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九上茶馆(节选)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语文版初中语文九上《茶馆(节选)》-(三)

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语文版初中语文九上《茶馆(节选)》-(三)

第17课《茶馆》第1课时教案课题第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认识《茶馆》的艺术价值。

不仅是老舍戏剧代表作,而且是中国20世纪下半叶惟一一部得到公认的戏剧经典之作,是“京派话剧”的典范之作。

过程与方法领悟戏剧语言的艺术魅力,如戏剧台词的性格化、动作性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欣赏具有北平地方特色的风俗图画和浓厚的京腔京味。

教学重、难点对本文思想内容的理解和个性化的语言。

名人名言多一份心力注意别人,就少一份心力反省自己。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戏剧常识1、什么是戏剧:戏剧是一门综合舞台艺术,它把文学、表演、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多种艺术综合为一种独立的艺术样式。

2、戏剧的种类①按表现形式分:话剧、诗剧、歌剧、舞剧和戏曲;②按风格基调分:正剧、悲剧、戏剧、闹剧、讽刺剧、荒诞剧③按题材内容分:儿童剧、神话剧、历史剧、爱情剧、课本剧。

3、剧本是舞台演出的依据和基础,主要特点是:①由人物语言和舞台说明组成,语言具有个性化和动作性;②有集中、尖锐的戏剧冲突(矛盾冲突)③时间、地点、人物、事件高度集中。

4、回忆学过的剧本:曹禺《日出》果戈理《钦差大臣》陈鲤庭《放下你的鞭子》二、作家作品老舍(1899-1966)现当代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民堂》等。

剧本有《龙须沟》《茶馆》等。

老舍以长篇小说和剧作著称于世。

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的称号。

《茶馆》三幕话剧。

它依次截取清代末年、民国初年和抗战胜利后三个时期,通过裕泰茶馆由盛而衰的变迁,揭示了黑暗的旧中国必将走向灭亡的趋势。

第一幕写的是戊戌变法失败后,这时裕泰茶馆生意兴隆,三教九流人物都把这里当作交流的场所,课文写的就是第一幕。

这一幕向我们展示了封建社会的末日即将到来。

第二幕写的是民国初年军阀混战时期。

这时裕泰茶馆渐趋衰落。

第三幕写的是抗战胜利后的国民党统治时期,这时裕泰茶馆已破败不堪,国民党特务横行霸道,老板王利发被逼得走投无路,与被国民党没收了财产的秦忠义和以卖花生为生的1、话剧截取三个时期。

《茶馆(节选)》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茶馆(节选)》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茶馆(节选)》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一、教学目标1. 理解《茶馆》剧本的背景、作者老舍的生平和创作风格。

2. 分析《茶馆(节选)》中的人物形象、人物关系和人物命运。

3. 领会《茶馆》剧本中的语言特色,包括地方方言、对话和独白等。

4. 把握《茶馆》剧本的结构特点,包括场景设置、人物出场顺序等。

5. 欣赏《茶馆》剧本的艺术价值,理解其在现实主义文学中的地位。

二、教学重点1. 《茶馆》剧本的主要内容及其背景。

2. 分析《茶馆》中的人物形象和人物关系。

3. 领会《茶馆》剧本的语言特色。

4. 把握《茶馆》剧本的结构特点。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茶馆》剧本中深刻的社会现实和历史变迁。

2. 分析《茶馆》中的人物性格发展和人物命运。

3. 欣赏《茶馆》剧本的艺术价值。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茶馆》剧本中的问题。

2. 使用案例分析法,对《茶馆》中的人物形象、人物关系进行分析。

3. 运用比较法,让学生了解《茶馆》在现实主义文学中的地位。

4. 采用情境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五、教学准备1. 教材:《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2. 参考资料:有关《茶馆》剧本的背景资料、评论文章、相关研究等。

3.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教材内容、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4. 教学工具:笔记本、黑板、粉笔等。

六、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简要介绍老舍及其作品《茶馆》,激发学生对剧本的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茶馆(节选)》剧本,了解故事背景和人物关系。

3. 课堂讲解:详细讲解剧本内容,分析人物形象、人物关系和人物命运。

4.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剧本的理解和感悟。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七、教学内容1. 剧本背景:介绍老舍的生平和创作风格,解释《茶馆》剧本的历史背景。

2. 人物分析:分析剧本中的人物形象,包括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

3. 语言特色:讲解剧本中的地方方言、对话和独白等语言特色。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茶馆(节选)》精品教案语文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茶馆(节选)》精品教案语文版

《茶馆(节选)》教学目标:1、了解老舍及其作品;识记并积累文中的生字生词。

2、初读课文,把握节选部分戏剧的矛盾冲突;感受戏剧所反映的时代大背景。

3、细读课文,把握节选部分众多人物的形象特点;品味语言的个性化及幽默的风格。

4、重在欣赏,激发欣赏戏剧的兴趣,提高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目标2.教学难点:目标3.教学方法:朗读、研讨。

课型:新授课。

课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同学们,大家喜欢戏剧吗?戏剧是与诗歌、散文、小说并列的一种文学样式,传统戏曲是民族文化的瑰宝,至今仍熠熠生辉。

今天,课本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走近戏剧的机会,首先让我们走进老舍先生的话剧,去体验剧本中所反映的晚清的腐朽没落和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1、“茶馆是三教九流会面之处,可以容纳各色人物。

