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九典型相关分析报告

合集下载

染色体核型分析报告

染色体核型分析报告

染色体核型分析报告:核型染色体分析报告染色体核型分析弱精染色体核型分析46 xn 染色体核型分析46 xy篇一:染色体核型分析细胞遗传学(染色体核型)分析克隆性染色体异常是诊断恶性血液病的重要依据。

许多特异性染色体畸变和特定的恶性血液病亚型相联系,因而成为恶性血液病诊断分型的重要指标;诊断时的染色体核型对恶性血液病具有独立的预后价值,对于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指导意义;同时染色体畸变可作为监测白血病缓解、复发及突变的重要参考指标,也为分子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线索。

比如t(9;22)异常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复杂染色体异常的白血病预后很不好,应尽早进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等。

WHO制定的恶性血液病分型系统中,将染色体核型作为最重要的分型及诊断指标,发现重现性异常的染色体可提前作出AML的诊断。

很多染色体异常导致特异性的白血病融合基因。

染色体分析除用于各类恶性血液病患者,如急、慢性白血病、MDS、MPNs、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外,还可用于儿童遗传性疾病、先天性畸形的染色体检测,以及习惯性流产、不孕不育等疾病的诊断。

但是染色体分裂相的制备和分析具有一定的难度,需要时间长,因此导致临床染色体的诊断缺乏及时性,往往发报告时间需要一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染色体核型分析需要细胞分裂才能完成,因此需要细胞具有良好的分裂活性,部分患者的细胞不分裂就不能观察到可供分析的中期分裂相(正常染色体分裂相,核型排列后如图3和图4),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患者的确诊和治疗。

此外染色体一般只能分析20-30个分裂相细胞,敏感性只有百分之一,当异常细胞比例较低时,也难以发现异常的染色体。

异常染色体核型的判断需要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尤其对一些复杂染色体异常,或异常较小的染色体,往往难以正确判断。

采用染色体全自动扫描暨自动核型分析系统可以加快染色体检测和发报告速度。

通过加用一些促细胞分裂的试剂可增加可供分析的核型。

图3 正常男性的染色体核型图4:正常女性核型 46,XX不同血液恶性肿瘤常见的染色体异常见表2,具体介绍如下。

实验报告(偏相关分析)

实验报告(偏相关分析)
五、自评及问题
六、成绩
七、指导教师
附件一、
Correlations
Control Variables
年城镇住宅建筑竣工面积
年新增医疗卫生机构面积
年新增办公楼等建筑面积
卫生陶瓷年产量
-none-a
年城镇住宅建筑竣工面积
Correlation
1.000
.755
.613
.842
Significance (2-tailed)
.
.153
.086
df
0
17
17
年新增医疗卫生机构面积
Correlation
.341
1.000
.656
Significance (2-tailed)
.153
.
.002
df
17
0
17
年新增办公楼等建筑面积
Correlation
.404
.656
1.000
Significance (2-tailed)
.086
2产生相关表格
四、实验结果及分析
1见附件1
2在未设置卫生陶瓷需求量为控制变量之前三种新增建筑面积之间都存在的偏相关系数都超过了0.5证明着三者两两之间都存在着显著的相关关系。
3在设置卫生陶瓷需求量为控制变量之后即剔除这个因素对新增建筑面积的影响之后我们可以发现偏相关系数都小于0.5证明着三者两辆之间不再互相影响即不再存在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
《经济分析方法与手段》实验分析报告
实验完成者
孙苗蔚
班级
09投资2班
学号
2009200093
实验时间
2011年11月28日
一、实验名称

项目实训实验报告(3篇)

项目实训实验报告(3篇)

一、实验目的通过本次项目实训,旨在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项目管理能力。

通过模拟真实项目环境,让学生掌握项目从规划、实施到验收的全过程,熟悉项目管理的相关理论和方法,提高学生在实际工作中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项目管理在各个行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为了培养具备项目管理能力的人才,本实验以一个典型的软件开发项目为案例,让学生在实训过程中,从项目规划、需求分析、设计、编码、测试到部署,全面参与项目实施,从而提高学生的项目管理水平。

三、实验内容1. 项目背景本次实训项目为一个企业级信息管理系统,包括客户管理、销售管理、库存管理、财务管理等功能模块。

项目需求由企业方提供,要求系统具备良好的扩展性和稳定性。

2. 项目规划(1)项目范围:根据企业需求,确定项目范围,包括功能模块、技术架构、开发环境等。

(2)项目进度:制定项目进度计划,包括各个阶段的时间节点和里程碑。

(3)项目团队:组建项目团队,明确各成员职责和分工。

(4)项目资源:评估项目所需资源,包括人力、设备、资金等。

3. 需求分析(1)需求调研:与客户沟通,了解企业实际需求。

(2)需求文档编写:根据需求调研结果,编写需求文档,明确功能模块、业务流程、界面设计等。

(3)需求评审:组织需求评审会议,确保需求文档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1)系统架构设计:根据需求文档,设计系统架构,包括技术选型、数据库设计、接口设计等。

(2)详细设计:对各个功能模块进行详细设计,包括类图、时序图、状态图等。

5. 编码(1)编码规范:制定编码规范,确保代码质量。

(2)模块开发:按照详细设计,进行模块开发。

(3)代码审查:定期进行代码审查,确保代码质量。

6. 测试(1)测试计划:制定测试计划,包括测试用例、测试环境、测试工具等。

(2)单元测试:对各个模块进行单元测试,确保功能正确。

(3)集成测试:对各个模块进行集成测试,确保系统稳定。

(4)系统测试:对整个系统进行测试,确保系统满足需求。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分析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分析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分析引言物理实验是初中物理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环,通过实验,学生可以亲自动手操作、观察现象、提出问题,并通过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增强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本文将对初中物理实验报告进行分析,从实验目的、实验步骤、实验数据及结果、实验问题及解决方法等方面展开讨论。

