伺服电机的发展历史
伺服电机概述
伺服电机概述2.1.1 伺服电机的用途与分类伺服电机(又称为执行电机)是一种应用于运动控制系统中的控制电机,它的输出参数,如位置、速度、加速度或转矩是可控的。
伺服电机在自动控制系统中作为执行元件,把输入的电压信号变换成转轴的角位移或角速度输出。
输入的电压信号又称为控制信号或控制电压,改变控制电压可以变更伺服电机的转速及转向。
伺服电机按其使用的电源性质不同,可分为直流伺服电机的交流伺服电机两大类。
交流伺服电机按结构和工作原理的不同,可分为交流异步伺服电机和交流同步伺服电机。
交流异步伺服电机又分为两相交流异步伺服电机和三相交流异步伺服电机,其中两相交流异步伺服电机又分为笼型转子两相伺服电机和空心杯形转子两相伺服电机等。
同步伺服电机又分为永磁式同步电机、磁阻式同步电机和磁滞式同步电机等。
直流伺服电机有传统型和低惯量型两大类。
直流伺服电机按励磁方式可分为永磁式和电磁式两种。
传统式直流伺服电机的结构形式和普通直流电机基本相同,传统式直流伺服电机按励磁方式可分为永磁式和电磁式两种。
常用的低惯量直流伺服电机有以下几种。
①盘形电枢直流伺服电机。
②空心杯形电枢永磁式直流伺服电机。
③无槽电枢直流伺服电机。
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又出现了采用电子器件换向的新型直流伺服电机。
此外,为了适应高精度低速伺服系统的需要,又出现了直流力矩电机。
在某些领域(例如数控机床),已经开始用直线伺服电机。
伺服电机正在向着大容量和微型化方向发展。
伺服电机的种类很多,本章介绍几种常用伺服电机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控制方式、静态特性和动态特性等。
2.1.2 自动控制系统对伺服电机的基本要求伺服电机的种类虽多,用途也很广泛,但自动控制系统对它们的基本要求可归结为以下几点。
①宽广的调速范围,即要求伺服电机的转速随着控制电压的改变能在宽广的范围内连续调节。
②机械特性和调节特性均为线性。
伺服电机的机械特性是指控制电压一定时,转速随转矩的变化关系;调节特性是指电机转矩一定时,转速随控制电压的变化关系。
伺服电机_百度百科
⑸同功率下有较小的体积和重量。
自从德国MANNESMANN的Rexroth公司的Indramat分部在1978年汉诺威贸易博览会上正式推出MAC永磁交流伺服电动机和驱动系统,这标志着此种新一代交流伺服技术已进入实用化阶段。到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各公司都已有完整的系列产品。整个伺服装置市场都转向了交流系统。早期的模拟系统在诸如零漂、抗干扰、可靠性、精度和柔性等方面存在不足,尚不能完全满足运动控制的要求,近年来随着微处理器、新型数字信号处理器(DSP)的应用,出现了数字控制系统,控制部分可完全由软件进行,分别称为摪胧只瘮或抟旌鲜綌、撊只瘮理 历史 生活 社会 艺术 人物 经济 科学 体育 核心用户 NBA
伺服电机科技名词定义
中文名称:伺服电机 英文名称:servo motor
定义:转子转速受输入信号控制,并能快速反应,在自动控制系统中作执行元件,且具有机电时间常数小、线性度高、始动电压
以生产机床数控装置而著名的日本法那克(Fanuc)公司,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也推出了S系列(13个规格)和L系列(5个规格)的永磁交流伺服电动机。L系列有较小的转动惯量和机械时间常数,适用于要求特别快速响应的位置伺服系统。
日本其他厂商,例如:三菱电动机(HC-KFS、HC-MFS、HC-SFS、HC-RFS和HC-UFS系列)、东芝精机(SM系列)、大隈铁工所(BL系列)、三洋电气(BL系列)、立石电机(S系列)等众多厂商也进入了永磁交流伺服系统的竞争行列。
六个系列。20世纪90年代先后推出了新的D系列和R系列。由旧系列矩形波驱动、8051单片机控制改为正弦波驱动、80C、154CPU和门阵列芯片控制,力矩波动由24%降低到7%,并提高了可靠性。这样,只用了几年时间形成了八个系列(功率范围为0.05~6kW)较完整的体系,满足了工作机械、搬运机构、焊接机械人、装配机器人、电子部件、加工机械、印刷机、高速卷绕机、绕线机等的不同需要。
电机发展史的四大阶段
电机发展史的四大阶段电机的发展史就像是一部精彩的连续剧,充满了跌宕起伏的情节。
最开始,咱们要回到18世纪,那时候,人们正在探索电的秘密。
真的是,想想看,电是啥?像魔法一样的东西,光闪闪的,真让人着迷。
后来,终于有了电机的雏形,大家的眼睛都亮了起来。
这个时候的电机,虽然简单,但已经在小范围内让人们体验到科技的魅力了。
接下来进入了19世纪,哇,这时候电机的技术简直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
电动机、发电机,纷纷登场,简直像是科技界的明星。
你想啊,那时的工厂开始用上电机,生产效率大幅提升,人们的工作方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大家都说,电机真是解放了双手,毕竟再也不用靠人力推拉那些重得让人喘不过气的机器了。
工业革命就这样在电机的推动下,驶上了快车道,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而到了20世纪,电机的发展达到了一个巅峰,简直是风头无两。
电机不仅进入了工厂,还走进了千家万户,家里的电器纷纷以电机为动力,真的是大大方便了生活。
想想洗衣机、冰箱、吸尘器,它们一个个都像是家庭小帮手,让我们的生活轻松了不少。
可你知道吗,那时候的电机不仅仅是功能强大,还特讲究外观。
设计师们开始为电机设计更美观的外壳,简直是美与科技的完美结合,令人爱不释手。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咱们进入了21世纪,电机的智能化发展真是让人瞠目结舌。
现在的电机不仅效率高,噪音还小,简直就像是悄悄的工匠,默默地为我们服务。
电机还和互联网结合在一起,什么智能家居、远程控制,真是让人感叹科技的力量。
试想一下,坐在沙发上,就能一键操控家里的电器,生活真是方便极了,科技让我们每个人都成了生活的掌控者。
电机的发展就像是一场持久的追逐赛,每一次的技术突破都让人兴奋不已。
回首过去,从简单的电机到如今的智能电机,科技的进步让我们生活得更加舒心,真是令人欣喜的变化。
谁能想到,当初的那些探索,如今变成了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未来又会怎样呢?咱们拭目以待吧,电机的发展之路永远都充满了惊喜!。
伺服压机发展历史
台中, 上海, 中国 (设立. 2011年8月) 台湾
芝加哥, 美国 (设 立. 2007年7月)
选择Janome的理由!