”题目“茶馆”既是人物活动的地点,又是展现社会面貌的窗口。

解放后,他以极大的热情歌颂新的生活,话剧成为他主要运用的写作形式,创作了《龙须沟》、《茶馆》、《方珍珠》、《女店员》、《全家福》等十几部话剧。

由于创作了《龙须沟》,他获得了“人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

3、本文选自《老舍文集》。

全剧共三幕,本文是第一幕。

老舍在写现代题材的同时,又写了历史剧。

主要是受1956年党提出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启示和鼓舞而写的。

老舍衷心拥护这一方针,并要为此作出贡献。

他说:我写茶馆,“往事今事都可以写,百花齐放”嘛。

老舍在回答为什么单单写一个茶馆时说:“我只认识一些小人物,这些小人物是经常下茶馆的。

那么,我要是把他们集合到一个茶馆里,用他们生活上的变迁反映社会的变迁,不就侧面地露出一些政治消息吗?”4、戏剧基础知识:(1)、空间和时间要高度集中:剧本不像小说、散文那样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它要求时间、人物、情节、场景高度集中在舞台范围内。

小小的舞台上,几个人的表演就可以代表千军万马,走几圈就可以表现出跨过了万水千山,变换一个场景和人物,就可以说明到了一个全新的地方或相隔多少年之后……相隔千万里,跨越若干年,都可通过幕、场变换集中在舞台上展现。

《茶馆(节选)》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茶馆(节选)》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品京味语言展《茶馆》魅力——《茶馆(节选)》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 品味京味语言,了解时代背景,确定剧本立意;2. 分析人物言行,推究人物形象,重现中国故事。

【导入】戏剧的魅力在于巧妙地呈现人类的共性,引发情感共鸣与情绪共振。

它是戏曲的唱念做打,是歌剧的抑扬顿挫,是舞剧的旋转跳跃,更是话剧一字一真的对白。

今天,我们走进《茶馆》,感受话剧的魅力。

【学习情境】学校艺术节舞台剧展演,我班报名了《历史的曲折》篇章并确定排演经典话剧《茶馆》。

王利发—赵雅坤康六—孙妍黄胖子—薛载丰康顺子—韩珊茶客甲—王欣怡刘麻子—卢钰坤秦仲义—孟德合二德子—王子瑜乡妇—董紫玉茶客乙—马晓轩庞太监—吴佳明松二爷—李慧妍宋恩子—付建豪小妞—赵慧仪茶客丙—李冉冉唐铁嘴—蒋要常四爷—常静怡吴祥子—刘兆辉小牛儿—苏冰鑫茶客丁—薛淑娟马五爷—刘志浩李三—王文君老人—张哲茶房—都歌、庞梦琳导演组:总导演组孙妍、刘志浩、朱思逸舞台动作组王琪琪、武悦涵、赵子岳、贾彦杰、卫蓝天、杨浩冉、王子瑜、吴心彤布景、道具组吴明阳、薛皓鑫、贠照隆、毋傲翔、吴佩霖、梁一博、王紫玉环节一围读剧本,品味京味的语言,思考:语言中的京味特点是如何体现的。

预设:1.“儿化”语言的使用;如“洋玩意儿”、“烟泡儿”等儿化音带有浓浓的北京风味;2.特有的地域词汇;“烂肉面”“斗蛐蛐”等,这些词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北京人的日常生活;3.地域性的语言习惯;逢人称“爷”的称谓,“甩闲话”“尊家”“官面上”等词语,刘麻子的“您二位真早班儿”,二德子的“嗻!……李三,这儿的茶钱我候啦”等语言,无不透着浓浓的京味儿。

环节二总导演组陈词,阐述作品背景、内容,确定剧作立意。

预设:我们导演组认为《茶馆》第一幕立意应为“埋葬晚清这个旧时代”,这一幕主要讲述了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

一个初秋的上午,裕泰茶馆开始营业,掌柜王利发兴致勃勃地坐在柜台上。

三三两两的旗人,遛够了鸟儿,走进茶馆来歇腿、喝茶。

8.《茶馆(节选)》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含答案)

8.《茶馆(节选)》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含答案)

《茶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通过人物对话的语境分析读懂关键语句的潜台词,鉴赏个性化的戏剧语言,从而把握剧情和人物形象。

2.了解戏剧的主旨及特殊的矛盾冲突,进一步理解老舍先生“埋葬旧时代”的创作意图。

一、导入新课现今流行的的酒吧、茶室、奶茶店、咖啡馆,我们不是因为口渴才进去,更多的是为聊天交际、放松减压。

旧时的茶馆有门有户,环墙带顶,貌似一个闭合的地理空间,但它又是开放的公共场所,为三教九流的顾客提供茶饮点心服务,但无需佳酿珍肴的昂资,能让不同人等入得门来;就其价值而言,它是无界的文化江湖。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老舍先生的《茶馆》,了解“简直可以算作文化交流的所在”。

二、新授任务一:.把握剧情和人物形象。

创设情境:百年后,裕泰茶馆重新开张,馆长想在现场还原《茶馆》第一幕中的场景,以使每一名茶客能够置身于当时的情境,进而走进那个时代,感知时代风貌,把握人物形象。

活动一:在预习的基础上请三位学生分别扮演王利发、常四爷、秦仲义,剧情在尊重原著的基础上允许加工改编。

(时间5分钟左右)活动二:表演的学生谈感悟,观看的学生谈优点与不足。

(时间5分钟左右)活动三:学生结合预习资料中三幕剧的整体剧情,在教师引领下分析人物形象。

【预设答案】1.王利发王利发是裕泰茶馆的掌柜,也是贯穿全剧的人物。

他从父亲手里继承了裕泰茶馆,也继承了他的处世哲学,即多说好话,多作揖。

他胆小、自私,又精明、干练、善于应酬,对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态度。

对可能影响自己生意的唐铁嘴,他不欢迎,但也只“轻轻推开”;在房东秦仲义面前,他不敢得罪常四爷,但又要曲意逢迎秦仲义;对秦仲义,他极力恭维、奉承,用尽各种手段讨好。

胆小怕事,不乏善良。

茶馆各处都贴着“莫谈国事”的纸条,他言语上也不时提醒茶客“莫谈国事”;他也有善良的一面比如悄悄提醒常四爷“说话请留点神。

在黑暗的旧中国,尽管王利发善于应酬,善于经营,不断改良,却无法抵御各种反动势力的欺压。

他对此也抱有强烈的不满,但表达得十分含蓄。

【高中语文】《茶馆(节选)》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高中语文】《茶馆(节选)》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茶馆(节选)》,让学生了解老舍先生的文学地位及作品特色,感受其独特的语言风格和人文关怀。

