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

合集下载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教案4篇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教案4篇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教案4篇,希望大家喜欢。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教案1“地球和地球仪”【重点】(1)会观察地球仪。

(2)准确辨认经线和纬线、纬度和经度、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划分。

(3)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的地理位置。

【难点】(1)会观察地球仪、使用地球仪。

(2)东西半球划分。

(3)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的地理位置。

【课时内容】认识纬线和经线【教学过程】(展示图片)教材提供的图“简化地球仪上的点和线”(学生活动)结合自己的地球仪观察思考,同学先小组交流,推荐发言人回答下列问题:1、纬线的特点,经线的特点。

2、认识地轴、南极、北极。

(提问)地球真有一根轴吗地球表面能画出多少条经线和纬线(学生活动)(展示图片)教材提供的“地球仪上的经线”、“地球仪上的纬线”(引导学生读图并回答下列问题)1、经线呈什么形状纬线又是什么形状2、认识本初子午线、赤道;区别南纬、北纬、东经、西经。

让学生读出赤道、本初子午线的度数。

(展示地图)五带分布图(学生活动)1、引导学生继续找出:北回归线、北极圈、南回归线、南极圈。

2、请同学们在图上描画出00、300、600三条纬线,教师补充低、中、纬度的划分。

(让学生在地球仪标出低纬、中纬、高纬的三个区域。

)(展示图片)教材提供的图片“南北半球的划分”和“东西半球的划分”(学生活动)结合地球仪找出赤道的位置,1600E和200E组成的经线圈。

(提问)1、南北半球是怎样划分的2、东西半球是怎样划分的(南北半球的划分比较容易,让学生说出。

东西半球的划分比较难,教师指图引导,让学生充分想象、理解。

)(学生活动)结合地球仪,教师采取问题教学法,边提问、边启发与学生讨论,完成下列问题:1、比较不同的经线长度有什么变化。

不同的纬线的长度是否相等2、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呢让学生完成教材的“活动”中第二问题“小明的暑期夏令营”,问:小明能否找到夏令营地点为什么(总结:找不到该点,400的纬线南北半球各有1条,1160的经线有2条。

七年级地理教案湘教版

七年级地理教案湘教版

七年级地理教案湘教版【篇一:最新湘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第一章认识大洲第一节亚洲及欧洲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大洲是世界第一大洲。

运用地图说明亚洲和欧洲的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2.通过标准时间和国际日期变更线的介绍,培养学生简单的时区和日期换算能力。

3.通过分析亚洲气候特征,使学生掌握气候特征的分析方法,并在阅读地图和分析资料的基础上总结出欧洲气候的特点。

4.通过地形图引导学生分析亚洲河流特征,并找出亚洲境内著名的湖泊。

让学生从欧洲气候和地形入手解释欧洲河流特征,了解欧洲著名的河流。

5.读“亚欧人口分布图”说明亚洲人口分布,分析人口分布不均的原因,学会阅读亚欧政区图。

教学重点1.学会运用地图说出某地区的地理位置。

2.亚洲和欧洲的地理位置特点。

3.亚洲的地形特征和气候特征。

教学难点1.学会简单的时区和日期换算。

2.亚洲和欧洲的气候及成因。

3.亚洲及欧洲河流特点的成因。

教学方法复习引导法、读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

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6课时。

教学过程第1课时(课堂导入)请大家看一段录像,猜一猜片中展现的景观在哪里?(播放一段关于亚洲的录像资料,如长城、日本富士山、沙漠中的阿拉伯人、喜马拉雅山脉等)学生发言:中国、亚洲、日本??(讲授新课)板书第一章认识大洲第一节亚洲及欧洲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第二页第一自然段。

指导学生找到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学生阅读。

教师进行总结。

1.大洲名称的由来2.亚欧大陆亚洲和欧洲的大陆部分连在一起,合称亚欧大陆,是世界上最大的大陆。

学生通过阅读图6-1,进行讨论后总结。

提问亚洲的地理位置如何呢?板书 3.亚洲的地理位置(1)经纬度位置北部深入北极圈内,南部延伸到赤道以南。

纬度范围:南纬10度~北纬80度之间;经度范围:东经25度~西经170度之间;主要位于北半球和东半球。

(2)海陆位置亚洲东、北、南三面分别濒临太平洋北冰洋和印度洋,西与欧洲相连,西南与非洲为邻,东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是世界第一大洲。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教学方案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教学方案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教学方案一、教学目标在本教学方案中,我们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全面了解地球上的各种自然和人文地理现象,培养学生对地理的兴趣和研究能力。

具体教学目标如下:1. 了解地球的基本构造和地理特征。

2. 了解地球上的各种气候类型以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3. 掌握地球上的主要地貌类型及其形成原因。

4. 了解世界各大洲的地理位置、主要国家和主要自然景观。

5. 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掌握一些简单的环境保护知识。

二、教学内容本教学方案包括以下内容:1. 地球与地图- 地球的基本构造和地理坐标- 地图的基本概念和使用方法2. 气候与人类活动- 不同气候类型及其特征- 气候与人类活动的关系3. 地球的地貌- 山地、高原、平原等地貌类型- 不同地貌类型的形成原因4. 世界地理- 各大洲的地理位置和主要国家- 各大洲的主要自然景观5. 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简单的环境保护知识和行动三、教学方法本教学方案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 探究式教学:通过提出问题和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地理知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地理图片、地图、音视频等资源,生动形象地介绍地理概念和现象,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3. 小组合作研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活动,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和展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 实地考察和实验教学: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和实验活动,让学生亲自体验地理现象,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四、教学评价本教学方案的评价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 学生表现评价:通过课堂参与、小组活动表现等方式评价学生的研究态度和行为惯。

