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患者癌因性疲乏干预措施的研究
肿瘤患者癌因性疲乏的研究
![肿瘤患者癌因性疲乏的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50629e0cce2f0066f4332231.png)
肿瘤患者癌因性疲乏的研究1癌因性疲乏概况Piper将CRF定义为一种主观感受、不寻常的全身性过度疲乏,与癌症有關且受到生理周期的影响。
持续时间和强度不定,其缓解与个人的行为和努力不成比例或不相关[1]。
国际疾病分类标准第10版对肿瘤患者因性疲乏等提出明显标志,即:①患者四肢全身无力;②存在情绪反应;③患者精力难以集中;④缺乏激情、情绪低落;⑤睡眠后精力感觉没得到恢复;⑥活动困难;⑦不能完成原先能胜任的日常活动;⑧患者夜间发生睡眠或比较嗜睡;⑨短期记忆减退;⑩疲乏症状持续数小时不嫩缓解。
而从认知方面角度来说:90%以上患者认为癌因性疲乏属于中一种正常现象,患者更多的原因忍受疲乏,并且他们觉得疲乏并不会加重病情。
应对方式方面:当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疲乏后更多的患者选择原地休息或停止活动;10%患者坚持锻炼或在医师指导下锻炼[2]。
2癌因性疲乏的常用评估量表评价癌因性疲乏的方法主要是评估量表,有关生理、内分泌、代谢、血液学等的测量指标,已在国外研究中逐渐出现。
单维度量表(简短疲乏量表、癌症治疗功能评估疲乏量表)仅能测量疲乏的严重程度,而多维度量表(Piper疲乏修订量表、欧洲癌症治疗与研究组织的问卷、疲乏症状量表、癌症疲乏量表等)在评估范围方面更有优势。
由于患者所处的癌症阶段、疲乏程度、认知功能不同,量表的完成情况也不尽相同。
总体来说,晚期癌症患者的完成率普遍偏低。
研究者在选择测评量表时,可综合量表的信效度、适用人群及量表条目选择合适的量表[3]。
3癌因性疲乏的可控性影响因素3.1癌因性疲乏相关症状疼痛-原因是疼痛本身使得患者活动耐力降低、诱发抑郁或沮丧;疼痛亦影响患者的食欲和睡眠,导致患者体能下降;营养不良:肿瘤患者食物的利用率下降、机体能量消耗过多、机体的能量供给少于机体所需要的能量,造成营养不良,从而引起疲乏;睡眠障碍:研究发现,疲乏程度与睡眠效率呈负相关,与夜间觉醒时间、入睡时间、24h睡眠时间呈正相关;焦虑、抑郁癌症可诱发不同程度的心理应激反应,焦虑和抑郁是最常见的反应。
《2024年河北省食管癌患者癌因性疲乏与希望水平的相关研究》范文
![《2024年河北省食管癌患者癌因性疲乏与希望水平的相关研究》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10db8c6c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ec.png)
《河北省食管癌患者癌因性疲乏与希望水平的相关研究》篇一一、引言食管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
河北省作为食管癌的高发区,每年有大量的食管癌患者接受治疗。
然而,在治疗过程中,许多患者会出现癌因性疲乏(Cancer-Related Fatigue,CRF)的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康复进程。
因此,研究食管癌患者的癌因性疲乏与希望水平的相关性,对于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河北省食管癌患者癌因性疲乏与希望水平的相关性,以期为临床医生和护士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帮助患者更好地应对疲乏症状,提高希望水平,从而提高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河北省某三甲医院的食管癌患者进行调查。
问卷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为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病情等;第二部分为癌因性疲乏和希望水平的评估量表。
四、研究结果1. 癌因性疲乏的发生情况在调查的食管癌患者中,有75%的患者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癌因性疲乏症状。
其中,轻度疲乏患者占35%,中度疲乏患者占30%,重度疲乏患者占10%。
2. 希望水平的评估通过希望水平评估量表,发现大部分食管癌患者的希望水平处于中等水平。
其中,高希望水平患者占30%,低希望水平患者占20%。
3. 癌因性疲乏与希望水平的相关性分析通过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发现食管癌患者的癌因性疲乏与希望水平呈负相关。
即患者的疲乏症状越严重,其希望水平越低。
同时,高希望水平的患者在应对疲乏症状时,更能保持积极的心态和信心。
五、讨论本研究表明,河北省食管癌患者中存在较高的癌因性疲乏发生率,且疲乏症状与希望水平呈负相关。
这一发现提示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应该关注食管癌患者的疲乏症状和希望水平,帮助患者更好地应对这些症状。
首先,医护人员应该对患者的疲乏症状进行评估和干预。
通过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提供心理支持和护理干预等措施,帮助患者缓解疲乏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妇科恶性肿瘤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现状及聚焦解决模式的干预研究
![妇科恶性肿瘤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现状及聚焦解决模式的干预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0c60105a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aa.png)
式的干预研究》 2023-10-30
目录
• 研究背景与意义 • 文献综述 • 研究方法与研究对象 • 数据收集与分析方法 • 研究结果与讨论 • 结论与建议 • 参考文献
01
研究背景与意义
研究背景
妇科恶性肿瘤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发生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癌因性疲乏的发生机制
总结词
癌因性疲乏的发生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肿瘤本身、治 疗方式、心理因素、社会支持等多个因素有关。
详细描述
癌因性疲乏的发生机制非常复杂,涉及到生理、心理、 社会等多个方面。生理上,肿瘤本身和治疗手段都可能 对患者的身体产生负面影响,导致疲乏感的出现。心理 上,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也可能引发癌因性疲乏。此 外,社会支持不足、日常活动减少等因素也可能加剧患 者的疲乏感。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影响着患者的身 心健康。
实验组
接受聚焦解决模式干预,包括 解决问题、应对挑战、探索资 源和积极想象等环节。干预时 间为每次30分钟,每周2次,共
4周。
对照组
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包括健康 宣教、心理疏导等。
数据收集
研究者对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 在干预前、干预后1个月和干预 后3个月进行问卷调查,以收集
数据。
04
数据收集与分析方法
01
02
03
描述性统计分析
差异性分析
相关分析
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分类 和归纳,计算出相关指标,如均 值、标准差等。
