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学习起点 实施有效学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注学习起点实施有效学习

摘要:学生的学习过程不是简单的信息积累,是新旧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而引发的认识结构的重组。学习是学生的经验体系在一定环境中自内而外的“生长”,必须以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来实现知识的建构。尊重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意味着数学教学活动必须把握好学生的学习起点,在学生原有认知水平上组织及展开学习活动。合理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有效运用学生学习起点进行教学,会使学生学习更主动、更有效。

关键词:学习起点有效学习

一、如何寻找学生的学习起点

学生不是一张白纸进入教室,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设计与调整,做到“以学定教”。只有在找准学生现有知识起点的基础上,才能研究如何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

1.利用课前调查,寻找学生的学习起点。课前调查是指在上课前运用访谈或问卷等形式,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找准教学的起点。学生已经清楚的知识,不需要重复讲;学生较模糊、有争议的认识和未知的内容则需重点研究、讨论解决。

例如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前,可以出示这样一份调查表:

1)、除了我们所学过的0、1、2、3……这些整数外,你还知道到哪些不同的数吗?(请举例)

2)、这些数是从哪里知道的?

3)、它们的名字叫什么?一般在什么情况下用?

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就可以非常清楚地了解到每一个学生不同的学习起点,以便进行教学过程的设计。想当然的认为现在的孩子都已经具有的基础会让自己的教学陷入尴尬境地。

2.利用“导入”环节,找学生的学习起点。

教师根据自己平时的观察和思考,在上课开始创设情景,了解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找准教学的起点。具体可以采用开门见山式的:你对这个知识了解多少?你听说过这个内容吗?可以是尝试练习式的:你能解答这些题目吗?你能用自己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吗?也可以是情景创设式的等等。

3.利用课堂教学,寻找学生的学习起点。

在课前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利于教师进行教学过程的设计,符合学生的现实知识水平,有利于课堂的顺利进行。但每节课前做一个调查,对于一个普通老师来讲,显然不切实际。那如何才能既省时,又在现实允许的情况下真正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呢?我认为,只有在课堂上进行即时了解,才能真正解决这一问题。

(1)在尝试练习中寻找学生学习起点

小学生具有特别强的好胜心,总希望自己比别人强,自己比别人知道得多。因此利用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可以在课堂上设计一些和新知有关的尝试练习。一旦学生发现这些题老师没有教过,为了显示自己的知识丰富,就会倾其所有,从自己的知识储备中千方百计挑出相应的知识进行解题。教师就可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来确定学生的知识基础,从而选择相应的教学起点。

例如在《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的教学中,我创设了两次比较的教学环节,目的是通过学生的尝试练习发现笔算减法的计算方法,弄清前后知识的区别和联系。第一次是把“60—27”与“68—27”进行比较,比较这两题在计算上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学生在小组、班集体内相互交流的基础上得出一个个位够减、一个个位不够减,发现退位减和不退位减得区别。第二次是把“60—27”与“62—27”进行比较,比较两题在计算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学生经过思考,发现同是退位减,可一个是10去减,另一个要把10与2合起来后再减,从个位上0减一个数不够减的特殊情况迁移到个位上不够减的一般情况。两次尝试练习比较,充分调动了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检验了学生已获新知的能力。

(2)在谈话中寻找学生的学习起点

教师可以采用“先听后讲”的方法,从学生的回答中了解学生是否已经具备了进行新的学习所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是否已经掌握或部分掌握了教学目标中要求学会的知识和技能?没有掌握的是哪些部分,有多少人掌握了?掌握的程度如何?……

(3)在活动中寻找学生的学习起点

学生作为一种活生生的力量,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和兴致参与课堂活动,使课堂教学呈现出丰富性和多变性。而动手操作又是课堂活动中一种特殊的认知活动,学生借助活动能够实现和反映其内部的思维活动,让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从而更能体现出自己已有的知识基础。因此,有些教学内容,可以利用设计一些数学活动来寻找学生的学习起点。

例如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时:一位教师在教学长(正)方体的特征时,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小棒和橡皮泥搭一个长方体、一个正方体。有些小组搭出了“漂亮”的长方体、正方体,可是有的小组搭出的长方体、正方体就是不像样,还有的小组根本就没有搭成。这简直出乎教师的意料,可他还是对学生说:大家搭得很认真,但因为时间有限,有的小组还没搭好,有的小组还没搭出最佳的长(正)方体,相信大家课后一定能搭好。下面请大家仔细观察老师搭的长方体和正方体(已搭好的可观察自己的),说说长方体有哪些特征?正方体呢?

面对同样的问题,另一位教师是这样处理的:大家搭得都很认真,可是为什么很多小组搭不好呢?我们一起来找找原因怎样?学生你一言,我一语地展开了讨论……原来,不能搭好长(正)方体的小组,他们课前准备的小棒只有23根;搭得不“漂亮”的小组虽然准备了24根小棒,但是小棒的长短不一样。通过学生的动手实践,探索,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从而营造了一个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促进了学生的积极学习态度的形成。

二、如何有效运用学生的学习起点进行教学

1.根据学生的学习起点切入教学内容

奥苏伯尔曾说过:“影响学习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原有知识进行教学。”很多教师都意识到了这一点,都知道要了解学生的现实起点,但往往只在备课时去“备学生”,这时候的“备学生”实际上在很大程度上只是教师的一种主观臆测,而我们所面对的学生确是千变万化的,他们的真实水平也无法准确估计到,这样,教师的主观猜测和学生的“客观”水平之间便存在了一定的距离。因此我们教师需进行调查,去了解学生的相关知识经验。可以通过课前谈话,课始、课中提问:如“关于这些内容,你们已经知道了什么”等方式,听一听不同层次学生是否已经掌握或部分掌握了教学目标中要求学会的知识和技能。只有准确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才能确定哪些知识应重点进行辅导,哪些知识可以略讲或不讲,从而抓准教学的真实起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环节。

如:教学“万以内数的读法”一课,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万以内数的接触还是比较多的,并不陌生。绝大多数的学生已经会读万以内的数,个别学生的读数问题也主要集中在数中间有两个零的数上。在处理教材时,可以让学生通过“用数字自由组数—将数分类—学生充分读数—讨论、小结读数方法”这样一种主动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