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滤过程原理综述
纳滤膜的工作原理及特点
![纳滤膜的工作原理及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fccf9afd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e007151.png)
纳滤膜的工作原理及特点引言概述:纳滤膜是一种重要的膜分离技术,广泛应用于水处理、食品加工、药物制备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纳滤膜的工作原理及特点。
一、工作原理1.1 纳滤膜的孔隙结构纳滤膜是一种微孔膜,具有均匀分布的孔隙结构。
这些微孔的直径通常在1-100纳米之间,能够有效截留溶质和大份子物质。
1.2 纳滤膜的截留机制纳滤膜通过孔隙大小的选择性分离物质。
小份子溶质和溶剂可以通过膜孔,而大份子物质无法通过,从而实现分离和浓缩的目的。
1.3 纳滤膜的分离效率纳滤膜具有高效的分离效率,能够在保留目标物质的同时去除杂质。
其分离效率受到膜孔大小、膜材料和操作条件等因素的影响。
二、特点2.1 高选择性纳滤膜具有高度选择性,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孔隙大小,实现对不同份子大小的分离。
2.2 高通透性纳滤膜通透性好,能够在保留目标物质的同时保持溶剂的流动性,提高生产效率。
2.3 长寿命纳滤膜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耐腐蚀、耐高温,能够在恶劣环境下稳定运行。
三、应用领域3.1 水处理纳滤膜广泛应用于水处理领域,可以去除水中的微生物、颗粒物和有机物质,提高水质。
3.2 食品加工纳滤膜在食品加工中用于浓缩果汁、乳制品和酿酒等,提高产品质量和产量。
3.3 药物制备纳滤膜用于药物制备过程中的浓缩、纯化和分离,保证药物的纯度和效果。
四、发展趋势4.1 多层膜结构未来纳滤膜的发展趋势是多层膜结构,可以提高分离效率和稳定性。
4.2 纳米技术应用纳滤膜将会与纳米技术结合,实现更精细的分离和控制。
4.3 自清洁功能未来的纳滤膜可能具有自清洁功能,减少维护和更换频率。
五、结论纳滤膜作为一种重要的膜分离技术,具有高效的分离效率和广泛的应用前景。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纳滤膜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将会越来越广泛,为人类生活带来更多便利。
纳滤系统工作原理
![纳滤系统工作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3f8f6d35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9b.png)
纳滤系统工作原理一、引言纳滤系统是一种常见的水处理系统,其主要作用是通过物理过滤的方式去除水中的悬浮颗粒、胶体和高分子有机物等杂质,从而提高水的品质。
本文将详细介绍纳滤系统的工作原理。
二、纳滤系统概述纳滤系统是由进水管道、预处理装置、纳滤膜组件、回收管道和控制系统等组成。
其中,进水管道将原始水送入预处理装置,经过混合反应后进入纳滤膜组件进行过滤,再通过回收管道将过滤后的水送出。
控制系统则用于监测和调节整个过程。
三、预处理装置预处理装置包括药剂投加装置和混合反应器。
药剂投加装置用于向原始水中添加化学药剂,如氯化铁等,在混合反应器中与杂质发生反应,并形成较大的颗粒沉淀,以便于后续的过滤操作。
四、纳滤膜组件1. 纳滤膜纳滤膜是一种孔径大小在0.001~0.1μm之间的多孔性薄膜,其主要作用是通过物理过滤的方式去除水中的悬浮颗粒、胶体和高分子有机物等杂质。
纳滤膜的材料一般为聚酰胺、聚酯等高分子材料。
2. 纳滤膜组件纳滤膜组件是由多个纳滤膜堆叠而成,形成一个过滤单元。
每个过滤单元内的纳滤膜数目和厚度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在使用前,需要对纳滤膜进行清洗和消毒处理。
五、过程参数1. 进水压力进水压力是指原始水进入预处理装置后所受到的压力,一般为0.2~0.5MPa。
2. 进水流量进水流量是指单位时间内原始水进入预处理装置的体积。
根据不同的需求,进水流量可以进行调节。
3. 操作温度操作温度是指纳滤系统运行时所维持的温度范围。
一般情况下,操作温度为10~40℃之间。
4. 回收率回收率是指经过过滤后能够回收利用的水量与总进水量之比。
在实际操作中,回收率一般在70%以上。
六、工作原理纳滤系统的工作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原始水进入预处理装置,添加化学药剂进行混合反应,形成较大的颗粒沉淀。
2. 经过预处理的水进入纳滤膜组件,经过物理过滤去除水中的悬浮颗粒、胶体和高分子有机物等杂质。
3. 过滤后的水通过回收管道送出,可以进行二次利用或排放。
纳滤膜的工作原理及特点
![纳滤膜的工作原理及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6fef09ea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10.png)
纳滤膜的工作原理及特点纳滤膜是一种常用的分离膜技术,能够通过分子尺寸选择性地分离溶液中的溶质。
本文将详细介绍纳滤膜的工作原理和特点。
一、纳滤膜的工作原理纳滤膜的工作原理基于溶质在膜上的分子尺寸选择性渗透。
纳滤膜具有非常小的孔径,通常在1-100纳米之间。
当溶液通过纳滤膜时,溶质分子的尺寸大于膜孔径时,无法通过膜孔,被滞留在膜表面形成浓缩液。
而溶质分子的尺寸小于膜孔径时,能够通过膜孔,形成通过液。
因此,纳滤膜能够实现对溶液中不同分子尺寸的分离。
纳滤膜的分离效果与膜孔径大小有关。
孔径较小的膜能够分离更小分子尺寸的物质,而孔径较大的膜则可以分离较大分子尺寸的物质。
此外,纳滤膜的分离效果还与膜的材料和结构有关。
不同材料的纳滤膜具有不同的分离性能,例如聚酯、聚丙烯、聚偏氟乙烯等。
二、纳滤膜的特点1. 分离效果优异:纳滤膜能够实现对溶液中不同分子尺寸的高效分离,具有良好的分离效果。
通过选择合适的膜孔径和材料,可以实现对特定溶质的高效分离。
2. 操作简便:纳滤膜的操作相对简便,不需要高压力或复杂的设备。
