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中医儿科学笔记最新精华版
2018中医儿科学笔记精华版
【盈盈碌碌】2018 中医儿科学笔记最新精华版新生儿疾病:1、胎怯:胎怯脾肾保元汤,肾精薄弱肾地黄。
♦肾精薄弱一益精充髓,补肾温阳一补肾地黄丸;常证♦脾肾两虚一健脾益肾,温运脾阳一保元汤;♦五脏亏虚—健脾益肾,培元补虚—十全大补汤;+♦肺气虚衰—益气固脱,补益肺气—独参汤;+变证♦元阳衰微—温补脾肾,温阳散寒—参附汤;+2、硬肿症:硬肿阳衰参附汤,寒凝血涩归四逆。
♦寒凝血涩—温经散寒,活血通经—当归四逆汤;♦阳气虚衰—益气温阳,通经活血—参附汤;♦热毒蕴结—清热解毒,活血化瘀—黄连解毒汤;+3、胎黄:胎黄寒湿茵理中,气瘀血府湿热茵,动风羚角脱参附。
♦湿热郁蒸—清热利湿退黄—茵陈蒿汤;常证♦寒湿阻滞—温中化湿退黄—茵陈理中汤;♦气滞血瘀—行气化瘀消积—血府逐瘀汤。
阴清肺汤6、咳嗽:咳嗽风寒杏苏沸热桑风燥清燥救,痰热清金湿二陈,气虚六君阴沙麦。
♦风寒咳嗽—疏风散寒♦风热咳嗽—疏风解热♦风燥伤肺—润燥止咳♦痰热壅肺—清肺化痰♦痰湿蕴肺—燥湿化痰♦阴虚肺热—滋阴润燥♦肺脾气虚—益气补肺,宣肺止咳—华盖散;外感咳嗽,宣肺止咳—桑菊饮;,疏风宣肺—桑杏汤;,肃肺止咳—清金化痰汤;内伤咳嗽,肃肺止咳—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养阴清肺—沙参麦冬汤;,健脾化痰—六君子汤;7、肺炎喘嗽:肺炎喘风寒华盖,风热麻杏痰热葶,毒热黄连阴沙麦,肺脾气虚参五味,变证心阳参附龙,邪陷厥羚钩牛黄。
♦风寒郁肺—辛温宣肺♦风热郁肺—辛凉宣肺♦痰热闭肺—清热涤痰♦毒热闭肺—清热解毒,止咳平喘—华盖散;常证,清热化痰—麻杏石甘汤(偏里证);,开肺定喘—麻杏石甘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泻肺开闭—黄连解毒汤合麻杏石甘汤—涕泪全无,鼻翼煽动,口唇紫绀,烦躁不宁,甚至神昏谵语等。
♦胎黄动风—平肝息风,利湿退黄—羚角钩藤汤;变证♦胎黄虚脱—大补元气,温阳固脱—参附汤合生脉散。
肺系疾病:4、感冒:寒荆热银暑新加,时邪银翘普济合。
夹痰寒二陈三拗♦阴虚肺热—养阴清肺♦肺脾气虚—补肺益气♦心阳虚衰—温补心阳♦邪陷厥阴—清心开窍,润肺止咳—沙参麦冬汤;,健脾化痰—人参五味子汤;,救逆固脱—参附龙牡救逆汤;变证,平肝息风—羚角钩藤汤合牛黄清心丸风热桑菊黛蛤散,夹滞保与惊镇惊。
中医儿科学执医笔记
金匮肾气丸
肺肾阴虚
喘促乏力,咳嗽时作,干咳或咳痰不爽,面色潮红,形体消瘦,潮热盗汗,口咽干燥,手足心热,便秘,舌红少津,苔花剥,脉细数,指纹淡红
养阴清热,补益肺肾
麦味地黄丸
第五节反复呼吸道感染
肺脾气虚
反复外感,面黄少华,形体消瘦,肌肉松软,动则多汗,少气懒言,食少纳呆,或大便溏薄,唇口色淡,舌质淡,苔薄白,脉无力,指纹淡
辛温宣肺,止咳平喘
华盖散加减
风热郁肺
发热恶风,头痛有汗,鼻流黄涕,咳嗽气喘,咯黄痰,或闻喉间痰嘶,鼻翼煽动,口渴便秘,小便黄少,面红烦躁不安,咽部红肿,舌红苔薄白,脉浮数,指纹浮紫
辛凉宣肺,清热化痰
银翘散合麻杏甘石汤
痰热闭肺
发热有汗,咳嗽,咯痰黄稠或喉间痰鸣,气急喘促,鼻翼煽动,张口抬肩,口唇紫绀,烦躁不安,面色红,口渴欲饮,纳呆便秘,小便黄少,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指纹紫滞
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华盖散
风热犯肺
咳嗽不爽,痰黄黏稠,不易咯出,口渴咽痛,鼻流浊涕,或伴发热恶风,头痛,微汗出,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指纹浮紫
疏风解热,宣肺止咳
桑菊饮
痰热壅肺
咳嗽痰多,色黄黏稠,咯吐不爽,咳剧气促,喉间痰鸣,发热口渴,烦躁不宁,尿少色黄,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指纹紫滞
清化痰热,肃肺止咳
健脾益肾,温运脾阳
保元汤加减
五脏亏虚
形体瘦弱,身材偏短,精神委靡,气弱声低,肌肤不温,面色无华,痿软无力,筋弛肢软,虚里动疾,时有惊惕,吮乳量少,指甲软或短,指纹淡
培元补虚,益气养阴
十全大补汤加减
第二节硬肿症
寒凝血涩
全身欠温,四肢发凉,反应尚可,哭声较低,肌肤硬肿,难以捏起,硬肿多局限于臀、小腿、臂、面颊等部位,色暗红、青紫,或红肿如冻伤,指纹紫滞
中医儿科学笔记整理
中医儿科学笔记整理一、中医儿科学基础。
1. 小儿生理特点。
- 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小儿机体各系统和器官的形态发育及生理功能都处于不完善和不成熟的状态。
五脏六腑的形与气皆属不足,其中以肺、脾、肾三脏更为突出。
- 生机蓬勃,发育迅速:小儿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无论是机体的形态结构方面,还是各种生理功能活动方面,都是在不断地、迅速地向着成熟、完善的方向发展。
2. 小儿病理特点。
- 发病容易,传变迅速:由于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御邪能力较弱,抗病能力不强,容易被外邪所伤,感邪之后,邪气易于鸱张,病情容易发生变化。
- 脏气清灵,易趋康复:小儿为纯阳之体,生机蓬勃,活力充沛,脏气清灵,对药物的反应灵敏,病情好转的速度较成人为快,疾病治愈的可能性也较成人为大。
3. 年龄分期。
- 胎儿期:从男女生殖之精相合而受孕,直至分娩断脐,胎儿在母体中孕育,约40周。
- 新生儿期:自出生后脐带结扎开始,至生后满28天。
此期小儿脱离母体开始独立生存,内外环境发生巨大变化,其生理调节和适应能力不够成熟,易发生多种疾病。
- 婴儿期:出生28天后至1周岁为婴儿期。
此期是小儿生长发育最迅速的时期,需要摄入的热量和营养素特别高,但消化功能尚未完善,易发生消化紊乱和营养不良。
- 幼儿期:1周岁至3周岁为幼儿期。
此期小儿生长速度稍减慢,但活动范围增大,接触周围事物增多,智能发育较前突出,语言、思维和应人应物的能力增强,但识别危险的能力尚不足,故易发生意外创伤和中毒等。
- 学龄前期:3周岁后(第4年)到入小学前(6 - 7岁)为学龄前期。
此期小儿体格发育速度又减慢,达到稳步增长,而智力发育更趋完善,求知欲强,能做较复杂的动作,语言和思维能力进一步发展,但仍易发生传染病和各种意外事故。
- 学龄期:从入小学起(6 - 7岁)到青春期(女12岁,男13岁)开始之前称学龄期。
此期小儿体格生长仍稳步增长,除生殖系统外,其他器官的发育到本期末已接近成人水平,脑的形态发育已基本与成人相同,智能发育更成熟,理解、分析、综合能力逐步增强。
(最新整理)儿科学重点总结(最新版)
儿科学重点总结(最新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儿科学重点总结(最新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儿科学重点总结(最新版)的全部内容。
节等组织的功能。
婴幼儿脂肪需要量4~6g/(kg。
d).(四)碳水化合物:糖类所供给的的能量为总能量的45%(婴儿)~60%(年长儿),一般占50%。
(五)维生素与矿物质:脂溶性(维生素 A、D、E、K)及水溶性(B族和C).(六)水:婴儿体内水分占体重的70~75%。
内生水,混合膳食约100kcal产生水12ml。
第二节 婴儿喂养(一)母乳喂养 1。
母乳成分及量: ①初乳一般指产后4天内的乳汁:含球蛋白多,含脂肪较少。
②过渡乳是产后6~10天的乳汁:含脂肪最高。
③成熟乳为第11天~9个月的乳汁。
④晚乳指10个月以后的乳汁。
2。
母乳喂养的优点 (1)人乳中含有最适合婴儿生长发育的各种营养素,并且质和量会随着婴儿的生长发育不断变化以适应婴儿需要,最适合婴儿肠胃功能的消化和吸收。
(2)人乳中含有丰富的抗体、活性细胞和其他免疫活性物质,可增强婴儿抗感染能力,母乳喂养的婴儿1岁内呼吸道、消化道及其全身感染发病率远远低于人工喂养婴儿;母乳喂养不会引起过敏。
(3)人乳温度及泌乳速度适宜,新鲜、无细菌感染,直接喂哺手续简便、省时省力,十分经济,对于无现代化家用设备、无消毒水源的家庭和地区尤为重要。
(4)母乳喂养可密切母亲和子女的感情,母亲在哺喂过程中,通过对婴儿的触摸、爱抚、微笑和言语,与婴儿进行感情交流;这种母婴之间的依恋关系对婴儿早期智力开发和今后身心健康发展有重要意义。
中医儿科学重点复习