2. 学业表现评价:通过考试、作业等方式评价学生的地理知识掌握情况和运用能力。

3. 实践表现评价:通过实地考察、实验报告等方式评价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4. 反思评价:通过学生自我评价和教师反思总结,评价教学效果,并对教学方案进行调整和改进。

湘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已整理)

湘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已整理)

湘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已整理)亚洲及欧洲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会分析亚洲气候复杂多样的原因及表现,让学生结合已学的气候知识,分析并解答出有关欧洲气候的思考题通过地形图引导学生分析亚洲河流特征,并找出亚洲境内著名的湖泊。

让学生从欧洲气候和地形入手解释欧洲河流特征,了解欧洲著名的河流。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从地图上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以及从课外书籍上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读图、综合归纳、对比分析等能力。

培养学生的读图、综合归纳、对比分析等能力。

读“亚欧人口分布图”说明亚洲人口分布,分析人口分布不均的原因,学会阅读亚欧政区图。

3、教育目标:通过对国家和人口的研究,可以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

二、重点:掌握亚洲天气的特点三、难点:学会分析各大洲的气候特点四、教法:读图分析法、自学指导法、讨论归纳法五、教学用具:亚欧人口分布图六、课时安排:一课时七、课程设计:1、导入:复回忆世界气候的分布特点。

(出示“世界气候类型”图)2、自学提要:一、看“亚欧气候类型图”分析亚洲的气候有什么特点?是怎样形成的?活动:复回忆:1)地球上的五带是怎样划分的?2)亚洲的纬度范围如何?3)亚洲地跨哪几个温度带?4)影响气候的因素主要有哪些?5)亚洲的海陆位置如何?对气温、降水有什么影响?6)亚洲的地形特征如何?对气温、降水有什么影响?归纳总结:亚洲的气候特点:1、庞大多样性2、大陆性特征显著3、季风气候显著3、析疑点拨:请证明亚洲气候的复杂多样性并分析原因。

原因:面积广大,地跨寒、温、热三带,地形复杂,海陆兼备的地理位置。

为什么亚洲大陆性气候显著?跨经度广,工具跨度大,面积广阔,大陆内部距海远,陆地影响不显著。

为什么亚洲东部季风气候显著?(重点)1)成因。

出示Flash动画,说明注解。

2)为什么显著?3)风向如何改变?项目发源地风向性质对气候的影响读图1-7会商阐发欧洲天气特点。

1)欧洲有热带气候吗?为什么?2)哪种气候面积最广?3)欧洲天气为什么有显著的陆地性?4)完成课本活动44、归纳总结:欧洲天气特点:2)海洋性特征显著3)温带陆地性天气,地中海天气分布典型5、析疑点拨:对比大陆性气候和海洋性气候的特征。

湘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美洲》教案

湘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美洲》教案

湘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美洲》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湘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六章的第三节《美洲》,主要介绍美洲的地理位置、地形特点、气候特点以及主要国家和地理景观等内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初步了解美洲的基本情况,培养对地理知识的兴趣和探索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a. 了解美洲的地理位置和边界;b. 掌握美洲的地形特点和气候特点;c. 了解美洲的主要国家和地理景观。

2. 能力目标:a. 能够运用地图等工具获取地理信息;b. 能够描述美洲的地理特点和主要国家。

3. 情感目标:a. 培养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b. 培养学生对不同文化和地理景观的尊重和欣赏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1. 教学重点:a. 美洲的地理位置和边界;b. 美洲的地形特点和气候特点;c. 美洲的主要国家和地理景观。

2. 教学难点:a. 学生对地理位置和边界的抽象概念理解;b. 学生对地形特点和气候特点的整合和归纳能力。

四、学情分析:学生对地理知识的了解程度有限,对美洲的认识可能比较模糊。

他们对地理位置和地理景观的概念理解可能较弱,需要通过具体的案例和图片等教具进行辅助教学。

同时,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和好奇心较高,可以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互动活动来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五、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导入新课a. 老师展示一张地图,让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内容,复习南美洲的地理特点。

例如,让学生指出南美洲的位置和一些著名的地理景观,如亚马逊雨林和安第斯山脉。

b. 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对美洲的兴趣。

例如,老师可以问学生:“你们知道美洲有哪些有趣的地方吗?有没有听说过美国、巴西或者墨西哥?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美洲的地理情况。

”第二环节:呈现基础知识a. 老师利用地图或图片,向学生介绍美洲的地理位置和边界。

例如,指出美洲位于北半球和西半球,北临北冰洋,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

b. 讲解美洲的地形特点和气候特点,并与其他大洲进行对比。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全套(完整)教案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全套(完整)教案