通常可以通过重力或低压力差来实现溶液的渗透和分离。
3. 可控性强:纳滤膜的分离效果可以通过调节膜孔径和操作条件来控制。
根据不同的分离需求,可以选择合适的纳滤膜进行操作,实现对溶质的选择性分离。
4. 应用广泛:纳滤膜在许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生物医药领域中,纳滤膜可以用于蛋白质的分离和浓缩;食品和饮料工业中,纳滤膜可以用于浓缩果汁、去除杂质等;环境工程中,纳滤膜可以用于水处理和废水处理等。
5. 经济高效:纳滤膜相对于其他分离技术来说,具有较低的能耗和较高的处理效率。
同时,纳滤膜的成本也相对较低,具有较高的经济性。
6. 可再生利用:纳滤膜可以进行清洗和再生利用,提高了膜的使用寿命和经济效益。
总结:纳滤膜是一种分离膜技术,能够通过分子尺寸选择性地分离溶液中的溶质。
其工作原理基于溶质在膜上的分子尺寸选择性渗透。
纳滤膜具有分离效果优异、操作简便、可控性强、应用广泛、经济高效和可再生利用等特点。
简述纳滤的工作原理
![简述纳滤的工作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e1191c1e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22.png)
简述纳滤的工作原理
纳滤(Nanofiltration)是一种膜分离技术,利用一种名为纳滤膜的多孔膜来分离溶液中的溶质。
纳滤膜的孔径大小介于反渗透膜和超滤膜之间,通常为0.1-1纳米。
纳滤的工作原理基于两种主要机制:压力驱动和孔径排除。
首先,通过施加压力将待处理的溶液(即进料)推动通过纳滤膜。
高压会推动水分子通过纳滤膜孔洞,但相对较大的溶质分子可能被滤除。
其次,根据溶质的分子大小和溶液的化学特性,纳滤膜的孔径大小可以选择性地排除溶质。
较大的分子将被留在膜表面上,而较小的分子则可以通过孔洞进入膜的另一侧。
这种选择性透过过程被称为孔径排除。
纳滤可以用于去除溶液中的大部分有机物、离子和微粒。
对于溶液中的溶质,通常需要进一步进行优化,以确定适当的工作条件和选择合适的纳滤膜孔径大小。
总之,纳滤工作原理是通过压力驱动将溶液推动通过纳滤膜,利用孔径排除机制分离溶质,达到纯化和浓缩溶液的目的。
纳滤膜的工作原理及特点
![纳滤膜的工作原理及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7dacf8e2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fe.png)
纳滤膜的工作原理及特点纳滤膜(Nanofiltration membrane)是一种新型的分离膜,具有较高的分离性能和选择性,广泛应用于水处理、食品加工、制药、化工等领域。
本文将详细介绍纳滤膜的工作原理及其特点。
一、工作原理纳滤膜的工作原理基于纳米级孔隙的存在。
纳滤膜由多层薄膜组成,包括支撑层和活性层。
支撑层通常由聚酰胺、聚酯等材料制成,具有较高的机械强度和疏水性,可提供支撑和稳定性。
而活性层则是关键部分,通过控制孔隙大小和形状,实现对溶质的选择性分离。
当溶液通过纳滤膜时,溶质分子会受到膜表面的孔隙和电荷的影响。
较小的溶质分子可以通过纳滤膜的孔隙,而较大的溶质分子则被滞留在膜表面,从而实现了分离。
此外,纳滤膜还具有一定的电荷选择性,可以通过电荷交互作用进一步筛选溶质。
二、特点1. 分离性能优异:纳滤膜的孔隙尺寸通常在纳米级别,能够有效分离溶液中的微小颗粒、胶体、有机物等。
相较于超滤膜,纳滤膜的分离效果更加显著。
2. 选择性较高:纳滤膜能够根据溶质的分子大小和电荷选择性地分离,对不同溶质具有较好的筛选效果。
这使得纳滤膜在水处理、废水回收和浓缩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3. 通量较大:纳滤膜的通量通常比反渗透膜高,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处理大量溶液。
这对于大规模工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4. 操作条件较温和:相较于反渗透膜,纳滤膜的操作条件较为温和,能够更好地保护溶质的活性物质。
这对于食品加工和制药行业来说尤为重要。
5. 能耗较低:纳滤膜相对于其他膜分离技术来说,能耗较低。
这不仅可以降低生产成本,还有利于环境保护。
6. 易于清洗和维护:纳滤膜的结构相对简单,容易清洗和维护。
这可以延长膜的使用寿命,减少更换成本。
7. 应用广泛:纳滤膜在水处理、食品加工、制药、化工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可以用于海水淡化、废水处理、果汁浓缩等。
总结:纳滤膜是一种具有优异分离性能和选择性的膜分离技术。
其工作原理基于纳米级孔隙的存在,通过控制孔隙大小和形状,实现对溶质的选择性分离。
纳滤的原理
![纳滤的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6cdabd57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3a.png)
纳滤的原理
纳滤,即纳米过滤,是一种利用纳米级孔径的滤膜进行分离的技术。
它的原理
是利用纳米级孔径的滤膜能够有效地截留溶液中的微小颗粒和溶质,从而实现溶液的分离和纯化。
纳滤技术在生物工程、食品加工、环境保护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纳滤的原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压力驱动和孔径排斥。
首先,通过施加一定的
压力,将待处理的溶液推动到纳滤膜上。
在纳滤膜的作用下,溶液中的溶质和微小颗粒被截留在膜的表面,而溶剂则通过膜孔径排斥的作用穿过滤膜,从而实现了溶液的分离。
这种压力驱动的分离过程可以高效地去除溶液中的杂质和微生物,达到纯化的目的。
其次,纳滤膜的孔径排斥作用也是纳滤分离的重要原理。
纳滤膜的孔径通常在
1-100纳米之间,远小于溶液中的溶质和微粒的尺寸。
因此,当溶液通过纳滤膜时,溶质和微粒会受到膜孔径的排斥作用,无法穿过膜,而溶剂则可以顺利通过。
这种孔径排斥作用使得纳滤膜能够高效地去除溶液中的大分子物质和微生物,实现了对溶液的精确分离和纯化。
纳滤技术的原理简单清晰,但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不同的溶液特性和分离要