比较不同组别患者之间的差异, 以分析聚焦解决模式对癌因性疲 乏的影响。
分析患者癌因性疲乏程度与其他 因素的相关性,如生活质量、心 理状态等。
统计软件与技术
肿瘤患者癌因性疲乏干预措施的研究进展
![肿瘤患者癌因性疲乏干预措施的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3073a42d58fb770bf78a5543.png)
【 e od 】 N ol m ;C cre t t e N rn t etn K yw rs ep s a e ra dfi ; u i i e n o s a n le ag u sgnr i v
癌 因性 疲 乏 ( acrrle t e 1 C F的 概 述 cne e t f i , R a d ag u C F)是由于肿瘤及相关治疗使 患者出现 R 国际疾病 分 类标 准第 1 0版 (C ID— 失调等 。Wod等 发现炎细胞 因子 I o L
率为 7 % ~10 5 0 % 。在 接受放 、化疗 及 诊断标准 ,即疲乏症状 反复 出现 ,持续时 2 护理干预措施 虽然 C F在 国外 受 到越来 越多 的关 R 生物治疗的癌症 患者 中 ,疲乏更是普遍存 间 2周以上 ,同时伴有如下症状 中的 5个 在 ,严重影 响 了患者 的身心状 况 ,家庭 、 或 以上 :( )全身无力或肢体沉重 ;( ) 注 ,逐渐成为研究 的热点 ,但在国内医护 1 2 R 社会功能 ,患者对 生活质 量 的满 意度 , 不能集 中注意力 ; ( )情 绪低 落 、兴 趣 人员对 C F的认 识 和重 视 还不 够 普 及 , 3 R 治疗 、康 复的效 果 等。近年 来 C F已被 减退 ;( )失 眠或嗜睡 ; ( )睡 眠后感 C F护理 知识 还仅 局 限于有 限 的文献 报 R 4 5
C RF, w ih c ud lr ey r d c h n i e c f h c o l a g l e u et e i c d n e o CRF i a c rp t n n a e p t n so erd s o ot n c n e ai t d e s ai t f h i ic mf r e a e t .
癌因性疲乏相关治疗研究进展
![癌因性疲乏相关治疗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21cf6d6bf121dd36a22d82c5.png)
癌因性疲乏相关治疗研究进展癌因性疲乏是临床上癌症患者最为常见的伴随症状,它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可导致患者癌症治疗中断,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
CRF的病因及机制较为复杂,国外许多学者认为,CRF的发生可能与贫血、肥胖、肿瘤类型、失眠、炎性细胞因子,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等有关。
针对CRF患者应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干预,本文对CRF的相关治疗进展进行综述,为临床提供指导。
Abstract:Cancer-related fatigue is the most common concomitant symptom in cancer patients.It not only seriously affects the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but also leads to the interruption of cancer treatment and endangers the lives of patients.The etiology and mechanism of CRF are more complicated.Many foreign scholars believe that the occurrence of CRF may be related to anemia,obesity,tumor type,insomnia,inflammatory cytokines,and hypothalamus-pituitary-adrenal axis.The CRF patients should take effective measures to intervene.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progress of CRF related treatment and provides guidance for clinical practice.Key words:Cancer-related fatigue;Cancer;Treatment癌因性疲乏(cancer-related fatigue,CRF)不同于一般的疲乏,它不仅发生快、程度重,而且持续时间长、不能通过休息等方式来缓解[1]。
成年肿瘤患者癌因性疲乏非药物管理的最佳证据总结
![成年肿瘤患者癌因性疲乏非药物管理的最佳证据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5217e1eb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19.png)
成年肿瘤患者癌因性疲乏非药物管理的最佳证据总结成年肿瘤患者癌因性疲乏非药物管理的最佳证据总结引言:癌症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很多成年肿瘤患者在接受治疗过程中会经历癌因性疲乏。
癌因性疲乏是指癌症患者在无任何体力活动后仍然感到疲惫,失去活力和动力,影响生活质量。
虽然药物治疗可以缓解疲乏症状,但在许多情况下,非药物管理方法也能有效帮助患者减轻疲乏和提高生活质量。
本文将总结成年肿瘤患者癌因性疲乏的非药物管理方法,并介绍它们在临床实践中的最佳证据。
一、锻炼和体力活动适当的锻炼和体力活动可以改善体力状况和心理状态。
研究显示,适当的运动可以减少疲劳感,提高患者的体力水平。
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个体化的康复计划可以包括有氧运动、力量训练和伸展运动。
逐渐增加运动量,避免过度疲劳,同时要根据身体反应进行调整,以达到最佳效果。
二、放松和冥想放松和冥想是一种减轻疲乏的有效方法。
通过深呼吸、冥想或其他放松练习,可以帮助患者放松身心,减少焦虑和压力感,进而改善疲劳症状。
研究表明,定期的冥想和放松练习可以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并减少日间疲倦感。
三、规律饮食和水分摄入营养均衡的饮食对于减轻疲劳和提高体力至关重要。
患者应遵循膳食建议,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和维生素,以满足身体的需求。
此外,适量的水分摄入也很重要,可以预防脱水和疲劳。
患者应尽量避免食用高糖和高脂肪食物,保持适度的饮食多样性,以提供充足的营养支持。
四、良好的睡眠质量良好的睡眠是恢复体力和改善疲劳感的关键。
患者应保持规律的睡眠时间表,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并避免影响睡眠的刺激物,如噪音和亮光。
适当的运动、放松练习和规律的饮食可以帮助患者改善睡眠质量。
五、心理支持和社交交流癌症患者常常面临身体和心理的困扰,需要得到良好的心理支持和社交交流。
参加癌症康复小组、家庭支持等社交活动可以帮助患者从心理上获得支持,减轻焦虑和疲劳感。
心理咨询、认知行为疗法等心理治疗方法也可以帮助患者应对疲劳和焦虑。
肿瘤患者癌因性疲乏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的效果研究
![肿瘤患者癌因性疲乏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的效果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3f52b6d452d380eb62946dfa.png)
