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建筑的空间艺术
公共建筑原理2(第三章)
![公共建筑原理2(第三章)](https://img.taocdn.com/s3/m/2690cf1dfad6195f312ba66d.png)
第三章公共建筑的造型问题公共建筑的造型艺术学及内容(本章主要)重点论述三个方面1 基本特点(1)二重性(2)空间性2 室内空间艺术处理3 室外体型艺术处理公共建筑造型艺术问题不仅仅是上述三个方面内容,还包括民族形式,地方风格,构图技巧以及形式美规律等方面。
希望学生在平时多多查阅有关资料,加强学习,并运用于设计中去。
本章要求学会用形式美的构图规律和构图原理及技法进行建筑造型艺术创作。
三——1 公共建筑造型艺术的基本特点一公共建筑造型艺术的基本特点(1)二重性物质要求:适用,功能精神要求:美观(2)空间性:建筑艺术区别于其他艺术作品最大特点物质和精神上的双重要求,是创造建筑形式美的主要依据。
建筑是一种人造空间环境,这种空间环境应具有满足生理功能和精神功能的双重性。
即建筑不仅要是适用的,而且应该是美观的。
二形式与内容的辩证统一关系(形式追随功能)一般说,一定的建筑形式取决于一定的构思内涵,同时建筑形式常能反作用于建筑的内容,并对建筑内容起着一定的影响和制约作用。
所以在对公共建筑进行造型艺术创作是,力求内容与形式达到高度的统一,才有可能获取完美的艺术形式。
三形式美的规律及建筑构图原理1 形式美的规律(1)多样统一是形式美的基本规律即变化中求统一,从统一中求变化,并使两者得到比较完美的结合,达到高度完整的境界。
(2)多样统一的构图原则包括比例与尺度,统一与变化,主要与从属,对比与协调,均衡与稳定,节奏与韵律,视觉与视差,性格与风格。
(3)形式美的规律中,比例,尺度,对比,主从,韵律,均衡,重点等,均是多样统一的某一方面,是常用的构图技巧2 如何作到建筑艺术创作的多样统一(手段多样性与统一性)(1)多样统一既是建筑艺术形式普遍认同的法则,同样也是公共建筑造型艺术创作的重要依据。
(2)建筑艺术形式的多样变化内在基础和统一的内在依据公共建筑是由各种不同使用性质的空间和若干细部组成的。
它的形状大小色彩质感等各不相同,这些客观存在的千差万别上午因素是构成建筑形式多样变化的内在基础。
公共艺术经典案例
![公共艺术经典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2170a184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d5.png)
公共艺术经典案例公共艺术是指以公共空间为基础,通过艺术作品来装点和丰富城市环境的一种艺术形式。
它能够提升城市的审美价值,增加居民的文化生活,同时也是城市形象的一种重要表现方式。
下面列举了10个经典的公共艺术案例。
1. 纽约自由女神像:作为纽约的标志性建筑之一,自由女神像是法国馈赠给美国的礼物。
它象征着自由与民主,成为了纽约的重要地标和旅游景点。
2. 巴黎埃菲尔铁塔:埃菲尔铁塔是巴黎的地标建筑,也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建筑之一。
它的外观设计独特,给人一种轻盈、优雅的感觉,成为了巴黎的象征。
3. 北京鸟巢:鸟巢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主体育场,它的设计灵感来自于中国的传统工艺品“纸鸢”。
鸟巢的外观造型独特,给人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成为了北京的地标建筑。
4. 巴塞罗那圣家堂:圣家堂是西班牙建筑师安东尼·高迪的代表作,它的建筑风格别具一格,结合了哥特式和现代主义风格。
圣家堂的外观雕塑繁多,富有细节,给人一种神秘、奇幻的感觉。
5. 罗马斗兽场:罗马斗兽场,又称为“罗马斗兽场”,是古罗马时期最著名的建筑之一。
它的设计独特,被认为是建筑史上的杰作,至今仍然是罗马的象征。
6. 雪松神经中心:雪松神经中心是美国医学中心的标志性建筑,它的外观设计灵感来自于人体的神经系统。
建筑外墙采用了大量的透明玻璃,给人一种现代、科技感的印象。
7. 阿姆斯特丹大教堂:阿姆斯特丹大教堂是荷兰最大的教堂,建于13世纪。
它的建筑风格典雅,内部装饰丰富,是阿姆斯特丹的重要文化遗产。
8. 悉尼歌剧院:悉尼歌剧院是澳大利亚的地标性建筑,也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歌剧院之一。
它的外观造型独特,给人一种壮丽、宏伟的感觉。
9. 上海外滩:上海外滩是上海的象征性景区,沿黄浦江岸线建有众多欧式建筑。
外滩的建筑风格多样,包括哥特式、洛可可式、新古典主义等,展示了上海的历史与文化。
10. 柏林墙艺术:柏林墙艺术是指在柏林墙上进行的涂鸦和壁画创作。
这些艺术作品表达了人们对自由和和平的渴望,成为了柏林历史的见证和纪念。
书法与建筑:公共空间中的书法艺术
![书法与建筑:公共空间中的书法艺术](https://img.taocdn.com/s3/m/d6e188e8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2f.png)
书法与建筑:公共空间中的书法艺术一、引言书法作为中国传统艺术之一,与建筑艺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在公共空间中,书法艺术作为一种独特的装饰元素,不仅能够美化环境,还能传递文化内涵,增添艺术氛围。
本文将探讨书法与建筑在公共空间中的关系,以及书法艺术在建筑中的应用和意义。
二、书法与建筑的结合书法作为一种视觉艺术,与建筑艺术融合,形成独特的表现形式。
在古代,许多建筑的墙壁上常常绘有精美的书法作品,如碑刻、题字等,这不仅体现了当时人们对书法的尊重和热爱,也为建筑赋予了独特的文化内涵。
在现代建筑中,书法以各种形式出现在建筑的外观、室内装饰等方面,为建筑注入了灵动和美感。
三、书法艺术在公共空间中的应用1.建筑外观:许多现代建筑在外墙或大门上利用书法艺术进行装饰,如大型的书法镂空装饰、镶嵌书法作品等,赋予建筑独特的风格和特色。
2.室内装饰:在公共空间的室内环境中,书法作为一种艺术元素常常被运用到装饰中,如大堂、大厅等地方经常可见书法作品,给人一种庄重、典雅的感觉。
3.景观设计:书法艺术也常被应用于公共空间的景观设计中,如在园林、广场等地方摆放书法石碑或雕塑,不仅能弘扬传统文化,还能为环境增添艺术氛围。
四、书法艺术在建筑中的意义1.文化传承:书法作为中国传统艺术之一,其在建筑中的应用有助于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激发人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
2.审美体验:书法艺术与建筑的结合为人们提供了一种独特的审美体验,使建筑更具艺术感和内涵,也为公共空间增添了文化氛围。
3.艺术交流:书法艺术的应用促进了艺术与建筑之间的交流与融合,创造出更多美好的艺术作品,丰富了公共空间的艺术氛围。
五、结语书法与建筑之间的结合是一种独特的文化表现形式,它不仅为建筑增添了艺术感和内涵,也为公共空间带来了文化氛围和审美享受。
