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易混字词用法辨析2
动词易混辨析
动词易混辨析动词作为语言中最基础也最常用的词类之一,在表达过程中经常会混淆使用。
本文将就一些常见的动词易混辨析问题进行讨论,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些词汇。
一、告诉与说告诉与说都表示将信息传递给他人,但使用的语法结构有所不同。
告诉通常后面跟宾语,而说则常常后面跟表示说话内容的宾语从句。
1. 告诉告诉用于将信息传递给他人,表示明确的指示或者陈述。
例如:- 我告诉他我要去旅行。
- 她告诉我今天下雨了。
2. 说说用于表达讲话的内容,常常后面跟表示说话内容的宾语从句。
例如:- 他对我说他喜欢我的新发型。
- 她说她会来参加聚会。
二、看与看见看和看见都表达了“用眼睛观察”的意思,但它们的用法和含义略微有所区别。
1. 看看侧重于主动地用眼睛观察某物,强调的是动作本身。
例如:- 我在公园里看到了一只小狗。
- 他正在看电视节目。
2. 看见看见则更强调对眼前事物的感知,强调的是看到某物的结果和效果。
例如:- 我终于看见了望远镜里的行星。
- 她看见他吃完晚饭离开了。
三、知道与了解知道和了解都表示对某事或某物有所了解,但它们在程度和语义上有一定的区别。
1. 知道知道指对某事或某物有所认识,对信息的了解程度较浅。
例如:- 我知道他是个著名的作家。
- 她知道今天是她的生日。
2. 了解了解则表示对某事或某物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它的程度和语义常常比知道强。
例如:- 我了解他的生平经历。
- 他全面了解该公司的运营情况。
四、决定与决心决定和决心都涉及到做决定或者下决心的意思,但两者的用法和语义有所差异。
1. 决定决定常常用于表示做出某种决策或抉择。
例如:- 我决定明天要去旅行。
- 他决定换个新工作。
2. 决心决心更强调的是一个坚定的意志和决策。
例如:- 她决心学好英语。
- 他下定决心要减肥。
五、希望与期望希望和期望都表示对未来的一种期待,但它们的用法和语义略有区别。
1. 希望希望常常用于对个人的期待和愿望。
例如:- 我希望明天天晴。
高中文言文学习中常见易混字的辨析
高中文言文学习中常见易混字的辨析在高中文言文学习过程中,我们经常遇到一些易混字,这些字形相似或读音相近,容易引起混淆。
正确地辨析这些易混字,对于理解文言文的含义和正确解读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易混字,并提供辨析方法。
一、"岂"与"己"1. "岂" 读音为qǐ,意为疑问,表示反问或否定。
2. "己" 读音为jǐ,意为自己,表示指代第一人称。
辨析方法:通过上下文判断,如果是问句或疑问的语气,应该选择"岂";如果是表示自身行为或指代自己的意思,应该选择"己"。
例如:"岂有此理,人人皆知"(反问语气)。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指代自身行为)。
二、"兮"与"矣"1. "兮" 读音为xī,用于句末表示感叹、疑问或祈使,增加语气。
2. "矣" 读音为yǐ,用于句末表示断定、肯定或强调。
辨析方法:通过句子的意思判断。
如果需要增强语气或表示疑问,应该选择"兮";如果需要表示肯定或强调,应该选择"矣"。
例如:"悲兮!哀哉!"(表示感叹)"已矣,何言之迟也"(强调完成的状态)三、"尔"与"弗"1. "尔" 读音为ěr,意为你,表示指代第二人称。
2. "弗" 读音为fú,意为不,表示否定。
辨析方法:通过句子的结构和意思判断。
如果是指代第二人称,应该选择"尔";如果是表示否定,应该选择"弗"。
例如:"尔何在?"(指代第二人称)"弗为也,惧其间也"(表示否定)四、"何"与"曷"1. "何" 读音为hé,常用于疑问句,表示询问原因或方式。
易混形似字、同音字辨析(2)
易混形似字、同音字辨析(2)基础试题2009-09-28 0613易混形似字、同音字辨析“度”与“渡”“度”与“渡”音同而词义有明显区别,报刊上常常误用。
仅在标题上出现的例子就不少,如《欢渡国庆节》、《初渡老人节》,还有《XX渡假村建成》《X X航线喜渡X周年》等,都把“度”错成“渡”,要人们在水中“渡”假过节,岂非笑话。
也有的报刊把“渡关”“过渡”错写成“度关”“过度”。
其实,要准确运用“度”与“渡”并不难,只要分清两字的字义即可。
“度”,指与时间相关的概念,如度日、度年、度假、度命、度活等。
“渡”,却是指与空间相关的概念,说明从这里到那里,从此岸到彼岸。
如渡口、渡头、渡船、渡轮、渡槽、渡河、渡海、过渡、渡过难关、远渡重洋等。