中医儿科学重点总论●起源:春秋战国至两汉时期已有小儿医..●第一部儿科着作:唐代颅囟经..提出“纯阳”理论..纯阳:指小儿在生长的过程中;表现为生机旺盛;蓬勃发展;好比旭日之初升;草木之方萌;蒸蒸日上;欣欣向荣;并非说小儿有阳无阴或阳亢阴亏之体..●专科:宋代..●钱乙——儿科之圣小儿药证直诀1.概括小儿生理病理特点“脏腑柔弱、易虚易实、易寒易热”..2.首创儿科辨证体系;提出“心主惊;肝主风;脾主困;肺主喘;肾主虚”的辨证纲领.●儿科四大证:痧、痘、惊、疳..●论述小麻、痘、斑、疹的第一部专着——北宋董汲小儿斑疹备急方论..●南宋名医- 陈文中着 <小儿痘疹方论> <小儿病源方论>● <幼幼集成> 陈复正-清代: 指纹诊法●万全: 着作: <片玉心书> <幼科发挥> <育婴家秘>提出“两有余;三不足”的观点.●小儿药证直诀提出- 五部配五脏: 左腮为肝;右腮为肺;额上为心;鼻为脾;为肾●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万全的“两有余;三不足”的观点: “肝常有余;脾常不足;心常有余;肺常不足;肾常虚.”1. 肝常有余:有两个含义: 其一是小儿时期肝主疏泄;具有疏泄升发全身气机的功能;且其升发疏泄的功能与日俱增;并非肝阳亢盛. 其二;是由于小儿脏腑经络柔弱;气血未充;故感邪之后易化热引动肝风而致惊搐等.2. 脾常不足: 脾为后天之本;主运化水谷精微;为气血生化之源.小儿生长发育迅速;对精微需求较多;但小儿又脾胃薄弱;饮食稍增;则易引起运化功能失常;故谓“脾常不足”.3. 心常有余:有两个含义: 其一是指小儿发育迅速;心气旺盛有余;呈生机蓬勃之象; “心属火;旺于夏;所谓壮火之气也”.并非指心火亢盛. 其二是指小儿脏腑柔弱;感邪后易化火扰乱心神;出现心火上炎之证.4. 肺常不足: 肺与脾胃子母关系;肺之气有赖于脾化精微以滋养;脾胃旺则肺胃自固; “脾常不足”;故气亦弱;故称“肺常不足”.5. 肾常虚: 肾为先天之本;肾中之元阴元阳为生命之根;其余四脏之阴阳均有赖于肾阴之滋润及肾阳之温阳;但小儿肾气未盛;气血未充;肾气当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充盛;这就是“肾常虚”之意.试述“纯阴”与“稚阴稚阳一. 纯阳与稚阴稚阳学说是古代医家用来说明小儿生理特点的理论.1. 稚阴稚阳: 指小儿五脏六腑成而未全;全而未壮;脏腑娇嫩;形气未充.●“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分析其含义:脏腑- 指五脏六腑;娇 - 指娇气;不耐外邪侵袭;嫩 - 即嫩弱;幼稚之意;形 - 形体结构;即四肢百骸;筋肉骨骼;精血津液等;充 - 指充实之意●清代吴鞠通<温病条辨;解儿难>: “稚阳未充;稚阴未长也”阴 - 指体内之精;血;津液等物质阳 - 指人体各生理功能活动稚阴 - 指上述精血津液等有形之物皆为充实;不完善.稚阳 - 指人体各生理功能活动均为幼稚不足和处于不稳定状态.◎从以上脏腑娇嫩的内容分析;机体五脏六腑的形与气皆为不足;但又以肺;脾;肾三脏更为明显.二.纯阳: 指小儿生机蓬勃;发育迅速“纯阳之体”:最早是用来说明宇宙间的气候变化;是指四季气候之时令之首.<颅囟经.脉法>:“凡孩子三岁以下;呼为纯阳;元气未散”;将小儿这种蓬勃生机;迅速发育的生理特点概括为“纯阳”.纯是指小儿先天所禀赋的元阴元阳未曾耗散; 阳指小儿生命活力;犹如旭日之初生;草木之方萌;蒸蒸日上;欣欣向荣.●生理特点: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生机篷勃;发育迅速一.脏腑娇嫩;形气未充: 分析其含义:脏腑- 指五脏六腑;娇 - 指娇气;不耐外邪侵袭;嫩 - 即嫩弱;幼稚之意;形 - 形体结构;即四肢百骸;筋肉骨骼;精血津液等;充 - 指充实之意●清代吴鞠通<温病条辨;解儿难>: “稚阳未充;稚阴未长也”阴 - 指体内之精;血;津液等物质阳 - 指人体各生理功能活动稚阴 - 指上述精血津液等有形之物皆为充实;不完善.稚阳 - 指人体各生理功能活动均为幼稚不足和处于不稳定状态.◎从以上脏腑娇嫩的内容分析;机体五脏六腑的形与气皆为不足;但又以肺;脾;肾三脏更为明显.二. 生机蓬勃;发育迅速1.分析: 指小儿时期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无论是机体的形态结构;还是各种生理功能活动;都是处在迅速的;不断的向着成熟;完善方面发展.而且是年龄越小;发育的速度越快;而且是遵循着一定规律.●病理特点:发病容易、传变迅速;脏气清灵、易趋康复..一. 发病容易;传变迅速:1.分析: 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为稚阴稚阳之体. 机体功能均较脆弱;对病邪抵抗力差;且小儿冷暖不知自调;饮食不懂自节;对自然界适应能力差;一旦调护失宜;则外易为六淫所侵;内易为饮食所伤;故表现出较成人易于发病. 且年龄越小;发病率越高的特点.发病容易;表现出五脏的损伤;但以肺;脾;肾三脏病证为多见.1.肺伤: 肺主气而司呼吸.外邪侵袭;首先犯肺;故临床多见肺系疾病.如感冒;咳嗽;肺炎喘嗽等.2.脾伤: 脾常不足;易为食滞而生厌食;泄泻;甚至引发疳证.3.肾伤: 肾常虚;指肾气需随日渐盛.但感邪则可使肾气先天禀赋不足.4.肝伤: 肝常有余;肝受邪犯;则其升发疏泄受阻;邪郁肝经;则易化热化火;扰动肝风;引发惊搐.5.心伤: 心有余;一指小儿心气旺盛;生机蓬勃之意;二是指小儿心经受邪;易化热化火;扰乱神明.二. 传变迅速: 表现为“易虚易实;易寒易热”易寒易热–是指在疾病过程中;由于“稚阴未长”;故易出现阴伤杨康;表现热的证候. 又由于“稚阳未充”;机体脆弱;感邪严重则容易出现阳虚甩脱的一面;而表现出阴寒之证.小儿脏腑娇嫩;五脏六腑形与气皆不足;而肺脾肾三脏不足更突出..①肺脾肾三脏成而未全;全而未壮..②小儿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对肺脾肾功能需求大..传变迅速——小儿在疾病过程中容易发生转化;变化多端;其主要表现为“易虚易实”;“易寒易热”清代医家吴鞠通将小儿胜利特点概括为“稚阳未充;稚阴未长”●病因特点: 外感因素六淫加疫疠之气; 乳食因素; 先天因素; 情志因素; 意外因素;其他因素药物造成●小儿年龄分期7个熟悉1.胎儿期——从受孕到分娩共40周胎龄满28周到出生后7足天;为围生期..保健重点:护胎、养胎、胎教..2.新生儿期——自出生后脐带结扎起到生后满28天保健重点:保暖、喂养、消毒隔离、清洁卫生等..出生后4~6h 可喂奶3.婴儿期——从生后28天到满1周岁..这是小儿出生后生长发育最迅速的时期第一次高峰..易患脾胃疾病、感染性疾病..保健重点:提倡母乳喂养;指导合理营养;及时添加辅食;预防疳证、佝偻病的发生;按时接受计划免疫接种注意护理和教养..4.幼儿期——1周岁后到3周岁保健重点:防止意外创伤和中毒、营养不良、消化紊乱及传染病..5.学龄前期——3周岁后到7周岁..性格特点形成的关键时期..保健重点:易发生各种意外 ;如溺水、烫伤、错服药物..6.学龄期——从7岁后到青春期来临一般为女12岁;男13岁体格生长稳步增长;除生殖系统以外的其他器官发育到本期末已接近成人水平..保健重点:注意因势利导;保护视力;预防龋齿;充足的营养..7.青春期: 从第二性征出现到生殖功能基本发育成熟、身高停止增长的时期称为青春期..女孩:11~12岁到17~18岁;男孩:13~14岁到18~20岁..生长发育速度明显加快第二次高峰;性别差异常显着..生理特点:肾气盛;天癸至;阴阳和..保健重点:足够的营养、体格锻炼、注意休息、心理教育及指导..●体格发育各项衡量指标及其计算1.体重出生体重 - 3kg 1~6个月体重kg= 3+月龄×7~12个月体重kg= 7+×月龄–61岁以上体重kg= 8+年龄×2 过重:肥胖症;过轻↓15%:营养不良2.身高——反映骨骼发育的重要指标之一..出生时身长 50cm;生后第一年75cm;生后第二年85cm;2~12岁身高长的估算公式:身高长cm= 70 + 7×年龄过矮↓30%:侏儒症、克汀病、营养不良3.囟门前囟早闭:脑发育不良、小头畸形、某些遗传性疾病等..前囟大、闭合晚:佝偻病、先天性甲低、脑积水等..前囟饱满:脑积水、脑炎、脑膜炎、脑肿瘤等.. 前囟凹陷:失水4.头围——与脑发育有关头围过小;常提示脑发育不良;头围过大;常提示解颅..5.胸围——与肺和胸廓发育有关胸围过小;常见于佝偻病、营养不良6.呼吸——年龄越小;呼吸越快.. 脉搏——年龄越小;脉搏越快..7.血压——年龄越小;血压越低.. 收缩压 = 年龄×2+80mmHg 舒张压 = 收缩压×2/38.小儿动作语言发育歌二月抬头三四笑;五六认人咿呀叫;七坐八爬九扶栏;十站岁走学讲话..●添加辅食原则:由少到多、由稀到稠、由细到粗、由一种到多种;天气炎热时和婴儿患病时;应暂缓添加新品种. 