2. 学生能够分析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形象,探讨其命运与时代背景的关系,提升文学鉴赏能力。

3. 通过对《茶馆(节选)》的学习,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注人生、关注历史的意识,提高综合素质。

二、教学重点1. 感受老舍先生的文学风格,理解作品中所蕴含的人文精神。

2. 分析《茶馆(节选)》中的人物形象,探讨其命运与时代背景的关联。

三、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老舍先生的文学地位及其作品特色。

2. 如何让学生通过作品分析,把握人物形象的精神内涵。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作品中的奥秘。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在具体文本中感受作者的写作技巧。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背景资料,包括老舍先生的生平介绍、作品评价等。

2. 学生提前阅读《茶馆(节选)》,做好上课准备。

3. 准备教学多媒体设备,如投影仪、电脑等。

六、教学内容第一课时1. 回顾《茶馆(节选)》的整体情节,梳理故事脉络。

2. 分析王利发、秦仲义、尤二姐等主要人物形象,探讨其性格特点及其在故事中的作用。

第二课时1. 深入分析《茶馆(节选)》中的矛盾冲突,理解其背后的社会原因。

2. 讨论老舍先生在作品中所表现出的批判精神和人文关怀。

七、教学内容第三课时1. 分析《茶馆(节选)》中的语言特色,感受老舍先生的文学风格。

2. 学生选取自己喜欢的片段进行朗读,体会作品的语言魅力。

第四课时1. 探讨《茶馆(节选)》中的人物关系,分析其对情节发展的影响。

2. 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作品中的场景,增强对人物关系的理解。

八、教学内容第五课时1. 分析《茶馆(节选)》中的象征手法,如“茶馆”的象征意义等。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发现的象征手法及其寓意。

第六课时九、教学内容第七课时1. 进行课堂拓展,介绍老舍先生的其他作品,引导学生课后阅读。

《茶馆(节选)》教学设计

《茶馆(节选)》教学设计

《茶馆(节选)》教学设计《茶馆(节选)》教学设计一、概述:课名是《茶馆(节选)》,是语文版九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本篇课文所需课时为2课时,80分钟,第一课主要是欣赏电影《话剧》第一幕,本节课是第二课时;《茶馆》是一篇话剧,初中阶段第一次接触话剧这种题材,对学生的要求相对较为简单。

本课主要学习戏剧的基本常识和老舍的相关知识,品味剧本独特的语言风格,分析人物形象以及分析矛盾冲突,揭示《茶馆》的主题思想。

二、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老舍及有关戏剧的文学常识。

2、整体感知课文,了解戏剧的梗概。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品味剧本独特的语言风格,分析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分析矛盾冲突,揭示《茶馆》的主题思想。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部分:1、导语:同学们:今天我们将共同来学习老舍的话剧《茶馆》,上一节课,我们已经让同学们结合剧本观看了影视作品《茶馆》,相信同学们对话剧已经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今天,我们将带领大家一同去领略剧中的人物形象、欣赏剧中人物的语言特点。

(播放音乐,营造氛围)2、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作者:老舍先生。

(播放幻灯片)老舍(1899~1968),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是我国“五·四”以来新文学的开拓者之一,现代杰出的语言艺术家,享有世界声誉的爱国主义作家,人民艺术家。

其代表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剧本有《茶馆》《龙须沟》。

有关老舍先生的生平事迹,有兴趣的同学还可以借助网络,课后自己去了解。

3、介绍戏剧的文体知识:戏剧是一门综合的舞台艺术。

戏剧的种类很多,根据表演形式的不同,可以分为话剧、歌剧、舞剧、戏曲等;根据剧情的繁简和结构的不同,可以分为多幕剧和独幕剧;根据矛盾冲突性质和表现手法的不同,可以分为喜剧、悲剧和正剧。

剧本是舞台演出的依据和基础,是戏剧的主要组成部分。

剧本的主要特点是:由人物语言和舞台说明组成;有尖锐的戏剧冲突(矛盾冲突);时间、地点、人物、事件高度集中。

【高中语文】《茶馆(节选)》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高中语文】《茶馆(节选)》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高中语文】《茶馆(节选)》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一、教学目标1. 理解《茶馆》的历史背景,了解老北京茶馆的文化内涵。

2. 分析人物形象,理解人物性格特点,把握人物命运。

3. 学习戏剧语言,体会戏剧的表现手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提高课堂参与度。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分析人物形象,理解人物性格特点,把握人物命运。

2. 难点:学习戏剧语言,体会戏剧的表现手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分析人物形象。

2. 利用案例分析法,详细讲解戏剧语言和表现手法。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材:《茶馆(节选)》2. 参考资料:有关《茶馆》的历史背景、人物分析、戏剧表现手法的资料。

3. 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音响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茶馆》的历史背景和老北京茶馆的文化内涵。

2. 学生自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感受戏剧氛围。

3. 分析人物形象,引导学生关注人物性格特点,把握人物命运。

4. 讲解戏剧语言,体会戏剧的表现手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5.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6.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结合课堂所学,对课文进行深入分析。

六、教学内容与活动设计1. 教学内容:深入分析课文中的主要人物形象,探讨其性格特点与命运。

学习戏剧中的对话艺术,理解不同角色之间的互动与冲突。

探讨《茶馆》在戏剧史上的地位,分析其对中国戏剧的影响。

2. 教学活动设计:开展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分组扮演课文中的角色,进行情景再现。

