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野生动物与栖息地保护现状及发展趋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中国野生动物资源较为丰富,栖息地类型多样,但由于人口、经济等多种原因,野生动物栖息地破碎化日趋严重,造成相当数量的野生动物种类处于受胁状态。我国的野生动物保护工作从建国初就已开始,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逐步完善。目前我国自然保护区建设和发展突飞猛进,濒危物种拯救已取得了重大突破。今后我国野生动物与栖息地保护的发展趋势体现在强化野生动物栖息地保护管理,保护野外种群;发展濒危动物人工种群;控制资源消耗,在保护基础上合理地开发利用野生动物资源。
关键词:野生动物保护;栖息地保护;保护现状;发展趋势
在21世纪,野生动物保护作为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正日益受到世界范围的关注,保护野生动物及其栖息环境已成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内容。
中国顺应世界的保护潮流,制定实施了以“天然林保护工程”为核心的一系列环保工程,并在“西部大开发”、“三峡建设”等关乎国计民生的国家大政方针的实施过程中,提出并贯彻“生态先行”的主导思想;作为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的国家林业局也不失时机地启动了旨在保护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的“退耕还林、退田还湿”,“自然保护区建设”,“野生动植物保护工程”等六大林业工程,并编制了面向21世纪的“全国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的总体规划”,为我国野生动植物保护事业规划了美好的未来。
野生动物及其栖息环境(如森林、湿地和草原等)是大自然赋予人类最为宝贵的可持续资源。实施野生动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对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促进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确保中华民族的长远利益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1 我国野生动物资源与栖息地概况
我国幅员辽阔,自然环境复杂,拥有从寒温带到热带的各类森林、荒漠、湿地、草原和海洋生态系统,
蕴藏着丰富的野生动物资源,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我国约有脊椎动物6300种,约占世界脊椎动物种类的10%。其中哺乳类607种【1】,我国特有的哺乳类动物有73种,占我国哺乳类总数的%;鸟类1294种,占世界鸟类总数的%,其中特有鸟类种数69种,占我国鸟类总数的%【2】;爬行类412种,占世界爬行类总数的%,其中特有爬行类种数26种,占我国爬行类总数的%;两栖类295种,占世界两栖类总数的7%,其中我国特有两栖类
种数30种,占我国两栖类总数的%;鱼类约有3400种,占世界鱼类总数的%,其中我国特有鱼类440种,占我国鱼类总数的%。此外我国已定名的昆虫有30000多种。
野生动物栖息地主要包括森林、湿地、荒漠、草原、海洋等五大生态系统类型。我国的森林按气候带分布从北到南有寒温带针叶林、温带针阔混交林、暖温带落叶林和针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针叶林、热带季雨林、雨林,其中亚热带森林在物种多样性及重要性方面是世界同一地带其它地区无法比拟的。我国的森林类型繁多,功能齐备,对中国乃至全球的环境和气候都具有特别重要的影响。
中国的湿地包括沼泽、泥炭地、湿草甸、潜水沼泽、高原咸水湖泊、盐沼和海岸滩涂等类型,涵盖了全球39个湿地类型,其中青藏高原的高寒湿地在全世界为我国所独有,我国的天然湿地总面积为2600多万公顷,其中内陆和海岸湿地生态系统的面积堪称亚洲之最。除了作为许多濒危特有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之外,它们还是迁徙鸟类,包括许多全球性受威胁物种的重要停歇地和繁殖地。
2 我国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受威胁状况
据统计,我国现有300多种陆生脊椎动物处于濒危状态。极度濒危的脊椎动物有大熊猫、虎、金丝猴、藏羚羊、亚洲象、长臂猿、麝、普氏原羚、白鹤、丹顶鹤等。
为保护濒危珍稀野生动物,国务院1988年12月颁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中,一级二级保护野生动物共398种另一属;2000年国家林业局根据“野生动物保护法”的规定,又发布了“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计兽类88种,鸟类707种,两栖类291种,爬行类395种,昆虫类17目72科120属另110种,其中有相当数量的野生动物种类处于受胁状态。
由于近几十年来我国人口的快速增长及经济的高速发展,对野生动物栖息地生态环境的需求和压力,导致天然林面积逐渐缩小,栖息地破碎化日趋严重,滥砍盗伐现象时有发生,侵占林地现象比较普遍。加之人工林林种单一,虽然部分地区森林覆盖率较高,但生物多样性却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
天然湿地被侵占现象严重,围湖垦田、填海造地现象严重,海岸红树林破坏严重,极端的捕捞手段泛滥,化肥农药使用过量,大江大河断流现象严重,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的扎龙自然保护区甚至需要人工注水来维持湿地面貌。
虽然划定了大批的自然保护区,但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外,其它大部分保护区由于林地权属不清,经费、人员不足等原因,难以正常开展工作,无形中加重了野生动植物极其栖息地的受威胁程度。
3 野生动物资源保护与管理现状
野生动物保护机构建设
我国野生动物保护事业是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逐步形成、发展起来的。野生动物管理体制初创于1956年,1958年国务院正式批示由林业部统一管理全国野生动物狩猎工作。目前在管理机构的设置上,除国家林业局设有专门的机构外,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林业部门还成立了专门的管理机构,一些重点地区还建立了县、乡级保护管理机构,配有专人负责野生动物的保护和管理。据统计,全国有各级行政管理人员1000多人,野生动物管理工作从20世纪50、60年代单纯猎取为主,到80年代中后期逐步走向了资源保护、驯养繁殖和合理开发利用的新阶段。
我国自1981年加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国务院在林业部设立国家濒危物种进出口管理办公室,在中国科学院设立濒危物种科学委员会,在全国17大城市和口岸所在地设立濒危物种管理办事处,配备30名专职工作人员。多年来,在海关、公安等各有关部门的支持配合下,已经建立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完善口岸管理,加强了执法以及多国间执法合作。
濒危野生动物物种保护与拯救
1980年以来,我国先后开展了部分濒危物种的拯救繁育工作,建立了华南虎、金丝猴、丹顶鹤、麝等14个野生动物救护繁育中心。稳定和发展了部分珍稀濒危物种的人工种群。如截止1999年统计,全国共从野外抢救大熊猫224只次,人工繁殖大熊猫成活约在70只左右。世界著名的濒危鸟类朱,从1981年发现时的7只,发展到现在的500多只种群,正逐步摆脱灭绝的危险。扬子鳄野生种群在仅存200多条的情况下,经过10多年的人工拯救繁育,目前种群已发展到10000多条。
开展野生动物保护科学研究与国际合作
建国以来,国家多次组织实施了全国的野生动物综合资源考察,同时也对一些珍稀野生动物的分布、数量、生态环境等进行了专项调查,基本摸清了我国野生动物资源的分布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