实验目的实验报告应首先明确实验的目的,即进行实验的原因和要达到的效果。

例如,通过实验测量弹簧的弹性系数,目的是研究弹簧的力学性质,并探讨力和位移之间的关系。

实验目的的明确性对于实验过程的顺利进行和结果的准确分析具有重要作用。

实验步骤实验步骤是实验报告中的重要部分,它详细描述了实验的操作过程和使用的仪器工具。

实验步骤的清晰度和准确性对于他人能否复制实验有关联,并且决定了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在实验步骤中,应提供足够的细节,例如实验中需要注意的事项、所使用的仪器的型号和精确度等等,以保证实验可以被其他人顺利复制。

实验数据及结果实验数据及结果是实验报告的核心内容,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可以得出结论并验证实验目的。

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对于结果的可靠性至关重要。

在报告中,可以通过表格、图表、计算公式等形式来展示实验数据,以便其他人更直观地理解实验结果。

此外,还需要对实验结果进行科学的解释和分析,指出实验结果与理论预期是否相符,并探讨可能的误差来源。

实验问题及解决方法在实验进行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例如测量误差较大、实验结果与理论预期不符等等。

在实验报告中,应对这些问题进行说明,并提出可能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例如,如果实验中发现力与位移之间的关系并不符合理论公式,可以分析可能的原因是仪器精度不足、实验操作不准确等,然后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如增加测量次数、提高仪器精度等。

实验改进方法通过对实验过程的分析可以发现一些不足之处,可以在实验报告中提出相应的改进方法。

例如,如果实验中测量误差较大,可以通过增加测量次数、提高仪器精度等方式来改进实验。

九年化学质量分析报告

九年化学质量分析报告

九年化学质量分析报告素材一:九年化学质量分析报告化学质量分析是一种重要的实验技术,通过定量和定性的方法,对化学品的成分和质量进行检测和分析,为化学研究和工业生产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几种常用化学实验方法,对给定样品进行化学质量分析。

实验目的:1. 学习和掌握常用的质量分析方法,如酸碱滴定、气体法、沉淀法等;2. 熟悉实验仪器的使用和操作,如滴定管、天平、热解仪等;3. 分析给定样品中的化学成分和含量,并得出准确的结果。

实验步骤:1. 酸碱滴定法:将给定的酸碱溶液分别加入滴定瓶中,再用滴定管分别滴加酸碱溶液,直到出现颜色转变,记录滴定体积;2. 气体法:利用热解仪将给定气体样品加热,收集产生的气体,并通过排量法计算气体的体积;3. 沉淀法:将给定溶液分别加入烧杯中,加入沉淀剂后搅拌,然后放置,观察是否产生沉淀,并记录沉淀的质量。

实验结果:通过酸碱滴定法对给定的酸碱溶液进行滴定,得到了准确的滴定体积,从而计算出了溶液中酸碱的浓度。

通过气体法,成功地计算出了给定气体的体积,并推断出其组成成分。

通过沉淀法,观察到样品溶液中产生了沉淀,并测量了沉淀的质量。

根据这些数据,我们可以得出样品中各种成分的含量和质量。

讨论与结论:本次实验中,我们运用了酸碱滴定法、气体法和沉淀法等常用的化学质量分析方法,通过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成功地对给定样品进行了化学分析。

通过我们的努力,准确地测量出了样品中各种成分的含量和质量,并得出了客观可靠的结果。

本次实验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和挑战,如实验条件的控制和仪器的操作等。

但通过团队的协作和不断的实验改进,我们最终成功地完成了实验目标,并得出了准确的实验结果。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不仅掌握了化学质量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也培养了实验技能和科学精神。

本实验在未来的化学学习和科学研究中,将发挥重要的指导作用,提供支持和保障。

总而言之,本次九年级化学质量分析实验,通过酸碱滴定法、气体法和沉淀法等质量分析方法,成功地对给定样品进行了化学成分和质量的分析。

对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实验报告

对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实验报告

对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实验报告管理统计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掌握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熟悉其操作过程,并能分析其结果。

二.实验原理相关性分析是考察两个变量之间线性关系的一种统计分析方法。

更精确地说,当一个变量发生变化时,另一个变量如何变化,此时就需要通过计算相关系数来做深入的定量考察。

P值是针对原假设H0:假设两变量无线性相关而言的。

一般假设检验的显著性水平为0.05,你只需要拿p值和0.05进行比较:如果p值小于0.05,就拒绝原假设H0,说明两变量有线性相关的关系,他们无线性相关的可能性小于0.05;如果大于0.05,则一般认为无线性相关关系,至于相关的程度则要看相关系数R值,r越大,说明越相关。

越小,则相关程度越低。

而偏相关分析是指当两个变量同时与第三个变量相关时,将第三个变量的影响剔除,只分析另外两个变量之间相关程度的过程,其检验过程与相关分析相似。

三、实验内容掌握使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从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寻求与人均食品支出密切相关的因素。

(1)检验人均食品支出与粮价和人均收入之间的相关关系。

a.打开spss软件,输入“回归人均食品支出”数据。

b.在spssd的菜单栏中选择点击,弹出一个对话窗口。

C.在对话窗口中点击ok,系统输出结果,如下表。

从表中可以看出,人均食品支出与人均收入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921,t检验的显著性概率为0.0000.05,接受零假设,即这组数据服从标准正态分布。

Test2是检验这组数据是否服从均匀分布,从表中可看出T检验的显著性概率为0.000<0.05,拒绝零假设,即这组数据不服从均匀分布。

Test3是检验这组数据是否服从指数分布,从表中可看出T检验的显著性概率为0.000<0.05,拒绝零假设,即这组数据不服从指数分布。

Test4是检验这组数据是否服从泊松分布,从表中可看出T检验的显著性概率为0.000<0.05,拒绝零假设,即这组数据不服从泊松分布。

培养真菌生物实验报告(3篇)

培养真菌生物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真菌的基本生物学特性。

2. 掌握真菌的培养方法。

3. 学习显微镜观察真菌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真菌是一类真核生物,具有细胞壁、细胞核、细胞质、线粒体等结构。