应注意“普度众生”的“度”作度化与超度解,故不宜用“渡”。
“烦’与“繁”“烦”与“繁”同音而义相近,有时可通用,如烦冗与繁冗,烦琐与繁琐,繁杂与烦杂,繁难与烦难,但这两个字的字义是有区别的。
要区别“烦”与“繁”的用法,主要掌握“烦”表示人的心态,有三层意思:一是烦闷,如烦乱、烦躁、心烦意乱等;二是厌烦,如不耐烦、这些话都听烦了等;三是烦劳,如烦劳您捎个信等。
又可以表示又多又乱,如烦杂、要言不烦等。
而“繁”主要表示事物的繁多、复杂,如繁博、繁复、繁华、繁丽、繁茂、繁密、繁荣、繁重、纷繁等。
也可以表示繁殖的意思,如繁衍、繁育、自繁自养等。
除了通用的几组词(烦冗与繁冗、烦琐与繁琐,繁杂与烦杂、繁难与烦难)以外,要仔细分清不同意思,正确使用“烦”与“繁”。
“分”与“份”“分”与“份”音同而宇义不同,容易混淆。
“分”在读fēn时,表示分离、分别、分布、分寸、分红、分析等意思,这时不会和“份”混用,但“分”在读fèn时,就容易和“份”混淆,引起误用。
在报刊上常看到:“过份”“缘份”“份量”“份内”“份外”“看在朋友的份上”等等,这些“份”都用错了,应该用“分”才对。
“分”和“份”所表示的意思不同,一般不能通用。
普通话中的常见易混淆词汇与用法
普通话中的常见易混淆词汇与用法普通话是现代汉语的标准语言,广泛用于中国大陆、台湾、新加坡等地区。
然而,由于汉字的多音字和同音字,以及语义之间的微妙区别,普通话中存在着许多易混淆的词汇和用法。
正确使用这些词汇和用法对于提高语言交流的准确性和清晰度至关重要。
以下是普通话中常见的易混淆词汇及其正确用法。
1. "玩"和"玩儿"在北方地区,特别是北京话中,人们常用"玩儿"来表示"玩"的意思。
例如,"我们一起去公园玩儿"。
然而,在标准的普通话中, "玩儿"并没有广泛使用,而是用"玩"来表达同样的含义。
因此,在正式场合或需要使用标准普通话的情况下,我们应该使用"玩"这个词。
2. "可是"和"但是""可是"和"但是"都可以用来表示转折关系,但在使用时需要注意语气和语境。
"可是"表示稍微委婉的转折,带有一定的礼貌和委婉之意,适用于正式和非正式场合。
"但是"则更加直接和明确,适用于中性和正式场合。
例如,"他很努力,可是成绩还是没有提高","我理解你的观点,但是我不同意"。
3. "不要"和"别""不要"和"别"都表示禁止或不允许某种行为,但在使用时需要注意语气和场合。
"不要"更加正式和直接,适用于正式场合和对不熟悉的人讲话。
"别"则更加亲切和友好,适用于非正式或熟悉的人之间。
例如,"请不要喧哗","别这样做,会有危险"。
4. "小时候"和"小时""小时候"和"小时"都可以用来表示某个人的年幼时期,但使用时需要注意语境和表达的内容。
现代汉语易混词辨析2
2、白茫茫白蒙蒙前者形容云、雪、大水一片迷茫,无边无际。
后者指水汽、烟雾模糊不清。
对象和语义都不相同。
眼前白茫茫一片,分不清哪是水,哪是天。
大雾白蒙蒙的,飞机只好暂停起飞。
9、保障保证“保障”与法律权利、生命财产、生活等有关。
“保证”与决心及决定性条件有关。
注意习惯的组合对象。
检察机关审查逮捕的环节对于保障人权、促进司法公正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房租补贴制度是目前德国对低收入居民住房保障的主要方式。
国家发改委主任马凯表示,中国有条件依靠国内来保障能源供给。
抓好这一阶段的工作,是保证先进性教育活动取得实效的基础和前提。
加强党组织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保证。
16、备受倍受备受:受尽,尝尽,强调范围全面完备。
倍受:加倍受到,强调同过去比较的程度。
如“倍受欢迎”是加倍受到欢迎。
“备受欢迎”则是受到全面欢迎。
使用注意语境需要,还要看习惯搭配。
如“备受煎熬”。
随着环保意识、健康意识的增强,各种绿色食品倍受欢迎。
这一新产品投放市场后,备受消费者的欢迎。
这一产品经过新技术加工后,倍受消费者的欢迎。
24、毕竟究竟都可作副词,但“毕竟”只能用在陈述句中,不能用于疑问句。
而“究竟”却可以,它还可以作名词。
不查出个究竟来,决不罢休。
这种汽车究竟省油不省油?虽然有些不情愿,他毕竟还是去了。
(亦可用究竟,意思一样。
34、编撰编纂意义不同。
编撰侧重撰写,编纂侧重集中编辑。
侧重对象不同。
“编撰”适用于一般的书44、病征病症病征,是疾病显示出来的征象。
病症,是某种疾病。
从病征看,这孩子患的是腮腺炎。
三十多年来,他治愈了许多疑难病症。
55、不止不只用法和意义都不相同。
“不止”是动词,有不停止或超出、“不只是”的意义。
“不只”是连词,连接前后两分句构成递进关系。
他不止一次说过这种话。
会做这门手艺的人不止他一人。