在婴儿健康、消化功能正常时逐步添加..●儿科望诊分为:总体望诊 : 望神色; 望形态分部望诊 : 审苗窍; 辩斑疹; 察二便; 看指纹.一. 望神色: 五色主病五色: 红;青;黄;白;黑面呈白色: 主寒证;虚证;吐泻;疳证面呈红色: 主热实热或虚热面呈黄色: 主湿;脾虚证疳证;积滞;虫证面呈青色: 寒证;痛证;瘀证;惊痫面呈黑色: 寒证;痛证;惊痫;或内有水湿停饮二. 望形态:1. 小儿卧姿: 喜俯卧-乳食内积喜蜷卧-多为腹痛仰卧少动;二目无神-久病重病蜷卧不安;捧腹哭叫-腹痛2. 端坐喘促;痰鸣哮吼-哮喘三. 审苗窍1. 查舌●舌体:胖嫩边有齿痕—脾肾阳虚/水饮痰湿;肿大青紫—气血瘀滞;胖有裂纹—气血两虚;强硬—热盛伤津;木舌:舌肿麻木;转动不灵重舌:舌下红肿突起弄舌:舌体不能伸出唇外;来回拌动;掉转不灵连舌:舌体不能伸出唇外;转动伸缩不灵;语音不清吐舌:舌吐唇外;缓缓收回舔舌:舌舔口唇;以致口唇四周色红;或有脱屑、作痒2.查目3.查鼻4.查口5.查二阴头方发少;囟门迟闭—佝偻病头大;前囟宽大;头缝开解—解颅皮肤干燥;前囟目眶凹陷—脱水肌肤松弛;皮色萎黄—脾气虚弱发枯易落—气血虚亏指甲菲薄;苍白质脆—营血虚亏指甲色紫或呈杵状—心阳不足;气血瘀滞仰面伸足;揭衣踏被—热证蜷卧缩足;喜复衣被—寒证喜伏卧—乳食内积;喜侧卧—胸胁疼痛仰卧少动;二目无神—久病重病蜷卧不安;捧腹哭叫—腹痛端坐喘促;痰鸣哮吼—哮喘咳嗽鼻煽;呼吸急促—肺炎喘嗽耳背络脉隐现;高热眼泪汪汪:麻疹先兆耳垂下漫肿硬结疼痛:痄腮四.查指纹:1. 虎口直到食指内侧的桡侧浅静脉;自虎口向指端;第一节为风关;第二节为气关;末端为命关..2. 适用于3岁以内小儿..3. 诊察方法:从小儿食指的命关推向风关..轻轻推几次;使指纹显露4. 正常指纹:淡紫隐隐而不显于风关之上..5. 辩证纲要: “浮沉分表里;红紫辨寒热;淡滞定虚实;三关测轻重”●脉诊:1. 方法:一指定三关: 医者用食指或木质同时按压寸关尺散步;取轻中重不同智力体会脉象变化;时间不少于1分钟.小儿脉象: 浮; 沉; 迟; 数; 有力; 无力;;等六种.●儿科治疗用药的特点:1.治疗药及时;正确2.药物选择需谨慎3.处方精准;药量适度4.重视给药途径和药物剂型的选择5.汤剂的煎服方法新生儿1/6;婴儿1/3;幼儿及儿童1/2-2/3;学龄儿童接近成人用量;新生儿30-50ml; 婴儿60-100ml; 幼儿及儿童150-200ml; 学龄儿童200-300ml.分3-5次服;不要强行灌服6.合理运用药物的内服与外治.●胎黄是以婴儿出生后;皮肤、面目、尿液皆黄为特征的一种病证..一. 肺系病症一.感冒: 是指感受外邪引起的一种常见的外感疾病;以发热;鼻塞流涕;喷嚏;咳嗽为主要临床特征.●儿科感冒特点:因小儿脏腑娇嫩;脾常不足;神气怯弱;感邪之后易出现夹痰、夹滞、夹惊的兼证..●病因病机: 感受风邪二.乳娥: 是指咽部喉核腭扁桃体肿大或伴红肿疼痛甚至溃烂为主证的肺系疾病.西医学的扁桃体炎.●诊断要点: 1.咽喉肿痛; 或咽痒不适为主证;多伴发热2.咽部检查可见扁桃体肿大;充血呈鲜红色或暗红色;重者溃烂化脓3.血常规检查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者;提示细菌感染.三.咳嗽: 是小儿常见的肺系病症; 以咳嗽为主证.咳以声言;嗽以痰名.有声有痰谓之咳嗽.四.肺炎喘嗽:是小儿时期常见的肺系疾病之一;以发热;咳嗽;痰壅;气急;鼻煽为主要症状;重者张口抬呼吸困难;面色苍白;口唇青紫.. 典型症状:热、咳、痰、喘●发病特点:1.年龄:婴幼儿2.季节:冬春3.缓急:发病较急;有的来势凶猛;迅速出现心阳虚衰;内陷厥阴的变证..4.预后:年长儿患肺炎并发症较少;预后好;婴幼儿重症肺炎则病死率较高..●病机特点:外因责之于感受风邪;内因责之于肺脏娇嫩.病变主要在肺;累及脾;心肝. 病理机制: 肺气郁闭之演变.痰湿为主要病理产物;也是致病因素. 血瘀在本病重症演变过程中起关键性作用..●诊断要点:1.起病较急;有发热;咳嗽;气急;鼻煽;痰鸣等证;或有发绀2. 病情严重时;常见喘促不安;烦躁不宁;面色苍白;口唇青紫发绀;或高热不退3. 新生儿患肺炎常以不乳;精神萎靡;口吐白沫为主;而无上述典型症状.4. 肺部听诊可闻及固定的中细湿罗音5. X线检查可见小片状;斑片状阴影;或见不均匀的大片阴影.6. 实验室检查: ①.血常规检查: 细菌引起则白细胞总数升高;病菌引起则多不变②.病原学检查:细菌培养;病毒分离;病原特异性抗原或抗体检测. 有助于诊断变证: 1.肢冷;脉伏或数急无序–心阳虚衰 2.高热不退;神昏惊厥–邪陷心肝五.哮喘: 是指一种以反复发作;喘促气急;喉间痰喉哮鸣;呼气延长;严重者不能平卧;呼吸困难;张口抬肩;摇身撷肚;口唇青紫为主要特征的肺系疾病.哮: 是指呼吸时喉间的哮鸣之声;由痰吼而成. 喘: 是指呼吸急促;张口抬肩;不能平卧.●病因病机:内因责之于肺脾肾三脏功能不足;导致痰饮留伏;外因责之于感受外邪;接触异物、异味;及嗜食咸酸、鱼腥发物等..哮喘之疾;不管新病、久病;必有伏痰留饮之患;此伏痰留饮可视为哮喘之“夙根”;为发病的物质基础..●病位:主要在肺;与脾肾有关●治疗原则:发作期攻邪以治其标;治肺为主;缓解期扶正以治其本;治以补肺固表;扶脾益肾;调其脏腑功能;消除伏痰夙根..可扶正祛邪;标本兼顾..●诊断要点1多有湿疹史;过敏史;家族哮喘史..发作多与某些诱发因素有关;如感受外邪;接触致敏原等.2气喘哮鸣反复发作.常突然发作;发作之前多有喷嚏;咳嗽等先兆. 发作时喘促;气急;哮鸣;咳嗽;甚者不能平卧;烦躁不安;口唇青紫3 发作时两肺可闻及哮鸣音;以呼气时明显;呼气相延长.如继发感染;可闻及中细湿罗音.4辅助检查:血常规:外周血嗜酸粒细胞增高..肺功能检查:气道阻力增加;或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肺部X线: 发作期肺过度充气;透明度增高;肺纹理可增多;缓解期大多正常;并发支气管肺炎或肺不张时;可见沿支气管分布的小片状阴影..●西医急性发作期处理:1.吸氧2.糖皮质激素类静脉滴注3.支气管扩张剂4.强心心衰时5.扩容;纠酸6.抗感染7.镇静:可用水合氯醛灌肠;慎用或禁用其他镇静剂8.机械通气六. 脾胃系病证一.鹅口疮: 是以口腔;舌上散在或满布白色屑状物为特征的一种口腔疾病;因其白屑状如鹅口;色白如雪片;故称鹅口;雪口.相当于西医学的鹅口疮;白色念珠菌所致.若体虚邪盛者;可蔓延至鼻咽部、气管;影响呼吸和哺乳;甚至危及生命..●好发:新生儿、早产儿、久病体虚婴幼儿、长期使用抗生素、激素者、先天性免疫缺陷..●口腔白屑;点状或块状;周围可见红晕;状如凝乳;不易擦去;擦去后见粘膜潮红;粗糙..不痛;不流涎;一般全身症状轻..●诊断要点症状:舌上、颊内、牙龈、上颚散布白屑;可融合成片..重者可向咽喉处蔓延;影响吸奶与呼吸;偶可累及食管、肠道、气管等..好发:初生儿、久病体弱或长期使用抗生素、激素者..实验室检查:取口腔白屑涂片镜检;可见白色念珠菌芽胞及菌丝..●鉴别诊断残留乳块:温开水或棉签轻拭可除去..鹅口疮:不易拭去;若拭去可见口腔粘膜潮红、粗糙..●辨证要点实证:病程短;白屑堆积较多;周围掀红明显..虚证:病程长;口腔白屑散在;周围不红..●治疗原则:实证宜清泻心脾积热;虚证宜滋肾养阴降火二.口疮: 是指以齿龈;舌体;两颊;上腭等处出现黄白色溃疡;或伴发热;流涎为特征的口腔疾病.小儿口疮临床特征:口腔内舌体、两颊、上颚、唇内、齿龈等处出现黄白色溃疡;疼痛流涎;或伴发热.. 口糜—溃疡面大;上复糜腐满口糜烂;色红作痛者重症燕口疮—溃疡只发生在口唇两侧心经:舌为心之苗脾经:沿食道两旁上行;挟咽两旁;连舌本;散舌下胃经:进入齿龈内;还出;挟口两旁;环绕嘴唇肾经:肾脉连舌本●辨证要点: 辨脏腑: 舌上、舌边—心; 口颊、上颚、齿龈、口角—脾胃●治疗原则:实证:清热解毒;泻心脾积热..虚证:滋阴降火;引火归元..四.泄泻: 是以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或如水样为主症的一种小儿常见的脾胃系疾病.一般以大便溏薄而势缓者为泄;大便清稀如水而直下者为泻.●重症泄泻:可见小便短小、高热烦渴、神疲萎软、皮肤干瘪、囟门凹陷、目眶下陷、啼哭无泪等脱水征;以及口唇樱红、呼吸深长、腹胀等酸碱平衡失调和电解质紊乱的表现..●病因病机: 病因: 感受外协;伤于饮食;脾胃虚弱;脾肾阳虚病位: 脾病机: 脾胃运化失常;分清别浊功能受损;清浊相干;并走于大肠.●脱水患儿要采用液体疗法: 第一天补液总量为中度脱水120~150ml/kg;重度脱水150~180 ml/kg..七.厌食:是小儿常见的脾胃病证;临床以较长时期食欲不振;见食不贪;食量减少;但精神尚好为特征.●治疗原则:消食化积;理气行滞●积与疳的关系:“积为疳之母;无积不成疳”“有积不治;乃成疳证”八.积滞:是由于乳食喂养不当;食停中脘;积而不化;气滞不行所形成的一种胃肠病证.