真菌的生物量巨大,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

真菌的培养是研究真菌生物学特性的基础,本实验旨在通过培养真菌,观察其生长状况,学习显微镜观察真菌的方法。

三、实验材料1. 真菌菌种:香菇、木耳、金针菇等。

2. 培养基: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PDA)。

3. 实验器具:无菌培养皿、无菌镊子、无菌移液器、酒精灯、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等。

四、实验方法1. 真菌菌种的活化(1)将菌种接种于PDA培养基上,放入恒温培养箱中培养,温度控制在25-28℃。

(2)待菌落生长到一定大小后,取出培养基,用无菌镊子将菌落挑取至新的PDA培养基上,重复操作2-3次,使菌种活化。

2. 真菌培养(1)将活化后的菌种接种于PDA培养基上,放入恒温培养箱中培养。

(2)观察菌落生长情况,记录生长时间、生长速度等数据。

3. 显微镜观察(1)将生长良好的菌落挑取至载玻片上,用盖玻片封口。

(2)将载玻片放入显微镜中,调整焦距,观察真菌的菌丝、子实体等结构。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真菌菌落的生长情况在实验过程中,不同真菌菌种在PDA培养基上的生长情况如下:(1)香菇:菌落生长迅速,菌丝白色,呈放射状分布,菌落边缘整齐。

(2)木耳:菌落生长较快,菌丝白色,呈网状分布,菌落边缘较不规则。

(3)金针菇:菌落生长较快,菌丝白色,呈束状分布,菌落边缘整齐。

2. 显微镜观察结果在显微镜下,观察到以下真菌结构:(1)香菇:菌丝细长,无色,有横隔,呈链状排列;子实体呈伞状,菌柄短,菌盖宽,表面光滑。

(2)木耳:菌丝细长,无色,有横隔,呈网状排列;子实体呈耳状,菌柄短,菌盖宽,表面不平。

(3)金针菇:菌丝细长,无色,有横隔,呈束状排列;子实体呈针状,菌柄长,菌盖小,表面光滑。

spass相关分析实验报告

spass相关分析实验报告

实训的心得与体会
人们在实践中发现,变量之间关系分为两种类型:函数关系和相关关系。

函数关系是变量间的一咱确定性关系。

但是,在实际问题中,变量间的关系往往并不是那么简单,也就是说,变量之间有着密切关系,但又不能由一个(或几个)变量的值确定另一个变量的值,这
种变量之间的关系是不确定性关系,称为相关关系。

其特点是:一个变量的取值不能由另一个变量唯一确定,即当自变量x取某个值时,因变量y的值可能会有多个。

这种关系不确定的变量显然不能用函数形式予以描述,但也不是杂乱无章、无规律可循的。

因此在本章利用spss 软件学习了相关分析后,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及相似性,就可以很好的通过定量的计算出来而来。

通过本次实验用spass统计分析软件来进相关分析后,感觉统计学中的很多问题不再像以前那么陌生了,同时也感觉统计学不再是想象中那么困难,之前学习统计学最怕的就是对数据进行求解与分析,现在使用这款软件后,让我从之前对统计学的陌生转变为熟悉,从此,在解决统计方面的问题又多了一项解决的工具:spss。

相关与回归分析实验报告记录

相关与回归分析实验报告记录

相关与回归分析实验报告记录————————————————————————————————作者:————————————————————————————————日期:学号:2014106146课程论文题目统计学实验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专业金融数学班级14金融数学学生姓名罗星蔓指导教师胡桂华职称教授2016 年 6 月21 日相关与回归分析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用EXCEL进行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二、实验内容:1.用EXCEL进行相关分析.2.用EXCEL进行回归分析.三、实验步骤采用下面的例子进行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学生数学分数(x)统计学分数(y)1 2 3 4 5 6 7 8 9 10 8090609078879045878085927090839094509382相关分析:数学分数(x)统计学分数(y)数学分数(x) 1统计学分数(y) 0.986011 1回归分析:SUMMARY OUTPUT回归统计Multiple R 0.986011R Square 0.972217Adjusted RSquare0.968744标准误差 2.403141观测值x方差分析df SS MS F SignificanceF回归分析11616.6991616.699279.94381.65E-07残差8 46.200695.775086总计9 1662.9Coefficients 标准误差t StatP-valueLower95%Upper95%下限95.0%上限95.0%Intercept 12.32018 4.2862792.874330.0206912.43600522.204362.43600522.20436数学分数(x)0.8968210.05360116.731521.65E-070.7732181.0204240.7732181.020424RESIDUAL OUTPUT观测值预测统计学分数(y)残差标准残差1 84.06587 0.934133 0.4122932 93.03408 -1.03408 -0.45643 66.12945 3.870554 1.7083244 93.03408 -3.03408 -1.339135 82.27223 0.727775 0.3212146 90.34361 -0.34361 -0.151667 93.03408 0.965922 0.4263238 52.67713 -2.67713 -1.181599 90.34361 2.656385 1.17243310 84.06587 -2.06587 -0.9118 PROBABILITY OUTPUT百分比排位统计学分数(y)5 50 15 70 25 82 35 83 45 85 55 90 65 90 75 9285 93 95 94学生成绩020406080100024681012学生编号分数数学分数(x)统计学分数(y)数学分数(x) Residual Plot-4-20246020406080100数学分数(x)残差数学分数(x) Line Fit Plot 050100050100数学分数(x)统计学分数(y )统计学分数(y)预测 统计学分数(y)Normal Probability Plot050100020406080100Sample Percentile统计学分数(y )结果分析相关系数Multiple R=0.986011> 0.8 可以进行回归分析。

SPSS相关分析实验报告定稿版

SPSS相关分析实验报告定稿版

S P S S相关分析实验报告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本科教学实验报告(实验)课程名称:数据分析技术系列实验实验报告学生姓名:一、实验室名称:二、实验项目名称:相关分析三、实验原理相关关系是不完全确定的随机关系。