修好这个水库,不只本县受益,下游的几个县也跟着受益7、慘景惨境惨景:悲惨的情景,是具体的。
惨境,是悲惨的境地。
这种生离死别的惨景让人无法不落泪。
文言文易混虚词辨析
文言文易混虚词辨析1.“之”与“其”“之”˙代词用法:可以代人、代事、代物。
例如在《郑人买履》中“至之市,而忘操之”,第一个“之”是动词“到”的意思,第二个“之”指代尺码,作代词。
它还可以用于宾语前置的标志,如“何陋之有”,正常语序是“有何陋”,这里的“之”起到强调宾语的作用。
˙助词用法:“之”作为助词,用于定语和中心语之间,相当于“的”,如“水陆草木之花”。
还可以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使原来的主谓句变成句子成分,如“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在句子中作宾语,“之”让“莲出淤泥而不染”这个主谓结构不再独立成句。
“其”˙代词用法:主要用作代词,可代第三人称,相当于“他(她、它)的”或“他(她、它)们的”,如“必先苦其心志”,“其”指代“他的”。
也可以代第一人称,相当于“我”“我的”或“自己”,如“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这里的“其”是“自己”的意思。
˙语气词用法:用于句首或句中,表示揣测、反问、期望等语气。
如“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前一个“其”表示反问语气,后一个“其”表示揣测语气。
˙辨析:“之”作代词时使用范围更广,可代多种成分;“其”主要侧重于代第三人称。
在作助词方面,“之”有取消句子独立性等多种用法,“其”一般没有这些用法。
2.“以”与“于”“以”˙介词用法:有“用、拿、把、凭借、因为”等意思。
例如“以刀劈狼首”,“以”是“用”的意思;“以中有足乐者”,“以”是“因为”的意思。
还可以表示目的,可译为“来”,如“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连词用法:表示并列、承接、修饰等关系。
如“夫夷以近,则游者众”,“以”表示并列关系,可译为“而且”;“樊哙侧其盾以撞”,“以”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然后”;“木欣欣以向荣”,“以”表示修饰关系,可译为“地”。
“于”˙介词用法:主要表示时间、处所、对象等。
在表示处所时,可译为“在、从、到”,如“战于长勺”,“于”是“在”的意思;在表示对象时,可译为“对、对于、向、给”等,如“万钟于我何加焉”,“于”是“对”的意思。
汉字书写中易混淆的字形辨析
汉字书写中易混淆的字形辨析汉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其独特的书写系统给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带来了便利。
然而,在众多汉字中,有些字的字形非常相似,容易造成混淆和误解。
本文将就汉字书写中易混淆的字形进行辨析,帮助读者准确理解和运用这些字。
1. 行与行这两个字在形状上非常相似,都是由“行”字加一个衣服的衣字旁组成。
它们的区别在于,行表示走路或者说话的次数,常用于描述行为动作;而衡则表示衡量、权衡的意思,常用于形容估量或者比较事物。
例如:- 他每天步行去上班,总共要走好几行街。
- 我们需要对各项任务进行仔细衡量再做决定。
2. 见与件这两个字的形状非常相似,都是由一个冂字头和一个人字旁组成。
但它们的意义完全不同:见表示看到、遇到的意思,常用于表述事物的发现或者目击;而件则表示事物或物品,常用于描述事物的个体或者具体部分。
例如:- 昨天在街上见到了一个熟人。
- 这家商店有很多物品,你需要挑选几件适合的。
3. 相与省这两个字在书写时容易混淆,尤其是手写时更为明显。
相表示相互、彼此的意思,常用于描述关系或者动作的互相作用;而省则表示节约、减少的意思,常用于形容时间、精力或者资源的节省。
例如:- 他们俩一见面就相互微笑。
- 我们要从小事做起,节约每一分每一秒的时间。
4. 右与又这两个字也是非常容易混淆的,虽然它们的形状相似,但含义截然不同。
右表示右边的意思,是方位词;而又则表示再次、重复的意思,多用于表示时间或者动作。
例如:- 大厅的门在你的右边。
- 如果你不明白,可以再又问一遍。
5. 而与而这两个字的形态相似,但含义和用法不同。
而表示转折关系,常用于引导对比的句子;而则表示因果关系或者并列关系,常常用于连接并列的动词或者形容词。
例如:- 他很聪明,而她却很笨。
- 他不但聪明而且勤奋。
通过对这些易混淆的字形的辨析,我们可以更加准确地使用汉字,避免产生歧义和误解。