临床以不思乳食;脘腹胀满;嗳气酸腐;甚至吐血酸臭乳食或便秘;舌苔厚腻为特征.●病因病机: 病因: 乳食内积; 脾虚夹积病位: 脾胃病机: 乳食停聚中中脘;积而不化;气滞不行●治疗原则: 以消食导滞为主.实证以消为主;虚实夹杂者;宜消补兼施.九.疳证:是由喂养不当;或多种疾病影响;导致脾胃功能受损;气液耗伤;而形成的慢性病证..临床以形体消瘦;面色无华;毛发干枯;精神痿糜或烦躁不安;饮食异常为特征..分类:疳气、疳积、干疳3大证候及其他兼证..“疳者甘也”-病因: 疳证多由饮食不洁;恣食肥甘厚腻;损伤脾胃所致.“疳者干也”-病机和症状: 气液干涸;全身消瘦;肌肤干瘪.●病因病机:病因: 喂养不当; 疾病影响; 禀赋不足.病位: 脾胃病机: 脾胃虚损;气液耗伤;气血生化无源;脏腑肌肉失于濡养.●诊断要点: 1.有先天禀赋不足;长期喂养不当或病后失调等病史2. 形体消瘦;面色不华;毛发稀疏枯黄;饮食异常;大便不调;3. 体重低于正常同龄儿平均值15%以上4. 实验室检查: 血红蛋白及红细胞减少. 疳肿胀者;血清总蛋白大多在45g/L以下●治疗原则:以健脾益气为主..疳气以和为主;疳积以消为主;或消补兼施;干疳以补为要..骨疳:脾病及肾;肾精不足;骨失所养;久致骨骼畸形者..七. 心肝系病证三.儿童多动症: 又称儿童多动综合征; 简称多动症;是一种较常见的儿童行为障碍性疾病.临床以注意力不集中;自我控制能力差;活动过多;情绪不稳;冲动任性;伴有不同程度的学习困难;但智力正常为主要特征.西医称之为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病位:心、肝、脾、肾病机: 脏腑功能失常;阴阳平衡失调●治疗原则:调和阴阳●诊断要点:1.注意力涣散;上课时思想不集中;但智力正常2.多动不安;活动过度;不能安静地参加各种活动3.情绪不稳;冲动任性4.体格检查动作不协调;翻手试验;对指试验;指鼻试验;指指试验可阳性5.通常与7岁前起病;病程可持续6个月以上.四. 儿童抽动症: 是起病于儿童时期的一种慢性神经精神障碍性疾病.临床以不自主;反复;快速的一个或多个部委肌肉运动抽动或有不自主的发声抽动为特征. 西医为抽动障碍.五.惊风:是小儿常见的一种集中病证;临床以抽搐;昏迷为主要症状.西医称为小儿惊厥.分类:急惊风——起病急暴;属阳属实者慢惊风——病久中虚;属阴属虚者慢脾风:慢惊风中出现纯阴无阳的危重证候..●急惊风来势急骤;以高热、抽风、昏迷为特征..常有痰、热、惊、风四证俱备的特点..●病因: 外感风热;感受疫毒;暴受惊恐病位: 心肝病机: 邪陷厥阴;蒙蔽心窍;引动肝风●诊断要点:1.年龄: 以3岁儿童多见;5岁以上逐渐减少2.接触疫疠之邪或有暴受惊恐史3.有明显原发疾病感冒;肺炎喘嗽;疫毒痢;流行性腮腺炎等4.症状: 突然发病;以四证八侯为主.5.检查: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者;神经系统检查病理反应阳性.大便常规;血培养;脑脊液;头颅CT;脑电图等有助于诊断●症状特征:四证八候A.四证:针对急惊风而言痰;热;惊;风风证——牙关紧闭、双目窜视、四肢抽搐、项背强直惊证——昏谵惊叫或惊恐不安痰证——咳嗽气促、痰涎壅盛;或满口痰浊、喉中痰鸣、神志不清热证——高热烦躁、面红目赤、渴喜冷饮、便秘溲赤B.八候: 搐;搦;掣;颤;反;引;窜;视搐——肘臂伸搦——十指开合掣——势如相搏颤——手足头身动摇反——颈项强直、角弓反张引——手若挽弓窜——目珠斜视、或左或右视——直视似怒、睛露不活●鉴别诊断:癫痫:1.反复发作无热惊厥; 2.抽搐反复发作; 3.口吐白沫或作畜鸣声;4.醒后如常人;5.一般不发热;6.可有家族史;脑电图可见癫痫波型●辨证要点P1411辨表热、里热2辨痰热、痰火、痰浊3辨外风、内风4辨外感惊风;区别时令、季节与原发疾病5辨轻证、重证●治疗原则:急惊风的主证是痰、热、惊、风;治疗应以清热;豁痰;镇惊;熄风为基本法则..●急惊风抗惊厥治疗:地西泮安定;每次~kg;最大剂量不超过10mg静脉缓慢注射;惊厥止则停用;注射过程注意防止呼吸抑制..黏膜给药鼻饲、直肠给药●慢惊风来势缓慢;抽搐无力;时作时止;反复难愈;常伴昏迷、瘫痪等症..病因:暴吐暴泻;久吐久泻;或急惊反复发作病机:筋脉失养;虚极生风..以虚为主..病位:肝、脾、肾..起病缓慢;病程较长;有“八候”及虚证表现;●治疗原则:以补虚治本为主..虚寒-温中健脾;温阳逐寒虚热-育阴潜阳;柔肝熄风。
2018中医儿科学笔记精华版
【盈盈碌碌】2018中医儿科学笔记最新精华版新生儿疾病:1、胎怯:胎怯脾肾保元汤,肾精薄弱肾地黄。
◆肾精薄弱—益精充髓,补肾温阳—补肾地黄丸;常证◆脾肾两虚—健脾益肾,温运脾阳—保元汤;◆五脏亏虚—健脾益肾,培元补虚—十全大补汤;+◆肺气虚衰—益气固脱,补益肺气—独参汤;+变证◆元阳衰微—温补脾肾,温阳散寒—参附汤;+2、硬肿症:硬肿阳衰参附汤,寒凝血涩归四逆。
◆寒凝血涩—温经散寒,活血通经—当归四逆汤;◆阳气虚衰—益气温阳,通经活血—参附汤;◆热毒蕴结—清热解毒,活血化瘀—黄连解毒汤;+3、胎黄:胎黄寒湿茵理中,气瘀血府湿热茵,动风羚角脱参附。
◆湿热郁蒸—清热利湿退黄—茵陈蒿汤;常证◆寒湿阻滞—温中化湿退黄—茵陈理中汤;◆气滞血瘀—行气化瘀消积—血府逐瘀汤。
◆胎黄动风—平肝息风,利湿退黄—羚角钩藤汤;变证◆胎黄虚脱—大补元气,温阳固脱—参附汤合生脉散。
肺系疾病:4、感冒:寒荆热银暑新加,时邪银翘普济合。
夹痰寒二陈三拗,风热桑菊黛蛤散,夹滞保和惊镇惊。
◆风寒感冒—辛温解表,疏风散寒—荆防败毒散;主证◆风热感冒—辛凉解表,疏风清热—银翘散;◆暑邪感冒—清暑解表,化湿和中—新加香薷饮;◆时邪感冒—清瘟解表消毒—银翘散合普济消毒饮;兼证:◆夹痰—辛温解表,宣肺化痰;辛凉解表,清肺化痰—在疏风解表的基础上,风寒夹痰证加二陈汤、三拗汤;风热夹痰加桑菊饮、黛蛤散;◆夹滞—解表兼以消食导滞—在疏风解表基础上,加保和丸;◆夹惊—解表以清热镇惊—疏风解表加镇惊丸5、乳蛾:乳蛾风热银翘马,肺胃养阴热毒牛。
(2018版无——)主症:◆风热博结—疏风清热,利咽消肿—银翘马勃散;◆热毒炽盛—清热解毒,利咽消肿—牛蒡甘桔汤;◆肺胃阴虚—养阴润肺,软坚利咽—养阴清肺汤6、咳嗽:咳嗽风寒杏苏沸热桑风燥清燥救,痰热清金湿二陈,气虚六君阴沙麦。
◆风寒咳嗽—疏风散寒,宣肺止咳—华盖散;外感咳嗽◆风热咳嗽—疏风解热,宣肺止咳—桑菊饮;◆风燥伤肺—润燥止咳,疏风宣肺—桑杏汤;◆痰热壅肺—清肺化痰,肃肺止咳—清金化痰汤;内伤咳嗽◆痰湿蕴肺—燥湿化痰,肃肺止咳—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阴虚肺热—滋阴润燥,养阴清肺—沙参麦冬汤;◆肺脾气虚—益气补肺,健脾化痰—六君子汤;7、肺炎喘嗽:肺炎喘风寒华盖,风热麻杏痰热葶,毒热黄连阴沙麦,肺脾气虚参五味,变证心阳参附龙,邪陷厥羚钩牛黄。
中医儿科学个人笔记摘抄(3篇)
第1篇一、引言中医儿科学是研究儿童生理、病理特点及其防治规律的一门学科。
它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结合儿童生长发育的规律,探讨儿童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
以下是我对中医儿科学的一些个人笔记摘抄,希望能对读者有所启发。
二、儿童生理特点1. 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儿童脏腑功能尚未成熟,抵抗力较弱,易受外邪侵袭。
2. 生机蓬勃,发育迅速:儿童生长发育迅速,对营养需求量大,易出现营养过剩或不足。
3. 脾常不足,易患脾胃病:儿童脾胃功能尚未完善,易出现消化不良、积食、泄泻等症状。
4. 肾常虚,易患肾系疾病:儿童肾脏功能较弱,易出现遗尿、尿频、尿急等症状。
三、儿童病理特点1. 发病容易,传变迅速:儿童疾病变化快,易出现传变。
2. 易寒易热,易虚易实:儿童疾病表现复杂,易出现寒热虚实夹杂。
3. 易兼夹,易转化:儿童疾病易出现多种症状并存,且病情易转化。
四、儿科辨证要点1. 望诊:观察儿童的面色、舌象、指纹等,以了解病情。
- 面色:面色红润为正常,面色苍白、黄染、青紫等均为病态。
- 舌象:舌质淡红为正常,舌质红、苔黄、苔白等均为病态。
- 指纹:指纹淡红为正常,指纹紫红、指纹青紫等均为病态。
2. 闻诊:观察儿童的呼吸、咳嗽、呕吐等声音。
- 呼吸:呼吸平稳为正常,呼吸急促、喘促等均为病态。
- 咳嗽:咳嗽声音清亮为正常,咳嗽声音嘶哑、痰声漉漉等均为病态。
- 呕吐:呕吐物清稀为寒证,呕吐物秽浊为热证。
3. 问诊:询问儿童的饮食、睡眠、二便等情况。
- 饮食:食欲不振、恶心呕吐为脾胃虚弱,食欲亢进、口渴为脾胃湿热。
- 睡眠:睡眠不安、夜啼为心肝火旺,睡眠深沉为脾虚。