在相关关系的情况下,当一个或几个相互联系的变量取一定值得时候,与之相应的另一变量的值虽然不确定,但它仍然按照某种规律在一定的范围内变化。

按照数据度量的尺度不同,相关分析的方法也不同,连续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常用Pearson简单相关系数测定;定序变量的相关系数常用Spearman秩相关系数和Kendall 秩相关系数测定;定类变量的相关分析要使用列连表分析法。

四、实验目的理解相关分析的基本原理,掌握在SPSS软件中相关分析的主要参数设置及其含义,掌握SPSS软件分析结果的含义及其分析。

五、实验内容及步骤实验内容:以雇员表为例,共有474条数据,运用相关分析方法对变量间的相关关系进行分析。

1)分析性别与工资之间是否存在相关关系。

2)分析教育程度与工资之间是否存在相关关系。

实验要求:掌握相关分析方法的计算思路及其在SPSS环境下的操作方法,掌握输出结果的解释。

1. 分析性别与工资之间是否存在相关关系。

分析:性别属于定类变量,是离散值,因使用卡方检验。

Step1.操作为Analyze \ Descriptive Statistics \ CrosstabsStep2.将性别(Gender)和收入(Current Salary)分别移入Rows列表框和Columns列表框。

Step3.单击Statistics按钮,在弹出的子对话框中选中默认的Chi-square,进行卡方检验。

退回到主对话框,单击ok。

2. 分析教育程度与工资之间是否存在相关关系。

分析:教育程度为定序变量,工资为连续变量,可使用Spearman和Kendall秩相关系数检验。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实验探究报告册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实验探究报告册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实验探究报告册
实验探究报告册是一本记录物理实验和探究过程的文件,
通常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 封面:包括实验探究报告册的名称、作者、学校、班级、学年等基本信息。

2. 目录:列出实验探究报告册中各个实验和探究的标题和
页码,方便读者查找。

3. 实验目的:简要介绍实验的目的和意义,说明为什么要
进行这个实验或探究。

4. 实验原理:详细阐述实验所涉及的物理原理和理论知识,包括相关公式、定律等。

5. 实验装置和材料:列出实验所用的仪器、设备和材料,
包括名称、规格、数量等。

6. 实验步骤:详细描述实验的操作步骤,包括实验前的准
备工作、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等。

7. 实验数据:记录实验中所测量或观察到的数据,包括原
始数据和经过处理后的数据。

8. 实验结果分析: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算相关
物理量,绘制图表等,得出实验结果。

9. 实验结论:根据实验结果进行推论和总结,回答实验目的,说明实验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10. 实验误差和改进:分析实验中可能存在的误差来源,并提出改进措施,改善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11. 实验心得:记录实验过程中的感想、体会和收获,对实验的意义和价值进行思考和总结。

12. 参考文献:列出实验过程中参考的相关文献和资料,包括书籍、期刊、网站等。

以上是一份详细精确的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实验探究报告册的基本结构和内容,具体的实验和探究内容会根据教材和教学要求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多元统计分析实验报告)

多元统计分析实验报告)

. . .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实验报告实验项目名称相应与典型相关分析所属课程名称多元统计分析实验实验类型验证型实验日期2016年6月13日星期一班级学号姓名成绩因素B 具有对等性。

通过变换。

得c '=ΣZ Z ,r '=ΣZZ 。

(3)对因素B 进行因子分析。

计算出c '=ΣZ Z 的特征向量 及其相应的特征向量计算出因素B 的因子)(4)对因素A 进行因子分析。

计算出r '=ΣZZ 的特征向量 及其相应的特征向量计算出因素A 的因子(5)选取因素B 的第一、第二公因子 选取因素A 的第一、第二公因子将B 因素的c 个水平,,A 因素的r 个水平同时反应到相同坐标轴的因子平面上上(6)根据因素A 和因素B 各个水平在平面图上的分布,描述两因素及各个水平之间的相关关系。

1.3 在进行相应分析时,应注意的问题要注意通过独立性检验判定是否有必要进行相应分析。

因此在进行相应分析前应做独立性检验。

独立性检验中,0H :因素A 和因素B 是独立的;1H :因素A 和因素B 不独立 由上面的假设所构造的统计量为2211ˆ[()]ˆ()rcij ij i j ijk E k E k χ==-=∑∑211()r c ij i j k z ===∑∑ 其中....(/)/ij ij i j i j z k k k k k k =-,拒绝区域为221[(1)(1)]r c αχχ->--()(1)()(1)i i P Pa X '++a X ()(2)()(2)i i q qb X '++b X(2))1=X 的条件下,使得()(2)()(2)i i q qb X '+b X(2))1=X 的条件下,使得(1)、(2)X 的第一对典型相关变量。

1,2,,)r()p⎦()p ⎥⎦pU⎥⎥⎦p V⎥⎥⎦*(1)*== A X V Bˆˆr() ++b bz【实验过程】(实验步骤、记录、数据、分析)一.问题1的求解步骤:1. 将数据输入在SPSS后,在窗口中选择数据→加权个案,调出加权个案主界面,并将变量人数移入加权个案中的频率变量框中。

spss相关分析实验报告

spss相关分析实验报告

SPSS相关分析实验报告1. 引言本文档旨在通过使用SPSS进行相关分析,对某一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解释。

相关分析是一种用来研究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关系的统计方法。

本实验中,我们研究了某个因变量与多个自变量之间的相关性。

2. 实验设计与方法2.1 数据收集我们从某个实验中收集了一组数据,包括一个因变量和多个自变量。

数据采集的过程符合实验设计的要求。

2.2 数据预处理在进行相关分析之前,我们对数据进行了一些预处理。

包括查漏补缺、去除异常值和处理缺失数据等。

确保数据的质量和可靠性。

2.3 相关分析为了研究因变量与自变量之间的相关性,我们使用了SPSS软件进行相关分析。

相关分析包括计算相关系数和进行假设检验等。

3. 相关分析结果经过SPSS软件的计算和分析,我们得到了以下结果:相关系数p值结论0.85 0.01 高度相关0.45 0.05 中度相关0.12 0.25 低度相关根据以上结果,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在本实验中,因变量与自变量A之间存在高度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85,p值为0.01),与自变量B之间存在中度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45,p值为0.05),与自变量C之间存在低度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12,p值为0.25)。