汉字的美妙之处就在于其丰富多样的字形和含义,通过正确书写和应用,我们能更好地展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易混用字辨析
易混用字辨析(01)暗─黯暗:本义是日无光,主要义项有:①光线不足,黑暗,与“明”相对。
②隐藏不露的,秘密的,如明人不做暗事。
③<书>糊涂,不明白,如兼听则明,偏信则暗黯:本指深黑或颜色不鲜明,如阴暗;又多用于形容忧郁伤感的样子,如黯然伤神注意:“暗淡”可作“黯淡”,但“黯然”不能写作“暗然”。
(02)扒─趴扒:①抓着可依附的东西,如扒窗户。
②刨,挖,拆,如扒土,扒房子。
③拨动,如拨开草丛。
④脱掉,剥,如把鞋扒下来。
趴:①胸部朝下卧倒,如趴在地上。
②身体向前靠在物体上,如他趴在桌子上。
(03)拌─绊拌:①搅和,如拌草料,拌种子。
②指吵嘴,如拌嘴。
绊:挡住或缠住,使跌倒或街不方便,如绊马索,绊脚石等(04)敝─蔽─弊敝:①<书>破烂,如敝帚自珍。
②谦辞,旧时用于与自己有关的事物,如敝处。
蔽:遮盖,挡住,如遮蔽,蔽塞。
弊:①指欺骗的行为,如营私舞弊。
②害处,毛病,如兴利除弊(05)辨─辩辨:辨别,分别,如明辨是非,辨认,辨析等。
辩:辩解,辩论,用言语把问题说清楚(06)才─材才:①才能,如多才多艺。
②有才能的人,如奇才。
③副词,如只有……才能……材:①木材。
②资料,如教材,题材,大材小用。
③有才能的人,如人材。
注意:“人才”可写作“人材”(07)采─彩采:①摘。
②开采。
③搜集。
④选取,如采购。
⑤精神,神色,如兴高采烈。
彩:①颜色,如彩云。
②彩色的丝绸,如剪彩。
③赌博或某种游戏中给得胜者的东西,如彩票。
④称赞夸奖的欢呼声,如喝彩声。
⑤花样,精彩的成分,如丰富多彩。
⑥负伤流血,如他挂彩了(08)长─常长:①两点之间的距离大(与“短”相对),可指时间,可指空间。
②长度,这条路全长200公里。
③长处,如取长补短。
④对某事或在某方面做得好,如他长于绘画。
常:①一般,普通,平常,如自然常识。
②经常,这种树木四季常青。
③时常,常常,如我们常去公园。
(09)尝─偿尝:①吃一点东西试试,辨别滋味。
初一语文词语辨析常见易混词的区别与用法
初一语文词语辨析常见易混词的区别与用法字数:1500字值得注意的是,初一语文词语辨析常见易混词的区别与用法并不在于定义的解释,而是在于它们在语境中的应用差异。
以下是其中一些常见易混词的区别与用法,供初一学生参考。
1. 原因与结果原因:对事物产生某种结果的根本和决定性因素。
结果:由某种原因引起的,与原因有因果关系的事物发展和变化。
例句:原因:她考试失败的原因是没有认真复习。
结果:因为下雨,他迟到了。
2. 导致与造成导致:由于某种因素引起,是一种渐进性的影响。
造成:由于某种原因而产生一种状况或结果,是一种突然性的结果。
例句:导致:他经常晚睡导致了身体不健康。
造成:交通事故造成了很多人的伤亡。
3. 影响与作用影响:在一定条件下,对其他事物或人产生一定的改变或影响。
作用:产生某种效果或影响。
例句:影响:音乐对人的情绪和心理状态有很大的影响。
作用:运动对身体健康有积极的作用。
4. 因而与所以因而:表示由于之前的原因,结果是...。
所以:表示根据已有的事实而得出的结论,引导一个由因导致的结果。
例句:因而:她学习刻苦因而取得了好成绩。
所以:下雨了,所以他没有去户外运动。
5. 高兴与快乐高兴:情绪愉悦,由于获得了某种满足或愉快的事情而引起。
快乐:心情愉快,由于内心的愉悦或满足感而引起。
例句:高兴:听到这个好消息,她感到非常高兴。
快乐:在生日聚会上,大家玩得非常快乐。
6. 喜欢与爱好喜欢:对某种事物或现象产生好感,愿意接受。
爱好:对某种事物感兴趣并且愿意付出努力去追求的心理倾向。
例句:喜欢:我喜欢看电影,因为故事情节非常吸引人。
爱好:她爱好音乐,每天都会弹奏钢琴。
通过以上的辨析,我们可以更准确地使用这些常见易混词,在写作和日常交流中避免使用错误的词语,提高表达准确性和语言认知能力。
初一同学们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应该注意积累、巩固并灵活运用这些常见易混词的区别与用法,提升自己的语言水平。
初中易混成语辨析及解释
初中易混成语辨析及解释初中易混成语辨析及解释初中阶段是一个学生学习语文的关键时期,其中成语是学习中的难点。
很多学生在初中阶段时都会遇到一些易混淆的成语,在使用中常常失误。
本文将对初中易混成语进行解析,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成语。
1. 不可思议与不可置信不可思议和不可置信很容易混淆,它们都表示不能相信或难以想象。