在今后的建筑设计中,我们应该更加注重书法艺术的应用,让传统文化与现代建筑相得益彰,共同创造出更加美好的建筑与环境。
以上是由本人撰写的关于书法与建筑在公共空间中的艺术应用的文档,感谢阅读!。
论述公共建筑造型艺术的基本特点
![论述公共建筑造型艺术的基本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1c0b0ae3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97.png)
论述公共建筑造型艺术的基本特点公共建筑是城市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建筑造型艺术是公共建筑的
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公共建筑造型艺术是指将建筑的形态、色彩、材
质和装饰等因素进行艺术处理,使建筑在形式上富于表现力、时代感
和符号性,以引起公众的共鸣和认同,具有显著的美学价值、文化价
值和社会价值。
其基本特点如下:
一、建筑造型艺术追求美学价值。
公共建筑造型艺术不仅要满足
功能需求,还要追求美学效果,建筑外形和内部装饰要体现美感,引
起观众共鸣和欣赏。
二、建筑造型艺术具有符号性。
公共建筑造型艺术是公共建筑文
化的表达形式,建筑色彩、形态、图案和装饰等元素可用来表达文化、价值观、民族特色等符号含义,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
三、建筑造型艺术具有时代感。
公共建筑作为城市文化场所,其
造型艺术要具有时代感,反映时代精神和文化潮流,体现建筑和社区
的历史和文化。
四、建筑造型艺术需具有人性化。
公共建筑造型艺术要关注人的
需求和感受,建筑体量应符合人体尺度,结构应人性化设计,内部空
间布局应方便实用,为人们带来愉悦感受和舒适体验。
五、建筑造型艺术需具有可持续性。
公共建筑造型艺术要注重绿
色环保理念,采用环保材料和节能技术,以达到可持续发展目标。
总之,公共建筑造型艺术是公共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美学价值、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需要我们在建筑设计和施工过程中注重其基本特点,为我们的城市文化注入更多美感和文化内涵。
国内外公共空间优秀案例
![国内外公共空间优秀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343a8a47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82e594b.png)
国内外公共空间优秀案例一、国内案例。
1. 成都太古里。
这太古里可真是个超酷的公共空间。
它的建筑风格是那种传统川西民居与现代时尚的完美融合。
走在里面,你能看到古色古香的小青瓦坡屋顶建筑,同时又有各种国际大牌的时尚店铺。
街道的布局很有意思,不是那种规规矩矩的棋盘格,而是蜿蜒曲折的小巷子,就像成都的老街道一样,充满了探索的乐趣。
而且这里有很多露天的广场和休息区域,人们可以坐在那儿晒太阳、聊天或者看街头艺人表演。
不管是年轻人想找个时尚的地方逛街拍照,还是老年人想散散步感受热闹氛围,太古里都能满足。
2. 上海思南公馆。
哟,思南公馆就像上海的一个优雅小角落。
它保留了大量的老洋房建筑,这些建筑见证了上海的历史变迁。
漫步在思南公馆的街区,你会感觉自己仿佛穿越回了老上海的摩登时代。
这里的公共空间打造得特别精致,有绿树成荫的街道,路边摆放着一些很有艺术感的雕塑。
还有一些露天的咖啡馆和餐厅,人们可以坐在户外,一边品尝美食,一边欣赏老洋房的独特韵味。
而且思南公馆经常会举办一些文化活动,像诗歌朗诵会、艺术展览之类的,让这个公共空间充满了文化气息。
3. 北京798艺术区。
嘿呀,798那可是文艺青年的天堂。
它原本是一些老工厂的厂房,后来被改造成了充满艺术氛围的公共空间。
那些高大的厂房建筑保留了工业时代的痕迹,像裸露的钢梁、巨大的通风管道之类的,现在却成了独特的装饰。
在798里,到处都是画廊、艺术工作室、创意小店。
街道上到处都是创意涂鸦,还有各种奇奇怪怪但是超有趣的艺术装置。
这里时不时会有一些前卫的艺术表演或者艺术集市,大家可以在这个空间里尽情地感受艺术的魅力,自由地发挥自己的创意想象。
二、国外案例。
1. 纽约中央公园。
哇塞,纽约中央公园就像曼哈顿的大绿肺。
这可是在寸土寸金的纽约市中心硬生生开辟出来的一片超大的公共绿地。
里面有大片大片的草地,人们可以在上面野餐、晒太阳、玩飞盘。
还有湖泊,能划船呢。
树林里有各种各样的小动物,感觉就像城市里的一个小森林。
建筑艺术设计中的公共空间规范要求
![建筑艺术设计中的公共空间规范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98ed5a51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85.png)
建筑艺术设计中的公共空间规范要求公共空间在建筑艺术设计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它既是建筑与社会交互的平台,也是人们进行活动、休憩和社交的场所。
为了满足人们对于宜居、宜游、宜人的公共空间需求,建筑艺术设计需要遵循一定的规范要求。
本文将探讨建筑艺术设计中的公共空间规范要求,包括空间布局、人流引导、舒适性和可持续性等方面。
一、空间布局1.1 大局观和细节考虑建筑艺术设计中,公共空间的空间布局应该注重整体性和细节,既要考虑到整个场所的功能和美观性,又要保证细节的完善。
例如,公共广场的布局应该符合人们的活动需求,同时还要注意到各个细节如座椅、照明和绿化等的合理安排,以提供舒适的环境。
1.2 空间层次感和流线公共空间的布局应该具有层次感,通过错落有致的布局,可以创造出丰富的空间层次感,使人们在其中产生舒适感和视觉上的愉悦感。
同时,建筑艺术设计还要考虑人流的引导,合理安排通道和分隔,以确保人们的流线畅通。
二、人流引导2.1 人流平衡在公共空间的设计中,需要考虑到人流的平衡,在高峰期和低峰期都能提供良好的流动性。
通过合理设置出入口、通道和行人道,可以减少人群拥堵和阻塞现象,提高人们在公共空间中的舒适度。
2.2 空间安全性公共空间需要保证人们的安全。
在设计中,需要合理考虑防火、疏散通道和紧急出口的设置,以及人们在不同场景下的安全需求。
此外,还需要合理设置安防设施,确保公共空间的安全性和秩序。
三、舒适性3.1 温湿度调节建筑艺术设计需要考虑到公共空间的温湿度调节,以提供舒适的室内环境。
通过使用适当的采光、通风和空调系统,可以确保公共空间在不同季节和天气条件下的舒适度。
3.2 噪音控制公共空间的噪音控制是提高舒适性的重要方面。
良好的建筑艺术设计应该考虑到降低噪音的手段,例如设置隔音材料、牢固的门窗和合理的隔音设计,以减少来自外界和内部的噪音干扰,提供宁静和宜人的环境。
四、可持续性4.1 节能设计在建筑艺术设计中,公共空间的节能设计是非常重要的。
建筑公共空间的艺术性与社会功能
![建筑公共空间的艺术性与社会功能](https://img.taocdn.com/s3/m/03044c11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a68524c.png)