肿瘤患者癌因性疲乏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的效果研究摘要】目的研究肿瘤患者癌因性疲乏的原因及护理干预的效果。
方法选择恶性肿瘤致癌因性疲乏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给予护理干预的观察组和常规护理的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的简易疲乏量表(brief fatigue index,BFI)评分、接受放化疗例数、负面情绪情况。
结果入组患者的BFI评分与接受放化疗、HAMA评分、HAMD评分、NRS评分呈正相关,且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的BFI评分、HAMA评分、HAMD评分、NR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
结论接受放化疗以及紧张、焦虑等负面情绪是引起癌因性疲乏的原因,在进行相应的护理干预后能够明显缓解疲乏状态和负面情绪。
【关键词】恶性肿瘤癌因性疲乏护理干预【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20-0029-02癌因性疲乏是在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以及治疗过程中常见的并发改变,会对机体功能以及治疗效果均造成不利影响。
在下列研究中,我们分析了肿瘤患者癌因性疲乏的原因及护理干预的效果,旨在为临床中恶性肿瘤患者的护理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09年9月-2012年9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120名癌因性疲乏患者作为本次前瞻性研究的对象。
入选标准:(1)根据相应的症状、体征、辅助检查以及病理活检确诊确诊为恶性肿瘤;(2)伴有不同程度的乏力、虚弱、嗜睡、情绪低落;(3)通过美国癌症中心疼痛研究小组制订的简易疲乏量表(brief fatigue index,BFI)评估,BFI疲乏均>1分;(4)取得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签订知情同意书。
根据护理方式不同将120名癌因性疲乏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对照组60名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其中男性病人38名、女性病人22名,年龄35-59岁、平均41.03±5.89岁,病程2-10年、平均4.68±0.96年;观察组60名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措施,其中男性病人40名、女性病人20名,年龄34-56岁、平均40.76±5.38岁,病程2-11年、平均4.81±1.08年。
癌因性疲乏发病机制及治疗的研究进展
![癌因性疲乏发病机制及治疗的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35d4eae9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3d.png)
癌因性疲乏发病机制及治疗的研究进展癌因性疲乏是指在癌症患者中普遍出现的一种持久性疲劳状态。
疲乏与癌症疾病自身相关,也受治疗、心理和生理因素的影响。
然而,疲劳的发病机制并不十分清楚。
本文将综述癌因性疲乏的发病机制及其治疗的最新研究进展。
1. 发病机制(1)免疫系统异常:研究表明,癌因性疲乏与免疫系统紊乱有关。
患者体内的炎症、细胞毒素和调节因子水平升高,特别是白细胞和淋巴细胞减少,这些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能量代谢和行为变化。
(2)神经内分泌紊乱:癌症患者常伴随着内分泌系统的变化,如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不足、性腺功能障碍等。
一些调节情绪和行为的神经递质的异常水平在癌症患者中也有所观察。
(3)细胞代谢异常:在癌症患者中,肌肉和脑组织中存在着异常的细胞代谢,并且这些改变对能量载体和产生机制有直接的影响。
患者的线粒体功能受损,ATP 生成减少,需要调节酶和底物的代谢过程发生变化。
2. 治疗的研究进展(1)适量的身体活动:虽然达到疲惫极限后的身体活动有时会引发疲乏,但适量的有氧运动可以改善癌症患者的疲乏感。
如散步、骑自行车、慢跑等跟气息与心率相匹配的身体活动。
(2)药物治疗:一些药物可以改善癌症患者的疲乏状态,如兴奋剂(如糖皮质激素),美沙拉嗪(抗组织胺药物),以及非甾体消炎药(NSAIDs)。
此外,利用酰胺类药物可改善脂肪代谢和能量负荷。
(3)认知行为疗法:认知行为疗法(CBT)通过改变患者的行为和思维模式来改善疲乏感。
CBT 帮助患者控制焦虑和疼痛,激发健康行为和正确的休息方式。
综上所述,癌因性疲乏是癌症患者疾病状态和治疗方法对身体的影响的结果,涉及多个复杂的生物学和心理社会因素。
未来,需要在遗传和环境因素方面开展更深入的研究,以提高预防和治疗疲乏的有效性和效率。
肿瘤患者癌因性疲乏的护理干预
![肿瘤患者癌因性疲乏的护理干预](https://img.taocdn.com/s3/m/5ba5befa453610661fd9f459.png)
肿瘤患者癌因性疲乏的护理干预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工作模式也随之而改变,对护理人员的综合能力也有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在对癌因性疲乏患者进行科学系统的护理干预,有效减轻了患者的疲乏程度,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标签:肿瘤;癌因性疲乏;护理干预癌因性疲乏是与癌症相关的一种虚弱、缺乏激情及易累的主观感受,主要表现为非特异性的无力、虚弱、全身衰退、嗜睡、疲劳等症状,是癌症患者的重要症状之一,可以由癌症本身引起,也可以是癌症治疗的结果,极大地影响患者的自理能力及生活质量。
癌因性疲乏不同于一般的疲乏,它发生快、程度重、持续时间长,不能通过休息来缓解。
癌因性疲乏在癌症治疗过程中是一个常见却容易被忽视的症状,随着对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研究的不断进展,癌因性疲乏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通过在临床个性化护理干预,患者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改善疲乏过程,提高了治疗效果,满足了患者需求。
1癌因性疲乏相关症状1.1疼痛疼痛是对癌因性疲乏影响作用最大的症状因素,疼痛症状越重,患者的癌因性疲乏的程度也越重。
原因可能是疼痛本身使得患者活动耐力降低、诱发抑郁或沮丧,导致疲乏的发生;疲乏亦影响患者的食欲和睡眠,导致患者机体功能下降。
1.2营养不良营养与疲乏密切相关,肿瘤患者的能量、糖、脂肪及蛋白质代谢均有很大程度的改变,食物的利用率下降。
同时肿瘤生长及肿瘤导致的感染、发热、呼吸困难等引起机体能量消耗增多。
另外,由于化疗等各种原因引起的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泻、肠梗阻,使食物摄入量减少,这些都使机体的能量供给少于机体所需要的能量,造成营养不良,从而引起疲乏。
1.3睡眠障碍疲乏程度与睡眠效率呈负相关,与夜间觉醒时间、入睡时间、24h睡眠呈正相关。
由此可见,睡眠障碍和疲乏存在直接关系,睡眠障碍程度越高,其疲乏感越明显。
原因可能是在住院期间,由于放化疗的不良反应、对疾病的担心、环境陌生、住院时间长等因素,患者的睡眠障碍和疲乏程度随住院时间的延长而不断增加。
癌因性疲乏相关因素与干预措施研究进展
![癌因性疲乏相关因素与干预措施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b20ff922b4daa58da0114a3c.png)
2 0 0 8, 8( 5 ): 3 0—3 1 .