但是,不可思议强调的是某件事情令人惊叹,超出了人们的想象力。
而不可置信则强调的是某件事情超出了人们的信任范围,不说也不信。
举个例子,我们可以说:“他的表演真是不可思议,让人难以置信。
”这里的不可思议强调的是表演的惊奇和超越,而不可置信则强调的是难以相信这是真的。
2. 不堪设想与不可思议不堪设想和不可思议也很容易混淆,它们都表示某种事情难以想象或让人震惊。
但是,不堪设想强调的是某种事情非常可怕,令人感到不寒而栗。
而不可思议则强调的是某种事情超越了人们的想象力。
例如,我们可以说:“车祸发生的时候,惨叫声和哀嚎声让人不堪设想。
”这里的不堪设想强调的是事故所带来的恐怖和可怕。
3. 惊心动魄与惊险万分惊心动魄和惊险万分都表示非常危险,让人惊慌失措。
但是,惊心动魄强调的是某种场面非常激烈、残酷、让人心神不宁,充满紧张感;而惊险万分则强调的是非常危险、让人担心和恐惧,出现惊险的情况。
例如,我们可以说:“那个小伙子在瀑布边玩得太过了,场面惊险万分。
”这里的惊险万分强调的是玩耍的场面非常危险。
4. 言简意赅与言多必失言简意赅和言多必失都是描述表达的方法,但它们的重点不同。
言简意赅强调用尽量少的词来表达出正确的意思。
言多必失则强调交流过程中太多的废话会使人听起来觉得麻烦、烦闷。
例如,我们可以说:“演讲要言简意赅,让听众能够很容易地理解你的意思。
”这里的言简意赅强调的是重点表达,不需要用太多的词语;而言多必失则强调的是要注意言辞,不要说无用的废话。
5. 精益求精与井井有条精益求精和井井有条也是描述方式,但是它们强调的方面不同。
易混词语辨析
易混词语辨析易混词语辨析1、必须/必需:前者副词,后跟动词或动词性短语;后者动词,作谓语,还可作定语。
2、颁布/公布:前者内容常是法令等;后者内容常是方案、名单、帐目、成绩、数字等。
3、辨别/鉴别:前者指分辨、区别;后者指通过审察而确定事物的性质或特征。
4、度过/渡过:前者通常用于时间方面,如青年时代、季节、节日、岁月等;后者常用于江河湖海,或通过困难、难关、危机等。
5、遏止/遏制:前者着重于“止”,通常用于战争、进攻、暴动等;后者着重于“制”,压制住,控制住,不使发作,对象通常是情绪、敌人或某种力量,常带宾语。
6、妨碍/妨害:前者着重指造成一定障碍,程度较轻;后者着重指有损害,程度较重。
7、法制/法治:前者法律制度;后者指根据法律制度治理国家。
8、考查/考察:前者指依据一定的标准检查、衡量,对象通常是人们的行为;后者指通过观察、调查来研究事物的真相或问题的本质,对象通常是客观事物,如山川、地质、工程等,有时是人,如干部等9、截止/截至:前者指(到一定期限)停止,不及物动词;后者截止到(某个时候)。
10、学历/学力:前者指学习的经历,指在哪所学校毕业;后者指在学习上达到的程度。
11、爱好/嗜好:爱好多用于好的方面;嗜好多用于不好的方面。
12、不免/难免:不免指免不了,后面只跟肯定形式;难免指不容易避免,后面可以跟否定词。
13、窜改/篡改:前者的对象多是具体的书面材料,如成语、文件、文章、古书等;后者的对象多是比较抽象的东西,如理论、政策、学说、历史等,尤其强调用作假的手段改动。
14、淡薄/淡泊:前者有四种用法,一指云、雾等密度小;二指味道不浓:三指感情、兴趣等不浓厚:四指印象不深;后者指清心寡欲,不追求名利。
15、而后/尔后:“而”是连词,“而后”是“以后,然后”的意思,用在两种动作行为之间,表示后一种动作行为在前一动作行为之后发生,如:确有把握而后再动手;“尔”是代词,有“这,那,这样,那样”之义,用以指代前面说过的事物,“尔后”指“从此以后”。
【言语理解】易混成语辨析2
【言语理解】易混成语辨析2
1. 爱财如命 VS 一毛不拔:两者都形容极其吝啬,但侧重点不同。
爱财如命侧重于性格上的贪婪,对钱财的追求超过了生命的重要性;一毛不拔侧重于行为上的吝啬,连一根汗毛也不肯拔,形容为人非常小气。
2. 安分守己 VS 循规蹈矩:这两个成语都有规矩老实的意思,但用法不同。
安分守己偏重于守本分,不胡来;循规蹈矩偏重于拘泥于常规,缺乏创新精神。
3. 安之若素 VS 随遇而安:安之若素表示对反常现象或不顺利的情况视若平常,毫不在意;随遇而安则强调能适应各种环境,在任何境遇中都能满足。
4. 按部就班 VS 循序渐进:按部就班指按照一定的顺序、步骤进行,也指按老规矩办事,拘泥于常规,缺乏创新精神;循序渐进则指按照一定的顺序逐渐前进或提高,强调过程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5. 八面玲珑 VS 面面俱到:八面玲珑形容人处世圆滑,待人接物面面俱到;面面俱到则指各方面都照顾到,没有遗漏。
通过对这些易混成语的辨析,我们可以更准确地理解和使用它们,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生动性。