建筑公共空间的艺术性与社会功能建筑公共空间是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街道和广场,也包括公园、图书馆、博物馆等。
在城市中,公共空间不仅具有实际的功能,还承载着人们的情感和文化。
与此同时,艺术性也成为了建筑公共空间不可或缺的要素。
本文将探讨建筑公共空间的艺术性和社会功能,并阐述其相互关系。
首先,建筑公共空间的艺术性体现在其建筑风格、设计理念和艺术元素上。
不同的建筑风格呈现出独特的美学价值,例如古典风格的建筑以其传统与庄严著称,现代主义风格的建筑则注重简约和功能性。
设计理念也体现了建筑师对空间的创造与表现力,通过布局、材料、色彩等元素来打造独特的空间氛围。
艺术元素如雕塑、壁画、装置艺术等则为公共空间增添了艺术的氛围和观赏性。
其次,艺术性影响着建筑公共空间的社会功能。
公共空间的首要任务是为城市居民提供休闲、交流和活动的场所。
艺术性的存在可以提升空间的吸引力,让人们更愿意前来参观和利用。
例如,一座具有艺术氛围的公园,不仅可以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好去处,也能举办文化活动和展览,吸引更多的人群。
艺术性还可以激发人们对空间的探索欲望,使他们在其中发现乐趣和灵感。
同时,建筑公共空间的社会功能也影响着其艺术性的体现。
公共空间的设计应充分考虑人们的需求和心理,以提供舒适、安全、方便的环境。
例如,座椅的设置、绿化的布局等都能影响人们的体验和感受。
只有具备良好的社会功能,公共空间才有实际的意义和存在的价值。
艺术性与社会功能相互依存,一个艺术性强的空间能够更好地满足人们的需求,而功能完善的空间则提供了艺术性的体现的基础。
此外,建筑公共空间的艺术性与社会功能还与城市文化息息相关。
公共空间作为城市的“大舞台”,承载着城市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记忆。
通过艺术性的表现,公共空间能够传递城市的文化信息,塑造城市形象和特色。
例如,一座摩登的图书馆不仅提供了知识的获取途径,还成为了城市文化的象征和交流的场所。
城市的文化与公共空间的艺术性相互交织,促进了城市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8763dec3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2c.png)
OF公共建筑 设计原理PUBLICBUILDINGSDESIGN PRINCIPLES教学体系结构公共建筑的造型艺术问题3第3章 公共建筑的造型艺术问题3.2 室内空间环境艺术建筑物就是人与环境之间的媒介有人说,人的第一建筑应该是服装,第二建筑才是房屋,又有人说,汽车又是移动的建筑。
建筑最原始的、本质的意义和价值在于建筑的空间性。
建筑是什么?“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老子--《道德经》室内空间环境艺术序列布置空间形状比例尺度空间围透空间划分人流导向公共建筑室内空间形状规则的几何形:那些比较规则对称的几何造型与空间,来表达严肃庄重的气氛。
代表案例:古代宫殿和宗教建筑,近现代某些政治性、纪念性较强的建筑,金字塔,英斯科列宁墓,北京毛主席纪念堂,华盛顿林肯纪念堂,罗马万神庙等。
不规则的自由形:规则或不对称的空间与造型,易于取得与相邻空间或自然环境相互流通、延伸与穿插的效果。
代表案例:古根海姆博物馆,悉尼歌剧院,园林等。
1.空间形状空间比例一是建筑整体或它的某个细部本身的长、宽、高之间的关系;二是建筑物整体与局部或局部与局部之间的关系。
方正空间:稳定感,滞留感。
纵向狭长的空间:会产生强烈的导向感,能起到引导人流沿着纵深方向前进的作用,如水之教堂。
面积不大而高度较大的空间:空间气氛具有严肃感,如哥特的教堂建筑。
面积宽阔而高度低矮的空间:容易产生亲切感。
采光对比例的影响建筑的空间尺度空间形状与比例尺度的关系2.比例尺度法国 圣皮埃尔教堂空间组合中的围透在公共建筑的创作中,对于室内空间环境的构思,常运用围透划分与序列导向的处理,形成一个完整的空间体系,使整个建筑空间环境具有优美的整体感。
在结构体系允许的条件下,打开墙壁以沟通室内外空间的环境,变幻顶棚地面的起伏以丰富空间的变化,选择轻盈通透的隔断以取得空间的渗透和流动等。
空间组合中界面的围透,是空透还是封闭,依据设计意图而定。
建筑公共空间的艺术性与社会功能
![建筑公共空间的艺术性与社会功能](https://img.taocdn.com/s3/m/85b520b3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fc.png)
建筑公共空间的艺术性与社会功能公共空间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具有社会功能,还有着独特的艺术性。
艺术性和社会功能是相辅相成的,二者的结合才能为人们创造出宜居的环境。
一、公共空间的艺术性公共空间的艺术性指的是通过建筑和环境设计营造出具有美学价值的空间。
艺术性通过建筑的形式、材料、色彩等方式表现出来。
例如,建筑的外观设计如雕塑般华丽并具备象征意义,能够吸引人们的目光;公园的景观设计通过花草树木的搭配和庭院的布置,使人感受到自然的美丽和安静。
艺术性使得公共空间不仅仅是功能性的场所,更是人们享受美的地方。
公共空间的艺术性能够为城市增添独特的意象和个性。
一些建筑物以独特的形状和风格成为城市的标志,例如法国巴黎的埃菲尔铁塔,意大利比萨斜塔等等。
这些建筑物不仅成为城市的象征,也吸引了大量的游客,为城市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
二、公共空间的社会功能公共空间的社会功能是指满足人们社交、休闲和参与城市活动的需求。
公共空间是人们相互接触、交流和融合的场所。
例如,市中心的广场常常成为人们集会和庆祝活动的场所,人们在这里分享着快乐和希望;公园提供了户外活动的场所,人们可以在这里散步、跑步、做运动,减轻生活的压力;图书馆和博物馆为人们提供了学习和娱乐的场所,使人们拓宽知识面,丰富精神生活。
公共空间的社会功能还包括促进社会交流与凝聚力。
人们在公共空间中相遇、交流、建立联系,这种交流有利于增进社会的凝聚力和共同价值观。
公共空间的设计应当创造出活力和互动的环境。
例如,在公园里安放休息区和儿童游乐设施,人们可以在这里聊天、玩耍,增进相互之间的了解和友谊。
三、艺术性与社会功能的结合公共空间的艺术性与社会功能的结合是现代城市发展的趋势。
艺术性的空间能够吸引人们的注意力,激发人们的兴趣和参与。
而满足人们的社会需求是公共空间的根本目的。
艺术性的公共空间不仅让人们拥有良好的体验,也提高了人们参与城市活动的动力和积极性。
为了实现艺术性与社会功能的结合,公共空间的设计应当考虑到人们的需求和城市的特点。
公共建筑
![公共建筑](https://img.taocdn.com/s3/m/92c7266b7fd5360cba1adb84.png)
中国国家馆
上海世博会中国国家馆,是以“城市发展 中的中华智慧”为主题,由四根粗大的方柱托 起斗拱状的主体建筑。斗拱是我国传统木结构 建筑的一个特有构件,是一个极具象征性并能 引发共鸣和发散性思维的意象,悬挑叠加出檐 ,既是承重构件又是艺术构件。在中国馆的设 计中,最大出挑出长达49米,既表达了中国 文化的意象美,又显示出现代建筑工程的结构 美。