E 2 ] Ame r i c a n Nu r s e s As s o c i a t i o n . Nu r s i n g—s e n s i t i v e i n d i c a t o r s [ E B / ( ) I ] . [ 2 o 1 2—0 3 —2 3 ] . h t t p : / / www . n u r s i n g w o r l d . o r g . [ 3 ] 于 秀荣 , 叶 文琴 , 蔺香 云 , 等. 产 科 护 理 质 量 评 价 指 标 体 系 的 研 究
癌因性疲乏护理干预研究进展
![癌因性疲乏护理干预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1334c0c5da38376baf1fae58.png)
美 国癌症综合 网( h a oa C mpees eC ne e・ T eN t nl o rhni acrN t i v
的患
2 1 健康宣教 .
健康教育是传播保健知识和技能 , 响个 体 影
行为 , 预防疾病 , 消除危险 因素, 促进健康 的一 门科 学 j 。吴
菡静 - 对 8 6 0例进展期 胃癌 术前化疗 的患者进行健康 教育 干 预随机对 照试验结 果显示 , 干预组 C F程度 呈下降趋 势 , R 与
量消耗大 ; 时间长 ( 持续 一般 大于或等于 6个月 ) 不可预 知 ; ; 通常不能通过休息和睡眠来缓解 。 2 C F的护理干预措施 R
和异常 , 还可能对睡眠 、 绪、 情 免疫 系统和 细胞 因子环境 产生
有 利影 响 , 同时促进 自我效 能 。因此 , 励所 有 的患 者在 鼓
实用护理杂志 ,0 4 2 ( ):7 20 ,0 3 4 .
周
力, 赵
琳, 王金庄 , 一例罕见术 中恶性 高热病 人的抢 等.
救及处理[ ] 护士进修杂志, 0 , (2 , 9— 5 . J. 2 2 1 1)9 90 0 7 4 吁 英. 一例 恶性高热病人在 I U急救 的护理报 告 [ ] 现 代 C J.
[ O 侯晓敏 , 1] 丁
红, 冯
茜. 例全麻术中恶性 高热患者成功救护 1
的体会 []护理学报 ,00 1(A : — 9 J. 2 1 , 6 )5 5. 7 8
[ 1 陆欣欣 . 1] 1例术 中发生 恶性 高热 患者 的护理 [ ] 现代 护理 , J.
简述癌因性疲乏的中医护理研究进展
![简述癌因性疲乏的中医护理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44afc6a2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f0.png)
简述癌因性疲乏的中医护理研究进展摘要:在癌症和其治疗中癌因性疲乏是不可回避的一个伴随现象,它是现代癌症患者诊治中非常普遍的医学问题之一,存在一定的长期性和非普遍性的疾病特征,与患者癌症本身以及损害正常生理功能的针对性癌症疗法有着重要联系。
癌因性疲乏和普通病人的一般疲乏情况有所不同,通常出现得比较快,程度上也是比较严重,大多数患者出现癌因性疲乏通常时间都很长,因此无法通过休息来减轻。
并且癌因性疲乏还具有非特异性无力和虚弱,身体会出现全身衰退和疲劳以及嗜睡等表现。
本文则是针对癌因性疲乏定义和中医护理相关干预措施进行论述。
关键词:癌因性疲乏;中医护理;研究所谓癌因性疲乏在医学当中是一种和癌症或是癌症治疗方式相关的,并且会影响到患者身体正常机能的或是不正常的以及持续时间长的一种主观疲劳感,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非常直接的影响[1]。
因为癌因性疲乏对患者造成的负面影响,人们对癌因性疲乏所造成的影响日渐重视,如何对其进行科学有效的干预成为现代医学探索研究的重点问题。
但其实不论是中医治疗还是西医治疗,根据有关研究结果表示都有些微的效果,但相比于西医,中医疗法有不良反应比较低和治疗成本低以及更加易接受的优点。
一、癌因性疲乏中医病因在中医学中认为,癌因性疲乏处于虚劳范畴之内,而虚劳在中医学上也可以叫做虚损,也是指患者脏腑的机能严重退化,再加上气血阴阳不足等为主要原因的一类各种慢性虚症的大概统称。
而癌因性疲乏则是指在病人进行临床应用疗法后,由于各种放射治疗方法再加上其他各种因素综合作用在机体上,由此导致的一些正气缺失和气血亏损所造成的疾病,而且还会伴随着夹带痰以及夹湿和气血瘀滞等现象的表现[2]。
虚损之症很多在中古书中均有描述。
比如《素问》中示从容论篇中便认为虚劳是属于气血损伤从而引起的,会直接涉及到脏腑,尤其是肝脏、脾脏和肾脏受到影响最为严重,脾更是严重。
在中医学中认为脾是后天之根本,同时也是气血生化之根源所在,若是脾胃升降一旦失常,就会直接导致患者身体气机逆乱,并且气血生化乏源,导致五脏六腑生理功能不能协调,从而进一步导致各种“内乱”发生,致使虚损,也就是疲乏、没有食欲以及恶心和呕吐等相关症状。
癌症病人癌因性疲乏运动干预的证据总结
![癌症病人癌因性疲乏运动干预的证据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0c40a9c5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a7.png)
癌症病人癌因性疲乏运动干预的证据总结癌症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在很多人的生命中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除了疾病本身的困扰外,许多癌症病人还面临着疲乏的问题。
癌因性疲乏(cancer-related fatigue)是癌症治疗过程中常见的症状,表现为持续的体力和心理疲劳,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
针对癌因性疲乏,运动干预成为一种有效的方法来减轻疲乏症状,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运动干预包括有氧运动、力量训练和伸展等多种形式,可以根据个体情况和能力量身定制。
下面将从不同角度探讨癌因性疲乏的运动干预证据。
首先,有氧运动是减轻癌因性疲乏的有效手段之一。
众多研究表明,有氧运动可以增加机体的氧气摄取和运输能力,提高心肺功能和耐力,从而减轻疲乏感。