可信赖性
公司有91年的历史 1963年上市日本最有名的东京股市
• •
ISO 品质认证
东京工厂: ISO 9001 (1997), ISO 14001 (2000)
台湾工厂: ISO 9001 (1995) , ISO14001 (2002)
泰国工厂: ISO 9001 (2000)
Janome台式机器人是精密电子行业理想的选择
本机组成 按钮检查 OLED(有机的 LED ) 震动马达 镜头, 夹持器组成 交换总机/继电器箱 锁螺丝 小型螺丝:M1.0→M1.4 电池盖
JP4 伺服压机– 特点
27年的伺服压机制造经验,使JANOME伺服压机在诸多的应用领域里,得到了客户 的广泛好评及肯定与信任。特别在汽车,电子,医疗,PCB 半导体设备行业都有很 好的口碑,在日本的市场占有率为30%(50吨以下压机) (*1)
线束, 接头
齿轮箱轴承
Janome产业机器技术中心 实验培训中心
在实验培训中心,客户可以参观我们 的产品,还可以进行样品测试。同时 我们还可以为客户进行操作培训。
Janome IE 营业/服务网点
< 欧洲 >
< 亚洲 >
< 北美 >
法兰克福, 德国 (est. April 2008)
泰国,谢拉差
Janome生产工厂(台湾及泰国)
Janome Taiwan Co., Ltd.
1969年建立台湾工厂 主要生产高品质机器人,缝纫机,简易传票打印机以及 相关部品。JANOME台湾是台湾500强公司之一,每年 生产100万台以上的缝纫机,它是世界上最大的缝纫机 工厂。
伺服电机发展历史
伺服电机发展历史
伺服电机是一种能够准确控制角度和转速的电机,被广泛应用于机器人、工业、医疗设备等领域。
伺服电机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期,随着电力技术的不断发展,伺服电机的机械、电气、控制等方面都有了大幅度进展。
1891年,美国工程师尤金·巴尔汀(Eugene F. L. Breguet)首次使用直流电机控制自动舵机。
20世纪初,在弗雷德里克·西斯的领导下,美国通用电气公司(GE)开发出了一种舵机,这是当时伺服电机的一种最基本形式。
此后,伺服电机的发展进入了高速发展期。
20世纪50年代,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伺服电机的控制系统逐渐从机械控制转向了电子控制。
此时,伺服电机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导弹制导、雷达跟踪和光学追踪等高精度领域。
20世纪60年代末,半导体技术的突破使得伺服电机的控制系统更加小巧,同时性能也有了大幅度提升。
20世纪70年代后期,伺服电机逐渐应用到了工业领域中。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伺服电机的控制系统开始采用数字控制器(NC)和编程控制器(PLC),使伺服电机的控制更加智能化。
并且,在材料科学、电机技术和控制算法等方面的不断创新,使得伺服电机的精度、速度和可靠性得到了大幅度提高。
目前,伺服电机已经成为各种自动化设备的核心部件,广泛应用于机器人、数控机床、印刷机械、纺织设备等领域。
此外,随着人工
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伺服电机在智能驱动和自学习技术方面也有了新的进展。
总之,伺服电机发展历程中的每一个阶段都有了重要的突破和进展,不断地推动着伺服电机向更加智能化、高效率、高精度的方向发展。
伺服电机的设计和特性
6.1*106
5.电机的功率 P2=TΩ=∫(ea ia + eb ib+ ec ic )dωt
200W、3000rpm、220V伺服电机
11/18 2013
CONFIDENTIAL
Copyright © Infineon Technologies 2006. All rights reserved.
11/18 2013
CONFIDENTIAL
Copyright © Infineon Technologies 2006. All rights reserved.
Page 14
3.伺服电机中的重要概念
3.电机的反电势 E 或 e 如果把电机抽象成一个直径为D,D上有磁钢,在气隙中产生的Bg的平均磁密,定子上均布 N根有效长为L的导体,导体中有电流i,就可以估算电机性能。 (1)电机导体切割磁力线产生的反电势E E=NBgL(πD×n/60) 电机的反电势与转速成正比。 (2)电机的外加电压 U= E+ri ≌ E 其中ri——相电流在相电阻上的压降,其值比较小,为简便可忽略。该公式可以看出外加电 压与电机设计参数应该满足一定约束关系。
集中绕组的12槽10极伺服电机
集中绕组的绕组系数0.933很大、绕组端部小、绕组(电磁、机械)利用率高,铜耗小 、效率高,功率密度高。 满率高、功率密度高、结构工艺好。 集中绕组电机的性能与槽数Z、极对数p、极槽配合、极弧系数和槽口系数等参数有关, 参数不合理可能导致电机的定位转矩变大,无法正常运行。
11/18 2013
直线伺服电机
Page 5
CONFIDENTIAL
Copyright © Infineon Technologies 2006. All rights reserved.