公共建筑的空间组成
主要使用空间:是建筑物的核心,如教室、办公室、营业厅 等等,是构成各类建筑的基本空间。 次要使用空间:辅助使用空间,如卫生间、厨房等 交通联系部分:指走廊、门厅、楼梯、电梯等。
人们在消极空间穿行,而在积极空间驻留
建筑空间的形态和品质会极大地影响到人的感受和行为,因 为我们是生活在自己营造的环境氛围中,而不只是生活在一个由 实墙、屋顶和柱子构成的房子里。人们在积极空间中能够逗留更 长的时间和进行更多的社会性交往。而消极空间则比别处更能激 发人的运动意识。
公共建筑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常见的公共建筑
公共建筑定义及种类
公共建筑:是指供人们进行各种公共活动的建筑。一般包括办公建筑、商 业建筑、旅游建筑、科教文卫建筑、通信建筑、交通运输类建筑等。 公共建筑包含办公建筑(包括写字楼、政府部门办公室等),[1] 商业建筑 (如商场、金融建筑等),旅游建筑(如酒店、娱乐场所等),科教文卫 建筑(包括文化、教育、科研、医疗、卫生、体育建筑等),通信建筑( 如邮电、通讯、广播用房)、交通运输类建筑(如机场、高铁站、火车站 、汽车站、冷藏库等)以及其他(派出所、仓库、拘留所)等。
未来公共建筑发展趋势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未来建筑会从更高层次提出新的 要求,艺术、仿生、环保、智能化是未来建筑预测的发展趋势 ,如自然能源的利用,人性化设计的采用,以及高智能的建筑 理念,均给新世纪的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当今科学技术的不 断发展、国际文化之间的交流以及建筑事业的发展,国际建筑 的审美也发生了相当大的变化,这就使得建筑精神的意义得到 了改变,同时也越来越重要。很多新的建筑理念因此也进入到 的建筑设计当中。结合现代建筑,融入高新科学技术,在建筑 艺术、绿色建筑和建筑智能化三方面预测了未来建筑的发展趋 势,为未来建筑的设计积累经验,从而为人们提供一个人造的生 态环境
公共建筑设计标准
![公共建筑设计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74f5ca06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a7.png)
绿化与景观配置
注重建筑的绿化和景观配置,增加建 筑的生态性和景观价值。
公共建筑的功能分区与流线设
04
计
功能分区的原则与方法
原则
根据建筑的使用性质、功能要求以及 人流、物流等因素,将建筑空间划分 为不同的功能区域,以实现空间的合 理利用和功能的最大化。
方法
通过对建筑空间进行深入分析,确定 各功能区域的位置、面积和相互关系 ,以及相应的设计参数和标准,从而 指导建筑设计。
质感表现
利用材料质感的差异,增 强建筑的立体感和层次感 。
设计风格的表现与特点
表现
追求简洁、抽象、理性的形式,强调功能主义,注重新材料和新技术的应用。
特点
形式简约,线条清晰,色彩明快,注重空间感和光影效果。
设计风格的表现与特点
表现
强调建筑的复杂性和矛盾性,追求多 元化和个性化,注重历史文脉和文化 内涵的表达。
造型艺术
采用白色贝壳形屋顶和帆状结构,形象独特, 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设计风格
体现了现代主义风格的简洁、抽象和理性特点, 同时注重光影效果和空间感的营造。
造型艺术
采用圆形主体和椭圆形观众厅的设计,形态庄重 典雅,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设计风格
体现了新古典主义风格的典雅、庄重和和谐特点,注重 对称和轴线关系的处理。
公共建筑的结构选型与构造设
06
计
结构选型的原则与方法
安全性原则 经济性原则 适用性原则 美观性原则 可持续性原则
确保建筑结构在各种荷载作用下具有足够的 强度和稳定性,保障人身和财产安全。
在满足安全性的前提下,尽量降低结构造价 ,提高经济效益。
根据建筑功能、使用要求和地理环境等因素 ,选择合理的结构类型。
公共建筑室外空间环境设计
![公共建筑室外空间环境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d2cbf3b87c24028915fc3ae.png)
公共建筑室外空间环境设计,概括起来有三个方面,即利用环境,改造环境与创造环境俗则摒之,嘉则收之在公共建筑的功能问题中,功能分区,人流疏散,空间组成以及与室外环境的联系等。
是几个比较重要的核心问题公共建筑空间的使用性质与组成类型虽然繁多,但概括起来,可以划分为主要使用部分,次要使用部分(或称辅助部分)和交通联系部分公共建筑的交通联系部分,一般可分为水平交通,垂直交通(楼梯)及枢纽交通(厅)等三种基本的空间形式一般在公共建筑中专供通行用的过道,宽度常在1.5M以上,例如旅馆,办公建筑要做到1.5—2M或者更宽些。
学校建筑一般为2-3M,医院门诊部为3-4M左右坡道的坡度一般为8%-15%,在人流比较集中的部位,则需要平缓一些,常为6%-12%,此外,坡道设计还应考虑防滑措施一般自动扶梯的破刀比较平缓,通常为30°左右所谓厅堂的尺度感,系指人们对空间大小的适度感受功能决定空间的量,形,质组合形成在功能关系与房间组成比较复杂的条件下,更需要把空间按不同的功能要求进行分类。
并更具他们之间的密切程度按区段加以划分,做到功能分区明确和联系方便。
同时还应该对主与次,内与外,闹与静等方面的关系加以分析,使不同要求的空间,都能得到合理的安排功能分区方式:分散分区,集中水平分区,垂直分区一般公共建筑反映在人流组织上,基本上可以归纳为平面的和立体的两种方式在公共建筑艺术的创作中,把握形式美的规律,显然是至关重要的。
形式美规律用与建筑艺术形式的创作中,常称之为建筑构图原理其一:多样统一应是所有的建筑环境艺术创作中的重要原则,当然也是公共建筑环境艺术创作的重要依据。
因而在公共建筑艺术处理中应密切结合“公共性”这一基本特征,善于处理统一中求变化,变化中求统一的辩证关系其二:形势与内容的辩证统一,即是建筑艺术形式创作的普遍法则,也是公共建筑艺术形式美的创作准绳,因而要正确解决内容与形式之间的协调并善于运用娴熟的艺术技巧和新的技术成就,更好的为创造新的建筑艺术形式服务。
公共建筑空间环境艺术设计中的传统元素呈现
![公共建筑空间环境艺术设计中的传统元素呈现](https://img.taocdn.com/s3/m/8760a754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d8.png)
公共建筑空间环境艺术设计中的传统元素呈现摘要:公共建筑空间环境艺术设计中的传统元素呈现,旨在将传统文化融入现代建筑与设计中,以展示和传承民族文化的独特之处。
传统元素的引入可以提升建筑空间的美感和内涵,同时打造出独特的文化氛围,给人们带来视觉、听觉、触觉上的愉悦与享受。
基于此,本篇文章对公共建筑空间环境艺术设计中的传统元素呈现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公共建筑;空间环境;艺术设计;传统元素引言公共建筑空间环境艺术设计中的传统元素呈现,是在当代设计中寻求传统文化与现代建筑的有机融合。
