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历史二轮复习 古代中国华夏文明的奠基(春秋战国时期) 2018.1
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中外古代文明的演进第1讲古代中华文明的奠基与初步发展——先秦、秦汉练习
第 1 讲古代中华文明的奠定与初步发展——先秦、秦汉(1)先秦是中华文明的勃兴期间。
其经历了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再到封建社会的发展过程;生产力不停进步,精耕细作的农耕经济模式逐渐确定;中华文化萌发,形成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2)秦汉是一致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奠准期间。
其创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为此后历代封建王朝所沿袭;农耕经济进一步发展;此期间的文化是先秦文化成就的总结和升华。
先秦 ( 太古—公元前221 年) 是中华文明的奠准期间,秦汉( 公元前221 年至公元220 年 )是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初步发展期间。
1.政治上:从分封制、宗法制渐渐发展到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一方面,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渐渐增强;另一方面,官僚系统渐渐取代了贵族系统,专制皇权渐渐形成。
权利高度集中的政治系统确定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础,成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一大特点。
2.经济上:由原始农业向小农经济演变,农耕经济成为中国古代经济的主体。
小农经济形成并成为中国古代经济的基本形态;土地制度由土地国有的井田制向封建土地私有制转变。
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手工业、商业也获取了很大发展。
3.思想文化上:思想领域经历了从“百花怒放”到“独尊儒术”的演变,中国传统文化奠定和发展起来,儒学官方化得以确定;文学艺术的发展拥有鲜亮的时代特点;商朝的甲骨文已经是比较成熟的文字;有东方特点的适用性科学流行。
阶段政治经济文化(1) 早期国家出现,逐(1) 农业:原始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是刀耕火种;农业步形成以王位世袭制、分封制和宗法制工具以石器为主,出现少许(1) 历法:夏代时出现《夏夏、商、青铜农具;土地制度是井田小正》,商朝改良为“殷西周(约为主要内容、以“家制。
历”。
国一体”为主要特点(2) 手工业:夏、商、周时(2) 文字:最早的原始文字公元前2070 年—的政治制度。
(2) 神权与王权联合;期被称为“青铜时代”;官是“图画文字”,至商朝汉公元前营手工业推行工商食官制字已形成完好系统,甲骨文771 年)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度。
二轮复习古代中国华夏文明的奠基夏商周时期
发展:商 鼎盛:周 瓦解:春秋
封建社会开端:战国
周分为西周(公元前1046-公元前771)
东周(公元前770-公元前221) 春秋:公元前770-公元前476 战国:公元前475-公元前221
胸怀成才之梦 走进曲阜一中
考纲描述
考纲描述
模块
教材方位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政治文明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农业:夏商周时期,农作物品 种、耕作技术和农田水利都有 较大发展;石器锄耕
手工业: 青铜铸造
商业:交通工具种类很多
历法 《夏小正》
公元前1600年,汤,都
商朝
城亳--殷 王权与神权相结合
实行宗法制
农业:井田制
手工业:青铜铸造繁盛,司母 戊鼎、四羊方尊;原始瓷器 商业:职业商人
甲骨文:比较 成熟的文字 金文 青铜铸造艺术
演变和书画
的发展
2016全国卷Ⅲ,24
字形演变(文字的频繁使用) 西周与商代的铭文(重视历史传承)
对于先秦时期相关知识点的考查,主要侧重于政治史与文化史。政治史主要考查 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如分封制与宗法制。经济史主要考查的是重农抑商政策。 而文化史则侧重于“百家争鸣”现象的考查。
复习备考时,一是要理解分封制与宗法制的特点、关系,特别是宗法制的影响; 二是识记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理解并区分各个流派的思想特征; 三是注意中西历史比较分析,如与古希腊民主政治和人文精神的对比分析。
特点。尚未形成中央权力的集中;实行贵族政治
经济
农作物品种、耕作技术和农田水利都有较大发展, 青铜铸造为代表的手工业发达
经济发展促进了我国古代精神文明的进步。甲骨 文化 文是比较成熟的文字;《尚书》是我国最古的史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中华文明的奠基——先秦史 课前学案
中华文明的奠基——先秦史课前学案二轮复习说明:主题:以时间(通史)为线索,以时代特征为中心,串联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基本特征及重要事件。
目标:建立时空观和时序概念,准确理解历史阶段特征。
一、时空、重大事件、基本线索先秦史是指我国秦统一以前的历史时期,它经历了从原始社会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阶段;是国家产生和完善的重要时期,是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中华文明的奠基时期。
二、思考两个重要时期阶段特征1、西周(前11世纪------前771年)——奴隶制的强盛时期2、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转型时期:春秋战国(东周约公元前8C—3C)三、基础知识巩固与强化考点一先秦时期政治文明的构建1.早期政治制度的内容(1)王位世袭制:指王位由一个家族世代承袭的制度,是继“禅让制”(民主推举部落联盟首领)之后出现的一种政治制度。
这样,政治权力由“传贤”变成“传子”,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公天下”变为“家天下”。
随着王位世袭制的确立,以国王为中心的国家机构体制也随之建立起来。
(2)分封制:是一种地方行政制度,服务于王权。
核心是封邦建国,广封诸侯,以藩屏周。
分封对象有王族、功臣与古代帝王的后代。
周王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加强了统治。
(3)宗法制:源于父系家长制,实质是以区分嫡庶之间权力分配为核心的宗统关系。
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本质是家族制度的政治化。
(4)礼乐制:是西周典制的重要内容,是各级贵族的政治和生活准则。
它以“礼”来区别宗法远近等级秩序,以“乐”来和同共融“礼”的等级秩序,主要涉及社会习俗、国家关系、军队征伐、典章制度等。
2.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1)贵族政治: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结构。
(2)地方分权:各诸侯国有相对独立性,尚未形成中央高度集权。
如商朝内外服制度(方国联盟)、西周的分封制。
(3)等级森严:形成“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大宗、小宗之间存在严格的政治隶属关系。
(4)稳定延续:夏商周政治制度前后沿袭,具有相对的延续性和稳定性。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一先秦时期—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奠基
指( )。
A.分封制
B.宗法制
C.等级制
D.世袭制
2020/3/5
【例3】“分封制是建立在方国联合体上的血缘性国家, 秦以后才是地缘性(即民族性)国家。”此观点的主要依 据是( ) A.最高统治者的行政权力不同
B.地方行政的组织方式不同 C.能够直接统治的区域不同 D.选拔官员的途径不同
【例4】战国以前,“百姓”是对贵族的总称;战国以 后,“百姓”成为民众的通称。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 原因是 ( ) A.分封制的加强
