则更适合从事关心和照顾他人的职业。
这种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男女学生在不同学科上的表现。
然而,近年来的研究表明,性别差异在教育中正在逐渐减小。
一项对全球15岁学生的研究发现,在科学、阅读和数学三个领域,学生的性别差异正在缩小。
这可能与社会进步、性别平等意识的提高有关。
学校和教育机构也更注重提供公平的教育机会,鼓励学生充分发展他们的潜力。
在这种背景下,性别差异在学业成就上的影响也逐渐减小。
有研究表明,性别差异在学生学业成就中的影响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如个人兴趣、社会支持和教育资源分配等。
首先,个人兴趣对学生的学业成就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研究发现,男性学生对STEM领域的兴趣普遍较高,而女性学生则更偏向于语言和艺术领域。
这种兴趣的不同可能部分解释了男女学生在不同学科上的表现差异。
其次,家庭和社会的支持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学业成就。
家庭和社会的期望、鼓励和推动,以及提供的教育资源和机会,都对学生的学业成就产生重要影响。
教育政策和学校环境对性别差异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一项研究发现,教育政策的制定和实施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成果和机会均等性。
性别平等教育政策的推行能够提供更公平的教育机会和资源分配,减少性别差异的影响。
此外,学校环境的创造和教学方式的改革也能够对学生性别差异产生积极影响。
中学生性别差异在学业成就上的影响研究
中学生性别差异在学业成就上的影响研究性别差异一直是教育领域的一个热门话题,研究表明,男女学生在学业成就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本文旨在探讨中学生性别差异对学业成就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一、性别差异对学业兴趣的影响男女学生在学科兴趣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一项调查显示,男生对数理科目比较感兴趣,而女生则对文科、语言学科更感兴趣。
这种差异导致了男女学生在课程选择上的差异,可能会影响学业成就。
针对这一问题,学校和教育机构可以通过多样化的选修课程,提供更多的选择空间,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潜力选择适合自己的学科。
此外,应加强性别平等教育,减少性别对学科选择的影响,使学生能够跳出性别框架,追求自己真正感兴趣的领域。
二、性别差异对学习风格的影响男女学生在学习风格上也存在差异。
研究表明,男生更倾向于使用视觉、空间思维和行动来解决问题,而女生更注重细节、善于思考和分析。
这种差异可能导致男生在实践能力上优势,而女生在理论分析能力上更出色。
学校可以通过多种学习方式的结合,满足不同性别学生的需求。
例如,为学生提供实践课程和案例分析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此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以帮助每个学生发挥自己的潜力。
三、性别差异对学习动机和努力程度的影响性别差异会对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努力程度产生影响。
研究发现,男生倾向于追求成功和竞争,对于胜利感兴趣,而女生更注重合作与集体荣誉感。
这种差异可能导致男生在学习上更注重成绩,而女生更注重过程和团队工作。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学校和教师可以采用不同的激励方法。
对于男生,可以设置竞赛和奖励机制,鼓励他们追求优秀成绩。
对于女生,可以注重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通过团队项目和小组活动来激发她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四、性别差异对自信心和自我评价的影响性别差异还会对学生的自信心和自我评价产生影响。
研究发现,男生对于自己在学业上的能力和成就有较高的自信,而女生则稍显低调。
大学生专业选择中的性别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大学生专业选择中的性别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大学生专业选择是一个关键的决策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性别差异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本文旨在研究大学生专业选择中的性别差异以及影响因素。