一项研究中,癌症病人每周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持续12个星期,结果显示疲乏程度明显减轻。
另一项研究发现,淋巴瘤病人进行有氧运动后,其疲乏感明显降低,日常活动能力明显改善。
其次,力量训练也是一种有效的运动干预手段。
力量训练可以增强肌肉力量和耐力,改善体力状况,进而减轻疲乏感。
研究表明,癌症病人进行适度强度的力量训练,每周2-3次,每次30分钟,可以显著降低疲乏程度和提升生活质量。
另一项研究发现,乳腺癌手术后进行力量训练的病人,其疲乏感和焦虑情绪均显著改善。
此外,伸展运动也有助于缓解癌因性疲乏。
伸展运动可以减少身体僵硬和不适感,增强肌肉柔韧性,改善身体机能。
一项研究显示,乳腺癌手术后进行伸展运动的病人,其疲乏感和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另一项研究发现,结肠癌术后进行伸展运动的病人,其疲乏感和身体功能均有明显改善。
综上所述,运动干预是一种可行且有效的方法来缓解癌症病人的癌因性疲乏。
有氧运动、力量训练和伸展等多种形式的运动都可以起到积极作用。
癌症病人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和能力选择适合的运动方式,并在专业指导下进行。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运动干预并不适用于所有癌症病人,特别是在某些情况下,如严重疲乏、治疗后期或合并其他疾病时,应谨慎进行。
癌因性疲乏护理研究
![癌因性疲乏护理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f000be55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2d43c79.png)
癌因性疲乏护理研究1引言癌症是目前临床危害健康和导致死亡的主要疾病类型之一,癌因性疲乏(CRF)是癌症患者最常见的主要症状之一,可由癌症或其治疗效果引起。
随着患者对疼痛、呕吐等症状的控制,批发问题日益成为了研究的重点,也受各界的重视。
近年来,医学界对CRF进行了大量是研究,据相关数据显示,癌症患者的疲乏发生率在35%-76%之间,相对恶心、疼痛等症状而言,疲乏持续的时间更长,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为此,疲乏护理效果的好坏已经严重影响到患者治疗与康复的重要因素,介于此,我将针对CRF的特点、影响、相关因素以及干预措施进行系统梳理,为临床护理提供理论支撑。
2主体2.1CRF的特点国际疾病分类标准将CRF定义为非特异性乏力、虚弱、全身衰退、嗜睡、疲劳等。
CRF 区别于健康人群经理的疲乏,与一般性疲乏相比,发生快、能量消耗大、持续时间长、不可预知,并且不能通过睡眠和休息起到缓解重用。
2.2 CRF的理论研究虽然理论界对CRF的影响进行了很多的研究,但是CRF起因如何,尚无准确的定论,有部分研究认为它与疾病的质量过程相关,有部分学者认为它与肿瘤本身导致的贫血、疼痛、抑郁、营养、睡眠质量、新城代谢密切相关。
虽然起因理论界还没有准确的定论,但由于CRF伴随着癌症而产生(集中表现为这种事发的概率较高),为此我们不得不考虑对之的治疗因素。
Osoba和Holley等专家的调查发现,CRF对患者和护理者在生理、情感、精神、社会活动和经济方面有着显著的影响,在有疲乏经理的患者中,91%认为影响正常生活,88%人认为改变了日常生活规律,65%人认为护理者承担更多的压力,平均每月需请假4-7d以缓解这种压力。
对于CRF,人们往往存在认知的误区,即认为应少活动、多休息,但学者的研究发现运动组患者的生理参数状况好于对照组,结果显示完全静息状态可导致肌肉的分解代谢,过多的休息并不利于疲乏的缓解,在化疗期间活动与疲劳呈负相关。
CRF往往伴随癌症患者治疗、化疗而存在,形式则随着患者结算治疗类型的不同而不同,往往呈现相互重叠的特征,据相关研究表明,在接受化疗的患者中65%-100%的患者经历了疲乏,它是局部放疗的全身性反应,而随着放射剂量的增加,疲乏也越来越严重,而依据不同的患者类型,表现形式也有差异。
晚期癌症患者消除癌因性疲乏的处理方法和护理干预措施
![晚期癌症患者消除癌因性疲乏的处理方法和护理干预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dfd7c54e33687e21af45a9a4.png)
并在护 理上 严格 的控制 患者 的药 物使用 方法 ,同 时给予 患者综 合性 的护理 ,以达到提高 患者的治疗效 果 以及减 轻术后并 发症的发 生p。 l
患者 的体 温均正常。 4讨 论 术 后 患者 体 温最 易升 高 的时 间 为术 后 第2 , 因此 ,术 后需 要 天 密切 的观 测患者 的 体温变 化 ,如 果患者 的体 温未 超过 3 .℃ ,不 需 85 要过 患者 进行 降温 处理 ,如果 体 温超 过3 .℃,则可 以应 用药 物 降 8 5 温 以及物 理 降温 。同时需 要对 患者进 行血 常 规的化 验 ,以判 断患者 是 否 有 ,感 染 的 发生 。如 果患 者 的血 常 规 提 示有 白细 胞 的明 显 增
【 要】 目的 探 讨 晚期 癌 症患者 消 除癌 因性 疲 乏的 处理 方法和 护 理干预 措 施 。方法 我 院治 疗 的晚期 癌 症患者 10例 ,平 均分 为干预 组和 摘 2
对 照 组各 6 O例 。干预 组 患者 给 予特殊 制 定 的癌 因性 疲乏 处理 以及 护理 干预 措施 ,对 照 组 患者给 予癌 症 常规护 理 。比较 两组 惠者 治疗前 后 的生 活质 量 。结果 干 预 组 患者 治疗 后 F S评 分 与生活 质 量评 分较 治疗 前有 明 显的提 高 ( P P< 00 ) . ,对 照 组 患者 的 F S评 分 与生 活质 量 5 P 评 分较 治疗 前略 有提 高 , 但差 异无 统计 学意 义 【 关键 词】 晚期 癌症 ;癌 因性 疲 乏 ;护理 干预 > OO ) . 。干预 组 患者 的 F S评 分 与生活质 量 改善情 况 明显优 于对 照组 患者 ( 5 P P< O 5 。 . ) 0 结 论 有 效的 、 系统 的护理 干预 ,可 以有效 的减 轻患者 的癌 因性 疲 乏情 况,有 效的提 高癌 因性 疲 乏患者 的生活 质量术前仔细询问患者的过敏史,并进行头孢 类药物试敏实验,如果患者的试敏实验结果为阳性,或者有青霉索过