求选择合适的纳滤膜材料和操作条件。
目前,市面上常见的纳滤膜材料包括聚酰胺、聚醚砜、聚四氟乙烯等,它们具有不同的孔径大小和化学性质,可用于不同类型的溶液分离。
此外,操作压力、温度和流速等操作条件也会影响纳滤的效果,需要在实际操作中进行精确控制。
总的来说,纳滤技术凭借其独特的分离原理和高效的分离效果,在生物工程、
食品加工、环境保护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随着纳米材料和膜技术的不断发展,相信纳滤技术将会在更多领域展现出其巨大的潜力。
纳滤膜的工作原理及特点
![纳滤膜的工作原理及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78bebb0b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c0.png)
纳滤膜的工作原理及特点引言概述:纳滤膜作为一种重要的膜分离技术,在水处理、食品加工、制药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纳滤膜的工作原理及其特点。
一、纳滤膜的工作原理1.1 孔隙截留机制纳滤膜的工作原理基于孔隙截留机制。
纳滤膜由一系列微孔组成,这些微孔的直径通常在1-100纳米之间。
当水或溶液通过纳滤膜时,溶质分子或颗粒会被截留在纳滤膜的孔隙中,而水分子则可以通过纳滤膜的微孔,从而实现溶质的分离。
1.2 分子作用力筛选机制纳滤膜的工作原理还涉及分子作用力筛选机制。
纳滤膜的孔隙大小与溶质分子的大小有关,通常情况下,只有小分子才能通过纳滤膜的微孔,而大分子则被截留在膜表面。
这是因为溶质分子与纳滤膜表面之间会发生分子作用力,大分子受到较大的分子作用力,难以通过纳滤膜的微孔。
1.3 压力驱动机制纳滤膜的工作原理还涉及压力驱动机制。
在纳滤过程中,外加压力会施加在溶液上,使溶液通过纳滤膜的微孔。
这种压力驱动机制可以提高纳滤膜的分离效率,并加快溶液的流速。
二、纳滤膜的特点2.1 高分离效率纳滤膜具有较高的分离效率,可以有效去除溶液中的微粒、胶体、有机物等。
由于纳滤膜的孔隙很小,可以实现对溶质的高效截留,从而实现高效分离。
2.2 可调控的孔隙大小纳滤膜的孔隙大小可以通过控制制备工艺来调节。
通过调节制备条件,可以获得不同孔隙大小的纳滤膜,从而实现对不同分子大小的溶质的分离。
2.3 低能耗纳滤膜的工作过程中,通常只需要施加较低的压力,就可以实现溶质的分离。
相比传统的分离方法,纳滤膜具有较低的能耗,可以降低生产成本。
三、纳滤膜的应用领域3.1 水处理纳滤膜在水处理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它可以去除水中的悬浮物、胶体、细菌等,提高水质,满足饮用水、工业用水等不同需求。
3.2 食品加工在食品加工中,纳滤膜可以用于浓缩果汁、分离蛋白质、去除微生物等。
它可以提高食品的品质和安全性。
3.3 制药纳滤膜在制药领域的应用也很广泛。
它可以用于分离和纯化药物、去除微生物等,提高药品的纯度和质量。
纳滤膜的工作原理及特点
![纳滤膜的工作原理及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c7f42d2d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3c.png)
纳滤膜的工作原理及特点引言概述:纳滤膜是一种常用于分离和过滤微小颗粒物质的膜材料。
它具有独特的工作原理和特点,被广泛应用于水处理、食品加工、制药等领域。
本文将详细介绍纳滤膜的工作原理和特点。
一、纳滤膜的工作原理1.1 纳滤膜孔径选择纳滤膜的工作原理基于孔径选择性分离的原理。
纳滤膜的孔径通常在1纳米至100纳米之间,可以选择性地分离溶液中的微小颗粒物质。
较大的颗粒物质无法通过纳滤膜的孔径,而较小的溶质则可以通过。
因此,纳滤膜可以实现对溶液中不同颗粒物质的分离和过滤。
1.2 纳滤膜的分离机制纳滤膜的分离机制包括拦截、扩散和吸附。
拦截是指大颗粒物质被纳滤膜的孔径所阻挡,无法通过。
扩散是指溶质通过纳滤膜孔径的过程,其速度受到扩散速率的限制。
吸附是指溶质在纳滤膜表面的吸附作用,使其停留在膜表面,从而实现分离效果。
1.3 纳滤膜的操作方式纳滤膜的操作方式包括压力驱动和重力驱动两种。
压力驱动是指通过施加压力使溶液通过纳滤膜,常用的压力驱动方式有压力过滤和压力驱动渗透。
重力驱动是指利用重力作用使溶液自然通过纳滤膜,常用的重力驱动方式有重力过滤和重力驱动渗透。
二、纳滤膜的特点2.1 高分离效率由于纳滤膜具有孔径选择性,可以实现对微小颗粒物质的高效分离。
纳滤膜的孔径可以根据具体需求进行选择,从而实现对不同颗粒物质的高效分离。
2.2 良好的稳定性纳滤膜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和热稳定性,能够在不同的工作环境下保持较长时间的使用寿命。
同时,纳滤膜还具有较好的抗污染性能,能够减少膜污染和堵塞的发生,提高膜的使用寿命。
2.3 宽广的应用领域纳滤膜广泛应用于水处理、食品加工、制药等领域。
在水处理中,纳滤膜可以去除水中的微生物、悬浮物和溶解物质,提高水质。
在食品加工中,纳滤膜可以实现对食品中微小颗粒物质的分离和浓缩。
在制药中,纳滤膜可以用于药物的分离纯化和浓缩。
三、纳滤膜的应用案例3.1 水处理领域纳滤膜在水处理领域的应用非常广泛。
纳滤膜的工作原理及特点
![纳滤膜的工作原理及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932ee25a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08.png)
纳滤膜的工作原理及特点引言概述:纳滤膜是一种重要的膜分离技术,广泛应用于水处理、食品加工、生物医药等领域。
本文将从工作原理和特点两个方面详细介绍纳滤膜的相关知识。
正文内容:1. 工作原理1.1 分子筛选作用纳滤膜通过其微孔结构,能够有效地筛选分子。
根据分子大小和形状的不同,纳滤膜可以将溶液中的溶质分子和溶剂分子分离开来。
较小的溶质分子可以通过纳滤膜的微孔,而较大的溶质分子则被阻挡在膜表面上,从而实现溶质的分离纯化。
1.2 压力驱动作用纳滤膜的工作原理还涉及到压力驱动作用。
通过施加一定的压力,溶液中的溶质分子可以被迫通过纳滤膜的微孔,而溶剂分子则可以顺利通过。
这种压力驱动作用可以提高纳滤膜的分离效率和通量。
1.3 电荷筛选作用纳滤膜的微孔表面通常带有电荷,这种电荷可以吸引或排斥溶质分子。