首先,将从性别对专业选择的影响、社会因素、家庭因素以及个人因素这四个方面进行探讨,以期深入了解性别在大学生专业选择中的作用。
性别差异对大学生专业选择有着显著的影响。
研究表明,男生更倾向于选择与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相关的专业,如计算机科学、工程等;而女生则更倾向于选择教育、医学、人文和社会科学等专业。
这种差异与社会角色和性别刻板印象有关。
男性被认为更适合处理技术性任务,而女性则更适合从事有关人际关系和情感的工作。
此外,个人兴趣和能力也对大学生专业选择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社会因素也是影响大学生专业选择的重要因素之一。
对于很长一段时间里,一些专业被普遍认为是男性专属的,比如工程和计算机科学。
这种社会认知往往导致女生对于这些专业的兴趣和信心的缺乏,从而影响了她们选择这些专业的意愿。
此外,社会对男性专业选择的肯定和认可也使得男生更倾向于选择与社会地位和经济回报较高的专业。
家庭因素在性别差异的形成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家庭教育环境以及家庭中的性别刻板印象往往会影响一个孩子对于不同专业的看法和选择。
有研究表明,家庭对于女孩子的教育和职业期望往往更加强调情感和人际交往,而对男孩子更加强调技术和物质方面的能力。
这种教育环境导致了男女在专业选择上的性别差异。
最后,个人因素也是影响大学生专业选择的重要因素之一。
每个人的个性、兴趣和能力都会对专业选择产生影响。
男女在兴趣和能力上往往存在差异,这也部分解释了性别在专业选择中的差异。
另外,个人对于未来职业的期望和目标也会影响专业选择。
一些女生可能会由于担心将来工作与家庭平衡问题而选择相对灵活的专业。
综上所述,大学生专业选择中的性别差异受到性别对专业选择的影响、社会因素、家庭因素以及个人因素的共同影响。
教育中的性别差异与学业成就
教育中的性别差异与学业成就性别差异问题一直备受关注,在教育领域也不例外。
长期以来,人们对男女学生在学业上的表现存在普遍观念,即男生在数理科目上更有优势,而女生则在语言和人文科学方面表现更出色。
然而,近年来的研究显示,性别差异在教育中远不止于此,性别在学业成就上的表现实际上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首先,家庭背景对性别差异有重要影响。
一项涵盖全球范围的研究表明,家庭经济状况与性别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
在较贫困的家庭中,男孩学生通常面临着更大的学业压力,因为他们往往期望通过教育来改变自己的命运。
相比之下,女孩则可能面临更多家务和照顾家庭成员的责任。
这些家庭压力和角色分工的不平等会影响到他们在学校中学习的时间和机会。
其次,社会期望也对性别差异产生影响。
社会普遍认为数理科目是男性的强项,对男生更加关注和鼓励,这潜移默化地影响了男生对这些科目的自信心和学习动力。
而女生,则可能受到“数理不好”的固有观念的束缚,产生对这些科目的排斥或自我设限的倾向。
因此,在教育环境中,我们需要注意消除这种观念对学生的影响,给予男女学生平等的机会和支持。
另外,教育制度和教学方法也会影响性别差异。
一些研究发现,大部分教材和教学资源偏向男性的兴趣和需求,这可能造成女生在学校的表现不如男生。
此外,传统的教育方法侧重于考试成绩和竞争,对于女生来说可能没那么吸引人。
因此,我们需要反思教学方法和课程设置是否能够满足不同性别学生的需求,提供多样化的教育途径和评价方式。
性别差异在学业成就上的表现虽然存在一些普遍趋势,但每个个体都是独特的。
因此,我们不能把性别因素作为决定学业成就的唯一标准。
除了性别外,还有其他个体差异要考虑,比如家庭背景和个人兴趣。
因此,我们需要采取个性化的教育方法,尊重每个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帮助他们充分发展潜力。
最后,教育中的性别差异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重视和努力。
学校、家庭和社会都应该共同努力为男女学生提供平等的教育机会和资源,创造一个公正和包容的学习环境。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性别差异研究——基于郑东新区高校园区的调查
84海外文摘OVERSEAS DIGEST 海外文摘2020年第1期总第786期No.1,2020Total of 7860引言随着国家把开发人力资源作为“第一资源”战略决策的逐步实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已被提到了重要的议事日程。
任何人要想获得职业生涯的成功,必须以满足国家、社会及其本人所从事职业的现实需要为前提。
