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1-安徽省巢湖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合集下载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1](第1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11">2011年4月28日根据《全国人口普查条例》和《国务院关于开展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通知》,我国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2]。

在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全体普查对象的支持配合下,通过广大普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目前已圆满完成人口普查任务。

现将快速汇总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一、总人口全国总人口为1370536875人。

其中:普查登记的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3]共1339724852人。

香港特别行政区人口[4]为7097600人。

澳门特别行政区人口[5]为552300人。

台湾地区人口[6]为23162123人。

二、人口增长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1265825048人相比,十年共增加73899804人,增长5.84%,年平均增长率为0.57%。

三、家庭户人口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有家庭户[7]401517330户,家庭户人口为1244608395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10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44人减少0.34人。

四、性别构成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男性人口为686852572人,占51.27%;女性人口为652872280人,占48.73%。

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6.74下降为105.20。

五、年龄构成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0-14岁人口为222459737人,占16.60%;15-59岁人口为939616410人,占70.14%;60岁及以上人口为177648705人,占13.26%,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18831709人,占8.87%。

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各省数据汇总

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各省数据汇总

各省各市都有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来源: 国家统计局中国总人口达13.397亿人 10年增加7390万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1号)今日发布。

此次人口普查登记的全国总人口为1339724852人。

比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10年增加7390万人,增长5.84%,年平均增长0.57%,比1990年到2000年年均1.07%的长率下降了0.5个百分点。

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标准时间是2010年11月1日零时。

所谓人口普查的标准时间,就是规定一个时间点,无论普查员入户登记在哪一天进行,登记的人口及其各种特征都是反映那个时间点上的情况。

根据上述规定,不管普查员在哪天进行入户登记,普查对象所申报的都应该是2010年11月1日零时的情况。

通过这个标准时间,所有普查员普查登记完成后,经过汇总就可以得到2010年11月1日全国人口的总数和各种人口状况的数据。

以下是数据详情:根据《全国人口普查条例》和《国务院关于开展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通知》,我国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

在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全体普查对象的支持配合下,通过广大普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目前已圆满完成人口普查任务。

现将快速汇总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一、总人口全国总人口为1370536875人。

其中:普查登记的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3]共1339724852人。

香港特别行政区人口为7097600人。

澳门特别行政区人口为552300人。

台湾地区人口为23162123人。

二、人口增长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1265825048人相比,十年共增加73899804人,增长5.84%,年平均增长率为0.57%。

三、家庭户人口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有家庭户[7]401517330户,家庭户人口为1244608395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10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44人减少0.34人。

合肥市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

合肥市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

合肥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1]2011年6月14日根据国务院的决定,我国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2]。

我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在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各级各有关部门和全体普查对象的支持配合下,通过全市广大普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普查主体工作已经完成。

现将快速汇总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一、全市常住人口、户籍人口全市常住人口[3]为5702466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4467384人相比,十年共增加1235082人,增长27.65%,年平均增长2.47%。

全市普查登记的户籍人口为5019461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4033712人相比,十年共增加985749人,增长24.44%,年平均增长2.21%。

二、家庭户人口全市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户[4]1729024户,家庭户人口为4891226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83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40人减少0.57人。

三、性别构成全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2982490人,占52.30%;女性人口为2719976人,占47.70%。

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10.54下降为109.65。

四、年龄构成全市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801192人,占14.05%;15-64岁人口为4418679人,占77.49%;65岁及以上人口为482595人,占8.46%。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8.39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的比重上升7.04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1.35个百分点。

五、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全市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学(指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为1094757人;具有高中(含中专)文化程度的人口为944285 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口为1924841人;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人口为1089060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1](第1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11年4月28日根据《全国人口普查条例》和《国务院关于开展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通知》,我国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2]。

在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全体普查对象的支持配合下,通过广大普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目前已圆满完成人口普查任务。

现将快速汇总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一、总人口全国总人口为1370536875人。