通过调节纳滤膜的表面电荷性质,可以实现对溶质分子的选择性分离。
例如,具有相同电荷的溶质分子会被纳滤膜排斥,而具有相反电荷的溶质分子则会被吸引。
2. 特点2.1 高效分离纳滤膜具有高效的分离效果,能够将溶质分子和溶剂分子有效地分离开来。
由于其微孔尺寸较小,可以实现对溶液中的微小颗粒、胶体和大分子的高效分离。
2.2 选择性分离纳滤膜的表面电荷性质可以调节,从而实现对溶质分子的选择性分离。
这种选择性分离可以根据溶质分子的大小、形状和电荷等特性进行调控,适用于不同领域的分离纯化需求。
2.3 通量高纳滤膜的通量通常较高,能够在短时间内处理大量的溶液。
这是由于纳滤膜的微孔尺寸相对较小,可以实现高效的分离和传质。
2.4 操作简便纳滤膜的操作相对简便,只需要施加一定的压力即可实现分离。
与传统的分离方法相比,纳滤膜不需要复杂的设备和大量的化学试剂,更加方便实用。
2.5 可重复使用纳滤膜通常具有较好的耐用性和稳定性,可以反复使用。
通过适当的清洗和维护,纳滤膜的寿命可以得到延长,降低了使用成本。
总结:纳滤膜作为一种重要的膜分离技术,具有高效分离、选择性分离、通量高、操作简便和可重复使用等特点。
纳滤过程原理综述
![纳滤过程原理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3c2563d880eb6294dd886c47.png)
F— — — 法 拉 第 常 数
dΦ/dy— — — 膜 内 电 势 梯 度
集团状态)是影响膜性能的重要因素。 对于水含量较少的纳滤膜,可以
用溶解-扩散模型分析。
静电位阻(ES)模型,Wang 等以荷电孔结构为基础,参考空间位阻
孔 道 模 型 (SHP )和 固 定 电 荷 (TMS )模 型 建 立 了 静 电 排 斥 和 立 体 阻 碍 模
型,又简称为静电位阻模型。 此模型假定膜分离层由孔径均一、表面电
2 过程原理
纳滤类似于超滤与反渗透,均属于压力驱动的膜过程。 但其传质 机理有所不同。 一般认为,超滤膜由于孔径较大,传质过程主要为孔流 形式,而反渗透膜通常属于无孔致密膜,溶解-扩散的传质机理能够满 意地解释膜的截留性能。 而大部分纳滤膜为荷电型,其对无机盐的分 离行为不仅受化学势控制,同时也受到电势梯度的影响,其确切的传 质机理至今尚无定论。 目前,纳滤膜传质机理被认为处于孔流机理和 溶解-扩散之间的过渡态, 可通过适用于较大孔径的宏观模型来分析 纳滤膜的传质过程。目前文献所表述膜的结构与性能之间关系的数学 模型有空间电荷模型、固定电荷模型等。
[责任编辑:王静]
●
(上接第 67 页)验结果与模型预测结果较 一 致 ,因 此 静 电 位 阻 模 型 可
以较好地描述纳滤膜的分离机理。
MS 模型是基于 Maxwell Stefan 传递的模型。该模型建立了多组分
料液的渗透通量、截留率和膜特征(平均孔径、孔隙率、膜厚度、膜电荷
特性)及进料压的联系。 为了描述传递现象,将膜分为浓差极化所在的
纳滤过程的机理有很多种一次纳滤分离过程可能是几种传质机理共同作用的结果比如用纳滤膜分离某一电解质溶液空间电荷模型最早由jfosterle离子传递和流体流动分别由poissonboltzmannnernstplanck间电荷模型是表征电解质及离子在荷电膜内的传递等电动现象的理teorellmeyersieverstms模固定电荷模型假设膜为一个凝胶相其中电荷分布均匀荷电型反渗透膜和超滤膜内的传递现象描述膜浓差电位stokesmaxwellfq12105q20865q17068q072603q1075857自在浓度或压力造成的化学位的作用下透过膜再从膜下游解吸则任一组分在膜中的扩散传递可用fickfick定律在膜两侧进行积分得组分的质量浓度由于膜表面有孔存在wang等以荷电孔结构为基础均匀的微孔构成其结构参数包括孔径rp开wang等选择了几种有机电解质作为示踪剂加入到672013technologyinformation科教前沿科技信息再利用上述的泵允许吸上高度来计算管道设计是否能够满足泵特性的需求计算值为负值说明泵入口安装高度要低于水平面2777m因此引起气蚀现象最终导致泵的输出压力低及流量2d003263831m20052238311631m改造后泵入口安装高度只需低于1631m已经低于泵的实际安输出压力表显示为058mpa97712号泵交替连续运行输出管道温度正常循环软化水系统由于现场设备条件的局限并考虑到改造的成本在众多的方案中缩短管线长度是最优方案动阀门作用不大在管道前端已经有一同型号的手动阀门可以作为控流体力学的基本理论并通过计算方法来诊断造成版
纳滤膜的工作原理及特点
![纳滤膜的工作原理及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143cd764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793117f.png)
纳滤膜的工作原理及特点纳滤膜是一种常用于分离和浓缩溶液的膜分离技术。
它基于纳米级孔径的膜材料,通过选择性地允许溶质分子通过,而阻止溶剂分子和较大分子的通过。
本文将详细介绍纳滤膜的工作原理及其特点。
一、工作原理纳滤膜的工作原理基于两种主要的分离机制:压力驱动和电场驱动。
在压力驱动的情况下,溶液被施加压力,使溶质分子通过纳滤膜的孔隙,而溶剂和较大分子被滞留在膜表面。
在电场驱动的情况下,通过施加电场,带电的溶质分子可以被吸附到膜孔隙内,而非带电的分子则被阻止通过。
纳滤膜的分离效果主要取决于孔径大小和膜材料的选择。
通常,纳滤膜的孔径范围在1到100纳米之间,可以有效地分离溶质分子和溶剂分子。
此外,膜材料的选择也非常重要。
常用的膜材料包括聚酯、聚砜、聚醚砜等,它们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和机械强度,适用于各种分离和浓缩过程。
二、特点1. 高选择性:纳滤膜具有高度选择性,能够根据溶质分子的大小和电荷来选择性地分离溶质和溶剂。
这使得纳滤膜在水处理、食品加工、制药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2. 高效率:由于纳滤膜的孔径非常小,能够有效地分离溶质分子和溶剂分子,因此具有较高的分离效率。
这使得纳滤膜在分离和浓缩过程中具有较高的处理速度和产量。
3. 可控性强:纳滤膜的孔径可以通过调整膜材料的制备条件和处理参数来控制。
这使得纳滤膜能够满足不同领域和应用的需求,具有较高的灵活性和可塑性。
4. 可重复使用:纳滤膜通常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并且可以通过适当的清洗和维护来延长使用寿命。