第一章认识大州教案第一节亚洲及欧洲【课时】:3课时第一课时时区【学情分析】:很多同学在上学中地理成绩不够好,对学习地理产生了畏难情绪,如果不化解这种心理情绪,对以后的地理教学有阻碍作用。

本期教材编写从简,从大洲、地区、国家三个方面介绍世界地理,不再注重系统的知识介绍,而是从生活的需要为出发点,注重对一些常用知识和重要的地理科学方法的介绍和运用,重在对新课标教材的解读,增加了教学难度,也释放了教学思路。

【教学目标】:1)化解学生的畏难情绪,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了解时区的概念,并能进行简单的时区换算。

【教学过程】:【板书】:开学第一课目标一:化解学生的畏难情绪方法:与学生课聊如:1〕请几位学生表达假期作了哪些有意义的事?〔依据答复,做一些引导和肯定,如果有外出旅游的经历,可引导表达有哪些人文风情,地理事物等〕2〕介绍各班的成绩状况,树立学习榜样;鼓励向周围的同学学习。

3〕谈论学习地理的方法〔根据学生的答复作一些总结,板书如下〕【板书】:一、地理学习方法①预习并认真听课②及时完成作业③增加知识,进行课外阅读目标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方法:趣味提问如:1〕小明接爸爸回家小明的爸爸在日本从大阪回北京,通知小明9点钟去机场迎接,8点30分时,小明正准备出门,却发现爸爸正站立在门口,小明觉得很奇怪,这到底怎么回事呢?2〕 NBA直播的时间差NBA球赛一般在大城市的晚上开始,每次看到姚明上场的时候都是当地万家灯火的时候,可我们中国正好是上午时间,这是怎么一回事呢?3〕妹妹比哥哥早一天过生日有一对双胞胎兄妹,妹妹出生在5月4日,哥哥出生在5月5日,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通过这样的提问,激起学生的兴趣,引导出“地方时”的概念〕目标三:了解地方时的概念方法:提问引导法过程:1〕阅读课本第三页的“阅读活动题”2〕提问:为什么会有地方时的产生?〔人们习惯以当地正午太阳高度最大时作为一天中的12时,依据太阳高度确定各个时刻,不同经度的地方就有不同的地方时〕3〕提问:由上面的知识,地球有360°经度,地方时是不是就有360个呢?〔引导学生思考时区的划分:每15°经度划分为一个时区,全球共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只有一个地方时,以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准;每隔一个时区,时间相差 1 小时;东边的时间早于西边的时间。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7.1《东南亚》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7.1《东南亚》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7.1《东南亚》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7.1《东南亚》是学生在学习了世界地理基础知识后,对东南亚地区进行深入学习的开始。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东南亚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主要国家、经济状况、文化特色等内容。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图表和文字,帮助学生了解东南亚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培养学生对东南亚地区的认识和理解。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世界地理的基本知识,对不同地区的自然和人文特点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七年级学生地理知识体系尚不完善,对地理概念的理解和地理信息的提取能力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丰富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东南亚地区的相关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东南亚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主要国家、经济状况和文化特色,提高学生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地图、图表和实物,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东南亚地区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学生关爱地球、关注人类生存环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东南亚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主要国家、经济状况和文化特色。

2.难点:对东南亚地区地理特点和人文特点的理解和分析。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地图、图表、实物等教学资源,创设生动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互动教学法:采用提问、讨论、小组合作等形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3.案例教学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东南亚国家或地区,进行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资源:准备东南亚地区的地图、图表、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音响等教学设备。

3.学习任务单:设计学习任务单,引导学生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东南亚地区的美丽风光,引导学生关注东南亚地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精选7篇)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精选7篇)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精选7篇)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篇1教学目标1.在地图上找出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

2.根据地图和资料说出日本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并能分析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了解日本的抗震防灾意识。

3.运用地图资料,说明日本海洋性季风气候的分布、特点。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研究国家地理自然地理的方法2.教学难点:日本为什么多火山、地震;日本的气候为什么呈现“海洋性”教学工具课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激活思维观看多媒体课件中的一组图片,回答一个问题:这些图片来自于哪个国家?(二)展示目标学生集体诵读学习目标一遍,初步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三)自主学习1.日本的地理位置①半球位置②纬度位置③海陆位置2. 日本的领土范围①日本的陆地是由什么组成的?(提示:陆地一般由大陆、半岛、岛屿等组成)②自北向南分别是什么?③日本周围的邻国有哪些?在地图上找到日本的首都3. 日本的地形读地图册32页:日本群岛地势及日本地形面积比较①描述日本的地形特点②日本第一高峰在哪里?③日本的平原是什么?4. 日本的气候读图课本第10页:亚洲气候类型分布①日本的主要气候类型是什么?②日本的气候有什么特点?5.日本的资源尝试描述日本的森林资源、水资源、渔业资源及矿产资源(提示:是丰富还是不足)(四)合作探究要求:以小组形式进行合作探究;将探究结果写在老师发的纸上面;时间5分钟。

1. 阅读课本55页图8-1-3、地图册32页日本在地震带中的位置,尝试分析日本为什么多火山、地震?2. 展示材料,日本2011年的3.11地震与中国2008年的5.12汶川地震相比,损失要小很多,为什么出现这种情况?日本的哪些抗震、防震措施值得我们学习?3.东京和济南都位于36°N附近,下表为两个城市的气象数据。