电机的发展历史
电机的发展历史电机是现代电力工业的基础设备之一,它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初的电磁学研究。
本文将从电机的发展背景、关键技术突破和应用领域三个方面,介绍电机的发展历史。
一、电机的发展背景电机的发展与电磁学的研究密不可分。
18世纪末,欧姆、法拉第等科学家们对电磁现象进行了深入研究,揭示了电流和磁场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这为电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关键技术突破1. 电磁感应原理的发现:1831年,法拉第发现了电流通过导线时会产生磁场,进而引发了电磁感应现象。
这一发现为后来的电机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2. 电机的早期实验:1832年,法拉第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个电动机。
这种电动机是基于电流通过导线时产生的磁场作用于磁铁,使其产生旋转运动的原理。
3. 直流电机的发展:19世纪中叶,英国科学家霍普金斯改进了电机的设计,成功制造出了第一台实用的直流电机。
这一突破使得电机的应用范围得到了扩大,为工业化进程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支持。
4. 交流电机的诞生:19世纪末,塞尔丘克、特斯拉等科学家相继发明了交流电机。
与直流电机相比,交流电机具有结构简单、维护方便等优点,逐渐成为主流。
5. 电机的高效率和小型化:20世纪初,随着电力系统的不断发展,电机的功率需求越来越大,同时对电机的效率和体积提出了更高要求。
科学家们通过改进电机的设计和使用新材料,使得电机的效率得到了提高,体积也逐渐减小。
三、电机的应用领域1. 工业领域:电机在工业生产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广泛应用于机械设备、输送系统、制造业等领域。
电机的高效率和可靠性,为工业生产提供了可靠的动力支持。
2. 农业领域:电机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例如农业机械的驱动、灌溉系统的动力供应等。
电机的自动化控制和高效运行,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
3. 交通运输领域:电机在交通运输中的应用也日益增多,例如电动汽车、高速铁路、电梯等。
电机的环保、高效特性,为交通运输领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选择。
公元前5000年至今的机械发展史,你有必要了解下
公元前5000年⾄今的机械发展史,你有必要了解下远古时代简单机械:杠杆、车轮、滑轮、斜⾯、螺旋等。
公元前3000年,在修建⾦字塔的过程中,就使⽤了滚⽊来搬运巨⽯。
阿基⽶德⽤螺旋将⽔提升⾄⾼处,那就是今天的螺旋式输送机的始祖。
古代中国公元⼀世纪东汉“⽔排”⽤⽔⼒⿎风炼铁,其中应⽤了齿轮和连杆机构。
晋代(公元266年-420年)“连磨”⽤⼀头⽜驱动⼋台磨盘,其中应⽤了齿轮系。
中世纪欧洲(约公元476年—公元1453年)(⽤脚踏板驱动的加⼯⽊棒的车床)(利⽤曲轴的研磨机)13世纪以后,机械钟表在欧洲发展起来。
连杆机构、齿轮机构和凸轮机构等在古代机械中即已经有所应⽤。
在达·芬奇时代,现在最常⽤的⼀些机构型式即已基本知晓。
近代(18世纪中叶- 20世纪中叶)因动⼒、材料、加⼯⼿段、⽣产模式、机构与传动等的变⾰,加上机械理论和设计⽅法的建⽴,机械的推动发展带来了质的飞跃。
古代机械的动⼒:⼈⼒、畜⼒和⽔⼒。
动⼒制约了机械的发展。
⾸先是动⼒的变⾰推动了机械的飞速发展和⼴泛应⽤。
1765年,⽡特(Watt)发明了蒸汽机。
揭开了第⼀次⼯业⾰命的序幕。
蒸汽机给⼈类带来了强⼤的动⼒,各种由动⼒驱动的产业机械 — 纺织机、车床等,如⾬后春笋般出现。
(蒸汽时代的纺织⼯⼚)19世纪,第⼆次⼯业⾰命电动机和内燃机发明电⼒代替了蒸汽。
集中驱动被抛弃了,每台机器都安装了独⽴的电动机。
为汽车、飞机的出现提供了可能性。
1886年,本茨发明的汽油发动机为动⼒的三轮车被授予专利。
与此同时,戴姆勒也发明出了他的第⼀辆四轮汽车。
18世纪中叶,发明了炼钢法,从那时⼀直到现在,钢铁始终是制造机械最主要的材料。
(最开始的⼟法炼钢)18世纪末,现代车床的雏形在英国问世19世纪中叶,通⽤机床的各种类型已⼤体齐备19世纪末,⾃动机床、⼤型机床出现社会需求⽇益增长。
20世纪初叶,机械制造进⼊了⼤批量⽣产模式的时代。
标志:美国福特汽车的⽣产18世纪欧拉(Euler)⾸次提出采⽤渐开线作为齿轮的齿廓,从⽽使⾼速、⼤功率的机械传动成为可能。
简述电机的发展历程总结
简述电机的发展历程总结
电机的发展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阶段:
1. 早期的机械式电机(18世纪初):早期的电机是基于静电原理构建的,如电击机和静电电机。
这些电机主要是通过点火和触发带电物体之间的电荷相互作用来产生运动。
2. 直流电机的发展(19世纪初):在1800年代初期,发明家奥斯丁(Oersted)和法拉第(Faraday)发现了电流和磁场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这一发现促使了直流电机的发展。
一种
早期的直流电机是科赫尔电机,它是由约瑟夫·亚历山大·科赫尔(Joseph Alexandrovich Cogel)于1824年发明的。
3. 交流电机的发展(19世纪末):与直流电机不同,交流电机利用交流电产生转子的旋转运动。
最早的交流电机是由尼古拉·特斯拉于1882年发明的。
交流电机具有结构简单、效率高等
优点,因此得到了广泛应用。
4. 无刷电机的发展(20世纪中期):无刷电机是一种无需刷子和电刷的电机。
与传统电机相比,无刷电机拥有更高的效率、更长的寿命和更低的噪音。
无刷电机的发展主要是受到电子技
术的推动,可以实现精确的控制和调节。
总结来说,电机的发展经历了由早期的机械式电机到直流电机再到交流电机的阶段,并且在
20世纪中期出现了无刷电机。
这一过程中,电机的效率、功率和控制能力都不断提高,为各
个领域的应用提供了更好的工具。
FANUC放大器和电机简介
3000~5000 3000~4000
铁氧体伺服电机,惯量较 大。
一般机床、大 型机床
具体规格请参见FANUC选型手册
FANUC电机
26
简介
3.3 电机基本规格一览(2/6)
αi 系列主轴电机规格
类型 系列 电压
额定功率 kW
• 大功率、高加速:采用最有的绕组设计和高效率的冷却结 构,在全部速度区域实现强劲和敏捷的加速
• 提高低速区的扭矩,实现主轴的大扭矩化 • 具有200V和400V电源两种规格
冷却贯穿型主轴电机
用于直接与加工中心的主轴连接的交流主轴电机
贯
• 中心贯穿冷却,具有空冷αiIT和液冷αiIL两种类型
穿 孔
• 高精度、低振动
简介
2.4 放大器特色功能简介(2/5)
主轴HRV控制
•高加速、快响应的主轴控制; •通过高速速度环运算处理和高分辨率检测电路,实现了主轴控制的快响应 性和高精度;
•30i-B系列用αi放大器实现了更加高速、高精度HRV4控制。
FANUC放大器
13
简介
2.4 放大器特色功能简介(3/5)
内置停电检测回路、只需简单结构即可实现停电保护功能
αi 系列伺服电机规格
类型 系列 电压
连续转矩 Nm
最高转速 r/min
特点
主要应用
αiS
伺服 电机
αiF
200V 400V 200V 400V
2~500 2~3000
1~53 4~22
2000~6000 2000~6000
稀土磁体伺服电机,通常 惯量较小,用于高速加工 机床。
钻削中心、高 速加工中心
FANUC 串行接口
液压伺服系统概述
第11章液压伺服系统概述液压伺服控制技术是液压技术中的一个分支,又是控制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一、液压伺服系统的发展历史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液压伺服系统作为海军舰船的操舵装置已开始应用。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及以后,由于军事需要,特别是武器和飞行器控制系统的需要,以及液压伺服系统本身具有响应快、精度高、功率一重量比大等优点,液压伺服系统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取得了很大的进展,40年代开始了滑阀特性和液压伺服理论的研究,1940年底,首先在飞机上出现了电液伺服系统。
但该系统中的滑阀由伺服电机驱动,只作为电液转换器。
由于伺服电机惯量大,使电液转换器成为系统中耗时最大的环节,限制了电液伺服系统的响应速度。
到50年代初,出现了快速响应的永磁力矩马达,形成了电液伺服阀的雏形。
到50年代末,又出现了以喷嘴挡板阀作为第一级的电液伺服阀,进一步提高了伺服阀的快速性。
60年代,各种结构的电液伺服阀相继出现,特别是干式力矩马达的出现,使得电液伺服阀的性能日趋完善。
由于电液伺服阀和电子技术的发展,使电液伺服系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随着加工能力的提高和液压伺服阀工艺性的改善,使液压伺服阀性能提高、价格降低。
使液压伺服系统由军事向一般工业领域推广。
目前,液压伺服控制系统,特别是电液伺服系统已成了武器自动化和工业自动化的一个重要方面。
二、液压伺服系统的工作原理液压伺服控制系统是以液压伺服阀和液压执行元件为主要元件组成的控制系统,是一种高精度的自动控制系统。
如图所示,系统由滑阀1和液压缸2组成,阀体与缸体固定,液压泵以恒定的压力P向系统供油。
当阀心处于中间时,阀口关闭,缸不动,系统静止。
当阀心右移x,则a、b处有开口x v=x,压力油进入缸右腔,左腔回油,缸体右移。
由于缸体与阀体刚性固连,阀体也随缸体一起右移,结果使阀的开口x v减小。
当缸体位移y等于阀心位移x时,缸不动。
如果阀心不断右移,缸拖动负载不停右移。
如果阀心反向运动,液压缸也反向运动。
电机调研报告范文