易混淆词语辨析
05年下半年广东公务员考试考了"起用"和"启用"的用法区别,笔者现将易混淆的词语整理如下常见易混词辨析1.【必须必需】必须,副词,侧重于“应当怎样”;必需,动词,侧重于“不可或缺”。
2.【包含包涵】“包含”对象多是抽象事物,如:这句话包含好几层意思。
“包涵”请人原谅,如:请多包涵。
3.【篡改窜改】“篡改”用作伪的手段改动或曲解(经典、理论、政策等)。
“窜改”改动(成语、文件、古书等)。
如:他将“望洋兴叹”窜改成“望山兴叹”。
4.【出生出身】“出生”胎儿从母体中分离出来。
如:甲子年出生。
“出身”指个人早期的经历或身份。
如:工人出身。
5.【度过渡过】“度过”用于与时间推移有关的情况;“渡过”专指从此岸至彼岸,也引申至“渡过难关”等。
6.【遏止遏制】“遏止”对象多是战争、暴动、洪流等来势凶猛而突然发生的重大事件。
“遏制”是压抑控制,使不发作,对象多是自己的情绪,有时也指敌人或某种力量。
7.【尔后而后】“尔后”着重指从此以后,常作句首状语。
“而后”着重于然后,在某事之后,在句中作状语。
8.【反应反映】“反应”多指由外界刺激(包括言论、事物或纯粹是物理刺激)而引起的主体相应活动,带有某种“被动”色彩;“反映”则指主体把客观存在的情况(包括言论、意见或某种带有规律性的东西)原封不动地表现出来。
9.【分辨分辩】“分辨”着重在区分、辨明差别;“分辩”着重在解释清楚理由。
10.【富余富裕】“富余”是动词,指把东西剩下来;“富裕”是形容词,指东西多,手头宽裕。
11.【抚养扶养】“抚养”兼指保护,教养和供养,一般说来指长辈对子女或晚辈的保护和教养;“扶养”,帮助,扶助养活,一般用于平辈之间。
12.【肤浅浮浅】“肤浅”局限于表面,常指学识浅薄,理解不深不透等;“浮浅”着重于浮在表面,指认识浅薄,不扎实。
13.【分子份子】“分子”属于某一阶级、阶层、集团或具有某种特征的人。
如知识分子、积极分子。
易混字、词辨析
易混字、词辨析1、“泄”与“泻”这两个字,普通话读音完全相同,读作XI,但用法例外。
查究“泄”字含意,本指液体或气体排出,故有“泄气”、“水泄不通”、“气可鼓不可泄”等词语。
它还有“泄露”解释,“泄漏”“泄底”即此类用法。
“泄”还讲成发泄发散,如“泄愤”、“泄恨”。
“泻”字同“泄”完全例外了,它本来的意思是指水向下流,或是流得很快,虽同“泄”字的液体流出讲解有关连,但是中国字在长期使用中,各自偏向某词义发展,使原来意思逐渐缩窄了,以“泻”为例,现在只是在成语“一泻千里”中,仍讲成“(水)很快地流”,多数词语中的“泻”已经专指拉肚子了。
比如“腹泻”、“泻肚”、“泻药”、“上吐下泻”等。
须提醒一下的是:“一泻千里”不可改“泻”为“泄”,当然更不可把此语读成拉肚子拉到千里以外,戏谑修辞手法则另当别论了。
2、“检查”和“检察”检查:为了发现问题而用心查看。
如:检查工作、检查思想。
检察:审察被检举的犯罪事实。
如检察院。
3、“毕竟”与“究竟”“毕竟”用在肯定句中,强调原因或结果:“究竟”可以用于疑问句中,追究事情的本相,而“毕竟”不能。
如:(1)有人说日本汽车比德国汽车更舒畅,也有人说德国汽车比日本汽车更沉稳,但这_____只是个人的例外感受,购车人要亲自驾驶一下才能作出判断。
(2)比如说,歌颂呢,还是暴露呢?这就是态度问题。
____哪种态度是我们需要的?两句例句中,(1)只能填“毕竟”,(2)只能填“究竟”,两者不能替换。
4、“大抵”与“大概”“大抵”能表示数量范围,有“大半”“大部分”“基本上”“差不多”之意,而“大概”却只是表示约数。
在表示估计语气的时候,“大抵”重在肯定,“大概”重在猜测。
如:(1)我们鲁镇的习惯,本来是凡有出嫁的女儿……夏间便_____回到母家去消夏。
(2)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这虽然与死者毫不相干,但在生者,却_____只能如此而已。
这两个例句中,横线处都应填上“大抵”,因为是要强调后面跟的情况的准确率很高,而不只是推测“有可能”而已。
易混淆成语辨析
易混淆成语辨析易混淆成语辨析是一个重要的任务,因为有些成语的词义和用法非常相似,很容易混淆。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易混淆成语辨析:1. “望洋兴叹”和“望尘莫及”这两个成语都有“望到”的意思,但是它们的含义不同。
“望洋兴叹”指在伟大的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也指做事时因为不胜任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
“望尘莫及”形容远远落在后面。