①完成表格②对比济南的气象数据,描述东京的气候特点? 造成此气候特点的原因是什么?(五)风采展示将合作探究的结果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展示。

最新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5篇

最新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5篇

最新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5篇教案中对每个课题或每个课时的教学内容,教学步骤的安排,教学方法的选择,板书设计,教具或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各个教学步骤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等等,都要经过周密考虑,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1《俄罗斯》教案教学目标1.俄罗斯的位置、面积、邻国。

2.俄罗斯的地形特点以及气候。

教学重难点重点:俄罗斯的位置、地形特点难点:俄罗斯的气候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我们的邻居中,有文化同源但现在无论在国际政治上、经济上相互竞争的日本,也有和我国一样的人口大国——印度。

还有世界上最大的国家——俄罗斯。

俄罗斯是我们北面的邻居,历史上,我国的中原政权多次面对来自北方草原的威胁。

当北方草原与中原逐渐融合之后,俄罗斯成为我们北方的邻居。

俄罗斯的中心在欧洲,当他们的眼光往西看时,而我们头枕着俄罗斯,放眼东南的时候,中俄相依相随,整个世界就在他们的脚下。

虽然,俄罗斯是侵占我们领土最多的国家。

但是,为了抗美、为了将来,中俄只能合作,在中俄交恶的时候,当我们面对北方威胁的时候,那是我们最大的威胁。

在珍宝岛事件上,原苏联想对中国动“核”,对此,许多中国将领的反应是以“核”对核,而则是你打我家,把我家打烂了,那我就去你家过年,组织10亿往北往西去俄罗斯的土地上生活。

你总不能给你的土地上扔核弹吧!后来原苏联的领导者不得不放弃了那个念头。

从这个例子看。

只有中俄结盟,才是最好的选择。

但实际上,中俄却因为总是存二心,难以形成紧密的结合,因此,美国才成为世界上最爱指手划脚的国家。

中国与俄罗斯,既是大国,又是邻居。

合则同利、分则两损我们今天学习了解神秘的国度:第四节俄罗斯二、新课讲解:(一)、横跨亚欧大陆北部1、位置:出示PPT,学生说说俄罗斯的海陆位置和纬度位置:(1)、纬度位置:出示PPT,总结:大部分位于50°N~70°N,绝大部分属于北温带,小部分在北寒带;位于北半球,跨东西两半球。

湘教版初中地理教案书下册

湘教版初中地理教案书下册

教案名称:湘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亚洲及欧洲》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运用地图等资料简述亚洲及欧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掌握描述大洲地理位置的方法。

2. 了解时区的划分,知道地方时、时区、区时、北京时间、国际日期变更线等概念,学会简单的区时换算。

3. 培养学生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的良好情感,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1. 亚洲和欧洲的地理位置特点。

2. 引导学生通过对地图的阅读,使学生学会从地图上学习地理知识的能力。

教学方法:1. 读图分析法2. 对比分析法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5分钟)1. 在上学期我们从全球角度、按照地理要素来研究问题。

本学期将以我们大洲为研究对象,去研究某一个区域的地理环境状况。

2. 通过七大洲轮廓图提问面积最大的是哪个大洲?让学生回答,引出亚洲。

二、亚细亚和欧罗巴(15分钟)1. 大洲名称的由来(阅读课文第一段,了解洲名由来,在图中找出地中海)2. 亚欧大陆亚洲和欧洲的大陆部分连在一起,合称亚欧大陆,是世界上最大的大陆。

让学生通过阅读图6-1,进行讨论后总结。

三、亚洲的地理位置(10分钟)1. 让学生读图6-1,了解亚洲的地理位置。

2. 引导学生掌握亚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并能用简洁的语言描述。

四、欧洲的地理位置(10分钟)1. 让学生读图6-2,了解欧洲的地理位置。

2. 引导学生掌握欧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并能用简洁的语言描述。

五、时区的划分(10分钟)1. 讲解地方时、时区、区时、北京时间、国际日期变更线等概念。

2. 让学生了解时区的划分,并能进行简单的区时换算。

六、总结(5分钟)1.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亚洲和欧洲的地理位置特点。

2. 激发学生热爱亚洲的情感,培养学生的自豪感。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地图的阅读,使学生掌握了亚洲和欧洲的地理位置特点,了解了时区的划分。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从地图上学习地理知识,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亚洲及欧洲》教案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亚洲及欧洲》教案

湘教版地理七下第六单元第1节《亚洲及欧洲》第1课时教案3.这些美丽的景色属于哪个大洲?出示图片并提问:你还认得这些大洲吗?你知道”亚细亚”和“欧罗巴”吗?转折:今天我们来探究亚细亚洲及欧罗巴洲的相关知识。

在图中找出亚细亚和欧罗巴两大洲的学习活动一:定位“亚细亚”和“欧罗巴”1.初探名称的由来出示材料:古代生活在地中海东岸的人们,把居住地以东的地方称为“亚细亚”,以西的地方称为“欧罗巴”。