这使得纳滤膜相对于其他分离技术更具经济性和可持续性。
5. 广泛应用:纳滤膜在许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水处理中,纳滤膜可以用于去除悬浮物、细菌和病毒,提高水质。
在食品加工中,纳滤膜可以用于浓缩果汁、乳制品和酒精等。
在制药领域,纳滤膜可以用于分离和纯化生物制剂。
总结起来,纳滤膜是一种高效、可控性强且广泛应用的膜分离技术。
它基于纳米级孔径的膜材料,通过选择性地允许溶质分子通过,而阻止溶剂分子和较大分子的通过。
纳滤膜的工作原理及特点
![纳滤膜的工作原理及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84f3f78f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d4.png)
纳滤膜的工作原理及特点引言概述:纳滤膜是一种重要的分离技术,广泛应用于水处理、食品加工、制药等领域。
本文将详细介绍纳滤膜的工作原理及其特点。
正文内容:1. 工作原理1.1 孔径排除机制纳滤膜通过孔径排除机制实现分离。
其孔径通常在1纳米至100纳米之间,能够有效地过滤掉溶液中的微粒、胶体、高份子物质等。
较小的份子可以通过孔径进入膜的另一侧,而较大的份子则被滞留在膜的表面,从而实现分离。
1.2 压力驱动机制纳滤膜通常需要外加压力才干实现分离。
当溶液通过膜的一侧时,外加的压力会促使溶液中的物质通过膜孔径进入膜的另一侧,从而实现分离。
这种压力驱动机制可以有效地提高分离效率和速度。
1.3 电荷排斥机制纳滤膜表面通常带有电荷,可以利用电荷排斥机制实现分离。
当溶液通过膜的一侧时,带有相同电荷的物质会被排斥到膜的另一侧,从而实现分离。
这种机制对于一些带电的物质分离尤其有效。
2. 特点2.1 高效分离纳滤膜具有较小的孔径,可以高效地过滤掉溶液中的微粒和胶体,提高分离效率。
同时,纳滤膜的压力驱动机制也能够加速分离过程,提高分离速度。
2.2 选择性分离纳滤膜可以根据孔径大小选择性地分离不同大小的物质。
通过调整膜的孔径,可以实现对溶液中特定份子的选择性分离,满足不同应用领域的需求。
2.3 无需添加化学药剂纳滤膜分离过程中不需要添加化学药剂,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
同时,由于纳滤膜具有较小的孔径,可以过滤掉微生物和病毒等有害物质,提高水处理和食品加工的安全性。
3. 总结纳滤膜是一种重要的分离技术,其工作原理主要包括孔径排除机制、压力驱动机制和电荷排斥机制。
纳滤膜具有高效分离、选择性分离和无需添加化学药剂的特点,广泛应用于水处理、食品加工、制药等领域。
未来,纳滤膜技术有望进一步发展,为各个领域提供更高效、更环保的分离解决方案。
纳滤工艺原理
![纳滤工艺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4f5f0e37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a5.png)
纳滤工艺原理纳滤工艺是一种基于膜分离原理的分离技术,它利用纳米级孔径的膜来分离溶液中的微小颗粒和溶质。
该工艺具有高效、节能、环保等优点,在水处理、生物制药、食品加工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一、纳滤膜的选择与特性纳滤膜是纳滤工艺的核心组成部分,其选择需考虑膜孔径、分离效果、抗污染性等因素。
常用的纳滤膜材料有陶瓷膜、多孔玻璃膜和有机高分子膜等。
不同材料的纳滤膜孔径范围不同,可以用于分离不同粒径的物质。
二、纳滤工艺的分离机制纳滤工艺主要通过两种机制实现分离:压力驱动和浓度极化。
在压力驱动机制下,通过施加一定的压力差使溶液通过纳滤膜,颗粒和溶质被截留在膜表面,而溶剂则通过膜孔径进入膜内。
而在浓度极化机制下,溶液在膜表面形成浓度梯度,导致颗粒和溶质在膜表面聚集,形成一层致密的浓缩层,阻碍了溶剂的通过。
三、纳滤工艺的操作参数纳滤工艺的操作参数对分离效果和膜寿命有着重要影响。
主要的操作参数包括压力、流速、温度和pH值等。
通过调节这些参数,可以控制纳滤过程中物质的分离效率和选择性。
四、纳滤工艺的应用领域纳滤工艺在水处理领域广泛应用于水的深度处理、饮用水的制备、海水淡化等方面。
在生物制药领域,纳滤工艺被用于蛋白质的浓缩、纯化和分离等过程。
此外,纳滤工艺还可以用于果汁澄清、牛奶脱脂和废水处理等工艺中。
五、纳滤工艺的优势和发展前景相比传统的分离技术,纳滤工艺具有许多优势。
首先,纳滤工艺操作简单,流程紧凑,不需要大量的化学药剂。
其次,纳滤工艺对温度和pH值的适应性较好,适用于多种溶液体系。
此外,纳滤工艺还可以实现连续操作,提高生产效率。
随着纳滤膜材料和制备技术的不断发展,纳滤工艺在更多领域有望得到应用。
例如,纳滤工艺可以应用于废水处理,实现废水的资源化利用。
此外,纳滤工艺还可以用于生物医药领域,用于药物的纯化和分离等过程。
纳滤工艺是一种高效、环保的分离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通过选择合适的纳滤膜材料和优化操作参数,可以实现高效的分离和纯化过程。
纳滤膜的工作原理及特点
![纳滤膜的工作原理及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af279940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16.png)
纳滤膜的工作原理及特点纳滤膜是一种常用于分离和浓缩溶液中的弱小颗粒和溶质的薄膜。
它通过选择性地允许溶质通过膜孔,而阻挠溶剂和大份子物质通过,实现了有效的分离和浓缩过程。
本文将详细介绍纳滤膜的工作原理及其特点。
一、工作原理纳滤膜的工作原理基于其微孔结构和选择性渗透性。
通常,纳滤膜由聚合物材料制成,具有一系列的孔径大小,范围从几纳米到几十纳米。
当溶液通过纳滤膜时,溶质颗粒和溶质份子会受到膜孔的限制。
惟独小于膜孔大小的颗粒和份子才干通过,而大于膜孔大小的颗粒和份子则被阻挠。
纳滤膜的选择性渗透性是由膜材料的性质和孔径大小决定的。
普通来说,纳滤膜可以分为两类:纳滤膜和超滤膜。
纳滤膜的孔径范围通常在1-100纳米之间,可以有效分离溶质颗粒、胶体和高份子物质。
超滤膜的孔径范围通常在100-1000纳米之间,可以分离溶质颗粒、胶体、高份子物质以及一些低份子量物质。
二、特点1. 高效分离:纳滤膜具有优异的分离效果,可以有效去除溶液中的弱小颗粒、胶体和高份子物质。