- 二便:大便溏泄为脾胃虚弱,大便干结为肠道积热。
4. 切诊:观察儿童的脉象。
- 脉象:脉象平和为正常,脉象弦滑为热证,脉象沉细为寒证。
五、儿科常见病证及治疗1. 感冒:表现为发热、咳嗽、流涕等症状。
治疗以疏风解表为主,常用药物有柴胡、葛根、荆芥等。
2. 咳嗽:表现为咳嗽、痰多、喉痒等症状。
中医儿科学笔记
中医儿科学笔记我一直觉得中医儿科学特别神奇,就像一把神秘的钥匙,能开启儿童健康的大门。
我记得我刚开始接触中医儿科学的时候,那真的是一头雾水啊。
老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讲着各种理论知识,什么小儿的生理特点是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就像刚冒尖的小嫩芽,还很脆弱呢。
当时我就想,这啥意思啊?后来慢慢才明白,这就是说小孩子的身体各个器官都还没发育完全,所以就特别容易生病,就像刚搭建好框架的小房子,一点点风吹雨打就可能出问题。
有一次,我跟着一位老中医实习。
来了个小朋友,小脸烧得通红通红的,就像个小火球似的。
家长在旁边急得不行,那眼睛里全是担忧啊。
老中医不慌不忙地开始给小朋友看病。
他先是看了看小朋友的舌头,嘴里还念叨着:“嗯,舌尖红啊,这体内肯定有热。
”然后又摸了摸脉。
我在旁边好奇得很,心里就像有只小猫在挠痒痒。
我就小声问老中医:“老师,您咋光看舌头摸脉就能知道这么多啊?”老中医笑着说:“这舌头啊,就像身体内部的一面镜子,能反映出很多问题呢。
脉呢,就像河流里的水,水流的快慢、强弱都能告诉我们身体的状况。
”哇,我当时就觉得太神奇了。
中医儿科学里的小儿推拿那也是一绝啊。
有一回,邻居家的小孩老是咳嗽,吃了药也不见好。
我就跟邻居说:“要不试试小儿推拿?”邻居半信半疑地看着我。
我就给他们讲,小儿推拿就像是给孩子的身体做一场温柔的按摩,通过刺激穴位来调节身体的机能。
就像给一个小机器重新调整零件一样。
我就试着给那孩子推了推肺经,从无名指的指根推向指尖。
一边推还一边跟孩子说:“小朋友,感觉是不是很舒服呀?”那孩子还真就不哭不闹的,过了几天,咳嗽真的减轻了不少呢。
说到小儿的疾病,那可真是多种多样。
像小儿泄泻,也就是拉肚子。
这要是放到西医那,可能就会用一些止泻的药啊之类的。
但在中医儿科学里,那就要分清楚是寒湿泄泻、湿热泄泻还是伤食泄泻。
寒湿泄泻的孩子拉的便便就像蛋花汤一样,而且肚子还凉凉的。
这时候就得用一些温中的药,就像给孩子的小肚子点上一把小火炉,把寒湿给驱散掉。
中医儿科笔记打印
起源:春秋战国至两汉时期已有小儿医。
第一部儿科著作:唐代《颅囟经》。
提出“纯阳”理论。
纯阳:指小儿在生长的过程中,表现为生机旺盛,蓬勃发展,好比旭日之初升,草木之方萌,蒸蒸日上,欣欣向荣,并非说小儿有阳无阴或阳亢阴亏之体。
专科:宋代。
钱乙“儿科之圣”《小儿药证直诀》。
儿科四大证:痧、痘、惊、疳。
论述小麻、痘、斑、疹的第一部专著:——北宋董汲《小儿斑疹备急方论》。
年龄分期:(1)胎儿期——受孕~分娩,共40 周;(孕期28 天到出生后7 天止,定为围产期。
)(2)新生儿期——出生~28 天;(3)婴儿期——出生后28 天~满 1 周岁;(4)幼儿期——1~3周岁;(5)幼童期——3~7周岁,即学龄前期;(6)儿童期——7~12周岁,即学龄期。
体重:清晨空腹排尿后初生:3 公斤1~6 个月:体重=3+0."6*月龄7~12 个月:体重=6."6+0."5*(月龄-6)=3."6+0."5*月龄2~12 岁:体重=(年龄-2)*2+12=8+2*年龄身长:初生:50 厘米,第一年增长25 厘米。
2 岁后:75+5*年龄头围:初生:34 厘米。
胸围:初生:32 厘米。
1岁内,胸围常小于头围;1 岁时几乎相等;2岁以后,胸围超过头围。
佝偻病及营养不良者胸围较小。
囟门:后囟关闭:出生后2~4 个月内(部分出生时);前囟关闭:出生后12~18 个月。
后囟关闭比前囟关闭早。
牙齿:出生后5~10 个月开始出牙。
20~30 个月出齐20 颗乳牙。
6~24 个月:牙齿数=月龄-4(或6)。
呼吸:年龄愈小,呼吸愈快。
脉搏:年龄愈小,脉搏越快。
血压:年龄愈小,血压愈低。
收缩压=10."7+0."27*年龄;舒张压=收缩压*(1/2~2/3)。
动作发育:由上而下,由不协调到协调,由粗到细。
1 岁时能独立站立,扶1 只手可行走;1 岁半左右会走路。
语言发育:单语单句阶段:1 岁以后。
中医儿科学笔记精华整理
中医⼉科学笔记精华整理中医⼉科学⼀、咳嗽:1、风寒;⾦沸草散。
(风寒兼湿);杏苏散加厚朴、⽩术。
(风寒挟热);三拗汤加黄芩。
2、风热;桑菊饮。
(风热兼湿)加苡仁、半夏、茯苓。
3、痰热;清宁散。
4、痰湿;⼆陈汤。
5、阴虚燥咳;沙参麦冬汤。
6、肺虚久咳;六君⼦汤。
7、⾷积;曲麦⼆陈汤。
8、⽓阴两虚;⽣脉散。
⼆、肺炎咳嗽:1、风寒闭肺;三拗汤合葱⿎汤或华盖散。
2、风热闭肺;(轻证)银翘散。
(重证)⿇杏⽯⽢汤。
3、痰热闭肺;五虎汤合葶苈⼤枣泻肺汤。
4、阴虚肺热;沙参麦冬汤5、肺脾⽓虚;⼈参五味⼦汤。
变证;(⼼阳虚);参附龙牡救逆汤。
(⽓阴两虚);⽣脉散。
(内陷厥阴);羚⾓钩藤汤、⽜黄清⼼丸。
三、哮喘:发作期;1、热性哮喘;⿇杏⽯⽢汤、苏葶丸。
2、寒性哮喘;⼩青龙汤合三⼦养亲汤。
缓解期;1、肺虚;⽟屏风散。
2、脾虚;六君⼦汤。
3、肾虚;⾦匮肾⽓丸。
(肾阴虚);六味地黄丸、麦味地黄丸、四、鹅⼝疮:1、⼼脾积热;清热泻脾散。
2、虚⽕上浮;六味地黄丸加⾁桂。
五、⼝疮:1、脾胃积热;凉膈散。
2、⼼⽕上炎;泻⼼导⾚汤。
3、虚⽕上浮;六味地黄丸。
4、脾肾⽕虚;理中汤加⾁桂。
六、呕吐:1、伤⾷;保和丸。
(伤乳)消乳丸。
2、胃热;加味温胆汤。
3、胃寒;丁萸理中汤。
4、肝⽓犯胃;解肝煎。
5、惊恐;定吐丸。
七、泄泻:1、伤⾷;保和丸。
2、风寒;藿⾹正⽓散。
3、湿热;葛根黄连黄芩汤。
4、脾虚;参苓⽩术散。
5、脾肾阳虚;附⼦理中汤。
(偏肾阳虚)四神丸。
变证;1、伤阴;连梅汤。
2、伤阳;参附龙牡救逆汤。
⼋、腹痛:1、腹部中寒;养脏散。
2、乳⾷积滞;⾹砂平胃散。
3、脏腑虚冷;⼩建中汤合芍药汤。
4、⽓滞⾎瘀;少腹逐瘀汤。
九、厌⾷:1、脾运失健;曲麦枳术丸。
2、胃阴不⾜;养胃增液汤。
3、脾胃⽓虚;参苓⽩术散。
⼗、积滞:1、乳⾷内积;消乳丸或⽊⾹⼤安丸。
2、脾虚夹积;健脾丸。
3、脾虚不运;⾹砂六君⼦汤。
⼗⼀、疳证:1、疳⽓;资⽣健脾丸。
2、疳积;疳积散。
《中医儿科学》笔记
《中医儿科学》笔记中医儿科学一、咳嗽1.外感1)风寒咳嗽:散寒宣肺-金沸草散2)风热咳嗽:疏风肃肺-桑菊饮2.内伤1)痰热咳嗽:清肺化痰-清宁散2)阴虚燥咳:滋阴润燥-沙参麦冬汤二、肺炎喘嗽1.常证1)风热闭肺:(轻)宣肺化痰-银翘散(重)化痰定喘-麻杏石甘汤2)痰热闭肺:清热宣肺涤痰定喘-五虎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3)阴虚肺热:养阴清肺-沙参麦冬汤4)肺脾气虚:益气健脾-人参五味子汤2.变证心阳虚衰:温补心阳、救逆固脱-参附龙牡救逆汤三、哮喘发作期1)热性哮喘:清肺化痰定喘-麻杏石甘汤、苏葶丸2)寒性哮喘:温肺化痰定喘-小青龙汤合三子养亲汤四、鹅口疮1)心脾积热:清泻心脾积热-清热泻脾散2)虚火上浮:滋阴潜阳、引火归原-六味地黄汤五、口疮1)脾胃积热:清热解毒、通腑泻火-凉膈散2)心火上炎:清心泄热-泻心导赤汤3)虚火上浮:滋阴降火-六味地黄汤六、泄泻1.常证1)伤食泻:消食化积-保和丸2)风寒泻:疏风散寒-藿香正气散3)湿热泻:清热利湿-葛根黄芩黄连汤4)脾虚泻:健脾益气-参苓白术散5)脾肾阳虚:补脾温肾-附子理中汤2.变证1)伤阴:酸甘敛阴-连梅汤2)伤阳:温阳救逆-参附龙牡汤七、厌食1)脾运失健:和脾助运-曲麦枳术丸2)胃阴不足:养胃育阴-养胃增液汤八、积滞1)乳食内积:消乳消食、导滞和中-消乳丸、木香大安丸2)脾虚夹积:健脾助运、消补兼施-健脾丸九、疳证1.主证1)疳气证:和脾健运-资生健脾丸2)疳积证:消积理脾-疳积散3)干疳证:补益气血-八珍汤2.兼证疳肿胀:健脾温阳利水-真武汤十、惊风1.急惊风1)感受风邪:疏风清热、熄风镇惊-银翘散2)湿热疫毒:清热化湿、解毒熄风-黄连解毒汤3)惊恐痉厥:镇惊安神-抱龙丸、安神丸2.慢惊风1)土虚木亢:温运脾阳、扶土抑木-缓肝理脾汤2)阴虚风动:育阴潜阳、滋水涵木-大定风珠、黄连阿胶汤、十一、肠道虫证蛔虫病1)蛔虫证:驱蛔杀虫、调理脾胃-使君子汤2)蛔厥证:安蛔定痛、继则驱虫-乌梅丸十二、小儿水肿1.常证1)风水相搏:疏风利水-麻黄连翘赤小豆汤2)湿热内侵:清热利湿-三妙丸合导赤散3)肺脾气虚:健脾益气-参苓白术散合玉屏风散4)脾肾两虚:温肾健脾-真武汤2.变证1)水气上凌心肺:泻肺逐水温阳扶正-己椒苈黄丸合参附汤2)水毒内闭:辛开苦降、辟秽解毒-温胆汤合附子泻心汤十三、感冒1.