4. 结果解释与讨论通过相关分析的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一些结论和讨论:•自变量A对因变量的影响最为显著,相关系数最高,说明他们之间存在较强的关联性。

•自变量B对因变量的影响次之,相关系数较低,但仍然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自变量C对因变量的影响相对较弱,相关系数最低,说明它们之间的关系不太明显。

需要注意的是,相关性并不代表因果关系。

因此,在解释结果时,我们不能简单地认为自变量的变化导致了因变量的变化。

5. 结论本实验通过SPSS软件进行了相关分析,研究了因变量与多个自变量之间的相关性。

从结果中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自变量A与因变量之间存在高度正相关关系,自变量B与因变量之间存在中度正相关关系,自变量C与因变量之间存在低度正相关关系。

典型环节实验报告

典型环节实验报告

典型环节实验报告典型环节实验报告引言:实验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实验可以验证和探索科学理论,提高科学研究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本文将介绍一个典型环节实验的报告,通过对实验的设计、方法、结果和分析,展示实验的过程和结论。

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研究某一特定环节的影响因素,探索其对整个系统的影响,并通过实验数据进行定量分析和比较。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希望能够深入了解该环节的作用机制,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二、实验设计为了达到实验目的,我们首先确定了实验的基本设计。

在该环节实验中,我们选择了两个或以上的实验组和对照组,对不同条件下的实验数据进行对比分析。

同时,我们还确定了实验的时间和地点,以及实验所需的材料和设备。

三、实验方法在实验开始前,我们详细研究了该环节的相关文献,并进行了前期的实验准备工作。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采用了严格的操作规范和科学的数据采集方法。

同时,我们还注意了实验的可重复性和可比性,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四、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我们得到了一系列关于该环节的定量数据。

在实验结果中,我们可以观察到不同条件下的显著差异,以及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的比较结果。

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一些初步的结论和发现。

五、实验分析在实验分析中,我们对实验结果进行了深入的解读和讨论。

我们首先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以确定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

然后,我们对实验结果进行图表展示,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比较不同条件下的实验效果。

最后,我们对实验结果进行科学解释,并探讨其可能的原因和机制。

六、实验结论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讨论,我们得出了一系列关于该环节的结论。

我们在实验结论中总结了实验中的重要发现和观察,并提出了对未来研究和应用的建议。

实验结论的提出是基于实验数据和分析的,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七、实验局限性在实验报告中,我们也要提及实验的局限性。

实验的局限性可能包括实验样本数量较少、实验条件的限制、实验误差的存在等。

小液流法测定植物水势实验综述报告6篇

小液流法测定植物水势实验综述报告6篇

小液流法测定植物水势实验综述报告6篇篇1一、引言植物水势是反映植物体内水分状况的重要生理指标,对于研究植物生长发育、抗逆机制以及农业生产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小液流法作为一种测定植物水势的常用方法,具有操作简便、准确度高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实验室及生产实践中。

本报告旨在综述小液流法测定植物水势的实验原理、方法、结果及其分析,并探讨其应用前景。

二、实验原理小液流法是通过测量植物组织水势与已知溶液水势之间的平衡关系来推算植物水势的。

实验过程中,将植物组织置于已知水势的溶液环境中,通过测量溶液的体积变化,计算植物组织的水势。

本实验采用压力室小液流法,通过压力室施加一定的压力,使植物组织中的水分与压力室内的溶液进行交换,达到平衡状态后,通过测量压力室内的溶液体积变化来计算植物的水势。

三、实验方法1. 实验材料准备: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植物组织,如叶片、茎等,进行清洗、切割等处理。

2. 实验仪器与试剂:准备压力室、天平、容量瓶、已知浓度的KCl溶液等。

3. 实验步骤:将植物组织放入压力室,施加一定压力,使植物组织与KCl溶液达到平衡状态;记录平衡时的压力值及溶液体积变化;根据实验数据计算植物水势。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数据记录:详细记录实验过程中压力值、溶液体积变化等数据。

2. 数据处理: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计算,得出植物的水势值。

3. 结果分析:分析实验数据,比较不同植物组织的水势差异,探讨植物水势与生长环境、生理状态等因素的关系。

五、讨论1. 实验结果表明,不同植物组织的水势存在显著差异,这与植物的生长环境、生理状态等因素有关。

2. 小液流法测定植物水势具有操作简便、准确度高等优点,但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如受压力室条件、植物组织特性等因素的影响。

3. 本实验采用的压力室小液流法适用于实验室条件,但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考虑更多因素,如外界环境对植物水势的影响等。

六、结论通过小液流法测定植物水势的实验,我们得到了不同植物组织的水势数据,分析了植物水势与生长环境、生理状态等因素的关系。

烟气发生实验报告

烟气发生实验报告

一、实验背景随着人们对吸烟危害的认识日益加深,香烟烟雾成分分析成为了烟草行业、公共卫生领域以及相关研究的重要课题。

香烟烟雾中含有多种有害物质,包括尼古丁、焦油、一氧化碳等,这些物质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为了研究香烟烟雾的成分及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本研究采用国产半自动香烟烟气发生装置ASG-C进行实验,分析香烟烟雾的成分。

二、实验目的1. 熟悉烟气发生装置ASG-C的操作方法;2. 分析香烟烟雾的成分,为香烟烟雾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研究提供数据支持;3. 探讨烟气发生装置ASG-C在香烟烟雾成分分析中的应用前景。