血液肿瘤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状况及相关因素研究
![血液肿瘤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状况及相关因素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2eedef3cb90d6c85ed3ac60f.png)
1 . 1 对 象 选择 2 0 1 2年 3 - _ 7月收治 于我 院的血液 肿瘤化疗患者 9 9 例 。纳入标准 : ①经病 理学等检查 已 明确诊 断并正 接受化疗 的血液 肿瘤患者 ; ② 本次住 院
患者癌 因性疲乏 的状况 , 并探讨 其影 响 因素 。现报道
如 下
F a t i g u e S c a l e , P F S ) 。该 量表 最初 为 美 国学 者 P i p e r
1 对 象 与 方 法
设计 制定 , 由香港学者 s o等 翻译 中文 版 , 共有 2 2个
重要方面 。本研 究 旨在通过 调查 , 了解血液 肿瘤 化疗
否存在睡眠 障碍 、 消化道 症状 、 胸 闷气促 和疼 痛 等 ; ③
实验室检 查 指 标 : 红细胞计数、 血 红 蛋 白、 白蛋 白和
血钾 。 1 . 2 . 2 癌 因性 疲 乏 量 表 采用 P i p e r 疲乏量 表 ( P i p e r
・
30 ・
S
血 液 肿 瘤化 疗 患者 癌 因性 疲 乏状 况 及 相 关 因素研 究
许方蕾 , 张丽亚
( 同济 大 学附属 同济 医院 , 上海
摘要 : 目的
2 0 0 0 6 5 )
探 讨血液肿瘤化疗患者的癌 因性疲 乏水平及相 关因素 , 为制 定有 效的疲乏 干预措 施提供依
1 . 2 方 法
害, 给患者带来 更多更 严重 的不适症 状 , 其 中疲 乏 、 疼
痛、 恶 心呕吐最为常 见 。美 国国家综 合癌症 中心联
成人肿瘤患者放化疗期间癌因性疲乏运动干预的最佳证据总结
![成人肿瘤患者放化疗期间癌因性疲乏运动干预的最佳证据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a47e6383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d7.png)
成人肿瘤患者放化疗期间癌因性疲乏运动干预的最佳证据总结成人肿瘤患者放化疗期间癌因性疲乏运动干预的最佳证据总结引言:近年来,癌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逐渐增长成为全球性的问题。
放化疗是目前治疗肿瘤的主要手段之一,然而,放化疗所带来的不良反应,尤其是癌因性疲乏,给患者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带来了很大困扰。
这篇文章将对成人肿瘤患者放化疗期间癌因性疲乏运动干预的最佳证据进行总结,为临床实践提供指导。
方法:本文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检索与筛选,选取了最佳证据进行总结和分析。
主要关注放化疗期间运动对癌因性疲乏的影响,包括运动类型、频率、强度和时长。
结果与讨论:1. 运动类型:有氧运动和抗阻力训练是放化疗期间最为常见的运动类型。
有氧运动,如散步、跑步、骑自行车等,可以增加患者的心肺功能、改善体力疲乏感。
抗阻力训练,如举哑铃、使用弹力带进行训练,可以增强患者的肌肉力量、改善肌肉疲劳感。
2. 运动频率:根据目前的研究,每周3-5次的运动频率可以带来较好的效果。
每天都进行运动的患者,相对于仅进行一次或两次运动的患者,其体能和生活质量有所改善。
3. 运动强度:适量的运动强度是关键,过高的运动强度可能导致患者疲劳加重。
一般来说,达到70%最大耐力的心率为宜。
定期监测患者的心率是必要的,以确保安全实施运动。
4. 运动时长: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和个人能力,运动时长应逐渐增加。
初期,每次运动10-15分钟即可,然后逐渐延长至30-45分钟。
结论:放化疗期间的癌因性疲乏对患者的身心健康产生了明显的负面影响,而运动干预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疲乏感、提高生活质量。
有氧运动和抗阻力训练是较为适合的运动类型,每周3-5次的运动频率、适量的运动强度和逐渐增加的运动时长可以获得良好的效果。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每位患者的情况不尽相同,因此在实施运动干预前,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评估其身体状况和运动能力,并结合医学知识和专业经验,制定个性化的运动方案。
此外,运动干预只是一个辅助治疗手段,不能替代传统的治疗方法。
乳腺癌患者癌因性疲乏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干预研究进展
![乳腺癌患者癌因性疲乏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干预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95b30d7c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d4fe359.png)
虑、抑郁及无助感等消极心理反应,提高情感支持及生活质量,
家照护,未来或可通过建立医院、社区、家庭三级网络的干预模
式,对乳腺癌患者进行延续性护理,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参 考 文 献
[1] Fallowfield L,Jenkins V. Psychosocial / survivorship issues in
,三者均是保护性因素。 而
普通患者在一起时,因为不同情况而产生心理落差。 乳腺癌在
患者年龄对肿瘤患者的疲乏情况影响显著,年龄越大疲乏程度
[8]
在职患者、文化程度低的患者 [14] 。 而社会支持与经济状况为乳
。 血红蛋白水平、白细胞
[6]
水平是癌因性疲乏的独立影响因素 [4] ,外周血 25 羟基维生素 D
[ D] .安徽医科大学,2010.