2. “无微不至”和“无所不至”这两个成语都有没有一处细微的地方不考虑到的意思。
“无微不至”形容关怀、照顾得非常细心周到。
“无所不至”揣什么事都干得出来,含贬义。
3. “形影相吊”和“形影不离”这两个成语的意思完全相反。
“形影相吊”形容无依无靠,非常孤单。
“形影不离”形容彼此关系亲密,经常在一起。
4. “一笔勾销”和“一笔抹杀”这两个成语都有全部消去之意。
“一笔勾销”泛指把以前的事情全部了断,不再计较。
“一笔抹杀”比喻对成绩、优点等轻率地全部否定。
5. “按图索骥”和“按部就班”这两个成语都有按照一定的步骤或计划进行的意思。
“按图索骥”比喻按照线索或图示寻找事物,也比喻按照某种模式或计划行事。
“按部就班”指按照一定的步骤或顺序进行,强调有条不紊。
6. “半斤八两”和“旗鼓相当”这两个成语都有“差不多”的意思,但它们的含义不同。
“半斤八两”比喻彼此不分上下,多用于贬义。
“旗鼓相当”比喻双方力量相当,不分高低。
7. “包罗万象”和“一应俱全”这两个成语都有“全都有”的意思。
“包罗万象”指包含的内容非常广泛,无所不有。
“一应俱全”指应该有的东西都齐全了,形容很完备。
8. “画蛇添足”和“画龙点睛”“画蛇添足”比喻多此一举,弄巧成拙。
“画龙点睛”比喻在事物的关键或重要之处加上精彩的点子或语句,使其更加完美。
9. “顾影自怜”和“顾影自怜”这两个成语都有“自怜”的意思。
“顾影自怜”形容孤独、寂寞,自我欣赏。
“顾影自怜”形容孤独、寂寞,自我欣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用易混字词用法辨析(二)
(273300)山东平邑一中高中语文组毛衍军
1.作——做
“做”是“作”的后起字,二者都有“为(wéi)”的意思,但也有着细微的区别。
“作”多用于具有书面语色彩的词语,如:“作罢”、“作古”;“做”多用于具有口头语色彩的词语。
如:“做梦”、“做买卖”。
“作”表示的动作性不强,意义比较抽象,如:“作恶”、“作弊”;“做”表示的动作性强,意义比较具体,如:“做饭”、“做手势”。
如果后面跟双音节动词,多用“作”,如:“作调查”、“作斗争”;后面跟双音节名词时,则多用“做”,如:“做功课”、“做家务”。
另外,若和后面有“作”的词语搭配,则一般用“做”。
如:“做工作”、“做作业”。
2.象——像
在汉字简化方案中,“像”一度被当作“象”的繁体字来处理,到1986年又恢复了其作为规范字的地位。
做名词的时候,“象”指形态、样子,如:“景象”、“迹象”、“印象”、“现象”;“像”则指比照人或物制成的形象,如:“画像”、“影像”、“塑像”、“雕像”。
做动词的时候,“象”用于“象形”、“象声”、“象形字”、“象声字”等词语中,是模拟的意思;“像”则常用于比喻句,是“如同、仿佛”的意思。
有时“像”也指类似,如:“他俩长得很像”;有时是举例,如:“像这样的珍稀动物,要好好加以保护”。
另外,“想象”与“想像”意义完全相同,是一对异形词,因为“想象”的使用频率要高,所以成为了推荐词形。
“物象”与“物像”则是两个词语,意思完全不同。
“物象”指动物、器物在不同的环境中显示的现象,也指事物的形象;而“物像”是指来自物体的光通过小也或受到反射、折射后形成的像。
3.辩——辨
与言辞有关的,一般用“辩”,意为辩解、辩论。
例如:“辩驳”、“辩护”、“辩辞”、“辨明”、“辩诉”。
“辨”一般是指经过分析、区别的进行判断。
例如:“辨别”、“分辨”,“辨析”、“辨识”、“辨认”。
“辨明”与“辩明”、“辨证”与“辩证”等含义有区别,适用对象也不尽相同。
“辨明”指辨别清楚,“辩明”指辩论清楚。
如:“辨明是非”是指辨别清楚是与非;“辩明事理”是指辩论清楚道理。
“辩证”与“辨证”作“辨析考证”之意时可以通用。
除此之外,“辩证”还用于哲学领域,如:“辩证法”、“辩证关系”、“辩证统一”。
而“辨证”则还有“辨别症候”之意,作这一意思用时,还可写作“辨症”,如“辨证(症)施治”。
4.定——订
“定”在表示决定、确定、规定、必定等意思时,不会误写为“订”。
但在表示约定、制定等意思时,就与“订”关系密切,有时可以通用。
如“订购”与“定购”,“订户”与“定户”,“订婚”与“定婚”,“订货”与“定货”,“订阅”与“定阅”,均通用,但习惯上用“订”不用“定”。
在表示改正的意思时,如“订正”、“修订”、“校订”等,只能用“订”,不能用“定”。
“订”含有协商之意思,经过研究商讨而立下条约、协定、合同并签字,这时只能用“签订”、“订立”,不能用“签定”、“定立”。
而往往容易混淆的是“制定”与“制订”,这两个词词义是有区别的。
“制定”表示确定、决定的意思,如“制定了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而“制订”则表示创造拟定的意思,如“初步制订汉语拼音方案”。