其中:普查登记的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3]共1339724852人。

香港特别行政区人口[4]为7097600人。

澳门特别行政区人口[5]为552300人。

台湾地区人口[6]为23162123人。

二、人口增长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1265825048人相比,十年共增加73899804人,增长5.84%,年平均增长率为0.57%。

三、家庭户人口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有家庭户[7]401517330户,家庭户人口为1244608395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10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44人减少0.34人。

四、性别构成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男性人口为686852572人,占51.27%;女性人口为652872280人,占48.73%。

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6.74下降为105.20。

五、年龄构成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0-14岁人口为222459737人,占16.60%;15-59岁人口为939616410人,占70.14%;60岁及以上人口为177648705人,占13.26%,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18831709人,占8.87%。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县级公报模板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县级公报模板

××县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1]××县统计局2011年8月日根据国务院的决定,我国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2]。

我县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在县政府和县以下地方各级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各级各有关部门和全体普查对象的支持配合下,通过全县广大普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圆满完成了人口普查任务。

现将快速汇总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一、全县常住人口、户籍人口全县常住人口[3]为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人相比,十年共减少(增加)人,下降(上升)%,年平均下降(上升)%。

全县普查登记的户籍人口为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人相比,十年共增加人,增长%,年平均增长%。

二、家庭户人口全县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户[4]户,家庭户人口为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人减少人。

三、性别构成全县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人,占%;女性人口为人,占%。

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下降为。

四、年龄构成全县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人,占% ;15-64岁人口为人,占%;65岁及以上人口为人,占%。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的比重上升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个百分点。

五、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全县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学(指大专及以上)程度的人口为人;具有高中(含中专)程度的人口为人;具有初中程度的人口为人;具有小学程度的人口为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每人中具有大学程度的由人上升为人;具有高中程度的由人上升为人;具有初中程度的由人上升为人;具有小学程度的由人下降为人。

全县常住人口中,文盲人口(15岁及以上不识字的人)为人,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文盲人口减少人,文盲率[5]由%下降为%,下降个百分点。

各省市区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汇总

各省市区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汇总

区数据汇总
年 0-14岁 人数 22245.97 168.70 126.75 1209.30 610.60 348.26 499.70 329.27 458.04 198.56 1023.02 718.92 1069.90 570.57 975.04 1507.43 1974.59 796.35 1157.38 1761.82 999.14 173.47 489.80 1364.45 876.46 952.80 73.17 548.94 464.38 117.71 135.37 453.06 比率 16.60% 8.60% 9.80% 16.83% 17.10% 14.10% 11.42% 11.99% 11.96% 8.63% 13.01% 13.21% 17.98% 15.46% 21.88% 15.74% 21.00% 13.91% 17.62% 16.89% 21.71% 20.00% 16.98% 16.97% 25.22% 20.73% 24.37% 14.71% 18.16% 20.92% 21.48% 20.77% 龄 结 构 15-64岁 民族构成 65岁以上 汉族 少数民族 大专以上 高中(含中专)
人数 99843.34 1621.60 1056.84 5384.14 2690.08 1935.56 3423.99 2186.70 3054.35 1870.37 5986.19 4215.60 4274.50 2827.64 3143.08 7128.90 6641.88 4407.01 4768.59 7964.56 3178.20 626.08 2061.41 5796.62 2300.47 3135.10 211.76 2865.41 1882.56 409.49 454.37 1593.24

2010年人口普查结果

2010年人口普查结果

人民网4月28日电据国家统计局网站消息,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1号)发布,具体内容如下: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1](第1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11年4月28日根据《全国人口普查条例》和《国务院关于开展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通知》,我国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2]。

在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全体普查对象的支持配合下,通过广大普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目前已圆满完成人口普查任务。

现将快速汇总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一、总人口全国总人口为1370536875人。

其中:普查登记的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3]共1339724852人。

香港特别行政区人口[4]为7097600人。

澳门特别行政区人口[5]为552300人。

台湾地区人口[6]为23162123人。

二、人口增长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1265825048人相比,十年共增加73899804人,增长5.84%,年平均增长率为0.57%。