主证1)风寒感冒:辛温解表-葱豉汤、杏苏散、荆防败毒散2)风热感冒:辛凉解表-银翘散、桑菊饮3)暑邪感冒:清暑解表-新加香薷饮2.兼证1)挟痰:风寒:辛温解表、宣肺化痰-三拗汤风热:辛凉解表、清肺化痰-黛蛤散2)挟滞:消食导滞、通腑泄热-保和丸3)挟惊:清热解表、安神镇惊-小儿回春丹、琥珀抱龙丸十四、麻疹1.顺证1)初热期:辛凉透表、清宣肺卫-宣毒发表汤2)见形期:清热解毒、佐以透发-清解透表汤3)恢复期:养阴益气、清解余邪-沙参麦冬汤2.逆证1)热毒攻喉:清热解毒、利咽消肿-清咽下痰汤合六神丸2)邪陷心肝:平肝熄风、清营解毒-羚角钩藤汤十五、风痧1)邪郁肺卫:疏风清热-银翘散2)邪热炽盛:清热解毒-透疹凉解汤十六、丹痧1)邪侵肺卫:辛凉宣透、清热利咽-解肌透痧汤2)毒在气营:清气凉营、泻火解毒-凉营清气汤3)疹后阴伤:养阴生津、清热润喉-沙参麦冬汤十七、水痘1)风热轻证:疏风清热解毒-银翘散2)毒热重证:清热凉营解毒-清胃解毒汤十八、痄腮1.常证1)温毒在表:疏风清热、散结消肿-银翘散2)热毒蕴结:清热解毒、软坚散结-普济消毒饮2.变证邪毒引睾窜腹:清泻肝火、活血镇痛-龙胆泻肝汤十九、顿咳1)痉咳期:泻肺镇咳-桑白皮汤2)恢复期:润肺健脾-沙参麦门冬汤、人参五味子汤二十、小儿暑温1)邪在卫气:清热解毒、辛凉透表-新加香薷饮、白虎汤2)邪在气营:清气凉营、泻火涤痰-清瘟败毒饮3)邪在营血:凉血清心、增液潜阳-犀角地黄汤4)邪恋正虚:余热未尽:养阴清热、调和营卫-青蒿鳖甲汤、桂枝汤痰蒙清窍:开窍泄浊、豁痰清心-苏合香丸、龙胆泻肝汤二十一、夏季热1)暑伤肺胃:清暑益气-王氏清暑益气汤2)上盛下虚:温下清上-温下清上汤二十二、五迟、五软1.五迟1)肝肾不足:补肾养肝-六味地黄丸2)心血不足:补心养血-菖蒲丸2.五软1)脾肾两亏:健脾补肾-补肾地黄丸合补中益气汤2)气血虚弱:益气养血-八珍汤二十三、五硬1)阳气虚哀:益气温阳-参附汤2)寒凝血涩:温经通络-当归四逆汤二十四、尿频脾肾气虚:益气补肾-缩泉丸二十五、遗尿1)下元虚寒证:温补肾阳、固涩小便-菟丝子散2)脾肺气虚:培元益气、固涩小便-补中益气汤合缩泉丸3)肝经湿热:泻肝清热-龙胆泻肝汤二十六、紫癜1)血热妄行: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犀角地黄汤2)气不摄血:益气摄血-归脾汤二十七、汗证1)表虚不固:益气固表-玉屏风散合牡蛎散2)营卫不和:调和营卫-黄芪桂枝五物汤3)气阴虚弱:益气养阴-生脉散二十八、胎黄1)湿热熏蒸:清热利湿-茵陈蒿汤2)寒湿阻滞:温中化湿-茵陈理中汤3)瘀积发黄:化瘀消积-血府逐瘀汤二十九、脐风脐风:宣通经络、驱风镇痉-撮风散。
中医儿科学执业医师精华笔记
中医儿科学执业医师精华笔记中医儿科1。
胎怯补肾调元。
肾精薄弱__补肾地黄丸脾肾两虚__保元汤2。
硬肿归身阳气虚衰__参附汤寒凝血涩__当归四逆散3。
胎黄茵陈血湿热熏蒸:清热利湿-茵陈蒿汤寒湿阻滞:温中化湿-茵陈理中汤瘀积发黄:化瘀消积-血府逐瘀汤4。
感冒主证时邪银普散,夹痰夹滞夹痰回风寒感冒:辛温解表-荆防败毒散风热感冒:辛凉解表-银翘散暑邪感冒:清暑解表-新加香薷饮时玡感冒:银翘散合普济消毒饮兼证挟痰:宣肺化痰-二陈汤,桑菊饮挟滞:消食导滞、通腑泄热-保和丸挟惊:清热解表、安神镇惊-小儿回春丹或琥珀抱龙丸5。
咳嗽金山请陈六外感风寒咳嗽:散寒宣肺-金沸草散风热咳嗽:疏风肃肺-桑菊饮内伤痰热咳嗽:清肺化痰-清金化痰汤阴虚燥咳:滋阴润燥-沙参麦冬气虚咳嗽:六君子痰湿咳嗽:三拗合二陈6。
肺炎喘嗽寒华热银毒黄解,痰热虎婷肺热参,肺脾参五心参附,邪陷羚钩牛黄解。
风寒闭肺:华盖散风热闭肺:银翘散合麻杏石甘汤热毒闭肺:黄连解毒汤合三拗汤痰热闭肺:清热宣肺、涤痰定喘-五虎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阴虚肺热:养阴清肺-沙参麦冬汤肺脾气虚:益气健脾-人参五味子汤心阳虚衰:温补心阳、救逆固脱-参附龙牡救逆汤邪陷厥阴:羚角钩藤汤合牛黄清心丸7。
哮喘小石龙苏都五斤麦。
热性哮喘:清肺化痰定喘-麻杏石甘汤、苏葶丸寒性哮喘:温肺化痰定喘-小青龙汤合三子养亲汤外寒内热:大青龙汤肺实肾虚:上_苏子降气汤,下_都气丸合射干麻黄汤肺脾气虚:人参五味子合玉屏风脾肾阳虚:金匮肾气丸肺肾阴虚:麦味地黄丸8。
鹅口疮谢伯心脾积热:清泻心脾积热-清热泻脾散虚火上浮:滋阴潜阳、引火归原-知柏地黄丸9。
口疮银泻六味肉风热乘脾:银翘散心火上炎:清心泄热-泻心导赤汤虚火上浮:滋阴降火-六味地黄汤加肉桂10。
泄泻小儿食保热葛,风寒藿香脾虚生,阳虚附理伤阴连,伤阳龙牡救逆汤。
湿热泻:葛根芩连汤风寒泻:合香正气散伤食泻:保和丸脾虚泻:参苓白术散脾肾阳虚:附子理中汤合四神丸气阴两伤:人参乌梅汤阴竭阳脱:生脉散合参附龙牡救逆汤11。
中医儿科学重点(精华版)
中医儿科学重点(精华版)《绪论》1.最早的小儿医: “扁鹊”2.儿科最早的医案: 西汉淳于意—下气汤治气鬲病3.现存最早儿科专著:《颅囟经》,提出的小儿为“纯阳之体”观点4.儿科著名医家:“儿科之圣”“儿科奠基人”钱乙《小儿药证直诀》主要学术贡献。
图片《小儿年龄分期》小儿年龄共分为7期:1.胎儿期:受孕到分娩—40周—“十月怀胎” 。
2.新生儿期:出生—满28天。
3.婴儿期:出生28天—1周岁。
4.幼儿期:1周岁—3周岁。
5.学龄前期:3周岁—7周岁。
6.学龄期:7周岁—(女11-12、男13-14)。
7.青春期:女17-18、男18-20。
《小儿生长发育》1.体重1—6个月:体重(kg)=出生体重+月龄*0.7。
7—12个月:体重(kg)=出生体重+6*0.7=(月龄-6)*0.4。
2—12岁:体重(kg)+年龄*2+7或8。
身高:初生:50cm ;1周岁:75cm;2岁-12岁:70+7×年龄。
※囟门:前囟闭合时间:12—18个月。
后囟闭合时间:出生时或生后2—4个月内。
头围:新生儿34,一岁46,二岁48,五岁50。
《小儿生理、病理特点》※(生理)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生机蓬勃、发育迅速。
※(病理)发病容易,传变迅速、脏气清灵,易趋康复。
《儿科诊法概要》察指纹:浮沉分表里,红紫辨寒热,淡滞定虚实,三关测轻重《婴幼儿保健》1.新生儿喂养方式:母乳喂养、人工喂养、混合喂养。
2.母乳喂养的优点:营养丰富,易消化吸收,含优质蛋白,促进脑部发育,增进免疫能力,简便经济。
《胎黄》※1.胎黄的生理病理鉴别?生理性胎黄在出生后2-3天出现,4-6天高峰,10-14天消退,无其他临床表现。
病理性胎黄在出生后24小时或生后1周或数周出现黄疸,2-3周仍不消退。
伴有临床症状和体征。
2.分证论治:(常证)湿热郁蒸——清热利湿—— 茵陈蒿汤加味寒湿阻滞——温中化湿—— 茵陈理中汤加味气滞血瘀——化瘀消积—— 血府逐瘀汤加减(变证)胎黄动风——平肝熄风,利湿退黄——羚角钩藤汤加减胎黄虚脱——大补元气,温阳固脱——参附汤合生脉散加减《感冒》分证论治:主证:(1)风寒感冒——辛温解表——荆防败毒散※(2)风热感冒——辛凉解表——银翘散(3)暑邪感冒——清暑解表——新加香薷饮(4)虚证感冒——调和营卫——黄芪桂枝五物汤(5)时邪感冒——清热解毒——银翘散合普济消毒饮兼证:(1)夹痰——风寒夹痰——(麻、杏、半、陈)风热夹痰——(桑、菊、瓜、贝)(2)夹滞——保和丸加减便秘、溲黄、壮渴——(大黄,枳实)《肺炎喘嗽》分证论治:(常证)风寒闭肺—辛温宣肺,化痰止咳——华盖散加减风热闭肺—辛凉宣肺,清热化痰——银翘散合麻杏石甘汤加减痰热闭肺—清热涤痰,宣肺定喘——五虎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毒热闭肺—清热解毒,泻肺开闭——黄连解毒汤合三拗汤阴虚肺热—养阴清肺,润肺止咳——沙参麦冬汤加减肺脾气虚—补肺健脾,益气化痰——人参五味子汤加减(变证)※心阳虚衰—温补心阳,救逆固脱——参附龙牡救逆汤加减邪陷厥阴—平肝熄风,清心开窍——羚角钩藤汤合牛黄清心丸加减《哮喘》分证论治:(发作期)寒性哮喘:温肺散寒,化痰定喘——小青龙汤合三子养亲汤热性哮喘:清肺涤痰,止咳平喘——麻杏石甘汤合苏葶丸外寒内热:解表清里,定喘止咳——大青龙汤加减虚实夹杂:泻肺补肾,祛邪扶正,降气平喘(偏于上盛者)——苏子降气汤加减(偏于下虚者)——射干麻黄汤合七味都气丸加减(缓解期)肺气虚弱:益气固表——玉屏风散加减(肺脾气虚:健脾益气,补肺固表——人参五味子汤合玉屏风散)脾气虚弱—健脾化痰——六君子汤加减(脾肾阳虚:健脾温肾,固摄纳气——金贵肾气丸)肾气虚弱—补肾固本——肾气丸加减(肺肾阴虚:养阴清热,补益肺肾——麦味地黄丸加减)《泄泻》分证论治:(常证)风寒泻:疏风散寒,化湿和中——藿香正气散加减※湿热泻:清肠解热,化湿止泻——葛根黄芩黄连汤加减。