其分离效率可以根据不同的膜孔大小和膜材料的选择进行调节。
2. 温和操作:纳滤膜的操作条件相对较温和,通常在常温下进行。
这使得纳滤膜适合于对温度敏感的溶液和生物大份子的分离和浓缩。
3. 可控选择性:纳滤膜的选择性渗透性可以通过调整膜孔大小和膜材料的选择来实现。
这使得纳滤膜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进行定制,以满足特定的分离和浓缩要求。
4. 高通量:纳滤膜具有较高的通量,可以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处理大量的溶液。
这使得纳滤膜在工业生产和实验室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
5. 易于维护和清洁:纳滤膜的维护和清洁相对简单。
普通情况下,可以使用适当的溶剂或者清洗剂进行清洗,以去除膜孔中的污染物和阻塞物。
6. 可重复使用:纳滤膜通常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并可以多次使用。
在适当的条件下,纳滤膜可以进行再生和回收利用,降低了使用成本。
7. 广泛应用:纳滤膜在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纳滤膜可以用于饮用水净化、废水处理、食品加工、制药工业、生物技术等领域。
纳滤膜的工作原理及特点
![纳滤膜的工作原理及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cd6f3de9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f3f2a76.png)
纳滤膜的工作原理及特点纳滤膜是一种常用的分离膜,其工作原理基于纳米级孔径的特殊结构。
它可以将溶液中的溶质分子和大部分溶剂分子分离开来,从而实现对溶液的纯化和浓缩。
纳滤膜广泛应用于水处理、生物技术、食品加工等领域,具有以下特点:1. 工作原理:纳滤膜的工作原理是利用膜孔径的选择性分离作用。
纳滤膜的孔径通常在1-100纳米之间,可以过滤掉溶质分子和较大分子,而较小的溶剂分子可以通过膜孔径,实现溶质的分离和纯化。
2. 分离效果:纳滤膜可以有效去除溶液中的悬浮物、胶体、细菌、病毒等微小颗粒,具有优异的分离效果。
它可以将高分子物质、蛋白质、核酸等大分子分离出来,从而实现对溶液的纯化和浓缩。
3. 选择性:纳滤膜的分离效果可以根据不同的孔径和材料选择进行调节。
通过选择不同的纳滤膜,可以实现对不同分子大小的溶质进行分离。
同时,纳滤膜还可以根据需要,选择性地留下某些特定的物质,从而实现对溶液的有选择性分离。
4. 可控性:纳滤膜的分离效果可以通过调节操作参数进行控制。
例如,可以通过调节操作压力、流速、pH值等参数,来改变纳滤膜的分离效果。
这种可控性使得纳滤膜在不同的应用领域中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5. 高效性:纳滤膜具有高效的分离速度和较大的通量。
它可以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对溶液的分离和纯化,提高生产效率。
同时,纳滤膜还可以实现对溶液的连续处理,节省人力和时间成本。
6. 经济性:纳滤膜相对于传统的分离方法,具有较低的能耗和较小的设备占地面积。
它可以实现对溶液的高效分离和纯化,同时降低能源和设备投资成本,具有较高的经济性。
总结:纳滤膜是一种基于纳米级孔径的分离膜,具有工作原理简单、分离效果好、选择性强、可控性高、高效经济等特点。
它广泛应用于水处理、生物技术、食品加工等领域,为这些领域的分离和纯化过程提供了可靠的解决方案。
纳滤膜的工作原理及特点
![纳滤膜的工作原理及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abbad62b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92.png)
纳滤膜的工作原理及特点纳滤膜是一种常用的分离膜,其工作原理是利用膜孔的大小选择性分离物质。
纳滤膜的特点是能够过滤掉溶液中的大分子物质,如蛋白质、多糖等,同时保留小分子物质,如溶剂、离子等。
一、工作原理纳滤膜的工作原理基于“筛分效应”,即利用膜孔大小的选择性分离物质。
纳滤膜通常由多层膜组成,膜孔的大小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当溶液通过纳滤膜时,大分子物质无法通过膜孔,被滞留在膜表面,而小分子物质可以通过膜孔,透过膜进行分离。
二、特点1. 分离效果好:纳滤膜能够有效地分离溶液中的大分子物质,如蛋白质、多糖等。
通过调整膜孔的大小,可以选择性地分离不同大小的分子。
2. 操作简便:纳滤膜的操作相对简便,通常只需要将溶液通过膜进行过滤即可。
不需要复杂的设备和操作步骤,适用于实验室和工业生产中的分离过程。
3. 选择性好:纳滤膜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膜孔大小,从而实现对不同分子的选择性分离。
这使得纳滤膜在分离和浓缩溶液中的目标物质时具有很高的选择性。
4. 适用范围广:纳滤膜可以应用于多种领域,如生物医药、食品加工、环境保护等。
在生物医药领域,纳滤膜常用于蛋白质分离、病毒去除等;在食品加工中,纳滤膜常用于果汁澄清、酒类浓缩等;在环境保护中,纳滤膜常用于水处理、废水处理等。
5. 高效节能:相比传统的分离方法,纳滤膜具有高效节能的特点。
由于纳滤膜可以选择性地分离目标物质,不需要进行复杂的处理步骤,从而减少了能源和材料的消耗。
6. 可重复使用:纳滤膜通常可以进行清洗和再利用,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
这降低了使用成本,并减少了对环境的影响。
总结:纳滤膜是一种常用的分离膜,其工作原理基于“筛分效应”,通过选择性地分离溶液中的大分子物质,保留小分子物质。
纳滤膜具有分离效果好、操作简便、选择性好、适用范围广、高效节能和可重复使用等特点。
在生物医药、食品加工、环境保护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通过了解纳滤膜的工作原理及特点,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纳滤膜在分离过程中的作用。
水处理中的纳滤技术原理