临床意义[ D] .山东大学,2013.
临床研究, 2018, 26(3) :70-72.
用较多的干预方式。 一项针对 30 例乳腺癌化疗患者进行为期
用,互相影响,包括了生物因素、心理因素、社会因素等。 乳腺癌
体疲乏和认知疲乏随着干预时间延长而降低,生活质量提高,但
等果。 以认知行为干预为基础,让患者对乳腺癌的疲乏有全面
焦虑及抑郁水平没有降低。 在同一化疗周期不同时间,即化疗
的认识,同时辅以运动疗法,改善患者身心状况,结合患者的配
理、认知干预,对降低乳腺癌患者的不良情绪反应,同时也能提
见方式包括健身操、室外步行、慢跑或骑自行车、游泳等。 能改
高患者治疗依从性,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十分有效。
善神经系统调节功能和大脑内环境,调节大脑皮质的兴奋程度,
中晚期宫颈癌癌因性疲乏的护理干预研究
![中晚期宫颈癌癌因性疲乏的护理干预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055c2e731711cc7931b71651.png)
中外医疗中外医疗I N FOR I GN M DI L TR TM NT2008N O .27CH I NA FOR EI G N M EDI CAL TREATM ENT现代护理癌因性疲乏(ca nce r r el a t ed f a t i gue,CR F)是由肿瘤及其相关治疗引起患者长期紧张和痛苦而产生的一系列主观感觉,是癌症患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它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qual i t y of l i f e ,Q O L )及康复进程[1]。
中晚期宫颈癌患者的主要治疗手段是放化疗。
由于宫颈癌疾病本身及放疗、化疗引起的癌因性疲乏使宫颈癌患者产生焦虑、恐惧、抑郁等心理。
通过科学有效的健康教育指导等护理干预手段,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缓解或消除中晚期宫颈癌患者癌因性疲乏,提高中晚期宫颈癌患者的生存质量。
1研究对象2007年6月至2008年1月,我院共对80例宫颈癌患者进行了癌因性疲乏的护理干预,年龄30~69岁,平均49.1岁,全部病例均经病理证实为宫颈原发癌,按国际妇产科联合会(F I GO )分期,ⅡA 期6例,ⅡB 期42例,ⅢA 期22例,ⅢB 期10例。
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
2方法2.1护理干预措施两组患者从入院由科里的专科护士发放简易疲乏量表及生活质量评估问卷。
对照组给予常规的药物治疗及常规护理;实验组在药物及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CRF 联合干预护理。
2.1.1心理护理由专科护士(受过心理健康训练)进行,主要的心理护理包括:①支持表达式治疗:指导鼓励患者表达情感,在掌握其需求和存在的问题后能及时给安慰、解释、鼓励、和保证等,以便疏导患者的消极情绪,提高其积极性来配合医生治疗;②认知治疗:通过访谈找到影响患者的认知偏差,并通过教育,使之认知重建,角度转换及向下比较等方式进行偏差纠正;③行为治疗:采用渐进性肌肉放松及松弛想象训练,以降低患者的应激反应水平。
2.1.2用药护理中晚期宫颈癌CRF 中最常见的焦虑障碍常并存抑郁和其他相关症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肿瘤患者癌因性疲乏干预措施的研究
通过文献阅读,阐述现有癌因性疲乏的干预措施,总结较为常用且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为癌因性疲乏患者改善症状提功理论依据。
标签:肿瘤;疲乏;干预措施
癌因性疲乏(Cancer-Related Fatigue,CRF)是一种扰乱机体正常功能的、非同寻常的、持久的、主观的劳累感,是癌症患者重要症状之一,相关研究表明,肿瘤患者中约33%~90%患者存在癌因性疲乏[1]。
关于癌因性疲乏的病因,目前尚无明确结论,现有研究证实可能与疾病治疗,肿瘤本身引起的疼痛,营养不良,睡眠紊乱,心理状态等因素有关。
癌因性疲乏的发生影响患者治疗的进展,日常的活动等,从而导致患者生存质量下降[2]。
目前为止,对用于缓解癌因性疲乏的干预中,何种措施对患者有效,尚未有明确结论。
本文通过对现存癌因性疲乏干预措施的综述,以期待可以发现有效的干预措施,为缓解癌因性疲乏提供依据。
1运动干预
癌症患者由于本身肿瘤的消耗及化疗药物的作用,常表现为身体机能相对较弱。
因此,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必须尽力进行活动,从而减少机能丧失或提高机能,减轻癌因性疲乏。
李向青等[3]研究低强度有氧运动队癌因性疲乏的影响,将40例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结果表明低强度有氧运动换疲乏、焦虑、抑郁程度均低于对照组。
美国肿瘤护理学会循证医学小组指出[4]:活动锻炼是目前为止经Ⅰ级证据证明的有效干预措施,特别是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打太极拳等。
需要注意的是,医护人员在为患者制定运动计划时,应结合患者的所处的疾病阶段以及患者自身体力状况等,并且根据患者的反应及时调整运动的强度和时间。
切忌过度或过量运动,造成患者机体能量消耗过度,反而会加重患者的疲乏症状。
2药物干预
关于药物对疲乏影响的相关研究表明,临床中使用的部分药物可减轻患者的疲乏症状。