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析各自扮演的角色在剧情中的作用与情感变化。

邀请戏剧专业的学生或老师进行专题讲座,介绍《茶馆》在中国戏剧史上的重要意义。

七、教学评价1. 教学评价目的:检查学生对《茶馆》课文的理解程度。

评估学生对戏剧人物分析、对话艺术学习和戏剧史知识掌握的情况。

初中语文课文茶馆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课文茶馆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课文茶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了解《茶馆》这篇经典课文背后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2. 分析和理解课文中人物形象和情节,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和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情感交流技巧。

教学内容:1. 课文导读:简要介绍《茶馆》课文的背景和作者老舍。

2. 课文解读:分析和解读课文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和主题。

3.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组,让他们围绕课文中的不同角色展开讨论,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合作精神。

4. 角色扮演:学生根据课文中的角色进行分组扮演,彼此交流并感受不同角色的情感和心境。

5. 小组演绎:每个小组选取一段情节,进行表演演绎,以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表演能力。

6. 作文写作:要求学生以《茶馆》为题材,撰写一篇感想或者改编故事,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呈现茶馆的画面,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课文导读:简要介绍《茶馆》课文的背景和作者老舍,引导学生进入故事情境。

3. 课文解读:通过师生互动,分析和解读课文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和主题,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4.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组,每组讨论一个课文中的角色,分享他们的观点和理解,促进学生的思辨能力。

5. 角色扮演:学生们按照角色分组,互相扮演并交流彼此的心情和情感,增强情感交流能力。

6. 小组演绎:每个小组选取自己喜欢的情节,进行表演演绎,展示出不同的诠释和感受。

7. 作文写作:学生根据个人喜好和感悟,撰写一篇关于《茶馆》的感想或者改编故事,展示学生的写作才能和创意思维。

8. 总结:对学生们的表演和作文进行点评和总结,促进学生对课文的深入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的提高。

教学资源:1. 课文《茶馆》教材。

2. 茶馆画面或视频,用于导入教学。

3. PPT或黑板,用于呈现课文解读内容和记录学生的讨论观点。

4. 角色扮演道具,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体验角色的心情。

5. 演绎道具,用于小组演绎环节的辅助表演效果。

【最新精选】语文版初中语文九上《17茶馆(节选)》word教案 (2).doc

【最新精选】语文版初中语文九上《17茶馆(节选)》word教案 (2).doc

《17茶馆》艺术享受。

前几天,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是我国“五·四”以来新文学的开拓者之一,部译著等。

其代表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的动荡、黑暗和罪恶,宣告旧中国必然走向灭亡。

九流的人把这里作为一个相互交流的场所。

作者在这一幕里向我们展示了腐朽的中国封建社会已1 .统治者的荒淫、腐败造成的农民破产、市民贫困和社会黑暗。

这一切表明中国封建社会的末日即怀着强烈的激情批判和诅咒了这样的社会,表明旧中国注定灭亡割心中不满,盘查: 盘问检查。

搭讪: 为了应付尴尬局面而找话说。

五、布置作业查阅有关资料,了解戊戌变法的历史背景、经过和结局,结合本文内容说说不同人物对戊戌变法的反应,体会剧本是如何形象地反映当时社会状况的。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讨论交流作业二、合作学习(讨论交流)小组讨论分析人物形象三、目标检测(总结巩固)主要人物形象:王利发其他人物形象四、拓展迁移1.特殊的戏剧冲突──人民与旧时代的冲突:李三的抱怨、巡警的勒索、难民的苦衷、逃兵的蛮横等都表现了军阀混战给社会造成的黑暗,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刘麻子、唐铁嘴等人正是那黑暗社会的产物,这种似乎撐奘碌谋鐢更能激起人们对旧时代的强烈憎恨。

2 . 巧妙的衔接与穿插:每一个情节的发展既是单一的,又与下一个情节衔接,使整个戏浑然一体。

如开场,李三向王淑芬抱怨工钱不长,可话越来越多,王淑芬同情李三,引出她与王利发的口角,李三抱怨的时候提到要关城门可菜还没买,又给常四爷送菜作了铺垫,就这样环环相扣,每一个情节既清楚又连贯。

利用人物特定身份和特殊特殊情节造成交错穿插。

如刘麻子与逃兵在茶馆做人口交易,这种见不得人的事使有人出现不得不停止,王利发与崔峰的出现,作为茶馆中迎来送往的生意是完全正常的,因此,自然打断刘麻子的戏,等崔久峰下场后,宋恩子、吴祥子又上场敲诈逃兵。

这种穿插使一个情节恰到好处终止,又使剧情处于不断变化发展五、布置作业分小组扮演一段《茶馆》中的戏剧情节,评比出最好的一组。

初中茶馆课文教案

初中茶馆课文教案

初中茶馆课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掌握生字词的正确书写。

(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3)分析课文中的人物描写、环境描写等,了解作者的写作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

(2)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课文,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旧社会的黑暗,认识新中国成立的必要性。

(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珍惜美好生活。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情节的掌握。

(2)作者写作手法的分析。

(3)时代背景的了解。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深刻含义的理解。

(2)对旧社会黑暗面的认识。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老北京茶馆的图片,引导学生了解茶馆的文化背景。

(2)简介课文作者老舍及其作品《茶馆》。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语言风格。

(2)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人物形象有哪些?他们分别代表了什么?(2)全班交流:各组讨论的结果,分享心得体会。

4.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内容,梳理故事情节。

(2)分析作者的写作手法,如人物描写、环境描写等。

(3)阐述课文中反映的时代背景,让学生了解旧社会的黑暗。

5. 课堂练习(1)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发挥想象,编写一段茶馆的描写。

(2)选取课文中的一个片段,进行角色扮演,体会人物情感。

6. 总结拓展(1)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巩固知识点。

(2)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珍惜美好生活。

四、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结合课文内容,调查了解我国茶馆文化的现状,下节课分享。

3. 推荐阅读老舍的其他作品,如《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体会作者的写作风格。

通过以上教学方案,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茶馆》这篇课文,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茶馆》 教学设计