在当地语言中,“亚细亚”意为“东方日出之地”,“欧罗巴”意为“西方日落之地”。

后来,“亚细亚”和“欧罗巴”所指范围不断扩大,并世代相传,分别成为亚、欧两大洲的名称。

亚洲和欧洲的大陆部分连为一体,称为亚欧大陆,也称欧亚大陆,面积达5000多万千米2。

2.描述亚洲的地理位置——亚洲在哪半球?出示东西半球图:方法指导:找出半球划分界限——东西半球20°W,160°E;南北半球:0°。

3.描述亚洲的地理位置——亚洲纬度位置有什么特点?1.图文转化——想一想,说一说:2.读图分析:准确画出20°W,160°E;赤道。

观察描述亚洲的位置主要位于东半球、北半球3.观察标画与描述交流:亚洲的北部深入北极圈内,南部延伸到赤道以南。

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小部分位于热带和北寒图文结合,调动学生积极参与问题的探讨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嘴,在描述亚洲位置的同时,方法指导:找出重要纬线——赤道、北极圈、北回归线以及一些其他重要纬线。

4.描述亚洲的地理位置——亚洲海陆位置有什么特点?方法指导:找出所在的大洲,濒临的海洋。

5.描述亚洲的地理位置——亚洲有哪些邻居?——相对位置(1)亚洲与欧洲的分界线描述(2)亚洲与非洲、北美洲的分界线描述6.归纳总结:如何来描述一个大洲的地理位置?【拓展应用】提问:你会描述欧洲的地理位置吗?7.提供半球图和欧洲位置图,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交流:带。

4.读图分析:亚洲东、北、南三面分别濒临太平洋北冰洋和印度洋,位于亚欧大陆的东部,是世界第一大洲。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全册教案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全册教案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全册教案最新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全册教案第一章认识大洲第一节亚洲及欧洲一、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大洲是世界第一大洲。

运用地图说明亚洲和欧洲的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2.通过学生对地图的阅读,使学生学会从地图上研究地理知识的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的良好情感,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学会运用地图说出某地区的地理位置。

三、教学难点学会运用地图说出某地区的地理位置。

四、教学方法复引导法、读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五、课时安排6课时六、教学过程(一)导入请大家看一段录像,猜一猜片中展现的景观在哪里?(播放一段关于亚洲的录像资料,如长城、日本富士山、沙漠中的阿拉伯人、喜马拉雅山脉等)学生发言:、亚洲、日本……(二)新授板书第一章熟悉大洲第一节亚洲及欧洲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第二页第一自然段。

指导学生找到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学生阅读。

教师进行总结。

板书一、“亚细亚”和“欧罗巴”1.大洲名称的由来2.亚欧大陆亚洲和欧洲的大陆部分连在一起,合称亚欧大陆,是世界上最大的大陆。

学生通过阅读图1-1,进行讨论后总结。

提问亚洲的天文位置如何呢?板书3.亚洲的天文位置(1)经纬度位置北部深入北极圈内,南部延伸到赤道以南。

纬度范围:南纬10度~北纬80度之间经度范围:东经25度~西经170度之间主要位于北半球和东半球。

(2)海陆位置亚洲东、北、南三面分别濒临太平洋北冰洋和印度洋,西与欧洲相连,西南与非洲为邻,东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是世界第一大洲。

我们通过对亚洲的研究,直到熟悉一个大洲的天文位置应该从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两方面来说明。

承接通过我们对亚洲的研究,请同学们都欧洲的地理位置,来描述一下。

学生通过读地图1-1,对欧洲的地理位置进行描述。

活动分小组讨论,发表各自意见,然后进行总结。

欧洲:纬度范围:北纬36度~北纬71度之间经度范围:西经9度~东经66度之间总结归纳了解一个大洲的天文位置可以从哪几个方面入手?学生回答经纬度位置(半球位置)、海陆位置两方面。

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湘教版

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湘教版

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湘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湘教版1教学方法一、授课思路与方法1.首先让学生观察地球仪,比较海陆面积大小,让学生计算海陆面积和比例,通过对世界地图(东西两半球图)的阅读,引出大陆、大洲、半岛、岛屿的概念,教师可提出一些思考题,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或通过图片、录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讲述大洲的概念后,重点要求学生熟记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轮廓和位置,可利用投影片或空白图,让学生当堂填写。

2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先让学生在浩瀚的宇宙空间望望蔚蓝色的星球,镜头放大后让学生计算海陆面积的比例,用饼状图展现陆地和海洋的面积比例。

在大屏幕上用文字、声音和音乐匹配,来强化学生对概念的掌握。

二、课时安排本节共安排1课时。

教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了解地球是有七大洲、四大洋组成;2. 学会在地图上确认七大洲、四大洋;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位置及形状。

2.教学难点:大陆、大洲、半岛、岛屿的概念及大洲的分界线,帮助学生记忆三个世界之最(第一大陆、第一岛屿、第一半岛)。

三、教学准备:世界地图、地球仪、投影片(从卫星上拍摄的地球照片、白令海峡、麦哲伦海峡图片,陆地和海洋面积比较图)四、教学过程:(含板书设计)(一)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1、陆地表面积:1.49亿平方千米,占全球面积的29%;2、海洋表面积:3.61亿平方千米,占全球面积的71%。