三、家庭户人口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有家庭户[7]401517330户,家庭户人口为1244608395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10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44人减少0.34人。

四、性别构成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男性人口为686852572人,占51.27%;女性人口为652872280人,占48.73%。

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6.74下降为105.20。

五、年龄构成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0-14岁人口为222459737人,占16.60%;15-59岁人口为939616410人,占70.14%;60岁及以上人口为177648705人,占13.26%,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18831709人,占8.87%。

安徽历史复习资料

安徽历史复习资料

2012年中考安徽地方历史复习资料古代篇1、先秦时的安徽经济(1)肥东大城墩、五河壕城镇的新石器遗址(四五千年前种植水稻),亳州钓鱼台遗址(西周时种植小麦)。

(2)水利工程:芍陂(寿县安丰塘),我国最古老的水利工程之一,寿县城南,春秋时孙叔敖主持修建。

(3)青铜冶铸业:商周时今铜陵铜官山是当时全国炼铜业中心。

(4)商业:郢爰(楚国时金币),鄂君启金节(寿县出土,楚国时商业免税证)。

反映江淮地区商业的发展。

2、名相管仲:春秋时政治改革家,齐国相,被孔子誉为:“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至于今受其赐”。

3、老子:春秋末年楚国人(今涡阳),道家学派创始人,著《道德经》。

提出“祸兮福所依,福兮祸之伏”庄子:战国时蒙(城)人,继承并发展老子的观点,鄙视功名利禄,著《庄子》4、名医华佗:今亳州人,东汉名医,制成世界上最早的麻醉剂“麻沸散”,创制医疗体操“五禽戏”。

“以医济民”。

5、淝水之战:383年,东晋-前秦,古代以少胜多的战役之一,成语“草木皆兵”、“风声鹤唳“。

6、曹魏屯田:在淮北、江淮地区大兴屯田,屯田形式:民屯和军屯。

江南开发:北方居民南迁,同南方人民共同开发皖南,促进民族融合、文化发展。

农作物以水稻为主,并推广小麦。

三国时梅根冶是当时全国最大的冶铸中心之一。

7、文房四宝:宣纸(宣州泾县)、徽墨(歙县)、宣笔(宣州)、歙砚(歙县)。

8、包拯:庐州人(合肥),北宋清正廉洁,刚正不阿的清官。

9、宋画第一:李公麟,北宋大画家,代表作《五马图》、《牧放图》。

被誉为“宋画第一”和“天下绝艺”。

10、宋元安徽经济:“圩田”,北宋时宣城、芜湖至池州出现,旱涝保收;“烤田”,田间管理方法,水稻栽培技术进步。

农作物有越南占城稻、棉花、甘蔗、柑橘等。

“交子”或“淮交”,两淮地区通行的纸币;商业中心:寿春、芜湖。

11、宋元文学艺术:书院,欧阳修在颍州建“西湖书院”,李公麟建“龙眠书院”,贵池的“八桂书院”,歙县的”紫阳书院”,当涂的“天门书院”。

巢湖市人民政府关于认真做好巢湖市市区第六次人口普查工作的通知

巢湖市人民政府关于认真做好巢湖市市区第六次人口普查工作的通知

巢湖市人民政府关于认真做好巢湖市市区第六次人口普查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巢湖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0.09.27•【字号】巢政办[2010]67号•【施行日期】2010.09.2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巢湖市人民政府关于认真做好巢湖市市区第六次人口普查工作的通知(巢政办〔2010〕67号)居巢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中央、省属驻巢各单位,市开发区管委会: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是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

现在距离11月1日普查登记标准时间仅有一个多月,普查工作重点已经转移到基层,任务艰巨,时间紧迫。

这次人口普查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进行的,普查的外部环境和组织实施条件与前五次人口普查大不相同,普查的难点在城镇,特别是人口流动频繁、人户分离现象严重的城乡结合部,给查准总人口带来诸多不利因素。