电机调研报告范文【电机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电机是现代工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设备,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电机的发展历史、主要种类、应用领域以及存在的问题和挑战,为今后的电机研发和应用提供参考。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查阅和专家访谈相结合的方法。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了解电机的基本知识和发展历史;通过与行业专家的访谈,了解电机在实际应用中的情况。
三、调研结果1. 电机的发展历史电机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十九世纪,最早的电机是直流电机,后来逐渐发展出了交流电机。
随着科技的进步,电机的种类和性能不断改善,出现了各种新型电机,如步进电机、伺服电机等。
2. 电机的主要种类按动力来源可以分为直流电机和交流电机;按结构形式可以分为感应电动机、同步电动机、异步电动机等;按控制方式可以分为普通电动机、伺服电机、步进电机等。
3. 电机的应用领域电机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如制造业、交通运输业、石化行业等。
在制造业中,电机被应用于机械传动、自动化生产线等;在交通运输业中,电机被应用于电动汽车、高铁、地铁等;在石化行业中,电机被应用于泵、风机等设备。
4. 电机存在的问题和挑战虽然电机在各个领域有着广泛应用,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电机的能效有待提高,如何降低电机的能耗成为当前研究的重要方向。
其次,电机的故障率相对较高,需要进行定期维护和检修。
此外,电机的体积和重量也是一个难题,如何设计更小巧轻便的电机成为相关领域研究的热点。
四、调研结论电机作为现代工业生产中的重要设备,其发展历史悠久,种类丰富,应用广泛。
然而,电机仍存在能效低、故障率高、体积重量大等问题和挑战。
因此,在今后的研发和应用中,我们需要重点关注电机的能效改进、故障预防和修复技术、电机的轻量化设计等方面。
五、建议1. 加强电机能效研究,提高电机的能效水平。
2. 开展电机故障预测和预防研究,降低电机的故障率。
3. 加大研发力度,推动电机的轻量化设计,提高电机的使用便捷性。
发那科历史梳理
发那科历史1956The first NC in the Japanese private sector was developed successfully.1958The first commercial FANUC NC was shipped to Makino Milling Machine Co., Ltd.1959The first continuous path NC in Japan was developed.The first electro-hydraulic pulse motor was developed.1960The first open loop NC, FANUC 220 was developed.1965The first NC for linear cutting was developed and made a historic boom in Japan.1966The first all-IC type NC was developed.1968The first commercial DNC in the world was completed.1969The fully modularized NC was developed.1972FUJITSU FANUC LTD was founded and became independent from FUJITSU LIMITED. CNC was introduced.NC drill was developed.1974Industrial robots were developed and installed in our factory.Dr. S. Inaba, President of FANUC was rewarded with the 6th Annual Memorial Award of "Joseph Marie Jacquard" by the The production and sale of DC servo motors were started under GETTYS MANUFACTURING CO., INC license.1975Wire-cut electric discharge machine was developed.1976GENERAL NUMERIC CORPORATION was jointly established in the U.S.A. by FANUC and Siemens A.G.1977SME Engineering Citation was awarded to Dr. S. Inaba, President of FANUC.The government of People's Republic of Bulgaria decorated Dr. S. Inaba with "Madarski Konnik 1st Degree".FANUC USA CORPORATION was established. The Automation System Laboratory was1978KOREA NUMERIC CORPORATION was jointly established by FANUC and Hwacheon Machinery Works Co., Ltd.FANUC EUROPE S.A. was established.1980FANUC-MACHINEX JOINT OFFICE was established in Bulgaria.FANUC U.K. LIMITED was established. FANUC GERMANY GmbH was established.The Fuji Factory was completed.1981FANUC-MACHINEX LTD was established in Bulgaria (formerly FANUC MACHINEX JOINT OFFICE).The Emperor Showa awarded "Medal with purple ribbon" to Dr. S. Inaba.1982FANUC MECHATRONICS S.A. was established in the Grand Duchy of Luxembourg.The Technical Training Center was opened.GMFanuc Robotics Corporation was jointly established in the U.S.A. by FANUC and General Motors.On July 1, the corporate name was changed from FUJITSU FANUC LTD to FANUC LTD.On September 19, Lady Margaret Thatcher,the then British Prime minister, visited FANUC Fuji Complex.FANUC AC servo motor was developed.1983600 FANUC ROBOTICS LIMITED was jointly established in the U.K. by FANUC and the 600GROUP PLC.On November 26, His Royal Highness Crown Price Henri of the Grand Duchy of Luxembourg visited the FANUC Fuji Complex.1984On July 11, His Majesty the Emperor (the then Crown Prince) visited FANUC Fuji Upon completion of the new Head Office, the CNC Factory, the Injection Molding Machine Factory and the Basic Research Laboratory at the foot of Mt. Fuji, the Headquarters were transffered from Hino City, Tokyo.The fully electric plastic injection molding machine "FANUC AUTOSHOT" was developed.1985FANUC Series 0 was developed.Grand Duke de Luxembourg honored Dr. S.Inaba with the Commandeur de l'Ordre Grand-Ducal de la Couronne de Chene.1986The Central Technical Center, the Robot Assembly Factory and the ProductionTechnology Laboratory were constructed in the Headquarters area.The Memorandum of Agreement was signed with General Electric to establish a joint venture company for factory automation.On October 13, the Emperor Showa visited FANUC Headquarters.FANUC TAIWAN LIMITED was established.GE Fanuc Automation Corporation was jointly estabished in the U.S.A. by FANUC and General Electric. Under the new JV