《茶馆》 教学设计

《茶馆》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老舍及其作品《茶馆》的相关文学常识。

(2)梳理《茶馆》的剧情结构,把握主要人物形象。

(3)分析《茶馆》的语言特色,体会其幽默、讽刺的艺术风格。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阅读文本、观看相关影视作品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让学生感受旧中国社会的黑暗和人民的苦难,认识到社会变革的必要性。

(2)培养学生对优秀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和对社会人生的思考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分析主要人物形象,理解其性格特点和命运走向。

(2)品味《茶馆》的语言艺术,感受其独特的魅力。

2、教学难点(1)理解《茶馆》的主题思想,把握作品的深层内涵。

(2)探究《茶馆》的艺术特色在表现社会现实方面的作用。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老舍的生平经历、《茶馆》的创作背景和文学地位,为学生理解作品提供必要的知识基础。

2、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主要人物的形象特点、作品的语言特色等问题,促进学生的思维碰撞和交流。

3、角色扮演法让学生选择《茶馆》中的片段进行角色扮演,深入体会人物的情感和性格。

4、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运用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帮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茶馆》的艺术魅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播放一段经典的茶馆场景的视频片段,引起学生的兴趣。

(2)提问学生对茶馆的印象和了解,引导学生进入新课的学习。

2、作者及作品介绍(1)简单介绍老舍的生平、创作风格和主要作品。

(2)详细介绍《茶馆》的创作背景、故事梗概和文学价值。

3、初读文本(1)学生自主阅读《茶馆》的文本,初步了解剧情和人物。

(2)教师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思考,如:茶馆中出现了哪些主要人物?他们的身份和性格是怎样的?4、分析人物形象(1)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茶馆中的主要人物,如王利发、常四爷、秦仲义等。

2016年秋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17《茶馆(节选)》教案(新版)语文版

2016年秋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17《茶馆(节选)》教案(新版)语文版

17 茶馆(节选)【教学目标】1.欣赏老舍丰富多彩而富有个性化的语言艺术,分析人物形象。

(重点)2.理解《茶馆》卷轴画式的结构及其特殊的戏剧冲突。

(重点)3.了解《茶馆》的思想艺术成就,激发欣赏戏剧的兴趣,提高戏剧的鉴赏能力。

(难点)【教学建议】建议本课分两课时,依据学情采取以下两种方式中的一种。

方式一:第一课时自学互研知识板块一、二并交流展示;第二课时自学互研知识板块三并交流展示及完成当堂演练。

方式二:第一课时进行自学互研;第二课时进行交流展示、当堂演练。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新课导入一:岁月如歌,在逝去的日子里,总会有些难忘的东西在我们的脑海中挥洒不去:李白的诗、韩愈的文、杜康的酒、齐白石的画、梅兰芳的京剧。

并且随着时间的流逝越来越醇。

老舍的《茶馆》就属于其中之一。

现在据《茶馆》发表演出的时间已经将近50年了。

但它仍然能带给我们极高的艺术享受。

今天,让我们走进《茶馆》,去领略它的艺术魅力。

新课导入二:鲁迅先生在小说《药》里为我们展示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的一个小“茶馆”,并用个性化的语言写出了“茶馆”里的形形色色的人物,无论是花白胡子的低声下气,还是驼背五少爷的幸灾乐祸,写来都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让我们不仅看到了那个时代群众的愚昧麻木,而且也感受到了革命者不被人理解的悲哀。

今天,我们又看到老舍先生为我们描绘的另一个“茶馆”,它又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自学互研生成能力知识板块一整体感知,了解情节。

1.自读课文,了解作者,积累字词。

(1)作者简介: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北京人。

现代著名小说家、剧作家。

其作品具有口语化、大众化、民族色彩浓厚的特点。

曾因话剧《龙须沟》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的称号。

代表作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月牙儿》,剧本《龙须沟》《茶馆》等。

(2)时代背景:《茶馆》全剧共三幕,分别截取三个时代的横断面,展现出气势庞大的历史画面。

课文节选的是第一幕,时间是1898年初秋,正是戊戌变法刚刚失败,谭嗣同被问斩后不久。

语文版初中语文九上《17茶馆(节选)》word教案 (4)

语文版初中语文九上《17茶馆(节选)》word教案 (4)
6、马五爷:是官府惹不起的吃洋饭的洋奴、恶霸。能镇住二德子。
7、二德子:打手,凶悍,野蛮,欺软怕硬,打架为业。
马五爷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并未立起)二德子,你威风啊!
二德子 :(四下扫视,看到马五爷)喝,马五爷,您在这儿哪?我可眼拙,没看见您!(请安)
二德子是地痞流氓,正在向常四爷寻衅,但吃洋教的马五爷端坐茶馆一角,“并未立起”,只说一句“二德子,你威风啊!”就让二德子“威风”扫地,赶紧过来向马五爷请安。短短两句对白,就把马五爷的恶霸气焰表现出来了,从而把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帝国主义这座大山强调了出来。
1、分析人物形象
唐铁嘴:抽大烟,油腔滑调,相面为生。松二爷:胆小怕事、只 知喝茶请安。
刘麻子:说媒拉纤,拐卖人口的地痞。康六:下层劳动人民,被骗卖女。
黄胖子:调停纠纷的黑社会人物。
宋恩子,吴祥子:特务,捕杀革命者,统治阶级的瓜牙。
二、矛盾冲突
1、达官贵人家鸽之争----------------82岁孤老沦落街头
2、太监 买妻------------ ------------农家姑娘卖入火坑
3、马五爷施威风帝国主义势力强大----常四爷骂洋货仇恨帝国主义
4、秦忠义维新派--------------------庞太监顽固派
茶客对维新运动的冷漠指责,说明维新运动脱离群众。
三、艺术风格
悲喜结合,笑中带泪。是一曲含笑带泪的旧社会的哀歌,是一个亦庄亦谐的社会葬礼。
精明干练,见机应变,谨慎圆滑,善于应酬,善于经营。
2、秦忠义:裕泰大茶馆的房主。小财主。民族资本家代表,秦庞交锋,实际上是民族资本家与封建王朝势力的对垒。他梦想办大工厂实业救国,胸怀大志,他的悲剧证明办实业救不了旧中国灭亡的命运。
3、庞太监:封建势力的代表,是个荒淫无耻之徒。强买婚姻,无恶不作。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第17课《茶馆》(节选)教案 语文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第17课《茶馆》(节选)教案 语文版