为切实做好巢湖市区的人口普查工作,现根据市政府领导意见,按照《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办法》规定,特作如下通知:一、市直及中央、省属驻巢各单位都必须在现住地以及户籍所在地参加第六次人口普查登记,市直及中央、省属驻巢各单位的人口普查工作,在居巢区人口普查机构的统一领导下进行,服从所在乡(镇)、街道以及村(居)委会人口普查工作的统一安排。

二、市直及中央、省属驻巢单位要确定一名负责人具体负责人口普查工作,协助所在乡(镇)、街道以及村(居)委会共同开展本单位的人口普查工作,必要时,抽调一定数量的人员,作为协调员,配合普查员的工作,完成本单位的人口普查工作任务。

三、市直及中央、省属驻巢单位要按照所在地人口普查机构的统一部署和要求,认真搞好本单位的人口普查宣传工作,采取悬挂横幅、张贴标语、开辟人口普查宣传栏、黑板报、利用广播、电视等多种方式进行广泛宣传,使人口普查工作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使广大职工和家属主动配合,如实申报人口普查项目。

四、根据《国务院关于进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通知》精神,市直及中央、省属驻巢各单位开展人口普查工作所需费用,由本单位承担。

巢湖2010年统计报告

巢湖2010年统计报告

巢湖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0年,面对极为复杂的宏观环境,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大项目推进力度,加快“三区”建设步伐,经济保持了较快发展,运行质量明显提高,结构调整取得成效,发展后劲显著增强,人民生活得到改善,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圆满完成了年初确定的目标任务。

一、综合初步核算,全年生产总值(GDP)62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2%。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16.7亿元,增长4.7%;第二产业增加值307.7亿元,增长19.8%;第三产业增加值200.6亿元,增长9%。

三次产业比例由上年的20.1:46.1:33.8调整为18.7:49.2:32.1,其中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41.5%,比上年提高3.2个百分点。

2010年全市生产总值居民消费价格逐季走高,一季度比上年同期上涨2.2%,上半年上涨2.5%,前三季度上涨2.7%,全年上涨3.1%。

全年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7.8%,其中生产资料价格上涨8.1%,生活资料价格上涨6.2%。

2010年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涨跌幅度全年城镇新增就业4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1万人。

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9%。

二、农业全年粮食作物种植面积349.4千公顷,比上年减少1.1千公顷,其中夏粮播种面积69千公顷,增长3.1%;早稻种植面积45.9千公顷,比上年下降5%。

油料种植面积104.3千公顷,减少3.9千公顷。

棉花种植面积57.8千公顷,减少0.5千公顷。

蔬菜种植面积60.8千公顷,扩大2.3千公顷。

全年粮食产量236.5万吨,比上年增加0.6万吨,增长0.2%。

夏粮产量33.4万吨,增长4.0%。

油料产量23.5万吨,下降16.4%;棉花产量6.6万吨,下降0.4%。

2010年全市主要农产品产量年末全市生猪存栏43.9万头,比上年下降0.4%;全年生猪出栏79.6万头,增长3.4%。

合肥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合肥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合肥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羇合肥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1]一、全市常住人口、户籍人口羈全市常住人口[3]为5702466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4467384人相比,十年共增加1235082人,增长27.65%,年平均增长2.47%。

袂全市普查登记的户籍人口为5019461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4033712人相比,十年共增加985749人,增长 24.44%,年平均增长2.21%。

袁二、家庭户人口聿全市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户[4]1729024 户,家庭户人口为4891226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83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40人减少0.57人。

肆三、性别构成节全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2982490人,占52.30%;女性人口为2719976人,占47.70%。

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10.54下降为109.65。

蚂四、年龄构成膀全市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801192人,占14.05%;15-64岁人口为4418679人,占77.49%;65岁及以上人口为482595人,占8.46%。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8.39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的比重上升7.04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1.35个百分点。