company,three operating companies, i.e. GE Fanuc Automation North America, Inc., in the U.S.A., GE Fanuc Automation Europe S.A. in Luxembourg and Fanuc GE Automation Asia Ltd. in Japan were established. The Asian company was established in 1987.1987Dr. S. Inaba was rewarded with "J. F.Engelberger Award for Technical Development" by Robotic Industries The FANUC Medical Center and the FANUC Collection of Historical Art Materials were established.Dr. S. Inaba was awarded "the 1987 M.Eugene Merchant Manufacturing Medal" by ASME/SME of the U.S.A.1988The Product Development Laboratory was constructed in the Headquarters area and transffered from Hino, Tokyo.On June 23, His Royal Highness Prince Willem Alexander of the Netherlands visited FANUC Headquarters.1989The Tsukuba Factory and the FANUC Culture Center were established.The Foundation for Promotion of Advanced Automation Technology was established.Dr. S. Inaba was awarded with "the Grand Officier de l'Ordre de Mérite du Grand-Duchéde Luxembourg" by the Grand Duke of 1990His Majesty the Emperor awarded "Medal with blue ribbon" to Dr. S. Inaba.1991A monument was erected in commemoration of the visit of Emperor Showa to FANUC (its saya-do or "building to enclose it" was named Akebono-Kan).The System Factory and the Hayato Factory were constructed.1992Dr. S. Inaba was elected as a foreign associate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Engineering of the United States.GM Fanuc Robotics Corporation wasrestructured to FANUC's wholly owned share hoding company, FANUC RoboticsCorporation, together with its subsidiaries,FANUC Robotics North America, Inc., and FANUC Robotics Europe GmbH.BEIJING-FANUC Mechatronics CO., LTD was jointly established by FANUC and the Beijing Machine Tool Research Institute of the Ministry of Machinery Industry of China.Fanuc India Limited was established as a joint venture with local companies in India.1993On April 20, His Royal Highness Crown Prince of Luxembourg visited FANUC.1994TATUNG-FANUC ROBOTICS COMPANY was jointly established in Taiwan by FANUC,TATUNG COMPANY and GE Fanuc Automation Corporation.1995Fanuc GE Automation Singapore Pte. Ltd.was jointly established in Singapore by FANUC and GE Fanuc Automation Dr. S. Inaba was decorated with "the Second Class of the Order of the Sacred Treasure".1996On May 16, the honorable Dato' Seri Dr.Mahathir Mohamad, Prime Minister of Malaysia, visited FANUC headquarters.1997Shanghai-FANUC Robotics CO., LTD. was jointly formed in China by FANUC and Shanghai Mechanical & Electric Industrial Investment Corp.The new Servo Motor Factory was 1998On May 15, His Exellency Mr. Natsagiin Bagabandi, the President of Mongolia, and Mrs. Natsagiin Bagabandi visited FANUC.1999On April 8, Their Majesties the Emperor and the Empress of Japan visited FANUC with Their Royal Highness the Grand-Duke and the Grand-Duchess of Luxembourg.2000The Sheet Metal Factory and the Nature Hall were completed.Fanuc India Limited was restructured to FANUC's fully owned company.On Oct. 15, Prime Minister Chinese Zhu Rongji visits FANUC.2001The new Roboshot Factory and the Cooking Center were completed.2003FANUC VIETNAM LIMITED was established.The local corporation was established in Russia. ("FANUC AUTOMATION" LLC)On May 20, His Imperial Highness the Crown Prince visited FANUC.2004FANUC EUROPE SERVICE GmbH wasFANUC ROBOMACHINE EUROPE SALES GmbH was established.FANUC CZECH s.r.o. was established.2005Nagoya Sales Branch was established.GE Fanuc Automation Europe S.A. was restructured and demerged into GE Fanuc Automation CNC Europe S.A. and GE Fanuc Automation Solutions Europe S.A.FANUC ROBOSHOT EUROPE GmbH was established.The Servo Motor & Spindle Motor Factory was completed.2006The new Press & Die Cast Factory was completed.FANUC HUNGARY SERVICE and FANUC ROBOMACHINE FRANCE were established.FANUC EUROPE SERVICE GmbH was renamed to FANUC EUROPE GmbH.2007FANUC SOUTH AMERICA SERVICE LTD was established.GE Fanuc Automation Americas, Inc. changed its name to GE Fanuc Intelligent Platforms,GE Fanuc Automation CNC Europe S.A.changed its name to Fanuc GE CNC Europe FANUC FA SERVICE LTD, FANUC ROBOT SERVICE LTD and FANUC LASER SERVICE LTD merged and became FANUC SERVICE FANUC POLAND SERVICE LTD was FANUC NORDIC SERVICE AB was established.The facility of Cut Manufacturing Department of Tsukuba Factory, also known as Akebonosugi (Metasequoia) Factory, and Nagoya Technical Center were completed.2008FANUC SWITZERLAND SERVICE GmbH wasestablished.The Fanuc Rome bath and the CNC Factory were completed.在日本私人部门的第一次数控研制成功。
国内前十大伺服电机品牌?你用过的哪家?