![水处理中的纳滤技术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d6af9a4d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a4.png)
水处理中的纳滤技术原理
纳滤技术是一种通过纳孔隙膜对水进行过滤的方法。
纳滤膜具有微孔结构,可以有效去除水中的悬浮颗粒、胶体物质和高分子有机物,同时保留水中的矿物质和溶解性离子。
纳滤技术的原理主要有静电吸附、孔径排除和筛分等。
静电吸附原理是指通过纳滤膜的表面电荷与水中离子或颗粒表面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来去除水中的颗粒物。
纳滤膜表面带有正电或负电,水中的颗粒物表面带有相应的电荷,当水通过纳滤膜时,电荷相同的颗粒物会被纳滤膜表面的电荷吸附,从而被拦截在膜外。
这种原理主要适用于纳滤膜上的薄膜阳离子或阴离子选择性膜。
孔径排除原理是指通过纳滤膜的微孔大小来选择性地去除水中的颗粒物。
纳滤膜的微孔大小通常在1-100纳米之间,比超滤膜孔径小,比反渗透膜孔径大。
当水通过纳滤膜时,微孔能够限制大部分颗粒物、胶体物质和高分子有机物通过,而水分子和溶解性离子则可以通过微孔进入膜的另一侧,实现纳滤的效果。
筛分原理是指通过纳滤膜的孔径大小将水中的颗粒物分离出去。
纳滤膜的孔径大小主要决定于纳滤膜材料的制备工艺和材料性质。
通常,纳滤膜的孔径可以通过调整膜材料的孔隙率和孔径分布来实现。
孔隙率是指纳滤膜中孔隙的体积比例,孔径分布是指孔隙的大小和分布范围。
通过合理调整孔隙率和孔径分布,可以实现对不同颗粒物的有效分离。
纳滤技术在水处理中的应用广泛,可以用于饮用水净化、海水淡化、废水回用等领域。
相比传统的过滤方法,纳滤技术具有能耗低、占地小、
操作简便等优点。
然而,纳滤技术也存在一些问题,如膜的污染和堵塞、膜的寿命较短等,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改进。
纳滤膜的工作原理及特点
![纳滤膜的工作原理及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64baed9b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b4.png)
纳滤膜的工作原理及特点纳滤膜是一种常用于分离和浓缩溶液中微小分子的膜材料。
它具有许多独特的工作原理和特点,使其在许多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纳滤膜的工作原理及其特点。
一、工作原理纳滤膜是一种多孔膜,其孔径通常在1纳米(nm)到100纳米之间。
根据分子的大小和形状,纳滤膜可以选择性地阻止溶液中的某些分子通过,从而实现分离和浓缩的目的。
纳滤膜的工作原理主要包括两个过程:压力驱动和分子排除。
1. 压力驱动:纳滤膜通常通过在膜表面施加压力来推动溶液通过膜孔。
这种压力驱动的过程可以通过外部设备(如泵)提供,也可以利用溶液本身的压力差来实现。
2. 分子排除:纳滤膜的孔径足够小,可以阻止较大分子通过,而允许较小的分子通过。
这种分子排除的机制可以根据分子的尺寸、形状和电荷来实现。
通常,纳滤膜可以有效地去除溶液中的悬浮颗粒、胶体物质、微生物、大分子有机物等。
二、特点纳滤膜具有许多独特的特点,使其在分离和浓缩过程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1. 选择性分离:纳滤膜可以根据溶液中分子的大小和形状选择性地分离物质。
通过选择不同孔径的纳滤膜,可以实现对不同分子的高效分离。
2. 高效率:纳滤膜具有高通量和高分离效率的特点。
由于其孔径较小,可以有效地去除溶液中的微小颗粒和物质,从而提高分离效果。
3. 可控性:纳滤膜的分离效果可以通过调节施加在膜上的压力来控制。
通过改变压力大小,可以实现不同程度的浓缩和分离效果。
4. 可重复使用:纳滤膜通常由耐高温、耐腐蚀的材料制成,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
经过适当的清洗和维护,纳滤膜可以多次使用,降低了成本。
5. 应用广泛:纳滤膜在许多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
例如,纳滤膜在生物制药中用于分离和纯化蛋白质,用于海水淡化和废水处理中的溶质去除,以及在食品和饮料工业中的浓缩和分离等。
总结:纳滤膜是一种常用的分离和浓缩材料,其工作原理基于压力驱动和分子排除的机制。
纳滤膜具有选择性分离、高效率、可控性、可重复使用和广泛应用等特点。
纳滤的原理及应用
![纳滤的原理及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614a5b8c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3c.png)
纳滤的原理及应用滤是一种常用的物理分离技术,它利用不同颗粒大小的孔隙将杂质从混合物中分离出来。
而纳滤(Nanofiltration)是滤技术的一种,其孔隙直径通常在1~100纳米之间,介于超滤和逆渗透之间。
纳滤的原理主要是基于溶质和水分子的尺寸选择性分离。
纳滤的原理可以用"筛子"来类比。
筛子的网眼越小,能通过的粒子就越小。
在纳滤中,纳滤膜起到筛子的作用,通过控制孔隙大小选择性地分离溶质和溶剂。
纳滤膜可以通过不同的材料制备,如聚合物、陶瓷、金属等,每种材料都有不同的孔隙结构和质量特性。
纳滤主要依靠溶质的尺寸排斥效应和电荷排斥效应来实现。
当溶质分子的尺寸大于纳滤膜的孔隙大小时,溶质分子无法通过孔隙,从而被滤出。
而对于较小的溶质分子,它们可以在纳滤膜上形成一层紧密簇集的层,使其无法通过。
此外,纳滤膜上的表面电荷也会影响溶质的透过性,带电的溶质分子可能因电荷排斥而被滤出。
纳滤的应用十分广泛,以下是几个典型的实际应用:1.废水处理:纳滤可以有效去除废水中的悬浮颗粒、胶体、有机物和无机盐等杂质,从而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这在饮用水处理、工业废水处理和海水淡化等方面都有广泛应用。
2.食品和饮料生产:纳滤可以去除食品和饮料中的杂质,如沉淀物、胶体、微生物和有害物质等。
它可以提高食品和饮料的质量和安全性。
3.药物制备:纳滤可以去除药物制备中产生的杂质,如溶剂、无机盐、有机物和微生物等。
这在药物生产中非常重要,可以提高药物的纯度和质量。
4.膜分离过程中的纳滤:纳滤在膜分离过程中也是一个重要的步骤。