膄七、常住人口地区分布羅地区莂人口数(人)比重[7](%)2000年 2010年全市合计 5702466 100 100瑶海区 902830 10.07 15.83 其中:新站综合开发试验区 202909 1.42 3.56 庐阳区 609239 8.2 10.68蜀山区 1022321 9.84 17.93 其中: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118723 0.65 2.08 经济技术开发区255887 0.78 4.49 包河区817686 9.81 14.34长丰县 629535 20.02 11.04肥东县 861960 21.75 15.12肥西县 858895 20.31 15.06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2010年11月1日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

2010年11月1日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发布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在中央各部门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全国新闻媒体的积极配合下,经过近千万普查人员的奋力拼搏和十三亿各族人民的积极参与,人口普查顺利完成现场登记、复查和事后质量抽查等工作,现将快速汇总的主要数据予以公布。

一、人口总量这次人口普查登记的全国总人口为1339724852人,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十年增加7390万人,增长5.84%,年平均增长0.57%,比1990年到2000年的年平均增长率1.07%下降0.5个百分点。

数据表明,十年来我国人口增长处于低生育水平阶段。

二、家庭户规模这次人口普查,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有家庭户40152万户,家庭户人口124461万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10人,比2000年人口普查的3.44人减少0.34人。

家庭户规模继续缩小,主要是由于我国生育水平不断下降、迁移流动人口增加、年轻人婚后独立居住等因素的影响。

三、性别构成这次人口普查,男性人口占51.27%,女性人口占48.73%,总人口性别比由2000年人口普查的106.74下降为105.20(以女性人口为100.00)。

四、年龄构成这次人口普查,0-14岁人口占16.60%,比2000年人口普查下降6.29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占13.26%,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2.93个百分点,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8.87%,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1.91个百分点。

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说明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和医疗卫生保健事业的巨大改善,生育率持续保持较低水平,老龄化进程逐步加快。

五、民族构成这次人口普查,汉族人口占91.51%,比2000年人口普查的91.59%下降0.08个百分点;少数民族人口占8.49%,比2000年人口普查的8.41%上升0.08个百分点。

1216-安徽省安庆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1216-安徽省安庆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安庆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1]安庆市统计局2011年5月9日根据国务院的决定,我国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2]。

我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在市政府和市以下地方各级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各级各有关部门和全体普查对象的支持配合下,通过全市广大普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圆满完成了人口普查任务。

现将快速汇总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一、全市常住人口、户籍人口全市常住人口[3]为531.1万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518.0万人相比,十年共增加13.1万人,增长2.5%,年平均增长0.25%。

全市普查登记的户籍人口为618.7万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601.7万人相比,十年共增加17万人,增长2.8%,年平均增长0.28%。

二、家庭户人口全市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户[4]154.5万户,家庭户人口为505.6万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27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39人减少0.12人。

三、性别构成全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268.5万人,占50.56%;女性人口为262.6万人,占49.44%。

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0.36上升为102.26。

四、年龄构成全市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87.8万人,占16.53%;15-64岁人口为388.4万人,占73.13%;65岁及以上人口为54.9万人,占10.34%。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10.92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的比重上升8.11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2.81个百分点。

五、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全市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学(指大专及以上)程度的人口为32.5万人;具有高中(含中专)程度的人口为63.5万人;具有初中程度的人口为181.3万人;具有小学程度的人口为171.9万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

合肥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合肥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0.65
2.08
经济技术开发区
255887
0.78
4.49
包河区
817686
9.81
14.34
长丰县
629535
20.02
11.04
肥东县
861960
21.75
15.12
肥西县
858895
20.31
15.06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二、家庭户人口
全市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户[4]1729024户,家庭户人口为4891226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83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40人减少0.57人。
三、性别构成
全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2982490人,占52.30%;女性人口为2719976人,占47.70%。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10.54下降为109.65。
合肥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1]
一、全市常住人口、户籍人口
全市常住人口[3]为5702466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4467384人相比,十年共增加1235082人,增长27.65%,年平均增长2.47%。
全市普查登记的户籍人口为5019461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4033712人相比,十年共增加985749人,增长24.44%,年平均增长2.21%。
七、常住人口地区分布
地区
人口数
(人)
比重[7](%)
2000年
2010年
全市合计