茶馆教学目标1.了解剧本独特的、被人称为“卷轴画式”的结构,指导学生理清课文情节并归纳概括剧情。

2.理解台词的动作性和戏剧语言的言外之意。

欣赏具有北平地方特色的风俗图画和浓厚的京腔京味。

鉴赏剧本通过丰富多彩而又富有个性化的语言来展开情节、表现人物与时代的矛盾冲突的方法。

3.领会抗战胜利后国民党统治时期的社会生活,了解旧社会国弱民贫、政治黑暗的现实,揭示旧中国必然走向灭亡的客观规律。

4.要注意台词的动作性。

找出一些典型的语句,让学生体会它表达了说话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又是怎样牵动舞台上其他人物的心理活动和外部动作的。

5.要注意体味戏剧语言的言外之意。

课文中许多语言都不限于它们字面上的意思,应引导学生认真体会。

课时安排3 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请大家看一则去年的海报:话剧《茶馆》时间:2004年5月19日-2004年5月29日场馆:首都剧场票价:80/100/120/150/200/二、简介作家作品(1)、2004年5月27日,是北京人艺的节日。

中国民族话剧的彪炳之作《茶馆》,迎来了它第500场演出的辉煌之日。

曾经在上一版《茶馆》中参与演出的老艺术家郑榕、蓝天野、黄宗洛、胡宗温、朱旭、吕中等二十余人,和观众一同在裕泰大茶馆的茶香中重温了那段激情澎湃的岁月。

《茶馆》是中国话剧的丰碑。

它1958年3月首演于首都剧场,其第一幕被誉为“古今中外剧作中罕见的第一幕”。

1980年,该剧应邀赴法国、瑞士等国进行访问演出,开创了中国话剧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新篇章。

1992年7月,随着老一代艺术家逐渐退出舞台,《茶馆》举行了最后一场告别演出,历史将它定格在374场。

1999年10月,北京人艺以全新阵容重排《茶馆》。

从焦菊隐、夏淳到林兆华,从于是之、蓝天野、郑榕到梁冠华、杨立新、濮存昕,《茶馆》成就了一代代艺术家。

(2)、老舍(1899-1966)现当代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另有笔名絮青、鸿来、非我等。

满族,北京人。

【最新精选】语文版初中语文九上《17茶馆(节选)》word教案 (3)

【最新精选】语文版初中语文九上《17茶馆(节选)》word教案 (3)

第17课《茶馆》第1课时教案课题第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认识《茶馆》的艺术价值。

不仅是老舍戏剧代表作,而且是中国20世纪下半叶惟一一部得到公认的戏剧经典之作,是“京派话剧”的典范之作。

过程与方法领悟戏剧语言的艺术魅力,如戏剧台词的性格化、动作性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欣赏具有北平地方特色的风俗图画和浓厚的京腔京味。

教学重、难点对本文思想内容的理解和个性化的语言。

名人名言多一份心力注意别人,就少一份心力反省自己。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戏剧常识1、什么是戏剧:戏剧是一门综合舞台艺术,它把文学、表演、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多种艺术综合为一种独立的艺术样式。

2、戏剧的种类①按表现形式分:话剧、诗剧、歌剧、舞剧和戏曲;②按风格基调分:正剧、悲剧、戏剧、闹剧、讽刺剧、荒诞剧③按题材内容分:儿童剧、神话剧、历史剧、爱情剧、课本剧。

3、剧本是舞台演出的依据和基础,主要特点是:①由人物语言和舞台说明组成,语言具有个性化和动作性;②有集中、尖锐的戏剧冲突(矛盾冲突)③时间、地点、人物、事件高度集中。

4、回忆学过的剧本:曹禺《日出》果戈理《钦差大臣》陈鲤庭《放下你的鞭子》二、作家作品老舍(1899-1966)现当代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民堂》等。

剧本有《龙须沟》《茶馆》等。

老舍以长篇小说和剧作著称于世。

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的称号。

《茶馆》三幕话剧。

它依次截取清代末年、民国初年和抗战胜利后三个时期,通过裕泰茶馆由盛而衰的变迁,揭示了黑暗的旧中国必将走向灭亡的趋势。

第一幕写的是戊戌变法失败后,这时裕泰茶馆生意兴隆,三教九流人物都把这里当作交流的场所,课文写的就是第一幕。

这一幕向我们展示了封建社会的末日即将到来。

第二幕写的是民国初年军阀混战时期。

这时裕泰茶馆渐趋衰落。

第三幕写的是抗战胜利后的国民党统治时期,这时裕泰茶馆已破败不堪,国民党特务横行霸道,老板王利发被逼得走投无路,与被国民党没收了财产的秦忠义和以卖花生为生的1、话剧截取三个时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九上《茶馆(节选)》教学设计(樊轶珠)教学设计《茶馆》是老舍话剧创作的最高成就,被誉为“东方舞台上的奇迹”。

本文教学以学生自主合作学习为基础,引导学生把握文中的主要事件及矛盾冲突,从中品味个性化的语言,及人物形象的塑造;了解作品丰富的人文内涵,认清旧社会必然灭亡的历史命运,使学生获得情感的体验,提高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教法学法本文人物多、事件繁,学生整体把握不易理出头绪。

因此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注意突出重点,即从戏剧冲突中去理解《茶馆》表现的主题;通过分角色朗读来体味剧中精炼而又个性化的语言。