科技:发明了__________ 文学:春秋时期的______、战国时期的________ 艺术:战国出现了专门的艺人_____
耕作方式的演变:______-_______-_______; 政治制度的不断进步:禅让制-________-________
2020/3/5
2020/3/5
【阶段特征】 先秦是指中国有史以来至秦统一以前的漫长历史时期。这段历史涵盖了中
2020/5
【例1】《禹鼎》铭文记载:噩侯反叛伐周,厉王命禹出 征,生获其君.这反映了( ) A.分封制趋向衰落,尚能维护王权 B.宗法制度开始瓦解 C.封国实力削弱,周王权力加强 D.周王铸鼎显示权威
【例2】它“实质上是将周王和其子弟之间的亲族关系
直接转化成一种国家组织形式”。材料中的“它”是
B.宗法制的衰落 C.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D2.020/3井/5 田制的推行
【例7】从《西周分封示意图》中能看出哪些历史信息?
(1)分封对象有:王族、功臣 和先代帝王的后代;同姓子 弟是分封的主体,大多被分 封到重要地区。 (2)地缘政治:同姓与异姓诸 侯的封国交错在一起,用同 姓诸侯来控制异姓诸侯,达 到“封建亲戚以藩屏周”之 目的。 (3)分封的诸侯国名成为今天 的地名,如山东省称“齐鲁 ”或“鲁”,山西省简称“ 晋”等。姓氏的来源
高三2018级二轮复习通史
2018年高三历史二轮复习讲义专题一中国古代史(1840年以前-----)【复习指导】1时间:2阶段:(1)原始社会: (2)奴隶社会: ( 3)封建社会:【内容总结】1、古代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可分为五个时期:起源奠基时期、形成和发展时期、曲折发展和鼎盛时期、继续发展时期、繁盛与危机并存时期。
2、古代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基本内容有:(1)政治上: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2)经济上:小农经济的确立与发展精耕细作农业技术不断进步,土地私有制的确立与发展;以纺织业、陶瓷业、冶炼为代表的手工业的发展;商业与城市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
(3)文化上: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宋明理学、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辉煌的科技成就;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法绘画的发展、灿烂的文学成就、多姿多彩的戏曲有艺术。
第一阶段古代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奠基时期:先秦文明(约170万年前---前221年)【阶段特征】夏商西周时期是我国由原始社会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历史阶段,形成了农耕经济的雏形;是国家产生和初步完善的重要时期,建立了以血缘为纽带的政治制度——世袭制、分封制,对古代中华民族的政治观以及伦理产生了深刻影响,标准着中华文明的起源。
春秋战国时期是国家产生和完善的重要历史阶段,是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处于社会转型时期,新旧交替、除旧布新成为社会发展的主题,这一时期出现的政治制度、经济形式、思想文化奠定了古代中华文明的基础。
【知识梳理】1、政治上:(1)原始社会---禅让制(2)夏商西周:①启以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②商朝政治特点:③西周: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
(3)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4)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各国推行变法,以秦商鞅变法为代表,打破了旧的权利秩序,分封制逐渐崩溃,开始出现郡县制,形成中央集权的雏形。
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第1讲 古代中华文明的奠基、形成和发展(含最新模拟试题,含解析)
【创新设计】(教师用书)2015年二轮专题复习第1讲古代中华文明的奠基、形成和发展(含2014年最新模拟试题,含解析)【专题考纲·重点解读】(教师用书独具)表现走向“闭关锁国”,开始落后于世界潮流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是近现代欧美国家法律的源头经济文明(1)“男耕女织”、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是古代中国社会的基本经济模式(2)“重农抑商”政策下的手工业和商业有一定的发展,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缓慢发展,但始终未能突破自然经济的束缚海上贸易兴盛,奴隶制工商业发达,推动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兴起与繁荣思想文明(1)以儒家思想为主流的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对中国乃至世界影响深远(2)古代中国传统科技发达,思想文化繁荣古希腊的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都关注社会,研究人,体现了希腊文化的理性精神和人文主义的本质,古希腊成为西方人文精神的发源地第1讲古代中华文明的奠基、形成和发展——先秦、秦汉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时间断限先秦(远古~公元前221年)是中华文明的勃兴阶段秦汉(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是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阶段线索特征政治从分封制、宗法制逐渐发展到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一方面,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逐渐加强;另一方面,官僚体制逐渐代替了贵族体制,专制皇权逐渐形成。
权力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成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一大特征经济农耕经济是中国古代经济的典型特点。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春秋战国时期形成以家庭为单位的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成为中国古代经济的典型形式;在此基础上,手工业、商业在先秦、秦汉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文化(1)思想领域:经历了从“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的演变,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2)文学方面:《诗经》和楚辞分别成为我国古代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阶段性文学成就表现为汉赋(3)科技方面:形成了东方特色的实用性发明创造一、政治上:从周代“天下共主”到秦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与发展1.商周的政治制度(1)商周实行王位世袭制,西周实行以王族为主体的分封制,周王成为“天下共主”;春秋战国时期,分封制崩溃,形成诸侯混战、社会变革局面。
通史复习:古代中华文明的奠基
1.奠基:先秦时期
2.发展:秦汉时期 3.繁荣:隋唐时期 4.进一步发展:宋元时期 5.衰落:明清时期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
古代中华文明的奠基 ——先秦
开端:夏 发展:商 原始社会 奴隶 社会 鼎盛:西周 BC1046-BC256 瓦解:春秋 BC770-BC476 封建 社会 战国 开端 BC475BC221
总的意义:推动了社会进步(社会形态转变),促进了经 济繁荣,壮大了国力,为秦国的富国强兵和后来统一全 国奠定了基础,对秦国以至中国历史的发展都起了重要 作用。
商鞅最终被诬告遭受车裂而死,商鞅变法 失败了吗?