巢湖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巢湖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巢湖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根据国务院的决定,我国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2]。

我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在市政府和市以下地方各级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各级各有关部门和全体普查对象的支持配合下,通过全市广大普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圆满完成了人口普查任务。

现将快速汇总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一、全市常住人口、户籍人口全市常住人口[3]为387.3万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人相比,十年共减少29.9万人,下降7.2%,年平均下降0.70%。

全市净流出到市外半年以上人数为73.5万人。

全市普查登记的户籍人口为460.8万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人相比,十年共增加9.6万人,增长2.1%,年平均增长0.21%。

二、家庭户人口全市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户[4]115.8万户,家庭户人口为369.3万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19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53人减少0.34人。

三、性别构成全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196.7万人,占50.79%;女性人口为190.6万人,占49.21%。

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7.16下降为103.21。

四、年龄构成全市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63.4万人,占16.38% ;15-64岁人口为278.3万人,占71.85%;65岁及以上人口为45.6万人,占11.77%。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个8.38百分点,15-64岁人口的比重上升4.15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4.23个百分点。

五、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全市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学(指大专及以上)程度的人口为16.1万人;具有高中(含中专)程度的人口为34.7万人;具有初中程度的人口为145.1万人;具有小学程度的人口为126.6万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各地区人口数据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各地区人口数据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各地区人口数据2011年4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公布了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2号),这个数据告诉我们什么?第一,就特别直辖市来说,人口数据依此是:2000比例2010比例重庆市28846170 2.44 2.15上海市23019148 1.32 1.72北京市19612368 1.09 1.46天津市12938224 0.79 0.97除重庆市,其他三城市均呈现增加趋势;四个城市人口总数达8440余万人。

第二,人口在8000万以上人口依此为2000比例2010比例广东省104303132 6.83 7.79山东省95793065 7.17 7.15河南省94023567 7.31 7.02四川省80418200 6.58 6.00而2000时居于第一位的河南现在退居第三位,这种情况显然和广东为输入性流动人口,而河南为输出性流动人口有关。