(二)七大洲:1.陆地:地球表面未被海水淹没的部分,分大陆、岛屿、半岛。

(全球共6块大陆)(1) 亚欧大陆是世界上的大陆;(2) 格陵兰岛为世界岛屿;(3) 阿拉伯半岛为世界半岛。

2.大洲:大陆与它附近的岛屿合起来叫大洲。

(1) 亚细亚洲(日出处):S=4400万平方千米,第一大洲,位于东半球;(2) 阿非利加洲(灼热的阳光):S=3000万平方千米,第二大洲,位于东半球;(3) 欧罗巴洲(日没处):S=1000万平方千米,第六大洲,位于东半球;(4) 北亚美利加洲(新大陆):S=2400万平方千米,第三大洲,位于西半球;(5) 南亚美利加洲:S=1800万平方千米,第四大洲,位于西半球;(6) 南极洲:(冰雪大陆):S=1400万平方千米,第五大洲,位于东西半球;(7) 大洋洲:(海洋中的陆地)S=900万平方千米,第七大洲,位于东西半球。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教案全册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教案全册

七年级下册地理教学计划一、教学目的1、了解亚欧等各大洲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并能结合已学的知识,运用图表、资料获取信息,从而培养学生读图、综合归纳、对比分析的能力2、通过阅读地形图引导学生分析亚洲的河流特征,读人口图说明各大洲人口的分布,分析人口不均的原因,对学生进行环境理念教育3、了解东南亚、南亚、西亚、欧洲西部、极地等区域的位置、地形、人口、物产及人类生产活动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4、了解主要国家经济状况,培养学生认识所学国家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主要特征,初步掌握学习国家地理的一般方法二教学内容分析本期为区域地理部分,内容较为容易,从体系来看,本书按照“洲—地区—国家”的体系,由整体到局部逐一展示地理知识。

本书中有许多有关区域地理的数据、地图、图片,通过这些资料逐步学习并掌握区域地理特征的分析方法,并且以点带面,大洲中只在正文中介绍了东南亚、南亚、西亚、欧洲西部、极地地区,国家中侧重介绍了日本、埃及、俄罗斯、法国、巴西、澳大利亚几个国家,通过学习这些代表性区域,让学生掌握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和分析国家的方法三教学课时安排第一章认识大洲 13课时第二章了解地区 10课时第三章走近国家 19 课时四教学对象分析本期所教学生是198班学生,通过上一期的学习,学生对世界地理知识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和掌握,但尚不够全面,对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相互联系理解还不够深刻,对于如何从地理图表、地理资料中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还不够强,本期教学,将针对上述方面,尽可能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能力五教学要求1、上课之前深入挖掘教材,勤阅资料,力争备好每一堂课。

2、上课时精讲细讲,突破重难点,讲练结合,落实巩固3、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切实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方法和思路第一章认识亚洲[教学目的]1、了解亚、欧两洲的海陆位置、经纬度位置的特点。

通过读图能分析亚欧两洲的地形特点,能理解亚欧两洲复杂多样的气候特征,记住亚欧两洲的著名湖泊并能在地图上熟悉其位置2、了解亚、欧两洲的主要国家及民族,学会分析亚欧两洲的人口分布特点及造成这种分布特点的原因。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

湘教版七班级地理下册教案湘教版七班级地理下册教案1一、说教材作为区域地理的内容,“中东〞这一节的教材并没有着重某一个国家,而是对整个区域进行了总体描述。

教材突出了以下几点:①长期的热点地区;②重要的地理位置;③丰富的石油资源;④匮乏的水资源;⑤宗教以及文化的差异。

其目的在于使同学了解该区域一些根本的地理常识,并通过阅读和思考培育分析缘由、总结规律等地理思维力量,其中也渗透了对读图、搜集归纳地理信息力量的训练。

依据新课标要求和同学已有的学问根底和认知力量,确定本课学问目标有如下四点:1.能指图说出中东地区的范围和位置,以及重要的临海、海峡、水道;2.能运用地图、统计数字说明中东石油的分布、生产和输出状况,并能领悟中东石油对本地区经济及世界经济的重要影响;3.运用中东河流图及世界气候图,分析本区水资源状况;4.了解中东的文化差异和宗教冲突。

力量目标为:通过本节的学习,加强培育读图力量,以及对地图的归纳、推理、分析推断力量,同时培育的自主学习力量。

思想目标:结合时事地理内容,培育关怀社会和关怀世界的情感,树立可持续开展的资源概念与人地协调观念,明确世界各国各民族应团结协作,而非势力抗衡,呼吁世界和平。

综上所述,依据新课标对同学生疏水平的要求确定:中东处于三洲五海之地的重要性和中东地区错综简单的冲突为教学重点。

中东地区冲突的简单性,既是本课重点又是本课难点,就其重点而言,它是中东问题难以顺当解决的症结所在,又是中东地区战火频仍的重要缘由。

教学过程中应当引导同学进行全面分析,提高同学分析问题的力量。

本课的又一难点是:巴以冲突。

这既是一个历史渊源很深的问题,又是一个现实冲突很突出的问题。

尤其是巴以疆界线的划定,同学很难读懂。

对教材我是这样处理的,本节课共用三课时,第一课时主要利用多媒体呈现冲突、战斗频繁的中东,激发同学呼吁世界和平的情感;接着利用自制课件帮助讲授中东重要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石油资源,并通过课堂练习对重点加以稳固。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教案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教案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教案编写教案的繁简,一样是有体会的教师写得简略些,而新教师写得详细些。