传统元素是指体现民族文化、历史和传统艺术风格的设计要素。
在公共建筑中,传统元素的运用不仅能够增加建筑的艺术性和富有韵味,还能够让人们在使用过程中感受到文化的传承与积淀。
本文将探讨公共建筑空间环境艺术设计中传统元素的呈现方式和其所带来的效果。
1公共建筑空间环境艺术设计概述公共建筑空间环境艺术设计是指在公共建筑中对空间布局、装饰风格以及艺术元素的合理运用和谐搭配,以营造出舒适、美观、功能性强的室内外环境。
这涉及到对建筑结构、材料、色彩、比例、光线、装饰等多个方面的考量和设计。
公共建筑的设计不仅仅是为了满足基本使用需求,更重要的是在设计过程中思考如何融入文化、历史和社会特点,让人们在使用建筑时能够感受到美的享受和文化积淀。
因此,公共建筑空间环境艺术设计的概念就是在满足功能需求的同时,注重美学和文化价值的体现。
公共建筑空间环境艺术设计的目标是创造出舒适宜人的空间环境,提供人们工作、学习、休闲等活动的场所。
通过合理的空间规划和布局,营造出开放、流畅、灵活的空间组织方式,使用户能够感到愉悦和舒适。
在公共建筑的艺术设计中,还要考虑到人们的文化背景和审美需求。
通过运用艺术元素、装饰品、雕塑等方式,将建筑与周围环境、历史文化和当地特色相结合,营造出独特的艺术氛围和视觉效果。
总之,公共建筑空间环境艺术设计旨在为用户创造出富有美感、功能性强的室内外环境,同时体现当地文化和社会特点。
建筑公共空间的多功能设计
![建筑公共空间的多功能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c0a9e3a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0e.png)
建筑公共空间的多功能设计建筑公共空间作为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仅是人们休憩娱乐的地方,更应该承载多种功能,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多功能设计可以使公共空间具有更广泛的使用价值,提升城市环境的品质和居民的生活幸福感。
一、交流与社交功能建筑公共空间应该成为人们交流和社交的场所。
在设计中,应该提供舒适的座位和空间,方便人们聚集和交谈。
公园、广场、咖啡馆等地方的布置和设计应该鼓励人们与他人互动,创造社交的机会。
例如,在公园中设置户外健身设施,不仅方便居民锻炼身体,还鼓励邻里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二、文化与艺术功能建筑公共空间是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设计中,应该充分考虑艺术元素的融入,为市民提供欣赏艺术和体验文化的机会。
公共空间可以设置雕塑、壁画、音乐喷泉等艺术装置,营造艺术氛围和城市文化的表达。
此外,通过举办文化活动、展览等,公共空间还可以成为人们感受和传承文化的场所。
三、休闲与娱乐功能建筑公共空间应该提供丰富多样的休闲和娱乐项目,满足人们对于休闲和娱乐的需求。
公园可以设置儿童游乐设施、花坛、溜冰场等,为不同年龄段的人们提供娱乐方式。
同时,公共空间还可以设置户外表演舞台、露天电影院等,举办各种娱乐活动,丰富市民的休闲生活。
四、绿化与生态功能建筑公共空间应该注重绿色和生态的设计,让人们可以享受自然的美好。
在设计中,应该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植被,营造绿色、清新的氛围。
公园、广场等地方可以种植花草树木,打造绿化景观。
此外,公共空间还可以设置雨水收集系统、太阳能设施等,实现资源的节约和环境的保护。
五、教育与学习功能建筑公共空间可以成为人们的学习和教育场所。
公共图书馆、文化中心等可以提供图书借阅和知识分享的场所,为市民提供学习的机会。
此外,公共空间还可以设置户外教室、展览馆等,举办各种教育活动,促进学习和知识传播。
六、商业与经济功能建筑公共空间可以成为商业和经济的发展平台。
例如,设立露天市集或小型商业街区,提供商业展示和交易的场所,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
建筑公共空间设计
![建筑公共空间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2d8a843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98.png)
建筑公共空间设计现代社会中,建筑公共空间被认为是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可以提供人们的交流和活动场所,还可以展示城市的文化特色。
在建筑公共空间的设计中,既需要考虑实用性和功能性,又要注重美观和艺术性。
本文将从功能性、美观性和文化展示三个方面探讨建筑公共空间的设计。
功能性是建筑公共空间设计的基础要求。
设计师在规划建筑公共空间时,应充分考虑人们的需求和行为模式,提供合理的功能设置。
例如,在公园设计中,应设置适量的休闲座椅和遮阳设施,使人们可以休憩和避暑;在购物中心设计中,应合理布局商铺和服务区域,方便顾客的购物和服务体验。
此外,还可以引入创新的设计理念,例如,在地铁站的设计中加入人脸识别技术,提高乘客的安全性和便利性。
美观性是建筑公共空间设计的重要方面。
一个美观的公共空间可以提升人们的视觉享受和生活品质。
在建筑外观设计上,可以运用大胆的色彩搭配和流线型的造型,使建筑物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在景观设计上,可以利用植物和雕塑等艺术元素,营造出绿意盎然的环境;在室内设计上,可以运用光线和材料等因素,创造出舒适宜人的室内空间。
美观的建筑公共空间可以吸引人们的目光,增加城市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文化展示是建筑公共空间设计的特殊任务之一。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如何在建筑公共空间中展示地方特色和文化魅力,已成为设计师们的重要考虑因素。
在城市广场的设计中,可以设置具有代表性的雕塑和艺术品,展示城市的历史和文化;在图书馆的设计中,可以采用传统建筑元素,传达地方文化的深厚底蕴;在博物馆的设计中,可以运用现代的展示手法,使观众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文化的独特魅力。
文化展示不仅可以满足人们对美的需求,还可以加深人们对城市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总之,建筑公共空间设计既要考虑功能性和实用性,又要注重美观性和文化展示。
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和创新性的设计理念,可以打造具有吸引力和魅力的建筑公共空间,为人们创造宜居的城市环境。
我们期待未来能有更多的精彩建筑公共空间出现,为城市增添独特的魅力。