第三,沿海省市地区人口依此为2000比例2010比例广东省104303132 6.83 7.79山东省95793065 7.17 7.15江苏省78659903 5.88 5.87河北省71854202 5.33 5.36浙江省54426891 3.69 4.06广西壮族自治区46026629 3.55 3.44辽宁省43746323 3.35 3.27福建省36894216 2.74 2.75上海市23019148 1.32 1.72天津市12938224 0.79 0.97海南省8671518 0.62 0.65以上11个沿海省市区占有整个大陆地区人口比例为43.03%第四,内陆省市地区人口依此为2000比例2010比例河南省94023567 7.31 7.02四川省80418200 6.58 6.00湖南省65683722 5.09 4.90安徽省59500510 4.73 4.44湖北省57237740 4.76 4.27江西省44567475 3.27 3.33陕西省37327378 2.85 2.79山西省35712111 2.60 2.67贵州省34746468 2.78 2.59重庆市28846170 2.44 2.15甘肃省25575254 2.02 1.91北京市19612368 1.09 1.46宁夏回族自治区6301350 0.44 0.47 青海省5626722 0.41 0.42第五,与邻国有边界的省市区依此为:2000比例2010比例广西壮族自治区46026629 3.55 3.44 云南省45966239 3.39 3.43辽宁省43746323 3.35 3.27黑龙江省38312224 2.91 2.86吉林省27462297 2.16 2.05内蒙古自治区24706321 1.88 1.84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1813334 1.52 1.63西藏自治区3002166 0.21 0.22第六,西部地区省市区人口依此为:2000比例2010比例重庆市28846170 2.44 2.15四川省80418200 6.58 6.00贵州省34746468 2.78 2.59云南省45966239 3.39 3.43西藏自治区3002166 0.21 0.22陕西省37327378 2.85 2.79甘肃省25575254 2.02 1.91青海省5626722 0.41 0.42宁夏回族自治区6301350 0.44 0.47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1813334 1.52 1.63以上10个省市区的人口仅占大陆全部人口比例的21.61%。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各省各地区主要数据公报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各省各地区主要数据公报
9.5
5.8 4.6 1.2 0.5 1.2 1.5 0.4 2.1 0.5 2.3 1.8 5.5 0.3
27.5
2.7 2.1 1.8 0.7 0.7 0.4 0.6 0.5 0.4 0.9 0.2
11.0
5.2 5.0 7.4 4.0 2.2 5.2 5.4 1.6 0.5 5.4 2.1
43.9
56 34 34 9 22 8 28 19 21 231 13 19 8 32 22 14 33 55 31 41 42 309
1.8 1.0 0.4 0.3 0.3 0.4 0.3 0.3 0.3
5.1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5.6 3.4 3.4 0.9 2.2 0.8 2.8 1.9 2.1
23.1
1.9 1.1 0.4 0.4 0.3 0.4 0.3 0.4 0.3 0.6 0.2
1.4 1.9 0.5 0.9 0.4 0.6 0.6 0.4 0.4 0.5 0.3
7.9
9.4 5.3 2.6 9.4 7.9 12.3 4.0 3.4 7.9 4.3 4.6
71.2
6.7 6.4 3.5 1.7 1.5 2.5 3.2 2.4 1.7 1.8 1.3 3.0 3.4 2.6 41.9 9.3 5.6 1.7 0.9 1.5 2.5 0.9 2.6 0.8 2.8 1.9 6.0 0.4 37.0 7.9 7.1 9.2 4.7 2.9 5.6 5.9 2.1 0.9 6.3 2.3 54.9 10.9 7.3 3.1 10.2 8.3 12.9 4.6 3.8 8.3 4.8 4.9 79.2
6.2
1.3 1.9 0.8 3.2 2.2 1.4 3.3 5.5 3.1 4.1 4.2

安徽省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分析

安徽省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分析

安徽省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分析安徽省六次人口普查的人口数据及其变化图:年份1953 1964 1982 1990 2000 2010 人口(万)3034.36373214.16574966.57245618.08135986.0 5950.1安徽省的省区面积(以2010年为标准)为13.96万平方公里,所以安徽省的人口密度变化为:年份(年)195319641982199020002010密度(每平方公里)271.36 230.24 355.77 402.44 428.79 426.22分析:一:人口变化:根据六次人口普查的数据分析可以知道人口从1953年到2000年总体上是上升的,在2000年到2010年才略有下降,而人口密度从1953年到1964年略有下降,但之后是稳定上升的,所以就安徽省人口数据分析来看是上升的。

二:影响安徽省人口变化的因素有:(1)由于科技进步,医疗水平不断的提高,人们的健康素质不断提高,使得人们的寿命延长;(2)由于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生态环境不断的改善,使人们的居民生存环境不断的改善;(3)我国的保障制度不断的完善,而且在安徽省实施的很好;(4)由于安徽省对外交流日益的加强。