国内前⼗⼤伺服电机品牌?你⽤过的哪家?国产伺服的发展,可以从1999年开始,主要是对标松下,安川,三菱这三家通⽤伺服。
⾛的是中低端路线,⽬前经过20多年的发展,现在已经在中⾼端市场有⼀定的地位。
但总体量仍然很⼩。
约占中国伺服市场10%左右。
机器⼈观察员,根据伺服⼚家⽣产的伺服的技术,产量,以及应⽤⾏业介绍。
(排序并部分明确的先后)1、埃斯顿南京的埃斯顿⾃动化,是国内最早做交流伺服的,⽬前覆盖50w-200kw伺服电机,在交流市场领域拥有很强的发⾔权。
在2009年,开始推⾏总线伺服,EthenCAT总线。
在纺织⾏业,⾦属成型⾏业,压⼒机⾏业都有不少的企业应⽤。
根据埃斯顿发布的公告,⼀年伺服的销售额达到4-5亿左右。
2017年,埃斯顿收购了英国运动控制品牌,英国翠欧(全球⼗⼤运动控制品牌之⼀),这对于埃斯顿⽽⾔却是是如虎添翼。
2、汇川技术汇川⽼板朱兴明,原本是华为电⽓化部门的营销⾼管。
华为在放弃电⽓部门后,将整个部门卖给艾默⽣时,独⽴出来⼲的。
另外⼀个出来⼲的是英威腾。
汇川是2010年前后开始进⼊交流伺服市场。
主要在注塑机伺服,以及通⽤伺服两块较强的市场。
⽬前⼀年的额销售额约为5亿左右。
汇川的⽣产⽬前主要在苏州。
3、英威腾深圳的英威腾,原本也是做变频器的,在2010年前后进⼊交流伺服市场。
英威腾虽然主要的⽬标市场为华南地区,但是英威腾的产品还是不错的。
不过整体的市场份额就⽐较⼩了。
4、台达伺服看名字,就能看到,台达电⼦下⾯的控⼯产品。
因为机器⼈观察员也是爱国⼈⼠。
台达是我们国家台湾省的品牌。
算起伺服的销量,台达应该是国产品牌⼒最⾼的。
为什么还说国产呢?因为台达的伺服⽣产是在苏州。
也是在国内。
还有题主,实在让我给你凑出10⼤品牌,我肯定是可以凑出来的。
不过其他的都⽐较⼩了。
还有⽶格,太仓东元,⽲川。
以及浙江台州,杭州附近⼀⼤批做低端伺服的⼚商。
国产品牌伺服,这些年的技术进步⼀直⽐较⼤。
但是被外资品牌挤压的也⽐较严重。
电机的历史和发展
电机的历史和发展电机是指利用电气能量转换为机械能量的机器装置,它是电力工业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之一,驱动着现代工业的各种机器和设备。
电机的发明和发展史与电气技术的历史密不可分,电机革命彻底改变了人类社会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成为了工业化进程的重要推动力量。
早在古代中国和埃及时期,人们就开始利用水力、风力、人力和动物力等自然力量进行驱动器械,直到18世纪中期,当英国化学家法拉第通过实验发现,将导体线圈沿磁场旋转时,就产生了电动势,从而首次探索出电与磁相互作用的关系,为电机的发明奠定了基础。
18世纪末,意大利科学家伏打(Faraday)进一步实验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即导体在磁场中运动,可使其两端产生电位差,反之当通电线圈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电动势,并引导电流产生。
它预示着电机的问世不远了。
1831年法拉第制成了第一台电动机,但这台机器没有实用意义,只是用来演示电和磁的基本相互作用原理。
1842年美国人Davenport制造出第一台直流电动机,使电机进入了实用的阶段,直流电机成为了工业化推进的基石,为人类的科技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1879年,爱迪生发明了可商业化使用的炭筋式直流发动机,牢固确立了直流电机技术的地位。
但直流电机的制造复杂,能耗大,使用受限。
为了克服这些缺点,需要另寻出路。
1885年,德国工程师特斯拉首次发明了交流电动机,并对其进行改进。
交流电动机的出现,彻底改变了电机领域的面貌。
交流电机不仅具有制造简单、轻便、效率高、寿命长等优点,而且具备远距离传输电能的良好性能,这使得它在工业生产和生活中大量应用。
特斯拉的发明促进了电力行业的全面发展,使电机从单一用途的设备上升至成为开采、施工、生产制造、医疗、交通等各个领域的基础设施。
20世纪初,电机的技术革命迎来了另一个高峰,各种新型电机相继问世,如无刷直流电机、步进电机、伺服电机、电磁铁、线性电机等。
这些电机不仅在技术上有所提高,而且采用了更好的材料和构造设计,使得电机的效率、稳定性、精度和可靠性进一步提高。
伺服电机的发展历史
伺服电机的发展历史自从德国MANNESMANN的Rexroth公司的Indramat分部在1978年汉诺威贸易博览会交流伺服电机上正式推出MAC永磁交流伺服电动机和驱动系统,这标志着此种新一代交流伺服技术已进入实用化阶段。
到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各公司都已有完整的系列产品。
整个伺服装置市场都转向了交流系统。
早期的模拟系统在诸如零漂、抗干扰、可靠性、精度和柔性等方面存在不足,尚不能完全满足运动控制的要求,近年来随着微处理器、新型数字信号处理器(DSP)的应用,出现了数字控制系统,控制部分可完全由软件进行,分别称为摪胧只瘮或抟旌鲜綌、撊只瘮的永磁交流伺服系统。
到目前为止,高性能的电伺服系统大多采用永磁同步型交流伺服电动机,控制驱动器多采用快速、准确定位的全数字位置伺服系统。
典型生产厂家如德国西门子、美国科尔摩根和日本松下及安川等公司。
日本安川电机制作所推出的小型交流伺服电动机和驱动器,其中D系列适用于数控机床(最高转速为1000r/min,力矩为0.25~2.8N.m),R系列适用于机器人(最高转速为3000r/min,力矩为0.016~0.16N.m)。
之后又推出M、F、S、H、C、G 六个系列。
20世纪90年代先后推出了新的D 系列和R系列。
由旧系列矩形波驱动、8051单片机控制改为正弦波驱动、80C、154CPU和门阵列芯片控制,力矩波动由24%降低到7%,并提高了可靠性。