因此,任何人要满足各个层面的需要,就非常有必要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合理地规划与设计。
然而,作为职业发展准备的重要时期——大学时期,不同的大学生对自己的职业生涯会做出不同的规划,这种差异在性别方面体现的尤为明显,因此本文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出现的性别差异进行研究分析并提出一些对策建议。
1问卷设计与数据来源1.1问卷设计本研究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出现的性别差异为基础,参照国内外相关教育研究,调查在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主要从男女生在职业生涯规划中的动力及考虑因素、职业生涯规划的认知、倾向的工作类型、实现职业生涯规划的信心、对职业生涯规划成功的定义这五方面入手,分析男女生的共性和差异,并分析差异存在的原因,提出一些能提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质量的对策建议。
1.2 数据来源问卷调查取自郑州市龙子湖高校园区的数所大学,问卷在学校的图书馆、阅览室、教室进行发放。
问卷调查总份数为300份,其中男女生各150份。
回收问卷277份,问卷回收率为93%,有效问卷269份,其中男生133份,女生136份,有效问卷率为97%。
男女生调查问卷均采用随机发放以确保调查的准确性。
2职业生涯规划的男女生比较分析2.1职业生涯规划的动力及考虑因素2.1.1职业生涯规划的动力问卷从对成功的渴望、社会的认可、实现自我价值和回报父母四个方面来考察职业生涯规划的动力,调查结果如图1所示,有54.8%的男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动力是自我价值的实现,有27.8%的男生则是出于对成功的渴望,有9.6%的男生是想得到社会的认可,剩下7.8%的男生做职业生涯规划是为了回报父母。
学生成长中的性别差异研究
学生成长中的性别差异研究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性别差异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不同的性别在学习、社交和心理发展等方面存在一些差异,对于学生成长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本文将就学生成长中的性别差异进行探讨,旨在加深对这一问题的理解。
一、学习差异学习是学生成长中的重要一环,而性别差异对学习成绩和学习方式都有一定的影响。
研究表明,女生在语言和文字方面的优势较为明显,常常取得较好的成绩。
而男生在理科和数学方面相对擅长,往往在这些学科中表现出色。
这种性别差异的形成有多种原因,其中包括社会认知和教育环境的影响。
社会普遍认为男孩应该更加注重理性和逻辑思维,而女孩则更注重语言和表达能力。
这样的社会认知在教育环境中得到了强化,导致男女学生更加关注自己擅长的学科。
因此,在教育中应该注重打破这种性别刻板印象,提供更多平等、多元的学习机会,以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
二、社交差异性别差异在学生的社交行为中也呈现出一定的差异。
研究发现,女生更善于表达情感,注重人际交往,她们倾向于与同伴建立密切的关系。
而男生则更倾向于以竞争和合作为主导的方式来进行社交互动。
这种社交差异可能与性别角色的社会化有关。
社会对女性的期望更加强调亲和力和情感表达,鼓励她们与他人保持更紧密的关系。
相应地,社会对男性的期望则偏向于竞争和独立,他们倾向于在竞争和合作中进行社交。
然而,社交差异不能以性别来绝对划分,每个个体都有自己独特的特点。
教育者应该给予学生更多的自由,鼓励他们根据自身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社交方式。
三、心理发展差异性别差异还表现在学生的心理发展上。
研究发现,女生在自尊和内省方面的表现较为突出,她们更注重个人情感和内心体验。
而男生则在自信和自主方面相对突出,更偏向于外向和竞争。
这种心理发展差异与性别角色和社会化有关。
对女性的期望更注重她们的内心体验和情感表达,因此女生更容易在这方面取得优势。
而社会对男性的期望更强调自信和竞争力,这也使得他们在心理发展中具备一定的优势。
高校毕业生就业中的性别差异研究——以兰州财经大学为例
有相 同的就业权 , 却有许多单位在招收女生方面存在一些尖刻要 的去合 理 的规划 自己未 来 的 发展 , 因此 合 理 的规划 应 是 积极 寻 找 求, 或避 开 法律 使用 隐 蔽方 式 拒绝 女性 求 职者 , 这无 疑 使得 女 性在 工 作 的第 一 步 , 那 么在 这 第一 步 上男 女 生 会 因为 性别 不 同而存 在
生为 例 , 主要 基于 以上 思 考而 展开 。 一
.
