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学过程既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认知过程,又是学生能力的发展过程。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习是一种个性化行动。
作为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环境中创设一个有利于张扬学生个性的情景,让学生的个性在宽松、自然、愉悦的氛围中得到释放,展现生命的活力。
因此教师要彻底掘弃和摆脱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把主要经历放在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提供信息,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上.关键是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多年来,我一直从事小学数学教学工作,对此有一些心得与感悟,愿在此与大家享。
一、让学生有准备地进入学习状态
要让学生喜欢你所教的数学课程并产生兴趣,首先要让你的学生对你这位老师有好感。
而要做到这一点,作为我们老师必须做到:第一,自身素质要高。
老师是学生的学习榜样。
教师良好的人格是获得学生敬佩的基石。
所以作为老师不但要有广博的专业数学知识,并在知识上不断完善自我,更要注重自己的个人修养和人格魅力。
有了第一好感,就为师生的融洽相处、感情沟通奠定了基础。
第二,课堂上语言要形象、生动。
“开言知肺腑,出口见精神”,语言是“肺腑”,“精神”的体现;“诚于中,形于外”,语言是内心的表白。
因此,作为教师要在教学中巧妙运用各种语言表达的技巧,将数学知识具体化、生动化、甚至幽默化,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
围中理解并接受新的知识。
第三,在整个授课过程中要充满激情。
老师有激情,既体现了老师对教育工作的热爱,也体现了老师对数学知识充满着兴趣,以此来调动学生,形成共鸣,达到教学最佳效果。
第四,对学生要充满爱心。
要使每一位学生在体会老师关心爱护的同时,赢得学生对我们老师的热爱和尊重,进而热爱数学这门学科,从而点燃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创设生动的教学活动,动手动脑主动参与
课堂教学是师生多边的活动过程。
让学生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表达。
是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的重要活动。
因此,必须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
如:我在教学”长方体的特征”这一课,主要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1.首先出示若干个物体的包装盒,让学生先对他们进行分类,并叙述自己的分类理由。
2.我再拿起一个每个面都是长方形的盒子让学生观察、触摸长方体有什么特征。
3.通过学生的总结、我的引导到总结出长、正方体的所有特征。
4.让学生用橡皮泥做顶点、长短不同的细木棒做棱,四人一个小组合作制作一个长方体、一个正方体。
通过这样的设计,将操作、观察、思维与语言表达结合在一起,不仅使学生参与教学的整个过程,而且还启迪了学生思维发展,达到了数学教学使学生既长知识又长技能的目的。
三、设计学习活动中的认知冲突,激发参与欲望
学生的参与欲望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而学生的认知冲突是学生学习动机的源泉,也是学生积极参与思维学习的原因。
所以,
我在教学中注重不断设置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参与欲望。
如:在教学”长、正方形的面积”这一课时,我出示了12个大小相同的1cm2小正方形,问:摆一个大长方形,有几种摆法?然后又提问长方形的面积与什么有关?有什么关系?你能验证吗?通过这样设计,层层深入,不断设置认知冲突,是学生始终处于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之中。
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参与欲望。
四、注重学生个体差异的发展,关注参与状态
我们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整个学习活动中去。
同时,又要注意学生个性的发展。
如:我在教学分数应用题时,出示了这样四个题目:
1.仓库里有48吨苹果,运走了,运走了多少吨?
2.仓库里有一些苹果,运走了,恰好是16吨,这些苹果有多少吨?
3.仓库里有一些苹果,运走了,还剩32吨。
这些苹果有多少吨?
4.仓库里有一些苹果,第一次运走了全部,第二次运走了全部,共运了72吨,这些苹果有多少吨?
我让中下等的学生做第1、2题,中上水平的同学在做完1、2
题后,再开动脑筋做第3、4题。
这样,不仅使多数学生能”吃得了”,而且是少数学生能”吃的饱”。
五、让课堂充满情趣,激发参与热情
课堂就是要激活学生的心灵,让每个学生都成为积极向上的自
信的人。
在课堂上,教给学生的知识是死的,是有限的,但是能不能让学生会找规律,能不能在教师的启发下,让学生有新的发现,这是最根本的。
学校是学生的乐园,不是教师的“教园”,课堂当然应还给学生。
真正的教育是为孩子终身而奠基的,而不是为了做题和考试,考试和做题的教育是摧残人性的。
课堂上,我们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学会关注课堂里生命的成长。
“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
”一节成功的课,不在于教师口若悬河地讲解,而在于师生能够共同唤醒各自的潜能。
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气息。
这样的课堂才是最有效、最灵动的!因此,一堂优秀的数学课应当注重培植学生的主体精神,使他们一起感受课堂中生命的蛹动与成长。
总之,好的教学方法就是要求教师必须致力于“导”,服务于“学”,要依据特定教学目标的实现来选择特定的教学方法。
要从教学内容出发,扬长避短地选用各种方法。
要根据学生学习的特点,致力于把外在的教学目标转化为内在的学习需求,把启发思想贯穿于教学方法选用的整个过程,不能脱离学生原有基础,坚持教学方法选用的求实思想,充分反映学生主体性的要求。
当然,每个教育工作者对于教育和教学,都有着自己的认识、理解和感悟。
以上只是我个人的一些粗浅的、片面的一些观点,愿与有共识的同仁们,共同探讨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