三、实验原理烟气发生装置ASG-C是一种可定制的半自动香烟发生器,能够模拟吸烟过程,产生稳定的香烟烟雾。

通过检测香烟烟雾中的各种成分,可以了解香烟烟雾的成分组成,为相关研究提供数据支持。

四、实验仪器与试剂1. 实验仪器:烟气发生装置ASG-C、香烟、气相色谱仪、色谱柱、检测器、电子天平、移液器等;2. 实验试剂:甲醇、乙酸乙酯、丙酮等。

五、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材料:将香烟按照要求装填到烟气发生装置ASG-C的烟嘴中,并确保香烟燃烧稳定;2. 设置实验参数:根据实验需求,设置烟气发生装置ASG-C的吸烟参数,如吸烟速率、吸烟时间等;3. 吸烟过程:开启烟气发生装置ASG-C,进行吸烟过程,收集香烟烟雾;4. 检测过程:将收集到的香烟烟雾通过气相色谱仪进行分析,检测香烟烟雾中的各种成分;5. 数据处理: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得出香烟烟雾的成分组成。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香烟烟雾成分分析结果通过气相色谱仪检测,香烟烟雾中含有尼古丁、焦油、一氧化碳、醛类、酮类等多种成分。

其中,尼古丁、焦油和一氧化碳的含量较高,对人体健康危害较大。

2. 实验结果分析实验结果表明,烟气发生装置ASG-C能够稳定地产生香烟烟雾,为香烟烟雾成分分析提供了可靠的实验数据。

通过对比不同品牌、不同类型的香烟,可以了解不同香烟烟雾成分的差异,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实验探究报告册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实验探究报告册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实验探究报告册
实验探究报告册是物理实验探究活动的记录和总结,一般
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 实验目的:明确实验的目标和意义。

2. 实验原理:介绍实验所涉及的物理原理和相关知识。

3. 实验装置和材料:列出实验所使用的仪器、设备和材料。

4. 实验步骤:详细描述实验的操作过程,包括实验前的准
备工作、实验中的步骤和实验后的处理。

5. 实验数据:记录实验中所观察到的数据和测量结果,可
以使用表格、图表等形式进行呈现。

6. 实验结果分析: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和解释,可以计算
相关的物理量,比较不同条件下的实验结果。

7. 结论: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的结论,回答实验目的所提出
的问题。

8. 实验误差分析:分析实验中可能存在的误差来源,讨论
误差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9. 实验心得和改进意见:总结实验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
提出对实验方法和步骤的改进建议。

10. 参考文献:列出实验中所参考的相关书籍、文献和网站。

以上是一份较为完整的物理实验探究报告册的内容,具体的格式和要求可能会根据学校和教师的要求略有差异。

在撰写报告时,应注意语言简练明确、逻辑清晰、数据准确可靠,并且要注重实验步骤的详细描述和实验结果的分析解释。

三米直尺法检测平整度典型报告

三米直尺法检测平整度典型报告

三米直尺法检测平整度典型报告一、实验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使用三米直尺法,对建筑物的平整度进行测量,并从中评估建筑物的平整度是否符合相关标准。

二、实验仪器和设备1.三米直尺:用于测量建筑物表面的平整度。

2.打尺:用于准确测量三米直尺与建筑物之间的间隙。

三、实验步骤1.选择一个建筑物表面,将三米直尺紧贴于表面,保持水平。

2.使用打尺逐段测量三米直尺与建筑物之间的间隙,并记录每个点的数据。

3.根据测得的数据,计算出三米直尺与建筑物之间的平均间隙。

四、实验数据按照上述步骤进行测量,得到以下数据:测量点1:0.2mm测量点2:0.3mm测量点3:0.3mm测量点4:0.2mm测量点5:0.4mm测量点6:0.3mm五、数据处理与分析根据测得的数据,计算平均间隙:平均间隙 = (0.2+0.3+0.3+0.2+0.4+0.3)/6 = 0.3mm六、平整度评估根据相关标准,建筑物的平整度应满足平均间隙小于等于0.5mm的要求。

根据以上测得的数据和计算结果,本建筑物的平整度良好,符合标准要求。

七、实验结论通过使用三米直尺法对建筑物平整度的测量与评估本建筑物的平整度良好,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测量结果显示,建筑物表面与三米直尺之间的平均间隙为0.3mm,远小于标准要求的0.5mm。

八、存在的问题和建议在实验过程中,使用三米直尺与建筑物表面接触可能不是完全紧贴,导致测量误差。

为减小误差,建议使用更精确的测量仪器,并使用多个测量点进行平均。

九、实验心得通过这次实验,我更深入地了解了三米直尺法对建筑物平整度测量的原理和方法。

同时,也认识到测量工具和精确度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在今后的实验中,我会更加严谨和准确地进行测量,以得到更可靠的数据和结论。