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
![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83ca91b0508763230121265.png)
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新时代的城市公共艺术景观设计范围比较广,其空间相对自由和开放,每个城市都有其展示魅力的舞台。
景观规划师要充分了解城市建筑学,使其景观设计具有一定的学科性和合理性。
同时,城市公共艺术景观设计还应该将建筑学、自然环境、城市背景高度的结合在一起,因为其属性为面向整个城市,景观设计师的义务就是城市景观设计中融入公共艺术,使城市的风貌进一步改变。
一、现阶段的城市公共艺术景观情况城市是作为市民生活聚集的地方存在的,针对于城市社会中多元化生态的发展状况,是会影响城市公共景观设计的艺术风格的,而这个影响是从多方面产生的。
以现代城市的建筑为例,城市的雕塑、色彩和服务设施等,都是表达城市公共艺术景观设计的而语言表现形式。
他们能够彰显出一个城市的特点以及风格,在一定程度上使城市经济文化的发展起到一定促进作用。
一个城市的公共艺术景观是作为城市形式的载体存在的,现代城市形式载体即城市公共景观形象,它能够从根本上体现出一个城市的价值。
游客们去不同的国家旅游无非就去到这个国家的某个城市进行观光,了解这个城市的文化特色以及景观特征等。
优秀的城市公共艺术景观可以向游客表达出一个城市的文化特色,使游客的视野更加开阔,同时实现艺术景观创新的理念。
但是现阶段我国在城市公共艺术景观的设计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包括景观设计与社会时代和发展不符,城市公共景观的设计往往缺乏科学的规划,而有一部分的景观建设不够细致,设计方案缺少城市地区文化特点,使整个公共艺术景观设计缺乏个性,市民也不能感受到景观的亲切感,继而城市的审美度也大幅度降低,与城市景观建设的最初目标相违背。
基于此,我们对现代城市公共景观的设计要有一定的规划性,体现其艺术性与公共性,但是不能绝对的将艺术性和公共性混为一谈,景观设计者应该对其侧重点进行比对,在对艺术审美价值进行高度赋予的同时,尽可能的去表现其景观设计的公共艺术内涵,从而使两者形成一种和谐和协调的状态。
环境艺术设计经典案例
![环境艺术设计经典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744a3838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d9.png)
环境艺术设计经典案例
环境艺术设计是指将自然环境、建筑环境和艺术元素有机地结合
起来,营造出令人愉悦的视觉体验和情感共鸣的空间。
以下是几个环
境艺术设计的经典案例:
1. 加州当代艺术博物馆(MOCA)外部景观设计
为了与市中心现代风格的建筑相呼应,景观设计师将绿地和水波
纹等自然元素融入到设计中,打造了一片独特的公共空间。
这里的水
池和喷泉等水景情趣盎然,令人心旷神怡。
2. 迪拜城市公园创意园设计
迪拜的“创意园”是一个由废旧铁轨和损坏木材组成的公园,里
面树木可以自然生长,石头可以任意堆砌拼接。
这个园区引入了大量
的拼贴艺术和可持续性元素,很好地展示了城市公共空间的艺术魅力。
3. 荷兰的《空气墙》艺术装置设计
荷兰一家公司设计了一种名为“空气墙”的装置,将氧气转换为光,并通过美学原则将其映射在建筑物的表面,创造出了独特的环境
艺术效果。
这个创新的设计不仅美观,还可以将城市的空气质量提升
到更高的水平。
4. 呼和浩特市太行路绿道设计
作为呼和浩特市城市设计改造的一部分,建筑设计师为太行路创
建了一个精美的绿道,从而将该区域从城市的混乱中解放出来。
该设
计集成了大量的自然元素,包括绿树、水景、花园和公共艺术品等,
为居民们提供了一种放松身心、呼吸清新空气的场所。
这些环境艺术设计案例不仅令人印象深刻,而且在让我们重新认
识了空间的定义、意义和价值。
艺术和建筑领域的创意与技术相互融合,必将为我们的城市环境注入更多的生命力和美感。
中外公共艺术及其设计方法
![中外公共艺术及其设计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70b1b644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a5.png)
中外公共艺术及其设计方法
公共艺术是指为公众所服务的艺术形式,通常是支持社区创造和社交互动的艺术。
中外公共艺术的设计方法有很多种,以下是其中几个常见的设计方法:
1. 雕塑艺术设计法:雕塑作品可以成为城市或社区的标志性景观,在公共空间中发挥重要作用。
例如,纽约曼哈顿的“自由女神像”就是一件著名的公共雕塑作品。
2. 壁画艺术设计法:壁画可以为建筑物或其他公共设施增添色彩和美感,同时也可以传递一些社会或文化的信息。
如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所出现的各种粉墙、涂鸦等。
3. 建筑艺术设计法:建筑师在设计建筑时,可以融入一些公共艺术元素,使得整体建筑更具艺术感和美学价值。
例如,法国的艾菲尔铁塔就是一项融合了艺术和建筑的杰作。
4. 广告艺术设计法:广告作品可以通过巧妙的设计和艺术手法,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同时也可以传达广告主要宣传的信息。
5. 景观艺术设计法:景观艺术包括公园、游乐场、花园等景观,可以为公众提供休闲、娱乐、观赏的场所,同时也可以配合环境元素为公众提供自然美和文化体验。
总的来说,中外公共艺术的设计方法可以多种多样,当然在设计时也应该考虑到实际情况和当地的文化特色,以此来最大程度的服务大众。
公共艺术在建筑设计中的作用
![公共艺术在建筑设计中的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ca79a69a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92.png)
公共艺术在建筑设计中的作用公共艺术在建筑设计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能够为建筑增添美感,还能够丰富人们的生活,提升社区的文化品味,增强人们对建筑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探讨公共艺术在建筑设计中的作用,并举例说明其具体表现。
首先,公共艺术能够为建筑增添美感。
艺术作品的存在使建筑更加有生命力、有灵魂。
无论是雕塑、壁画、还是装置艺术,它们都能够通过形式、色彩、材质等方面的特点,使建筑变得更加独特、更加富有艺术性。
例如,巴黎的埃菲尔铁塔上的光束装置,它不仅是一座功能性的建筑,更是一座艺术品,使整座铁塔更加迷人。
其次,公共艺术能够丰富人们的生活。
艺术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能够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和思考的空间。
当人们在建筑中欣赏着身边的艺术作品时,他们会感受到一种独特的美感和愉悦。