商鞅
认识:
(1)改革充满阻力,有时会付出沉重代价,必 须坚持不懈,克服阻力 (2)改革也是一场革命,是国家富强、社会进 步的重要动力,必须顺应潮流、与时俱进
措施
求 富 奖励军功,实行二 十等爵制(严禁私 强 斗)
积极作用
大大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也为人们 争取更高的社会地位提供了一个途 径
兵
废除世卿世禄制
加 强 集 权 习 俗
瓦解了宗法制,打击奴隶主贵 族特权,提高了战斗力
改革内容中哪些措施有利于强兵?
满足了应对战争的需要
改革内容中哪些措施打击奴隶主贵族利益,顺应 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潮流 ? 措施 积极作用 求 废井田,开阡陌 废除奴隶制经济基础,确立封 建经济基础 富 强 废除世卿世禄制, 兵 鼓励… 否定宗法制,打击奴隶主贵族特 权,提高战斗力
如何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
1、大变革: ①政治:宗法分封制遭破坏,新的阶级关系产生。 (直接原因:王室衰微,礼崩乐坏) ②经济:井田制遭破坏,土地私有制确立. (原因:铁器牛耕使用提高了生产力) ③思想文化:出现百家争鸣局面,科技文化也取得了较 快发展。 (直接原因:各家学派纷纷提出解决社会问题 的方案)各国改革变法(法家学说),以求富国强兵, 顺应时代发展潮流. 2、大动荡:争霸和兼并战争频繁,以求发展壮大.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奠基+课件--2024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
三、春秋战国时期
阶段特征 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大动荡、大变革、大发展
经济
从木石骨蚌、青铜农具到铁农具和牛耕,社会生产力提高; 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产生,封建经济迅速发展; 从千耦其耘到小农经济开始形成; 工商食官被打破,私商、私营手工业兴起、重农抑商。
治:《九刑》
格规定, 城邑大致分为三等
商周之变:
政治:①神权与王权结合;②血缘与政
治国思想:由王权与神权结合到王权与族权结合
治紧密结合,家国同构;③等级森严;
地方制度:由内外服到分封制,形成天下共主的局面 ④原始民主传统制约君主权力,尚未实
社会思想:由商朝重神到西周敬天保民
现集权,但是中央和王的权力不断增大
务官;②地方实行内外服制度;(3)法律:
税;商人出现,商业主要掌握在官府
《汤刑》
和贵族手里,实行工商食官。商周时
西
周 ⑴文化:金文(铭文)和青铜器;“敬天保民” 期出现契约。商朝时,城市已初具规
BC1046 — 以人为本、明德;贵族垄断教育“学在官府” 模,宫殿位于城市中心。周朝,营建
—771
⑵政治: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礼乐制(3)法 城市形成制度,选址、面积等都有严
及其演变的内在动因。
高考考情分析
时间
全国卷
2021
【甲卷】 春秋思想家主张
【乙卷】 社会经济发展
2022
【甲卷】 春秋战国思想家
【乙卷】 青铜器铸造、商鞅变法
2023
【甲卷】周朝等级制度 孔子“乐教” 【乙卷】社会经济发展 【课标卷】百家争鸣、 社会文明演进
备考复习
(1)政治地上方卷: 福建·史学社研究会(文文献明与考演古进互证;)考古/史学研究; 湖湖北南··等《级诗早制经度》期国家特征山广;东东商··百南鞅家北争文变鸣化法交流;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1 中华文明的曙光与奠基——先秦、秦汉时期名师课件
解析 答案
-7-
3.(2016课标全国Ⅲ,24)周代青铜器上的铭文与商代相比,字数越来
越多,语句也愈加格式化。这些铭文大都记述个人业绩,追颂祖先
功德,希冀子孙保用。这表明西周时( )
A.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文字体系
B.形成了重视历史传承的风尚
关闭
C本.宗题法主制要考度查受周到代了的严文重字的。挑根战据“周代青铜器上的铭文与商代相比,字数
D越.来青越铜多器,语的句功也用愈发加生格重式大化改”可变知,此种铭文商代已经存在,只是字数和语
句发生了变化,故A项错误;根据“这些铭文大都记述个人业绩,追颂祖先功
德,希冀子孙保用”可知,祖先的功绩被记录和传承,有利于形成重视历史传
承的风尚,故B项正确;材料中的铭文是记述祖先业绩,这是重视宗法传承
的表现,不是挑战宗法制度,故C项错误;根据题干中商周时期铭文的内容, 关闭
D正.确王;国王控国由制之的前区的域独日立益到扩接大受中央直接管辖,反映出王国控制的区域日 关闭
益C 减少,故D项错误。
解析 答案
-10-
6.(2016课标全国Ⅲ,25)东汉王充在《论衡》中说:“萧何入秦,收拾
文书(国家档案文献),汉所以能制九州者,文书之力也。”其意在说
明,西汉成功地实现对全国的统治,是因为汉初( )
-14-
10.(2017课标全国Ⅱ,24)下图为春秋战国之际局部示意图。当时,范 蠡在陶、子贡在曹鲁之间经商成为巨富,这一现象反映了( )
关闭
A本.题区主域要位考置查影春响秋商战贸国发之展际商业的发展。根据图示,陶、曹、鲁均处于黄 B河.中争下霸游战地争区促,经进济经相济对交发往达且相距较近,有利于商贸发展,故A项正确;争 C霸.战交争通往条往件导决致定社地会方生经产济的状破坏况,影响经济的交往,故B项错误;图示中没 D有.陶城、市曹规、模鲁扩之大间推的动相商关业交通繁信荣息,故C项错误;材料主要讲述范蠡和子贡
2018大二轮高考总复习历史通史版课件:第01讲 先秦、秦汉时期中华文明的奠基与发展 精品
术并未发明,文字的书写材料变化不大,基本上都是以竹简和丝帛为主,故B项错
误;各国变法的重点是富国强兵,与这一变化的关系不大,故C项错误;秦朝建立 后实行“书同文”,与材料时间“西周与战国”不符,故D项错误。
5.(2017·全国卷Ⅲ)《史记》记载,西汉前期,从事农牧业、采矿业、手工业 和商业的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而致富,“大者倾郡,中者倾县,下者倾乡里
栏
目 导 航
02
01
重温经典知考情
通史梳理固基础
03
深化突破压考向
01
重温经典知考情 1.(2017·全国卷Ⅰ)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
(今河南淇县);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封召公奭于燕,都蓟(今 北京)。分封( A )
A.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
B.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 C.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
B项错误;根据“大者倾郡,中者倾县,下者倾乡里者,不可胜数”可知很多人发
家致富,说明当时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故C项正确;“大者倾郡,中者倾县,下 者倾乡里者”反映了当时人民的富有,而这些富人并非都是豪强地主,财富多也不 能说明控制了郡县,故D项错误。