C o e ff i c l e n t
0 0 3
职业 规划 S i
N
g . ( 2 - t a i l e d )
. 9 6 5
2 8 6 2 8 6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二 )研 究 方 法
本调查采用问卷方式 , 同时, 本调查时间为2 0 1 4 年4 月至5 月期 而 西部人 才 十分 欠缺 , 这种 趋 势使 我 国地 区人才 供 需 间, 主要 是 因为这 个 时间是 毕业 生大 多 已经 寻找 过或 者正 在找 工作 海发 达 地 区 , 矛 盾十分 尖锐 。 调 查数 据 显示 , 生源 地 或一线 城 市是 该校 毕业 生 的 又尚未离 校期 间 , 便于对 遇到 的问题 和体验 的回忆 。 被 调查 的学生为
就业 中倍 受 挫折 。 那么 , 男 女学 生在 就 业前 对工 作 的认 知 和对 前途 差 异 吗 ?从 调查 中得 知 , 有1 8 . 9 4 %的男 生 很认 真 的 规划 过 自己的 的规 划 是否 有性 别 的差 异 呢 ?如果 有 是如 何 造成 的 呢? 如果 没有 职 业 , 在 此项 上 女生 略 高 1 . 1 9 %, 而 大对 数 的人 都 只是 做 过一 些 简 那 是 谁在 强 化着 这 种差 异 呢 ?差异 被 强化 的原 因又何 在 呢 ?带着 单 的规 划 。 男生 在此 项上 略 高于女 生 3 个百 分点 。 还 可 以看 出 , 还 是
大学生职业生涯目标确立中的性别差异与成因分析
医学 检验 等各 专业 本科 生 。教学 过程 中 ,学 生在 了 解 了职业 生涯 的概 念 ,职业 生涯 的意 义 ,职业 生涯 规 划 的步骤 之后 ,进行 自我 与环境 的 分析 ,之 后根 据 自身 特点 确立 生 涯 目标 ,拟定 完成 目标 需要 的具 体 行 动策 略 以及 完 成期 限 ,为 自己设 计 了 1 0年 的 人 生愿 景 。在 教学 实践 中 ,共计收 到 9 6份生 涯设 3 计材 料 ,其 中男 生 4 2份 ,女生 4 4份 。生涯 目标 7 6 种类 主要 集 中在 以下几种 :1 升学 ( 士和 博士 ) . 硕 。 包括 毕业后 应届 考研和 往届 考研 两种情 况 。2. 姻 婚 幸福 。3 考证 。包括考 英语 四、六级证 书、导游证 、 . 计算 机 国家二 级 、三级 证 书 , 日语 等级 证 书、动 画 师 资格证 书 、汽车 驾 驶执 照 、飞机 驾驶 执照 、报 关 员资格 证 书 、教师 资格 证 书 、韩语 等级证 书 、 国际 护士执 照等 等 。4. 晋升 。包 括职称 的晋 升 ,职位晋 升 ,学 术水平 的提升 等几 种情 况 。5 出国 。包括 出 . 国 留学 、出 国进修 。6. 物质生 活水平 的提升 。7. 创 业 。8. 敬 父母 。大学 生在 生涯 目标的选择 上 出现 孝 性 别差 异 的现象 ,主要表 现在 除了创 业一项 外 ,其 他 目标 的选择 上 ,女 生都 表 现 出高 于男 生 的选择 倾 向 ,如 下表 。
第6 - 期 卷 第4
职 业 时 空
CR 与 研 究 A 诃查 ORI N EER H ZO
’ ◇
大 学 生 职 业 生 涯 目标 确 立 中 的 性 别 差 异 与成 因分 析
性别差异与学业成就的关联研究报告
性别差异与学业成就的关联研究报告研究报告一、引言性别差异一直是心理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议题。
学业成就作为评估个体学习能力和成就水平的重要指标,对于个体的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旨在探讨性别差异与学业成就之间的关联,以增进对性别差异的理解和促进教育公平。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性别差异与学业成就之间的关联,具体研究目的如下:1. 分析男女学生在不同学科的学业成就表现是否存在差异。
2. 探讨性别在学业成就差异中的可能影响因素。
3. 提出相应的教育干预措施,以促进性别平等和学业公平。
三、研究方法1. 参与者本研究选取了1000名中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生500名,女生500名。
参与者的年龄范围在15至18岁之间,来自不同学校和地区。
2. 测量工具本研究采用了学校提供的学生学业成绩单作为学业成就的测量工具。
成绩单包括各学科的考试成绩和综合评价。
3. 数据分析通过对学业成绩单的统计分析,计算男女学生在各学科的平均成绩,并进行相关性分析,以探究性别差异与学业成就之间的关联。