这种美感可以是来自于艺术作品本身,也可以是与周围环境的和谐统一。
相信每个人都有过在公共空间中欣赏艺术作品的经历,那种心旷神怡的感觉是无法言表的。
此外,公共艺术还能够提升社区的文化品味。
建筑设计不仅仅是为了满足功能需求,更是为了表达社区的独特性和文化特色。
而公共艺术作品作为建筑设计的一部分,它能够以独特的方式表达社区的文化内涵,增强人们对社区的认同感。
例如,在一个历经沧桑的老城区中,一座精美的雕塑作品能够让人们感受到历史的厚重和文化的独特性,进而凝聚社区的凝聚力和文化认同感。
最后,公共艺术还能够增强人们对建筑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当人们看到建筑中有他们熟悉的艺术作品时,他们会产生一种归属感,让他们更加喜欢和接纳这座建筑。
这种归属感和认同感,可以使建筑持久耐用,增加使用者的满意度。
例如,在一个商业区的大型购物中心,安装一些与当地文化有关的艺术装置,可以让当地居民和游客更容易感受到这座购物中心与这座城市的紧密联系,增加他们对购物中心的喜爱和忠诚度。
综上所述,公共艺术在建筑设计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能够为建筑增添美感,还能够丰富人们的生活,提升社区的文化品味,增强人们对建筑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第三章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第三章](https://img.taocdn.com/s3/m/fcc7774bf78a6529647d5379.png)
贵州民族大学人文科技学院 建筑工程学院 授课教师:杜世光
1 公共建筑造型艺术基本特点
2
室内空间环境艺术
3
室外空间环境艺术
第三章
公共建筑造型 艺术基本特点
公共建筑造型艺术的基本特征
公共建筑的造型艺术问题,基本上和其他类型的建筑一样,应遵循其普遍的原则,即满足人们物质 要求的同时,尚须满足人们的精神要求。一般来说,一定的建筑形式取决于一定构思内涵,同时建筑形 式常能反作用于建筑的内容,并对建筑内容起着一定的影响和制约作用。所以在对公共建筑进行造型艺 术的创作时,力求内容与形式达到高度的统一,才有可能获取完美的艺术形式。
二、空间的围透划分与序列导向
空间序列与导向的构思与设计,涉及的问题是多方面的,有功能要求的问题,也有艺术构思问题,同时还有风格和 形式等问题,但其中人在运动中所观赏到的各个空间的综合效果,则是空间序列与导向中的关键问题,这恰是现代建筑 流动空间的主要成就。
墨西哥国立人类学博物馆
二、空间的围透划分与序列导向
二、空间的围透划分与序列导向
西班牙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
二、空间的围透划分与序列导向
日本龙安寺枯山水
二、空间的围透划分与序列导向
日本BICOM办公室
二、空间的围透划分与序列导向
中国苏州博物馆
二、空间的围透划分与序列导向
在公共建筑的划分空间的方法上,概括以下几类: (1)空间组合中界面的围透,是空透一些还是封闭一些,两者的效果是迥然不同的,需要依据设计意图而定。
荷兰阿纳姆艺术中心
(3)均衡与稳定
法国卢浮宫
中国上海世博会中国馆
(4)节奏与韵律——连续
法国蒙彼利埃的人体博物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共建筑的空间艺术第1章绪论1.1 的概念及性质艺术在建筑设计中的空间处理作用,也可以是建筑功能的外延,同时他还承载很多文化和观念上的作用,这些都是可以作为一项专题深入探讨的。
建筑作品也必然要表达出某种特定的涵义,或者说是某种象征,这些都属于艺术的范畴。
1.2 研究背景及意义公共建筑中空间的关系配置源于头脑的排序能力和空间秩序之间的某处,社会的关系正是内在地通过这种方式,才在空间中得以领会。
建筑是一种文化,校园建筑是校园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而高校学生活动中心建筑以富有多重文化属性,成为大学校园中最具有个性的建筑,并且是校园中最能引起师生瞩目的场所之一。
高校学生活动中心建筑不同于休闲娱乐场馆及竞赛体育场馆,它具有强烈的文化教育内涵和个性,并且有很强的时代感。
它既要强调文化传统,又要体现文体建筑的时代特点。
作为社会物质文化的一部分,既要满足师生的物质生活需要,又要满足一定的审美需要。
作为学校文体活动、竞赛交流的一部分,高校学生活动中心建筑也是一种艺术行为。
既是使用功能和美感的统一,又是科学与艺术的统一。
它并不描写具体的生活实践,而是通过综合运用建筑的艺术语言,构成意境,形成独特的艺术形象,引起人们审美感受。
同时,其本身的内容及由此延伸的文化内涵,都可能给学生多方面的教育、熏陶和启迪。
随着高等教育理念的转变和发展,高校学生活动中心建筑得到空前的发展和重视,文体建筑型式也发生了转变。
1.3 研究对象本文通过分析目前公共建筑空间艺术创造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总结出现代公共空间艺术的分类,创作形式和手法。
并提出一定的见解。
第2章公共建筑空间的艺术分类2.1 空间的层次与序列空间的关系配置源于头脑的排序能力和空间秩序之间的某处,社会的关系正是内在地通过这种方式,才在空间中得以领会。
这样,如在形体中一样,我们在空间中也发现了房屋的物质本性和更加完善的构形本性之间的分离,虽然前者已显示初步的关系特征,但与后者相联系的是精神和社会体验,而不是物质和个人体验。
2.1.1建筑尺度与空间建筑的尺度和空间应该是进行建筑研究的最基本的标准。
而这最基本的又是最难以说得清道得明的,无数的建筑大师为了追求自己心中想要表达的空间和尺度而呕心沥血。
现在我们就跟着前人的脚步来探索这最简单而最复杂的东西。
文化中心是人们交流和学习的场所,也是一座时代性、文化性、艺术性的建筑,有很强的标志性。
要求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文化需求和民族文化传统等因素,在满足当前适用需要的基础上,适当考虑留有发展余地。
要求建筑符合安全、卫生和使用功能等方面的基本要求。
文化中心作为艺术、技术、功能相结合的一个复杂的综合体,文化了解文化建筑对一个城市的影响,更能进一步培养我们对文化建筑的认识,深化我们现中心建筑更能反映出环境与建筑,人的关系。
通过本文化的中心的设计,不仅可以深刻阶段的知识也让我们学会用现阶段的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功能,形式与工程技术经济的能力。
2.1.2封闭与开敞性传统的中国建筑是封闭式的,是一种筑高墙,围大院的建筑,它的外部空间是冷漠的,对建筑的外部空间没有足够的重视。
有开敞,流动的特点,意念空间的设计也是限定区域的重要手段。
例如美国的福特希乐学院的外部空间设计,建筑师采取了独特的空间布局,强调了不同的功能分区,空间的延伸和渗透内外空间及外部空间的相互延伸及渗透是空间的连续和相互作用造成的时空的连续。
如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借景与对景都是空间的延伸和渗透手法的运用。
人们向往户外环境的诸多优点,回归自然。