6.(2016·全国乙卷)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汉代崇尚儒学,尊《尚书》等五
部书为经典,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却不在“五经”之中。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 C ) A.“五经”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 B.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 C.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 D.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
2018届二轮复习 古代中国华夏文明的奠基(夏商周时期) 2018.1
胸怀成才之梦 走进曲阜一中
重难点问题解读
●西周的宗法制
(1)含义:是把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的一种制度。用父系 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2)目的:为了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 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3)特点:①嫡长子继承制;②大宗和小宗的关系是相对的;大宗 与小宗家族等级关系和政治隶属关系;③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相结 合,呈现“家国一体”的特点 (4)对当时作用: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 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有利于强化王权,把“国”和“家”密切地结合在一起 (5)对当今影响: 积极:①有利于家庭和睦②有利于民族团结、社会和谐和祖国统一 消极:①任人唯亲,违背平等、法制意识;②容易出现重男轻女的 现象。
胸怀成才之梦 走进曲阜一中
提升精炼
胸怀成才之梦 走进曲阜一中
针对性训练
1.(2017课标全国Ⅰ,24)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 歌(今河南淇县);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封召公奭于燕,都 蓟(今北京)。分封( ) A.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 B.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 C.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 D.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
胸怀成才之梦 走进曲阜一中
考情分析
考纲考点 高考试卷
2017全国卷Ⅰ,24
命题思路
分封制(文化认同) 西周的都城(“雅言”) 分封制的瓦解(战国时期的墓葬)
商周时期的 2014全国卷Ⅱ,24 政治制度 2013全国卷Ⅰ,24 夏商周时期 的经济 汉字的起源 2017全国卷Ⅲ,24 演变和书画 2016全国卷Ⅲ,24 的发展
胸怀成才之梦 走进曲阜一中
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 第1讲 中华文明的奠基与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形成、发展 先秦、秦汉时期练习-人教
第1讲中华文明的奠基与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形成、发展:先秦、秦汉时期(建议用时:45分钟)一、选择题1.(2019·内江一模)据《史记·殷本纪》载:“帝乙长子曰微子启,启母贱,不得嗣。
少子辛,辛母正后,辛为嗣。
帝乙崩,子辛立,是为帝辛,天下谓之纣。
”据此可知( ) A.商朝初期“家天下”制度开始形成B.商朝末期“分封制”已经走向成熟C.商朝初期“中央集权制度”正式确立D.商朝末期实行了“嫡长子继承制”解析:选D。
“启母贱,不得嗣。
少子辛,辛母正后,辛为嗣”表明辛为嗣的原因是辛母为正后,据此可知商朝末期已经实行了“嫡长子继承制”,故选D项;禹死后,其子启继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说明夏朝“家天下”制度已经开始形成,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王位继承的问题,与分封制无关,而且分封制走向成熟是在西周时期,排除B项;中央集权制度正式确立于秦朝,排除C项。
2.(2019·株洲二模)在周代,天子要“抚诸侯”,诸侯要“尊天子”,“亲亲故尊祖,尊祖故敬宗,敬宗故收族,收族故宗庙严,宗庙严故重社稷,重社稷故爱百姓”。
材料主要体现了( )A.全社会应相亲相爱,抵御外族B.政权族权一体的国家观念C.统治者应以德治民,反对苛政D.诸侯对天子应履行的义务解析:选B。
由材料“亲亲故尊祖,尊祖故敬宗,敬宗故收族,收族故宗庙严,宗庙严故重社稷,重社稷故爱百姓”可知,周朝用宗法制维系宗族管理,再扩大化到政权,这体现了政权与族权结合的国家观念,故选B项;材料内容主要是通过宗族管理来维系政权,没有体现抵御外族,排除A项;材料中体现了统治者要“爱百姓”,但这不是材料的主体思想,材料主要体现通过强化宗族管理来维护统治,排除C项;由材料“天子要‘抚诸侯’,诸侯要‘尊天子’”可知,周天子与诸侯间具有相互的义务,排除D项。
3.(2019·某某教考联盟三模)商代和西周的文字是统一的。
春秋以降,关东各国文字日趋分化,俗体流行。
高考历史专题:古代中华文明的奠基与形成
二轮通史历史 第一讲 古代中华文明的奠基与形成——先秦、秦汉
抓主干 宏观把握·微观突破
明考向 命题探究·多维讲练
课时作业
将中国古代史分为先秦时期、秦汉魏晋时期、隋唐宋元时期、明
步骤一 清时期,从中华文明的勃兴、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与发展、成熟 通史复习 ⇒ 与繁荣、辉煌与迟滞四个时期,以通史概览、考点整合、命题探
1.“百家争鸣”中的主要治国理念
(1)儒家推崇“人治”,治国时偏重人的作用,强调道德感化,实行仁政, 带有民本思想,即所谓的“王道”。
(2)法家提倡“法治”,即强调法的作用,主张用严刑峻法来统一人们的思 想和行为,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即所谓的“霸道”。
治
而形成官僚政治
权力执掌由贵族到官僚
国家权力由商周时期的世袭贵族把持到秦朝由皇 帝任命的职业官僚掌握
二轮通史历史 第一讲 古代中华文明的奠基与形成——先秦、秦汉
抓主干 宏观把握·微观突破
明考向 命题探究·多维讲练
要旨二 田园风情——从刀耕火种到精耕细作的农耕文明
1.古代中国耕作方式的演进 发展阶段 耕作方式变化
二轮通史历史 第一讲 古代中华文明的奠基与形成——先秦、秦汉
抓主干 宏观把握·微观突破
明考向 命题探究·多维讲练
课时作业