原定教案,在上课进程中可根据具体情形做适当的必要的调剂,课后随时记录教学成效,进行扼要的自我分析,有助于积存教学体会,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感谢您的浏览,以下是作者带来的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教案内容,期望能帮助到您!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教案1《位置和范畴》教学目标1、学会利用半球位置、海陆位置和经纬度位置来描写一个区域的地理位置。

2、知道世界第一大洲。

3、学会描写一个区域的范畴。

4、了解亚洲的地理分区。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对亚洲的学习,掌控认识大洲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学会正确描写大洲的地理位置特点,运用地势图和地势剖面图描写区域某一地势变化及地势散布特点。

教学工具课件教学进程一、导入新课:教师提问:结合我们平时接触的电视、电影、报纸、网络资料,谈谈自己知道的亚洲。

学习讨论回答。

教师归纳:我们居住的大洲从南到北、从东到西,既有烈日炎炎的沙漠,又有白雪皑皑的冰原;既有世界第一高峰,又有世界最低洼的地方。

这就是我们居住的大洲。

它有众多的高山和大河,有光辉的文化,有优美的风景。

它就是雄踞东方的亚洲。

板书:一、雄踞东方的大洲--亚洲二、明确学习目标三、新授:(一)温故知新(生回想亚洲地名的由来)亚洲是亚细亚洲的简称,意为“东方日出之地”.公元前2000年中期,腓尼基人在地中海东岸(今天的叙利亚一带)兴起,建立起强大的腓尼基王国。

他们的航海水平十分精深,活跃于全部地中海。

频繁的海上活动,要求腓尼基人必须肯定方位。

所以,他们把地中海以东的陆地称之为“Asu”,即“东方日出之地”,所指范畴后来逐渐扩大到全部亚洲。

把地中海以西的陆地称为“Ereb”,意为“西方日落处”,后来被用来指代全部欧洲。

(二)亚洲的地理位置和范畴认识一个大洲,先要从“在哪里”入手,也就是明确位置,搞清楚范畴、边界。

那么,应当如何描写亚洲在世界中的位置呢?师点拨描写区域地理位置的一样方法:半球位置、海陆位置、经纬度位置[活动]:看图讨论回答:1.读图6.1《亚洲在世界中的位置》,描写亚洲在东西半球、南北半球中的位置。

湘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已整理)

湘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已整理)

第六章认识大洲第一节亚洲及欧洲备课节次: 1知识目标1初步认识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并能说明依照;2能联合地图描绘亚洲的纬度地点和海陆地点及范围。

能力目标1初步掌握使用地形图和地形解剖面图及有关资料的能力,学会总结归纳亚洲地形和河流特点;2理解河流散布与地形之间的关系。

感情,态度目标1培育学生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的优异感情,激发学生的骄傲感;2经过参加察看,剖析,议论,比赛,争辩等讲堂活动,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

教课重点1亚洲的地点特点;2亚洲地形与河流散布的关系。

教课准备资料图片,幻灯片,投电影湘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教课方案(2017 已整理 )教课过程:导入:点出上学期从全世界角度,依照地理要向来研究问题。

这个学期以大洲为研究对象,去研究某一个地区的地理环境状况。

经过一系列发问,让学生回答,引出亚洲。

(显现“东西两半球图” )复习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和地点师:要认识一个大洲,第一要明确它的地点。

察看一下亚洲位于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中的哪个半球?小结:亚洲主要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这是它的纬度地点。

达成 P3 活动一( 1)(2)指引:认识一个地区的地点还要认识其海陆地点。

察看亚洲四周的大洋,各位于亚洲的方向。

亚洲四周的大洲,各位于亚洲的方向。

学生看图回答。

小结:这样我们就明确了亚洲的纬度地点和海陆地点。

达成 P3 活动二( 1)(2)(显现“亚洲的范围图” )指引:亚洲和其余大洲之间,有些是以海洋作为天然洲界,有些大陆相连的地方则是人为划定的洲界限。

如亚洲与非洲,亚洲与欧洲之间。

发问:参照地图能描绘出亚洲与四周其余大洲的界限吗?学生读图议论回答:亚洲西北以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和土耳其海峡与欧洲分界;西南临非洲,以苏伊士运河为洲界;东北隔着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东南与大洋州隔海相望。