四、研究结果1. 总体学业成就差异男女学生在总体学业成就上存在差异,女生的平均成绩略高于男生。
2. 学科学业成就差异在不同学科中,男女学生的学业成就表现存在差异。
具体来说,男生在数学和物理方面的成绩相对较高,而女生在语文和英语方面的成绩相对较高。
3. 影响因素分析性别在学业成就差异中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社会文化因素、认知差异、兴趣和动机等。
进一步的研究可以探讨这些因素对性别差异的具体影响机制。
五、讨论与启示本研究结果表明,性别差异与学业成就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
男女学生在学科学业成就上存在差异,这可能与社会文化因素、认知差异和兴趣动机等因素有关。
为了促进性别平等和学业公平,教育者可以采取相应的教育干预措施,如提供性别平等的教育资源、鼓励学科多样性发展等。
六、结论通过对性别差异与学业成就的关联进行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性别对学业成就的影响,并为教育公平提供科学依据。
大学生毕业后就业的性别差异研究
大学生毕业后就业的性别差异研究在当今社会,大学生毕业后的就业问题一直备受关注,而其中的性别差异更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重要议题。
随着教育水平的普遍提高和就业市场的竞争加剧,大学生在毕业后的就业过程中,性别因素所带来的影响逐渐显现。
首先,从职业选择的角度来看,存在着较为明显的性别差异。
一些传统上被认为更适合男性的职业,如工程、建筑、计算机科学等领域,男性毕业生的比例相对较高。
而在教育、护理、社会工作等领域,女性则占据了更大的比例。
这种职业选择的差异并非完全出于个人兴趣和能力,而是受到社会观念和传统性别角色的影响。
例如,社会普遍认为男性更具备理性思维和技术能力,适合从事理工类的工作;而女性则被认为更富有同情心和耐心,适合从事服务和教育类的工作。
在求职过程中,性别差异也表现得较为突出。
招聘单位在招聘时,尽管可能不会明确表示,但在某些情况下,会对性别有所倾向。
比如,一些需要经常出差、工作强度较大的岗位,可能更倾向于招聘男性;而一些需要细致、耐心和沟通能力的岗位,可能更倾向于招聘女性。
这种隐性的性别歧视,使得大学生在求职时面临不公平的竞争环境。
此外,女性在求职过程中还可能面临婚姻和生育问题带来的困扰。
一些用人单位担心女性员工结婚生育会影响工作,从而在招聘时对女性有所顾虑。
薪酬待遇方面的性别差异同样不容忽视。
即使在相同的工作岗位上,男性和女性的薪酬水平也可能存在差距。
研究表明,男性的平均薪酬普遍高于女性。
造成这种差距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包括职业选择的差异、工作经验、工作时间以及晋升机会等。
在一些以男性为主导的行业中,男性往往更容易获得晋升机会,从而获得更高的薪酬。
而女性在职业发展中可能会遇到“玻璃天花板”,限制了其薪资的提升。
教育背景和专业对性别差异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在一些理工科专业中,男性的比例较高,这些专业往往在就业市场上更受欢迎,薪酬待遇也相对较好。
而女性在文科和艺术类专业中的比例较高,这些专业的就业竞争相对激烈,薪酬水平相对较低。
性别对财经类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影响分析
性别对财经类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影响分析——以某财经类高校为例①②宋明张抗私③(东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劳动就业与人力资本开发研究中心)内容提要:当今,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女大学生就业则更难。
本文针对2008年某财经类高校有关毕业生就业基本情况的数据资料,对性别在毕业生中的影响力等问题进行实证研究。
结论表明,虽然男大学生略显优势,但是从总体上看性别对就业的影响有限。
换言之,在2008年金融危机这一特殊时刻,财经类院校的女大学生就业受到的性别歧视程度不大。
女性大学生要想在劳动力市场上拥有竞争力,应当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和道德修养。