第一讲 古代中华文明的奠基与形成 ——先秦、秦汉
二轮通史历史 第一讲 古代中华文明的奠基与形成——先秦、秦汉
抓主干 宏观把握·微观突破
明考向 命题探究·多维讲练
课时作业
抓主干 宏观概览·微观突破
抓主干 宏观把握·微观突破
明考向 命题探究·多维讲练
课时作业
整合二 经济上——从粗放经营到精耕细作
1.农业
2018届历史二轮复习-古代中国华夏文明的奠基(春秋战国时期)--2018.1PPT课件
2021 胸怀成才之梦 走进曲阜一中1
考纲描述
考纲描述
模块
教材方位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政治文明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人教版)
版块
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必修Ⅰ)
(1) 农业的主要耕作 物质文明 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方式和土地制度
版块
第1课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2) 手工业的发展 (必修Ⅱ) 第2课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
(3) 商业的发展
第3课 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 精神文明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争鸣
版块
第1课 百家争鸣
(必修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021 胸怀成才之梦 走进曲阜一中2
考情分析
考纲考点 高考试卷
春秋战国时 期的政治
2013全国卷Ⅰ,24
春秋战国时 2015全国卷Ⅰ,24 期的经济 2017全国卷Ⅱ,24
2021 胸怀成才之梦 走进曲阜一中 3
知识整合
2021 胸怀成才之梦 走进曲阜一4中
知识整合
政治
经济
思想 科技文学艺术
春 秋 战 国 时 期
(2权 侯 强 分 诸 封 宗 发 渐 主 争 不 商 六公2国封侯,生失的 霸1旁 大 的鞅断 国元年的制擅小,去现 与落 ; 地变;,统前秦)周力遭自宗周了象 兼, 位宗法一7国天7量到进取王天也 并法有;;全0秦进子~逐破行代室下频战制些国灭行前大渐坏分大逐共繁争、诸,农李江修鞅制有形手手出商局商政冰堰变,制工现建面业成工业兴策主 和 法 确 ; 业 人郑 被: 业 : 起 :持 郑 废 立 小 为 工国 打铁 商 重:修 国 除 土 农 主 冶渠 破犁 业 农以建 主 井 地 经 导 铁牛 官 抑; ,官都 持 田 私 济 ; ;耕 营 商营商 私;百 儒 道 法 墨家家 家 家 家:争 : : :孟 荀 庄 商 李 吴韩鸣 孔 老 墨子 子 鞅 悝 起子非子 子 子子
新人教版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1.1.1 第一讲 中国古代文明的奠基与初步发展:先秦、秦汉(含解析)
第一讲中国古代文明的奠基与初步发展:先秦、秦汉步骤一通史概览一目了然[阶段特征]先秦是我国由原始社会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历史阶段,是国家产生和完善的重要时期,是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是中华文明的奠基时期。
秦汉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初步发展时期。
[整体感知]1.政治上:从分封制、宗法制到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逐渐加强,官僚政治逐渐取代贵族政治;权力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奠定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础。
2.经济上:经历了由原始农业到小农经济的演变,农耕经济是中国古代经济的主体。
小农经济形成并成为中国古代经济的基本形态;土地制度由井田制向土地私有制转化。
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手工业、商业也得到了很大发展。
3.思想文化上:从“百家争鸣”到儒学独尊,儒学官方化得以确立,中国传统文化奠基和发展起来;文学体裁多样;实用科学兴起。
考点整合一一突破[主干知识重构——理线索]整合一先秦时期(公元前221年以前)一、夏、商、西周时期(5)商业:官营局面被打破;抑商政策出现。
3.文化(1)思想:老子“无为而治”和朴素辩证法思想;孔子“仁”“礼”儒家思想体系形成;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2)科技:战国时期发明了指南仪器——司南;战国时期的《石氏星表》是世界上最早的星表;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算筹计算法。
(3)文学和艺术:《诗经》(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和楚辞体《离骚》;帛画《人物龙凤图》等。
·关注新教材、新观点·1.中华文明起源的特点(1)多元一体的格局①新石器时代:格局初步奠定。
其文化遗存从“满天星斗”走向“中原核心”。
②战国时期:以华夏族为主体的多元一体格局正式形成。
③从秦代开始,多元一体的文明格局发展为大一统的政治格局,并进一步巩固。
(2)源远流长,生生不息超过200万年的文化根系(旧石器文明遗存);上万年的文明起步(新石器文明遗存);五千年古国(中华文明的形成);两千年的中华统一实体(秦代以来的大一统局面)。
届历史二轮复习 古代中国华夏文明的奠基(春秋战国时期) 20181资料PPT课件
科技:战国时期出现 了司南
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 著作《甘石星经》 名医扁鹊 文学:《诗经》
《离骚》
艺术:绘画成为一种 独立的艺术;帛画 《人物龙凤图》
胸怀成才之梦 走进曲阜一中 5
阶段特征
胸怀成才之梦 走进曲阜一6中
阶段特征
社会大动荡,诸侯争霸,战争频繁,民族不断融合; 分封制、宗法制瓦解,礼崩乐坏,“礼乐征伐自天 政治 子出”变为“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奴隶制逐渐瓦 解,封建制度逐步确立;中央集权制萌芽,统一趋 势日益明显
重难点问题解读
胸怀成才之梦 走进曲阜一8中
重难点问题解读
●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和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
春秋争霸战争
战国兼并战争
性质 奴隶主大国的争霸
封建性质的兼并统一战争
不同点
规模
用少量军队在短时间内 决定胜负
几十万大军,时间长,死 伤多
代表 城濮之战
长平之战
战役 (公元前7世纪后期晋楚) (公元前260年秦赵)
胸怀成才之梦 走进曲阜一10中
重难点问题解读