这样,只用了几年时间形成了八个系列(功率范围为0.05~6kW)较完整的体系,满足了工作机械、搬运机构、焊接机械人、装配机器人、电子部件、加工机械、印刷机、高速卷绕机、绕线机等的不同需要。
以生产机床数控装置而著名的日本法那克(Fanuc)公司,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也推出了S系列(13个规格)和L 系列(5个规格)的永磁交流伺服电动机。
L系列有较小的转动惯量和机械时间常数,适用于要求特别快速响应的位置伺服系统。
日本其他厂商,例如:三菱电动机(HC-KFS、HC-MFS、HC-SFS、HC-RFS和HC-UFS系列)、东芝精机(SM系列)、大隈铁工所(BL系列)、三洋电气(BL系列)、立石电机(S系列)等众多厂商也进入了永磁交流伺服系统的竞争行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伺服电机的发展历史自从德国MANNESMANN的Rexroth公司的Indramat分部在1978年汉诺威贸易博览会交流伺服电机上正式推出MAC永磁交流伺服电动机和驱动系统,这标志着此种新一代交流伺服技术已进入实用化阶段。
到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各公司都已有完整的系列产品。
整个伺服装置市场都转向了交流系统。
早期的模拟系统在诸如零漂、抗干扰、可靠性、精度和柔性等方面存在不足,尚不能完全满足运动控制的要求,近年来随着微处理器、新型数字信号处理器(DSP)的应用,出现了数字控制系统,控制部分可完全由软件进行,分别称为摪胧只瘮或抟旌鲜綌、撊只瘮的永磁交流伺服系统。
到目前为止,高性能的电伺服系统大多采用永磁同步型交流伺服电动机,控制驱动器多采用快速、准确定位的全数字位置伺服系统。
典型生产厂家如德国西门子、美国科尔摩根和日本松下及安川等公司。
日本安川电机制作所推出的小型交流伺服电动机和驱动器,其中D系列适用于数控机床(最高转速为1000r/min,力矩为0.25~2.8N.m),R系列适用于机器人(最高转速为3000r/min,力矩为0.016~0.16N.m)。
之后又推出M、F、S、H、C、G 六个系列。
20世纪90年代先后推出了新的D 系列和R系列。
由旧系列矩形波驱动、8051单片机控制改为正弦波驱动、80C、154CPU和门阵列芯片控制,力矩波动由24%降低到7%,并提高了可靠性。
这样,只用了几年时间形成了八个系列(功率范围为0.05~6kW)较完整的体系,满足了工作机械、搬运机构、焊接机械人、装配机器人、电子部件、加工机械、印刷机、高速卷绕机、绕线机等的不同需要。
以生产机床数控装置而著名的日本法那克(Fanuc)公司,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也推出了S系列(13个规格)和L 系列(5个规格)的永磁交流伺服电动机。
L系列有较小的转动惯量和机械时间常数,适用于要求特别快速响应的位置伺服系统。
日本其他厂商,例如:三菱电动机(HC-KFS、HC-MFS、HC-SFS、HC-RFS和HC-UFS系列)、东芝精机(SM系列)、大隈铁工所(BL系列)、三洋电气(BL系列)、立石电机(S系列)等众多厂商也进入了永磁交流伺服系统的竞争行列。
德国力士乐公司(Rexroth)的Indramat分部的MAC系列交流伺服电动机共有7个机座号92个规格。
德国西门子(Siemens)公司的IFT5系列三相永磁交流伺服电动机分为标准型和短型两大类,共8个机座号98种规格。
据称该系列交流伺服电动机与相同输出力矩的直流伺服电动机IHU系列相比,重量只有后者的1/2,配套的晶体管脉宽调制驱动器6SC61系列,最多的可供6个轴的电动机控制。
德国博世(BOSCH)公司生产铁氧体永磁的SD系列(17个规格)和稀土永磁的SE系列(8个规格)交流伺服电动机和Servodyn SM系列的驱动控制器。
美国著名的伺服装置生产公司Gettys曾一度作为Gould 电子公司一个分部(Motion Control Division),生产M600系列的交流伺服电动机和A600 系列的伺服驱动器。
后合并到AEG,恢复了Gettys名称,推出A700全数字化的交流伺服系统。
美国A-B(ALLEN-BRADLEY)公司驱动分部生产1326型铁氧体永磁交流伺服电动机和1391型交流PWM伺服控制器。
电动机包括3个机座号共30个规格。
I.D.(Industrial Drives)是美国著名的科尔摩根(Kollmorgen)的工业驱动分部,曾生产BR-210、BR-310、BR-510 三个系列共41个规格的无刷伺服电动机和BDS3型伺服驱动器。
自1989年起推出了全新系列设计的掺鹣盗袛(Goldline)永磁交流伺服电动机,包括B(小惯量)、M(中惯量)和EB(防爆型)三大类,有10、20、40、60、80五种机座号,每大类有42个规格,全部采用钕铁硼永磁材料,力矩范围为0.84~111.2N.m,功率范围为0.54~15.7kW。
配套的驱动器有BDS4(模拟型)、BDS5(数字型、含位置控制)和Smart Drive(数字型)三个系列,最大连续电流55A。
Goldline系列代表了当代永磁交流伺服技术最新水平。
爱尔兰的Inland原为Kollmorgen在国外的一个分部,现合并到AEG,以生产直流伺服电动机、直流力矩电动机和伺服放大器而闻名。
生产BHT1100、2200、3300三种机座号共17种规格的SmCo永磁交流伺服电动机和八种控制器。
法国Alsthom集团在巴黎的Parvex工厂生产LC系列(长型)和GC系列(短型)交流伺服电动机共14个规格,并生产AXODYN系列驱动器。
原苏联为数控机床和机器人伺服控制开发了两个系列的交流伺服电动机。
其中ДBy系列采用铁氧体永磁,有两个机座号,每个机座号有3种铁心长度,各有两种绕组数据,共12个规格,连续力矩范围为7~35N.m。