特别是强身健体和愉悦身心更需要充满自然气息的室内环境。
复归自然,不仅有不可估量的精神作用,也有节能和保护环境的生态学意义。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高品质问题生活的追求,复归自然己成为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
空间本是人为,既要求避开自然界的不利影响,也应保持于人有利的因素,如阳光、空气、景观、气息等。
2.1.3 内外部空间的延展建筑物并不是一个单独的独立空间,它与周围的环境空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建筑的内外部空间与室外环境相融合是完美的结合,让我们以建筑大师库哈斯的空间艺术手法来解读这个问题。
2.2 空间与建筑的文化地域性建筑是经济、技术、艺术、哲学、历史等各种要素的综合体,作为一种文化,它具有时空和地域性,各种环境、各种文化状况下的文脉和条件,是不同国度、不同民族、不同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在建筑中的反映,同时这种文化特征又与社会的发展水平以及自然条件密切相关。
但对于从事这个专业的人来说,艺、术这两个字对建筑设计应该是极为完美的概括,因为从完成的建筑作品上讲,的确融入了创作者精神世界的很多丰富内容,同时建筑作品也必然要表达出某种特定的涵义,或者说是某种象征,这些都属于“艺”的范畴。
建筑空间环境所凸现的外部特征作为建筑师将情感与气氛传递给使用者的工具,应该在其内在属性上符合、满足人的物质与精神需求。
由于建筑空间环境的外显形象在人的运动和感知过程中表现为一种线型的、连贯的、延续的状态,其本身在实体与空间上的连续性即成为人形成合理的整体感知以及形成生活体验过程中的重要特质。
住宅建筑所表现的是生活的艺术,工业建筑则表达出科学与技术的内在美感,而按照此类说法,园林建筑大概要给人一种幽静、怡然自得的休闲体验。
凝固的不仅仅是建筑艺术,而且是不同时代的社会文化、历史文化、民族文化、地域文化、政治文化等等。
北京在不同的文化的交汇中,在不同体制文化的塑造下形成了独特的面貌。
2.2.1 现代建筑的传统空间意境要创造有秩序而丰富的外部空间,就要考虑空间的层次。
而对于运用空间就要有空间导向,就要有序列,有高潮和过渡。
外部空间的序列通常表现为“开门见山”和“曲径通幽”两种。
多元化设计思潮的今天,文化性的介入已不可避免,其介入的方式是多重性的。
通过环境艺术概念的设计、空间设计、色彩设计、材质设计、布艺设计、家具设计、灯具设计、陈设设计,均可产生一定的文化内涵,达到一定的隐喻性、暗示性及叙述性。
由于人们生活的自然环境、社会条件的局限,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社会发展历程的不同,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也就不同,因此,文化是一种社会状态的反映,是社会发展到较高阶段后表现出的对社会现象的理解,在全世界范围内,存在着很大的差别。
这种性质是指文化在发展中的强化与弱化的关系。
文化在发展的道路上有些文化现今一直在使用甚至比过去更加崇尚,而有些文化现今已经成为历史只是在生活中偶尔拿出来品味一下其中的意味。
设计过程是一个感悟的过程,不仅是对尺度的感悟,空间的感悟,对人性的感悟,而对待文化依然是一个感悟的过程。
必须把满足空间及人的功能需求放在设计的首位。
明白文化氛围是建立在功能需求的基础上。
环境艺术设计中文化渐进的特点是通过人对功能需求的变化而形成的。
所以在设计时不仅应尊重人及空间,更要懂得设计的目的是诠释空间而不是创造空间和改变空间。
2.2.2 空间与整体环境协调建筑环境的整体艺术成为新的追求,是要用城市的观念看建筑,要重视建筑群的整体和全局和协调。
以及建筑与自然的关系,在动态的建筑发展中追求相对的整体的协调美和次序的真谛。
建筑的价值在于空间的舒适度,建筑的意味在于空间的交错开阖,景致丰富的庭院,贯穿其中的连廊,是空间交流的语言,站在二层的连廊俯视一层的庭院或于一层的院落仰视层层的外廊,都是我们渴望达到的空间与人的交流互动。
勒·柯布西耶提出,城市空间中,分为劳动空间,居住空间,休闲空间这三个实体概念,还有一系列与之相关的交通关系概念,这是根据空间的使用功能来划分的。
我认为,还可以根据空间的独立程度来区分空间类型,城市空间的营造,不仅包括街道开敞空间,建筑封闭空间,也包括建筑与街道之间的半开敞空间,建筑与建筑之间的共享空间,甚至是建筑屋顶,广场和街道之间的或连续,或跳跃的空间。
多种多样的空间是构成趣味城市的一个重要要素。
结论建筑是一种文化,怎样更好地发挥多功能文体建筑的综合效益;怎样营造融入校园文化之中的具有个性的多功能文体建筑是建筑师所面临的重大课题。
“多功能”是高校学生活动中心建筑发挥综合效益所必须具备的首选条件。
探究建筑的文化结构和空间布局合理方式,树立一种“以人为本”的创作指导思想,提出以“功能为依据”、以“环境为依托”的创作方法。
参考文献[1] 龚锡雨:《探讨学校多功能体育馆的设计》,《湖北工学院报》,2001.9[2] 周逸湖、宋泽方:《高等学校建筑规划与环境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4[3] 胡仁碌:《休闲娱乐建筑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4] 鲍家声,杜顺宝:《公共建筑设计基础》,南京工学院出版社,1986[5] 刘芳,苗阳:《建筑空间设计》,同济大学出版社,2001.4[6] 詹姆斯.斯笛尔:《剧院建筑》,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6[7] 诺伯格.舒尔茨,尹培桐译:《存在、空间与建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0.6[8] 刘俊彦:《校园建筑和校园文化初探》,《江西建筑》,1999. 10[9] 李道增:《博观,制宜,场所精神》,《建筑百家言》,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3[10] 日本建筑学会著:《学校建筑设计计划与实例》,大佳出版社,1982[11] 梅季魁:《大空间公共建筑发展趋势与设计对策》,《建筑学报》,1996.3[12] 高冀生:《高校校园建设跨世纪的思考》,《建筑学报》2000.6[13] 张棋:《承燕园百年风貌展建筑时代特色》,《建筑学报》,1998. 5[14] 古蓉:《多功能厅堂视线浅析》,《成都建筑》,第19卷第4期[15] 左玫:《彰显建筑的历史风采》,《时代建筑》,2001.4[16] 张鹏举:《创作与定位》,《新建筑》,2001. 1[17] Brian Edwards, University Architecture, Great Britain, Spoon Press,2001.5[18] Mary Ann Steane, Sustainability Anyone? Environmental Awareness In Design, World Architecture,20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