过渡:让学生大概读出亚洲所跨的纬度地点,与其余大洲比较一下,看有什么不一样。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全册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全册
教学方法:复习引导法、读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
教学过程
课堂导入)
复习提问 判断下列有关气候的描述哪些是有关亚洲的,哪些是有关欧洲的?
(1)除温带海洋气候外,大多数气候类型都有分布。
(2)是地中海气候和温带海洋气候的分布范围最广、最典型的区域。
(3)季风气候显著。
(4)大陆性特征显著。
(5)终年盛行来自大西洋的温暖湿润的西风。
(讲授新课)
板书 三、高原山地为主的亚洲地形
提问 亚洲地形有什么特征?
活动:
(1)读图1-1,亚洲地形图,1-5世界大洲陆地海拔高度比较图,找出青藏高原、帕米尔高原、喜马拉雅山脉、珠穆朗玛峰、西西伯利亚平原、死海的位置。(填图练习)
(2)依据地理方位说明亚洲的山地、高原主要分布在哪里?——中部
(3)亚洲以帕米尔高原为中心向四周延伸有哪些山脉?
热带季风气候
三种 亚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和南部。
(教师简单解释何谓季风气候,在亚洲图上画箭头简单示意,补充三种季风气候的降水季节分配图和降水年际变化图,帮助学生分析季风气候降水的特点)
小结:降水的多少与夏季风有什么关系?
夏季风强大——降水多,反之,降水少
继续启发:如果降水过多或过少会造成什么后果呢?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第二页第一自然段。指导学生找到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分界线。学生阅读。教师进行总结。
板书 一、“亚细亚”和“欧罗巴”
1.大洲名称的由来
2.亚欧大陆
亚洲和欧洲的大陆部分连在一起,合称亚欧大陆,是世界上最大的大陆。
学生通过阅读图1-1,进行讨论后总结。
提问 亚洲的地理位置如何呢?
板书 3.亚洲的地理位置
讲解 从北向南分别是阿留申群岛、千岛群岛、日本群岛、硫球群岛、马来群岛。利用板块构造学说来解释。

湘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

湘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

湘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教案标题:湘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地球的构造和地壳运动的基本概念。

2. 了解地球的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

3. 掌握湖南省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等基本知识。

4. 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地球的构造和地壳运动的基本概念。

2. 湖南省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等基本知识。

教学难点:1. 地球的构造和地壳运动的基本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2. 湖南省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等基本知识的掌握和运用。

教学准备:1. 教材《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

2. 多媒体教学设备。

3. 地图、图片等教学辅助材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地球的构造和地壳运动,引起学生的兴趣。

2. 提问:你知道地球的构造有哪些层次?地壳运动有哪些形式?二、知识讲解与讨论(15分钟)1. 通过教材的引导,讲解地球的构造和地壳运动的基本概念。

2. 结合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地球的构造和地壳运动对地球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三、地理实践活动(2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湖南省的城市或景点进行研究。

2. 学生利用地图、图片等资料,了解所选城市或景点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等。

3.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总结所选城市或景点的地理特点,并展示给全班。

四、巩固与拓展(10分钟)1. 提问:湖南省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对当地农业、工业和旅游业有什么影响?2. 学生回答问题,并进行讨论。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地理知识。

2. 引导学生思考地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学生对地球构造和地壳运动、湖南省地理知识的掌握。

2. 要求学生对所选的湖南省城市或景点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撰写一份简短的报告。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初步了解地球的构造和地壳运动的基本概念,掌握湖南省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等基本知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水平
1.初步理解大洲是世界第一大洲。

使用地图说明亚洲和欧洲的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2.通过标准时间和国际日期变更线的介绍,培养学生简单的时区和日期换算水平。

3.通过度析亚洲气候特征,使学生掌握气候特征的分析方法,并在阅读地图和分析资料的基础上总结出欧洲气候的特点。

4.通过地形图引导学生分析亚洲河流特征,并找出亚洲境内的湖泊。

让学生从欧洲气候和地形入手解释欧洲河流特征,了解欧洲的河流。

5.读“亚欧人口分布图”说明亚洲人口分布,分析人口分布不均的原因,学会阅读亚欧政区图。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对地图的阅读,使学生学会从地图上学习地理知识的水平。

2.指导学生分析亚洲气候复杂多样的原因及表现,让学生结合已学的气候知识,分析并解答出相关欧洲气候的思考题,从而培养学生的读图、归纳、对比分析的水平。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的良好情感,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2.通过对国家和人口的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

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学会使用地图说出某地区的地理位置。

2.亚洲和欧洲的地理位置特点。

3.亚洲的地形特征和气候特征。

(二)教学难点
1.学会简单的时区和日期换算。

2.亚洲和欧洲的气候及成因。

3.亚洲及欧洲河流特点的成因。

教学方法
复习引导法、读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

教学媒体
地图册、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6课时。

教学结构与过程
第1课时
(课堂导入)
请大家看一段录像,猜一猜片中体现的景观在哪里?(播放一段关于亚洲的录像资料,如长城、日本富士山、沙漠中的阿拉伯人、喜马拉雅山脉等)
学生发言:中国、亚洲、日本……
(讲授新课)
板书第一章理解大洲
第一节亚洲及欧洲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第二页第一自然段。

指导学生找到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学生阅读。

教师实行总结。

板书一、“亚细亚”和“欧罗巴”
1.大洲名称的由来
2.亚欧大陆
亚洲和欧洲的大陆部分连在一起,合称亚欧大陆,是世界上的大陆。

学生通过阅读图1-1,实行讨论后总结。

提问亚洲的地理位置如何呢?
板书 3.亚洲的地理位置
(1)经纬度位置
北部深入北极圈内,南部延伸到赤道以南。

纬度范围:南纬10度~北纬80度之间;
经度范围:东经25度~西经170度之间;主要位于北半球和东半球。

(2)海陆位置
亚洲东、北、南三面分别濒临太平洋北冰洋和印度洋,西与欧洲相连,西南与非洲为邻,东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是世界第一大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