●分封制最终走向瓦解的主要原因 (1)受封的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内具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如 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等。 (2)西周后期,王权衰弱,诸侯国的势力却日益壮大,维 持分封制的宗法血缘关系松弛。 (3)井田制逐渐瓦解,使分封制失去了存在的经济基础。 (4)战国时期,各国的变法(如商鞅变法),促使分封制逐 步走向瓦解。
分封制的瓦解(战国时期的墓葬)
小农经济的形成 商贸发展(春秋战国时期的商业) 字形演变(文字的频繁使用) 儒家思想(理想化的政治诉求) 孟子的思想
对于先秦时期相关知识点的考查,主要侧重于政治史与文化史。政治史主要考查 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如分封制与宗法制。经济史主要考查的是重农抑商政策。 而文化史则侧重于“百家争鸣”现象的考查。 复习备考时,一是要理解分封制与宗法制的特点、关系,特别是宗法制的影响; 二是识记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理解并区分各个流派的思想特征; 三是注意中西历史比较分析,如与古希腊民主政治和人文精神的对比分析。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知识点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知识点、易错点合集【中国古代史】【阶段特征】1、先秦时期(原始社会、夏商周、春秋战国,远古~BC221年):中华文明的奠基政治上:从公天下到家天下,家国一体的政治理念形成;血缘贵族政治,尚未形成权力的高度集中经济上: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从千耦其耘到男耕女织,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形成文化上:从神权至上到敬天法祖,重亲情人伦的文化观形成;百家争鸣,儒学兴起2、秦汉时期(BC221年~220年):中华文明的形成政治上:中央集权制度确立并完善,血缘贵族政治被官僚政治取代;大一统局面形成经济上:铁犁牛耕、土地私有制、小农经济、租佃关系更为普遍;丝织业、陶瓷业发展,重农抑商政策加强文化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家思想成为传统思想的主流;科技获得重大进步;汉字统一并简化为文艺的发展提供了条件3、魏晋南北朝时期(220-589):中华文明的发展政治上:国家分裂,政权更替频繁;民族融合成主流经济上:南方经济得到开发,,关注公众号:高中历史学习之苑,南北经济趋向平衡文化上:佛道盛行,儒家思想受到冲击;魏晋玄学4、隋唐时期(581-907):中华文明的繁荣政治上:三省六部和科举制使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完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经济上:农业经济繁荣;手工业、商业、对外贸易发展;经济重心加速南移。
文化上:儒释道并行并出现合流趋势;科技、文艺全面繁荣,中华文化圈开始形成。
5、五代十国辽宋夏金元时期(907——1368):中华文明的成熟政治上: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继续发展和完善;民族政权并立,国家由分裂逐步走向统一经济上:商品经济繁荣,南方经济获得较大发展,全国经济重心逐渐转移到江浙地区文化上:理学形成;科技发展出现高峰;文艺世俗化趋势明显。
6、明清时期(1368—1840):中华文明的转型政治上:君主专制空前加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巩固发展;封建制度走向衰落经济上:农耕经济高度繁荣,小农经济占主导;,关注公众号:高中历史学习之苑,商品经济繁荣,出现资本主义萌芽;重农抑商、闭关锁国阻碍社会进步,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中国开始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文化上:传统文化(宋明理学)仍然占据统治地位,八股取士、文化专制;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家对君主专制进行了猛烈抨击,反封建民主思想产生;传统科技集大成;西学东渐,近代科技传入;市民文化取得辉煌成就【专题线索】1、中国古代经济:自然经济占主导,商品经济亦发展。
历史二轮复习课件:中国古代文明的奠基---先秦
二: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 1.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1)原始社会:“刀耕火种”。 (2)奴隶社会:“石器锄耕” 。 (3)春秋战国时期开始:铁犁牛耕成为主要 方式。
2.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1)含义:以家庭为单位,以生产资料个体所有制 为基础,完全或主要依靠劳动者自己的劳动,独立 经营小规模农业,以满足自身消费需要为主的经济 形式。 (2)形成:春秋战国时期。 (3)基本特点:①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②农 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③生产的 主要目的是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缴纳赋税; ④实际上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4)弱点: ①分散性:属于一家一户的个体小生产。 ②封闭性: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相互之 间缺少交往和合作。 ③落后性:经营规模小,生产条件简陋,生 产资料有限,相对简单的生产工具、长期不 变的生产技术和容易满足的社会心理状态。 ④脆弱性:易受天灾苛政和土地兼并的影响, 特别是王朝政策的影响。
(5)评价: 小农经济在封建社会形成和发展 时期,基本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水平,有利 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在封建社会后期,随着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商品经济的日益发展, 逐步阻碍经济的发展。 (6)破产:鸦片战争以后外国廉价商品大量涌 入,农民和手工业者纷纷破产,小农经济开 始解体。
一:中国早期的政治制度
1.分封制 目的:维护周王朝的统治。 对象:王族、功臣、古代帝王的后代。 诸侯的权利和义务:建立侯国和再分封的权利;服 从周王的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 朝觐述职的义务。 作用:加强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扩大统治区域, 西周成为强国。 弊端:诸侯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后期王权衰弱,分 封制遭到破坏。