加深对作品的理解,通过多媒体帮助学生获得直观的认识,学习过程中尊重学生富有个性的情感体验,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真实的见解。

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导人新课茶馆之风,风靡中华而历久不衰。

应该说,芸芸众生聚集茶馆,是因为茶馆是一处最具平民性的公共娱乐场所。

在茶馆中,文人墨客,清茶一杯,谈风论雅;芸芸众生,一杯在手,海阔天空。

自古以来,它既是平民大众纵横议论之所:又是三教九流汇集之地。

道听途说,市井传闻,谈天说地,家事国事,为八方信息汇集之地,是社会生活的缩影。

人们坐在茶馆除得到美的享受,还能受到平民文化的熏陶而有利于人情练达。

时至改革开放的今日,神州大地的茶馆、茶楼又如雨后春笋般兴起,茶客日益增多,这再次说明了平民文化的旺盛生命力。

同时,新时代的新的茶馆文化也正在形成、发展。

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

让我们走进老舍先生笔下的《茶馆》,去领略这大茶馆里的小社会。

二、作者简介课前布置学生查找老舍的相关资料,课堂上请学生展示自己的预习成果。

教师可结合第八册的附文《老舍自传》,明确有关要点:l•作者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

解放后曾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协副主席等职。

1951年获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的•t人民艺术2•诺言:通俗,有“语言大师”之称。

’3•代表作: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中篇小说《我这一辈子》;话剧《茶馆》《龙须沟》。

三、三幕话剧《茶馆》简介1-学生根据预习说说对话剧《茶馆》剧情的了解。

2.教师介绍要点:1957年发表并演出的《茶馆》代表了老舍话剧创作的最高成就,被誉为“东方舞台上的奇迹”。

作品以旧北京城中一个大茶馆——裕泰茶馆的兴衰为背景,通过对茶馆及各类人物变迁的描写,反映了从清末、民国初年到抗战胜利后三个不同时代的、近五十年的社会面貌,揭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的动荡、黑暗和罪恶,宣告旧中国必然走向灭亡的历史趋势。

第一幕,即本文节选部分。

第二幕,写的是民国初年军阀混战时期。

这时裕泰茶馆渐趋衰落,茶馆主人王利发积极迎合潮流实行改良,却仍然难以维持下去。

这幕出场的人物有三十多个,有台词的近二十个,这些人物没有特别突出的主次之分,他们只是按照自己的轨迹生活着,而正直、善良的人们无法摆脱厄运,社会渣滓却横行霸道。

第三幕,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统治时期的社会生活。

剧中所有正直的人都陷于一种不可自拔的困境中。

在这样的环境中,人们的生命财产随时受到威胁,王利发在茶馆被人霸占后悬梁自尽。

作者怀着强烈的激情批评和诅咒了这样的社会,表明旧中国注定要灭亡的命运。

剧中通过康大力等人投奔西山解放区的描写,暗示黑涪即将过去,光明即将到来。

本剧是旧社会的一曲葬歌,上演后在国内外产生了强烈的反响。

第二课时一、默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1.找出不懂的字词。

2.文中写了几个人物?你对文中哪几个人物印象较深?为什么?3.写了哪些事件?4.这些事件涉及到中国的哪些社会现实?作者写这些事有什么用意?二、播放多媒体课件,看节选部分的影片,加深对课文的印象三、学生质疑,小组交流思考第(一)题中的三个问题四、提示1.字词(结合课下注解理解)。

趿拉珍馐文绉绉说媒拉纤绫罗绸缎兵荒马乱比较:砌窑缉沏窖辑2.请学生回答(一)2题。

要点:共写了26个人。

对于印象较深的人物,让学生讨论,各小组互相补充。

答案可能五花八门,允许他们保留自己的观点,为下文的分析作准备。

要点:a.马五爷施威——洋教势力强大b、康六卖女——农村民不聊生c.常四爷骂洋货——洋货倾销中国,民族工业受到冲击d.鸽子之争——有钱人游手好闲e.秦仲义梦想实业救国——想发展民族工业f、秦庞交锋——戊戌变法g、茶客对话——戊戌变法h.常四爷被抓——暗探密布,社会黑暗、i.太监买妻——封建统治者荒淫无耻分析:这种剪影式的描写,展现了清末社会的众生相,深刻地反映了帝国主义的渗透、侵略和封建统治者的荒淫、腐败造成的农民破产、市民贫困和社会黑暗。

这一切表明中国封建社会的末日即将来临。

第三课时一、体味人物个性化的语言,分析人物形象导入:老舍被誉为“语言大师”,按照他自己的看法,剧中的人物对话应该是“话到人到”、“开口就响”,“闻其声知其人,三言五语就勾出一个人物形象的轮廓来”。

也就是每个人物都有符合自己地位、身份和思想的个性化语言。

下面我们来分析文中的语言及从中所表现的人物特点。

1.小组分角色朗读课本,体味人物个性化的语言特点。

(朗读前,教师帮助他们分配好角色。

)2.学生小组讨论、探究(要求结合人物的语言进行分析)。

3.班级交流。

(1)王利发:胆小怕事、安分守己、善于应酬、精明干练,不满现实又明哲保身,是个自私的商人。

表现在:a见谁都请安作揖。

b.张贴“莫谈国事”的字条,怕惹是生非。

c.“这点小事用不着您(秦仲义)分心,您派管事的来一趟,我跟他商量,该长多少租钱,我一定照办” (巧妙地回答秦仲义的涨房租要求)d、送茶水给地位低贱的算命先生唐铁嘴。

(辨析:“用不着相面,咱们既在江湖内,都是苦命人”,本句是否说明他有同情心?)e.“这路事儿太多了,太多了!谁也管不了!”分析:王利发的语言,非常符合一个茶馆掌柜的身份。