2ДBy系列采用稀土永磁,6个机座号17个规格,力矩范围为0.1~170N.m,配套的是3ДБ型控制器。
近年日本松下公司推出的全数字型MINAS系列交流伺服系统,其中永磁交流伺服电动机有MSMA系列小惯量型,功率从0.03~5kW,共18种规格;中惯量型有MDMA、MGMA、MFMA三个系列,功率从0.75~4.5kW,共23种规格,MHMA系列大惯量电动机的功率范围从0.5~5kW,有7种规格。
韩国三星公司近年开发的全数字永磁交流伺服电动机及驱动系统,其中FAGA交流伺服电动机系列有CSM、CSMG、CSMZ、CSMD、CSMF、CSMS、CSMH、CSMN、CSMX多种型号,功率从15W~5kW。
现在常采用(Powerrate)这一综合指标作为伺服电动机的品质因数,衡量对比各种交直流伺服电动机和步进电动机的动态响应性能。
功率变化率表示电动机连续(额定)力矩和转子转动惯量之比。
按功率变化率进行计算分析可知,永磁交流伺服电动机技术指标以美国I.D 的Goldline系列为最佳,德国Siemens 的IFT5系列次之。
自从德国MANNESMANN的Rexroth公司的Indramat分部在1978年汉诺威贸易博览会交流伺服电机上正式推出MAC永磁交流伺服电动机和驱动系统,这标志着此种新一代交流伺服技术已进入实用化阶段。
到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各公司都已有完整的系列产品。
整个伺服装置市场都转向了交流系统。
早期的模拟系统在诸如零漂、抗干扰、可靠性、精度和柔性等方面存在不足,尚不能完全满足运动控制的要求,近年来随着微处理器、新型数字信号处理器(DSP)的应用,出现了数字控制系统,控制部分可完全由软件进行,分别称为摪胧只瘮或抟旌鲜綌、撊只瘮的永磁交流伺服系统。
到目前为止,高性能的电伺服系统大多采用永磁同步型交流伺服电动机,控制驱动器多采用快速、准确定位的全数字位置伺服系统。
典型生产厂家如德国西门子、美国科尔摩根和日本松下及安川等公司。
日本安川电机制作所推出的小型交流伺服电动机和驱动器,其中D系列适用于数控机床(最高转速为1000r/min,力矩为0.25~2.8N.m),R系列适用于机器人(最高转速为3000r/min,力矩为0.016~0.16N.m)。
之后又推出M、F、S、H、C、G 六个系列。
20世纪90年代先后推出了新的D系列和R系列。
由旧系列矩形波驱动、8051单片机控制改为正弦波驱动、80C、154CPU和门阵列芯片控制,力矩波动由24%降低到7%,并提高了可靠性。
这样,只用了几年时间形成了八个系列(功率范围为0.05~6kW)较完整的体系,满足了工作机械、搬运机构、焊接机械人、装配机器人、电子部件、加工机械、印刷机、高速卷绕机、绕线机等的不同需要。
以生产机床数控装置而著名的日本法那克(Fanuc)公司,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也推出了S系列(13个规格)和L 系列(5个规格)的永磁交流伺服电动机。
L系列有较小的转动惯量和机械时间常数,适用于要求特别快速响应的位置伺服系统。
日本其他厂商,例如:三菱电动机(HC-KFS、HC-MFS、HC-SFS、HC-RFS和HC-UFS系列)、东芝精机(SM系列)、大隈铁工所(BL系列)、三洋电气(BL系列)、立石电机(S系列)等众多厂商也进入了永磁交流伺服系统的竞争行列。
德国力士乐公司(Rexroth)的Indramat分部的MAC系列交流伺服电动机共有7个机座号92个规格。
德国西门子(Siemens)公司的IFT5系列三相永磁交流伺服电动机分为标准型和短型两大类,共8个机座号98种规格。
据称该系列交流伺服电动机与相同输出力矩的直流伺服电动机IHU系列相比,重量只有后者的1/2,配套的晶体管脉宽调制驱动器6SC61系列,最多的可供6个轴的电动机控制。
德国博世(BOSCH)公司生产铁氧体永磁的SD系列(17个规格)和稀土永磁的SE系列(8个规格)交流伺服电动机和Servodyn SM系列的驱动控制器。
美国著名的伺服装置生产公司Gettys曾一度作为Gould 电子公司一个分部(Motion Control Division),生产M600系列的交流伺服电动机和A600 系列的伺服驱动器。
后合并到AEG,恢复了Gettys名称,推出A700全数字化的交流伺服系统。
美国A-B(ALLEN-BRADLEY)公司驱动分部生产1326型铁氧体永磁交流伺服电动机和1391型交流PWM伺服控制器。
电动机包括3个机座号共30个规格。
I.D.(Industrial Drives)是美国著名的科尔摩根(Kollmorgen)的工业驱动分部,曾生产BR-210、BR-310、BR-510 三个系列共41个规格的无刷伺服电动机和BDS3型伺服驱动器。
自1989年起推出了全新系列设计的掺鹣盗袛(Goldline)永磁交流伺服电动机,包括B(小惯量)、M(中惯量)和EB(防爆型)三大类,有10、20、40、60、80五种机座号,每大类有42个规格,全部采用钕铁硼永磁材料,力矩范围为0.84~111.2N.m,功率范围为0.54~15.7kW。
配套的驱动器有BDS4(模拟型)、BDS5(数字型、含位置控制)和Smart Drive(数字型)三个系列,最大连续电流55A。
Goldline系列代表了当代永磁交流伺服技术最新水平。
爱尔兰的Inland原为Kollmorgen在国外的一个分部,现合并到AEG,以生产直流伺服电动机、直流力矩电动机和伺服放大器而闻名。
生产BHT1100、2200、3300三种机座号共17种规格的SmCo永磁交流伺服电动机和八种控制器。
法国Alsthom集团在巴黎的Parvex工厂生产LC系列(长型)和GC系列(短型)交流伺服电动机共14个规格,并生产AXODYN系列驱动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