例如,在蛋白质提取和分离过程中,纳滤可以用来去除较小分子和杂质,保留较大蛋白质。
总之,纳滤作为一种高效的分离技术,在环境保护、食品生产、药物制备和分离工艺等方面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随着纳滤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在更多领域中的应用前景将会更加广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细孔模型在 Stokes- Maxwell 摩擦 模 型 的 基 础 上 引 入 立 体 阻 碍 影 响因素,该模型假定膜具有均一的细孔结构,膜孔为圆柱形,孔径为 rp 溶质为具 有 一 定 大 小 的 刚 性 小 球 ,其 半 径 为 rs,圆 柱 形 孔 内 充 满 静 止
的液体,溶质在孔内传递时所受到的推动力和阻力相当,以此为基础
纳滤作为一种新型的膜分离技术,在分离过程中表现以下几个特 性:(1)由于纳滤 膜 具 有 纳 米 级 的 孔 径 ,可 截 留 分 子 量 为 200~1000 的 物质;(2)纳滤膜大多是 复 合 膜 ,其 表 面 分 离 层 由 聚 电 解 质 构 成 ,因 而 对 无 机 盐 具 有 一 定 的 截 留 率 ;(3)纳 滤 过 程 中 所 需 的 操 作 压 力 比 反 的 渗 透过程的要低,一般在 0.5~2.0MPa,故有“低压反渗透”之称,操作压力 低使得分离过程动力消耗低,降低了设备的投资和运行费用。
(China Shenhua Coal to Liquid and Chemical Baotou Chemical Company Baotou City, Baotou Inner Mongolia, China, 014010 ) 【Abstract】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basic concept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nanofiltration, researching NF process mechanism, and prospecting ap plic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NF. 【Key words】Process mechanism; Nanofiltration; Membrane separation technology
可得到细孔模型的通量方程。
引进参数 q=rs
rp
;位阻因子
sD
2
=(1-q)
2
2
sF =(1-q) (1+2q-q )
则通量公式为:
△ △ △ △ 2
Jv
=
rp 8μL
2
△p
1-SF
(g(q)+
16q 9
f(q))
△π
軍 軍 軍 軍 軍
軍
Js =Df(q)SD
AK L
△Cs +Jv SF C軍s
△ g(q)+
纳滤过程原理综述
尚洪涛 (中国神华煤制油化工有限公司 包头煤化工分公司公用工程中心,内蒙古 包头 014010)
【摘 要】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文介绍了纳滤的基本概念和特性,研究探讨了纳滤过程机理,并对纳滤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前景做了展望。 【关键词】纳滤;过程机理;膜分离技术
Nanofiltration Process Principle Review SHANG Hong-tao
V軍fwb V軍w fsw
軍
軍
f(q)
軍 軍
軍
軍
軍
式 中 :μ— — — 溶 液 粘 度
L— — — 膜 厚 度
g(q)、f(q)— — — 考 虑 孔 壁 影 响 的 修 正 因 数
D— — — 溶 质 扩 散 系 数
AK — ——膜总的孔道面积与膜有效面积比值
△Cs — ——膜两侧溶液的浓度差
CS — ——膜内溶质的平均浓度
Vw 、Vs — ——水、溶质的真实摩尔体积
fwb — ——水(自由水)和膜间摩擦系数
根 据 分 离 的 对 象 不 同 ,还 可 以 将 纳 滤 膜 传 质 机 理 分 成 两 类 : (1) 当 纳滤膜分离对象为非电解质溶液时,其传质模型不考虑电解质与膜表 面电荷的静电作用,主要有摩擦模型、空间位阻-孔道模型、溶解-扩散 模型、不完全的扩散-细孔流模 型 等 ;(2)当 纳 滤 膜 的 分 离 对 象 为 电 解 质溶液时, 其传质过程受膜表面电荷与电解质电荷作用的影响很大, 此时静电作用不能忽略,其代表性的传质模型有静电位阻模型和杂化 模型等。
2 过程原理
纳滤类似于超滤与反渗透,均属于压力驱动的膜过程。 但其传质 机理有所不同。 一般认为,超滤膜由于孔径较大,传质过程主要为孔流 形式,而反渗透膜通常属于无孔致密膜,溶解-扩散的传质机理能够满 意地解释膜的截留性能。 而大部分纳滤膜为荷电型,其对无机盐的分 离行为不仅受化学势控制,同时也受到电势梯度的影响,其确切的传 质机理至今尚无定论。 目前,纳滤膜传质机理被认为处于孔流机理和 溶解-扩散之间的过渡态, 可通过适用于较大孔径的宏观模型来分析 纳滤膜的传质过程。目前文献所表述膜的结构与性能之间关系的数学 模型有空间电荷模型、固定电荷模型等。
0 概述
纳滤是一种介于反渗透和超滤之间的压力驱动的膜分离过程,纳 滤膜的孔径范围在几个纳米左右,与超滤或反渗透相比,纳滤过程对 单价离子和分子量低于 200 的有机物截留较差,对二价或多价离子及 分子量介于 200~1000 之间的有机物有较高的脱除率, 弥补了反渗透 和超滤之间的空白。
1 纳滤过程的特性
个人认为:纳滤过程的机理有很多种,一次纳滤分离过程可能是 几种传质机理共同作用的结果。 比如用纳滤膜分离某一电解质溶液, 其过程就可能包含电荷模型、溶解-扩散模型、细孔模型等。
电荷模型根据对膜内电荷及电势分布情形的不同,分为空间电荷 模型和固定电荷模型。 空间电荷模型最早由 J.F.Osterle 等 人 提 出 ,假 设膜由孔径均一而且其壁面上电荷均匀分布的微孔组成,微孔内的离 子浓度和电场电势分布、 离子传递和流体流动分别由 Poisson- Boltzmann 方程,Nernst- Planck 方程和 Navier 一 Stokes 方程等来描述。 空 间电荷模型是表征电解质及离子在荷电膜内的传递等电动现象的理 想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