以上就是本次实验的报告,通过三米直尺法对建筑物的平整度进行了测量和评估,并得出了符合标准要求的结论。

同时,也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和建议,并对实验心得进行了总结。

希望这次实验能对建筑物平整度的检测有所帮助。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授课计划课次序号:22 一、课题:实验九典型相关分析二、课型:上机实验三、目的要求:1.掌握典型相关分析的理论与方法、模型的建立与显著性检验;2.掌握利用典型相关分析的SAS过程解决有关实际问题.四、教学重点:典型相关分析的SAS过程.教学难点:相关分析的理论与方法、模型的建立与显著性检验.五、教学方法及手段:传统教学与上机实验相结合.六、参考资料:《应用多元统计分析》,高惠璇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使用统计方法与SAS系统》,高惠璇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多元统计分析》(二版),何晓群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应用回归分析》(二版),何晓群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统计建模与R软件》,薛毅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七、作业:4.9 4.10八、授课记录:九、授课效果分析:实验九典型相关分析(Canonical Correlation Analysis) (2学时)一、实验目的和要求能利用原始数据与相关矩阵、协主差矩阵作相关分析,能根据SAS输出结果选出满足要求的几个典型变量.二、实验内容1.典型相关分析的SAS过程—PROC CANCORR过程基本语句:PROC CANCORR <data=数据集> <OUT=SAS 数据集> <OUTSTAT=SAS 数据集> <CORR> <NCAN=m> <EDF=n-1>;V AR variables;WITH variables;RUN;说明:此过程输入数据可以是原始数据,也可以是相关系数矩阵或协方差矩阵,输出结果包含相关系数矩阵、典型相关系数、典型变量的系数、典型变量对之间的相关性检验的F统计量值、自由度、p值、典型变量与原始变量的相关系数等.(1)proc cancorr语句的<选项列表>:●OUT=SAS 数据集——创建含原始数据和典型相关变量得分(观测值)的SAS集.●OUTSTAT=SAS 数据集——创建含原始变量的样本均值、样本标准差、样本相关系数阵、典型相关系数和典型变量的标准化和非标准化系数等SAS集.●CORR(或C)——打印原始变量的样本相关系数矩阵.●NCAN=m——规定要求输出的典型变量对个数,默认为两组变量个数较小者.●EDF=n-1——针对输入原始数据集为样本相关系数矩阵或样本协方差矩阵,借此选项指定样本容量为观测个数减1.输入为原始观测数据时,省略此项.●all——所有输出项.●noprint——不输出分析结果.●short——只输出典型相关系数和多元分析统计数.●simple——简单统计数.●vname=变量名——为var语句的变量定义名称.●vprefix=前缀名——为var语句的典型变量定义前缀.●wname=变量名——为with语句的变量定义名称.●wprefix=前缀名——为with语句的典型变量定义前缀.(2)V AR variables——V AR后列出进行相关分析的第一组变量名称.(3)WITH variables——WITH后列出进行相关分析的第二组变量名称var与with语句经常同proc cancorr语句一起使用.其他语句类似corr过程.2. 典型相关分析步骤两组随机变量T q T p Y Y Y X X X ),,,(,),,,(2121 ==Y X ,取值 T q T p y y y x x x ),,,(,),,,(2121 ==y x n 组观测数据 T iq i i i T ip i i i y y y x x x ),,,(,),,,(2121 ==y x ,标准化样本),,,(),,,(22221111**2*1*ppp ip i i Tip i i i s x x s x x s x x x x x ---== x T q iq i i i y y y y y y ),,,(1111221111*σσσ---= y n i ,,2,1 =样本相关系数矩阵⎪⎪⎭⎫⎝⎛=22211211R R R R R 为总体TT T ),(Y X 相关系数矩阵ρ的估计. 样本典型相关分析步骤:(1)求2112212111*R R R R A --∧=(1211121122*R R R R B --∧=)的特征值022221≥≥≥≥∧∧∧pρρρ(2)求2112212111*R R R R A --∧=和1211121122*R R R R B --∧=对应的正交单位化特征向量∧∧∧p e e e ,,,21 和∧∧∧p f f f ,,,21(3)第k 对典型相关变量为*2122**2111*,y R f x R e -∧∧-∧∧==T kkT kkV U ,其中 ),,,(),,,,(**2*1***2*1*q p y y y x x x ==y x样本典型相关系数为∧=∧∧k V U k k ρρ**,, p k ,,2,1 =(4)典型相关系数的显著性检验0:0:)(1)(0≠↔=k k k k H H ρρ p k ,,2,1 =统计量 ),(~121/1/112)(0k k H kkt k k k k d d F d d F k 真ΛΛ-=检验p 值为 )),(()(210k k k k k H k f d d F P f F P p ≥=≥=若α<p ,拒绝)(0k H .依次就p k ,,2,1 =进行检验,若对某个k ,检验p 值首次满足α>p ,则认为只有前1-k 对典型变量显著相关,选取前1-k 对即可.注意:利用样本协方差矩阵,分析方法一样.不需要对数据标准化处理.3.实例分析例4.6 为研究空气温度与土壤温度的关系,考虑六个变量:1X 日最高土壤温度; :2X 日最低土壤温度; :3X 日土壤温度积分值; :1Y 日最高气温; :2Y 日最低气温; :3Y 日气温曲线积分值.观测了46=n 天,数据如表4.7.T T Y Y Y X X X ),,(,),,(321321==Y X ,做典型相关分析.解:(1)建立输入数据集,程序如下:data examp4_6; input x1-x3 y1-y3; cards ;85 59 151 84 65 147 86 61 159 84 65 149 83 64 152 79 66 142 83 65 158 81 67 147 88 69 180 84 68 167 77 67 147 74 66 131 78 69 159 73 66 131 84 68 159 75 67 134 89 71 195 84 68 161 91 76 206 86 72 169 91 76 206 88 73 176 94 76 211 90 74 187 94 75 211 88 72 171 92 70 201 58 72 171 87 68 167 81 69 154 83 68 162 79 68 149 87 66 173 84 69 160 87 68 177 84 70 160 88 70 169 84 70 168 83 66 170 77 67 147 92 67 196 87 67 166 92 72 199 89 69 17194 72 204 89 72 180 92 73 201 93 72 186 93 72 206 93 74 188 94 72 208 94 75 199 95 73 214 93 74 193 95 70 210 93 74 196 95 71 207 96 75 198 95 69 202 95 76 202 96 69 173 84 73 173 91 69 168 91 71 170 89 70 189 88 72 179 95 71 210 89 72 179 96 73 208 91 72 182 97 75 215 92 74 196 96 69 198 94 75 192 95 67 196 96 75 195 94 75 211 93 76 198 92 73 198 88 74 188 90 74 197 88 74 178 94 70 205 91 72 175 95 71 209 92 72 190 96 72 208 92 73 189 95 71 208 94 75 194 96 71 208 96 76 202 ; run ;(2) 调用典型相关分析cancorr 过程菜单操作方法为,选择Globals/SAS/Assist/Data analysis/multivariate/canonical correlation analysis(典型相关分析)菜单命令. 编程方法如下:proc cancorr data =examp4_6 corr ; /*调用相关分析过程,打印样本相关系数矩阵*/ var x1-x3; /* 第一组变量x1-x3*/ with y1-y3; /* 第二组变量y1-y3*/ run ;由SAS proc cancorr 过程求得T Y Y Y X X X ),,,,,(321321样本相关系数矩阵⎪⎪⎭⎫⎝⎛=22211211R R R R R SAS 系统 10:24 Sunday, November 2, 2008 14The CANCORR ProcedureCorrelations Among the Original VariablesCorrelations Among the VAR Variables (变量x1-x3的相关系数矩阵11R ) x1 x2 x3x1 1.0000 0.5705 0.8751 x2 0.5705 1.0000 0.7808 x3 0.8751 0.7808 1.0000Correlations Among the WITH Variables (变量y1-y3的相关系数矩阵22R ) y1 y2 y3 y1 1.0000 0.6705 0.7850 y2 0.6705 1.0000 0.9324 y3 0.7850 0.9324 1.0000 Correlations Between the VAR Variables and the WITH Variables变量x1-x3与y1-y3的相关系数矩阵12Ry1 y2 y3 x1 0.7136 0.8400 0.9143 x2 0.3796 0.6809 0.5907 x3 0.6256 0.8185 0.8695 变量间高度相关。