常用的药物包括重组促红细胞生成素、心理激活剂、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抗感染药物和肉毒碱。
除此之外,中成药螺旋藻胶囊含丰富的氨基酸微量元素矿物质和生物活性物质可促进骨髓的造血功能调节人体代谢及免疫功能具有抗疲乏的功效。
目前应用于治疗癌因性疲乏的药物有西药和小部分的中药,但具体的效果还缺乏实验性研究,关于药物治疗在癌因性疲乏患者中的研究应用仍在进行中,许多药物的有效性还有待确认,而更多可能有效的药物仍需要研究。
3健康教育
护士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是常规的护理手段之一。
对于癌因性疲乏患者,护士对其进行健康教育,可帮助患者了解癌因性疲乏相关知识,并学会运用有效的干预措施。
通过健康教育,可减轻癌因性疲乏的程度,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
量。
刘华玉[5]对460例肿瘤科护士对癌因性疲乏的知信行相关知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护士对癌因性疲乏的态度较积极,但癌因性疲乏相关知识及行为较为欠缺,有待于改善与提高。
在实际工作中,很多护士自身缺乏健康教育相关知识,因此导致对患者的教育不到位。
因此,护士首先应加强自身知识学习,才有益于患者的健康教育。
在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的同时,对患者家属的教育也不容忽视。
张全志等[6]研究表明癌症患者家属疲乏感较高,其中与患者共同生活是疲乏感的影响因素之一。
护士在进行健康教育时,应告知患者癌因性疲乏的发生原因,如何预防以及出现疲乏时应该如何应对。
值得注意的是,疲乏为患者的主观感受,不同年龄、不同肿瘤、不同社会经历患者对癌因性疲乏的感受也不尽相同。
所以在进行教育时,应选择合适的教育时机,多种教育形式相结合,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进行个体化的健康教育。
4饮食管理
对于肿瘤患者,由于疾病本身及抗肿瘤治疗的影响,患者往往出现营养不良现象。
治疗所引起的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泻便秘等,都会影响患者的饮食。
鼓励患者多食新鲜水果,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富含膳食纤维和各种营养素,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饮食。
对于放化疗患者,在治疗期间白细胞下降,指導患者进食一些补气养血,营养丰富的食物,如大枣粥、龟肉、猪肚汤、黄芪、乌鸡汤等。
李亚玲等研究发现乳腺癌患者每日早晨进食补虚正气粥、黄芪、党参、粳米,再结合心理支持和有氧运动能有效缓解癌因性疲乏,但由于是几个干预措施的综合结果,所以饮食管理的效果无法单独评价。
5心理干预
肿瘤患者不仅身体受到伤害,心理上也同样受到了创伤。
对于肿瘤患者,心理行为干预措施包括群体支持、个体咨询、全面应对措施、应激处理的训练和行为干预。
群体支持即调动患者的社会支持力量,解决患者的实际问题;个体咨询是通过多种途径给患者的疑问以解答,鼓励其发挥主观能动性;全面应对措施包括信息准备、认知力重建、意念放松,是一个连贯的过程;行为干预是消除患者不良行为和建立有助于改善癌因性疲乏行为的措施。
护士在临床工作中,应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依患者具体情况,设身处地为患者着想,做好其心理护理。
6社会支持
在肿瘤患者中支持中,家庭支持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良好的家庭支持为应激状态下的患者提供保护,利于患者维持良好的身心状态,增强机体免疫力,提高癌症治疗和康复的效果。
护理人员应鼓励患者的家庭社会支持系统多关心患者、了解患者的真实感受和想法,共同分担患者的心理压力和痛苦,提高癌症患者的应对能力。
有研究显示,癌症患者教育程度与社会支持利用度呈正相关,年龄与主观支持成负相关,社会支持与生存质量密切相关,多方面社会支持有利于促进
患者康复[7]。
综上所述,癌因性疲乏干预措施虽种类较多,但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和护理措施。
在实际工作中,针对癌因性疲乏患者,对不同患者应针对性给予措施。
要解决这一问题,护士应深入了解癌因性疲乏相关知识,而不是凭经验和直觉进行护理,缺乏一定的实践依据。
参考文献:
[1]李铮.癌因性疲乏的概念分析及其护理措施[J].护理学杂志,2006,21(3):75.
[2]吴媚斯,徐丽华.儿童癌因性疲乏护理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07,21(7A):1712-1715.
[3]李向青,李向英等.低强度有氧运动干预对癌因性疲乏的影响[J].全科护理,2009,1(7):3-4.
[4]叶亚萍.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癌因性疲乏状况调查与对策[J].护理学报,2009,1(7):3-4.
[5]刘华玉.肿瘤科护士癌因性疲乏知信行调查研究[D].浙江:浙江中医药大学,2012.
[6]张全志,周玉秋等.癌症患者配偶疲乏感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09,9(44):798-799.
[7]朱敏玲,郑修霞,梁平,等.社会支持与卵巢癌患者生活质量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6,41(1):109-112.编辑/张燕。