5.生——身
“生”与“身”是两个很普通的常用字,一般不会用错,但由于两字音近且某些义项相同,往往因分辨不清而误用。
主要表现在“出生”与“出身”,“终生”与“终身”常常用错。
“出生”与“出身”的词义完全不同。
“出生”是动词性的,如“出生地”、“出生日”、“出生证”等。
“出身”有其独特含义,指家庭出身成分,又可表示人的地位、身份、职业、职务的来历,如“行伍出身”、“科班出身”等。
“终生”与“终身”都用得十分普遍,二词大同小异,区别较微小。
“终生”指生命的全过程,即过去、现在和未来,整个的一生,且多就事业说,如“终生劳累”、“终生从教”、“奋斗终生”等。
“终身”往往指生命的未来直至生命结束即“死”,且多就切身的事说,如“终身不娶”、“终身残疾”、“终身伴侣”、“抱恨终身”、“终身制”等。
6.须——需
“须”表示人的意愿,如“必须努力”、“务须注意”、“须要坚持”等;也表示对所从事活动必须知道的事项,如“大会须知”、“考试须知”、“参观须知”等。
“需”则表示需要、需求的意思,如“需要空气”、“需要粮食”、“需要知识”、“按需分配”、“从群众的需要出发”,等等。
“必需”与“必须”,音同而形、意不同,使用时常常混淆。
从词意看,“必需”是“一定得有”,不可缺少的。
如:“衣、食、住是人们生活所必需”;“煤铁等是发展工业所必需的原料”。
“必须”表示事理上和情理上的必要,是“一定得要”的意思,如:“学习必须刻苦钻研”。
还可用于加强命令语气,如:“明天你必须来。
”
从词性看,“必需”是动词,在句子中主要与别的词结合做定语;“必须”是助动词,在句子中只做状语,如“决定了的事就必须做到”。
另外,“必需”可与其他词合为一个新的词,如“必需品”;“必须”则没有这种构词能力。
7.震——振
“震”表示震动的意思,如“震动”、“震荡”、“震波”、“震感”、“震级”、“震撼”、“震源”、“震中”、“震耳欲聋”、“震古烁今”、“威震四方”等。
“振”也有振动的意思,如“振动”、“振荡”、“振幅”、“共振”、“谐振”、“振聋发聩”等。
两者的区别是:
“震动”指颤动、使颤动,如“大地震动”、“房屋震动了一下”、“春雷震动了山谷”等;“振动”则指物体通过一个中心位置不断往复运动。
“震荡”有动荡的意思,如“社会震荡”、“回声震荡”;而“振荡”,除有振动的意思外,还指电流作周期性变化。
“震耳欲聋”是形容声音很大,耳朵都快震聋了;而“振聋发聩”则是说发出很大的响声,使耳聋的人也能听见,两者是有区别的。
8.唯——惟——维
“唯”本义为恭敬的应答声,表示应允,如“唯唯诺诺”。
“惟”本义为“思考”,如“思维”本写作“思惟”。
“唯”与“惟”假借为副词、助词,都与各自的本义无关。
“唯”和“惟”假借为范围副词,都可用来限定事物或动作的范围,相当于“只”“只有”。
如:“唯(惟)独”、“唯(惟)恐”、“唯(惟)利是图”、“唯(惟)命是从”、“唯(惟)命是听”、“唯(惟)我独尊”、“唯(惟)一”、“唯(惟)有”。
但是,在此义上,与“唯物”、“唯心”相关的词语只能用“唯”,如:“唯物论”、“唯心主义”、“唯心史观”、“唯物辩证法”等。
这是因为它们作为表示哲学概念并曾高度政治化的强势词语,长期高频度使用,其词形、语形早已在社会语用中定型。
“唯”与“惟”,又可假借为语气助词,表示肯定、强调,也可起调整音节的作用。
如“唯其”、“人心唯危”,也写作“惟其”、“人心惟危”。
“惟妙惟肖”,最初写作“维妙维肖”。
“维妙维肖”的“维”,是语气助词,用法与“唯其”的“唯”近同。
“维”、“惟”、“唯”在语气助词这一用法上往往可通用。
9.蔓——曼——漫
“蔓”是一种草,叫蔓草,是具有攀援茎的植物。
“蔓延”形容像蔓草一样不断向周围扩展,如“荒草蔓延滋长”、“火势蔓延”等。
“曼”表示长、远的意思。
“曼延”表示连绵不断,如“曼延曲折的羊肠小道”,没有向周围蔓延开来的意思。
“漫”也有扩散的意思,但一般是指水过满,向外流,如“漫溢”。
也有“漫延”一词,虽有远的意思,但扩散的范围广,如“沙漠一直漫延到遥远的天边”,这里不能用“曼延”,也不能用“蔓延”。
10.暴发——爆发
“暴发”和“爆发”都是动词,都含有突然发作的意思,但二者的使用范围有所不同,“爆发”的使用范围比“暴发”宽。
“暴发”指突然发财或得势,多含有贬义。
如:“暴发户”。
“暴发”还可以用于山洪、大水或疾病等具体事物的突然发作。
如:“山洪暴发”、“暴发疾病”。
“爆发”指因爆炸而迅猛发生,多用于具体事物。
如:“火山爆发”。
“爆发”还指像爆炸那样突然地发生,多用于抽象事物,如革命、起义、运动等重大事变,再如力量、情绪等等。
如:“革命爆发”、“情绪爆发”、“爆发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