SAS 系统 10:24 Sunday, November 2, 2008 15 The CANCORR Procedure Canonical Correlation Analysis典型相关分析的一般结果Adjusted Approximate Squared Canonical Canonical Standard Canonical Correlation Correlation Error Correlation 典型相关系数∧k ρ 校正的典型相关系数 近似的标准误 典型相关系数平方 1 ∧1ρ=0.927857 0.922345 0.020733 ∧21ρ=0.8609192 ∧2ρ=0.562181 0.539833 0.101958 ∧22ρ=0.3160473 ∧3ρ=0.165974 . 0.144965 ∧23ρ=0.027547(3)检验各对典型变量是否显著相关表4.8 各对典型变量相关性检验结果Eigenvalues of Inv(E)*H Test of H0: The canonical correlations in the= CanRsq/(1-CanRsq) 即)1/(22∧∧-k k ρρ current row and all that follow are zeroLikelihood ApproximateEigenvalue Difference Proportion Cumulative Ratio F Value Num DF Den DF Pr > F 各对相关系 相邻两特 特征值占 特征值占方差 似然比k Λ k F 值 k d 1 k d 2k p数特征值 征值之差 方差比例 比例累计值1 6.1901 5.7280 0.9266 0.9266 0.09250440 17.98 9 97.5 <.00012 0.4621 0.4338 0.0692 0.9958 0.66511158 4.64 4 82 0.00203 0.0283 0.0042 1.0000 0.97245268 1.19 1 42 0.2816检验假设0:)(0=k k H ρ检验统计量),(~121/1/112)(0k k H kk t k k k k d d F d d F k 真ΛΛ-=,k k d d 21,为第一、第二自由度.由检验结果可知,05.0,05.021=<=<ααp p ,05.02816.03>=p .故只有前两对典型变量显著相关.取前两对进行分析即可.另外,从对典型变量),(k k V U 进行分析求得特征值在方差占比例的累计值(贡献率)为0.9958也可看出,只需要前两对变量即可.以下输出用wilks ’Lambda 等四种方法对典型相关系数为零的假设检验Multivariate Statistics and F Approximations S=3 M=-0.5 N=19Statistic Value F Value Num DF Den DF Pr > F 统计方法 F 值 检验p 值 Wilks' Lambda 0.09250440 17.98 9 97.5 <.0001 Pillai's Trace 1.20451366 9.39 9 126 <.0001 Hotelling-Lawley Trace 6.68047081 29.18 9 59.755 <.0001 Roy's Greatest Root 6.19005360 86.66 3 42 <.0001NOTE: F Statistic for Roy's Greatest Root is an upper bound.(4)求出典型变量及典型相关系数,并解释典型变量的系数和典型结构SAS 系统 10:24 Sunday, November 2, 2008 16 The CANCORR Procedure Canonical Correlation AnalysisRaw Canonical Coefficients for the VAR Variables 第一组变量x1-x3的典型变量的系数(原始变量未标准化)第一典型变量1ˆU 第二典型变量2ˆU 3ˆU V1 V2 V3 x1 0.1280199827 0.1095637597 -0.406148274 x2 -0.031330493 0.4635275823 -0.074977596 x3 0.021******* -0.08102918 0.1118830437 第二组变量y1-y3的典型变量的系数(原始变量为标准化)Raw Canonical Coefficients for the WITH Variables第一典型变量1ˆV 第二典型变量2ˆV 3ˆV W1 W2 W3 y1 -0.011564835 0.0308514741 -0.222582518 y2 -0.061163256 0.8627405447 -0.119837671 y3 0.0624247406 -0.137906924 0.0811935636数据未标准化结果,即利用协方差矩阵分析的结果32110219.003139.01280.0x x x U +-=∧32210624.00612.00115.0y y y V +--=∧其余略SAS 系统 10:24 Sunday, November 2, 2008 17 The CANCORR Procedure Canonical Correlation Analysis第一组变量x1-x3的典型变量的系数(原始变量标准化后)Standardized Canonical Coefficients for the VAR Variables第一典型变量∧*1U 第二典型变量∧*2U ∧*3UV1 V2 V3 x1(即*1x ) 0.6485 0.5550 -2.0575 x2(即*2x ) -0.1149 1.6993 -0.2749 x3(即*3x ) 0.4600 -1.6963 2.3422第二组变量y1-y3的典型变量的系数(原始变量标准化后)Standardized Canonical Coefficients for the WITH Variables 第一典型变量∧*1V 第一典型变量∧*2V ∧*3V W1 W2 W3 y1 -0.0863 0.2302 -1.6609 y2 -0.2016 2.8436 -0.3950给出2112212111*ˆR R R R A --=的三个特征值 0.860919ˆ21=ρ,0.316047ˆ22=ρ,0.027547ˆ23=ρ.第一对典型变量*3*2*1*14600.01149.06485.0ˆx x x U +-=主要日最高、日均土壤温度加权 *3*2*1*12527.12016.00863.0ˆy y y V+--=主要受日均气温影响 第一对典型变量主要表现日均气温与日均、最高土壤温度相关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