他苦心经营裕泰茶馆,一向委曲求全、圆滑精明,顺应着三个时代的更迭,不断苦心“改良”,在激流险滩中拼命挣扎,以求生存。

但是,到头来却是倾家荡产,落个悲惨的下场。

王利发的悲剧命运,是近代中国社会小商人、小资产者生活和命运的真实写照,他的悲剧一生是对旧中国的血泪控诉。

(2)常四爷:爱国、正直、刚强,是一个有同情心的旗人。

表现在:A、“反正打不起来!真要打的话,早到城外头去啦;到茶馆来干吗?”(不满富家人为一只鸽子而械斗。

)b.“连鼻烟也得从外洋来!这得往外流多少银子啊!”(痛心洋货倾销,国家的银子外流。

)c.“大清国要完啦!”(从卖女悲剧中表现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d.“要抖威风,跟洋人干去:洋人厉害,英法联军烧了圆明园,尊家吃着官饷,可没见您去冲锋打仗!”(讥讽二德子,一针见血。

)e.“李三,要两个烂肉面,带她们到门外吃去!”(帮助卖女儿的村妇。

)f、“甭锁,我跑不了!”(被捕时毫无惧色。

)分析:常四爷的语言非常简洁,豪爽,还带有侠气,表现他的正直倔强,富有正义感,是《茶馆》中一个爱憎分明、光彩照人的形象。

他仇恨洋人,参加过义和团运动。

然而正是这样一位刚强了一世的爱国志士,最后也穷困潦倒。

这是一个正直的中国人的悲剧。

剧本通过这个人物,揭露了旧时代政治的腐败,反映了爱国有罪、报国无门的荒唐现实。

(3)秦仲义形象分析:胸怀大志,想实业救国的民族资本家。

A、“把本钱拢在一块儿,开工厂!”b.“顶大顶大的工厂!那才救得了穷人,那才能抵制外货,那才能救国!”在听了学生的归纳后,教师先给予肯定,并分析:秦仲义庞太监的对话交锋,实际是成长中的民族资产阶级与封建王朝的对垒。

尽管他踌躇满志,胸怀大志,幻想实业救国,但最终也没有逃脱破产的命运。

这个形象反映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民族资本家的命运,同时也证明了办实业拯救不了旧中国灭亡的命运。

(4)对其他人物的分析。

导人,其他人物尽管言语不多,但是他们说的每一句话,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确实如老舍所说,“三言五语就能勾出一个人物形象的轮廓来”。

a、马五爷:是一个信洋教、吃洋饭、有威有望的洋奴。

b.黄胖子:媚上欺下,助纣为虐的流氓头子。

c.松二爷:胆小怕事,懦弱无能的旗人。

d.刘麻子:说媒拉纤,拐卖人口的地痞。

二、体会文中精彩的潜台词1.导入:潜台词,就是台词含蓄的意思,老舍说:“从一句话里面看一个世界。

”就是说,从一句台词里听到弦外之音的艺术效果。

2.精彩片段赏析。

(1)请同学分角色朗读秦仲义与庞太监交锋的部分。

(2)小组合作探究选段中精彩的潜台词。

(3)小组交流。

(4)教师可做适当点拨。

①“这两天您心里安顿了吧?”——话中有话,戊戌变法使庞太监很不安顿,现在变法已被镇压。

②“谁敢改祖宗的章程,谁就掉脑袋!”——变法失败,保守派重新得势。

③“您比做官的还厉害呢!听说呀,好些财主都讲维新!”——威肋秦仲义,说他就是维新派。

④“我那点威风在您的面前可就施展不出来了!”——以退为进,反唇相讥。

⑤“咱们就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吧!”——暗中较劲。

秦仲义和庞太监的较量,实质上是民族资产阶级与封建统治阶级新旧两大势力的较量。

潜台词异常丰富,含义深刻。

(5)接着提问:除此以外,文中哪些地方的潜台词让人印象深刻?答案:“你完啦!”——一语双关,暗示清王朝即将灭亡。

3•提问:本文的语言除了个性化,有精彩的潜台词外,还有什么特点?要点:用了大量的北京口语,朴实、自然、亲切,充满了生活气息。

举例略。

第四课时一、分析本场剧的矛盾冲突l•导入:本场戏与一般的戏剧不一样,它没有一个完整的情节线索,没有贯穿始终的矛盾冲突,而是以人来带动情节的发展。

(每一个在茶馆中出现的人物都有自己的一个故事,这些故事互相交织,或平行发展,共同构成茶馆这样一个大时代的缩影。

)2•请同学们小组讨论文中的矛盾冲突,并在班级交流。

多组矛盾冲突:(1)达官贵人的空虚闲适——孤老头子的沦落街头(2)老太监娶妻——农家卖女(3)顽固派的代表庞太监——维新派的代表秦仲义(4)假洋鬼子马五爷、二德子——爱国正直的常四爷3•分析:文中多组矛盾冲突,归结起来就是统治者与人民大众之间的矛盾冲突。

文章正是从多个侧面、多个角度暴露了晚清社会的黑暗与腐朽,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灭亡的命运。

二、课堂总结《茶馆》描绘了一个五光十色的“茶馆世界’,,老舍说:“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

剧本以茶馆为舞台,对社会世态进行了展览性的描绘。

全剧不是以一人一事为主要线索构成贯穿始终的情节,而是以人物带动故事,把众多人物的生活片断巧妙地同作品的主题罗织在一起,组成了时代的剪影,从更广阔的背景上反映了纷纭复杂的阶级关系和社会风貌,表现了鲜明的时代特征和社会心理。

读完本剧以后,你对本剧的矛盾冲突、人物形象、语言特色等等,如果还有自己独到的看法,请把你的见解发表出来吧!三、知识拓展:结合课后练习题四进行1.戊戌变法的历史背景。

2.戊戌变法的经过和结局。

3.体会剧本是如何形象化地反映当时的社会状况的。

四、布置作业1.课外阅读话剧《茶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