(完整版)中医儿科学笔记
中医儿科总论第一节:儿科发展史(每一分期的医著医论)中医儿科学:是以中医理论体系为知道,用中国传统的治疗方法为手段,研究从胎儿至青少年这一时期的生长发育、生理病理、喂养保健,以及各类疾病预防治疗的一门临床医学学科。
起源:春秋战国至两汉时期已有小儿医。
第一部儿科著作:唐代《颅囟经》。
提出“纯阳”理论。
纯阳:指小儿在生长的过程中,表现为生机旺盛,蓬勃发展,好比旭日之初升,草木之方萌,蒸蒸日上,欣欣向荣,并非说小儿有阳无阴或阳亢阴亏之体。
儿科称为专科是在宋代。
钱乙被誉为“儿科之圣”著有《小儿药证直诀》。
儿科四大证:痧、痘、惊、疳。
论述小麻、痘、斑、疹的第一部专著——北宋董汲《小儿斑疹备急方论》。
清·谢玉琼《麻科活人书》是一部麻疹专著,详细阐述了麻疹各期及其合并症的辨证和治疗。
清·陈复正《幼幼集成》提出指纹诊法“浮沉分表里、红紫辨寒热、淡滞定虚实”“风轻、气重、命危”第二节:小儿年龄分期(分期)(1)胎儿期——受孕~分娩,共40周;(胎龄满28周到出生后7足天,定为围产期。
)(2)新生儿期——出生~28天;(3)婴儿期——出生后28天~满1周岁;(4)幼儿期——1~3周岁;(5)幼童期——3~7周岁,即学龄前期;(6)儿童期——7~12周岁,即学龄期。
(7) 青春期第三节:小儿生长发育(生理常数)一、体格生长1、体重:清晨空腹排尿仅穿单衣初生:3公斤1~6个月:体重=3+0.7*月龄7~12个月:体重=7+0.5*(月龄-6)=4+0.5*月龄2~12岁:体重=(年龄-2)*2+12=8+2*年龄2、身长:初生:50厘米,第一年增长25厘米。
2~12岁:身高=70+7*年龄3、囟门:前囟应在小儿出生后的12~18个月闭合,后囟在部分小儿出生时就已闭合,未闭合者应在生后2~4月内闭合。
(囟门早闭且头围明显小于正常者为头小畸形;囟门迟闭及头围大于正常者,常见于解颅(脑积水)、佝偻病;囟门凹陷多见于阴伤液竭之失水;囟门凸出多见于热炽气营之脑炎、脑膜炎等)4、头围:初生:33-34厘米。
2018中医儿科学笔记精华版
【盈盈碌碌】2018中医儿科学笔记最新精华版新生儿疾病:1、胎怯:胎怯脾肾保元汤,肾精薄弱肾地黄。
◆肾精薄弱—益精充髓,补肾温阳—补肾地黄丸;常证◆ 脾肾两虚—健脾益肾,温运脾阳—保元汤;◆五脏亏虚—健脾益肾,培元补虚—十全大补汤;+◆肺气虚衰—益气固脱,补益肺气—独参汤;+变证◆元阳衰微—温补脾肾,温阳散寒—参附汤;+2、硬肿症:硬肿阳衰参附汤,寒凝血涩归四逆。
◆寒凝血涩—温经散寒,活血通经—当归四逆汤;◆ 阳气虚衰—益气温阳,通经活血—参附汤;◆热毒蕴结—清热解毒,活血化瘀—黄连解毒汤;+3、胎黄:胎黄寒湿茵理中,气瘀血府湿热茵,动风羚角脱参附。
◆湿热郁蒸—清热利湿退黄—茵陈蒿汤;常证◆寒湿阻滞—温中化湿退黄—茵陈理中汤; ◆气滞血瘀—行气化瘀消积—血府逐瘀汤。
◆胎黄动风—平肝息风,利湿退黄—羚角钩藤汤;变证◆胎黄虚脱—大补元气,温阳固脱—参附汤合生脉散。
肺系疾病:4、感冒:寒荆热银暑新加,时邪银翘普济合。
夹痰寒二陈三拗,风热桑菊黛蛤散,夹滞保和惊镇惊。
◆风寒感冒—辛温解表,疏风散寒—荆防败毒散;主证◆风热感冒—辛凉解表,疏风清热—银翘散; ◆暑邪感冒—清暑解表,化湿和中—新加香薷饮;◆时邪感冒—清瘟解表消毒—银翘散合普济消毒饮;兼证:◆夹痰—辛温解表,宣肺化痰;辛凉解表,清肺化痰—在疏风解表的基础上,风寒夹痰证加二陈汤、三拗汤;风热夹痰加桑菊饮、黛蛤散;◆夹滞—解表兼以消食导滞—在疏风解表基础上,加保和丸;◆夹惊—解表以清热镇惊—疏风解表加镇惊丸5、乳蛾:乳蛾风热银翘马,肺胃养阴热毒牛。
(2018版无——)主症:◆风热博结—疏风清热,利咽消肿—银翘马勃散;◆热毒炽盛—清热解毒,利咽消肿—牛蒡甘桔汤;◆肺胃阴虚—养阴润肺,软坚利咽—养阴清肺汤6、咳嗽:咳嗽风寒杏苏沸热桑风燥清燥救,痰热清金湿二陈,气虚六君阴沙麦。
◆风寒咳嗽—疏风散寒,宣肺止咳—华盖散;外感咳嗽◆风热咳嗽—疏风解热,宣肺止咳—桑菊饮; ◆风燥伤肺—润燥止咳,疏风宣肺—桑杏汤; ◆痰热壅肺—清肺化痰,肃肺止咳—清金化痰汤;内伤咳嗽◆痰湿蕴肺—燥湿化痰,肃肺止咳—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阴虚肺热—滋阴润燥,养阴清肺—沙参麦冬汤;◆肺脾气虚—益气补肺,健脾化痰—六君子汤;7、肺炎喘嗽:肺炎喘风寒华盖,风热麻杏痰热葶,毒热黄连阴沙麦,肺脾气虚参五味,变证心阳参附龙,邪陷厥羚钩牛黄。
儿科学第三章笔记摘抄(3篇)
第1篇一、引言儿科学是研究儿童生长发育、疾病诊断、治疗和预防的一门学科。
本章将重点介绍儿科学的基础知识,包括生长发育、营养、疾病预防等方面。
二、生长发育1. 生长发育概述生长发育是指儿童从出生到成熟过程中,身体形态、生理功能和心理等方面的不断变化和成熟。
生长发育是儿童健康的重要指标,也是儿科学研究的重点。
2. 生长发育规律(1)阶段性:儿童生长发育具有阶段性,分为胚胎期、婴儿期、幼儿期、学龄前期、学龄期和青春期等阶段。
(2)连续性:生长发育是一个连续的过程,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生长发育特点。
(3)不平衡性:儿童生长发育在速度、形态和功能方面存在不平衡性。
(4)个体差异性:儿童生长发育存在个体差异性,受遗传、环境、营养等因素影响。
3. 生长发育评估(1)形态指标:身高、体重、头围、胸围等。
(2)生理功能指标:心率、血压、呼吸频率等。
(3)心理指标:智力、情绪、性格等。
4. 生长发育影响因素(1)遗传因素:遗传对生长发育的影响较大,包括身高、体重、智力等方面。
(2)环境因素:包括家庭环境、社会环境、自然环境等。
(3)营养因素:营养是生长发育的基础,缺乏营养会影响生长发育。
(4)疾病因素:疾病对生长发育有直接影响,如营养不良、生长发育迟缓等。
三、营养1. 营养概述营养是指儿童生长发育过程中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包括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等。
2. 营养需求(1)能量需求:儿童能量需求与年龄、体重、活动量等因素有关。
(2)蛋白质需求:蛋白质是儿童生长发育的重要物质,对骨骼、肌肉、内脏等组织形成有重要作用。
(3)脂肪需求:脂肪是儿童生长发育的必需物质,参与细胞膜的构成和脂肪代谢。
(4)碳水化合物需求:碳水化合物是儿童生长发育的主要能量来源。
(5)维生素需求:维生素是维持儿童生长发育的重要物质,参与多种生理功能。
(6)矿物质需求:矿物质是儿童生长发育的必需物质,包括钙、磷、铁、锌等。
3. 营养不良营养不良是指儿童摄入的营养物质不足或过剩,导致生长发育受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盈盈碌碌】2018中医儿科学笔记最新精华版新生儿疾病:1、胎怯:胎怯脾肾保元汤,肾精薄弱肾地黄。
◆肾精薄弱—益精充髓,补肾温阳—补肾地黄丸;常证◆脾肾两虚—健脾益肾,温运脾阳—保元汤;◆五脏亏虚—健脾益肾,培元补虚—十全大补汤;+◆肺气虚衰—益气固脱,补益肺气—独参汤;+变证◆元阳衰微—温补脾肾,温阳散寒—参附汤;+2、硬肿症:硬肿阳衰参附汤,寒凝血涩归四逆。
◆寒凝血涩—温经散寒,活血通经—当归四逆汤;◆阳气虚衰—益气温阳,通经活血—参附汤;◆热毒蕴结—清热解毒,活血化瘀—黄连解毒汤;+3、胎黄:胎黄寒湿茵理中,气瘀血府湿热茵,动风羚角脱参附。
◆湿热郁蒸—清热利湿退黄—茵陈蒿汤;常证◆寒湿阻滞—温中化湿退黄—茵陈理中汤;◆气滞血瘀—行气化瘀消积—血府逐瘀汤。
◆胎黄动风—平肝息风,利湿退黄—羚角钩藤汤;变证◆胎黄虚脱—大补元气,温阳固脱—参附汤合生脉散。
肺系疾病:4、感冒:寒荆热银暑新加,时邪银翘普济合。
夹痰寒二陈三拗,风热桑菊黛蛤散,夹滞保和惊镇惊。
◆风寒感冒—辛温解表,疏风散寒—荆防败毒散;主证◆风热感冒—辛凉解表,疏风清热—银翘散;◆暑邪感冒—清暑解表,化湿和中—新加香薷饮;◆时邪感冒—清瘟解表消毒—银翘散合普济消毒饮;兼证:◆夹痰—辛温解表,宣肺化痰;辛凉解表,清肺化痰—在疏风解表的基础上,风寒夹痰证加二陈汤、三拗汤;风热夹痰加桑菊饮、黛蛤散;◆夹滞—解表兼以消食导滞—在疏风解表基础上,加保和丸;◆夹惊—解表以清热镇惊—疏风解表加镇惊丸5、乳蛾:乳蛾风热银翘马,肺胃养阴热毒牛。
(2018版无——)主症:◆风热博结—疏风清热,利咽消肿—银翘马勃散;◆热毒炽盛—清热解毒,利咽消肿—牛蒡甘桔汤;◆肺胃阴虚—养阴润肺,软坚利咽—养阴清肺汤6、咳嗽:咳嗽风寒杏苏沸热桑风燥清燥救,痰热清金湿二陈,气虚六君阴沙麦。