2.宗法制 概念:它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 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目的: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 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特点:嫡长子继承制;大小宗相对性。 影响: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利 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3.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互为表里,分封制是宗 法制的政治表现;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内核纽带。 4.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⑴王权与神权的结合; ⑵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⑶最高执 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胸怀成才之梦 走进曲阜一中
知识整合
胸怀成才之梦 走进曲阜一中
知识整合
政治 经济 思想 科技文学艺术
(公元前770~前 农业:铁犁牛耕; 221年)周天子大 李冰主持修建都 权旁落,有些诸 江堰和郑国主持 百家争鸣 侯国的力量逐渐 修建郑国渠;商 儒家:孔子 强大;宗法制、 孟子 鞅变法废除井田 分封制遭到破坏, 荀子 制,确立土地私 诸侯擅自进行分 有制;小农经济 道家:老子 封,小宗取代大 形成 庄子 宗的现象也频繁 手工业:以官营 法家:韩非子 发生,周王室逐 商鞅 手工业为主导; 渐失去了天下共 出现人工冶铁; 李悝 主的地位; 吴起 商业:商业官营 争霸与兼并战争 局面被打破,私 墨家:墨子 不断;秦国进行 商兴起 商鞅变法;秦灭 政策:重农抑商 六国,统一全国
胸怀成才之梦 走进曲阜一中
重难点问题解读
●从时代背景角度说明儒、法、道、墨家思想的特点
◎儒家:孔子主张“仁”、克己复礼,反映了面对春秋时期的诸侯争霸,社会矛盾 剧烈,希望缓和社会矛盾,继续维护奴隶主贵族的统治;战国时期的儒家孟子、 荀子分别主张“仁政”“仁义”,反映了战国时期新兴地主阶级调和阶级矛盾、改造 社会的愿望。
代表 城濮之战 战役 (公元前7世纪后期晋楚)
目的 都为了扩大地盘、掠夺人口
①破坏了生产力,给人民生活、生产造成巨大破坏 ②大国吞并小国,强国欺凌弱国,减少了诸侯国的 相同点 影响 数目,促进国家的统一进程 ③加速了奴隶制的瓦解和封建制的形成 ④加速了民族融合
胸怀成才之梦 走进曲阜一中
重难点问题解读
胸怀成才之梦 走进曲阜一中
问题探究
本
胸怀成才之梦 走进曲阜一中
问题探究
王明德:《论春秋战国时期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的转变》,《理论导刊》
2009年第3期
胸怀成才之梦 走进曲阜一中
问题探究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转型 (3)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的原因? ①根本原因: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的使用和推广是 该时期经济、政治、思想文化变革的根本动力。 ②直接原因:春秋战国时期的争霸战争推动了社会转 型的加速发展。为增强本国实力,各诸侯国致力于改革, 适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加速了社会的转型。 (4)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的影响? 春秋战国时期处在中国历史上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 其社会转型客观上促进了封建因素的增长,推进了新旧体 制的更替,为秦汉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发展奠定了初步 的基础。强调“仁政”的儒家思想、主张辩证思维的道家 思想奠定了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和哲学的基础。
胸怀成才之梦 走进曲阜一中
重难点问题解读
●诸子百家中一些对立的观点
论点 治国策略 人性论 人与自然 人生态度 对立双方 儒家 “仁政”,反对严刑峻法 孟子 性本善 荀子 制天命而用之 儒家 积极进取 法家 法治,强调严刑峻法 荀子 性本恶 庄子 顺应自然 道家 “逍遥人生”
胸怀成才之梦 走进曲阜一中
-16-
重难点问题解读
●商鞅变法知识突破
①春秋战国时期,铁器和牛耕的出现和推广,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社会 改 经济迅速发展。②生产方式出现了新的变化,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起来。 革 ③新兴的地主阶级要求废除奴隶主贵族政治制度,建立和强化封建专制统 背 治。④为了富国强兵,各诸侯国纷纷变法,成为改革变法的内在动力。⑤ 景 法家思想成为变法改革的思想理论武器。⑥秦孝公重用商鞅,主持变法
改 革 内 容 经济:①废井田、开阡陌,允许土地自由买卖。②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③统一度量衡 政治:①严格什伍户籍制度,实行连坐法。②普遍推行县制。制定秦律。 军事:奖励军功,废除“世卿世禄制”。 文化旧俗:①“燔诗书而明法令”。②禁止父子兄弟同室居住。强行推行 一夫一妻小家庭政策 积极:①经济上:从根本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为秦国的农业生产带来生 机。②政治上:中央集权制度的建设从此开始。③军事上:极大地提高了 秦军的战斗力,秦国在对外兼并战争中掌握了主动权。总之,变法为秦国 的富国强兵和后来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对秦国以至中国历史的发展都 起了重要作用 局限:①轻视教化,鼓吹轻罪重罚。②加重了对人民的剥削与压迫。③压 制工商业发展,违背了社会发展的规律,不利于商品经济发展
◎法家:韩非子主张改革、“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法治,代表了战国时期新兴
地主阶级改革和加强中央集权的愿望。 ◎道家:主张“道”和无为而治的小国寡民社会,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没落奴隶主
贵族,面对诸侯争霸、割据林立,一种消极情绪与应世的态度。在约束统治者的
暴政、恢复社会秩序方面起了重要作用,但在春秋战国诸侯争霸的社会环境下, 难以实现,是一种消极应对社会变革的治国思想 ◎墨家: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尚贤”,代表了小生产者要求分享利益、渴望社 会安定的愿望。