使得安徽境内的人口流动更加的活跃;(5)国家政策的调控因素影响;(6)受惯性的影响,人口不断的增加。

三:安徽省从2000年到2010年人口下降的原因:(1)计划生育实施使得出生率自实施以来不断的下降,正好在近几年发挥了实质意义上的人口作用,使人口得到下降。

(2)惯性因素的影响逐渐减弱,第一次和第二次生育高峰已经过去。

(3)人们的教育水平正逐年的提高,使得人口素质不断的提高,一对夫妇生一个小孩的观念已深入人心;(4)近年来安徽省不断的发展外向型的经济发展模式,人口的对外输出不断的增多,(5)经济水平不断的提高,孩子们出国留学的比率也在逐年的增加,这些因素都有可能导致在2000年以来人口不断的下降。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分地区的常住人口数据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分地区的常住人口数据
24706321
上海市
23019148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21813334
பைடு நூலகம்北京市
19612368
天津市
12938224
海南省
8671518
宁夏回族自治区
6301350
青海省
5626722
西藏自治区
3002166
难以确定常住地
4649985
现役军人
2300000
三、实验数据统计
1.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绘制2010年我国各省区人口数柱形图,分别找出5个人口数最多和最少的省区(按顺序排列);(香港,台湾,澳门不包括在内)
图一:2010年我国各省区人口数柱形图
5个人口最多的省份或自治区:广东省,山东省,河南省,四川省,江苏省
5个人口最少的国家或自治区:天津,海南,宁夏,青海,西藏
54426891
广西壮族自治区
46026629
云南省
45966239
江西省
44567475
辽宁省
43746323
黑龙江省
38312224
陕西省
37327378
福建省
36894216
山西省
35712111
贵州省
34746468
重庆市
28846170
吉林省
27462297
甘肃省
25575254
内蒙古自治区
表一: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分地区的常住人口
地 区
人口数(人)
全国合计
1339724852
广东省
104303132
山东省
95793065
河南省
94023567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巢湖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巢湖市统计局
2011年6月30日
根据国务院的决定,我国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2]。

我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在市政府和市以下地方各级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各级各有关部门和全体普查对象的支持配合下,通过全市广大普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圆满完成了人口普查任务。

现将快速汇总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
一、全市常住人口、户籍人口
全市常住人口[3]为387.3万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人相比,十年共减少29.9万人,下降7.2%,年平均下降0.70%。

全市净流出到市外半年以上人数为73.5万人。

全市普查登记的户籍人口为460.8万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人相比,十年共增加9.6万人,增长2.1%,年平均增长0.21%。

二、家庭户人口
全市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户[4]115.8万户,家庭户人口为369.3万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19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53人减少0.34人。

三、性别构成
全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196.7万人,占50.79%;女性人口为190.6万人,占49.21%。

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7.16下降为103.21。

四、年龄构成
全市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63.4万人,占16.38%;15-64岁人口为278.3万人,占71.85%;65岁及以上人口为45.6万人,占11.77%。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
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8.38百分点,15-64岁人口的比重上升4.15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4.23个百分点。

五、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
全市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学(指大专及以上)程度的人口为16.1万人;具有高中(含中专)程度的人口为34.7万人;具有初中程度的人口为145.1万人;具有小学程度的人口为126.6万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每十万人中具有大学程度的由1354人上升为4159人;具有高中程度的由6071人上升为8967人;具有初中程度的由31231人上升为37470人;具有小学程度的由41104人下降为32686人。

文盲率[5]由第五次人口普查的8.75%下降至7.51%,下降1.24个百分点。

六、城乡人口
全市常住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6]为157.4万人,占40.65%,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229.9万人,占59.35%。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城镇人口增加72.3万人,乡村人口减少102.3万人,城镇人口比重上升20.26个百分点。

七、常住人口地区分布
注释:
[1]本公报中数据均为初步汇总数。

[2]普查登记的对象是指普查标准时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自然人以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但未定居的中国公民,不包括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短期停留的境外人员。

[3]常住人口包括:居住在本乡镇街道、户口在本乡镇街道或户口待定的人;居住在本乡镇街道、离开户口登记地所在的乡镇街道半年以上的人;户口在本乡镇街道、外出不满半年或在境外工作学习的人。

不包括常住在市内的境外人员。

[4]家庭户是指以家庭成员关系为主、居住一处共同生活的人组成的户。

[5]文盲率是指全市人口中15岁及以上不识字人口所占比重。

15岁及以上文盲人口中不包括上过扫盲班的人口。

[6]城乡人口是指居住在我市城镇、乡村地域上的人口,城镇、乡村是按2008年国家统计局《统计上划分城乡的规定》划分的。

[7]比重为各县(市、区)的人口占全市合计的比重。

来源:巢湖日报日期:2011-7-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