◆风寒咳嗽—疏风散寒,宣肺止咳—华盖散;外感咳嗽◆风热咳嗽—疏风解热,宣肺止咳—桑菊饮;◆风燥伤肺—润燥止咳,疏风宣肺—桑杏汤;◆痰热壅肺—清肺化痰,肃肺止咳—清金化痰汤;内伤咳嗽◆痰湿蕴肺—燥湿化痰,肃肺止咳—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阴虚肺热—滋阴润燥,养阴清肺—沙参麦冬汤;◆肺脾气虚—益气补肺,健脾化痰—六君子汤;7、肺炎喘嗽:肺炎喘风寒华盖,风热麻杏痰热葶,毒热黄连阴沙麦,肺脾气虚参五味,变证心阳参附龙,邪陷厥羚钩牛黄。
◆风寒郁肺—辛温宣肺,止咳平喘—华盖散;常证◆风热郁肺—辛凉宣肺,清热化痰—麻杏石甘汤(偏里证);◆痰热闭肺—清热涤痰,开肺定喘—麻杏石甘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毒热闭肺—清热解毒,泻肺开闭—黄连解毒汤合麻杏石甘汤—涕泪全无,鼻翼煽动,口唇紫绀,烦躁不宁,甚至神昏谵语等。
◆阴虚肺热—养阴清肺,润肺止咳—沙参麦冬汤;◆肺脾气虚—补肺益气,健脾化痰—人参五味子汤;◆心阳虚衰—温补心阳,救逆固脱—参附龙牡救逆汤;变证◆邪陷厥阴—清心开窍,平肝息风—羚角钩藤汤合牛黄清心丸;8、哮喘:哮外寒热大青龙,风寒小青痰热麻,肺实苏降肾都气,缓解肺脾气玉屏,肺肾阳匮阴麦味。
◆风寒束肺—温肺散寒,涤痰定喘—小青龙汤合三子养亲汤。
发作期◆痰热阻肺—清肺涤痰,止咳平喘—麻杏石甘汤合苏葶丸。
◆外寒内热—解表清里,止咳定喘—大青龙汤;◆肺实肾虚—泻肺平喘,补肾纳气—偏肺实用苏子降气汤,偏肾虚用都气丸合射干麻黄汤;◆肺脾气虚—补肺固表健脾益气—玉屏风散合人参五味子汤;缓解期◆脾肾阳虚—温补脾肾,固摄纳气—金匮肾气丸;◆肺肾阴虚—养阴清热,敛肺补肾—麦味地黄丸;9、反复呼吸道感染:复感肺脾气玉屏,阴虚生脉脾肾匮,营卫黄芪桂五汤。
◆肺脾气虚—补肺固表,健脾益气—玉屏风散合六君子汤;◆营卫失调—调和营卫,益气固表—黄芪桂枝五物汤;◆肺肾两虚—温补肾阳,健脾益气—金匮肾气丸合理中丸;◆肺脾阴虚—养阴润肺,益气健脾—生脉散合沙参麦冬汤。
脾系疾病:10、鹅口疮:鹅口虚火知柏地,心脾热清热泻脾。
◆心脾积热—清心泻脾—清热泻脾散;◆湿热熏蒸—清化湿热—甘露消毒丹;+◆虚火上浮—滋阴降火—知柏地黄丸;11、口疮:口疮风热乘脾银,心火导赤虚六味。
◆风热乘脾—疏风散火,清热解毒—银翘散;◆脾胃积热—清热解毒,通腑泻火—凉膈散;+◆心火上炎—清心凉血,泻火解毒—泻心导赤散;◆虚火上浮—滋阴降火,引火归原—六味地黄丸加肉桂;&+胃脘痛:寒凝良附积滞保和湿热清中肝胃柴胡&+脾胃建中胃阴益胃瘀血膈下寒热半夏泻心◆寒凝气滞—温中散寒,理气止痛—良附丸;◆饮食积滞—消食导滞,行气止痛—保和丸;◆湿热中阻—清热燥湿,化滞止痛—清中汤;◆肝胃不和—疏肝理气,和胃止痛—柴胡疏肝散◆脾胃虚寒—温中理脾,缓急止痛—黄芪建中汤;◆胃阴不足—养阴益胃,缓急止痛—益胃汤合芍药甘草汤◆瘀血阻络—活血化瘀,通络和胃—膈下逐瘀汤;◆寒热夹杂—辛开苦降,温脾清胃—半夏泻心汤;12泄泻:泻风寒藿湿热葛,脾参食保阳附理,变证气阴参乌梅,阴竭阳生脉参附。
◆湿热泻—清肠解热,化湿止泻—葛根黄芩黄连汤;常证◆风寒泻—疏风散寒,化湿和中—藿香正气散;◆伤食泻—运脾和胃,消食化滞—保和丸;◆脾虚泻—健脾益气,助运止泻—参苓白术散;◆脾肾阳虚泻—温补脾肾,固涩止泻—附子理中汤合四神丸◆气阴两伤—健脾益气,酸甘敛阴—人参乌梅汤;变证◆阴竭阳脱—挽阴回阳,救逆固脱—生脉散合参附龙牡救逆汤;13厌食:厌食脾胃气异功,脾运换金阴养胃。
◆脾失健运—调和脾胃,运脾开胃—不换金正气散;◆脾胃湿热—清热燥湿,健脾助运—藿朴三仁汤;+◆脾胃气虚—健脾益气,佐以助运—异功散;◆脾胃阴虚—滋脾养胃,佐以助运—养胃增液汤;14、积滞:积滞脾虚积健脾,乳积消乳食保和。
◆乳食内积—消乳化食和中导滞—乳积者用消乳丸食积者用保和丸;◆食积化热—清热导滞,消积和中—枳实导滞丸;+◆脾虚夹积—健脾助运,消食化滞—健脾丸;15、疳证:疳证干疳八珍汤,疳气资生积肥儿,眼疳石斛口导赤,疳肿防己黄芪汤。
◆疳气—调脾健运—资生健脾丸;常证◆疳积—消积理脾—肥儿丸;(腹大肢细是主征)◆干疳—补益气血—八珍汤;◆眼疳—养血柔肝,滋阴明目—石斛夜光丸;兼证◆口疳—清心泻火,滋阴生津—泻心导赤散;◆疳肿胀—健脾温阳,利水消肿—防已黄芪汤合五苓散16、营养性缺铁性贫血:贫血心脾虚归脾,肝肾左归脾六君,脾肾阳虚右归丸。
◆脾胃虚弱—健运脾胃,益气养血—六君子汤;◆心脾两虚—补脾养心,益气生血—归脾汤;◆肝肾阴虚—滋养肝肾,益精生血—左归丸;◆脾肾阳虚—温补脾肾,益阴养血—右归丸心肝疾病:18、汗证:汗肺玉屏气阴生,营卫黄桂湿泻黄。
◆肺卫不固—益气固表—玉屏风散合牡蛎散;◆营卫失调—调和营卫—黄芪桂枝五物汤(以汗出遍身而不温);◆气阴亏虚—益气养阴—生脉散;◆湿热迫蒸—清热泻脾—泻黄散19、病毒性心肌炎:心肌炎风热银翘,气阴炙草湿热葛,心阳桂龙痰瓜夏。
◆风热犯心—清热解毒,养阴活血—银翘散;◆湿热侵心—清热化湿,宁心安神—葛根黄芩黄连汤;◆气阴亏虚—益气养阴,宁心安神—炙甘草汤合生脉散;◆心阳虚弱—温振心阳,宁心安神—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痰瘀阻络—豁痰活血,化瘀通络—瓜蒌薤白半夏汤合失笑散。
&20、多发性抽动证:抽动阴虚定风珠,气郁清肝脾温胆。
+◆肝亢风动—平肝潜阳,息风止痉—天麻钩藤饮;◆痰火扰神—清热化痰,宁心安神—黄连温胆汤。
◆气郁化火—清肝泻火,息风镇惊—清肝达郁汤;◆脾虚痰聚—健脾化痰,平肝息风—十味温胆汤;◆脾虚肝亢—缓肝理脾,息风止痉—钩藤异功散;◆阴虚风动—滋阴潜阳,柔肝息风—大定风珠。
惊风:“搐、搦、掣、颤、反、引、窜、视”古称惊风八候。
慢惊风中若出现纯阴无阳的危重证候,称为慢脾风。
21、急惊风:急惊陷心肝羚钩,气营清瘟风热银,湿热白头惊琥珀。
◆风热动风—疏风清热,息风定惊—银翘散;◆气营两燔—清气凉营,息风开窍—清瘟败毒饮;◆邪陷心肝—清心开窍,平肝息风—羚角钩藤汤;◆湿热疫毒—清热化湿,解毒息风—黄连解毒汤合白头翁汤;◆惊恐惊风—镇惊安神,平肝息风—琥珀抱龙丸;22、慢惊风:慢惊脾肾阳固真,脾虚缓肝阴风珠。
◆脾虚肝亢—温中益气,缓肝理脾—缓肝理脾汤;◆脾肾阳衰—温补脾肾,回阳救逆—固真汤合逐寒荡惊汤;★◆阴虚风动—育阴潜阳,滋肾养肝—大定风珠;23、痫证:痫惊镇惊脾六君,风定痰涤瘀通窍,脾肾两虚河车丸。
◆惊痫—镇惊安神—镇惊丸;◆痰痫—豁痰开窍—涤痰汤;◆风痫—息风止痉—定痫丸;★◆瘀血痫—化瘀通窍—通窍活血汤;★◆脾虚痰盛—健脾化痰—六君子汤;◆脾肾两虚—补益脾肾—河车八味丸肾系疾病:24、急性肾小球肾炎:水肿湿热五味消,肺脾参苓风水麻,脾肾真武气阴六,变证水毒温胆汤,水凌已椒陷心龙。
急性期:常证◆风水相搏—疏风宣肺,利水消肿—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合五苓散;◆湿热内侵—清热利湿,凉血止血—五味消毒饮合小蓟饮子;变证:◆邪陷心肝—平肝泻火,清心利水—龙胆泻肝汤合羚角钩藤汤;◆水凌心肺—泻肺逐水,温阳扶正—已椒苈黄丸合参附汤;◆水毒内闭—通腑泄浊,解毒利尿—温胆汤合附子泻心汤。
恢复期:◆阴虚邪恋—滋阴补肾,兼清余热—知柏地黄丸合二至丸;◆气虚邪恋—健脾益气,兼化湿浊—参苓白术散;25、肾病综合征:本证:◆肺脾气虚—健脾益气,宣肺利水—防己黄芪汤合五苓散◆脾虚湿困—健脾益气,渗湿利水—防己茯苓汤合参苓白术散;◆脾肾阳虚—温肾健脾,通阳利水—(偏肾阳虚)真武汤;—(偏脾阳虚)实脾饮;◆肝肾阴虚—滋补肝肾,养阴清热—知柏地黄丸;◆气阴两虚—健脾益气,养阴清热—参芪地黄丸。
标证:◆外感风邪—外感风寒—宣肺利水,疏风散寒—麻黄汤;—外感风热—宣肺利水,疏风清热—银翘散;◆水湿内停—益气健脾,利水消肿—五皮饮◆湿热内蕴—清热利湿—(上焦湿热)五味消毒饮;(中焦湿热)甘露消毒丹;(下焦湿热)八正散;◆瘀血阻滞—活血化瘀—桃红四物汤;◆湿浊停聚—和胃降浊,化湿行水—温胆汤;26、尿频:尿频阴虚知柏地,脾肾缩泉湿热八。
◆湿热下注—清热利湿,通利膀胱—八正散;◆脾肾气虚—温补脾肾,升提固摄—缩泉丸;◆阴虚内热—滋阴补肾,清热降火—知柏地黄丸。
27、遗尿:遗尿心肾失交泰,肺脾补中肾兔丝,肝经湿热龙胆泻。
◆下元虚寒—温补肾阳,固涩膀胱—菟丝子散;◆脾肺气虚—健脾益气,升阳固摄—补中益气汤合缩泉丸;◆心肾不交—清心安神,滋肾固脬—金匮肾气丸合交泰丸;◆肝经湿热—泻肝清热,利湿止遗—龙胆泻肝汤。
28、脑性瘫痪:◆肝肾亏损—补肾填髓,养肝强筋—六味地黄丸;◆心脾两虚—健脾养心,补益气血—归脾汤;◆痰瘀阻滞—化痰开窍,活血通络—通窍活血汤合二陈汤;◆脾虚肝亢—健脾益气,柔肝息风—异功散;◆脾肾虚弱—健脾益气,补肾填精—补天大造丸;传染病29、麻疹:麻疹顺证肺宣毒,肺胃清解阴沙麦,逆证邪毒肺麻杏,攻喉清咽陷心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