关键词:性别;财经类高校;就业;女大学生一、问题的提出中国从1999年开始实行大学本科教育扩大招生的政策,到2003年扩招的首批大学生毕业人数达到了212万人,同比2002年猛增46%。
而截止到2003年底,63.7万毕业生尚未找到工作。
此后每届毕业生均以25%左右的速度递增,持续到年底尚未找到工作的人数也稳步上升(见表1),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越来越凸显出来。
表1: 2003-2008年大学毕业生人年份 2 2毕业生人数(万人)212 28 59 未找到工作人数(万人)63.7 75.6 92.6 100 150 112.9①本文数据来源于东北财经大学就业指导处统计的2008年毕业生就业资料②本论文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劳动力市场中的社会排斥问题研究:以性别歧视为例》(05BSH021)、《辽宁资源型产业中的劳动关系问题研究》(2008JD11)阶段性研究成果③宋明,东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2008届劳动经济学专业研究生。
张抗私,东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劳动经济学专业。
比率(%)30.05 27.00 27.40 24.21 30.30 20.20与此同时,女大学生就业难乎其难成了近年来严峻的社会问题。
一般而言,人们普遍认为女大学生的择业观、择业心理以及传统的性别观念等因素有使女大学生较男大学生就业困难。
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性别差异与原因研究
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性别差异与原因研究毕业是每个大学生所迈出的人生重要一步,然而,社会发展的不平衡与性别观念的影响使得男女学生在就业方面面临不同的挑战。
本文将深入探讨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中存在的性别差异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一、性别差异的存在在高校毕业生就业中,性别差异是不可忽视的现象。
首先,就业机会的不均衡是主要原因之一。
有研究表明,某些行业(如工程、计算机科学)更倾向于招聘男性毕业生,而其他行业(如教育、护理)更青睐女性毕业生。
这导致了男女学生在就业选择上的不同,从而导致就业率存在差异。
其次,在薪酬方面也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
虽然男女学生在求职过程中的薪资期望可能相近,但女性在实际薪资水平上却普遍低于男性。
这种差异在某些行业和职位中尤为明显,形成了高校毕业生薪资差距的重要因素。
此外,家庭责任的差异也影响着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
女性毕业生更容易受到家庭责任的束缚,如结婚、生育等,这进一步限制了她们的就业选择和发展机会。
二、性别差异的原因1. 性别观念的影响性别观念在就业问题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由于长期以来社会对男性与女性角色的刻板印象,导致了社会就业机会的不平等。
男性被普遍认为更适合从事技术、管理等职业,而女性则被视为更适合从事服务性行业,这种性别刻板定势影响了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选择和定位。
2. 学科选择的影响学科选择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有着重要影响。
男性普遍偏向选择理科、工科等技术类专业,而女性更倾向选择文科、艺术类专业。
由于某些行业对技术类专业的需求较大,导致男性毕业生更容易找到工作。
而女性在文化、艺术、教育等行业更容易就业,而这些行业的薪酬普遍较低。
3. 家庭责任的压力女性在家庭责任方面承担的压力更大,尤其是结婚、生育等家庭事件可能会影响她们的就业选择。
因为有意或无意的性别偏见,某些雇主更倾向于招聘男性,这使得女性毕业生在职场中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