胸怀成才之梦 走进曲阜一中
重难点问题解读
胸怀成才之梦 走进曲阜一中
重难点问题解读
●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和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
春秋争霸战争 性质 奴隶主大国的争霸 战国兼并战争 封建性质的兼并统一战争
不同点
规模
用少量军队在短时间内 几十万大军,时间长,死 决定胜负 伤多 长平之战
(公元前260年秦赵)
胸怀成才之梦 走进曲阜一中
重难点问题解读
●诸子百家思想的现实价值
(1)儒家的“仁政”“有教无类”等思想:具有和谐意识,对于调 节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具有积极作用;对今天倡导的人本理念 具有借鉴意义;孔子等人的教育思想为今天推行全民教育、素质教 育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 (2)道家的“无为”思想:主张顺应自然,对于增强环保意识,促 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现实价值;道家思想构成了中国传统思想 的哲学基础。 (3)法家的法治、变革思想:对于当今中国的法制建设具有借鉴意 义;法家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 论武器。 (4)墨家的“兼爱”“非攻”“尚贤”思想:成为今天平等博爱、 热爱和平、尊重人才的重要思想来源。
胸怀成才之梦 走进曲阜一中
考纲描述
考纲描述 模块 教材方位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政治文明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人教版) 版块 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必修Ⅰ)
(1) 农业的主要耕作 物质文明 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方式和土地制度 版块 第1课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2) 手工业的发展 (必修Ⅱ) 第2课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 (3) 商业的发展 第3课 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 精神文明 争鸣 版块 (必修Ⅲ) 专题一 第 1课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百家争鸣
改 革 影 响
重难点问题解读
●公元前5—3世纪东西方社会状况简要比较
中国
西方
列国并立,趋向统一; 雅典民主趋向衰落;罗 政治 专制、中央集权萌生 马法律在扩张中发展 经济 自然经济、小农经济 商品经济 关注人,人文主义;思想解放;传统文化源头 思想 百家争鸣 智者运动
胸怀成才之梦 走进曲阜一中
问题探究
第一讲 华夏文明的奠基—先秦时期 第2课时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转型
开端:夏 原始社会 远古-公元前 2070年 奴隶 社会
发展:商
鼎盛:周 瓦解:春秋
封建社会开端:战国
周分为西周(公元前1046-公元前771)
东周(公元前770-公元前221) 春秋:公元前770-公元前476 战国:公元前475-公元前221
小农经济的形成
商贸发展(春秋战国时期的商业) 字形演变(文字的频繁使用) 儒家思想(理想化的政治诉求) 孟子的思想
对于先秦时期相关知识点的考查,主要侧重于政治史与文化史。政治史主要考查 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如分封制与宗法制。经济史主要考查的是重农抑商政策。 而文化史则侧重于“百家争鸣”现象的考查。 复习备考时,一是要理解分封制与宗法制的特点、关系,特别是宗法制的影响; 二是识记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理解并区分各个流派的思想特征; 三是注意中西历史比较分析,如与古希腊民主政治和人文精神的对比分析。
王明德:《论春秋战国时期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的转变》,《理论导刊》
层管理原则建立起来的中央或地方行政权力体系,
2009年第3期
胸怀成才之梦 走进曲阜一中
问题探究
学在官府
学在民间
百家争鸣
儒 道 家 家 法 墨 家 家
科学文化繁荣
【 文 学 】 诗 经 、 楚 辞 【 科 技 】 战 国 司 南 【 书 画 】 战 国 帛 画
胸怀成才之梦 走进曲阜一中
问题探究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转型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重要转型时期,敦沫若把这 一阶段比拟为“第一次五四运动”,指出是“社会的转变” 促成了这一时代的“百家争鸣,群花怒放”。 (1)社会转型的含义?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的表现? (3)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的原因? (4)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的影响?
胸怀成才之梦 走进曲阜一中
问题探究
胸怀成才之梦 走进曲阜一中
问题探究
铁犁牛耕
封建土地私有制
小农经济
交纳贡赋
工商食官
税制改革 (初税亩)
重农抑商
胸怀成才之梦 走进曲阜一中
问题探究
胸怀成才之梦 走进曲阜一中
问题探究
刘涛,齐秀生:《论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发展对社会进步的促进》,《鲁东大学
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4期,第16页
●造成诸侯争霸局面的原因
①井田制的瓦解导致分封制的崩溃,是争霸局面出现的根 源。 ②周王室衰微,无法节制诸侯。 ③诸侯势力发展,不尊天子。 ④战国时期新兴地主阶级向旧贵族夺权。Biblioteka 胸怀成才之梦 走进曲阜一中
重难点问题解读
●分封制最终走向瓦解的主要原因
(1)受封的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内具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如 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等。 (2)西周后期,王权衰弱,诸侯国的势力却日益壮大,维 持分封制的宗法血缘关系松弛。 (3)井田制逐渐瓦解,使分封制失去了存在的经济基础。 (4)战国时期,各国的变法(如商鞅变法),促使分封制逐 步走向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