三、缩小性别差异的对策1. 促进性别平等意识的培养大学和社会应该共同努力,推动男女学生在学业和就业中的平等机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财经院校学生成就目标取向性别与生源差异研究[摘要]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社会热点问题,文章基于scct 理论研究视角,运用spss 11.5 软件对相关量表进行统计,分析了不同性别和生源的财经大学生成就目标的差异。
最后表明,职业选择时,财经类专业学生的成就目标是学习取向而非成绩取向。
[关键词]成就目标取向财经大学生性别生源差异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11-0235-01
一、研究背景
当前,成就动机是心理学研究的热点问题,而成就目标的研究是目标设置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理论延伸,主要兴趣集中在成就环境中对目标的功能。
成就目标是个体对完成这一工作目标的能力或成功达到目标的预期,是个体在追求某一工作任务的动力和原因。
美国心理学家dweck,nicholls从上世纪起,就开始对成就目标取向在动机过程中的作用进行研究,80年代中期该理论逐渐走向成熟,从90年代至今方兴未艾,已逐渐心理学化、社会学化并推广运用于职业决策的研究中。
dweck在研究中小学生时,第一次使用了goal-orientation(目标取向)的概念。
财经类高校毕业的主要工作性质属于社会第三产业,探讨此类毕业生在工作岗位上采取何种目标取向对于他们能否胜任工作有很强的预测性。
二、理论依据
本研究运用当代心理测量技术对毕业生的成就目标取向主观因
素进行测量和评估,并分析大学生在性别生源上的差异,从而帮助毕业生们做职业分析,使他们科学理性地选择职业。
其理念依据为scct(社会认知职业理论)。
三、研究过程与方法
1.研究被试:从吉林工商学院会计系、财税系、金融系随机选取应届毕业生(2011)毕业生120人,其中男生65人,占54%;女生55人,占46%,进行问卷测试。
2.研究工具。
根据徐方忠对button目标倾向问卷的修订:9,11,7,3,5,1题目为成绩目标倾向项目:剩余项目为学习目标倾向项目,运用心理五点评分法,按照“完全不是”“基本不不是”“不置可否”“基本是”“完全是”的顺序评1到5分,该量表的α系数为0.644。
3.测量过程。
将学生分组集体测试,时间为15分钟。
主试由研究者和其他专业教师共同进行,发放量表,学生测试,最后收回。
4.数据处理。
将采集数据输入电脑,运用社会科学统计软件spss 11.5 for windows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运用心理统计方法有:相关分析,manova。
四、结果分析
对学生的目标取向进行成对t检验,结果为两者差异非常显著
(t=7.830,p<0.001)。
这说明财经院校学生在进行职业选择时,比较重视学习目标,而淡化成绩目标.
五、结果讨论
本研究表明财经院校学生在职业选择时,其成就目标中是学习取向而非成绩取向(见表2)。
可见:财经院校生求职就业时,预见到了未来就业的压力和挫折,具备了一定程度的心理承受能力:同时表明当前的财经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和成绩。
因此,如果高校针对目标取向进行积极培养,将十分有利于毕业生在择业时自我调整跨越就业障碍,帮助他们以积极心态和高度自信来应对就业的各种压力。
本研究还发现:成就目标取向在学习取向维度上存在性别和生源上的交互作用(见表3)。
即:城市女生更习惯于追求自我而选择学习目标,而农村女生更愿意改变现状而选择成绩目标;而我国重男轻女的思想使得城乡生源男生无显著差异。
这说明,高校在就业指导中应针对女生的特点,开展一些培养她们良好应对压力的策略性的训练,以期帮助女生在就业时调整心态,克服女性就业困难,积累经验,坚持不懈。
【参考文献】
[1]龙燕梅.大学生择业效能感的研究[d].北京:中国国家图书馆,2003.
[2]彭永新,龙立荣.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测评的研究[j].应
用心理学,2001年02期.
[3]彭芹芳,李晓文.dweck成就目标取向理论的发展及其展望[j].心理科学进展,2004(3).
[4]徐方忠,朱祖祥,林芝.目标倾向测量及其与绩效的关系[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0年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